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问 策 略
第 一 章 绪 论
绪 论
理论要求,
了解讯问工
作的一般规

教学目标
实践要求,
能够完成第
一次讯问
绪 论
侦查讯问的概念
?侦查讯问亦称刑事讯问,是指公安机关和人
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为了证实犯罪和查
明犯罪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
进行诘问,并将其供述和辩解记入笔录的
一种侦查行为。
法律特征
?(一)讯问是法定的侦查行为和必经的程序
?(二)讯问的主体
?(三)讯问的对象
?( 四 )依法进行讯问
?(五)讯问的目的
?(六)讯问的内容
具体要求,
1.人数
? 不少于二人
? 讯问女犯罪嫌疑人必须有女侦查人员参加
?立法原意:防止徇私枉法
安全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
2.时限
?立法原意:保障人权
?策略角度:心理不稳定
具体要求,
3.对讯问时间的限制
? 具体时间存在限制:德国
? 每场讯问的持续时间限制
? 过长:车轮战
? 过短:不利于拿下口供
研究对象
?讯问的法律
?讯问的规律
?讯问的策略方法
?研究方法
?学科体系
讯 问 策 略
第二章 侦查讯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任务
发现同案犯和其他犯罪以及他人的犯罪线索 2
澄清犯罪嫌疑,排除无辜 3
进行认罪服法,改恶从善的教育 4
研究犯罪活动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和教训 5
获取真实口供,审核和收集证据 1
一、获取真实口供,审核和收集证据
案件事实:包括与案件有关的人、物、事、时
间、空间等基本要素。
证明对象,
? 犯罪事实
? 犯罪嫌疑人
? 证据材料
二、发现同案犯和其他犯罪以及他人的犯罪线索
?对侦查讯问的理解
? 一为复核论
? 二为深挖论 正面:为案件“验明正身” 反面:防止冤假错案
就案论案
遵循从人到案的破
案路线,挖出案
中案,案外案。
二、发现同案犯和其他犯罪以及他人的犯罪线索
深挖余罪的必要性
以案证明:江 ××,男,汉族,初中文化程度,
系上海商业储运联营公司某仓库分库的守护员。
1990年 8月 16日上午 10时许,该江窜至其守护
辖区内的上海古籍书店库房,趁仓库保管员例
行休息之机,用预先配制的钥匙打开库房门锁,
入库偷窃货架上存放的王人路等所作的两捆古
画,共 32幅,价值人民币 7880元。
二、发现同案犯和其他犯罪以及他人的犯罪线索
本案中疑点,
?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作案时间和次数
?失窃单位报失数目与犯罪嫌疑人江 ×× 的交
代相去甚远
?初中文化程度,作案看似很内行。
二、发现同案犯和其他犯罪以及他人的犯罪线索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审讯
?江 ×× 交待了一个重要线索:他的赃物全部卖给
了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劳资科长兼东海数字设备公
司经理韩 ×× 。
?公安机关立即把韩 ×× 抓获归案,并进行了审讯,
六小时后 ……
?韩 ×× 从开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到最后彻底
认输,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犯罪动机。
二、发现同案犯和其他犯罪以及他人的犯罪线索
根据韩 ×× 的交代,
公安机关分别从 8个买赃者处缴获书画文物 500
余件、赃款 10余万元。
提问,
韩 ×× 交代了其犯罪动机,那么江×× 的犯罪动机又是什么呢?存在什
么疑点吗?
,
江 ×× 称:因为同妻子结婚时,女方
家长反对,不给予经济支持,筹备婚
事缺钱,于是就想到了偷窃。
疑点,
江 ×× 于 1987年 12月就结了婚,而他
的偷窃活动一直持续到 1990年 8月。
! 经过深入追查,紧追猛攻,江 ×× 不
得不讲出他的难言之隐 ……
侦查终结时,
江 ××
盗窃案
偷窃 运输
藏匿 销售
杜 ××
流氓团伙
江 ××
盗窃团伙
犯罪嫌疑人 7名
赃款、赃物 10万余元
案件 66起
实际工作中的三个情况,
三漏
漏人,同案犯尚未到案
或未被发现
漏罪,其他犯罪尚未被发现
或未被侦破
漏线,与他人的犯罪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或知道他人犯罪的线索
深挖犯罪的重点,
重点
案件
集团或团伙案件、强奸、抢劫、盗窃、
走私、毒品、拐卖人口等;
重点
犯罪
嫌疑人
累犯、惯犯、流窜犯罪、“两劳”人
员逃跑后重新犯罪、批准拘捕在逃的
犯罪嫌疑人
深挖犯罪的途径,
?从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分析判断
?从共同犯罪案件的特点分析判断
?从经常出没的地点、接触的人员分析判断
三、澄清犯罪嫌疑,排除无辜
?必要性,
? 偏听诬告
? 不识伪证或伪供
? 错收物证
? 鉴定错误
? 罪与非罪界限不清
? 徇私枉法
? 权势干预
如何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在审核案件有关证据材料时
?在讯问中
?在调查中
?审查判断证据时
?严格执行预审终结的审查制度
研究犯罪活动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和教训
某时期
综合性
某类案件 某类犯罪
嫌疑人
法轮功案

利用聊天
室进行作

四、认罪服法,改恶从善的教育
?理论上争议
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基本原则
五、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四、保守侦查秘密原则
三、从案件实际情况出发,讯问和调查相结合原则
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
一、合法原则
一、合法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 3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
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
?关于此原则的争议,
?赞同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
?否定说,表述不确切,应为“证据确实、
充分”。
?关于口供
?口供较多出现虚假或真伪并存的现象
?不轻信口供的含义
?口供的证明力
三、从案件实际情况出发,讯问和调查相结合原则
?把侦查办案活动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
?全面收集证据,辩证对待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要充分发挥侦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保守侦查秘密原则
?侦查工作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
?案件还没有经过法院审判,均需保密。不得
?向无关的人员、机关、团体泄露。
四、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活动中依法享有的诉讼
?权利侦查人员应当予以保障,不得以任何
?理由剥夺。
讯 问 策 略
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1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提供
法律帮助 2
第三节 刑讯逼供的原因和制止办法 3
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一、犯罪嫌疑人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 权利内容的不完整性
2 权利行使的局限性
3 权利和义务的特定性
4 义务具有强制性
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5.要求回避权
4.控告权
3.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权
2.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
1.自我辩护权
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10.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9.核对讯问笔录权
8.申请取保候审权
7.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权
6.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权
重点介绍的权利
自我辩护权 1
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 2
核对讯问笔录权 3
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
鉴定和重新鉴定权 4
1.自我辩护权
内容:无罪、罪轻的辩解
问题:保障不充分
原因,? 个人素质差
? 职业负向心理
2.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
存在问题:最大阻力在公安机关
? 不告知
? 带有倾向性告知
规范作法,(告知书)
2.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
实 践 部 门
曾经的做法
2.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
2002版刑事
法 律 文 书 格

以上记录看过,全对。
×××
×××× 年 × 月 × 日
问:回去继续考虑你的问题。看笔
录,签字。
问:你以上说的是实话吗?
答:是。
不知道到底是去做什么事情。
答:他叫我,我就跟着去了。我也
不恰当 的留白
3.核对讯问笔录权
4.知道用作证据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权
? 限于用作证据的各类鉴定结论。
? 告知时间一般在侦查终结前的最后一次讯问。
? 有异议的,经批准后,可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
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
提供法律帮助
主要内容,
一、聘请律师的意义
二、业务范围
三、侦查人员的告知
四、聘请律师的程序
五、会见犯罪嫌疑人
六、律师代为取保
一、聘请律师的意义
1
充分保障
犯罪嫌疑人
的合法权利
3
支持和配合
我国在
国际上的人
权斗争
三个有利于,
2
提高侦查
办案质量

执法水平
二、律师的业务范围
?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提供法律咨询、代为申诉、控告
?申请取保候审
已有证据
证明
渠道,
犯罪嫌疑人
1.已被逮捕
2.符合取保候审条件
三、侦查人员的告知
(二 )告知的时间
(三 )告知的实施
(一 )告知的对象
(一 )告知的对象
三、侦查人员的告知
(一 )告知的对象
?犯罪嫌疑人
?法定代理人
?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 盲、聋哑等有生理缺欠的犯罪嫌疑

