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张 毅物流的重要性
物流业占整个 GNP的 37%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什么?
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可离开物流而生活得很好呢?
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物流产生与发展
2 物流概念
3 物流系统
4 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5 仓储管理
6 包装
7 装卸搬运
8 流通加工
9 物流信息管理
10 物流战略研究
11 物流服务
12 配送管理
13 物流成本管理
14 物流管理机构
15 现代物流相关法律
1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1.1 物流的由来
1921年,美国的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谈到,Physical Distribution”时说:,比起来,叫做 ‘ Physical Distribution’不如叫做 ‘ 物的流通 ’
更好,。 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
简称,物流,。
中国 1979年 6月物资代表团赴日后回来引用和使用。
1988年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2 物流的发展
二战期间,美国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一词。并使得后勤逐渐成为单独的学科,并发展为后勤工程、后勤管理和后勤分配。
商业后勤 (Business Logistics)是指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的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在 20世纪 50-70年代,通常指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是狭义物流,即 Physical Distribution。
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将狭义物流更名为广义物流,
即 Logistics Management。
1.3 物流发展六个阶段日本综合研究所将物流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物流前期
个别管理期
综合管理时期
扩大领域时期
整体体制时期
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
1.4 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过程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识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切实保证运输的时代
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时代
从战略的高度考虑物流的时代
综合物流的时代
1.5 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发展有如下的趋势:
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
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2 物流概述
2.1 代表性的物流定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D.J.爱特罗认为,,物流,是根据销售方针而使生产据点或储存据点的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由接受订货向顾客处移动的展开过程。
P.D.昆巴士认为,,物流,是批从资材到服务,从产地到销地的物理性移动过程。
阿保荣司,则将,物流,界定为克服时间和空间,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创造部分形质效用的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有形无形资材的物理性经济活动。
林周二则认为,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
2.2 日本的物流概念日本综合研究所的定义
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中,
将,物流,表述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物流包括:包装、装卸、保管、
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2.3 美国的物流概念美国物流协会 1986年的定义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
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2.4 广义物流概念广义物流
1998年 10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供应链管理纳入物流。
经营活动采购 生产 销售原材料市场消费市场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广义物流图 1-1 广义物流的概念范围
2.5 物流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物流,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物流中的,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其参照系是地球。固定设施不是其研究对象。
物资:在中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泛指全部物质资料。
物料: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
,物料,。
货物: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对象分为人和物,除人之外的,物,这时统称为,货物,。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物品:在生产、办公、生活领域中使用这一概念。
流通: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时间流
流程:一个过程。
2.6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商流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社会间隔问题;而物流则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问题。
生产消费社会间隔场所间隔时间间隔图 2-1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2.7 物流分类
,物流,分类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
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
一般物流与特殊物流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回收物流
2.8 物流基本职能物流的基本职能
包装
装卸搬运
运输
储存保管
流通加工
配送
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
情报信息
2.9 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物流是实现从原材料市场到消费市场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第一目标
着重整个流通渠道的物流运动
以整体最优为目的
即重视效率更重视效益
以信息为中心的实需对应型商品供应体系
对商品运动的一元化管理
由绝对价值转向相对价值
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
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
由信息保留转向信息分享
由训练转向知识学习
由管理会计转向价值管理物流系统
3.1 系统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什么是系统系统 (system),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
(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
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有序性
系统分类
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实体系统与抽象(概念)系统
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3.2 物流系统的目的性
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即 3S1L
(Speed,Safety,Service and Low cost)。
密西要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系统之目的
Right Quality,Right Quantity,Right Time,Right Place,
Right Impression,Right Price,Right Commodity.
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按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而准确地交给用户
尽可能地减少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库存量
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
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3.3 物流系统的模式
① 物流设备与设施
② 物流过程各环节的各种作业活动和加工处理
③ 信息处理
④ 物流管理活动
① 原材料、设备
② 劳动力
③ 能源
④ 资金
⑤ 信息等
① 物品位移
② 各种劳务或产品
③ 空间、时间效用
④ 信息情报
⑤ 优质服务输入 输出反馈图 3-1 物流系统模式系统转换处理
3.4 物流系统的构成物流系统储存保管子系统运输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包装子系统流通加工子系统信息情报子系统图 3-2 物流系统的构成
3.5 物流系统的基本活动
需求预测
客户服务管理
物流信息交换
库存控制
物料装卸搬运
订单处理
售后服务
工厂和仓库布局
物资采购
工业包装
退货处理
运输
仓库管理和保管
流通加工
废弃物处理
3.6 物流信息系统
流通中的三流
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物流信息的特点
来源广、信息量大
动态性强
种类繁多
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
收集信息
信息处理
信息传递
信息应用
3.7 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
物流设施
物流装备
物流工具
信息技术网络
组织及管理
3.8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与管理要素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劳动者要素
资金要素
物的要素
物流系统的管理要素
体制、制度
法律、规章
行政、命令
标准化系统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4.1 运输的定义及其作用
4.1.1 运输的定义
所谓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4.1.2 运输的作用
扩大市场
稳定价格
促进社会分工
创造,场所效用,—— 物品在不同的场所其使用价值不同。
,第三个利润源,,运费占物流总成本的 50%。
4.2 运输的发展趋势
4.2.1 一贯托盘化运输正在推广
所谓一贯托盘化,即同一托盘在运输过程中连续使用。
4.2.2 门到门运输成为国际运输的主流
门到门运输,又称全程联运。
4.2.3 智能化运输迅速发展
数字交换技术 (EDI)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4.2.4 新型,绿色,运输工具
4.3 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或称船舶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内河运输图 4-1 运输方式图传统运输特殊运输管道运输联合运输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
4.4 公路运输
4.4.1 货车运输分类
自用货车运输与营业用货车运输
4.4.2 公路运输特点与优点
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
短途运输,经济半径 200km内
灵活性强,适应性强
容易装车
运输过程换装环节少
运输速度较快,运输费用较低
可实现门到门服务
4.4 公路运输
4.4.3 公路运输的不足之处
不适宜大批量运输
长距离运输费用相对昂贵
易污染环境
易出现事故
消耗能量大
4.4.4 适用情况
适合于中短距离、中少数量的高频率配送。
4.4.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车载运费及手续费
少量物品运费
4.5 铁路运输
4.5.1 运输分类
车皮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4.5.2 运输特点与优点
不受天气影响,稳定、安全。
具有定时性。
中长距离运货运费低廉。
可以大批量运输。
可以高速运输。
可以按计划。
网络遍布全国(除西藏外),可以运往各地。
节能。
4.5 铁路运输
4.5.3 不足之处
不适宜短距离运输
耗时,运费无伸缩性
不能采取门对门服务
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
不适宜紧急运输
4.5.4 适用情况
适合于中长距离的大批量运输。
4.5.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整车货物运费、集装箱货物运费、手提行李运费、混载货物运费、铁路运输业的运费和手续费
4.6 水路运输
4.6.1 运输分类
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和内河运输
专用船、集装箱船、汽车轮渡
4.6.2 运输特点与优点
载重量大
能耗小
长距离运输,运输费用较低
原材料可散装上船
节能
4.6 水路运输
4.6.3 不足之处
运输速度比较慢
港口设施需要高额费用,搬运费用偏高。
运输时间难以保证准确。
易受天气影响
4.6.4 适用情况
适合于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适应于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运输。
4.6.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定期船运费与不定期船运费
港湾运送业运费
4.7 航空运输
4.7.1 运输分类
客机、客货混载和运输机
4.7.2 运输特点与优点
运送速度快
适用于运费承担能力大的商品和需要中、长距离运输的商品
包装简单
破损少
安全
4.7 航空运输
4.7.3 不足之处
运输费用高
重量受到限制
对航空港设施要求高
目的地不能离机场太远
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4.7.4 适用情况
适合于长距离快速运输,也适合于生鲜商品和高价、低重量、小体积商品的运输。
4.7.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一般货物运费与特殊货物运费
4.8 管道运输
4.8.1 运输特点与优点
动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
运输安全、专业化程度高;
货物不需要包装,不受地面气候影响。
4.8.2 不足之处
单向封闭的运输系统,灵活性很差,投资大。
4.8.3 适用情况
适用于成品油、天然气等液体和气体的运输
4.9 联合运输
4.9.1 运输特点与优点
综合性运输方式,货物运输在途时间缩短;
提高了运输工具的利用率、方便用户;
有利于开展集装单元化运输。
4.9.2 不足之处
