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讲稿教师:马力企业信息化系列定义篇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三,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四,企业信息化的分类
五,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六,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企业信息化系列现状篇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实施概况
三,妨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企业信息化系列技术篇
一,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集成技术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技术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单元技术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关联技术企业信息化系列职能篇
一,企业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二,政府 ——信息化建设的喉舌
三,信息咨询提供商 ——信息化建设的助动器企业信息化系列选型篇
一,关于信息集成商的选择问题
二,关于软件的选择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 "三层决策 "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
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2、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3、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
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
管理等职能部门。
4、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5、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6、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
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
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
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
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分类
信息化可分为: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
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分类方式有按照行业、企业运营模式和企业的应用深度等进行分类。
按所处行业分:制造业的信息化、商业的信息化、金融业的信息化、服务业务的信息化等。
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离散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型企业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层次问题,更据企业信息化的不同的集成度,可将企业的信息化分为:
1、单元技术
2、技术部门集成
3、企业内部集成
4、动态联盟集成
此外还可分为:
1、数据集成
2、知识集成
3、人的集成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从宏观上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有利于迎接加入 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 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3、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从中观上而言,企业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带来: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
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
3、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5、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6、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7、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4、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5、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
6、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7、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8、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从微观上看,企业信息化可以为使用人员带来:
1、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
从而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
2、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题记:国家的 "十五规划 "中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了的跨越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被不可逆转的历史推向了市场大潮的浪尖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企业的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被社会生态无情的淘汰。
一,国际背景众所周知,二战前后美国一直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的制造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 20世纪 50年代以后出于军备竞争的需要,对产业进行了调整,偏重于高新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发展,而放松了对一般制造业的重视和促进;另外在进入 70年代中后期,由于信息产业的风起云涌,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大学里不再开设关于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课程。
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80年代中期后美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同日本、欧洲各国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的对比,美国制造业和美国经济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发生了地位上的改变,充当制造业 "晴雨表 "的汽车行业在美国本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直至 90年代初,美国仍有 1/4以上的国内汽车市场被日本汽车所占领; 1986美国一半以上的机床需要进口;
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
制造业霸主的地位易主导致国际贸易逆差剧增,
经济空前滑坡。 80年代末期,美国在反省因产业政策的失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先后推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两项计划,即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和 "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经过战略调整,美国在逐渐收复失地的同时巩固了其霸主的地位,
出现了超常期的稳定发展期。
,以人为鉴可以明理 ",但是制造业的重塑并不是对以前的系统进行简单的维系,必须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彻底的改造,
使其适应于新的形势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加大投入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从根本上发展和改造制造业。
制造业大国美国在反省因产业政策的失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先后在 90年代中期推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两项计划,
即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和 "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并先期于 1994年开始实施。
日本在二战后因制造业的迅速崛起而确定了其经济的霸主地位,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日本在提出了 "智能制造技术计划 "
的同时战略性的将此计划拓展到国际共同研究课题,先后得到了美国、欧共体、
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国家和组织的响应。
欧共体在支持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有 "ESPRIT计划 "和 "BRITE-EURAM计划 ",
前者主要资助微电子、软件工程和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后者主要是资助材料、加工、设计和复杂工厂系统等方面的项目。
韩国也于 1991年年底提出了 "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 "(简称 G-7计划)旨在进入 21世纪时韩国的技术实力提高到世界第一流的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现今,制造业正朝着广义的 "大制造业 "的方向发展,其所涉及的的概念和领域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和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趋势:
1,信息化趋势
2,服务化趋势
3,高精尖趋势国内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是对外贸易的支柱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源泉,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对于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度而言,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的巨大反差
2、市场化的要求
3、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
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意识上
2,需求上
3,应用深度上二,我国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实施概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通过 "八五 ","九五 "的应用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CAD/CAM推广应用情况
2,MIS应用情况
3,MRP/MRPⅡ /ERP推广应用情况
4,CIMS推广应用情况
5,Intranet/Extranet
6,E- commerce 电子商务
4,技术实现上
1) 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5,资金
6,应用效果上三,妨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
