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化工方向)
学时:70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化工工艺专业生物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讲述生物反应过程和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生化工程原理和典型产品生产工艺,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程教学内容第一篇 生物反应过程原理生物工艺学概论(1学时)
了解生物工艺学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情况,了解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
菌种的来源(1学时)
掌握选择性分离微生物的过程及原理,了解重要工业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2学时)
理解代谢调节的生化原理,掌握代谢调节的方式,了解初级代谢物的调节实例。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节(3学时)
掌握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理解次级代谢调节机理,了解主要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调节机理。
酶生产的调节(1学时)
了解发酵法生产酶时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菌种选育(2学时)
掌握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和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它几种定向育种方法及原理,掌握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培养基(1学时)
了解培养基的概念,掌握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种类和选择原则。
种子扩大培养(1学时)
掌握种子制备的工艺过程,理解种子质量控制措施。
发酵工艺控制(4学时)
了解发酵过程参数控制的重要性,理解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规律性,掌握各参数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情况及控制方法。了解发酵终点判断的相关因素。
10、基因工程原理(3学时)
了解基因工程的含义和意义,了解DNA重组技术的过程及方法,了解引起工程菌不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及对策。
11、酶与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2学时)
理解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原理,了解实际应用实例。
12、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2学时)
了解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及工艺过程。
第二篇 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
13、下游加工过程概论(1学时)
掌握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一般流程。
14、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1学时)
了解预处理的目的和方法,了解去除高价无机离子、杂蛋白的方法及原理,理解凝聚和絮凝的技术原理,了解发酵液过滤特性及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及改进过滤性能的方法。
15、微生物细胞的破碎(1学时)
了解细胞壁的组成及结构,了解细胞壁破碎的方法及原理。
16、沉淀法(1学时)
掌握沉淀法的特点,理解盐析法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了解其它沉淀法原理及特点。
17、膜分离过程(2学时)
理解膜分离过程的实质及其特点,了解膜分离过程的类型,了解膜所具条件及制备材料。了解膜分离的基本理论及影响膜分离的各种因素,了解膜分离的操作方式及应用实例。
18、溶剂萃取法(1学时)
理解溶剂萃取法的含义及特点,了解萃取的基本理论,掌握溶剂选择原则及影响萃取的因素,了解萃取的操作步骤。
19、两水相萃取法(1学时)
了解两水相萃取法的特点,理解两水相形成的条件和定量关系,了解影响物质分配平衡的因素。
20、离子交换法(2学时)
理解离子交换的概念,了解离子交换剂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了解离子交换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影响选择性的因素,理解操作条件选择原则。
21、吸附法(1学时)
了解吸附的特点,理解吸附力的本质及吸附类型、吸附等温线,理解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了解大网格吸附剂的特点。
22、色层分离法(3学时)
了解色层法特点、分类,理解该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柱色层法的过程及操作方法,了解各种色层分离法的特点及分离过程。
23、结晶法(1学时)
理解结晶过程的实质及制备过饱和液的一般方法,了解提高晶体质量的途径。
第三篇 生化工程原理
24、生物反应器及其操作特性(1学时)
了解生物反应器的作用,理解其设计和操作的限制因素,了解生物反应器的类型,了解连续流动反应器模型的特点。
25、灭菌(2学时)
理解灭菌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了解培养基湿热灭菌的简单动力学,理解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过程及特点。了解空气的预处理、过滤除菌的过程及方法,
26、氧的供需(3学时)
了解培养过程氧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氧传递过程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理解溶解氧、摄氧率和KLα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7、培养液的流变特性(1学时)
了解培养液的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其测定方法及原理。
28、生物反应动力学(4学时)
了解酶反应动力学特性,理解分批培养、连续培养的细胞生长、基质利用和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了解补料分批培养、透析培养和基因工程菌分批培养的动力学特性。
29、培养装置(3学时)
了解培养装置的性能及主要类型。
30、酶及固定化酶反应器(3学时)
掌握酶反应过程的特性及反应器的类型,了解酶反应器设计原理及操作参数,了解均相酶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31、生化过程的参数检测(3学时)
了解生物反应过程的基本特征及过程参数检测的重要性,掌握参数的类型,理解各直接参数检测的系统及检测方法,了解各间接参数的含义。
32、生化过程的模型化与优化控制(2学时)
了解生化过程模型化的目的、过程模型建立方法和分类,理解过程变量估计的意义、分类和方法,了解生化过程的最优控制的含义。
第四篇 产品生产举例
33、氨基酸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氨基酸生产的方法,掌握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措施,了解工艺控制的的要内容,理解谷氨酸生产工艺及流程。
34、抗生素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抗生素概念、主要生产方法,了解抗生素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青霉素生产工艺。
35、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微生物酶的生物合成控制原理,了解酶生产的主要技术,了解几种酶的生产工艺。
36、单细胞蛋白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单细胞蛋白的概念、开发现状,掌握SCP微生物的种类及筛选方法、了解SCP生产的一般工艺。
37、甾体激素的微生物转化工艺(2学时)
了解甾体化合物的含义、微生物转化的特点,理解甾体的微生物转化类型及机理,了解微生物转化的一般工艺,了解一些转化工艺实例。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习题、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俞俊棠、唐孝宣主编,《生物工艺学》(上、下),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
