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在冶金中的应用
? $1 冶金平衡体系热力学分析
? 一,化合物的稳定性
1.通用方法:例比较 1000K下 Al2O3和 CaO的相对稳定性。
Al2O3( s) +3Ca( s) =2Al( l) +3CaO( s) ( 9.1-1)
111 50.2341 0 0 0 ?????? m o lkJKGG ?
2.用生成反应的标准 Gibbs自由能 进行比较:?G?
存在一个统一比较标准的问题
??
???
??
???
????
????
?
?
1
1
39.1 3 6 0
60.5 3 1
32 m o lkJG
m o lkJG
OAlf
C a Of
?
?1000K 与上面结论矛盾。
( 1)同种类型化合物:
例如:氧化物 1mol-1氧为基准,
2Ca( s) +O2=2CaO( s)( 9.1-2)
Al( l) +O2=Al2O3( s) ( 9.1-3)
比较碳化物稳定性,1mol碳为标准,比较氯化物稳定性,
1molCl2为标准。
( 2)同一元素不同化合物,CaO,CaS,CaC2→1molCa
为标准。
( 3)同中化合物生成不同复合化合物,CaO·SiO2、
3CaO·2TiO2,2CaO·B2O3→CaO 参加反应的量相同,计算
相应反应的 。
( 4)同钟金属不同价态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例,VO、
V2O3,VO2,V2O5,2000K相对稳定性。
13 26.10631000 ???? m o lkJKG
14 93.9 0 61 0 0 0 ???? m o lkJKG
?G?
( ⅰ )以 1molO2为基准:
2V( s) +O2=2VO( s) ( 9.1-4)
? ? 114 20.52920001.1608 4 9 4 0 0/ ?? ??????? m o lkJKKTm o lJG ?
V( s) +O2=V2O3( s) ( 9.1-5)
? ? 115 20.48520004.1588 0 2 0 0 0/ ?? ??????? m o lkJKKTm o lJG ?
此基准下,2000K时 VO比 V2O3稳定。实际上在以 1molO2
为基准进行比较时,在 VO与 V2O3间存在下面反应:
( 4) -( 5),V2O3( s) + V( s) =2VO( s) ( 9.1-6)
? ? 00.4720007.1474000/ 116 ???????? ?? m o lkJKKTm o lJG ?
在有金属 V存在时,钒的低价氧化物比高价氧化物更稳定。
( ⅱ )以 1molV为基准:在组成一个体系时,V可消掉:
2VO( s) + O2=V2O3( s) ( 9.1-7)
? ?KTm o lJG 5.773 5 4 0 0/ 17 ????? ??
此时 VO,V2O3相对稳定性就与气相中 PO2有关了
T=2000K,可算得,PO2=4.08× 10-6Pa。
P’O2>4.08× 10-6Pa,V2O3比 VO稳定;
P’O2<4.08× 10-6Pa,VO比 V2O3稳定;
P’O2=4.08× 10-6Pa,二者平衡共存。
可见,无金属 V存在时,钒氧化物相对稳定性决定于气相实际分压。
2.用化合物的分解压进行比较:
M( s) + O2=MxOy( s) ( 9.1-8)
3.用化合物的位势压进行比较:
?
?
P
PRTG O 2ln??
PO2是( 8)反应平衡氧分压。
称 为氧化物的氧势。
?P
PRT O2ln
( 9-1)
2
2ln 2
m o l O
GG
yP
PRT yx
yx
OM
OMf
O
?
?
?
???? ( 9-2)
氧势越低,氧化物越稳定;即氧势图中越靠下面者,越稳定。
各种化合物都有相应的位势。
应注意氧化物的氧势与气相中氧势的区别。
氧化物,1molO2
22 )( )( OyxTO PsMsOMPP ? ??? ? (平) ?? P
PRT O
O 22 ln??
气相中,1molO2
))((1 '2 22 gPm ol OPP OTO ? ??? ?
?? P
PRT O
O 22
'ln' ??
?P
PRT O2'ln ——当气相中氧分压为 P’O2时气相的氧势。
两者的相对大小决定氧化物在气相中的稳定性。
二、有不同价态的化合物参加反应时的热力学分析
1.多相反应的化学平衡
( 1) K的实际意义
有人进行如下计算:
V2O3( s) +3C( s) =2V( s) +3CO( g) ( 9.1-9)
标态下,
? ? 06.487898100/ 19 ????? ? KTm o lJG ? KT 1842? ( 1569℃ )
因为产物不断排走,T始 只会低,不会高。
所以,只有高于 1600℃ 就会得到 V。且
?PPCO ?
? ? 65.581 0 8 0 2 2lnln 9
3
???????????????
KTRT
G
P
PK CO ?
?
从而得到:
? ? 49.81 5 6 3 5ln ??????????? KTPP CO?
(炉内平衡压力与 T有关)
这从物化计算的角度,似乎无毛病,但从冶金热力学的角度来
研究,计算出的 K及 PCO是否有实际意义,就要看产物与原始物能
否处于一个平衡体系。因只有两者同时平衡共存,
这样一个数值上的关系,体系中的量才受 K的约束;否则,K无意义。
0??G
KRTG ln??? ?
V( s) +V2O3=3VO( s) ( 9.1-10)
? ? 058.271100/ 110 ?????? ? KTm o lJG ?
KT 410 1079.2 ??
V( s) +C( s) =VC( s) ( 9.1-11)
? ? 058.91 0 2 1 0 0/ 111 ?????? ? KTm o lJG ?
KT 411 1007.1 ??
2V( s) +C( s) =V2C( s) ( 9.1-12)
? ? 035.31 4 6 4 0 0/ 112 ?????? ? KTm o lJG ?
KT 412 1037.4 ??
这三个反应特点,f=K-φ +3=3-φ =0,均零变量体系,平衡
共存温度唯一值。依, J=1,各种物质共存
的温度即 的温度,由计 算可知,均高于 10000K,
那么在我们生产能达到的温度范围内( 1000~ 3000K)上述三
个反应始终,而不能达到 (无调节项),因此反
应始终向右进行,一直进行到某一原始物完全消耗掉,说明反
应( 9)中的产物与原始物不能共存,计算出的 K无意义。
JRTGG ln???? ?
0???? ?GG
0??G 0??G
( 2)凝聚相物质平衡共存特别方法
( ⅰ )利用相图:相邻相共存
( ⅱ )参阅优势图:高于 570℃,下列反应不存在平衡问题。
Fe3O4( s) +4CO( g) =3Fe( s) +4CO2( g)
( ⅲ )由热力学计算判断
注意:写出检验式须零变量体系,即不同价态化合物和金
属均纯凝聚相。
2.逐级转变原则
V2O5 VO2 V2O3 VO V? ? ? ?
TiO2 Ti3O5 Ti2O3 TiO Ti ? ? ? ?
>570℃, Fe2O3 Fe3O4 FeO Fe? ?
? ?
?
( 1)热力学依据:由物质稳定性决定
( 2)能否越级:
例 1400K,在 气氛中,用 H2还原 V2O3,产物是什么?5
10
2
2 ??
H
OH
P
P
<570℃, Fe2O3 Fe3O4 Fe;
( a)考虑逐级转变:
V2O3( s) +H2( g) =2VO( s) +H2O( g) ( a)
? ?KTm o lJG a 2 1 0 5 81 0 6 3 0 0/ 1 ???? ??
10.58ln
2
2 ??????
?
?
???
????? m o lkJ
P
PRTGG
H
OH
aa ?
1400K,
( b)越级反应:
V2O3( s) +H2( g) =VO( s) +H2O( g) ( b)
? ?KTm o lJG b 3.23153600/ 1 ???? ??
1400K,
10.13ln
2
2 ????
???
?
???
????? m o lkJ
P
PRTGG
H
OH
bb
?
由计算可以看出,此条件下,还原成 VO的趋势远远大于
还原成金属 V的趋势,即逐级还原的趋势大于越级还原的趋势。
所以不能越级进行。
由前面( 9.1-10)知,( b)中产生的 V马上与 V2O3反应生成 VO,
在 298~ 1400K温度范围内,这是一个 远小于零的自发过程,
( V( s) + V2O3( s) =3VO( s))直至 V消耗掉。
不能越级,主要是由于稳定性相邻的才能平衡共存,因此必须一
级一级的进行。
G?
综上,由于 V2O3→ VO的趋势大,依最小自由能原理,不能越
级反应,那么最后能否得到 V,就要看 VO被 H2还原的反应在给
定条件下能否自发?
VO( s) +H2=V( s) +H2O( g) ( c)
? ?KTm o lJG C 2.24177200/ 1 ???? ??
1400K,
0314.9ln 1
2
2 ???
???
?
???
????? ?m o lkJ
P
PRTGG
H
OH
cc
?
所以,最终产物是 VO,而不是 V。
( 3)逐级转变原则的使用条件:
Si( s) +SiO2( s) =2SiO( g) ( d) f=K-φ +2=4-φ =1
2
2
ln' ??
?
?
???
?????
H
S i Odd
P
PRTGG ?
[V]+( V2O3) =3( VO) ( e)
???
?
???
?
????? 32
3
ln
OVV
VOee
aa
aRTGG ?
在某温度下,不论 是正是负,总可找到一个 PSiO或
不同浓度使,以满足三者平衡。例如反应( d),1873K,
PSiO=12060Pa,所以,逐级转变原则仅适用于化合物和金属均
纯凝聚相的体系,否则,不必考虑。
0??G
?G?
三、优势区图(结合 M-S-O系)
1,~ 状态图的制作。
2log SOP 2log OP
步骤:( 1)确定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化合物。
( 2)依浓度三角形规则(直线、相对位、重心)确定
可能存在的反应。
S2( g) +2O2=2SO2( g) ( 1)
2SO2( g) + O2=2SO3( g) ( 2)
M( s) +SO2( g) =MS( s) +O2( g) ( 3)
2M( s) +O2( g) =2MO( s) ( 4)
2MS( s) +3O2=2MO( s) +2SO2( g) ( 5)
2MO( s) +O2+2 SO2( g) =2MSO4( s) ( 6)
MS( s) +2O2= MSO4( s) ( 7)
MS( s) +2MO( s) =3M( s) +SO2( g) ( 8)
MS( s) +3MSO4( s) =4MO( s) +4SO2( g) ( 9)
MS( s) +4MO( s) =4M( s) +MSO4( s) ( 10)
MS( s) +4 MO( s) =4M( s) +MSO2( s) ( 11)
MS( s) +MSO4( s) =2M( s) +2SO2( g) ( 12)
MO( s) +SO3( g) =MSO4( s) ( 13)
2M( s) +S2( g) =2MS( s) ( 14)
( 3)确定平衡反应,查出相应 ~ T关系,计算制定
温度下 K值,选( 3)~( 7)
?G?
( 4)假定凝聚相物质 a=1,计算出个反应中气相组成间关
系( 5),画在图中。
例:反应( 6) 2MO( s) +O2+2 SO2( g) =2MSO4( s)
? ?KTBAG ??? ?6
? ? 22
2
6
6
22
4l o g
147.19
l o g
?
?
??
?
???
?
??
?
?
????
??
?
P
P
P
Pa
a
KT
GK
SOO
MO
M S O
1?MOa 14 ?MSOa
???
?
???
???
???
?
???
?
?? P
PK
P
P OSO 22 l o g
2
1l o g
2
1l o g
6
以 ~ 优势图中,上式为一直线,斜率为,
截距,所以,可画出直线( 6),其余几条线也是如
此方法绘制。
???
?
???
?
?P
PSO2log ??
?
?
???
?
?P
PO2log
2
1?
6log2
1 K?
3lo glo glo g 22 KPPPP OSO ?????????????????? ??
4lo glo g21 2 KPPO ?????????? ?
?
5lo glo g23lo g 22 KPPPP OSO ?????????????????? ??
2
3
6lo g21lo g21lo g 22 KPPPP OSO ?????????????????? ??
2
1?
7lo g21lo g21 2 KPPO ?????????? ?
?
直线编
号
反应式 直线关系式 直线斜
率
( 3) M(s)+SO2(g)=MS(s)+O2(g) 1
( 4) 2M( s) +O2( g) =2MO( s)
( 5) 2MS(s)+3O2=2MO(s)+2SO2(g)
( 6) 2MO(s)+O2+2
SO2(g)=2MSO4(s)
( 7) MS( s) +2O2= MSO4( s)
此处应明确:( 1)直线斜率仅决定于反应式中 SO2和 O2的系
数比,与金属种类无关。如下面两反应的斜率同为 21?
2CuO( s) +2SO2( g) +O2=2CuSO4( s)
Fe2O3( s) +3SO2( g) + O2=Fe2( SO4) 3( s)
2
3
( 2)不同金属形成的同类化合物,
由于生成反应的 K不同,所以直线
截距不等。
( 3)反应( 4)、( 7)与 PSO2无关,
所以斜率,均为平行于纵坐标的
直线,不同化合物直线的位置,决
定于该化合物的分解压。
?
M—S—O系优势区图
2,M-S-O图的意义:
( 1)线:是相应反应中的二凝聚相共存的平衡线,各线上
f=3-3+2=2,f‘=1,一定温度下还有个浓度因素可变。
线上个点代表两凝聚相平衡共存的气相组成。
( 2)点,A点,( 3)、( 4)、( 5)三个反应同时平衡,
二二组合,得到反应( B),说明在 A点对应的 PO2、
PSO2。( 3)、( 4)、( 5)、( 8)均可达到平衡,
4格反应中,仅两个独立反应( R=n-m=5-3=2)。 A点
为反应( 8)中三个固相与气相的平衡点,f‘=0,气相
组成为定值,它同时满足( 3)、( 4)、( 5)的 PSO2。
由( 8)计算出来,而 PO2由( 4)定)。同理,B点,
( 5)、( 6)、( 7)同时平衡,二二组合得到( 9),
f‘=0,亦 4个反应同时平衡点。
( 3)区,5条线将整个图分为 4个区,代表 4种物质稳定存
在的区域,称为该物质的优势区。(围绕平衡先确定谁
能稳定存在。 Q点,P点)
3.应用:
( 1)判断某种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物质;
( 2)判断反应能否平衡(两种物质能否平衡共存)
4.复合优势区图(迭印平衡图)
Fe-S-O与 Cu-S-O迭加图( 700℃ )。
湿法冶金、熔烧 工艺热力学基础。
Cu-S-O迭加图( 700℃ )M—S—O系优势区图
0?? ?G
???
yx OMfCOf GGyG ?????
