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一、人与建筑的关系无论人类进行任何生产活动,就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作为建筑其作用正是为人们提供了生产和活动的空间和场所,解决了人类这一方面需求的矛盾。因此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人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同时,也就有不同的建筑形式存在。人类与建筑之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定的关系,存在着必要的联系。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出发来看,吃、穿、住是人类的三大基本需求,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正是解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住。譬如说居住建筑为人们提供居住生活的空间,商业建筑为人们提供购物的生活环境;工业厂房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影剧院、文化宫、俱乐部等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娱乐、休息的生活空间等。
总之,建筑是人类需求的物质之一。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建筑解决了人类在住的方面的最基本需求,也为人们的不同方式的生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它是人们最需求的生活及生产的物质之一。因此,人类离不开建筑。同时建筑需要人类去创造。
(那么什么叫“建筑”呢?“建筑”在人们头脑中约定束成的概念是什么呢?)
二、建筑的概念、类型以及建筑物的构成要素
1.建筑建筑就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它包括有组织的内部空间环境与外部空间环境,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与从事生产不可缺少的场所。
2.建筑的类型建筑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建筑物和构筑物两大类,即:
①什么叫建筑物建筑物——通常把人们直接使用的空间场所,称之为建筑物。如住宅、商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展览馆、影剧院等。
②什么叫构筑物构筑物——通常把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构筑物,如砖瓦厂的烟囱、水厂的水塔、水池等。
③建筑物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a.建筑功能:简单地综合地讲,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具体使用要求,例如:商场建筑。
从商业建筑的例子可以看出,建筑功能概括起来讲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要求。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人类文化进步来看,随着人类的进步,建筑物在建筑功能方面也逐步在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
b.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综合地讲,包括建筑材料和结构,建筑设备和施工技术等重要内容。本专业民结构是骨架,设备满足人们对建筑物某种需求。先进的施工技术又使复杂的结构得以实现。因此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向物质技术条件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发展。(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举例)
c.建筑形象:它是由建筑物的型体,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材料的色彩、质感等因素构成,建筑形象常常反映某个时代生产力水平、文化传统、民族风格以及社会的精神面貌。如果处理得好,即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一定的感染力。如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外部空间环境的组织,澳大利亚的悉尼的歌剧院,书上……)
因此,建筑形象是建筑物构成要素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产生的作用代表了很多方面进步的综合。
总的来说,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三个要素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其中建筑功能是主导的,它对物质技术条件起决定的作用(在建筑设计中的形势服从功能的观点),在这种观点引导下,可以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可以选不同建筑材料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建筑形式也千变万化,具有多样性。
第一节 民用建筑的分类和分级一、民用建筑的分类民用建筑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四种:
1.按使用性质分
(1)居住建筑——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别墅、公寓、宿舍等。
(2)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包括人们从事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用的建筑物和从事商业、生活服务性等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学校、幼儿园、影剧院、商场、医院、旅馆等。
2.按规模与数量分
(1)大量性建筑——修建数量多,涉及面广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影剧院等。
(2)大型性建筑——规模宏大、修建数量少的建筑、大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航空站、博物馆等。
3.按建筑层数或高度分
(1)住宅建筑:国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30层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建筑高度在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建筑高度超过24米而未超过100米的为高层;超过100米为超高层。
4.按结构形式分
(1)砖混结构——用砖墙砖或钢筋混凝土柱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钢筋混凝土梁、板作为水平承重构件。
这种结构一般用于层数不多(6层及6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小型工业建筑。
(2)框架、剪力墙与筒体结构。由基础梁、柱构成建筑物的骨架承受荷载,骨架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这种结构的竖向与水平承重构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4)空间结构,各种轻型高效的空间结构形式。
二、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1.按建筑物的耐火程度分级建筑物的耐火程度是由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建筑构件的最低耐火极限决定的。
材料燃烧性能。材料分非烧烧体(钢、混凝土、石棉、砖)
难燃烧体——经防火处理的有机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石膏板。
燃烧体——木材、纸板、沥青。
耐火极限——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撑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开高到220℃时所需时间,用小时表示。
耐火等级分四级:一级最好,四级最差。
重要建筑、大型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设计。
大量性建筑或一般性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
次要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设计。
2.耐久等级按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物耐久年限分4级。
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二节 房屋的设计内容与过程一、房屋建造程序
(1)建造房屋程序建造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它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完成。
A,前期工程工作,可行性报告的研究。
具体涉及到内容: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研究完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再决定是否投资兴建。
B,房屋建造具体环节
①编制与审批计划任务书;
②选择、勘测和征用建设基地;
③设计;
④施工;
⑤设备安装(或装修);
⑥交付使用和回访使用。
任务书包括内容:核定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性质、内容、用途、建筑面积(总),总投资、建筑标准及房屋使用年限等。
二、房屋设计的内容、依据、过程
a,房屋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设备设计
①建筑设计包括总平面与环境设计,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设计(每层平面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
②结构设计包括结构方案选择和细部构件设计。
③设备设计是指给排水、采暖通风、电器照明。
b,房屋设计的最基本依据
①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②家具、设备的尺寸以及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
③温度、湿度、日照、风向、风速、风雪等气候条件。
④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裂度。
⑤建筑统一模数制。
a,基本模数。
b,扩大模数。
c,分模数。
(3)房屋的设计过程
a,设计前的准备
①接受任务书,了解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及内容。
②现场收集必要的原始资料。
③现场调查周围的环境、交通情况以及市政设施状部和施工能力及材料等。
b,建筑设计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技术设计阶段。
③施工图设计阶段。
三、房屋的施工过程整个房屋的施工过程可分为:
(1)施工准备;
(2)主体工程施工;
(3)建筑装修;
(4)设备安装。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创作设计过程有多种形式,从我们绪论部分讲的一种设计理论观点——形式服从功能出发,那么,一般创作设计过程是从建筑平面入手开始设计。
一、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
(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不同(也就是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如下:
(2)建筑平面中除了上述组成部分外,还有结构所占面积。
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一、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的目的及其内容
(1)目的及其依据使用部分的设计是根据各(功能空间)房间的功能和要求,安排家具或设备,组成活动空间,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2)内容主要内容是确定房间的面积大小、形状、尺寸。
二、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
A,如何确定房间的面积的大小?
(1)房间的面积:主要房间的面积和辅助房间的面积。
a,主要房间的面积大小确定的因素取决于房间里必备的空具或设备所占有的面积以及人在室内使用活动所需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等其它因素。
举例:办公间(传统型)
①办公桌椅和文件柜所占的面积。
②人坐着办公所需的面积以及人在取文件等室内活动的面积。
③室内供人走动的交通面积。
④文件柜开启和关闭,以及办公桌抽屉打开,这些家具或设备的活动所需面积。
⑤人在里面办公不觉得拥挤,感觉办公环境很舒适所需的空间面积,因而确定合理的房间使用面积,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家具或设备的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搬家具或设备,紧急疏散等情况。
b,辅助房间的面积的大小确定一般对辅助房间的面积的大小确定有两种方法。
