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推广 绪 论 一、林业推广的概念 “推广”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推动”;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扩大事物的使用范围或者起作用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之中,“推广”泛指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某种新知识或者新技术广为传播并且使大家实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推广的对象不同则赋予的意义不一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林业推广可以分为两种概念: 一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指推广人员把新的科学技术传授给林农,以达到推动林业生产提高的目的。 二是广义的概念,主要指推广人员根据林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向林农传授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提供改善生产、经营和生活所必须的综合服务,以达到培训新型林农、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提高林业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从工作范围看,除传授生产技术外,还包括提高林农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进行综合服务。从工作内容看,除产中技术指导为主外,扩展到产前的物资和信息提供、产后的储藏—加工—销售一整套服务。从工作方式看,除行政指导为主外,扩展到试验示范、教育培训、技术承包、经营指导和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服务。 因此,狭义的林业推广已经转向广义的林业推广。 二、林业推广的性质和目的 林业推广的基本性质是教育性,是多种内容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 林业推广的教育性决定林业推广工作必须坚持启发群众积极性原则,激发群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要,激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的热情,使其自觉自愿接受、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条件。 林业推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林农检查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在其技能和资金允许范围内利用林业技术和知识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者使之得到缓解。其根本目的不是提供一个替当地人的办事机构,而是帮助他们自己动手、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问题。 三、林业推广的作用和任务 林业推广工作的作用是帮助林农开展讨论、作出决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需求。 林业推广的主要任务是把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开发、推广生态林业的综合技术为重点,面向山区、林区和广大农村传授兴林致富技术,为林业技术上山入林、进乡落户、为技术扶贫和振兴林业作好技术和综合服务。具体任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订和执行林业科技发展和推广计划;二是开展中间试验和示范;三是进行林业推广培训;四是组织林业推广综合服务。 四、林业推广的功能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据1999年1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二成左右,而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5%。其中,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30%,科研成果在适用地区的覆盖率只有20%。因此,加强林业推广工作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林业推广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联接科研机构和广大林农的桥梁;二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三是科研的继续和成果的再创新;四是林农进行继续教育。 五、制订林业推广计划的步骤 一般而言,制订林业推广计划的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帮助林农开展讨论,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引导群众根据时间、技术和物资,确定推广计划的工作目标和形式;三是确定推广计划的援助性质和正确投入量;四是认真考虑实施推广计划的当地政府政策。 康普顿Compton提出了“颠倒过来”的方法,即查明原有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现状,利用科研机构的知识体系,使之改善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以便提高生产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六、林业推广的限制因素 林业推广的限制因素很多,如当地人对接受与传统方法和技术不太一致尤其是相抵触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存在畏惧感,缺少资金和物质的配套,难以保证的义务教育和身体保健等。此外,还有林业本身方面的限制因素:一是从事林业活动得到报酬的间隔时间过长;二是由于林木种植时间过长导致土地被占有;三是办理砍伐、运输和销售林产品的官僚主义程序;四是产量超过当地或者国内的需求而没有安排好销售环节和可接受的价格,使之妨碍推广继续进行;五是缺乏合理的价格或信贷条件使之购买种苗、化肥和农药等必需的物资。 七、林业推广计划的效益 林业推广计划的根本效益就是满足林农确认且非常重要、足以使其花费时间和资源去实现的需要,如木材、燃料、饲料、药材等等。 八、林业推广学的任务和内容与方法 林业推广学的任务:一是研究科学技术与林业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二是研究科学技术应用于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三是完善和设计林业推广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林业推广学的内容:一是林业推广学的行为学、系统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理论;二是林业推广学的组织学和管理学理论;三是林业推广的方法学体系;四是林业推广学的评估与监督学理论。 林业推广学的方法:一是深入调查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二是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科学实验。 第一章 林业推广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林业推广的行为学基础 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行为等内容。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领导能力、促进团结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林业推广实质上就是人的一种活动,包括推广人员、被推广的人员(林农和群众),通过研究这些人的活动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途径,最终提高林业推广工作效率。 一、行为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的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行为具备三个要素构成:1、行为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组织行为都是由具体的人发出的,行为是人的基本功能;2、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预见性和能动性;3、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与其动机、目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构成行为的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称其为行为,人是行为的主体,环境是行为活动的范围和作用对象,行为既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对环境具有能动作用。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并由此而产生的,离开了环境就谈不上人的行为,因此,在研究人的行为时,要重视对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研究,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的行为对环境的改变作用。 (二)行为的特征 1、目的性,人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包括适应、利用和改变环境条件,以满足人们发展生产、改变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2、受意志的支配性,人能思维、有意志、会判断,可以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便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活动,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3、差异性,受个性心理和环境特征的影响,不同民族、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年代、不同文化与精神素质的人的行为都有很大的差异。 4、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条件下熏陶形成的,不同的教育和实践会形成人的不同道德行为和职业行为,环境改变则人的行为也会改变,从而使人适应变化的条件。 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一)动机论 动机论是研究人的行为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着重从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方面来研究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引起动机的原因。 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引起的,如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图: 环 境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新的需要和刺激 2、动机、需要和行为,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引起动机的原因包括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人的内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界刺激是通过内在需要而起作用的环境条件。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原因,又是行为过程的推动力量。 动机的性质不同,对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力量强度,最迫切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优势动机,推广人员应该把推广目标与林农最迫切的需要有机结合,才能使推广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目标清晰度,人们追求的目标预见性越清晰则推动行为的动机力量越大,因此,推广人员应该把推广目标给林农讲得很透彻,增强推广目标实现的信心。三是目标的远近,近期见效的推广计划比远期见效的推广计划更加容易引起林农的动机,因此,推广人员应该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 (二)激励论 激励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某种因素的激励后引起的,主要有两种理论: 1、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m)于1943年提出的层次需要论,人的需要可分为5个层次:最基本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社交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见下图: 层 最高层 自我实现的需要 次 第四层 尊重的需要 提 第三层 社交的需要 升 第二层 安全的需要 基本层 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指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命、延续种族的最原始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指人身安全、职业保障、财产安全、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是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成员和平共处,有归宿感。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的需要,如希望学习知识、发挥能力、胜任工作、受到尊重的需要,更希望得到荣誉、地位和社会的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完善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2、期望论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V.H.Vroom)在《工作与激励》著作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激励理论即期望论,如下公式表示: 激励强度(MF)=期望率(E)╳目标效价(V) 激励强度是指一个人受到激发的程度,或者指一个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期望率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的估计;目标效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价值大小的评价。 公式表明,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于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以及对目标效价的重视程度。当目标效价越大,实现目标的概率(可能性)越高时,则行为动机越强烈(激励强度),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依然。 三、林农的需要 林业推广的对象是林农,其需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般需要:满足家庭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经济安全的需要如宁愿保持低收入水平也不愿意冒险获得高收入,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加入某些组织或团体的需要。 2、地区条件差异引起的不同需要:林业生产的地域性很强,不同地区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方向不同,差异很大,因此引起的需要是不同的,如山区、干旱区、水土流失区、平原区等需要绝然不一样。 3、经营条件差异引起的不同需要:如土地占有的数量、质量和占有方式(承包、租赁等)等的差异;家庭劳力和家庭成员的数量、强弱、类型(专营、兼营、业余)或者雇佣劳力的数量及其方式(长工、季工、临时工)以及这些成员的文化程度、生产经验、技术水平、经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地位等等的差异;生产资料(耕畜、农机具)占有方式以及生产资金的来源(农林业收入、非农林业收入、信贷条件)等的差异。 4、青年的需要:青年的文化基础比较好,有强烈的发展生产和追求富裕生活的愿望,但是他们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不安心林业生产,因此,最需要给青年提供生产技术、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培养热爱山区和林业等个人素质和公民责任感、培养领导组织能力等。 5、妇女的需要:由于妇女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地位也比较低,所以,妇女有些特殊的需要,如学习文化知识、培训生产技术、参加试验示范以及经验交流等。 总之,开展林业推广活动时,必须尽量了解林农的需要,然后选择推广项目,制定好推广目标,确定其推广方法,使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四、林农行为的改变 (一)行为改变的一般内容 林农行为改变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的改变、技能的改变、态度的改变、个体行为的改变和团体行为的改变等,查尔德(Blan Chard)提出如下图式: 难 易 团体行为    个体行为    态 度     技 能      知 识       改变时间:短─────────→长  (二)影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 影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包括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前者是促进林农行为途径改变的因素即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因素,后者是阻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即阻碍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因素。 动力因素:发展经济的要求,现代技术的效应,先进的推广服务,正确的方针政策,扩大生产的可能机会。 阻碍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落后的教育和技术水平,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以及来自推广人员和技术本身的阻力(前者有推广人员技术水平低、技术操作不规范、推广方法不恰当;后者新技术所需的费用大、技术操作难度大、需要的劳力多、对土地要求高)。 (三)林农行为改变的途径和策略 1、行为改变的基本途径       新的平衡 生产停滞   新的行为 改 变     新的平衡 生产停滞           动力大于阻力,打破平衡     平衡状态           2、改变行为的基本策略 改变林农行为的基本策略是从改变林农个人素质和生产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工作,也可称之为“互补策略”。 