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设史
密新武
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第四章 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第一节 古印度城市一、古印度文明与城市的兴起
1、地理位置——印度河印度河发源于西藏,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
恒河流域,印度半岛
2、古代印度城市建筑史
(1)在印度河流域考古发现古印度城市遗址(公元前3000~~2000年)
(2)公元前2000~~500年吠陀文化时期
(3)公元前324~~187年孔雀帝国文化时期
(4)公元前187~~公元320贵霜帝国
(4)公元 320~~467年岌多帝国文化时期

二、古印度城市概况莫享约一达罗城此城为现今已知最早的城市建设(公元前3000-前2000年),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内。面积7。77平方公里,内有民居、宫殿、庙宇、主次分明的方格形道路网和完整的上下水道。主要街道的走向同主要风向一致,南北走向,宽约10米,由东西向的次要街道连接起来,每个街区336×275米。

街区以道路划分较大的街坊,坊内又以小路划分更小的街坊,排水系统比较完善。

2、哈拉帕城寨哈拉帕文化属奴隶社会初期,居住地一般都有高高的厚实城墙环绕,面积可达几百公顷,市内的大街宽而直,并附有布置均匀的房屋,街道一般为直角。哈拉帕城寨雄居于高地之上,有着厚厚的城墙,并在其中集中了规模庞大的行政建筑物。


古代美洲的城市一、古代美洲历史文化概况
1、地理位置
(1)墨西哥地区
(2)古马雅地区:墨西哥尤卡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
(3)古印加地区: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
2、历史文化
(1)奥尔梅克文化
(2)玛雅文化
(3)印加文化二、古代美洲城市特奥蒂瓦坎城(墨西哥)
特奥蒂瓦坎原义是天神降生之所,为印地安文化发祥地之一。
它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离现在的墨西哥城48公里。城市中心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记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的一端,其他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2、诺奇迪特兰城、
阿兹台克人建造了诺奇迪特兰城,城建在盐湖的中央,用三道堤把城市和湖岸连接起来。
淡水用输水管从陆上输送进城。
城市呈方形,用运河切割成街坊,河上没有水闸,市内街道和运河交错。
中央广场面积275X320米,四周分布着三所宫殿和一座金字塔,塔高30米,有144级台阶。
宫殿和住宅都是四合院,平顶。
城内有花园和果树,还有用木筏制造的浮动花园。

3、提卡尔城

第五章 古希腊的城市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一、地理条件地中海一个多山的半岛和爱琴海内星罗棋布的岛屿,这里居亚热带气候,盛产大理石与优良陶土,给建筑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二、社会背景
1、爱琴文化古希腊以“爱琴文化”为开端、即克里特与迈西尼文化。
2、城邦式的奴隶王国公元前11世纪,继爱琴海文明被湮没了三,四百年后,在希腊半岛上出现了许多氏族国家,他们互相吞并,到公元前800年左右形成了30余个城邦式的奴隶王国。
3、统一这些国家从未统一,发展也不平衡,其中最繁荣的有雅典,斯巴达,米利都,科林斯等,最后北方的马其顿发展为军事强国,统一希腊。
4、贸易希腊但因手工业,航海业与海上贸易发达,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且受到古埃及及西亚文化影响,逐渐成了自称为“希腊”的统一的民族与民族文化。
希腊的建筑发展史古希腊建筑按其文化历史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荷马文化时期:(因诗人荷马的史诗而得名)其建筑现已无存
2、古风文化时期:建筑遗址以石砌神庙为主
3、古典文化时期
(1)古典建筑
公元前479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战胜了波斯的入侵,建立起雅典霸权后,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其中建筑也被称为古典建筑
(2)公共建筑希腊半岛气候温和,适宜于户外活动,建筑除了神庙外,还有大量供奴隶主与自由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
(3)建筑风格
广场和敞廊。当时的建筑风格开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而希腊盛产色美质坚的云石,也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希腊化时期
(1)背景公元前4世纪后期,雅典先进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与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矛盾激化而引发战争,导致城邦制没落,北方的马其顿发展为军事强国,统一希腊,并建立起包括埃及,小亚细亚和波斯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
(2)希腊化所谓希腊化建筑就是希腊古典建筑风格同当地传统的结合。
(3)希腊建筑而希腊本土的建筑则因国力衰退其规模与创造性业大不如以前。
爱琴海的城市一、克里特
1、地理地中海的一个岛屿
2、文化古希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克里特岛。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克里特由新石器时代发展为金石并用时代。
3、统一最初它们还是一些独立的小国,后来全岛归属于诺索斯。诺索斯的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千门百户,曲折相通,后来被希腊人当作神话中的迷宫。
4、民族克里特文化的创造者和后来的希腊人不是同一民族,当时希腊人不居住在欧洲大陆中部,没有进入希腊本土。
5、克诺索斯城-------米诺斯王宫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国王王宫,始建于约公元前1600—前1500年,依山而建,规模很大。中央是一东西27。4米、南北51。8米的长方形院子,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院子东南侧是国王起居部分,有正殿(也叫“双斧殿”,双斧是米诺斯王的象征)、王后寝室、卧室、浴室、库房与大小天井等;西面有一列狭长的仓库;北面有露天剧场;东南角有阶梯,直抵山下。
 
