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王 丘
1.1信息及其度量
1.1.1信息化概览
*概括
*美国和中国的现状
*信息化含义
1.1.2信息的概念
*信息在本学科的一般定义
*与知识、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的分类
*信息的性质
1.1.3信息的度量
*不确定性与信息量大小的关系
*信息量的单位,BIT
*熵,系统不确定性的量度
*信息量的定义公式
*信息的广泛含义,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性、复杂性的度量,
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
1.2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1.2.1系统和信息系统
*系统的概念
*系统按组成为,自然、人造和复合系统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
环境适应性
*信息流和信息系统:
物流、资金流、事物流;
信息传输系统和处理系统;
强调人的作用与地位
1.2.2信息系统的类型
*按处理对象分,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特点(高度集中、定量化的管理方法支持决策)
1.2.3信息系统的发展
*EDPS-->MIS-->DSS
*面向业务 -->面向管理 -->面向决策
1.3信息系统和管理
*系统,信息的质和量 -->决策 -->管理
*环境,社会分工细化、影响因素复杂化
*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计划、领导、组织、
控制四大职能总之,管理依靠信息系统实现其管理职能、
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信息系统对其有辅助、
支持作用。
2.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2.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知识回顾
( 1)信息技术
( 2)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 3)通讯技术
2.1.1数据处理
( 1)数据处理的概念
*概念:数据转换为信息( VFP)
*基本内容
*考虑的问题
*意义:管理活动最基本内容,MIS的基本功能
*发展过程:从手工到文件到数据库( VFP)
( 2)数据组织
*数据结构概念:即以上处理所需考虑的问题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映象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结点、指针与链、线性表、
树
*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概念
*数据文件的组织,顺序文件、索引文件
*数据库
2.1.2数据库技术
( 1)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定义
*构成:
计算机系统
DB( 物理 DB,描述 DB)
DBMS( DDL,DML,DCL)
人员
(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概念,
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
*模型的两个层次,
概念模型 (也称信息模型 )和数据模型 (如网状、层次、
关系模型 )
( 3)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客观事物到信息到数据
*从现实世界到观念世界或信息世界到数据世界
*从用户需求分析到概念结构设计( E-R模型等)到逻辑结构设计到物理结构设计
*从看不见摸不着到看得见摸不着到看得见摸得着三个不同世界术语对照表客观世界 信息世界 数据世界组织(事物及其联系) 实体及其联系 数据库(概念模型)
事物类(总体) 实体集 文件事物(对象、个体) 实体 记录特征(性质) 属性 数据项
( 4)实体联系模型( E-R模型)
*相关概念:实体、属性、联系、实体
(个体实体和总体实体)
*个体与总体三种不同联系方式
*E-R图设计实例一对一 一对多
*E-R图设计实例假定某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适应以下不同用户的应用要求:人事科处理职工档案,供应科处理采购业务,生产科处理产品组装业务,总务科处理仓储业务,根据要求,假定各个用户的局部 E-R
图已给出。请绘出综合的 E-R图。
以上是综合后的 E-R图,注意事项:
① 在综合中,同一实体只出现一次;
② 总体 E-R图中未反映“产品”与“材料”间的关系,即供应科视图中出现的该联系,在总体图中除去,因为这种联系是多余的,可从
“零部件”所“消耗”的“材料”一种更为基本的联系中推导出来。
③ 总体图中“供应商”与“材料”间增加了新联系“合同”,未出现在局部图中,这表示信息系统能支持“材料”合同处理。
( 5)数据模型
*概念: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
*三种数据模型:层次、网状、
关系; (补充 )对象 -关系型
*关系模型: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关系;相关术语包括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域和分量
*关系模式
*关系模型的特点
( 6)关系的规范化
*概念
*规范化关系的三种范式
1NF,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2NF,不仅满足 1NF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码
3NF,不仅满足以上两个而且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示例:
( 1)(教师代码,姓名,工资)变成符合 1NF要求为(教师代码,姓名,基本工资,附加工资)
( 2)(教师代码,姓名,职称,研究课题号,研究课题名)变成符合 2NF要求须将其分解成三个关系即教师关系(教师代码,姓名,职称)
课题关系(研究课题号,研究课题名)
教师与课题关系(教师代码,研究课题号)
( 3)(产品代码,产品名,生产厂名,生产厂地址)
变成符合 3NF要求须消除传递依赖关系,因为生产厂名依赖于产品代码(产品代码唯一确定该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厂地址又依赖于厂名,所以,生产厂地址传递依赖于产品代码。将其分解为如下关系即可产品关系(产品代码,产品名,生产厂名)
生产厂关系(生产厂名,生产厂地址)
( 7)数据库操作
(简介 SQL语言对数据库的操作 )
*基本表的建立与删除:
建立( CREATE)
修改( ALTER)
删除( DROP)
*数据查询( SQL的核心语句)
SELECT...FROM...WHERE
*数据更新:
数据修改( UPDATE)
数据删除( DELETE)
数据插入( INSERT)
( 8)数据库的保护
*数据的安全性:不合法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相容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分为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属性非空参照完整性:子表的外部码为空或为主表主关键字的某值用户定义完整性:针对某具体 DB的约束条件
*并发控制
*数据库的恢复
2.1.3计算机网络
(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意义,MIS的基本使能技术
*计算机网络及重要概念:网络介质、网络协议、节点、
链路
*网络拓朴结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功能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按信道类型分计算机结构:
点点信道(星型、环型和树型)
共享信道网络(总线型、树型和环型)
**根据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分:局域网、广域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和 INTERNET
( 2)局域网技术
*网络体系结构文件服务器 /工作站客户机 /服务器分布式处理
INTRANET/EXTRANET
*网络操作系统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络以太网(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令牌环网 (Token-Ring)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异步传输模式 (ATM)
( 3)网际互联
*OSI
*TCP/IP协议
( 4) Intranet/Extranet
*Intranet
*Extranet
( 5)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网络
*媒体
2.2管理知识基础
2.2.1管理的定义和性质
( 1)两种观点
① 法约尔在 1920年代的《一般工业管理》中,把管理的职能定义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② 管理是通过其他人完成事情( 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other people)
① 是 ② 的实现,② 是 ① 的概括。
(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
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 2)管理的性质管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一 门独立的学科。
2.2.2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 1)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为 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则》,基本原理为:
*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
*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相合拍。
*作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
*追求产出最大,而不让它受到约束。
*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些实际上是现代管理的基本思想,泰勒主张劳资双方不应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而应放在增加盈余上,即“把蛋糕做大”。追随者有甘特、吉尔布雷恩。
