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物 保 护 概 论
第一章 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什么是文物保护?
? 文物保护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 文物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 文物保护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 文物保护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什么是文物保护?
? 广义上的文物保护,
? 1,是通过政策, 法律等行政手段防止人为有意
或无意的破坏, 也就是行政保护 。
? 2、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防止自然力对文物的
破坏,也就是文物的科技保护。
? 3、是保护大遗址(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与其相
关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文物的行政保护
? 文物保护法规
? 行政管理部门
? 文物保护准则
文物科技保护=文物修复?
2003本科生朱博雅修复的陶牛
文物科技保护所包含的内容
? 答案:文物修复仅仅是文物保护中的一部分
? 文物保护理念的研究
? 文物材料的研究(包括制作工艺)
? 文物材料(在不同环境下)劣化的研究
? 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
? 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
?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
文物的行政保护与科技保护
二者之间的关系
?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 政策、法律、法规对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和研
究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文物保护科技
工作和研究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政策和法律、
法规,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
? 反过来,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政
策、法律的确立提供科学的立法依据,使政
策和法律、法规具有科学性,使之能成为适
应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文物
和指导涉及有关文物的行为。
文物科技保护产生的原因
认识文物的三大价值
?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人类在历史发
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 遗迹 。 它从不同的
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社
会关系, 意识形态及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的能力, 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也
反映了当时人们所生活的生态环境, 生活状况
等内容 。 它所具有的 历史, 科学, 艺术 价值能
直观的反映历史面貌, 对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
? 同时文物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文物保护
除了保护文物作为, 物, 的物质本体以
外 ( 即自然属性外 ), 还要保护文物的
社会属性 ( 也就是历史和艺术属性 ) 。
由此看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复杂
性 。
文物保护产生的原因
?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产物,大部
分都已经毁灭消失,留给我们今天的只
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
? 这些财富遭受毁坏的原因,
? 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人类自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
破坏 )
? 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是从文物的物
质形态角度出发,文物首先是由各种物
质材料构成的,由于任何材料物质自身
的不停运动,又由于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的长期作用,引起和加速了物质材料自
身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等变化,从而改
变了文物物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甚至
毁灭了构成文物的本体的那些物质材料,
由此导致文物所包含的其它内容也随之
一起消失。
自然因素
? 岩石的风化;
? 金属的锈蚀;
? 有机质文物的糟朽
? 以上统称为:文物的劣化
(岩石的风化)云冈石窟
金属的锈蚀
有机质文物的糟朽
皮子不存,毛将焉附。
? 文物资源利用期限的长久性与文物物质
材料存在的有限性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
为了研究这一矛盾的内在规律, 并解决
这一矛盾,, 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 或
简称, 保存科学技术, 也就产生了 。
文物保护(保存科学与技术)
的基本概念
? 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各种质地文物,在
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应用
科学技术手段,维护文物质量,对抗一
切形式的质变,阻止延缓质变过程,控
制降低质变速度,对文物的劣化进行综
合防治,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的科学。
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念
?以人们掌握的自然规律,对抗另
外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最大限
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保持文物
的物质与文化内涵。
文物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 保护文物的价值
? 历史的价值
? 考古修复:类型学、器型学,
? 科学的价值
? 物质材料和工艺信息的提取与保护,延长寿命:主要
从工艺学、材料学的角度(不修复为好)
? 艺术的价值
文物修复前可以看到的信息
文物修复前可以看到的信息
修复后
文物保护能提高文物的价值吗?
? 答案是:不能
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什么
样的学科?
? 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可以称
为交叉学科
? 研究对象复杂
?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但是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由于构
成文物材料的复杂性,造成了文物保护研究必须是多学科的研究。
(因为文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凡是人类使用过的东西都有可能
包括在文物的范畴中,所以它涉及的学科的范围相当广)
? 内容复杂
内容复杂
? 文物保护理念的研究
? 文物材料的研究(包括制作工艺)
? 文物材料(在不同环境下)劣化的研究
? 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
? 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
?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
要求复杂
? 时效性要求
? 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要求
? 不同类保护对象要求不同
? 同一类保护对象保存状况不同,而要求不同
? 同一类保护对象保护目的不同,而要求不同
时效性要求
? 我们人类进行的生产技术研究,通常在一定的
时效性范围内考虑问题,一个生产工具或者一
台电视机或一种材料,是有它设计使用寿命的,
一是技术会不断发展,技术需要不断的更新,
生产的产品也要不断的更新,没有人指望一件
产品使用一万年。同时也考虑经济性,设计使
用寿命越长,成本越高。而文物保护技术是要
求保证文物的寿命尽可能的长久。
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要求
?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在引用其它学科的技术的同
时, 又起自己的特殊要求 。 这与在工业生产中
的材料保护是有区别的, 如化工生产中钢铁构
件的保护, 只会考虑在实际使用寿命期限内,
使之有效运行就可以了, 而且不会考虑其社会
科学方面的内容, 不会考虑其颜色的变化等 。
而文物就不同了, 既要考虑其尽可能地长久的
保存下去, 又不能对其外观产生不可接受的影
响 。
在文物保护科技保护中,科学技
术一词不能仅用, 科学, 来概括
? 其实它包含了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方面
的内容,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
互促进。如我们所知,科学是认识自然
和社会的,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和阐明
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而技术则是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是技术学的简称。
? 文物首先是物质的实体,具有物质的自
然属性,它的自然破坏受内在的和外来
因素的影响。 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认识
各类文物的组成、性质、损坏原因、机
理,以及破坏过程中内、外因的相互关
系,即研究规律性问题。
? 而文物保护技术是作为一种学术,有自
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是用的技术方法,
是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论基
础之上(也就是人们所掌握的规律)研
究得出的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并用它保
护和修复文物。 单纯的“技术”是经验
性的,我国传统的保护修复技术工艺中
绝大部分是经验性的 。
? 科学给与技术发展以定性或定量的指导,
这种定性或定量的指导对技术的发展有
着重要的意义 。 而技术在应用及发展过
程中, 不断发现新问题和新现象要求科
学去解决 。 同时, 技术为科学提供新设
备, 新仪器以利于科学研究 。 所以科学
与技术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依赖, 相互促
进的 。
文物保护的研究方法
? 设立一个命题
? 设立一个假设
? 实验证明
同一类保护对象保护目的不同
而要求不同
? 考古性质保护与修复
? 博物馆性质保护与修复
? 商业性保护与修复
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
博物馆恢复
文物保护概论( 2)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关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原则,是一个国内、
国际上一直在讨论、争论的问题,主要是
关于美学、历史、艺术价值和展出效果等
方面的争论。说白了就是 将文物保护和修
复成什么样是合适的 。
? 是象传统修复那样,修补的部分 做到一
点都看不出来好呢,还是应当有所区别?
