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一,温室效应基本知识介绍
二,温室效应的影响及危害
三,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四,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与对策一,温室效应基本知识介绍
温室效应的含义地球大气层中的CO 2和水蒸气等允许部分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透过并达到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同时,
由于CO 2和H 2O分子可以产生分子偶极矩改变的振动,
故能吸收太阳和地球表面发出波长在 2000nm以上的长波辐射,仅让很少的一部分热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由于大气吸收的辐射热量多于散失的,最终导致地球和外层空间保持某种热量平衡,使地球维持相对稳定的气温,
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
温室气体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一氧化二氮 (N2O),
臭氧 (O3)和氟氯烷烃 (CFCs)等可以使太阳辐射的短波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对地球的长波辐射的波段却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这些气体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吸收地球红外辐射线的谱带范围为 7000-18000
nm,二氧化碳吸收辐射线的范围为 12500-17000nm,
透射到大气中的红外辐射约 70-90%都是 7000-13000nm
范围内,所以二氧化碳对吸收红外辐射起了主要作用,
其它具有温室效应的痕量气体也可吸收部分红外辐射 。
大气对地表辐射的吸收地表辐射主要集中在 λ=10μm
数量级的红外波段内。从右图可以看出,大气中的 CO2 和水汽等恰好是这波段的强吸收体。
只需 2m厚一层含 0.03% CO2
的大气,就可以将 λ=15μm 的全部红外辐射吸收掉。对于
18μm以上和 8.5 μm以下的辐射,水汽是最主要的吸收体。
在 8.5-12μm 之间,有一个可让大部分地球辐射通过的“窗口”。
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温室气体的源 是指温室气体成分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
(如地面燃烧过程向大气中排放CO 2)或者在大气中由其他物种经化学过程转化为某种气体成分 (如大气中的
CO被氧化成CO 2,对于CO 2来说也叫源 )。
温室气体的汇 则是指一种温室气体移出大气到达地面或逃逸到外部空间 (如大气CO 2被地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
或者是在大气中经化学过程不可逆转地转化为其他物种成分 (如N 2O在大气中发生光化学反应,即只有在一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而转化NO x,
对N 2O就构成了汇 )。
CO2
源,植物呼吸作用,海洋的非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化石燃料燃烧(全世界每年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CO 2总量折合成碳大约是 6Gt;每年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被破坏释放约 1,5Gt碳。)
汇,植物光合作用,海洋的非生物物理化学过程( 每年
3.7Gt碳被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吸收)
CH4
人为源,天然气泄漏、石油煤矿开采及其他生产活动,热带生 物质燃烧、反刍动物、城市垃圾处理场、稻田等。
自然源,天然沼泽、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热带森林、苔原、白蚁等。
汇,(1)在对流层大气中与OH反应而被氧化掉,约 445Tg /a
(360~ 530Tg /a );
(2)一部分CH 4输送到平流层,在那儿发生光解和被OH、
Cl和O (1D )等氧化,约 40Tg /a (32~ 48Tg /a );
(3)被土壤吸收,约 30Tg /a (15~ 45Tg /a )。
N 2O
自然源,包括海洋以及温带、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人为源,农田生态系统、生物质燃烧和化石燃烧、己二酸以及硝酸的生产过程汇,在平流层被光解成NO x,进而转化成硝酸或硝酸盐而通过干、湿沉降过程被清除出大气
HFCs(氢氟碳化物 )
源,工业生产汇,对流层与OH反应以及在平流层光化分解二,温室效应的影响与危害
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及增长趋势
CO2
从 1959年到 1998年,大气 CO2浓度从 315.83× 10 -
6(体积含量,下同 ),增加到 366.7× 10-6,增加了
16.1%(表 1)。大气 CO2浓度与工业 CO2排放量之间有近似的比例关系,1959~ 1979年间这一关系非常明显。
20世纪 80年代大气 CO2浓度以 1.5× 10-6/a的速率高速增加,1988年以后增加速率明显下降,但 1993年以后增长速率又恢复到 80年代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
1997~ 1998年度的增加速率 2.9× 10-6/a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石化燃料燃烧,大气中的 CO2浓度上升了约 70/cm3·m -3。 1995年全球 CO2总排放量为
220/亿 t。世界上 CO2排放量最多的前 15个国家见表 2。
到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耗的总格局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将继续以石化燃料作为主要能源。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大增长,
CO2浓度会继续增长,达到工业革命以前水平的 10倍左右。
CH4
大气 CH4浓度变化监测始于 1978年,当时浓度为
1510× 10-9,经过 20多年的增长,1998年浓度已达约
1730× 10-9(表 1)。 70年代晚期 CH4浓度增长速率约
20× 10-9/a,80年代下降至 9× 10-9~ 13× 10-9/a。
1984~ 1996年间 CH4浓度的增长速率出现了连续下降趋势,1984年的增长量还达到 14× 10-9/a,到 1996年已经下降为 3× 10-9/a。这一逐步减少的增长速率反映了相对于 CH4在大气中的存留年限来说,CH4浓度变化已经接近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全球甲烷的源与 OH浓度继续保持稳定,则可能出现 CH4浓度从现在的 1730× 10-9
到 1800× 10-9的缓慢增加,从而基本上不影响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工业化以来的大约 200年间,大气 N2O浓度增长了大约
15%,从 18世纪中叶到 20世纪 90年代,浓度从
275× 10-9上升到 312× 10-9左右 (表 1)。 1750~ 1950年间大气 N2O的增加速率较缓慢,而最近 40多年来则呈急剧上升趋势,80年代晚期至 90年代早期增长速率约
