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辩证法课程
(工程硕士课程班网络版 )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STS中心 )】
邮编,100084
电话,10-62773013
传真,10-62787568
E-mail,sts999@Tsinghua.edu.cn
2
导言
当代科技的发展,提出许多囿于专业无法回答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研究和思维方法的关系,
科技发展规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等等 。
,自然辩证法,( 又称,科学技术哲学,) 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运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借鉴当代人文社科学术新成果,
力图以作出自己的回答 。 因此,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
3
1.课程性质和要求
(理工 农医类 )硕士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位 课
教材教参
– 统编,自然辩证法概论 (修订版 ),高教出版社,1991
– 中心编,《自然辩证法概论》参考读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1,待出)
– 参考期刊,《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
32课内学时课程:
– 网络版提纲式讲解 24学时,面授讲解辅导 24学时。
作业与考试:
– 课程论文 (按学术杂志的论文格式 ) 1篇,~ 5000字,占课程成绩的 40%;
– 闭卷考试,2小时,占课程成绩的 60%。
4
2.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分支;组成、桥梁;交叉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

自然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 思维辩证法

自然科技 人文社科 认知思维科学

自然 社会 思维
5
3.对象和内容
自然辩证法从哲学高度,结合人文社科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来深化对于人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认识。
–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自然观
–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考察?科技方法论
–对科技发展及其社会运行的考察?科技观
(整个课程相应地包括三部分)
6
4.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深化对人和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发展战略眼光
7
第一篇 自然观一,自然与自然观
1.自然概念
– 基本含义,1.客观世界 ;2.自然而然。
– 1.天然自然 ;2.人化自然; 3.人工自然。
– 1.未知自然 ;2.天然自然 ;3.初知自然 ;4.初至自然 ;5.人化自然 ;6.人工自然,(黄楠森、赵光武)
2.自然观
–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8
3.自然观的演化史神话形态的自然观
–古代自然观 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原始形态理性形态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古希腊
–中世纪的自然观( 神学和宗教意义)
–近代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现代自然观( 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9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
春秋战国(前 770— 221)学术繁荣、百家争鸣,初步奠定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正好与古希腊的繁荣交映生晖。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墨、道三家。
两汉到明清,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儒学主导,道学延绵。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很大。
10
1.《周易,--儒家的最高典籍
,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传说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 。
,易传》旧说孔子(前 551— 前 479)所作,近认为是战国以来的解易作品汇集 。
11
–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 生生之谓易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 刚柔者,立本者也 。
– 刚柔相推而成变化 。
–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2
2.道自然观老子(约前 580— 前 500)开创 。
庄子(约前 369— 前 286)继承,发扬。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3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 通于天者,道也。
–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
3.气论思想
气的概念,
– 源于先秦,其核心思想是“万物皆生于气”。
–,淮南子 ·原道训》:“气者,生之元也。”
元气论哲学
– 东汉王充等将元气看作天地万物的本原。
– 北宋张载发展起来气的理论;后来王廷相、
王夫之、戴震都继承、发挥了张载的学说。
15
元气论对古代科学的影响
–明代生物学家王逵,蠡海集》:
天 \雨露霜雪,气
地,气 +形
草木土石,气 +形 +性
鸟兽虫鱼,气 +形 +性 +情
(人类,气 +形 +性 +情 +义 )
–中医吸收元气论,用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
构成人体的物质 ;包括秉受于父母精卵结合的阴阳之气(先天之气),也包括出生后来自呼吸的空气和从饮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后天之气) ;
构成人体脏腑经络体系的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功能。例如脾胃之气,指消化功能;卫气,
指防御功能等。
16
伪气功的“气”:
– 从千里之外发往大兴安岭灭火、能当场停雷止雨、
拨云露月;
– 能预测卫星发射是否成功,能改变导弹飞行方向,
能从广州辐射到北京命中并改变试管中水分子结构;
– 能穿透瓶壁抖药片,能通过越洋电话也能发放治病信息,还能复原嚼碎名片;
– ……
一种意识决定物质的意念力,一种将改变辨证唯物论、推翻现有科学、引起又一次,科学革命,的超自然力。
既非古代哲学之气,也非中医之气,更非呼吸之气,而是打着气功、中医招牌,并偷换其概念的虚幻之气,进而以此作为图腾物的邪教崇拜。
17
