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物 栽 培 学
小麦部分
邹 薇 制 作
你知道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吗?
你知道小麦产量是怎样形成的吗?
你了解小麦高产的具体途径及环境
条件吗?
你怎样提高小麦的产量?
环境、小麦、栽培技术之间有何关
系?
?概述
?生物学基础
?栽培技术
?病虫草害
概述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
?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我国小麦的分区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最
古老的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最大,
约占谷类作物面积的 31%;总产量最
高,占谷类作物总产量的 30%;商品
率最高,全世界有 1/3以上的人以小
麦为主粮。
小麦的营养价值较高,籽粒
中淀粉含量约 60-80%,蛋白质
11-14%,脂肪 1.5-2.0%,矿物质
1.5-2.0%,及各种维生素等。面
粉可制成松软多孔、易于消化的
面包及各种各样的主副食。(酿
酒或制取维生素;副产品 — 精饲
料、编织和造纸)
小麦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有
着大量的形态和生态变异、丰富多
彩的栽培类型和广泛的适应性,对
光、温、水和土壤的要求范围也较
宽。因小麦喜冷凉湿润气候,主要
分布在北纬 20度 -60度及南纬 20度 -
40度之间。世界栽培小麦主要为冬
小麦,春小麦仅占 1/4。(前苏联、
美国和加拿大)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
1、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全世界约 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
主粮。主要的产麦国家除我国外,
有前苏联、美国、印度、加拿大、
土耳其、澳大利亚、法国等。
小麦亩产最高的国家:
?荷兰,539公斤
?丹麦,498公斤
?英国,440公斤
?法国,425公斤
2、世界小麦高产国家主要增产措施
?推广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品种。
?增施肥料、科学施肥。
?扩大灌溉面积,改进灌排技术。
?机械化栽培技术和化学除草技术的应
用。
三、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情况
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
?因地制宜推广小麦优良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
?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建立技术推广示范田;
?建立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
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途径:
? 稳定面积
? 增加小麦生产投入
? 促进平衡
? 提高单产
? 增加总产
?1953年前单产:不足 50公斤
?1989年全国达,210公斤,并出现了 350-
375公斤的高产田,肥水条件好则可达到
500公斤以上
?1977年西藏江孜县农业试验场 1.32亩冬
麦田,亩产 836.6公斤。
?1977年云南丽江县 4.12亩冬麦田亩产
825.45公斤
?1978年青海香日德农场 3.91亩春麦田,
亩产 1013.05公斤。
云南小麦生产概况
从七十年起种植面积在 800-900
多万亩,总产在 5亿公斤以上。 1995
年达 6.93亿公斤,平均单产 73.89公
斤,由于冬春干旱,影响产量。但
云南发展小麦潜力大,种子资源丰
富,如铁壳小麦是我国和世界所特
有的普通小麦亚种,还有蛋白质含
量高的紫麦、火烧麦等地方品种。
四、小麦的起源和分类
1、分类
根据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的异
同,形态学特征、遗传学鉴定,将小
麦属划分为三系五个种。生产上应用
的 90%以上是普通小麦,其次为硬粒
小麦约占 6-9%,其余直接生产利用价
值不大,但个别性状显著优于普通小
麦的在育种上有利用价值。
2、起源
据研究,野生一粒小麦是栽培小
麦的祖先。
我国小麦是由西亚和中亚经土耳
其传入新疆;从印度经云南、四川
传入我国。
全国有 7000多个品种,其中属 普通
小麦 的品种约占 96%,分布在全国各地,
属 圆锥小麦 的品种仅占 2%,零星种植
在我国中、西部和西北部;属 密穗小
麦 和 硬粒小麦 的不足 1%,分布在我国
西南和西北地区。此外云南省西部地
区还有一种独特的小麦类型,属普通
小麦亚种,称 云南小麦,此类型小麦
春性强,极不易脱粒,群众称为, 铁
壳麦, 。
五、我国小麦的分区
直接影响小麦分布及生
产的主要气象因素:
?温度(冬、春麦区)
?雨量
?日照长短
全国小麦划分为十个区:
?东北春麦区
?北方春麦区
?西北春麦区
?北方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西南冬麦区
?华南冬麦区
?新疆冬春麦区
?青海西藏春冬麦区
云南小麦分为三个区
?滇北晚熟麦区:昭通、东川、剑
川等 17县(市、区)。生育期内
日均温为 10oC,可满足穗部充分
发育,生育期 210天以上。
?滇中中熟麦区:
1、中晚熟麦区:腾冲、保山、曲靖等
26县。日均温 11oC,有利于形成大
穗,生育期 200天左右。
2、中早熟麦区:绥江、永善、玉溪、
楚雄施甸等 38县。日均温 13oC,生
育期 180天。本区水利条件好,是全
省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滇南早熟麦区:梁河、潞西、开
远、个旧等 33县。日均温 14oC左右,
生育期 160天。东部雨量较少,生
产条件差;西部雨水较多,生产水
平较高。
小麦部分
邹 薇 制 作
你知道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吗?
