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栈和队列第一节 栈
3.1.1 栈的类型定义
栈( Stack) 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在表中,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作,栈顶
(top)”,
不允许插入和删除的另一端称作 "栈底
(bottom)" 。
栈必须按,后进先出,的规则进行操作
栈只允许在表尾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
通常称往栈顶插入元素的操作为,入栈,
称删除栈顶元素的操作为,出栈,。
因为后入栈的元素先于先入栈的元素出栈,
故被称为是一种 "后进先出 "的结构,因此又称 LIFO( Last In First Out)表。
类型定义
ADT Stack {
数据对象,D= { ai| ai ∈ ElemSet,i=1,2,...,n,n≥0 }
数据关系,R1= { < ai-1,ai >| ai-1,ai ∈ D,i=2,...,n }
约定 an端为栈顶,a1端为栈底。
基本操作,
InitStack(&S)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 S。
DestroyStack(&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栈 S 被销毁。
ClearStack(&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 S 清为空栈。
StackEmpty(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栈 S 为空栈,则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StackLength(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栈 S 中元素个数,即栈的长度。
GetTop(S,&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用 e 返回 S的栈顶元素。
Push(&S,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
Pop(&S,&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 S 的栈顶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
StackTraverse(S,visit( ))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visit( )
为元素的访问函数。
操作结果:从栈底到栈顶依次对 S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 visit( ),一旦 visit( )失败,则操作失败。
} ADT Stack
3.1.2 栈的存储表示和操作的实现
顺序栈类型的定义
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base;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top; // 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 // 允许的最大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 Stack;
void InitStack (Stack &S,int maxsize)
{
// 构造一个最大存储容量为 maxsize 的空栈
S
if (maxsize == 0)
maxsize = MAXLISTSIZE;
S.base = new SElemType[maxsize];
if (!S.base)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S.stacksize = maxsize;
S.top = 0; // 空栈中元素个数为 0
}
bool GetTop (Stack S,ElemType &e)
{
// 若栈不空,则用 e 返回 S的栈顶元素,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S.top == 0) return FALSE;
e = *(S.base + S.top-1); // 返回非空栈中栈顶元素
return TRUE;
}
bool Push (Stack &S,ElemType e)
{
// 若栈的存储空间不满,则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S.top == S.stacksize) // 栈已满,无法进行插入
return FALSE;
*(S.base + S.top) = e; // 插入新的元素
++S.top; // 栈顶指针后移
return TRUE;
}
bool Pop (Stack &S,ElemType &e)
{
// 若栈不空,则删除 S的栈顶元素,用 e 返回其值,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S.top == 0) return FALSE;
e = *(S.base + S.top-1); // 返回非空栈中栈顶元素
--S.top; // 栈顶指针前移
return TRUE;
}
链栈
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SLink top; // 栈顶指针
int length; // 栈中元素个数
} Stack;
void InitStack ( Stack &S )
{
// 构造一个空栈 S
S.top = NULL; // 设栈顶指针的初值为 "空 "
S.length = 0; // 空栈中元素个数为 0
} // InitStack
void Push ( Stack &S,ElemType e )
{
// 在栈顶之上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
p = new LNode; // 建新的结点
if(!p)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p -> data = e;
p -> next = S.top; // 链接到原来的栈顶
S.top = p; // 移动栈顶指针
++S.length; // 栈的长度增 1
}
bool Pop ( Stack &S,SElemType &e )
{
// 若栈不空,则删除 S的栈顶元素,用 e 返回其值,
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 !S.top )
return FALSE;
else
{
e = S.top -> data; // 返回栈顶元素
q = S.top;