( 2)法约尔法约尔是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是 1916年出版的《一般工业管理》。他对主管人员的品质要求和训练为:
*体质方面:健康,有活力,有风度。
*智力方面:学习,判断、适应和智能活力。
*精神方面:干劲,负责,坚定,忠诚;机智、
尊严,创新精神。
*教育方面:相关知识的广博。
*技术方面:本职工作的熟练掌握。
法约尔的 14条一般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
*职权职责,权责相关
*纪律、尊重协议,服从,尽力,重视声誉
*命令统一,一个上级
*计划统一,指导统一
*个别服从总体利益
*报酬公平
*集中程度
*等级清晰
*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公道公正
*使用期稳定
*首创精神
*团结精神
( 3)迈约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 30年代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结果,试验小组无论照明是加强或减弱,生产率均在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小组成员因试验引人注目而感到自豪,因而士气、关系、社会因素是管理的成功因素。行为科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企业应当为社会做贡献,应关心职工,应当认为职工有权在产出中获得生活资料。
2.2.3管理回顾总之,管理理论的发展逐步从生产到经营,从产品到服务,从低层到高层,从运营到战略决策,不断地发展创新。
2.2.4管理的组织
(1)U型组织即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UNITARY STRUCTURE)
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包括纯直线制形式,即一切由一个头决定;直线职能制组织,虽比前一种在管理上有所进步,可以减少厂长负担,但却增加了车间负担,“政出多门”,办事效率低。
(2) M型组织( MULTIDIMENSION STRUCTURE)
有矩阵式组织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包括两维,一维是直线组织,另一维则是任务,这个任务或是产品,或是项目,无论车间或项目均在职能部门支持下工作,可认为职能部门处于第三维,这样就形成了三维矩阵式组织。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矩阵式组织在更大范围即大公司范围的实现。事业部一般按产品来划分,事业部有较大自主权,但一方面有些事务由全公司管理,如后勤的统一支持,
财务的统一处理,信息基础的统一等,另一方面它有为全公司服务或管理的义务。
在内部 M型组织实现了多元化的领导,一些上级的直接领导关系变成了指导关系;平级之间,在过去的统一领导下的配合关系变成了协调关系。多元化领导必然意味着权力的下放,决策的下放,以使下级主动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结构上有“压扁金字塔”的趋势,即组织呈现扁平化趋势。
(3) H型组织( 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
“U”型是一个“头”,,M”型是中间层的多“头”,,H”
型组织已发展成为“多头”组织,即公司的内部组织有了外部“头”的成分。
控股子公司实际只是一个利润中心,本公司总部对控股子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投资获利。控股子公司本身又有董事会,一切事物包括产品或服务方向,市场、财务等均由自己决定,
本公司总部只能通过董事会施加影响,不能直接干预。由于本公司投资的多少,对子公司的影响力也就不同,下属子公司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
,H”型组织正在向虚拟组织的方向发展,虚拟组织
( VIRTUAL ORGANIZATION) 又称为动态联盟,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的敏捷组织。由任务而结成,完成任务后解散,带头企业掌握着整个组织的关键资源,资源是市场和技术,可以成为无制造的企业,即 RABLESS
COMPNANY。 它是组织扁平化在企业之间的形式,是企业之间的“共赢”,是战略伙伴关系。
2.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3.1管理信息系统: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 1)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
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
( 2)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成一个社会技术,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
2.3.2MIS的特点
( 1)面向管理决策
( 2)综合性
( 3)人机系统
(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 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2.3.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 1)从纵向上看,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运行控制 --管理控制(战术管理)
--战略管理
*不同管理层次的内容
*信息特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结构不同管理层次的内容层次 内容战略管理 规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企业的组织层次;决定企业的任务管理控制(战术管理) 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的监控等运行控制 有效地利用资源现有设备和资源,在预算限制内活动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特性信息特性 运行控制管理控制 战略管理来源 系统内部内部 外部范围 确定 有一定确定性很宽概括性 详细 较概括 概括时间性 历史 综合 未来流通性 经常变化定期变化 相对稳定精确性要求 高 较高 低使用频率 高 较高 低
( 2)从横向上看,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生产子系统
*物资供应子系统
*财务和会计子系统
*人事子系统
*高层管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
(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
*横向综合把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一起
*纵向综合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起来
*纵横综合(即总的综合)
完全一体化,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2.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从层次上分:业务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从功能、服务对象上分:
( 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 4)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 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2.5MRP2( 制造资源计划)
*MRP2,MRP2是 1970年代在发达国家制造企业中开始采用的先进的现代管理高技术,是一种在对一个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安排的基础上,以达到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和高效率的工厂作业为目的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适用于“小批量,
多品种”制造企业管理。
*MRP系统的两个假设基础
*MRP2的构成
2.6 ERP( 企业资源规划)
*ERP,MRP2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其资源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企业计划的闭环逐渐形成。 ERP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
ERP把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看成是受控对象集成起来,
并把时间做为一项关键资源来考虑。
*ERP系统的结构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 TOTAL COST MANAGEMNET);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 AGILE LOGISTICS MANAGEMENT)
*ERP的经营理念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ERP的内容在发展
3.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3.1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 1)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诺兰提出)
*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控制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为主转为以数据管理为主的关键阶段
*六种增长要素软硬件、应用方式、计划控制,MIS在组织中的地位、领导模式、用户意识
( 2)开发 MIS的策略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通常,,自下而上,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 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建设 MIS的正确策略。
3.1.3战略及战略规划的内容
*战略( Strategy):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
*战略规划的内容:总是在折衷基础上考虑四个问题我们要求做什么? (What do we want to
do?)
我们可以做什么? (What might we do?)
我们能做什么? (What can we do?)
我们应当做什么? (What should we do?)