 
王宫内部空间高低错落,楼梯走道曲折离奇。克里特岛气候温和,故宫内厅堂柱廊布局开敞。柱子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壁画风格写实,色彩丰富。墙角用大石块砌筑。该宫在约公元前1400年一次突遭袭击中被破坏后随即湮没,直到19世纪末才被发掘

王宫内厅
二、迈西尼
1、地理
希腊半岛
2、文化迈西尼文化是古希腊的一部分,当克里特的势力登陆希腊半岛后对迈西尼文化有较大的影响。
3、侵略最后迈西尼占领了诺索斯城,逐渐强大起来,迈西尼因垂涎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城的富有,迈西尼组织渡海远征特洛伊,这就是著名的特洛伊“木马计”。
4、迈西尼卫城
公元前2000年后半叶,继克里特之后,迈西尼成为爱琴世界的中心。迈西尼的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外面有一道以极大的石块砌成的城墙包围着。宫殿建在山岗高处的一片人工筑成的平台上,可以从它的平屋顶上眺望远处。


5、卫城城墙当时社会极其残酷,反抗和起义时有发生,迈西尼城为抵抗造反而修筑坚固的城堡,迈西尼卫城就有一个著名的狮子门,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挠人民起义。诺索斯王宫和许多市镇被捣毁,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一次外族入侵,只有可能是农民起义。

6、狮子门:迈西尼卫城的主要入口,门的两侧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道长廊,加强了防御,门宽3。2米。门上有一块长4。9米,厚2。4米,中高1。06米的石梁。梁上是三角形叠涩券,券的空洞处镶有一三角形石板,石板上刻有一对雄狮护柱的浮雕。

希腊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城市一、梭伦改革梭伦,贵族出身,后来经营工商业,得到下层平民的拥护而出任执行官,使有权进行政治改革。其改革内容有:
1、废除债务奴隶——禁止更多人变成奴隶
2、按财产将人分为四等
3、提倡农用水利
4、发展手工业
5、吸收外地工匠
6、发展商品生产梭伦改革的关键:提高平民参政地位,开创奴隶制民主政治。从而也就影响到了建筑公共建筑,这一时期柏拉图的名篇“乌托邦”表达了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设计。希腊朴素唯物论和朴素的、先进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以及发达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希腊城市建设的发展。
二、圣地建筑群与卫城
1、卫城国家政治、文化、宗教、军事中心。
在建筑上,卫城以防御为主,它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
2、圣地由宗教发展起来的公共活动场地。
圣地因地制宜,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空间突破了旧式卫城的格局。
圣地中心的神庙在构图上统率全局,既照顾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如:
(1)德尔婓的奥林匹亚圣地


德尔婓的阿波罗圣地

三、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
1、希波战争
(1).马拉松战役
雅典盟军在马拉松平原与十倍的波斯军队的战争,以雅典的胜利而告终。随后波斯由水、陆两路进攻希腊。
(2)温泉阻击战
斯巴达三百勇士在关塧温泉阻截十倍于己的波斯军队,最后因波斯人经小路包抄而全部战死。
(3)萨拉密海战在温泉阻击战的同时,雅典海军与波斯海军在萨拉密海上展开海战,雅典人大败波斯海军,迫使波斯人后撤。
(4)雅典霸权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威信都大为提高,取得了称霸希腊的地位。
2、雅典
(1).城市建设:
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由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城市发展到拥有许多计划重要建筑物的城市。城市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为强调公民平等的居住条件,以方格网划分街坊。匹亚圣地

