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 新规范计算软件
TAT,SATWE,PMSAP
应用指南黄 吉 锋目录
1.扭转耦联
2.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3.偶然偏心
4.竖向地震作用
5.有效质量系数:参与振型数够不够?
6.振型的侧振、扭振成分
---判断一个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7.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8.最小地震剪力调整
9.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
10.0.2Q0调整
11.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
12.设计内力调整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
13.位移比控制,层间位移比控制
14.周期比控制
15.层刚度比控制
16.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
17.重力二阶效应
18.传给基础的上部结构刚度
19.弹性时程分析及地震波的选取
20.整体稳定验算
21.高位转换结构的刚度比验算
22,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
23,转换层结构
24,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的理解
25,梁活荷载折减的正确应用
26,梁弯矩放大系数的合理使用
27,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28,剪力墙结构设计
29,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
30,如何定义弹性楼板
1,扭转耦连新高规 3.3.4-1条规定,质量、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
以及高度超过 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TAT,SATWE和 PMSAP三个程序都具有考虑扭转耦连的功能。
A) TAT,SATWE将该功能作为用户选项,考虑与否由用户自定
B) PMSAP计算时总是考虑扭转耦连
C) 非耦联计算仅适用于平面结构以及能够解耦成平面结构的简单空间结构,对复杂空间结构可能造成错误结果。
D) 耦联计算适用于任何结构,总是正确的。
E) 耦联计算的结果不一定比非耦联计算的结果大(保守),二者没有必然关系
F) 建议总是选择耦联计算,不会出问题。
2,双向地震作用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 5.1.1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具体操作原则,楼层位移比或者层间位移比超过 1.2,考虑双向地震程序实现,现在我们考虑某个地震反应参数 S,该参数在 X和 Y
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 SX和 SY,那么在考虑了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后:
这意味着对于 X和 Y地震作用都作不同程度的放大 。考虑双向地震时,内力组合不改变。该功能作为用户选项,考虑与否由用户自定。
22 )85.0( yxx SSS
22 )85.0( xyy SSS
对于柱的弯矩和剪力,处理方法稍有不同,举例说明如下:
我们令 S代表某个柱截面在某个方向上的弯矩或剪力:
X地震作用下的值 SX,Y地震作用下的值 SY,考虑双向地震后 改变成为 '',
YX SSYX SS,
E N D I F
SSS
SS
E L S E
SS
SSS
T H E NSSIF
XYY
XX
YY
YXX
YX
22'
'
'
22'
)85.0(
)85.0(
|)||(|


考虑双向地震对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输出的影响,
TAT输出了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地震位移;
SATWE,PMSAP暂时没输出位移的双向地震效应;
考虑双向地震对内力的影响,
TAT,SATWE均将原来的单向 X,Y地震效应直接用双向地震作用效应替代,体现在内力文件 NL*.OUT(TAT)
和 WNL*.OUT(SATWE)当中。
PMSAP在原来单向地震工况 EX,EY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新的对应于双向地震的工况 EXY,EYX,文件输出时,同时将单向地震 (EX,EY)和双向地震的 (EXY,EYX)的内力输出。
考虑双向地震对配筋的影响,
一般平均增加 5%-8%;单构件最大可能增加 1倍左右。
考虑双向地震带来的配筋增大
1,规则框架例
2,框剪结构例规则框架 单、双向地震 (单偏压配筋)对比柱类别轴力
( kN)
配筋率
R A s
X 向配筋
Asx
( m m *m m )
Y 向配筋
As y
( m m *m m )
配箍率
R sv
单地
-2345 2.5 2575 2440 0.85
双地
-2553 2.85 2838 2800 1.17
角柱比值
1.09 1.14 1.1021 1.1475 1.3765
单地
-2421 2.6 3 2126 15 02 1.3
双地
-2435 3.07 2141 2031 1.3
边柱比值
1.01 1.1 673 1.0071 1,3522 1.0
单地
-3082,2.31 2266,2402,1.01
双地
-3088,2.32 2266,2416,1.17
中柱比值
1.00 1.0043 1.00 1.0058 1.1584
框剪结构 双、单地震 ( 单向偏压配筋 ) 对比柱类别轴力
( kN)
配筋率
R A s
X 向配筋
Asx
( m m *m m )
Y 向配筋
As y
( m m *m m )
配箍率
R sv
单地
- 259 8.00 1.000 0 188 5.0 0 235 1.0 0 1.16 00
双地
- 277 6.00 1.130 0 229 1.0 0 264 4.0 0 1.1 600
角柱比值
1.068 5(1,035 9) 1.130 (1,037 8) 1.215 4(1,043 1) 1.124 6(1,005 2) 1.00(1.0 00)
单地
- 526 3.00 3.320 0 443 2.0 0 580 7.0 0 1.160 0
双地
- 588 8.00 4.700 0 622 6.0 0 797 5.0 0 1.300 0
边柱比值
1.1 18 8(1.03 05) 1.415 7(1,064 7) 1.404 8(1,055 2) 1.373 3(1,065 5) 1.120 7(1,012 9)
单地
- 601 6.00 0.860 0 122 9.0 0 165 3.0 0 1.300 0
双地
- 725 1.00 1.610 0 226 2.0 0 259 2.0 0 1.680 0
中柱比值
1.205 3(1,023 0) 1.872 1(1,082 2) 1.840 5(1,057 4) 1.568 1(1,082 4) 1.292 3(1,020 9)
3 偶然偏心规范条文,新高规 3.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 5%。
具体操作原则,1) 验算结构位移比时,总是要考虑偶然偏心
2)结构构件设计时,分下列两种情况处理,
2-1) 如果位移比超过 1.2,则考虑双向地震,不考虑偶然偏心
2-2) 如果位移比小于 1.2,则不考虑双向地震,考虑偶然偏心程序考虑方式,从理论上,各个楼层的质心都可以在各自不同的方向出现偶然偏心,从最不利的角度出发,我们在程序中只考虑下列四种偏心方式:
A) 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Y轴正向偏移 5%,记作 EXP
B) 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Y轴负向偏移 5%,记作 EXM
C) Y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X轴正向偏移 5%,记作 EYP
D) Y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X轴负向偏移 5%,记作 EYM
对内力组合的影响,考虑了偶然偏心地震后,就在原有的未偏心 X,Y地震 EX,EY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四个地震工况 EXP、
