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MBA分析案例库阳澄湖公司
以下是阳澄湖公司1996年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
(1) 因为火灾物品贱卖(fire sale ),价值140,000元的设备以110,000元的价格购入。所作分录为,
借:机器设备 140,000
贷:现金 110,000
收入 30,000
(2) 预计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后,成本为380,000元的商品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金额为460,000元。记录商品存货增值的会计分录是,
借:商品存货 80,000
贷:收入 80,000
(3) 公司总裁使用他自己的钱购买小帆船自用,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杂项费用 80,000
贷:收入 80,000
(4) 1996年度房屋折旧为23,000元,因为房屋市价上涨过大,所以年底所作的计提折旧分录为,
借:留存收益 23,000
贷:累计折旧--房屋 23,000
(5) 以股票换入设备,股票总面值为70,000元,公平市价为300,000元,设备的公平市价不详,交换时所作的会计分录是,
借:机器设备,70,000
贷:股本 70,000
(6) 收到顾客的购货定单,购买本公司商品16,000元。所购商品于1997年1月10日运出,但1996年已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16,000
贷:销货 16,000
(7) 某顾客诉阳澄湖公司,要求赔偿损失90,000元,理由是由于公司商品质量问题而使其个人受到了伤害。公司所聘请的律师非常肯定地说,公司100%地能赢得这场官司。然而,公司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诉讼损失 90,000
贷:诉讼负债 90,000
(8) 阳澄湖公司总裁担心,万一公司发生清算,则其无形资产将要转变为现金。因此,决定将本年因购买交易产生已入账的商誉600,0000元作如下注销,
借:折旧费用 8,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要求:试说明上述会计分录有无违背公认的会计原则,若有,指出违背了哪条原则,并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
赏罚有据的摩托罗拉
绩效评估的目的
摩托罗拉员工的薪酬和晋升都与评估紧密挂钩,但是摩托罗拉对员工评估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员工薪酬调整和晋升提供依据。摩托罗拉评估的目的是:使个人、团队业务和公司的目标密切结合;提前明确要达到的结果和需要的具体领导行为;提高对话质量;增强管理人员、团队和个人在实现持续进步方面的共同责任;在工作要求和个人能力、兴趣和工作重点之间发展最佳的契合点。
评估目标
摩托罗拉业绩评估的成绩报告表(SCORE CARD)是参照美国国家质量标准制定的。各个部门根据这个质量标准,针对具体业务制定自己的目标。摩托罗拉员工每年制定的工作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战略方向,包括长远的战略和优先考虑的目标;另一个是业绩,它可能会包括员工在财政、客户关系、员工关系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一些作为,也包括员工的领导能力、战略计划、客户关注程度、信息和分析能力、人力发展、过程管理等。
员工制定目标的执行要求老板和下属参与。摩托罗拉每3个月会考核员工的目标执行情况。员工在工作中有一个联系紧密的合作伙伴,摩托罗拉称之为KEY WORK PARTNER,他们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推动工作。跨部门同事和同部门同事之间有紧密联系,使考核达到360度的平衡。
如何避免误区
有些人在工作中的焦点不是客户,而是怎样使他的老板满意。这种情况也导致评估的误区,出现两种不好的情况:一个是员工业绩比较一般,但是老板很信任他;另一种是后加入团队的员工,成绩很好,但是没有与老板建立信任的交情。人力资源部的细致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人力资源部会花很多精力在工作表现前25名和后25名人身上。有时候如果这个人很有能力,老板不重视,人力资源部会帮他找一个好老板。
论功行赏
摩托罗拉年终评估在1月份进行,个人评估是每季度一次,部门评估是一年一次,年底对业务进行总结。根据SCORE CARD的情况,公司年底决定员工个人薪水的涨幅,也根据业绩晋升员工。摩托罗拉常年都在选拔干部,一般比较集中的时间是每年2、3月份,公司挑选管理精英,到总部去考核学习,到5、6月份会定下管理人才来。
绩效评估流程,
管理者的素质是关键
如果员工对评估有不公之感,可以拒绝在评估结果上签字。每个员工的评估表会有自己的主管和主管的主管签字,所以他的上级会知道其中有问题,并会参与进来,了解其中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评估的质量如何与管理者的关系很大。摩托罗拉非常注重管理者的素质,因为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者,所以选拔管理者有许多明确的条件。例如摩托罗拉对副总裁候选人的素质要求有四点:第一是个人的道德素质高;第二是在整个大环境下,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人员;第三是在执行总体业务目标时,能够执行得好,包括最好的效果、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第四是需要能够创新,理解客户,大胆推动一些项目,进行创新改革。副总裁需要有这四个素质,而且还要求这几点比较平衡。总监、部门经理等都会有其就职要求。摩托罗拉有许多给领导的素质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摩托罗拉还给他们跨国性的培训,让他们在全球做项目,让他们知道做事方法不只一种。
摩托罗拉重视管理者的素质,如果管理手段不妥,犯了严重管理过失,摩托罗拉会将管理者撤掉。
适应变革的薪酬
在摩托罗拉,薪水的标准从职位入手,同一个职位可能会有差距,因为要看工作业绩。有些特殊能力的人,可能要从国外招聘,薪水跟国际市场挂钩。摩托罗拉的工资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中间档次。
摩托罗拉的薪水一大部分是基本工资,占的百分比很大,还有年终奖金。
摩托罗拉意识到固定工资也有好有坏,2000年摩托罗拉的工资结构有所变化,会增加一些可变动的工资,并将以前每年一次的奖金改为每季度发放。以前奖金与全球市场挂钩,2000年将以一个国家单元的业绩作为奖金考核依据。
科学调节薪酬
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满,向人力资源部提出来,摩托罗拉会进行市场调查,如果真的比市场平均水平低,摩托罗拉会普调工资。成都的员工曾经反映说工资低,人力资源部就通过调查市场,发现情况的确如此,然后给员工涨工资。
在摩托罗拉刚刚开始工作时,学历上的差别会在工资中体现出来,例如研究生和本科生会有差别。工作后,本科生比研究生高是非常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员工可能经过几年涨工资,基数变得很大,那么应届毕业生的涨幅就会比老员工高。对有创造性的人摩托罗拉会破格调级。
大家都有奔头
摩托罗拉的经理级别为初级经理、部门经理、区域经理(总监)、副总裁(兼总监或总经理)、资深副总裁。在摩托罗拉,员工的男女比例相当。摩托罗拉的经理数有664人,女经理人数占到经理总数的23%,而且计划要发展到40%。在摩托罗拉,中专毕业的工人也有达到部门经理的。摩托罗拉强有力的培训给许多人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在摩托罗拉技术人员可以搞管理,管理人员也有做技术的,做管理的和做技术的在工资上有可比性。在许多企业大家都看着职业经理人的位置,因为拿钱多,在摩托罗拉做技术的和做经理的完全可以拿钱一样多。摩托罗拉对许多职能部门都有专业职称评定,例如在法律部、人力资源部可以评经济师、副教授、教授等。摩托罗拉共有1377名有摩托罗拉内部职称的专业人员,分布在8个不同的事业单位。
【思考题】
根据摩托罗拉的绩效评估体系,概括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的特征。
奖励的管理
_____山花煤矿奖金分配风波的启示
山花煤矿是一个年产120万吨原煤的中型矿井。该矿现有职工5136人,其中,管理干部458人,占全矿职工的8.9%。1990年全矿职工在矿井领导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取得了生产和安全的大丰收。特别是在安全方面,100万吨原煤生产死亡率降到了2人以下,一跃跻身于同行业的先进行列。至此,上级主管部门特拨下15万元奖金,奖励该矿在安全与生产中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和职工。
在这15万元奖金的分配过程中,该矿袁军矿长代表矿行政召集下属五位副矿长和工资科长、财务科长、人事科长和相关科室的领导开了一个"分配安全奖金"会议。袁矿长首先在会上发言,他说:"我矿受到上级的表彰是与全矿上下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分不开的。奖金分配上嘛,应该大家都有份,但是不能搞平均主义,因为每个人的贡献有大小,我看工人和干部就该拉开距离,如工人只是保证自身安全,他们的安全工作面不大。而干部不但要保证自身安全还要负责一个班组、区、队,或一个矿的安全工作,特别是我们这些头头还在局里压了风险抵押金,立了军令状,不但要负经济责任,同时,又要负法律责任。为此在奖金分配上不能搞平均,应该按责任大小、贡献多少拉开档次。如果奖金分配不公,就会打击干部和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防止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我认为这次分奖金应该拉开几个档次,我和财务科长初步商量了一个分配方案,算做抛砖引玉吧!请大家讨论一下,下面就请王科长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方案。"