3.1.4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 1) 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 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 2) 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 3) 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3.1.5MIS战略规划的组织
( 1)规划领导小组
( 2)人员培训
( 3)规定进度
3.1.6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确定规划的性质。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战略分析。定义约束条件。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未来的略图。给出 MIS的初步框架,包括各子系统的划分等。选择开发方案。提出实施进度。
3.2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 1) BSP企业系统规划法思想: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
特点:从企业目标出发,把企业的目标转化为系统的目标。
提示,U/C图不是 BSP方法的中心内容。
总思路:先自上而下识别,再自下而上设计。
作用:总体架构、统一规划管理,优点是具有环境适应性工作步骤:
U/C矩阵的应用( P99-100表)
数据类(按 C靠近对角线进行列调整)
过程(按产生过程进行组内的行调整)
( 2) CSF关键成功因素法特点: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步骤:
3.3企业流程重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1)企业流程重组
*概念:企业流程(过程)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如仓库收货业务流程
*现代化管理环境下企业流程重组的特点:技术因素、人文因素(包括观念重组)等,其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 2)企业流程重组的流程设计原则方法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消除冗余信息集;并行过程代替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过程自动化代替手工管理过程
3.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3.4.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设计过程,系统分析 (逻辑模型设计 )-系统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 )-系统实施
(2)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的优缺点优点,开发人员与用户紧密结合;开发策略“从上到下”。
缺点: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环境适应性差。
3.4.2原型法:
,从下而上,依赖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需用户密切合作。
3.4.3面向对象方法产生,1960’
发展,1980’
特点: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动态链接性开发三阶段,OOA( 分析),OOD( 设计)和 OOP( 程序设计)
3.4.4CASE
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非一种开发方法,其特点有 5个。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即解决“做什么”,而系统设计解决“怎么做” )
4.1可行性分析
4.1.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是明确其必要性 (来自于迫切性 );其可行性 (取决于资源和条件 )
*内容,从管理上、技术上和经济上验证其可行性。
4.1.2可行性分析的报告
*报告内容
*分析结论内容
4.2管理业务调查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环境。信息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输出交付环境 。
4.2.1组织结构调查
( 1)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的组成及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隶属关系和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 2)示例: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4.2.2管理功能调查功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功能层次图图例
4.2.3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1)管理业务流程图
*概念,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示例,某企业出入库业务的过程为成品库保管员按车间送来的入库单登记库存台账。发货时,发货员根据销售科送来的发货通知单将成品出库,并发货,同时填写在份出库单,其中一份交给成品库保管员,由他按此出库单登记库存台账,出库单的另两 联分别送销售科和会计科。出入库业务流程图如示。
( 2)表格分配图
*作用:帮助分析员表示出系统中各种单据和报告与哪些部门发生业务关系
*示例
4.3数据流程调查
( 1)数据流程调查收集的资料
( 2)数据流程图的概念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 3)数据流程图的符号
( 4)数据流程图示例某银行储蓄业务过程为:储户将填好的存(取)
单及存折送交分类处理处。分类处理处按三种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果存折不符或存(取)单不合格,则将存折及存(取)单直接退还储户重新填写;如果是存款则将存折及存款单送交存款处处理。存款处理处取出底账登记后,将存折退还给储户;如果是取款,则将存折及取款单送交取款处,该服务台取出底账及现金,记账后将存折与现金退给储户。银行储蓄业务数据流程图如示。
( 5)分层数据流程图示例销售处理是顶层处理,分解为三个二层处理即:
判定订货处理方式、开发货票、开付款通知单
4.4数据字典
(1)数据项的定义 (仅定义静态特性 )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是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3)数据流的定义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数据项组成
(4)处理逻辑定义 (仅对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5)数据存储定义
(6)外部实体定义
4.5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1)判断树
(2)判断表 (又称决策表 )
(3)结构英语表示法
4.6系统化分析
(1)分析系统目标 (再次考察后再修正目标 )
(2)分析业务流程原业务流程分析 --优化 --确定新业务流程 --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3)分析数据流程过程同 (2)
(4)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5)数据属性分析
*属性分属性名和属性值,属性分析是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的分析。
*动态特性:
固定属性数据存放于主文件固定个体变动属性存放于周转文件随机变动属性存放于处理文件
(6)数据存储分析(即概念模型)
( 7)数据查询要求分析
( 8)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 9)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 10)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成批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方式(面向处理)
两者各有不同的适用情况
4.7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1)综合计划模型综合发展模型和资源限制模型
(2)生产计划管理模型生产计划大纲和作业计划模型
(3)库存管理模型
(4)财务成本管理模型成本核算模型、成本预测模型和成本分析模型
( 5)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
4.8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内容包括: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即子系统的划分)
新系统的数据资源分布(在服务器或主机中的分布情况)
新系统的管理模型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5.1系统设计的任务
( 1)任务:物理模型的设计
( 2)主要工作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 3)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5.2代码设计
( 1)功能: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 2)代码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应满足用户需要;唯一标志;预留位置;系统化标准化;避免误解;便于记忆;码的位数
( 3)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
*区间码: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
*助忆码
( 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各种可能的错误确定校验位的方法: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和质数法如某位学生的学号为,04 11 01 1 1 1 001
1-2位:入学年份取后两位,04表示 2004年入学;
3-4位:表示院系代码农学院 11 植物保护学院 12 园艺学院 13 林学与园林学院 14
动物科技学院 15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16 理学院 17 生命科学学院 18 资源与环境学院 19 工学院 20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21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22 经济与贸易学院 23 管理科学学院 24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5 外国语学院 26 成人教育学院 27