对联运车站、码头以及装卸搬运能力的要求较高。
4.9.3 适用情况
适用于有联运条件的运输路线的货物运输。
4.10 散装运输
4.10.1 运输特点与优点
产品直接通过专用的运输工具,不需要进行产品包装;
减轻了装卸搬运的劳动强度,节约包装材料;
降低物流成本,中途损耗少。
4.10.2 不足之处
对运输工具有特殊要求。
4.10.3 适用情况
适用于水泥、原油、石油、煤、钢铁、沙石等。
4.11 散装运输
4.11.1 运输特点与优点
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
运费较低;
最大限度减少货损;
高效率、高质量、标准化、专业化;
节省包装费用,适用性强。
4.11.2 不足之处
需要采用统一的集装箱和配套的运输车辆
对搬运装卸机械的要求高
4.11.3 适用情况
适用于各种产品。
4.11 运输工具的性能
运费 —— 高低
运输时间 —— 到货时间长短
频度 —— 可以运配的次数
运输能力 —— 运量大小
货物的安全性 —— 运输途中的破损及污染
时间的准确性 —— 到货时间的准确性
适用性 —— 是否适合大型货物运输
伸缩性 —— 是否适合多种运输需要
网络性 —— 和其它运输工具的衔接
信息 —— 货物所在位置的信息
4.12 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运输距离
运输环节
运输工具
运输时间
运输费用
4.13 不合理运输的形式
返程或起程空驶
对流运输
迂回运输 —— 近路不走走远路,大路不走走小路
倒流运输
重复运输
过远运输
无效运输 —— 不必要的运输
运力选择不当,如弃水走陆,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搬运方式选择不当
4.14 企业物流中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
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
直达运输
,四就,直拨运输
就厂直拨、就车站直拨、就仓库直拨、就车船直拨
合整装车运输
主要零担货物拼整车直达运输;零担货物拼整车接力直达或中转分运;整车分卸(二、三站分卸);整装零担。
提高技术装载量
将重货物和轻货物组装在一起;
对一些体大笨重、易损的货物解体运输,使之易于装卸;
根据不同货物的包装形状,采取各种有效的堆码方法。
4.15 运输网络的设计
4.15.1 物流结点的概念
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
物流网络就是由物流结点与物流线路构成。
4.15.2 物流结点的功能
衔接功能、信息功能和管理功能
4.15.3 运输网络设计与规划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
有利于物资流通的社会化;
改善生产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物资供应的保证程度;
有利于改善支线运输条件,使整个运输过程得以完善和优化。
5 仓储管理
5.1 库存、储备及储存
5.1.1 库存
库存指的是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
5.1.2 储备
所谓物资储备是一种能动的储存形式,或者说,是有目的的、能动地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物资的暂时停滞,尤其是指在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那种暂时停滞。
5.1.3 储存
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在没有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
总是要存放起来,这就是储存。
5.2 储存合理化定义及标志
5.2.1 储存合理化的概念
储存合理化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5.2.2 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质量标志
数量标志
时间标志
结构标志
分布标志
费用标志
5.3 储存合理化实施要点
5.3.1 进行储存物的 ABC分析
A
类
B
类
C
类
10 30 100%
品种累计额 (%)
销售金额累计额
(%)
80
90
100%
图 5-1 ABC分析 (ABC曲线 )
品种区分
A
类
B
类
C
类占总销售额比例
60
~
80
%
10
~
25
%
5
~
20
%
占总品种数比例
5
~
20
%
10
~
25
%
60
~
85
%
5.3 储存合理化实施要点
5.3.2 在 ABC分析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
5.3.3 在一定规模下,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
5.3.4 加速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
5.3.5 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
贯通式货架系统
,双仓法,储存
计算机存取系统
5.3.6 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采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
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5.3 储存合理化实施要点
5.3.7 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四号定位,方式 —— 序号、架号、层号、位号
电子计算机定位系统
5.3.8 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五五化,堆码 —— 如梅花五、重叠五等。
光电识别系统
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
5.3.9 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
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塑料薄膜封闭。
5.3.10 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储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5.4 仓库的功能
储存保管的功能 —— 保管产生时间功效
集散货物的功能
衔接供需的功能
客户服务的功能
防范风险的功能
物流中心的功能
5.5 仓库的种类
5.5.1 根据营运形态分类
营业仓库
自家用仓库
农业仓库
协同组合仓库
中转货场、保管库
5.5.2 根据储存对象分类
普通仓库
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
冷藏仓库和恒温仓库
危险品仓库、露天仓库
贮藏槽仓库、水上仓库仓库级别 温度 用途冷藏 F级 - 20℃ 以下 冷冻鱼、肉冷藏 C1
冷藏 C2
冷藏 C3
-20~-10 ℃
-10~-2 ℃
-2~10 ℃
保管蔬菜、
水果,鱼类,
冷冻蔬菜恒温仓库 10~20 ℃ 黄油、咖啡、
蔬菜、水果、
胶卷、精密机械等
5.5 仓库的种类
5.5.3 根据位置分类
港口仓库
内陆仓库
城市仓库
车站仓库
终端仓库
5.5.4 根据结构和构造分类
多层仓库
平房仓库
地下仓库
高层货架仓库(立体仓库)
散装仓库或罐式仓库
5.5.5 根据用途分类
流通仓库
保税仓库或保税货场
5.5.6 根据仓库功能分类
储备仓库
周转仓库
5.5.7 根据保管目的分类
配送中心型仓库
存储中心型仓库
物流中心型仓库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1 仓库类型的选择
考虑的因素:
市场状况
自身的特点和条件
成本、形象
行业情况
作业灵活性
地点灵活性
规模经济
5.6.2 仓库选址
应考虑的因素:
客户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运输条件
用地条件
法规制度条件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3 库区规划
例如大型仓库的库区规划
生产作业区:主要包括货场、库房、货棚、物资检验室、
库内交通道、专用线、装卸站台等。
辅助生产区。如机修、油库、回收、车库、维护等
行政生活区。主要包括办公楼、宿舍、食堂、学校、幼儿园等。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4 库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有利于仓储作业
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
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防火
要有长远打算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5 仓库内部布局
仓库内部布局 是 对仓库内部通道空间、货架位置、配备设备以及设施等进行规划。
仓库内部布局目的 是为了充分利用仓储空间、提高存货的安全性、有效利用搬运设备、提高仓库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仓库内部布局的影响因素
空间、人力、设备等主要因素
仓库的主要功能、储存对象、仓库环境要求;
货位是否固定、平面或立体布局、通道及货架占有空间;
机械化程度、仓库作业要求等。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6 仓库设施与设备
平房建筑和多层建筑
平房建筑仓库:费用便宜,工期短;保管面积宽敞;易于装卸;便于车辆出入。
多层建筑仓库:除了扩大保管面积外。其他不如平房仓库。
出入口,卡车长和宽均 4米,铲车 2.5~3.5m。
立柱间隔,通常 7米较适当 。
天花板高度,仓库梁下最低应该是 5~6m。
地面,通常采用真空混凝土或者金属抹板; 1平米的承载力是三吨 。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7 货架种类及其运用种类 适用范围保管货架 用于保管多品种少批量的货物或小零件。
夹层货架 有效利用空间,临时设立,多用在钢筋平房建筑仓库。
特殊货架流动货架 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的流水作业。
集装笼货架 广泛用于杂货类仓库或配送中心。
长形货架
A型货架 品种多而量少的圆钢、管材、地毯等
H型货架 适用于一段一段分割处理后的长形货物
U型货架 保管较重的钢材,间隔柱可增减保管量。
移动式货架 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货物的保管。
货架式仓库 以托盘保管为原则,以集装货架为立柱。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8 货架分类管理
A组,品种最少、出库数量最多,可直接堆码;
不宜直接堆码的物品,
采用堆码托盘。
B组,品种较少、出库数量多,适合堆码托盘、
10
A B C D
50 100 200 300 500
50
100
150
品 种数量图 5-2 IQ分析图集装货架的保管方式。
C组,品种多、出库数量也多,适合于流动货架先入先出的保管方法。
D组,品种多、出库数量少,适合于货架保管方法。
5.7 库存管理
5.7.1 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就是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主要包括库存业务管理、库存物资品种数量管理、库存成本管理和库存量的控制管理,核心是库存控制。
库存管理的目标为:通过科学的运作,做到既保障供应,
又降低成本。
5.7.2 库存品种数量管理
物资编码:组合序列码与条形码
ABC分类管理
5.7.3 库存业务管理
订货过程、进货过程、保管过程和销售出库过程。
5.7 库存管理
5.7.4 库存成本管理
订货费、保管费、缺货费、补货费、进货费和购买费。
5.7.5 库存控制管理
5.7.5.1 ABC分析类别 库存管理方式 理货服务率 保管场所 工厂仓库与 SP库存对策
A类 定期订货法 重点管理 100% 重点,作业简单,提高效率 在存货点集中送货、保管及配送。
B类 订货点法 95%
库存的原则是工厂仓库和存货点的库存各占一半。
C类 两库存法简化管理 90% 采用工厂仓库的库存。利于节约物流费用。
5.7 库存管理
5.7.5.2 经济订购批量
Q,Economic Order
Quantity;
D,一年总需要量
A,每次订货费用
C,年库存费用率
I,库存货物均价 图 5-3 经济批量费用
EOQ 订购批量
5.7 库存管理
5.7.5.3 定期订货法
订货的时期以日、周、旬、月等一定间隔,适合于
A类商品
定期定量订货法。适合于预约性的需要、日用必需品等经常的、固定的商品。
定期不定量订货法
O= (D+ Z) - B
O,订货量
D:( 订货间隔 +调整间隔)的需要预测量
Z,安全库存量
B,库存残量。
此法适合于单价高的物品、备货时间 (Lead Time)长的、
需要变动性强的物品以及技术革新快的物品。
5.7 库存管理
5.7.5.4 订货点法
订货量= D+ Z
D,供应期间需求预测量; Z,安全库存量。
图 5-4 订货点法
m
n
r
c bd de e
pp库存量时间
m,最大库存
n,最小库存 (安全库存 )
r,采购期间需要量
p,订货点
c,采购期间
b,订货间隔
d,订货日
e,到货日适合于 ABC管理的 B
类及销售较稳定的货物。
(注 )
5.7 库存管理
5.7.5.5 双堆法
适合于 ABC管理中 C类物品和单价便宜、保管不太费事的货物。通常,省略记帐等手续。
5.7.5.6 安全库存量
Z= K× L ×△
Z,安全库存量
K,安全系数
L,备货时间 (Lead Time)的长短
△,单位期间的需求标准偏差缺货率 % 0.5 1.0 2.0 2.5 3.0 4.0 5.0 9.0 10
安全系数 K 2.58 2.33 2.05 1.96 1.88 1.75 1.65 1.34 1.28
5.8 仓储保管原则与方式
5.8.1 仓库业的保管原则
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
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
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
依据先进先出原则
5.8.2 仓库业的保管方式
地面平放式、托盘平放式
直接堆码式、托盘堆码式
货架存放式
6 包装
6.1 包装的概念、特性和功能及分类
6.1.1 包装的概念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6.1.2 包装的特性和功能
包装的三大特性: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
包装的功能: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便于消费
6.1.3 包装的分类
工业包装 —— 外包装(有时也含内包装),也称运输包装
商业包装 —— 单个包装,也称消费者包装、零售包装
6.2 工业包装的评价标准
与生产的关联通畅;
对内装物品的保护起积极作用;
经济性;
装卸的方便程度;
易于开箱
使用后易于处理
省资源、省能源
6.3 包装材料
纸及纸制品:牛皮纸、玻璃纸、植物羊皮纸、沥青纸、板纸、瓦楞纸板。
塑料及塑料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钙塑材料。
木材及木制品
金属:镀锡薄板、涂料铁、铝合金。
玻璃
陶瓷
复合材料
6.4 物流包装容器
6.4.1 包装袋
集装袋:适于运输包装,装运颗粒状、粉状货物;
一般运输包装袋:适于外包装及运输包装,馐粉状、
粒状和体积小的货物。
小型包装袋(或称普通包装袋):适于内装、个装及商业包装,包装范围广,液状、粉状、块状和异型物等或用此包装。
6.4.2 包装盒
适于商业包装、内包装,包装块状及各种异形物品。
6.4 物流包装容器
6.4.3 包装箱
瓦楞纸箱
木箱
塑料箱
集装箱用于固体杂货包装,做运输包装、外包装。
6.4.2 包装瓶
适于商业包装、内包装使用,进行美化装潢。主要包装液体、粉状货物。
6.4 物流包装容器
6.4.5 包装罐(筒)
小型包装罐:可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造,容量不大,一般用作销售包装、内包装,罐体可采用各种方式装潢美化。
中型包装罐:容量较大,一般作化工原材料、土特产的外包装,起运输包装作用。
集装罐:罐体大而罐颈小,灌进作业和排出作业不在同一罐口进行。典型的运输包装,适于包装液状、
粉状及颗粒状货物。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1 防震保护技术
全面防震包装方法。填满防震材料。
部分防震包装方法。局部装填泡沫塑料防震垫、充气型塑料薄膜防震垫或橡胶弹簧等。
悬浮式防震包装方法
6.5.2 防破损保护技术
捆扎及裹紧技术。
集装技术。减少与货体接触,从而防止破损。
选择高强保护材料。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3 防锈包装技术
防锈油防锈蚀包装技术
气相防锈包装技术
6.5.4 防霉腐包装技术
冷冻包装
真空包装
高温灭菌方法
放置防霉剂
6.5.5 防虫包装技术
常用驱虫剂,如荼、对位二氯化苯、樟脑精等。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6 危险品包装技术