S.top = S.top -> next; // 修改栈顶指针
--S.length; // 栈的长度减 1
delete q; // 释放被删除的结点空间
return TRUE;
}
}
第二节 栈的应用举例
数制转换,(1348)10 = (2504)8 3-2-1.swf
void conversion ()
{
// 对于输入的任意一个非负十进制整数,
打印输出与其等值的八进制数
InitStack(S); // 构造空栈
cin >> N; // 输入一个十进制数
while(N)
{
Push(S,N % 8); //,余数”入栈
N = N/8; // 非零“商”继续运算
}
while (!StackEmpty)
{// 和 "求余 "所得相逆的顺序输出八进制的各位数
Pop(S,e);
cout << e;
}
}
括弧匹配检验
考虑下列括号序列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迷宫求解问题
通常用的是“穷举求解”的方法,即从入口出发,顺某一方向向前探索,若能走通,则继续往前走;否则沿原路退回,换一个方向再继续探索,直至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为止
如果所有可能的通路都试探过,还是不能走到终点,那就说明该迷宫不存在从起点到终点的通道
所谓“下一位置”指的是“当前位置”四周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上相邻的方块。
假设以栈 S记录“当前路径”,则栈顶中存放的是“当前路径上最后一个通道块”。
,纳入路径”的操作即为“当前位置入栈”;
,从当前路径上删除前一通道块”的操作即为“出栈”。
3-3-1.swf 3-3-2.swf
do{
若 当前位置可通,
则 {
将当前位置插入栈顶; // 纳入路径若 该位置是出口位置,则算法结束;
// 此时栈中存放的是一条从入口位置到出口位置的路径否则 切换当前位置的东邻方块为新的当前位置;
}
否则
{
若 栈不空且栈顶位置尚有其他方向未被探索,
则 设定新的当前位置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找到的栈顶位置的下一相邻块;
若 栈不空但栈顶位置的四周均不可通,
则 { 删去栈顶位置; // 从路径中删去该通道块若 栈不空,则 重新测试新的栈顶位置,
直至 找到一个可通的相邻块或出栈至栈空;
}
}
} while (栈不空 );
表达式求值问题
Exp = S1 + OP + S2
称 OP + S1 + S2 为表达式的前缀表示法
(简称前缀式)
称 S1 + OP + S2 为表达式的中缀表示法
(简称中缀式)
称 S1 + S2 + OP 为表达式的后缀表示法
(简称后缀式)
后缀式的运算规则为:
·运算符在式中出现的顺序恰为表达式的运算顺序;
·每个运算符和在它之前出现且紧靠它的两个操作数构成一个最小表达式;
"先找运算符,后找操作数。 "
对后缀式从左向右“扫描”,遇见操作数则暂时保存,遇见运算符即可进行运算;此时参加运算的两个操作数应该是在它之前刚刚碰到的两个操作数,
并且先出现的是第一操作数,后出现的是第二操作数。
3-3-5.swf 3-3-6.swf 3-3-7.swf
递归函数的实现
当多个函数嵌套调用时,由于函数的运行规则是:
后调用先返回,因此各函数占有的存储管理应实行“栈式管理”。
假设主函数调用函数 A,函数 A又调用函数 B
一个 递归函数 的运行过程类似于多个函数的嵌套调用,差别仅在于 "调用函数和被调用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
第三节 队列
队列 ( Queue)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在表中,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作,队列尾
(tail)”
允许删除的另一端称作,队列头 (front)”。
队列又称 FIFO( First In First Out 的缩写)
表。
类型定义:
ADT Queue {
数据对象,D= {ai | ai ∈ ElemSet,i=1,2,...,n,
n≥0}
数据关系,R1= { < ai-1,ai > | ai-1,ai ∈ D,
i=2,...,n}
约定其中 a1端为队列头,an端为队列尾。
基本操作,
InitQueue(&Q)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 空 队列 Q。
DestroyQueue(&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队列 Q 被销毁,不再存在。
ClearQueue(&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 Q 清为空队列。
QueueEmpty(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 Q 为空队列,则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QueueLength(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 Q 的元素个数,即队列的长度。
GetHead(Q,&e)
初始条件,Q 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用 e 返回 Q的队头元素。
EnQueue(&Q,e)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 e 为 Q 的新的队尾元素。
DeQueue(&Q,&e)
初始条件,Q 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删除 Q 的队头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
QueueTraverse(Q,visit( ))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且非空,visit( )
为元素的访问函数。
操作结果:依次对 Q 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
visit( ),一旦 visit( ) 失败则操作失败。
} ADT Queue
队列的存储表示和操作的实现一、链队列
结构定义
typedef SLink QueuePtr; // 链队列的结点结构和单链表相同
typedef struct{
QueuePtr front; // 队列的头指针
QueuePtr rear; // 队列的尾指针
int length; // 队列元素个数
} Queue; // 链队列
void InitQueue (Queue &Q)
{
Q.front=Q.rear=new LNode;
if (!Q.front)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Q.front->next=NULL;
Q.length=0;
}
构造一个空队列 Q
在当前队列的尾元素之后,插入元素 e 为新的队列尾元素
void EnQueue(Queue &Q,ElemType e)