4.阴阳五行学说
,尚书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春秋战国,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
顺序:木、金、火、水、土 。
西汉董仲舒(约前 178— 前 104)体系化。
木、火、土、金、水 。 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近代(日常):金、木、水、火、土。
18
李约瑟:五行的概念不是一系列五种基本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过程的概念。中国人的思想在这里独特地避开本体而抓住了关系。
张岱年:先秦认为五行是生活中的五种基本资料。董仲舒以后多认为五行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但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五行从属于天地阴阳。董将其看作最高实体;
宋明理学则认为最高实体是太极 。
19
5.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弥漫性物质(气论)、强调关系(阴阳、
五行);
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
自发运动变化(《易,— 循寰演化、生成论);
规律与本体相联系(阴阳变化、道);
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20
二,古希腊自然观
泰勒斯,约前 624~547,水 —— 万物始基。
毕达哥拉斯,约前 570~490,数,规律。
赫拉克利特,约前 540~480,火,逻各斯。
巴门尼德,鼎盛约前 504,存在唯一、不动。
(芝诺悖论)
德谟克利特,约前 460~361,原子论,机械性。
柏拉图,前 427~347,理念论,几何学表达完美。
21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前 384— 前
322),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著述丰富。
–,两个世界,学说:
球层结构的多层次宇宙系统,地球处于中心;
月上世界,,精英,元素构成,原动天
(第一推动),永恒不变;
月下尘世,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
有生有灭。
22
3.古希腊朴素的辩证自然观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统一于若干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自然界是一个永恒的变化过程
对立面的冲突和统一推动事物发展演化
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服从数的规律
23
三,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勾勒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初步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
局限:
– 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
– 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
– 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神秘色彩 。
所以,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 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 )
24
四,欧洲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约公元 5— 15世纪千年间,欧洲中世纪,阿拉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保留了许多古希腊科学;中国成为东方科学文化的最杰出代表。
欧洲,基督教统治,神学意识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不仅人们的自然观意识是神学迷信的,
甚至自然科学也成为神学的俾女。中世纪,一切研究都带上了强烈的宗教色彩。如有怀疑,
便会被告密,带上异端的罪名,就可能被宗教异端裁判所判处极刑。
25
五,近代(初期)科技和自然观
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纺织业,
金属冶炼和机械加工等,工场手工业。
商品经济、开拓市场的需要?远航探险和地理发现?天文知识和地理知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伴随着文艺复兴(厌恶神性、张扬人性)和宗教改革运动,
在科学领域中产生了以天文学开始的科学革命。
26
1.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 N·Copernicus,1473— 1543年),
《天体运行论,( 1543),日心说。
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教条,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的解放。
27
2.伽利略与开普勒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1564-1642
年),经典力学创立者: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天文望远镜,传播日心说;实验、
实验与数学结合,甚至理想实验。
开普勒( J·Kepler,1571— 1630
年),,天空立法者,,行星运动三定律,打破天体只能按正园作匀速运动的观念。
28
3.牛顿的综合
牛顿( I·Newton,1642— 172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1686,4,28),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29
4.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
初期,力学首先得到较充分发展,相应地人们也就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世界 。(,动物是机器》
(笛卡儿,1596-1650),《人是机器》( 1747,
拉美特利),《社会静力学》(斯宾塞,1820-
1903),…… 。机械决定论 。
方法,非常重视观察和实验在科研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归纳分类 ; 在事物、规律分类的过程中,把事物孤立起来,看成不变的、静止的研究对象 。
30
为技术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社会生活中机械轰鸣,人们按照钟表的指示规定着自己的行动。机械自然观深入人心不可避免,
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所持有的自然观。
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在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31
绝对化,最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思想,阻碍科学发展。
力学难解释,运动如何发生? 天体怎样运动起来? 不同物质形态如何转化?
