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
为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野动物资源提供依据
为国家宏观决策,履行国际公约或协定,开展国际交流及科研服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任务
清查资源现状,建立资源数据库;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
提供准确的资源调查材料和调查报告;
建立资源监测网络 。
野生动物资源监测任务
建立监测网,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提供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策。
调查对象
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CITES 公约或协定中所列物种
– 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
环境指示种及生态关键种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内容
数量,分布及生境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
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
管理及研究状况
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组建队伍组织机构,专业人员,业务训练
准备物品仪器设备,调查图表,
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药品等
制订方案与行动计划总体及抽样设计总体与分层以调查区域为总体,总体内根据景观类型及动物分布状况进行分层,
每层为一副总体 。
抽样强度 Qi的确定森林及灌丛 Q1 不小于 1.0%
草原 Q2 不小于 2.0%
草甸 Q3 不小于 1.0%
湿地 Q4 不小于 1.0%
农田 Q5 不小于 0。 5%
荒漠 Q6 不小于 2.0%
高山冻原 Q7 不小于 0。 1%
样带面积的确定考虑大中型兽类的活动范围,景观类型,透视度交通工具,保证当天能完成一项连续性的调查工作样带面积 = 调查宽度 ( Wi) × 调查路线长度
( Li)
景观类型 单侧宽度 ( m ) 长度 (公里) 交通工具森林、灌丛草原草甸湿地农田荒漠高山冻原
10-50
2 5 0 - 1 0 0 0
50-500
50-100
25-100
2 5 0 - 1 0 0 0
25-100
3-10
30-50
2-5
2-5
5-10
30-50
3-10
步行马、汽车步行、马步行步行马、汽车步行总体样带数和各层样带数的确定各层样带数 ni= Ai× Qi/ Mi
总样带数 n0= ∑ ni
Ai:各层总面积大小
Qi,抽样强度
Mi,样带面积大小样带点间距的确定样带点间距 Ri= (Ai / ni)1/2
Ai,各层总面积
ni,样带数样带的布设
在 1,5万或 1,10万地形图上随机抽取一个公里线网的交汇点为起始点。各副总体内按点间距布设样带点,
地图上标记。
将地图上的样点转绘到航空照片( 1,1万至 1,3.5万)
上,到现地定点。 误差不能大于照片比例尺的 1/1000。
GPS 定位野生动物生境调查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森林
( 1 )针叶林,纯针叶林、针叶树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 2) 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雨林;
雨林;竹林
( 3)人工林,人工营造,> 0.2郁闭度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特用林、薪炭林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灌丛 灌木高度< 5米,盖度 > 30%
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
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草原 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草甸草原;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高寒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荒漠,干旱少水、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土漠、盐漠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高山冻原
( 1) 冻原:耐旱小灌木、多年生草类、
藓类和地衣 矮小植被
( 2) 高山植被:森林线以上到终年积雪带下限之间的地带。
稀疏草本、半灌木、小灌木、垫状伏地植物、
寒旱生或寒冷中旱多年生轴根性杂草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草甸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湿地,沼泽、湖泊、河流,河口,滩涂、珊瑚礁和人工湿地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农田,大片固定耕作的农业用地生境因子的描述
郁闭度; 指林冠在地面上的投影百分率
盖度,灌草层在地面上的百分率生境因子的描述
地貌,极高山( h ≥5000m )、
高山( 5000> h> 3500)、
中山( 3500> h> 1000)、
低山 (< 1000)、丘陵、平原
坡向,阳坡、阴坡
坡位,上、中、下、谷、平地生境因子的描述
土壤名称
气候因子,年极高最高温、极端最低温平均温、最冷月均温、雪被最大相对湿度、平均降雪量野生动物生境调查的内容
地形、地势的调查
植被条件的调查
饲料条件的调查 (植物 动物)
土壤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水文调查
气候调查野生动物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的调查
饲养动物调查 动物养殖场性质、投资、
人员素质
猎区(场)及狩猎调查狩猎种类、猎人数、猎枪数、猎捕情况
野生动物的收购、经销、利用及贸易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及管理机构调查
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县的地类、国民生产、人口和主要少数民族
省、地、县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日常经费、基础设备和人员素质等