三、侦查人员的告知
(二 )告知的时间
?一般规定,
? 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
日起
?具体告知时间,
? 在第一次讯问完毕后告知
? 拘捕后未讯问的,拘捕后的 24小时内的讯问
之后告知。
(二 )告知的时间
三、侦查人员的告知
(三 )告知的实施
?宣读刑诉法第 96条规定并讲解,但不能作
出评价。
?对告知情况及犯罪嫌疑人态度记入讯问笔
录。 (告知书 )
?书面提出要求的,侦查人员应注明收到日
期,并署名。
(三 )告知的实施
四、犯罪嫌疑人聘请 律师的程序
(一 ) 提出的人员
(二 ) 程序
(一 ) 提出的人员
四、犯罪嫌疑人聘请 律师的程序
(一 ) 提出的人员
犯罪嫌疑人本人
犯罪嫌疑人的亲属
推荐律师
四、犯罪嫌疑人聘请 律师的程序
(二 ) 程序 1、普通案件的程序 2、秘密案件的程序
不需要批准
?县级以上,3日内
?指案情或者案件性质本身涉及国
家秘密的案件。
?应当告知须经公安机关批准 (二 ) 程序
五、会见犯罪嫌疑人
(一)律师会见的审批与安排
?非涉密的案件:不需要批准
?涉密案件:, 会见犯罪嫌疑人申请表,,
县以上
?聘请的翻译人员应经公安机关批准
?五类案件:五日内安排 (条件 )
?其他案件:四十八小时内安排
六、律师代为取保候审
?可为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代为取保候审
?书面提出
?公安机关在 7日内作出答复
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
第三节
刑讯逼供的原因和制止办法
一、刑讯逼供的概念
刑讯逼供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在办案
过程中故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肉体
和精神进行折磨以获取口供的非法行为。
二、刑讯逼供的危害
严重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和效益
严重地损害了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
侵犯了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三、刑讯逼供的表现,
?肉刑
?变相肉刑
?其他逼供手段
? 引供
? 诱供
? 指名指事问供。
三、刑讯逼供的表现:湖北钟祥投毒案件
三、刑讯逼供的表现:湖北钟祥投毒案件
三、刑讯逼供的表现:湖北钟祥投毒案件
三、刑讯逼供的表现,
三、刑讯逼供的表现,
刑讯逼供法难容 两名原执法者被判重刑
四、刑讯逼供的原因,
? 思想原因
? 封建有罪推定思想的影响。
? 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影响。
? 司法实践中的错误认识。
? 人权和人权保护观念的淡溥。
四、刑讯逼供的原因,
? 历史原因
?秦朝以前,刑讯并无制度化
?刑讯在唐朝制度化
四、刑讯逼供的原因,
? 价值原因
惩罚犯罪 V.S,保护人权
四、刑讯逼供的原因,
? 制度原因
?无沉默权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刑讯逼供的原因,
? 实践原因
?侦查技术水平相对低下。
?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无供不敢定案的做法
?对刑讯逼供处罚不力。
四、刑讯逼供的原因,
? 心理原因
?职业负向心理
? 急于求成
? 好大喜功
? 报复心理
? 特权心理

号 供述动机因素 (按序排列 )
百分比
是 否
1 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敢于承认 82.7 13.9
2 政策的感召,想争取宽大处理 81.3 15.7
3 受良心的谴责,有悔罪感 75.7 21.6
4 问题已暴露,审讯人员已经掌握证据,无法再隐瞒下去 69 26.4
5 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规劝 65 31.4
6 审讯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被说服了 64.6 31.9
7 害怕不交代受到法律的严惩 64.2 32.8
8 同伙已经交代,无法再隐瞒下去 45.7 50.6
9 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所致 45.5 50.6
刑讯逼供不是有效手段,见表一
序号 拒供动机因素 (按序排列 )
百分比
是 否
1,审讯人员态度生硬、粗暴,有伤人的自尊 67.6 24.9
2,害怕交代问题后受到法律的处罚 63.4 34.4
3,本人爱面子,怕影响亲朋好友 57.8 39.9
4,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 52.9 43.5
5,讲哥们义气,不愿拖累同伙 48.3 48.8
6,认为不交代,出去的可能性更大 46 48.9
7,审讯人员掌握的证据不多,只要自己不说就没人知道 45.6 54.2
8,害怕讲出真情受同伙的打击报复 38.1 58.6
9,认为反正就是不说,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破罐破摔 30.7 65.9
10,本人有撒谎的习惯 17.9 79.4
表二
讯 问 策 略
侦 查 讯 问 的 保 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
侦查讯问的保证
一 侦查讯问人员
二 侦查讯问的组织
三 侦查讯问的场所
侦查讯问的保证
侦查讯问人员是
指侦查机关依法
负责讯问任务的
侦查人员。包括
讯问人员、记录
员和讯问指挥人
员。
侦查讯问人员的
概念和条件
政治素质
文化素质
业务素质
心理素质
文化素质
1
云南省某
派出所悬