0?? ?G
MxOy( s) +yC( s) ==xM( s) +yCO( g)
总能找到一个温度,使,等于零即为 T始 。但往往
得不到纯金属,如:
Nb2O5+5C( s) ==2Nb( s) +5CO( g) ( 1)
? ?KTm o lJG 7.8 4 81 3 1 7 0 0 0/ 11 ???? ??
?$2 碳热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一、碳热还原过程的特点
令 解出 T 1552℃ ( 1279℃ )
?
在条件 1552℃ 下,? ?PP
CO ?
温度高于 1300℃ 。能否用碳还原 Nb2O5直接得到金属 Nb?
( A) 2Nb2O5+Nb( s) ==5NbO2( s)( 2)
? ?KTm o lJG 0.51 4 2 0 0 0/ 12 ????? ??
0?f 02 ???? ?GG (永远)
( B) Nb( s) +C( s) ==NbC( s)( 3)
? ? 113 76.126200067.1130100/ ?? ??????? m o lkJKKTm o lJG ?
0?f
2Nb( s) +C( s) ==Nb2C( s)( 4)
? ? 114 28.170200071.111 9 3 7 0 0/ ?? ??????? m o lkJKKTm o lJG ?
综上,此反应得不到金属铌。
碳热还原的特点:
( 1)往往得不到纯净金属;
( 2)真空条件下,效果佳;
( 3),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进行。0???
二、氧化铌碳热还原热力学分析
1.基本分析:
NbO( s) +Nb2C( s) ==3Nb( s) +CO( g) ( 5)
? ?KTm o lJG 1.1 8 44 9 3 6 0 0/ 15 ???? ??
05 ?? ?G, T 2681K( 2408℃ ),,真空,温度下降。? ? ? 0)( gi?
实际生产 2000K左右,炉内真空度应多少?
0ln2000314.820001.1844 9 3 6 0 0ln55 ?????????????????????? ??? PPPPRTGG COCO
5415.7ln ???????? ?PP CO
PaP 8.53? (实际生产中 40Pa)
工艺中应注意,Nb2O5熔点 1512℃,防止熔化,开始,真空
下 1400℃ 预还原 → 熔点高 NbO→40Pa 真空缓慢升温还原,最
终炉内 1850℃ 保温至炉内无气体放出。
( 1)检验产物金属与原始物能否共存。
( ⅰ )多价氧化物 → 最稳定、最难还原的氧化物;
( ⅱ )若生成碳化物 → 最稳定、最难还原的氧化物。
( 2)最稳定氧化物与最稳定碳化物组成反应 → 确定工艺条件。
( 3)检验所写反应物质能否平衡共存
2,Nb-C-O系优势区图
依相对位规则:
NbO( s) +CO( g) ==Nb( s) +CO2( g) ( a)
? ?KTm o lJG a 3.11 3 3 0 0/ 1 ???? ??
aCO
CO K
P
P
P
P lo glo glo g 2 ??
?
??
?
????
?
???
?
?
?? ( 2000K,) 40.3lo g ??aK
? ?KTm o lJG d 2.1642 4 6 6 0 0/ 1 ????? ??
dCO
CO K
P
P
P
P lo glo g2lo g 2 ??
?
??
?
????
?
???
?
?
?? ( 2000K,)
( 2000K,)
( 2000K,)
2Nb( s) +2CO( g) ==Nb2C( s) +CO2( g) ( b)
? ?KTm o lJG b 8.1823 6 0 6 0 0/ 1 ????? ??
bCO
CO K
P
P
P
P lo glo g2lo g 2 ??
?
??
?
????
?
?
???
?
?? 13.0lo g ??bK
2NbO( s) +4CO( g) ==Nb2C( s) +CO2( g) ( c)
? ?KTm o lJG c 2.1 8 09 4 6 0 0/ 1 ????? ??
cCO
CO K
P
P
P
P lo g
3
1lo g
3
4lo g 2 ??
?
??
?
????
?
???
?
?
?? 31.2lo g31 ??cK
Nb2C( s) +2CO( g) ==2NbC( s) +CO2( g) ( d)
14.2lo g ??dK
能否写出 Nb( s) +CO( g) ==NbC( s) +CO2( g)平衡式?
否,因为 Nb与 NbC不共存。
算出上述反应 2000K时每个反应 K及 关系,以 COCO PP lo g~lo g
2
?????????????? ?? PPPP COCO lo g~lo g 2 作图,呈直线,得到 Nb-C-O系 2000K优势区
图。由优势区图,也能得出生产铌的热力学条件。
由反应 CO( g) +O2==CO2( g) ( A)
知,对于( A),
???
?
???
??
CO
CO
O P
PP 2
2
21
? ?
? ? ? ? 21
2
2
??
?
PPPP
PPK
OCO
CO
O
?
?
???
?
???
???
???
?
???
??
???
?
???
?
??? P
PK
P
P
P
P CO
O
OCO lo glo glo g
2
1lo g 22
一定温度下,KO为定值,一定氧势下,也为定值,以??
?
?
???
?
?P
PO2log
2
1
?????????????? ?? PPPP COCO lo g~lo g 2 作图,直线斜率为 1,线上氧势相等,即斜率
为 1的值 线是等氧势线。对比知,( a)线也是等氧势线,是
得到 Nb的最高氧势线。又由
CO2( g) +[C]==2CO( g) ( B)
? ?? ?
CCO
COC
aPP
PPK
?? ?
?
2
CC
COCO Ka
P
P
P
P lo glo glo g2lo g 2 ???
?
??
?
????
?
?
???
?
??
一定温度下,为定值,大小表示碳势高低:CK Ca
CCC aRT ln?? ???
作图,直线斜率为 2的直线为等碳势线。所以,
( b)线也是等碳势线,且是生成纯 Nb的最高碳势线。
?????????????? ?? PPPP COCO lo g~lo g 2
A点,Nb,Nb2C,NbO与气相四相共存,此点对应的反应即前
反应( 5)。
NbO( s) +Nb2C( s) ==3Nb( s) +CO( g) ( 5)
? ?KTm o lJG 1.1 8 44 9 3 6 0 0/ 15 ???? ??
,2000K,,平衡 PCO为定值,A点对应之值1?f 0'?f
30.3lo g ???????? ?PP CO
PaPCO 8.50? (精确计算 )两者基本一致。生产中选 40Pa。PaPCO 8.53?
三、氧化锌的碳热还原(火法炼锌过程热力学分析)
注意三个基本点:( 1) R’
( 2) P-T优势区图
( 3)平衡组成分析技巧
R= n - m = 2
选( 3)、( 4)来进行分析
( a)
1.平衡关系图
火法炼锌过程,闪锌矿 氧化焙烧 ZnO 碳还原 Zn
( g)
ZnS( s) + O2→ZnO ( s) +SO2( g)
ZnO( s) +C( s) → CO( g) +Zn( g)
Zn( g) → Zn( l)
基本反应,2ZnO( s) +C( s) = 2Zn( g) +CO2( g)( 1)
ZnO( s) +C( s) = Zn( g) +CO( g) ( 2)
直接
还原
CO2( g) +C( s) = 2 CO( g) ( 3)
ZnO( s) +CO( s) = Zn( g) +CO2( g) ( 4) 间接还原反应
整个体系,n=5( ZnO,Zn,C,CO,CO2)
同理,? ? ? ?
? ? ? ? 12.69740l o gl o g 24 ????? KTPP PPPPK CO COZn ?
??
? ? ? ? ? ??? PP
KT
PP ZnCO l o g12.69740l o g 2 ????( B)
依( A)、( B)
作 的关系图? ?
TPP CO
1~lo g
2
?
2.平衡组成的热力学分析
由反应( 3) ? ?
? ??
?
PP
PPK
CO
CO
2
2
3 ?
得出, ( C)
?PK
PP CO
CO ??
3
2
2
? ?? ?? ?
?
??
PP
PPPPK
CO
COZN 2
4 ?
? ?? ? ? ? 113.98916l o gl o g
2
2
3 ????
KTPP
PPK
CO
CO
?
?
CO2( g) +C( s) = 2 CO( g) ( 3) ZnO( s) +CO( s) = Zn( g) +CO2( g) ( 4)
( a) ? ? ? ? ? ??PP
KT
P COCOCO l o g113.98 9 1 6l o g 2 ???(A)
(b)
( 1)精确计算
(D)
4
2 K
PP
PP
CO
COZn ?
?
?
?
能否用 条件? F = K -φ+2 K = n – R - R’
??? iPP
22 COCOZn nnn ??
气相中:
1
12 2 ??
Zn
COCO
n
nn 1'?R
所以, 213 ???K 14 ??? ?f
T定,为定值,不能独立变动,
?P
ZnCOCO PPPP ???? 2
不能作为独立方程来用。求平衡组成,列关系是只能
将浓度限制条件用上:
?PK
PP CO
CO ??
3
2
2
(C)
ZnO中 O转化成 CO,CO2,所以,
则
一定温度,可求出 K3,K4,代入( H)式,即得 PCO值,
再代入( C)求出 PCO2的值。 PCO,PCO2代入( E)得出 PZn,
因而体系总压也就能求出了。
1
122 22 ????
Zn
COCO
Zn
COCO
n
nn
P
PP
2COCOZn PPP ?? ( E)
式( C)、( E)代入( D)整理得,
02 234
2
3
2
??????????????? KKPPKPP COCO ?? ( H)
( 2)估算:高温,由( E),( B)式变为
2COCO PP ?? COZn PP ?
? ? ? ? 12.69 7 4 0lo g lo g 24 ????
KT
PPK CO ?( I)
( I)代入( a)
? ? ? ? ? ? 61.79328l o gl o g21l o g 43 ?????
KT
KKPP CO ? ( J)
? ? ? ? ? ? 61.79328l o gl o g21l o g 43 ?????
KT
KKPP CO ? ( J)
由( I)、( J)得出一定温度下
值。
2COP ZnCO PP ?
综上,反应( 3)、( 4)
的两条反应线交点处即为
ZnCO PP ?
COCO PP 2
如 时, 的交点 A对应?PP ?? ?PPP ZnCO 5.0??
41034.81 ???
T KT 1198?
( 920℃ )
即总压 105Pa下,C还原 ZnO的最低温度 ℃,920?T
2108.12 ???
CO
CO
P
P 同理,
?PP ??最低还原温度比 时升高,
? ? ? ? 12.69 7 4 0l o gl o g 24 ????
KT
PPK CO ?( I)
压力增大对反应不利。
?PP 2?? ?PPP ZnCO ?? 交点 B
对应总压下平衡温度及 值
上述分析适用于 T<1280K。
3,Zn( g) → Zn( l)及产生合金情况
22 COCOZn PPP ??
0'?R
12432 ??????? ?Kf
所以只能用 *
ZnZn PP ?
( K)
若 Zn( g) → [Zn]Cu,反应为
ZnO( s) +CO( s) → Zn( g) +CO2( g)( 5)
Zn
CO
CO a
P
PK ??
2
5
? ? ? ? 05.13710l o gl o gl o g 25 ?????
KT
aPPK ZnCO ?( b)
炉内由液态 Zn产生,
22 COCOZn nnn ??
气相中
?P 仍不能随意定,与 T对应。
? ? ? ? ZnCO a
KT
PP lo g05.13 7 1 0lo g
2
????? ( M)
可画出一系列不同 的 的平行线。Zna ? ? TPP
CO
1~lo g
2
?
分别为 0.1,0.5,1.0,10 ?PPZn
(l)Zn*
此温度下,反应( 4)( A点)
1??PPZn PaPZn 5* 10?
PaPP Zn 5105.0 ?? ?
R点对应的温度下反应产生的 Zn( g)
1.0?Zna ?PPCO ?
?PPZn 1.0?
Zna ZnP
1?Zna (l)Zn*( 1) 还原产物为
与反应( 4)的 4条线分别
交于 P,Q,R,S四点,
表示在 4个交点对应的温度下
与纯液态 平衡的气相中
R点:
不会冷凝成 Zn( l) 。
产生的 Zn蒸气
( 2),与反应( 3)交于 x点,此处 此时反应( 4)
减小 也减小 此点对应温度 4106.81 ???T KT 1163?