①根据主要使用部分房间的面积和人数,按一定的比例来确定。譬如说,一个24个班规模为1200名学生的中学,那么所需的厕所面积要多大?那么我们根据国家有关的定额指标,每20名学生/蹲位,这样可以事先确定厕所面积的大小,每个蹲位为900×1200,1.08m2。再如商场的库房面积的确定,一般按营业厅的面积1/5~1/7来确定。
②根据辅助用房的设备的个数相应确定其大小。
③根据国家及地区的有关定额指标规定确定。
(2)房间的平面形状和尺寸的确定这一方面的设计主要是房间的室内活动特点,家具设备的布置方式,采光、通风要求所决定的。
以教室的平面形状和尺寸为例讲解(小学)
①首先要满足学生上课时的视听质量,视距S≤8.5m。
②边座和黑板面远端夹角控制在30°以上。
③前排座位距黑板的最小距离≥2m。
④桌椅的尺寸及排列方式,以人体活动尺度来确定桌椅排距与过道宽度。
⑤考虑建筑模数。
⑥确定教室的形状、尺寸。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在确定房间的形状和尺寸除了考虑以上所述内部因素外,还要考虑外部因素综合考虑。
二、门窗的设置建筑物门窗的大小、数量、位置、开启方式,直接影响着房间平面使用效果。
1、门的设置
(1)作用室内外空间联系,通风、安全疏散。
(2)大小与数量门的最小宽度是通行人流的多少和家具尺寸决定的。
单股人流宽600mm。
公共建筑设单扇门,门宽1000mm。
门若大于1000mm,采用双扇门,双扇门宽1200~1800mm左右,分户门与卧室的门宽度一般为900mm,阳阳、厨房的门可用800mm,厕所门宽为700mm,单元门宽1200~1500mm。
双扇大于200mm以上门洞通常采用多扇。
(2)门的位置及开启方式
①考察家具布置;
②缩短交通路线;
③一般房间门宜内开,人数较多的公共建筑,门须向外开,便于紧急情况下人流疏散。
2、窗的设置
(1)窗的大小。窗的面积大小,一般是根据日照情况和房间使用对采光需要来确定。
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之比,采光面积比。
(2)窗的位置确定房间中窗的位置,主要考虑室内光采均匀度,家具的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以及立面构图要求。
§2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一、组成
二、设计要求
1、交通路线短捷、联系通行方便
2、人流疏散迅速安全
3、采光通风良好,节省交通面积
4、空间处理三、水平交通联系部分
(一)作用与分类水平方向联系门厅、楼梯各个房间内走廊、外走道
(二)宽度确定主要考虑人流通行,方便搬运家具,紧急疏散以及某些特殊要求,达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200mm。
四、垂直交通联系部分
1、楼梯设计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
确定楼梯的数量、楼梯段宽度、楼梯形式。
一般多层建筑楼梯不得少于两部,可根据负担人流量多少,分为主楼梯与辅助楼梯,次要楼梯。
主楼梯宽度一般为1800~2100mm;
次要楼梯宽度一般为1200~1500mm;
辅助楼梯一般为900~1200mm。
2、电梯自动扶梯高层建筑中用甩梯自动扶梯用于有频繁而连续人流公共建筑中,商场、火车站、航空港。
五、交通联系枢纽
1、作用交通联系枢纽、过渡空间。
2、大小确定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确定。
中小学教学楼门厅可按0.06~0.08m2/学生计。
电影院门厅按0.13m2/座位计。
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不得小于通向该厅的过边,楼梯宽度总和。
§3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各个使用部分要按主次内外关系确定在整个平面中的具体位置,借助功能分析图,按功能关系把相关部分组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一、平面功能分析
1.分析房间主次、内外关系一幢建筑物,由于它的功能特点不同,各房间在平面上重要程度不同,有主有次。
住宅:客厅、卧室——主要;厨房、厕所——次要教学楼:教室、实验室——主要;管理用房、贮藏室、厕所——次要
2.分析房间的分隔与联系关系
3.分析房间的使用顺序与交通路线门诊部:病人就诊的顺序挂号、候诊、诊疗、划价、收费、取药、返回车站建筑:旅客问讯、售票、候车、检票、通过站台上车总之,在房间组合布局时,既应满足使用顺序上的要求,又要使各功能部分联系方便,交通路线短捷,尽量避免迂回交叉。
二、建筑平面组合形式房屋平面组合常见方式有:
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房间联系起来(外廊式、内廊式)。
适用于同类房间多次重复的平面。
教学楼、集体宿舍、办公楼、门诊部。
2.套间式特点:各个房间之间相互贯通,交通部分与使用部分结合在一起,房间之间联系最简捷。
适用:房间使用顺序较强,人流连续的建筑:车站、展览馆。
3,大厅式特点:以一个使用人数较多的公共活动大厅为中心,在大厅周围布置其他房间。
影剧院、体育馆。
4.单元式特点:将功能上联系紧密的房间组合成一组,每组有各自的出入口和垂直的交通设施,单元之间的联系一般要通过单元出入口。
三、建筑平面组合与结构布置的关系建筑功能——平面组合设计;平面组合时还必须考虑建筑结构问题。建筑设计中考虑结构问题——主要是正确选择结构形式和合理进行结构布置。
1.砖混结合与平面结合关系
(1)横墙承重,在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建筑中常采用。
住宅、旅馆、办公楼、宿舍等。
(2)纵墙承重,用于开间尺寸比较多样的办公楼,以及房间布置比较灵活的住宅建筑中。
(3)纵横墙承重,适用范围较广,同时设有大小房间的建筑,教学楼、办公楼。
2.框架结构与平面组合的关系适用:房间的面积较大,层高较高,荷载较重或建筑物层数较多。
特点:梁、柱承重、墙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
要求:柱网尺寸统一。
3.空间结构四、影响平面组合的其他因素外界因素:基地的总体规划、气候条件、地理条件。
1.基地条件,对平面组合的影响基地的大小与形状,周围原有建筑物、道路、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状况等常影响到房屋的层数,平面形状、立体布局、出入口位置。
基地形状对建筑物平面形状影响
2.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对平面组合影响日照间距:L/H(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是确定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包括各层高度的确定,建筑空间的利用,判定结构、构造关系。
§1 建筑空间的高度一、房屋的高度、剖面形状净高:从楼地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底面的距离层高:从楼地面到顶棚顶面的距离确定室内净高与房间剖面形状时主要考虑因素:
1.房间的使用性质与活动特点
2.采光、通风及卫生要求采光考虑房间进深大,要求窗上沿标高越高,即房间的高度相应也越高,窗台高度主要根据室内使用要求和家具、设备的高度确定。
窗台高900mm,专用儿童活动室窗台高度700mm左右。
3.结构构造与设备要求房间的高度与剖面形状,还与梁、板等结构构件厚度、空间结构的形状以及顶棚上下设备的高度有关。
4.室内空间比例要求室内空间长、宽、高比例关系不同,常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宽而低矮的房间使人感到压抑,窄而高的房间使人感到拘谨,不亲切。
§2 房屋层数确定和剖面的组合方式一、房屋层高、层数的确定
1.层高的确定国家或地区设计主管部门规划层高指标作为设计依据。
2.房屋的层数的确定影响房屋层数因素:
(1)房屋本身的使用要求;
(2)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3)建筑防火要求;
(4)建筑技术条件造价。
§3 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一、建筑空间的组合既要考虑水平方向的功能关系,还必须同时考虑在垂直方向上的功能关系。
1.分层安排各使用房间
2.建筑空间组合空间组合把高度相同,使用性质相似的房间组合在一起。
二、建筑空间的利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实际上是在建筑占地面积和平面布置基本不变情况下,扩大了使用面积,改善了使用条件与空间艺术效果,提高了投资效益。
1.房间内的空间利用
2.走廊、门厅、楼梯间的空间利用
第四章 建筑外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筑设计阶段:功能要求——平面布局——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立面的造型是建筑功能体现之一,所以建筑立面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设计环节。
建筑物外部形象的美观与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一、建筑外形应反映内部特征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要求有不同的空间,而不同的建筑空间,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外形。
二、建筑外形必然反映建筑技术条件建筑外形与其采用的材料、结构形式、施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建筑体型、立面、空间形象都必须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实现。
三、掌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四、建筑外形应与城市规划和自然环境条件相结合五、建筑外形设计应符合建筑构图规律
§2 建筑体型和体型组合一、建筑体形
1.定义建筑物以屋顶、墙体构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空间体量和外形轮廊。
2.分类单一体型,组合体型。
设计时采用什么样体型,视具体的功能要求设计者意图。
二、建筑体型组合
1.分类按组方式:对称式;不对称式。
(1)对称式有明确的中轴线与主从关系,主要出入口一般都只设在中轴线上。
给人以严谨、庄重、匀称、稳定之感。
古建筑、纪念性建筑、行政办公建筑,要求庄重一些建筑。
(2)不对称式无明显轴线关系,布局比较灵活自由。
适应复杂的功能关系或不规则基地形状。
医院、园林建筑采用不对称式。
2.进行建筑体型设计和体型组合造型,注意问题。
(1)主次关系分明
(2)连接交待明确
3.比例恰当比例:指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度量之间关系。
建筑物中出现的不同比例,给人感觉常常是不相同的。
4.布局稳定、均衡
5.体型简洁并与环境协调
§3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筑设计阶段;功能要求——平面布局——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立面造型是建筑功能体现之一,建筑立面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设计环节,建筑立面设计主要是从组成建筑立面的各种构件入手的。
一、建筑立面组成及设计任务建筑立面以看成由各种构件组成。如门窗、墙柱、阳台、檐口、遮阳板、各种细条及细部装饰。
设计任务:使组成建筑物各种构件的比例尺度和虚实关系恰当,材料、质感与色彩协调。
二、建筑设计遵循原则建筑立面设计一般是在建筑平面、剖面设计与体型组合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但有时为了立面要求,也可对平面、剖面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改,无论新建筑,还是老建筑,其立面都共同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有机统一,建筑大师莱特索性称建筑为“有机建筑”,他在回答人们问题时说“有机”意味着本质,内在的——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所以他设计建筑,不仅和自然环境十分协调,而且本身也是高度和谐,统一而又极富变化的。
既然肯定了形式美的规律是多样统一,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多样统一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问题,所以进行立面设计时,不能孤立地研究每一个面,而应该同时考虑几个立面,使它们相互协调统一,成为有机整体。
三、形式美的几个原则
1.以简单的几何形形状求统一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的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体形状,认为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
·近代建筑巨匠勒·柯布西埃强调——原始的体形是美的体形,因为能使我们清晰辩认。
原始体形——圆、球、三角形、正方形、立方体容易辩认——几何形状本身简单、明确,肯定各要素之间具有严格制约关系,以上美学观点,可从当今中外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
古代杰出建筑,如罗马、潘泰翁神庙、圣彼得大教堂、天坛、埃及金字塔,它们均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达到高度完整统一境地。
近现代建筑突破古典建筑形式束缚,虽然出现了许多不规则构图形式,但也不排斥运用圆、正方形、正三有形等几何形状构图来谋得统一与完整性。如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美国馆(圆形)以及许多大型体育馆建筑。
2.主从与重点:“趣味中心”
3.比例与尺度:
4.韵律与节奏:“建筑是凝固音乐”
5.均衡与稳定:
第五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概论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科学,它阐述了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等问题。
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