2
某刑警队
长押解杀
人犯
知识面要广
业务素质
1.熟悉相关法律。
2.精通讯问理论与技能。
3.掌握侦查理论与相关的知识技能。
心理素质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工作性质决定警察与社会阴暗面打交道较多
警察的职业特色
工作具有繁杂性
工作具有危险性
心理素质
职业特色对心理产生的影响
紧张度比较高,常处于戒备状态
产生焦虑、焦躁心理
产生疲劳性迟钝
产生挫折心理
心理素质
精密准确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
应变能力
侦查人员特有的心理品质
口头表达能力要强
较强的观察能力
侦查人员的消极心理
特权思想
偏见
思维障碍
急躁情绪
案例
缉毒英雄
驾驶警车
贩毒
案例
诱因反应模式
不良诱因 个人控制能力
警察
性 质
强 度
数 量
时间长短
价 值
能 力
需 要
兴 趣
动 机
价值观
法律, 纪律
斗争 接 受 拒 绝
心理素质
问卷说明,
请仔细阅读下列题目,选择出最符
合你自身情况的答案,并在答案前的英
文字母上划上,√”。注意 !题目没有对
错之分,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考虑。
警察心理控制能力问卷
问卷 返回
选配讯问人员的因素
对象,疑案、大案、要案
原则,,知人善用”,“兵对兵,将对将”
1.案件性质和复杂程度
2.犯罪嫌疑人个性特点
3.犯罪嫌疑人的语言、籍贯、年龄、职业等
4.性别
5.回避
侦查讯问的组织
组成人员
讯问指挥人员
主讯问人员
副讯问人员
记录员
侦查讯问的组织
组织形式
讯调同一
讯调分工
同线分工
返回
侦查讯问的场所
考虑侦查工作的需要
去掉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优越性
选择讯问场所的因素
安全可靠,不受外界干扰
具有突然性
侦查讯问的场所
座位
面积 颜色
照明
装饰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讯问室的布臵
讯问室的布臵
记录员 讯问人员
形式一,
犯罪嫌疑人
形式二,
记录员
犯罪嫌疑人
讯问人员
问卷
⒈面对持械歹徒,你感到,
a.情绪亢奋
b.急中生智、果断处理
c.麻木、不知所措
2.当你着便装乘坐公共汽车时,某个人
踩痛了你的脚而又不表示歉意时,你,
a.不去理会
b.当即谴责对方
c.心理不快,但很快就消失 返回
问卷
⒊一件小事常常引起你发怒,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⒋在食堂吃饭,你觉得菜太咸,
a.当众指责炊事人员
b.和缓地提出意见
c.向同伴发牢骚
返回
问卷
⒍当领导不了解情况,批评你时,你,
a.非常愤怒,当即反驳
b,耐心倾听,然后进行解释
c.表面不说,背地里抱怨
⒎当犯罪嫌疑人不承认其罪行,无理进行
狡辩时,你,
a.非常气愤,也发起火来
b.不动气,找出破绽
c.拂袖而去 返回
问卷
⒏执行勤务时,遇有公众不听指挥,你,
a.大声斥责,略有气愤
b.不动声色,予以劝解
c.非常气愤
⒐当不时有人向你问路时,你,
a.耐心回答
b.感到不耐烦,但能够回答
c.概不回答
返回
问卷
⒑ 你感到日常生活中不顺心的事,
a.非常多
b.一般
c.较少
⒒ 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表
情,a.完全能
b.有时能
c.完全不能
返回
问卷
⒓当有人辱骂你时,你,
a.感到气愤,当即回敬
b.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其讲道理
c.大怒
⒔在宿舍睡觉时遇到同事打呼噜或开灯看
书,你,
a.非常气愤
b.略有恼怒
c.能平静地入睡 返回
问卷
⒕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能克制自己,
做到深思熟虑之后再行动,
a.经常如此
b.一般
c.偶然如此
⒖如果你乘车遇到堵车,你会感到,
a.非常恼火
b.耐心等待 (心情平静 )
c.无所谓 返回
问卷
⒗当领导交给你一件难于完成的工作时,
你,
a.明知不能完成,却满口答应
b.断言拒绝
c.决定试一试
⒘你觉得自己控制情绪、情感,
a.很好
b.一般
c.较差 返回
问卷
⒙当你急于办某件事情时,办事人又慢慢
腾腾,你,
a.非常恼火
b.有些恼怒,但没有表现出来
c.平静,催办
⒚你觉得你的情绪,
a.很稳定
b.较稳定
c.不稳定 返回
问卷
⒛当家庭成员因某件小事责备你时,
a.非常气愤
b.略有愤怒
c.平静解释
21.你非常容易兴奋,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返回
问卷
22.你认为你是一人好感情用事的人,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
23.每当遇到能激起你情绪的事情时,你先
仔细考虑然后再讲话,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返回
问卷
24.你的生活比较平静,很少有感情上的起
伏,
a.是的
b.偶然
c.不是的
25.当情绪激昂时,你能够压抑下去,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返回
问卷
26.很少有什么事情能激起你的强烈情绪
a.是的
b.不确定
c.不是的
27.你从来没有过度兴奋或愤怒,
a.是的
b.偶然
c.不是的
返回
问卷
28.有时你会气愤得大喊大叫,甚至想摔东
西
a.是的
b.不确定
c.不是的
29.不管什么类型的人,你都能耐心地听其
讲话,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返回
问卷
30.如果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时,你感到心烦
意乱,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31.到商店购物时,遇有服务员态度不好时,
你,
a.非常气愤
b.略有气愤
c.保持平静
返回
问卷
32.遇到情进行得不顺利时,你常用烟、酒
消除不快,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33.当你去修牙时,你感到疼痛,你,
a.马上告诉医生
b.大叫
c.忍耐,事后告诉 返回
问卷
34.你不喜欢做需要较多耐心的工作,
a.是的
b.不确定
c.不是的
35.你喜欢观看情节起伏较大的电影和电视
a.是的
b.一般
c.不是的
返回
问卷
36.你能用客观和理智去衡量一切,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
37.你善于将自己的注意力和思维保持在要
完成的目标上,
a.是的
b.一般
c.不是的 返回
问卷
38.工作中遇到某些具有诱惑性的因素,常
使你,
a.心神不安
b.平静,不受影响
c.略有激动,但能克制
39.当你看书学习时,有人在旁边大声地讲
话,你,
a.非常气愤,当即警告
b.能够保持自己的注意力
c.心烦意乱,不知所措 返回
问卷
40.你对自己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是,
a.很差
b.一般
c.很好
返回
评分标准
a b c a b c
1 2 3 1 11 3 2 1
2 3 1 2 12 2 3 1
3 1 2 3 13 1 2 3
4 1 3 2 14 3 2 1
5 O O O 15 1 3 2
6 1 3 2 16 1 2 3
7 1 3 2 17 3 2 1
8 2 3 1 18 1 2 3
9 3 2 1 19 3 2 1
10 1 2 3 20 1 2 3
评分标准
a b c a b c
21 1 2 3 31 1 2 3
22 1 2 3 32 1 2 3
23 3 2 1 33 2 1 3
24 3 2 1 34 1 2 3
25 3 2 1 35 1 2 3
26 3 2 1 36 3 2 1
27 3 2 1 37 3 2 1
28 1 2 3 38 1 2 3
29 3 2 1 39 1 3 2
30 1 2 3 40 1 2 3
问卷
根据计算的分数,
110-120分者自我控制能力相当强;
90-110分者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
70-90分者自我控制能力一般;
低于 70分者自我控制能力差。
返回
讯 问 策 略
犯 罪 嫌 疑 人 心 理
一、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意义
1 为制定策略方法提供依据
2 有利于侦查人员控制掌握讯问的主动权
3 有利于审查供述的真伪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研究法
寻迹法
心理分析法
问卷法
谈话法
三、犯罪嫌疑人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
(一 )供述心理障碍
障碍
B
E
C
D
A 畏罪心理
侥幸心理
抵触心理
戒备心理 悲观心理
(一 )供述心理障碍
1、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
而受到惩罚的一种心理状态。(见图表)
1、畏罪心理
因素 (按序排列 ) 百分比 是 否
你认为监狱生活很苦,你害怕蹲监狱。 77.5 19.5
你认为被抓、被判刑是没有面子的事,同时
也害怕家人为此受连累。 74.5 21.6
你想念家人,害怕判刑后见不到他们。 74.2 22.9
你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判刑后无法再过这
些日子。 66.9 30
你认为说得越多,对自己越不利。 47.4 50.2
你以前坐过牢,因此尤其害怕再坐一次牢。 36.4 58.2
1、畏罪心理
7 7, 5
7 4, 5 7 4, 2
6 6, 9
4 7, 4
3 6, 4
1 2 3 4 5 6
1、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罪责感的压力
?法律的威慑力
1、畏罪心理
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一种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
的一种盲目的自信感。(见图表)
2、侥幸心理
因素 (按序排列 ) 百分比 是 否
你认为警察手中的证据有限, 只要自己不
承认, 警察就无法查清 。 26.4 70.5
你认为警察没有发现你的犯罪事实, 而且
也无法发现你的犯罪事实 。 23.8 71.6
你认为自己干的很完满, 不会有漏洞的 。 20.7 75.9
你认为同伙讲哥们义气, 不会把你交出去
的, 所以只要自己不说, 警察就发现不了
你的犯罪事实 。
19.8 75.3
2、侥幸心理
2 6, 4
2 3, 8
2 0, 7
1 9, 8
1 2 3 4
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
1,过去经验的影响。
2,对侦查人员掌握证据情况的错误判断。
3,盲目相信自己的反讯问能力。
2、侥幸心理






3、抵触心理
抵触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对办
案机关的一种不满和敌视。(见图表)
3、抵触心理
因素 (按序排列 )
百分比
是 否
你讨厌警察的态度及问话。 48 48.8
由于平时某种生活经历,你对警察没有好感。
42.7 54
你自己或你家人以前曾有过不公正待遇。 39.9 56.9
你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凭什么抓你。 34.5 62
你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 20.1 76.6
你曾有过, 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
回家过年, 的经历。
18.3 77.5
3、抵触心理
48
4 2, 7
3 9, 9
3 4, 5
2 0, 1
1 8, 3
1 2 3 4 5 6
抵触心理产生的原因,
① 反动的立场和观点。
②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③ 对被拘捕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④ 悲观心理的影响
⑤ 讯问方法不当,损害了其人格和自尊;
⑥ 曾受过不公正对待,对侦查人员有成见
3、抵触心理