EXM,EYP和 EYM,在内力组合时,任一个有 EX参与的组合,
将 EX分别代以 EXP和 EXM,将增加成三个组合;任一个有 EY
参与的组合,将 EY分别代以 EYP和 EYM,也将增加成三个组合。
简言之,地震组合数将增加到原来的三倍 。
使用要点:
1) 该功能设有选项开关,考虑偶然偏心时可将开关打开。
2) SATWE,TAT的质心偏移值 5%是固定的、按规范取用的;
PMSAP偏移值可以 X,Y向不同,由用户输入。
3) 偶然偏心对位移输出的影响,SATWE,TAT,PMSAP均输出四个偶然偏心地震 EXP,EXM,EYP,EYM作用下结构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以及位移比;位移比验算应采用偶然偏心地震结果;
层间位移角验算则不必采用偶然偏心地震结果。
SATWE,WDISP.OUT
TAT,TAT-4.OUT
PMSAP,简单摘要文件(工程名 TB.RPT)
详细摘要文件(工程名 TB.ABS)
4)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构件内力输出,
构件增加了 ± 5%X向偏心地震作用效应和 ± 5%Y向偏心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均可通过文本文件或图形文件查看。 构件内力文本文件中 4组偶然偏心地震工况的标记如下:
A) 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Y轴正向偏移 5%,该工况记作:
EXP( PMSAP),+5%( TAT),X方向左偏心( SATWE);
B) 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Y轴负向偏移 5%,该工况记作:
EXM( PMSAP),-5%( TAT),X方向右偏心( SATWE);
C)Y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X轴正向偏移 5%,该工况记作:
EYP( PMSAP),+5%( TAT),Y方向左偏心( SATWE);
D)Y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 X轴负向偏移 5%,该工况记作:
EYM( PMSAP),-5%( TAT),Y方向右偏心( SATWE);
偶然偏心的四种方式实例,偶然偏心对构件内力的影响构件标准内力对比 (FRAM1 第 8 层 )
梁支座弯矩比 ∶ 1.16( 2) 1.01( 24) AVER= 1.06
梁剪力比 ∶ 1.16( 2) 1.01( 24) AVER= 1.06
柱剪力 Vx比 ∶ 1.17( 23) 1.01( 6) AVER= 1.06
柱剪力 Vy比 ∶ 1.17( 24) 1.01( 2) AVER= 1.07
柱轴力 N比 ∶ 1.09( 20) 1.02( 2) AVER= 1.05
柱底弯矩 Mx比 ∶ 1.17( 24) 1.01( 2) AVER= 1.07
柱底弯矩 My比 ∶ 1.16( 23) 1.01( 6) AVER= 1.06
柱顶弯矩 Mx比 ∶ 1.17( 24) 1.01( 2) AVER= 1.07
柱顶弯矩 My比 ∶ 1.17( 24) 1.01( 2) AVER= 1.07
偶然偏心对配筋(平均)的影响柱 梁
15层框剪 11.9% 2.3%
13层框剪 (PJ2) 0.4% 1.7%
33层框支 0.8%
8层框架 7.7 3.9%
21层框剪 0.9% 1.2%
19层框剪 1.3% 1.2%
18层框剪 0.7% 3.0%
平均增加 3.82% 2.01%
偶然偏心对最大位移比的影响(最大 /平均)
不考虑 考虑 增加
15层框剪 1.20 1.31 8.11%
13层框剪 (PJ2) 1.82 1.95 6.99%
33层框支 1.05 1.5 30.32%
8层框架 1.76 2.39 26.22%
19层框剪 1.57 1.75 10.04%
18层框剪 1.43 2.03 29.16%
平均增加 18.47%
4 竖向地震作用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 5.3.1条规定,对于 9度的高层建筑,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公式( 5.3.1-1)和( 5.3.1-2)计算,并宜乘以 1.5的放大系数。相当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23.4%;
新抗震规范 5.3.3条规定,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8.5度 (0.3g)和 9度时分别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10%,15%和 20%;
新高规 10.2.6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实现,
应用竖向地震
1,设立竖向地震的计算开关,由用户自行决定是否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2,增设 ‘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 ’ 项,程序自动取规范规定值,
允许用户修改此值,从而自己决定总竖向地震作用的大小 。
SATWE按规范内定 。
3,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用户应设置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
4,尚不能单独计算转换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 。 用户需要,可整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5,尚不能单独计算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 。 用户需要,可整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5 有效质量系数,振型数够不够?
概念来源,WILSON E.L,教授曾经提出振型有效质量系数的概念用于判断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并将其用于 ETABS程序,
他的方法是 基于刚性楼板假定 的,不适用于一般结构。
方法发展,现在不少结构因其复杂性需要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
因此需要一种更为一般的方法,不但能够适用于刚性楼板,也应该能够适用于弹性楼板 。出于这个目的,我们从结构变形能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通用方法 来计算各地震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这个新方法已经实现于 TAT,SATWE和 PMSAP。
经验,根据我们的计算经验,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 0.9时,基底剪力误差一般小于 5%。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有效质量系数大于 0.9
的情形为振型数足够;否则称振型数不够。
规范,高规( 5.1.13)规定对 B级高度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 0.9; 抗规 (5.2.2)条文说明建议有效质量系数可取为 0.9
实现,程序自动计算该参数并输出。
TAT输出在,TAT-4.OUT”文件中;
SATWE输出在,WZQ.OUT”文件中;
PMSAP则输出在详细摘要,工程名,ABS”文件中。
重要概念,结构的固有振型总数 -----参与振型数的上界
1) 只有搞清楚这个概念,选择振型数才不会犯错误
2) 如何判断一个结构的固有振型总数:
离散结构的振型总数是有限的,振型总个数等于独立质量的总个数。可以通过判断结构的独立质量数来了解结构的固有振型总数。具体地说:
每块刚性楼板有三个独立质量 Mx,My,Jz;
每个弹性节点有两个独立质量 mx,my;
根据这两条,可以算出结构的独立质量总数,也就知道了结构的固有振型总数
3)若记结构固有振型总数是 NM,那么参与振型数最多只能选
NM个,选参与振型数大于 NM是错误的,因为结构没那么多。
4)参与振型数与有效质量系数的关系:
4-1)参与振型数越多,有效质量系数越大;
4-2)参与振型数 =0 时,有效质量系数 =0
4-3)参与振型数 =NM 时,有效质量系数 =1.0
5) 参与振型数 NP 如何确定?
