?世界的森林
温带森林
北方森林
干旱区森林
热带及其亚热带森林
世界温带森林概况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海平面和高山雪线之间都有温带森林 。
在地球表面,温带大致指 35?~ 55?纬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温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夏绿林或落叶阔叶林 。 落叶阔叶林在地球上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西洋沿岸,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 。
在西欧其沿大西洋沿岸,从伊比利亚半岛开始,一直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端,甚至可达北纬 58?。
在中欧和东欧则向东延伸至俄罗斯的第聂伯河一带 。
在北美主要分布于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流域,向东达大西洋沿岸的低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下部,北部可达北纬 45?左右
在东亚则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的萨合哈林岛南部 。
世界北方森林与针阔叶混交林概况分布:
寒温带一般指 50?~ 70?之间的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可达 6个月之久,夏季温和,但日均温大于 10℃ 的持续期少于 120天 。
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寒温带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 ( boreal
forest) 。 寒温带南边在海洋性气候盛行的地方,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相邻接,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具有一个较广阔的过渡带,即为针阔混交林带 。
北方森林 ( northern forest),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合称
范围:
北半球的 北方针叶林,在欧亚大陆,从大西洋一直连续延伸到太平洋。在北美则从北极圈以南由太平洋的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和加拿大的马更些河以南,向东经大奴湖,沿苏必利尔湖北岸一直到达大西洋沿岸。
针阔混交林 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都有分布。
东亚针阔混交林以中国为其分布中心,它主要分布于中国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和沿海地区、
朝鲜半岛北部以及日本的北部。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红松
( Pinus koraiensis)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
欧洲的针阔混交林与真正北方针叶林带之间的界线,较明显地是与栎林的分布北界相吻合。它沿着北纬 60?,穿过瑞典南部,再沿芬兰南部海岸延伸,然后到卡马河上游。
北美针阔混交林有着广泛的分布,它虽可深入落叶阔叶林带,但取决于土壤条件。
植被:
北方针叶林主要是由松柏类植物组成的森林,植物区系以松
( Pinus),云杉 ( Picea),冷杉 ( Abies),落叶松 ( Larix),
铁杉 ( Tsuga),崖柏 ( Thuja) 等属植物为主,它们都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域的北方亚域的环北方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植物区系区 。
针叶林的主要优势种有:
欧洲云杉 ( Picea abies)
欧洲赤松 ( Pinus sylvestris)
兴安落叶松 ( Larix gmelinii) 等 。
特征:
北方针叶林的外貌易于识别,林冠色彩单调一致,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通常一层并由单一树种构成,林下明显地有一个灌木层,
一个草本层和一个地面苔藓层 。
根据树种和林冠的透光程度的划分:
明亮针叶林:
主要是由落叶松或松属植物构成的森林,林冠比较稀疏,
林下透光度较大,相对光照强度可达 20%左右阴暗针叶林:
主要是指由云冷杉等耐荫性较大的树种所构成的森林,林分比较郁闭,林下透光度小而变得阴暗,相对光照强度低于 10
%。
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结构:
比北方针叶林复杂,其垂直层次结构与温带落叶林相似,种类组成繁多,以我国北方的针阔混交林为例,其植物区系以长白植物区系为主,仅维管植物就有近 1900种,特有植物也很多,乔木中除红松外,还有沙松( Abies holophylla)、鱼鳞云杉( Picea
jezoensis)、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紫杉
( Taxus cuspidata)等,阔叶树则有多种槭属( Acer)
树种,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核桃楸
( Juglans mandshurica)、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紫椴( Tilia amurense)、春榆( Ulmus
propinqua)等。根据植被组成特点,我国的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又可分为南方红松林和北方红松林两大类。
世界温带与北方森林经营概况
森林的破坏与恢复过程
破坏历史长由于温带森林大都分布在世界人口较为密集,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所以人类对温带森林的利用和破坏历史最长,对温带森林的破坏程度也远大于其它森林 。 大多数的原生温带森林已被破坏殆尽,剩下的大多是残留的次生林或疏林地,现在温带森林逐渐以人工林或集约经营的森林为主 。 世界各地温带森林的破坏过程与农业开发和人口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 。
人工造林和植被的恢复从十八世纪开始,欧洲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些行动,
在不少地方进行了人工造林和植被的恢复工作。目前,
欧洲的林业逐渐向构建复杂的、稳定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发展,从而逐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 20年来,人类社会对森林的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对于森林的生态、
