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证定义:指感受寒邪,或阴寒内盛,或阳气虚损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
第一节 表寒证定义:
风邪之邪侵袭肌表所表现的症候。
常由风寒袭表,腠理闭塞,或风邪袭表,
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所致。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
( 一) 表实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寒甚、无汗、身痛、
鼻塞流清涕、气喘、
脉浮紧。
(二)表虚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风、自汗、鼻鸣干 呕、脉浮缓。
二,治疗法则解表散寒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平喘,利水应用:
1.风寒表实证
2.咳嗽
3.水肿用量用法,1.5-10克;生用发汗力强麻黄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阳通阳。
应用:风寒表虚证;调和营卫;温经通阳用量用法,3---10克紫 苏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应用:外感风寒表证;气滞胸闷;
用量用法,3---10克生 姜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风寒表证;胃脘冷痛;止呕用量用法,3---10克香 薷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和中话湿,利水消肿。
应用:外感风寒加暑湿证;脾虚水肿用量用法,3---10克荆 芥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血。
应用:风寒表证;风疹瘙痒;止血用量用法,3---10克 ;止血 — 炒炭用防 风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应用: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风疹瘙痒;风痹;破伤风用量用法,3---10克羌 活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应用:风寒表证;痹证;
用量用法,3-10克细 辛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应用:风寒表证;痹证;止痛用量用法,1---3克反藜芦白 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止痛,祛风盛湿,消肿排脓。
应用:
风寒表证 ;
头痛;鼻渊;
带下;
皮肤瘙痒疮疡肿毒用量用法,3---10克四、常见证型治要
(一)风寒束表证临床表现:恶寒甚、或有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或鼻塞留清涕、气喘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法:发表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二)风袭表疏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自汗出,或鼻鸣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治疗方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代表方剂:桂枝汤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第二节 里 寒 证定义:
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表现的症候。
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
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致。
一,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倦卧,
口淡不渴,痰涎,涕 清稀,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舌 清苔白面润滑,咏迟或紧。
二,治疗法则温里散寒。
三、常用中药附 子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求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亡阳证; 脏腑阳气衰弱;
心阳虚 ; 肾阳虚;
脾阳虚; 痹证用量用法,3---15克干 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应用:脘腹冷痛;胃寒呕吐;
亡阳证;寒饮内停用量用法,3---10克止血 — 炮姜肉 桂
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应用: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脾肾阳虚:脘腹冷痛、食少便溏、下元虚冷;
痛经闭经;
寒湿痹痛;
用量用法,2---5克吴 茱 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应用,脘腹冷痛久泻与五更泻头痛呕吐吞酸外用止痛用量用法,1.5---5克小 茴 香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祛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脘腹冷痛;痛经闭经用量用法,3---8克高 良 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痛。
应用:
脘腹冷痛;
呕吐泻泄用量用法,3---10克四,常见证型治要
(一) 寒滞经脉证临床表现:恶寒,肢体冷痛,拘急或麻木,
肤色紫暗或苍白,苔白,脉弦紧。
治疗方法:温经散寒,通阳止痛。
代表方剂:乌头汤乌头 麻黄 芍药 黄芪 炙甘草白蜜
( 二)寒滞胃脘证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喜温,
呕吐清水,恶寒肢冷,苔白,
脉弦紧。
治疗方法:温胃散寒。
代表方剂:良附丸高良姜 附子
( 三)寒滞心脉证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冷痛增,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
治疗方法:行气散寒,通阳宣痹。
代表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瓜蒌
(四)寒滞肝脉证临产表现:少腹冷痛,或阴器收引疼痛,
或巅顶疼痛,遇寒痛增,得温痛缓,恶寒肢冷,呕吐清涎,
苔白,脉弦紧。
治疗方法,暖肝散寒,温阳行气。
代表方剂,1.天台乌药散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高良姜槟榔 川楝子 巴豆
2.吴茱萸汤吴茱萸 人参 大枣 生姜复习思考题
麻黄、桂枝、干姜、附子的临床功效?
小茴香、吴茱萸的临床功效?