( 890℃ ) 即为生产黄铜的理论开始温度。
产生合金温度小于生成纯 Zn( g)( B点)的温度。
式中,m—体系元素数
m’—独立元素数
r—各元素原子间关系式个数
R’—浓度限制条件
由( 4)式看出两种情况( k≠m):( 1) R’≠0;
四、组分数的确定
1,K与 m
K = n – R - R’ (4-1)
R=n-m’ (4-2)
将上式代入
K=m’-R’ (4-3)
M’=m-r
所以,K=m-r-R’ (4-4)
(2) r≠0,化合价未发生变化的体系,r≠0
例:( 1) CaO( s),H2S( g),CaS( s),H2O( g)体系,
m=4( Ca,O,H,S),原子个数 Ca:O:S:H=1:1:1:2或 2ACa+AH
=2AS+2AO( 2× 2+4=2× 2+2× 2),r=1,R’=0,K=m’=m-r=3,
R=n-m’=0。存在一个独立反应
CaO( s) + H2S( g) == CaS( s) +H2O( g)
( 2) CaO、,CaF2,SiO2与 H2O( g) -HF( g) -SiF4( g)
平衡体系,m=5( Ca,O,H,Si,F),五钟元素原子个
数 2ACa+4ASi+AH=AF+2AO( 2× 2+4× 2+3=7+2× 2),r=1,
m’=4,K= m-r=4。
注意:若体系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团,,
这种, 原子团, 反应前后并不能被折散,则计算这种关系时, 原
子团, 相当于一个元素。
。
CaCO3( s) == CaO( s) +CO2( g)
CaO,CO2,ACaO=ACO2,m’=2
CuS( s) +2O2== CuSO4 CuS,O2,4ACuS=AO。
综上,有单质存在,且不出现“原子团”不被破坏的体系:
K=m-R’(R’=0) → K=m, r=0,R’=0
$3 铁液中的 [C],[O]反应
一、脱碳反应作用
二、反应形式
转炉吹氧炼钢,[C]+1/2O2=CO( g)
电炉吹氧炼钢,[C]+[O]=CO( g)
电炉不吹氧炼钢:( FeO) =Fe( l) +[O]
[C]+[O]=CO( g)
[C]+2[O]=CO2( g) ( 2)
CO( g) +[O]=CO2( g) ( 3)
CO2( g) +[C]=2CO( g) ( 4)
R=n-m=5-3=2,K=m=3( C,O,Fe)
通常选( 3)、( 4)来进行研究,由实验得到:
? ?KTm o lJG 13.911 6 6 9 0 0/ 13 ????? ??
? ?KTm o lJG 5.1 2 91 4 4 7 0 0/ 14 ???? ??
一、基本规律
( 1) [C]+[O]=CO( g) ( 1)
? ?KTm o lJG 37.382 2 2 0 0/ 11 ????? ??
,但 较小,弱放热反应。由 可知,
T对 K1影响不明显。
0??H H? 2ln RTHTK
P
???
?
??
?
?
?
?
此外,[C]+[O]=CO( g) ( 1)
? ? ? ?
][%][% ][][][][1 OfCf
PP
aa
PPK
OO
CO
CO
CO
????
??( 2)
当 PCO=Pθ 时,11 ][]][%[% ???? OC ffKOC
令 ]][%[%' OCm ?
? ?? ?
][%][%][%][%l o g
l o gl o gl o g'l o g
1
1
CeOeOeCeK
ffKm
C
O
O
O
O
C
C
C
OC
??????
????
K1,fC,fO随温度变化不大,当 fC,fO随温度变化也
不大时,碳氧浓度积
????
OC ffK
m
1
1' 常数
1580~1620℃, PCO=Pθ
( a)低 [C]时,310)5.2~2(' ???m
( b)当 [%C]>0.2时,[%O]很小,所以, 可略,][%OeOO ][%OeOC
( A)式变为 ( B) ])[%(lo g'lo g
1 CeeKm OCCC ????
m’随 [%C]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目前尚未统一。)( OCCC ee ?
( c)当 [%C][%O]很小时,1?Cf 1?Of
1
]][%[% KP POC CO?? ?
一定温度下,K1为常数。
,PCO减小,m’减小,若 [%C]一定,[%O]减小,
真空脱氧的热力学基础。但 PCO<10132.5Pa后,再提高真空
度也不会使 m’减小,推出:
? ? 0)( gi?
MgO( s) Mg( g) +[O] ?
$4 钢液脱氧
一、气相真空脱氧的可能性
降低炉内 PΣ,使, [O]→ O2( g),达到脱氧目的。)()( l
OgO ?? ?
[O]在钢液中的饱和溶解度实际就是与 FeO( l)平衡的 [%O]sat:
? ? 7 3 4.26 3 2 0]lo g [ % ??? KTO s a t
T=1873K [%O]sat=0.23
[O]sat=1/2O2( g)
? ? 1 2 2 5 6 31 8 7 389.21 1 7 1 5 0/ 1 KKTm o lJG ???? ??
0
][%
ln
2
1
2
?
?
?
??
?
?
????
s a t
O
O
P
P
RTGG
?
?
1?f
8707.7
1873314.8
122563
][%
ln
2
1
2
??
?
???????
??
?
?
RT
G
O
P
P
s a t
O
??
即
8707.723.0ln
2
1
2
??
?????? ?PP O
6 8 0 7.18ln 2 ????
?
?
???
?
?P
P O
PaP O 41081.72 ??? (达不到,目前 10-2Pa~10-3Pa)。
一、沉淀脱氧
1.原理,x[M]+y[O]=MxOy( s)
2.元素的脱氧能力:
y
O
x
M
OM
aa
aK yx
][][ ?
? 1?
yxOMa
y
O
x
M aa
K
][][
1
??
脱氧常数,( 9-1)y
OxMM aaKK ][][
1 ???
越小,此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越强,脱氧后,
残留 [O]越低。有人也写成:
MK
yx OMK ][%][%'? ——表观脱氧常数 ( 9-2)
其仅在, 时才守常。通常 与 [M]浓度
有关,只能近似看作常数。当钢液中实际
时,沉淀产生,所以此为陈当然脱氧起码的热力学条件。
实际上应是相同 [%M]下,[%O]越低,脱氧能力越强。
为了更直观比较脱氧能力,常将( 9-1)、( 9-2)用对
数形势表示:
1][ ?Of 1][ ?Mf MK'
Myx KOM ']'[%]'[% ?
][][ lo glo glo g OMM ayaxK ??
]lo g [ %]lo g [ %'lo g OyMxK M ??或
以 ~ 左图,呈一直线。有图可知][log Oa ][log Ma
( 1)直线越往下,元素脱氧能力越强,Al,Ti,Cr,Mn较弱。
( 2)直线斜率与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有关。
MMO Kyay
xa lo g1lo glo g
][][ ???
如,2[Al]+3[O]==Al2O3( s) 斜率 32?
[Mn]+[O]==MnO( s) 斜率 -1
[Si]+2[O]==SiO2( s) 斜率 21?
由直线斜率可确定脱氧产物的组成。
3.脱氧产物组成
( 1)研究方法
( A)直接法
x[M]+y[O]==MxOy( s)
( ⅰ )早期,急冷平衡 Fe样,→ [%O],[%M]。
( ⅱ ) 60年代以来,固态电解质定, [%O]由分
析平衡 Fe样得到。
当 作图时,往往是曲线。 ]lo g [ %~]lo g [ % MO
][Oa
][%
][
][ O
af O
O ?
][%][%lo g ][ MeOef MOOOO ??
[%M]>0.2,[%O]较小,略去第一项:
(a)
(b)
][%lo g ][ Mef MOO ?
(c)又 0][%][%lo g ][ ??? OeMef OMMMM
所以,可假设 。 由分析平衡 Fe样得到,由
定氧得到。 由实验得到不同 [%M]下的 值,以
作图,为一直线,斜率 。确定脱氧产物
MxOy的化学式。
1?Mf ][%][ Ma M ?
][Oa ][Oa ][log Oa
]lo g[%~ M
y
x?
( B)间接法
H2~H2O( g)与含 [M],[O]铁液平衡。体系中肯定存在:
H2O( g) ==[O]+H2( g) ( 1)
][%][1
2
2 Of
P
PK
O
OH
H ???
一定温度下,K为定值。 ↑, ↑, [%O]↑, ↑,当
2
2
H
OH
P
P
O? ][%][% OM ?
mxy KOM '][%][% ?? 产生脱氧产物,发生反应:
x[M]+y[O]==MxOy( s) ( 2)
如 1600℃, H2~H2O( g)与含 [V],[O]铁液平衡,
x[V]+y[O]==VxOy( s) ( 3)
此时,体系内达平衡的实际反应为:
x[V]+y H2O( g) ==VxOy( s) + y H2( g)( 4)
由实验得到。( 4) -y( 1) =( 3),所以( 3)这样
一个脱氧反应的 实际由其他反应 间接得到,所以称
为间接法。
?4G?
?3G? ?G?
??? 143 GyGG ?????
靠( 1),控制,即控制,得到 的数值。][Oa
2
2
H
OH
P
P ][Oa
y
OH
H
xx
V P
P
VfK ?
?
?
?
???
??
?? 2
2
][%
1
4 ( A)
0][%][%lo g ??? OeVef OVVVV
1?Vf
]lo g [ %lo g1lo g 4
2
2 V
y
xK
yP
P
H
OH ??? ( B)
]lo g [ %~lo g
2
2 V
P
P
H
OH 作图,直线斜率可得到产物 VxOy。
( 2)脱氧产物组成与氧势关系
一定温度,是常数,氧势不同,脱氧产物不同,
大体上 MxOy中 值随 变化,高,值大。但阈值常以
[%M]值表示。 如 Fe-V-O系,1600℃ [V]脱 [O],平衡反应( 4),
针对( B)式:
yOxMM aaK ??
y
x O? yO?
( A) [%V]<0.3时:
2
1??
y
x 得出 VO
2或 FeO?V2O3(钒铁尖晶石),用 x射
线结构分析为 V2O3。所以,[%V]<0.3平衡反应式为
[V]+2 H2O( g) +1/2Fe( l) ==1/2( FeO?V2O3)( s) +2 H2( g)
( 5)( 5) -( 1) × 2得:
[V]+2 [O] +1/2Fe( l) ==1/2( FeO?V2O3)( s) ( 6)
( B) [%V]>0.3时:
3
2??
y
x 得到 V2O3,结构验证符合实验体系内平衡反应为:
2[V]+3 H2O( g) ==V2O3( s) +3H2( g) ( 7)
( 1) × 3+( 7)得:
2[V]+3 [O]==V2O3( s) ( 8)
( 8)式为 [%V]>0.3浓度范围内的钒脱氧反应式。
( C) [%V]=0.3时
两直线交点处,,此时,FeO?V2O3与 V2O3共存。
,f=2,P,T一定时,体系内各相组成固定不变。( Fe液
中 [%V]= 0.3)此条 件下,( 1)、( 5)、( 6)、( 7)、( 8)
5个反应同时平衡,R=n-m=3,选( 1)、( 6)、( 8) 3个反应
为独立反应,由反应( 1)控制( 6)、( 8)两个反应的氧势,
氧势不同,产物不同,阈值 [%V] =0.3。
[%V]<0.3,脱氧产物 FeO?V2O3( s);
[%V]>0.3,脱氧产物 V2O3( s)。
5 2 2.0]lo g [ % ??V
4??
三、几种脱氧元素的脱氧反应
1.基本特征:
[Mn]+( FeO) ==( MnO) +[Fe] ( 1)
F e OMn
Mn O
F e OMn
FeMn O
Mn O aa
a
aa
aaK
???
??
平衡实验得到的数据以 作图,呈一直线,说明,][%~ Mn
x
x
F eO
M n O
( 1) FeO-MnO呈理想溶液状态,
Mn OMn O xa ? FeOFeO xa ?
( 2),,,所以1?
Mnf 0?MnMne ][% Mna Mn ?
][% Mnx
xK
F e O
M n OM n O
?? ( A)
Mn脱氧时,与反应( 1)同时平衡的反应还有:
( FeO) ==Fe( l) +[O] ( 2)
FeO
O x
OK ][%? ( B)
又 ( C)1??
Mn OF eO xx
联立( A)、( B)、( C)可得:
][%1][% MnK
KO
Mn O
O?? ( D)
一定温度下,,为常数,所以,, 。OK MnOK ?][% Mn ?][%O
( 2) Mn脱氧产物形态与 [%Mn]的关系
( A) [%Mn]低时,脱氧产物( FeO-MnO)( l)
[Mn]+( FeO)( l) ==( MnO)( l) +Fe( l) ( 3)
][%3 Mnx
xK
F e O
M n O
??
? ?KTm o lJG 5.561 2 3 3 0 0/ 13 ????? ??
? ? 95.26440][%lo glo g 3 ???? KTMnx xK F e O M n O( a)
Fe( l) +[O]==( FeO)( l) ( 4)
? ? 6 0 4.26 1 5 0lo g 4 ?? KTK
( 3) +( 4)得,[Mn]+[O]==( MnO)( l) ( 5)
? ?KTm o lJG 3.10624100/ 15 ????? ??
? ? 55.51 2 5 9 0][%lo glo g ][5 ???? KTMna xK O M n O( b)
其中,0?Mn
Oe ? ? 76.0
1750 ???
KT
e OO
(B)[%Mn]高时,脱氧产物( FeO-MnO)( s) ——固溶体。
标态转换,由
( MnO)( s) ==( MnO)( l) ( 6)
? ?KTm o lJG 7.214 3 9 0 0/ 16 ???? ??
( 5) -( 6)得,[Mn]+[O]==( MnO)( s) ( 7)
? ?KTm o lJG 0.1282 8 4 9 0 0/ 17 ????? ??
? ? 69.61 4 8 8 0][%lo glo g ][ )(7 ???? KTMna xK O sM n O
( FeO)( s) ==( FeO)( l) ( 8)
( c)
? ?KTm o lJG 2.203 3 5 0 0/ 18 ???? ??
( 3) +( 8) -( 6)得:
[Mn]+( FeO)( s) ==( MnO)( s) +Fe( l) ( 9)
? ?KTm o lJG 0.581 3 3 7 0 0/ 19 ????? ??
? ? 03.36990][%lo glo g )( )(9 ???? KTMnx xK sF e O sM n O( d)
( C)( FeO-MnO)( l)与( FeO-MnO)( s)共存时的 [%Mn]
——阈值 两相产物共存,体系内, 温度确定,三个
相的组成全随之定。 1600℃, 3??
1?f
486.0
514.0
)(
)( ?
lF eO
lM n O
x
x
36 6.0
63 4.0
)(
)( ?
sF eO
sM n O
x
x
利用前面( a)或( d)都可以确定此时的 [%Mn]。
由( a),( a) ? ? 95.26 4 4 0
][%
1lo g
)(
)( ???
