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章 中生代地史 /Mz geohistory
9.1 中生代的划分和特点
Mesozoic division and features
9.2 中生代生物界
Mesozoic life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4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Outline of Mz plate tectonics
9.5 中生代的古气候及矿产
Mesozoic climate and ore deposits
9.3.1 中国三叠纪的地史
Triassic geohistory
9.3.2 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史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geohistory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中国三叠纪地史概况中国三叠纪地史表现为在时间上的二分性在空间上的三分性,
T3,海陆交互含煤 → 潮湿华南 印支运动
T1- T2,海相碳酸盐岩 → 干旱
T3,河湖相 → 潮湿华北 印支运动
T1- T2,河湖相 → 干旱中国东部地史在时间上的二分性
D-C植物群
( Dictyophyllum
网脉蕨
Clathropteris格脉蕨)
D.-B.(延长 )植物群
( Danaeopsis拟丹尼蕨 —
Bernoullia贝尔瑙蕨 )
中国地史在空间上的三分性稳定滨浅海活动海槽陆相沉积与剥蚀黔西南贞丰三叠系剖面
1 总厚约 5000m
2 总体为一个海侵 — 海退旋回,下中三叠统为海相,上三叠统为海陆交互相 — 陆相含煤沉积
3 拉丁期大海退对应印支运动
4 气候特点:
早中三叠世为干旱气候,晚三叠世为温暖潮湿华南三叠系 — 黔西南贞丰剖面
J1 自流井组二桥组火把冲组把南组法郎组关岭组永宁镇组飞仙关组
P2 大隆组陆相砂页岩含煤沉积,D-C植物群,湖沼环境海陆交互砂页岩夹煤层,滨海沼泽环境浅海碳酸盐岩 — 滨浅海碎屑泥质沉积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绿豆岩泥灰岩、白云岩,上部膏溶角砾岩紫红色砂泥岩,含铜,干旱气候滨浅海
T3
1500m
T2
1600m
T1
1600m
咸化海盆拉丁期大海退华南 T1-T2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T11:雪峰山以西,受康滇古陆影响,沉积物西粗东细,呈现滨浅海碎屑岩 — 浅海泥质碳酸盐互层 — 浅海、深浅海碳酸盐及钙泥质沉积相带;雪峰山以东(赣粤闽地区),受华夏古陆影响,
为滨海砂泥质沉积
T12-T21:上扬子海盆 — 半封闭咸化海盆。东部:江南古陆、华夏古陆上升明显,为巴东组紫红色含铜砂岩;赣北、闽中为滨浅海碎屑沉积
T22:华南地区大规模海退。西部浅海碳酸盐沉积限于黔桂地区和龙门山前地带,中下扬子地区、闽中海陆交互碎屑沉积
T1-
T2
华南 T3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T3
西部海湾:滇黔桂及龙门山一带,早期碳酸盐沉积,晚期碎屑含煤,属 Tethys构造域海湾型海陆交互含煤沉积,
属 环太平洋构造域小型断陷盆地,
有火山岩二桥组火把冲组把南组
T1-2
印支运动在华南的表现
1 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西分异明朗化。东部小盆地内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
2 大规模海退
3 黔南、右江裂陷槽( T11开始出现深水沉积)褶皱上升中国北方三叠系以西为大中型盆地如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盆地整体陆相以东为剥蚀高地及小型盆地太行山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剖面中国北方三叠系 — 鄂尔多斯 (Ordos)盆地
J1
T21- T3 延长群 灰绿色砂、页岩,含煤、油页岩含 D.-B.植物群,半潮湿气候条件 下沉积
T21 二马营组 紫红色砂、泥质沉积,干旱,河湖碎屑沉积,肯氏兽动物群
T1 和尚沟组刘家沟组 紫红色砂、泥质岩石,干旱,河湖碎屑沉积
P2
1 剖面总厚度约 2000m
2 整体河湖相,二分性清楚,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
3 延长群上下不整合代表印支运动的影响
T1 T1含水龙兽
T2
含肯氏兽动物群T
2-
1
T3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发生的时间 T2\T3\J1,由黄汲清 (1945)命名
2 表现:
a,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 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
b,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
c,板块拼合 — 印支 FB形成:秦岭 FB,Bayan Har FB,
三江 FB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d,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 190-230ma岩浆岩发育,
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
Circum-Pacific开始发育
9.3.1 中国三叠纪的地史
Triassic geohistory
9.3.2 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史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geohistory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3.2 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史地史概况印支运动后,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差异东部:沿海火山活动带及断陷盆地西部:大型稳定盆地东西分带随时间逐渐东移海相沉积,仅限于青藏高原,台湾和黑龙江东部西部大型稳定盆地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大兴安岭 — 太行 — 雪峰山以西 大型稳定盆地地层序列 — 川滇盆地大兴安岭 — 太行 — 雪峰山以西 大型稳定盆地地层序列 — 川滇盆地赵家店组江底河组马头山组普昌河组高峰寺组蓬莱镇组遂 宁 组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须家河组
K2
K1
J3
J2
J1
E
K紫红色砂泥岩,厚约 5000m,为两个大的由粗变细的旋回组成,含
T.P.N.—— 动物群 粗