(2)人口:
由于缺水缺粮,城市人口一般不超过一万。
(3)城墙:
希波战争以前未修城墙,战后不仅修筑了城墙,还修建了从雅典到庇拉伊斯城的城墙,完成了从雅典到庇拉伊斯城的完整防御体系。,

(4)城市规划:
雅典背山面水,城市布局不规则,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成城市广场,最后形成整个城市。与希腊其他城市一样,广场无定型,建筑物排列无定制。雅典广场有一个敞廊面阔46。55进深两间18米,这是公布法令的地方。城市街道曲折狭窄,结合地形自然形成,因此街道无系统,无方向性。

(5)公共建筑
剧场位于山坡,利用半圆凹地进行建设,既节约土方,又有利于保持良好音质效果。体育场建设也充分利用合适的地形。


雅典祭品库

雅典卫城卫城卫城原意: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希波战争以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遇有宗教活动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祭神。
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天然平台上。



(2)卫城山门
卫城山门位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唯一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两翼较小,更山门壮观,从山门就可以看到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像。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克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朴庄重。

胜利神庙
建造于雅点与斯巴达的战争期间,为祈求胜利而建。

(3)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其型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神庙建在一个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


(4)雅典娜女神铜
神像高11米,身披戎装,手持长矛守卫城邦,她在卫城中起着统一周围建筑的作用。

(5)卫城的视觉效果
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了山上山下的观赏。
雅典卫城的建筑是三向量的实体。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的各个建筑物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的雕塑。从卫城内可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时的美,又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其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即在山下绕卫城一周,上山后又穿过它的全部。它使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看到不同的优美建筑景象。为了照顾山下的游行行列的观瞻,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不止,为照顾山上的观瞻,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观赏角度朝向人们。
游行队伍进入卫城大门后,迎面是一尊高达11米的金光闪烁持长矛的雅典娜青铜雕像。这个雕像丰富了卫城的景色,并统一了分散在周边的建筑群。绕过雕像,地势越走越高,右边是宏伟端庄的帕提隆神庙,体现了雅典人的智慧和力量。向左边可看到在白色大理石墙衬托下秀丽的依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廊。其装饰性强于纪念性,起着与帕提农神庙对立统一的构图作用。
为体现城市为市民服务,在卫城南坡有平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等。
1940年希腊多加底斯分析雅典卫城,发现其中建筑布置、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关系,并证明它合乎庇撒格拉斯的数学分析。

四.希波丹姆规划形式与米利都城
1、背景
希波战争以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道路系统、广场空间、街道形状均不规则。城市外部空间以一系列“L”形空间叠合而成。

由于战争的破坏,许多城市需要重建,于是城市规划就应运而生,希波丹姆从理论上提出了棋盘式路网的规划思想。
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
(1)城市平面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道路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
(2)城市分区
把城市按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又划分为三个住区:工匠、农民、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区。
米利都城
(1)城市建设
城市四周筑城墙,采用棋盘式路网。两条主要道路垂直通过城市中心,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宗教区;两个商业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第四节、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一、城邦危机城邦国家时期
希波战争以前的30多个城邦国家雅典霸权希波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雅典霸权城邦战争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以斯巴达的胜利告终,但城邦国家已动摇,阶级战争开始。
城邦国家灭亡阶级战争迫贵族投靠军事强国马其顿,最终马其顿统一希腊。
二、建设概况
1、希波丹姆规划思想的广泛使用
2、希腊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1)广场规整划一,城市建设依规划进行
(2)卫城、庙宇不再成为中心,而是广场,广场往往在两条主要道路交叉点上。
城市广场普遍设置敞廊,形象完整。
阿索斯广场

希腊化时期的城市普南城地理环境
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
城市建设
以底米特神庙为基础往下发展并与地形配合修建城墙,按不同高程划分三层。
城市规划街道:顺等高线有7条东西方向的街道,与之垂直的15条南北方向的台阶式步行街:


广场:城市中心广场居城市显要位置,占道路交叉处中心地带的两个整街坊,广场面积与城市公共活动要求相适应,是商业、贸易与政治活动中心。

暜南广场主敞廊

2、塞里纳斯城
塞里纳斯城已从单纯的棋盘路网发展到有明显的城市轴线》

3、亚历山大城
(1)地理环境
在埃及北部地中海南岸,是当时地中海经济贸易、文化艺术中心。
(2)城市规划
路网:有相互垂直的完整路网,两条宽33米的大道垂直相交。
王宫:壮丽的庙宇和王宫占全城的1/3。王宫包括: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院、集会厅等。
藏书:图书馆藏书70万卷,古代最大的藏书机构。
灯塔:法洛斯岛上的灯塔是世界上最早的灯塔。
(3)文化
亚历山大城在文化上的功绩超过希腊任何尝邦

四、希腊古典时期建筑对后来建筑的影响希腊古典时期的建筑对后来的古罗马建筑与19世纪的西方资产阶级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潮都有很大影响第六章古罗马的城市第一节 古罗马的历史背景与建设概况一、地理条件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而古罗马帝国则扩大到欧非亚三洲,包括地中海周边所有国家:

二、文化背景罗马人不是最到到达罗马的,罗马人是原在欧洲中部的拉丁人,这之前有伊达拉力亚人,希腊人,西亚人。由于伊达拉力亚人与希腊人发生冲突而衰弱,使的罗马人有机可乘而统一意大利三、建设概况
1、伊达拉力亚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罗马共和国盛期
(1) 公路,城市街道与输水道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
(2) 剧场,竞技场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
(3) 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的影响了罗马
3、罗马帝国时期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重要任务:凯旋门,记功柱和广场
伊达拉力亚时期的城市建设一、先修城墙再修城市由于希波战争的影响都先修城墙再修城市。
二、按规划建城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城市分区明显选址:城市建在山上分区:城市分区,娶再分块街道:以宗教为指导奠基:讲就仪式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一、罗马营塞城
1、营塞城的形式罗马人在征战中建设了大量的军营,并由这些军营发展成为了营塞城。并且营塞城有固定的建设模式:方形的城墙,由四个城门方向修建十字交叉道路,交叉路口处建有广场和神庙。

营塞城


提姆加得城提姆加得城是罗马帝国设在北非的一个军事营塞城,城市成方形,市中心有开阔的广场和“T”形干道。


二、共和时期的古罗马城与罗马共和广场
1、古罗马城
古罗马城沿着台伯河,围绕着七个山头布置,称为罗马七丘。

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的,没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可是市中心却有着光辉的成就。
(1)罗马市共和市苑

2、罗马共和广场城市中心广场
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开始是为战争囤积粮食用的预留空地,逐渐发展成为广场。
广场群罗马共和广场由帝国广场和罗马广场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围房屋比较散乱,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建筑群体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利的逐步增长。

(3)图拉真广场复原图

(4)图拉真广场广场现状

三、庞贝城
1、有营塞城发展而成为商港和休养地
2、以维苏威火山为中心布置街道
3、城墙


第四节 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一、罗马城和罗马帝国广场
1、罗马城人口超过100万

(2)粮食:主要通过港口城市俄斯提亚进入罗马

(3)帝国市苑

(4)乌尔比亚会堂

(5)城市供水系统

(6)供水渠道(今法国尼姆)

城市建设城市恶性膨胀,人口爆增,房屋紧缺,导致建筑质量极差,经常发生房屋倒塌事件,市政府规定楼高不得超过四层。
交通管制交通拥挤,白天不得行车
帝国广场
(1)帝国广场群

(2)恺撒广场较以前的广场封闭,轴线上有很多掠夺来的雕像,以及表彰战争胜利的凯旋门。

(3)恺撒广场现状

(4)奥古斯都广场原貌

(5)奥古斯都广场现状

(4)圣比得大教堂广场

(5)圣比得大教堂立面

二、阿良离宫
罗马城外运用实体和空间的观念在自然的背景中组织复杂庞大的建筑群体的范例。

罗马帝国时期的列柱街和城市工程列柱街巴米拉列柱街

城市工程古罗马在桥梁、城墙、输水管等都有突出的成就。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为皇帝的御用建筑师,《建筑十书》是他的论文集。
一、城市选址
1、必须站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瘟疫滋生地
2、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酷热
3、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及丰富的农产资源
4、便捷的交通,公路,河道二、建筑物选址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三、关于街道
1、街道与常的关系
2、与公共建筑的关系四、关于广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研究用当地动物作饮水式试验五、理想城市方案
1、平面为八角形
2、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弓箭射程
3、路网为放射性,为避强风,放射性路不对?
4、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理想城市方案对文艺复兴时的城市规划有极其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