{
s = new LNode;
if (!s)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s->data=e; s->next = NULL;
Q.rear->next=s; // 修改尾结点的指针
Q.rear=s; // 移动队尾指针
++Q.length; // 队列长度增 1
} 3-3-11入队,swf
若队列不空,则删除当前队列 Q 中的头元素,用 e 返回其值
bool DeQueue(Queue &Q,ElemType &e)
{
if ( Q.front == Q.rear ) // 链队列中只有一个头结点
return FALSE;
p = Q.front->next;
e = p->data; // 返回被删元素
Q.front->next=p->next; // 修改头结点指针
if(Q.rear == p) Q.rear = Q.front;
delete p; // 释放被删结点
return TRUE;
} // DeQueue
3-3-12-1出队,swf 3-3-12-2出队,swf
二、循环队列 3-3-13循环队列,swf
利用顺序分配存储结构实现队列
设立两个指针 front 和 rear 分别指示“队头”和“队尾”的位置
空队列时,令 front=rear=0
头指针始终指向队头元素,而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的 "下一个 "位置循环队列的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rear; // 队尾指针
int front; // 队头指针
int queuesize; // 允许的最大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 Queue;
循环队列的初始化需要添加一个 "最大容量
"的参数构造一个最大存储空间为 maxsize
的空队列
void InitQueue (Queue &Q,int maxsize )
{
if (maxsize == 0)
maxsize = MAXLISTSIZE;
Q.elem = new ElemType[maxsize]; // 为循环队列分配存储空间
if (!Q.elem)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Q.queuesize = maxsize;
Q.front = Q.rear = 0;
} // InitQueue
若队列不空,则删除当前队列 Q中的头元素,用 e 返回其值
bool DeQueue (Queue &Q,ElemType &e)
{
if (Q.front == Q.rear)
return FALSE;
e = Q.elem[Q.front];
Q.front = (Q.front+1) % Q.queuesize;
return TRUE;
}
队列变空的条件应该是 "两个指针指向循环队列中的同一位置 "。
若当前队列不满,这在当前队列的尾元素之后
bool EnQueue (Queue &Q,ElemType e)
{
if ((Q.rear + 1) % Q.queuesize ==
Q.front )
return FALSE;
Q.elem[Q.rear] = e;
Q.rear = (Q.rear+1) % Q.queuesize;
return TRUE;
}
返回队列 Q中元素个数,即队列的长度
int QueueLength (Queue Q)
{
return ((Q.rear-Q.front+Q.queuesize)
% Q.queuesize);
}
队列应用举例
编写一个打印二项式系数表(即杨辉三角)
的算法
假设队列中已存有第 k 行的计算结果,并为了计算方便,在两行之间添加一个 "0"作为行界值,则在计算第 k+1 行之前,头指针正指向第 k 行的 "0",而尾元素为第 k+1 行的
"0"
do {
DeQueue(Q,s); // s 为二项式系数表第 k 行中 "左上方 "的值
GetHead(Q,e); // e 为二项式系数表第
k 行中 "右上方 "的值
cout<<e; // 输出 e 的值
EnQueue(Q,s+e); // 计算所得第 k+1 行的值入队列
} while (e!=0);
3-4-1杨辉三角,swf
练习,双向栈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base[2];
Elemtype *top[2];
}BDStacktype; //双向栈类型初始化一个大小为 m的双向栈 tws
Status Init_Stack(BDStacktype &tws,int
m)
{
tws.base[0]=(Elemtype*)malloc(sizeof(
Elemtype));
tws.base[1]=tws.base[0]+m;
tws.top[0]=tws.base[0];
tws.top[1]=tws.base[1];
return OK;
} //Init_Stack
入栈
Status push(BDStacktype &tws,int
i,Elemtype x) //x入栈,i=0表示低端栈,i=1
表示高端栈
{
if(tws.top[0]>tws.top[1]) return
OVERFLOW; // 栈满
if(i==0) *tws.top[0]++=x;
else if(i==1) *tws.top[1]--=x;
else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push
出栈? Status pop(BDStacktype &tws,int i,Elemtype &x) //x出栈,i=0表示低端栈,i=1表示高端栈
{
if(i==0)
{
if(tws.top[0]==tws.base[0]) return
OVERFLOW;
x=*--tws.top[0];
}
else if(i==1)
{
if(tws.top[1]==tws.base[1]) return
OVERFLOW;
x=*++tws.top[1];
}
else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pop
调度战入口有 n节软席和硬席车厢,将所有软席调到硬席之前
void Train_arrange(char *train) //这里用字符串
train表示火车,'H'表示硬席,'S'表示软席
{
p=train;q=train;
InitStack(s);
while(*p)
{
if(*p=='H') push(s,*p); //把 'H'存入栈中
else *(q++)=*p; //把 'S'调到前部
p++;
}
while(!StackEmpty(s))
{
pop(s,c);
*(q++)=c; //把 'H'接在后部
}
} //Train_arrange
识别以 @结尾的字符串是否满足”序列 1&序列 2”,
其中序列 1,2中不含 &,且序列 2是序列 1的逆序列,
int IsReverse() //判断输入的字符串中 '&'前和 '&'后部分是否为逆串,是则返回 1,否则返回 0
{
InitStack(s);
while((e=getchar())!='&')
{
if(e==?@?) return 0; //不允许在’ &?之前出现’ @?