交通运输及公安消防部门规定的十大类危险品:
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毒害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
防毒的主要措施:包装严密不漏、不透气。
对有腐蚀性的商品,注意商品和包装容器的材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易燃、易爆商品,应严格与空气隔绝。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7 防潮包装技术
柏油纸
蜡纸
塑料薄膜
6.5.8 特种包装技术
充气包装
真空包装
收缩包装
拉伸包装
脱氧包装
6.6 包装设计与包装标记
6.6.1 包装设计要点
确认包装对象的形态、特性及价值
判断流通形态的环境及危险
适当包装方式的选择
6.6.2 工业包装标记
主标记:发货人与收货人
副标记:输出物品的生产者与供给者
品质标记
目的地标记
注意标记:向上、小心轻放、防水、防挂等
6.7 包装合理化策略
包装尺寸标准化
包装作业机械化
包装费用低减化
包装形态大型化
包装材料经济化
7 装卸搬运
7.1 装卸搬运的定义及其作业
7.1.1 定义
所谓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物流作业。
7.1.2 作业内容
装卸 —— 将物品装上运输机具或由运输机具卸下。
搬运 —— 使物品在较短的距离内移动。
堆码 —— 将物品或包装货物进行码放、堆垛等的相关作业。
取出 —— 从保管场所将物品取出。
分类 —— 将物品按品种、发货方向、顾客需求等进行分类。
理货 —— 将物品备齐,以便随时装货。
7.2 装卸搬运作业的分类
根据方法手段划分:人工与机械装卸搬运。
按使用工具划分:货车、货物列车、船只、飞机等。
按场所划分:集散、车站、仓库、港湾、工厂内等装卸。
按作业特点划分
堆垛拆垛装卸搬运
分拣配货装卸搬运。
按货物本身划分
空盘个别搬运
单元搬运
散货搬运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1 装卸搬运设施
装卸搬运设施主要包括:
漏斗、装车隧洞、卸车栈桥、高路基、装卸线、固定站台、活动站台、照明、动力、维修、工休设施、防疫、
计量检验、保洁设施等。
按装卸机械用途划分
单件作业用设备
集装作业用设备
散装作业用设备
按结构划分:起重机械、输送机械、工业车辆、专用机械四大类。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2 起重机械类
设备名称:
较小起重设备:葫芦、绞车
升降机:电梯、升降机
起重机:桥式类型起重机、门式类型起重机、臂式类型起重机、梁式类型起重机
特点
间歇动作
重复循环
短时载荷
升降运动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3 输送机械类
设备名称:
牵引构件的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板式提升机、自动扶梯
夫牵引构件的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振动输送机、辊子输送机
气力输送装置:悬浮式、推送式气力输送装置
特点
连续动作
循环运动
持续载荷
路线一定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4 工业车辆类
设备名称:
叉车:前移式、平衡式、插腿式叉车、跨车、侧叉
单斗装载机
牵引车
挂车、底盘车
特点
在轮式无轨底盘上装有起重、输送、牵引或承载装置,
进行流动作业。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5 专用机械类
设备名称:
翻车机、堆取料机、堆垛机、拆垛机、分拣专用机械设备、集装箱专用装卸机械、托盘专用装卸机械、船舶专用装卸机械、车辆专用装卸机械
特点
带专用取物装置的起重、输送机械与工业车辆相结合,
一般进行专门作业。
7.4 装卸搬运合理化
不要做多余的作业
提高搬运活性
利用重力
利用装卸机械
物流的畅通
单元化装卸
推进集装化
系统化表 7-1 装卸搬运活性度物的放置状态 活性指数在地面上在容器中或进行捆扎于托盘或带滑槽的底坐上于车辆上于运动着的传送带上
0
1
2
3
4
7.5 改善装卸搬运程序的方法
7.5.1 装卸搬运对象物的分类
主要考虑被处理物的状态、包装形态、主要特性及装卸条件等。
7.5.2 移动分析研究
分析要点是对象物、移动的路线及物流。
分析方法 —— 利用工程图表
7.5.3 方法手段的研究
移动方式的研究:移动距离短则费用低的原则与量大则单位费用低的原则
装卸搬运设备的研究
7.5.4 改善计划的制定与评价工程图表记号
—— 加工
—— 运搬
—— 处理
—— 检查
—— 贮藏
—— 停滞
—— 结合作业
8 流通加工
8.1 流通加工的涵义
8.1.1 流通加工的定义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
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8.1.2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表 8-1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比较项目 流通加工 生产加工加工对象 最终产品 —— 商品 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加工程度 简单加工,辅助与补充 主加工,一般是复杂加工价值观点 完善使用价值,提高价值 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主 体 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 生产企业目 的 有时以自身流通为目的,为流通创造条件。
为交换为消费而生产
8.2 流通加工的目的和作用
8.2.1 流通加工的目的
适应多样化的顾客需求
在食品方面,提高其保存机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可以规避风险,推进物流系统化。
8.2.2 流通加工的作用
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
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
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8.3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若干形式
流通加工的地点设置不合理
如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在于:多样化需求要求的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不合理;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
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
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加工对象、加工工艺、加工技术和加工程度。
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8.4 流通加工合理化
加工和配送结合
加工和配套结合
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8.5 流通加工的内容
8.5.1 食品的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最多的是食品。为便于保存,提高流通效率,食品的流通加工是不可缺少的。
鱼和肉类的冷冻;
生奶酪的冷藏
将冷冻的鱼肉磨碎以及蛋品加工;
生鲜食品的原包装;
大米的自动包装;
上市牛奶的灭菌和摇匀。
8.5 流通加工的内容
8.5.2 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以服务顾客、促进销售为目的。如:
衣料品的标识和印记商标;
粘贴标价;
安装作广告用的幕墙;
家具等的组装;
地毯剪接。
8.5 流通加工的内容
8.5.3 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具有代表性的生产资料加工是钢铁的加工。如:
钢板的切割;
使用矫直机将薄板卷材展平;
纵向切割薄板卷,使之成为窄幅 (钢管用卷材 );
用汽割厚板;
切断成型钢材。
9 物流信息管理
9.1 物流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
(1) 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
(2) 库存适量化(压缩库存并防止脱销);
(3) 提高搬运作业效率;
(4) 提高运输效率;
(5) 使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
(6) 提高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精度;
(7) 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
(8) 调整需求和供给;
(9) 回答信息咨询。
9.2 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
(1) 接受订货系统
(2) 订货系统
(3) 收货系统
(4) 库管系统
(5) 发货系统
(6) 配送系统出库信息出库管理顾客订货信息销售管理库存信息库存管理采购 (生产 )信息采购 (生产 )管理物流信息物流管理图 9-1 企业物流信息关联图
9.3 网络物流的特点物流网络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
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
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9.4 物流网络技术的应用
(1) 物流信息平台 —— 互联网络;
(2)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MIS);
(4)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ing
System)—— DSS
(5)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 System)
9.5 物流信息系统流程订货处理出入库作业作业处理输配送作业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经营方针物流战略基础管理 职能管理 战略管理图 9-2 物流信息系统流程
10 物流战略研究
10.1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1 中国的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等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二是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2 由于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中国在交通运输、仓储、配送中心、集装箱运输等发展较慢。
3 物流专业化程度低;
4 没有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管理技术落后。
5 商品的社会库存量过大,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
10.2 中国发展现代物流所面临的问题
1 市场化程度问题
2 制度环境问题
3 信用体系问题
4 第三方物流问题
5 传统物流企业转型问题
6 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10.3 中国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
1 政府应尽快创造和完善物流的基础条件;
2 培养物流的现代化专业人才;
3 鼓励和支持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建立共同配送中心;
4 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中心;
5 逐步建立起中国的现代化物流系统。
(1) 政府支持企业改建、完善或建设一体化商品配送中心。
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完善公路运输条件和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2) 完善配送中心技术装备,先信息化,再自动化;
(3) 投资配送中心设施,先改造老设备,后增新设备;
(4) 对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尽量选择在有扩建余地的地方;
(5) 满足消费者需求,逐步更新改选运输工具。
10.4 企业物流发展战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革,以及经营体制逐渐从推测型转为实需对应系统对企业物流的影响十分深远。企业物流可采取如下的发展战略:
1 即时物流战略:即时采购与即时销售
2 协同或一体化物流战略
3 高度化物流战略
(1) 全球化物流战略
(2) 互联网物流战略
(3) 绿色物流战略
11 物流服务
11.1 物流服务目的
物流服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供更多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扩大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从而通过销售额的增大来获得公司的利益。
物流服务为顾客提供的利益:完成商品供应;提高作业效率,减轻顾客的作业负担。
物流服务的本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
有顾客需要的商品 —— 保证有货;
可在顾客需要的时间内送达 —— 保证送到;
达到顾客要求的质量 —— 保证质量。
11.2 物流服务的构成因素图 11-1 物流服务的构成因素物流服务交易前因素:
① 企业关于客户服务的书面陈述;
② 客户得到的书面陈述;
③ 组织结构;
④ 系统灵活性;
⑤ 技术服务。
交易中因素:
① 保留订单的能力;
② 订货周期的各项因素;
③ 时间
④ 转运
⑤ 系统准确性
⑥ 订货的方便程度
⑦ 产品可替代性交易后因素:
① 安装、品质保证、
改装、维修、零件供应;
② 产品跟踪;
③ 客户索赔、投诉;
④ 产品包装;
⑤ 维修期内产品的临时替代。
11.3 物流服务标准在制定服务标准时,应确定明确的目标,服务的标准必须是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如,所有订货完成率和准确率必须达到 97%,货运必须在 24h
送达,。
1,物流服务标准
(1) 从顾客递交订货到顾客获得订货的期限;
(2) 顾客订货可以直接从库存中得以完成的百分比;
(3) 收到订货单据到订货装载运往客户的时间;
(4) 正确提取和送达顾客订货的百分比。
2,常见的客户服务量度标准
(1) 订单完成及时率、订单完整率
(2) 订单完整无缺的货物比率
(3) 订单完成的准确率、账单的准确率等
11.4 影响物流服务水平的因素
1,时间性
(1) 订单传送时间
(2) 订单处理时间
(3) 订单准备时间
(4) 订单发送时间
2,可靠性
(1) 可靠的周期时间
(2) 安全交货
(3) 订单的正确性
3,灵活性
11.5 提高服务水平与 CS的措施
1,理解顾客需求
(1) 理解顾客的业务、买方和用户
(2) 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 与顾客探讨需求和期望的变更性,测定顾客对支持服务的愿望
2,提供针对性服务满足顾客的特定需要
3,在顾客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服务
11.6 CRM及其作用
1,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是指企业在政策、资源和流程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获取并管理客户知识、创造客户忠诚度和客户价值的所有活动,从而产生并保持长期成本和利益优势以及可持续竞争优势。
2,CRM的作用
挽回已流失或将要流失的客户
提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
交叉销售和深度销售
有效地发展新客户
11.7 实施 CRM战略的步骤
1,明确业务计划
2,建立 CRM组织
3,评估销售和服务过程
4,明确实际需要
5,选择方案提供者
6,进度安排
11.8 如何保证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
1,弄清都有哪些服务项目
2,通过问卷调查、专访和座谈,收集有关物流服务的信息
3,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归纳成为不同的类型
4,分析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
5,分析与相互竞争的其他公司相比本公司的情况如何?