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建造方法学科。建筑设计方案要付诸实施,就必须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才能为施工提供各部分的具体做法。
§1 建筑物的组成一、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1.基础建筑物最小部分埋在土中的扩大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传到地基上。
要求:坚固、稳定、软弱地基与耐力不等的地基要作处理。
2.墙(柱)
墙承重的结构中,墙既是承重构件,也是围护构件;柱承重的结构中,墙只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
要求:坚固、稳定、耐久。外墙要抵御自然界各种不利因素对室内影响。
3.楼层、地面建筑的水平承重构件,不墙起水平支承作用。
要求: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地面层要求耐磨,不起尘,易清洁。
4.楼梯建筑物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紧急疏散之用。
要求:足够通行宽度,疏散能力,坚固、安全。
5.屋顶房屋顶部的承重构件,围护构件。
要求:有一定强度、防水、保温、隔热、持久。
6.门窗围护、分隔房间作用要求:密闭性、防水、保温、隔热、隔声。
附属构件、配件:阳台、雨篷、烟囱、垃圾道、壁柜。
§2 影响建筑构造因素、设计原则一、影响建筑构造因素
1.外力作用影响外力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静荷载(建筑物自重)和动荷载(人、家具、设备、风、雨、雪及地震荷载),它是选择结构类型,确定构造方案的重要依据。
2.自然界气候的影响构造上要采取不同防护措施,防水、防潮、隔热、保温、设变形缝。
3.人为因素防火、噪声、防腐、防震、构造措施。
二、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坚固实用
2.技术先进:材料、结构、施工3个方面采用先进技术
3.经济合理
4.注意美观
第六章 基础、墙体构造
§1 概述一、基础:土建基基础:建筑物最下面埋在土中的扩大构件地基: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而产生应力与应变的土层二、地基、基础与荷载关系
力层——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而需要进行计算压力的土层下卧屋——持力层以下的土层建筑物的总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上。基础起承上传下地传递椅载的作用;地基是起着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作用。
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在稳定条件下,每平方米所承受的最大垂直压力,欲使地基容许承载力R与建筑物总荷载N相适应,可通过基础底面积F来调整。
F≥N/R
从上式看,当地基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建筑物总荷载愈大,要求基础底面积也愈大。
三、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一)强度、稳定性、均匀沉降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来传递整个建筑物荷载,而地基应具有良好、稳定性,以保证建筑物均匀沉降。
(二)耐久性基础材料、构造选择应与上部建筑的使用年限相适应,防止基础提前破坏。
(三)经济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工期工程量及造价在整个建筑工程占有一定比重。其比重的变化往往相差悬殊。
造价低不足3%,高的可达35%,相差十多倍。
4~5层,混合结构房屋约占总造价10~20%左右。
四、地基
(一)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承载力,不需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地基土: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填土五大类。
(二)人工地基地基没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对土层必须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这种经过人工处理土层称人工地基。
常用人工加固地基方法:压实法、换土法、桩基。
1.压实法通过减小颗粒、间孔隙,把细土粒压入大颗粒间的孔隙中去,并及时排去孔隙中的空气,从而增加土的干容重,减少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
压实法可分:土的平面压实法;机械压实法(重锤法、碾压法、振动法)。
2.换土法
3.桩基
§2 基础与地下室一、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1.基础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距离。
基础埋深一般不应小于500mm;
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称深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称浅基础。
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地基的地质构造和土层分布状况影响
(2)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承载力有很大影响,所以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基础埋深应在地下水位以上;若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可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则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且不小于200mm的深度。
(3)冻土深度影响基础底面应埋置在冰冻线以下不少于200mm深度。
(4)其他因素影响相邻基础深度,建筑物是否有地下室,有设备基础。
三、基础类型
1.按基础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
(1)条形基础基础呈连续带形,又称带形基础。
a,墙下条形基础建筑物上部为混合结构,在承重墙下往往做通长的条形基础。
b,柱下条形基础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部分框架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又属囫弱土时。
c,壳体条形基础筒壳或折壳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式。
a,柱下单独基础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沿柱下放大成块状基础,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
b,柱墩式与井柱式基础
c,单独式壳体基础
(3)满堂基础成片的、钢筋混凝土板支承着整个建筑。
a,不满堂基础。
b,筏式基础。
c,箱形基础。
2.按基础材料分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基础。
3.按传力情况不同刚性基础、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抗压强度很好,抗拉、抗弯、抗剪强度远不如抗压强度(砖、石、混凝土基础)。
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基础底宽B往往大于墙基宽度。
根据材料抗拉、抗剪极限强度,对基础的出挑b与高度H之比进行限制,即宽高比。
按宽高比形成夹角来表示,这一夹角称刚性角。
·凡受刚性角限制基础称刚性基础,刚性基础常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五层及五层以下的中小型,民用建筑,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混凝土基础:具有坚固、耐久、不怕水,刚性角大的特点,常用于地下水位以下基础。
b/H=1:1 α=45°。
柔性基础——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强度都很好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四、地下室
1.作用争取更多的空间。
2.定义分类地下室——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房间。
可设一层、二层或多层。
半地下室——部分高度在地面以下房间。
地下室墙底板处于地面以下,经常受到地面渗下的水、土中的潮气以及地下水锓蚀。因此,地下室构造设计中,必须解决防潮、防水问题。
3.地下室防潮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时,地下室墙与地坪需要进行防潮处理。
4.地下室防水做法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需进行防水处理。
(1)卷材防水防水卷材——油毡
(2)混凝土防水,方法有三种
a,供不同的集料级配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提高抗渗性能,达到防水目的。
b,在混凝土掺入一部分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组织,提高抗渗性能,常用外加剂——加气剂——防水剂——密实剂。
c,采用无收缩不透水水泥、加气水泥、膨胀水泥。
(3)降排水法降排水法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地下水,方法有二种:内排水法、外排水法。
§3 墙与隔墙一、墙的作用分类与组成
(一)作用;墙既是承重构件,又可能是围护构件。
承重构件:承受房屋的屋顶、楼层,包括人物的使用荷载与自重,并通过它(或桩)传递给基础。
围护构件:隔绝风、雪、雨、霜的侵袭,防太阳辐射,场所干扰,从而达到隔热、保温、隔声的目的。
分隔构件:根据使用要求,可用墙分隔成各种空间。
(二)分类外墙、内墙①从它在建筑分布位置来分;②按结构受力情况分:承重墙、非承重墙、实砌砖墙、空斗墙、空心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与大型板材;③从材料与构造方法上分;④按施工方法分。
(三)组成外墙由勒脚、墙身、檐口组成,墙身设有门窗洞及其过梁、壁柱等构件。
二、决定墙体构造的几个因素
(一)墙的结构布置保证墙结构合理性:上下承重墙须对齐,各层承重墙洞口也尽可能做到上下对齐。
(二)坚固方面的要求隔声方面的要求砖厚240mm,双面抹灰隔声可达45分贝。
砖厚120mm,隔声可达30分贝。
材料及施工方面要求。
三、砖墙构造砖墙——用砖与砂浆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砌体。
1.砖墙材料
(1)砖
a,种类按材料分粘土砖、炉渣砖、灰砂砖、粉煤灰砖。
b,规格标准砖53×115×240mm,砖长:宽:厚=4:2:1
c,标号砖标号指砖的抗压强度Kg/cm2。
标号:50、75、100、150号。
(2)砂浆
a,种类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常用)。
b,标号砂浆标号由砂浆成份的配合(体积比)和水泥标号确定。
标号:100、75、50、25、10号。
2.砖墙组砌
(1)砌法及组砌原则砖块在砌体中的排列方式。
原则——内外搭接、上下错缝、错缝长度不应小于60mm。
(2)砌式分类
a,全顺式每皮砖均为顺砖叠砌而成。
b,上下皮一顺一丁式每隔一皮顺砖加铺一皮丁砖相互间隔铺砌而成。
c,每皮一顺一丁式在每皮上,由顺砖与丁砖相间铺砌而成。
d,多顺一丁式常用三顺一丁式、五顺一丁式。
3.砖墙尺寸
(1)决定因素砖墙厚度取决于荷载大小、性质、层高及横向墙间距,门窗洞的大小及数量,支承楼板情况及必须隔声、隔热、防火要求。
(2)硬度砖墙厚度以砖长表示半砖墙(12墙),3/4砖墙(18墙),一砖墙(24墙),一砖半墙(37墙),2砖墙(50墙)。
4.砖墙细部构造细部——墙脚(防潮层、勒脚、明沟、散水)、窗台、过梁、圈梁等。
(1)墙脚构造墙脚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那段墙。
①墙脚防潮层
a,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和地面水渗入墙体,设置防潮层。
b,防潮层位置
c,做法用20~25mm厚1:2水泥砂浆加3%~5%防水剂。
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
采用60mm厚细石混凝土带,内配3φ6钢筋。
用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上铺毡油。
②勒脚构造
a,做法抹灰、贴面、石材。
③散水
a,定义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坡面,以便将雨水排走,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护坡。
b,要求坡度3%~5%,宽600~1000mm。
屋面排水方式为自由落水时,要求散水宽比屋顶出檐宽200mm。
c,做法混凝土散水、砖铺散水。
④窗台
a,分类悬挑、不悬挑
b,要求窗台面应向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坡度为3%。
c,做法
(3)过梁
①分类砖砌平拱、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梁
②作法
a,砖砌平拱(平发卷)
跨度小于1.2米,过梁支承长度20~30mm。
做法:砖侧砌而成,灰缝做成上宽下窄,宽不得大于20mm,窄不得小于5mm,砌时并将中间提高约为跨度1/5,即所谓拱势,待受力沉陷后成水平。
b,钢筋砖过梁跨度1.2~2米时,采用做法:砖缝中配置2~3根φ6钢筋,钢筋间距不大于120mm,钢筋两端伸入墙内不小于240mm。
c,钢筋混凝土过梁跨度在2米以上。
(4)圈梁
①定义圈梁在房屋四周和部分内墙中设置连续、封闭梁。
