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麦类病害小麦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农学院植保系制作人:张艳菊一、目的要求
认识麦类的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田间调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内容
小麦锈病
小麦赤霉病
小麦白粉病
小麦黑穗病
小麦黄矮病三、实验作业
绘制小麦锈病、白粉病、黑穗病、赤霉病的病原菌形态
比较不同病害间的症状差别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小麦条锈病
小麦叶锈病
小麦秆锈病小麦锈病病原
小麦条锈病: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叶锈病:小麦隐匿锈菌( Puccinia recondita)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杆锈病:禾柄锈菌( Puccinia graminis)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小麦条锈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退绿斑,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
在植株上延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色的条状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症状
小麦叶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
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杆锈病小而较条锈病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
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小麦杆锈病症状
小麦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黄褐色,不规则散生。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 。
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破裂产生黑色冬孢子粉。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
赤霉病以穗腐症状最为常见,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渐失绿退色而成褐色病斑,
然后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 粉红色霉层 。
后期病部出现黑色颗粒状物。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籽粒表面有粉红色霉层。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
( Gibberella zeae)
属于子囊菌亚门赤霉菌属
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
( Fusarium graminearum)
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 圆形或椭圆形 病斑,
表面生一层 白粉状 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
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病斑多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
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物
有性态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 Blumeria graminis)
无性态为串珠状粉孢菌
( Oidium monilioides)
小麦黑穗病的症状
小麦散黑穗病,系统性侵染病害,植株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一般病株较矮而直立,抽穗早。
起初,虽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
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剩下穗轴。
小麦腥黑穗病,病株较健株矮,分蘖增多,病穗短直,颜色深,初为灰绿色,后变灰黄色,
病粒较健粒短而胖,因而颖壳外张。病粒易破裂,内有黑色粉末,由鱼腥气味。
小麦黑穗病的病原
小麦散黑穗病:散黑粉菌,( Ustilago nuda)
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小麦腥黑穗病:光腥黑粉菌,网腥黑粉菌
( Tilletia foetida) ( Tilletia caries)
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小麦黄矮病的症状
典型症状是新叶从叶间开始 发黄,植株变矮。
叶片颜色为金黄色倒鲜黄色,黄化部分约占全叶的 1/3— 1/2。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显,
分蘖减少,一般不能安全越冬。即使能越冬存活,一般也不能抽穗。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旗叶发黄,能抽穗,但千粒重减少。
小麦黄矮病的病原
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
(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