王科长说:"奖金总额是15万元,要想各方面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只能定出个大致的档次,主要分五个档次,矿长550元,副矿长500元,科长400元,一般管理人员200元,工人一律5元。这样分下来,全矿初级干部13人,科技干部130人及各类管理人员307人,职工4678人,刚好分均。"袁矿长接着说:"就这五个档次,大家发表一下意见。"
过了一回,主管生产的冯副矿长说:"我原则上同意这个分配方案,这样虽能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只是工人这个档次5元太少了,并且不论什么工种都是5元,这不太平均了吗?我们既然反对平均主义,就要工人与干部都不能搞平均主义,最好把工人的奖金也来开档次,否则工人的积极性怕是要受到影响,不利于今后工作任务的完成。"
安检科陈科长心里想,我具体主管安全,责任不比你矿长小,奖金倒要少150元,与其他科长拿同档次奖金,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于是便开了腔:"要说安全工作,全矿大大小小几百条巷道我都熟悉,天天都在和安全打交道,处理安全事故每次都到现场,但有些人一年没下几天井,安全工作不沾边,奖金反倒不少,我建议多来一个档次,六个档次。"
陈科长的发言马上引起了人事科长、财务科长等科长的极为不满,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说开了。最后袁矿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说,今天这个会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意见各不一致,为了统一思想,我把大家的意见归纳为两条:第一是怕工人闹意见影响生产;第二,多拉开些档次,要说闹意见,不论怎样分都会有人闹意见,比如有些与安全工作无关的人,我们一视同仁的给点,按理说照顾到了全矿职工,就会使意见相对小一些,要说影响生产,我们现在实行的岗位责任制,多劳多得,不劳就不该得,至于多拉档次,我看就不必了,多拉一个档次,就会多一层意见,像安检科陈科长这样的个别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这个方案我看今天就这么定了,请财务科尽快把奖金发下去,散会。"
奖金发下后全矿显得风平浪静,但几天后矿里的安全事故就接连不断的发生,先是运输区运转队的人车跳轨,接着三采区割煤机电机被烧,随后就是开拓区冒顶两人受伤。袁矿长坐不住了,亲自组织带领工作组到各工队追查事故起因,首先追查人车跳轨事故,机车司机说钉道工钉的道钉松动,巡检维修不细心。而钉道工说是司机开得太快,造成了跳道,追来查去大家最终说出了心里话,他们说,"我们拿的安全奖少,没那份安全责任,干部拿的奖金多,让他们干吧。"还有一些工人说:"老子受伤,就是为了不让当官的拿安全奖。"一段时间矿里的安全事故仍然在不断的发生,最终矿行政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工作,总算把安全事故压下去了,山花矿区从前那种人人讲安全、个个守规程的景象不见了。
【思考题】
请剖析山花煤矿的奖金激励制度,说明其为什么不能起激励作用的原因。如你是矿区负责人,你认为怎样做是最合理、有效的。
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近些年来,IBM、HP等著名的外国企业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尽管我在管理学的教科书上看到过对矩阵组织优劣的探讨,但很难有切身的感受。这次听叶成辉先生谈起自己经历着的IBM公司的矩阵组织,感到获益不浅。
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叶成辉在美国加入IBM旧金山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不喜欢编程等技术类的工作,梦想着做生意(DOBUSINESS)、当经理(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他便主动请缨到销售部门去做,经过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努力,获得提升,成为一线的经理。随后,叶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产品经理。由于个人"斗志旺盛",业绩不错,而且"官运亨通",差不多每两年他都能够蹦一个台阶,如今,叶成辉已经是IBM大中华区服务器系统事业部AS/400产品的总经理。
从旧金山到香港,再到广州到北京;从普通员工到一线经理,再提升到现在做三线经理;从一般的产品营销,到逐步专注于服务器产品,再到AS/400产品经理,10多年来,叶成辉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维矩阵"中不断移动,不断提升。他认为,IBM的矩阵组织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在这个矩阵环境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IBM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划分部门。单一地按照区域地域、业务职能、客户群落、产品或产品系列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前的IBM也不例外。"近七八年以来,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阵组织。"这也就是说,IBM公司把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结构形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IBM既按地域分区,如亚太区、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等等,所有这些纵横交错的部门划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对于这个矩阵中的某一位员工比如叶成辉经理而言,他就既是IBM大中华区的一员,又是IBM公司AS/400产品体系中的一员,当然还可以按照另外的标准把他划分在其他的部门里。
IBM公司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叶成辉先生认为,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矩阵组织能够弥补对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显然,如果不对企业进行地域上的细分,比如说只有大中华而没有华南、华东、香港、台湾,就无法针对各地区市场的特点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对某一种产品比如AS/400而言,就不会有一个人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产品在各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只看重该地区整盘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业划分,就会专门有人来研究各个行业客户对IBM产品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种产品的重点市场。
"如果没有这样的矩阵结构,我们要想在某个特定市场推广产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叶成辉说。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推广AS/400这个产品吧,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存在,我们有华南、华东等各大区的队伍,有金融、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队伍,有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职能部门的队伍,以及专门的AS/400产品的队伍,大家相互协调、配合,就很容易打开局面。 "
首先,我作为AS/400产品经理,会比较清楚该产品在当地的策略是什么。在中国,AS/400的客户主要在银行业、保险业,而不像美国主要是在零售业和流通业;在亚太区,AS/400的产品还需要朝低端走,不能只走高端;中国市场上需要AS/400的价位、配置以及每个月需要的数量等,只有产品经理,才能比较清楚。从产品这条线来看,我需要跟美国工厂订货,保证货源供应。从产品销售的角度看,AS/400的产品部门需要各相关地区的职能部门协助,做好促销的活动;然后需要各大区、各行业销售力量把产品销售出去。比如,我需要在媒体上做一些访问,就要当地负责媒体公关的部门协助。再如,我认为'莲花宝箱'(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S/400)除了主打银行外,还要大力推向中小企业市场,那么就需要跟中国区负责中小企业的行业总经理达成共识。当然,'莲花宝箱'往低端走,还需要分销渠道介入,这时,就需要负责渠道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之间也互为'客户'关系,我会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各区、各行业更努力推广AS/400。"叶成辉说。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矩阵组织在增强企业产品或项目推广能力、市场渗透能力的同时,也存在它固有的弊端。显然,在矩阵组织当中,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老板,上上下下需要更多的沟通协调,所以,"IBM的经理开会的时间,沟通的时间,肯定比许多小企业要长,也可能使得决策的过程放慢。"叶成辉进一步强调,"其实,这也不成为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好的,IBM的经理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决定应该是怎样的。"