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基本知识第一章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类群,
已知 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 80%,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体分头胸腹;
生有六条足;
外加两对翅;
皮韧不生骨;
具变态。
其特点为步行甲第 1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二,昆虫的胸部三,昆虫的腹部及其附器四,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头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上具复眼 1对、
单眼 2-3个、触角 1对,口器 1个,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一)头式 分为,
前口式:步甲、钻蛀型幼虫下口式:蝗虫后口式:蝽、蝉、蝽象
1、基本结构 柄节、梗节、鞭节
(二)触角:感觉:具嗅觉和触觉之功能,可觅食和寻找配偶。
丝状-蝗虫 膝状-蜜蜂刚毛状-晴蜓念珠状-白蚁锯齿状-叩头虫球杆状-蝶锤状-小蠹虫栉齿状-芫菁(♂)
羽毛状-大蚕蛾具芒状-蝇鳃片状-金龟子环毛状-蚊(♂)
鞭状-天牛
2、触角基本类型
(三)眼 复眼 1对 -视觉器官;单眼 2-3个,辨别光线。
(四)口器 -取食器官
1.咀嚼式
2.刺吸式口器
3,虹吸式口器,蛾、蝶类,喙由 左右下颚外颚叶特化
4.锉吸式口器,蓟马上唇、下唇、喙内藏口下颚特化的口针和舌,上颚口针应用于起穿刺,下颚口针组成食物道
5.舐吸式,蝇
6.嚼吸式,蜜蜂二、昆虫的胸部体躯第二段,前缘由膜质颈与后头相连,分三节前胸 —— 前足中胸 —— 中足 —— 前翅后胸 —— 后足 —— 后翅 为运动中心
(一)基本特点 四块板,背 1、侧 2、腹 1。各胸板由若干骨片组成。如盾片,小盾片等。胸发达程度与足翅发达有关。如蝇中胸发达,甲虫后翅发达。
( 二 ) 侧腹板之间 。 基部由膜与体相连 。 形成膜质的基节窝 。
1.足的基本结构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
2.足的基本类型 原是行走器官,由于适应生环境及方式不同变化
(1)步行足 ——步行虫。
(2)跳跃足 ——蝗虫(后)
(3)捕捉虫 ——螳螂 (前 )
(4)开掘足 ——蝼蛄(前)
(5)游泳足 ——龙虱
(6)抱握足 ——龙虱前足吸盘状
(7)携粉足 ——蜜蜂(后足)
足的基本类型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具翅,背侧板向外扩展而来,
对分布、求偶、觅食、避敌意义重大。
1.基本构造:有三边,三角,三褶,四区 。
膜翅 —— 蜂,蜻蜓复翅 —— 蝗虫半翅 —— 蝽鞘翅 —— 甲虫鳞翅 —— 蛾,蝶缨翅 —— 蓟马平衡棒 ―― 蚊
2.翅类型 按质地和覆盖物分
3.翅脉和脉序翅脉:翅面上分布的脉纹。
脉序:翅脉在翅上的数目和分布形式。
4.翅的连锁
(1)翅轭 —— 蝙蝠蛾
(2)翅缰 —— 夜蛾
(3)翅钩 —— 蜜蜂
(4)翅褶 —— 蝉翅的类型图蝗虫的复翅 蝽象的半翅 蛾类的鳞翅 蜻蜓的膜翅步甲的鞘翅 大蚊的平衡棒 蝉的膜翅 蓟马的缨翅一般 9— 11节,节与节套叠,之间由节间膜相连,可弯曲,伸缩、扩张对呼吸、交尾、产卵有意义。着生尾须,外生殖器,内藏内脏,为昆虫的生殖和代谢中心。
㈠ 基本结构 背板、侧膜、腹板
㈡外生殖器
♀第 8,9腹节,称产卵器 背产卵瓣 如蝗虫、背、
腹 腹产卵瓣 蛾无裸露处内产卵瓣
♂第 9腹节称交配器具 阳茎抱握器
㈢尾须 末腹节附肢深化而在成。蜉蝣、革翅目成虫尾须发达。
三、腹部及其附器四、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
体壁具有皮肤、外骨骼的双重作用保持形体、
防止水分蒸发和外物侵入。
㈠构造 由内向外
1.底膜:皮细胞层分泌,N.微气管
2.皮细胞层:单层,具再生能力。可形成新表皮,
刚毛,鳞片,刺距等
3.表皮层,由皮细胞向外分泌
(1)内表皮,Pr、几丁质
(2)外表皮,不超 1um.
