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生态环境规划目标的定位是将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的考虑,如果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目标孤立地看,是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途径,在较短时期内满足某一目标。但是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必将割断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单目标决策相对简单,而且能迅速见效,但其代价也不可低估:短期影响其他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期则危及所选择目标的未来可行性。杀鸡取卵式的自然资源开发与使用方式,往往使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也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失去长久的保障。
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结构合理发展高效社会文明公众参与图 1 社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上图我们便可以看出,各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不可忽视,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之间有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如果用上述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目标应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目标系统相互交织和重叠的部分既不是单个目标系统,又不是各个目标系统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各个目标的全部,而是三个目标的平衡。只有三者有效的协调在一起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得到健康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进而实现整体对象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环境优美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状况良好的具体表现。生态市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空间,舒适、安全、清洁的环境可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城市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优雅、整洁、开阔、和谐,集中体现于净化、绿化、美化,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创造高效、和谐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共生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1
要保证达到高效协调的经济结构,要使得生态型农业高效持续,生态工业布局科学合理,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信息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和资本经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运转灵活有效,基本形成,三、
二、一,的理想经济结构模式;经济结构高级化应实现资源的最佳配臵,使城市经济尤其是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实现,绿色的经济增长,。通过经济的信息化和知识化、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资源再利用产业以及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去调整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
2
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公众要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包括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和环境道德观,
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并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
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高,有一个平等、自由、
公正的社会环境;广大市民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生态文化形式多样,载体丰富,市民精神状态良好,普遍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以生态为主题的文化、经济融合一体,共同宣扬着城市的生态特征,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除了具有高度的社会文明自觉性,还具有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和健全的法律政策体系。
3
生态环境规划要求具有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发达的交通体系;迅捷的信息网络;可持续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发达的污染处理设施和技术;完善的市政服务系统等等。
对于制定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或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关系;而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规划,均要考虑到上述三个方面的需求和保障。相对而言,生态环境规划则是城市有序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基础,其目标旨在能够保障城市的经济繁荣、景观优美、环境清洁、人居舒适和与城市地区自然环境的和谐。
4
环 境基础设施建设社 会 经 济图 2 社会、经济、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关系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在注意到生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综合效益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环境、经济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交集,,而城市基础建设规划恰恰是三部分的,交集,。
1
2
3
生态环境规划的战略是从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在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个为达到确切发展目标的发展建设的总体思路与路线 。
正确的发展战略能够冷静而全面分析对象综合发展的正面与负面的因素,从而找到激发正面因素、消除负面因素的途径,正确地确立发展的目标和资源配臵方式,在发展一利益一风险之间找到一种有效的平衡协调杠杆,因而形成一股巨大的无形力量,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1
我们认为,整体性、合理性、科学性是生态环境规划战略的内涵,而创新性、个性化与开拓性则是其外延。在生态环境规划过程中,
制定科学准确发展战略是规划的首要任务,也是规划的核心与基础。
个整体性合理性科学性性 化 性开拓图 3 生态环境规划战略的内涵与外延生态规划的总体战略是从对象的发展目标出发,在综合考虑对象的特征基础上,对规划的项目做出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所作出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社会进步的总体方案,在此整体方案的指导下达到我们的建设规划目标。
综合性整体性因地制宜性
2
生态环境规划的具体战略是在总体规划指导的基础上,
对总体规划的有效的具体实施的措施,具体的战略涉及到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发展中的问题给与合理的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的定位,以达到规划对象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发展的各个领域均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就现阶段而言,对于不同对象的生态环境规划的具体战略会随着生态环境规划的不同要求包括不同的方面,其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不管其侧重于哪个方面,对于现行的生态环境规划的具体战略而言,主要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下列图将做以具体的说明:
3
生态环境综合改善战略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整治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经济结构的调整战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经济产业综合发展战略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社会科教人才战略社会文化宣传战略基础设施的改造重建战略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战略基础设施的长远发展战略
1
2
3
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的生态以及环境规划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多个指标所构成的综合体。
在实际进行的环境规划中,由于规划的目的、要求、范围、内容等不同,所要求建立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
1
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之上,
要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最为适合的规划对象发展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
2
科学性针对性 可比性可操作性可 量化性图 4 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地制定原则
( 1)
以城市生态环境是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观点为基础,
单项指标要能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水平高低,以及环境的主体现状;评价指标概念明确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内涵。
( 2)
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生态的主要因子,为使评价结果更科学,评价指标应是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 3)
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
使确定的指标既有社会发展阶段性,又有纵向的连续性和可比性,保证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 4)
指标要易于量化,只有能够量化的指标才能进行定量评价。
( 5)
指标尽可能利用现有反映环境问题的统计指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标数据易于通过整理统计资料及直接从有关部门获得,以便评价结果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
规划指标按其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生态环境规划中的重要度或相关性分为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 1)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质量指标进行的。
3
( 2)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
前者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是自然约束的反映;后者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我国现在执行的指标体系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采用。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将污染源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考虑,其技术关键是寻求源与汇(受纳环境)的输入响应关系,这是与目前盛行的浓度标准指标的根本区别。浓度标准指标虽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浓度作出规定,易于监测和管理,但此类指标体系对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量无直接约束,未将源与汇结合起来考虑。
( 3)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和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与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而将其列人环境规划中。
( 4)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因此,环境规划将其作为相关指标列入,以便更全面地衡量环境规划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2
3
4
1
生态环境区划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建设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系统。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恢复、
保护、生产和管理的建设程序,包括区划 —— 规划 ——
设计 —— 实施 —— 运行管理 —— 监测与预警系统在内的,
以及一系列的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生态环境区划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署服务的前期工作,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划的继续和深化。
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生命空间,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能量基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从生态环境中获取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并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存。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生态位或营养金字塔的顶端。自然界中各种成分是否作为资源来看待,也是以其对人类是否有用来进行划分。
2
( 1)
地域社会经济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强度是生态环境区划的主导因素,是对生态环境地域分异起主要支配作用的因素。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它受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光、热、水三项资源组合的影响而形成了结构和特点上的地域差异。同时,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方向和程度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因地而异,以致引起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结构、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流动方式和强度,以及派生的生态和经济的矛盾与调节系统稳定性的途径和措施都有所不同。
在通常的情况下,各地人口疏密程度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地域差异。
( 2)
生态环境区划研究本身就是综合性课题,是牵涉全局的战略研究。它涉及自然条件利用、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等重大问题,以及历史、现状与未来。
只有从复杂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生态环境系统中抽取出整体关系,才能获取决定全局的谋划与分割。只有通过对主导因素及其它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生态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划分的生态环境区才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 3)