3、抵触心理






4、悲观心理
悲观心理是犯罪嫌疑人面对法律的惩罚
而对自己的前途、未来丧失信心的表现。
悲观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前途、未来彻底失去信心。
?一些曾有社会地位的犯罪嫌疑人无法面对
有巨大反差的现实。
5、戒备心理
戒备心理是为防备罪行被揭露的一种防
御反应。(见图表)
5、戒备心理
因素 (按序排列 ) 百分比 是 否
你认为警察不可信,他们说的有关 政
策 (如坦白从宽 )有水份。 52.4 42.6
你不愿和你现在周围的人交朋友。 36.3 60.1
你认为看守员总在窥视自己。 26.8 69.7
侦查员很精明,你担心自己稍不留 神
就会被他们抓住把柄。 22.6 74.4
你不放心自己的家人、朋友,担心 他
们向警察提供线索。 12.0 85.0
(二)供述动机
?1、悔罪感,良心谴
责。
?2、希望得到从宽。
?3、一人做事一人当
?4、面对证据,无法
抵赖
?5、亲人、朋友、同
事的规劝、宽容。
?6、被侦查人员说服。
?7、害怕严惩。
?8、刑讯逼供。
(二)供述动机
因素 (按序排列 ) 百分比 是 否
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敢于承认。 82.7 13.9
政策的感召,想争取宽大处理。 81.3 15.7
受良心的谴责.有悔罪感。 75.7 21.6
问题已经暴露,审讯人员已掌握证据,无法再隐
瞒了。
69.0 26.4
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规劝。 65.0 31.4
审讯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被说服了。 64.6 31.9
害怕不交代受到法律的严惩。 64.2 32.8
同伙已交代,无法再隐瞒下去。 45.7 50.6
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所致。 45.5 50.6
讯 问 策 略
第六章 侦查讯问的准备工作
讯问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人员的准备
二、场所的准备
三、材料的准备
四、心理的准备
五、突破口的选择
六、讯问计划
七、第一次讯问的程序和方法
前面已经介绍
三、材料的准备
?熟悉
?分析研究
目的,
1.案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2.需要通过讯问解决的问题
3.制定的策略和方法
提问:讯问从何时开始?
?案例,
房东之母:“声音噪杂,脚步凌乱,是房
客的儿子。”
房客之子:“事情就是我一人做的,与他
人没有关系。”
?原始报案材料,
房东之母听到:“二姐夫,时间不早了,
我们走吧。”
阅卷的原则,
?先客观,后主观。
例一:现场 → 鉴定结论 → 言辞证据
例二:证人证言 → 被害人陈述 → 犯罪嫌疑人口供
?应避免的办案模式
填空式办案模式:被口供左右办案思路
阅卷的方法,
1.顺序阅卷法:先客观,后主观
2.制表阅卷法:复杂案件
3.重点阅卷法:突破新问题
4.查缺补漏法:侦查终结时
5.总结阅卷法:总结经验、教训
材料准备的内容,
㈠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了解越多,工作越有利
1.防止错案
2.保证讯问效果
㈡ 案情
1.案件基本情况
2.侦查过程
3.破案报告、抓获经过
4.分析各罪情况
落脚点:确定要查明的问题
㈢审核证据
1.明确侦查所获取的证据
2.审查所指控的罪行与证据是否一致
目的,
1.弄清要进一步收集的证据
2.明确讯问中可使用的证据
㈣分析案件可能发展的方向
1.案件性质是否会变化
2.有无深挖余罪的可能
材料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阅卷笔录
2.认真审查证据材料
3.明确讯问中可能遇到的专门性问题
四、心理的准备
人与人的斗争可分为两类,
1.武斗
2.智斗
㈠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内容
1.主要的供述障碍及产生主要原因
2.极力否认和隐瞒的犯罪事实和情节
3,个性
4,可能采取的反讯问手法
㈡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的途径
1.分析犯罪现场情况
2.分析其人生经历和犯罪原因
3.分析对侦查情况的了解程度
4.分析采取强制措施时的行为表现
5.分析羁押后表现
6.分析过去接受讯问的表现
五、突破口的选择
(一)概念
(二)条件
(三)从犯罪事实中选择突破口
(四)从同案犯中选择突破口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的方法
(一)概念
?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
义而又容易攻破的 某个案件事实 或共同犯罪
中的 某个犯罪嫌疑人 。
(二)条件
1.证 据 → 基础
2.带动性 → 价值
3.薄弱性 → 易攻
(三)从犯罪事实中选择突破口
1.证据确实、充分或者容易调查清楚的事实
2.能够突破全案的事实。
3.防御的薄弱环节
? 较为公开暴露的事实,或者是与犯罪事实
直接相关的较为公开暴露的事实、情节
?没有防备或防备薄弱的事实。
?为掩盖罪行而暴露出的矛盾。
?能激发其“良知”的事实。
?心理结构的薄弱环节。
(四)从同案犯中选择突破口
1.犯罪证据较为确实充分的,或容易查清的
2.对全案案情或者对主犯情况了解较多的。
3.同案犯中的薄弱环节
?初犯或者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思想中毒不深、动摇脆弱,或有悔改、赎
罪愿望的 。
?犯罪经验和对付公安机关经验较少的。
?与主犯或其他案犯不够融洽,甚至有利害
冲突的。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的方法
1.确定讯问的问题
2.筛选讯问突破口
3.校正讯问突破口
1.确定讯问的问题
( 1)急需查明的问题要首先突破。
( 2)要符合案件的特点。
2.筛选讯问突破口
( 1)要准备几个讯问突破口。
( 2)从同案犯中选择突破对象,要结合全案
斗争策略通盘考虑。
3.校正讯问突破口
“具有相对稳定性”
失误的原因,
( 1)讯问突破口是否符合条件;
( 2)运用的策略和方法是否正确;
( 3)侦讯人员的能力是否适应。
六、讯问计划
1、案件的简要情况。
2、讯问中重点查明的问题。
3、讯问策略、方法
4、需要调查解决的问题。
5、讯问的辅助方法及与侦查部门的配合
6、讯问中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
七、第一次讯问的程序
㈠选择讯问接触方式
㈡问明基本情况
㈢告知身份和诉讼权利
㈣讯问是否有犯罪行为
㈤提出如实陈述的警告
㈥听取供述和辩解
㈦提出问题责令回答
㈧适时结束讯问
㈠选择讯问接触方式
?三种方式,
心理效果:准备会使犯罪嫌疑人感到不安全
?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充分准备
态度诚恳和胸怀大度
㈡问明基本情况
?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出生年月日、
民族、政治面目、文化程度、籍贯、户籍
所在地、暂住地、工作单位、职务、社会
兼职、收入情况、社会经历、是否受过刑
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
会关系的情况。
㈢告知身份和诉讼权利
?毕惜茜:是否告知侦讯人员的姓名、职务、单
位?实践中往往不告知。
?宋汉生:不应告知。
? 给侦查人员束缚过多
? 法律无明文规定
? 告状、送礼 (避免麻烦 )
?王怀旭:应告知,从回避权可以推导出来。
㈣讯问是否有犯罪行为
?“你知道为什么 ……”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找你吗?”
?“你是因为什么事情被带到公安机关的?”
㈤提出如实陈述的警告
?刑事诉讼法第 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
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心理效果,
? 心理上的威慑作用
? 使犯罪嫌疑人放弃作虚假陈述的念头
㈥听取供述和辩解
㈦提出问题责令回答
㈧适时结束讯问
讯 问 策 略
侦查讯问的一般过程
主要内容,
1 侦查讯问过程的概念和依据
2 侦查讯问的开始
3 纠正供述障碍
4 促使承认犯罪
5 查明犯罪细节
6 侦查讯问的终结
第一节 侦查讯问过程的概念和依据
一、侦查讯问过程的概念
讯问过程是指讯问情势的变化在时
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
一、侦查讯问过程的概念
第一节 侦查讯问过程的概念和依据
二、侦查讯问过程的依据
(一)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规律性
(二)案件事实的客观性
(三)刑事诉讼法律的规定性
二、侦查讯问过程的依据
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开始
1 开始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表现
2 开始阶段讯问的任务
3 讯问开始阶段的一般步骤
一、开始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表现
1、防守思想占优势;
2、怀有偏见,对立情绪严重;
3、试探摸底;
4、心情紧张,不知所措。
二、开始阶段讯问的任务
1、核对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2、掌握个性特点、心理状态、知情程度
和认罪态度,判断防守能力;
3、缓和对立或紧张情绪,初步建立起交
往关系;
4、确定讯问的重点问题,提出思维命题。
三、讯问开始阶段的一般步骤
选择
讯问接
触方式
1
问明
基本情

2
告知
身份和
诉讼权

3
讯问
是否有
犯罪行

4
㈠ 选择讯问接触方式
?三种方式,
? 心理效果:准备会使犯罪嫌疑人感到
不安全
?良好的第一印象,
? 有充分准备
? 态度诚恳和胸怀大度
㈡ 问明基本情况
?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出生年月日、
民族、政治面目、文化程度、籍贯、户籍所
在地、暂住地、工作单位、职务、社会兼职、
收入情况
?社会经历、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理
?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
㈣ 讯问是否有犯罪行为
表现形式,
?“你知道为什么 ……”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找你吗?”
?“你是因为什么事情被带到公安机关
的?”
提出如实陈述的警告
讯问过程的衔接
?矢口否认 → 纠正供述障碍阶段。
?出现供述征兆 → 促使承认犯罪阶段。
?愿意供述和辩解 → 查明犯罪细节阶段。
第三节 纠正供述障碍
一、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现
?简单否认
?提出否认理由
?谎供
?翻供
一、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现
第三节 纠正供述障碍
二、纠正供述障碍的方法
(一)抓住主导供述障碍,确定讯问运作
思路
(二)阻止再次否认,鼓励提出否认理由
(三)采取相应方法,突破心理防线
二、纠正供述障碍的方法
第四节 促使承认犯罪
一、供述征兆
?态度变化,由硬变软
?极力表白,提出条件
?举止不安,无所适从
一、供述征兆
第四节 促使承认犯罪
二、促使承认犯罪的方法
(一 )及时识别供述征兆,判明供述不决的原