另外,每一位员工都由不同的老板来评估他的业绩,不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评估的结果也会更加全面,"每个人都会更加用心去做工作,而不是花心思去讨好老板。"同时运用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部门,就会形成矩阵式组织。显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内部,考核员工业绩的办法也无法简单。在特定客户看来,IBM公司只有"唯一客户出口",所有种类的产品都是一个销售员销售的;产品部门、行业部门花大气力进行产品、客户推广,但是,对于每一笔交易而言,往往又是由其所在区域的IBM员工最后完成;等等。问题是,最后的业绩怎么计算?产品部门算多少贡献,区域、行业部门又分别算多少呢?叶成辉说:"其实,IBM经过多年的探索,早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现在,我们有三层销售--产品、行业和区域,同时,我们也采取三层评估,比如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华南区卖给某银行10套AS/400,那么这个销售额给华南区、AS/400产品部门以及金融行业部门都记上一笔。"当然,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看,其总和都是一致的。比如从大中华区周伟锟的立场来看,下面各分区业绩的总和,大中华区全部行业销售总额,或者大中华区全部产品(服务)销售总额,三个数字是一样的,都可以说明他的业绩。
在外界看来,IBM这架巨大的战车是稳步前进的,变化非常缓慢。叶成辉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对于基层的员工,对于比较高层的经理,这两头的变化相对比较小,比较稳定。比如说一名普通员工进入IBM,做AS/400的销售,差不多四五年时间都不会变化,然后,可能有机会升任一线经理。再比如亚太区的总经理,也可能好多年不变,因为熟悉这么大区域的业务,建立起很好的客户关系,也不太容易。所以,外界就觉得IBM变动缓慢。"但是,在IBM矩阵内部的变化还是很快的。中间层的经理人员差不多一两年就要变化工作,或者变化老板,变化下属,这样就促使整个组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前发展。"叶成辉说,"我在IBM公司10多年,换了10多位老板。每一位老板都有不同的长处,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其实,IBM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有这样的幸运。"矩阵组织结构是有机的,既能够保证稳定地发展,又能保证组织内部的变化和创新。所以,IBM公司常常流传着一句话:换了谁也无所谓。
摘自HRM案例库
【思考题】
结合本案例材料,谈谈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克服其缺点的办法。
沃里科公司的第二个春天
1983年11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商业版上,刊出一篇题为《日本人管理好了一家美国的工厂》的长篇报道,在美国企业界引起轰动。
由美国沃里科公司管理了15年的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是著名的希尔斯公司的协作厂家。该厂生产的电视机多由希尔斯公司经销。这家电视机厂一度曾有员工2000人,无论从产值、规模、还是职工数量上来说,都是阿肯色州弗里斯特市的重要企业,在当地的企业界中举足轻重。
但是沃里科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致使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陷入重重困境。厂里生产的电视机居然有10%过不了本厂的质检关,必须返修才能出厂。销出的电视机由于质量不佳,使用户怨声载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工厂的财政状况难以为继。不得已厂方只能大量裁员,职工人数减少了3/4,只剩下500人。此举一出,人心大乱,工人们更是无心生产,工厂到了几乎倒闭的地步。
作为销售商,希尔斯公司对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产品质量大为恼火,大量返修的电视机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更是败坏了希尔斯的声誉。看到电视机厂一片混乱的景象,希尔斯公司又为它的前途而担忧。
为了扭转厂方的不利局面,由希尔斯公司出面派人前往日本的电器制造业中心一一大阪,邀请久负盛名的日本三洋公司,购买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权,并进一步利用日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领导这家工厂。
三洋电器公司对希尔斯的建议迅速做出反应。1976年12月,三洋公司开始大规模购入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份,并取得了对该厂的控股权。1977年1月,三洋公司派出了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接管了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
日本人到达目的地后,马上发现他们面临着双重困难。一方面,同日本工人比起来,美国工人的劳动纪律性差,生产效率低,因此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工厂中的工人乃至整个城市的居民,并不十分欢迎日本人的到来,战后形成的对日本人的轻视和不满情绪,仍在起作用。
显然,日本管理人员无法采用在日本惯于使用的管理方法。除了文化和习惯方面的因素外,还有民族感情方面的问题。然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改善。
三洋公司总经理井植聪,对派去的日本人员约法在先:要融入到当地的大众生活中去,参加当地的社会事务,不要把自己圈在一个"小东京"里,重要的是要打破民族间的隔膜。
日本管理人员到达弗里斯特市后,先后办三件事,令美国人大开眼界。
日本管理人员没有先采取什么严厉的措施,相反,他们首先邀请电视机厂的所有员工聚会一次,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吃炸面包圈。
然后,又赠送给每个工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这时,日本经理对大家说,厂里灰尘满地、脏乱不堪,大家怎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呢?于是,由日本管理人员带头,大家一起动手清扫厂房,又把整个工厂粉刷得焕然一新。
几个月后,工厂的生产状况逐步改善,厂方对工人的需求又开始增加了。日本管理人员一反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惯例。不去社会上公开招选年轻力壮的青年工人,而是去聘用那些以前曾在本厂工作过,而眼下仍失业的工人。
只要工作态度好,技术上没问题,而且顺应潮流的人,厂方都欢迎他们回来应聘。日本人解释说,以前干过本行的工人素质好,有经验,容易成为生产好手,所以才雇用他们。
最令美国人吃惊地是,从三洋公司来的经理宣布,为了在弗斯特市电视机厂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他们希望同该厂的工会携手合作。三洋公司的总裁亲自从日本来到弗里斯特,同工会代表会面。
他的开场白,是谈在他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谋生的经历。他曾在好莱坞为著名电影评论家赫达·霍珀做服务员,每次当他替霍珀找开门厅时,总时看到伊丽莎白·泰勒等大明星正伫立门前。他的一席话,马上赢得了工会代表们的欢迎。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为工厂的发展而奋斗。日本总裁说:"我们公司信奉联合工人的原则,希望工会协助公司搞好企业。"
请全体员工吃东西,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搞卫生,对美国人来讲已是件新奇事;专门雇请以前被辞退的工人,就更是少见的事;而公司的总裁亲自会见工会代表,恳请双方合作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在劳资关系一向紧张的美国,实属令人吃惊的举动。
日本人刚来时,很看不惯美国工人在生产线上边干活边吸烟,把烟灰弹得到处都是的样子。在同工会商议后,日本管理人员提出车间内禁烟。由于取得了工会的支持,工人们一声不响地接受了此项命令。
在日本人管理该厂期间,工人们只举行过一次罢工,而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厂方和工会都表示这次罢工事件没有伤害相互的感情。
弗里斯特市工业委员会主席瓦卡罗说:"这些日本人真行,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就上班干活了,一天要工作9到11个小时,星期六都有很多人自愿加班。从前的那些管理人员可差远了,他们9点钟才进厂,翻翻当天的报纸邮件,口述一封回信,11点钟准时去俱乐部打高尔夫球,玩到下午3点钟才回厂,东晃一会儿西荡一会儿,就到下班回家的时间了。"
在这个工厂工作了12年的欧文弗说:"这些管理人员照顾工人们的情绪,生产上强调质量,强调清洁卫生,并且劝导工人们要爱护机器设备。管理部门还征求工人们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工作条件。"
到了1983年,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日产希尔斯牌微波炉2000台,彩色电视机5000台(其中有30%用三洋的商标),98%的产品质量合格,可直接投放市场。厂里的经营状况大大改善。
1983年的一个周末,电视机厂2000多名工人和管理人员,和弗里斯特市的市民们一起来到市广场的草坪上举行酒会,庆祝该厂的迅速发展。工业委员会的瓦卡罗说:"电视机厂是我们市的命脉,而三洋公司则是我们的支柱。"
【问题】
沃里科公司是怎样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的?