社会和公益价值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他们更重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游息和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对森林作用的重新认识及有关行动当前温带森林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其它类型的森林小,因为全球大部分的温带森林都分布在较为发达的国家 。 温带森林是原材料和就业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碳吸收,放氧及产生净水方面的重要性方面,具有极其独特的作用 。
赫尔辛基进程 ( 主要是满足欧洲国家的需要 )
蒙特利尔进程 ( 主要是满足拥有温带和北方森林的国家 )
温带与北方森林经营的未来趋势温带森林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变化着经济变量的承载和反应能力以及社会需求的增长。如果在可持续经营上没有进步的话,全社会将继续限制对温带森林的生产性利用。
北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由于它们分布在人口较为稀少,及多不易开发的地区,所受破坏相对较少,所保存的原始林也相对较多。但一些地方也受到大规模商业性采伐的严重破坏。 20年来,欧美国家在北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合理经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总的发展趋势是要有计划、
有步骤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森林,提高森林的利用效率,重视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干旱区森林定义:
干旱区是指降水量不敷潜蒸发散支出的地理区域,是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 包括亚湿润干旱区 ) 的统称,通常年降水量低于 500mm。
在 1994年,防治荒漠化公约,中,被定义为湿润指数 ( 年降水量与潜在蒸发散之比 ) 为 0.05-0.65
的地区 。 我国是指干燥度大于 1.5的区域 。 其中半干旱地区 ( 湿润指数 0.20-0.65,或干燥度 1.5-4.0)
大约与草原带分布一致 。
干旱区的地理分布各大洲都有干旱区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分布较少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多 。 其中亚洲和非洲因为人口多,经济落后,对干旱区的压力大,人类活动频繁,
环境日益恶化 。
世界各洲干旱地区的面积表 单位:万平方公里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总计 占陆地面积 %
亚洲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
10 5.1
45 5.8
3.1
17,1
79 0.0
17,1
73 0.4
38 6.4
12 1.9
12 1.7
89 6.0
84,4
1 18 6.2
38 6.4
13 1.0
13 8.8
16 47,6
10 1.5
17 94,3
63 8.1
39 6.7
30 1.4
37,3
10,3
59,4
83,6
16,4
16,8
合计 58 1.1 21 74,4 27 55,5 48 79,6 33,0
数量:
全球干旱区面积共约 4880万 k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
区内人口约 10亿,几乎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相当落后的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使本来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重重危机,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林业以其在控制干旱和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和在干旱区农村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特殊作用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干旱区是一个具有双重特征的地理单元主要类型和资源结构,沙漠约占 46%,草原约占 54%。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畜产品基地和小麦,
玉米等谷物的粮仓,石油,煤,金属矿,放射性元素,天然盐,碱,芒硝等工业原料都极为丰富,对于全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
具有双重特征的地理单元:
既具有充沛的阳光,又多风少雨;
既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又面临开发不当招致土地荒漠化的严重后果 。
历史上,这里曾有过兴旺发达的时期,如北非曾是罗马帝国的谷仓,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
蒙古帝国等都孕育于这一地带 。 但由于利用不当,如今文明衰落了,残迹比比皆是 。
黄河流域文明衰落了,使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成为故道,楼兰古城,阿拉善居延 -黑城垦区,
鄂尔多斯统万城,科尔沁元代上都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一去不复返 。
干旱区的基本特征从形成干燥气候的环流因子及纬度分布看,干旱区可分成二大类:
热带干旱区:包括热沙漠和热草原 。
多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背风的大陆西岸与内陆部分 。 以南北纬 20-250的热带和亚热带为中心,几乎终年不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
热沙漠主要有: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和印度塔尔沙漠北美洲的内华达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等热草原是热沙漠外围的过渡性地带,具季节性降雨,但降水变率大 。
温带干旱区:包括冷沙漠和冷草原 。
位于中纬度地区,这里不受气压带或风带支配,而是由于深处内陆,或因高山阻隔少受海洋影响 。 年均温低于 18℃,最冷月均温通常低于 0℃ 。 除降水少外,温带年较差也特别显著 。
冷沙漠主要有:
塔里木盆地中亚南美巴塔哥尼亚等冷草原属过渡地带,降水较多 。 包括俄罗斯平原南部,北高加索,哈萨克斯坦,蒙古,我国内蒙,北美洲大平原等 。
植被特征:
自然植物贫乏,或生长一些矮草与带刺、
多肉的灌木丛,耐盐植物普遍,森林仅分布在水分较多的高山地带或河流两岸,其中非洲多见具发达储水器官的植物,北美西南地区多肉质多刺、高大的仙人掌类植物。
沙漠区土壤呈带黄、红与棕色的灰色,缺少腐植质,含有未被淋溶的矿物质;草原区的土壤呈棕栗色,腐植质含量丰富,肥力较高。
水资源特征:
这一区域的陆地水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活动包括森林的发展规模及其地域布局均受制于此。其中河流多发源于高大山系,以内流河为主,主要水源是冰雪融水,它们通常缺乏支流,
