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诊断
(总论部分)
农学院植保系制作人:张艳菊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章 病原物的简介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绪论
1,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
2,引起人畜中毒死亡。
3,植物病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4,为防治病害时大规模滥用农药,增加农民投入,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的残留既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又对人类及有益生物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二,病害的因子分析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二、病害的因子分析
病原
寄主
环境条件病害三角这种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环境寄主 病原植物的发病原因
侵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 )
非侵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 )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侵染性病害
1,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
5,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6,原生动物病害,如椰子心腐病 。
非侵染性病害
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
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
雷电,雹害等;
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
如旱、涝、渍害等。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1,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
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
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寄主有病原存在时,植物不一定都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在不断抵抗。病害能否发生,
取决于植物抵抗能力的强弱。如果植物本身抗病性强,虽然有病原存在,也可以不发生病害或发病很轻。
环境条件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还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需要有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病原物,促进或抑制其生长发育,
另一方面可以影响寄主的生活状态,左右其感病性或抗病能力 。?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发生病害有一定的病理变化程序,即病变过程。无论是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都是先在受害部位发生一些外部观察不到的生理活动的变化,产生生理病变,随后细胞和组织也发生病变,最后发展到从外部可以观察的病变,因此,植物病害表现的症状是植物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的结果。
症状症状:是植物和病原物两者的综合反映 。
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两方面 。
病状,植物本身的病变 。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寄主组织的形态病变,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所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称为病症 。 病原物在寄主的患部所表现的形态,
病状
变色,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而造成坏死。
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萎蔫,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畸形,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使植物整株或局部形态异常。
变色
退绿: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造成叶绿素减少而出现褪绿 。
黄化,叶绿素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叶片发黄,表现为黄化 。
发红,花青素过剩时叶片发红或呈红色 。
花叶,叶片不均匀的变色,深绿,浅绿,
黄绿 或黄色部分相间 。 例如,CMV
黄化发红花叶坏死
圆斑
角斑
轮纹斑
梭形斑
V字形斑
晕环
穿孔
白菜白斑病甘蓝黑斑病甘蓝黑腐病桃穿孔病腐烂
干腐,细胞消解较慢,腐烂组织水分能及时蒸 发,马铃薯晚疫病的病薯
软腐,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的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
白菜,甘蓝软腐病
畸形
增生性的畸形,丛枝肿瘤:白菜根肿病苹果根癌病
抑制性的畸形
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扭曲,皱缩,卷叶
白菜根肿病白菜病毒病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脓状物病症
葡萄霜霉病紫薇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第二章 病原物的简介
一,真菌
二,细菌
三,病毒
四,寄生性线虫
五,寄生性植物一、真菌
真菌的一般性状
营养阶段
繁殖阶段
真菌的分类真菌的一般性状
营养体简单,常常是分枝繁茂的丝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维管束组织。
细胞内已有固定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属真核生物。
没有叶绿素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属异氧生物,主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营养阶段
菌丝
繁殖阶段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真菌的分类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菌丝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例 特点鞭毛菌亚门无隔 游动孢子 卵孢子 霜霉病,
疫病多发生在春秋季,
喜高温接合菌亚门低级无隔高级有隔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软腐 ( 水果等 )
储藏器官子囊菌亚门有隔 分生孢子
( 器,盘,
散 )
子囊孢子
( 子囊壳闭囊壳 )
白粉病,
赤霉病喜高温,
7-8月份担子菌亚门有隔 很少无性芽孢子担孢子 黑粉病,
锈病半知菌亚门有隔 分生孢子 没有或不知道叶霉,炭疽二、细菌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焉,腐烂和畸形等 4类在田间,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
一: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
二: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菌脓.