5-1)参与振型数 NP 在 1-NM 之间选取。
5-2) NP应该足够大,使得有效质量系数大于 0.9。
6) 有些结构,需要较多振型才能准确计算地震作用,
这时尤其要注意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超过了 0.9。比如下面的结构:
八层钢框架,存在大量越层柱和弹性节点,这种情况往往 需要很多振型 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8层结构算了 30个振型有效质量系数仍不够算了 60个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够了
6 振型的侧振、扭振成分 -判断一个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概念,一个振型的反应能量可以分拆成平动能量和转动能量,
它们各自占总能量的比例我们称为 侧振成分 和 扭振成分 。这里借鉴了 ETABS程序振型方向因子的概念。
如果某个振型的侧振成份大于 50%,我们就把这个振型叫做 侧移振型,反之如果某个振型的扭振成份大于 50%,我们就把这个振型叫做 扭振振型 。
作用,1),通过振型成份的输出,可以使用户方便地了解各个振型的性态 2),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结构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侧振周期的依据
7 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规范条文,抗震规范 5.1.1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
,当相交角度大于 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
程序实现,针对这一条,程序增加了自动计算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多个(最多允许 12个)地震作用方向,程序对每一地震方向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计算相应的构件内力。在构件设计阶段,也将考虑每一方向地震作用下构件内力的组合,这样不至于漏掉最不利情形,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安全。
多方向地震的输出标记,
EX1,EY1; EX2,EY2; EX3,EY3; EX4,EY4; EX5,EY5;
(iCase) Shear-X Shear-Y Axial Mx-Btm My-Btm Mx-Top My-Top
---------------------------------------------------------------------------
N-C = 1 Node-i= 488,Node-j= 39,DL= 6.000(m),Angle= 0.000
( 1) 28.4 13.1 -31.8 -25.5 55.3 -52.8 -115.0
( 2) -5.7 40.6 44.7 -78.9 -11.1 -165.0 22.9
( 3) 3.2 -0.2 1.3 0.4 6.3 0.8 -13.0
( 4) -0.3 4.8 -3.4 -9.3 -0.6 -19.4 1.3
( 5) -0.6 -1.9 -249.0 3.6 -1.1 7.8 2.3
( 6) 1.2 -0.4 -97.1 0.6 2.4 1.9 -5.1
EX1 27.4 12.6 -33.0 -24.6 53.4 -50.9 -111.1
EY1 -9.3 40.8 43.9 -79.2 -18.2 -165.6 37.6
EX2 20.3 26.2 39.0 -50.9 39.6 -106.5 -82.4
EY2 -20.6 33.7 38.7 -65.4 -40.2 -136.6 83.4
EX3 12.9 34.9 42.8 -67.7 25.1 -141.6 -52.3
EY3 -25.9 24.6 34.4 -47.9 -50.5 -99.8 105.0
---------------------------------------------------------------------------
多方向地震作用工程例序号 工程名 结构类型 层数 / 高度 ( m )
有否有斜向布置构件多方向地震输入角度
1 E1 框架 1 0 / 3 0,0 有 45,-45
2 Fram1 框架 1 0 / 3 0,0 无
3 0,6 0,- 3 0,
-60
3 Exam7 框架 7/25.2 无
3 0,6 0,- 3 0,
-60
4 Exam55 框剪 1 5 / 6 3,8 3 有 45,-45
5 E213 框剪 1 8 / 5 7,8 5 无
3 0,6 0,- 3 0,
-60
6 Zjsc 框剪 3 6 / 1 1 5,9 有 45,-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Xm=10.60
Ym=12.39
Xs=10.26
Ys=11.09
Rx=1.00
Ry=1.00
第 1 层墙柱 墙梁编号及节点简图梁总数 = 9 2 柱总数 = 5 2 墙梁数 = 0 墙柱数 = 0
有斜交抗侧力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Xm=15.00
Ym=7.95 Xs=15.00
Ys=7.95
Rx=1.00
Ry=1.00
第 1 层墙柱 墙梁编号及节点简图梁总数 = 3 8 柱总数 = 2 4 墙梁数 = 0 墙柱数 = 0
无斜交抗侧力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Xm=17.19
Ym=16.62
Xs=17.15
Ys=16.27
Rx=1.00
Ry=1.00
第 1 层墙柱 墙梁编号及节点简图梁总数 = 9 2 柱总数 = 3 4 墙梁数 = 0 墙柱数 = 0
无斜交抗侧力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0,2 5 - 2,8 2
1
0,2 5
- 2,9
2
2
0
.
2
5
-
2
.
8
2
3
0
.
2
5
-
1
.
3
0
4
0
.
2
5
-
1
.
4
2
5
0,2 0 - 2,7 2
6
0,2 0 - 2,7 2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
0
0
1
0
1
1
0
2
1
0
3
1
0
4
1
0
5
1
0
6
1
0
7
1
0
8
1
0
9
1
1
0
1
1
1
1
1
2
1
1
3
1
1
4
1
1
5
1
1
6
1 1 7
1 1 8
1
1
9
1
2
0
1
2
1
1
2
2
1
2
3
1
2
4
1
2
5
1
2
6
1
2
7
1
2
8
1
2
9
1
3
0
1
3
1
1
3
2
1
3
3
1
3
4
1
3
5
1
3
6
1
3
7
1
3
8
1
3
9
1
4
0
1
4
1
1
4
2
1
4
3
1
4
4
1
4
5
1
4
6
1
4
7
1
4
8
1
4
9
1
5
0
1
5
1
1 5 2
1 5 3
1
5
4
1 5 5
1
5
6
1
5
7
1 5 8
1 5 9
1 6 0
1
6
1
1
6
2
1
6
3
1
6
4
1 6 5
1
6
6
1
6
7
1
6
8
1
6
9
1
7
0
1
7
1
1
7
2
1
7
3
1
7
4
1
7
5
1
7
6
1
7
7
1
7
8
1
7
9
1
8
0
1
8
1
1
8
2
1
8
3
1
8
4
1
8
5
1
8
6
1
8
7
1
8
8
1
8
9
1
9
0
1
9
1
1
9
2
1
9
3
1
9
4
1
9
5
1
9
6
1
9
7
1 9 8 1 9 9
2
0
0
2
0
1
2
0
2
2
0
3
2
0
4
2
0
5
2 0
6
2
0 7
2
0
8
2
0
9
2
1
0
2
1
1
2
12
2
13
2
1
4
2
1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37
38
39
40
41
42
43
44
X m = 1 9,1 0
Y m = 1 8,7 6
X s = 2 0,6 6
Y s = 1 7,8 5
R x = 1,0 0
R y = 1,0 0
第 1 层墙柱 墙梁编号及节点简图梁总数 = 2 1 5 柱总数 = 4 4 墙梁数 = 7 墙柱数 = 4 2
有斜交抗侧力结构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0,3 0 - 1,1 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 1 6
117
118
119
120
121
1 2 2 1 2 3
1 2 4 1 2 5
1 2 6 1 2 7
128
1 2 9 1 3 0
1 3 1
132
133
1 3 4
1 3 5
136
137
1 3 8
1 3 9
140
1 4 1 1 4 2
1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42
43
44
Xm=4.53
Ym=9.23
Xs=5.09
Ys=11.69
Rx=1.00
Ry=1.00
第 1 层墙柱 墙 梁编号及节点简图梁 总数 = 1 43 柱总数 = 4 4 墙梁数 = 1 墙 柱数 = 1 3
无斜交抗侧力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
0
0
1
0
1
1
0
2
1
0
3
1
0
4
1
0
5
1
0
6
1
0
7
1
0
8
1 0 9
1 1 0
1 1 1
1
1
2
0
.
4
0
-
1
.
6
0
1
0
.
4
0
-
1
.
9
0
2
0
.
4
0
-
1
.
9
0
3
0
.
4
0
-
1
.
9
0
4
0
.
4
0
-
1
.
9
0
5
0,4 0 - 1,9 0
6
0,4 0 - 1,9 0
7
0,4 0 - 1,9 0
8
0,4 0 - 1,9 0
9
0
.
4
0
-
1
.
9
0
10
0
.
4
0
-
1
.
9
0
11
0
.
4
0
-
1
.
9
0
12
0
.
4
0
-
1
.
9
0
13
0
.
4
0
-
1
.
9
0
14
0
.
4
0
-
1
.