push(s,e);
}
while( (e=getchar())!='@')
{
if(StackEmpty(s)) return 0;
pop(s,c);
if(e!=c) return 0;
}
if(!StackEmpty(s)) return 0;
return 1;
} //IsReverse
判别表达式中三种括号是否匹配
Status AllBrackets_Test(char *str)
{
InitStack(s);
for(p=str;*p;p++)
{
if(*p=='(' || *p=='[' ||*p=='{' ) push(s,*p);
else if(*p==')'||*p==']'||*p=='}')
{
if(StackEmpty(s)) return ERROR;
pop(s,c);
if(*p==')'&&c!='(') return ERROR;
if(*p==']'&&c!='[') return ERROR;
if(*p=='}'&&c!='{') return ERROR; //必须与当前栈顶括号匹配
}
} //for
if(!StackEmpty(s))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编写如下递归函数的递归算法
0 m=0,n≥0
g(m,n)=
g(m-1,2n)+n m>0,n≥0
Status g(int m,int n,int &s)
{
if(m==0&&n>=0) s=0;
else if(m>0&&n>=0) s=n+g(m-1,2*n);
else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假设以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表示队列,并且只设一个指针指向队尾元素结点,编写对应的操作,
初始化循环链表表示的队列
void InitCiQueue(CiQueue &Q)
{
Q=(CiLNode*)malloc(sizeof(CiLNode));
Q->next=Q;
}
x插入循环链表表示的队列
void EnCiQueue(CiQueue &Q,int x) //Q指向队尾元素,Q->next指向头结点,Q->next->next
指向队头元素
{
p=(CiLNode*)malloc(sizeof(CiLNode));
p->data=x;
p->next=Q->next; //直接把 p加在 Q的后面
Q->next=p;
Q=p; //修改尾指针
}
队列 Q头部删除元素 x
Status DeCiQueue(CiQueue &Q,int x)
{
if(Q==Q->next) return INFEASIBLE; //
队列已空
p=Q->next->next;
x=p->data;
Q->next->next=p->next;
free(p);
return OK;
}
设循环队列,以 rear和 length分别表示队尾位置和队列长度,给出队列的基本操作,
入队算法
Status EnCyQueue(CyQueue &Q,int x)
{
if(Q.length==MAXSIZE) return
OVERFLOW;
Q.rear=(Q.rear+1)%MAXSIZE;
Q.base[Q.rear]=x;
Q.length++;
return OK;
}
出队算法
Status DeCyQueue(CyQueue &Q,int &x)
{
if(Q.length==0) return INFEASIBLE;
head=(Q.rear-Q.length+1)%MAXSIZE;
x=Q.base[head];
Q.length--;
}
判别输入的字符串是否回文序列,是则返回 1,
否则返回 0,(以 @结尾 )
int Palindrome_Test()
{
InitStack(S);InitQueue(Q);
while((c=getchar())!='@')
{
Push(S,c);EnQueue(Q,c); //同时使用栈和队列两种结构
}
while(!StackEmpty(S))
{
Pop(S,a);DeQueue(Q,b));
if(a!=b) return ERROR;
}
return OK;
}
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的出队操作 (只允许对头出列 )
Status DeDQueue(DQueue &Q,int &x)
{
if(Q.front==Q.rear) return INFEASIBLE;
//队列空
x=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MAXSIZE;
return OK;
}
入队
Status EnDQueue(DQueue &Q,int x)
{
if((Q.rear+1)%MAXSIZE==Q.front) return
OVERFLOW; //队列满
avr=(Q.base[Q.rear-1]+Q.base[Q.front])/2;
if(x>=avr) //根据 x的值决定插入在队头还是队尾
{
Q.base[Q.rear]=x;
Q.rear=(Q.rear+1)%MAXSIZE;
} //插入在队尾
else
{
Q.front=(Q.front-1)%MAXSIZE;
Q.base[Q.front]=x;
} //插入在队头
return OK;
}
这里用字符串 train表示火车,?P?表示硬座,?H?表示硬卧,?S?表示软卧,最终按 PSH的顺序排列 (用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实现,E表示头端入队,D表示头端出队,A表示尾端入队 )
void Train_Rearrange(char *train)
{
r=train;
InitDQueue(Q);
while(*r)
{
if(*r=='P')
{
printf("E");
printf("D"); //实际上等于不入队列,直接输出 P车厢
}
else if(*r=='S')
{
printf("E");
EnDQueue(Q,*r,0); //0表示把 S车厢从头端入队列
}
else
{
printf("A");
EnDQueue(Q,*r,1); //1表示把 H车厢从尾端入队列
}
} //while
while(!DQueueEmpty(Q))
{
printf("D");
DeDQueue(Q);
} //while //从头端出队列的车厢必然是先 S后 H的顺序
}
3.1.1 栈的类型定义
栈( Stack) 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在表中,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作,栈顶
(top)”,
不允许插入和删除的另一端称作 "栈底
(bottom)" 。
栈必须按,后进先出,的规则进行操作
栈只允许在表尾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