(二 )增进心理接触,控制消极情绪
(三 )适当使用证据,消除残存的供述障碍
(四 )注意“搭梯子”,让犯罪嫌疑人体面下

二、促使承认犯罪的方法
第五节 查明犯罪细节
一、供述罪行的特点
二、查明犯罪细节的一般方法
三、对误供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四、对不愿意彻底供述犯罪事实的犯罪嫌
疑人的讯问
一、供述罪行的特点
?供述阶段的特点:供述不彻底
?原因:残存的供述障碍
? 畏罪
? 侥幸
? 戒备
二、查明犯罪细节的一般方法
(一)促使供述犯罪行为的概况
(二)问清犯罪行为细节和具体环境
(三)犯罪嫌疑人确认物证、书证
三、对误供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二)因记
忆原因造成
的误供
(三)因陈
述原因造成
的误供
(一)因感知错
误造成的误供
四、对不愿意彻底供述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不愿意彻底供述的原因
? 1、企图使公安机关无法定案。
? 2、逃避重大罪行的暴露。
? 3、犯罪情节恶劣,难于启齿。
? 4、害怕犯罪同伙报复,或出于亲情、
报恩
? 5、推卸罪责
第六节 侦查讯问的终结
一、侦查讯问终结的条件
(一)案件事实清楚
(二)证据确定、充分
(三)认定犯罪和确定罪名正确
(四)附带民事诉讼调查结束
一、侦查讯问终结的条件
第六节 侦查讯问的终结
二、讯问终结阶段的任务
(一)制作系统的讯问笔录
(二)告知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
(三)积极评价口供,巩固讯问成果
二、讯问终结阶段的任务
讯 问 策 略
讯 问 策 略
讯问策略
1 讯问策略的概念和特征
2 制定侦查讯问策略的 要求
3 常用的讯问策略
概念和特征
侦查人员为了实现
一定的讯问目标,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
内,根据具体的讯
问条件,运用有关
科学原理和实践经
验所制定的最有效
的讯问方式。
合 法 性
科 学 性
隐 蔽 性
整 体 性
灵 活 性
讯问策略的
概念和特征
制定侦查讯问策略的要求
要求
要有明确的
讯问目标
要遵守侦查讯问的
法律规定
要正确估量
讯问条件
常用的讯问策略
询 问 目 的
讯 问 过 程
攻心夺气 避实击虚 重点突破 引而不发
讯问策略
攻心夺气
攻心夺气,是指用各种说服教育的
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刺激和
影响,纠正错误的认识,启迪正确
的情感,达到瓦解其对抗讯问意志
的一种讯问策略 。
?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人的意志。
?夺气,是指打击、挫伤其士气,意在竭其力。
?心,是指心理,可理解为情感、意志、思想。
?攻心,是指控制、瓦解其意志,转变思想。
攻心夺气
一、攻心夺气的依据
犯罪嫌疑人虽然涉嫌犯罪,但是作
为人其人性尚未泯灭,还有作为人的情
感,还有情感、意志的薄弱点 。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
上,兵战为下。”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攻心夺气
攻心的途径
势 攻 心
情 攻 心
理 攻 心
法 攻 心
攻心夺气
三、攻心时注意的问题,
? 要以瓦解对方的意志为重点
? 要把握攻心节奏,即“共鸣点”
? 要善于处理“爆发点”
? 要及时捕捉“注意点”
攻心夺气
攻心夺气
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是指利用犯罪嫌疑人防
御的薄弱环节,造成其疏忽大意、
不知所措或自相矛盾,进而使犯罪
嫌疑人的防御体系崩溃,不得不如
实供述罪行的一种讯问策略。
讯问策略
?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有虚有实。
?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的虚实是相对
的。
?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的虚实是可以
转化的。
避实击虚的依据
避实击虚
1998年有节后的一天,一名中年妇女到江
油市三台镇派出所报案称:其邻居胡世林(男,
33岁,已婚)在 1997年底,多次奸淫她自幼痴
呆的女儿李某某,致使李某某怀孕后流产。公
安机关随即展开侦查,大量间接证据表明胡世
林数次利用李家白天无人看管李某某之机,将
李某某诱至胡家厕所内奸淫。但是,胡世林拒
不交代犯罪事实。经查,胡世林曾因侮辱妇女
被劳动教养二年。
案情简介 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下载
避实击虚
问:知道为什么抓你吗?
答:因为我和李某某通奸的事。
问:你与李某某发生过几次性关系?分别在
什么时间、地点?
答: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去年 10月上旬的一
天下午,第二次是 11月上旬的一天上午,都
是在我家发生的。
问:你既然承认和她通奸,你一定和她很熟
啦?
答:是的,我们两家房子挨房子,我看着她
从小长大 。
讯问笔录
讯问笔录
问:李某某家有几口人?
答:除父母外,她还有两个姐姐,高中毕业后进城
做生意去了。
问:据说,她家经济条件还可以,是吗?
答:是的,她父母承包了生产队的几亩鱼塘.另外
还做些小生意,一年收入有五、六千块钱,这种情
况在我们村里多的是。
问:你们村经济条件这么好,那么家长一定支持子
女上学吧?
答:那当然,就是再穷,也要读到小学毕业 。
避实击虚
问:李某某家里谁在经营鱼塘和生意?
答:是她父母,忙不过来时两个姐姐也回来帮忙,或
者花钱请人。
问:李某某今年已经 20岁了,为什么没念过书呢?
答:这 ……
问:既然村里家长没有特殊原因,不会不让子女去念
书,李某某的两个姐姐也都读完了高中,她家里又不
是付不起学费,李某某呆在家里又帮不上她父母什么
忙,那么,李某某究竟是什么特殊原因没有念书,你
不会不知道吧?
答:这 ……
讯问笔录 避实击虚
问:别再抱幻想了!到现在你还执迷不悟,
不说实话。你是个明白人,知道这样下去的
后果吗?
答:我、我知道,她、她脑子有点问题。
问:什么问题呢?
答:她从小就傻乎乎的,到现在还数不清手
指头,什么事都做不成,我们那儿的人都知
道 ……
讯问笔录
避实击虚
重点突破
重点突破,是指把犯罪嫌疑人的
主要犯罪事实中的某一个问题作
为主攻方向,采取正面进攻的方
式,迫使其如实供认,从而不得
不交代全部犯罪事实的一种讯问
策略。
讯问策略
重点突破的依据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中存在
关键犯罪事实。
重点突破
注意问题,
?要选择好突破的“重点问题”。
某一个犯罪事实
某一种抗拒的精神支柱
?态度一定要坚决,锲而不舍,一追到
底。
重点突破
重点突破
重点突破
引而不发
引而不发,是指通过一定的语言、
行为和气氛的影响,使犯罪嫌疑人
形成罪行已经被揭发的观念,从而
如实供述罪行的一种讯问策略。
讯问策略
引而不发的依据
?引而不发是利用犯罪嫌疑人在讯
问中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特定的环境
所造成的思维片面性。
?“造势,用势”
引而不发
引而不发
引而不发
引而不发
讯 问 策 略
第九章 侦查讯问方法
—— 说服教育
主要内容,
二、说服教育目的
三、说服教育原则
四、说服教育时机
五、说服教育方法
六、注意的问题
一、说服教育的概念
一、说服教育的概念
说服教育是指侦查人员在讯问中通过
法律、政策、形势、前途和道德教育,促
使犯罪嫌疑人弄清是非界限和权衡利弊得
失,从而达到转变思想,如实供述罪行的
一种讯问方法。
一、说服教育的概念
二、说服教育的目的
? 增加罪责感
? 促使正确权衡利弊
? 消除对立情绪
二、说服教育的目的
三、说服教育的原则
?说服教育要有的放矢
?说服教育要恰如其分
?说服教育要情理交融
三、说服教育的原则
四、说服教育的时机
恰当的时机,
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候
促使时机成熟的途径,
1.利用口供的矛盾,或使用一定的证据
2.通过循序渐进的交往
3.社会规劝
四、说服教育的时机
五、说服教育的方法
?疏导法(摩尔法)
?例证法
?自由交谈法
?利害选择法
? 心理同情法
五、说服教育的方法
六、说服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侦查人员要树立起一个可信的形象
?说服教育要与使用证据和利用矛盾相结合
(打拉结合 )
? 说服教育要政策兑现
六、说服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讯 问 策 略
使 用 证 据
教学内容
注意的问题
概念和目的
时机
要求
方法
使用证据的
一、使用证据的概念和目的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
有计划、有步骤地
使用已获取的证据
揭露犯罪嫌疑人的
狡辩和虚假供述,
打消犯罪嫌疑人抗
拒心理,促使其如
实供述的讯问方法