J紫红色砂泥岩,以泥岩为主厚约 2700m—— 细潮湿气候干旱气候含马门溪龙,禄丰龙恐龙脚印
J3遂宁组中的恐龙脚印峨眉山吊岩子 -K2j中 -景观峨眉山吊岩子 -K2j中 -遗迹化石大兴安岭 — 太行 — 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发育小结发育于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纪为其全盛期,为大型稳定类型盆地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萎缩,
白垩纪沉积范围极小东部小型断陷盆地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大兴安岭 — 太行 — 雪峰山以东 小型断陷盆地地层序列 — 冀北辽西剖面冀北辽西侏罗系和白垩系剖面
EEL动物群,孔子鸟,中国鸟燕 Ⅰ
燕 II
印 II
大兴安岭 — 太行 — 雪峰山以东 小型断陷盆地地层序列 — 冀北辽西剖面孙家 湾 组热河群上部热河群下部南 岭 群北 票 群
T3 坤头波罗组
Q
J2
J1
J3-K11
K11
K12
燕山运动 Ⅰ
燕山运动 Ⅱ
3Km,基性火山岩 — 砂页岩夹煤层
3Km,中性火山岩 — 风成沙丘
2.6Km,中酸性火山岩 — 砂页岩、油页岩
3Km,砾岩、砂页岩夹煤,
紫红色砂砾岩
EEL动物群,
孔子鸟,中国鸟印支运动 II
冀北辽西剖面 地史特征分析
1 侏罗系由三个火山岩 — 沉积岩巨型旋回组成,火山岩为火山喷发产物,沉积岩为火山喷发宁静期河湖相沉积;
2 火山岩岩性由基性演变为中酸性。早期主要由基性岩组成,说明断裂可深达地幔,但分布范围不大。晚期分布广泛;
3 白垩系主要由砾岩组成,特别是燕山运动 Ⅱ 之后,反映本区上升、断陷盆地逐渐被粗碎屑填满的过程。
反映印支运动后,燕山运动前,东部隆起带内小型断陷盆地的形成 — 发展 — 衰亡过程
(侏罗纪 )
松辽盆地白垩系剖面
I
II
III
松辽盆地白垩系剖面
~~~~~~燕山运动 Ⅱ ~~~~~~~~~
松花江群
~~~~~~ 燕山运动 Ⅲ ~~~~~~~~
上第三系紫红色砂泥岩夹砾岩,反映湖盆被填满暗色粉砂岩、泥岩夹油页岩,深湖相,含
T-P-N动物群,同时含淡水、半咸水化石及鲨鱼牙齿 —— 近海盆地海泛紫红色泥岩,底部含砾,冲积扇 — 滨浅湖沉积
K11:紫红 — 灰绿色砂砾岩夹泥岩,分布窄,为断陷小盆地沉积上部中部下部
K12
K2
松辽盆地白垩系剖面 地史分析 与中国东部白垩纪古地理
1 岩性粗 — 细 — 粗,反映浅 — 深 — 浅的湖泊发展过程,
K2末盆地消失
2 基本上不含火山物质 — 稳定类型湖泊沉积
3 同期形成的盆地有松辽、华北 — 苏北、江汉盆地
4 同期火山 (喷发 )活动移至该带以东(鸡西、黑龙江东部)
燕山运动以后的 K,西部川滇盆地,Ordos盆地萎缩,
为松辽、华北 — 苏北、江汉盆地发育期,相应的火山活动带东移
J1
J2
J3
K1-1
K1-2
K2
燕山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燕山运动由翁文灏 (1927)命名,分为早 (J2/J3)、中
(K11/K12)、晚 (K22/K23)三期
2 使太行山 — 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形成松辽、
华北、江汉盆地
3 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 → 鸡西,浙西 → 浙东)
4 成矿作用盆地的形成导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
9,中生代的地史 -Mz geohistory
9.1 中生代的划分和特点
Mesozoic division and features
9.2 中生代生物界
Mesozoic life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4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Outline of Mz plate tectonics
9.5 中生代的古气候及矿产
Mesozoic climate and ore deposits
T3 Pangea
侏罗纪 Pangea
白垩纪 Pangea
JU
TA
Or
NC
SC
Sch
QT
LS
班公怒江俯冲带古西太平洋雅鲁藏布洋中国侏罗纪古地理格局
Sl
JU
Or
Sch
NC
LS
QT
SC
TA
古西太平洋雅鲁藏布洋新特第斯洋中国白垩纪古地理格局
9,中生代的地史 -Mz geohistory
9.1 中生代的划分和特点
Mesozoic division and features
9.2 中生代生物界
Mesozoic life
9.3 中国中生代地史
Mesozoic geohistory of China
9.4 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概要
Outline of Mz plate tectonics
9.5 中生代的古气候及矿产
Mesozoic climate and ore deposits
J1
潮湿温带潮湿亚热带 -热带半干旱半潮湿亚热带 -热带红盆中生代古气候与沉积矿产
J2-3
半干旱 -干旱亚热带红盆潮湿亚热带 -热带潮湿温带
K1
北方型潮湿暖温带西北 -华北过渡亚带华南半干旱亚热带 -热带亚带西藏潮湿亚热带 -热带东南半干旱 -半潮湿亚热带 -热带亚带
K2 东北潮湿热带 -暖温带西北 -华北半干旱 -亚热带华南干旱亚热带 -热带西藏潮湿亚热带 -热带
Review of Mz geohistory
1 Mz subdivision,T,J,K; 251-65.5 Ma
2 Biohistory,gymnosperm,dinosaur,ammonite ages; Biotic Mass
Extinction,T/J & K/E; biotic fauna,D-C(T3-J2),D-B(T3),T-
P-N(K1),E-E-L(J3),Guanling biota(T3-1),marine reptiles +
crinoids).
3 Sed-history,Mid-Cretaceous events,Global oceanic anoxia,
Global super-green house- and high CO2 concentration; Wide
continental deposits in China.
4 Tectono-history,Break-up of Pangea and divergence of plates-
reorganization of global tectonic regime and great change in
paleogeography; decline of Tethyan ocean; formation of Indian
ocean,Atlantic ocean & Arctic ocean; Subduction of Pacific
plate toward Eurasian continent,circum Pacific volcanic
activity and multi-metal ore belts formed,Indosinian and
Yanshan oroge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