5-6位:表示某个院系第几个专业
7位:表示层次编码本科 1 专升本 2 二学位 3 专科 4 预科本科 5
8位:招生季节编码秋季 1 春季 2
9位:是否独立学院本部 1 二级学院 2 其他 3
10-12位:表示该学生的学生序列号算术级数法原代码,12345
各乘以权,65432
乘积之和,6+10+12+12+10=50
以 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50/11=4…6
因此代码为 123456。
几何级数法,原理同上,把所乘权数改为,32 16 8 4 2
等。
质数法,原理同上,把所乘权数改为质数,如 17 13 7 5
3等。
注意,以 11为模时,若余数是 10,则按 0处理。
5.3功能结构图设计
(1)功能结构图的概念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
(2)模块化的概念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的方法。
(3)示例工资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5.4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1)绘制的思路,将各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后形成信息系统流程图
(2)符号
(3)前提,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之前必须已确定了系统的边界、人 -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
( 4)示例工资管理子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生产计划优化系统
5.5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 1)设计依据
*系统的吞吐量
*响应时间
*可靠性
*集中式或分布式
*地域范围
*数据管理方式
( 2)计算机硬件选择取决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要运行的软件
( 3)计算机网络的选择
*网络拓朴结构
*网络的逻辑设计
*网络操作系统
(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性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平台
*安全保密性能
*数据的类型
(5)应用软件的选择选取商品化软件应注意,
能否满足用户需求足够的灵活性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5.6输出设计设计时先设计输出后设计输入,原因在于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应与实施过程相反进行设计。
( 1)输出设计的内容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输出信息的内容输出格式,如表格、图形或文件;
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磁带、光盘等;
输出介质,如输出到磁盘还是磁带上,输出用纸是专用纸还是普通白纸等。
( 2)输出设计的方法,要在一定规范的指导下进行,以便产生易于理解的输出,根据需要,可采用预印表格、打印多层表格等,周转文件也常在输出设计中采用。
( 3)输出报告输出报告定义系统的输出。应注意的问题:
方便使用者;要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输出报告之前必须填写输出设计书,格式
( P143)。在输出设计时应尽量保持输出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对显示器、打印机、
文本文件和数据库文件,其内容相同时格式也应一致。
( 4)输出设计示例( P144-145)
5.7输入设计
(1)输入设计的原则,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指导设计的目标为控制输出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避免额外步骤过程简化
(2)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确定输入类型和输入介质常用设备,读卡机、键盘 -磁盘输入装置、光电阅读器、终端录入
( 3)输入检验
*输入错误种类:数据本身错误、数据多余或不足、数据的延误
*数据出错的检验方法:重复、视觉、检验位、控制总数、数据类型、格式、逻辑、界限、顺序、记录计数、平衡、对照校验
*出错的改正方法:原始数据错和机器自动检错
*出错表的设计
( 4)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原则:便于填写、归档;单据格式应保证输入精度示例( P149人事变动通知单)
( 5)输入屏幕设计示例( P149设备调拨单录入屏幕)
5.8数据存储设计文件是存放系统要处理的和维护的数据的基本方式
5.8.1文件的分类
( 1)按文件的存储介质,卡片、纸带、磁盘、
磁带和打印文件
( 2)按文件用途:主文件、处理文件、工作文件、周转文件、其他文件
5.8.2文件设计
( 1)文件设计前需做的工作
*数据处理的方式、文件的存储介质、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组织方式、存取方式和对存取时间、处理时间的要求等。
*常用文件组织方式性能比较( P151)
( 2) 文件设计的顺序:从共享文件开始,
主要对文件的记录格式进行设计。
5.8.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开发阶段的对照( P153)
( 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用 E-R模型表示
( 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补充:从 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的具体方法
( 3)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库文件的组织方式存储介质的分配存取路径的选择
*如果两实体间使 1,1联系,联系本身并无属性,转换时将其中之一实体的关键字作为另一实体关系的属性项即实现了 1:
1的联系。
厂长(厂长号,厂号,姓名,年龄)
工厂(厂号,厂名,地点)
或厂长(厂长号,姓名,年龄)
工厂(厂号,厂长号,厂名,地点)
*如果两实体间使 1,N联系,就将 1方的关键字纳入 N方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关键字,同时把联系的属性也一并纳入 N方关系中。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产品(货号,品名,价格,仓库号,数量)
*如果两实体间使 M,N联系,则需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
用来联系双方实体,该关系的属性中至少要包括被它联系的双方实体的关键字,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
学习(学号,课程号,成绩)
5.9处理流程图设计
(1)处理流程图的概念,是系统流程图的展开和具体化
(2)示例 (P155),随着软件功能的增强,这步设计可简略
5.10制定设计规范
( 1)整个系统的“公用标准”
( 2)示例)
5.11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
( 1)程序设计说明书的概念
( 2)示例( P156)
( 3) 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方案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文件设计方案程序模块说明书一旦系统设计被审查批准,整个系统开发工作即进入系统实施阶段
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6.1物理系统的实施
( 1)计算机系统的实施应考虑的问题:性价比、可扩充性、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应用环境和使用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 2)网络系统的实施分类:局域网和广域网通信线路分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微波、卫星通信等
6.2程序设计
( 1)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 2)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TOP-DOWN)
设计步骤应注意问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大小划分适当、模块功能简单、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STRUCTURED PROGRAMMING)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示例顺序结构编程,能根据记录号修改某学生的年龄和成绩
Clear
Use stu
Jlh=1
@2,10 say ‘please input jlh:’ get jlh
Read
Go jlh
@4,10 say ‘please replay NO’+str(jlh,1)+’student’s
jlh:’
@6,10 say ‘nianling’ get nl
@8,10 say ‘chengji’ get cj
Read
Use
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编程,显示 STU中所有年龄小于 18岁的学生名单。
Use stu
Do while not eof()
If nianling<18
xingming
Endif
Skip
Enddo
Use
编程,将 STU中第一个年龄小于 18岁的学生成绩加 5分,找不到显示提示。
Use stu
Locate for nianling<18
If found()
Display xingming,chengji
Replay chengji with chengji+5
Else
Wait ‘NOT FOUND!’ window
Endif
Use
Return
编程,按 90分以上,60-90分,60分以下三级,分档统计 STU中学生个数。
Store 0 to k1,k2,k3
Use stu
Do while not eof()
Do case
Case chengji>90
K1=k1+1
Case chengji<60
K3=k3+1
Otherwise
K2=k2+1
Endcase
Skip
Enddo
’chengji90’+str(k1)
’chengji60-90’+str(k2)
’chengji60’+str(k3)
6.3程序和系统调试
( 1)程序调试,理论法和实验法,目前以实验法为主
*代码测试常用测试数据有正常数据、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测试具体检查内容
*程序功能测试
( 2)分调(功能调试)
( 3)总调(能行性联调)
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调试程序的总调
( 4)特殊测试
6.4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
( 1)系统切换: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和试点过渡法