使用证据的
概念和目的
?削弱和消除犯
罪嫌疑人侥幸心

?促使犯罪嫌疑
人如实交代全部
罪行
二、使用证据的时机
? 思想动摇时
? 口供自相矛盾时
? 不彻底交待犯罪情节时
? 露出破绽,尚未作出周密防御时
? 顽固抵赖,气焰嚣张时
? 在从犯罪嫌疑人身上或住处搜出证据,
就地讯问时
三、使用证据的原则
使用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1
要保护秘密侦查手段和证人 2
要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证据 3
要用最少量的证据获得最大的效果 4
三、使用证据的原则
(一 )使用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二 )要保护秘密侦查手段和证人
(三 )要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证据
(四 )要用最少量的证据获得最大的效果
四、使用证据的方法
使用证据
B
E
C
D
A 直接使用
(明示法)
间接使用证据
(点示法 )
点滴使用证据
暗示使用证据 连续使用证据
直接使用证据
含义,口头说出证据的内容或者当面出示证
据,促进犯罪嫌疑人供述罪行。
分类,
? 出示证据 。
? 口头出示
? 书面出示
? 出示实物证据或实物照片 。
? 播放证词录音或证据录像 。
? 证人当面指证 。
直接使用证据
直接使用证据实例
犯罪嫌疑人何琪涉嫌多起抢劫杀人案
件。其被抓获以后,在畏罪心理的驱使下,
拒不交待罪行。后来在被害人直接指认及
出示了其犯罪时遗留在现场的 BP机后,被
迫交待了罪行。
直接使用证据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下载
间接使用证据
含义,
出证据的来源或者己印证的某个情节,
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罪行。
间接使用证据
间接使用证据实例
八十年代,上海淞江县信用社保险柜被盗,
作案人盗走人民币 5万元。经侦查,抓获犯罪嫌
疑人陈思利。
间接使用证据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下载
点滴使用证据
含义:在犯罪嫌疑人供述过程中,当供述
某个犯罪事实出现犹豫时,侦查人员及时地说
出其不愿说出的话,促使犯罪嫌疑人继续供述
罪行。
连续使用证据
含义:连续使用相互联系的,逐渐增
加证明力的一组证据,直至迫使犯罪嫌疑
人供述全部犯罪事实。
连续使用证据
案例
黄某系贪污、受贿犯罪嫌疑人。讯问中自
称“革命一辈子,一分钱也没有贪污”,拒不
交待罪行 。经侦查,有一笔 8万元赃款是其同
伙钟某和其子开车去银行取的,其中有一万元
是一元票面的,有银行证明。黄的儿子结婚买
冰箱等就用的这样的票面 (经黄妻及其子证实 )。
钟某在案发时自杀了。
连续使用证据
问:八万元是谁从银行提取的?
答:钟某。 (推卸责任 )
问:谁和他一起去的?
答:没有人。
问:根据我们了解,是你的儿子一起开车去的。
答:没有那么回事。
问:你儿子买冰箱花四千多元,是哪儿来的?
答:我们分开过了,他的事情我不知道。
连续使用证据
问:经过我们调查,他用的是一元票面
的人民币。
答:那和我有什么关系。
问:有关系。(出示银行证明)
答:那也可能是钟私下给他的。我不知道。
问:你看看这个(出示儿子供词)
答:(沉默)
问:你再看看这个(出示妻子证词)
答:(脸色发白)
问:怎么样,说实话吧。
暗示使用证据
含义:用一定的含蓄语言、形象的动
作或者摆放查获的实物证据,使犯罪嫌疑人
意识到公安机关已经掌握了证据而不得不交
代罪行。
暗示使用证据
依据,
主观肯定了的假说
侦查人员:含蓄、间接的方法
犯罪嫌疑人:思想、行为符合侦查人员的意愿
暗示使用证据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下载
使用证据应注意的问题
(一 )使用证据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使用证据要充分发挥证据科学性的作用
(三 )使用证据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四 )使用证据要作详细笔录
(五 )使用证据要留有余地
讯 问 策 略
讯 问 方 法
—— 利用矛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
主要内容,
一、利用矛盾的概念和目的
二、发现矛盾
三、分析矛盾
四、利用矛盾
一、利用矛盾的概念和目的
㈠概念
利用矛盾是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利用犯罪
嫌疑人因编造谎言时口供出现的矛盾和同案犯
之间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揭穿犯罪嫌疑人的
谎言和狡辩,瓦解同案犯之间的关系,促其如
实交代犯罪事实的讯问方法。
㈡目的
?揭露谎言,批驳不老实的态度
?粉碎依靠攻守同盟蒙混过关的幻想
?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
一、利用矛盾的概念和目的
二、发现矛盾
1、调查研究法。
2、阅卷法。
3、讯问法。
?讯问具体化
?重复讯问
录象:灭门疑案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下载
三、分析矛盾
( 1)犯罪嫌疑人记忆错误或表述错误;
( 2)对事物的特殊性没有认识清楚;
( 3)其他证据不确实;
( 4)犯罪嫌疑人故意编造谎言。
结论,
∴ 对矛盾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四、利用矛盾
1、案件中可以利用的矛盾
2、利用矛盾的时机
3、利用矛盾的方法
4、注意的问题
利用矛盾
1、案件中可以利用的矛盾
第一类矛盾,
?口供之间的矛盾;
?口供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
?口供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
利用矛盾
第二类矛盾,
?分赃不均的矛盾;
?损人利己的矛盾;
?相互戒备的矛盾。
利用矛盾
2、利用矛盾的时机
(1) 撒谎便批
优点,
能打消犯罪嫌疑人继续说谎的念头,
节省以后讯问的时间。
利用矛盾的时机
案例
某监狱长无端怀疑妻子有外遇,常争吵,
遂怀恨,欲杀妻。他按计划于 9月 30日上午 8
时开会,开会期间借故溜回家,将其妻杀死,
然后回会场继续开会,前后大约不到 15分钟。
中午下班后,故意邀请同事到家里喝酒,于
是案发。监狱长冲入室内,抱着尸体痛哭。
经侦查,监狱长有重大嫌疑。
利用矛盾的时机
讯问笔录摘录
问:你 9点多一点讲完话后去哪里了?
答:上厕所了。
问:什么时候回来的?
答,9点 15分钟吧。
问:根据死者胃内残食分析,她的死亡时间
和你离开会场的时间是一致的,你前后离
开会场十几分钟,完全来得及办你想办的
事情的。
答:这仅仅是你的分析,我上厕所了。
利用矛盾的时机
讯问笔录摘录
问:你中山装(深色)上的血迹那儿来的?
答:有人证明,我一看见我妻子倒在血泊里,
我抱着她痛哭沾上的。
问:不对。沾上的血迹是块状形的,喷上的
血迹是点状或群点状的,这是常识,你是
搞了多年公安工作的不会不知道吧。你看
看,你这件衣服上既有块状血迹,又有点
状和群点状的血迹,你怎么解释?
利用矛盾的时机
(2)欲擒故纵
优点,
可使口供中的矛盾暴露得更加充
分,利用起来威力更大,同时有利于
改变犯罪嫌疑人早已形成的侥幸心理。
利用矛盾的时机
3、利用矛盾的方法
⑴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矛盾的方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与某个事实的矛
盾,让犯罪嫌疑人就此事作出解释。
?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与其他证据的矛
盾。
利用矛盾的方法