青铜器上的锈 保留好呢,还是全部去除
好,或者部分去除 。等等类似的问题很
多。如果部分去除,去除到什么程度为
好?这类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或
者是达成共识的意见。通常是以“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作为答案。实际上就是
根据文物拥有者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保
护和修复。
? 这种现象在过去、现在,国内外都存在。
这实际上是
文物保护、修复理论、原则在
对立中发展与演变
(马涛,,文物修复的理论、原则与程序,,文物保护
论文集,p204)
修复( Restoration)与
保护( Conservation)
? 在 19世纪,“修复”与“保护”的概念
一开始即呈现出对立的趋势。 (目前看这是
文物保护范畴中的内部之争。而且“保护”与“修复”
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修复”追求将文物重新修成尽可能完
整的程度,让其完美无缺地保存。
? 而“保护”则主张维持文物的现状,以
使其更真实。
?这种争论存在于古代建筑的
保护和器物的保护。
修复派的观点
? 1866年,修复派的代表人物 Viollet- Le
- Duc对“修复”做的定义是:“修复这
一术语和修复工作本身都是基于现代的
(理解),修复一座建筑,不是去保护、
修缮或重建它,而是使它恢复到一个完
整的状态,这种完整可能任何时候都不
曾存在过”。
保护派的观点
? 1877年,保护派代表人物是 John Ruskin和 William
Morris。后者对“保护”做了这样的定义,
?,历史古迹的保护才是最需要的,应该用保护代替修
复,可以通过日常的维护来消除历史古迹的风化,如
类似支护一堵危墙,或修补一个漏雨屋顶等简单手段
来支撑和防护,不使其原有艺术特色受到遮掩,不能
擅自改变原建筑古迹的结构、装饰。如果这座建筑古
迹变得不适合它现在的使用(功能),应该新建一所
建筑而不是去改造古老的建筑。最后,我们应将古老
的建筑看成是过去艺术品的纪念碑,用过去的方法创
造的,而用现代的艺术(观念)进行修复,不可能不
给其带来破坏”。 (理想化的观点)
狭义修复 Philological Restoration
? 意大利建筑师 Camillo Boito( 1836~ 1914)提
出了古建修复标准,他的修复原则是,
? 不得不修复时,宁可对建筑古迹进行加固而不
是修缮,或宁可修缮而不修复;
? 现代的工程和新的材料(的介入)应该保持在
最低限度,应与历史古迹又明显的不同,而且
不对其原有的艺术外观产生冲突;
? 所有历史时期的“贡献”都应该受到尊重,只
有当它们与覆盖的部分相比明显意义不大的情
况下,才可以有例外地去除。
科学修复 Scientific Restoration
? 1931/1932年 Gustavo Giovannoni 起草了“修复
宪章”,他强调以下原则,
? 共同构成建筑古迹的各个历史阶段,不能由于添加
物的原因而被消除或混淆,用于分析研究用的“原
”材料也不能因而缺失;
? (应有)定期的维护、合理的利用和恢复(复原);
? 原地保护;
? 改动应该保持在最小限度,形式简单且予以标示;
? 所有的干预均应详细记录;
? 只有在传统方法证明效果不好的前提下,才可以使
用现代技术。
黄初二年同向式神兽镜修复前
黄初二年同向式神兽镜修复后
?科学修复的另一代表人物 G.C.Argan 还分
别定义了保护性修复和艺术修复的概念,
? 保护性修复:优先考虑艺术品材质本身的加固,
以防止风化破坏,出发点是维持物体的现状。
? 艺术性修复:在历史学家对艺术品评估的基础
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重建已被扰
动艺术品的艺术特征,使缺损的器物得以完整。
唯美修复 Critical Restoration
? Roberto Pane和 Renato Boneli( 1911~)
主张,
? 修复应该强调美学要求;
? 不同意基于类推基础的重建;
? 应保留所有历史时期叠加的全部历史、
艺术特征元素;
? 对保存什么的选择要“求全责备”;
? 强调每一件历史器物的特殊性;
? 修复应该按各个器物采取不同方法;
? 修复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现代修复 Modern Restoration
? 以 Cesare Brandi的, 修复理论, ( 1963)
一书为标志,文物的现代修复理论得到
了确认。现代文物修复理论同时追求文
物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和谐,
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 威尼斯宪章对现代修复的定义是:修复
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修复的目的
是保存并揭示文物的美学和历史价值,
修复应基于尊重文物原有材料和真实记
录资料的基础之上。
Cesare Brandi认为,文物修复应遵循
以下原则,
? 从将文物留给后代的角度考虑,文物修复应该包括
(建立)一套认识文物的方法学,研究其物质组成,
美学和历史二元特征;
? 只能对艺术品本身的材质进行修复;
? 与其他人类的产品相比,艺术品的特征不依赖于它
的物质组成或它的二元特征中的历史特性,而是它
的艺术特质,这种特质一旦损失,只能留下缺憾;
? 不涉及艺术、历史特征有作假嫌疑的前提下,修复
应该以重建艺术品潜在的和谐或整体为目标。
?文物不一定是艺术品,
艺术品也不一定是文物
? 从百年来保护修复理论发展与实践来看,
保护修复理念日趋融合、科学合理,理
论原则也逐渐完善,已在国际范围取得
一定的共识。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国际
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国际文
物保护修复中心( ICCROM)等国际组
织,通过总结、确认、普及推广现代文
物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原则,制定了一系
列国际宪章、公约,
? 历史古迹修复的雅典宪章( 1931);
?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的威尼斯宪章( 1964);
?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1972);
? 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区的巴拉宪章( 1979);
? 历史园林保护的佛罗伦萨宪章( 1981);
? 保护历史城镇及街区的华盛顿宪章( 1987);
? 考古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宪章( 1990);
? 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奈良协定( 1994);
?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公约( 1996);
? 关于历史古迹、建筑群及遗址记录的协定( 1996);
? 世界文化旅游宪章( 1999);
? 保护历史木结构遗产原则( 1999)等。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仍然有争论
的地方,几种方式共存。现在有没有
达成统一认识的地方呢?有!