以林农为中心的策略: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培训帮助林农更新观念、转变态度、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鼓动林农大力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 以生产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是指在农村建立和健全各种新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向林农提供良种、化肥、机具、水利、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信贷、保险以及推广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以诱导和增强林农进行技术革新。实施这种策略,需要相当的物资、资金作为保障,需要相当数量的推广人员牵线搭桥,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和管理,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节 林业推广的系统学基础 一、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一)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就是一个问题本身及其相关联的部分,因此,一个系统包括许多部分或者要素组成,系统周围的事物称为“环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与“环境”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换,“环境”把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给系统称之为对系统的输入,系统对输入经过转换又对“环境”产生输出。因此,可以把系统理解为“输入、输出的转换机构”,能把输入转换为输出就是系统的功能,如图即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输 ──── 入 环 ───→ 境 环 境 环 ──── 境 输 ───→ 出    系 统 (转换机构)                  环 境    (二)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为组成单元而形成的系统,如生物系统、天体系统、原子结构系统、森林系统等,是一种无目的的系统。人造系统也叫人工系统,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系统,是一种有目的的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科学研究系统、教育系统、林业推广系统等。此外,还有许多系统是由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结合成的复合系统,如林业系统就是一个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2、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是与环境不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如内部管理体制系统,当然绝对的封闭系统是不存在的。 开放系统是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且这种交换影响着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如自然界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 3、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所谓动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反之,如果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就是静态系统。一般的系统都是动态系统,完全的静态系统是不存在的,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处于相对平衡的系统就是静态系统。 4、稳定系统与非稳定系统 如果系统受到某种干扰则偏离正常状态,当干扰消除后又能恢复其正常状态,这种系统称为稳定系统。反之,如果系统受到某种干扰则偏离正常状态,即使干扰消除后也不能恢复其正常状态,甚至越离越远,这种系统称为非稳定系统。稳定系统与非稳定系统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森林系统适度采伐,通过天然更新可以恢复其系统原貌;如果滥采滥伐滥垦,森林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就很难恢复。 5、可控系统与不可控系统 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控制其系统的性质、功能和方向并能使系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这种系统称之为可控系统;反之,则为不可控系统。 二、系统的性质 1、整体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或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结构。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功能简单的相加,即1+1≠2,包括两种情况:1+1>2和1+1<2,其原因就是各要素的结构良莠不同。系统必有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优化其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2、有序性(层次性) 所谓系统有序性是指系统的结构可以划分为为若干层次,或者说任何系统都是由较低级的结构单元组成,这些较低的结构单元称为系统的“子系统”,若干子系统构成一个系统,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据此,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结构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结构模式。从垂直方向可以区分为相互隶属的各个层次或等级;从水平方向可以看出同级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一个稳定的系统结构,应该是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因此,优化系统一定是优化系统的网络结构,才能发挥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最终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来看,它们在系统内部是按照一定的渠道有序地进行,正是这种流动才使系统的运行具有活力,从而促进系统功能的发挥。 3、相关性 在一个系统里,各个要素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对其他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导致系统结构和整体功能发生变化。 4、动态性 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都是随时间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状态称之为系统的动态性。各个要素间的稳定联系称之为状态,它反映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状态的变化性称之为过程,它反映系统的变化性。 从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和动态性可以看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反馈性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然和环境发生信息交换,即从环境输入信息、经过系统的处理、再输出到环境中。反馈性就是指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再引向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输入信息 系 统 输出信息       反馈信息   (结果返回) 从上图看出,反馈是一个由信息输出、结果返回、再输出三个阶段构成的循环过程。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前者是指反馈的信息不能消除决策计划执行中发现的偏差甚至还可能使偏差加剧;后者是指反馈的信息能够消除决策计划执行中发现的偏差。 三、林业推广的几个系统模式 (一)林业开发的投入系统 林业开发的投入系统包括基本自然资源投入、劳力投入、物质投入、知识投入和服务投入等几个方面,如图: 基本自然资源投入(土地和自然条件)  ↓  劳力投入 ——→ 林业开发 ←—— 物质投入 (生产资料)   ↗ ↖   知识投入 (教育、科研、推广)   服务投入 (销售、运输、管理)  林业发展的知识投入系统是林业开发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林业推广三个部分,如图: 科学研究 (创造知识) 林业推广 (应用知识) 教育培训 (传授知识) 林业发展的知识投入系统中,科学研究、林业推广和教育培训三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林业推广有赖于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林业教育培训的更新,林业科学研究有赖于林业推广的普及和林业教育培训的提高,林业教育培训有赖于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林业推广的辅助。 (二)林业推广知识来源系统 林业推广知识来源系统包括林业科技成果,林业生产者的实践经验及创新,以及林业物资的供应、林业产品销售和农村金融部门等,如下图: 其他知识 生产经验 来源 知识 推广员 林业研究 知识 知识 生产应用者 传递 (三)林推广系统和林业推广对象系统 境 境 推广人员 传播 林农及 环 因 交流 环 因 及其机构 反馈 其家庭 素 素 从上图看出,林业推广系统由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构成;林业推广对象系统由林农、家庭以及农村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构成。 林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推广系统中推广人员的素质(知识、技术、能力等)、推广机构的功能、环境条件的特征及其三者的关系;二是推广对象系统中林农的素质(文化、知识、技术、态度等)、家庭状况(经济、劳力、主要成员的素质)、环境特征及其三者的关系;三是推广系统及其推广对象系统之间的传播交流及反馈的信息量是否充足、信息是否畅通。 (四)林业推广的决策系统 所谓决策是指人们针对需要解决的待定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各种备选择的方案并从其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的活动。它是管理的最高功能,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我国林业推广决策系统的模式如下: 政府林业发展计划 执 反 行 馈 林业推广决策 执行 反馈 执行 反馈 反馈 执行 信息系统 执行 决策系统 执行 执行系统 收集处理 制定决策 技术推广 进行预测 反馈 编制计划 反馈 信息反馈 双向反馈 第三节 林业推广的一般原则 林业推广工作的最初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活动,即知识与技术的组织和交流、林业知识宣传普及、林业推广计划。因此,林业推广工作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贯彻国家林业发展方针和规划;二是要求技术先进、生产可行和经济有利;三是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四是革新要先试验、推广要先示范;五是要求适应当地文化科技水平;六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推广方法;七是要求深入群众、进行民主协商;八是要求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对于综合运用多种推广方法问题,美国学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运用推广方法越多,则林农态度改变的人数越多,反之依然(见表)。 推广方法种类的数目与林农态度改变人数的关系 采用推广方法的种类 态度改变者的比例(%)  示范 35  示范、广播、讲课 64  示范、广播、讲课、通讯、集体讨论 86  示范、广播、讲课、通讯、集体讨论、田间观测、实际操作、电影、幻灯、阅读 98  第二章 林业推广的组织 科技推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农业推广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系统大约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省(区)、地(市)、县、乡5级推广体系初步形成。而林业推广是农业推广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比农业推广晚10年左右,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主要林业省区已经建立了林业推广体系,但是全国还有许多省区林业推广组织并未完善,因此,尽快建立健全林业推广体系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第一节 林业推广组织的一般理论 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对象,它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主要强调人际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薛恩认为,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劳动部门职务的分工和不同等级的权力与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包括特定的共同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职务分工,不同分工的权力和责任。换句话说,组织就是有计划、有目标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衡量组织协调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就是看人的创造性和发展潜能发挥如何?因此,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两人以上有意义的协调力量和合作系统。由此一来,组织形式设计要合理灵活、集权与分工结合且更多地分权、增强民主、减少独断、实行民主决策管理。 二、组织的功能 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其功能大体可概括为聚集、转换、释放。聚集就是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知识信息等加以聚集汇合,形成一种合力。转换就是把聚集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工、制作、化合转化为新的功能和能量。释放就是将组织能量释放出去,为这个组织系统实现其目标而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组织功能具体表现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5个方面。计划是推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指推广组织为达到一定的行为和目标,对其行动进行决策并设计步骤、方法、环节与途径。组织就是根据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建立必要的组织协调体系,对推广计划实行有效地指挥。指挥就是针对团体成员间的不同情况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实行正确有效地指挥,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效地开展工作。协调就是有效地综合好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之间的矛盾,减少管理过程中能量损耗,建立和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整体功能得以实现。控制就是对宏观及微观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节,防止出现大的错误或更大的损失。 第二节 建立林业推广组织的原则 建立林业推广组织的原则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任务明确,职责分明 我国林业推广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林业生产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林业生产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向林业生产者提供技术、经济信息,指导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技术问题,为各级行政领导提出林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协调科研、教学单位搞好成果中试甚至大田试验,反映成果推广中的问题,创造性地推广、普及应用成果,向林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反映其产品使用情况和生产者的实际需要。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草案)》赋予的任务是:参与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林业应用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引进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总结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指导下级林业推广部门和各类群众性科技组织的林业技术推广活动。而《湖南省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本地区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基地;组织应用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服务,兴办林业综合服务实体;参加成果鉴定、对科研成果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二、责、权、利明确并一致 责权利主要是指推广组织内部的各部门、各成员之间都应有明确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并且要求一致。否则,责任大于权力,责任就失去保证,工作任务就难以完成;如果权力大于责任,就会造成滥用职权。因此,在明确责权利时,要尽可能减少相互交叉,否则就会造成矛盾,延误决策、降低效益。 三、人员精干,机构精简 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的技术人员,应有中专以上的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培训考试,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75%。 