(3)上表皮:脂肪层,蜡层,护蜡层昆虫的体壁
(二)体壁的衍生物衍生物:指由皮细胞和表皮发生特化构造
1.非细胞性突起:小刺、脊纹、翅面上的微毛
2.细胞性突起:单细胞(刚毛、毒毛、感觉毛、鳞片)
多细胞(刺、距)
本次授课内容作业:
1.害虫的不同口器对作物造成的危害有什么不同?
与用药防治有何关系?
胸部及附器 足、翅为重点腹部及附器体壁及衍生物 (与防治的关系,乳油剂具有穿透作用)
课堂小结第二节 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一,昆虫的生殖方式二,昆虫的发育三,昆虫的变态及类型四,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特点五,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六,休眠和滞育七,昆虫的习性及其与防治的关系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㈠ 两性生殖:♀ ×♂ → 下一代。蛾、蝶,甲虫、椿象等。
㈡孤雌生殖,雌虫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新个体的现象。
1、偶发型,如家蚕
2、周期型:如蚜虫孤雌生殖具有适应恶劣的环境。
㈢多胚生殖,1成熟卵可以发育成 2个或 2个以上个体的现象。常见于小蜂、姬蜂等寄生性昆虫。
㈣卵胎生殖: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直接产生小幼体的生殖方式,如蚜虫三、昆虫的变态及类型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中,经过不断新陈代谢,不仅体积有所增大,而且在外部形态和 内部构造也发生一系列变化,称变态。
变态类型:由于分化程度不同以及环境长期适应结果。
㈠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若虫)、
成虫 3个虫态。其中包括:
1.渐变态:卵 —幼虫 —成虫。幼虫与成虫习性、形态、环境相似,仅翅芽短,性器官未成熟的变态,
如蝗虫、蚜虫、叶蝉、椿象等
2.半变态:卵 —稚虫 —成虫。幼体水中,成体陆地,
如蜻蜓
3.过渐变态:卵 —若虫 —类似蛹 —成虫 介壳虫♂虫,如粉虱
㈡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 - 蛹-
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与成虫形态、习性、
环境完全不同。如蛾、蝶、蝇、蜂和甲虫等问题:不全变态和全变态有何本质区别?
四、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特点
(一)卵期,卵从母体产下到变为幼虫为止,
这段时期称时期。
1、构造:卵壳、卵黄、卵核、卵黄膜、卵孔。
2、大小和形状:一般 1-2mm,螽斯卵最大可达 9-10mm,寄生蜂 0.02-0.03mm,形状各异,肾形(蝗虫)、球形(甲虫)、桶形
(蝽)、半球(夜蛾)、带柄(草蛉)、瓶形(粉蝶)、具光滑或饰纹等。
3、产卵方式:散产(天牛)、聚产(螳螂)、裸产(松毛虫)、隐产(蝗虫)
卵的构造卵壳比较坚硬,大部分杀虫剂对卵的防效不高卵的类型草蛉卵蝽象的卵日本球坚蚧的卵瓢虫的卵舞毒蛾的卵
问题:了解卵的形态、大小、产卵方式有何实际意义?