KTMnx
x
lF e O
lM n O
1600℃,
95.218736440][%lo g-486.0 514.0lo g ??Mn
得,4 6 4 0 1.0]lo g [ % ??Mn
3 4 4.0][% ??Mn
同理由( d)得,46377.0]lo g [ % ??Mn
3 4 4.0][% ??Mn (阈值)
结论,[%Mn]<0.344,产物( MnO-FeO)( l);
[%Mn]>0.344,产物( MnO-FeO)( s);
[%Mn]=0.344,两者共存。
2,Si脱氧
( 1)阈值,1600℃, [Si%]=0.003
[Si%]<0.003,脱氧产物( FeO-SiO2)( l);
[Si%]>0.003,脱氧产物( FeO-SiO2)( s)。
[Si%]=0.003,两者共存。
( 2)由相图值,随温度的提高,阈值增大。
( 3)炼钢时,熔体中 [%Si]=0.1~0.4,得到 SiO2( s)。
脱氧反应为,[Si]+2[O]==SiO2( s)
? ?KTm o lJG 2.2185 7 6 4 4 0/ 1 ????? ??
? ? 40.1130110lo glo g 2 ][][ ????? KTaaK OSiSi
( 4) [%Si]<2时,, 所以,Si脱氧常数 。
通常生产中不是用纯 Si,而是用 Fe-Si(矽铁)。
12 ?? OSi ff 2]] [ %[% OSiK Si ?
例 1:计算 1600℃ 用硅铁脱氧生成纯 SiO2( s)的脱氧常数。
为使纯钢液的氧量从 0.1%下降到 0.01%,需加入多少公斤
含硅 50%的硅铁?
解:( 1)先求 [Si]%+2[O]%==SiO2( s)的 ?G?
查表,Si( l) +O2==SiO2( s) ( 1)
? ?KTm o lJG 74.1989 4 9 6 8 0/ 11 ????? ??
Si( l) ==[Si]% ( 2)
? ?KTm o lJG 48.251 1 9 2 4 0/ 12 ????? ??
O2==2[O]% ( 3)
? ?KTm o lJG 77.52 3 4 3 0 0/ 13 ????? ??
( 1) -( 2) -( 3)得:
[Si]%+2[O]%==SiO2( s) ( 4)
? ?KTm o lJG 99.2295 9 4 1 4 0/ 14 ????? ??
1873K,4911.10
1873314.8
187399.229594140ln 4
4 ??
??????
RT
GK ?
因为,所以12 ][ ?? OSi ff
4
22
][
4 106.3]][%[%
11 ???
?? OSiaaK OSi
52 108.2]][%[% ???? OSiK Si所以
需 Fe-Si量:( ⅰ )使 [O]从 0.1%下降到 0.01%,需 Fe-Si量;
( ⅱ )维持与残留 [O]平衡需 [Si]。
( 2)依 [Si]+2[O]==SiO2( s)
28 32
x Δ[O]=0.09%
0 7 9.0322809.0 ???x
与 [0.01%][O]平衡的 [%Si]:
52 108.2]][%[% ???OSi
28.0]01.0[ 108.2][% 2 5 ??? ?Si
脱氧共需 %Si,0.079+0.28=0.36
每吨钢水需硅量,1000× 0.36%=3.6kg
应加入的硅铁量,3.6÷ 50%=7.2kg
3,Al脱氧
( 1)脱氧产物与 [%Al]的关系
( A) [%Al]高于阈值,得到 Al2O3( s)
脱氧反应 2[Al]+3[O]==Al2O3( s) ( 1)
? ?KTm o lJG 7.3901 2 2 7 0 0 0/ 11 ????? ??
? ? 41.206 4 0 9 0lo glo g 32 ????? KTaaK OAlM ( A)
1600℃, ( D)
1600℃, ( B) 1432 1056.1 ?????
OAlM aaK
( B) [%Al]低于阈值,得到 FeO?Al2O3( s)(铝尖晶石)
脱氧反应 2[Al]+4[O]+Fe( l) == FeO?Al2O3( s) ( 2)
? ?KTm o lJG 0.4451 3 7 3 0 0 0/ 12 ????? ??
? ? 25.2371730lo glo g 42 ????? KTaaK OAlM ( C)
1642 1098.8 ????? OAlM aaK
( C) [%Al]等于阈值,得到 Al2O3( s)与 FeO?Al2O3( s)
二相共存
( ⅰ )热力学计算
( 2) -( 1)得
Al2O3( s) + [O]+Fe( l) == FeO?Al2O3( s) ( 3)
? ?KTm o lJG 3.541 4 6 0 0 0/ 13 ????? ??
1600℃,
2 3 5 2.11 8 7 3147.19 1 8 7 33.541 4 6 0 0 0lo g ??? ????Oa
2][ 108.5 ???Oa 代入( B)得:
6100.9 ???Ala
所以,Al脱氧阈值, 。2][ 108.5 ???Oa 6100.9 ???Ala
( ⅱ )作图法
式( B)、( D)两边取对数,整理得
603.4lo g32lo g ][][ ??? AlO aa
016.5lo g21lo g ][][ ??? AlO aa
( E)
( F)
( E)、( F)两式 作图,呈直线。两直线交点处,][][ lo g~lo g OAl aa
05.5lo g
24.1lo g
][
][
??
??
Al
O
a
a
6
][
2
][
109.8
108.5
?
?
??
??
Al
O
a
a
整个图分为三个区:
Ⅰ 区:饱和 FeO?Al2O3( s)稳定存在,,
反应( 2)正向进行。
)2(4 ][2 ][ )'( MOAl Kaa ??
Ⅱ 区:饱和 Al2O3( s)稳定存在,,
反应( 1)正向进行。 )1(
3 ][2 ][ )'( MOAl Kaa ??
Ⅲ 区:含 [O],[Al]得 Fe( l),反应( 1)、( 2)均不能
正向进行,无脱氧反应发生。
G点,FeO?Al2O3( s),Al2O3( l)、( Fe( l) [O][Al]( l))
三相共存,反应( 1)、( 2)同时平衡。 11331 ??????? ?Kf
温度固定,三相组成均为定值,此时铁液中 [%Al],[%O]固定,
2][ 108.5 ???Oa 6][ 100.9 ???Ala
四、复合脱氧
1.优点
( ⅰ )产物容易上浮,钢液纯度提高。
? ? 22192 ????? ??? g
式中,—钢液粘度 —重力加速度
—脱氧产物半径 —钢液与脱氧产物密度差
? g
? ? ?21 ?? ?
Mn-SiMnO-SiO2( l)
( ⅱ )脱氧常数小,脱氧能力增强
[Si]+2[O]==SiO2( s) ( 1)
? ?KTm o lJG 2.2185 7 6 4 4 0/ 11 ????? ??
1600℃,
52 1011.2]][%[% ???? OSiK M ( A)
[Mn]+2[O]==MnO( s) ( 2)
? ?KTm o lJG 0.1282 8 4 9 0 0/ 12 ????? ??
1600℃, ( B) 22 1057.5]][%[% ???? OMnK
M
MnO( s) +SiO2( s) == MnO( s) ·SiO2( s) ( 3)
? ?KTm o lJG 6.122 4 7 7 0/ 13 ????? ??
MnO( s) ·SiO2( s) == MnO( s) ·SiO2( l) ( 4)
? ?KTm o lJG 7.406 6 9 4 0/ 14 ???? ??
( 1) +( 2) +( 3) +( 4)得:
[Si]+[Mn]+3[O]==MnO·SiO2( l) ( 5)
? ?KTm o lJG 1.3188 1 9 1 7 0/ 15 ????? ??
1600℃, ( C) 73 1089.5]][%][%[% ???? OMnSiK M
1600℃,单独使用 [%Si]=0.1,[%O]=0.019;单独使用
[%Mn]=0.733,[%O]=0.076;复合脱氧 [%Si]=0.1,
[%Mn]=0.733,[%O]=0.006。
2,Si-Mn复合脱氧规律
通常,在不同含 [Mn]量下,Si-Mn复合脱氧曲线不同。一定
[Mn]下,选合适的 比,可以得到液态硅酸盐。][ ][SiMn
[%Mn]=0.4条件下,阈值确定( 1600℃ )。
( ⅰ )热力学分析法
由反应( 2),22 1057.5]][%[% ???? OMnK
M 4.0][% ?Mn
得
21093.13][%][% ???? MnKO M
对反应( 5),
7][2 ][][23 1089.5]][%[% ?????????? OMnOSiOMnSiM aaffOSiaaaK
由前知,2][% ?Si 12 ][][ ?? OSi ff ][%][ Mna Mn ? ][%][ Oa O ?
73 1089.5][%]][%[% ???? MnOSiK M ( C)
将, 代入( C)式,得:4.0][% ?Mn 21093.13][% ???O
41045.5][% ???Si
代入( 1)验证,52 1006.1]][%[% ???? OSiK
M
基本吻合。
( ⅱ )作图法:与前述 Al脱氧处理方法相同,针对反应
( 1)和反应( 5)的 取对数,在 作图,两
者结果一致。
MK 4.0][% ?Mn
21093.13][% ???O 21045.5][% ???Si
所以,4.0][% ?Mn
,产物 SiO2( s);41045.5][% ???Si
,产物 MnO?SiO2( l);41045.5][% ???Si
,两种产物共存。 21045.5][% ???Si
在另一种 [%Mn]平衡量下,又会有另一种阈值。实际生
产中,希望产生液态 MnO?SiO2( l)。所以,复合脱氧条
件尽量控制在( Ⅰ )区,一般加入量高于平衡量,[Mn]高
出 0.08%左右,[Si]高出近, 比控制在 4~8。
4
1~
3
1
Si
Mn
五、扩散脱氧
1.原理
??? F eOO a)(?
][)( OO ?? ?
[O]+Fe( l) ==( FeO)
][O
FeOO
a
aK ?
][OF eO aa ??
2.方法
向渣中加入还原即,Fe-Si粉 —白渣 2CaO? SiO2;
碳粉 —电石渣 CaC2为主;
铝粉,Si-Ca粉等。
3.优、缺点
六、真空脱氧
[C]+[O]==CO( g)
? ?KTm o lJG 37.382 2 2 0 0 0/ 1 ????? ??
? ? 0 0 3.21 1 6 0lo g ?? KTK
OC
CO aa PPK ?? ?
1?? KKC
)( ?PPKaa COCOC ??? (为定值)
1873K,一般冶炼条件下,1)( ??PP
CO 310)5.2~0.2(]][%[% ???OC
真空条件下,310)( ???PPCO 6100.2]] [ %[% ???OC
很容易使, 小于上述平衡值,而实现真空脱氧,Ca' Oa'
在真空度 条件下,310)( ???PPCO 1.0][% ?C 5100.2][% ???O
若,1.0][% ?Al 4105.1][% ???O 碳成了比铝还强的脱氧剂。
此外,[Si]+[O]==SiO( g)亦然。
例 2,1600℃,加入含 [Mn]75%的 Fe-Mn和含 [Si]50%
的 Fe-Si联合脱氧,使钢液中的 [O]从 0.05%降至 0.012%,
大平衡时,12.0][% ?Si 60.0][% ?Mn
求加入两种铁合金的量各是多少?
解:为使脱氧产物是液态硅酸盐 MnO?SiO2( l),比应 4~8。
选 所以,Si
Mn
2.4?SiMn ][%2.4][% SiMn ?
