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法 理 学主讲:杜永恒组编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主编

沈宗灵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第一章 法的概念
3
第一节 法的基本特征一,法,法律的词源和词义
( 一 ) 词义的演变
,说文解字,法 →
( 二 ) 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 。
4
(三)动态法和静态法二、法的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
(一)法的本质和现象本质指事物的内在联系 → 抽象思维现象指事物的外在联系 → 感观可感知
(二)法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阶级性、人民性来加以区别
(三)法的内容和形式
5
内容是事物或系统的内部要素,
过程的有机统一,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形态 。
法的内容和形式之分,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关系上才是确定的 。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 。 适合内容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反之,不适合内容的形式阻碍内容的发展 。
6
三,法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基本特征
( 一 ) 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1,法的规范性 ( 普遍性 )
是指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 式,标准和方向 。
2,法的一般性 ( 概括性 )
( 1 ) 法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
( 2 ) 它的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
( 3 ) 它意味同样情况同样适用
7
( 二 ) 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 三 ) 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 四 )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
第二节 法的要素一、法律规则(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
1、法律规范
( 1)行为模式: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
9
行为模式
) 授权性规范:可以这样行为鼓励性规范
② 容许性规范
) 义务性规范:
法律后果 ① 肯定性法律后果
② 否定性法律后果
( 2) 法律后果:指法律对具体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 。
2,行为模式
( 1) 授权性规范:可以这样行为
① 鼓励性规范
② 容许性规范
( 2) 义务性规范:
① 命令性规范:应该这样行为
② 禁止性规范:不应该这样行为
10
3,法律后果
① 肯定性法律后果
② 否定性法律后果
4,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 三 ) 法律规则的分类 ( 按性质分 )
第一,按行为模式,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第二,调控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第三,强行性规则与任意规则
11
强行性规则指不问个人意愿如何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 。
任意性规则指适用与否由个人自行选择的规则 。
第四,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 1 ) 确定性规则,即明确规定一定行为规则,不必再援用其他规则 。
( 2 ) 委托性规则,即这种规则并未规定
12
行为规则,而规定委托其他机关加以规定 。
( 3 ) 准用性规则,即并未对顶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 。
二,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法律上规定的或人们在法律推理中通用的概念 。
13
三,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 。
14
第三节 法的本质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二,法的最终决定因素 —— 物质生活条件无论是法或他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都 是 由 一 定 的 社 会 经 济关 系 所 决 定 的,而 这 种 社 会 经 济关系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
法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条件,
15
相反地它对经济条件有反作用 。
三,经济以外因素对法的影响经济以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 史 传 统,民族,宗教,习惯等等 。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一,工人阶级领导下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第二章 法的价值 —— 正义与利益
17
第一节 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的概念一,法的价值的概念法的价值指以下三种含义:
( 1 ) 法促进哪些价值;
( 2 ) 法本身有哪些价值;
( 3 ) 在不同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
,法 根 据 什 么 标 准 进 行 评 价,
或称法的评价标准 。
18
二,正义的概念正义泛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事业,关 系 和 制 度等 。
从实质上讲,它指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 。
不管哪类正义,都是历史的,相对的,阶 级 的 概 念 。 但 也 存 在 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正义观念 。
19
三,利益的概念通常指好处,或某种需要或愿望的满足,利益有不同分类法 。
20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与正义、利益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一,当代中国利益关系的特别复杂性这种特别复杂性归根结底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国庆决定:
1,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2,中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
3,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体制改革
21
4,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和个人的心理因素的变化二,法律在调节正义与利益关系时的评价标准
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 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
22
三,正确理解共同富裕,两极分化与社会公平
1,共同富裕
2,两极分化
3,社会公平四,一些实例五,正确认识法在调节正义与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1,立法,执法,司法的积极作用
2,法的作用也是有限制的第三章 法的作用
24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概念一,法的作用的含义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 。