( 2)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日常管理工作: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和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维护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维护和代码维护
6.5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 1)合理管理人员人材包括系统工作人员、程序员、操作员、硬件人员、
项目负责人等
( 2)拟定和实现项目工作计划
( 3)制定相应文件
( 4)系统评价
*主要依据: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测试数据
*评价内容:
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信息系统的应用评价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
1.1信息及其度量
1.1.1信息化概览
*概括
*美国和中国的现状
*信息化含义
1.1.2信息的概念
*信息在本学科的一般定义
*与知识、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的分类
*信息的性质
1.1.3信息的度量
*不确定性与信息量大小的关系
*信息量的单位,BIT
*熵,系统不确定性的量度
*信息量的定义公式
*信息的广泛含义,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性、复杂性的度量,
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
1.2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1.2.1系统和信息系统
*系统的概念
*系统按组成为,自然、人造和复合系统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
环境适应性
*信息流和信息系统:
物流、资金流、事物流;
信息传输系统和处理系统;
强调人的作用与地位
1.2.2信息系统的类型
*按处理对象分,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特点(高度集中、定量化的管理方法支持决策)
1.2.3信息系统的发展
*EDPS-->MIS-->DSS
*面向业务 -->面向管理 -->面向决策
1.3信息系统和管理
*系统,信息的质和量 -->决策 -->管理
*环境,社会分工细化、影响因素复杂化
*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计划、领导、组织、
控制四大职能总之,管理依靠信息系统实现其管理职能、
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信息系统对其有辅助、
支持作用。
2.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2.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知识回顾
( 1)信息技术
( 2)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 3)通讯技术
2.1.1数据处理
( 1)数据处理的概念
*概念:数据转换为信息( VFP)
*基本内容
*考虑的问题
*意义:管理活动最基本内容,MIS的基本功能
*发展过程:从手工到文件到数据库( VFP)
( 2)数据组织
*数据结构概念:即以上处理所需考虑的问题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映象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结点、指针与链、线性表、
树
*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概念
*数据文件的组织,顺序文件、索引文件
*数据库
2.1.2数据库技术
( 1)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定义
*构成:
计算机系统
DB( 物理 DB,描述 DB)
DBMS( DDL,DML,DCL)
人员
(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概念,
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
*模型的两个层次,
概念模型 (也称信息模型 )和数据模型 (如网状、层次、
关系模型 )
( 3)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客观事物到信息到数据
*从现实世界到观念世界或信息世界到数据世界
*从用户需求分析到概念结构设计( E-R模型等)到逻辑结构设计到物理结构设计
*从看不见摸不着到看得见摸不着到看得见摸得着三个不同世界术语对照表客观世界 信息世界 数据世界组织(事物及其联系) 实体及其联系 数据库(概念模型)
事物类(总体) 实体集 文件事物(对象、个体) 实体 记录特征(性质) 属性 数据项
( 4)实体联系模型( E-R模型)
*相关概念:实体、属性、联系、实体
(个体实体和总体实体)
*个体与总体三种不同联系方式
*E-R图设计实例一对一 一对多
*E-R图设计实例假定某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适应以下不同用户的应用要求:人事科处理职工档案,供应科处理采购业务,生产科处理产品组装业务,总务科处理仓储业务,根据要求,假定各个用户的局部 E-R
图已给出。请绘出综合的 E-R图。
以上是综合后的 E-R图,注意事项:
① 在综合中,同一实体只出现一次;
② 总体 E-R图中未反映“产品”与“材料”间的关系,即供应科视图中出现的该联系,在总体图中除去,因为这种联系是多余的,可从
“零部件”所“消耗”的“材料”一种更为基本的联系中推导出来。
③ 总体图中“供应商”与“材料”间增加了新联系“合同”,未出现在局部图中,这表示信息系统能支持“材料”合同处理。
( 5)数据模型
*概念: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
*三种数据模型:层次、网状、
关系; (补充 )对象 -关系型
*关系模型: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关系;相关术语包括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域和分量
*关系模式
*关系模型的特点
( 6)关系的规范化
*概念
*规范化关系的三种范式
1NF,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2NF,不仅满足 1NF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码
3NF,不仅满足以上两个而且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示例:
( 1)(教师代码,姓名,工资)变成符合 1NF要求为(教师代码,姓名,基本工资,附加工资)
( 2)(教师代码,姓名,职称,研究课题号,研究课题名)变成符合 2NF要求须将其分解成三个关系即教师关系(教师代码,姓名,职称)
课题关系(研究课题号,研究课题名)
教师与课题关系(教师代码,研究课题号)
( 3)(产品代码,产品名,生产厂名,生产厂地址)
变成符合 3NF要求须消除传递依赖关系,因为生产厂名依赖于产品代码(产品代码唯一确定该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厂地址又依赖于厂名,所以,生产厂地址传递依赖于产品代码。将其分解为如下关系即可产品关系(产品代码,产品名,生产厂名)
生产厂关系(生产厂名,生产厂地址)
( 7)数据库操作
(简介 SQL语言对数据库的操作 )
*基本表的建立与删除:
建立( CREATE)
修改( ALTER)
删除( DROP)
*数据查询( SQL的核心语句)
SELECT...FROM...WHERE
*数据更新:
数据修改( UPDATE)
数据删除( DELETE)
数据插入( INSERT)
( 8)数据库的保护
*数据的安全性:不合法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相容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分为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属性非空参照完整性:子表的外部码为空或为主表主关键字的某值用户定义完整性:针对某具体 DB的约束条件
*并发控制
*数据库的恢复
2.1.3计算机网络
(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意义,MIS的基本使能技术
*计算机网络及重要概念:网络介质、网络协议、节点、
链路
*网络拓朴结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功能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按信道类型分计算机结构:
点点信道(星型、环型和树型)
共享信道网络(总线型、树型和环型)
**根据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分:局域网、广域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和 INTERNET
( 2)局域网技术
*网络体系结构文件服务器 /工作站客户机 /服务器分布式处理
INTRANET/EXTRANET
*网络操作系统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络以太网(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令牌环网 (Token-Ring)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异步传输模式 (ATM)
( 3)网际互联
*OSI
*TCP/IP协议
( 4) Intranet/Extranet
*Intranet
*Extranet
( 5)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网络
*媒体
2.2管理知识基础
2.2.1管理的定义和性质
( 1)两种观点
① 法约尔在 1920年代的《一般工业管理》中,把管理的职能定义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② 管理是通过其他人完成事情( 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other people)
① 是 ② 的实现,② 是 ① 的概括。
(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
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 2)管理的性质管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一 门独立的学科。
2.2.2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 1)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为 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则》,基本原理为:
*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
*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相合拍。
*作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