9
0
15
0
.
4
0
-
1
.
9
0
16
0
.
4
0
-
1
.
9
0
17
0
.
4
0
-
1
.
9
0
18
0
.
4
0
-
1
.
9
0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
0
0
1
0
1
1
0
2
1
0
3
1
0
4
1
0
5
1
0
6
1
0
7
1
0
8
1
0
9
1
1
0
1
1
1
1
1
2
1
1
3
1
1
4
1
1
5
1
1
6
1
1
7
1
1
8
1
1
9
1
2
0
1
2
1
1
2
2
1
2
3
1
2
4
1
2
5
1
2
6
1
2
7
1
2
8
1
2
9
1
3
0
1
3
1
1 3 2 1 3 3 1 3 4 1 3 5
1 3 6 1 3 7 1 3 8 1 3 9
1 4 0 1 4 1 1 4 2 1 4 3
1 4 4 1 4 5 1 4 6 1 4 7 1 4 8
1
4
9
1
5
0
1
5
1
1
5
2
1
5
3
1
5
4
1
5
5
1
5
6
1
5
7
1
5
8
1
5
9
1
6
0
1
6
1
1
6
2
1
6
3
1
6
4
1
6
5
1
6
6
1
6
7
1
6
8
1
6
9
1
7
0
1
7
1
1
7
2
1
7
3
1
7
4
1
7
5
1
7
6
1
7
7
1
7
8
1
7
9
1
8
0
1
8
1
1
8
2
1
8
3
1
8
4
1
8
5
1
8
6
1
8
7
1
8
8
1
8
9
1
9
0
1
9
1
1
9
2
1
9
3
1
9
4
1
9
5
1
9
6
1
9
7
1
9
8
1
9
9
2
0
0
2
0
1
2
0
2
2
0
3
2
0
4
2
0
5
2
0
6
2
0
7
2
0
8
2
0
9
2
1
0
2
1
1
2
1
2
2
1
3
2
1
4
2
1
5
2
1
6
2
1
7
2
1
8
2
1
9
2
2
0
2
2
1
2
2
2
2
2
3
2
2
4
2
2
5
2
2
6
2
2
7
2
2
8
2
2
9
2
3
0
2
3
1
2
3
2
2
3
3
2
3
4
2
3
5
2
3
6
2
3
7
2
3
8
2
3
9
2
4
0
2
4
1
2
4
2
2
4
3
2
4
4
2
4
5
2
4
6
2
4
7
2
4
8
2
4
9
2
5
0
2
5
1
2
5
2
2
5
3
2
5
4
2
5
5
2
5
6
2
5
7
2
5
8
2
5
9
2
6
0
2 6 1 2 6 2 2 6 3 2 6 4 2 6 5 2 6 6
2 6 7 2 6 8 2 6 9 2 7 0 2 7 1 2 7 2 2 7 3 2 7 4 2 7 5
2 7 6 2 7 7 2 7 8
2 7 9 2 8 0 2 8 1 2 8 2 2 8 3 2 8 4 2 8 5 2 8 6 2 8 7 2 8 8 2 8 9 2 9 0
2
9
1
2
9
2
2
9
3
2
9
4
2
9
5
2
9
6
2
9
7
2 9 8 2 9 9 3 0 0 3 0 1 3 0 2 3 0 3 3 0 4 3 0 5 3 0 6 3 0 7
3 0 8 3 0 9 3 1 0 3 1 1 3 1 2 3 1 3 3 1 4 3 1 5 3 1 6 3 1 7 3 1 8 3 1 9
3
2
0
3
2
1
3
2
2
3
2
3
3
2
4
3
2
5
3
2
6
3
2
7
3
2
8
3
2
9
3
3
0
3
3
1
3
3
2
3
3
3
3
3
4
3
3
5
3
3
6
3
3
7
3
3
8
3
3
9
3
4
0
3
4
1
3
4
2
3
4
3
3
4
4
3 4 5 3 4 6 3 4 7 3 4 8
3
4
9
3
5
0
3
5
1
3
5
2
3
5
3
3
5
4
3
5
5
3
5
6
3
5
7
3
5
8
3 5 9
3 6 0
3 6 1 3 6 2
3 6
3
3 6
4
3 6
5
3 6
6
3
6
7
3
6
8
3
6
9
3
7
0
3
7
1
3
7
2
3
7
3
3
7
4
3
7 5
3
7 6
3
7 7
3
7
8
3
7
9
3
8
0
3
8
1
3
8
2
3
8
3
3
8
4
3
8
5
3
8
6
3
8
7
3
8
8
3
8
9
3
9
0
3
9
1
3
9
2
3
9
3
3
9
4
3
9
5
3
9
6
3
9
7
3
9
8
3
9
9
4
0
0
4
0
1
4
0
2
4
0
3
4
0
4
4
0
5
4
0
6
4
0
7
4 0 8
4 0 9 4 1 0
4 1 1 4 1 2 4 1 3 4 1 4
4
1
5
4
1
6
4
1
7
4
1
8
4
1
9
4
2
0
4
2
1
4
2
2
4
2
3
4
2
4
4
2
5
4
2
6
4
2
7
4
2
8
4
2
9
4
3
0
4
3
1
4
3
2
4
3
3
4
3
4
4
3
5
4
3
6
4
3
7
4
3
8
4
3
9
4
4
0
4
4
1
4
4
2
4
4
3
4
4
4
4
4
5
4
4
6
4
4
7
4
4
8
4
4
9
4
5
0
4
5
1
4
5
2
4
5
3
4
5
4
4
5
5
4
5
6
4
5
7
4
5
8
4
5
9
4
6
0
4
6
1
4
6
2
4
6
3
4
6
4
4
6
5
4
6
6
4
6
7
4
6
8
4
6
9
4
7
0
4
7
1
4
7
2
4
7
3
4
7
4
4
7
5
4
7
6
4
7
7
4
7
8
4
7
9
4
8
0
4
8
1
4
8
2
4
8
3
4
8
4
4
8
5
4
8
6
4
8
7
4
8
8
4
8
9
4
9
0
4
9
1
4
9
2
4
9
3
4
9
4
4
9
5
4
9
6
4
9
7
4
9
8
4
9
9
5
0
0
5
0
1
5
0
2
5
0
3
5
0
4
5
0
5
5
0
6
5
0
7
5
0
8
5
0
9
5
1
0
5
1
1
5
1
2
5
1
3
5
1
4
5
1
5
5
1
6
5
1
7
5
1
8
5
1
9
5
2
0
5
2
1
5
2
2
5
2
3
5
2
4
5
2
5
5
2
6
5
2
7
5
2
8
5
2
9
5
3
0
5
3
1
5
3
2
5
3
3
5
3
4
5
3
5
5
3
6
5
3
7
5
3
8
5
3
9
5
4
0
5
4
1
5
4
2
5
4
3
5
4
4
5
4
5
5
4
6
5
4
7
5
4
8
5
4
9
5
5
0
5
5
1
5
5
2
5
5
3
5
5
4
5
5
5
5
5
6
5
5
7
5
5
8
5
5
9
5
6
0
5
6
1
5
6
2
5
6
3
5
6
4
5
6
5
5
6
6
5
6
7
5
6
8
5
6
9
5
7
0
5
7
1
5 7 2 5 7 3 5 7 4 5 7 5 5 7 6
5 7 7 5 7 8 5 7 9 5 8 0 5 8 1 5 8 2
5 8 3
5
8
4
5
8
5
5 8 6 5 8 7 5 8 8 5 8 9
5
9
0
5
9
1
5
9
2
5
9
3
5
9
4
5
9
5
5
9
6
5
9
7
5
9
8
5
9
9
6
0
0
6
0
1
6
0
2
6 0 3 6 0 4 6 0 5 6 0 6 6 0 7 6 0 8 6 0 9 6 1 0 6 1 1 6 1 2 6 1 3 6 1 4 6 1 5
6 1 6 6 1 7 6 1 8 6 1 9 6 2 0 6 2 1 6 2 2 6 2 3 6 2 4 6 2 5 6 2 6 6 2 7 6 2 8
6
2
9
6
3
0
6
3
1
6
3
2
6
3
3
6
3
4
6
3
5
6
3
6
6
3
7
6
3
8
6
3
9
6
4
0
6
4
1
6
4
2
6
4
3
6
4
4
6
4
5
6
4
6
6
4
7
6
4
8
6
4
9
6
5
0
6
5
1
6
5
2
6
5
3
6
5
4
6
5
5
6
5
6
6
5
7
6
5
8
6
5
9
6
6
0
6
6
1
6
6
2
6
6
3
6
6
4
6
6
5
6
6
6
6
6
7
6
6
8
6
6
9
6
7
0
6
7
1
6
7
2
6
7
3
6
7
4
6
7
5
6
7
6
6
7
7
6
7
8
6
7
9
6
8
0
6
8
1
6
8
2
6
8
3
6
8
4
6
8
5
6
8
6
6
8
7
6
8
8
6
8
9
6
9
0
6
9
1
6
9
2
6
9
3
6
9
4