法的作用:规范作用社会作用二,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规范作用从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这一特征来讲;
25
社会作用从法的本质和目的来讲;
两种作用相辅相成,具有手段和目的的关 系。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的体现一,指导作用即对本人的指引 。
二,评价作用即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 。
26
三,教育作用即通过法的事实而对一般人行为的积极影响 。
四,预测作用即依靠法律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如何行为五,强制作用即对违法者行为的制裁 。
27
第三节 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一,维护统治阶段的阶级统治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8
第四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一,法的作用的重要性二,对法的作用的一些片面和错误的认识
1,片面认识如:法只是指法律条文,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错误认识如:法是,专管老百姓,的;,法就是刑,
三,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第四章 法的历史发展
30
第一节 法的起源与未来一,法的起源
( 一 ) 原 始社会的 社会组 织和行 为规则
( 二 ) 法的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 三 ) 法 的产生的 共同规 律及其 原始社会习惯的主要区别二,法的未来
31
第二节 法的变化一,我国法理学中对法的历史发展的理解社会发展史理论质量互变规律二,一个补充意见不宜将法的质变仅限于社会性的变化
32
第三节 法的借鉴与吸收一,法的借鉴与吸收的理论
1,法律趋同化
2,理论根据二,近 20年来我国立法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
33
第四节 有关“法律移植”与
“法律继承性”的问题一,法律移植二,法的继承性第五章 资本主义法
35
第一节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一,封建社会中后期带有资本主义因素法律的出现
( 一 ) 商法的兴起
( 二 ) 罗马法的复兴
( 三 ) 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法的产生
36
( 一 ) 英,法 两 国 资 本 主 义 法 律 的 产生形式
( 二 ) 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产生形式三,资本主义和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的继承关系
37
第二节 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一,资本主义法的阶级本质二,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四,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
38
第三节 资本主义法的起源和分类一,资本主义法的渊源
1,正式意义上的渊源制定法,条约,
经认可的习惯,判例法
2,非正式意义上的渊源权威性法学著作,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二,资本主义的分类
3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一,法系的概念二,两大法系的形式
( 一 ) 普通法法系以普通发,衡平法为主要内容以美国,英国法为两大分支
40
三,两大法系的比较
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
2,在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
3,在法典编纂方面的差别
4,在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
5,在法律概念,术语上
6,差别的原因第二编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章 依法治国总论
43
第一节 法治、人治与法制的概念一、历史上对法治与人治的不同理解
1,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
2,对人们的行为指引,主要依靠一般性的法律规则,还是依靠针对具体情况 的具体指引
3,在政治制度上应实行民主还是专制?
44
二,法制词义的含义
1,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
2,动态意义上的法律
3,指,依法办事,的原则
45
第二节 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原则一,基本条件
1,经济较发展
2,一般居民生活比较安定
3,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4,有一定程度的民主
5,社会成员拥有基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46
6,有较完备的法律和较健全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机制以及较强的法律职业二、基本原则
(一)实体(价值)基本原则
1、生存 2、安全 3、民主 4、自由 5、
平等 6、人道主义 7、共同福利 8、正义
9、和平 10、发展
47
(二)形式(程序)基本原则第三节 依法治国的优越性、局限性和前景一,法治的优越性二,法治的局限性和前景第七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
49
第第一节 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一、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一 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二 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三 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第四 法的许多特点主要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50
第五,法的发展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二,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三,法与社会生产力第一,法对生产力的作用一般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第二,法对生产力也有直接的促进和阻碍作用
51
四、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多社会主义法具有决定作用第一,立法时应当考虑法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在立法时应当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具有服务作用
52
第二节 法与经济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
(一)概念
(二)改革的必要性二、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法制建设发展第一,改革加速了法的指定、修改、
废止的进程
53
第二,改 革 推 动 着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法 的体系建设第三,改 革 促 进 正 立 法 体 制 的 发 展 和完善第四,改 革 促 进 司 法 战 线 发 生 一 系 列变化第五,改 革 也 促 使 全 社 会 增 强 法 的 意识
54
(二)法促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三、正确处理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法的稳定性与改革的复杂性、渐进性和探索性之间的矛盾