[%O]降低,%0 3 8.0)%0 1 2.005.0(][ ???? O
依 [Si]+[Mn]+3[O]==SiO2?MnO( l)
可得,038.0][%
55
16][%
28
32 ??? MnSi
即 038.0][%29.0][%14.1 ??? MnSi
( a)代入上式得:
( a)
0 3 8.0][%2.429.0][%14.1 ???? MnSi
解出,0 1 6.0][% ?Si 0 6 7.0][% ?Mn
即为除 [O]所需的 [Si],[Mn]量。
所以,复合脱氧,初始钢液中 [Si],[Mn]浓度为:
1 3 6.012.00 1 6.0][% ???Si
6 6 7.060.00 6 7.0][% ???Mn
相应加入两种铁合金的量分别为:
硅铁,0.136%× 1000÷ 50%=2.7 kg/T 钢
锰铁,0.667%× 1000÷ 75%=9.0 kg/T 钢
冶金物理化学
第九章 冶金物理化学应用
Physic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
教师:魏国 副教授
e-mail,neuweiguo@126.com
9.3 脱氧反应
铁 钢
吹氧
随 C含量的降低,钢液中溶解氧的含量会不断提高,
影响:
后序的合金化;
在钢液冷却与凝固过程发生氧化反应,造成气孔和夹杂。
氧化冶炼终了必须脱氧。
脱氧的基本方法:结合成氧化物而分离去除。
1,沉淀脱氧
9.3 脱氧反应
1,沉淀脱氧
9.3 脱氧反应
1,沉淀脱氧
?脱氧元素加入最适量;
?脱氧产物上浮;
复合脱氧
9.3 脱氧反应
1,沉淀脱氧
复合脱氧
生成熔化温度低的更复杂的复合化合物,易聚集长大而上浮。
如 Ca-Al复合脱氧剂脱氧后形成熔点低 12Ca0·A12 03,易于上浮。如
其部分地残留在钢锭中时,因其塑性和韧性高,呈球形故不易导致
钢材质量下降。
用 Mn脱氧时,易形成 MnS,尽管其熔点较高不致造成热脆现象,
但 MnS很软,在轧钢时呈条状分布,将导致横向和纵向机械性能的
不均匀,当用 Ca一 Mn一 Si复合脱氧剂时可克服上述缺点。
9.3 脱氧反应
2.扩散脱氧
优点:脱氧剂(如 Fe一 Si粉)直接加入渣中使 a FeO降低,不污染钢
液。
缺点:是氧自金属相扩散到渣,脱氧动力学条件差,脱氧过程时间
长。
9.3 脱氧反应
3.真空脱氧
提高真空度,实现脱氧。
优点:脱氧效果好。
缺点:设备复杂。
9.3 脱氧反应
4,注意
1,脱氧能力最强的元素,其 ωmin不是钢液脱氧的实际要求。
2,对同一脱氧元素,可能有不同的脱氧产物生成。
例,Al脱氧
9.3 脱氧反应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一,Mn脱氧
Mn是弱脱氧剂.其脱氧产物不能是纯 MnO,而是 MnO与 FeO的熔体。相当
于 [Mn]
高时的脱氧产物。
一般的试验研究都是测定下列反应的平衡: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对反应 [7-4-1],公认较好的数据是:
但要利用反应( 1)来求得 [Mn]与 [O]的平衡关系,尚须作如下处理: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MnO的熔化自由能为:
其中
将( 4)与( 3)结合,得: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 1) +( 6) -( 4)得
再由 FeO的熔化自由能数据: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二,Si脱氧
1600 ℃ 时,FeO与 SiO2能形成
熔体。
图 7-10 FeO-SiO2系相图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三,Al脱氧
铝是强脱氧剂。炼钢中常用它作终脱氧,并可控制晶粒。由 FeO-A1203相图。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当 W[Al]> (9x 10-6)%时,产物是 A1203。所以,一般情况下铝脱氧反应写为:
1600℃ 时,
W[Al]低于( 9xI0-6)%,含氧超过 0.06%时,脱氧产物是 FeO-A1203反应为
1600℃ 时,
将( a)、( b)两式取对数:
将以上两式作图,如图所示。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四、复合脱氧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脱氧元素一起加入钢中脱氧,称为复合脱氧。
常用的有 Si-Mn,Si-Mn-AI,Si-Ca,Mn-AI等复合脱氧。复合脱氧
产物当然更为复杂,至少包括两种氧化物。
复合脱氧的特点是( 1)脱氧产物复杂,熔点低,往往呈液态,
易于聚集成较大颗粒而较快地上浮。( 2)脱氧能力比单独脱氧有
所
增强。
兹以硅 ·锰复合脱氧为例讨论其热力学规律。当 Si-Mn合金加入钢
中脱氧时,脱氧产物是 Si02-MnO-FeO熔体。此熔体中 asio2,aMnO,
aFeO均小于 1,故钢中平衡活度比单独用 Si,Mn脱氧时有所下降。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a)选择性还原
铁氧化物还原规律 CO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a)选择性还原
( 1) 硅
( SiO2) 的还原,高炉渣中,1350~1400℃
(SiO2)+C= [Si]+ 2CO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温度越高, 还原越多;
PCO大, 有利于降低 [Si]; ( 动力学因素不可忽视 )
aSiO2大, [Si]高 。 与 SiO2存在形态有关 。
( 1) 硅
( SiO2) 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1) 硅
[Si]的确定
?直接查表
?由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1) 硅
( SiO2) 的还原,>1620℃
( 2) 锰
还原逐级进行 。
MnO2,Mn3O4,Mn2O3易被 CO还原 → MnO;
MnO只能是直接还原;
还原过程与 Si相似, 在滴落带被大量还原, 在风口下被再氧化;
(MnO) + C = [Mn] + CO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MnO的还原温度 FeO高, 比 SiO2低 。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3) 钛
TiO2在高炉内的还原与 SiO2相似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3) 钛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4) 钒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5) 铬
( 6) 磷、硫 (略)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不锈钢冶炼,Cr高,C低( <0.12%)
?使用返回料:必须吹氧脱碳
去碳保铬
吹氧脱碳;
铬不氧化或少氧化。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2[Cr]+3CO=Cr2O3(S)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2[Cr]+3CO=Cr2O3(S) [C]+[O]=CO(g)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1,升高温度;
2,降低 Pco。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1,定量计算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1,定量计算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c)选择性氧化
去铌保碳
[Nb]+O2=1/2Nb2O4(S)
[Nb]+2CO=1/2Nb2O4(S) +2[C]
1923-2005
? $1 冶金平衡体系热力学分析
? 一,化合物的稳定性
1.通用方法:例比较 1000K下 Al2O3和 CaO的相对稳定性。
Al2O3( s) +3Ca( s) =2Al( l) +3CaO( s) ( 9.1-1)
111 50.2341 0 0 0 ?????? m o lkJKGG ?
2.用生成反应的标准 Gibbs自由能 进行比较:?G?
存在一个统一比较标准的问题
??
???
??
???
????
????
?
?
1
1
39.1 3 6 0
60.5 3 1
32 m o lkJG
m o lkJG
OAlf
C a Of
?
?1000K 与上面结论矛盾。
( 1)同种类型化合物:
例如:氧化物 1mol-1氧为基准,
2Ca( s) +O2=2CaO( s)( 9.1-2)
Al( l) +O2=Al2O3( s) ( 9.1-3)
比较碳化物稳定性,1mol碳为标准,比较氯化物稳定性,
1molCl2为标准。
( 2)同一元素不同化合物,CaO,CaS,CaC2→1molCa
为标准。
( 3)同中化合物生成不同复合化合物,CaO·SiO2、
3CaO·2TiO2,2CaO·B2O3→CaO 参加反应的量相同,计算
相应反应的 。
( 4)同钟金属不同价态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例,VO、
V2O3,VO2,V2O5,2000K相对稳定性。
13 26.10631000 ???? m o lkJKG
14 93.9 0 61 0 0 0 ???? m o lkJKG
?G?
( ⅰ )以 1molO2为基准:
2V( s) +O2=2VO( s) ( 9.1-4)
? ? 114 20.52920001.1608 4 9 4 0 0/ ?? ??????? m o lkJKKTm o lJG ?
V( s) +O2=V2O3( s) ( 9.1-5)
? ? 115 20.48520004.1588 0 2 0 0 0/ ?? ??????? m o lkJKKTm o lJG ?
此基准下,2000K时 VO比 V2O3稳定。实际上在以 1molO2
为基准进行比较时,在 VO与 V2O3间存在下面反应:
( 4) -( 5),V2O3( s) + V( s) =2VO( s) ( 9.1-6)
? ? 00.4720007.1474000/ 116 ???????? ?? m o lkJKKTm o lJG ?
在有金属 V存在时,钒的低价氧化物比高价氧化物更稳定。
( ⅱ )以 1molV为基准:在组成一个体系时,V可消掉:
2VO( s) + O2=V2O3( s) ( 9.1-7)
? ?KTm o lJG 5.773 5 4 0 0/ 17 ????? ??
此时 VO,V2O3相对稳定性就与气相中 PO2有关了
T=2000K,可算得,PO2=4.08× 10-6Pa。
P’O2>4.08× 10-6Pa,V2O3比 VO稳定;
P’O2<4.08× 10-6Pa,VO比 V2O3稳定;
P’O2=4.08× 10-6Pa,二者平衡共存。
可见,无金属 V存在时,钒氧化物相对稳定性决定于气相实际分压。
2.用化合物的分解压进行比较:
M( s) + O2=MxOy( s) ( 9.1-8)
3.用化合物的位势压进行比较:
?
?
P
PRTG O 2ln??
PO2是( 8)反应平衡氧分压。
称 为氧化物的氧势。
?P
PRT O2ln
( 9-1)
2
2ln 2
m o l O
GG
yP
PRT yx
yx
OM
OMf
O
?
?
?
???? ( 9-2)
氧势越低,氧化物越稳定;即氧势图中越靠下面者,越稳定。
各种化合物都有相应的位势。
应注意氧化物的氧势与气相中氧势的区别。
氧化物,1molO2
22 )( )( OyxTO PsMsOMPP ? ??? ? (平) ?? P
PRT O
O 22 ln??
气相中,1molO2
))((1 '2 22 gPm ol OPP OTO ? ??? ?
?? P
PRT O
O 22
'ln' ??
?P
PRT O2'ln ——当气相中氧分压为 P’O2时气相的氧势。
两者的相对大小决定氧化物在气相中的稳定性。
二、有不同价态的化合物参加反应时的热力学分析
1.多相反应的化学平衡
( 1) K的实际意义
有人进行如下计算:
V2O3( s) +3C( s) =2V( s) +3CO( g) ( 9.1-9)
标态下,
? ? 06.487898100/ 19 ????? ? KTm o lJG ? KT 1842? ( 1569℃ )
因为产物不断排走,T始 只会低,不会高。
所以,只有高于 1600℃ 就会得到 V。且
?PPCO ?
? ? 65.581 0 8 0 2 2lnln 9
3
???????????????
KTRT
G
P
PK CO ?
?
从而得到:
? ? 49.81 5 6 3 5ln ??????????? KTPP CO?
(炉内平衡压力与 T有关)
这从物化计算的角度,似乎无毛病,但从冶金热力学的角度来
研究,计算出的 K及 PCO是否有实际意义,就要看产物与原始物能
否处于一个平衡体系。因只有两者同时平衡共存,
这样一个数值上的关系,体系中的量才受 K的约束;否则,K无意义。
0??G
KRTG ln??? ?
V( s) +V2O3=3VO( s) ( 9.1-10)
? ? 058.271100/ 110 ?????? ? KTm o lJG ?
KT 410 1079.2 ??
V( s) +C( s) =VC( s) ( 9.1-11)
? ? 058.91 0 2 1 0 0/ 111 ?????? ? KTm o lJG ?
KT 411 1007.1 ??
2V( s) +C( s) =V2C( s) ( 9.1-12)
? ? 035.31 4 6 4 0 0/ 112 ?????? ? KTm o lJG ?
KT 412 1037.4 ??
这三个反应特点,f=K-φ +3=3-φ =0,均零变量体系,平衡
共存温度唯一值。依, J=1,各种物质共存
的温度即 的温度,由计 算可知,均高于 10000K,
那么在我们生产能达到的温度范围内( 1000~ 3000K)上述三
个反应始终,而不能达到 (无调节项),因此反
应始终向右进行,一直进行到某一原始物完全消耗掉,说明反
应( 9)中的产物与原始物不能共存,计算出的 K无意义。
JRTGG ln???? ?
0???? ?GG
0??G 0??G
( 2)凝聚相物质平衡共存特别方法
( ⅰ )利用相图:相邻相共存
( ⅱ )参阅优势图:高于 570℃,下列反应不存在平衡问题。
Fe3O4( s) +4CO( g) =3Fe( s) +4CO2( g)
( ⅲ )由热力学计算判断
注意:写出检验式须零变量体系,即不同价态化合物和金
属均纯凝聚相。
2.逐级转变原则
V2O5 VO2 V2O3 VO V? ? ? ?
TiO2 Ti3O5 Ti2O3 TiO Ti ? ? ? ?
>570℃, Fe2O3 Fe3O4 FeO Fe? ?
? ?
?
( 1)热力学依据:由物质稳定性决定
( 2)能否越级:
例 1400K,在 气氛中,用 H2还原 V2O3,产物是什么?5
10
2
2 ??
H
OH
P
P
<570℃, Fe2O3 Fe3O4 Fe;
( a)考虑逐级转变:
V2O3( s) +H2( g) =2VO( s) +H2O( g) ( a)
? ?KTm o lJG a 2 1 0 5 81 0 6 3 0 0/ 1 ???? ??
10.58ln
2
2 ??????
?
?
???
????? m o lkJ
P
PRTGG
H
OH
aa ?
1400K,
( b)越级反应:
V2O3( s) +H2( g) =VO( s) +H2O( g) ( b)
? ?KTm o lJG b 3.23153600/ 1 ???? ??
1400K,
10.13ln
2
2 ????
???
?
???
????? m o lkJ
P
PRTGG
H
OH
bb
?
由计算可以看出,此条件下,还原成 VO的趋势远远大于
还原成金属 V的趋势,即逐级还原的趋势大于越级还原的趋势。
所以不能越级进行。
由前面( 9.1-10)知,( b)中产生的 V马上与 V2O3反应生成 VO,
在 298~ 1400K温度范围内,这是一个 远小于零的自发过程,
( V( s) + V2O3( s) =3VO( s))直至 V消耗掉。
不能越级,主要是由于稳定性相邻的才能平衡共存,因此必须一
级一级的进行。
G?
综上,由于 V2O3→ VO的趋势大,依最小自由能原理,不能越
级反应,那么最后能否得到 V,就要看 VO被 H2还原的反应在给
定条件下能否自发?
VO( s) +H2=V( s) +H2O( g) ( c)
? ?KTm o lJG C 2.24177200/ 1 ???? ??
1400K,
0314.9ln 1
2
2 ???
???
?
???
????? ?m o lkJ
P
PRTGG
H
OH
cc
?
所以,最终产物是 VO,而不是 V。
( 3)逐级转变原则的使用条件:
Si( s) +SiO2( s) =2SiO( g) ( d) f=K-φ +2=4-φ =1
2
2
ln' ??
?
?
???
?????
H
S i Odd
P
PRTGG ?
[V]+( V2O3) =3( VO) ( e)
???
?
???
?
????? 32
3
ln
OVV
VOee
aa
aRTGG ?
在某温度下,不论 是正是负,总可找到一个 PSiO或
不同浓度使,以满足三者平衡。例如反应( d),1873K,
PSiO=12060Pa,所以,逐级转变原则仅适用于化合物和金属均
纯凝聚相的体系,否则,不必考虑。
0??G
?G?
三、优势区图(结合 M-S-O系)
1,~ 状态图的制作。
2log SOP 2log OP
步骤:( 1)确定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化合物。
( 2)依浓度三角形规则(直线、相对位、重心)确定
可能存在的反应。
S2( g) +2O2=2SO2( g) ( 1)
2SO2( g) + O2=2SO3( g) ( 2)
M( s) +SO2( g) =MS( s) +O2( g) ( 3)
2M( s) +O2( g) =2MO( s) ( 4)
2MS( s) +3O2=2MO( s) +2SO2( g) ( 5)
2MO( s) +O2+2 SO2( g) =2MSO4( s) ( 6)
MS( s) +2O2= MSO4( s) ( 7)
MS( s) +2MO( s) =3M( s) +SO2( g) ( 8)
MS( s) +3MSO4( s) =4MO( s) +4SO2( g) ( 9)
MS( s) +4MO( s) =4M( s) +MSO4( s) ( 10)
MS( s) +4 MO( s) =4M( s) +MSO2( s) ( 11)
MS( s) +MSO4( s) =2M( s) +2SO2( g) ( 12)
MO( s) +SO3( g) =MSO4( s) ( 13)
2M( s) +S2( g) =2MS( s) ( 14)
( 3)确定平衡反应,查出相应 ~ T关系,计算制定
温度下 K值,选( 3)~( 7)
?G?