你知道小麦产量是怎样形成的吗?
你了解小麦高产的具体途径及环境
条件吗?
你怎样提高小麦的产量?
环境、小麦、栽培技术之间有何关
系?
?概述
?生物学基础
?栽培技术
?病虫草害
概述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
?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我国小麦的分区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最
古老的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最大,
约占谷类作物面积的 31%;总产量最
高,占谷类作物总产量的 30%;商品
率最高,全世界有 1/3以上的人以小
麦为主粮。
小麦的营养价值较高,籽粒
中淀粉含量约 60-80%,蛋白质
11-14%,脂肪 1.5-2.0%,矿物质
1.5-2.0%,及各种维生素等。面
粉可制成松软多孔、易于消化的
面包及各种各样的主副食。(酿
酒或制取维生素;副产品 — 精饲
料、编织和造纸)
小麦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有
着大量的形态和生态变异、丰富多
彩的栽培类型和广泛的适应性,对
光、温、水和土壤的要求范围也较
宽。因小麦喜冷凉湿润气候,主要
分布在北纬 20度 -60度及南纬 20度 -
40度之间。世界栽培小麦主要为冬
小麦,春小麦仅占 1/4。(前苏联、
美国和加拿大)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
1、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全世界约 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
主粮。主要的产麦国家除我国外,
有前苏联、美国、印度、加拿大、
土耳其、澳大利亚、法国等。
小麦亩产最高的国家:
?荷兰,539公斤
?丹麦,498公斤
?英国,440公斤
?法国,425公斤
2、世界小麦高产国家主要增产措施
?推广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品种。
?增施肥料、科学施肥。
?扩大灌溉面积,改进灌排技术。
?机械化栽培技术和化学除草技术的应
用。
三、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情况
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
?因地制宜推广小麦优良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
?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建立技术推广示范田;
?建立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
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途径:
? 稳定面积
? 增加小麦生产投入
? 促进平衡
? 提高单产
? 增加总产
?1953年前单产:不足 50公斤
?1989年全国达,210公斤,并出现了 350-
375公斤的高产田,肥水条件好则可达到
500公斤以上
?1977年西藏江孜县农业试验场 1.32亩冬
麦田,亩产 836.6公斤。
?1977年云南丽江县 4.12亩冬麦田亩产
825.45公斤
?1978年青海香日德农场 3.91亩春麦田,
亩产 1013.05公斤。
云南小麦生产概况
从七十年起种植面积在 800-900
多万亩,总产在 5亿公斤以上。 1995
年达 6.93亿公斤,平均单产 73.89公
斤,由于冬春干旱,影响产量。但
云南发展小麦潜力大,种子资源丰
富,如铁壳小麦是我国和世界所特
有的普通小麦亚种,还有蛋白质含
量高的紫麦、火烧麦等地方品种。
四、小麦的起源和分类
1、分类
根据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的异
同,形态学特征、遗传学鉴定,将小
麦属划分为三系五个种。生产上应用
的 90%以上是普通小麦,其次为硬粒
小麦约占 6-9%,其余直接生产利用价
值不大,但个别性状显著优于普通小
麦的在育种上有利用价值。
2、起源
据研究,野生一粒小麦是栽培小
麦的祖先。
我国小麦是由西亚和中亚经土耳
其传入新疆;从印度经云南、四川
传入我国。
全国有 7000多个品种,其中属 普通
小麦 的品种约占 96%,分布在全国各地,
属 圆锥小麦 的品种仅占 2%,零星种植
在我国中、西部和西北部;属 密穗小
麦 和 硬粒小麦 的不足 1%,分布在我国
西南和西北地区。此外云南省西部地
区还有一种独特的小麦类型,属普通
小麦亚种,称 云南小麦,此类型小麦
春性强,极不易脱粒,群众称为, 铁
壳麦, 。
五、我国小麦的分区
直接影响小麦分布及生
产的主要气象因素:
?温度(冬、春麦区)
?雨量
?日照长短
全国小麦划分为十个区:
?东北春麦区
?北方春麦区
?西北春麦区
?北方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西南冬麦区
?华南冬麦区
?新疆冬春麦区
?青海西藏春冬麦区
云南小麦分为三个区
?滇北晚熟麦区:昭通、东川、剑
川等 17县(市、区)。生育期内
日均温为 10oC,可满足穗部充分
发育,生育期 210天以上。
?滇中中熟麦区:
1、中晚熟麦区:腾冲、保山、曲靖等
26县。日均温 11oC,有利于形成大
穗,生育期 200天左右。
2、中早熟麦区:绥江、永善、玉溪、
楚雄施甸等 38县。日均温 13oC,生
育期 180天。本区水利条件好,是全
省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
?滇南早熟麦区:梁河、潞西、开
远、个旧等 33县。日均温 14oC左右,
生育期 160天。东部雨量较少,生
产条件差;西部雨水较多,生产水
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