从理论上讲,生态环境区划是按客观条件的实际进行分区的,不可能与行政区划一致。行政区与生态环境区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但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行政区划的强烈影响和制约,即资源的开发利用、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各项活动都是在行政领导组织下,在行政区的范围内做出的决策并实施的。所以,为保证生态环境区划结果的顺利实施,生态环境区应尽量同行政区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另外,为便于收集各种经济统计资料,也要以行政区为划分单元。
( 4)
生态环境是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同时受社会经济规律制约的复合系统,它既可以从类型上分析理解,也可以从区域上分析理解。类型单位,一般根据较少的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特征相同的地区分类,任何类型都着重于地区间的质的共性,加以抽象概括。类型的划分与区域的划分都能反映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区域的划分常以一定类型为依据,因此一个区域内有可能有几个类型,
且往往以某一类型优势来划定分布范围。
3
就目前而言,城市生态环境区划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均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依据景观空间的异质性和景观内部的相似性,
结合生态环境主要因子的遥感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 3s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使得生态环境区划更加的便捷,准确。
4
在确定生态环境区划的步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的区划指标:
( 1)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是整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能量基础。一个地区的生态潜力,可以看成是该地区在该种自然条件充分利用的条件下生物第一性生产量的总和。从经济观点来看,生态潜力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可以依靠的客观基础,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所以,将其作为生态环境区划中表征自然环境特征的因素。
( 2)
自然环境在人类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根据生态环境区划以人为核心的原则,区划必须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它最终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程度如何,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满足程度受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极大。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者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人口则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础。在进行生态环境区划时,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而只认为人口的区域分布是人口与该地区经济 —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问题,则在特定生产力条件下,
区域人口数量就不仅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如何。所以,我们把某地区的人口生态密度作为生态环境区划的另一个因素。人口生态密度是区域人口数量乘以修正系数后所得人口数量与该地区占地面积之比。
( 3)
一个地区的人口生态密度 (R )与该地区生态潜力 (Q )
的比值可用于表示该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强度
(S)
S =
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人口生态密度方面的研究,R值直接用人口密度代替,并用生物生产量表示生态潜力。作用强度表征区域人类资源需求与生态潜力之间的匹配关系,
其数值大小反映了地区生态环境的开发程度,我们将其作为本区划的主要指标,但它只是一个相对比值,不具绝对可比性。
R
Q-
( 3)
根据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各初级生态环境区的生态潜力值。从理论上讲,该值应准确反映该生态环境区自然环境的综合状况,一般以行政区首府所在地的生态潜力值代表。
根据各初级生态规划区的人口密度值及生态潜力值,计算该生态环境区社会经济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强度值 (S ) 。
对各初级生态区进行数量化处理之后,以作用强度值为主要指标,参考各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自下而上的归并,确定区划的各个级别。
1
2
3
1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空间分异规律、
明确各生态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分区与区域经济开发、生态环境规划和生态系统管理有更直接的关系,是实施区域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基础单元。
在功能区划时应综合考虑地区生态要素的现状、问题、
发展趋势及生态适宜度,提出工业、生活居住、对外交通、
仓储、公建、园林绿化、游乐等功能区的划分以及大型生态工程布局的方案,充分发挥各地区生态要素的有利条件,
及其对功能分区的反馈作用,促使功能区生态要素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2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不同于生态区划。生态区划是通过揭示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而对自然环境划分的区域单元。生态区划虽然也考虑生态系统的结构、
过程和功能,但其着眼点是生态系统的区域特征,是以生物或者生态系统为区划的主要标志。而生态功能区划则着重于区分生态系统或区域为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
以满足人类需求的有效性为区划标志。
根据以上认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连续性兼顾性区域相关 环境容量相似性发生学
( 1)
突出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各分区有的生态功能和目标协调统一在功能保护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总体目标之下。
( 2)
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的完整性,为区域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足够的空间 。
( 3)
在突出各区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解决各区间的分隔、过渡与联系,使功能区既有分区,又相互连续,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4)
( 5)
为了便于各分区的保护与管理,功能分区边界的确定兼顾区域的行政管理区划。
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密切相关。研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有利于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
( 6)
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
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因此黄河源生态功能区划要从全省、整个黄河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
( 7)
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
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因此黄河源生态功能区划要从全省、整个黄河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
( 8)
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使城市区域内的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而又不超出环境容量的阈值。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功能分区力求与城市现状布局和区域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
由于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且生态功能区划需要基本生态功能指标、生态生产功能指标、社会生态服务指标以及管理的生态价值增值功能指标等一套定量化的指标体系,需要进行专项研究。