三: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三、植物病毒病毒 (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特点:
病毒是个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结精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 成的分子每生物;
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和场所。
植物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球状,杆状 和 线状
结构,完整的病毒粒体是由一或多个核酸分子 (DNA或 RNA)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里构成的。绝大多数病毒粒体都只是由核酸和蛋白衣壳组成
增殖,复制增殖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一、传染性虫媒传播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二,专性寄生性四、植物病原线虫
植物病原线虫的 形态 与解剖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卵、幼虫、成虫
传播:主动传播、被动传播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寄生性
2、致病性:机械损伤营养掠夺和营养乏化学致病复合侵染五、寄生性植物全寄生和半寄生,
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根寄生与茎 (叶 )寄生,
按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寄生与茎 (叶 )寄生两类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列当,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防止病区扩大,
与甜菜,大豆,葱蒜等非寄主植物轮作在严重发病地区,在列当尚未开花结实前进行铲除,
深埋,
除草剂防治:200倍的2,4-D喷洒菟丝子,
作物播种前汰除混在其中的菟丝子种子避免连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进行深耕,将菟丝子的种子埋入深土中,结合整地,
播种前在土壤中施拉索或五氯酚钠等药剂可杀灭菟丝子的种子,
田间发现菟丝子后立即彻底割除,
向日葵列当第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一,植物病害的诊断 的意义二,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一、植物病害的诊断 的意义
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认识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害。只有对有病植物作出准确的诊断鉴定,才能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植物医学不同于人体医学,
服务的对象是植物,它的经历和受害程度,
全凭植病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去调查与判断。
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 (误诊 ),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
二、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 (病征 ),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
大多数的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 和 线虫病害 以及所有的 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剖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仔细寻找 。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 病毒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
真菌病害
具传染性,有明显的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
症状以坏死和腐烂居多,且多具有明显的病症,环境条件适合时可在病部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等特定结构。
诊断真菌病害时,除症状外还可对病原进行鉴定。
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在潮湿条件下一般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 。 菌膜和菌胶粒都是细菌的溢脓,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
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
病毒病害病毒病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
线虫病害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 (虫瘦 )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
线虫病的病状有,胞囊、茎(芽 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如寄生藻、菟丝子、列当等
非侵染性病害
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
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表现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一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
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
植株下部老叶或顶部新叶颜色发生变化,可能是缺素病。
(总论部分)
农学院植保系制作人:张艳菊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章 病原物的简介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绪论
1,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
2,引起人畜中毒死亡。
3,植物病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4,为防治病害时大规模滥用农药,增加农民投入,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的残留既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又对人类及有益生物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二,病害的因子分析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二、病害的因子分析
病原
寄主
环境条件病害三角这种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环境寄主 病原植物的发病原因
侵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 )
非侵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 )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侵染性病害
1,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
5,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6,原生动物病害,如椰子心腐病 。
非侵染性病害
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
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
雷电,雹害等;
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
如旱、涝、渍害等。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1,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
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
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寄主有病原存在时,植物不一定都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在不断抵抗。病害能否发生,
取决于植物抵抗能力的强弱。如果植物本身抗病性强,虽然有病原存在,也可以不发生病害或发病很轻。
环境条件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还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需要有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病原物,促进或抑制其生长发育,
另一方面可以影响寄主的生活状态,左右其感病性或抗病能力 。?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发生病害有一定的病理变化程序,即病变过程。无论是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都是先在受害部位发生一些外部观察不到的生理活动的变化,产生生理病变,随后细胞和组织也发生病变,最后发展到从外部可以观察的病变,因此,植物病害表现的症状是植物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的结果。
症状症状:是植物和病原物两者的综合反映 。
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两方面 。