(二)在法的范围内进行改革是改革的自我要求
(三)在法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具有可能性
(四)要加快有关改革的立法
55
( 五 ) 要善于分析处理改革与法的冲突问题第三节 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法与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
( 一 ) 商品交换的形成与法的产生
( 二 )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法的发展
( 1 ) 法的产生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 发展不可分
56
( 2 ) 法 的 发 展 程 度,法 对 商 品 经 济 的作用程度,直接手商品经济发展 程度及其对法的需求程度所制约,法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一 ) 市 场 经 济 实 质 上 是 法 制 或 法 治经济
( 二 )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 三 ) 法在微观经济行为方面的作用第八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政治
58
第一节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政治一、政治的概念政治就是一定的社会主体,以国家政权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处理阶级关系及其他有关社会关系的活动,说到底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59
二,法与政治的关系
( 一 ) 正确认识法与政治的关系
( 二 ) 政治对法的影响,制约作用
( 三 ) 法 对政 治 的确 认,调整 和 影响作用
( 四 ) 法与政治的区别
60
第二节 依法治国与共产党的政策一、政策的概念政策是一定阶级、政党、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为达一定目的,依据自己的长远目的,结合当前情况或历史条件,所制定的实际行动准则。
二、我国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和区别
61
(一)法与共产党的一致性
(二)我国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区别第一 两者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
第二 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第三 两者表现的形式不同;
第四 两者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
第五 两者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62
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关系
(一)党的政策对法的作用
(二)法对党的政策的作用四、我国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的发展第三节 依法治国与国家政权一、国家的概念
1、概念
63
2、特征二、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
(一)法有赖于国家
(二)国家也有赖于法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概念
2、基本内容和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
(三)法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
64
第四节 依法治国与民主一、民主的概念及其演变
(一)民主的概念
(1)他包括国体和政体两方面
(2)它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
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
(3)它是历史的概念
65
(二)当代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
(三)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法制与民主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66
三、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化第一,实行立法的民主化;
第二,实行执法和司法的民主化;
第三,实行守法的民主化;
第四,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主化。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
67
第五节 依法治国与人权一、人权的概念及其演变二、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
第二,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
68
第三,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作用,由此而间接保障人权;
第四,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维护和 保障人权。
三、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第九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文化
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一、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概念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二节 依法治国与道德一、道德的概念二、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的关系
71
三、当代中国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差别第三节 依法治国与法律意识一、法律意识的概念二、法治与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相互并存和促进的关系第三编 法的制定第十章 法的制定
74
第一节 法的制定的概念一、法的制定的含义
(一)法的制定和立法法的制定、立法、创制、认可、
修改、废除等概念
(二)立法的特征
1、它是一项国家机关的活动
2、它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活动
3、是依照法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
75
4、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
5、立法是产生或者变更法的活动
(三)立法的形式和分类第一,根据立法的主体不同,可分为:
(1)根据政体不同
(2)根据立法机关的性质不同
(3)根据立法机关的组成不同
76
(4)根据立法机关的地位不同第二,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第三,根据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性质
(四)立法的意义二、立法的历史发展
(一)历史上各类社会形态的立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发展
77
三、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法律规定
(一)宪法的规定
(二)法律的规定
(三)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二节 立法体制、程序和技术一、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概念
78
(二)我国现行立法体制
(1)中央一级第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第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