美国达纳公司
美国达纳公司主要生产螺旋叶片和齿轮箱之类的普通产品,这些产品多数是满足汽车和拖拉机行业普通二级市场需求的,该公司是一个拥有30亿美元资产的企业。70年代初期,该公司的雇员人均销售额与全行业企业的平均数相等。到了70年代末,在并无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公司雇员人均销售额已猛增3倍,一跃成为《幸福》杂志按投资收益排列的500家公司中的第二位。这对于一个身处如此乏味的行业的大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凡的记录。
1973年,麦斐逊接任公司总经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原来厚达22英寸的政策指南,取而用之的是只有一页篇幅的宗旨陈述。其大意是,
1、面对面的交流是联系员工、保持信任和激发热情的最有效的手段。关键 是让员工知道并与之讨论企业的全部经营状况。
2、我们有义务向希望提高技术水平、扩展业务能力或进一步深造的生产人 员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
3、向员工提供职业保险至为重要。
4、制定各种对设想、建议和艰苦工作加以鼓励的计划,设立奖金制度。 麦斐逊很快就把公司的领导班子从500人裁减到100人,机构层次也从11个减到5个。
大约90人以下的工厂经理都成了"商店经理"。因为这些人有责任学会做厂里的一切工作,并且享有工作的自主权。麦斐逊说:"我的意思是放手让员工们去做。"他指出:"任何一项具体工作的专家就是干这项工作的人,不相信这一点,我们就会一直压制这些人对企业做出贡献及其个人发展的潜力。可以设想,在一个制造部门,在方圆25平方英尺的天地里,还有谁比机床工人、材料管理员和维修人员更懂得如何操作机床、如何使其产出最大化、如何改进质量、如何使原材料流量最优化并有效地使用呢?没有。"
他又说:"我们不把时间浪费在愚蠢的举动上。我们办事没有种种程序和手续,也没有大批的行政人员。我们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每个人的志愿和每个人的成绩,让每个人有所作为,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尽其所能……我们最好还是承认,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就是那些提供服务、创造和增加产品价值的人,而不是管理这些活动的人。……这就是说,当我处在你们那2.32平方米的空间里时,我还是得听你们的。"
达纳公司和惠普公司一样,不搞什么上下班时钟。对此,麦斐逊说:大伙都抱怨说,"没有钟怎么行呢?"我说:"你该怎么去管10个人呢?要是你亲眼看到他们总是迟到,你就去找他们谈谈嘛,何必非要靠钟表才能知道人们是否迟到呢?"我的下属说:"你不能摆脱时钟,因为政府要了解工人的出勤率和工作时间。"我说,"此话不假。像现在这样,每个工人都准时上下班,这就是记录嘛!如果有什么例外,我们自会实事求是地加以处理的。" 麦斐逊非常注意面对面的交流,强调同一切人讨论一切问题。他要求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本部门的所有成员之间每月举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议,直接而具体地讨论公司每一项工作的细节情况。
麦斐逊非常注重培训工作,以此来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仅达纳大学,就有数千名雇员在那里学习,他们的课程都是务实方面的,但同时也强调人的信念,许多课程都由老资格的公司副总经理讲授。
达纳公司从不强人所难。麦斐逊说:"没有一个部门经理会屈于压力而被迫接受什么。"在这里,人们受到的压力是同事间的压力,大约100名经理人员每年要举行两次为期5天的经验交流会,同事间的压力就是前进的动力。他说:"你能一直欺骗你的上司,我也能。但是你没法逃过同行的眼睛。"
麦斐逊强调说:"切忌高高在上、闭目塞听和不察下情的不良作风,这是青春不老的秘方。"一个在通用汽车公司有着16年工龄、最近被解雇的工人说:"我猜想解雇我的原因是由于我的活的质量不好。但是,在这16年里,有谁来向我征求过改进质量的意见呢?从来没有过。"这两个人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
结合本文说说麦斐逊改革的原则是什么?麦斐逊的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M公司和"花王"公司:锐意创新,领先他人
美国的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以下简称3M公司),几十年来锐意创新,总是以领先于他人的速度不断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推出新产品。
新技术和新产品是人创造出来的,3M公司的超人之处在于它拥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具体做法是,
(1)企业内各部门规模小、人员精。部门企业领导对下属员工的姓名、工作态度、专长特长、学识水平等都了如指掌,以便各取所长,量才使用。
(2)充分给每一个员工施展才能、发明创造的机会,鼓励他们为研制新产品进行试验的冒险,允许失败而不挫伤其热情和干劲。
(3)要求研究人员、推销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常接近客户,邀请他们帮助出主意开发新产品。
(4)奖励改进创新者。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在提出一个开发新产品的方案后,便由他组成一个行动小组来进行开发,薪金与晋升和这种产品的进展情况挂钩。优胜者总有一天能独立领导他自己的产品开发小组或部门。
(5)对开发性研究持科学态度,慎重对待,不轻易否定和扼杀项目。如果一个方案在某个部门不被重视,难以实施,提案者可用他15%的时间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对于提出最佳方案、需要创始资本的发明者,公司每次授予的发明奖多达90个,5万美元奖每年多达90次。
3M公司寻找发明家和创新家的简单准则是:不要妨碍他们的工作。
在日本,位居鳌头的"花王"化妆品公司提出了"依靠独创技术求生存"的经营战略,并把劳动工资的改革与开发职工的创造性紧密结合,以在高度饱和的化妆品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花王"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发奇想"、"闯新路",千方百计创新,任何人在晋升、提薪和奖励时都要看他们的创造性如何,这个创造性包括能力和成果两个方面。人事部门还建立了-套对创造性的评分制度,由专家、领导和顾客对员工的思维、行动和成果进行综合评分。
在这种全公司重视创新的氛围中,该公司连续推出了"高效洗涤剂"、"生物技术洗衣粉"等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在竞争中占居了主动。
【思考题】
3M公司和"花王"公司对员工创新的条件提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IBM公司:非同一般的激励
美国的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该公司为了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欲望,促进创新成功的进程,在公司内部采取了一系列的别出心裁的激励创新人员的制度。该制度规定:对有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IBM会员资格",而且对获有这种资格的人,还给予提供5年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
它使创新者获取了实物形式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主要表现在,
(1)有选择自己所追求的设想的权利。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资金去追求自己的设想,他就不能自由地选择怎样行动,必须等待公司批准。
(2)有犯错误的权利。没有自己的资金,一个人就要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负责,有了自己的资金,他就只须向自己负责。
(3)有把由成功带来的财富向未来投资的权利。
(4)有通过自己的勤奋获得利益的权利。
IBM公司采用这种奖励一举数得。它既使创新者追求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也是-种经济奖励,它还可以以此留住人才,并促使他们为公司的投资能得到偿还而更加努力地去进行新的创新。
摘自红旗出版社 哈佛商学院MBA教程系列,人力资源管理,
【思考题】
IBM公司采用的这个激励制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效果?
迪特尼·包威斯公司
迪特尼·包威斯公司,是一家拥有12000余名员工的大公司,它早在20年前就认识到员工意见沟通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实践。现在,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在80年代,面临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这一系统对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之上的:个人或机构一旦购买了迪特尼公司的股票,他就有权知道公司的完整财务资料,并得到有关资料的定期报告。
本公司的员工,也有权知道并得到这些财务资料,和一些更详尽的管理资料。迪特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月举行的员工协调会议,二是每年举办的主管汇报和员工大会。
(一)员工协调会议
早在20年前,迪特尼·包威斯公司就开始试行员工协调会议,员工协调会议是每月举行一次的公开讨论会。在会议中,管理人员和员工共聚一堂,商讨一些彼此关心的问题。无论在公司的总部、各部门、各基层组织都举行协调会议。这看起来有些像法院结构,从地方到中央,逐层反映上去,以公司总部的首席代表协会会议为最高机构。员工协调会议是标准的双向意见沟通系统。
在开会之前,员工可事先将建议或怨言反映给参加会议的员工代表,代表们将在协调会议上把意见转达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同时将公司政策和计划讲解给代表们听,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
在员工协调会议上都讨论些什么呢?这里摘录一些资料,可以看出大致情形。
问:新上任人员如发现工作与本身志趣不合,该怎么办?
答:公司一定会尽全力重新安置该员工,使该员工能发挥最大作用。
问:公司新设置的自动餐厅的四周墙上一片空白,很不美观,可不可以搞一些装饰?
答:管理部门已拟好预算,准备布置这片空白。
问:公司的惯例是工作8年后才有3个星期的休假,管理部门能否放宽规定,将限期改为5年?
答:公司在福利工作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诸如团体保险、员工保险、退休金福利计划、增产奖励计划、意见奖励计划和休假计划等。我们将继续秉承以往精神,考虑这一问题,并呈报上级,如果批准了,将在整个公司实行。
问:可否对刚病愈的员工行个方便,使他们在复原期内,担任一些较轻松的工作。
答:根据公司医生的建议,给予个别对待,只要这些员工经医生证明,每周工作不得超过30个小时,但最后的决定权在医师。
问:公司有时要求员工星期六加班,是不是强迫性的?如果某位员工不愿意在星期六加班,公司是否会算他旷工?
答:除非重新规定员工工作时间,否则,星期六加班是属于自愿的。在销售高峰期,如果大家都愿加班,而少数不愿加班,应仔细了解其原因,并尽力加以解决。
要将迪特尼12000多名职工的意见充分沟通,就必须将协调会议分成若干层次。实际上,公司内共有90多个这类组织。如果有问题在基层协调会议上不能解决,将逐级反映上去,直到有满意的答复为止。事关公司的总政策,那一定要在首席代表会议上才能决定。总部高级管理人员认为意见可行,就立即采取行动,认为意见不可行,也得把不可行的理由向大家解释。员工协调会议的开会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一般都是一周前在布告牌上通知。为保证员工意见能迅速逐级反映上去,基层员工协调会议应先开。
同时,迪特尼公司也鼓励员工参与另一种形式的意见沟通。公司在四处安装了许多意见箱,员工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问题或意见投到意见箱里。
为了配合这一计划实行,公司还特别制定了一项奖励规定,凡是员工意见经采纳后,产生了显著效果的,公司将给予优厚的奖励。令人欣慰的是,公司从这些意见箱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如果员工对这种间接的意见沟通方式不满意,还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来面对面和管理人员交换意见。
(二) 主管汇报
对员工来说,迪特尼公司主管汇报、员工大会的性质,和每年的股东财务报告、股东大会相类似。公司员工每人可以接到一份详细的公司年终报告。
这份主管汇报有20多页,包括公司发展情况、财务报表分析、员工福利改善、公司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协调会议所提出的主要问题的解答等。公司各部门接到主管汇报后,就开始召开员工大会。
(三) 员工大会
员工大会都是利用上班时间召开的,每次人数不超过250人,时间大约3小时,大多在规模比较大的部门里召开,由总公司委派代表主持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先由主席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员工的薪金、福利、分红等与员工有切身关系的问题,然后便开始问答式的讨论。
这里有关个人问题是禁止提出的。员工大会不同于员工协调会议,提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具有一般性、客观性,只要不是个人问题,总公司代表一律尽可能予以迅速解答。员工大会比较欢迎预先提出问题的这种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事先充分准备,不过大会也接受临时性的提议。
下面列举一些讨论的资料,
问: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太少了,公司是否准备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答:选择比较对象很重要。如果选错了参考对象,就无法做出客观评价,与同行业比较起来,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金和红利等收入并不少。
问:本公司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时,有无解雇员工的计划?