通常称往栈顶插入元素的操作为,入栈,
称删除栈顶元素的操作为,出栈,。
因为后入栈的元素先于先入栈的元素出栈,
故被称为是一种 "后进先出 "的结构,因此又称 LIFO( Last In First Out)表。
类型定义
ADT Stack {
数据对象,D= { ai| ai ∈ ElemSet,i=1,2,...,n,n≥0 }
数据关系,R1= { < ai-1,ai >| ai-1,ai ∈ D,i=2,...,n }
约定 an端为栈顶,a1端为栈底。
基本操作,
InitStack(&S)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 S。
DestroyStack(&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栈 S 被销毁。
ClearStack(&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 S 清为空栈。
StackEmpty(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栈 S 为空栈,则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StackLength(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栈 S 中元素个数,即栈的长度。
GetTop(S,&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用 e 返回 S的栈顶元素。
Push(&S,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
Pop(&S,&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 S 的栈顶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
StackTraverse(S,visit( ))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visit( )
为元素的访问函数。
操作结果:从栈底到栈顶依次对 S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 visit( ),一旦 visit( )失败,则操作失败。
} ADT Stack
3.1.2 栈的存储表示和操作的实现
顺序栈类型的定义
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base;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top; // 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 // 允许的最大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 Stack;
void InitStack (Stack &S,int maxsize)
{
// 构造一个最大存储容量为 maxsize 的空栈
S
if (maxsize == 0)
maxsize = MAXLISTSIZE;
S.base = new SElemType[maxsize];
if (!S.base)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S.stacksize = maxsize;
S.top = 0; // 空栈中元素个数为 0
}
bool GetTop (Stack S,ElemType &e)
{
// 若栈不空,则用 e 返回 S的栈顶元素,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S.top == 0) return FALSE;
e = *(S.base + S.top-1); // 返回非空栈中栈顶元素
return TRUE;
}
bool Push (Stack &S,ElemType e)
{
// 若栈的存储空间不满,则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S.top == S.stacksize) // 栈已满,无法进行插入
return FALSE;
*(S.base + S.top) = e; // 插入新的元素
++S.top; // 栈顶指针后移
return TRUE;
}
bool Pop (Stack &S,ElemType &e)
{
// 若栈不空,则删除 S的栈顶元素,用 e 返回其值,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S.top == 0) return FALSE;
e = *(S.base + S.top-1); // 返回非空栈中栈顶元素
--S.top; // 栈顶指针前移
return TRUE;
}
链栈
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SLink top; // 栈顶指针
int length; // 栈中元素个数
} Stack;
void InitStack ( Stack &S )
{
// 构造一个空栈 S
S.top = NULL; // 设栈顶指针的初值为 "空 "
S.length = 0; // 空栈中元素个数为 0
} // InitStack
void Push ( Stack &S,ElemType e )
{
// 在栈顶之上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
p = new LNode; // 建新的结点
if(!p)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p -> data = e;
p -> next = S.top; // 链接到原来的栈顶
S.top = p; // 移动栈顶指针
++S.length; // 栈的长度增 1
}
bool Pop ( Stack &S,SElemType &e )
{
// 若栈不空,则删除 S的栈顶元素,用 e 返回其值,
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f ( !S.top )
return FALSE;
else
{
e = S.top -> data; // 返回栈顶元素
q = S.top;
S.top = S.top -> next; // 修改栈顶指针
--S.length; // 栈的长度减 1
delete q; // 释放被删除的结点空间
return TRUE;
}
}
第二节 栈的应用举例
数制转换,(1348)10 = (2504)8 3-2-1.swf
void conversion ()
{
// 对于输入的任意一个非负十进制整数,
打印输出与其等值的八进制数