②作用增加墙体稳定性,提高房屋整体刚度,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墙体的破坏,提高房屋抗震能力。
③数量及位置单层房屋檐口高度为5~8m时,应在顶部设一道圈梁。
檐口高度大于8m时,在墙身中间再增设一道。
3层或3层以下民用建筑在墙身中间增设一道圈梁。
4层以上,适当增设。
地基较软弱或比较复杂可在基础顶面增设一道圈梁。
圈梁应闭合,当遇到门窗洞孔致使圈梁不能闭合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设置一道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断面不小于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L应不小于两梁中心距的两倍且不小于1m。
④做法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砖圈梁。
a,钢筋混凝土圈梁现浇、预制,其截面高度应不小于120mm,宽度同墙厚。
b,钢筋砖圈梁
M5砂浆砌,高度不小于5皮砖,圈梁中设置4φ6的通长钢筋分上下二层布置。
五、隔墙构造
(一)作用分隔空间
(二)要求
1.自重轻
2.厚度薄
3.隔声性能好,防潮耐火
4.隔墙应可能设计成易于拆除而又不损坏其它部位的构造设施
(三)分类按构造方式:砌筑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
1.砌筑隔墙
(1)普通砖隔墙半砖隔墙、1/4砖隔墙隔墙上部与楼板相接处,用立砖斜砌,使墙与楼板挤紧。
半砖隔墙高度应小于3.6m,长度应不大于5m,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沿高度方向每隔5~7皮砖砌入φ4钢筋2根;沿高度方向每隔10~15皮砖砌入2φ6钢筋。
1/4砖隔墙只用于面积小,无洞口的隔墙,高度不应超过2.8度,长度不超过3m,须用M5砂浆砌筑。
(2)砌块隔墙砌块(加气混凝土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水泥沪渣空心砖),隔墙厚度由砌块尺寸决定。
砌块大多轻质多孔,隔热性能好,吸水性强,因此应在墙下先砌3~5皮粘土砖。
2.轻骨架隔墙立筋式隔墙组成:骨架、面层常用骨架:木骨架、型钢骨架、铝合金骨架面层:抹灰面层、人造板材面层
(1)抹灰面层
(2)人造板面层
3.板材隔墙
第七章 楼地层
§1 概述楼地层房屋的主要水平承重构件,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作用。
一、楼地层的功能与要求
(一)坚固方面的要求
1.楼地层应有足够的强度
2.楼地层应有足够的刚度刚度是有相对挠度来衡量,即绝对挠度与跨度比值。
依结构规范:楼板构件不超过1/250L,阁楼层构件不超过1/200L。
(二)隔声方面的要求楼板隔声:隔绝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楼层构件的隔声要求在40~50分贝。
空气传声隔绝方法:避免有裂缝、孔洞,并增加楼板层的客重或采用层叠结构。
固体传声隔绝方法:防止在楼板上太多的冲击能量。
(三)经济方面的要求楼板层造价约占建筑物造价20~30%。
(四)热工与防火方面要求二、楼地层的组成和构件布置
(一)楼地层的组成
1.承重构件:承重构件如梁、搁栅、楼地板、拱。
2.非承重构件:面层总括来说,主要组成部分:面层、承重构件、顶棚楼地层构造可分为四大类型:木楼地层;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楼层;钢板楼层;砖楼地层。
(二)构件布置
1.构件支承
(1)单向支承:房间或空间成长方形,即长跨L2与短跨L1这比大于 L2/L1≥2。将构件利用短跨沿长跨方向排列。对沿短跨方向不考虑支承作用。
(2)双向支承,当长短之比L2/L1<2。长短跨之比为1~1.2较为经济;1.2~1.5尚可,在1.5以上则较浪费。
(3)楼板支承方式
①利用纵向内墙与外墙支承
②利用横墙支承
2.构件布置方式布置方式:简单、复杂
3.构件布置几个原则
(1)符合建筑设计要求
(2)注意结构上的问题三、楼地层主要分类比较
(一)木楼、地层优点:自重轻、保温性能好缺点:易燃、易腐仅用在产木区域或部分楼、地层铺面,以及装修材料来用木材而已。
(二)钢筋混凝土楼层现浇、装配两种类型优点:刚度、强度较高,耐火性,耐久性良好,不易腐蚀,装配式更有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缺点:自重大、隔声、保温性差,造价较大楼层高。现浇式木模费用大,进度慢,且受季节限制。
(三)钢楼层现浇、装配式两种优点:具有钢筋混凝土楼层所有优点,即强度大,跨度更大,6m以上,比钢筋混凝土轻。
缺点:易锈、价格贵。
(四)砖楼、楼层优点:构造施工简便、经济缺点:强度较差、跨度小
§2 钢筋混凝土楼层一、钢筋混凝土楼层分类组成分类:搁栅式楼层、梁板式、现浇式、预制式组成:面层、结构层、顶棚二、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层
(一)钢筋混凝土板式楼层最简单:钢筋混凝土板单向简支在四周墙上。如厕所、厨房,跨度2~3m,板厚约70mm。
板内配置主力钢筋(设于板底),分布钢筋(垂直架于主力钢筋上防裂),按短跨搁置。
(二)钢筋混凝土搁栅楼层现浇:板厚约50mm,搁栅跨度3.5~4.0米,搁棚高按1/20L,约200~300mm,宽60~120mm,间距250~700mm。
预制:距度3.5~4.0米,间距700~800mm,断面70×300mm。
(三)梁板式楼层
1.规定优缺点钢筋混凝土梁板式楼层由板、次梁、主梁所组成。
一般布置次梁依大跨方向排列(开间面),主梁由砖石墙垛或钢筋混凝土柱、砖柱支承。
常用主梁跨度5~8米,梁高为跨度1/8~1/12,梁宽为高1/2~1/3,其间距为次梁跨度。次梁跨度4~7米,高为跨度1/12~1/16,宽为高1/2~1/3,间距则为板跨,板跨1.5~2.5米,楼板厚为60~80mm,简支板厚为跨度1/35,连续板为板跨1/40。
规定:屋顶不得小于60mm;民用建筑各层楼板不得小于60mm;双向楼板不得少于70mm;密肋楼板不得小于50mm;工业建筑各层间楼板不得小于80mm。
2.楼层构件布置方案比较主梁、次梁布置由房间大小,平面形式,采光方式与方向,次梁一般灯光线平行。
(四)梁与墙柱连系方柱、圆柱均系直接浇连,有时主、次梁端,因结构需要采用承托方式,仅将梁端高度增加梁支承在墙上,必须设梁垫。
三、小型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层钢筋混凝土板梁构件,非预应力——预应力。
预应力构件优点:构件刚度大,抗裂能力强,耐久而延长使用时间;可采用高强钢筋和高标号混凝土,从而节约用材,减轻自重。
(一)分类与优缺点分类:梁式板式;梁板合一,大型板材
(二)梁式板式楼板层预制板宽400、500、600、800、900mm以至1米。
·梁板式:板搁在梁上,板跨度为1.5~2.0m,梁断面可制成矩形、T形、工字形,板厚不小于60mm。
·梁断面成倒T形,板搁在梁之间,梁高200~300mm约为跨度1/20,梁跨4~5米,梁间距为0.6~2m。
铺空心板(尺寸600、800、1000mm)
(三)梁板合一肋形楼板,多孔板二种。
1.肋形楼板板跨3~5米,肋形板可作成L形,T形,槽形等。
槽形板:向上、向下两种,槽形板、板壁厚35mm,板宽大于或等于400mm,高度120~300mm,约为高度1/20~1/25,国内采用宽为400、500、600、700、800、900、1000mm。
高如依砖皮数则有120、180、220mm。
板长2.4、3.3以至4~5米。
2.多孔板圆形空心板、多孔板板宽有400、500、600、800、900、1000、1200mm尺寸。
厚等于跨度1/20~1/25,一般为110、180mm(两皮,三皮砖),板跨有2.6,2.8,3.0,3.4,3.6,3.9,4~6米。
多孔板有预应力与非预应力二种,现多采用预应力构件。
·楼板排列根据规定荷载,跨度尺寸、起重条件,然后依房屋进深,选择有关型号一种或几种板宽预制板若干块,相互搭配,铺满楼面。
板与板相拼,纵缝允许宽为10~20mm;倘若板缝较宽除加宽嵌缝混凝土外。
(1)可在沿墙处做砖挑头,但不大于120mm。
(2)缝宽200~300mm时,必须另行现浇混凝土,配置钢筋(现浇板带)
四、钢筋混凝土楼层面层,填充层、顶棚构造
(一)面层构造简单做法:在结构层上直接抹20mm厚1:2~3的水泥砂浆,也可改抹水磨石,为了使用上的防水防潮,易于清洁。
(二)填充层构造为了隔声、保温要求便于埋设管道,可设填充层。
其材料:1:4水泥煤渣混凝土;1:5石灰煤渣或1:1:10(水泥:石灰:煤渣),厚度40~70mm。
(三)顶棚构造现浇、装配式,可分三种。
1.直接抹顶就在楼板下施纸筋石灰抹灰,厚度仅10~12mm,然后刷白。
2.直接钉顶棚
3.吊顶三种情况下使用:
第一,整洁顶棚;第二隐藏管道;第三,增强隔声效果。
建筑饰面构造(专题)
一、建筑装修的重要性及意义
·建筑工程量讲建筑主体完成后:一般民用建筑,只完成了工程量的60~70%;要求较高建筑,只完成了工程量的50%。
·工程费用一般民用建筑装修占土建造价的25%左右;标准高建筑可达40~50%。
二、作用
1.可以改善室内外清洁卫生条件。
2.弥补或提高结构在功能方面不足。
3.保护建筑构件,提高构件的耐久性。
4.增强建筑物的(物理性能:声学、热学、光学)
5.美化、装饰作用
§1 地面装饰构造一、地面组成及要求
(一)组成地面:底层地面、楼层地面,建筑物主要装修部位之一
(二)要求坚固、耐磨、平整、易清扫、防水、防潮、防滑特殊要求:弹性、隔声、吸声、保温、耐酸碱、耐腐蚀、防静电二、地面组成
(一)面层保护结构层,室内清洁美观,面层材料一般价格较贵
(二)垫层刚性垫层、非刚性垫层
(三)找平层(结合层)
水泥砂浆三、地面类型及构造
(一)类型按其材料及做法:整体地面、块料地面、木地面
1.整体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做法:
(1)水泥砂浆地面单层:结构层上抹20~25mm厚1:2或1:2.5水泥砂浆双层:结构层上抹10~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再抹5~10mm厚1:2水泥砂浆(双层做法开裂较少)。
在水泥中掺入颜料,则可做成彩色水泥地面。
(2)水磨石地面将天然石料(大理石或中等硬度的石料如自云石)的石屑用水泥浆拌和在一起,抹浇结硬再经磨光,打蜡而成。
2.块料地面把地面材料加工成块(板)状,然后借助结合层粘贴或铺砌在结构层上。
常用块料:水泥砖、预制水磨石板,天然石、瓷砖、马赛克。
粘结材料:水泥砂浆、沥青玛蹄脂,也用细砂,细炉渣做结结合层。
(1)预制混凝土板地面
(2)天然石地面天然石、花岗石、大理石
(3)瓷砖、马赛克地面
3.木地面
§2 墙面装饰构造一、作用保护墙面,使墙面免受自然界大气侵蚀,同时使人外墙面平整。
使用与装饰二重性,影响室内空间,光滑、清洁美观。
二、分类根据饰面材料性能与特点分:
抹灰类、贴面类、板材类、涂刷类、裱糊类其中:板材类、裱糊类只用于内墙面装饰
(一)抹灰类墙面
1.抹灰层总厚度:外抹灰平均15~25mm,内抹灰平均15~20mm;顶棚平均12~15mm。
2.抹灰层组成底层、中层、面层底层:起着与基层粘结和初步找平作用中层:起着主要找平作用,弥补底层由灰浆干燥后收缩出现裂缝面层:装饰效果、要求平整、无裂痕、均匀
3.常用抹灰各类
·中小学建筑设计·
一、学校用地组成与用地面积
(一)组成用地组成——建筑用地、体育活动场地、绿化用地、勤工俭学用地。
建筑用地——学校中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基底面积)、建筑物周边的通道及根据建筑防火、卫生间距要求的房前屋后的空地面积。
体育活动场地——全校师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各种场地(包括运动场地、各种球类训练场地、器械活动场地、游泳池等)及小学的游戏场地等。
绿化用地——为改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设置的集中绿化用地,包括校园的成片绿地,学校开展气象、园艺、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及实习用的自然科学实验园地等。
勤工俭学用地——学校开展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勤工俭学活动的场地(包括勤工俭学的生产加工用房及室外工作或堆放场地)。
(二)用地面积用地面积根据用地标准来测算的。
(三)建筑用地小学容积率0.8左右,根据这一标准确定建筑用地。
(四)体育活动场地其包括——环形跑道运动场、直跑道、课间操所需场地,各种球类场地,运动器械场地;游戏场地(小学)。
二、校内交通流线及出入口设计
(一)校内的交通流线
1.人流
2.车流
(二)道路学校内部主要道路必须与城市道路相接;学校内部道路既要与次要出入口相接,又要紧密联通到各栋建筑的出入口,学校各种活动场地及植物园地等。
(三)出入口设计总平面设计考虑学校出入口时应注意
1.学校出入口应面向其所服务的住宅区或大量来校的部位。
2.学校出入口应设于靠近交通方便,上下学安全,车流量较小 街道内。
3.确定学校出入口应考虑学校内部的总平面布局,其位置应有利于安排教学用房,体育活动场地,既有利于学校的功能分区及道路组成。
4.学生入校后应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有横跨体育活动场地及绿化区的可能性;学生进入校门后也应能直接、顺畅,不经过教学区到达体育活动场地。
5.学校出入口是大量学生出入和集散场所,且时间集中,因此要有足够宽度的校门。
三、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和基本布置方式
(一)功能分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绿化区、勤工俭学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出发来看,吃、穿、住是人类的三大基本需求,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正是解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住。譬如说居住建筑为人们提供居住生活的空间,商业建筑为人们提供购物的生活环境;工业厂房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影剧院、文化宫、俱乐部等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娱乐、休息的生活空间等。
总之,建筑是人类需求的物质之一。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建筑解决了人类在住的方面的最基本需求,也为人们的不同方式的生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它是人们最需求的生活及生产的物质之一。因此,人类离不开建筑。同时建筑需要人类去创造。
(那么什么叫“建筑”呢?“建筑”在人们头脑中约定束成的概念是什么呢?)