6,按顾客的类型确定物流服务形式
7,建立物流机制,即为实现上述整套物流服务项目的机制
8,对物流机制进行追踪调查。
11.9 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不应当站在供给一方考虑物流服务水平,而应把握顾客们的要求,观念应由卖方转换为买方。
2,由于顾客的不同物流服务也有所不同,有的应该得到优先照顾,因此应首先确定核心服务;
3,物流服务应与顾客的特点、层次相符;
4,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应考虑如何创造自己的特色,以便超过竞争对手,也就是说要采取相对的物流服务观点。
5,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应按经济原则办事。
6,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要进行评估和改进。
12 配送管理
12.1 配送的概念配送是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给用户的经济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 配送实质是送货;
3) 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4) 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
5) 配送是以低成本、优质服务为宗旨;
6) 配送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物流形式;
7) 配送是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
12.2 配送的功能要素
1) 备货
2) 储存
3) 分拣、配货
4) 配装
5) 配送运输
6) 送达服务
7) 配送加工
12.3 配送的作业流程
1 配送的基本作业流程进货 → 储存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2 配送的特殊流程不同商品及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或物流结点的配送活动,其流程可能不同,如食品配送有三种流程:
进货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进货 → 加工 → 储存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进货 → 储存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12.4 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其分类配送中心就是从事货物配备 (集货、加工、分货、拣选、
配货 )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1,按配送中心的设立者分类制造商型、批发商型、零售商型和专业物流
2,按配送范围分类城市或区域配送中心
3,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储存型、流通型或加工配送中心
4,按配送货物的属性分类食品、日用品、医药品、化妆品、家电、电子 (3C)产品、
书籍产品、服饰产品、汽车零件等配送中心、生鲜处理中心。
12.5 配送中心的功能配送中心的功能流通营销的功能储存保管的功能分拣配送的功能流通加工的功能信息提供的功能图 12-1 配送中心的功能
12.6 配送中心选址
12.6.1 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2) 协调性原则
3) 经济性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12.6.2 影响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气象、地质、水文、地形等条件
2) 经营环境因素: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条件、主要商品特性、
物流费用、服务水平
3) 基础设施状况:道路、交通条件与公共设施状况
4) 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
12.6 配送中心选址
12.6.1 配送中心选址的要点
1) 在主要交通网的枢纽处,和供求地之间交通便利,
距离较近。
2) 以配送圈的重复程度作为与邻近配送中心和适当距离。
3) 功能上土地既宽敞、充足,地价又经济,又无建设限制等规定的区域。
4) 不对周围居民的环境造成影响。
12.7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1 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2 库存决策不合理
3 价格不合理
4 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5 送货中不合理运输
6 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12.7 配送合理化判断标志
1,库存标志:库存总量降低、库存周转加快
2,资金标志:资金总量、资金周转、资金投向的改变
3,成本和效益标志: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
资源筹措成本等
4,供应保证标志:缺货次数、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
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
5,社会动力节约标志: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为合理;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为合理;一家一户自提自运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为合理。
12.7 配送合理化判断标志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为合理;
用于订货、接货、搞供应的人应减少才为合理。
7,物流合理化标志:
1) 物流费用降低
2) 物流损失减少
3) 物流速度加快
4) 各种物流方式有效
5) 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
6) 物流中转次数减少
7) 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12.8 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做好配送计划
2,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3,推行加工配送
4,推行共同配送
5,实行送取结合
6,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7,推行即时配送
12.9 配送中心动作与管理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向上游供应商采购订单处理进货 储存 拣货 出货 配送盘点 补货下游客户图 12-2 配送中心的基本流程配送中心
12.9 配送中心动作与管理
配送中心管理的主要内容
1 配送服务管理主要包括供货品种的划分、订货的方式、订单的处理、交货形式、退货处理等方面。
2 存货管理如库存量、采购量的确定,盘点的方式,库存的分类管理等。
3 仓库管理主要包括货区的规划、货位的分配、包装方式及容器的选用、进出货管理、财务管理与成本分析等方面。
4 人员的配备与设备的采用根据配送中心的规模、配送作业量和配送作业自动化程度来配备适当的人员与设备。
12.10 配送中心的设施
1,接货场
2,检验场
3,标码场
4,分货设备
5,保管仓库
6,取货设备
7,现货配货场
8,包装场
9,发送场
10.停车场
11.办公场所等例某企业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商品由拖车搬入库
,
再经过传送带移入中心内;
将入库商品按品种分类并放在托盘上;
查找林立的高层货架仓库的位置
,
制打孔卡片;
由测定器检测托盘载重;
在自动仓库的不同货架分类保管;
大量商品的出库;
按顺序拣选;
装入纸箱并捆包;
将纸条送入纸条流水线;
检验捆包品重量
,
计算输送费
,
按出库位置装载于货架
,
进行配送
。
13 物流成本管理
13.1 物流成本管理概要
13.1.1 物流成本涵义
物流成本是随着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包括以下几类:
采购物流费
生产物流费
流通物流费
公司内部物流费
销售物流费
退货物流费
废弃物物流费
13.1 物流成本管理概要
13.1.2 物流成本的组成
随原材料和产品的物理性移动发生的费用;
原材料、产品的物理性移动所必备的固定设施和设备的费用;
与物流有关的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管理等费用。
13.1.3 物流成本是第三利润的源泉
第一利润源?
第二利润源?
13.1 物流成本管理概要
13.1.5 物流成本管理注意事项
第一是必须实行总成本计划 (Total Cost Approach)
管理,物流成本与销售额和生产成本等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二是要确立物流成本管理应有地位,把它作为经营管理的子系统来对待。
13.1.6 物流成本管理形式
全公司综合管理
物流部门管理
现场作业管理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1 按物流领域进行的成本分类
采购物流费
生产物流费
流通物流费
公司内部物流费
销售物流费
退货物流费
废弃物物流费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2 按支付形态进行的成本分类企业物流费本公司付物流费其他公司付物流费购入其他公司付物流费销售其他公司付物流费委托物流费 包装打捆费、运费手续费、保管费、出入库费,其他自营物流费材料费:包装材料费,燃料费,工具、
器具、备件消耗费,及其它。
人工费:工资、补助、奖金、退休职工与福利保健费,其他公共费:电费、煤气费、水费维修费:修理费、材料费、税、租金、
保险费,及其他一般经费:差旅费,交通费,税、杂费,
变质、污损、盗难、事故费特别经费:折旧、租金、公司资金利息图 13-1 按支付形态分的物流成本分类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3 按物流职能进行的成本分类企业物流费物资流通费包装费:销售包装费和运输包装费运输费:营业运输费和自营运输费保管费:营业保管费和自营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装卸费、运输装卸费、保管装卸费、流通加工装卸费流通加工费:生产加工费、交易加工费、
物流加工费图 13-2 按物流职能进行的物流成本分类生产信息流通费交易信息流通费物流信息流通费信息流通费物流管理费 现场物流管理费总部物流管理费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4 根据其他物流管理目的进行的成本分类按费用对象别分类组织别 (部门别 )物流费产品别物流费销售地区别物流费顾客别物流费其他图 13-3 根据物流管理目的进行的分类固定物流费变动物流费按费用变化程度分类按费用的可控程度分类可控制物流费不可控物流费直接物流费间接物流费
13.3 物流成本计算方法按物流成本的支付形式计算
人工费的计算:直接人工费按实际作业时间、人员、作业量乘以费用率计算,间接人工费按计算期的支付额计算。
材料费的计算:直接材料费 =计算期内消耗的实际材料数×材料价格,
间接材料费利用计算期内的购买额来计算。
公用费的计算:原则上按计算期的实际消费量计算。
维护费的计算:按计划期实际发生额计算
一般经费的计算:按计算期的实际发生额计算
特别经费的计算:折旧按购买原价和实际使用年限来计算,若残值为零,则可用直线法 (定额法 )计算;利息按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净值及商品和包装材料费的盘存账户余额×利率计算。
委托物流费的计算:按计算期的实际发生额计算
其他公司支付的物流费的计算:以物流费的发生数量和件数为基础乘以计划费用率计算。
13.4 物流成本的全面分析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1 与运输、配送相关的指标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2 与仓储相关的指标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3 与装卸相关的指标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4 与物流信息活动相关的指标
14 物流管理机构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1 传统型组织经 理制 造 市场?销售 财务?管理
包装
装卸
厂内搬运
厂外运输
工厂仓库
工厂库存
设备布置
顾客服务水平
折扣量
仓库选址
仓库库存
配送
流通路线
销售预测
计算机管理
经营计划研究
订货处理
库存投资
成本分析图 14-1 传统型物流组织结构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2 直线型组织图 14-2 直线型物流组织结构物流经理库存管理 订货处理 仓 库 运 输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3 参谋型组织图 14-3 参谋型物流组织结构物流经理计 划 顾客服务 技 术 成本分析预 测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库存管理及相关作业定期察看 搬运?包装 含预算管理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4 直线参谋型组织物流经理计划?管理 物流作业 供应?库存
顾客服务
成本分析
预算统制
市场及与之相关的协同作业
物流技术
运输
仓库
受理订货
库存管理
采购
制造计划及与之相关的协同作业图 14-1 传统型物流组织结构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5 运用型组织
这是一种运用原来的组织形式来顺利地完成各种物流合理化经营措施和改善方法的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不必为此另设管理机构。它主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控制,以及采纳外出专家的意见,对物流诸活动进行调整,从而推进综合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
14.2 物流子公司物流子公司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而成立的专门从事本公司的物流业务的子公司。
其可以分为两大类:
物流实务子公司
物流管理子公司
15 现代物流相关法律
15.1 中国物流法律现状
所谓物流法是指调整物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中国现行物流法是指调整中国目前物流流程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具体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与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其分类如下: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颁规章
15.2 公路运输相关法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关于实施《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加强对机动车超载违章管理的通知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音像制品运输传递管理的通知
关于印发《道路运输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着重点大型物件运输管理办法
着重点货物运单使用和管理办法
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管理办法
15.2 公路运输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车辆购置附加费统计管理暂行规定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关于进一步做好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登记办法
15.2 公路运输相关法
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
交通行政复议规定
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
关于防汛专用车免征车辆购置附加费的通知
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意见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15.3 航空运输相关法
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
中国民用航空公司货物国内运输总条件
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和航班经营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权利登记条例
单方经营中国大陆与台湾间民用航空运输补偿费的规定
民航局关于航空运输服务方面罚款的暂行规定
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
国务院关于开办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
关于加强空运进口货物管理的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15.4 铁路运输相关法
铁路货运事故处理规则
铁路货物运输杂费管理办法
铁路货物运输规程
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15.5 水路运输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
港口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关于委托代征外国航空公司运输收入税款
国际船舶代理管理规定
船舶海事签证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5.6 信息技术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联盟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办法
15.7 合同法与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运输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和《货运合同部分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
中国实施新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物流业占整个 GNP的 37%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什么?
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可离开物流而生活得很好呢?