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为间歇河,或没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每年讯期 1-2次,泛滥后淤积两岸,非常肥沃。湖泊多为咸水湖,如何利用这些咸水是个重要问题。
各洲干旱区依据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全球干旱区可划分为 11
大片,即:
非洲:撒哈拉区,萨赫勒区,卡拉哈里区亚洲:西亚区,印 -巴区和中亚区 ( 包括东欧部分 )
澳大利亚区:
北美:大平原区和西南区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区热带干旱区干旱区林业的地位和作用
1 干旱区林业的地位干旱区自然资源丰富与生态环境脆弱的二重性决定了林业在这一区域的重要地位,正如 1997年第 XI届世界林业大会的卫星会议,林业在防治荒漠化中的地位,
第二届专家咨询所指出的那样:大量的事例表明,林业在控制干旱和防治荒漠化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对干旱区农村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
林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
第一,干旱区自然灾害频繁,盐碱地多,农牧活动和工矿企业对植被破坏严重,森林对这类脆弱生态系统的维持,恢复与重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
第二,干旱地区大多是粮荒严重、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不少国家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地区。林业的发展有助于提供木本粮油和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干旱区多是民族杂居地区,水源紧缺常导致国家和地区间的冲突。
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林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民族团结和促进政治稳定。
第四,干旱区大多主要或完全依赖于薪材,而且这种需求迅速增长。
2 干旱区林业的功能干旱地区森林与典型林区的有所不同,特别是灌木林和农用林业 ( Agroforestry) 具有突出地位 。
干旱地区的森林稀少,仅分布在水分较多的高山地带、河流两岸和绿洲,但 其作用却非常显著,尤其是山地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护牧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
。
世界林业现状
1.森林面积及其变化
全世界森林面积 34.54亿公顷,占地球土地面积的 1/4左右。
5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45%在发达国家;
3%为人工林,其余 97%为天然林。
森林和疏林地面积地 区土地面积 数量 %
覆盖率
( % )
合 计 130.98 41.69 100 31.8
非 洲 29.64 7.61 18.3 25.7
欧 洲 22.69 1.58 3.8 7.0
北 美 洲 21.78 8.55 20.5 39.3
南 美 洲 17.52 8.47 20.3 48.3
亚 洲 30.89 5.33 12.8 17.3
大 洋 洲 8,45 2.00 4.8 23.7
根据 FAO截止到 1993年时的森林资源状况报告表 全球森林分布状况 单位:亿 hm2
可利用天然林
可利用(提供木材)的天然林面积:全世界约有 32.2
亿公顷,天然林中的近一半( 15.6亿公顷)被认为可以在当前的法律和市场条件下 (即无法律限制、从经济和自然条件上可行的森林 )提供木材。
可供应木材的森林面积中至少有 42%( 6.6亿公顷)估计未受到人为干扰(原始林),其中四分之三在俄罗斯。
表 3-1 天然林中可及和不可及森林面积天然林分类 面积百万公顷可利用面积合计 1563
次生林 898
原始林 665
不能利用面积合计 1657
法律限制
1
290
经济限 制运输、基础设施
2
365
自然原因
3
256
其他
4
746
天然林面积合计 3221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F A O ),1998 年
1 受到法律限制或其它 政治决策限 制的森林,
禁伐或严格限 制采伐,国 际自然保护 及自然资源联盟第一类和第二类管理森林。
2 按当前的木材市场价格 采伐活动没有经济可行性,因为 地形条件要 求特殊设备 或投资太大。
3 因代价太大,无法运输 产品,或无 法进入的边缘森林。
4 如林分蓄积量小,木材 质量太差,无商业价值。
人工林人工林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未来工业用材日益重要的来源。人工林面积(大约 1.2亿公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 50%,后者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中国 4667万公顷,印度 2000万公顷)。
新西兰是用人工林木材替代天然林木材的成功例子:
– 150年前,新西兰的森林覆盖率为 80%,现在为 29%,
天然林占国土面积 23%。
– 20世纪 20年代以来,新西兰逐步发展人工林,主要是认识到如果不发展人工林建立木材供应补充来源,天然林将迅速枯竭。现在占国土面积 5%的人工林生产全国 99%的工业木材。
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
热带国家,1970~ 1980年,76个国家 1.1亿 hm2
消失,每年消失 1100万 hm2; 1981~ 1990年,
毁林面积从 1100万 hm2到 1678万 hm2。
发达国家:总体上森林面积、蓄积呈增加趋势。
– 1980— 1995年期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大约 1.8亿公顷,发达国家的森林面积净增加了 2000万公顷,发展中国家净减少了 2亿公顷。
– 1990年至 1995年期间,世界森林总面积减少 5630万公顷,每年减少 1370万公顷。其中发展中国家减少
6510万公顷,发达国家增加 880万公顷。
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毁林开荒、森林转变为农田和发展城镇,而发达国家在退耕农田上营造森林。
森林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木材和薪材的过度采伐、过度放牧、森林火灾、病虫害、空气污染和气象灾害等。
– 在 1997— 1998年期间,森林火灾最为严重,是近代历史上森林火灾最严重的两年。 1997年印度尼西亚烧毁森林 200万公顷,
巴西和俄罗斯 1998年各烧毁约 200万公顷森林。
μ× ±ˉ?ê
·?T 4.1
±±?à?T 2.6
è? ±? 1.0
·¢ ′? 1ú?ò 2.7
T ′ó?ó?Y -6.4
·T -10.5
à-à?T -9.7
·¢?1?D 1ú?ò -9.1
í? 2 é - áy ±ˉ (%)
-15.0
-10.0
-5.0
0.0
5.0
·?T
±
±?à
T
è?