答: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并无这种计划。
问:现在将公司员工的退休基金投资在债券上是否太危险了?
答:近几年来债券一直是一种很好的投资,虽然现在比较不景气,但是,如果立即将这些债券脱手,将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这些投资,公司专门委托了几位财务专家处理,他们的意见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迪特尼公司每年在总部要先后举行10余次的员工大会,在各部门要举行100多次员工大会。
那么,迪特尼公司员工意见沟通系统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在80年代全球经济衰退中,迪特尼公司的生产率每年平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公司员工的缺勤率低于3%,流动率低于12%,在同行业最低。
【思考题】
根据迪特尼公司的员工沟通制度取得的效果,谈谈沟通的重要性。
美国"硅谷"中的坦丁姆
计算机公司的激励制度
美国加州北部"硅谷"(Silicon Valley)地区有一个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公司即坦丁姆计算机公司(Tandem Computers)。该公司是詹姆士·特雷比格(James Treybig)1970年创建的,1980年,它每年的销售量已达到3亿多美元。1985年它的销售量已达到10亿美元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坦丁姆公司的管理是很有特色、极为成功的。
坦丁姆公司地处加州"硅谷"高科技地区,来自各方面的有力竞争相当激烈,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公司面临着生存与发展严峻的挑战。也由于詹姆士本人的管理天才和实践,他创造了一套有效而独特的管理自己员工的方法。
他为员工创造了极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公司总部设有专门的橄榄球场地,游泳池,图书阅览室,还有供职工休息的花园和宁静的散步小道等。他规定每周五下午免费为员工提供啤酒。公司还经常定期举办各种酒会、宴会、员工生日庆祝会,同时还举办由女工为裁判的男员工健美比赛等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倾听员工对公司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他还允许员工有自行选择机动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自由。
詹姆士很注意利用经济因素来激励员工,他定期地在员工中拍卖本公司的股票,目前,几乎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票。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大家为公司努力工作的热情。
詹姆士还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制订出一个具体的了解公司、学会和掌握公司内部各种工作的计划,以及自己期望能得到的培训和进修、发展的五年战略计划。这样,每个员工都可逐渐了解公司、结合培训和进修学会和掌握公司及本行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此,大家对公司都有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平时用不着别人来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就自觉地关心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前途。因为公司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票,所以大家对公司的利益及其成功都极为关心。
詹姆士本人又是一位极为随和、喜欢以非正式的身份进行工作的有才能的管理者,又由于他在公司内对广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中都平等地采用了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公司绝大多数人都极为赞成他的做法,公司绝大多数员工都把自己的成长与公司的发展联系起来,并为此而感到满意和自豪。
当然,詹姆士也深深知道,要长期地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维持这样一批倾心工作的员工队伍确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司在飞速地发展,而随着公司的扩大,它的生产增长速度相应放慢,也会出现一个更为正式而庞大的管理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又应如何更有效地激励员工呢?这自然是他和公司的管理人员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思考题】
坦丁姆计算机公司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激励方法?请剖析其激励报酬制 度,说明其为什么能起激励作用的原因。
福特汽车公司
亨利·福特二世对于职工问题十分重视。他曾经在大会上发表了有关此项内容的讲演:"我们应该像过去重视机械要素取得成功那样,重视人性要素,这样才能解决战后的工业问题。而且,劳工契约要像两家公司签订商业合同那样,进行有效率、有良好作风的协商。"
亨利二世说到做到,他启用贝克当总经理,来改变他在接替老亨利时,公司职员消极怠工的局面。首先贝克以友好的态度来与职工建立联系,使他们消除了怕被"炒鱿鱼"的顾虑,也善意批评他们不应该消极怠工,互相扯皮。为了共同的利益,劳资双方应当同舟共济。他同时也虚心听取工人们的意见,并积极耐心地着手解决一个个存在的问题,还和工会主席一道制定了一项《雇员参与计划》,在各车间成立由工人组成的"解决问题小组"。
工人们有了发言权,不但解决了他们生活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工厂的整个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兰吉尔载重汽车和布朗Ⅱ型轿车的空前成功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投产前,公司大胆打破了那种"工人只能按图施工"的常规,而是把设计方案摆出来,请工人们"评头论足",提出意见,工人们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共达749次,经研究,采纳了其中542项,其中有两项意见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以前装配车架和车身时,工人得站在一个槽沟里,手拿沉重的扳手,低着头把螺栓拧上螺母。由于工作十分吃力,因而往往干得马马虎虎,影响了汽车质量,工人格莱姆说:"为什么不能把螺母先装在车架上,让工人站在地在上就能拧螺母呢?"
这个建议被采纳,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使质量和效率大为提高,另一位工人建议,在把车身放到底盘上去时,可使装配线先暂停片刻,这样既可以使车身和底盘两部分的工作容易做好,又能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此建议被采纳后果然达到了预期效果,正因为如此,他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兰吉尔载重汽车和布朗Ⅱ型轿车的质量可以和日本任何一种汽车一比高低了!"
为了把《雇员参与计划》辐射开来,福特还经常组织由工人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到世界各地的协作工厂访问并传经送宝。这充分体现了员工参与和决策的重要性。
一、团结一致共建福特
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汽车大举打入美国市场,势如破竹。1978-1982年,福特汽车销量每年下降47%。1980年出现了34年来第一次亏损,这也是当年美国企业史上最大的亏损。
1980-1982年,三年亏损总额达33亿美元。与此同时工会也是福特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十多年前,工会工人举行了一次罢工,使当时的生产完全陷入瘫痪状态。面对这两大压力,福特公司却在5年内扭转了局势。原因是从1982年开始,福特公司在管理层大量裁员,并且在生产、工程、设备及产品设计等几个方面都作了突破性改革,即加强内部的合作性和投入感。
鉴于福特员工一向与管理层处于对立状态,对管理层极为不信任,因而公司管理层把努力团结工会作为主要目标,经过数年努力,将工会由对立面转为联手人,化敌为友,终于使福特有了大转机。
目前,福特公司内部已形成了一个"员工参与计划"。员工投入感、合作性不断提高,福特现在一辆车的生产成本减少了195美元,大大缩短了与日本的差距,而这一切的改变就在于公司上下能够相互沟通;内部管理层、工人和职员改变了过去相互敌对的态度。领导者关心职工,也因此引发了职工对企业的"知遇之恩",从而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发展。从福特二世今朝重振雄风的事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职工管理的启示。
(一)尊重每一位职工
这个宗旨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于福特公司管理企业的活动,同时也贯穿于企业领导的思想,这个基本信念对于其他任何企业领导来说都是不能忘记的,不但不能忘记,而且还应该扎扎实实地将它付诸实施。如果口是心非,受到惩罚的不是别人,只能是企业本身。
"生产率的提高,不在于什么奥秘,而纯粹是在于人们的忠诚,他们经过成效卓著的训练而产生的献身精神,他们个人对公司成就的认同感,用最简单的话说,就在于职工及其领导人之间的那种充满人情味的关系"。
这段话揭示了这样一点:"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对人尊重使工作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人性味的活动--爱你的职工,他会加倍地爱你的企业"。
尽管绝大多数经理都能够意识到人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间并不是绝大多数的经理都能真正地尊重人,尽管有些是他们无意识的行动。那么,怎样才算是尊重人呢?我们从福特公司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中,大致可以发现一些适合于所有企业的一般性原则。
1、要使职工真正地感到自己是重要的。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在企业中也并不例外。因此,企业领导不论是在制定计划还是在日常的交往中,都必须发自内心地记住这一定义。并且要把这一定义处处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