( 4)假定凝聚相物质 a=1,计算出个反应中气相组成间关
系( 5),画在图中。
例:反应( 6) 2MO( s) +O2+2 SO2( g) =2MSO4( s)
? ?KTBAG ??? ?6
? ? 22
2
6
6
22
4l o g
147.19
l o g
?
?
??
?
???
?
??
?
?
????
??
?
P
P
P
Pa
a
KT
GK
SOO
MO
M S O
1?MOa 14 ?MSOa
???
?
???
???
???
?
???
?
?? P
PK
P
P OSO 22 l o g
2
1l o g
2
1l o g
6
以 ~ 优势图中,上式为一直线,斜率为,
截距,所以,可画出直线( 6),其余几条线也是如
此方法绘制。
???
?
???
?
?P
PSO2log ??
?
?
???
?
?P
PO2log
2
1?
6log2
1 K?
3lo glo glo g 22 KPPPP OSO ?????????????????? ??
4lo glo g21 2 KPPO ?????????? ?
?
5lo glo g23lo g 22 KPPPP OSO ?????????????????? ??
2
3
6lo g21lo g21lo g 22 KPPPP OSO ?????????????????? ??
2
1?
7lo g21lo g21 2 KPPO ?????????? ?
?
直线编
号
反应式 直线关系式 直线斜
率
( 3) M(s)+SO2(g)=MS(s)+O2(g) 1
( 4) 2M( s) +O2( g) =2MO( s)
( 5) 2MS(s)+3O2=2MO(s)+2SO2(g)
( 6) 2MO(s)+O2+2
SO2(g)=2MSO4(s)
( 7) MS( s) +2O2= MSO4( s)
此处应明确:( 1)直线斜率仅决定于反应式中 SO2和 O2的系
数比,与金属种类无关。如下面两反应的斜率同为 21?
2CuO( s) +2SO2( g) +O2=2CuSO4( s)
Fe2O3( s) +3SO2( g) + O2=Fe2( SO4) 3( s)
2
3
( 2)不同金属形成的同类化合物,
由于生成反应的 K不同,所以直线
截距不等。
( 3)反应( 4)、( 7)与 PSO2无关,
所以斜率,均为平行于纵坐标的
直线,不同化合物直线的位置,决
定于该化合物的分解压。
?
M—S—O系优势区图
2,M-S-O图的意义:
( 1)线:是相应反应中的二凝聚相共存的平衡线,各线上
f=3-3+2=2,f‘=1,一定温度下还有个浓度因素可变。
线上个点代表两凝聚相平衡共存的气相组成。
( 2)点,A点,( 3)、( 4)、( 5)三个反应同时平衡,
二二组合,得到反应( B),说明在 A点对应的 PO2、
PSO2。( 3)、( 4)、( 5)、( 8)均可达到平衡,
4格反应中,仅两个独立反应( R=n-m=5-3=2)。 A点
为反应( 8)中三个固相与气相的平衡点,f‘=0,气相
组成为定值,它同时满足( 3)、( 4)、( 5)的 PSO2。
由( 8)计算出来,而 PO2由( 4)定)。同理,B点,
( 5)、( 6)、( 7)同时平衡,二二组合得到( 9),
f‘=0,亦 4个反应同时平衡点。
( 3)区,5条线将整个图分为 4个区,代表 4种物质稳定存
在的区域,称为该物质的优势区。(围绕平衡先确定谁
能稳定存在。 Q点,P点)
3.应用:
( 1)判断某种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物质;
( 2)判断反应能否平衡(两种物质能否平衡共存)
4.复合优势区图(迭印平衡图)
Fe-S-O与 Cu-S-O迭加图( 700℃ )。
湿法冶金、熔烧 工艺热力学基础。
Cu-S-O迭加图( 700℃ )M—S—O系优势区图
0?? ?G
???
yx OMfCOf GGyG ?????
0?? ?G
MxOy( s) +yC( s) ==xM( s) +yCO( g)
总能找到一个温度,使,等于零即为 T始 。但往往
得不到纯金属,如:
Nb2O5+5C( s) ==2Nb( s) +5CO( g) ( 1)
? ?KTm o lJG 7.8 4 81 3 1 7 0 0 0/ 11 ???? ??
?$2 碳热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一、碳热还原过程的特点
令 解出 T 1552℃ ( 1279℃ )
?
在条件 1552℃ 下,? ?PP
CO ?
温度高于 1300℃ 。能否用碳还原 Nb2O5直接得到金属 Nb?
( A) 2Nb2O5+Nb( s) ==5NbO2( s)( 2)
? ?KTm o lJG 0.51 4 2 0 0 0/ 12 ????? ??
0?f 02 ???? ?GG (永远)
( B) Nb( s) +C( s) ==NbC( s)( 3)
? ? 113 76.126200067.1130100/ ?? ??????? m o lkJKKTm o lJG ?
0?f
2Nb( s) +C( s) ==Nb2C( s)( 4)
? ? 114 28.170200071.111 9 3 7 0 0/ ?? ??????? m o lkJKKTm o lJG ?
综上,此反应得不到金属铌。
碳热还原的特点:
( 1)往往得不到纯净金属;
( 2)真空条件下,效果佳;
( 3),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进行。0???
二、氧化铌碳热还原热力学分析
1.基本分析:
NbO( s) +Nb2C( s) ==3Nb( s) +CO( g) ( 5)
? ?KTm o lJG 1.1 8 44 9 3 6 0 0/ 15 ???? ??
05 ?? ?G, T 2681K( 2408℃ ),,真空,温度下降。? ? ? 0)( gi?
实际生产 2000K左右,炉内真空度应多少?
0ln2000314.820001.1844 9 3 6 0 0ln55 ?????????????????????? ??? PPPPRTGG COCO
5415.7ln ???????? ?PP CO
PaP 8.53? (实际生产中 40Pa)
工艺中应注意,Nb2O5熔点 1512℃,防止熔化,开始,真空
下 1400℃ 预还原 → 熔点高 NbO→40Pa 真空缓慢升温还原,最
终炉内 1850℃ 保温至炉内无气体放出。
( 1)检验产物金属与原始物能否共存。
( ⅰ )多价氧化物 → 最稳定、最难还原的氧化物;
( ⅱ )若生成碳化物 → 最稳定、最难还原的氧化物。
( 2)最稳定氧化物与最稳定碳化物组成反应 → 确定工艺条件。
( 3)检验所写反应物质能否平衡共存
2,Nb-C-O系优势区图
依相对位规则:
NbO( s) +CO( g) ==Nb( s) +CO2( g) ( a)
? ?KTm o lJG a 3.11 3 3 0 0/ 1 ???? ??
aCO
CO K
P
P
P
P lo glo glo g 2 ??
?
??
?
????
?
???
?
?
?? ( 2000K,) 40.3lo g ??aK
? ?KTm o lJG d 2.1642 4 6 6 0 0/ 1 ????? ??
dCO
CO K
P
P
P
P lo glo g2lo g 2 ??
?
??
?
????
?
???
?
?
?? ( 2000K,)
( 2000K,)
( 2000K,)
2Nb( s) +2CO( g) ==Nb2C( s) +CO2( g) ( b)
? ?KTm o lJG b 8.1823 6 0 6 0 0/ 1 ????? ??
bCO
CO K
P
P
P
P lo glo g2lo g 2 ??
?
??
?
????
?
?
???
?
?? 13.0lo g ??bK
2NbO( s) +4CO( g) ==Nb2C( s) +CO2( g) ( c)
? ?KTm o lJG c 2.1 8 09 4 6 0 0/ 1 ????? ??
cCO
CO K
P
P
P
P lo g
3
1lo g
3
4lo g 2 ??
?
??
?
????
?
???
?
?
?? 31.2lo g31 ??cK
Nb2C( s) +2CO( g) ==2NbC( s) +CO2( g) ( d)
14.2lo g ??dK
能否写出 Nb( s) +CO( g) ==NbC( s) +CO2( g)平衡式?
否,因为 Nb与 NbC不共存。
算出上述反应 2000K时每个反应 K及 关系,以 COCO PP lo g~lo g
2
?????????????? ?? PPPP COCO lo g~lo g 2 作图,呈直线,得到 Nb-C-O系 2000K优势区
图。由优势区图,也能得出生产铌的热力学条件。
由反应 CO( g) +O2==CO2( g) ( A)
知,对于( A),
???
?
???
??
CO
CO
O P
PP 2
2
21
? ?
? ? ? ? 21
2
2
??
?
PPPP
PPK
OCO
CO
O
?
?
???
?
???
???
???
?
???
??
???
?
???
?
??? P
PK
P
P
P
P CO
O
OCO lo glo glo g
2
1lo g 22
一定温度下,KO为定值,一定氧势下,也为定值,以??
?
?
???
?
?P
PO2log
2
1
?????????????? ?? PPPP COCO lo g~lo g 2 作图,直线斜率为 1,线上氧势相等,即斜率
为 1的值 线是等氧势线。对比知,( a)线也是等氧势线,是
得到 Nb的最高氧势线。又由
CO2( g) +[C]==2CO( g) ( B)
? ?? ?
CCO
COC
aPP
PPK
?? ?
?
2
CC
COCO Ka
P
P
P
P lo glo glo g2lo g 2 ???
?
??
?
????
?
?
???
?
??
一定温度下,为定值,大小表示碳势高低:CK Ca
CCC aRT ln?? ???
作图,直线斜率为 2的直线为等碳势线。所以,
( b)线也是等碳势线,且是生成纯 Nb的最高碳势线。
?????????????? ?? PPPP COCO lo g~lo g 2
A点,Nb,Nb2C,NbO与气相四相共存,此点对应的反应即前
反应( 5)。
NbO( s) +Nb2C( s) ==3Nb( s) +CO( g) ( 5)
? ?KTm o lJG 1.1 8 44 9 3 6 0 0/ 15 ???? ??
,2000K,,平衡 PCO为定值,A点对应之值1?f 0'?f
30.3lo g ???????? ?PP CO
PaPCO 8.50? (精确计算 )两者基本一致。生产中选 40Pa。PaPCO 8.53?
三、氧化锌的碳热还原(火法炼锌过程热力学分析)
注意三个基本点:( 1) R’
( 2) P-T优势区图
( 3)平衡组成分析技巧
R= n - m = 2
选( 3)、( 4)来进行分析
( a)
1.平衡关系图
火法炼锌过程,闪锌矿 氧化焙烧 ZnO 碳还原 Zn
( g)
ZnS( s) + O2→ZnO ( s) +SO2( g)
ZnO( s) +C( s) → CO( g) +Zn( g)
Zn( g) → Zn( l)
基本反应,2ZnO( s) +C( s) = 2Zn( g) +CO2( g)( 1)
ZnO( s) +C( s) = Zn( g) +CO( g) ( 2)
直接
还原
CO2( g) +C( s) = 2 CO( g) ( 3)
ZnO( s) +CO( s) = Zn( g) +CO2( g) ( 4) 间接还原反应
整个体系,n=5( ZnO,Zn,C,CO,CO2)
同理,? ? ? ?
? ? ? ? 12.69740l o gl o g 24 ????? KTPP PPPPK CO COZn ?
??
? ? ? ? ? ??? PP
KT
PP ZnCO l o g12.69740l o g 2 ????( B)
依( A)、( B)
作 的关系图? ?
TPP CO
1~lo g
2
?
2.平衡组成的热力学分析
由反应( 3) ? ?
? ??
?
PP
PPK
CO
CO
2
2
3 ?
得出, ( C)
?PK
PP CO
CO ??
3
2
2
? ?? ?? ?
?
??
PP
PPPPK
CO
COZN 2
4 ?
? ?? ? ? ? 113.98916l o gl o g
2
2
3 ????
KTPP
PPK
CO
CO
?
?
CO2( g) +C( s) = 2 CO( g) ( 3) ZnO( s) +CO( s) = Zn( g) +CO2( g) ( 4)
( a) ? ? ? ? ? ??PP
KT
P COCOCO l o g113.98 9 1 6l o g 2 ???(A)
(b)
( 1)精确计算
(D)
4
2 K
PP
PP
CO
COZn ?
?
?
?
能否用 条件? F = K -φ+2 K = n – R - R’
??? iPP
22 COCOZn nnn ??
气相中:
1
12 2 ??
Zn
COCO
n
nn 1'?R
所以, 213 ???K 14 ??? ?f
T定,为定值,不能独立变动,
?P
ZnCOCO PPPP ???? 2
不能作为独立方程来用。求平衡组成,列关系是只能
将浓度限制条件用上:
?PK
PP CO
CO ??
3
2
2
(C)
ZnO中 O转化成 CO,CO2,所以,
则
一定温度,可求出 K3,K4,代入( H)式,即得 PCO值,
再代入( C)求出 PCO2的值。 PCO,PCO2代入( E)得出 PZn,
因而体系总压也就能求出了。
1
122 22 ????
Zn
COCO
Zn
COCO
n
nn
P
PP
2COCOZn PPP ?? ( E)
式( C)、( E)代入( D)整理得,
02 234
2
3
2
??????????????? KKPPKPP COCO ?? ( H)
( 2)估算:高温,由( E),( B)式变为
2COCO PP ?? COZn PP ?
? ? ? ? 12.69 7 4 0lo g lo g 24 ????
KT
PPK CO ?( I)
( I)代入( a)
? ? ? ? ? ? 61.79328l o gl o g21l o g 43 ?????