±
·
¢
′?
1ú
ò
T
′ó
ó
Y
·
T
à-
à
T
·
¢
1
D
1ú
ò
森林特许权经营在大多数国家政府是资源的所有者。政府向个人和私营公司发放许可证及森林特许权,如木材采伐证,
即政府授予特许权获得者在一段时间内估计森林生产潜力、收获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等权利。
对森林采伐创造经济纯利,政府可通过各种森林税费,包括按采伐量和面积收费等,获得的部分或全部经济纯利。如果这些纯利未被政府所得,就属私人特许权获得者的非常利润。
森林管理机构的四种形式:
– 森林和国有森林公司私营化,如新西兰;
– 政府决定森林管理规范,私营部门执行;
– 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和地方负责制定和执行森林管理战略和计划;
– 建立半自治实体和公私合营企业。
经过修改的林业课程往往更加重视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林业等学科。一些课程改革吸收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技术,利用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如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森林资源在世界的排名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2000年的世界森林资源状况报告,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排第 5位,
森林蓄积量排第 7位,详见表 2-3 世界部分国家森林资源状况 。
表 2 世界上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单位:亿公顷、亿立方米排序依据森 林 面 积 森林蓄积项 目 国家名 森林面积 森林蓄积 国家名 森林面积 森林蓄积
1 俄罗斯 7,64 807 俄罗斯 7,64 80 7
2 巴 西 5,66 65 0,88 巴 西 5,66 65 0,88
3 加拿大 2,47 28 6,71 加拿大 2,47 28 6,71
4 美 国 2,10 24 7,30 美 国 2,10 24 7,30
5 中 国 1,59 1 12,7 0 扎伊尔 1,13 23 1,08
6 印 尼 1,16 19 6,09 印 尼 1,16 19 6,09
7 扎伊尔 1,13 23 1,08 中 国 1,59 1 12,7 0
8 秘 鲁 0,68 10 5,93 秘 鲁 0,68 10 5,93
9 印 度 0,65 24,3 1 哥伦比亚 0,54 60,0 1
名次
10 哥伦比亚 0,54 60,0 1 刚 果 0,20 46,4 8
表 3 世界部分国家的森林资源主要指标 单位:亿立方米、万公顷,%
国家国土面积 森林面积 蓄积量 森林覆盖率人 口
( 万人)
单位面积蓄积量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蓄积世界 1 2 9 3 6 0 0 344200 3837.27 27 1 14 0.6 72.00
美国 9136 6 209 57 247.30 23 2509 7 1 18 0.84 98.54
日本 364 6 241 6 28.5 1 66 12400 1 18 0.2 22.99
德国 3493 104 9 27.9 0 30 791 0 266 0.13 35.27
加拿大 92150 247 16 286.71 27 262 2 1 16 9.32 1093.48
澳大利亚 75440 398 4 33.0 6 5 170 9 83 2.33 193.45
法国 543 3 131 1 17.8 3 24 565 5 136 0.23 31.5 3
俄罗斯 171000 76400 807,00 45 14856 106 5.2 543.43
瑞典 408 2 244 4 26.1 5 60 864 107 2.85 302.66
芬兰 304 6 201 1 17.1 0 66 499 85 4.03 342.69
挪威 306 9 870 6.17 28 426 71 2.05 144.84
巴西 84565.1 56600.7 650.88 67 15300 1 16 3.76 425.41
印尼 181 15.7 1 156 7.4 196.09 64 18000 179 0.64 108.94
印度 29731.9 649 5.9 24.3 1 22 84400 47 0.08 2.88
新西兰 267 8.4 747,2 3.96 28 338 53 2.23 1 17.1 6
韩国 990,2 629,1 4.6 64 432 7 73 0.15 10.6 3
加蓬 257 6.7 182 5.6 42.6 7 71 1 17 234 15.59 3647
越南 325 4.9 978,2 9.89 30 656 8 1 19 0.15 15.0 6
温带森林
北方森林
干旱区森林
热带及其亚热带森林
世界温带森林概况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海平面和高山雪线之间都有温带森林 。
在地球表面,温带大致指 35?~ 55?纬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温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夏绿林或落叶阔叶林 。 落叶阔叶林在地球上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西洋沿岸,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 。
在西欧其沿大西洋沿岸,从伊比利亚半岛开始,一直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端,甚至可达北纬 58?。
在中欧和东欧则向东延伸至俄罗斯的第聂伯河一带 。
在北美主要分布于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流域,向东达大西洋沿岸的低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下部,北部可达北纬 45?左右
在东亚则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的萨合哈林岛南部 。
世界北方森林与针阔叶混交林概况分布:
寒温带一般指 50?~ 70?之间的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可达 6个月之久,夏季温和,但日均温大于 10℃ 的持续期少于 120天 。
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寒温带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 ( boreal