(二)幼虫期大量取食、积累营养、迅速增大,是危害盛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孵化:昆虫的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从孵化到幼虫化蛹或幼虫羽化为止称为幼虫期。
1、蜕皮:幼虫发育期间每隔一定时间脱去旧表皮换上新表皮的过程。
2、龄期:相邻两次脱皮的间隔期,初孵为 1
龄,每脱一次皮就增大一龄,虫龄的计算公式为:虫龄 =脱皮次数 +1
3、幼虫的类型:
1.原足型:胸足和其他附肢只有几个突起 ― 寄生蜂
2.多足型:3对胸、2-8对腹 ― 蛾、叶蜂
3.寡足型:3对胸足、无腹足 ― 金龟、瓢甲、
叶甲
4.无足型:无胸足、无腹足 ― 天牛、象甲、蚊、

(三)蛹期 全变态类幼虫到成虫的过度时期,
称为蛹期。 不食不动、有的作茧、皮缝、土室、蛀道、卷叶内。
类型,1.离蛹:甲虫、蜂类
2.被蛹:蛾、蝶
3.围蛹:离蛹体外被末龄幼虫脱下的皮所包围着。如蝇类的蛹。
(四) 成虫期 形态固定、繁殖后代、分类依据。
1、羽化:不全变态的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2、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需继续取食以满足性器官的发育,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营养叫补充营养。
3、性二型现象: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形、
颜色等也有差异。如春尺蠖
4、多型现象:同一种昆虫在同一性别上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现象,如蜜蜂、蜂王、雄蜂、
工蜂、白蚁群。
五、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
如 1年 1代,1年 2代,2年 1代,17年 1代等。
1年多代的昆虫易发生世代重叠,世代划分均从卵开始,依先后称第 1代 …,第 2
代 …,但注意跨年的世代顺序:习惯上凡以卵越冬的,越冬卵为第 2年的第 1代卵,
以其它虫态越冬的均为前一年越冬代。
也有在使用习惯上常将越冬后开始活动的虫期称为第 1代。
昆虫的年生活史: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 2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或者说昆虫在 1年中发生经历的状况。包括 1年世代,
越冬后活动时间,各代历期,各虫态历期,
生活习性等。了解害虫的生活史,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是防治害虫的可靠依据。
六、休眠和滞育
休眠:不良环境临时停育,可恢复,越冬或越夏。(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滞育:由于环境和遗传特性造成昆虫发育暂停现象,季节性光周期长短和各种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是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因子。不易解除,需刺激和时间条件。(主要是由光照条件和遗传因素)
为了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七、昆虫的习性及其与防治的关系
食性:按照食物来源:
1、植食性:各种农林害虫
2、肉食:天敌,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
3、腐食性:如粪金龟甲
4、杂食性:植物、动物、腐食等,如蜚蠊按照取食植物范围的宽窄:
单食 —近种,如葡萄根瘤蚜寡食 —近科,如菜粉蝶、梨小食心虫等多食 —不同科,如棉铃虫、瓜蚜等
趋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等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性诱剂、潜所诱杀等
假死性:象甲、叶甲、金龟、采用人工捕杀、虫情调查等
群集性:蚜虫、粉虱、红蜘蛛等
迁飞与扩散:蚜虫、蝗虫
拟态保护色:竹节虫、尺蛾、蚱蜢、枯叶蛾等第 3节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气象因素
土壤环境
食物条件
天敌因素