病状,植物本身的病变 。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寄主组织的形态病变,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所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称为病症 。 病原物在寄主的患部所表现的形态,
病状
变色,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而造成坏死。
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萎蔫,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畸形,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使植物整株或局部形态异常。
变色
退绿: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造成叶绿素减少而出现褪绿 。
黄化,叶绿素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叶片发黄,表现为黄化 。
发红,花青素过剩时叶片发红或呈红色 。
花叶,叶片不均匀的变色,深绿,浅绿,
黄绿 或黄色部分相间 。 例如,CMV
黄化发红花叶坏死
圆斑
角斑
轮纹斑
梭形斑
V字形斑
晕环
穿孔
白菜白斑病甘蓝黑斑病甘蓝黑腐病桃穿孔病腐烂
干腐,细胞消解较慢,腐烂组织水分能及时蒸 发,马铃薯晚疫病的病薯
软腐,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的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
白菜,甘蓝软腐病
畸形
增生性的畸形,丛枝肿瘤:白菜根肿病苹果根癌病
抑制性的畸形
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扭曲,皱缩,卷叶
白菜根肿病白菜病毒病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脓状物病症
葡萄霜霉病紫薇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第二章 病原物的简介
一,真菌
二,细菌
三,病毒
四,寄生性线虫
五,寄生性植物一、真菌
真菌的一般性状
营养阶段
繁殖阶段
真菌的分类真菌的一般性状
营养体简单,常常是分枝繁茂的丝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维管束组织。
细胞内已有固定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属真核生物。
没有叶绿素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属异氧生物,主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营养阶段
菌丝
繁殖阶段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真菌的分类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菌丝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例 特点鞭毛菌亚门无隔 游动孢子 卵孢子 霜霉病,
疫病多发生在春秋季,
喜高温接合菌亚门低级无隔高级有隔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软腐 ( 水果等 )
储藏器官子囊菌亚门有隔 分生孢子
( 器,盘,
散 )
子囊孢子
( 子囊壳闭囊壳 )
白粉病,
赤霉病喜高温,
7-8月份担子菌亚门有隔 很少无性芽孢子担孢子 黑粉病,
锈病半知菌亚门有隔 分生孢子 没有或不知道叶霉,炭疽二、细菌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焉,腐烂和畸形等 4类在田间,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
一: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
二: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菌脓.
三: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三、植物病毒病毒 (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特点:
病毒是个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结精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 成的分子每生物;
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和场所。
植物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球状,杆状 和 线状
结构,完整的病毒粒体是由一或多个核酸分子 (DNA或 RNA)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里构成的。绝大多数病毒粒体都只是由核酸和蛋白衣壳组成
增殖,复制增殖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一、传染性虫媒传播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二,专性寄生性四、植物病原线虫
植物病原线虫的 形态 与解剖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卵、幼虫、成虫
传播:主动传播、被动传播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寄生性
2、致病性:机械损伤营养掠夺和营养乏化学致病复合侵染五、寄生性植物全寄生和半寄生,
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根寄生与茎 (叶 )寄生,
按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寄生与茎 (叶 )寄生两类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列当,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防止病区扩大,
与甜菜,大豆,葱蒜等非寄主植物轮作在严重发病地区,在列当尚未开花结实前进行铲除,
深埋,
除草剂防治:200倍的2,4-D喷洒菟丝子,
作物播种前汰除混在其中的菟丝子种子避免连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进行深耕,将菟丝子的种子埋入深土中,结合整地,
播种前在土壤中施拉索或五氯酚钠等药剂可杀灭菟丝子的种子,
田间发现菟丝子后立即彻底割除,
向日葵列当第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一,植物病害的诊断 的意义二,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一、植物病害的诊断 的意义
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认识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害。只有对有病植物作出准确的诊断鉴定,才能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植物医学不同于人体医学,
服务的对象是植物,它的经历和受害程度,
全凭植病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去调查与判断。
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 (误诊 ),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
二、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 (病征 ),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
大多数的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 和 线虫病害 以及所有的 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剖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仔细寻找 。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 病毒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
真菌病害
具传染性,有明显的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
症状以坏死和腐烂居多,且多具有明显的病症,环境条件适合时可在病部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等特定结构。
诊断真菌病害时,除症状外还可对病原进行鉴定。
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在潮湿条件下一般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 。 菌膜和菌胶粒都是细菌的溢脓,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
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
病毒病害病毒病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
线虫病害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 (虫瘦 )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
线虫病的病状有,胞囊、茎(芽 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如寄生藻、菟丝子、列当等
非侵染性病害
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
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表现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一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
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
植株下部老叶或顶部新叶颜色发生变化,可能是缺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