forest) 。 寒温带南边在海洋性气候盛行的地方,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相邻接,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具有一个较广阔的过渡带,即为针阔混交林带 。
北方森林 ( northern forest),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合称
范围:
北半球的 北方针叶林,在欧亚大陆,从大西洋一直连续延伸到太平洋。在北美则从北极圈以南由太平洋的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和加拿大的马更些河以南,向东经大奴湖,沿苏必利尔湖北岸一直到达大西洋沿岸。
针阔混交林 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都有分布。
东亚针阔混交林以中国为其分布中心,它主要分布于中国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和沿海地区、
朝鲜半岛北部以及日本的北部。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红松
( Pinus koraiensis)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
欧洲的针阔混交林与真正北方针叶林带之间的界线,较明显地是与栎林的分布北界相吻合。它沿着北纬 60?,穿过瑞典南部,再沿芬兰南部海岸延伸,然后到卡马河上游。
北美针阔混交林有着广泛的分布,它虽可深入落叶阔叶林带,但取决于土壤条件。
植被:
北方针叶林主要是由松柏类植物组成的森林,植物区系以松
( Pinus),云杉 ( Picea),冷杉 ( Abies),落叶松 ( Larix),
铁杉 ( Tsuga),崖柏 ( Thuja) 等属植物为主,它们都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域的北方亚域的环北方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植物区系区 。
针叶林的主要优势种有:
欧洲云杉 ( Picea abies)
欧洲赤松 ( Pinus sylvestris)
兴安落叶松 ( Larix gmelinii) 等 。
特征:
北方针叶林的外貌易于识别,林冠色彩单调一致,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通常一层并由单一树种构成,林下明显地有一个灌木层,
一个草本层和一个地面苔藓层 。
根据树种和林冠的透光程度的划分:
明亮针叶林:
主要是由落叶松或松属植物构成的森林,林冠比较稀疏,
林下透光度较大,相对光照强度可达 20%左右阴暗针叶林:
主要是指由云冷杉等耐荫性较大的树种所构成的森林,林分比较郁闭,林下透光度小而变得阴暗,相对光照强度低于 10
%。
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结构:
比北方针叶林复杂,其垂直层次结构与温带落叶林相似,种类组成繁多,以我国北方的针阔混交林为例,其植物区系以长白植物区系为主,仅维管植物就有近 1900种,特有植物也很多,乔木中除红松外,还有沙松( Abies holophylla)、鱼鳞云杉( Picea
jezoensis)、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紫杉
( Taxus cuspidata)等,阔叶树则有多种槭属( Acer)
树种,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核桃楸
( Juglans mandshurica)、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紫椴( Tilia amurense)、春榆( Ulmus
propinqua)等。根据植被组成特点,我国的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又可分为南方红松林和北方红松林两大类。
世界温带与北方森林经营概况
森林的破坏与恢复过程
破坏历史长由于温带森林大都分布在世界人口较为密集,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所以人类对温带森林的利用和破坏历史最长,对温带森林的破坏程度也远大于其它森林 。 大多数的原生温带森林已被破坏殆尽,剩下的大多是残留的次生林或疏林地,现在温带森林逐渐以人工林或集约经营的森林为主 。 世界各地温带森林的破坏过程与农业开发和人口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 。
人工造林和植被的恢复从十八世纪开始,欧洲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些行动,
在不少地方进行了人工造林和植被的恢复工作。目前,
欧洲的林业逐渐向构建复杂的、稳定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发展,从而逐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 20年来,人类社会对森林的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对于森林的生态、
社会和公益价值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他们更重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游息和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对森林作用的重新认识及有关行动当前温带森林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其它类型的森林小,因为全球大部分的温带森林都分布在较为发达的国家 。 温带森林是原材料和就业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碳吸收,放氧及产生净水方面的重要性方面,具有极其独特的作用 。
赫尔辛基进程 ( 主要是满足欧洲国家的需要 )
蒙特利尔进程 ( 主要是满足拥有温带和北方森林的国家 )
温带与北方森林经营的未来趋势温带森林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变化着经济变量的承载和反应能力以及社会需求的增长。如果在可持续经营上没有进步的话,全社会将继续限制对温带森林的生产性利用。
北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由于它们分布在人口较为稀少,及多不易开发的地区,所受破坏相对较少,所保存的原始林也相对较多。但一些地方也受到大规模商业性采伐的严重破坏。 20年来,欧美国家在北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合理经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总的发展趋势是要有计划、