人为因素一、气候因素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三)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四)光对昆虫的影响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六)小气候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效温度范围: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温度范围。 8-40℃,最适 22-30℃ 。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一个虫期或世代所需要的天数与该天数内的温度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即 K= NT,又因为昆虫有发育起点温度,所以 K= N( T-C)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⑴ 推算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值例某虫分别在 T1,T2两环境饲养,经 N1,N2天完成。
根据公式 K= N1 (T1-C) K= N2(T2–C)
N1 (T1-C)= N2(T2–C) 求出 C值 代回求 K值
⑵ 估测某虫在某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世代数 =某地 1年的总有效发育积温总和(日度) /
某虫完成 1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
⑶ 预测害虫发生期 N=K/T-C
⑷ 控制害虫发育速度,通过调节温度
T=K/N+C
⑸ 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极限但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其他因素,所以有一定的偏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织成分,是代谢作用不可少的介质
适宜范围 70%-90%,高低都不利
蚜、蚧、蝉、螨对大气温度不敏感,即使干旱,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汁液浓度增大,提高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往往干旱时危害严重,一些食叶害虫为得到充足养分,干旱季节猖厥危害。
下雨,利于地下害虫出土,但暴雨冲刷蚜虫等小型昆虫。
(三)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1.温度系数
Q=RH/T Q:温湿系数,RH:相对湿度,
T:平均温度
2.气候图,1年或数年的温湿度绘制
温度与湿度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四)光对昆虫的影响
人可见 800-400nm,分为红、橙、黄、绿、青、
蓝、紫,大于 800nm的红外光和小于 400nm的紫外光,人眼均不可见,昆虫的视觉感受 700-
250nm的光,偏短波光,尤其对 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测报上用黑光灯
( 365nm)诱杀,蚜虫( 600-550nm)为黄色光反应,因此用黄胶粘板诱蚜,用银光趋蚜。
光强度影响昆虫行为,表现为日出型,夜出型,
趋光,背光性
光周期影响昆虫年生活史及滞育。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影响迁移 \交尾 \觅食活动,松突圆蚧自然界中靠风传播。大多昆虫在无风或微风时迁飞。
(六)小气候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也不容忽视。有时大气候虽不适于某种害虫的大发生。但由于栽培条件、肥水管理、植被状况的影响,造成适于某种害虫发生为害的小环境
(田间气候),也会使害虫局部严重发生。
二、土壤因素
特殊生态环境,与昆虫关系密切,如越冬,
有的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因此土壤的理化性状,如土温、土湿、机械组织、有机质含量、酸碱性等影响昆虫的生命活动,如蛴螬,小地老虎夏季于夜间或清晨升入土表,中午则下降。
因此通过垦复,施肥,灌溉等各种措施,
破坏害虫场所。
三、食物因子
1.食物对昆虫的影响,直接影响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
不同发育阶段对食物要求不一样,幼虫发育前期需幼嫩多汁,含碳水化合物少的食物,后期含碳水化合物和 Pr
丰富食物,因此幼虫后期多雨不利,干旱利。
2.植物的抗虫性表现为
⑴ 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引诱产卵取食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如黄莺
⑵ 抗生性:植物不能全面满足营养或含有毒物质。如食虫草
⑶ 耐害性:危害后,补偿能力强。
实行轮作、和莉间作套种及时除草等,减轻虫害的发生四、天敌因素
1.病原生物:
细菌真菌病毒
2.天敌昆虫:
捕食性 例:螳螂、蜻蜓等寄生性 例:赤眼蜂、姬蜂,蚜茧蜂等
3.有益动物:
鸟、蜘蛛、青蛙等五、人为因素
1、改变一个地区的昆虫种类的组成和数量的对比人类生产活动中,常有目的的从外地引进某些益虫,如引进澳洲瓢虫控制吹绵蚧。但也会无意带进一些危险性害虫,如新疆从内地引进了黄斑星天牛等