*追求产出最大,而不让它受到约束。
*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些实际上是现代管理的基本思想,泰勒主张劳资双方不应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而应放在增加盈余上,即“把蛋糕做大”。追随者有甘特、吉尔布雷恩。
( 2)法约尔法约尔是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是 1916年出版的《一般工业管理》。他对主管人员的品质要求和训练为:
*体质方面:健康,有活力,有风度。
*智力方面:学习,判断、适应和智能活力。
*精神方面:干劲,负责,坚定,忠诚;机智、
尊严,创新精神。
*教育方面:相关知识的广博。
*技术方面:本职工作的熟练掌握。
法约尔的 14条一般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
*职权职责,权责相关
*纪律、尊重协议,服从,尽力,重视声誉
*命令统一,一个上级
*计划统一,指导统一
*个别服从总体利益
*报酬公平
*集中程度
*等级清晰
*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公道公正
*使用期稳定
*首创精神
*团结精神
( 3)迈约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 30年代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结果,试验小组无论照明是加强或减弱,生产率均在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小组成员因试验引人注目而感到自豪,因而士气、关系、社会因素是管理的成功因素。行为科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企业应当为社会做贡献,应关心职工,应当认为职工有权在产出中获得生活资料。
2.2.3管理回顾总之,管理理论的发展逐步从生产到经营,从产品到服务,从低层到高层,从运营到战略决策,不断地发展创新。
2.2.4管理的组织
(1)U型组织即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UNITARY STRUCTURE)
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包括纯直线制形式,即一切由一个头决定;直线职能制组织,虽比前一种在管理上有所进步,可以减少厂长负担,但却增加了车间负担,“政出多门”,办事效率低。
(2) M型组织( MULTIDIMENSION STRUCTURE)
有矩阵式组织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包括两维,一维是直线组织,另一维则是任务,这个任务或是产品,或是项目,无论车间或项目均在职能部门支持下工作,可认为职能部门处于第三维,这样就形成了三维矩阵式组织。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矩阵式组织在更大范围即大公司范围的实现。事业部一般按产品来划分,事业部有较大自主权,但一方面有些事务由全公司管理,如后勤的统一支持,
财务的统一处理,信息基础的统一等,另一方面它有为全公司服务或管理的义务。
在内部 M型组织实现了多元化的领导,一些上级的直接领导关系变成了指导关系;平级之间,在过去的统一领导下的配合关系变成了协调关系。多元化领导必然意味着权力的下放,决策的下放,以使下级主动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结构上有“压扁金字塔”的趋势,即组织呈现扁平化趋势。
(3) H型组织( 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
“U”型是一个“头”,,M”型是中间层的多“头”,,H”
型组织已发展成为“多头”组织,即公司的内部组织有了外部“头”的成分。
控股子公司实际只是一个利润中心,本公司总部对控股子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投资获利。控股子公司本身又有董事会,一切事物包括产品或服务方向,市场、财务等均由自己决定,
本公司总部只能通过董事会施加影响,不能直接干预。由于本公司投资的多少,对子公司的影响力也就不同,下属子公司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
,H”型组织正在向虚拟组织的方向发展,虚拟组织
( VIRTUAL ORGANIZATION) 又称为动态联盟,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的敏捷组织。由任务而结成,完成任务后解散,带头企业掌握着整个组织的关键资源,资源是市场和技术,可以成为无制造的企业,即 RABLESS
COMPNANY。 它是组织扁平化在企业之间的形式,是企业之间的“共赢”,是战略伙伴关系。
2.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3.1管理信息系统: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 1)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
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
( 2)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成一个社会技术,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
2.3.2MIS的特点
( 1)面向管理决策
( 2)综合性
( 3)人机系统
(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 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2.3.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 1)从纵向上看,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运行控制 --管理控制(战术管理)
--战略管理
*不同管理层次的内容
*信息特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结构不同管理层次的内容层次 内容战略管理 规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企业的组织层次;决定企业的任务管理控制(战术管理) 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的监控等运行控制 有效地利用资源现有设备和资源,在预算限制内活动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特性信息特性 运行控制管理控制 战略管理来源 系统内部内部 外部范围 确定 有一定确定性很宽概括性 详细 较概括 概括时间性 历史 综合 未来流通性 经常变化定期变化 相对稳定精确性要求 高 较高 低使用频率 高 较高 低
( 2)从横向上看,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生产子系统
*物资供应子系统
*财务和会计子系统
*人事子系统
*高层管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
(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
*横向综合把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一起
*纵向综合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起来
*纵横综合(即总的综合)
完全一体化,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2.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从层次上分:业务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从功能、服务对象上分:
( 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 4)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 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2.5MRP2( 制造资源计划)
*MRP2,MRP2是 1970年代在发达国家制造企业中开始采用的先进的现代管理高技术,是一种在对一个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安排的基础上,以达到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和高效率的工厂作业为目的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适用于“小批量,
多品种”制造企业管理。
*MRP系统的两个假设基础
*MRP2的构成
2.6 ERP( 企业资源规划)
*ERP,MRP2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其资源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企业计划的闭环逐渐形成。 ERP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
ERP把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看成是受控对象集成起来,
并把时间做为一项关键资源来考虑。
*ERP系统的结构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 TOTAL COST MANAGEMNET);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 AGILE LOGISTICS MANAGEMENT)
*ERP的经营理念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ERP的内容在发展
3.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3.1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 1)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诺兰提出)
*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控制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为主转为以数据管理为主的关键阶段
*六种增长要素软硬件、应用方式、计划控制,MIS在组织中的地位、领导模式、用户意识
( 2)开发 MIS的策略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通常,,自下而上,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 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建设 MIS的正确策略。
3.1.3战略及战略规划的内容
*战略( Strategy):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
*战略规划的内容:总是在折衷基础上考虑四个问题我们要求做什么? (What do we want to
do?)
我们可以做什么? (What might we do?)
我们能做什么? (What can we do?)
我们应当做什么? (What should we do?)