? 普遍同意的原则是,所有对文物的保护
与修复方法都应有足够的研究资料为证,
应该避免对文物材料有任何结构上和装
饰上的改造。 这就是不改变原状原则 。
? 我国 1982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物保护法, 中第二章第十四条写道: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纪
念建筑物、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
(包括建筑附属物),在进行修缮、保
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
原状的原则, 。
? 2002年新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 中第二章第二十一条: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
移,必须遵守 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
又增加了
? 在新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 中第四章 第四十六条中:, 修复馆
藏文物,不得改变馆藏文物的原状,。
? 在 1986年颁布的,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中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规定:, 藏品在修
复时,不得随意改变其形状、色彩、纹
饰、铭文等。修复前、后要做好照、测
绘纪录,修复前应由有关专家和技术人
员制定修复方案,修复重要做好配方、
用料、工艺流程等记录。修复工作完成
后,这些资料均应归入档案,并在编目
卡中注明, 。
? 普遍同意,但并不都认真执行。
? 不认真执行的原因主要有关于,原状,
的意思不明确。何时的原状为原状?不
明确。比较含糊。是文物埋藏前的,还
是埋藏后的?破坏前的还是破坏后的?
等等问题。
利弊取舍 (四川皇泽寺)
龙门石窟
在中国由于审美的取向,强调
-修旧如旧
修复中
另外还有三条一般公认的原则,
? ⑴ 过程的可逆性原则。
? ⑵ 满足所有物品内在需求的原则。
? ⑶ 文物材料自身老化变质的结果不应伪
装起来或除掉。
⑴ 过程的可逆性原则。
? 表述了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即使是修
复后的文物,一旦需要更换修复材料或
者不需要原修复材料时,可以设法去除
并能使文物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 不
可行性,与可再处理性 )
⑵ 满足所有物品内在需求的原则。
? 是指文物的损坏部分应尽可能得到保护,
而使其不再转移,不应出现, 保护性损
害, 。
?这些原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
应遵守的。
? 另外,1992年 5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文物
工作会议上,李瑞环同志提出了, 保护
为主,抢救第一, 的方针。这一方针,
比较适合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和需
要。因为需要抢救性保护的文物太多了。
这主要是针对文物保护的迫切性提出来
的。
?并列如新的文物保护法,在第一
章第四条:, 文物工作贯彻保护
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
强管理的方针, 。
? 病害调查,与抢救修复之间的矛盾。 从, 吴哥窟, 到, 龙门, 石
窟
“四保存原则,
? ⑴ 保存文物的原有的形制;⑵保存文物
的原有结构;⑶保存文物的原来的制作
材料;⑷保存文物原有的制作工艺技术。
? 保护修复文物,既要以科学技术的方法防止其损坏,延长使用寿
命,更应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文物保护的
本质就是保护文物所蕴含的这三个价值,并不单单是文物材料本
身。同时文物材料是这些信息的载体,我们往往是通过保护文物
材料来达到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信息的目的。四保存原则就是为了
达到上述目的总结出来的。
最小干预原则
? 尽可能多地保留原件及原有(结构)位置,
尽可能地按原物的艺术风格、形式进行“连
接”,只要不影响文物的(力学)稳定性,
不要刻意弥补其表面的残缺不全。
? 不改变原状原则
? 现代材料的使用应保持在最低的限度(包括修补和
渗透加固)
中国文物保护中一个里程碑
性的文件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发展简史
? 关于文物保护的历史,从正规的文物保
护上讲,真是没有什么可谈的,因为时
间太短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
没有人认真地研究过它。
古人的收藏
? 早期的文物保护与收藏有着密切的联系 。 正是
由于人们收藏, 并认为有价值, 在损坏了之后
才会想到修复和保护 。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 修
复是包含在文物保护的范畴之中的 。 早在远古,
人们的收藏活动由的是出于对原始信仰的虔诚,
或对祖先的崇拜, 或者对自己劳动的珍视, 有
的出于审美 ( 尽管有人认为比较原始 ) 。 这些
收藏或许并不是处于在文物这个概念上的 。 也
可称为无意识的文物收藏 。 ( 古玩与文物 )
? 公元前 1世纪, 罗马帝国征服了古希腊 。
同时也接受了一些希腊文化, 注意搜求
文化艺术品, 把数以千计的铜像, 石刻
运回罗马, 建造寺院, 陈列其中 。 当时
就有用牛奶和石灰水保护大理石石刻的
方法 。 相当一个时期, 这类收藏出于宣
传和作为财富的象征 。
? 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见
到用铭文的形式写道:, 永保用, 。这
个目的虽然并不是出于保护文物,但客
观上,必定再想用一些办法去保护它,
使它能更长时间的保存下去。从一些出
土的青铜器,可以发现一些修补是在使
用中损坏后进行的修补。有些当然是制
造中出现问题而进行的修补。(使用价
值的保护)
? 陕西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铜器, 在埋藏青
铜器周围就使用了草木灰, 可以看出,
古人还是掌握了一些保护方法的, 有些
甚至非常有效, 有些具体机理有些我们
现在还解释不清 。 从一些古墓葬的发掘
中,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使用了各种各样
的密封保存方法, 这肯定不会来自不断
检查以前人的墓葬保存状况 。 大多应出
自日常生活中保存物品的经验 。
? 在宋代, 文物的收藏, 保存和研究到了
一个高潮 。 由于皇帝喜欢, 上行下效,
收藏研究文物很时兴 。 仅宋徽宗收藏的
古代文物就多达 6000余件 。 欧阳修专门
收藏历代石刻拓本;李公麟收藏青铜器,
并对夏商以来的礼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考定其次序, 辨别款识 。 收藏必然与保
护修复相联系, 有记载的古代青铜器修
复技术, 就出现于宋代 。
? 汉代的许慎, 他的, 说文解字, 就反映
了他对古代器物上的铭文进行了研究 。
( 比较牵强 )
? 自从纸发明以来,人们对书卷的收藏保
护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什么:避蠹药、
防蠹纸、防腐墨、改字方、防潮法等等。
司马光在晴天将书翻晒,就是利用太阳
紫外线杀菌灭虫。
? 我国的, 古玩指南, 中记述了许多保护
文物的方法 。 20世纪 30年代, 胡肇椿的
,征集品之修复与保存, 一书已经问世 。
Christian Jurgensen Thomsen
(1788~1865)
? 因提出了三个时代的理论而著名(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这个理论成为博物馆
文物分类及陈列的基础。 Thomsen也提倡古文
物的保护与处理,对出新出土的文物也予以关
注,充分认识到发掘可能导致快速劣变,器物
出土后应立即得到有效的紧急保护处理。
Thomsen对保护的态度的特别之处在于:修复
文物,是为了在考古学科的发展中使用它们。
Thomsen通常被认为是现在考古学的创始人之
一。虽然他的工作是经验性的,但也可认为他
是现在考古保护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 但文物保护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进
行研究则是 1950年国际博物馆藏品保护
协会成立以后出现的 ( 这个说法确切不
确切不太清楚, 至少从目前的文献上我
查到的是这样 ), 在联合国教育与科学
文化组织的帮助下, 1959年国际文物保
护中心在罗马成立 。
? 现在, 文物保护与修复科学技术的理论
基础与实验方法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逐步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
文物保护概论( 3)
文物分类
? 时间(时代)分类法:以文物制作时代为标准。
? 区域分类法:以生产、出土、收藏、建立地点为标准。
? 功用分类法:以文物功用为分类标准。
? 质地分类法:以制作文物的材料为分类标准。
? 价值分类法:以文物价值为分类标准。
? 属性分类法:以文物社会、科学、文化属性为分类标
准。
? 来源分类法:以文物来源为分类标准。
? 存在状态分类法等等。
? 无论何种分类方法,都要遵循同一标准
的原则,一次分类中,不能同时使用几
种分类标准。
质地(材质)分类法
? 我们将文物分为,
? 有机质文物
? 无机质文物
? 复合质地文物
有机质地文物
? 竹、木、漆器文物
? 丝、毛、麻纺织品
? 纸质文物
? 牙、骨、贝质文物
? 皮革质文物
? (书画?)