2、改变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环境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具有两面性昆虫种类繁多,全世界约 100万种,我国也有 3
万多种,人们要认识它们,首先必须逐一加以命名和描述,并按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纳成为一个有次序的分类系统,才便于正确区分它们,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本次课开始学习昆虫的分类。
第 4节 农业昆虫主要类群识别一、昆虫分类的意义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过来的,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在这样繁多的昆虫种类中,都有血缘的或近或远,昆虫分类就要反映出它们历史演化的过程,并以种群的观点,研究物种起源、
分布中心以及昆虫进化的过程和趋向。事实证明,
昆虫中血缘关系愈相近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愈相同,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也愈接近。掌握这些才能达到更好地和害虫进行斗争,更好地发挥益虫的作用。
二、昆虫分类的阶元例如马尾松毛虫的分类地位为:
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目:鳞翅目科:枯叶蛾科属:松毛虫属种:马尾松毛虫三、昆虫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四、昆虫分目本教材采用周荛 陈世禳的分类系统共分 34目其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有
10个目。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有 9个目
(属名) (定名人)(种名)
例: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s pactatus Wlak
直 翅 目包括:蝗虫、螽斯、蟋 蟀、蝼蛄目特征,
1、体中至大型
2、咀嚼式口器,丝状触角。
3、前翅复翅后膜翅,
后足常为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
4、具听器、雌虫产卵器发达
5、渐变态、植食性。
1、蝗科:
( 1)触角丝状 30节以下。
( 2)后足跳跃足。
( 3)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两侧,雌虫产卵器瓣壮。
包括:蝽科 盲蝽科 缘蝽科猎蝽 网蝽半 翅 目蝽科猎蝽目特征:
1、体小至大型
2、刺吸式口器,喙从头顶前端伸出,触角多丝状。
3、前翅半鞘翅后膜翅中胸小盾片发达
4、腹部中后足之间具臭腺开口。
5、渐变态、植食性、肉食性蝽科
1.体小至大型
2.触角 5节
3.小盾片发达,
超过翅爪区长度
4.前翅腊区有纵脉,且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缘蝽科:
(1)体一般较狭,两侧缘略平行。
(2)触角4节、喙4
节。
(3)小盾片小不超过爪区,前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从一基横脉分出。
包括:蝉、蚜虫、介壳虫、木虱、
粉虱同 翅 目
(三)同翅目目特征,
1、体小至大型。
2、刺吸式口器 喙从头的下方伸出、
触角刚毛壮或丝状。
3、一队前翅质地均一、革质或膜质。
4、渐变态、植食性蝉科:( 知了)
(1)单眼3个、短刚毛触角。
(2)前翅膜质、翅脉粗。
(3)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音器,
成虫吸汁林木,幼虫土中危害根部,蜕可作中药蚧科:
(1)体圆形或长圆形、扁平或隆起成半球形。
(2)体壁坚硬或富有弹性。体背不分节,腹末端有深的臀裂。
如:褐软蚧木虱科,
(1)体小型,外形似蝉。成虫跳跃。
(2)触角丝状10节。
(3)前翅翅脉3分支2叉。
若虫,体扁,具芽,
能分泌泌露或蜡丝。
粉虱科:
(1)体小,表面被蜡粉。
( 2)翅脉简单,前翅2
至3条、后翅只有一条脉。
若虫二龄起固定不动,皮肤变硬似蛹壳。
如:温室白粉虱
蚜科
蚜虫,体微小,柔软,
触角长,线状。
有一对腹管具有翅和无翅个体前翅前缘有翅痣可传播病毒缨 翅 目包括:蓟马目特征,
1、体小型。
2、锉吸式口器 触角丝状。
3、两对缨翅。
4、渐变态、性食性。
如:管蓟马包括:蝇、蚊、虻、蠓双 翅 目目特征
★ 体小 -中型。
★ 复眼发达、触角、
口器。
★ 前翅膜质,后翅平衡棒,中胸发达。
★ 植食、肉食、腐食。
虻科南美斑潜蝇包括:蜂、蚁膜 翅 目目特征 ★ 体微小 -大型。★ 触角;口器
★ 两对膜翅,前翅常具翅痣,
翅钩连接。
★ 腹第一节与后胸并入称
“并胸腹节”。
★ 雌性产卵器发达呈针状、
锯状 (螯针 )。
★ 植食、寄生、肉食。
幼虫 无足,叶蜂多足。
2、叶蜂科,Diprionidae