KT
KKPP CO ? ( J)
? ? ? ? ? ? 61.79328l o gl o g21l o g 43 ?????
KT
KKPP CO ? ( J)
由( I)、( J)得出一定温度下
值。
2COP ZnCO PP ?
综上,反应( 3)、( 4)
的两条反应线交点处即为
ZnCO PP ?
COCO PP 2
如 时, 的交点 A对应?PP ?? ?PPP ZnCO 5.0??
41034.81 ???
T KT 1198?
( 920℃ )
即总压 105Pa下,C还原 ZnO的最低温度 ℃,920?T
2108.12 ???
CO
CO
P
P 同理,
?PP ??最低还原温度比 时升高,
? ? ? ? 12.69 7 4 0l o gl o g 24 ????
KT
PPK CO ?( I)
压力增大对反应不利。
?PP 2?? ?PPP ZnCO ?? 交点 B
对应总压下平衡温度及 值
上述分析适用于 T<1280K。
3,Zn( g) → Zn( l)及产生合金情况
22 COCOZn PPP ??
0'?R
12432 ??????? ?Kf
所以只能用 *
ZnZn PP ?
( K)
若 Zn( g) → [Zn]Cu,反应为
ZnO( s) +CO( s) → Zn( g) +CO2( g)( 5)
Zn
CO
CO a
P
PK ??
2
5
? ? ? ? 05.13710l o gl o gl o g 25 ?????
KT
aPPK ZnCO ?( b)
炉内由液态 Zn产生,
22 COCOZn nnn ??
气相中
?P 仍不能随意定,与 T对应。
? ? ? ? ZnCO a
KT
PP lo g05.13 7 1 0lo g
2
????? ( M)
可画出一系列不同 的 的平行线。Zna ? ? TPP
CO
1~lo g
2
?
分别为 0.1,0.5,1.0,10 ?PPZn
(l)Zn*
此温度下,反应( 4)( A点)
1??PPZn PaPZn 5* 10?
PaPP Zn 5105.0 ?? ?
R点对应的温度下反应产生的 Zn( g)
1.0?Zna ?PPCO ?
?PPZn 1.0?
Zna ZnP
1?Zna (l)Zn*( 1) 还原产物为
与反应( 4)的 4条线分别
交于 P,Q,R,S四点,
表示在 4个交点对应的温度下
与纯液态 平衡的气相中
R点:
不会冷凝成 Zn( l) 。
产生的 Zn蒸气
( 2),与反应( 3)交于 x点,此处 此时反应( 4)
减小 也减小 此点对应温度 4106.81 ???T KT 1163?
( 890℃ ) 即为生产黄铜的理论开始温度。
产生合金温度小于生成纯 Zn( g)( B点)的温度。
式中,m—体系元素数
m’—独立元素数
r—各元素原子间关系式个数
R’—浓度限制条件
由( 4)式看出两种情况( k≠m):( 1) R’≠0;
四、组分数的确定
1,K与 m
K = n – R - R’ (4-1)
R=n-m’ (4-2)
将上式代入
K=m’-R’ (4-3)
M’=m-r
所以,K=m-r-R’ (4-4)
(2) r≠0,化合价未发生变化的体系,r≠0
例:( 1) CaO( s),H2S( g),CaS( s),H2O( g)体系,
m=4( Ca,O,H,S),原子个数 Ca:O:S:H=1:1:1:2或 2ACa+AH
=2AS+2AO( 2× 2+4=2× 2+2× 2),r=1,R’=0,K=m’=m-r=3,
R=n-m’=0。存在一个独立反应
CaO( s) + H2S( g) == CaS( s) +H2O( g)
( 2) CaO、,CaF2,SiO2与 H2O( g) -HF( g) -SiF4( g)
平衡体系,m=5( Ca,O,H,Si,F),五钟元素原子个
数 2ACa+4ASi+AH=AF+2AO( 2× 2+4× 2+3=7+2× 2),r=1,
m’=4,K= m-r=4。
注意:若体系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团,,
这种, 原子团, 反应前后并不能被折散,则计算这种关系时, 原
子团, 相当于一个元素。
。
CaCO3( s) == CaO( s) +CO2( g)
CaO,CO2,ACaO=ACO2,m’=2
CuS( s) +2O2== CuSO4 CuS,O2,4ACuS=AO。
综上,有单质存在,且不出现“原子团”不被破坏的体系:
K=m-R’(R’=0) → K=m, r=0,R’=0
$3 铁液中的 [C],[O]反应
一、脱碳反应作用
二、反应形式
转炉吹氧炼钢,[C]+1/2O2=CO( g)
电炉吹氧炼钢,[C]+[O]=CO( g)
电炉不吹氧炼钢:( FeO) =Fe( l) +[O]
[C]+[O]=CO( g)
[C]+2[O]=CO2( g) ( 2)
CO( g) +[O]=CO2( g) ( 3)
CO2( g) +[C]=2CO( g) ( 4)
R=n-m=5-3=2,K=m=3( C,O,Fe)
通常选( 3)、( 4)来进行研究,由实验得到:
? ?KTm o lJG 13.911 6 6 9 0 0/ 13 ????? ??
? ?KTm o lJG 5.1 2 91 4 4 7 0 0/ 14 ???? ??
一、基本规律
( 1) [C]+[O]=CO( g) ( 1)
? ?KTm o lJG 37.382 2 2 0 0/ 11 ????? ??
,但 较小,弱放热反应。由 可知,
T对 K1影响不明显。
0??H H? 2ln RTHTK
P
???
?
??
?
?
?
?
此外,[C]+[O]=CO( g) ( 1)
? ? ? ?
][%][% ][][][][1 OfCf
PP
aa
PPK
OO
CO
CO
CO
????
??( 2)
当 PCO=Pθ 时,11 ][]][%[% ???? OC ffKOC
令 ]][%[%' OCm ?
? ?? ?
][%][%][%][%l o g
l o gl o gl o g'l o g
1
1
CeOeOeCeK
ffKm
C
O
O
O
O
C
C
C
OC
??????
????
K1,fC,fO随温度变化不大,当 fC,fO随温度变化也
不大时,碳氧浓度积
????
OC ffK
m
1
1' 常数
1580~1620℃, PCO=Pθ
( a)低 [C]时,310)5.2~2(' ???m
( b)当 [%C]>0.2时,[%O]很小,所以, 可略,][%OeOO ][%OeOC
( A)式变为 ( B) ])[%(lo g'lo g
1 CeeKm OCCC ????
m’随 [%C]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目前尚未统一。)( OCCC ee ?
( c)当 [%C][%O]很小时,1?Cf 1?Of
1
]][%[% KP POC CO?? ?
一定温度下,K1为常数。
,PCO减小,m’减小,若 [%C]一定,[%O]减小,
真空脱氧的热力学基础。但 PCO<10132.5Pa后,再提高真空
度也不会使 m’减小,推出:
? ? 0)( gi?
MgO( s) Mg( g) +[O] ?
$4 钢液脱氧
一、气相真空脱氧的可能性
降低炉内 PΣ,使, [O]→ O2( g),达到脱氧目的。)()( l
OgO ?? ?
[O]在钢液中的饱和溶解度实际就是与 FeO( l)平衡的 [%O]sat:
? ? 7 3 4.26 3 2 0]lo g [ % ??? KTO s a t
T=1873K [%O]sat=0.23
[O]sat=1/2O2( g)
? ? 1 2 2 5 6 31 8 7 389.21 1 7 1 5 0/ 1 KKTm o lJG ???? ??
0
][%
ln
2
1
2
?
?
?
??
?
?
????
s a t
O
O
P
P
RTGG
?
?
1?f
8707.7
1873314.8
122563
][%
ln
2
1
2
??
?
???????
??
?
?
RT
G
O
P
P
s a t
O
??
即
8707.723.0ln
2
1
2
??
?????? ?PP O
6 8 0 7.18ln 2 ????
?
?
???
?
?P
P O
PaP O 41081.72 ??? (达不到,目前 10-2Pa~10-3Pa)。
一、沉淀脱氧
1.原理,x[M]+y[O]=MxOy( s)
2.元素的脱氧能力:
y
O
x
M
OM
aa
aK yx
][][ ?
? 1?
yxOMa
y
O
x
M aa
K
][][
1
??
脱氧常数,( 9-1)y
OxMM aaKK ][][
1 ???
越小,此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越强,脱氧后,
残留 [O]越低。有人也写成:
MK
yx OMK ][%][%'? ——表观脱氧常数 ( 9-2)
其仅在, 时才守常。通常 与 [M]浓度
有关,只能近似看作常数。当钢液中实际
时,沉淀产生,所以此为陈当然脱氧起码的热力学条件。
实际上应是相同 [%M]下,[%O]越低,脱氧能力越强。
为了更直观比较脱氧能力,常将( 9-1)、( 9-2)用对
数形势表示:
1][ ?Of 1][ ?Mf MK'
Myx KOM ']'[%]'[% ?
][][ lo glo glo g OMM ayaxK ??
]lo g [ %]lo g [ %'lo g OyMxK M ??或
以 ~ 左图,呈一直线。有图可知][log Oa ][log Ma
( 1)直线越往下,元素脱氧能力越强,Al,Ti,Cr,Mn较弱。
( 2)直线斜率与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有关。
MMO Kyay
xa lo g1lo glo g
][][ ???
如,2[Al]+3[O]==Al2O3( s) 斜率 32?
[Mn]+[O]==MnO( s) 斜率 -1
[Si]+2[O]==SiO2( s) 斜率 21?
由直线斜率可确定脱氧产物的组成。
3.脱氧产物组成
( 1)研究方法
( A)直接法
x[M]+y[O]==MxOy( s)
( ⅰ )早期,急冷平衡 Fe样,→ [%O],[%M]。
( ⅱ ) 60年代以来,固态电解质定, [%O]由分
析平衡 Fe样得到。
当 作图时,往往是曲线。 ]lo g [ %~]lo g [ % MO
][Oa
][%
][
][ O
af O
O ?
][%][%lo g ][ MeOef MOOOO ??
[%M]>0.2,[%O]较小,略去第一项:
(a)
(b)
][%lo g ][ Mef MOO ?
(c)又 0][%][%lo g ][ ??? OeMef OMMMM
所以,可假设 。 由分析平衡 Fe样得到,由
定氧得到。 由实验得到不同 [%M]下的 值,以
作图,为一直线,斜率 。确定脱氧产物
MxOy的化学式。
1?Mf ][%][ Ma M ?
][Oa ][Oa ][log Oa
]lo g[%~ M
y
x?
( B)间接法
H2~H2O( g)与含 [M],[O]铁液平衡。体系中肯定存在:
H2O( g) ==[O]+H2( g) ( 1)
][%][1
2
2 Of
P
PK
O
OH
H ???
一定温度下,K为定值。 ↑, ↑, [%O]↑, ↑,当
2
2
H
OH
P
P
O? ][%][% OM ?
mxy KOM '][%][% ?? 产生脱氧产物,发生反应:
x[M]+y[O]==MxOy( s) ( 2)
如 1600℃, H2~H2O( g)与含 [V],[O]铁液平衡,
x[V]+y[O]==VxOy( s) ( 3)
此时,体系内达平衡的实际反应为:
x[V]+y H2O( g) ==VxOy( s) + y H2( g)( 4)
由实验得到。( 4) -y( 1) =( 3),所以( 3)这样
一个脱氧反应的 实际由其他反应 间接得到,所以称
为间接法。
?4G?
?3G? ?G?
??? 143 GyGG ?????
靠( 1),控制,即控制,得到 的数值。][Oa
2
2
H
OH
P
P ][Oa
y
OH
H
xx
V P
P
VfK ?
?
?
?
???
??
?? 2
2
][%
1
4 ( A)
0][%][%lo g ??? OeVef OVVVV
1?Vf
]lo g [ %lo g1lo g 4
2
2 V
y
xK
yP
P
H
OH ??? ( B)
]lo g [ %~lo g
2
2 V
P
P
H
OH 作图,直线斜率可得到产物 VxOy。
( 2)脱氧产物组成与氧势关系
一定温度,是常数,氧势不同,脱氧产物不同,
大体上 MxOy中 值随 变化,高,值大。但阈值常以
[%M]值表示。 如 Fe-V-O系,1600℃ [V]脱 [O],平衡反应( 4),
针对( B)式:
yOxMM aaK ??
y
x O? yO?
( A) [%V]<0.3时:
2
1??
y
x 得出 VO
2或 FeO?V2O3(钒铁尖晶石),用 x射
线结构分析为 V2O3。所以,[%V]<0.3平衡反应式为
[V]+2 H2O( g) +1/2Fe( l) ==1/2( FeO?V2O3)( s) +2 H2( g)
( 5)( 5) -( 1) × 2得:
[V]+2 [O] +1/2Fe( l) ==1/2( FeO?V2O3)( s) ( 6)
( B) [%V]>0.3时:
3
2??
y
x 得到 V2O3,结构验证符合实验体系内平衡反应为:
2[V]+3 H2O( g) ==V2O3( s) +3H2( g) ( 7)
( 1) × 3+( 7)得:
2[V]+3 [O]==V2O3( s) ( 8)
( 8)式为 [%V]>0.3浓度范围内的钒脱氧反应式。
( C) [%V]=0.3时
两直线交点处,,此时,FeO?V2O3与 V2O3共存。
,f=2,P,T一定时,体系内各相组成固定不变。( Fe液
中 [%V]= 0.3)此条 件下,( 1)、( 5)、( 6)、( 7)、( 8)
5个反应同时平衡,R=n-m=3,选( 1)、( 6)、( 8) 3个反应
为独立反应,由反应( 1)控制( 6)、( 8)两个反应的氧势,
氧势不同,产物不同,阈值 [%V] =0.3。
[%V]<0.3,脱氧产物 FeO?V2O3( s);
[%V]>0.3,脱氧产物 V2O3( s)。
5 2 2.0]lo g [ % ??V
4??