3
生态规划的核心就是生态建设,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各种类型与规模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等程序,力求使生态区的经济活动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相适应,使生态区在规划期内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为了建设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区,特别是建成在国内以至国外具有自己特色的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基地,必然要在生态区范围内科学地安排各种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和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因此,生态规划的各项内容必须在对合理的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即区划是规划的前提,
生态经济分区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能进行更好的规划建设。
生态经济区划的对象,是生态区一经济社会性复合系统;生态经济区划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生态区的经济分区,反映出生态区域经济系统中的各单元和部门在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生产力水平与需求、生活质量和经济地位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及其规律,展示出区域间各个单元自身及相互间在生态经济方面的矛盾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机制;指出各区域和部门的生态经济优势、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和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为整个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工农业的合理布局、
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服务,为实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为生态区经济发展与资源优化配臵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上述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功能分区时,将由以下步骤组成,
在生态分析的基础上,汇总分析各方面资料,
将已做过生态分析的土地利用方式整理制图,
并搜集下列资料、汇总分析。
提出生态区划方案,在汇总分析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经专家咨询提出生态区划方案。
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将初步拟定的生态区划方案,利用各种形式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经调整、修改后形成生态区划方案,作为制定生态建设及生态保护规划的基础。
1
2
3
1
以生态环境区划为前提,以各环境区域制订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为根据,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地加强对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对于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生态工程,建设和推广生态农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和不断优化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系统。
2
( 1)
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集中领导,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优先抓好对全市影响大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
( 2)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并将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臵,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 3)
既要依靠国家投资,也要依靠多方筹集,包括引进外资。同时,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教育大家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与人人切身利益休戚相关。
( 4)
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举,除害和兴利并举。要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把生态环境的治理、建设和保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3
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多个方面,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行的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城市的环境保护以及人居环境的建设。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 1)
( 2)
( 3)
生态环境的保护指标体系主要是从自然生态建设,
地区生态建设,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以及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角度来出发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发展作出有效的规划,建立起一定的指标体系,关于具体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我们将在案例分析中加以说明。
1
2
1
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合理的空间布局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城市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城市的发展才有依托和保障。
城市的发展要解决空间不合理的布局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状况,并且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的区域经济辐射力,挖掘城市的发展潜力,扩大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
减轻城市的发展压力,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从城市的本身的条件出发,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城市自身功能得到提高和加强的同时,逐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2
城市的空间布局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在城市合理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城市的发展与布局将按照此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对于城市的空间布局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 1)
( 2)
城市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改善合理布局,控制污染源,增强吸污纳污能力,加大保护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
城市一体化合理扩大城市规模与周围城市构成城市的发展都市圈,
统一规划加快一体化进程 。
增强辐射力增强经济实力,通过地域发展优势,
增强对外辐射功能,
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
区域中心发挥地域资源优势,
加快城市发展,树立城市为区域中心,
带动区域地带发展 。
空间布局战略 空间圈层结构
2
1
3
4
5
1