无机质文物
? 金属文物
? 石质文物
? 陶瓷质文物
复合质地文物
? 两种以上不同材质组成的文物,称为复
合文物。(通常指有机无机两类不同质
地的材料)
? 壁画
? 马鞍
? 等等
文物的劣化
? 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劣化?这就要首先看
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 内因
? 文物的质地不同,导致发生劣化的原因不同。
? 外因
? 材料所处的环境存在各种劣变因素,环境不同
对文物的作用不同。
内外因素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
引起文物劣化
? 物理劣化(劣变):文物由于机械作用、温度
作用、冻溶、盐的作用等,使文物发生外形、
体积上的变化,而文物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
化。
? 化学劣化(劣变):化学成分的改变。如铁器
在空气和水中腐蚀,酸溶解石灰石等。
? 生物劣化(劣变):包含上述两种方式,但是
有其特点,如酶的作用等。
?具体到文物,大部分的劣化为
复合性劣化
复合性劣化是指两种以上劣化方式作
用于文物上,导致文物损坏的劣化。
物理劣化(陶瓷)
物理劣化(金属)
物理劣化(石质文物)
物理劣化(石窟寺)
物理劣化(漆器)
化学劣化(金属)
化
学
劣
化
生物劣化(丝织品)
生物劣化(石窟寺)
生物劣化(竹简)
内因
? 内因是变化的本质
? 我们常见的文物不论是有机质的还是无机质的
文物, 有机的文物象竹, 木, 漆器, 丝织品,
皮毛, 纸张等等, 无机的文物象石头, 金属,
陶瓷, 砖瓦等等 。 这些物质都处于不稳定状态,
其如- 高能态 。
? 什么是高能态? 简单的说, 高能态就象高处的
水, 高处的水由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 就是要
往低处流 。 应为高处的水具有势能, 高处的水
的能量从哪里来呢? 来自太阳 ! 水吸热挥发,
到天空形成云彩, 遇到冷空气降到地上, 降到
高处 ( 高山上 ), 水就具有势能 。
有机物
? 大部分的有机物能量也是来自太阳(但
是化学能),象竹、木、漆等由植物组
成的原料。是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太阳光的能量将无机物如 CO2、水等组成
碳水化合物、氮氢化合物等等。
? 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不能直接
吸收太阳能合成碳水化合物作为自己的
能量,通过食用植物,将能量转化过来
(如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形成组成
身体的各种氨基酸。食肉动物就更间接
一些。
? 由此形成的构成文物的物质体系不论是
植物纤维木材等(植物纤维主要是由纤
维素、木质素等构成)、还是动物纤维
动物皮毛、丝织品(由氨基酸构成),
都具有能量,这些东西很自然可以被微
生物利用,作为自身的能量来源。有些
被人利用作为燃料由回复到无机物去。
? 如果没有生物 ( 包括人 ) 的利用是不是
就不会回复回去呢? 一样会的, 会通过
水解作用释放能量回复到无机物这样的
低能量状态 ——也就是稳定状态 。 当然
这要慢的多, 快慢由所处的环境决定 。
所以生物圈也好, 自然能量变化也好,
都是在周而复始的状态下循环往复 。
无机物
? 那么无机物呢? 也就是无机质文物呢? 一样的,
大部分金属来自矿石, 也就是金属氧化物或者
是金属盐, 他们原来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 低能
态, 我们要向他们成为金属能为人类所利用,
需要什么? ——冶炼 ! 冶炼制造出了可为人们
利用的金属, 也使它们处于高能态 。 所以金属
生锈是冶炼的反过程, 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变
化的过程, 是由不稳定状态相稳定状态变化的
过程 。
? 砖瓦陶瓷也一样,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形
成的是玻璃态物质。
? 岩石呢? 岩石也一样吗? 一样 ! 谁给的能量呢?
地球 ! 地球给的能量 。
? 从岩石分类学上, 岩石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三大类 。 以岩浆岩中的花岗岩为例, 是
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形成的, 它会缓慢水解风
化成粘土, 直至形成稳定的蛋白石 ( 碱性条件
下 ) 。 其他岩石也存在化学上的不稳定性 。 那
么以后地球上会不会只存在岩石风化的产物呢?
不会, 应为任何一种岩石都可能重新熔化成岩
浆, 一切在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中变化发展 。
( 关于岩石我们后面还要讲 )
? 大家要问,我讲了那么半天这些干什么
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告诉大家,
构成文物的绝大部分物质由于各种原因
这种劣化是必然的 (当然,这种能量变
化还只是一方面),也就是说终究是要
消失的,根据环境的不同,只是速度快
慢而已。这是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
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 文物的寿命通常比人要长的多, 经过科
学保护的文物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到
底有多长? 应该比它埋藏的时间长得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还会更长 。
文物环境
? 文物自然环境
? 埋藏环境
? 露天环境
? 人工环境
? 发掘环境
? 考古所库房环境
? 修复环境
? 博物馆环境
环境指标
? 温度:是温标上的标度;是表征(衡量)
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严格的、科学
的温度定义,是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
基础上的。
? 温标:为量度物体温度高低而对温度零
点和分度方法所做的规定。
常用温标
? 常用温标有三种,
? 1,绝对温标,又称热力学温标、开氏温
标。单位,开尔文( K)。
? 2,摄氏温标,原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
水的冰点为零度。 90年改为 273.15K。单
位摄氏度( oC)。 tc=T-273.15(oC)
? 3,华氏温标,以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
点为 32oF,沸点为 212oF,中间 180等分。
tF=32+9/5 tc
湿度
? 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有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混合比、饱和度、
露点等表示方式。
绝对湿度
? 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通常
用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克数来
表示,单位为 g/m3 。
相对湿度
?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的绝对湿度( Z)与同
温度下的绝对饱和湿度( Zb)之必,符
号为 RH,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 RH= Z/ Zb× 100%
第一章 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什么是文物保护?