二、建筑的概念、类型以及建筑物的构成要素
1.建筑建筑就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它包括有组织的内部空间环境与外部空间环境,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与从事生产不可缺少的场所。
2.建筑的类型建筑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建筑物和构筑物两大类,即:
①什么叫建筑物建筑物——通常把人们直接使用的空间场所,称之为建筑物。如住宅、商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展览馆、影剧院等。
②什么叫构筑物构筑物——通常把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构筑物,如砖瓦厂的烟囱、水厂的水塔、水池等。
③建筑物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a.建筑功能:简单地综合地讲,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具体使用要求,例如:商场建筑。
从商业建筑的例子可以看出,建筑功能概括起来讲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要求。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人类文化进步来看,随着人类的进步,建筑物在建筑功能方面也逐步在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
b.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综合地讲,包括建筑材料和结构,建筑设备和施工技术等重要内容。本专业民结构是骨架,设备满足人们对建筑物某种需求。先进的施工技术又使复杂的结构得以实现。因此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向物质技术条件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发展。(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举例)
c.建筑形象:它是由建筑物的型体,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材料的色彩、质感等因素构成,建筑形象常常反映某个时代生产力水平、文化传统、民族风格以及社会的精神面貌。如果处理得好,即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一定的感染力。如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外部空间环境的组织,澳大利亚的悉尼的歌剧院,书上……)
因此,建筑形象是建筑物构成要素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产生的作用代表了很多方面进步的综合。
总的来说,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三个要素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其中建筑功能是主导的,它对物质技术条件起决定的作用(在建筑设计中的形势服从功能的观点),在这种观点引导下,可以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可以选不同建筑材料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建筑形式也千变万化,具有多样性。
第一节 民用建筑的分类和分级一、民用建筑的分类民用建筑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四种:
1.按使用性质分
(1)居住建筑——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别墅、公寓、宿舍等。
(2)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包括人们从事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用的建筑物和从事商业、生活服务性等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学校、幼儿园、影剧院、商场、医院、旅馆等。
2.按规模与数量分
(1)大量性建筑——修建数量多,涉及面广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影剧院等。
(2)大型性建筑——规模宏大、修建数量少的建筑、大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航空站、博物馆等。
3.按建筑层数或高度分
(1)住宅建筑:国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30层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建筑高度在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建筑高度超过24米而未超过100米的为高层;超过100米为超高层。
4.按结构形式分
(1)砖混结构——用砖墙砖或钢筋混凝土柱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钢筋混凝土梁、板作为水平承重构件。
这种结构一般用于层数不多(6层及6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小型工业建筑。
(2)框架、剪力墙与筒体结构。由基础梁、柱构成建筑物的骨架承受荷载,骨架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这种结构的竖向与水平承重构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4)空间结构,各种轻型高效的空间结构形式。
二、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1.按建筑物的耐火程度分级建筑物的耐火程度是由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建筑构件的最低耐火极限决定的。
材料燃烧性能。材料分非烧烧体(钢、混凝土、石棉、砖)
难燃烧体——经防火处理的有机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石膏板。
燃烧体——木材、纸板、沥青。
耐火极限——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撑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开高到220℃时所需时间,用小时表示。
耐火等级分四级:一级最好,四级最差。
重要建筑、大型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设计。
大量性建筑或一般性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
次要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设计。
2.耐久等级按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物耐久年限分4级。
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二节 房屋的设计内容与过程一、房屋建造程序
(1)建造房屋程序建造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它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完成。
A,前期工程工作,可行性报告的研究。
具体涉及到内容: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研究完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再决定是否投资兴建。
B,房屋建造具体环节
①编制与审批计划任务书;
②选择、勘测和征用建设基地;
③设计;
④施工;
⑤设备安装(或装修);
⑥交付使用和回访使用。
任务书包括内容:核定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性质、内容、用途、建筑面积(总),总投资、建筑标准及房屋使用年限等。
二、房屋设计的内容、依据、过程
a,房屋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设备设计
①建筑设计包括总平面与环境设计,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设计(每层平面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
②结构设计包括结构方案选择和细部构件设计。
③设备设计是指给排水、采暖通风、电器照明。
b,房屋设计的最基本依据
①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②家具、设备的尺寸以及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
③温度、湿度、日照、风向、风速、风雪等气候条件。
④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裂度。
⑤建筑统一模数制。
a,基本模数。
b,扩大模数。
c,分模数。
(3)房屋的设计过程
a,设计前的准备
①接受任务书,了解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及内容。
②现场收集必要的原始资料。
③现场调查周围的环境、交通情况以及市政设施状部和施工能力及材料等。
b,建筑设计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技术设计阶段。
③施工图设计阶段。
三、房屋的施工过程整个房屋的施工过程可分为:
(1)施工准备;
(2)主体工程施工;
(3)建筑装修;
(4)设备安装。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创作设计过程有多种形式,从我们绪论部分讲的一种设计理论观点——形式服从功能出发,那么,一般创作设计过程是从建筑平面入手开始设计。
一、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
(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不同(也就是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如下:
(2)建筑平面中除了上述组成部分外,还有结构所占面积。
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一、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的目的及其内容
(1)目的及其依据使用部分的设计是根据各(功能空间)房间的功能和要求,安排家具或设备,组成活动空间,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2)内容主要内容是确定房间的面积大小、形状、尺寸。
二、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
A,如何确定房间的面积的大小?
(1)房间的面积:主要房间的面积和辅助房间的面积。
a,主要房间的面积大小确定的因素取决于房间里必备的空具或设备所占有的面积以及人在室内使用活动所需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等其它因素。
举例:办公间(传统型)
①办公桌椅和文件柜所占的面积。
②人坐着办公所需的面积以及人在取文件等室内活动的面积。
③室内供人走动的交通面积。
④文件柜开启和关闭,以及办公桌抽屉打开,这些家具或设备的活动所需面积。
⑤人在里面办公不觉得拥挤,感觉办公环境很舒适所需的空间面积,因而确定合理的房间使用面积,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家具或设备的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搬家具或设备,紧急疏散等情况。
b,辅助房间的面积的大小确定一般对辅助房间的面积的大小确定有两种方法。
①根据主要使用部分房间的面积和人数,按一定的比例来确定。譬如说,一个24个班规模为1200名学生的中学,那么所需的厕所面积要多大?那么我们根据国家有关的定额指标,每20名学生/蹲位,这样可以事先确定厕所面积的大小,每个蹲位为900×1200,1.08m2。再如商场的库房面积的确定,一般按营业厅的面积1/5~1/7来确定。
②根据辅助用房的设备的个数相应确定其大小。
③根据国家及地区的有关定额指标规定确定。
(2)房间的平面形状和尺寸的确定这一方面的设计主要是房间的室内活动特点,家具设备的布置方式,采光、通风要求所决定的。
以教室的平面形状和尺寸为例讲解(小学)
①首先要满足学生上课时的视听质量,视距S≤8.5m。
②边座和黑板面远端夹角控制在30°以上。
③前排座位距黑板的最小距离≥2m。
④桌椅的尺寸及排列方式,以人体活动尺度来确定桌椅排距与过道宽度。
⑤考虑建筑模数。
⑥确定教室的形状、尺寸。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在确定房间的形状和尺寸除了考虑以上所述内部因素外,还要考虑外部因素综合考虑。
二、门窗的设置建筑物门窗的大小、数量、位置、开启方式,直接影响着房间平面使用效果。
1、门的设置
(1)作用室内外空间联系,通风、安全疏散。
(2)大小与数量门的最小宽度是通行人流的多少和家具尺寸决定的。
单股人流宽600mm。
公共建筑设单扇门,门宽1000mm。