贝克经理在谈到自己对于职工的态度时说:"当我每次看到某个人的时候,我都要一丝不苟地对待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心不在焉只会给他们带来伤害。"
所以他在与工人相处时,都以友好、平等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谈话,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这样一来,职工们会以更加高昂的士气去进行工作。
俗话说得好,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感到别人对自己友好并尊重自己的人,是不会以怨报德的。这样一来,企业就会招揽更多的人才。一个会揽才的企业,总会比只知对财、物斤斤计较的企业兴旺发达的。
2、要认真倾听职工意见。工作在装配线上的工人们由于天生与生产线接触,因而,往往比领导更熟悉生产情况,他们完全可能想到经理们所想不到的意见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此时,领导是否能够倾听工人意见便至关重要。
如果当职工找你来谈关于公司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建议,或其它有关企业事宜,而被你拒绝的话,则会使他(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对工作感到心灰意冷,最终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青年人,往往会因为受到上级的责难怀恨在心而怠工,生产次品来进行报复。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即使不从人情的角度来考虑,也应当从企业经济效益得失的角度考虑,认真倾听职工的意见。"士为知己者用",如果连坐下来听听对方的谈话都做不到,那就更说不上使人才为你所用了。
3、对每一位职工都要真诚相待,信而不疑。这与上面谈及的对高层领导人员用人不疑大胆放权是同出一辙,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只有建立在彼此推心置腹、真诚相待、信而不疑基础上的友谊,才能经得起考验。管理人员要是真正尊重职工,就必须和职工建立起这种经得起考验的友谊。但要想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要求管理者无论身居何职都要坚持不耻下问,与部属间兄弟般相处。
福特公司曾经向职工公开帐目,这一作法使职工大为感动。实际上这种作法对职工来说无疑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它使职工从内心感到公司的盈亏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公司繁荣昌盛就是自己的荣誉,分享成功使他们士气更旺盛,而且也会激起他们奋起直追的感情。这就是坦诚关系的妙用。
(二)全员参与生产与决策
这一点是福特公司在职工管理方法中最突出的一点。公司赋予了职工参与决策的权力,缩小了职工与管理者的距离,职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全员参与制度"的实施激发了职工潜力,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参与制"不仅在福特公司,而且在美国许多企业,以至世界各地使用和发展着,实践证明:一旦劳动力参与管理,生产效率将成倍提高,企业的发展将会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参与制"的最主要特征是将所有能够下放到基层的管理的权限全部下放。对职工报以信任的态度并不断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使管理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得到职工的广泛支持。那种命令式的家长作风被完全排除。
同时,这种职工参与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劳资间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改变了管理阶层与工人阶级泾渭分明的局面,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内耗。
90年代,是企业分权、授权与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紧握时代的脉搏,给职工权力,赋予义务,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二、造就新一代汽车工人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支柱,没有人才就是空谈。在当今新技术革命中,世界各国之间,或一个国家各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集中在人才上。这里的人才不仅仅指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而且也有一大批作为生产基础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所以福特公司期望在今后10年内更换50%的工人,这些工作将由受过高等教育而又干劲十足的人担任。
当福特公司决定招聘工人时,应聘者趋之若鹜,远高于计划招聘人数,面对众多应聘者,福特公司采取了雇员筛选法,应聘者参加了3个小时的考试。这些考试包括数字、阅读技术材料并回答问题,在各种手艺测验中选择一项。随后在分数较高而且有扎实工作经验的1000名应聘者是进行初选 。至少由两名公司雇员对候选人进行面试,选择最有前途的求职者。最后,候选人还必须通过吸毒检查和体检,由医生确定,他们是否能胜任工作。
由于福特公司注意网罗受到过高教育的人员,因此其新工人的整体情况呈现受过高等教育人的比例上升的趋势。上过大学的约占1/3,有4年本科学位的约占4%,持中学毕业证书的人约占97%。都高出原有工人的比例。
制造业现在也不像过去那样被人瞧不起,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乐意在组装线上拧螺丝。例如,威廉·沃德是一个获得历史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却进入了福特公司的一个装配厂,虽然现在福特公司不指望雇佣的新工人都是大学毕业生,但他们在工厂不断发展之际无疑想招聘到一些可以节省培训和再培训费用的工人。
同时福特公司正大幅度裁减管理人员,让工人自己负起某种责任,好保证质量,重新改进生产程序和改进产品。无疑,在此方面,受到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一定优势。
受过更高教育的人进入福特公司显示着新一代美国汽车制造工人正在出现。对于造就新一代工人队伍这一方面公开招聘、严格筛选是应该令我们注意的。公开招聘制度是对人事管理上的权力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种冲击和抑制,也是对个人主动精神的激励。
从以上对福特公司人事管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否采用正确的用人之道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管理不善是最大的浪费,即使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从人力资本的观点看问题,组织和管理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欣欣向荣。
【思考题】
1,福特公司人员管理的具体步骤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雇员参与计划》的指导思路是什么?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3,你认为福特公司这样的管理方式会不会造成大家各执己见,思想不统一的局面?
IBM公司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是一家拥有40万中层干部、520亿美元资产的大型企业,其年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利润为70多亿美元。它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在计算机这个发展最迅速、经营最活跃的行业里,其销量居世界之首,多年来,在《幸福》杂志评选出的美国前500家公司中一直名列榜首。
IBM公司追求卓越,特别是在人才培训、造就销售人才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具体地说,IBM公司决不让一名未经培训或者未经全面培训的人到销售第一线去。销售人员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说和怎样做,都对公司的形象和信用影响极大。如果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阵,会使一个很有潜力的销售人员夭折。因此该公司用于培训的资金充足,计划严密,结构合理,一到培训结束,学员就可以有足够的技能,满怀信心地同用户打交道,不合格的培训几乎总是导致频繁地更换销售人员,其费用远远超过了高质量培训过程所需要的费用。
这种人员的频繁更换将会使公司的信誉蒙受损失,同时,也会使依靠这些销售人员提供服务和咨询的用户受到损害。近年来,该公司更换的第一线销售人员低于3%。所以从公司的角度看,招工和培训工作是成功的。
IBM公司的销售人员和系统工程师要接受为期12个月的初步培训,主要采用现场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75%的时间是在各地分公司中度过的;20%的时间在公司的教育中心学习。分公司负责培训工作的中层干部将检查该公司学员的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包括从公司中学员的素养、价值观念、信念原则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学员们利用一定时间与市场营销人员一起访问用户,从实际工作中得到体会。
此外,还经常让新学员在分公司的会议上,在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代表面前,进行他们的第一次成果演习,有时,有些批评可能十分尖锐,但学员们却因此增强了信心,并赢得同事们的尊敬。
该公司从来不会派一名不合格的代表会见用户,也不会送一名不合格的代表去接受培训,因为这不符合优秀企业的概念。