? 文物保护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 文物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 文物保护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 文物保护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什么是文物保护?
? 广义上的文物保护,
? 1,是通过政策, 法律等行政手段防止人为有意
或无意的破坏, 也就是行政保护 。
? 2、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防止自然力对文物的
破坏,也就是文物的科技保护。
? 3、是保护大遗址(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与其相
关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文物的行政保护
? 文物保护法规
? 行政管理部门
? 文物保护准则
文物科技保护=文物修复?
2003本科生朱博雅修复的陶牛
文物科技保护所包含的内容
? 答案:文物修复仅仅是文物保护中的一部分
? 文物保护理念的研究
? 文物材料的研究(包括制作工艺)
? 文物材料(在不同环境下)劣化的研究
? 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
? 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
?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
文物的行政保护与科技保护
二者之间的关系
?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 政策、法律、法规对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和研
究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文物保护科技
工作和研究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政策和法律、
法规,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
? 反过来,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政
策、法律的确立提供科学的立法依据,使政
策和法律、法规具有科学性,使之能成为适
应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文物
和指导涉及有关文物的行为。
文物科技保护产生的原因
认识文物的三大价值
?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人类在历史发
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 遗迹 。 它从不同的
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社
会关系, 意识形态及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的能力, 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也
反映了当时人们所生活的生态环境, 生活状况
等内容 。 它所具有的 历史, 科学, 艺术 价值能
直观的反映历史面貌, 对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
? 同时文物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文物保护
除了保护文物作为, 物, 的物质本体以
外 ( 即自然属性外 ), 还要保护文物的
社会属性 ( 也就是历史和艺术属性 ) 。
由此看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复杂
性 。
文物保护产生的原因
?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产物,大部
分都已经毁灭消失,留给我们今天的只
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
? 这些财富遭受毁坏的原因,
? 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人类自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
破坏 )
? 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是从文物的物
质形态角度出发,文物首先是由各种物
质材料构成的,由于任何材料物质自身
的不停运动,又由于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的长期作用,引起和加速了物质材料自
身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等变化,从而改
变了文物物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甚至
毁灭了构成文物的本体的那些物质材料,
由此导致文物所包含的其它内容也随之
一起消失。
自然因素
? 岩石的风化;
? 金属的锈蚀;
? 有机质文物的糟朽
? 以上统称为:文物的劣化
(岩石的风化)云冈石窟
金属的锈蚀
有机质文物的糟朽
皮子不存,毛将焉附。
? 文物资源利用期限的长久性与文物物质
材料存在的有限性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
为了研究这一矛盾的内在规律, 并解决
这一矛盾,, 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 或
简称, 保存科学技术, 也就产生了 。
文物保护(保存科学与技术)
的基本概念
? 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各种质地文物,在
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应用
科学技术手段,维护文物质量,对抗一
切形式的质变,阻止延缓质变过程,控
制降低质变速度,对文物的劣化进行综
合防治,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的科学。
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念
?以人们掌握的自然规律,对抗另
外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最大限
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保持文物
的物质与文化内涵。
文物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 保护文物的价值
? 历史的价值
? 考古修复:类型学、器型学,
? 科学的价值
? 物质材料和工艺信息的提取与保护,延长寿命:主要
从工艺学、材料学的角度(不修复为好)
? 艺术的价值
文物修复前可以看到的信息
文物修复前可以看到的信息
修复后
文物保护能提高文物的价值吗?
? 答案是:不能
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什么
样的学科?
? 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可以称
为交叉学科
? 研究对象复杂
?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但是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由于构
成文物材料的复杂性,造成了文物保护研究必须是多学科的研究。
(因为文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凡是人类使用过的东西都有可能
包括在文物的范畴中,所以它涉及的学科的范围相当广)
? 内容复杂
内容复杂
? 文物保护理念的研究
? 文物材料的研究(包括制作工艺)
? 文物材料(在不同环境下)劣化的研究
? 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
? 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
?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
要求复杂
? 时效性要求
? 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要求
? 不同类保护对象要求不同
? 同一类保护对象保存状况不同,而要求不同
? 同一类保护对象保护目的不同,而要求不同
时效性要求
? 我们人类进行的生产技术研究,通常在一定的
时效性范围内考虑问题,一个生产工具或者一
台电视机或一种材料,是有它设计使用寿命的,
一是技术会不断发展,技术需要不断的更新,
生产的产品也要不断的更新,没有人指望一件
产品使用一万年。同时也考虑经济性,设计使
用寿命越长,成本越高。而文物保护技术是要
求保证文物的寿命尽可能的长久。
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要求
?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在引用其它学科的技术的同
时, 又起自己的特殊要求 。 这与在工业生产中
的材料保护是有区别的, 如化工生产中钢铁构
件的保护, 只会考虑在实际使用寿命期限内,
使之有效运行就可以了, 而且不会考虑其社会
科学方面的内容, 不会考虑其颜色的变化等 。
而文物就不同了, 既要考虑其尽可能地长久的
保存下去, 又不能对其外观产生不可接受的影
响 。
在文物保护科技保护中,科学技
术一词不能仅用, 科学, 来概括
? 其实它包含了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方面
的内容,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
互促进。如我们所知,科学是认识自然
和社会的,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和阐明
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而技术则是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是技术学的简称。
? 文物首先是物质的实体,具有物质的自
然属性,它的自然破坏受内在的和外来
因素的影响。 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认识
各类文物的组成、性质、损坏原因、机
理,以及破坏过程中内、外因的相互关
系,即研究规律性问题。
? 而文物保护技术是作为一种学术,有自
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是用的技术方法,
是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论基
础之上(也就是人们所掌握的规律)研
究得出的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并用它保
护和修复文物。 单纯的“技术”是经验
性的,我国传统的保护修复技术工艺中
绝大部分是经验性的 。
? 科学给与技术发展以定性或定量的指导,
这种定性或定量的指导对技术的发展有
着重要的意义 。 而技术在应用及发展过
程中, 不断发现新问题和新现象要求科
学去解决 。 同时, 技术为科学提供新设
备, 新仪器以利于科学研究 。 所以科学
与技术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依赖, 相互促
进的 。
文物保护的研究方法
? 设立一个命题
? 设立一个假设
? 实验证明
同一类保护对象保护目的不同
而要求不同
? 考古性质保护与修复
? 博物馆性质保护与修复
? 商业性保护与修复
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
博物馆恢复
文物保护概论( 2)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关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原则,是一个国内、
国际上一直在讨论、争论的问题,主要是
关于美学、历史、艺术价值和展出效果等
方面的争论。说白了就是 将文物保护和修
复成什么样是合适的 。
? 是象传统修复那样,修补的部分 做到一
点都看不出来好呢,还是应当有所区别?