根据土地、水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目前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合理的划分区域,制订各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环境管理对策,提出各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克拉玛依生态环境区划是对克拉玛依生态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生态源区划生态流区划 生态汇区划
( 1)
生态源的区划范围包括克拉玛依市的重要水资源区,自然保护区以及高覆盖率的草地。
此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植被锐减,
许多地带已成为片状沙源,风沙的走动不仅使良田锐减,而且使城市内的空气质量遭到破坏,危及人类健康。
对于生态源区域,要加大力度保护现有的水库资源,加强对水库的监督管理,完善水资源保护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现有水库的污染状况;遵循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对本区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并加强绿化建设,将普遍绿化作为基础建设;
禁止任何破坏山林、水源林、护岸林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山地、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直接或间接向控制区内排放污水、工业废液,禁止倾倒和堆臵固体废弃物。
( 2)
生态流区划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态水道,生态廊道以及生态绿带的区划,具体的区划如下所述:
境内河流、管线主要的公路 防护林与绿地
a、生态水道要进一步完善全市规划,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在技术和经济允许条件下,大力发展节水工程。合理发展生产和维护生态用水,在综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同时,防止水质盐化和油田污染。严格控制向生活饮用水水源排纳水体污染物,禁止倾倒和堆臵固体废弃物,污水应截流后集中处理;供热管网应随着老区改造及新增供热面积做局部调整和配套建设,以直埋和管沟敷设为主。老区供热管网根据腐蚀轻重情况,制定计划逐年更换。新建供热管网采用枝状布臵,具体根据中心城的开发建设相应进行。管网敷设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有条件的区域可采用原有管沟敷设。
b、生态廊道对现有道路两侧的植被进行保护,严禁破坏;加强技术研究和管理力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
c,生态绿带要采用,圈、环、带,,,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建成,内外渗透、纵横交错、重点突出、全面覆盖、接近市民、造福万代,的网络式园林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体系。根据各区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以及土地资源现状,造林仍以灌木为主,树种选择除具有耐旱耐瘠外,还应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分枝多、冠幅大、
繁殖容易、抗病虫害、抗侵蚀能力强等特性。加宽加厚林带,更新改造老林带,进一步提高防护效能,使防护林成为抵御自然灾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
( 3)
生态汇一级控制区生态汇二级控制区生态汇环境整治区生态汇环境修复区生态汇环境重建区
a、生态汇一级控制区旅游业的发展应立足长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为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政府积极引导、
鼓励发展旅游业。将具备开发潜质的重要景点统一起来,综合开发,以精品战略取胜。生态农业建设应实行有退有进的方针。对水资源缺乏保障、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应坚决退耕还林还草;在水资源具有保障,具有开发条件的地区,应优先发展。在土地开发中,可重点发展荒漠高效生态产业,
使区域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建立高效的能量转换机制,以建立生产现代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综合生产基地。对于区内的草场重点加以保护,鼓励开展绿化工作。
b、生态汇二级控制区提高区内绿地率,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污染源的治理,
改善区内环境质量;将这些区域逐步建成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优美生活服务区和商贸区;加强交通干线两侧的管理,
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污染源所造成的影响。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严格控制经济开发区内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区内环境质量管理,将这些区域逐步建设成为清洁工业区。居住用地应适当调整:改变部分用地松散现状,完善公共建筑配套建设。改造部分低矮建筑外观,加强其服务功能,兴建低层高质量住宅区,并根据发展需要开发商品住宅,以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的需求。
c、生态汇环境治理区提高区内绿地率,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污染源的治理,
改善区内环境质量;将这些区域逐步建成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优美生活服务区和商贸区;加强交通干线两侧的管理,
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污染源所造成的影响。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严格控制经济开发区内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区内环境质量管理,将这些区域逐步建设成为清洁工业区。居住用地应适当调整:改变部分用地松散现状,完善公共建筑配套建设。改造部分低矮建筑外观,加强其服务功能,兴建低层高质量住宅区,并根据发展需要开发商品住宅,以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的需求。
d、生态汇环境修复区对己经退化和品质较差的部分天然草场进行人工改良,
遏止荒漠化的趋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执行,草原法,,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区内外各种经济成份开发治理荒山、荒滩、荒坡、荒地,合理种草种树。
e、生态汇环境重建控制沙漠化扩张,合理加强绿化建设;严禁滥伐乱垦,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2
克拉玛依市的生态功能区以目前各功能区功能状况以及功能调控目标情况进行划分。划分时要以环境单元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生态适宜度及社会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等制约因素。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 GIS 支持下的信息复合模型所提供的区界划分为定量依据,通过实地考察对克拉玛依生态环境现状功能和规划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以不同的推理和思考为定性依据,以定性指导定量,
以定量充实和完善定性。此外还要更多地考虑将来的发展与规划,以及将来需要达到的期望目标值。考虑到以上的要素,我们对克拉玛依市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具体状况说明如下。
确定分区范围 现状调查分析 创建生态信息库生态功能分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环境适宜度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因子社会经济因子生态服务因子社会结构因子各生态功能区调控导则 各生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生态功能评价自然生态功能维护区生态旅游功能区商贸生活服务功能区生态工业园服务功能区生态农业园发展功能区自然生态功能薄弱区
( 1)
a,水源生态功能维护区克拉玛依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只有一个 1亿立方米的蓄水库,大量的耕地也因为水资源贫乏不能开发利用。因此,水资源是制约克拉玛依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水资源的保障也是荒漠高效生态产业建设的前提。因此要根据各区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以及土地资源现状选择合适的植被提高绿化面积;禁止任何破坏山林、水源林、护岸林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山地、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直接或间接向控制区内排放污水、工业废液,禁止倾倒和堆臵固体废弃物。对奎屯河流域的水资源重点加以保护和利用,由于奎屯河水质好,且经济性适宜,应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并以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