6 9 5 6 9 6 6 9 7 6 9 8 6 9 9 7 0 0 7 0 1 7 0 2 7 0 3 7 0 4 7 0 5
7 0 6 7 0 7 7 0 8 7 0 9 7 1 0 7 1 1 7 1 2 7 1 3 7 1 4 7 1 5 7 1 6 7 1 7 7 1 8
7
1
9
7
2
0
7 2 1 7 2 2 7 2 3 7 2 4 7 2 5 7 2 6 7 2 7 7 2 8 7 2 9 7 3 0 7 3 1 7 3 2 7 3 3 7 3 4
7 3 5 7 3 6 7 3 7 7 3 8 7 3 9 7 4 0 7 4 1 7 4 2 7 4 3 7 4 4 7 4 5 7 4 6 7 4 7 7 4 8
7 4 9 7 5 0 7 5 1 7 5 2 7 5 3 7 5 4 7 5 5 7 5 6 7 5 7
7 5 8 7 5 9 7 6 0 7 6 1 7 6 2 7 6 3 7 6 4 7 6 5 7 6 6
7 6 7 7 6 8 7 6 9 7 7 0 7 7 1 7 7 2 7 7 3 7 7 4 7 7 5 7 7 6
7
7
7
7
7
8
7
7
9
7
8 0
7
8 1
7
8
2
7
8
3
7
8
4
7
8
5
7
8
6
7
8
7
7
8
8
7
8
9
7
9
0
7
9
1
7
9
2
7
9
3
7
9
4
7
9
5
7
9
6
7
9
7
7
9
8
7
9
9
8
0
0
8
0
1
8
0
2
8
0
3
8
0
4
8
0
5
8
0
6
8
0
7
8
0
8
8
0
9
8
1
0
8
1
1
8
1
2
8
1
3
8
1
4
8
1
5
8
1
6
8
1
7
8
1
8
8
1
9
8
2
0
8
2
1
8
2
2
8
2
3
8
2
4
8 2
5
8 2
6
8
2
7
8
2
8
8
2
9
8
3
0
8
3
1
8
3
2
8
3
3
8
3
4
8
3
5
8
3
6
8
3
7
8
3
8
8
3
9
8
4
0
8
4
1
8
4
2
8
4
3
8 4 4
8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71 72
73
74
X m = 5 7,9 4
Y m = 5 4,1 3
X s = 5 0,3 4
Y s = 5 5,5 2
R x = 1,0 0
R y = 1,0 0
第 1 层墙柱 墙 梁编号及节点简图梁总 数 = 845 柱总数 = 74 墙梁数 = 19 墙柱 数 = 112
有斜交抗侧力结构多方向地震输入 配筋增加量工程名 E1
F R A M 1
( 正交 )
EX A M 7
( 正交 )
EX A M 55
E213
( 正交 )
Z J SC

1.89
( 1.03)
1.0
( 1.0)
1.30
( 1.004 )
1.74
( 1.05)
1.24
( 1.002 )
1.19
( 1.01)
梁正筋
1.69
( 1.06)
1.0
( 1.0)
1.21
( 1.001 )
1.84
( 1.004 )
1.09
( 1.001 )
1.64
( 1.008 )
梁负筋
1.62
( 1.12)
1.0
( 1.0)
1.16
( 1.01)
1.84
( 1.02)
1.07
( 1.001 )
1.61
( 1.001 )
由本组例题可以看到:
A) 对于正交、规则结构,是否考虑多方向地震对构件配筋结果影响很小,配筋平均增加不到 1%;
B) 对于存在明显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考虑多方向地震对构件配筋结果影响较明显,配筋平均增加 5%左右,最大增加 90%;
C)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对于存在明显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应该考虑多方向地震作用
8 最小地震剪力调整新抗震规范 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 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λ。
类别 7度 7.5度 8度 8.5度 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 3.5s结构
1.6 2.4 3.2 4.8 6.4
基本周期大于 5.0s结构
1.2 1.8 2.4 3.2 4.0
基本周期介于 3.5s和 5.0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
调整前 楼层剪重比 调整后 楼层剪重比哪层的地震剪力不够,就放大哪层的设计地震内力自动放大与否设开关;如果用户考虑自动放大,SATWE
将在 WZQ.OUT中输出程序内部采用的放大系数:
文件 WZQ.OUT,
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情况 [抗震规范 (5.2.5)验算 ]
层号 X向调整系数 Y向调整系数
1 1.312 1.207
2 1.197 1.122
3 1.070 1.000
4 1.000 1.000
5 1.000 1.000
6 1.000 1.000
7 1.000 1.000
8 1.000 1.000
9 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 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 1.15的增大系数;
新高规 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 70%或其上三层平均值的 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 1.15增大系数;
新抗震规范 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
1.25-1.5的增大系数。
程序处理:
1) 针对这些条文,程序通过自动计算楼层刚度比,来决定是否采用 1.15的楼层剪力增大系数;
并且允许用户强制指定薄弱层位臵,对用户指定的薄弱层也采用 1.15的楼层剪力增大系数(参数补充输入)
2) 通过用户 指定转换梁、框支柱 来实现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放大。(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WMASS.OUT:楼层刚度比控制,薄弱层放大
Floor No,1 Tower No,1
Xstif= 45.9337(m) Ystif= 6.6222(m) Alf = 0.0000(Degree)
Xmass=46.8139(m) Ymass= 7.1724(m) Gmass= 1251.4342(t)
Eex = 0.0476 Eey = 0.0316
Ratx = 1.0000 Raty = 1.0000
Ratx1=0.9285 Raty1= 0.8851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 1.15
RJX = 8.4E6(kN/m) RJY = 9.4E6(kN/m) RJZ = 2.8E9(kN/m)
10,0.2Q0调整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 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 —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 20%和按框 —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 1.5倍二者的较小值。
程序实现,程序对框剪结构,将依据规范要求进行 0.2Q0调整,
用户可以指定调整楼层的范围,同时,由于 0.2Q0调整可能导致过大的不合理的调整系数,所以 TAT,SATWE程序都允许用户对数据文件中的调整系数进行手工修改 。
调整系数的约定,程序自动计算出的调整系数最大取 2.0;用户手工修改的调整系数无限制
SATWE程序 0.2Q0调整系数的修改用户在工作目录建立文本文件 SATINPUT.02Q
该文件格式如下:
IST Cx Cy
IST Cx Cy
………..