四、有正常的经费渠道来源 乡以上各级林业推广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其人员的经费;各级林业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业务活动经费;当然,各级林业推广部门要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创收活动。 第三节 美、泰、中三个国家林业推广的组织系统 一、美国 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亿,森林总面积301万平方公里,用材林面积20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2%,森林总蓄积量234亿立方米。林业推广机构和职责如下: 1、联邦林业技术推广局为独立机构,与联邦林务局平行。联邦林业技术推广局的主要任务是:向个州和州立大学推广中心提供有关推广工作的规定和标准,召开推广项目研讨会,评估推广成果。而联邦林务局则是:负责国有林的管理,领导国有林、州有林、私有林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2、各州立大学的农林院校(系)或分校都设立了推广中心,一般配备5—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推广专家组成,负责本州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如良种选育、育苗造林、森林经理(经营)、森林保护、林业机械、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 3、州县成立了林业协会,为独立的群众团体,属于民间推广机构,县级协会是最基层的技术推广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培训私有林主、总结编印林业技术推广资料。协会主席从会员中产生,主席不常座办公室,负责雇佣协会主任和工作人员,协会工作人员一般5名,其中专家3名,秘书1名,编辑1人,经费主要来源于私有林主的捐赠、会员分摊、政府拨款、会员交纳会费等。 4、私有林业技术公司的林业技术推广。惠浩公司和南方公司,每年提供良种苗木2亿株,优价供给私有林主造林、提供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技术资料。私有林主需要帮助时,还要提供电视电话咨询、派专家现场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林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均以无偿的形式向私有林主和林农提供技术服务和必要的林业技术推广资料。联邦林业研究体系与联邦林业推广体系一样,从联邦、州、县均设立,推广人员与研究人员的职务晋升、待遇完全相同。 二、泰国 泰国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0万人,林业用地14.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7.9%,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主要特点如下: 1、科研、推广均由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皇家林业厅下设13个处,全国设有2个林科院、2所林业院校。皇家林业厅13个处分别管理各自的科研项目和推广项目,其中,特大项目由皇家林业厅直接管理,各处各院校参加,兄弟单位配合。科研项目由各处下达给林业科研、院校,成果推广项目则由各处直接投资、管理、实施。全国21个大区、72个府、670个县都设有林业局,各林业局下设的各业务科室均建有各自的推广示范点。 2、林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工作建立示范样点、提供良种壮苗、传授技术、培训普及。示范样点建有示范中心,配备1名林业官员(研究生),该中心免费为林农传授栽培技术、提供部分优质苗木和培训。 3、建立民间联合体或协会,这些由社会能人(技术名流)发起成立,政府批准,林农自愿参加。协会为会员提供林业生产技术、产品信息、种苗、银行贷款担保、保证收购产品,会员每年交纳会费(50泰铢,1泰铢=RBM 0.25元),入股费(每股100泰铢)。 4、农村社区能人示范做样板,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林业。 三、中国 我国林业科技推广组织包括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如图: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推广总站 科 技 司 林科院、院校 业务司局站 省林业厅(局) 省林业推广总站 科 技 处 林科院所、院校 业务处室站 地市林业局 地 市 推 广 站 科 技 科 林科所、院校 业务科室站 县 林 业 局 县 推 广 站 科 技 股 林科所、职高 业务股站 乡(镇)林业站 科技示范点(户) 生产者(林户) 林业科技推广组织的纵向系统 工商、任务、计划、 林业科研院所 兄弟推广部门 财政、物资部门(3) (1) 生 产 部 门 林业科学技术 大中专院校 (4) 推 广 组 织 (2) 民间科技组织 新闻、宣传部门 先 进 单 位 (5) 林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横向系统 第三章 林业推广的管理 建立林业推广组织的目的在于对推广改造实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管理的功能有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5个方面,对于林业推广的管理而言,有林业推广项目管理、林业推广成果的管理、林业推广人员的管理、林业推广资金的管理、林业推广设备的管理、林业推广物资的管理、林业推广档案的管理等,使项目设置、人员组织、资金流向、设备使用等都向最优化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林业推广工作的效率。 第一节 林业推广项目的管理 林业推广项目是指决定推广的林业科技成果、革新技术或先进经验等。一个推广项目可以是一项科研成果、一项革新技术,也可以是多个成果组装起来的综合技术。在林业推广项目管理时,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地安排和实施。实践证明,以项目的形式推广技术,搞好项目管理尤其是分级管理,是加速科技成果推广的一条捷径。 一、推广项目的选择 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林业推广项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项目选择是林业推广工作的起点,也是关系到林业推广工作成效的关键。选择林业推广项目一般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 1、服务于林业发展的总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国土安全、生态建设、林业生产经营等来大力发展林业。今后我们应该按照分类经营的思想,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因此,应该选择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特种防护林、经济林(果木林和药用林)以及速生丰产林等方面的项目进行推广。 2、技术上先进和生产上可行 技术先进是指经过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尚未广泛推广的增产技术、国内外引进的适用新成果和新技术等。 生产上可行是指选择的项目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及生产条件,为林农所急需并能被他们接受,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及有关物资供销部门的支持。 3、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当然对于见效长的项目必须有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和短期项目配套,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短促长。 4、适用面广的综合技术项目 适应面广的项目是指能够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一定差异的广大地区推广应用的项目。综合技术项目是指单项技术组装配套而形成的项目,它们一般覆盖面大、很容易形成规模效益的特点。 二、推广项目的论证 1、论证内容 成果技术水平是否先进、技术路线和推广方法是否得当、三大效益是否显著、经费概算是否合理、承担单位是否有组织和技术力量、承担单位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项目实施的区域是否有代表性、自筹资金是否落实等。 2、论证方法步骤 论证形式包括会议、通信和视同(现场验收、直接证明材料)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主管单位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参加人员由主管单位通知。参加人员由7—9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占一半以上。 在论证时由项目承担单位报告项目的可行性,其内容如下:项目说明(如成果来源与性质、鉴定时间、授奖时间及等级),立项理由(如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效果、国内外对比与发展趋势等),条件分析(推广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技术、设备、物资等),计划安排(项目实施期限、范围、规模、面积、年度安排、推广过程采取的办法、步骤、技术措施、组织实施等),预期效益和示范意义,投资概算和偿还计划,以及参加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与任务。 