0.8× 10-9/a,尽管 1993年下降至 0.5× 10-9/a,但目前仍以每年 0.25%的速率增加。
含氯氟烃 (CFCs)是人工合成物,主要包括 CFC-11、
CFC-12等,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由 30多年前的 0增加到目前的约 1× 10-9。随着各国逐渐禁止使用这些物质,它们的浓度会逐渐下降。
温室效应的危害
气温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据统计,近百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增高大约 0.8℃,全球海平面大约上升了 10-15
cm。
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降水格局发生变化中纬度地区降雨量增大,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而南半球的降雨量增大。
气候灾害事件,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
影响人类健康,加大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使大多数作物和植被产量提高);
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使作物的生产季节延长以及植被带北移。
三,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最新分析表明,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 0.6℃ 。利用有关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说明,本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将以每 10年 0.2~ 0.5℃ 的速率持续升高。
据推算,若大气仅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地表的平均温度将是
-6℃,而当前平均气温的观察值是 15℃,这 21℃ 的差别是温室效应的作用结果。
需特别强调的事,目前人们比较关心的是温室效应增强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是指正常情况下的温室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现在人们所关心的是异常的温室效应即增强的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参数的改变、地外物体的撞击等。其中,对太阳黑子活动影响的研究较多。最近
100年以来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也呈现一个增强的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值和全球变暖的趋势基本吻合。
人为因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使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增强
研究表明,大气中 CO2,CH4等气体成分的浓度在不断增加。
从工业革命前的 1750年以来,大气中的 CO2浓度增加了 30%;
CH4的浓度增加了 11%。同类的研究也明显反映出大气中氟里昂 (CFCs)的浓度也迅速增加。
有关实验证明,这些气体中的任何一种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都有利于大气吸收更多的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
相当部分地面辐射向大气的长波辐射将被上述的温室气体等所吸收。
最重要的是各种人为活动,包括农业活动、取暖、工业生产都不可避免地向外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说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图
1。
大气 CO2浓度的升高与温室效应相关性
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 CO2流向生物,而生物的呼吸和残体的分解与燃烧又使 CO2回归大气。因此,大气中的 CO2浓度基本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
自从工业化革命以后,大量的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破坏等使大量的 CO2不断进入大气,
大气 CO2浓度持续增高。如图 3 所示
大气 CO2的浓度与温室效应相关性(续)
大气中的 CO2的浓度增加一倍,即达到 560ppmv,
全球地面温度将提高 1— -
5℃ 左右。
CO2浓度的增加并不一定使地球上不同地区产生相同的温度变化,增温在两极大于赤道,高纬地区大于低纬地区,冬季大于夏季。
图 4是根据大气中不同阶段 CO2的浓度和温度资料点绘制的,CO2浓度变化与温度成指数关系。
四,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与对策
提高能效或采用替代能源目前的能源结构是以石油和煤炭为主 (在全球商业能源产量中,石油约占 43%,煤炭约占 31%),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表现为土地的耕作和化肥的施用,不合理的耕作和施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过去 1万年来全球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大气中每 1ppmvCO2相当于 2.12Gt碳,由此推算,全球土壤有机碳的下降已使大气中
CO2浓度提高了 140ppmv。因此制止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把碳素贮于土壤中是避免温室效应加剧的最佳战略之一。
提高生物圈生产力与海洋吸收量限制森林砍伐和提高森林生产力可增加固碳量。
海洋通过生物、化学、流动和沉积等过程不间断的吸收大气中的 CO2,年吸收速率为 1.2~ 2.8Gt,并运输储存于海底或转换成其它含碳物质。加速浅层海水与深层海水间的交换有利于提高海洋的 CO2吸收量。
加强政府行为与国际合作
1992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的每个缔约国都承诺,…… 采取国家政策及相应的措施,通过限制其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保护和增强温室气体的汇和库,以减缓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
1.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
2.从燃放气中分离处理二氧化碳
1)物理吸收法
2)膜分离法
3)变压 (变温 )吸附法
4)海洋处理法
5)地下处理法
3,化学法
1)化学吸收法
2)碳氢化合物转化法
4,物理 -化学法
CO 2新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用作溶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物质精制
清洗
用作反应介质
物质形态控制
废油废料处理回收
特殊用途:用于喷涂;加快色谱分析;胶合板的防腐;加工制造微孔泡沫塑料
制冷剂
用作中和剂等基本化工原料
用作中和剂
利用CO 2生产合成气、甲醇的研究
其他应用
用于衣物的干洗
剥除工业设备中的残留物质和污垢
在纸浆厂应用减少硫酸的用量和排放
绝热压缩CO 2,给家庭供应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