门若大于1000mm,采用双扇门,双扇门宽1200~1800mm左右,分户门与卧室的门宽度一般为900mm,阳阳、厨房的门可用800mm,厕所门宽为700mm,单元门宽1200~1500mm。
双扇大于200mm以上门洞通常采用多扇。
(2)门的位置及开启方式
①考察家具布置;
②缩短交通路线;
③一般房间门宜内开,人数较多的公共建筑,门须向外开,便于紧急情况下人流疏散。
2、窗的设置
(1)窗的大小。窗的面积大小,一般是根据日照情况和房间使用对采光需要来确定。
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之比,采光面积比。
(2)窗的位置确定房间中窗的位置,主要考虑室内光采均匀度,家具的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以及立面构图要求。
§2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一、组成
二、设计要求
1、交通路线短捷、联系通行方便
2、人流疏散迅速安全
3、采光通风良好,节省交通面积
4、空间处理三、水平交通联系部分
(一)作用与分类水平方向联系门厅、楼梯各个房间内走廊、外走道
(二)宽度确定主要考虑人流通行,方便搬运家具,紧急疏散以及某些特殊要求,达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200mm。
四、垂直交通联系部分
1、楼梯设计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
确定楼梯的数量、楼梯段宽度、楼梯形式。
一般多层建筑楼梯不得少于两部,可根据负担人流量多少,分为主楼梯与辅助楼梯,次要楼梯。
主楼梯宽度一般为1800~2100mm;
次要楼梯宽度一般为1200~1500mm;
辅助楼梯一般为900~1200mm。
2、电梯自动扶梯高层建筑中用甩梯自动扶梯用于有频繁而连续人流公共建筑中,商场、火车站、航空港。
五、交通联系枢纽
1、作用交通联系枢纽、过渡空间。
2、大小确定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确定。
中小学教学楼门厅可按0.06~0.08m2/学生计。
电影院门厅按0.13m2/座位计。
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不得小于通向该厅的过边,楼梯宽度总和。
§3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各个使用部分要按主次内外关系确定在整个平面中的具体位置,借助功能分析图,按功能关系把相关部分组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一、平面功能分析
1.分析房间主次、内外关系一幢建筑物,由于它的功能特点不同,各房间在平面上重要程度不同,有主有次。
住宅:客厅、卧室——主要;厨房、厕所——次要教学楼:教室、实验室——主要;管理用房、贮藏室、厕所——次要
2.分析房间的分隔与联系关系
3.分析房间的使用顺序与交通路线门诊部:病人就诊的顺序挂号、候诊、诊疗、划价、收费、取药、返回车站建筑:旅客问讯、售票、候车、检票、通过站台上车总之,在房间组合布局时,既应满足使用顺序上的要求,又要使各功能部分联系方便,交通路线短捷,尽量避免迂回交叉。
二、建筑平面组合形式房屋平面组合常见方式有:
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房间联系起来(外廊式、内廊式)。
适用于同类房间多次重复的平面。
教学楼、集体宿舍、办公楼、门诊部。
2.套间式特点:各个房间之间相互贯通,交通部分与使用部分结合在一起,房间之间联系最简捷。
适用:房间使用顺序较强,人流连续的建筑:车站、展览馆。
3,大厅式特点:以一个使用人数较多的公共活动大厅为中心,在大厅周围布置其他房间。
影剧院、体育馆。
4.单元式特点:将功能上联系紧密的房间组合成一组,每组有各自的出入口和垂直的交通设施,单元之间的联系一般要通过单元出入口。
三、建筑平面组合与结构布置的关系建筑功能——平面组合设计;平面组合时还必须考虑建筑结构问题。建筑设计中考虑结构问题——主要是正确选择结构形式和合理进行结构布置。
1.砖混结合与平面结合关系
(1)横墙承重,在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建筑中常采用。
住宅、旅馆、办公楼、宿舍等。
(2)纵墙承重,用于开间尺寸比较多样的办公楼,以及房间布置比较灵活的住宅建筑中。
(3)纵横墙承重,适用范围较广,同时设有大小房间的建筑,教学楼、办公楼。
2.框架结构与平面组合的关系适用:房间的面积较大,层高较高,荷载较重或建筑物层数较多。
特点:梁、柱承重、墙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
要求:柱网尺寸统一。
3.空间结构四、影响平面组合的其他因素外界因素:基地的总体规划、气候条件、地理条件。
1.基地条件,对平面组合的影响基地的大小与形状,周围原有建筑物、道路、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状况等常影响到房屋的层数,平面形状、立体布局、出入口位置。
基地形状对建筑物平面形状影响
2.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对平面组合影响日照间距:L/H(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是确定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包括各层高度的确定,建筑空间的利用,判定结构、构造关系。
§1 建筑空间的高度一、房屋的高度、剖面形状净高:从楼地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底面的距离层高:从楼地面到顶棚顶面的距离确定室内净高与房间剖面形状时主要考虑因素:
1.房间的使用性质与活动特点
2.采光、通风及卫生要求采光考虑房间进深大,要求窗上沿标高越高,即房间的高度相应也越高,窗台高度主要根据室内使用要求和家具、设备的高度确定。
窗台高900mm,专用儿童活动室窗台高度700mm左右。
3.结构构造与设备要求房间的高度与剖面形状,还与梁、板等结构构件厚度、空间结构的形状以及顶棚上下设备的高度有关。
4.室内空间比例要求室内空间长、宽、高比例关系不同,常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宽而低矮的房间使人感到压抑,窄而高的房间使人感到拘谨,不亲切。
§2 房屋层数确定和剖面的组合方式一、房屋层高、层数的确定
1.层高的确定国家或地区设计主管部门规划层高指标作为设计依据。
2.房屋的层数的确定影响房屋层数因素:
(1)房屋本身的使用要求;
(2)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3)建筑防火要求;
(4)建筑技术条件造价。
§3 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一、建筑空间的组合既要考虑水平方向的功能关系,还必须同时考虑在垂直方向上的功能关系。
1.分层安排各使用房间
2.建筑空间组合空间组合把高度相同,使用性质相似的房间组合在一起。
二、建筑空间的利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实际上是在建筑占地面积和平面布置基本不变情况下,扩大了使用面积,改善了使用条件与空间艺术效果,提高了投资效益。
1.房间内的空间利用
2.走廊、门厅、楼梯间的空间利用
第四章 建筑外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筑设计阶段:功能要求——平面布局——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立面的造型是建筑功能体现之一,所以建筑立面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设计环节。
建筑物外部形象的美观与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一、建筑外形应反映内部特征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要求有不同的空间,而不同的建筑空间,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外形。
二、建筑外形必然反映建筑技术条件建筑外形与其采用的材料、结构形式、施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建筑体型、立面、空间形象都必须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实现。
三、掌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四、建筑外形应与城市规划和自然环境条件相结合五、建筑外形设计应符合建筑构图规律
§2 建筑体型和体型组合一、建筑体形
1.定义建筑物以屋顶、墙体构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空间体量和外形轮廊。
2.分类单一体型,组合体型。
设计时采用什么样体型,视具体的功能要求设计者意图。
二、建筑体型组合
1.分类按组方式:对称式;不对称式。
(1)对称式有明确的中轴线与主从关系,主要出入口一般都只设在中轴线上。
给人以严谨、庄重、匀称、稳定之感。
古建筑、纪念性建筑、行政办公建筑,要求庄重一些建筑。
(2)不对称式无明显轴线关系,布局比较灵活自由。
适应复杂的功能关系或不规则基地形状。
医院、园林建筑采用不对称式。
2.进行建筑体型设计和体型组合造型,注意问题。
(1)主次关系分明
(2)连接交待明确
3.比例恰当比例:指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度量之间关系。
建筑物中出现的不同比例,给人感觉常常是不相同的。
4.布局稳定、均衡
5.体型简洁并与环境协调
§3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筑设计阶段;功能要求——平面布局——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立面造型是建筑功能体现之一,建筑立面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设计环节,建筑立面设计主要是从组成建筑立面的各种构件入手的。
一、建筑立面组成及设计任务建筑立面以看成由各种构件组成。如门窗、墙柱、阳台、檐口、遮阳板、各种细条及细部装饰。
设计任务:使组成建筑物各种构件的比例尺度和虚实关系恰当,材料、质感与色彩协调。
二、建筑设计遵循原则建筑立面设计一般是在建筑平面、剖面设计与体型组合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但有时为了立面要求,也可对平面、剖面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改,无论新建筑,还是老建筑,其立面都共同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有机统一,建筑大师莱特索性称建筑为“有机建筑”,他在回答人们问题时说“有机”意味着本质,内在的——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所以他设计建筑,不仅和自然环境十分协调,而且本身也是高度和谐,统一而又极富变化的。
既然肯定了形式美的规律是多样统一,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多样统一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问题,所以进行立面设计时,不能孤立地研究每一个面,而应该同时考虑几个立面,使它们相互协调统一,成为有机整体。
三、形式美的几个原则
1.以简单的几何形形状求统一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的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体形状,认为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
·近代建筑巨匠勒·柯布西埃强调——原始的体形是美的体形,因为能使我们清晰辩认。
原始体形——圆、球、三角形、正方形、立方体容易辩认——几何形状本身简单、明确,肯定各要素之间具有严格制约关系,以上美学观点,可从当今中外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
古代杰出建筑,如罗马、潘泰翁神庙、圣彼得大教堂、天坛、埃及金字塔,它们均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达到高度完整统一境地。
近现代建筑突破古典建筑形式束缚,虽然出现了许多不规则构图形式,但也不排斥运用圆、正方形、正三有形等几何形状构图来谋得统一与完整性。如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美国馆(圆形)以及许多大型体育馆建筑。
2.主从与重点:“趣味中心”
3.比例与尺度:
4.韵律与节奏:“建筑是凝固音乐”
5.均衡与稳定:
第五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概论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科学,它阐述了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等问题。
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
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建造方法学科。建筑设计方案要付诸实施,就必须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才能为施工提供各部分的具体做法。