风寒束表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风袭表疏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热 证定义:指感受火热阳邪,或阳热亢盛,
或阴虚阳亢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
第一节 表 热 证定义:指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卫表的一类证候。
多由风热之邪犯表,热郁肌凑,
卫表失和所致。
一、临 床 表 现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或无汗,
或见头痛,咽痛,咳嗽等症,舌质边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二、治疗法则清热解表三、常用中药薄 荷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应用: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咽喉肿痛等风热壅盛之证;
头痛、目赤等风热上攻头目之证;
麻疹不透。
用量用法,3---6克牛 蒡 子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功效:疏风散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应用:外感风热证;
麻疹初期;
热毒疮肿及痄腮。
用量用法,3---10克桑 叶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肝、肺经。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应用:外感风热证;
肝经实热证;
血热吐血轻证用量用法,6---12克菊 花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清热,清肝明目。
应用: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证;
目赤肿痛;
头痛、眩晕。
用量用法,10---15克柴 胡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胆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少阳证;
项强头痛;
胁肋胀痛;
下痢,脱肛,子宫下垂,倦怠,短气。
用量用法,3---10克葛 根性味归经:甘、辛,凉。入脾、胃经。
功效: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升津。
应用:风寒表证;
风热表证;
麻疹初起;
腹泻;
消渴。
用量用法,9---15克蝉 蜕性味归经:甘,寒。入肝、肺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息风解痉,
退翳明目应用:外感风热及温病初期;
麻疹初期;
风疹,皮肤瘙痒;
小儿惊风,痉挛,夜啼,破伤风;
目赤翳障,羞明涩痛,多泪。
用量用法,3---6克四、常见证型治要
(一) 风热犯表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头痛,口微渴,或有咽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疗方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剂:银翘散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竹叶生甘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鲜芦根
(二) 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身痛或咽痛,
咳嗽,气喘,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剂;桑菊饮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薄荷桔梗 甘草 芦根第二节 里热证定义:指邪热在里所表现出的证候。
常因热邪由表传里;
寒、湿等阴邪化热入里;
热邪直入脏腑等所致。
一、临床表现身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喜冷饮,
心烦或躁扰多言,面红目赤,小便色黄,
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甚则焦燥干黑,
脉滑数或洪数。
二、治疗法则以解热为主,辅以燥湿、凉血、
息风、解毒等法。
( 三)常见中药石 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应用:气分证;
咳嗽痰稠,发热;
头痛,牙龈肿痛等胃火上炎证;
消渴;
疮疡多脓之证。
用量用法,15---60克知 母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温热证;
阴虚火旺;
咳嗽、痰黄或燥咳、痰稠之肺热,
肺阴虚,消渴。
用量用法,6---12克栀 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心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应用:烦热郁闷,躁扰不宁,虚烦不得眠;
黄疸等肝胆湿热郁结;
热淋等下焦湿热;
吐血,纽血,尿血等血热妄行。
用量用法,6---9克黄 芩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
大肠、小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热病壮热不退 ;肺热咳嗽;湿热下痢;
热淋;肿痛诸疮;胎热不安;
吐血,咳血,纽血,便血,血崩。
用量用法,3---9 克清热 — 生用 安胎 — 炒用清上焦热 — 酒芩 止血 — 炒炭用黄 连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肝、大肠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呕吐;
泻痢;
壮热,烦躁,神昏谵语。
火毒痈疡;
吐血,纽血。
用量用法,1.5---4.5克黄 柏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应用:湿热痢疾;
湿热黄疸;
湿热带下;
骨蒸盗汗痈肿疮疡,湿疹。
用量用法,3---12克大 黄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
肝、心经。。
功效:泻火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腹满疼痛,热结便秘;
吐血,纽血,目赤,咽痛,牙龈肿痛;
产后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3---12克泻下 — 生用 化瘀 — 酒制止血 — 炒炭龙 胆 草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胃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
应用:湿热黄疸;
阴肿阴痒;
目赤肿痛,胸胁刺痛,耳聋耳鸣等肝经实热证。
用量用法,3---6克连 翘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应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高热,烦躁,神昏等热邪陷入心包证;
痈疮肿毒。
用量用法,6---15克蒲 公 英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用:痈肿疮疡;
目赤肿痛;
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10---30克金 银 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热毒疮痈初发;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期。
用量用法,10---15克板 蓝 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喉痹肿痛,温毒斑疹,大头瘟疫,丹毒,疮毒,痄腮等温热疫毒;
外感风热。
用量用法; 10---15克白 头 翁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痢疾(要药)
用量用法,6---15克生 地 黄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
阴虚 内热;
吐血,纽血,便血,妇女崩漏等;
热病伤阴;
消渴。
用量用法,10---30克玄 参性味归经;甘、苦,咸。归肺、胃,肾经。
功效;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应用:温热病热入营分;
咽喉肿痛;
阴虚便秘。
用量用法,10---15克牡 丹 皮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甘、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应用:热入血分证;
阴虚发热;
吐血,纽血等;
血滞经闭及恶血积聚作痛等证。
创伤跌损;
外痈。
用量用法,6---12克赤 芍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应用:温病热在血分;
瘀血积聚疼痛证;
跌扑损伤;
皮肤疮疖、热疮肿痛;
目赤肿痛。
用量用法,6---15克 反藜芦地 骨 皮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泻肺热。
应用:阴虚血热证;
咳血,吐血,纽血,便血等;
肺热证。
用量用法,6---15克四、常见证型治要
( 一)气分证临床表现:壮热烦渴,舌红苔黄,尿赤便结,脉洪或数。
治疗方法:辛寒清热。
代表方剂:白虎汤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二)营分证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脉细而数。
治疗方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代表方剂:清营汤水牛角 生地 元参 竹叶心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 三)血分证临床表现: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或蠕动,神昏谵语,斑疹隐隐,
吐血衄血,舌质深绛。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水牛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
(四)热盛动风证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
苔黄,脉弦或数。
治疗方法: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代表方剂:羚角钩藤汤羚角片 霜桑叶 京川贝 鲜生地双钩藤 滁菊花 茯神木 生白芍生甘草 淡竹茹
(五)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
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
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清热泻肺。
代表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 杏仁 炙甘草 石膏
( 六)心火上炎证临床表现: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甚则赤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清心泻火,导热下行。
代表方剂:导赤散生地黄 生甘草 木通 竹叶
(七)肝火上炎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烦躁易怒,头痛,
或目赤肿痛,或耳暴鸣暴聋,
或吐血、纽血,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肝泻火。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
(八) 胃火证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喜冷,发热口渴,
或口臭、牙龈肿痛、齿纽,
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清胃凉血。
代表方剂:生地 当归身 牡丹皮 黄连升麻
(九) 大肠热结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硬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数。
治疗方法:泻热通便代表方剂:大承气汤。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十)热毒蕴结证临床表现:火热壅盛成毒,肌肤等处生疮疖疔痈,红肿灼痛,化脓 溃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代表方剂:仙方活命饮白芷 贝母 防风 赤勺 当归尾甘草节 炒皂角刺 炙穿山甲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复习思考题
薄荷、银花、连翘、大黄的功效?
石膏、知母、生地、黄连的功效?
风热咳嗽用什么方剂?
治疗肺热炽盛证的代表方剂是什么?
治疗心火上炎证的代表方剂是什么?
胃火炽热的胃脘疼痛、牙龈肿痛用什么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