三、签定推广项目合同 1、签定推广项目合同的方法 如果国家级项目,有甲、乙、丙三方制,甲方为委托单位即国家林业局,乙方为主管单位即省级林业厅(局)、国家直属院校或公司等,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即地县林业局、其它单位。 如果为省级项目,有甲、乙双方制,甲方为委托单位即省级林业厅(局),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即地县林业局、其它单位。 签定推广项目合同由参加各方充分协商,各方单位负责人在合同上签字。 2、项目合同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理由,项目的内容、地点、规模、时限、进度安排,预期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步骤和办法、组织管理技术措施,提成比例、奖惩指数,经费概算和偿还办法,参加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等。 甲乙(丙)三(两)方共同条款的主要内容:甲方负责按时下达计划并划拨补助经费,乙方负责协调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保证合同的执行,丙方负责编写技术实施细则、制定实施方案、进行组织项目的实施;在执行合同中,丙方要定期向甲乙方报告合同执行情况,乙方年终要向甲方提出年度总结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合同结束时,丙方(或乙方)要向甲(乙)方提出总结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 四、项目计划的编制、申报和下达 1、项目计划的编制 项目委托部门对经过论证和签定合同的推广项目要编制推广项目计划,如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表: 序号 推广项目名称 鉴定时间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的技术内容和经济技术指标 适用推广的范围 计划推广的地点和规模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技术依托单位和人员 经费(万元)           国家 自筹 合计                            2、项目的申报和下达 项目申报程序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多地实施项目应协调后联合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计划表、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合同初稿、鉴定证书或项目来源证明。 经过审批申报的项目,逐级下达到承担单位,正式签定合同。 五、项目的检查与验收 1、项目检查 检查过程包括自查、抽查复检,后者是甲乙(丙)两(三)方共同组织人员抽查。 检查内容包括不同技术项目具体内容(造林、经济林、森林经营、病虫害等不同项目其检查内容不同)和经费检查。 检查方法:自查是到现场逐项、逐地、逐指标,按照面积的3—5%比例进行抽查;推广面积按照实测或设计图量算;产苗量按照标准行、小样方的方法计算;造林成活率采取标准地或标准行方法;经济林产量采取标准地、标准株或标准结果株的方法;抚育间伐及低产林改造一律采取标准地方法;病虫害防治采取标准地或标准株方法。 2、项目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指标、技术措施是否完成,质量是否达到要求,预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否达到,项目实施结果是否有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是否具备科技成果评议的条件,技术档案和项目总结是否完备和真实。 项目验收包括阶段验收和最终验收。 六、项目总结 1、年终总结(阶段总结) 跨年度的项目必须每年的年终要进行总结,提出年终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来源及合同规定当年的各项指标,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方法,经费安排与使用,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下年度计划安排意见等。 2、全面总结 项目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具体内容包括:立项依据和意义,项目取得的成果,项目的主要技术、关键技术和创新点,项目完成的工作方法,项目的评价与建议等。 第二节 林业推广成果管理 林业推广成果是指科研成果在推广应用中有所创新、发展从而取得新的技术成果,或者扩大了推广应用范围、形成相当大的推广规模、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推广项目。 林业推广成果管理是指对推广项目取得成果组织的鉴定、登记、奖励和统计档案等管理工作。 林业推广成果管理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各级推广成果管理机构均受上一级相应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一、推广成果的鉴定 林业推广项目经过验收后,如果符合推广成果条件,就可以进行鉴定工作;反之则不进行鉴定。 1、鉴定的内容 具体包括:是否达到计划任务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和规模指标,技术路线选择是否合理、对推广的技术有无创新和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否显著,技术资料和文件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与国内外同类推广成果相比有什么特点和创造性,最终评定其水平。 2、成果鉴定的形式 如前所述,包括会议、通信、视同等三种形式。 3、成果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推广项目承担单位向委托单位提出鉴定申请报告→科技成果查新(如不是新成果则不必进行)→成立鉴定小组(委员会)(7—15名同行专家)→进行鉴定(如通信、视同,会议另述)→形成鉴定意见(鉴定证书)。 会议鉴定首先是承担单位介绍项目总结报告,其次是验收组介绍验收报告,或到现场进行测试,审查有关技术材料,专家评议并项目负责人答疑,形成鉴定意见并取得一致,参评专家签名。 鉴定证书包括项目内容简介、推广成就和各种效益、鉴定意见、主要技术文件目录、成果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组织鉴定单位审查意见、鉴定委员会名单。 二、推广成果的登记 经过鉴定的推广成果必须向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成果登记方表示成果被保护和有效,同时才能申请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奖励。 三、推广成果的奖励 林业推广项目经过鉴定并登记后,可以逐级向地(市)、省、国家申报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奖励,二等奖及其以上等级才能向上申报。 四、推广经费管理办法 推广经费必须专款专用、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包括经费决策(筹措、分配和使用),经费概算与计划,经费计划执行(分级、归口管理),以及经费决算(对决策与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五、推广资金使用效益评价 1、净收入E0和收益比e E0=E(总产值)— C(总投资);e=E/C 必须要求:E0>0,e>1。 2、资金周转次数和回收期 资金周转次数=(年生产总值)/(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等于各月初和月末流动资金的占用量之和除以24所得的商。资金流动次数越多,使用效益越高。 资金回收期=(投资总额)/(年平均效益) 资金回收期越短,资金使用效益越高。 第三节 林业推广器材的管理 一、林业推广器材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 林业推广器材的管理是对推广活动中所需的各种仪器、技术装备、种子、化肥、薄膜、药剂等物资所进行的采购、储备、使用等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林业推广器材不仅与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改善推广工作的各项技术指标、提高推广工作质量、取得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节约推广经费、降低器材的耗损、加快资金周转等。 二、林业推广器材的性质 林业推广器材的性质既有技术性又有经济性。林业推广器材的任务是在推广计划指导下,保证按要求的时间、数量、质量、规格等齐全成套、经济合理地供应推广所需的各种器材。 林业推广器材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参与制定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年度推广项目计划、了解各种器材的远期和近期需要状况;组织推广器材计划的编制、审查、上报以及订货、采购、验收入库、分配、调剂等管理工作;配合项目负责人及财务部门做好项目的经费预算和决算;配合财务部门做好器材的帐务管理、及时编报器材统计表;负责公用仪器的管理、维修、保养、调配和更新,提高仪器设备的守好率和利用率;搞好仓库管理、防止器材损坏变质、定期盘点、加强周转、降低库存、组织多余积压物资的回收利用和报废处理;加强市场信息和国内外器材情报工作,及时收集器材样本、标准等资料,提供最新器材信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推广器材管理制度。 三、推广器材管理办法 1、推广器材计划管理 推广器材计划管理就是用计划来组织、指导、监督、调剂器材的采购、分配和供应活动,包括推广器材计划的编制、审核和实施。 2、储备定额的确定与管理 物资储备定额是为了保证推广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物资储备标准,它是采购、定货、仓库管理和储备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基础。 