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物流产生与发展
2 物流概念
3 物流系统
4 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5 仓储管理
6 包装
7 装卸搬运
8 流通加工
9 物流信息管理
10 物流战略研究
11 物流服务
12 配送管理
13 物流成本管理
14 物流管理机构
15 现代物流相关法律
1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1.1 物流的由来
1921年,美国的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谈到,Physical Distribution”时说:,比起来,叫做 ‘ Physical Distribution’不如叫做 ‘ 物的流通 ’
更好,。 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
简称,物流,。
中国 1979年 6月物资代表团赴日后回来引用和使用。
1988年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2 物流的发展
二战期间,美国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一词。并使得后勤逐渐成为单独的学科,并发展为后勤工程、后勤管理和后勤分配。
商业后勤 (Business Logistics)是指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的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在 20世纪 50-70年代,通常指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是狭义物流,即 Physical Distribution。
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将狭义物流更名为广义物流,
即 Logistics Management。
1.3 物流发展六个阶段日本综合研究所将物流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物流前期
个别管理期
综合管理时期
扩大领域时期
整体体制时期
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
1.4 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过程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识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切实保证运输的时代
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时代
从战略的高度考虑物流的时代
综合物流的时代
1.5 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发展有如下的趋势:
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
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2 物流概述
2.1 代表性的物流定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D.J.爱特罗认为,,物流,是根据销售方针而使生产据点或储存据点的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由接受订货向顾客处移动的展开过程。
P.D.昆巴士认为,,物流,是批从资材到服务,从产地到销地的物理性移动过程。
阿保荣司,则将,物流,界定为克服时间和空间,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创造部分形质效用的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有形无形资材的物理性经济活动。
林周二则认为,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
2.2 日本的物流概念日本综合研究所的定义
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中,
将,物流,表述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物流包括:包装、装卸、保管、
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2.3 美国的物流概念美国物流协会 1986年的定义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
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2.4 广义物流概念广义物流
1998年 10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供应链管理纳入物流。
经营活动采购 生产 销售原材料市场消费市场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广义物流图 1-1 广义物流的概念范围
2.5 物流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物流,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物流中的,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其参照系是地球。固定设施不是其研究对象。
物资:在中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泛指全部物质资料。
物料: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
,物料,。
货物: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对象分为人和物,除人之外的,物,这时统称为,货物,。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物品:在生产、办公、生活领域中使用这一概念。
流通: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时间流
流程:一个过程。
2.6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商流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社会间隔问题;而物流则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问题。
生产消费社会间隔场所间隔时间间隔图 2-1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2.7 物流分类
,物流,分类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
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
一般物流与特殊物流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回收物流
2.8 物流基本职能物流的基本职能
包装
装卸搬运
运输
储存保管
流通加工
配送
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
情报信息
2.9 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物流是实现从原材料市场到消费市场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第一目标
着重整个流通渠道的物流运动
以整体最优为目的
即重视效率更重视效益
以信息为中心的实需对应型商品供应体系
对商品运动的一元化管理
由绝对价值转向相对价值
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
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
由信息保留转向信息分享
由训练转向知识学习
由管理会计转向价值管理物流系统
3.1 系统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什么是系统系统 (system),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
(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
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有序性
系统分类
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实体系统与抽象(概念)系统
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3.2 物流系统的目的性
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即 3S1L
(Speed,Safety,Service and Low cost)。
密西要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系统之目的
Right Quality,Right Quantity,Right Time,Right Place,
Right Impression,Right Price,Right Commodity.
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按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而准确地交给用户
尽可能地减少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库存量
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
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3.3 物流系统的模式
① 物流设备与设施
② 物流过程各环节的各种作业活动和加工处理
③ 信息处理
④ 物流管理活动
① 原材料、设备
② 劳动力
③ 能源
④ 资金
⑤ 信息等
① 物品位移
② 各种劳务或产品
③ 空间、时间效用
④ 信息情报
⑤ 优质服务输入 输出反馈图 3-1 物流系统模式系统转换处理
3.4 物流系统的构成物流系统储存保管子系统运输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包装子系统流通加工子系统信息情报子系统图 3-2 物流系统的构成
3.5 物流系统的基本活动
需求预测
客户服务管理
物流信息交换
库存控制
物料装卸搬运
订单处理
售后服务
工厂和仓库布局
物资采购
工业包装
退货处理
运输
仓库管理和保管
流通加工
废弃物处理
3.6 物流信息系统
流通中的三流
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物流信息的特点
来源广、信息量大
动态性强
种类繁多
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
收集信息
信息处理
信息传递
信息应用
3.7 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
物流设施
物流装备
物流工具
信息技术网络
组织及管理
3.8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与管理要素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劳动者要素
资金要素
物的要素
物流系统的管理要素
体制、制度
法律、规章
行政、命令
标准化系统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4.1 运输的定义及其作用
4.1.1 运输的定义
所谓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4.1.2 运输的作用
扩大市场
稳定价格
促进社会分工
创造,场所效用,—— 物品在不同的场所其使用价值不同。
,第三个利润源,,运费占物流总成本的 50%。
4.2 运输的发展趋势
4.2.1 一贯托盘化运输正在推广
所谓一贯托盘化,即同一托盘在运输过程中连续使用。
4.2.2 门到门运输成为国际运输的主流
门到门运输,又称全程联运。
4.2.3 智能化运输迅速发展
数字交换技术 (EDI)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4.2.4 新型,绿色,运输工具
4.3 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或称船舶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内河运输图 4-1 运输方式图传统运输特殊运输管道运输联合运输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
4.4 公路运输
4.4.1 货车运输分类
自用货车运输与营业用货车运输
4.4.2 公路运输特点与优点
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
短途运输,经济半径 200km内
灵活性强,适应性强
容易装车
运输过程换装环节少
运输速度较快,运输费用较低
可实现门到门服务
4.4 公路运输
4.4.3 公路运输的不足之处
不适宜大批量运输
长距离运输费用相对昂贵
易污染环境
易出现事故
消耗能量大
4.4.4 适用情况
适合于中短距离、中少数量的高频率配送。
4.4.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车载运费及手续费
少量物品运费
4.5 铁路运输
4.5.1 运输分类
车皮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4.5.2 运输特点与优点
不受天气影响,稳定、安全。
具有定时性。
中长距离运货运费低廉。
可以大批量运输。
可以高速运输。
可以按计划。
网络遍布全国(除西藏外),可以运往各地。
节能。
4.5 铁路运输
4.5.3 不足之处
不适宜短距离运输
耗时,运费无伸缩性
不能采取门对门服务
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
不适宜紧急运输
4.5.4 适用情况
适合于中长距离的大批量运输。
4.5.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整车货物运费、集装箱货物运费、手提行李运费、混载货物运费、铁路运输业的运费和手续费
4.6 水路运输
4.6.1 运输分类
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和内河运输
专用船、集装箱船、汽车轮渡
4.6.2 运输特点与优点
载重量大
能耗小
长距离运输,运输费用较低
原材料可散装上船
节能
4.6 水路运输
4.6.3 不足之处
运输速度比较慢
港口设施需要高额费用,搬运费用偏高。
运输时间难以保证准确。
易受天气影响
4.6.4 适用情况
适合于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适应于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运输。
4.6.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定期船运费与不定期船运费
港湾运送业运费
4.7 航空运输
4.7.1 运输分类
客机、客货混载和运输机
4.7.2 运输特点与优点
运送速度快
适用于运费承担能力大的商品和需要中、长距离运输的商品
包装简单
破损少
安全
4.7 航空运输
4.7.3 不足之处
运输费用高
重量受到限制
对航空港设施要求高
目的地不能离机场太远
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4.7.4 适用情况
适合于长距离快速运输,也适合于生鲜商品和高价、低重量、小体积商品的运输。
4.7.5 运费和手续费种类
一般货物运费与特殊货物运费
4.8 管道运输
4.8.1 运输特点与优点
动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
运输安全、专业化程度高;
货物不需要包装,不受地面气候影响。
4.8.2 不足之处
单向封闭的运输系统,灵活性很差,投资大。
4.8.3 适用情况
适用于成品油、天然气等液体和气体的运输
4.9 联合运输
4.9.1 运输特点与优点
综合性运输方式,货物运输在途时间缩短;
提高了运输工具的利用率、方便用户;
有利于开展集装单元化运输。
4.9.2 不足之处
对联运车站、码头以及装卸搬运能力的要求较高。
4.9.3 适用情况
适用于有联运条件的运输路线的货物运输。
4.10 散装运输
4.10.1 运输特点与优点
产品直接通过专用的运输工具,不需要进行产品包装;
减轻了装卸搬运的劳动强度,节约包装材料;
降低物流成本,中途损耗少。
4.10.2 不足之处
对运输工具有特殊要求。