InitStack(S); // 构造空栈
cin >> N; // 输入一个十进制数
while(N)
{
Push(S,N % 8); //,余数”入栈
N = N/8; // 非零“商”继续运算
}
while (!StackEmpty)
{// 和 "求余 "所得相逆的顺序输出八进制的各位数
Pop(S,e);
cout << e;
}
}
括弧匹配检验
考虑下列括号序列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迷宫求解问题
通常用的是“穷举求解”的方法,即从入口出发,顺某一方向向前探索,若能走通,则继续往前走;否则沿原路退回,换一个方向再继续探索,直至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为止
如果所有可能的通路都试探过,还是不能走到终点,那就说明该迷宫不存在从起点到终点的通道
所谓“下一位置”指的是“当前位置”四周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上相邻的方块。
假设以栈 S记录“当前路径”,则栈顶中存放的是“当前路径上最后一个通道块”。
,纳入路径”的操作即为“当前位置入栈”;
,从当前路径上删除前一通道块”的操作即为“出栈”。
3-3-1.swf 3-3-2.swf
do{
若 当前位置可通,
则 {
将当前位置插入栈顶; // 纳入路径若 该位置是出口位置,则算法结束;
// 此时栈中存放的是一条从入口位置到出口位置的路径否则 切换当前位置的东邻方块为新的当前位置;
}
否则
{
若 栈不空且栈顶位置尚有其他方向未被探索,
则 设定新的当前位置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找到的栈顶位置的下一相邻块;
若 栈不空但栈顶位置的四周均不可通,
则 { 删去栈顶位置; // 从路径中删去该通道块若 栈不空,则 重新测试新的栈顶位置,
直至 找到一个可通的相邻块或出栈至栈空;
}
}
} while (栈不空 );
表达式求值问题
Exp = S1 + OP + S2
称 OP + S1 + S2 为表达式的前缀表示法
(简称前缀式)
称 S1 + OP + S2 为表达式的中缀表示法
(简称中缀式)
称 S1 + S2 + OP 为表达式的后缀表示法
(简称后缀式)
后缀式的运算规则为:
·运算符在式中出现的顺序恰为表达式的运算顺序;
·每个运算符和在它之前出现且紧靠它的两个操作数构成一个最小表达式;
"先找运算符,后找操作数。 "
对后缀式从左向右“扫描”,遇见操作数则暂时保存,遇见运算符即可进行运算;此时参加运算的两个操作数应该是在它之前刚刚碰到的两个操作数,
并且先出现的是第一操作数,后出现的是第二操作数。
3-3-5.swf 3-3-6.swf 3-3-7.swf
递归函数的实现
当多个函数嵌套调用时,由于函数的运行规则是:
后调用先返回,因此各函数占有的存储管理应实行“栈式管理”。
假设主函数调用函数 A,函数 A又调用函数 B
一个 递归函数 的运行过程类似于多个函数的嵌套调用,差别仅在于 "调用函数和被调用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
第三节 队列
队列 ( Queue)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在表中,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作,队列尾
(tail)”
允许删除的另一端称作,队列头 (front)”。
队列又称 FIFO( First In First Out 的缩写)
表。
类型定义:
ADT Queue {
数据对象,D= {ai | ai ∈ ElemSet,i=1,2,...,n,
n≥0}
数据关系,R1= { < ai-1,ai > | ai-1,ai ∈ D,
i=2,...,n}
约定其中 a1端为队列头,an端为队列尾。
基本操作,
InitQueue(&Q)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 空 队列 Q。
DestroyQueue(&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队列 Q 被销毁,不再存在。
ClearQueue(&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 Q 清为空队列。
QueueEmpty(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 Q 为空队列,则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QueueLength(Q)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 Q 的元素个数,即队列的长度。
GetHead(Q,&e)
初始条件,Q 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用 e 返回 Q的队头元素。
EnQueue(&Q,e)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 e 为 Q 的新的队尾元素。
DeQueue(&Q,&e)
初始条件,Q 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删除 Q 的队头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
QueueTraverse(Q,visit( ))
初始条件:队列 Q 已存在且非空,visit( )
为元素的访问函数。
操作结果:依次对 Q 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
visit( ),一旦 visit( ) 失败则操作失败。
} ADT Queue
队列的存储表示和操作的实现一、链队列
结构定义
typedef SLink QueuePtr; // 链队列的结点结构和单链表相同
typedef struct{
QueuePtr front; // 队列的头指针
QueuePtr rear; // 队列的尾指针
int length; // 队列元素个数
} Queue; // 链队列
void InitQueue (Queue &Q)
{
Q.front=Q.rear=new LNode;
if (!Q.front)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Q.front->next=NULL;
Q.length=0;
}
构造一个空队列 Q
在当前队列的尾元素之后,插入元素 e 为新的队列尾元素
void EnQueue(Queue &Q,ElemType e)
{
s = new LNode;
if (!s)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s->data=e; s->next = NULL;
