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生物与环境
主要内容
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概念
生态因子的类型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环境的概念
环境 (environment)和环境因子 (environmental factors),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
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
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的分类:
1)条件:不可消耗的环境因子;
2)资源:不可消耗的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
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
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
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2,生态因子的类型
1,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
大类
1) biotic factors 生物因子
有机体(同种和异种),包括环境中的植物、
动物、微生物;
2) abiotic factors 非生物因子
环境因子,或者物理、化学因子,如温度、
光、湿度,pH、氧气、盐分等。
2.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
? 气候因子 (climatic factors)
? 土壤因子 (edaphic factors)
? 地形因子 (topographic factors)
? 生物因子 ( biotic factors)
? 人为因子 (anthropogenic factors)
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改变非
生物因子而影响生物因子。
3,Begon等将非生物因子分为条件和资源两类
? 条件, 温度、湿度,pH等
? 资源, 营养物质、水、辐射能等
4,Simith等将生态因子分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
度制约因子
? 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食物、
天敌等生物因子
? 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温度、
降水、气候等因子
5,蒙恰斯基将生态因子 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 稳定因子 (steady factors):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
射常数等长年恒定的因子
? 变动因子 (variable factors):周期性变动:春夏秋冬、
潮夕涨落;非周期性变动:风、降水、捕食
3,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整个地球表面具有过渡
状的分带性规律。
? 太阳辐射量差异 太阳辐射--热量带 --水分差
异--植被分带--土壤分带
? 自然地理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 植被地带性分布
垂直地带性,因 太阳辐射 和 水热状况 随着地形高度的
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呈垂直地带分
异的规律性变化 (干燥空气,-1℃ /100m;湿润空气,-
0.6℃ /100m)。
经度地带性,地球内在因素如大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
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异。如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
二、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位
1,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综合性, 如气候的作用
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
直接性和间接性:食物,降水
限定性(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水体内的钙和锶
2,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s law of minimum)
?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
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 最小因子( Justus
von Liebig,1840,德国) 。
? 两个补充条件( Odum,1983),1)严格的稳定
状态; 2)因子补偿作用 (factor compensation),
生物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能够减少温度、光、
水等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如增加 CO2的浓度,
可补偿由于光照减弱所引起的光合强度降低的
效应。
“耐受性定律”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V.E.Shelford,1913,美国 )
? 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 耐受范围,
即一个生态学上的 最低点 和一个生态学上的
最高点, 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
为 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 或 生态价
(ecological valence)。




数量很低种群消失 种群消失数量很低数量最高
不能耐受区 生理受抑制 生理受抑制 不能耐受区最适区
环境 梯度 高低
耐受性下限 耐受性上限
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
限制因子 (limiting factors)
? 生物的个体或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的
环境条件,在具体条件下,对特定的生物来说,
不是所有的生态因子都有同样的重要性,其中
某些因子限制生物的分布、丰度或产量,因而
具有最大的生态意义。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
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
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 限制因子 。
? 限制因子概念的意义
?为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奠定
了一个便利的基点;
?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薄弱环节。
限制因子一般都是局部性和暂时性的。
两类生态因子最容易起限制作用:
1)有机体十分需要而环境中含量很低的物质和元素;
2)有机体对其耐性限度狭窄,而在环境中又易变化
的因子。
找到了限制因子就意味着找到了影响生物生存和
发展的关键因子。
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
又称为生态价、适应幅度,指每种生物有
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最低
生态因子(耐受上、下限)之间的范围。
生态幅分类
1)广生种:广生态幅,如广食种、广温种、广
盐种等;
2)狭生种:狭生态幅,如狭食性、狭温性、狭
盐性等。
3,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明显
的相互影响:如温度和湿度的关系;湿度和溶
氧的关系;温度和盐的协同作用。
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物种之间的竞争产生的生态位分离
4,生态位
生态位 (niche)与栖息地 (habitat)
? 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
? 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超体积生态位 (hypovolume)
? 生态位的每一个环境变量称一维,生态位空间的环
境变量可以是多个,超过 3个维度的生态位空间称
超体积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 (fundamental niche)和实际生态位 (realized
niche)
? 物种理论上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称基础生态位;
? 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
三、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
关系
生物与光的关系
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生物与水的关系
1,生物与光的关系
光是一切生物的最终能源
绿色植物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
光对动物的繁殖、生长、发育、行为、
分布和生存都有直接影响
光能影响气温变化,光照越强,温度越

地球自转时,赤道附近照射的时间长(日周期)
地球公转时,夏天北半球照射的时间长;冬天南半球照射的
时间长(季节周期)
低纬度地区有较为恒定的热量,高纬度比低纬度地区接受的
能量更少
23° 27' 夏至
N
S
W
E
N
W
E
S
23° 27' 冬至
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 (自 A,Mackenzie et,Al.,1999)
太阳辐射能
光的性质:波长 150- 4000nm,分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类,波长在 380-
760nm之间的光为可见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范围是 380- 700nm之间。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400 630 1000 2500 4000
波长 (nm)




光质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作用是不同的。
叶绿素 a普遍存在于各种藻类中,绿藻和裸藻含有叶绿
素 b,在光合作用中被吸收最多的是红色、橙色和黄色
光线。
当光进入水体中,一部分散射掉,一部分被吸收,随
着水深增加,光照减弱,光质量也发生变化。深层水
体中,由于缺少红光,绿色光又难以被叶绿素所利用,
所以植物形成辅助色素,利用深层光,类胡萝卜素可
把吸收的能量传给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海洋植物 — 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谱变化具有明显的适应
性,
? 海水表层植物色素吸收蓝、红光;
? 深水植物光合色素有效地利用绿光。
光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植物 —光合作用率在 光补偿点 附近与光强度成
正比,但达 光饱和点 后,不随光强增加。
光补偿点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光合作用吸收二
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处于动态平衡
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light saturation point) 当达到
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的增高而增加,这种
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
称为 光饱和点 。
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










光强度 光强度
净生产力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A
B
BA CP 光补偿点
CP CPa bsp
sp 光饱和点
B
A
2,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温度的生态学意义 )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温度直接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从而对生长、
繁殖、发育、行为、分布等产生作用。
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
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
和最高温度,即 三基点温度 ;不同生物的三基
点不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物生长的速率
与温度成正比;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
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
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
水体中温度的高低影响溶解氧浓度的高低。
温度的生态作用
直接作用:直接影响有机体的代谢强度,
温度升高,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升高;
间接作用:影响食物丰度和水中的理化
状态,间接支配生物的生存。
由于水的导热性很小,热量向水体深处
传播主要是通过密度不同而产生的对流
和风的机械作用。
风的混合所能达到的深度受风力大小、
水体的形态和面积及上下层温度的不同
而不同。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低于临界 (下限 ) 温
度,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寒害和冻害。冻害原因:
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内和胞间的微细结
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
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
沉淀;代谢失调。
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超过临界(上限)
温度,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如蛋白质变性、
酶失活、破坏水份平衡、氧供应不足等。
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保暖、抗冻--形态、生
理,行为的适应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抗辐射、保水、散热--
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
3,生物与水的关系
水的生物学意义
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
水是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
水为生物创造稳定的温度环境;
生物起源于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