4.10.3 适用情况
适用于水泥、原油、石油、煤、钢铁、沙石等。
4.11 散装运输
4.11.1 运输特点与优点
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
运费较低;
最大限度减少货损;
高效率、高质量、标准化、专业化;
节省包装费用,适用性强。
4.11.2 不足之处
需要采用统一的集装箱和配套的运输车辆
对搬运装卸机械的要求高
4.11.3 适用情况
适用于各种产品。
4.11 运输工具的性能
运费 —— 高低
运输时间 —— 到货时间长短
频度 —— 可以运配的次数
运输能力 —— 运量大小
货物的安全性 —— 运输途中的破损及污染
时间的准确性 —— 到货时间的准确性
适用性 —— 是否适合大型货物运输
伸缩性 —— 是否适合多种运输需要
网络性 —— 和其它运输工具的衔接
信息 —— 货物所在位置的信息
4.12 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运输距离
运输环节
运输工具
运输时间
运输费用
4.13 不合理运输的形式
返程或起程空驶
对流运输
迂回运输 —— 近路不走走远路,大路不走走小路
倒流运输
重复运输
过远运输
无效运输 —— 不必要的运输
运力选择不当,如弃水走陆,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搬运方式选择不当
4.14 企业物流中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
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
直达运输
,四就,直拨运输
就厂直拨、就车站直拨、就仓库直拨、就车船直拨
合整装车运输
主要零担货物拼整车直达运输;零担货物拼整车接力直达或中转分运;整车分卸(二、三站分卸);整装零担。
提高技术装载量
将重货物和轻货物组装在一起;
对一些体大笨重、易损的货物解体运输,使之易于装卸;
根据不同货物的包装形状,采取各种有效的堆码方法。
4.15 运输网络的设计
4.15.1 物流结点的概念
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
物流网络就是由物流结点与物流线路构成。
4.15.2 物流结点的功能
衔接功能、信息功能和管理功能
4.15.3 运输网络设计与规划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
有利于物资流通的社会化;
改善生产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物资供应的保证程度;
有利于改善支线运输条件,使整个运输过程得以完善和优化。
5 仓储管理
5.1 库存、储备及储存
5.1.1 库存
库存指的是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
5.1.2 储备
所谓物资储备是一种能动的储存形式,或者说,是有目的的、能动地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物资的暂时停滞,尤其是指在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那种暂时停滞。
5.1.3 储存
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在没有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
总是要存放起来,这就是储存。
5.2 储存合理化定义及标志
5.2.1 储存合理化的概念
储存合理化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5.2.2 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质量标志
数量标志
时间标志
结构标志
分布标志
费用标志
5.3 储存合理化实施要点
5.3.1 进行储存物的 ABC分析
A
类
B
类
C
类
10 30 100%
品种累计额 (%)
销售金额累计额
(%)
80
90
100%
图 5-1 ABC分析 (ABC曲线 )
品种区分
A
类
B
类
C
类占总销售额比例
60
~
80
%
10
~
25
%
5
~
20
%
占总品种数比例
5
~
20
%
10
~
25
%
60
~
85
%
5.3 储存合理化实施要点
5.3.2 在 ABC分析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
5.3.3 在一定规模下,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
5.3.4 加速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
5.3.5 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
贯通式货架系统
,双仓法,储存
计算机存取系统
5.3.6 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采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
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5.3 储存合理化实施要点
5.3.7 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四号定位,方式 —— 序号、架号、层号、位号
电子计算机定位系统
5.3.8 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五五化,堆码 —— 如梅花五、重叠五等。
光电识别系统
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
5.3.9 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
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塑料薄膜封闭。
5.3.10 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储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5.4 仓库的功能
储存保管的功能 —— 保管产生时间功效
集散货物的功能
衔接供需的功能
客户服务的功能
防范风险的功能
物流中心的功能
5.5 仓库的种类
5.5.1 根据营运形态分类
营业仓库
自家用仓库
农业仓库
协同组合仓库
中转货场、保管库
5.5.2 根据储存对象分类
普通仓库
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
冷藏仓库和恒温仓库
危险品仓库、露天仓库
贮藏槽仓库、水上仓库仓库级别 温度 用途冷藏 F级 - 20℃ 以下 冷冻鱼、肉冷藏 C1
冷藏 C2
冷藏 C3
-20~-10 ℃
-10~-2 ℃
-2~10 ℃
保管蔬菜、
水果,鱼类,
冷冻蔬菜恒温仓库 10~20 ℃ 黄油、咖啡、
蔬菜、水果、
胶卷、精密机械等
5.5 仓库的种类
5.5.3 根据位置分类
港口仓库
内陆仓库
城市仓库
车站仓库
终端仓库
5.5.4 根据结构和构造分类
多层仓库
平房仓库
地下仓库
高层货架仓库(立体仓库)
散装仓库或罐式仓库
5.5.5 根据用途分类
流通仓库
保税仓库或保税货场
5.5.6 根据仓库功能分类
储备仓库
周转仓库
5.5.7 根据保管目的分类
配送中心型仓库
存储中心型仓库
物流中心型仓库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1 仓库类型的选择
考虑的因素:
市场状况
自身的特点和条件
成本、形象
行业情况
作业灵活性
地点灵活性
规模经济
5.6.2 仓库选址
应考虑的因素:
客户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运输条件
用地条件
法规制度条件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3 库区规划
例如大型仓库的库区规划
生产作业区:主要包括货场、库房、货棚、物资检验室、
库内交通道、专用线、装卸站台等。
辅助生产区。如机修、油库、回收、车库、维护等
行政生活区。主要包括办公楼、宿舍、食堂、学校、幼儿园等。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4 库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有利于仓储作业
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
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防火
要有长远打算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5 仓库内部布局
仓库内部布局 是 对仓库内部通道空间、货架位置、配备设备以及设施等进行规划。
仓库内部布局目的 是为了充分利用仓储空间、提高存货的安全性、有效利用搬运设备、提高仓库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仓库内部布局的影响因素
空间、人力、设备等主要因素
仓库的主要功能、储存对象、仓库环境要求;
货位是否固定、平面或立体布局、通道及货架占有空间;
机械化程度、仓库作业要求等。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6 仓库设施与设备
平房建筑和多层建筑
平房建筑仓库:费用便宜,工期短;保管面积宽敞;易于装卸;便于车辆出入。
多层建筑仓库:除了扩大保管面积外。其他不如平房仓库。
出入口,卡车长和宽均 4米,铲车 2.5~3.5m。
立柱间隔,通常 7米较适当 。
天花板高度,仓库梁下最低应该是 5~6m。
地面,通常采用真空混凝土或者金属抹板; 1平米的承载力是三吨 。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7 货架种类及其运用种类 适用范围保管货架 用于保管多品种少批量的货物或小零件。
夹层货架 有效利用空间,临时设立,多用在钢筋平房建筑仓库。
特殊货架流动货架 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的流水作业。
集装笼货架 广泛用于杂货类仓库或配送中心。
长形货架
A型货架 品种多而量少的圆钢、管材、地毯等
H型货架 适用于一段一段分割处理后的长形货物
U型货架 保管较重的钢材,间隔柱可增减保管量。
移动式货架 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货物的保管。
货架式仓库 以托盘保管为原则,以集装货架为立柱。
5.6 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5.6.8 货架分类管理
A组,品种最少、出库数量最多,可直接堆码;
不宜直接堆码的物品,
采用堆码托盘。
B组,品种较少、出库数量多,适合堆码托盘、
10
A B C D
50 100 200 300 500
50
100
150
品 种数量图 5-2 IQ分析图集装货架的保管方式。
C组,品种多、出库数量也多,适合于流动货架先入先出的保管方法。
D组,品种多、出库数量少,适合于货架保管方法。
5.7 库存管理
5.7.1 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就是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主要包括库存业务管理、库存物资品种数量管理、库存成本管理和库存量的控制管理,核心是库存控制。
库存管理的目标为:通过科学的运作,做到既保障供应,
又降低成本。
5.7.2 库存品种数量管理
物资编码:组合序列码与条形码
ABC分类管理
5.7.3 库存业务管理
订货过程、进货过程、保管过程和销售出库过程。
5.7 库存管理
5.7.4 库存成本管理
订货费、保管费、缺货费、补货费、进货费和购买费。
5.7.5 库存控制管理
5.7.5.1 ABC分析类别 库存管理方式 理货服务率 保管场所 工厂仓库与 SP库存对策
A类 定期订货法 重点管理 100% 重点,作业简单,提高效率 在存货点集中送货、保管及配送。
B类 订货点法 95%
库存的原则是工厂仓库和存货点的库存各占一半。
C类 两库存法简化管理 90% 采用工厂仓库的库存。利于节约物流费用。
5.7 库存管理
5.7.5.2 经济订购批量
Q,Economic Order
Quantity;
D,一年总需要量
A,每次订货费用
C,年库存费用率
I,库存货物均价 图 5-3 经济批量费用
EOQ 订购批量
5.7 库存管理
5.7.5.3 定期订货法
订货的时期以日、周、旬、月等一定间隔,适合于
A类商品
定期定量订货法。适合于预约性的需要、日用必需品等经常的、固定的商品。
定期不定量订货法
O= (D+ Z) - B
O,订货量
D:( 订货间隔 +调整间隔)的需要预测量
Z,安全库存量
B,库存残量。
此法适合于单价高的物品、备货时间 (Lead Time)长的、
需要变动性强的物品以及技术革新快的物品。
5.7 库存管理
5.7.5.4 订货点法
订货量= D+ Z
D,供应期间需求预测量; Z,安全库存量。
图 5-4 订货点法
m
n
r
c bd de e
pp库存量时间
m,最大库存
n,最小库存 (安全库存 )
r,采购期间需要量
p,订货点
c,采购期间
b,订货间隔
d,订货日
e,到货日适合于 ABC管理的 B
类及销售较稳定的货物。
(注 )
5.7 库存管理
5.7.5.5 双堆法
适合于 ABC管理中 C类物品和单价便宜、保管不太费事的货物。通常,省略记帐等手续。
5.7.5.6 安全库存量
Z= K× L ×△
Z,安全库存量
K,安全系数
L,备货时间 (Lead Time)的长短
△,单位期间的需求标准偏差缺货率 % 0.5 1.0 2.0 2.5 3.0 4.0 5.0 9.0 10
安全系数 K 2.58 2.33 2.05 1.96 1.88 1.75 1.65 1.34 1.28
5.8 仓储保管原则与方式
5.8.1 仓库业的保管原则
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
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
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
依据先进先出原则
5.8.2 仓库业的保管方式
地面平放式、托盘平放式
直接堆码式、托盘堆码式
货架存放式
6 包装
6.1 包装的概念、特性和功能及分类
6.1.1 包装的概念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6.1.2 包装的特性和功能
包装的三大特性: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
包装的功能: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便于消费
6.1.3 包装的分类
工业包装 —— 外包装(有时也含内包装),也称运输包装
商业包装 —— 单个包装,也称消费者包装、零售包装
6.2 工业包装的评价标准
与生产的关联通畅;
对内装物品的保护起积极作用;
经济性;
装卸的方便程度;
易于开箱
使用后易于处理
省资源、省能源
6.3 包装材料
纸及纸制品:牛皮纸、玻璃纸、植物羊皮纸、沥青纸、板纸、瓦楞纸板。
塑料及塑料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钙塑材料。
木材及木制品
金属:镀锡薄板、涂料铁、铝合金。
玻璃
陶瓷
复合材料
6.4 物流包装容器
6.4.1 包装袋
集装袋:适于运输包装,装运颗粒状、粉状货物;
一般运输包装袋:适于外包装及运输包装,馐粉状、
粒状和体积小的货物。
小型包装袋(或称普通包装袋):适于内装、个装及商业包装,包装范围广,液状、粉状、块状和异型物等或用此包装。
6.4.2 包装盒
适于商业包装、内包装,包装块状及各种异形物品。
6.4 物流包装容器
6.4.3 包装箱
瓦楞纸箱
木箱
塑料箱
集装箱用于固体杂货包装,做运输包装、外包装。
6.4.2 包装瓶
适于商业包装、内包装使用,进行美化装潢。主要包装液体、粉状货物。
6.4 物流包装容器
6.4.5 包装罐(筒)
小型包装罐:可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造,容量不大,一般用作销售包装、内包装,罐体可采用各种方式装潢美化。
中型包装罐:容量较大,一般作化工原材料、土特产的外包装,起运输包装作用。
集装罐:罐体大而罐颈小,灌进作业和排出作业不在同一罐口进行。典型的运输包装,适于包装液状、
粉状及颗粒状货物。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1 防震保护技术
全面防震包装方法。填满防震材料。
部分防震包装方法。局部装填泡沫塑料防震垫、充气型塑料薄膜防震垫或橡胶弹簧等。
悬浮式防震包装方法
6.5.2 防破损保护技术
捆扎及裹紧技术。
集装技术。减少与货体接触,从而防止破损。
选择高强保护材料。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3 防锈包装技术
防锈油防锈蚀包装技术
气相防锈包装技术
6.5.4 防霉腐包装技术
冷冻包装
真空包装
高温灭菌方法
放置防霉剂
6.5.5 防虫包装技术
常用驱虫剂,如荼、对位二氯化苯、樟脑精等。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6 危险品包装技术
交通运输及公安消防部门规定的十大类危险品:
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毒害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
防毒的主要措施:包装严密不漏、不透气。
对有腐蚀性的商品,注意商品和包装容器的材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易燃、易爆商品,应严格与空气隔绝。
6.5 物流包装保护技术
6.5.7 防潮包装技术
柏油纸
蜡纸
塑料薄膜
6.5.8 特种包装技术
充气包装
真空包装
收缩包装
拉伸包装
脱氧包装
6.6 包装设计与包装标记
6.6.1 包装设计要点
确认包装对象的形态、特性及价值
判断流通形态的环境及危险
适当包装方式的选择
6.6.2 工业包装标记
主标记:发货人与收货人
副标记:输出物品的生产者与供给者
品质标记
目的地标记
注意标记:向上、小心轻放、防水、防挂等
6.7 包装合理化策略
包装尺寸标准化
包装作业机械化
包装费用低减化
包装形态大型化
包装材料经济化
7 装卸搬运
7.1 装卸搬运的定义及其作业
7.1.1 定义
所谓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物流作业。
7.1.2 作业内容
装卸 —— 将物品装上运输机具或由运输机具卸下。
搬运 —— 使物品在较短的距离内移动。
堆码 —— 将物品或包装货物进行码放、堆垛等的相关作业。
取出 —— 从保管场所将物品取出。
分类 —— 将物品按品种、发货方向、顾客需求等进行分类。
理货 —— 将物品备齐,以便随时装货。
7.2 装卸搬运作业的分类
根据方法手段划分:人工与机械装卸搬运。
按使用工具划分:货车、货物列车、船只、飞机等。
按场所划分:集散、车站、仓库、港湾、工厂内等装卸。
按作业特点划分
堆垛拆垛装卸搬运
分拣配货装卸搬运。
按货物本身划分
空盘个别搬运
单元搬运
散货搬运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1 装卸搬运设施
装卸搬运设施主要包括:
漏斗、装车隧洞、卸车栈桥、高路基、装卸线、固定站台、活动站台、照明、动力、维修、工休设施、防疫、
计量检验、保洁设施等。
按装卸机械用途划分
单件作业用设备
集装作业用设备
散装作业用设备
按结构划分:起重机械、输送机械、工业车辆、专用机械四大类。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2 起重机械类
设备名称:
较小起重设备:葫芦、绞车
升降机:电梯、升降机
起重机:桥式类型起重机、门式类型起重机、臂式类型起重机、梁式类型起重机
特点
间歇动作
重复循环
短时载荷
升降运动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3 输送机械类
设备名称:
牵引构件的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板式提升机、自动扶梯
夫牵引构件的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振动输送机、辊子输送机
气力输送装置:悬浮式、推送式气力输送装置
特点
连续动作
循环运动
持续载荷
路线一定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4 工业车辆类
设备名称:
叉车:前移式、平衡式、插腿式叉车、跨车、侧叉
单斗装载机
牵引车
挂车、底盘车
特点
在轮式无轨底盘上装有起重、输送、牵引或承载装置,
进行流动作业。
7.3 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
7.3.5 专用机械类
设备名称:
翻车机、堆取料机、堆垛机、拆垛机、分拣专用机械设备、集装箱专用装卸机械、托盘专用装卸机械、船舶专用装卸机械、车辆专用装卸机械
特点
带专用取物装置的起重、输送机械与工业车辆相结合,
一般进行专门作业。
7.4 装卸搬运合理化
不要做多余的作业
提高搬运活性
利用重力
利用装卸机械
物流的畅通
单元化装卸
推进集装化
系统化表 7-1 装卸搬运活性度物的放置状态 活性指数在地面上在容器中或进行捆扎于托盘或带滑槽的底坐上于车辆上于运动着的传送带上
0
1
2
3
4
7.5 改善装卸搬运程序的方法
7.5.1 装卸搬运对象物的分类
主要考虑被处理物的状态、包装形态、主要特性及装卸条件等。
7.5.2 移动分析研究
分析要点是对象物、移动的路线及物流。
分析方法 —— 利用工程图表
7.5.3 方法手段的研究
移动方式的研究:移动距离短则费用低的原则与量大则单位费用低的原则
装卸搬运设备的研究
7.5.4 改善计划的制定与评价工程图表记号
—— 加工
—— 运搬
—— 处理
—— 检查
—— 贮藏
—— 停滞
—— 结合作业
8 流通加工
8.1 流通加工的涵义
8.1.1 流通加工的定义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
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8.1.2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表 8-1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比较项目 流通加工 生产加工加工对象 最终产品 —— 商品 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加工程度 简单加工,辅助与补充 主加工,一般是复杂加工价值观点 完善使用价值,提高价值 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主 体 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 生产企业目 的 有时以自身流通为目的,为流通创造条件。
为交换为消费而生产
8.2 流通加工的目的和作用
8.2.1 流通加工的目的
适应多样化的顾客需求
在食品方面,提高其保存机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可以规避风险,推进物流系统化。
8.2.2 流通加工的作用
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
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
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8.3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若干形式
流通加工的地点设置不合理
如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在于:多样化需求要求的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不合理;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
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
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加工对象、加工工艺、加工技术和加工程度。
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8.4 流通加工合理化
加工和配送结合
加工和配套结合
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8.5 流通加工的内容
8.5.1 食品的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最多的是食品。为便于保存,提高流通效率,食品的流通加工是不可缺少的。
鱼和肉类的冷冻;
生奶酪的冷藏
将冷冻的鱼肉磨碎以及蛋品加工;
生鲜食品的原包装;
大米的自动包装;
上市牛奶的灭菌和摇匀。
8.5 流通加工的内容
8.5.2 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以服务顾客、促进销售为目的。如:
衣料品的标识和印记商标;
粘贴标价;
安装作广告用的幕墙;
家具等的组装;
地毯剪接。
8.5 流通加工的内容
8.5.3 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具有代表性的生产资料加工是钢铁的加工。如:
钢板的切割;
使用矫直机将薄板卷材展平;
纵向切割薄板卷,使之成为窄幅 (钢管用卷材 );
用汽割厚板;
切断成型钢材。
9 物流信息管理
9.1 物流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
(1) 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
(2) 库存适量化(压缩库存并防止脱销);
(3) 提高搬运作业效率;
(4) 提高运输效率;
(5) 使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
(6) 提高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精度;
(7) 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
(8) 调整需求和供给;
(9) 回答信息咨询。
9.2 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
(1) 接受订货系统
(2) 订货系统
(3) 收货系统
(4) 库管系统
(5) 发货系统
(6) 配送系统出库信息出库管理顾客订货信息销售管理库存信息库存管理采购 (生产 )信息采购 (生产 )管理物流信息物流管理图 9-1 企业物流信息关联图
9.3 网络物流的特点物流网络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
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
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9.4 物流网络技术的应用
(1) 物流信息平台 —— 互联网络;
(2)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MIS);
(4)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ing
System)—— DSS
(5)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 System)
9.5 物流信息系统流程订货处理出入库作业作业处理输配送作业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经营方针物流战略基础管理 职能管理 战略管理图 9-2 物流信息系统流程
10 物流战略研究
10.1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1 中国的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等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二是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2 由于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中国在交通运输、仓储、配送中心、集装箱运输等发展较慢。
3 物流专业化程度低;
4 没有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管理技术落后。
5 商品的社会库存量过大,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
10.2 中国发展现代物流所面临的问题
1 市场化程度问题
2 制度环境问题
3 信用体系问题
4 第三方物流问题
5 传统物流企业转型问题
6 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10.3 中国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
1 政府应尽快创造和完善物流的基础条件;
2 培养物流的现代化专业人才;
3 鼓励和支持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建立共同配送中心;
4 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中心;
5 逐步建立起中国的现代化物流系统。
(1) 政府支持企业改建、完善或建设一体化商品配送中心。
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完善公路运输条件和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2) 完善配送中心技术装备,先信息化,再自动化;
(3) 投资配送中心设施,先改造老设备,后增新设备;
(4) 对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尽量选择在有扩建余地的地方;
(5) 满足消费者需求,逐步更新改选运输工具。
10.4 企业物流发展战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革,以及经营体制逐渐从推测型转为实需对应系统对企业物流的影响十分深远。企业物流可采取如下的发展战略:
1 即时物流战略:即时采购与即时销售
2 协同或一体化物流战略
3 高度化物流战略
(1) 全球化物流战略
(2) 互联网物流战略
(3) 绿色物流战略
11 物流服务
11.1 物流服务目的
物流服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供更多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扩大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从而通过销售额的增大来获得公司的利益。
物流服务为顾客提供的利益:完成商品供应;提高作业效率,减轻顾客的作业负担。
物流服务的本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
有顾客需要的商品 —— 保证有货;
可在顾客需要的时间内送达 —— 保证送到;
达到顾客要求的质量 —— 保证质量。
11.2 物流服务的构成因素图 11-1 物流服务的构成因素物流服务交易前因素:
① 企业关于客户服务的书面陈述;
② 客户得到的书面陈述;
③ 组织结构;
④ 系统灵活性;
⑤ 技术服务。
交易中因素:
① 保留订单的能力;
② 订货周期的各项因素;
③ 时间
④ 转运
⑤ 系统准确性
⑥ 订货的方便程度
⑦ 产品可替代性交易后因素:
① 安装、品质保证、
改装、维修、零件供应;
② 产品跟踪;
③ 客户索赔、投诉;
④ 产品包装;
⑤ 维修期内产品的临时替代。
11.3 物流服务标准在制定服务标准时,应确定明确的目标,服务的标准必须是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如,所有订货完成率和准确率必须达到 97%,货运必须在 24h
送达,。
1,物流服务标准
(1) 从顾客递交订货到顾客获得订货的期限;
(2) 顾客订货可以直接从库存中得以完成的百分比;
(3) 收到订货单据到订货装载运往客户的时间;
(4) 正确提取和送达顾客订货的百分比。
2,常见的客户服务量度标准
(1) 订单完成及时率、订单完整率
(2) 订单完整无缺的货物比率
(3) 订单完成的准确率、账单的准确率等
11.4 影响物流服务水平的因素
1,时间性
(1) 订单传送时间
(2) 订单处理时间
(3) 订单准备时间
(4) 订单发送时间
2,可靠性
(1) 可靠的周期时间
(2) 安全交货
(3) 订单的正确性
3,灵活性
11.5 提高服务水平与 CS的措施
1,理解顾客需求
(1) 理解顾客的业务、买方和用户
(2) 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 与顾客探讨需求和期望的变更性,测定顾客对支持服务的愿望
2,提供针对性服务满足顾客的特定需要
3,在顾客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服务
11.6 CRM及其作用
1,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是指企业在政策、资源和流程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获取并管理客户知识、创造客户忠诚度和客户价值的所有活动,从而产生并保持长期成本和利益优势以及可持续竞争优势。
2,CRM的作用
挽回已流失或将要流失的客户
提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
交叉销售和深度销售
有效地发展新客户
11.7 实施 CRM战略的步骤
1,明确业务计划
2,建立 CRM组织
3,评估销售和服务过程
4,明确实际需要
5,选择方案提供者
6,进度安排
11.8 如何保证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
1,弄清都有哪些服务项目
2,通过问卷调查、专访和座谈,收集有关物流服务的信息
3,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归纳成为不同的类型
4,分析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
5,分析与相互竞争的其他公司相比本公司的情况如何?