Q.rear->next=s; // 修改尾结点的指针
Q.rear=s; // 移动队尾指针
++Q.length; // 队列长度增 1
} 3-3-11入队,swf
若队列不空,则删除当前队列 Q 中的头元素,用 e 返回其值
bool DeQueue(Queue &Q,ElemType &e)
{
if ( Q.front == Q.rear ) // 链队列中只有一个头结点
return FALSE;
p = Q.front->next;
e = p->data; // 返回被删元素
Q.front->next=p->next; // 修改头结点指针
if(Q.rear == p) Q.rear = Q.front;
delete p; // 释放被删结点
return TRUE;
} // DeQueue
3-3-12-1出队,swf 3-3-12-2出队,swf
二、循环队列 3-3-13循环队列,swf
利用顺序分配存储结构实现队列
设立两个指针 front 和 rear 分别指示“队头”和“队尾”的位置
空队列时,令 front=rear=0
头指针始终指向队头元素,而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的 "下一个 "位置循环队列的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rear; // 队尾指针
int front; // 队头指针
int queuesize; // 允许的最大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 Queue;
循环队列的初始化需要添加一个 "最大容量
"的参数构造一个最大存储空间为 maxsize
的空队列
void InitQueue (Queue &Q,int maxsize )
{
if (maxsize == 0)
maxsize = MAXLISTSIZE;
Q.elem = new ElemType[maxsize]; // 为循环队列分配存储空间
if (!Q.elem) exit(1); // 存储分配失败
Q.queuesize = maxsize;
Q.front = Q.rear = 0;
} // InitQueue
若队列不空,则删除当前队列 Q中的头元素,用 e 返回其值
bool DeQueue (Queue &Q,ElemType &e)
{
if (Q.front == Q.rear)
return FALSE;
e = Q.elem[Q.front];
Q.front = (Q.front+1) % Q.queuesize;
return TRUE;
}
队列变空的条件应该是 "两个指针指向循环队列中的同一位置 "。
若当前队列不满,这在当前队列的尾元素之后
bool EnQueue (Queue &Q,ElemType e)
{
if ((Q.rear + 1) % Q.queuesize ==
Q.front )
return FALSE;
Q.elem[Q.rear] = e;
Q.rear = (Q.rear+1) % Q.queuesize;
return TRUE;
}
返回队列 Q中元素个数,即队列的长度
int QueueLength (Queue Q)
{
return ((Q.rear-Q.front+Q.queuesize)
% Q.queuesize);
}
队列应用举例
编写一个打印二项式系数表(即杨辉三角)
的算法
假设队列中已存有第 k 行的计算结果,并为了计算方便,在两行之间添加一个 "0"作为行界值,则在计算第 k+1 行之前,头指针正指向第 k 行的 "0",而尾元素为第 k+1 行的
"0"
do {
DeQueue(Q,s); // s 为二项式系数表第 k 行中 "左上方 "的值
GetHead(Q,e); // e 为二项式系数表第
k 行中 "右上方 "的值
cout<<e; // 输出 e 的值
EnQueue(Q,s+e); // 计算所得第 k+1 行的值入队列
} while (e!=0);
3-4-1杨辉三角,swf
练习,双向栈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base[2];
Elemtype *top[2];
}BDStacktype; //双向栈类型初始化一个大小为 m的双向栈 tws
Status Init_Stack(BDStacktype &tws,int
m)
{
tws.base[0]=(Elemtype*)malloc(sizeof(
Elemtype));
tws.base[1]=tws.base[0]+m;
tws.top[0]=tws.base[0];
tws.top[1]=tws.base[1];
return OK;
} //Init_Stack
入栈
Status push(BDStacktype &tws,int
i,Elemtype x) //x入栈,i=0表示低端栈,i=1
表示高端栈
{
if(tws.top[0]>tws.top[1]) return
OVERFLOW; // 栈满
if(i==0) *tws.top[0]++=x;
else if(i==1) *tws.top[1]--=x;
else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push
出栈? Status pop(BDStacktype &tws,int i,Elemtype &x) //x出栈,i=0表示低端栈,i=1表示高端栈
{
if(i==0)
{
if(tws.top[0]==tws.base[0]) return
OVERFLOW;
x=*--tws.top[0];
}
else if(i==1)
{
if(tws.top[1]==tws.base[1]) return
OVERFLOW;
x=*++tws.top[1];
}
else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pop
调度战入口有 n节软席和硬席车厢,将所有软席调到硬席之前
void Train_arrange(char *train) //这里用字符串
train表示火车,'H'表示硬席,'S'表示软席
{
p=train;q=train;
InitStack(s);
while(*p)
{
if(*p=='H') push(s,*p); //把 'H'存入栈中
else *(q++)=*p; //把 'S'调到前部
p++;
}
while(!StackEmpty(s))
{
pop(s,c);
*(q++)=c; //把 'H'接在后部
}
} //Train_arrange
识别以 @结尾的字符串是否满足”序列 1&序列 2”,
其中序列 1,2中不含 &,且序列 2是序列 1的逆序列,
int IsReverse() //判断输入的字符串中 '&'前和 '&'后部分是否为逆串,是则返回 1,否则返回 0
{
InitStack(s);
while((e=getchar())!='&')
{
if(e==?@?) return 0; //不允许在’ &?之前出现’ @?