利用矛盾的方法
?利用同案犯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的方法
?公开揭露
?说服教育
?利用某一事实,显露他们之间的矛
盾,使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揭发。
利用矛盾的方法
录像:隐案
利用矛盾的方法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下载
4、利用矛盾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发现和分析口供的疑点,
防止发生被口供牵着鼻子走,防止
嫌疑人之间乱咬乱供和相互推委。
讯 问 策 略
提 问 与 应 答
提 问
提 问
开 始
概念
逻辑形式结构
要求
自由陈述法
问答法
编组提问法
概 述 方 法
提问的概念
概念
提问也叫发问,是指侦查人
员在讯问中口头向犯罪嫌疑
人提出思维命题,责令其回
答或解释。
提问的逻辑形式结构
你是和谁一起去的? 例 1
你随身携带什么作案工具? 例 2
你都到过哪些地方? 例 3
逻辑形式结构,
第一部分:侦查人员已知部分
第二部分:侦查人员未知部分
提问的要求
应当有针对性 1
应当是合理的 2
应当是确定的 3
应当是不偏不倚的 4
提问方法
1
自由陈述法是侦查
人员要求犯罪嫌疑
人就其犯罪事实和
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作出比较系统的陈
述。
2
问答法就是侦查人
员与犯罪嫌疑人之
间,就某一事实而
进行的一问一答。
3
编组提问,就是侦
查人员为了达到特
定的讯问目标,按
照一定的顺序而编
排的问题系列。
自由陈述法
主要的使用时机
?对新问题进行讯问时;
?突破重大问题,需要获取详细口
供时;
?讯问底数不清的问题时。
问答法
猜度问
特指问
选择问
是非问或正反问
反诘问
具体内容
问答法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的疑问句,
要求犯罪嫌疑人就疑问代词部分作出答
复。 例如,
“孙 ×,这段时间你都戴什么帽子?”
“李 × 家里是谁在经营鱼塘和生意?”
选择问
提出几种看法,让犯罪嫌疑人选择
一种来答复。 例如,
“当时屋里有一个人,还是二个人?”
“你用刀扎的是对方的胸部,还是腹部?”
是非问或正反问
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己作出确定的
交代,仅责令其作出“是”或,否”的
回答。例如,
“你偷的是这块手表吗?”
“你用的是不是这把匕首?”
反诘问
?“你不是认为谁也不会揭发你吗?”
?“你怎么能认识她?”
猜度问
?“你是第一个进屋的吗?”
?“被害人的大衣是不是被弄破了?”
编组提问法
为了达到某个讯问目标,仅仅依靠单个问题有时
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只是将几个问题简单相加同
样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只有把若干问题根
据讯问的需要经过仔细地认真地合乎逻辑地编排
成问题系列,才能达到目的。
问题的顺序,
? 时间顺序
? 逻辑顺序
? 策略顺序
编组提问法
编组提问法
B
E
C
D
A
探索式提问
直接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
跳跃式提问
循序式提问 F 纵横式提问
探索式提问
?概 念
?是为了试探犯罪嫌疑人的虚实而编排的问题
系列
?使用时机
?一般用于初讯和初次讯问重大问题
探索式提问
在编排时提出的问题最好是看起来与犯罪
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用语委婉含蓄,提出的问
题,数量要少,容量要大,可以穿插进行“火
力侦察”。
使用要求
探索式提问
使用目的
使用探索式提问不一定能马上拿下口供,
但是能起到了解对方心理、态度等作用,为
下一步讯问创造有利的条件。
探索式提问
探索式提问录像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打开
探索式提问
讯问笔录摘录
?问:你动过多少坏脑筋?
?答:报告政府,我这个人文化程度低,动
不了多少坏脑筋,还请政府多多帮助。
?问:我先不管你文化程度高低的问题,先
交待你的盗窃问题。
?答, (交待盗窃问题 )
探索式提问
讯问笔录摘录
问, (打断 )盗窃问题先交待到这里吧。我们回
过头来看看你的文化程度的问题。你文化
程度低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向政府靠拢,
文化程度低并不可怕,还可以提高嘛,怕
就怕你用那并不高的文化程度去干一些坏
事。据我们掌握,你的文化程度是足可以
干一些坏事的 ……
直接式提问
?概念
? 是把关系犯罪的问题按照由弱到强的顺
序直接向犯罪嫌疑人提出的一种编组提
问方法。
?使用时机
? 证据确实而又不如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
? 在犯罪现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
? 在身上或住地查获罪证的犯罪嫌疑人
直接式提问
使用要求
?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作为基础
?明确使用证据的方法,有连续追讯的准备
?问题的提出要由弱到强
?讯问的态度要坚决,言语要肯定
直接式提问
使用目的
主要用于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直接式提问
讯问笔录摘录
?问:张旺,你戴的是什么牌手表?
?答:手表?我戴的是上海的。
?问:还戴过其他牌的吗?
?答:没有。
?问:你家里有几手表?
?答:有好几块,大约有四五块。
?问:都是什么牌的?
?答:有西铁城、孔雀,别的我记不清了。
直接式提问
讯问笔录摘录
?问:还有什么牌的?
?答:想不起来了。
?问:你再好好 想想。
?答:好像还有一块女表。
?问:还有那块男表是什么牌的?
?答,(沉默 )记不清了。
?问:嗯,什么牌的?
?答:想不起来了。
直接式提问
讯问笔录摘录
?问,(出示手表 )这块表是从你们家搜出来的。
你看看是什么牌的?
?答,(沉思 )是东风的吧?
?问:什么牌的?
?答:是东风的。
?问:这块表是哪来的?这块表的主人是谁?
?答:这块表是我捡的,要不就是撬锁顺便
拿的。我们家有好几块呢,我记不清了。
直接式提问
讯问笔录摘录
问:这块表的主人是谁,我们已经弄清了。
如果是你捡的,表的主人证明并不是丢失
的。如果说是你撬来的,也需要事主证实。
张旺,你不要自欺欺人了,讲实话吧。
迂回式提问
?概 念
?把问题按一般到个别的排列顺序编排的问
题序列
?使用时机
?证据不足或证据不够确切
?案情比较复杂
?犯罪嫌疑人狡猾,有严密的防御计划等
迂回式提问
使用要求
?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
?要能穷尽一切可能性,扫清外围 ;
?还要有隐蔽性,不到最后阶段不能暴露讯
问意图。
迂回式提问
使用目的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突破口供。
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录像
视频录像相关
链接中打开
迂回式提问
讯问笔录摘要
? 问:你的病怎么样了?
? 答:好多了。
? 问:近来还吐过血吗?
? 答:没有。
? 问:那你看看,这件衣服上的血迹是怎
么解释?
循序式提问
?概 念
? 是把问题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排列顺序
编排的问题序列,是以归纳法为基础的
编排顺序。
?使用时机
? 证据不够确定、充分,犯罪嫌疑人又不
认罪,讯问意图己经暴露的情况。
循序式提问
使用要求
问题的刺激性由弱至强排列
?先提出局部问题
? 不重要的事实
? 已经查明结果的事实
? 可能直觉到的事实
? 对犯罪嫌疑人没有实质意义的局部情况的
问题,
?然后提出越来越重要的事实的问题。
循序式提问
使用目的
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
循序式提问
某杀妻案
喜新厌旧的负心汉用电击的方法家中
杀妻,拘留后拒不认罪。 讯问三步曲,
? 提出被害人不是自杀和事故死亡问题。
? 提出排除其他人作案的问题。
? 提出就是他本人杀死妻子的问题。
循序式提问与迂回式提问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从逻辑顺序编排的问题序列,两者都是
从外围入手,扫清外围,逐步深入。
区别,
?迂回式是从一般到个别,循序式是从个别到
一般
?迂回式必须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才能够成功,
而循序式则无法隐瞒或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
意图。
跳跃式提问
?概 念
? 是把不同逻辑阶段的问题,按照特定的
逻辑顺序提出的编组提问方法。
?使用时机
? 在侦查人员已经掌握了证据,而犯罪嫌
疑人又不供认,并有严密的防御体系时
使用。
跳跃式提问
使用要求
要跳出犯罪嫌疑人编排好的防御体系,
讯问其没有防备或防备薄弱的事实,跳跃
既要在犯罪嫌疑人的意料之外,又要在其
思维能力之中。
跳跃式提问
使用目的
使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混乱,
来不及建筑防御体系,陷入被动。
纵横式提问
?概 念
? 是将问题按照案件纵向和横向的发展编
排的问题系列。
?使用时机
? 一般在讯问后期使用,使口供系统和完
善。
? 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但供述不彻底时
使用 。
纵横式提问
案例
犯罪嫌疑人张 ×× 于 × 年 × 月 × 日上
午 10时许窜至某住宅楼 405室,撬门入室,
盗得人民币 5000元及金项链 1条、金耳环 1
个,物品价值人民币 1300元,该人对上述
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请据此运用纵横式提
问法将案情问清、问详、问透。
作案前
的情况
撬门
情况
作案后
的情况
入室后
的情况
案发
地点
如何选择
作案地点
交通
工具
作案
时间
行走
路线
撬的
经过
花费
时间
用何
工具
门的
情况
锁的
情况
币值
情况
物品放
在房间
何处
物品所
在房间
偷窃
经过 该室
布局
该室地
理位置
赃款赃
物去向
具体如
何花销
回去
路线
作案工
具去向
讯 问 策 略 应 答
应 答
一 二 三 四
























应答的概念
应答是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
提出的问题、要求等作出反应和回答。
? 一般:侦查人员提问,犯罪嫌疑人回答。
? 特殊:犯罪嫌疑人提问,侦查人员回答。
? 应答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心理的转化
方向,它可能是其态度转化的临界点
应答的概念
审邓贤 审刘定山 审王晓虎
审张艳丽 审康新建 审张传杰
根据不同的情况的合理应答,
对侦查讯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
作用。
应答的作用
?满足犯罪嫌疑人的正当要求,保护其合法权