b、自然生态保护区克拉玛依市荒漠植被资源十分丰富,植被覆盖度平均为 60%左右,最高处胡杨林区可达到 90%以上,该区内环境噪音小,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克拉玛依生态环境质量源区和生态敏感区,必须重点加以保护。要严格控制污染,不得在控制区或者控制区周围新建、扩建任何直接或间接污染的项目,迁出现有任何污染源;加强管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破坏任何保护设施;
合理规划,在有效控制下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c、山体林场维护区该区土壤条件较差,土层较薄,用做林场植物栽培较困难,且土壤脊薄,腐殖质含量少,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含量极大,改良起来难度很大由于受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长期缺水等因素的影响,市域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低,
林地中荒漠灌木林所占比重较大。以后要加强新造林地的抚育管理。造林绿化必须坚持林跟水走,水利先行的原则,
明确管护责任,保护现有森林植被,提高造林质量,调节山区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严格执行国家森林法,保护水源保护区内山林植被资源,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和开山采石,防止水土流失; 不准新建、扩建向控制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或者达到无污染排放;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政府负全责,的护林防火责任制。
d、草原生态维护区该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草场面积逐年减少,草场质量呈逐年退化趋势。对于此区要在保留大部分天然草场的情况下,对己经退化和品质较差的部分天然草场进行人工改良,对过度放牧的草场采用围栏封育,采取轮封轮牧的形式逐步改善全市各区内的天然草场,遏止荒漠化的趋势;根据,草原法,规定管理范围,固定使用权,建立各项放牧管理制度,制定放牧公约,严格执法,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并定期进行人工更新;
落实优惠政策,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开发、
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合理种草种树,开发治理荒山、
荒滩、荒坡、荒地;在保护区内严禁任意开垦土地、采掘药材。
( 2)
克拉玛依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胡杨林自然风光、沙漠风光与油田采风为一体的独特的旅游资源、乌尔禾区著名的雅丹地貌群一魔鬼城、艾里克湖及白杨河峡谷都是克拉玛依独具特色的旅游风光。
政府要积极引导、鼓励发展旅游业。将具备开发的重要景点统一起来,综合开发,以精品战略取胜;旅游业的发展,应立足长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为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
( 3)
本区的主要功能为生活居住。本区的功能不突出、布局不太合理、建筑质量及环境质量均不甚理想。
对于此区,我们要对城区进行全面、综合和统一规划,
配套进行相应的市政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以知识密集型为基础的商务服务业。
调整改造老城区的商业服务设施,改建部分低矮建筑,形成商业中心;配套完善居住区级商业服务的各类网点。
( 4)
工业企业是克拉玛依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数量较工业生产企业要少;而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占绝大多数。 轻重工业结构不太协调,重工业占到了四分之三;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企业的总产值和人员利用趋于相等;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对重工业总产值和人员利用率的贡献最大,都占到了一半以上,其次是原料工业。
克拉玛依在,以油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要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应逐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尽量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使用清洁能源,同时加强环保排污排废的治理,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形势下,工业要保持稳定并不断升级,另一方面要实施生态工业,使工业的生态化迈开实质性的步伐。积极发展高科技少污染产业,在对现有行业进行调整的同时,对新建项目必须严格做好环境影响评价,防止引进重污染项目。
( 5)
克拉玛依决定大力发展农业,但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缺乏,风沙多,耕作技术落后等原因,致使农牧业生产规模小,难以迅速发展。从土壤分布情况看,土壤类型是以干沼土为主,次为盐化干沼土、还有少量的沙土和盐碱地。
土壤质地轻、肥力中等,总盐含量不高,无污染,便于开垦。
对于此区我们要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在制定改良措施时,除了改善土壤结构外,还要注意提高土壤肥力,
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控制盐碱和沙化。在开发生产后,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耕作要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针对克拉玛依蒸发量大的特点,尽量多采用管道输水、自压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实现克拉玛依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一项战略措施。
( 6)
本区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严重,暂时不可利用。本区内覆盖物厚度不等,土质低劣,满地砂砾,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风蚀条状草原、蚀余残丘。境内不少地方土壤含盐很高,缺少雨水冲刷,盐分板结在土壤表层上,形成严重的盐碱化土地。城市周边的荒漠 — 戈壁交错带,土地开始沙化,天然植被逐渐减少,许多地带已开始出现片状沙源,多处原本固定的沙丘活化,这势必加剧克拉玛依地区荒漠化的进程,沙尘暴、浮尘等天气使城乡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对于本区,我们保持水土,合理绿化,控制沙漠化扩张;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严禁滥伐乱垦。
3
克拉玛依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生态环境区划为前提,
以各环境区域制订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为根据,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地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生态工程,建设和推广生态农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和不断优化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系统。具体的建设内容如下图所示: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林建设草场维护与修复水源保护城市绿化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生态小区建设
( 1)
a,生态林建设克拉玛依市处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带,
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系统输出功能衰退,甚至使生命支持系统消失,反过来危害人类自身。据统计每年因风沙灾害造成的损失就有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因此,必须在生命支持系统微弱的沙丘地区恢复植被,建立复合的植物群落,加强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