IST Cx Cy
比如:
2 1.5 1.8 指定第 2层 x向调整系数
6 2.0 1.2
7 1.2 1.2
**********************************************************************
0.2Q0 调 整系数
**********************************************************************
0.2Qox = 541.95 1.5Vxmax = 1154.98
0.2Qoy = 542.92 1.5Vymax = 951.10
Floor Coef_x Coef_y Vcx Vcy
1 1.000 1.000 4.129 1.854
2 1.000 1.000 271.887 263.366
3 1.000 1.000 769.990 634.068
4 1.000 1.000 755.754 626.545
5 1.000 1.000 749.850 583.480
6 1.000 1.000 145.240 113.057
SATWE在文件 WV02Q.OUT中输出 0.2Q0系数
11,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规范条文新高规 10.2.7条规定,框支柱数目不多于 10根时,当框支层为 1—2层时各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 2%;
当框支层为 3层及 3层以上时,各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 3%。;框支柱数目多于 10根时,当框支层为 1—2层时每层框支柱所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 20%,
当框支层为 3层及 3层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所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 30%;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的剪力、弯矩,框支柱的轴力可不调整。
程序实现
TAT,SATWE在执行本条时,只对框支柱的弯矩剪力作调整,由于调整系数往往很大,为了避免异常情况,对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的弯矩剪力暂不作调整 。
程序应用
1) 一定要定义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2) 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手工定义框支柱(程序不自动搜索)
3) 本调整仅针对 1 – MCHANGE 层的框支柱进行
12,设计内力调整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
1) 梁设计剪力调整,抗震规范第 6.2.4条和高规第 6.2.5、
7.2.2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中跨高比大于 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设计剪力值应调整。
2) 柱设计内力调整,为了体现抗震设计中强柱弱梁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规范第 6.2.2,6.2.3,6.2.6,6.2.10条和高规第 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柱、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角柱、框支柱的组合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3) 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高规第 7.2.10,10.2.14,4.9.2
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和非加强区截面组合的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程序具体采用的调整系数详见用户手册。
13 位移比控制、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 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2倍;且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4倍。
最大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位移平均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位移与最小位移之和除 2
最大层间位移,墙、柱层间位移的最大值平均层间位移,墙、柱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 2
程序处理,针对此条,程序中对每一层都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是否满足规范。
注意:
1)验算位移比可以选择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2) 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位移比超过 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SATWE文件 WDISP.OUT:
位移、位移比、层间位移、层间位移比
=== 工况 1 === X 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3 1 141 2.18 1.95 1.12 3600.
141 2.05 1.77 1.16 1/1752.
2 1 93 0.13 0.11 1.14 3600.
93 0.08 0.06 1.20 1/9999.
1 1 45 0.05 0.05 1.12 5500.
45 0.05 0.05 1.16 1/9999.
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367.
14 周期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 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 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 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9;
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85。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
1) 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区分出各振型分别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2) 周期最长的扭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 Tt,周期最长的侧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侧振周期 T1
3)计算 Tt/T1,看是否超过 0.9 (0.85)
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这时应该将多塔结构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结构分别计算、分别验算 (注意不是在同一结构中定义多塔,而是按塔分成多个结构 )
周期比控制什么?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
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臵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臵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
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 (秒 ),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振型号 周 期 转 角 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1.5742 83.44 0.06 ( 0.00+0.06 ) 0.94
2 1.4524 90.89 0.94 ( 0.00+0.94 ) 0.06
3 1.2665 0.45 1.00 ( 1.00+0.00 ) 0.00
4 0.5302 90.56 0.03 ( 0.00+0.03 ) 0.97
5 0.4025 103.18 0.97 ( 0.05+0.92 ) 0.03
6 0.3748 14.35 1.00 ( 0.94+0.05 ) 0.00
7 0.3631 138.63 0.50 ( 0.29+0.21 ) 0.50
8 0.3082 93.37 0.05 ( 0.00+0.05 ) 0.95
9 0.2126 92.74 0.06 ( 0.00+0.06 ) 0.94
第一振型为扭转考虑周期比限制以后,以前看来规整的结构平面,从新规范的角度来看,可能成为“平面不规则结构”
P平面貌似规整的剪力墙结构,第一振型为扭转平面貌似规整的框剪结构,第一振型为扭转
15 层刚度比控制
1)抗震规范附录 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 2;
2)高规的 4.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 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
3)高规的 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 2倍;
4)高规的 10.2.3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 E的规定:
E.0.1) 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 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 γ不应大于 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2。
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与底部大空间层相同或相近高度的部分的等效侧向刚度与转换层下部的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γe宜接近 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1.3。