(2)地方一级第一,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79
第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二、立法程序
(一)概念
(二)我国现行立法程序第一阶段,立法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
第三阶段,法律的完备阶段。
80
三、立法技术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
(二)立法技术的内容第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达;
第二,法律规范的表达;
第三,立法语言的运用。
第十一章 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
82
第一节 法的渊源与分类的概念一、法的渊源的概念二、法的分类
(一)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适用的法的分类第一,国内法与国际法第二,根本发和普通法第三,一般法和特别法
83
第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第五,成文法和习惯法
(二)在一些少数国家适用的分类第一,公法和私法第二,普通法和衡平法第三,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8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及其分类一、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源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85
(五)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在特区实施的全国性基本法律
(六)国际条约二、政策、判例和习惯三、法律解释、法律学说、道德规范和宗教教规
86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一、规范性法律文化系统化的意义二、规范性法律文化系统化的形似
(一)法律清理
(二)法律汇编
(三)法律编纂第十二章 法律体系
88
第一节 法律体系和部门法一,法律体系二,部门法
( 一 ) 部门法的概念
1,概念
2,特征
( 二 ) 部门法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规范性法律文件
89
1,部门法与法律规范
2,部门法与法律制度
3,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三,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和标准
( 一 ) 划分部门法的原则
( 1 ) 合目的性原则
90
( 2 ) 从实际出发原则
( 3 ) 适当平衡原则
( 4 ) 相对稳定原则
( 5 ) 重点论原则
( 6 ) 辨证发展原则
( 二 ) 划分部门法的标准第一,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首要地,第 一位标准
91
第二,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机制
( 三 ) 社会关系以及法律调整都是客观的第四编 法的实施和监督第十三章 法的实施
94
第一节 法的实施的概念一,法的实施的含义与意义
( 一 ) 法的实施的含义
1,含义: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2,分类
( 1 ) 法的遵守
( 2 ) 法的执行
( 3 ) 法的适用
95
( 二 ) 法的实施的意义二,法的遵守
( 一 ) 法的遵守的含义
( 二 ) 法的遵守的意义三,法的执行
( 一 ) 法的执行和含义
( 二 ) 法的执行的特点
1,国家权威性
96
2,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3,具有国家强制性
4,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 三 ) 法的执行主要原则
( 1 ) 依法行政的原则
( 2 ) 讲求效能原则
97
四,法的适用
( 一 ) 法的适用的含义及需要法的适用的情况
( 二 ) 法的适用的特点
1,国家权威性
2,国家强制性
3,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
4,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
98
第二节 法律效力一,法律效力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2,分类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二,法律对人的效力
( 1 ) 对中国公民的效力
( 2 ) 对 外 国 人 和 无 国 籍 人 的 效力
99
三,法律对事的效力四,法律的空间效力五,法律的时间效力
1,法律的生效时间
2,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
3,法律溯及力
100
第三节 法律实效一,法律实效,法律效果与法律效 益
( 一 ) 法律实效
1,含义
2,法律实效与法律效力的区别
( 二 ) 法律效果
1,含义
101
2,法律效果与法律实效
( 三 ) 法律效益二,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三,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分析
1,个人方面的因素
2,体制方面的因素
3,环境方面的因素
4,法律本身方面的因素
102
第四节 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四,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第十四章 权利、义务、权力
—— 法律关系
104
第一节 权利、义务和权力的概念一,权利的概念二,义务的概念三,权利与义务的分类
1,公权利和私权利
2,对世权和对人权
3,原权利和救济权
4,专属权与可移转权四,权力的概念
105
第二节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从权利与义务两词的释义来看二,从人的社会性来看三,从当代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来看
106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主体、
客体和演变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所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或权力-义务关系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07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指这种关系的当事人,有时也指参与人通常的主体指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以及国家三,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
108
1,物
2,精神财富
3,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四,法律关系的演变
1,概念指这种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2,法律事实事件 行为第十五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10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1,分内应作的事
2,没有做好分内的事二,法律责任的特点
1,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2,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111
三,违法行为急产生法律责任的其他原因
( 一 ) 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2,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 规定的行为
3,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112