有步骤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森林,提高森林的利用效率,重视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干旱区森林定义:
干旱区是指降水量不敷潜蒸发散支出的地理区域,是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 包括亚湿润干旱区 ) 的统称,通常年降水量低于 500mm。
在 1994年,防治荒漠化公约,中,被定义为湿润指数 ( 年降水量与潜在蒸发散之比 ) 为 0.05-0.65
的地区 。 我国是指干燥度大于 1.5的区域 。 其中半干旱地区 ( 湿润指数 0.20-0.65,或干燥度 1.5-4.0)
大约与草原带分布一致 。
干旱区的地理分布各大洲都有干旱区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分布较少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多 。 其中亚洲和非洲因为人口多,经济落后,对干旱区的压力大,人类活动频繁,
环境日益恶化 。
世界各洲干旱地区的面积表 单位:万平方公里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总计 占陆地面积 %
亚洲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
10 5.1
45 5.8
3.1
17,1
79 0.0
17,1
73 0.4
38 6.4
12 1.9
12 1.7
89 6.0
84,4
1 18 6.2
38 6.4
13 1.0
13 8.8
16 47,6
10 1.5
17 94,3
63 8.1
39 6.7
30 1.4
37,3
10,3
59,4
83,6
16,4
16,8
合计 58 1.1 21 74,4 27 55,5 48 79,6 33,0
数量:
全球干旱区面积共约 4880万 k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
区内人口约 10亿,几乎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相当落后的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使本来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重重危机,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林业以其在控制干旱和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和在干旱区农村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特殊作用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干旱区是一个具有双重特征的地理单元主要类型和资源结构,沙漠约占 46%,草原约占 54%。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畜产品基地和小麦,
玉米等谷物的粮仓,石油,煤,金属矿,放射性元素,天然盐,碱,芒硝等工业原料都极为丰富,对于全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
具有双重特征的地理单元:
既具有充沛的阳光,又多风少雨;
既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又面临开发不当招致土地荒漠化的严重后果 。
历史上,这里曾有过兴旺发达的时期,如北非曾是罗马帝国的谷仓,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
蒙古帝国等都孕育于这一地带 。 但由于利用不当,如今文明衰落了,残迹比比皆是 。
黄河流域文明衰落了,使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成为故道,楼兰古城,阿拉善居延 -黑城垦区,
鄂尔多斯统万城,科尔沁元代上都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一去不复返 。
干旱区的基本特征从形成干燥气候的环流因子及纬度分布看,干旱区可分成二大类:
热带干旱区:包括热沙漠和热草原 。
多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背风的大陆西岸与内陆部分 。 以南北纬 20-250的热带和亚热带为中心,几乎终年不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
热沙漠主要有: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和印度塔尔沙漠北美洲的内华达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等热草原是热沙漠外围的过渡性地带,具季节性降雨,但降水变率大 。
温带干旱区:包括冷沙漠和冷草原 。
位于中纬度地区,这里不受气压带或风带支配,而是由于深处内陆,或因高山阻隔少受海洋影响 。 年均温低于 18℃,最冷月均温通常低于 0℃ 。 除降水少外,温带年较差也特别显著 。
冷沙漠主要有:
塔里木盆地中亚南美巴塔哥尼亚等冷草原属过渡地带,降水较多 。 包括俄罗斯平原南部,北高加索,哈萨克斯坦,蒙古,我国内蒙,北美洲大平原等 。
植被特征:
自然植物贫乏,或生长一些矮草与带刺、
多肉的灌木丛,耐盐植物普遍,森林仅分布在水分较多的高山地带或河流两岸,其中非洲多见具发达储水器官的植物,北美西南地区多肉质多刺、高大的仙人掌类植物。
沙漠区土壤呈带黄、红与棕色的灰色,缺少腐植质,含有未被淋溶的矿物质;草原区的土壤呈棕栗色,腐植质含量丰富,肥力较高。
水资源特征:
这一区域的陆地水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活动包括森林的发展规模及其地域布局均受制于此。其中河流多发源于高大山系,以内流河为主,主要水源是冰雪融水,它们通常缺乏支流,
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为间歇河,或没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每年讯期 1-2次,泛滥后淤积两岸,非常肥沃。湖泊多为咸水湖,如何利用这些咸水是个重要问题。
各洲干旱区依据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全球干旱区可划分为 11
大片,即:
非洲:撒哈拉区,萨赫勒区,卡拉哈里区亚洲:西亚区,印 -巴区和中亚区 ( 包括东欧部分 )
澳大利亚区:
北美:大平原区和西南区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区热带干旱区干旱区林业的地位和作用
1 干旱区林业的地位干旱区自然资源丰富与生态环境脆弱的二重性决定了林业在这一区域的重要地位,正如 1997年第 XI届世界林业大会的卫星会议,林业在防治荒漠化中的地位,
第二届专家咨询所指出的那样:大量的事例表明,林业在控制干旱和防治荒漠化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对干旱区农村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
林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
第一,干旱区自然灾害频繁,盐碱地多,农牧活动和工矿企业对植被破坏严重,森林对这类脆弱生态系统的维持,恢复与重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
第二,干旱地区大多是粮荒严重、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不少国家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地区。林业的发展有助于提供木本粮油和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干旱区多是民族杂居地区,水源紧缺常导致国家和地区间的冲突。
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林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民族团结和促进政治稳定。
第四,干旱区大多主要或完全依赖于薪材,而且这种需求迅速增长。
2 干旱区林业的功能干旱地区森林与典型林区的有所不同,特别是灌木林和农用林业 ( Agroforestry) 具有突出地位 。
干旱地区的森林稀少,仅分布在水分较多的高山地带、河流两岸和绿洲,但 其作用却非常显著,尤其是山地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护牧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
。
世界林业现状
1.森林面积及其变化
全世界森林面积 34.54亿公顷,占地球土地面积的 1/4左右。
5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45%在发达国家;
3%为人工林,其余 97%为天然林。
森林和疏林地面积地 区土地面积 数量 %
覆盖率
( % )
合 计 130.98 41.69 100 31.8
非 洲 29.64 7.61 18.3 25.7
欧 洲 22.69 1.58 3.8 7.0
北 美 洲 21.78 8.55 20.5 39.3
南 美 洲 17.52 8.47 20.3 48.3
亚 洲 30.89 5.33 12.8 17.3
大 洋 洲 8,45 2.00 4.8 23.7
根据 FAO截止到 1993年时的森林资源状况报告表 全球森林分布状况 单位:亿 hm2
可利用天然林
可利用(提供木材)的天然林面积:全世界约有 32.2
亿公顷,天然林中的近一半( 15.6亿公顷)被认为可以在当前的法律和市场条件下 (即无法律限制、从经济和自然条件上可行的森林 )提供木材。
可供应木材的森林面积中至少有 42%( 6.6亿公顷)估计未受到人为干扰(原始林),其中四分之三在俄罗斯。
表 3-1 天然林中可及和不可及森林面积天然林分类 面积百万公顷可利用面积合计 1563
次生林 898
原始林 665
不能利用面积合计 1657
法律限制
1
290
经济限 制运输、基础设施
2
365
自然原因
3
256
其他
4
746
天然林面积合计 3221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F A O ),1998 年
1 受到法律限制或其它 政治决策限 制的森林,
禁伐或严格限 制采伐,国 际自然保护 及自然资源联盟第一类和第二类管理森林。
2 按当前的木材市场价格 采伐活动没有经济可行性,因为 地形条件要 求特殊设备 或投资太大。
3 因代价太大,无法运输 产品,或无 法进入的边缘森林。
4 如林分蓄积量小,木材 质量太差,无商业价值。
人工林人工林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未来工业用材日益重要的来源。人工林面积(大约 1.2亿公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 50%,后者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中国 4667万公顷,印度 2000万公顷)。
新西兰是用人工林木材替代天然林木材的成功例子:
– 150年前,新西兰的森林覆盖率为 80%,现在为 29%,
天然林占国土面积 23%。
– 20世纪 20年代以来,新西兰逐步发展人工林,主要是认识到如果不发展人工林建立木材供应补充来源,天然林将迅速枯竭。现在占国土面积 5%的人工林生产全国 99%的工业木材。
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
热带国家,1970~ 1980年,76个国家 1.1亿 hm2
消失,每年消失 1100万 hm2; 1981~ 1990年,
毁林面积从 1100万 hm2到 1678万 hm2。
发达国家:总体上森林面积、蓄积呈增加趋势。
– 1980— 1995年期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大约 1.8亿公顷,发达国家的森林面积净增加了 2000万公顷,发展中国家净减少了 2亿公顷。
– 1990年至 1995年期间,世界森林总面积减少 5630万公顷,每年减少 1370万公顷。其中发展中国家减少
6510万公顷,发达国家增加 880万公顷。
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毁林开荒、森林转变为农田和发展城镇,而发达国家在退耕农田上营造森林。
森林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木材和薪材的过度采伐、过度放牧、森林火灾、病虫害、空气污染和气象灾害等。
– 在 1997— 1998年期间,森林火灾最为严重,是近代历史上森林火灾最严重的两年。 1997年印度尼西亚烧毁森林 200万公顷,
巴西和俄罗斯 1998年各烧毁约 200万公顷森林。
μ× ±ˉ?ê
·?T 4.1
±±?à?T 2.6
è? ±? 1.0
·¢ ′? 1ú?ò 2.7
T ′ó?ó?Y -6.4
·T -10.5
à-à?T -9.7
·¢?1?D 1ú?ò -9.1
í? 2 é - áy ±ˉ (%)
-15.0
-10.0
-5.0
0.0
5.0
·?T
±
±?à
T
è?