销售培训的第一期课程包括IBM公司经营方针的很多内容,如销售政策、市场营销实践以及计算机概念和IBM公司的产品介绍,第二期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销售。在课堂上,该公司的学员了解了公司有关后勤系统以及怎样应用这个系统。他们研究竞争和发展一般业务的技能。学员们在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代表或系统工程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学员们到分公司可以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实际部分。
现场实习之后,再进行一段长时间的理论学习,这是一段令人"心力交瘁"的课程: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生们熬到半夜。
在商业界中,人们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必须明白:"充分努力意味着什么?整个通宵是否比只学习到晚上10点好?"课程开始之前,像在学校那样,要对学员分班,分班时的考试是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考试便增加了主观因素,学员们还要进行销售演习,这是一项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收益的活动。一个用户判断一个销售人员的能力时,只能从他如何表达自己的知识来鉴别其能力的高低,商业界就是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销售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去适应这个世界。
有时,学员们的所作所为还保留着某些学生气,他们对培训课程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遇到这类情况,公司就会告诉他们:"去学校上学,你们每年大约要付15000美元的学费。所以应当让我们决定什么是最好的。这就是经济规律,同时,也是你们学习经营的第一件事。"一般情况下,学员们在艰苦的培训过程中,在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每天长达14-15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
IBM公司市场营销培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模拟销售角色。在公司第一年的全部培训课程中,没有一天不涉及这个问题,并始终强调要保证演习或介绍的客观性,包括为什么要到某处推销和希望达到的目的。
同时,对产品的特点、性能以及可能带来的效益要进行清楚的说明和演习。学员们要学习问和听的技巧,以及如何达到目标和寻求订货等等。假若用户认为产品的价钱太高的话,就必须先看看是否是一个有意义的项目,如果其它因素并不适合这个项目的话,单靠合理价格的建议并不能使你得到订货。
该公司采取的模拟销售角色的方法是,学员们在课堂上经常扮演销售角色,教员扮演用户,向学员提出各种问题,以检查他们接受问题的能力。这种上课接近于一种测验,可以对每个学员的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进行评判。
另外,还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内对学员进行评价和衡量,如联络技巧,介绍与演习技能,与用户的交流能力以及一般企业经营知识等。对于学员们扮演的每一个销售角色和介绍产品的演习,教员们都给出评判。 特别应提出的是IBM公司为销售培训所发展的具有代表性、最复杂的技巧之一就是阿姆斯特朗案例练习,它集中考虑一种假设的、由饭店网络、海水洋运输、零售批发、制造业和体育用品等部门组成的、具有复杂的国际间业务联系。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对工程师、财务经理、市场营销人员、主要的经营管理人员、总部执行人员等的形象进行详尽的分析。这种分析使个人的特点、工作态度,甚至决策能力等都清楚的表现出来。
由教员扮演阿姆斯特朗案例人员,从而创造出了一个非常逼真的环境。在这个组织中,学员们需要对各种人员完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拜访,面对众多的问题,他们必须接触这个组织中几乎所有的人员,从普通接待人员到董事会成员。
由于这种学习方法非常逼真,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十分令人信服。所以,每一个参加者都能像IBM公司所期望的那样认真地对待这次学习机会。这种练习的机会就是组织一次向用户介绍发现的问题,提出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和争取定货的模拟用户会议。
摘自中华企管网
【思考题】
根据本案例中IBM公司对员工进行的培训,论述培训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访问竞争对手
美国斯图·伦纳德奶制商店的经理斯图·伦纳德培训教育中层干部,使他们成为零售业务和竞争分析方面的专家、成为主人翁、成为胜者的方法很独特,其做法就是访问竞争对手。
他经常挑选一个与自己商店的经营相似之处的竞争对手作为访问对象,去访问时不管是远是近,即使是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他也会带上15个下属一同前往。
为此,他专门设计了这定员15人的面包车,当这些下属随着中层干部出发时,就意味着他们参加了一个"主意俱乐部",将接受斯图·伦纳德对他们的挑战:谁能第一个从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中受到启发,提出对本公司有用的新思想?能不能保证自己至少提出一条思想?因为这是访问者回去后必须立即付诸实现的。
虽然斯图·伦纳德商店的经营不错,但在整个访问过程中坚决禁止任何人提及任何自己比被访问者干得更好之类的话题。为的是让每个访问者都能至少找到一处竞争者比斯图·伦纳德商店干得好的地方。对于这种做法,他解释说:"给别人挑一点毛病是很容易的,例如发这样的议论:'这些家伙根本不知道该做这个或那个',可这种做法对我们来说无异于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因此,我们订一条规矩,不允许说这种话,你应当尽量找出一件竞争对手比我们干得好的事,很可能那只是一些小事,但是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的新思想还要通过商店的定期通讯刊物《斯图新闻》介绍给全体中层干部。
斯图·伦纳德的这一做法,其关键在于无情地解剖自我,基层中层干部也是专家,通过肉眼观察分析去抓住那些虽小但立即可以做到的事情,对于提高中层干部素质和敏锐的经营神经将十分有效。
【思考题】
1,根据文中叙述,分析斯图·伦纳德采取的一套"实地比较法"的依据是什么?
2,假如15位员工没有一个发现新问题,找出竞争对手比自己商店优越的地方,那么斯图·伦纳德将怎么办?
广州牙膏厂销售员的选拔
广州牙膏厂是广州市轻工业局所属的一家历史悠久的国营企业,创办于1896年,现有职工550人。1986年以来,该厂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出"国际香型、内含口洁素"的"黑妹"牙膏。在国内竞争激烈的牙膏市场上独辟蹊径,找准自己的位置。从此企业产品购销两旺,生产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1990年,该厂年牙膏数量达1.6亿支,比1986年增长了3倍,产品销售额为1.4亿元人民币,比1986年增长了5.7倍,利税总额达3300万人民币,比1986年增长了4.7倍;企业劳动生产率高达25万元/人,这些指标都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一。与此同时,以"黑妹"品牌为主的系列产品走俏全国,逐步形成良好的产品形象,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牌产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
广州牙膏厂销售科负责该厂产品在全国各地区的促销工作,包括产品销售合同签订、产品的广告工作、售后服务工作和营业推广活动的策划工作等。为了提高销售,销售科与厂部订立了承包合同,厂部依据销售额和销售货款回收率这两大指标的完成状况对销售科进行考核,相应地,销售科也以这两个指标为主来考核销售员的工作实绩。
随着产品的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和营销策略的不断深化,销售科感到人手紧缺,工作十分紧张,急需充实销售员队伍。为此,厂部改变以前行政任命销售员的办法。1990年7月,该厂经过本人申请和文化考试,录用了赵明、钱达、孙青和李强等4名职工到销售科,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试用,作为正式销售员的候选人。目前,他们的实习期将满,销售科长老萧正考虑从他们中选拔合适人员作为正式销售员,从事牙膏产品的销售工作。根据平时对他们的观察和厂领导、销售科同志及用户对他们的评价,对上述四位同志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以作为选拔销售员的依据。
1、个人素质方面
赵明,是个刚进厂的小伙子,今年刚满20岁,高中毕业。精力旺盛。工作肯吃苦。但平时大大咧咧、做事粗心大意,说话总是带有一股"火药味"。
钱达,是为了照顾夫妻两地分居而从外地调进厂里的,今年34岁。他为人热情,善于交往,本人强烈要求做销售工作。
孙青,是市轻工电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今年25岁。她工作认真,稳重文静,平时少言寡语,特别是在生人面前,话就更少了。
李强,今年29岁,大学公共关系专业学生,他为人热情,善于交际,头脑灵活。但对销售工作缺乏经验。
2、工作实绩方面
赵明,工作很主动大胆,能打开局面,但好几次将用户订购的牙膏规格搞错,用户要大号,他往往发给小号的,尽管科长曾多次向指出,他仍然时常出差错,用户有意见找他,他还冲人家发火。
钱达,工作效率很高,经常超额完成自己的推销任务,并在推销过程中与用户建立了熟悉的关系。但他常常利用工作关系办私事,如要求用户帮助自己购买物品等。而且,他平时工作纪律性较差,上班晚来早走,并经常在上班时间回家做饭,销售科的同事们对此颇有微词,他曾找领导说情,希望能留在销售科工作。
孙青,负责广东省内的产品推销工作,她师傅曾带她接触过所有的主要用户,并与用户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但她自己很少主动独立地联系业务,有一次,她师傅不在,恰巧有个用户要增加订货量,她因师傅没有交代而拒绝了这一笔业务。
李强,负责河北省的产品推销工作,他经常超额完成推销任务,并在推销过程中注意向用户介绍产品的性能、特色,而且十分重视售后服务工作。有一次,一个用户来信提出产品有质量问题,他专程登门调换了产品,用户为此非常感动。尽管如此,但他却时常难以完成货款回收率指标,致使有些货款一时收不回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实现。 老萧必须在月底以前做出决定,哪些人将留在销售科成为厂里正式销售员,哪些拒收。
摘自武汉大学MBA网
【思考题】
如果你是销售科长,根据四人的个人素质和工作实绩你将怎样决定他们的去留?