4,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 二 ) 违约行为,法律规定作为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四,法律责任的目的与功能
( 一 ) 法律责任的目的
( 二 ) 法律责任的功能
113
1,惩罚功能2,救济功能3,预防功能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一,刑事责任
1,概念指行为人因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114
2,特点
( 1 )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2 ) 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
( 3 ) 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
( 4 ) 是一种惩罚性责任
( 5 ) 是一种个人责任
115
二,民事责任
( 一 ) 民事责任的特点
1,救济责任
2,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3,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
( 二 ) 民事责任的分类
1、分类:违约责任、一般侵权责任、
特殊侵权 责任
116
2,区别:
( 1 ) 所违反的义务及所依据的法律不同
( 2 ) 受侵害的权利和利益的性质不同
( 3 ) 受害人与责任人的范围不同
( 4 ) 责任构成不同特殊侵权责任不以过错责任为构成条件,而以法律专门规定为前提 。
117
( 三 )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绝对责任,过错责任,严格责任三,行政责任
1,概念: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2,特点
( 1 ) 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118
( 2 ) 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 3 ) 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
( 4 ) 承担方式多样化四,违宪责任
119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归结与免除一,法律责任的归结的含义二,归责的基本原则
( 一 ) 责任法定原则
( 二 ) 公正原则
( 三 ) 效益原则
120
三,法律责任的免除
1,时效免责
2,不诉及协议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
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
121
第四节 法律制裁一,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的承担
( 一 ) 法律责任的承担
1,主动承担的方式
2,被动承担的方式
( 二 ) 法律制裁的概念
1,概念: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
122
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
2,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的关系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 一 ) 刑事制裁 ( 二 ) 民事制裁
( 三 ) 行政制裁 ( 四 ) 违宪制裁第十六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124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一,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
2,特点
( 1 ) 法 律 解 释 的 对 象 是 法 律 规 定和它的附随情况
125
( 2 ) 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 3 ) 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 4 ) 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二,法律解释的种类
( 一 ) 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 二 ) 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126
三,法律解释的意义
1,变概括性,抽 象 性 为 具 体,特定
2,说明法律规定和含义
3,需 要 通 过 解 释 改 正,弥补,法律规定的不完善
4,解 决 法 律 的 稳 定 性 与 社 会 发 展之间的矛盾
5,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教育
127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目标与方法一,法律解释的目标
( 一 ) 主观说与客观说
( 二 ) 严格解释与自由解释二,法律解释的方法
( 一 ) 文义解释
( 二 ) 历史解释
( 三 ) 体系解释
( 四 ) 目的解释
128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四,地方行政机关的解释
129
第四节 法律推理一,法律推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指人们逻辑思维的一种活动,即从一 个 或 几 个 已 知 的 判 断 ( 前提 ) 得出一个未知的判断 ( 结论 ) 。
130
2,特点
( 1 ) 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 2 ) 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 3 ) 法律推理的结果涉及到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二,形式推理 ( 分析推理 )
( 一 ) 演绎推理
131
( 二 ) 归纳推理
( 三 ) 类比推理
( 四 ) 形式推理中的谬误三,实质推理它并不是指推理形式是否正确,而是关系到这种推理的实质内容 如何确定的问题 。
第十七章法律实施的监督
133
第一节 法律实施监督的概念一,法律监督的含义二,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构成
( 一 ) 法律监督的主体
( 二 ) 法律监督的客体
( 三 ) 法律监督的内容
( 四 ) 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
( 五 ) 法律监督的规则
134
三,法律监督的分类
( 一 ) 国家性的监督与非国家性 的监督
( 二 )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 三 ) 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四,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意义
135
第二节 国家机关的监督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 一 )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重要意义
( 二 ) 国 家 权 力 机 关的 监 督 主 体 与 监督客体
( 三 )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 四 )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法律化与制度化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136
( 一 ) 一般行政监督
( 二 ) 专门行政监督
1,行政监察 2,审计监督
( 三 ) 行政复议
( 四 ) 行政监督三,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 一 ) 检察机关的监督
( 二 ) 审判机关的监督
137
第三节 社会监督一,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二,社会组织的监督三,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法律职业的监督五,新闻舆论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