3、在用器材的管理 在用器材的管理主要是指正在使用的器材的管理,包括组织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守则并监督执行,定期组织仪器设备的性能、精度检查及维修,建立器材技术档案,及时调整、协调、更新器材。 4、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的主要任务:验收入库、保管维护、发放回收、器材储备与消耗等的记录管理与统计分析。最终做到帐帐相符、帐务相符。 第四节 林业推广档案的管理 林业推广档案是指林业推广机构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并且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中保存起来的文件资料,包括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纸、图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等。 一、林业推广档案的作用 林业推广档案的作用是评价林业推广活动的依据和进行推广交流的基础。 二、林业推广档案的形成 档案收集、管理和鉴定。档案管理必须分类整理,以便于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分类以一个推广项目作为一个类目、下设若干亚类目,档案立卷和编目。 三、林业推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档案保管包括建立保管制度,严防腐蚀损坏(防火、防尘、防潮、防晒、防菌、防虫),以及及时补修。 档案借阅、送货上门、交流指导、供应推广档案的复制本。 第四章 林业推广教育 林业推广教育虽然为非正规教育过程,是帮助人们自立的过程,同样有计划、需要干预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第一节 林业推广教育的意义及其特点 一、林业推广教育的意义 林业推广教育是以全体林农为对象,以提高林业经济开发和林农素质为宗旨,以林农实际需要为教材,以发展林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为目标所进行的农村社会知识、林业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方法的传授活动,包括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的推广教育(如提供良种壮苗、农药和林业器械等)与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推广教育。所以林业推广教育是林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 林业推广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宣传、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方法,提高林农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以便于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革林业技术、发展林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林农的生活等。 二、林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林业推广教育的特点包括普及性、实用性、时效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林农学习的特点 学习目的明确、认识和理解能力较强、精力分散和记忆力较差、负担重而学习时间少、要求简明和讲究实用、重视相互学习等特点。 第二节 林业推广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一、林业推广教育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用结合、启发性、直观性、因材施教、创造性等原则。 二、林业推广教育的内容 林业推广教育的内容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时间性,随着科技进步和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包括知识、技术、经验等内容。具体有:林业、农业、牧业、林业机具、农村和场圃开发与建设、经营管理、家庭副业以及农村家庭管理等。 第三节 林业推广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一、林业推广教学过程 开 始 明确目标 分析教学任务 明确对象原有水平 课 程 设 计 补 救 措 施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教 学 评 价 未达到目的 修改教学过程 找 出 原 因 存 在 问 题 与 否 达到目的 结束 完整林业推广教育的流程图 在教学实施过程时,要注意选好教学场所、充分运用教具、讲练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二、林业推广教育的方法 林业推广教育的方法种类,依照形式分为讲(话)、视(觉)、(编)写三种。依照接触次数和性质,分为个人接触(通信问答、方法示范等),小组接触(方法示范、讲座、讨论会、培训班),群体接触(出版刊物、广播、电视、展览)。 常见的推广教育方法有:示范教学法、培训法、现场教学法、巡回指导法等。巡回指导法要注意明确指导目的、选好指导重点、开展讨论、技术咨询等事项。 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意依据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配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重视生产实践教学以及注意双向交流与信息反馈。 第五章 林业推广方法 第一节 林业推广方法的分类 一、指导方式 1、大众传播:一是文字传播,如报纸、教材、科技读物、墙报、黑板报等传播方式。二是视听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录音、投影、图片等传播方式。 2、集体指导:成果示范、方法示范、比赛、现场参观、讲习班、小组讨论、研讨会、诊断会、经验交流会等。 3、个别指导:如家庭访问、咨询服务、生产现场指导、典型示范户等。 二、指导方法 1、集体指导:如电影、电视、广播、录音、投影、图片、成果示范、方法示范、比赛、现场参观、讲习班、小组讨论、研讨会、诊断会、经验交流会等。 2、印刷品指导:报纸、刊物、小册子、活页材料等。 3、评比指导:展览会、评比会、比赛、鉴定会等。 4、实地指导:果树修剪、机具作业表演、技术操作等。 5、广播指导:广播学校、技术讲座等。 6、个人接触指导:专访、巡回访问等。 7、社会经济调查指导:市场调查、经营调查、消费心理调查等。 8、组织指导:合作活动、生产组织和经营联合体等。 三、指导内容 1、单项技术指导:某一专业某项技术或者某套技术的某一技术环节的指导,如种子贮藏催芽消毒指导、某一病虫防治或某一药品的使用方法的指导。 2、综合技术指导:如某一树种栽培、某一森林规划设计等。 3、系统技术指导:某一专业的系统技术教育等。 四、工作场所、方式和传播媒介 1、工作现场:展览会、宣传广播车、固定场地广播或阅览室、临时集会或研讨或演讲或座谈、以特定团体的专题讲座或培训等。 2、工作方式:实践活动(栽培、饲养、造林、抚育、调查),直观教学活动(现场参观、社会调查),听觉交流活动(讲课、报告、交谈),文字活动(实地记录),阅读活动(报刊、资料、参考书)。 3、传播媒介:视觉媒介(示范、电影、电视、展览、招贴、幻灯、投影、挂图、现场参观),听觉媒介(示范、电影、电视、广播、各种集会、访问、电话、咨询、小组讨论),文字媒介(布告、传单、通信、活页、手册、教材)。 第二节 林业推广的常规方法 一、大众传播法 1、特点:信息具有权威性,输送的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单项沟通,以及二级传播。 2、应用: (1)不同阶段:认识阶段如用新闻报道、广播、招贴等,兴趣阶段如用电影、幻灯、照片、录象片或成果展览等,试用评价阶段如用成果新闻报道、书刊杂志资料或成果展览等,采用阶段如用电子快速传播媒介等。 (2)按照传播媒介特征:时空传播:空间传播如书刊、杂志、报纸等,传播重要概念和严谨的资料;时间传播如广播,宜于快速传播;时空传播如电影、电视,有声象组合特征,便于模仿。 速度:广播电视速度快,具有适时传播,其次是报纸,然后是杂志、电影和书刊。 持久性:最大是书刊、其次是杂志、小册子、报纸,最后是电视、电影、广播。 参与程度:要把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提高参与程度。 (3)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前者考虑地域性,后者考虑人口素质差异。 3、一般要求:文字简洁明了,图片要清晰并图文并茂,广播要新颖和具有吸引力,电视电影要掌握最佳时间播放。 二、集体指导 集体指导法是将某一层次一定数量的对象组织起来,同时传授某项技术或信息的方法。它在时间、规模、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适宜于传播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等。 具有相对速度快、接受人员多、能进行信息反馈、相互影响强烈,但是成本高。 1、原则与方法:内容适合林农需要,利用空闲时间,作好充分准备(导言、提出问题、联系比较、实际应用、归纳总结),组织座谈讨论。 2、形式:培训班,成果示范(准备、示范、事后工作),方法示范(准备、示范、指导操作、组织练习和答疑),小组讨论,集会(报告会、观摩会、经验交流会、评比会)。 三、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或称对话或称相互讨论,是推广人员与推广对象之间的传播和教学活动。 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双方信息结合应用使之相互促进,推广人员的言行取得推广对象的信赖。 方法:访问专业户,如友谊性访问、技术性访问、组织性访问、邻里间访问,作好准备、解决问题、进行考评。办公室咨询,特点是愿意接受者的咨询,节约时间、资金,建立密切关系;缺点是素质低者不愿意咨询,不定期,包括面谈、电话咨询、函件咨询等。 