( 1)体粗壮、飞行缓慢。
( 2)雄虫触角羽毛状;雌虫触角锯齿状多于 9节幼虫:腹足 8对茧两层,羽化时成虫在茧的一端切开一帽盖而出。
如:新松叶蜂。
姬蜂科与茧蜂科的比较
( 1)体型
( 2)前翅翅脉:小室、第二回脉小蜂类纹翅卵蜂科,Trichogrammatidae
( 1)体微小长 0.3-1mm、黑、淡褐或黄色。
( 2)触角短膝状。
( 3)前翅宽、翅面有柔毛成行排列,缘脉和翅痣脉呈单一曲线、
刀状。
本科均卵寄生蜂,如松毛虫赤眼蜂。
★ 复习提问
● 直翅目包括,蝗虫,螽斯,蟋蟀,蝼蛄等
● 半翅目包括,各种蝽类
● 同翅目包括,蝉,蚜虫,介壳虫,木虱,粉虱等
● 缨翅目包括,各种蓟马
● 双翅目包括,蝇,蚊,虻,蠓等
● 膜翅目包括,蜂和蚁类包括:蝶、蛾鳞 翅 目目特征 ( 成虫)
1、体小至大型、被鳞片。
2、口器为虹吸式口器、下唇须发达;触角丝状、栉齿、羽毛、球杆状等。
3、鳞翅、由各色鳞片组成三斑五线。前翅翅脉 13-15
条;后翅最多 10条脉,Rs
不分支。前后翅 由 R,M、
Cu形成中室。
变态类型为:
幼虫蛹成虫卵完全变态如何识别鳞翅目幼虫与叶蜂幼虫
1、单眼数目
2、腹足对数
3、趾钩有无鳞翅目幼虫 叶蜂幼虫无有
6— 8对2— 5对
2个12个蛾 蝶 区别如下:
蝶类丝、栉齿或羽毛状翅平铺于体上 翅竖于体上夜 间 白 天球 杆 状蛾类休息状态活动时间触角类型虹吸口器鳞翅目,四翅膜质鳞片覆,蝶舞花间蛾扑灯,幼虫多足,为害植物。
刺蛾科:
( 1)体粗短、多黄、
绿或褐色,鳞片厚、
喙退化。
( 2)前翅 M主干存在、
后翅 Sc+R1从中室中部分出;
幼虫粗短、常具分枝毒刺,人体皮肤触之红肿痛痒,俗称
“洋辣子”、腹足呈吸盘状。
如:黄刺蛾尺蛾科:
( 1)体细弱,翅大而薄,
前后翅斑纹相连;静止时四翅平展。有些种类雌虫无翅。
( 2)后翅 Sc+R1,基部弯曲;
幼虫体细长,光滑无毛,
腹足 2对,行走时如量步状,故称尺蠼。
如:国槐尺蛾天蛾科:
( 1)体大型,腹末尖削;
( 2)触角栉齿状,端部弯曲呈钩状;
( 3)前翅马刀形,外缘倾斜,后翅小;后翅
Sc+R1与中室平行,中间一横脉相接;
幼虫粗大,体各节 6-8
个小环,8腹节背有一尾角。
舟蛾科 又称天社蛾
( 1)体中到大型,色暗,
休息时屋脊状。
( 2)前胸背有直立毛丛或后缘常有 1-2齿状毛丛;
后翅 Sc+R1与中室平行。
幼虫头大,静止时头尾翘起似小船,有的臀足特化呈枝状。
如:杨二尾舟蛾灯蛾科:
( 1)体中型,多艳丽;
腹部常有红、黄、白斑纹,后翅 Sc+R1与中室愈合至少至中室中部幼虫具长而密的毛丛着生在毛瘤上,毛长短一致。
如:星灯蛾、美国白蛾毒蛾科:
( 1)体中型,黄、白、
褐色;
( 2)前翅圆钝,后翅
Sc+R1与 Rs在中室 1/3处接触;
( 3)雌虫腹末具毛丛;
幼虫多毛,常具毛瘤、
毛丛或毛刷,腹背 6-7节各具一个翻缩腺。
如:舞毒蛾蛱蝶科:
( 1)体中到大型,色泽艳丽。
( 2)前足退化,短小,
常缩起,休息时四翅不停扇动;
幼虫,颜色深,头部常有角状突起,体上常有成对的棘刺;
蛹为悬蛹。
包括:各种甲虫鞘 翅 目鞘翅目特征:
◆ 体壁坚硬,小 —大型。
◆ 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锯齿状、栉齿状、
鞭状、锤状、鳃叶状等; 无单眼。
◆ 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小盾片常外露,
跗节4-5节,少3节。
◆ 完全变态、幼虫无足或寡足型。
有植食性、捕食性、粪食性。
步甲科与虎甲科体形体色头式头较前胸黑或褐色有光泽体色艳丽有花斑前口式 下口式宽狭叶甲与瓢甲的区别
(叶甲) (瓢甲)
椭圆形 半球形丝状 锤状隐 4似 3隐 5似 4
体形触角跗节金龟子科:
( 1)、体呈椭圆形。
( 2)、鳃叶状触角。
( 3)、鞘翅短,腹末数节常外露。
( 4)、幼虫蛴螬型,
常弯曲 C字型,取食根、茎,
还有腐生型及粪食性,如粪金龟。
象甲科,(象鼻虫 )
( 1)体坚硬。
( 2)头向前延伸呈鼻状,触角棒状或膝状。
( 3)幼虫无足,食叶、蛀根或种实 。
天牛科:
(1)体长圆筒形,略扁。
(2)触角鞭状,常超过体长的2 /3,复眼环绕触角基部呈肾形凹入。
幼虫无足、筒形、前胸大,腹6-7节具步泡突,便于在坑道内行动。
成虫产卵咬刻槽。
常见的鞘翅目昆虫蝙蝠蛾科、透翅蛾科、木蠹蛾科、潜蛾科、螟蛾科、尺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
舟蛾科、夜蛾科、灯蛾科、
毒蛾科、大蚕蛾科、粉蝶科、
蛱蝶科、、凤蝶科。
课堂小结鳞翅目及其重要科鞘翅目及其重要科步甲科、虎甲科、叶甲科、
瓢甲科、叩甲科、吉丁甲科、
金龟科、象甲科、天牛科、
小蠹虫科
重点内容:
1、有关概念:世代、生活史、有效积温法则
2、昆虫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全变态昆虫和不全变态昆虫各有哪些虫态?
3、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习性防治害虫?
4、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5、如何是人类的活动更好的控害促益?(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