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把神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随着科学进步,形而上学自然观陈腐了,
将要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
32
六,19世纪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8世纪下 -19世纪上,英国产业革命,前后经历了
70~80年。
随后,美 50-60年代,德 70-80年代,俄 80年代末,
先后完成 ;日世纪之交。
科学的发展:电磁、热、化学、染料、肥料,古生物,地质等。
产业革命开始科学和大工业结合的新时期,但 19
世纪末期才真正显示出来。
33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发展起来。
– 分门别类的研究 → 自然界各过程的联系 ;
– 分析既成的事实 → 自然过程的变化发展 ;
– 力学为尺度 → 各种运动形式的特殊本质。
总之,科学由运用观察、实验、解剖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说明的阶段。
1.19世纪上中叶的科学
34
2.五方面的科学成就
天文学方面:太阳的起源和演化
–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后来拉普拉斯也独立提出类似假说,并运用数学的证明,使之得到较广泛承认,被合称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
–,天,在演化中,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35
地质学方面: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
( 1883 ),提出,渐变论,—— 力图从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驳斥了
,灾变论,和“神创说”。
–,地,在演化之中,也是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根据。
36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 上中叶,德医迈尔、英业余焦尔、德物理生理赫尔姆霍兹、英律师格罗夫,丹麦科学家柯尔丁等,不同研究,独立发现。
– 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性,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彼此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消除了人们对于,世外造物主的最后记忆,。(物质运动处于普遍联系中)
37
化学,原子分子论,周期律,合成有机物
– 原子论,道尔顿,世纪初,物质由原子构成 ;
中叶,阿佛加德罗,分子论得到广泛承认 ;
原子分子论。(物质的普遍联系)
– 合成有机物,上半叶,维勒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人为的鸿沟 。(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联系)
– 元素周期律,1869年,门捷列夫,把原来认为是彼此孤立的、各不相关的各种元素看成是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物质的普遍联系)
38
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 细胞学说,30年代末,施莱登,施旺,揭开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其构造的秘密 。
(生命界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
– 进化论,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了物种之间的联系,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作了正确的解说,摧毁了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 。,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生命在演化中)
39
3.(德国古典)哲学上的成就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 19世纪初,包括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优秀成果特别是黑格尔,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基本内核,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自然辩证法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扼要考察一下康德和黑格尔的学说。
40
康德( 1724— 1804),开创德古典哲学 ;提出星云假说,发现矛盾。
– (承认),自在之物,和(只能认识)
,现象,;
– 四对,二律背反,,
– 正:世界在时间,空间上有限。
反:世界在时间上和在空间上无限。
– 正:世界上由单一东西构成。
反:没有单一的东西 ;一切都是复合的。
– 正:世界上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反:没有自由:一切都是自然。
– 正:世界因系列里有某种必然。
反:里边没有必然,一切都是偶然的。
41
黑格尔( F·Hegel,1770— 1831年),近代唯心辩证法大师,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 。
– 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绝对观念,辩证发展过程,
经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相应地,
《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
逻辑学,绝对精神的发展,有(存在) → 本质 →
概念 ( 绝对精神,矛盾已调和,外化为自己的对立面 —— 自然界)
自然哲学:机械性 → 物理性 → 有机性 ( 顶点是人,
就有了精神)
精神哲学:主观精神 ( 个人意识 ) → 客观精神 (社会意识 )→ 绝对精神 ( 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认识绝对精神自己)
42
于是,黑格尔在他的倒立的思辩哲学体系中,
把整个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猜到了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恩格斯:,黑格尔第一次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43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和总结了时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建立起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主要是恩格斯所阐述,集中体现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
等经典著作中。
44
( 1) 最初的转变,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
–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存在,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发展的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的这一过程的一部分。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
– 科技与生产,生产的重要因素 ;自觉运用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发展,造福人类 ;科学本身发展有不断加速的趋势 。
– 科技与社会,科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和社会革命的基础 ;科学进步最终会导致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引起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的基础上必然发生整个社会关系的变革。
45
(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
马恩《神圣家族,:
– 承认自然界物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前提,
也是人的劳动和生产力得以实现的前提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 自然科学和物质生产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它 认为历史的发源地在于科学和工业,
在于物质生产,在于群众掌握科学、利用物质自然进行物质实践。
46
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
–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 ;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是彼此相互制约的。
–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产劳动使之与动物区别开来 。 第二个前提,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第三个前提,人类自身的生产 。
– 人周围的自然界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产物。
他们还指出,自然科学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7