§1 建筑物的组成一、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1.基础建筑物最小部分埋在土中的扩大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传到地基上。
要求:坚固、稳定、软弱地基与耐力不等的地基要作处理。
2.墙(柱)
墙承重的结构中,墙既是承重构件,也是围护构件;柱承重的结构中,墙只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
要求:坚固、稳定、耐久。外墙要抵御自然界各种不利因素对室内影响。
3.楼层、地面建筑的水平承重构件,不墙起水平支承作用。
要求: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地面层要求耐磨,不起尘,易清洁。
4.楼梯建筑物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紧急疏散之用。
要求:足够通行宽度,疏散能力,坚固、安全。
5.屋顶房屋顶部的承重构件,围护构件。
要求:有一定强度、防水、保温、隔热、持久。
6.门窗围护、分隔房间作用要求:密闭性、防水、保温、隔热、隔声。
附属构件、配件:阳台、雨篷、烟囱、垃圾道、壁柜。
§2 影响建筑构造因素、设计原则一、影响建筑构造因素
1.外力作用影响外力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静荷载(建筑物自重)和动荷载(人、家具、设备、风、雨、雪及地震荷载),它是选择结构类型,确定构造方案的重要依据。
2.自然界气候的影响构造上要采取不同防护措施,防水、防潮、隔热、保温、设变形缝。
3.人为因素防火、噪声、防腐、防震、构造措施。
二、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坚固实用
2.技术先进:材料、结构、施工3个方面采用先进技术
3.经济合理
4.注意美观
第六章 基础、墙体构造
§1 概述一、基础:土建基基础:建筑物最下面埋在土中的扩大构件地基: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而产生应力与应变的土层二、地基、基础与荷载关系
力层——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而需要进行计算压力的土层下卧屋——持力层以下的土层建筑物的总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上。基础起承上传下地传递椅载的作用;地基是起着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作用。
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在稳定条件下,每平方米所承受的最大垂直压力,欲使地基容许承载力R与建筑物总荷载N相适应,可通过基础底面积F来调整。
F≥N/R
从上式看,当地基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建筑物总荷载愈大,要求基础底面积也愈大。
三、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一)强度、稳定性、均匀沉降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来传递整个建筑物荷载,而地基应具有良好、稳定性,以保证建筑物均匀沉降。
(二)耐久性基础材料、构造选择应与上部建筑的使用年限相适应,防止基础提前破坏。
(三)经济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工期工程量及造价在整个建筑工程占有一定比重。其比重的变化往往相差悬殊。
造价低不足3%,高的可达35%,相差十多倍。
4~5层,混合结构房屋约占总造价10~20%左右。
四、地基
(一)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承载力,不需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地基土: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填土五大类。
(二)人工地基地基没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对土层必须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这种经过人工处理土层称人工地基。
常用人工加固地基方法:压实法、换土法、桩基。
1.压实法通过减小颗粒、间孔隙,把细土粒压入大颗粒间的孔隙中去,并及时排去孔隙中的空气,从而增加土的干容重,减少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
压实法可分:土的平面压实法;机械压实法(重锤法、碾压法、振动法)。
2.换土法
3.桩基
§2 基础与地下室一、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1.基础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距离。
基础埋深一般不应小于500mm;
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称深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称浅基础。
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地基的地质构造和土层分布状况影响
(2)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承载力有很大影响,所以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基础埋深应在地下水位以上;若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可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则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且不小于200mm的深度。
(3)冻土深度影响基础底面应埋置在冰冻线以下不少于200mm深度。
(4)其他因素影响相邻基础深度,建筑物是否有地下室,有设备基础。
三、基础类型
1.按基础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
(1)条形基础基础呈连续带形,又称带形基础。
a,墙下条形基础建筑物上部为混合结构,在承重墙下往往做通长的条形基础。
b,柱下条形基础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部分框架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又属囫弱土时。
c,壳体条形基础筒壳或折壳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式。
a,柱下单独基础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沿柱下放大成块状基础,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
b,柱墩式与井柱式基础
c,单独式壳体基础
(3)满堂基础成片的、钢筋混凝土板支承着整个建筑。
a,不满堂基础。
b,筏式基础。
c,箱形基础。
2.按基础材料分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基础。
3.按传力情况不同刚性基础、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抗压强度很好,抗拉、抗弯、抗剪强度远不如抗压强度(砖、石、混凝土基础)。
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基础底宽B往往大于墙基宽度。
根据材料抗拉、抗剪极限强度,对基础的出挑b与高度H之比进行限制,即宽高比。
按宽高比形成夹角来表示,这一夹角称刚性角。
·凡受刚性角限制基础称刚性基础,刚性基础常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五层及五层以下的中小型,民用建筑,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混凝土基础:具有坚固、耐久、不怕水,刚性角大的特点,常用于地下水位以下基础。
b/H=1:1 α=45°。
柔性基础——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强度都很好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四、地下室
1.作用争取更多的空间。
2.定义分类地下室——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房间。
可设一层、二层或多层。
半地下室——部分高度在地面以下房间。
地下室墙底板处于地面以下,经常受到地面渗下的水、土中的潮气以及地下水锓蚀。因此,地下室构造设计中,必须解决防潮、防水问题。
3.地下室防潮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时,地下室墙与地坪需要进行防潮处理。
4.地下室防水做法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需进行防水处理。
(1)卷材防水防水卷材——油毡
(2)混凝土防水,方法有三种
a,供不同的集料级配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提高抗渗性能,达到防水目的。
b,在混凝土掺入一部分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组织,提高抗渗性能,常用外加剂——加气剂——防水剂——密实剂。
c,采用无收缩不透水水泥、加气水泥、膨胀水泥。
(3)降排水法降排水法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地下水,方法有二种:内排水法、外排水法。
§3 墙与隔墙一、墙的作用分类与组成
(一)作用;墙既是承重构件,又可能是围护构件。
承重构件:承受房屋的屋顶、楼层,包括人物的使用荷载与自重,并通过它(或桩)传递给基础。
围护构件:隔绝风、雪、雨、霜的侵袭,防太阳辐射,场所干扰,从而达到隔热、保温、隔声的目的。
分隔构件:根据使用要求,可用墙分隔成各种空间。
(二)分类外墙、内墙①从它在建筑分布位置来分;②按结构受力情况分:承重墙、非承重墙、实砌砖墙、空斗墙、空心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与大型板材;③从材料与构造方法上分;④按施工方法分。
(三)组成外墙由勒脚、墙身、檐口组成,墙身设有门窗洞及其过梁、壁柱等构件。
二、决定墙体构造的几个因素
(一)墙的结构布置保证墙结构合理性:上下承重墙须对齐,各层承重墙洞口也尽可能做到上下对齐。
(二)坚固方面的要求隔声方面的要求砖厚240mm,双面抹灰隔声可达45分贝。
砖厚120mm,隔声可达30分贝。
材料及施工方面要求。
三、砖墙构造砖墙——用砖与砂浆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砌体。
1.砖墙材料
(1)砖
a,种类按材料分粘土砖、炉渣砖、灰砂砖、粉煤灰砖。
b,规格标准砖53×115×240mm,砖长:宽:厚=4:2:1
c,标号砖标号指砖的抗压强度Kg/cm2。
标号:50、75、100、150号。
(2)砂浆
a,种类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常用)。
b,标号砂浆标号由砂浆成份的配合(体积比)和水泥标号确定。
标号:100、75、50、25、10号。
2.砖墙组砌
(1)砌法及组砌原则砖块在砌体中的排列方式。
原则——内外搭接、上下错缝、错缝长度不应小于60mm。
(2)砌式分类
a,全顺式每皮砖均为顺砖叠砌而成。
b,上下皮一顺一丁式每隔一皮顺砖加铺一皮丁砖相互间隔铺砌而成。
c,每皮一顺一丁式在每皮上,由顺砖与丁砖相间铺砌而成。
d,多顺一丁式常用三顺一丁式、五顺一丁式。
3.砖墙尺寸
(1)决定因素砖墙厚度取决于荷载大小、性质、层高及横向墙间距,门窗洞的大小及数量,支承楼板情况及必须隔声、隔热、防火要求。
(2)硬度砖墙厚度以砖长表示半砖墙(12墙),3/4砖墙(18墙),一砖墙(24墙),一砖半墙(37墙),2砖墙(50墙)。
4.砖墙细部构造细部——墙脚(防潮层、勒脚、明沟、散水)、窗台、过梁、圈梁等。
(1)墙脚构造墙脚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那段墙。
①墙脚防潮层
a,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和地面水渗入墙体,设置防潮层。
b,防潮层位置
c,做法用20~25mm厚1:2水泥砂浆加3%~5%防水剂。
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
采用60mm厚细石混凝土带,内配3φ6钢筋。
用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上铺毡油。
②勒脚构造
a,做法抹灰、贴面、石材。
③散水
a,定义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坡面,以便将雨水排走,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护坡。
b,要求坡度3%~5%,宽600~1000mm。
屋面排水方式为自由落水时,要求散水宽比屋顶出檐宽200mm。
c,做法混凝土散水、砖铺散水。
④窗台
a,分类悬挑、不悬挑
b,要求窗台面应向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坡度为3%。
c,做法
(3)过梁
①分类砖砌平拱、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梁
②作法
a,砖砌平拱(平发卷)
跨度小于1.2米,过梁支承长度20~30mm。