push(s,e);
}
while( (e=getchar())!='@')
{
if(StackEmpty(s)) return 0;
pop(s,c);
if(e!=c) return 0;
}
if(!StackEmpty(s)) return 0;
return 1;
} //IsReverse
判别表达式中三种括号是否匹配
Status AllBrackets_Test(char *str)
{
InitStack(s);
for(p=str;*p;p++)
{
if(*p=='(' || *p=='[' ||*p=='{' ) push(s,*p);
else if(*p==')'||*p==']'||*p=='}')
{
if(StackEmpty(s)) return ERROR;
pop(s,c);
if(*p==')'&&c!='(') return ERROR;
if(*p==']'&&c!='[') return ERROR;
if(*p=='}'&&c!='{') return ERROR; //必须与当前栈顶括号匹配
}
} //for
if(!StackEmpty(s))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编写如下递归函数的递归算法
0 m=0,n≥0
g(m,n)=
g(m-1,2n)+n m>0,n≥0
Status g(int m,int n,int &s)
{
if(m==0&&n>=0) s=0;
else if(m>0&&n>=0) s=n+g(m-1,2*n);
else return ERROR;
return OK;
}
假设以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表示队列,并且只设一个指针指向队尾元素结点,编写对应的操作,
初始化循环链表表示的队列
void InitCiQueue(CiQueue &Q)
{
Q=(CiLNode*)malloc(sizeof(CiLNode));
Q->next=Q;
}
x插入循环链表表示的队列
void EnCiQueue(CiQueue &Q,int x) //Q指向队尾元素,Q->next指向头结点,Q->next->next
指向队头元素
{
p=(CiLNode*)malloc(sizeof(CiLNode));
p->data=x;
p->next=Q->next; //直接把 p加在 Q的后面
Q->next=p;
Q=p; //修改尾指针
}
队列 Q头部删除元素 x
Status DeCiQueue(CiQueue &Q,int x)
{
if(Q==Q->next) return INFEASIBLE; //
队列已空
p=Q->next->next;
x=p->data;
Q->next->next=p->next;
free(p);
return OK;
}
设循环队列,以 rear和 length分别表示队尾位置和队列长度,给出队列的基本操作,
入队算法
Status EnCyQueue(CyQueue &Q,int x)
{
if(Q.length==MAXSIZE) return
OVERFLOW;
Q.rear=(Q.rear+1)%MAXSIZE;
Q.base[Q.rear]=x;
Q.length++;
return OK;
}
出队算法
Status DeCyQueue(CyQueue &Q,int &x)
{
if(Q.length==0) return INFEASIBLE;
head=(Q.rear-Q.length+1)%MAXSIZE;
x=Q.base[head];
Q.length--;
}
判别输入的字符串是否回文序列,是则返回 1,
否则返回 0,(以 @结尾 )
int Palindrome_Test()
{
InitStack(S);InitQueue(Q);
while((c=getchar())!='@')
{
Push(S,c);EnQueue(Q,c); //同时使用栈和队列两种结构
}
while(!StackEmpty(S))
{
Pop(S,a);DeQueue(Q,b));
if(a!=b) return ERROR;
}
return OK;
}
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的出队操作 (只允许对头出列 )
Status DeDQueue(DQueue &Q,int &x)
{
if(Q.front==Q.rear) return INFEASIBLE;
//队列空
x=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MAXSIZE;
return OK;
}
入队
Status EnDQueue(DQueue &Q,int x)
{
if((Q.rear+1)%MAXSIZE==Q.front) return
OVERFLOW; //队列满
avr=(Q.base[Q.rear-1]+Q.base[Q.front])/2;
if(x>=avr) //根据 x的值决定插入在队头还是队尾
{
Q.base[Q.rear]=x;
Q.rear=(Q.rear+1)%MAXSIZE;
} //插入在队尾
else
{
Q.front=(Q.front-1)%MAXSIZE;
Q.base[Q.front]=x;
} //插入在队头
return OK;
}
这里用字符串 train表示火车,?P?表示硬座,?H?表示硬卧,?S?表示软卧,最终按 PSH的顺序排列 (用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实现,E表示头端入队,D表示头端出队,A表示尾端入队 )
void Train_Rearrange(char *train)
{
r=train;
InitDQueue(Q);
while(*r)
{
if(*r=='P')
{
printf("E");
printf("D"); //实际上等于不入队列,直接输出 P车厢
}
else if(*r=='S')
{
printf("E");
EnDQueue(Q,*r,0); //0表示把 S车厢从头端入队列
}
else
{
printf("A");
EnDQueue(Q,*r,1); //1表示把 H车厢从尾端入队列
}
} //while
while(!DQueueEmpty(Q))
{
printf("D");
DeDQueue(Q);
} //while //从头端出队列的车厢必然是先 S后 H的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