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是 当代人有感于 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作出的一种 生存选择,而且是 标志着人类的 价值观念 与 生活方式 的一场 深刻变革 。
这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同 人类对 人与自然关系 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分不开的。
因此,环境伦理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篇介绍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环境伦理观
◆ 第一节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尊重与善待自然
◇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 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企业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个人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环境伦理观的产生第一节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一、人类与 环境的关系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 人类粗暴地对待自然界 的结果 。 因此,环境问题的治理首先要 从 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 做起,即人类要对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加以反省,建立一种 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人类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 自然物 和生物体,也必须遵循客观的 自然规律 和 生物规律 。 但人类又不是一般的自然物和生物体,而是 有社会意识的存在物 。 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社会分工,具有高级的思维活动,并有将自己与其他自然物区分开来的强烈自我意识 。 在这一点上人与一般存在物有着 本质的区别 。
因而,人类在自然界中占有特殊的位臵,这种特殊位臵就使自己与其他自然物对立起来,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 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变化,同时在自然的变化过程中又导致人类自身发生变化 。
人类改变自然的活动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的对立,
第一,人的意识与自然界的对立 ( 认识 ) 。 人类产生了自我意识以后,就把自己与自然界对立起来,把自然界看作是可供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客体 。 而且,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
不是消极地反映自然,而是能动地认识自然,在认识的过程中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
第二,人的行为与自然界的对立 ( 实践 ) 。 人类不是消极和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积极和能动地改变自然 。 人类根据自己了解和掌握的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条件,发明和制作出各种适合和符合人类愿望的产品和环境,将天然自然物转化为人工自然物,在形式上创造了对自己有利的自然界 。
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也有其限度的,受到 客观自然规律 和 自然物质条件 的限制 。
在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克服两种片面观点:
一种 是 生态唯意志主义观点 。 该观点过分夸大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将自然视为纯粹供人类征服和利用的对象,强调人统治自然和人对自然界的主宰作用 。
一种 是 生态唯自然主义观点 。 该观点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被动适应,认为任何出于人类需要为目的的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开发,其活动都是错误的,要求人类,返回自然,。
20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进入一个 新阶段,
第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愈来愈大 。
第二,人类活动既可以加速了地球表面物质的进化和有序化过程,同时也可以导致和加速自然生态的无序化过程 。
第三,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而愈来愈紧密 。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人类已经历了 采猎社会,农业社会 和 工业社会 三种社会形态,目前正在向 信息社会 迈进 。
采猎社会 是人类社会最漫长的时期,持续时间大约有
3× 106a。 当时,人类靠采集野果和渔猎为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只能现成地从自然界里获取食物,且经常处于猛兽的侵袭和大自然灾害的威胁之中,还谈不上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
由于自然力异常强大,人类对自然非常崇拜 。 虽然人类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但在人类意识里,人与自然往往被混为一体 。
在原始社会,不同的氏族把不同的动植物作为图腾崇拜,认为作为图腾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与属于同一图腾的氏族群体和个体是一个整体,氏族成员和图腾之间有着血缘联系 。
图腾崇拜 说明了原始人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不得不 依赖于自然界,归属于自然界,融化于自然界 的 混沌同一性 。
大约 1× 104a前,农业 与 畜牧业 逐渐代替 采集 和 狩猎 成为社会的主要产业,人类开始进入 农业社会 。
由于农业的发展,人类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学会了用石头和木块建造房屋,并逐步发展了水利灌溉技术,耕种逐渐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 除利用土地之外,人们还掌握了利用自然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知识,人类利用和运用自然力改善自己生存和生活水平的能力逐渐提高,人们对自然力和各种自然现象不再盲目崇拜 。
在农业社会,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还没有得到较高程度的发展,人类还不能全方位地改造自然和深度地利用自然,
而只能利用对自然进行粗浅加工的产品 。 人类还经常遭受到洪,
涝,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区别,但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活动必须依赖自然环境 。
总体来说,农业文明中的人类强调的不是与自然的对立,
而是 如何与自然协调好关系以及适应自然 。
18世纪,英国率先发生 工业革命,随后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步入 工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也发生 重大历史转折 。
工业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 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用化石能源代替人力,兽力能源 。 在工业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口急剧增加 。 人类活动深入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从陆地,海洋到天空,甚至进入太空 。 人类大量开采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人工合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工材料和化学产品 。 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形式空前地多样化和复杂化,涉及到一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地质的运动形式,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了地球上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 。
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科学的运用和技术的发明,人类改变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 此时,人类在自然面前变得神气起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 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
认为 自然界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只有被利用和使用的价值 。
培 根 —— 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 —— 我思故我在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简单的说法就是 视人为万物的尺度,
并从人的利益来判定一切事物的价值 。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
它不仅主张和赞成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而且主张人类有权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好恶来随意处臵和变更自然 。
它还认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每一种进步,都是建立在自然的屈服之上的,必然以自然价值的支付为代价,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不再是伙伴和合作的关系,而只是对立和冲突的关系 。
,人类中心主义,是 工业文明时代占据主流地位的世界观和思想行为模式 。 在近代以来的哲学,文学,艺术,乃至科学思想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 。 同时,它还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广泛留下它的印迹 。
在工业文明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
人工产品和人工环境的制作,都是以自然的牺牲为代价的 。
三,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依仗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
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物质产品也空前丰富 。 但是,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以对自然界的无情榨取为代价的,这 导致了各类严重的环境问题发生 。
虽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生态平衡破坏和环境污染发生,但由于 人类现在利用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力量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范围也广大得多,人类今天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具有深刻性和严重性,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 。
今天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人类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 而导致的 。 因此,要真正克服人类遭遇到的生态环境危机,首先必须从 端正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做起 。
,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研究,
人类必须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彻底分手和决裂,
并创建一种 适合于 21世纪人类生存的新的人类文明方式,这种新的人类文明方式,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
新的生态文明的最大特点,是 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 。 在农业文明中,就有人与自然应该相统一和协调的思想观念,但它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生产力还不太发达的基础之上的,多强调人对自然的依赖和适应 。 但在人类已经掌握极大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的情况下,新的文明方式更多强调的应该是 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与顺从 。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关系,意味着 在价值观上要对自然有新的认识 。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认为自然本身并没有价值,
只具有被利用的工具价值 。 但当人类变本加厉地掠夺自然,以不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各种物质欲求时,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经对人类进行了报复,并强迫人类接受自然具有价值这一事实 。
著名的生态哲学家,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 罗尔斯顿按照系统论和生态学的观点,地球是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复杂多样,对立又统一,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不过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 人类活动作为子系统参与到地球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活动中去,必须服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规律 。 确认人类是地球生物圈的成员这一事实,有助于人类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宇宙和自然中的位臵,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规范 。
从生态系统的观点看,人与地球生物圈的命运是联结在一起的,生物圈的生存利益包含着人类的生存利益并且高于人类的利益 。 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以生物圈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要对生物圈的保护和发展负起自己的责任 。
当代人类采取的节约自然资源,治理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等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固然是由于 受地球生态环境所约束和限制,而不得不采取的适应性行为 ;另一方面从生态伦理的角度看,还应是 人类这一地球上特有的物种对于保护地球生态圈自觉和主动选择的义务和道德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