红旗轻工设计院选择干部
红旗轻工设计院是我国一所历史较长的大型设计单位,拥有8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该院二室共有15位成员。室主任张池是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他手下还有3名高工和11名较年轻的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室里同志团结协作,各方面的工作一直较好,多次受到院部的表扬和嘉奖。
不久前,老张被市里调到开发区里一家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企业负责引进技术、设备工作去了,这里二室主任一职暂告空缺,急待填补,室内的同志们都纷纷猜测,都相信新任室主任准从本室内选拔,有的人提出,是否可以在室内公开选聘?多数人认为,室内有这样的人选,室里大家都相互了解了,是否可以通过选举产生呢?究竟哪一位将担此任呢?当然会是三位资深的高工之一了。
室内的同志普遍认为高工王韪的希望最大。王工45岁,是三人中最年轻的,符合"年轻化"的要求,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毕业生,业务能力很强,而且很富有创新精神,回国五年多年来,设计工作一直很出色,他为首所搞的设计项目中有三项已获得部颁发的优秀奖,有一项已获市里的特等奖,他尊重室里的同志,并能主动与大家协作,多次成功地组织几次攻关项目。室内同志认为他是最理想的人选。但个别同志也担心,他直言不讳,对上面院里的一些领导工作作风提过不少意见,可能"得罪"过院部的某些领导。不过,室里另一位高工李祖德的竞争力也不容忽视。李工今年49年,虽业务平平,但和院长私交颇深,他们是同乡,同时调来本院,平时来往密切。这一优势是王工无可比拟的。室内同志认为第三位高工刘仰机会最小。他已54岁了,来本院工作已近30年,业务能力尚可,但没有什么创造性。此人四平八稳,从不与人争吵。是位有名的"老好人"。不过,他对领导都恭顺谦卑,只要领导叫他干的,他总一声不响地去干。因此,他与院里领导的关系都较好,在领导的眼里,他是"听话"的人。但,这些却在室内引起不少人的非议。
好几天不见院里有什么动静。在这期间,李工和刘工表现得特别卖劲,对室里的人也特别和气,并经常设法打听别人对室主任人选的猜测和议论。而王工则无任何异常表现,他一如既住地工作着。有人跟王工开玩笑说:"老王,您要升官了,升官后定要请大家吃一顿啊!"王工谦逊地说:"工作都是大家干的,我有何德何能配当室主任?当然,如果大家和领导要我干,我也会尽力的"。
一周后,院里下达了正式的任命。任命刘工为二室的主任,这实在大出室里同志们的意料,在室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刘工当然喜形于色。他认为这不仅是自己运气好,而且是他一贯"听话"、"敬上"的努力所致。王、李两位虽也面露微笑,但总觉得不太自然,而其余的人则多表示:"不可理解,不可思议!"
过了没几天,院长把刘工召去,布置给二室一项为内地某省设计一家中型造纸厂的任务,这厂地处穷乡僻壤,设备又全是国产的,显然属于一项没有"油水"的苦差。老刘思索良久,才去找老李,说:"老李,院里下达这个任务很重要,我看你就接了吧,反正你手头的任务马上就完了。"老李说:"对不起,这活我可干不了。我手头的这个项目虽快结尾了,但也有不少问题,一时还很难解决得了。你还是让老王去干吧?"于是,老刘又硬着头皮去找王工:"老王,院里下达了一项支援内地建中型造纸厂的任务,这任务紧迫,独立性又强,我想非你才能但任了!"老王不加思索地说:"刘主任,您知道,我手头的一项任务也是十分紧迫的,而且只干到一半啊,我怎么能离开呢?您叫老李去吧?"老刘脸有难色地说:"老李说他尚有许多扫尾的问题要解决。"老王也不客气说;"那么,老刘,那就只好劳您大驾自己了,您身为室主任,理当身为表率,你手头目前又没有任务,只有你自己去担当此重任了。"老刘语塞,不声不响地走掉了。
那几天后,老刘召开室里全体同志会议,宣布院长的一项新指示:"我从院长那里知道,给我室一个新的项目,设备要从美国引进,项目开始和进行过程都要到美国去,院长和我商量,决定由李工担任此任,并给李工专门配备一位外语学院毕业的英文翻译。"这时不禁哗然,几个青年业务尖子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提出质问:"你们为什么不让王工去?王工业务能力最强,英语没话说,他对美国又熟悉,如让他担此任务,出国不用翻译,又节省了国家外汇。"老王本人也感到不可理解,他转身拂袖而去,门"砰"一声带上。接连二三日,王工和几位较青年的业务尖子均告病未来上班。
待到王工和几个年青的业务尖子来上班时,刘主任搬来了院长,院长对他们不但不问生病、身体情况,劈头大声批评:"你们也真不像样,都一样生病了,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不管怎样,都一律扣一个月资金。"不等院长说完,王工第一个站起来说:"院长,不用扣奖金了,工资我都不要了,此处无留处,我自有他去处,这是我的辞职报告。"紧接着,几个业务尖子也一起纷纷递交了他们的辞职报告。随后,他们便离开,到一家乡镇企业去了,他们在那里心里愉快,均得了重用,他们一个月的收入比原来高三倍多呢,他们搞出了几项设计,还使这个设计院二室望尘莫及呢! (根据贺雁重等同志编写的《红旗轻工设计院》节编而成。)
摘自武汉大学MBA网
【思考题】
1、请分析红旗设计院院长选聘干部的标准。
2、如果你是该设计院的院长,你将选择谁为院二室的主任?为什么?
3、该设计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机器制造厂的人事决策
某厂是一家大型的机器制造厂,全厂员工有一万人左右。最近有几件事在厂部开会讨论时出现了分歧,事情是这样的,
厂里最近的产品滞销,厂部决定加强销售科的力量,原来的销售科长已退休,两位副科长显然能力不强,所以厂里急需一名销售科长。
同时,为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厂里决定成立公关部,公关部的经理又是急需的。
还有,厂里的技术工人力量下降,需要三十至五十名技术工人。需要这些人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但是如何落实这些人都有了不同看法。
人事科长认为:全部由厂领导圈定。
厂长认为:全部向社会公开招聘。
副厂长认为:向社会和企业内部公开招聘。
工会主席认为:两名干部可以公开招聘。几十名技术工人可以依靠培训。这样共有了四个方案。
摘自武汉大学MBA网
【问题】
1、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哪个方案较好?为什么?
2、如果决定公开招聘,你将怎样组织选拔测评?
纽约联合印刷公司的"择人之道"
纽约联合印刷公司的销售经理--皮尔森先生,此时正在审核瑞·约翰逊先生的档案材料,这位约翰逊先生申请担任地区销售代表的职务。联合印刷公司是同行业中的最大厂家,经营印刷初级教育直至大学教育的教材用书,系列、完整的商贸性出版物,以及其它非教育类的出版物。
该公司目前正考虑让约翰逊手下的销售成员同大学教授们打交道。约翰逊是由杰丽·纽菲尔德介绍给这家公司的,而纽菲尔德是眼下公司负责西部地区的销售商中工作非常成功的一位。虽然他到公司仅两年,但他的工作表现已清楚地表明其前途无量。
在他到公司的短时期内,就将在自己负责区域内的销售额增加了三倍,他与约翰逊从少年时代就是好朋友,而且一起就读于伊利诺斯州立大学。
从档案上看,这位约翰逊先生似乎是一个爱瞎折腾的人。很明显的一点是在其大学毕业后的10年后,他没有一项固定的工作。在其工作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在芝加哥做了八个月的招待员。他在Riviera呆了两年,所做的一切仅够维持生活,而今他刚回来。
由于没有足够的钞票,所以不管在哪儿,他都想方设法谋生,既然他以往是这种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公司就会自动取消考虑他的资格。但皮尔森先生还是决定对约翰逊的申请给予进一步考虑。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一个主要销售商力荐他,尽管这个人很清楚约翰逊的既往。
皮尔森先生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花了两天时间,同纽菲尔德及其一位朋友--顾问,一道会见了约翰逊先生。三人一致认为问题关键在于:约翰逊先生能否安顿下来,为生活而认真工作。
约翰逊对这个问题抱诚恳的态度,并承认自己没料到会有这种答复,他清楚自己以前的工作情况,可他似乎又觉得会得到这份预想的工作。 约翰逊先生似乎有优越的素质来胜任,他的父母是东部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学教授,他在学术氛围中成长起来,因而,充分地了解向教授们推销教材过程中所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他是一个有能力,知进取的人。
在会见后,皮尔森先生和顾问都认为,如果他能安顿下来投入工作,他会成为一名杰出的销售人员。但是二人也意识到还有危险存在:那就是约翰逊先生可能会再次变得不耐烦而离开这个工作去某个更好的地方。不过,皮尔森决定暂时雇用约翰逊。
公司挑选程序的一部分要求在对人员最后雇用之前对每一位应聘者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试。一些测试表明:约翰逊先生充满智慧且具有相当熟练的社会技能。然而,其余几项关于个性和兴趣的测试,则呈现出了令公司难以接受的一个侧面。
测试报告说:约翰逊先生有高度的个人创造力,这将使他不可能接受权威,不可能安顿下来投入一个大的部门所要求的工作中去。关于他的个性评估了许多,但是所有一切都归于一个事实:他不是公司想雇用的那类人。依据测试结果,皮尔森先生还拿不定主意是否向总裁建议公司雇用约翰逊先生。
摘自中华企管网 www.wiseman.com.cn
【思考题】
1,是否可录用约翰逊先生?皮尔森先生将建议什么?
2、假如皮尔森雇了约翰逊先生,那么你认为约翰逊先生会不会"这山盼着那山高"在皮尔森公司干一段时间后再又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