( 3)《自然辩证法》主要内容
1873.5-1876.5,近百篇札记、片断和两篇重要论文。
1876.5-1878.7,《反杜林论》。
1878.7-1883.3,札记,片断,大部分论文。
1883.3,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出版《资本论》遗稿,1895年恩格斯逝世 。
1925年苏联首先出版。 (参见,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北大出版社,1996)
48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
,导言》、《<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等
,导言》与 [科学历史摘要 ],从自然科学发展史,
分析科学发展对哲学思想,自然观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自然观的基本点:,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49
,<反杜林论>旧序》和 [自然科学和哲学 ],
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和德国哲学界的混乱局面,从理论上说明自然科学家总是受哲学支配的,以及正确的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指明了自然科学工作者自觉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辩证思维的重要性。《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是批判自然科学领域里的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对于反对,伪科学,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50
②辩证法
,辩证法》,[辩证法 ]。
主要是结合自然科学来阐述辩证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
辩证逻辑与认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
并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法。
51
③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
,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的量度功,;[物质的运动形式。科学分类 ]。
主要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一些基本观点,以及科学分类的基础。
从系统观点看世界。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面。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世界。世界是一个过程集合体,是永恒的物质性循环。
52
④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内容的辩证性质
,潮汐摩擦。康德和汤姆生台特》《热》
《电,[数学 ][力学和天文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
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力学、天文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某些内容的辩证性质,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观点,并以数学及各门自然科学的实际成果为依据,进一步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
53
⑤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论述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
架起了自然观到历史观的桥梁。
还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 ……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54
( 4)《反杜林论》
①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②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与时空
③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
④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
⑤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55
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发展观的划时代变革。(《自然辩证法概论,11-12)
–自然观:立足于时代科学成果之上,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对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解。
–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置根于社会实践基础上,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立场。
–科技观:深刻揭示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从而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
56
七,20世纪科技发展与自然辩证法
1.19-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19世纪下半叶,牛顿力学得到广泛运用,机械自然观总体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物理学终结了”。
( 1) 物理学新发现
– 1895年,伦琴发现 X射线。
– 1896年,贝刻勒尔发现放射性。
– 1897年,汤姆逊证实了电子的存在。
动摇了几千年的原子( Atom) 观念。还有:
– 原子论与能量论(唯能论)之争。
– 马赫对绝对时空观的批判。
57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物质观,物质客观实在性,旧物质结构
,界限的消失,,而不是,物质的消失,。
– 运动观,重申: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 时空观,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关于时空结构的认识是发展着的、可以改变的。
– 实践观:实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真理观: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 再一次指出,自然科学家“应当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58
从 20世纪下半叶科学新进展看,当时还有:
– 时间箭头:牛顿力学中可逆( F=ma=
m(d2v/dt2),热力学中不可逆(有方向)。
– 演化方向:生物学进化(从无序到有序),热力学退化(熵增定律,总是自发地奔向无序) 。
– 决定论(确定论)与统计论、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关系,等等。
59
(2)物理学革命
(开尔文 )晴朗的物理学天空,但有两片乌云:
– 紫外灾难 ( 黑体,光的发射和吸收 ) ;
– 迈克耳逊实验 ( 以太,光速 ) 。
相对论,
– 爱因斯坦,1905年,狭义相对论 。 时间与空间关系,质量与能量关系 。
– 1915年,广义相对论 。 物质,时间与空间关系 。
60
量子论,
– 1900,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 1905,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 20世纪初,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
1913,玻尔 (经典 )量子论原子模型。
– 1923,德布罗意,物质波(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
– 1926,薛定谔,波动力学。大体同时,
海森堡,矩阵力学。
– 1927,两者等价,即量子力学。
61
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实现了一场物理学革命,克服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其哲学意义包括克服传统机械论哲学观念的影响,要更加辩证地认识客观世界,辩证地理解科学认识的发展 。
事实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受到科学家重视:
– 物质、时间和空间。
– 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 1927年,海森堡 ;互补关系,1929,玻尔),量子力学解释。
– 爱因斯坦与玻尔(哥本哈根学派)长达 30年的哲学、认识论的论战。
– 科学家们,或多或少都进行一些哲学思考,可以说是一个“哲人科学家”群星灿烂的时期。
62
2.20世纪科技、哲学与社会
( 1) 基本理论:
相对论 → 宏 ( 宇 ) 观世界,高速运动
量子理论 → 微观世界
(上半叶 )
→ 追求统一性
( 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的统一 )
→ 探索复杂性 (中叶以来 )
(系统科学,自组织,非线性科学 )
63
( 2)分支学科中的哲学问题
① 粒子物理学
– 基本粒子 (几百种 )
– 夸克(禁闭,可能还有结构)
–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追求给予统一的解释。
物质的,可分性,的争论;对统一性的追求导致有人认为:,物理学理论的终极”?!