±
·
¢
′?
1ú
ò
T
′ó
ó
Y
·
T
à-
à
T
·
¢
1
D
1ú
ò
森林特许权经营在大多数国家政府是资源的所有者。政府向个人和私营公司发放许可证及森林特许权,如木材采伐证,
即政府授予特许权获得者在一段时间内估计森林生产潜力、收获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等权利。
对森林采伐创造经济纯利,政府可通过各种森林税费,包括按采伐量和面积收费等,获得的部分或全部经济纯利。如果这些纯利未被政府所得,就属私人特许权获得者的非常利润。
森林管理机构的四种形式:
– 森林和国有森林公司私营化,如新西兰;
– 政府决定森林管理规范,私营部门执行;
– 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和地方负责制定和执行森林管理战略和计划;
– 建立半自治实体和公私合营企业。
经过修改的林业课程往往更加重视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林业等学科。一些课程改革吸收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技术,利用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如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森林资源在世界的排名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2000年的世界森林资源状况报告,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排第 5位,
森林蓄积量排第 7位,详见表 2-3 世界部分国家森林资源状况 。
表 2 世界上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单位:亿公顷、亿立方米排序依据森 林 面 积 森林蓄积项 目 国家名 森林面积 森林蓄积 国家名 森林面积 森林蓄积
1 俄罗斯 7,64 807 俄罗斯 7,64 80 7
2 巴 西 5,66 65 0,88 巴 西 5,66 65 0,88
3 加拿大 2,47 28 6,71 加拿大 2,47 28 6,71
4 美 国 2,10 24 7,30 美 国 2,10 24 7,30
5 中 国 1,59 1 12,7 0 扎伊尔 1,13 23 1,08
6 印 尼 1,16 19 6,09 印 尼 1,16 19 6,09
7 扎伊尔 1,13 23 1,08 中 国 1,59 1 12,7 0
8 秘 鲁 0,68 10 5,93 秘 鲁 0,68 10 5,93
9 印 度 0,65 24,3 1 哥伦比亚 0,54 60,0 1
名次
10 哥伦比亚 0,54 60,0 1 刚 果 0,20 46,4 8
表 3 世界部分国家的森林资源主要指标 单位:亿立方米、万公顷,%
国家国土面积 森林面积 蓄积量 森林覆盖率人 口
( 万人)
单位面积蓄积量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蓄积世界 1 2 9 3 6 0 0 344200 3837.27 27 1 14 0.6 72.00
美国 9136 6 209 57 247.30 23 2509 7 1 18 0.84 98.54
日本 364 6 241 6 28.5 1 66 12400 1 18 0.2 22.99
德国 3493 104 9 27.9 0 30 791 0 266 0.13 35.27
加拿大 92150 247 16 286.71 27 262 2 1 16 9.32 1093.48
澳大利亚 75440 398 4 33.0 6 5 170 9 83 2.33 193.45
法国 543 3 131 1 17.8 3 24 565 5 136 0.23 31.5 3
俄罗斯 171000 76400 807,00 45 14856 106 5.2 543.43
瑞典 408 2 244 4 26.1 5 60 864 107 2.85 302.66
芬兰 304 6 201 1 17.1 0 66 499 85 4.03 342.69
挪威 306 9 870 6.17 28 426 71 2.05 144.84
巴西 84565.1 56600.7 650.88 67 15300 1 16 3.76 425.41
印尼 181 15.7 1 156 7.4 196.09 64 18000 179 0.64 108.94
印度 29731.9 649 5.9 24.3 1 22 84400 47 0.08 2.88
新西兰 267 8.4 747,2 3.96 28 338 53 2.23 1 17.1 6
韩国 990,2 629,1 4.6 64 432 7 73 0.15 10.6 3
加蓬 257 6.7 182 5.6 42.6 7 71 1 17 234 15.59 3647
越南 325 4.9 978,2 9.89 30 656 8 1 19 0.15 1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