做法:砖侧砌而成,灰缝做成上宽下窄,宽不得大于20mm,窄不得小于5mm,砌时并将中间提高约为跨度1/5,即所谓拱势,待受力沉陷后成水平。
b,钢筋砖过梁跨度1.2~2米时,采用做法:砖缝中配置2~3根φ6钢筋,钢筋间距不大于120mm,钢筋两端伸入墙内不小于240mm。
c,钢筋混凝土过梁跨度在2米以上。
(4)圈梁
①定义圈梁在房屋四周和部分内墙中设置连续、封闭梁。
②作用增加墙体稳定性,提高房屋整体刚度,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墙体的破坏,提高房屋抗震能力。
③数量及位置单层房屋檐口高度为5~8m时,应在顶部设一道圈梁。
檐口高度大于8m时,在墙身中间再增设一道。
3层或3层以下民用建筑在墙身中间增设一道圈梁。
4层以上,适当增设。
地基较软弱或比较复杂可在基础顶面增设一道圈梁。
圈梁应闭合,当遇到门窗洞孔致使圈梁不能闭合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设置一道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断面不小于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L应不小于两梁中心距的两倍且不小于1m。
④做法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砖圈梁。
a,钢筋混凝土圈梁现浇、预制,其截面高度应不小于120mm,宽度同墙厚。
b,钢筋砖圈梁
M5砂浆砌,高度不小于5皮砖,圈梁中设置4φ6的通长钢筋分上下二层布置。
五、隔墙构造
(一)作用分隔空间
(二)要求
1.自重轻
2.厚度薄
3.隔声性能好,防潮耐火
4.隔墙应可能设计成易于拆除而又不损坏其它部位的构造设施
(三)分类按构造方式:砌筑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
1.砌筑隔墙
(1)普通砖隔墙半砖隔墙、1/4砖隔墙隔墙上部与楼板相接处,用立砖斜砌,使墙与楼板挤紧。
半砖隔墙高度应小于3.6m,长度应不大于5m,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沿高度方向每隔5~7皮砖砌入φ4钢筋2根;沿高度方向每隔10~15皮砖砌入2φ6钢筋。
1/4砖隔墙只用于面积小,无洞口的隔墙,高度不应超过2.8度,长度不超过3m,须用M5砂浆砌筑。
(2)砌块隔墙砌块(加气混凝土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水泥沪渣空心砖),隔墙厚度由砌块尺寸决定。
砌块大多轻质多孔,隔热性能好,吸水性强,因此应在墙下先砌3~5皮粘土砖。
2.轻骨架隔墙立筋式隔墙组成:骨架、面层常用骨架:木骨架、型钢骨架、铝合金骨架面层:抹灰面层、人造板材面层
(1)抹灰面层
(2)人造板面层
3.板材隔墙
第七章 楼地层
§1 概述楼地层房屋的主要水平承重构件,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作用。
一、楼地层的功能与要求
(一)坚固方面的要求
1.楼地层应有足够的强度
2.楼地层应有足够的刚度刚度是有相对挠度来衡量,即绝对挠度与跨度比值。
依结构规范:楼板构件不超过1/250L,阁楼层构件不超过1/200L。
(二)隔声方面的要求楼板隔声:隔绝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楼层构件的隔声要求在40~50分贝。
空气传声隔绝方法:避免有裂缝、孔洞,并增加楼板层的客重或采用层叠结构。
固体传声隔绝方法:防止在楼板上太多的冲击能量。
(三)经济方面的要求楼板层造价约占建筑物造价20~30%。
(四)热工与防火方面要求二、楼地层的组成和构件布置
(一)楼地层的组成
1.承重构件:承重构件如梁、搁栅、楼地板、拱。
2.非承重构件:面层总括来说,主要组成部分:面层、承重构件、顶棚楼地层构造可分为四大类型:木楼地层;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楼层;钢板楼层;砖楼地层。
(二)构件布置
1.构件支承
(1)单向支承:房间或空间成长方形,即长跨L2与短跨L1这比大于 L2/L1≥2。将构件利用短跨沿长跨方向排列。对沿短跨方向不考虑支承作用。
(2)双向支承,当长短之比L2/L1<2。长短跨之比为1~1.2较为经济;1.2~1.5尚可,在1.5以上则较浪费。
(3)楼板支承方式
①利用纵向内墙与外墙支承
②利用横墙支承
2.构件布置方式布置方式:简单、复杂
3.构件布置几个原则
(1)符合建筑设计要求
(2)注意结构上的问题三、楼地层主要分类比较
(一)木楼、地层优点:自重轻、保温性能好缺点:易燃、易腐仅用在产木区域或部分楼、地层铺面,以及装修材料来用木材而已。
(二)钢筋混凝土楼层现浇、装配两种类型优点:刚度、强度较高,耐火性,耐久性良好,不易腐蚀,装配式更有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缺点:自重大、隔声、保温性差,造价较大楼层高。现浇式木模费用大,进度慢,且受季节限制。
(三)钢楼层现浇、装配式两种优点:具有钢筋混凝土楼层所有优点,即强度大,跨度更大,6m以上,比钢筋混凝土轻。
缺点:易锈、价格贵。
(四)砖楼、楼层优点:构造施工简便、经济缺点:强度较差、跨度小
§2 钢筋混凝土楼层一、钢筋混凝土楼层分类组成分类:搁栅式楼层、梁板式、现浇式、预制式组成:面层、结构层、顶棚二、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层
(一)钢筋混凝土板式楼层最简单:钢筋混凝土板单向简支在四周墙上。如厕所、厨房,跨度2~3m,板厚约70mm。
板内配置主力钢筋(设于板底),分布钢筋(垂直架于主力钢筋上防裂),按短跨搁置。
(二)钢筋混凝土搁栅楼层现浇:板厚约50mm,搁栅跨度3.5~4.0米,搁棚高按1/20L,约200~300mm,宽60~120mm,间距250~700mm。
预制:距度3.5~4.0米,间距700~800mm,断面70×300mm。
(三)梁板式楼层
1.规定优缺点钢筋混凝土梁板式楼层由板、次梁、主梁所组成。
一般布置次梁依大跨方向排列(开间面),主梁由砖石墙垛或钢筋混凝土柱、砖柱支承。
常用主梁跨度5~8米,梁高为跨度1/8~1/12,梁宽为高1/2~1/3,其间距为次梁跨度。次梁跨度4~7米,高为跨度1/12~1/16,宽为高1/2~1/3,间距则为板跨,板跨1.5~2.5米,楼板厚为60~80mm,简支板厚为跨度1/35,连续板为板跨1/40。
规定:屋顶不得小于60mm;民用建筑各层楼板不得小于60mm;双向楼板不得少于70mm;密肋楼板不得小于50mm;工业建筑各层间楼板不得小于80mm。
2.楼层构件布置方案比较主梁、次梁布置由房间大小,平面形式,采光方式与方向,次梁一般灯光线平行。
(四)梁与墙柱连系方柱、圆柱均系直接浇连,有时主、次梁端,因结构需要采用承托方式,仅将梁端高度增加梁支承在墙上,必须设梁垫。
三、小型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层钢筋混凝土板梁构件,非预应力——预应力。
预应力构件优点:构件刚度大,抗裂能力强,耐久而延长使用时间;可采用高强钢筋和高标号混凝土,从而节约用材,减轻自重。
(一)分类与优缺点分类:梁式板式;梁板合一,大型板材
(二)梁式板式楼板层预制板宽400、500、600、800、900mm以至1米。
·梁板式:板搁在梁上,板跨度为1.5~2.0m,梁断面可制成矩形、T形、工字形,板厚不小于60mm。
·梁断面成倒T形,板搁在梁之间,梁高200~300mm约为跨度1/20,梁跨4~5米,梁间距为0.6~2m。
铺空心板(尺寸600、800、1000mm)
(三)梁板合一肋形楼板,多孔板二种。
1.肋形楼板板跨3~5米,肋形板可作成L形,T形,槽形等。
槽形板:向上、向下两种,槽形板、板壁厚35mm,板宽大于或等于400mm,高度120~300mm,约为高度1/20~1/25,国内采用宽为400、500、600、700、800、900、1000mm。
高如依砖皮数则有120、180、220mm。
板长2.4、3.3以至4~5米。
2.多孔板圆形空心板、多孔板板宽有400、500、600、800、900、1000、1200mm尺寸。
厚等于跨度1/20~1/25,一般为110、180mm(两皮,三皮砖),板跨有2.6,2.8,3.0,3.4,3.6,3.9,4~6米。
多孔板有预应力与非预应力二种,现多采用预应力构件。
·楼板排列根据规定荷载,跨度尺寸、起重条件,然后依房屋进深,选择有关型号一种或几种板宽预制板若干块,相互搭配,铺满楼面。
板与板相拼,纵缝允许宽为10~20mm;倘若板缝较宽除加宽嵌缝混凝土外。
(1)可在沿墙处做砖挑头,但不大于120mm。
(2)缝宽200~300mm时,必须另行现浇混凝土,配置钢筋(现浇板带)
四、钢筋混凝土楼层面层,填充层、顶棚构造
(一)面层构造简单做法:在结构层上直接抹20mm厚1:2~3的水泥砂浆,也可改抹水磨石,为了使用上的防水防潮,易于清洁。
(二)填充层构造为了隔声、保温要求便于埋设管道,可设填充层。
其材料:1:4水泥煤渣混凝土;1:5石灰煤渣或1:1:10(水泥:石灰:煤渣),厚度40~70mm。
(三)顶棚构造现浇、装配式,可分三种。
1.直接抹顶就在楼板下施纸筋石灰抹灰,厚度仅10~12mm,然后刷白。
2.直接钉顶棚
3.吊顶三种情况下使用:
第一,整洁顶棚;第二隐藏管道;第三,增强隔声效果。
建筑饰面构造(专题)
一、建筑装修的重要性及意义
·建筑工程量讲建筑主体完成后:一般民用建筑,只完成了工程量的60~70%;要求较高建筑,只完成了工程量的50%。
·工程费用一般民用建筑装修占土建造价的25%左右;标准高建筑可达40~50%。
二、作用
1.可以改善室内外清洁卫生条件。
2.弥补或提高结构在功能方面不足。
3.保护建筑构件,提高构件的耐久性。
4.增强建筑物的(物理性能:声学、热学、光学)
5.美化、装饰作用
§1 地面装饰构造一、地面组成及要求
(一)组成地面:底层地面、楼层地面,建筑物主要装修部位之一
(二)要求坚固、耐磨、平整、易清扫、防水、防潮、防滑特殊要求:弹性、隔声、吸声、保温、耐酸碱、耐腐蚀、防静电二、地面组成
(一)面层保护结构层,室内清洁美观,面层材料一般价格较贵
(二)垫层刚性垫层、非刚性垫层
(三)找平层(结合层)
水泥砂浆三、地面类型及构造
(一)类型按其材料及做法:整体地面、块料地面、木地面
1.整体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做法:
(1)水泥砂浆地面单层:结构层上抹20~25mm厚1:2或1:2.5水泥砂浆双层:结构层上抹10~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再抹5~10mm厚1:2水泥砂浆(双层做法开裂较少)。
在水泥中掺入颜料,则可做成彩色水泥地面。
(2)水磨石地面将天然石料(大理石或中等硬度的石料如自云石)的石屑用水泥浆拌和在一起,抹浇结硬再经磨光,打蜡而成。
2.块料地面把地面材料加工成块(板)状,然后借助结合层粘贴或铺砌在结构层上。
常用块料:水泥砖、预制水磨石板,天然石、瓷砖、马赛克。
粘结材料:水泥砂浆、沥青玛蹄脂,也用细砂,细炉渣做结结合层。
(1)预制混凝土板地面
(2)天然石地面天然石、花岗石、大理石
(3)瓷砖、马赛克地面
3.木地面
§2 墙面装饰构造一、作用保护墙面,使墙面免受自然界大气侵蚀,同时使人外墙面平整。
使用与装饰二重性,影响室内空间,光滑、清洁美观。
二、分类根据饰面材料性能与特点分:
抹灰类、贴面类、板材类、涂刷类、裱糊类其中:板材类、裱糊类只用于内墙面装饰
(一)抹灰类墙面
1.抹灰层总厚度:外抹灰平均15~25mm,内抹灰平均15~20mm;顶棚平均12~15mm。
2.抹灰层组成底层、中层、面层底层:起着与基层粘结和初步找平作用中层:起着主要找平作用,弥补底层由灰浆干燥后收缩出现裂缝面层:装饰效果、要求平整、无裂痕、均匀
3.常用抹灰各类
·中小学建筑设计·
一、学校用地组成与用地面积
(一)组成用地组成——建筑用地、体育活动场地、绿化用地、勤工俭学用地。
建筑用地——学校中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基底面积)、建筑物周边的通道及根据建筑防火、卫生间距要求的房前屋后的空地面积。
体育活动场地——全校师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各种场地(包括运动场地、各种球类训练场地、器械活动场地、游泳池等)及小学的游戏场地等。
绿化用地——为改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设置的集中绿化用地,包括校园的成片绿地,学校开展气象、园艺、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及实习用的自然科学实验园地等。
勤工俭学用地——学校开展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勤工俭学活动的场地(包括勤工俭学的生产加工用房及室外工作或堆放场地)。
(二)用地面积用地面积根据用地标准来测算的。
(三)建筑用地小学容积率0.8左右,根据这一标准确定建筑用地。
(四)体育活动场地其包括——环形跑道运动场、直跑道、课间操所需场地,各种球类场地,运动器械场地;游戏场地(小学)。
二、校内交通流线及出入口设计
(一)校内的交通流线
1.人流
2.车流
(二)道路学校内部主要道路必须与城市道路相接;学校内部道路既要与次要出入口相接,又要紧密联通到各栋建筑的出入口,学校各种活动场地及植物园地等。
(三)出入口设计总平面设计考虑学校出入口时应注意
1.学校出入口应面向其所服务的住宅区或大量来校的部位。
2.学校出入口应设于靠近交通方便,上下学安全,车流量较小 街道内。
3.确定学校出入口应考虑学校内部的总平面布局,其位置应有利于安排教学用房,体育活动场地,既有利于学校的功能分区及道路组成。
4.学生入校后应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有横跨体育活动场地及绿化区的可能性;学生进入校门后也应能直接、顺畅,不经过教学区到达体育活动场地。
5.学校出入口是大量学生出入和集散场所,且时间集中,因此要有足够宽度的校门。
三、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和基本布置方式
(一)功能分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绿化区、勤工俭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