第三节 林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一、影响推广效果的因素 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推广内容难易、推广目标高低、方法因素本身问题、自然条件好坏、推广设施好坏等。 二、方法选择 推广方法选择首先是考虑可行性,其次是推广效率,第三是发展与创新。 推广方法与采取百分比的关系 最佳效果顺序 推广方法 采用百分比(%)  1 方法示范、集体培训 20.5  2 座谈会 10.0  3 访问农户 15.4  4 新闻广播 14.6  5 印刷品宣传 8.6  6 到推广站访问 8.4  7 成果示范 8.1  8 巡回指导 2.3  9 通讯指导 1.3  10 展览 0.8  11 电话咨询 0.5   达到不同学习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学习目标性质 策略 较适合的方法  了解(认识的) 转移信息(从外部) 出版物和大众传播媒介、演讲、传单、指令性对话等  态度变化(感情方面的) 用经验学习(内部的信息) 小组讨论、非指令性对话、模仿一定类型的电影  运动/做(精神运动学的) 技术训练 培训、示范、示范电影  推广方法与推广目的的关系 推广方法 推广目的 讨论会 方法示范 示范点 观摩会 培训 访问 教材 新闻报道 广播 展览会 办公室咨询  技术指导  △ △ △ △ △ △    △  与大众接触  △     △ △ △    促进林农考虑共同问题 △ △ △ △ △ △     △  争取社会人士支持  △  △ △   △ △ △   使林农有成功的感觉 △  △ △ △   △ △    唤起林农的关心 △ △ △ △ △ △       对不(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林农       △ △ △ △    第六章 林业推广的监测、评价及其反馈 第一节 林业推广监测、评价与反馈的概述 林业推广工作及计划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监测、评价和反馈。 监测是对一个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连续或定期监督或勘测,以确保投入财物的交付、工作进度、目标产出以及其他行动均有计划地执行。 评价是系统地和尽可能客观地根据项目活动和人民需要来评价一个项目的贴切性、有效性和影响性。评价基本上是分析项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目标与设计),审查执行过程情况(投入、活动、产生和执行管理)中出现的结果(效果、作用和影响)。换句话说,评价就是估计项目目标和设计的有效性和切实可行性,以及取得预期结果方面的效率和有效性。 反馈就是将通过监测和评价过程收集到的信息迅速有效地用来促进项目的目的或者用来改正寻找出妨碍其达到目的的因素。 监测和评价的主要作用是要参与推广计划的人能够从每个计划的成就中汲取教训,以便为随后的计划设计出更有效的规划和实施方法。监测和评价活动可以归纳为实施、执行情况、作用、影响和范围。 监测和评价是一个基本的管理过程,从项目实施到结束的全过程,尤其是成就和缺陷,必须迅速找出原因,在后面的实施中发扬光大和克服困难。 第二节 林业推广的评价 一、林业推广工作评价的目的 林业推广工作的评价主要是对林业推广工作进行观察、衡量、检查和督促,考核推广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达到其预定目标,以确定推广工作的结果和所具有的价值。 评价的主要目的如下:一是评定林业推广工作的程度和价值;二是总结林业推广工作手段、方法及其成功经验,以便指导以后的林业推广工作;三是及时发现林业推广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即使改进工作,有利于提高林业推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四是为计划未来的林业推广项目提供依据,确定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否继续进行或如何继续进行;五是了解经费的收支情况,考虑下一步的投资额和经费开支比例;六是帮助推广人员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七是扩大影响,使全社会都能够了解推广工作的成就。 二、林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原则 林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原则: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技术措施综合效应、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客观实事求是等。 三、林业推广工作的目标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是根据推广项目实施后的土地生产率变化和经济收益的变化进行评价。 土地生产率T=[(推广项目后单位面积产量B-采用推广项目前单位面积产量A)/采用推广项目前单位面积产量A]╳100 经济效益S=[(推广项目后总收入E-推广项目后总支出F)-(推广项目前总收入D-推广项目前总支出C)]/推广项目的土地面积A 2、推广教育影响的评价 推广教育影响的评价是评价林业推广教育活动对生产者的影响,内容如下: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基本理论掌握程度的变化,相互协作情况的变化。 3、社会效益的变化 社会风尚的变化(钱多了干什么?),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 4、生态效益的变化 生态性灾难降低的频率和减少的程度,公益效能增加的程度大小。 四、推广组织管理工作的评价 1、推广组织工作的评价 一是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和完善,设置是否合理,组织系统规模如何?二是是否实现了组织的最优化结构,每个部门业务范围是否明确,是否造成了职能和权限的交叉重叠?三是为目标开展工作的多样性如何,组织系统在团体与人员之间能否建立有效的联系?四是组织执行的原则是否得到落实,组织是否变革,变革的策略和措施如何贯彻?五是推广机构内部人员如何分工与合作,个人职责如何完成?六是群众对推广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评价如何,推广机构与各部门的配合如何?七是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八是推广工作效率如何? 2、推广管理工作的评价 一是推广管理是否贯彻了系统原理、是否按能级原理进行管理、是否用行政-经济-思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二是推广项目管理的评价,如项目调查与预测、国内外对比与发展趋势、承包责任制是否健全、管理程序是否规范与科学、有无总体实施方案、以及方案论证、组织、检查和验收情况如何?三是推广资金的评价,如是否专款专用、最佳效益与分类管理原则如何、费用使用是否合理?四是推广器材管理如何?五是推广档案工作管理如何?六是推广成果管理如何? 五、推广工作方法和内容的评价 1、推广工作方法的评价 如运用各种推广方法的效果如何,接受者对各种推广方法的评价如何,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的程度如何;调查问卷了解培训、示范、讲座等推广方法的效果如何? 2、推广内容的评价 推广的内容是否从实际出发,是否符合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否与生产者的目标一致。 六、林业推广评价的方法 1、调查法 一是抽样调查法:号码抽样、小组抽样、区域抽样、分层抽样(年龄、文化程度、经营规模、经营种类、推广的自然条件或者推广方法不同)。 二是征求意见调查法: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 三是典型调查法:有代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 四是推广人员知识水平调查法。 2、观摩法:自然观察法和实验(人为控制)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面对面)和非参与观察法(背靠背)。 3、会谈法(谈话法) 4、档案研究法 5、对比法 6、自我检查评价法(如表) 方法示范自我评价要素 是 否  示范简明,实际可行    主题重点明确    示范前对主题要点进行仔细研究    技术示范分解与解释清楚    教材与教具准备和配合情况    操作与讲课配合情况    示范过程参与者视听情况    示范技术熟练,无差错事故    鼓励学习者提问    解答问题耐心热情    认真做好小结    多数人理解和掌握了技术    七、林业推广评价的步骤 1、确定评价领域 2、制定评价计划:确定评价内容,参加人员,评价时间,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所需经费预算。 3、确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要素(某一内容的哪些方面),评价指标体系与等级,评分标准(80%以上为5、60—79%为4、40—59%为3、20—39%为2、20%以下为1,如表)等。 某技术培训班的评价表 评价要素 等级   很差 差 普通 好 很好  环节现场安排 1 2 3 4 5  学习气氛 1 2 3 4 5  指导 1 2 3 4 5  教学设备 1 2 3 4 5  讲课的内容 1 2 3 4 5  教师的水平 1 2 3 4 5  培训的方式 1 2 3 4 5  培训效果 1 2 3 4 5  4、资料收集 通过资料收集,如各种计划、方案、记录、生长量、面积、成活率等来评价以下问题:知识方面的改变、技能方面的改变、态度方面的改变(如表)、兴趣方面的改变(如表)、行为方面的改变等。林农合作经营的态度调查 项目 极同意 同意 未定 不同意 极不同意  合作经营能充分发挥人、才、物力的作用       本地区尚不具备合作经营条件       合作经营会受到他人的欺骗或控制       评价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兴趣程度 项目 兴趣程度   多 稍有 无  教学内容 1、…… …… …… ……      2、…… …… …… ……      3、…… …… …… ……      …… …… …… ……     教学方法 1、…… …… …… ……      2、…… …… …… ……      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