3.1.4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 1) 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 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 2) 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 3) 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3.1.5MIS战略规划的组织
( 1)规划领导小组
( 2)人员培训
( 3)规定进度
3.1.6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确定规划的性质。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战略分析。定义约束条件。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未来的略图。给出 MIS的初步框架,包括各子系统的划分等。选择开发方案。提出实施进度。
3.2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 1) BSP企业系统规划法思想: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
特点:从企业目标出发,把企业的目标转化为系统的目标。
提示,U/C图不是 BSP方法的中心内容。
总思路:先自上而下识别,再自下而上设计。
作用:总体架构、统一规划管理,优点是具有环境适应性工作步骤:
U/C矩阵的应用( P99-100表)
数据类(按 C靠近对角线进行列调整)
过程(按产生过程进行组内的行调整)
( 2) CSF关键成功因素法特点: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步骤:
3.3企业流程重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1)企业流程重组
*概念:企业流程(过程)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如仓库收货业务流程
*现代化管理环境下企业流程重组的特点:技术因素、人文因素(包括观念重组)等,其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 2)企业流程重组的流程设计原则方法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消除冗余信息集;并行过程代替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过程自动化代替手工管理过程
3.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3.4.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设计过程,系统分析 (逻辑模型设计 )-系统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 )-系统实施
(2)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的优缺点优点,开发人员与用户紧密结合;开发策略“从上到下”。
缺点: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环境适应性差。
3.4.2原型法:
,从下而上,依赖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需用户密切合作。
3.4.3面向对象方法产生,1960’
发展,1980’
特点: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动态链接性开发三阶段,OOA( 分析),OOD( 设计)和 OOP( 程序设计)
3.4.4CASE
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非一种开发方法,其特点有 5个。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即解决“做什么”,而系统设计解决“怎么做” )
4.1可行性分析
4.1.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是明确其必要性 (来自于迫切性 );其可行性 (取决于资源和条件 )
*内容,从管理上、技术上和经济上验证其可行性。
4.1.2可行性分析的报告
*报告内容
*分析结论内容
4.2管理业务调查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环境。信息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输出交付环境 。
4.2.1组织结构调查
( 1)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的组成及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隶属关系和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 2)示例: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4.2.2管理功能调查功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功能层次图图例
4.2.3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1)管理业务流程图
*概念,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示例,某企业出入库业务的过程为成品库保管员按车间送来的入库单登记库存台账。发货时,发货员根据销售科送来的发货通知单将成品出库,并发货,同时填写在份出库单,其中一份交给成品库保管员,由他按此出库单登记库存台账,出库单的另两 联分别送销售科和会计科。出入库业务流程图如示。
( 2)表格分配图
*作用:帮助分析员表示出系统中各种单据和报告与哪些部门发生业务关系
*示例
4.3数据流程调查
( 1)数据流程调查收集的资料
( 2)数据流程图的概念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 3)数据流程图的符号
( 4)数据流程图示例某银行储蓄业务过程为:储户将填好的存(取)
单及存折送交分类处理处。分类处理处按三种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果存折不符或存(取)单不合格,则将存折及存(取)单直接退还储户重新填写;如果是存款则将存折及存款单送交存款处处理。存款处理处取出底账登记后,将存折退还给储户;如果是取款,则将存折及取款单送交取款处,该服务台取出底账及现金,记账后将存折与现金退给储户。银行储蓄业务数据流程图如示。
( 5)分层数据流程图示例销售处理是顶层处理,分解为三个二层处理即:
判定订货处理方式、开发货票、开付款通知单
4.4数据字典
(1)数据项的定义 (仅定义静态特性 )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是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3)数据流的定义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数据项组成
(4)处理逻辑定义 (仅对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5)数据存储定义
(6)外部实体定义
4.5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1)判断树
(2)判断表 (又称决策表 )
(3)结构英语表示法
4.6系统化分析
(1)分析系统目标 (再次考察后再修正目标 )
(2)分析业务流程原业务流程分析 --优化 --确定新业务流程 --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3)分析数据流程过程同 (2)
(4)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5)数据属性分析
*属性分属性名和属性值,属性分析是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的分析。
*动态特性:
固定属性数据存放于主文件固定个体变动属性存放于周转文件随机变动属性存放于处理文件
(6)数据存储分析(即概念模型)
( 7)数据查询要求分析
( 8)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 9)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 10)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成批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方式(面向处理)
两者各有不同的适用情况
4.7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1)综合计划模型综合发展模型和资源限制模型
(2)生产计划管理模型生产计划大纲和作业计划模型
(3)库存管理模型
(4)财务成本管理模型成本核算模型、成本预测模型和成本分析模型
( 5)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
4.8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内容包括: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即子系统的划分)
新系统的数据资源分布(在服务器或主机中的分布情况)
新系统的管理模型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5.1系统设计的任务
( 1)任务:物理模型的设计
( 2)主要工作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 3)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5.2代码设计
( 1)功能: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 2)代码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应满足用户需要;唯一标志;预留位置;系统化标准化;避免误解;便于记忆;码的位数
( 3)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
*区间码: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
*助忆码
( 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各种可能的错误确定校验位的方法: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和质数法如某位学生的学号为,04 11 01 1 1 1 001
1-2位:入学年份取后两位,04表示 2004年入学;
3-4位:表示院系代码农学院 11 植物保护学院 12 园艺学院 13 林学与园林学院 14
动物科技学院 15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16 理学院 17 生命科学学院 18 资源与环境学院 19 工学院 20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21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22 经济与贸易学院 23 管理科学学院 24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5 外国语学院 26 成人教育学院 27
5-6位:表示某个院系第几个专业
7位:表示层次编码本科 1 专升本 2 二学位 3 专科 4 预科本科 5
8位:招生季节编码秋季 1 春季 2
9位:是否独立学院本部 1 二级学院 2 其他 3
10-12位:表示该学生的学生序列号算术级数法原代码,12345
各乘以权,65432
乘积之和,6+10+12+12+10=50
以 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50/11=4…6
因此代码为 123456。