青铜器上的锈 保留好呢,还是全部去除
好,或者部分去除 。等等类似的问题很
多。如果部分去除,去除到什么程度为
好?这类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或
者是达成共识的意见。通常是以“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作为答案。实际上就是
根据文物拥有者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保
护和修复。
? 这种现象在过去、现在,国内外都存在。
这实际上是
文物保护、修复理论、原则在
对立中发展与演变
(马涛,,文物修复的理论、原则与程序,,文物保护
论文集,p204)
修复( Restoration)与
保护( Conservation)
? 在 19世纪,“修复”与“保护”的概念
一开始即呈现出对立的趋势。 (目前看这是
文物保护范畴中的内部之争。而且“保护”与“修复”
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修复”追求将文物重新修成尽可能完
整的程度,让其完美无缺地保存。
? 而“保护”则主张维持文物的现状,以
使其更真实。
?这种争论存在于古代建筑的
保护和器物的保护。
修复派的观点
? 1866年,修复派的代表人物 Viollet- Le
- Duc对“修复”做的定义是:“修复这
一术语和修复工作本身都是基于现代的
(理解),修复一座建筑,不是去保护、
修缮或重建它,而是使它恢复到一个完
整的状态,这种完整可能任何时候都不
曾存在过”。
保护派的观点
? 1877年,保护派代表人物是 John Ruskin和 William
Morris。后者对“保护”做了这样的定义,
?,历史古迹的保护才是最需要的,应该用保护代替修
复,可以通过日常的维护来消除历史古迹的风化,如
类似支护一堵危墙,或修补一个漏雨屋顶等简单手段
来支撑和防护,不使其原有艺术特色受到遮掩,不能
擅自改变原建筑古迹的结构、装饰。如果这座建筑古
迹变得不适合它现在的使用(功能),应该新建一所
建筑而不是去改造古老的建筑。最后,我们应将古老
的建筑看成是过去艺术品的纪念碑,用过去的方法创
造的,而用现代的艺术(观念)进行修复,不可能不
给其带来破坏”。 (理想化的观点)
狭义修复 Philological Restoration
? 意大利建筑师 Camillo Boito( 1836~ 1914)提
出了古建修复标准,他的修复原则是,
? 不得不修复时,宁可对建筑古迹进行加固而不
是修缮,或宁可修缮而不修复;
? 现代的工程和新的材料(的介入)应该保持在
最低限度,应与历史古迹又明显的不同,而且
不对其原有的艺术外观产生冲突;
? 所有历史时期的“贡献”都应该受到尊重,只
有当它们与覆盖的部分相比明显意义不大的情
况下,才可以有例外地去除。
科学修复 Scientific Restoration
? 1931/1932年 Gustavo Giovannoni 起草了“修复
宪章”,他强调以下原则,
? 共同构成建筑古迹的各个历史阶段,不能由于添加
物的原因而被消除或混淆,用于分析研究用的“原
”材料也不能因而缺失;
? (应有)定期的维护、合理的利用和恢复(复原);
? 原地保护;
? 改动应该保持在最小限度,形式简单且予以标示;
? 所有的干预均应详细记录;
? 只有在传统方法证明效果不好的前提下,才可以使
用现代技术。
黄初二年同向式神兽镜修复前
黄初二年同向式神兽镜修复后
?科学修复的另一代表人物 G.C.Argan 还分
别定义了保护性修复和艺术修复的概念,
? 保护性修复:优先考虑艺术品材质本身的加固,
以防止风化破坏,出发点是维持物体的现状。
? 艺术性修复:在历史学家对艺术品评估的基础
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重建已被扰
动艺术品的艺术特征,使缺损的器物得以完整。
唯美修复 Critical Restoration
? Roberto Pane和 Renato Boneli( 1911~)
主张,
? 修复应该强调美学要求;
? 不同意基于类推基础的重建;
? 应保留所有历史时期叠加的全部历史、
艺术特征元素;
? 对保存什么的选择要“求全责备”;
? 强调每一件历史器物的特殊性;
? 修复应该按各个器物采取不同方法;
? 修复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现代修复 Modern Restoration
? 以 Cesare Brandi的, 修复理论, ( 1963)
一书为标志,文物的现代修复理论得到
了确认。现代文物修复理论同时追求文
物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和谐,
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 威尼斯宪章对现代修复的定义是:修复
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修复的目的
是保存并揭示文物的美学和历史价值,
修复应基于尊重文物原有材料和真实记
录资料的基础之上。
Cesare Brandi认为,文物修复应遵循
以下原则,
? 从将文物留给后代的角度考虑,文物修复应该包括
(建立)一套认识文物的方法学,研究其物质组成,
美学和历史二元特征;
? 只能对艺术品本身的材质进行修复;
? 与其他人类的产品相比,艺术品的特征不依赖于它
的物质组成或它的二元特征中的历史特性,而是它
的艺术特质,这种特质一旦损失,只能留下缺憾;
? 不涉及艺术、历史特征有作假嫌疑的前提下,修复
应该以重建艺术品潜在的和谐或整体为目标。
?文物不一定是艺术品,
艺术品也不一定是文物
? 从百年来保护修复理论发展与实践来看,
保护修复理念日趋融合、科学合理,理
论原则也逐渐完善,已在国际范围取得
一定的共识。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国际
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国际文
物保护修复中心( ICCROM)等国际组
织,通过总结、确认、普及推广现代文
物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原则,制定了一系
列国际宪章、公约,
? 历史古迹修复的雅典宪章( 1931);
?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的威尼斯宪章( 1964);
?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1972);
? 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区的巴拉宪章( 1979);
? 历史园林保护的佛罗伦萨宪章( 1981);
? 保护历史城镇及街区的华盛顿宪章( 1987);
? 考古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宪章( 1990);
? 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奈良协定( 1994);
?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公约( 1996);
? 关于历史古迹、建筑群及遗址记录的协定( 1996);
? 世界文化旅游宪章( 1999);
? 保护历史木结构遗产原则( 1999)等。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仍然有争论
的地方,几种方式共存。现在有没有
达成统一认识的地方呢?有!