[2] 严希康等编,《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化工方向)
学时:70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化工工艺专业生物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讲述生物反应过程和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生化工程原理和典型产品生产工艺,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程教学内容第一篇 生物反应过程原理生物工艺学概论(1学时)
了解生物工艺学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情况,了解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
菌种的来源(1学时)
掌握选择性分离微生物的过程及原理,了解重要工业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2学时)
理解代谢调节的生化原理,掌握代谢调节的方式,了解初级代谢物的调节实例。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节(3学时)
掌握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理解次级代谢调节机理,了解主要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调节机理。
酶生产的调节(1学时)
了解发酵法生产酶时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菌种选育(2学时)
掌握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和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它几种定向育种方法及原理,掌握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培养基(1学时)
了解培养基的概念,掌握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种类和选择原则。
种子扩大培养(1学时)
掌握种子制备的工艺过程,理解种子质量控制措施。
发酵工艺控制(4学时)
了解发酵过程参数控制的重要性,理解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规律性,掌握各参数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情况及控制方法。了解发酵终点判断的相关因素。
10、基因工程原理(3学时)
了解基因工程的含义和意义,了解DNA重组技术的过程及方法,了解引起工程菌不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及对策。
11、酶与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2学时)
理解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原理,了解实际应用实例。
12、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2学时)
了解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及工艺过程。
第二篇 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
13、下游加工过程概论(1学时)
掌握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一般流程。
14、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1学时)
了解预处理的目的和方法,了解去除高价无机离子、杂蛋白的方法及原理,理解凝聚和絮凝的技术原理,了解发酵液过滤特性及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及改进过滤性能的方法。
15、微生物细胞的破碎(1学时)
了解细胞壁的组成及结构,了解细胞壁破碎的方法及原理。
16、沉淀法(1学时)
掌握沉淀法的特点,理解盐析法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了解其它沉淀法原理及特点。
17、膜分离过程(2学时)
理解膜分离过程的实质及其特点,了解膜分离过程的类型,了解膜所具条件及制备材料。了解膜分离的基本理论及影响膜分离的各种因素,了解膜分离的操作方式及应用实例。
18、溶剂萃取法(1学时)
理解溶剂萃取法的含义及特点,了解萃取的基本理论,掌握溶剂选择原则及影响萃取的因素,了解萃取的操作步骤。
19、两水相萃取法(1学时)
了解两水相萃取法的特点,理解两水相形成的条件和定量关系,了解影响物质分配平衡的因素。
20、离子交换法(2学时)
理解离子交换的概念,了解离子交换剂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了解离子交换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影响选择性的因素,理解操作条件选择原则。
21、吸附法(1学时)
了解吸附的特点,理解吸附力的本质及吸附类型、吸附等温线,理解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了解大网格吸附剂的特点。
22、色层分离法(3学时)
了解色层法特点、分类,理解该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柱色层法的过程及操作方法,了解各种色层分离法的特点及分离过程。
23、结晶法(1学时)
理解结晶过程的实质及制备过饱和液的一般方法,了解提高晶体质量的途径。
第三篇 生化工程原理
24、生物反应器及其操作特性(1学时)
了解生物反应器的作用,理解其设计和操作的限制因素,了解生物反应器的类型,了解连续流动反应器模型的特点。
25、灭菌(2学时)
理解灭菌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了解培养基湿热灭菌的简单动力学,理解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过程及特点。了解空气的预处理、过滤除菌的过程及方法,
26、氧的供需(3学时)
了解培养过程氧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氧传递过程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理解溶解氧、摄氧率和KLα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7、培养液的流变特性(1学时)
了解培养液的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其测定方法及原理。
28、生物反应动力学(4学时)
了解酶反应动力学特性,理解分批培养、连续培养的细胞生长、基质利用和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了解补料分批培养、透析培养和基因工程菌分批培养的动力学特性。
29、培养装置(3学时)
了解培养装置的性能及主要类型。
30、酶及固定化酶反应器(3学时)
掌握酶反应过程的特性及反应器的类型,了解酶反应器设计原理及操作参数,了解均相酶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31、生化过程的参数检测(3学时)
了解生物反应过程的基本特征及过程参数检测的重要性,掌握参数的类型,理解各直接参数检测的系统及检测方法,了解各间接参数的含义。
32、生化过程的模型化与优化控制(2学时)
了解生化过程模型化的目的、过程模型建立方法和分类,理解过程变量估计的意义、分类和方法,了解生化过程的最优控制的含义。
第四篇 产品生产举例
33、氨基酸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氨基酸生产的方法,掌握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措施,了解工艺控制的的要内容,理解谷氨酸生产工艺及流程。
34、抗生素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抗生素概念、主要生产方法,了解抗生素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青霉素生产工艺。
35、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微生物酶的生物合成控制原理,了解酶生产的主要技术,了解几种酶的生产工艺。
36、单细胞蛋白生产工艺(2学时)
了解单细胞蛋白的概念、开发现状,掌握SCP微生物的种类及筛选方法、了解SCP生产的一般工艺。
37、甾体激素的微生物转化工艺(2学时)
了解甾体化合物的含义、微生物转化的特点,理解甾体的微生物转化类型及机理,了解微生物转化的一般工艺,了解一些转化工艺实例。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习题、答疑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俞俊棠、唐孝宣主编,《生物工艺学》(上、下),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
[2] 严希康等编,《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