几何级数法,原理同上,把所乘权数改为,32 16 8 4 2
等。
质数法,原理同上,把所乘权数改为质数,如 17 13 7 5
3等。
注意,以 11为模时,若余数是 10,则按 0处理。
5.3功能结构图设计
(1)功能结构图的概念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
(2)模块化的概念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的方法。
(3)示例工资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5.4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1)绘制的思路,将各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后形成信息系统流程图
(2)符号
(3)前提,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之前必须已确定了系统的边界、人 -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
( 4)示例工资管理子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生产计划优化系统
5.5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 1)设计依据
*系统的吞吐量
*响应时间
*可靠性
*集中式或分布式
*地域范围
*数据管理方式
( 2)计算机硬件选择取决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要运行的软件
( 3)计算机网络的选择
*网络拓朴结构
*网络的逻辑设计
*网络操作系统
(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性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平台
*安全保密性能
*数据的类型
(5)应用软件的选择选取商品化软件应注意,
能否满足用户需求足够的灵活性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5.6输出设计设计时先设计输出后设计输入,原因在于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应与实施过程相反进行设计。
( 1)输出设计的内容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输出信息的内容输出格式,如表格、图形或文件;
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磁带、光盘等;
输出介质,如输出到磁盘还是磁带上,输出用纸是专用纸还是普通白纸等。
( 2)输出设计的方法,要在一定规范的指导下进行,以便产生易于理解的输出,根据需要,可采用预印表格、打印多层表格等,周转文件也常在输出设计中采用。
( 3)输出报告输出报告定义系统的输出。应注意的问题:
方便使用者;要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输出报告之前必须填写输出设计书,格式
( P143)。在输出设计时应尽量保持输出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对显示器、打印机、
文本文件和数据库文件,其内容相同时格式也应一致。
( 4)输出设计示例( P144-145)
5.7输入设计
(1)输入设计的原则,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指导设计的目标为控制输出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避免额外步骤过程简化
(2)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确定输入类型和输入介质常用设备,读卡机、键盘 -磁盘输入装置、光电阅读器、终端录入
( 3)输入检验
*输入错误种类:数据本身错误、数据多余或不足、数据的延误
*数据出错的检验方法:重复、视觉、检验位、控制总数、数据类型、格式、逻辑、界限、顺序、记录计数、平衡、对照校验
*出错的改正方法:原始数据错和机器自动检错
*出错表的设计
( 4)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原则:便于填写、归档;单据格式应保证输入精度示例( P149人事变动通知单)
( 5)输入屏幕设计示例( P149设备调拨单录入屏幕)
5.8数据存储设计文件是存放系统要处理的和维护的数据的基本方式
5.8.1文件的分类
( 1)按文件的存储介质,卡片、纸带、磁盘、
磁带和打印文件
( 2)按文件用途:主文件、处理文件、工作文件、周转文件、其他文件
5.8.2文件设计
( 1)文件设计前需做的工作
*数据处理的方式、文件的存储介质、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组织方式、存取方式和对存取时间、处理时间的要求等。
*常用文件组织方式性能比较( P151)
( 2) 文件设计的顺序:从共享文件开始,
主要对文件的记录格式进行设计。
5.8.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开发阶段的对照( P153)
( 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用 E-R模型表示
( 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补充:从 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的具体方法
( 3)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库文件的组织方式存储介质的分配存取路径的选择
*如果两实体间使 1,1联系,联系本身并无属性,转换时将其中之一实体的关键字作为另一实体关系的属性项即实现了 1:
1的联系。
厂长(厂长号,厂号,姓名,年龄)
工厂(厂号,厂名,地点)
或厂长(厂长号,姓名,年龄)
工厂(厂号,厂长号,厂名,地点)
*如果两实体间使 1,N联系,就将 1方的关键字纳入 N方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关键字,同时把联系的属性也一并纳入 N方关系中。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产品(货号,品名,价格,仓库号,数量)
*如果两实体间使 M,N联系,则需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
用来联系双方实体,该关系的属性中至少要包括被它联系的双方实体的关键字,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
学习(学号,课程号,成绩)
5.9处理流程图设计
(1)处理流程图的概念,是系统流程图的展开和具体化
(2)示例 (P155),随着软件功能的增强,这步设计可简略
5.10制定设计规范
( 1)整个系统的“公用标准”
( 2)示例)
5.11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
( 1)程序设计说明书的概念
( 2)示例( P156)
( 3) 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方案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文件设计方案程序模块说明书一旦系统设计被审查批准,整个系统开发工作即进入系统实施阶段
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6.1物理系统的实施
( 1)计算机系统的实施应考虑的问题:性价比、可扩充性、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应用环境和使用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 2)网络系统的实施分类:局域网和广域网通信线路分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微波、卫星通信等
6.2程序设计
( 1)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 2)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TOP-DOWN)
设计步骤应注意问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大小划分适当、模块功能简单、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STRUCTURED PROGRAMMING)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示例顺序结构编程,能根据记录号修改某学生的年龄和成绩
Clear
Use stu
Jlh=1
@2,10 say ‘please input jlh:’ get jlh
Read
Go jlh
@4,10 say ‘please replay NO’+str(jlh,1)+’student’s
jlh:’
@6,10 say ‘nianling’ get nl
@8,10 say ‘chengji’ get cj
Read
Use
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编程,显示 STU中所有年龄小于 18岁的学生名单。
Use stu
Do while not eof()
If nianling<18
xingming
Endif
Skip
Enddo
Use
编程,将 STU中第一个年龄小于 18岁的学生成绩加 5分,找不到显示提示。
Use stu
Locate for nianling<18
If found()
Display xingming,chengji
Replay chengji with chengji+5
Else
Wait ‘NOT FOUND!’ window
Endif
Use
Return
编程,按 90分以上,60-90分,60分以下三级,分档统计 STU中学生个数。
Store 0 to k1,k2,k3
Use stu
Do while not eof()
Do case
Case chengji>90
K1=k1+1
Case chengji<60
K3=k3+1
Otherwise
K2=k2+1
Endcase
Skip
Enddo
’chengji90’+str(k1)
’chengji60-90’+str(k2)
’chengji60’+str(k3)
6.3程序和系统调试
( 1)程序调试,理论法和实验法,目前以实验法为主
*代码测试常用测试数据有正常数据、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测试具体检查内容
*程序功能测试
( 2)分调(功能调试)
( 3)总调(能行性联调)
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调试程序的总调
( 4)特殊测试
6.4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
( 1)系统切换: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和试点过渡法
( 2)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日常管理工作: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和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维护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维护和代码维护
6.5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 1)合理管理人员人材包括系统工作人员、程序员、操作员、硬件人员、
项目负责人等
( 2)拟定和实现项目工作计划
( 3)制定相应文件
( 4)系统评价
*主要依据: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测试数据
*评价内容:
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信息系统的应用评价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