上述所有这些刚度比的控制,都涉及到楼层刚度的计算方法,目前看来,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高规附录 E.0.1建议的方法 ——剪切刚度 Ki = Gi Ai / hi
高规附录 E.0.2建议的方法 ——剪弯刚度 Ki = Vi / Δi
抗震规范的 3.4.2和 3.4.3条文说明中建议方法 Ki = Vi / Δui
新规范软件全部提供这三种算法,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择。
X 向 Y 向层号 剪切刚度 剪弯刚度 侧向刚度 剪切刚度 剪弯刚度 侧向刚度
3 0.3 072 E8 0.3 112 E8 0,378 6 E 7 0.1 536 E8 0.1 660 E8 0,289 1 E 7
2 0.3 072 E8 0.3 112 E8 0,625 8 E 7 0.1 536 E8 0.1 660 E8 0,456 0 E 7
1 0.3 072 E8 0.3 112 E8 1.1 749 E7 0.1 536 E8 0.1 660 E8 0,767 4 E 7
用层剪弯刚度或层剪切刚度判别的薄弱层,
用层侧向刚度判别则不一定是薄弱层用抗震规范方法最容易通过用三种方法计算的楼层刚度同一工程 3种算法计算层刚度比的比较剪切刚度 剪弯刚度 抗震规范
楼层 1 否 否 否
楼层 2 否 否 否
楼层 3 否 否 否
楼层 4 是 是 否
楼层 5 否 否 否
抗震规范( 第三种)方法为通用方法,
也是程序的缺省方式,通常工程均可采用此种办法
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刚度比计算可采用剪切刚度
底部大空间为多层时,刚度比计算可采用剪弯刚度
三种方法算出的楼层刚度可能差别很大,属正常,可以不必奇怪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上海规程,第 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底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 1.5倍 ;
2,,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
,上海规程,
16 框剪结构中 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新抗震规范第 6.1.3条、高规 8.1.3条规定,框架 -剪力墙结构,
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抗震规范第
6.1.3条的条文说明给出了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的计算方法:
Mc = ∑∑Vijh
其中,Vij代表柱剪力,h代表层高。 新版程序依据此式来进行计算文件 WV02Q.OUT,框架倾覆力矩百分比
***************************************
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
柱倾覆弯矩 墙倾覆弯矩 柱倾覆弯矩百分比
X向地震,1109.3 48167.8 2.25%
Y向地震,958.7 46576.5 2.02%
17 重力二阶效应条文,高规( 5.4.2)条和混凝土规范( 7.3.12)条都提到重力二阶效应问题。
概念,重力二阶效应一般称为 P-DELT效应,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当结构发生水平位移时,竖向荷载就会出现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竖向轴线的分量,这个分量将加大水平位移量,同时也会加大相应的内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效应。
程序实现我们在 TAT,SATWE和 PMSAP程序中都提供了计算 P-DELT
效应的开关,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考虑或者不考虑 P-DELT效应。具体实现时,我们计算竖向荷载引起的整个结构的几何刚度,以此修改原有结构总刚,从而实现 P-DELT效应的计算。
新版本程序 P-DELT效应的实现方法具有一般性,它既适用于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结构,也适用于存在独立弹性节点的结构,
解除了老版本程序的局限性。在调试过程中,我们曾经与
ETABS程序作了对比,发现二者吻合得非常之好,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我们的方法。
值得注意,考虑 P-DELT效应后,结构周期一般会变得稍长,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18,传给基础的上部结构刚度新版 SATWE,TAT都具有该功能。
必要性,在实际情况中,基础与上部结构总是共同工作的,
从受力的角度看它们是不可分开的一个整体。但是在设计中基础与上部结构通常分开来做,在设计基础时,通常只考虑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对基础的刚度贡献则很少考虑或者只能非常粗略地用一些经验参数来考虑。我们认为,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将会低估基础的整体性,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基础变形规律,这会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在另一些局部又可能存在不必要的浪费。
程序,为了使基础设计更为合理,程序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增加了上部结构刚度向基础凝聚的功能,当需要考虑共同作用时,用户可以在程序的计算选择菜单中将相应开关打开,传给基础的刚度将会自动生成。这样一来,在后面的基础软件 JCCAD的分析当中,
不但接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同时还将叠加上部结构传来的刚度
19,弹性时程分析及地震波选取
1)适用范围
SATWE,PMSAP,分析方法采用振型叠加法;
分析对象可以是所有结构。
TAT:分析方法为直接积分法,只针对糖葫芦串结构
2)地震波选取
A)至少 2条两条实际强震纪录和一条人工波
B)多条波的平均反应谱与规范谱统计意义相符
C)单波基底剪力不小于反应谱法的 65%
多波平均基底剪力不小于反应谱法的 80%
3) 时程分析的应用
A)、时程分析选波一般是一个试算的过程,通过计算结果判断所选地震波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则要重新选波,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满足要求的地震波对应的计算结果才有设计意义。
B) SATWE,TAT,PMSAP的时程分析主要给出各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包络,以此验算多遇地震下楼层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C) PMSAP 生成两个时程分析工况 DX,DY,与反应谱地震工况 EX,EY采用同样的组合原则,在构件设计中考虑。
20.整体稳定验算(无纯框架)
按照高规 5.4.1计算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
u
qH
EJ d
120
11 4
由此计算 结构刚重比 。
SATWE 输出结果参见 WMASS.OUT
TAT 输出结果参见 TAT-M.OUT
PMSAP 输出结果参见,简单摘要,,,详细摘要,
整体稳定条件不考虑 P-DELT效应的条件
n
i
id GHEJ
1
24.1
n
i
id GHEJ
1
27.2
21.对高位转换结构的刚度比计算

i iKK
11
SATWE 输出结果参见 WMASS.OUT
TAT 输出结果参见 TAT-M.OUT
PMSAP 输出结果参见,简单摘要,,,详细摘要,
单自由度体系串联公式
K1 K2 K3
321
1111
KKKK

K
变形协调公式
22,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
1,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界定
A 短肢墙倾覆弯矩占结构总倾覆弯矩的 40%以上 ;
B 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占全部楼面面积大于 60% ;
C 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占全部楼面面积大于 50% ;
满足其一,即 可以认为是短肢墙结构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50%;所以,短肢墙倾覆弯矩范围 40%--50%
2,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应用范围第 7.1.3条规定了 B级高度高层建筑 和 9度抗震设计的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 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其 最大适用高度 比高规表 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 适当降低,且 7度和 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 100m和 60m
3,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加强
( 1)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规
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 2) 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 0.5,0.6和 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 0.1;
( 3) 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高规 7.2.10
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它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 1.4
和 1.2;
( 4)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 1.2%,其它部位不宜小于 1.0%;
( 5) 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 200mm;
( 6) 7度和 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 7) 高规 7.2.1条文规定了带有筒体和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弱短肢剪力墙 ( 截面高厚之比小于 5的墙肢 )