6,按顾客的类型确定物流服务形式
7,建立物流机制,即为实现上述整套物流服务项目的机制
8,对物流机制进行追踪调查。
11.9 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不应当站在供给一方考虑物流服务水平,而应把握顾客们的要求,观念应由卖方转换为买方。
2,由于顾客的不同物流服务也有所不同,有的应该得到优先照顾,因此应首先确定核心服务;
3,物流服务应与顾客的特点、层次相符;
4,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应考虑如何创造自己的特色,以便超过竞争对手,也就是说要采取相对的物流服务观点。
5,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应按经济原则办事。
6,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要进行评估和改进。
12 配送管理
12.1 配送的概念配送是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给用户的经济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 配送实质是送货;
3) 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4) 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
5) 配送是以低成本、优质服务为宗旨;
6) 配送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物流形式;
7) 配送是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
12.2 配送的功能要素
1) 备货
2) 储存
3) 分拣、配货
4) 配装
5) 配送运输
6) 送达服务
7) 配送加工
12.3 配送的作业流程
1 配送的基本作业流程进货 → 储存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2 配送的特殊流程不同商品及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或物流结点的配送活动,其流程可能不同,如食品配送有三种流程:
进货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进货 → 加工 → 储存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进货 → 储存 → 分拣 → 配货 → 配装 → 送货
12.4 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其分类配送中心就是从事货物配备 (集货、加工、分货、拣选、
配货 )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1,按配送中心的设立者分类制造商型、批发商型、零售商型和专业物流
2,按配送范围分类城市或区域配送中心
3,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储存型、流通型或加工配送中心
4,按配送货物的属性分类食品、日用品、医药品、化妆品、家电、电子 (3C)产品、
书籍产品、服饰产品、汽车零件等配送中心、生鲜处理中心。
12.5 配送中心的功能配送中心的功能流通营销的功能储存保管的功能分拣配送的功能流通加工的功能信息提供的功能图 12-1 配送中心的功能
12.6 配送中心选址
12.6.1 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2) 协调性原则
3) 经济性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12.6.2 影响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气象、地质、水文、地形等条件
2) 经营环境因素: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条件、主要商品特性、
物流费用、服务水平
3) 基础设施状况:道路、交通条件与公共设施状况
4) 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
12.6 配送中心选址
12.6.1 配送中心选址的要点
1) 在主要交通网的枢纽处,和供求地之间交通便利,
距离较近。
2) 以配送圈的重复程度作为与邻近配送中心和适当距离。
3) 功能上土地既宽敞、充足,地价又经济,又无建设限制等规定的区域。
4) 不对周围居民的环境造成影响。
12.7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1 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2 库存决策不合理
3 价格不合理
4 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5 送货中不合理运输
6 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12.7 配送合理化判断标志
1,库存标志:库存总量降低、库存周转加快
2,资金标志:资金总量、资金周转、资金投向的改变
3,成本和效益标志: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
资源筹措成本等
4,供应保证标志:缺货次数、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
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
5,社会动力节约标志: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为合理;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为合理;一家一户自提自运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为合理。
12.7 配送合理化判断标志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为合理;
用于订货、接货、搞供应的人应减少才为合理。
7,物流合理化标志:
1) 物流费用降低
2) 物流损失减少
3) 物流速度加快
4) 各种物流方式有效
5) 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
6) 物流中转次数减少
7) 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12.8 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做好配送计划
2,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3,推行加工配送
4,推行共同配送
5,实行送取结合
6,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7,推行即时配送
12.9 配送中心动作与管理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向上游供应商采购订单处理进货 储存 拣货 出货 配送盘点 补货下游客户图 12-2 配送中心的基本流程配送中心
12.9 配送中心动作与管理
配送中心管理的主要内容
1 配送服务管理主要包括供货品种的划分、订货的方式、订单的处理、交货形式、退货处理等方面。
2 存货管理如库存量、采购量的确定,盘点的方式,库存的分类管理等。
3 仓库管理主要包括货区的规划、货位的分配、包装方式及容器的选用、进出货管理、财务管理与成本分析等方面。
4 人员的配备与设备的采用根据配送中心的规模、配送作业量和配送作业自动化程度来配备适当的人员与设备。
12.10 配送中心的设施
1,接货场
2,检验场
3,标码场
4,分货设备
5,保管仓库
6,取货设备
7,现货配货场
8,包装场
9,发送场
10.停车场
11.办公场所等例某企业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商品由拖车搬入库
,
再经过传送带移入中心内;
将入库商品按品种分类并放在托盘上;
查找林立的高层货架仓库的位置
,
制打孔卡片;
由测定器检测托盘载重;
在自动仓库的不同货架分类保管;
大量商品的出库;
按顺序拣选;
装入纸箱并捆包;
将纸条送入纸条流水线;
检验捆包品重量
,
计算输送费
,
按出库位置装载于货架
,
进行配送
。
13 物流成本管理
13.1 物流成本管理概要
13.1.1 物流成本涵义
物流成本是随着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包括以下几类:
采购物流费
生产物流费
流通物流费
公司内部物流费
销售物流费
退货物流费
废弃物物流费
13.1 物流成本管理概要
13.1.2 物流成本的组成
随原材料和产品的物理性移动发生的费用;
原材料、产品的物理性移动所必备的固定设施和设备的费用;
与物流有关的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管理等费用。
13.1.3 物流成本是第三利润的源泉
第一利润源?
第二利润源?
13.1 物流成本管理概要
13.1.5 物流成本管理注意事项
第一是必须实行总成本计划 (Total Cost Approach)
管理,物流成本与销售额和生产成本等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二是要确立物流成本管理应有地位,把它作为经营管理的子系统来对待。
13.1.6 物流成本管理形式
全公司综合管理
物流部门管理
现场作业管理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1 按物流领域进行的成本分类
采购物流费
生产物流费
流通物流费
公司内部物流费
销售物流费
退货物流费
废弃物物流费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2 按支付形态进行的成本分类企业物流费本公司付物流费其他公司付物流费购入其他公司付物流费销售其他公司付物流费委托物流费 包装打捆费、运费手续费、保管费、出入库费,其他自营物流费材料费:包装材料费,燃料费,工具、
器具、备件消耗费,及其它。
人工费:工资、补助、奖金、退休职工与福利保健费,其他公共费:电费、煤气费、水费维修费:修理费、材料费、税、租金、
保险费,及其他一般经费:差旅费,交通费,税、杂费,
变质、污损、盗难、事故费特别经费:折旧、租金、公司资金利息图 13-1 按支付形态分的物流成本分类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3 按物流职能进行的成本分类企业物流费物资流通费包装费:销售包装费和运输包装费运输费:营业运输费和自营运输费保管费:营业保管费和自营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装卸费、运输装卸费、保管装卸费、流通加工装卸费流通加工费:生产加工费、交易加工费、
物流加工费图 13-2 按物流职能进行的物流成本分类生产信息流通费交易信息流通费物流信息流通费信息流通费物流管理费 现场物流管理费总部物流管理费
13.2 物流成本分类
13.2.4 根据其他物流管理目的进行的成本分类按费用对象别分类组织别 (部门别 )物流费产品别物流费销售地区别物流费顾客别物流费其他图 13-3 根据物流管理目的进行的分类固定物流费变动物流费按费用变化程度分类按费用的可控程度分类可控制物流费不可控物流费直接物流费间接物流费
13.3 物流成本计算方法按物流成本的支付形式计算
人工费的计算:直接人工费按实际作业时间、人员、作业量乘以费用率计算,间接人工费按计算期的支付额计算。
材料费的计算:直接材料费 =计算期内消耗的实际材料数×材料价格,
间接材料费利用计算期内的购买额来计算。
公用费的计算:原则上按计算期的实际消费量计算。
维护费的计算:按计划期实际发生额计算
一般经费的计算:按计算期的实际发生额计算
特别经费的计算:折旧按购买原价和实际使用年限来计算,若残值为零,则可用直线法 (定额法 )计算;利息按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净值及商品和包装材料费的盘存账户余额×利率计算。
委托物流费的计算:按计算期的实际发生额计算
其他公司支付的物流费的计算:以物流费的发生数量和件数为基础乘以计划费用率计算。
13.4 物流成本的全面分析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1 与运输、配送相关的指标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2 与仓储相关的指标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3 与装卸相关的指标
13.5 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13.5.4 与物流信息活动相关的指标
14 物流管理机构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1 传统型组织经 理制 造 市场?销售 财务?管理
包装
装卸
厂内搬运
厂外运输
工厂仓库
工厂库存
设备布置
顾客服务水平
折扣量
仓库选址
仓库库存
配送
流通路线
销售预测
计算机管理
经营计划研究
订货处理
库存投资
成本分析图 14-1 传统型物流组织结构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2 直线型组织图 14-2 直线型物流组织结构物流经理库存管理 订货处理 仓 库 运 输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3 参谋型组织图 14-3 参谋型物流组织结构物流经理计 划 顾客服务 技 术 成本分析预 测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库存管理及相关作业定期察看 搬运?包装 含预算管理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4 直线参谋型组织物流经理计划?管理 物流作业 供应?库存
顾客服务
成本分析
预算统制
市场及与之相关的协同作业
物流技术
运输
仓库
受理订货
库存管理
采购
制造计划及与之相关的协同作业图 14-1 传统型物流组织结构
14.1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4.1.5 运用型组织
这是一种运用原来的组织形式来顺利地完成各种物流合理化经营措施和改善方法的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不必为此另设管理机构。它主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控制,以及采纳外出专家的意见,对物流诸活动进行调整,从而推进综合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
14.2 物流子公司物流子公司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而成立的专门从事本公司的物流业务的子公司。
其可以分为两大类:
物流实务子公司
物流管理子公司
15 现代物流相关法律
15.1 中国物流法律现状
所谓物流法是指调整物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中国现行物流法是指调整中国目前物流流程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具体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与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其分类如下: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颁规章
15.2 公路运输相关法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关于实施《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加强对机动车超载违章管理的通知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音像制品运输传递管理的通知
关于印发《道路运输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着重点大型物件运输管理办法
着重点货物运单使用和管理办法
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管理办法
15.2 公路运输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车辆购置附加费统计管理暂行规定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关于进一步做好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登记办法
15.2 公路运输相关法
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
交通行政复议规定
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
关于防汛专用车免征车辆购置附加费的通知
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意见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15.3 航空运输相关法
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
中国民用航空公司货物国内运输总条件
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和航班经营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权利登记条例
单方经营中国大陆与台湾间民用航空运输补偿费的规定
民航局关于航空运输服务方面罚款的暂行规定
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
国务院关于开办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
关于加强空运进口货物管理的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15.4 铁路运输相关法
铁路货运事故处理规则
铁路货物运输杂费管理办法
铁路货物运输规程
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15.5 水路运输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
港口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关于委托代征外国航空公司运输收入税款
国际船舶代理管理规定
船舶海事签证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5.6 信息技术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联盟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办法
15.7 合同法与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运输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和《货运合同部分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
中国实施新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