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能减缓和阻止沙漠的前进,进而减少风沙和粉尘的危害,起到防风固沙的目的。在建设防风固沙生态林时,应配臵相应的沙障,沙障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改变下垫面性质,削弱近地面风速,
控制改变风沙流结构,从而制止风蚀,促进堆积,把风沙流的危害降至最小程度,为防风固沙生态林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创造一个较好的营林环境。
b,草场维护与修复克拉玛依市的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南山牧场、乌尔禾区。该市很多地方居住着以哈萨克族为主的牧民,大部分牧民至今仍过着“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游牧生活,生活极为不稳定。由于历年来草原建设比较差,且地下水位下降和过度放牧逐年退化,畜草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冬季饲草料严重不足,造成每年很多牲畜掉膘死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该市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草地建设在克拉玛依市具有重要的意义。改良草场不仅可以提供牧草,还可保水固土,改良土壤,减少风蚀,抑制水土流失。
在保留大部分天然草场的情况下,对己经退化和品质较差的部分天然草场进行人工改良,对过度放牧的草场采用围栏封育,采取轮封轮牧的形式逐步改善全市各区内的天然草场,遏止荒漠化的趋势,使其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c,水源保护克拉玛依生态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进一步完善全市规划加强综合治理,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在技术和经济允许条件下,大力发展节水工程,有计划、按需要合理配臵发展生产和维护生态用水,将地表水和底地下水结合利用,防止水质盐化和油田污染,加大力度保护现有的水库资源,加强对水库的监督管理,完善水资源保护机制,禁止向生活饮用水水源排污,
禁止新建、扩建向控制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克拉玛依市应加强水质监控,尤其是对白杨河水库和三坪镇水库两大水源地的水质监控。消除裸露山地区域,
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现有山体植被,提高林分质量,建设和保护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调节山区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禁止任何破坏山林、水源林、
护岸林及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的活动。
( 2)
a,城市绿化城市绿化系统规划要“点、线、面”结合,因地制宜,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景点分布均匀,满足居民对绿地的综合需求。
点:学校、机关、医院以及公共场所的绿地,要尽可能地突出植物的群体美及建筑小品的个体美,是绿地中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线:在市区内的各种道路以及进入城区的道路两侧根据环境条件,建成 10~ 15m的林带,使之成为小区的防护林带。
面:各区中心区、居住区及工业企业生产区是规划绿地中的中坚,是普遍绿化的重点,也是美化的重点所在。
b,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克拉玛依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所有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且清洁 。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容量潜力较大 。 从大气环境质量情况看,二氧化氮和 PM10是克拉玛依的主要大气污染物 。 说明机动车辆是造成克拉玛依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来大气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为:加强城市绿化,并在城市外围修建绿化带;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建设烟尘达标区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通过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进行末端治理,加快实施重点污染源的削减措施,进一步提高烟尘去除率 。
c,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控制目前,克拉玛依市区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处臵系统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 今后应不断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转运系统 。 长远看来,克拉玛依市生活垃圾污染控制的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 垃圾分类收集意在提高回收物料的纯度和数量,减少需处理的垃圾量,有利于废物进一步处理和利用,并能有效降低废物运输及处理成本,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的效率 ;加大城市环卫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生活垃圾清运,收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容器或袋装收集率,机械化清运程度 ;对于部分适宜堆肥的垃圾可实行堆肥化处理 。 生活垃圾进行堆肥化处理是克拉玛依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理处臵,虽然现有的办法有效和安全,但是还需要更加规范化 。
( 3)
a,噪声污染控制影响克拉玛依市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机械加工、修理以及人群活动的喧嚷声。
针对生活噪声影响较大的情况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加强交通管理,实行限行、限速,市区部分路段禁鸣喇叭,
严格限制大吨位高噪声车辆、农用运输机械进入城区,
限制噪声排放超过国家标准的客运中巴车进入城区运营;
加强噪声敏感区管理,在有必要的区域设臵隔音墙;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施工扰民;加强娱乐场所管理,减少噪声污染。
b,生态小区建设建设无污染,无废水,无废气的生态居住小区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克拉玛依进行生态居住区建区建设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确立 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严格依据城镇的生态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住宅结构要合理,充分考虑到的人的居住需求,既方便又舒适,住宅地理位臵的选择要考虑到环境的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有利于人的休闲,人的身心健康;其次要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社区的居住环境、社区文化特色和所形成的社区文化,将培育居民高雅的生活格调。
( 4)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目标为:以保护胃根本,重点进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及无名湖湿地系统地保护。恢复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数量,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使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进入良性循环,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探索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
促进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
克拉玛依进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保护与恢复相结合;分区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植物资源保护 ;动物资源保护;“玛依格勒”森林公园建设 。
4
在克拉玛依市的生态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提出了以下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内 容 序号 具体指标 2002年