64
② 现代宇宙学
– 爱因斯坦,开创现代宇宙学,静态宇宙
(加宇宙项 ):,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
– 上半叶的演化宇宙预言,60年代得到观测支持 。
– 宇宙,我们的 ( 观测 ) 宇宙,开宇宙,闭宇宙和平宇宙,150亿光年,黑洞 。
有限和无限 。
65
③ 生物学(生命科学)
– 50年代发现 DNA的双螺旋结构
– 60年代遗传密码破译,人工合成蛋白质
– 70年代生命起源新理论,人工合成核酸
– 80年代生物工程
– 90年代克隆,(跨世纪的)人类基因组工程
伦理学问题,法律问题,道德问题等
66
④ 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
– 40年代出现计算机
– 5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
– 60年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 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ARPANet,计算机网络
– 80年代神经网络计算机再兴起,因特网
信息化,全球化,地球村,知识经济,赛博空间 ( Cyberspace),虚拟现实,伦理,
法律,新型人际关系,人机关系 。
67
⑤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自组织理论
– 40年代系统工程,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 60-70年代,耗散结构论,超循环论,协同论
– 80年代,混沌理论,分性理论,孤子理论
– 当代探索复杂性科学前沿
整体和部分,有序与无序,结构和功能,
涌现,非线性世界与线性简化
68
⑥ 生态和环境
– 50年代现代生态学
– 60年代环境问题,八大公害,环境,绿色运动
– 70年代全球问题,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 80年代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概念
– 90年代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议程,
科技,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69
⑦高新技术群
–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 生物工程和科学技术,
– 新材料科学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海洋科学技术,
– 空间科学技术,
– 先进制造技术。
科学、技术的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70
当代科学和技术,既全面又深刻,重整体又深入 。
– 追求简单性?探索复杂性 ;
– 关注本体,认识?联系道德,伦理,法律 ;
– 研究无机界?研究生命,生态,智能 ;
– 兴趣,小科学?大科学,国家利益,国际合作 ;
– 探索自然?第一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活质量 ;
自然观:自组织的生态的自然观,……。
方法论:计算成为,第三种科学方法,,……。
科技观: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
这些都需要我们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之中,来加以认识,概括和总结 。
71
八,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人是大自然自组织演化的产物 。 人一旦产生出来,就出现人和自然的关系 。 这种关系,既影响着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关系和发展,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 。
72
1.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
人不能离开自然界,又能动地改变自然界
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性,也具有受动性,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 ;
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 。
73
2.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 ————需要专门器官,手的形成;进而引起全身的相关变化;如此等等 。
劳动是社会性的,需要交流,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使得动物心理转变发展为人的意识,猿脑转变发展为人脑 。
掌握和学会制造工具,促进了人的诞生,也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人类生态的演替 。
74
3.人的新进化
在社会发展中的进化,主要是人的社会属性推动人的生理,自然属性的进化 。
体外,简单工具 → 肢体放大 ;新工具工作机 →
体质放大 ;能源开发利用 → 体力放大 ;自控流水线 → 机能放大 ;电脑 → 智力的放大 。
体内,包括 意识和生理 。 意识,思考方式演变和文化水平提高 。 生理,科技特别重要,,医疗,,,再造,乃至,基因重组,。
75
4.人类社会、人类生态系统的演化,全球问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态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不同工具 — 不同时代 — 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
人类生态的不同演替阶段。
石器时代 → 青铜器时代 → 铁器时代 →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原子能时代,今天的电子时代、
信息技术时代。
全球问题,( 70初,罗马俱乐部,5变量世界方程)人口 ;粮食 ;不可再生资源 ;工业化 ;环境污染,等等。
76
5.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1)宿命论、征服论与和谐论:
宿命论:以消极适应自然为特征,只强调人的受动性;
征服论:以无节制地开发自然为特征,只强调人的能动性;
和谐论: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特征,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77
( 2)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以及浪漫主义色彩的观点
悲观主义态度:认为最终自然界要惩罚人类,而人类的一切改造自然的活动都是无济于事的;
乐观主义态度:认为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让自然界按照人类的目的和需要向它的有利于它自身演化的方向发展。
Gaia假说,与过去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无活力的物质和能量的无机物相反,它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是一种新的带有寓意的地球系统观。
78
( 3)恩格斯:
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 ……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
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79
6.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正确协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协调和解决人与人的关系 。
– 马克思: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
全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也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
– 不同经济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经历了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理解,目标和实施手段,方式各不相同,
不仅形成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阵营,而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 。
80
7.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 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
– 四个公平:①代际公平,②代内公平,③各民族之间的公平,④各国家发展之间的公平。
– 三个协调:①人类自身再生产与自然环境容量的持续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加。 ②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两者交织在一起。 ③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
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81
8.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科技两重性。自然,时代科技受时代认识水平限制,认识深度和广度的局限;社会,
时代科技的利用打上时代的社会烙印,有社会制度、社会目标的制约。
绿色科学技术,可保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资源保护的统一。
82
9.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历史性转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竞争空前激烈,发展是硬道理,现代化压力,市场压力等等 。
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搞好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83
现实国情,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沙漠化 。
– 土地资源锐减 。
– 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平衡 。
– 矿藏短缺,石油进口 。
– 黄河断流,长江洪水 。
– 白色污染,城市污染 。
– 江河湖泊污染,海洋污染 。 ……
84
历史性战略决策
–在联合国“环发大会”制订了,21
世纪议程》以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即《中国
21世纪议程》。
–科教兴国,贯彻《中国 21世纪议程》
成为我国的跨世纪的历史性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