?驳回犯罪嫌疑人的无理要求,端正其态度
?控制讯问态势,把握讯问节奏
?强化供述心理,保障顺利供述
犯罪嫌疑人提问的种类
?提问的内容
?提出问题的句式和语气
?提问的目的
提问的内容
?法律方面的问题
?案件事实方面的问题
?案件证据方面的问题
?日常生活方面的要求
?为交代问题提出条件
?其它问题
?,你们拿出证据来,
?,没有证据凭什么抓我,
,只要有人证明,我就无话可说,
,我要喝水。,
,我要吸烟。,
,我几天没有睡好了,你们还讲不讲人
道主义?,
,如果我供了,能不能放我回去?,
,能不能让我见家人?,
,可不可以少判几年?”
?,我家人好吗?”
?“我母亲出院了吗?,
?,会不会逮捕我?”
?,能判我多少年?”
?,我究竟犯了什么罪?” ?不是我干的,你们去找XXX吧
?他诬陷我,你们调查调查
我怎么会干这种事情呢?
我不清楚这件事情,这件衣服是他的,
你们问他吧
?那个人(被害人)死了吗?
提出问题的句式和语气
?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
?肯定或否定的句式表白
?强硬的语气抵赖
?“你们问我干了什么,我正
要问你们找我有何贵干?”
?“难道还不相信我吗?”
?“不是我干的,我不会干这
种事。”
?“我说的全是实话。”
?“我要是说了假话,你们枪
毙我。”
“你们怎么处理我都行。”
?“你们找我干什么,我要告你
们。”
?“我要和你们拼了。”
应答方法
应答方法 转移回避 应答
论辩应答
直接应答
间接应答
(一)直接应答
?直接应答是指侦查人员语义明确,正面
回答犯罪嫌疑人的问题和要求的一种方
法。
?音像资料,
审 邓 贤 审王晓虎
直接应答方法
以否定批
驳的方式
直接应答

以肯定的
方式直接
应答。
1 2 3
肯定和否
定方式的
结合使用。
1、以肯定的方式直接应答。
?使用时机
?对犯罪嫌疑人在法律上的问题和生活
上的要求等可采用肯定的方式直接应
答。
?应注意问题
?(1)合理合法的要求一定予以满足。
?(2)这不是交罪的条件。
?(3)现在你的首要任务是交代问题。
2、以否定批驳的方式直接应答。
?使用时机,
?谎供、抵赖等态度强硬的时候
?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的时候
?否定和批驳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
用的
适用否定批驳方式的问题 (A),
?犯罪嫌疑人的问题 (强硬抵赖,试探
摸底 )
?,你们找我干什么?”
?“不是我干的。”
?“怎么处理我都行。”
?“我要告你们。”
应答要点,
?表明的态度,亮明身份。
?谎话是不会自圆的。
?一切让证据说话。
?你说不是你干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使用证据)
?你是否争取从宽,关键在你自己。
?审查有根据,欢迎你监督。
适用否定批驳方式的问题 (B),
?犯罪嫌疑人的问题 (提出不合理要求 )
?“如果我供了,能不能放了我?”
?“如果我供了,能不能不杀我?”
?“你能保我不死吗?”
应答要点,
?表明严格执法的立场,同时说明从宽的
条件
?公安机关不是交易市场,交代问题不能
讨价还价
?为了缓和气氛,表示合理合法要求可以
满足
?指明交罪是唯一的出路
3、肯定和否定方式的结合使用。
?犯罪嫌疑人的问题,
?“你们再调查调查,不是我,是
XXX干的”
?“拿出证据来”
应答要点,
?我们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找你的。你说不
是你,事实情况不是如此。
?相信我们,我们依法办案,调查工作我
们一直在进行,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关于证据,现在是给你一个坦白的机会,
这有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等待,但是有
个限度。
?必要的时候我们是会拿出证据的。
(二)间接应答
?间接应答是指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
一些不宜直接正面应答的问题采用
暗示、比喻、双关和多义等手法从
侧面回答。
间接应答方法,
1、模糊含
蓄的方式间
接应答。
间接应答方法,
2、质疑抑
制方式间接
应答。
音像资料,
审张艳丽
审张传杰
1、模糊含蓄的方式间接应答
?时机,
?否定应答容易打消其交代的愿望,
肯定回答又违背法律时
?方法,
?模糊含蓄回答
1、模糊含蓄的方式间接应答
例一,
?犯罪嫌疑人问,
?“如果我认了能不能不枪毙我(少判
几年)?”
?侦查人员答,
?你有交代的态度是好的,我们一定向
法院建议。
?具体判几年一要看你的犯罪事实,二
要看你的认罪态度。
1、模糊含蓄的方式间接应答
例二,
?犯罪嫌疑人问,
?,XXX(被害人)现在怎么样了(死
了吗)?”
?侦查人员答,
?,他已经死了。”
?,他正在医院抢救。”
?,他的伤势不轻。”
?,他丧失了劳动能力。”
2、质疑抑制方式间接应答
?时机,
? 谎供或供述一些一时无法辩明真伪时
?方法,
? 质疑抑制反问 (最好是多个反问 )
? 态度要坚定,表明确有实据,瓦解其
意志
2、质疑抑制方式间接应答
实例,
?“你不会以为这样下去可以蒙混过关吧?”
?“那有清真店卖猪爪子的?你还是说实话
吧。”
?“你刚刚说你那天在家里?”
(三)论辩应答
?论辩应答是指侦查人员发现犯罪嫌疑人提
出的问题有错误的思想、认识、观点、信
念时,本着追讯犯罪事实,教育犯罪嫌疑
人的目的,在应答的同时,对犯罪嫌疑人
进行说理教育或对某一观点、思想进行辩
论,以明辨是非。
审 刘定山 审 罗阳
(三)论辩应答
论辩应答
注意问题
宣讲方式
辩论方式
1、宣讲方式
?当犯罪嫌疑人对法律不清楚、不理解,
对公安机关的一些措施有误解,或是犯
罪嫌疑人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着错误观点
时则可运用宣讲方式。
2、辩论方式
?在宣讲时,犯罪嫌疑人仍不理解或狡辩
时,侦查人员则要言之有理,态度鲜明
的疏导、论说,与之辩论,以澄清事实,
辩明是非。
3、注意问题
?宣讲与辩论常常在一起使用。
?对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缺乏的犯罪嫌
疑人,要进行宣讲。
?对有某种错误观念,且较为顽固者则要
批驳、疏导,甚至辩论。
(四)转移回避应答
?转移回避应答是指侦查人员避开犯罪嫌
疑人对某一问题的纠缠,把话题引开或
借机回避的一种应答。
?使用时机,
? 犯罪嫌疑人故意在一些细枝末节纠缠,
影响讯问进行时。
举例
?在讯问某走私黄金案主犯高 ×× 时,高气焰
嚣张,
?,我高 ×× 吃喝嫖赌不沾边,三百元起
家,现在拥有四家大公司,关我一天就损失
一百万 !”
?问:高 ××,今天是什么日子,你知道 吗?
?答:什么日子?反正是 10月 20日。
?问:说的对,我再给你补充一句,今天是两
院通行的最后一天,(看表 )现在是下午三点,
距离晚上十二点就剩下九个小时了。
讯 问 策 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
审 邓贤
审 邓贤
审 刘定山
审 刘定山
审 王晓虎
审 王晓虎
审 张艳丽
审 张艳丽
审 康新建
审 张传杰
审 张传杰
审 罗阳
讯 问 策 略
口 供 的 审 查 判 断
第一节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面
一,审查供述或辩解的动机和目的
积极动机
不良动机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面
陈 述 记 忆
感 知
二、审查口供是否完全真实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面
三、审查口供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的
出于自己的
自由意志
出于外在不
良影响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面
一 审查口供前后或多次供述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矛盾
二 审查口供是否合乎情理
三 审查口供的内容是否详尽、具体,
四、审查口供的内容是否合理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面
五、审查口供与其他证据的一致性
第二节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法
1





2

场口
查供
证法
3





2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法
察言观色
具体讯问 反复讯问
检查讯问
对质讯问
讯问检验法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法
现场口供法
现场查证口供,也
称现场讯问或现场
重述口供,是一种
查证口供的方法,
有些国家的刑事诉
讼法把这种方法规
定为一种独立的侦
查行为
现场口供的方法
现场查证口供
前要详细讯问
行走路线由犯
罪嫌疑人决定 以自由陈述和
问答式进行
对同案犯应分别进行,
并邀请新的见证人参加。
侦查人员应监督
并指导,但不许提示
现场查证
口供 规则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法
与有可比性的
证据进行比较
证据对比法
与全案证据
所证明的若
干事实结合
来进行验证
审查判断口供的方法
调 查 取 证 法
询问法 鉴定法 侦查实验

复验复查法 辨认法
讯 问 策 略
C l i c k to e d i t c o m p a n y s l o g a n,
口 供 的 审 查 判 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