为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野动物资源提供依据
为国家宏观决策,履行国际公约或协定,开展国际交流及科研服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任务
清查资源现状,建立资源数据库;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
提供准确的资源调查材料和调查报告;
建立资源监测网络 。
野生动物资源监测任务
建立监测网,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提供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策。
调查对象
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CITES 公约或协定中所列物种
– 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
环境指示种及生态关键种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内容
数量,分布及生境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
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
管理及研究状况
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组建队伍组织机构,专业人员,业务训练
准备物品仪器设备,调查图表,
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药品等
制订方案与行动计划总体及抽样设计总体与分层以调查区域为总体,总体内根据景观类型及动物分布状况进行分层,
每层为一副总体 。
抽样强度 Qi的确定森林及灌丛 Q1 不小于 1.0%
草原 Q2 不小于 2.0%
草甸 Q3 不小于 1.0%
湿地 Q4 不小于 1.0%
农田 Q5 不小于 0。 5%
荒漠 Q6 不小于 2.0%
高山冻原 Q7 不小于 0。 1%
样带面积的确定考虑大中型兽类的活动范围,景观类型,透视度交通工具,保证当天能完成一项连续性的调查工作样带面积 = 调查宽度 ( Wi) × 调查路线长度
( Li)
景观类型 单侧宽度 ( m ) 长度 (公里) 交通工具森林、灌丛草原草甸湿地农田荒漠高山冻原
10-50
2 5 0 - 1 0 0 0
50-500
50-100
25-100
2 5 0 - 1 0 0 0
25-100
3-10
30-50
2-5
2-5
5-10
30-50
3-10
步行马、汽车步行、马步行步行马、汽车步行总体样带数和各层样带数的确定各层样带数 ni= Ai× Qi/ Mi
总样带数 n0= ∑ ni
Ai:各层总面积大小
Qi,抽样强度
Mi,样带面积大小样带点间距的确定样带点间距 Ri= (Ai / ni)1/2
Ai,各层总面积
ni,样带数样带的布设
在 1,5万或 1,10万地形图上随机抽取一个公里线网的交汇点为起始点。各副总体内按点间距布设样带点,
地图上标记。
将地图上的样点转绘到航空照片( 1,1万至 1,3.5万)
上,到现地定点。 误差不能大于照片比例尺的 1/1000。
GPS 定位野生动物生境调查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森林
( 1 )针叶林,纯针叶林、针叶树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 2) 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雨林;
雨林;竹林
( 3)人工林,人工营造,> 0.2郁闭度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特用林、薪炭林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灌丛 灌木高度< 5米,盖度 > 30%
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
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草原 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草甸草原;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高寒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荒漠,干旱少水、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土漠、盐漠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高山冻原
( 1) 冻原:耐旱小灌木、多年生草类、
藓类和地衣 矮小植被
( 2) 高山植被:森林线以上到终年积雪带下限之间的地带。
稀疏草本、半灌木、小灌木、垫状伏地植物、
寒旱生或寒冷中旱多年生轴根性杂草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草甸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湿地,沼泽、湖泊、河流,河口,滩涂、珊瑚礁和人工湿地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农田,大片固定耕作的农业用地生境因子的描述
郁闭度; 指林冠在地面上的投影百分率
盖度,灌草层在地面上的百分率生境因子的描述
地貌,极高山( h ≥5000m )、
高山( 5000> h> 3500)、
中山( 3500> h> 1000)、
低山 (< 1000)、丘陵、平原
坡向,阳坡、阴坡
坡位,上、中、下、谷、平地生境因子的描述
土壤名称
气候因子,年极高最高温、极端最低温平均温、最冷月均温、雪被最大相对湿度、平均降雪量野生动物生境调查的内容
地形、地势的调查
植被条件的调查
饲料条件的调查 (植物 动物)
土壤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水文调查
气候调查野生动物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的调查
饲养动物调查 动物养殖场性质、投资、
人员素质
猎区(场)及狩猎调查狩猎种类、猎人数、猎枪数、猎捕情况
野生动物的收购、经销、利用及贸易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及管理机构调查
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县的地类、国民生产、人口和主要少数民族
省、地、县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日常经费、基础设备和人员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