? 普遍同意的原则是,所有对文物的保护
与修复方法都应有足够的研究资料为证,
应该避免对文物材料有任何结构上和装
饰上的改造。 这就是不改变原状原则 。
? 我国 1982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物保护法, 中第二章第十四条写道: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纪
念建筑物、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
(包括建筑附属物),在进行修缮、保
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
原状的原则, 。
? 2002年新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 中第二章第二十一条: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
移,必须遵守 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
又增加了
? 在新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 中第四章 第四十六条中:, 修复馆
藏文物,不得改变馆藏文物的原状,。
? 在 1986年颁布的,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中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规定:, 藏品在修
复时,不得随意改变其形状、色彩、纹
饰、铭文等。修复前、后要做好照、测
绘纪录,修复前应由有关专家和技术人
员制定修复方案,修复重要做好配方、
用料、工艺流程等记录。修复工作完成
后,这些资料均应归入档案,并在编目
卡中注明, 。
? 普遍同意,但并不都认真执行。
? 不认真执行的原因主要有关于,原状,
的意思不明确。何时的原状为原状?不
明确。比较含糊。是文物埋藏前的,还
是埋藏后的?破坏前的还是破坏后的?
等等问题。
利弊取舍 (四川皇泽寺)
龙门石窟
在中国由于审美的取向,强调
-修旧如旧
修复中
另外还有三条一般公认的原则,
? ⑴ 过程的可逆性原则。
? ⑵ 满足所有物品内在需求的原则。
? ⑶ 文物材料自身老化变质的结果不应伪
装起来或除掉。
⑴ 过程的可逆性原则。
? 表述了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即使是修
复后的文物,一旦需要更换修复材料或
者不需要原修复材料时,可以设法去除
并能使文物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 不
可行性,与可再处理性 )
⑵ 满足所有物品内在需求的原则。
? 是指文物的损坏部分应尽可能得到保护,
而使其不再转移,不应出现, 保护性损
害, 。
?这些原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
应遵守的。
? 另外,1992年 5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文物
工作会议上,李瑞环同志提出了, 保护
为主,抢救第一, 的方针。这一方针,
比较适合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和需
要。因为需要抢救性保护的文物太多了。
这主要是针对文物保护的迫切性提出来
的。
?并列如新的文物保护法,在第一
章第四条:, 文物工作贯彻保护
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
强管理的方针, 。
? 病害调查,与抢救修复之间的矛盾。 从, 吴哥窟, 到, 龙门, 石
窟
“四保存原则,
? ⑴ 保存文物的原有的形制;⑵保存文物
的原有结构;⑶保存文物的原来的制作
材料;⑷保存文物原有的制作工艺技术。
? 保护修复文物,既要以科学技术的方法防止其损坏,延长使用寿
命,更应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文物保护的
本质就是保护文物所蕴含的这三个价值,并不单单是文物材料本
身。同时文物材料是这些信息的载体,我们往往是通过保护文物
材料来达到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信息的目的。四保存原则就是为了
达到上述目的总结出来的。
最小干预原则
? 尽可能多地保留原件及原有(结构)位置,
尽可能地按原物的艺术风格、形式进行“连
接”,只要不影响文物的(力学)稳定性,
不要刻意弥补其表面的残缺不全。
? 不改变原状原则
? 现代材料的使用应保持在最低的限度(包括修补和
渗透加固)
中国文物保护中一个里程碑
性的文件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发展简史
? 关于文物保护的历史,从正规的文物保
护上讲,真是没有什么可谈的,因为时
间太短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
没有人认真地研究过它。
古人的收藏
? 早期的文物保护与收藏有着密切的联系 。 正是
由于人们收藏, 并认为有价值, 在损坏了之后
才会想到修复和保护 。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 修
复是包含在文物保护的范畴之中的 。 早在远古,
人们的收藏活动由的是出于对原始信仰的虔诚,
或对祖先的崇拜, 或者对自己劳动的珍视, 有
的出于审美 ( 尽管有人认为比较原始 ) 。 这些
收藏或许并不是处于在文物这个概念上的 。 也
可称为无意识的文物收藏 。 ( 古玩与文物 )
? 公元前 1世纪, 罗马帝国征服了古希腊 。
同时也接受了一些希腊文化, 注意搜求
文化艺术品, 把数以千计的铜像, 石刻
运回罗马, 建造寺院, 陈列其中 。 当时
就有用牛奶和石灰水保护大理石石刻的
方法 。 相当一个时期, 这类收藏出于宣
传和作为财富的象征 。
? 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见
到用铭文的形式写道:, 永保用, 。这
个目的虽然并不是出于保护文物,但客
观上,必定再想用一些办法去保护它,
使它能更长时间的保存下去。从一些出
土的青铜器,可以发现一些修补是在使
用中损坏后进行的修补。有些当然是制
造中出现问题而进行的修补。(使用价
值的保护)
? 陕西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铜器, 在埋藏青
铜器周围就使用了草木灰, 可以看出,
古人还是掌握了一些保护方法的, 有些
甚至非常有效, 有些具体机理有些我们
现在还解释不清 。 从一些古墓葬的发掘
中,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使用了各种各样
的密封保存方法, 这肯定不会来自不断
检查以前人的墓葬保存状况 。 大多应出
自日常生活中保存物品的经验 。
? 在宋代, 文物的收藏, 保存和研究到了
一个高潮 。 由于皇帝喜欢, 上行下效,
收藏研究文物很时兴 。 仅宋徽宗收藏的
古代文物就多达 6000余件 。 欧阳修专门
收藏历代石刻拓本;李公麟收藏青铜器,
并对夏商以来的礼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考定其次序, 辨别款识 。 收藏必然与保
护修复相联系, 有记载的古代青铜器修
复技术, 就出现于宋代 。
? 汉代的许慎, 他的, 说文解字, 就反映
了他对古代器物上的铭文进行了研究 。
( 比较牵强 )
? 自从纸发明以来,人们对书卷的收藏保
护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什么:避蠹药、
防蠹纸、防腐墨、改字方、防潮法等等。
司马光在晴天将书翻晒,就是利用太阳
紫外线杀菌灭虫。
? 我国的, 古玩指南, 中记述了许多保护
文物的方法 。 20世纪 30年代, 胡肇椿的
,征集品之修复与保存, 一书已经问世 。
Christian Jurgensen Thomsen
(1788~1865)
? 因提出了三个时代的理论而著名(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这个理论成为博物馆
文物分类及陈列的基础。 Thomsen也提倡古文
物的保护与处理,对出新出土的文物也予以关
注,充分认识到发掘可能导致快速劣变,器物
出土后应立即得到有效的紧急保护处理。
Thomsen对保护的态度的特别之处在于:修复
文物,是为了在考古学科的发展中使用它们。
Thomsen通常被认为是现在考古学的创始人之
一。虽然他的工作是经验性的,但也可认为他
是现在考古保护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 但文物保护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进
行研究则是 1950年国际博物馆藏品保护
协会成立以后出现的 ( 这个说法确切不
确切不太清楚, 至少从目前的文献上我
查到的是这样 ), 在联合国教育与科学
文化组织的帮助下, 1959年国际文物保
护中心在罗马成立 。
? 现在, 文物保护与修复科学技术的理论
基础与实验方法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逐步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
文物保护概论( 3)
文物分类
? 时间(时代)分类法:以文物制作时代为标准。
? 区域分类法:以生产、出土、收藏、建立地点为标准。
? 功用分类法:以文物功用为分类标准。
? 质地分类法:以制作文物的材料为分类标准。
? 价值分类法:以文物价值为分类标准。
? 属性分类法:以文物社会、科学、文化属性为分类标
准。
? 来源分类法:以文物来源为分类标准。
? 存在状态分类法等等。
? 无论何种分类方法,都要遵循同一标准
的原则,一次分类中,不能同时使用几
种分类标准。
质地(材质)分类法
? 我们将文物分为,
? 有机质文物
? 无机质文物
? 复合质地文物
有机质地文物
? 竹、木、漆器文物
? 丝、毛、麻纺织品
? 纸质文物
? 牙、骨、贝质文物
? 皮革质文物
? (书画?)