资金和人才是妨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这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以扶持,以抵消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三,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四,企业信息化的分类
五,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六,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企业信息化系列现状篇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实施概况
三,妨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企业信息化系列技术篇
一,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集成技术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技术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单元技术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关联技术企业信息化系列职能篇
一,企业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二,政府 ——信息化建设的喉舌
三,信息咨询提供商 ——信息化建设的助动器企业信息化系列选型篇
一,关于信息集成商的选择问题
二,关于软件的选择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 "三层决策 "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
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2、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3、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
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
管理等职能部门。
4、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5、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6、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
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
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
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
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分类
信息化可分为: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
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分类方式有按照行业、企业运营模式和企业的应用深度等进行分类。
按所处行业分:制造业的信息化、商业的信息化、金融业的信息化、服务业务的信息化等。
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离散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型企业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层次问题,更据企业信息化的不同的集成度,可将企业的信息化分为:
1、单元技术
2、技术部门集成
3、企业内部集成
4、动态联盟集成
此外还可分为:
1、数据集成
2、知识集成
3、人的集成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从宏观上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有利于迎接加入 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 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3、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从中观上而言,企业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带来: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
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
3、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5、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6、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7、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4、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5、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
6、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7、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8、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从微观上看,企业信息化可以为使用人员带来:
1、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
从而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
2、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题记:国家的 "十五规划 "中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了的跨越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被不可逆转的历史推向了市场大潮的浪尖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企业的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被社会生态无情的淘汰。
一,国际背景众所周知,二战前后美国一直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的制造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 20世纪 50年代以后出于军备竞争的需要,对产业进行了调整,偏重于高新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发展,而放松了对一般制造业的重视和促进;另外在进入 70年代中后期,由于信息产业的风起云涌,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大学里不再开设关于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课程。
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80年代中期后美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同日本、欧洲各国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的对比,美国制造业和美国经济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发生了地位上的改变,充当制造业 "晴雨表 "的汽车行业在美国本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直至 90年代初,美国仍有 1/4以上的国内汽车市场被日本汽车所占领; 1986美国一半以上的机床需要进口;
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
制造业霸主的地位易主导致国际贸易逆差剧增,
经济空前滑坡。 80年代末期,美国在反省因产业政策的失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先后推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两项计划,即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和 "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经过战略调整,美国在逐渐收复失地的同时巩固了其霸主的地位,
出现了超常期的稳定发展期。
,以人为鉴可以明理 ",但是制造业的重塑并不是对以前的系统进行简单的维系,必须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彻底的改造,
使其适应于新的形势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加大投入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从根本上发展和改造制造业。
制造业大国美国在反省因产业政策的失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先后在 90年代中期推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两项计划,
即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和 "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并先期于 1994年开始实施。
日本在二战后因制造业的迅速崛起而确定了其经济的霸主地位,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日本在提出了 "智能制造技术计划 "
的同时战略性的将此计划拓展到国际共同研究课题,先后得到了美国、欧共体、
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国家和组织的响应。
欧共体在支持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有 "ESPRIT计划 "和 "BRITE-EURAM计划 ",
前者主要资助微电子、软件工程和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后者主要是资助材料、加工、设计和复杂工厂系统等方面的项目。
韩国也于 1991年年底提出了 "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 "(简称 G-7计划)旨在进入 21世纪时韩国的技术实力提高到世界第一流的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现今,制造业正朝着广义的 "大制造业 "的方向发展,其所涉及的的概念和领域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和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趋势:
1,信息化趋势
2,服务化趋势
3,高精尖趋势国内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是对外贸易的支柱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源泉,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对于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度而言,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的巨大反差
2、市场化的要求
3、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
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意识上
2,需求上
3,应用深度上二,我国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实施概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通过 "八五 ","九五 "的应用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CAD/CAM推广应用情况
2,MIS应用情况
3,MRP/MRPⅡ /ERP推广应用情况
4,CIMS推广应用情况
5,Intranet/Extranet
6,E- commerce 电子商务
4,技术实现上
1) 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5,资金
6,应用效果上三,妨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
资金和人才是妨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这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以扶持,以抵消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