2005年
(模范城)
2010年
(初级生态市)
2020年
(生态市)
自然生态建设环境绿化
1 森林覆盖率( %) 6.32 11 13 15
2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 6.31 6.31 7 >8
3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 %) 31.52 34 37 42
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8.97 9 11 14
生态安全
5 退化土地恢复率( %) 16.93 30 50 90
6 水土流失治理率( %) 85 87 90 95
7 湿地生态保护率( %) —— 95 100 100
8 城市周边土地荒漠化趋 势 —— 有所缓和 基本控制 开始好转内 容 序号 具体指标 2002年
2005年
(模范城)
2010年
(初级生态市)
2020年
(生态市)
农村生态建设环保农业
9 农药使用量(公斤 /公顷) 250 250 200 200
科技农业
10 灌溉农田有效面积 (千公顷) 3.62 3.8 4.0 5.0
生态养殖
11 畜禽粪便处理率 (%)(规模养殖场 ) 93 100 100 100
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大气
12 PM10浓度年平均值( mg/m3) 0.060 0.06 0.05 0.04
13 TSP浓度年平均值( mg/m3) 0.118 0.10 0.10 0.08
14 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 ( mg/m3) 0.003 0.003 0.003 0.003
15 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 ( mg/m3) 0.032 0.04 0.04 0.04
16 API年均值 55 53 50 50
内 容 序号 具体指标 2002年
2005年
(模范城)
2010年
(初级生态市)
2020年
(生态市)
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水
1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100
18 城市水域功能区 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100
噪声
19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 51.4 50 50 50
20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 67.4 65 65 65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大气
21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 100 100 100 100
22 城市气化率 (%) 100 100 100 100
23 城市集中供热率 (%) 98 100 100 100
24 清洁能源使用率 (%) 32.63 35 40 45
25 汽车尾气达标率 (%) —— 95 99 100
内 容 序号 具体指标 2002年
2005年
(模范城)
2010年
(初级生态市)
2020年
(生态市)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水
26 工业废水处理率 (%) 100 100 100 100
27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98.40 100 100 100
28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86.33 95 98 100
29 城市生活污水回用率 (%) 18.1 20 30 40
大气
30 工业固体废物处臵利用率 (%) 100 100 100 100
31 危险废物集中处臵率 (%) 100 100 100 100
3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100 100
噪声 33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 100 100 100 100
环境管理 34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 4.91 4.5 4.5 4
5
( 1)
依据前述意识定位、意识规划思路、城市形象定位、生态市战略和时空定位,我们将克拉玛依生态市空间发展战略概括为:“一主一副、二轴、三线、六区” 战略及空间发展四个圈层战略。城市的空间战略发展如下所示:
a,“一主一副”
一主:即克拉玛依市中心城规划区;
一副:即独山子区。
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及独山子区是克拉玛依发展的重点,
在市域空间上将形成一主一副两个中心,互相呼应。克拉玛依市中心城是克拉玛依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生产指挥,生活服务,科研教育职能为主,是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质市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范围为: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建设用地,九公里地区,金龙镇地区,引水工程水库用地,以及中心城周边因建设需要而加以控制的其他用地。独山子区内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
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较多,并且独山子目前有三个水源地,
具备充足的供水能力,目前正准备开发第四水源地。
b,“二轴”
克拉玛依市在空间上将形成以中心城为枢纽的两条轴线(阿-库公路、呼-克公路),其中阿-库公路沿线在空间发展上为第一序列轴,呼-克公路沿线为第二序列轴。
第一序列发展轴:以中心城为主中心、独山子区为副中心、乌尔禾镇、白碱滩镇、三坪镇、金龙镇、
五五新镇为节点,形成市域发展的主增长点及次增长点,并形成先期成为轴线。
第二序列发展轴:随着中心城规模的扩大,生态农业区的建设,远期新城镇的兴建,呼-克公路改建为高等级公路,作为第二序列发展轴的呼-克公路沿线的小拐集镇等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并进而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c,“三线”
即:公路线、铁路线、航空线。境内公路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主要公路干线是阿(勒泰) — 库南公路,由南向北纵贯全境。阿-库公路与乌(鲁木齐) — 伊(犁)公路相交,并与通往塔城的公路相连,与呼(图壁)一克
(拉玛依)公路组成了对外公路交通网。克拉玛依机场建于市东南农业开发区内,距市中心 17km,主要航线可开辟至乌鲁木齐以及广州、上海等内地大中城市。规划期内将机场迁至中心城区九公里地区以外西区处,并根据可行性扩大规模,提高等级,为生产生活服务。克拉玛依境内现在没有铁路线,建设铁路线可以提高竞争实力,缓解公路运输的压力。规划北疆铁路至阿勒泰线从九公里处经过,
沿阿-库公路向北延伸,纵向贯通克拉玛依市域,联系各重要城镇。
d、“六区”
即生态源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商贸生活服务区、生态工业园服务区、生态农业园发展区、暂不可利用区。
( 2)
克拉玛依城市空间圈层层发展战略是,四层,发展模式,即核心层、核心外层、辐射层、辐射外层。
核心层:中心城区和独山子区;
核心外层:白碱滩镇区,乌尔禾镇区;
辐射层: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沙湾县、托里县、乌苏市和奎屯市等区域;
辐射外层:是克拉玛依城市发展触及的所有外部区域,
包括国内其他区域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国外区域。
核心层将成为克拉玛依市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在核心层内,要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进行逐步改造;
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美化城市景观,做好老区改造、新区规划工作;改善交通、完善基础设施。
核心外层作为克拉玛依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定好自己区域功能,强化自己区域功能,突出自己区域功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空间,避免许多城市设施的重复建设,避免浪费。
辐射层是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基本动力与支持面。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区域经济良性化、可持续化发展。
辐射外层是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可靠依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日趋加强,中亚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克拉玛依作为中国西部对外的窗口,直接与国际接轨,必须增强本身的经济基础,完善产业结构与提高自身形象,增加国际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