高规 7.2.5条文规定了不宜采用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为 5的剪力墙;当其小于 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级 ( 9度 ),一级 ( 7,8度 ),二级,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 0.3,0.4,0.5和 0.6。
短墙 ( 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3的墙肢 )
高规 7.2.5条文和抗震规范 6.4.9条文规定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 3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 1.2%,
其它部位不应小于 1.0%,箍筋应沿全高加密 。
4,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高规提出了,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概念,那么在设计中如何体现,把握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要求,
用软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短肢剪力墙结构,其首先应是全剪力墙结构;
( 2)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
( 3) 当结构形式符合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后,才能在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结构体系中,定义结构为
,短肢剪力墙结构,;
( 4)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墙,在设计时其,抗震等级,,软件自动提高一级;
( 5)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筒体和一般剪力墙需符合不宜小于 50%总倾覆弯矩的要求;
( 6)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墙,在设计时其非加强区,软件自动乘以相应剪力设计增大系数。
附加 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要求除满足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外,从工程实践出发,
短肢剪力墙结构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a、任一层短肢剪力墙所承受的水平剪力不应小于基底剪力的 20% ;
b、对于多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各层短肢剪力墙的总截面面积不宜超过本层总剪力墙截面面积的 2/3 。
c、对于 Hw /bw <=4的小墙肢应按柱构造配筋。
(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 2004/9)
23,转换层结构
转换层结构特点
竖向力的传递不连续
在转换层上下一、二层范围内,内力有突变
设计调整
薄弱层
水平转换构件
竖向转换构件 ——框支柱
1,梁托柱的转换结构
A 如结构中采用大量的梁托柱的受力形式,则该结构应该定义为,转换层结构,。
B 此类结构,可以采用杆系模型计算。
C 托柱梁应按框支梁设计及构造控制;
D 与托柱梁相连的柱应定义为框支柱;
E 当转换层在 3层及 3层以上时,框支柱的抗震等级应提高 1级考虑 (软件自动实现 );
2 框支剪力墙转换结构变形特点,转换梁与框支墙在交接面上变形协调。
受力特点,转换梁受力复杂,其轴向力不可忽略按偏心受力构件设计配筋。
规范条文,高规 10.2.10条,转换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主结构上。
当结构竖向布置复杂,框支主梁承托剪力墙并承托转换次梁及其上剪力墙时,应进行应力分析,按应力校核配筋,并加强配筋构造措施。 B级高度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不宜采用框支主、次梁方案。
适宜软件,框支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墙元(壳元)模型,如 SATWE,PMSAP等。
3 厚板转换结构规范条文:,高规,10.2.1条,非抗震设计和
6度抗震设计可采用; 7,8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
分析方法,等代梁法近似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如 PMSAP
24 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的理解较多的用户理解这个折减系数存在问题 。 这里关键是要理解,计算截面以上层数,这句话 。 当一个 10层的结构,按这句话的理解,各层的,柱墙或荷载折减系数,将是如下 。
层号 折减系数 层号 折减系数
10,1.0 9,1.0
8,0.85 7,0.85
6,0.70 5,0.70
4,0.65 3,0.65
2,0.65 1,0.6
从折减系数来看,说明从 1到 10层满布活荷载的概率为 60%,
对第 6层来说 6到 10层满布活荷载的概率为 70%,而顶层满布活荷载的概率则为 100%。 这说明活荷载折减的科学性,合理性 。
25 梁活荷载折减的正确应用
A 梁活荷载折减是根据梁的受荷面积而确定的,
这样就会造成比较复杂的折减方式,且可能每根梁不同 。
B PMCAD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了折减楼面荷载的方式 。
C 建议在选择梁活荷载折减时,应慎重考虑 。
在使用 PKPM系列的软件中,活荷载折减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如在 PM中考虑了梁的活荷载折减,则在 SATWE,TAT,PMSAP中最好不要选择,柱墙活荷载折减,,以避免活荷载折减过多 。 反之亦然 。
26 梁弯矩放大系数的合理使用
A 梁弯矩放大系数起源于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当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梁活荷载弯矩偏小,程序试图通过这个参数来调整梁的弯矩。
B 过去这个参数只乘在梁的跨中正弯矩上,但是实际上活荷载不利布置不但对梁的正弯矩有影响,对负弯矩也有影响,所以,目前这个参数在梁正负弯矩上都乘。
C 当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梁弯矩放大系数宜取 1.0。如果活荷载较小,则即使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该系数也不要取得过大,宜取 1.1以下。只有当活荷载较大时,该系数需要取得大些。
D 梁弯矩放大系数是最后乘在组合设计弯矩上(弯矩包络图上),所以它把恒、活、地震、风的荷载都放大了。
27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 1) 一般框剪结构恒载计算应选择,模拟施工 1”;
( 2) 按高规有 0.2Qo的调整,此时程序自动放大梁柱的地震弯矩和剪力;
( 3) 框架部分底层承受地震倾覆弯矩,应满足小于 50%的规范要求,否则应按框架结构分析的抗震等级设置;
( 4) 框剪结构,程序自动把柱轴压比放松 0.05;
( 5) 一端与柱一端与墙相连的梁,也可以按连梁设计;
(6) 可以选择,模拟施工 2”用于传基础力;
( 7) 一些内筒外框,筒中筒等结构,程序也认为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所以也要符合框剪结构的要求;
( 8) 框筒结构,由于结构的扭转刚度都集中在内筒,结构扭转周期往往靠前,不满足新高规周期比的要求 。
所以要特别注意刚度的布置位置,方向等;
( 9)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结构,应增加结构外部的刚度,
如:在角部加剪力墙等;
( 10) 对于 0.2Qo调整,一般可只在底部几层进行或按新高规分段调整 。 尤其对有内收的结构,一般只调整到内收层为止;
( 11) 对框架支撑体系的钢结构,可以认为属于框剪结构,所以按高钢规,有 25%Qo的调整要求;
( 12) 有关剪力墙的设计要求见下节,剪力墙结构设计,。
28 剪力墙结构设计加强区与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的确定,软件按以下几点控制:
( 1) 加强区按规范要求取 1/8~ 1/10的结构总高度,并不小于 2层;
( 2) 在加强区及以上一层为约束边缘构件;
( 3) 加强区的设计调整系数与非加强区不同;
( 4) 地下室程序自动认为是加强区,也可用人工指定加强区的起算层号的手段来指定地下室为非加强区;
( 5) 有地下室时,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的高度计算加强区;
( 6) 新高规规定加强区都为约束边缘构件,新抗震规范则规定在加强区是否为约束边缘构件由轴压比控制,程序按新高规的要求操作、控制。当结构层数较少,或剪力墙的轴压比很小时,软件仍按新高规的要求设计约束边缘构件;
( 7) 剪力墙单肢轴压比,按 1.2倍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 8) 加强区的确定有局限,应按需要在设计时自行调整、修正;
( 9) 剪力墙的间跨比按最大剪力组合时那组的内力计算、控制。
边缘构件设计注意事项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与剪力墙端部的配筋计算目前是有较大差异的,即配筋按直线段而边缘构件按组合墙段之间的矛盾 。 在下一版的软件中,将改变这一问题 。 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剪力墙按单肢墙端部计算配筋,按边缘构件的组合墙设计配筋;
( 2) 当墙肢长度不大于 3倍的墙厚时,按柱配筋,此时水平筋可以理解为箍筋,但注意轴压比仍按墙计算;
( 3) 当两个边缘构件靠的很近时,程序会自动考虑合并;
( 4)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一部分与墙共同工作,边框柱按柱配筋作为参考,轴压比也仅为参考,视具体情况而定;边框柱合理的配筋是与组合墙一起整体受力、配筋;
( 5)边缘构件的配筋,尤其是 L形端部,按分段直线段配筋有时过大,可以考虑钢筋的共用,如考虑翼缘的作用,两个方向的配筋可以取大值,至少可以减去中间部分的钢筋面积;
1 多塔定义不对
2 铰接构件定义不对
3 局部构件引起结构整体不过
29 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弹性板
30 如何定义弹性楼板楼板局部大开洞弹性板楼板局部大开洞无梁楼盖板柱体系中无梁楼盖布置图弹性板多塔联体结构的连廊定义为弹性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