无机质文物
? 金属文物
? 石质文物
? 陶瓷质文物
复合质地文物
? 两种以上不同材质组成的文物,称为复
合文物。(通常指有机无机两类不同质
地的材料)
? 壁画
? 马鞍
? 等等
文物的劣化
? 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劣化?这就要首先看
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 内因
? 文物的质地不同,导致发生劣化的原因不同。
? 外因
? 材料所处的环境存在各种劣变因素,环境不同
对文物的作用不同。
内外因素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
引起文物劣化
? 物理劣化(劣变):文物由于机械作用、温度
作用、冻溶、盐的作用等,使文物发生外形、
体积上的变化,而文物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
化。
? 化学劣化(劣变):化学成分的改变。如铁器
在空气和水中腐蚀,酸溶解石灰石等。
? 生物劣化(劣变):包含上述两种方式,但是
有其特点,如酶的作用等。
?具体到文物,大部分的劣化为
复合性劣化
复合性劣化是指两种以上劣化方式作
用于文物上,导致文物损坏的劣化。
物理劣化(陶瓷)
物理劣化(金属)
物理劣化(石质文物)
物理劣化(石窟寺)
物理劣化(漆器)
化学劣化(金属)
化
学
劣
化
生物劣化(丝织品)
生物劣化(石窟寺)
生物劣化(竹简)
内因
? 内因是变化的本质
? 我们常见的文物不论是有机质的还是无机质的
文物, 有机的文物象竹, 木, 漆器, 丝织品,
皮毛, 纸张等等, 无机的文物象石头, 金属,
陶瓷, 砖瓦等等 。 这些物质都处于不稳定状态,
其如- 高能态 。
? 什么是高能态? 简单的说, 高能态就象高处的
水, 高处的水由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 就是要
往低处流 。 应为高处的水具有势能, 高处的水
的能量从哪里来呢? 来自太阳 ! 水吸热挥发,
到天空形成云彩, 遇到冷空气降到地上, 降到
高处 ( 高山上 ), 水就具有势能 。
有机物
? 大部分的有机物能量也是来自太阳(但
是化学能),象竹、木、漆等由植物组
成的原料。是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太阳光的能量将无机物如 CO2、水等组成
碳水化合物、氮氢化合物等等。
? 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不能直接
吸收太阳能合成碳水化合物作为自己的
能量,通过食用植物,将能量转化过来
(如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形成组成
身体的各种氨基酸。食肉动物就更间接
一些。
? 由此形成的构成文物的物质体系不论是
植物纤维木材等(植物纤维主要是由纤
维素、木质素等构成)、还是动物纤维
动物皮毛、丝织品(由氨基酸构成),
都具有能量,这些东西很自然可以被微
生物利用,作为自身的能量来源。有些
被人利用作为燃料由回复到无机物去。
? 如果没有生物 ( 包括人 ) 的利用是不是
就不会回复回去呢? 一样会的, 会通过
水解作用释放能量回复到无机物这样的
低能量状态 ——也就是稳定状态 。 当然
这要慢的多, 快慢由所处的环境决定 。
所以生物圈也好, 自然能量变化也好,
都是在周而复始的状态下循环往复 。
无机物
? 那么无机物呢? 也就是无机质文物呢? 一样的,
大部分金属来自矿石, 也就是金属氧化物或者
是金属盐, 他们原来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 低能
态, 我们要向他们成为金属能为人类所利用,
需要什么? ——冶炼 ! 冶炼制造出了可为人们
利用的金属, 也使它们处于高能态 。 所以金属
生锈是冶炼的反过程, 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变
化的过程, 是由不稳定状态相稳定状态变化的
过程 。
? 砖瓦陶瓷也一样,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形
成的是玻璃态物质。
? 岩石呢? 岩石也一样吗? 一样 ! 谁给的能量呢?
地球 ! 地球给的能量 。
? 从岩石分类学上, 岩石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三大类 。 以岩浆岩中的花岗岩为例, 是
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形成的, 它会缓慢水解风
化成粘土, 直至形成稳定的蛋白石 ( 碱性条件
下 ) 。 其他岩石也存在化学上的不稳定性 。 那
么以后地球上会不会只存在岩石风化的产物呢?
不会, 应为任何一种岩石都可能重新熔化成岩
浆, 一切在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中变化发展 。
( 关于岩石我们后面还要讲 )
? 大家要问,我讲了那么半天这些干什么
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告诉大家,
构成文物的绝大部分物质由于各种原因
这种劣化是必然的 (当然,这种能量变
化还只是一方面),也就是说终究是要
消失的,根据环境的不同,只是速度快
慢而已。这是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
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 文物的寿命通常比人要长的多, 经过科
学保护的文物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到
底有多长? 应该比它埋藏的时间长得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还会更长 。
文物环境
? 文物自然环境
? 埋藏环境
? 露天环境
? 人工环境
? 发掘环境
? 考古所库房环境
? 修复环境
? 博物馆环境
环境指标
? 温度:是温标上的标度;是表征(衡量)
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严格的、科学
的温度定义,是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
基础上的。
? 温标:为量度物体温度高低而对温度零
点和分度方法所做的规定。
常用温标
? 常用温标有三种,
? 1,绝对温标,又称热力学温标、开氏温
标。单位,开尔文( K)。
? 2,摄氏温标,原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
水的冰点为零度。 90年改为 273.15K。单
位摄氏度( oC)。 tc=T-273.15(oC)
? 3,华氏温标,以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
点为 32oF,沸点为 212oF,中间 180等分。
tF=32+9/5 tc
湿度
? 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有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混合比、饱和度、
露点等表示方式。
绝对湿度
? 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通常
用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克数来
表示,单位为 g/m3 。
相对湿度
?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的绝对湿度( Z)与同
温度下的绝对饱和湿度( Zb)之必,符
号为 RH,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 RH= Z/ Zb×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