三、几种脱氧元素的脱氧反应
1.基本特征:
[Mn]+( FeO) ==( MnO) +[Fe] ( 1)
F e OMn
Mn O
F e OMn
FeMn O
Mn O aa
a
aa
aaK
???
??
平衡实验得到的数据以 作图,呈一直线,说明,][%~ Mn
x
x
F eO
M n O
( 1) FeO-MnO呈理想溶液状态,
Mn OMn O xa ? FeOFeO xa ?
( 2),,,所以1?
Mnf 0?MnMne ][% Mna Mn ?
][% Mnx
xK
F e O
M n OM n O
?? ( A)
Mn脱氧时,与反应( 1)同时平衡的反应还有:
( FeO) ==Fe( l) +[O] ( 2)
FeO
O x
OK ][%? ( B)
又 ( C)1??
Mn OF eO xx
联立( A)、( B)、( C)可得:
][%1][% MnK
KO
Mn O
O?? ( D)
一定温度下,,为常数,所以,, 。OK MnOK ?][% Mn ?][%O
( 2) Mn脱氧产物形态与 [%Mn]的关系
( A) [%Mn]低时,脱氧产物( FeO-MnO)( l)
[Mn]+( FeO)( l) ==( MnO)( l) +Fe( l) ( 3)
][%3 Mnx
xK
F e O
M n O
??
? ?KTm o lJG 5.561 2 3 3 0 0/ 13 ????? ??
? ? 95.26440][%lo glo g 3 ???? KTMnx xK F e O M n O( a)
Fe( l) +[O]==( FeO)( l) ( 4)
? ? 6 0 4.26 1 5 0lo g 4 ?? KTK
( 3) +( 4)得,[Mn]+[O]==( MnO)( l) ( 5)
? ?KTm o lJG 3.10624100/ 15 ????? ??
? ? 55.51 2 5 9 0][%lo glo g ][5 ???? KTMna xK O M n O( b)
其中,0?Mn
Oe ? ? 76.0
1750 ???
KT
e OO
(B)[%Mn]高时,脱氧产物( FeO-MnO)( s) ——固溶体。
标态转换,由
( MnO)( s) ==( MnO)( l) ( 6)
? ?KTm o lJG 7.214 3 9 0 0/ 16 ???? ??
( 5) -( 6)得,[Mn]+[O]==( MnO)( s) ( 7)
? ?KTm o lJG 0.1282 8 4 9 0 0/ 17 ????? ??
? ? 69.61 4 8 8 0][%lo glo g ][ )(7 ???? KTMna xK O sM n O
( FeO)( s) ==( FeO)( l) ( 8)
( c)
? ?KTm o lJG 2.203 3 5 0 0/ 18 ???? ??
( 3) +( 8) -( 6)得:
[Mn]+( FeO)( s) ==( MnO)( s) +Fe( l) ( 9)
? ?KTm o lJG 0.581 3 3 7 0 0/ 19 ????? ??
? ? 03.36990][%lo glo g )( )(9 ???? KTMnx xK sF e O sM n O( d)
( C)( FeO-MnO)( l)与( FeO-MnO)( s)共存时的 [%Mn]
——阈值 两相产物共存,体系内, 温度确定,三个
相的组成全随之定。 1600℃, 3??
1?f
486.0
514.0
)(
)( ?
lF eO
lM n O
x
x
36 6.0
63 4.0
)(
)( ?
sF eO
sM n O
x
x
利用前面( a)或( d)都可以确定此时的 [%Mn]。
由( a),( a) ? ? 95.26 4 4 0
][%
1lo g
)(
)( ???
KTMnx
x
lF e O
lM n O
1600℃,
95.218736440][%lo g-486.0 514.0lo g ??Mn
得,4 6 4 0 1.0]lo g [ % ??Mn
3 4 4.0][% ??Mn
同理由( d)得,46377.0]lo g [ % ??Mn
3 4 4.0][% ??Mn (阈值)
结论,[%Mn]<0.344,产物( MnO-FeO)( l);
[%Mn]>0.344,产物( MnO-FeO)( s);
[%Mn]=0.344,两者共存。
2,Si脱氧
( 1)阈值,1600℃, [Si%]=0.003
[Si%]<0.003,脱氧产物( FeO-SiO2)( l);
[Si%]>0.003,脱氧产物( FeO-SiO2)( s)。
[Si%]=0.003,两者共存。
( 2)由相图值,随温度的提高,阈值增大。
( 3)炼钢时,熔体中 [%Si]=0.1~0.4,得到 SiO2( s)。
脱氧反应为,[Si]+2[O]==SiO2( s)
? ?KTm o lJG 2.2185 7 6 4 4 0/ 1 ????? ??
? ? 40.1130110lo glo g 2 ][][ ????? KTaaK OSiSi
( 4) [%Si]<2时,, 所以,Si脱氧常数 。
通常生产中不是用纯 Si,而是用 Fe-Si(矽铁)。
12 ?? OSi ff 2]] [ %[% OSiK Si ?
例 1:计算 1600℃ 用硅铁脱氧生成纯 SiO2( s)的脱氧常数。
为使纯钢液的氧量从 0.1%下降到 0.01%,需加入多少公斤
含硅 50%的硅铁?
解:( 1)先求 [Si]%+2[O]%==SiO2( s)的 ?G?
查表,Si( l) +O2==SiO2( s) ( 1)
? ?KTm o lJG 74.1989 4 9 6 8 0/ 11 ????? ??
Si( l) ==[Si]% ( 2)
? ?KTm o lJG 48.251 1 9 2 4 0/ 12 ????? ??
O2==2[O]% ( 3)
? ?KTm o lJG 77.52 3 4 3 0 0/ 13 ????? ??
( 1) -( 2) -( 3)得:
[Si]%+2[O]%==SiO2( s) ( 4)
? ?KTm o lJG 99.2295 9 4 1 4 0/ 14 ????? ??
1873K,4911.10
1873314.8
187399.229594140ln 4
4 ??
??????
RT
GK ?
因为,所以12 ][ ?? OSi ff
4
22
][
4 106.3]][%[%
11 ???
?? OSiaaK OSi
52 108.2]][%[% ???? OSiK Si所以
需 Fe-Si量:( ⅰ )使 [O]从 0.1%下降到 0.01%,需 Fe-Si量;
( ⅱ )维持与残留 [O]平衡需 [Si]。
( 2)依 [Si]+2[O]==SiO2( s)
28 32
x Δ[O]=0.09%
0 7 9.0322809.0 ???x
与 [0.01%][O]平衡的 [%Si]:
52 108.2]][%[% ???OSi
28.0]01.0[ 108.2][% 2 5 ??? ?Si
脱氧共需 %Si,0.079+0.28=0.36
每吨钢水需硅量,1000× 0.36%=3.6kg
应加入的硅铁量,3.6÷ 50%=7.2kg
3,Al脱氧
( 1)脱氧产物与 [%Al]的关系
( A) [%Al]高于阈值,得到 Al2O3( s)
脱氧反应 2[Al]+3[O]==Al2O3( s) ( 1)
? ?KTm o lJG 7.3901 2 2 7 0 0 0/ 11 ????? ??
? ? 41.206 4 0 9 0lo glo g 32 ????? KTaaK OAlM ( A)
1600℃, ( D)
1600℃, ( B) 1432 1056.1 ?????
OAlM aaK
( B) [%Al]低于阈值,得到 FeO?Al2O3( s)(铝尖晶石)
脱氧反应 2[Al]+4[O]+Fe( l) == FeO?Al2O3( s) ( 2)
? ?KTm o lJG 0.4451 3 7 3 0 0 0/ 12 ????? ??
? ? 25.2371730lo glo g 42 ????? KTaaK OAlM ( C)
1642 1098.8 ????? OAlM aaK
( C) [%Al]等于阈值,得到 Al2O3( s)与 FeO?Al2O3( s)
二相共存
( ⅰ )热力学计算
( 2) -( 1)得
Al2O3( s) + [O]+Fe( l) == FeO?Al2O3( s) ( 3)
? ?KTm o lJG 3.541 4 6 0 0 0/ 13 ????? ??
1600℃,
2 3 5 2.11 8 7 3147.19 1 8 7 33.541 4 6 0 0 0lo g ??? ????Oa
2][ 108.5 ???Oa 代入( B)得:
6100.9 ???Ala
所以,Al脱氧阈值, 。2][ 108.5 ???Oa 6100.9 ???Ala
( ⅱ )作图法
式( B)、( D)两边取对数,整理得
603.4lo g32lo g ][][ ??? AlO aa
016.5lo g21lo g ][][ ??? AlO aa
( E)
( F)
( E)、( F)两式 作图,呈直线。两直线交点处,][][ lo g~lo g OAl aa
05.5lo g
24.1lo g
][
][
??
??
Al
O
a
a
6
][
2
][
109.8
108.5
?
?
??
??
Al
O
a
a
整个图分为三个区:
Ⅰ 区:饱和 FeO?Al2O3( s)稳定存在,,
反应( 2)正向进行。
)2(4 ][2 ][ )'( MOAl Kaa ??
Ⅱ 区:饱和 Al2O3( s)稳定存在,,
反应( 1)正向进行。 )1(
3 ][2 ][ )'( MOAl Kaa ??
Ⅲ 区:含 [O],[Al]得 Fe( l),反应( 1)、( 2)均不能
正向进行,无脱氧反应发生。
G点,FeO?Al2O3( s),Al2O3( l)、( Fe( l) [O][Al]( l))
三相共存,反应( 1)、( 2)同时平衡。 11331 ??????? ?Kf
温度固定,三相组成均为定值,此时铁液中 [%Al],[%O]固定,
2][ 108.5 ???Oa 6][ 100.9 ???Ala
四、复合脱氧
1.优点
( ⅰ )产物容易上浮,钢液纯度提高。
? ? 22192 ????? ??? g
式中,—钢液粘度 —重力加速度
—脱氧产物半径 —钢液与脱氧产物密度差
? g
? ? ?21 ?? ?
Mn-SiMnO-SiO2( l)
( ⅱ )脱氧常数小,脱氧能力增强
[Si]+2[O]==SiO2( s) ( 1)
? ?KTm o lJG 2.2185 7 6 4 4 0/ 11 ????? ??
1600℃,
52 1011.2]][%[% ???? OSiK M ( A)
[Mn]+2[O]==MnO( s) ( 2)
? ?KTm o lJG 0.1282 8 4 9 0 0/ 12 ????? ??
1600℃, ( B) 22 1057.5]][%[% ???? OMnK
M
MnO( s) +SiO2( s) == MnO( s) ·SiO2( s) ( 3)
? ?KTm o lJG 6.122 4 7 7 0/ 13 ????? ??
MnO( s) ·SiO2( s) == MnO( s) ·SiO2( l) ( 4)
? ?KTm o lJG 7.406 6 9 4 0/ 14 ???? ??
( 1) +( 2) +( 3) +( 4)得:
[Si]+[Mn]+3[O]==MnO·SiO2( l) ( 5)
? ?KTm o lJG 1.3188 1 9 1 7 0/ 15 ????? ??
1600℃, ( C) 73 1089.5]][%][%[% ???? OMnSiK M
1600℃,单独使用 [%Si]=0.1,[%O]=0.019;单独使用
[%Mn]=0.733,[%O]=0.076;复合脱氧 [%Si]=0.1,
[%Mn]=0.733,[%O]=0.006。
2,Si-Mn复合脱氧规律
通常,在不同含 [Mn]量下,Si-Mn复合脱氧曲线不同。一定
[Mn]下,选合适的 比,可以得到液态硅酸盐。][ ][SiMn
[%Mn]=0.4条件下,阈值确定( 1600℃ )。
( ⅰ )热力学分析法
由反应( 2),22 1057.5]][%[% ???? OMnK
M 4.0][% ?Mn
得
21093.13][%][% ???? MnKO M
对反应( 5),
7][2 ][][23 1089.5]][%[% ?????????? OMnOSiOMnSiM aaffOSiaaaK
由前知,2][% ?Si 12 ][][ ?? OSi ff ][%][ Mna Mn ? ][%][ Oa O ?
73 1089.5][%]][%[% ???? MnOSiK M ( C)
将, 代入( C)式,得:4.0][% ?Mn 21093.13][% ???O
41045.5][% ???Si
代入( 1)验证,52 1006.1]][%[% ???? OSiK
M
基本吻合。
( ⅱ )作图法:与前述 Al脱氧处理方法相同,针对反应
( 1)和反应( 5)的 取对数,在 作图,两
者结果一致。
MK 4.0][% ?Mn
21093.13][% ???O 21045.5][% ???Si
所以,4.0][% ?Mn
,产物 SiO2( s);41045.5][% ???Si
,产物 MnO?SiO2( l);41045.5][% ???Si
,两种产物共存。 21045.5][% ???Si
在另一种 [%Mn]平衡量下,又会有另一种阈值。实际生
产中,希望产生液态 MnO?SiO2( l)。所以,复合脱氧条
件尽量控制在( Ⅰ )区,一般加入量高于平衡量,[Mn]高
出 0.08%左右,[Si]高出近, 比控制在 4~8。
4
1~
3
1
Si
Mn
五、扩散脱氧
1.原理
??? F eOO a)(?
][)( OO ?? ?
[O]+Fe( l) ==( FeO)
][O
FeOO
a
aK ?
][OF eO aa ??
2.方法
向渣中加入还原即,Fe-Si粉 —白渣 2CaO? SiO2;
碳粉 —电石渣 CaC2为主;
铝粉,Si-Ca粉等。
3.优、缺点
六、真空脱氧
[C]+[O]==CO( g)
? ?KTm o lJG 37.382 2 2 0 0 0/ 1 ????? ??
? ? 0 0 3.21 1 6 0lo g ?? KTK
OC
CO aa PPK ?? ?
1?? KKC
)( ?PPKaa COCOC ??? (为定值)
1873K,一般冶炼条件下,1)( ??PP
CO 310)5.2~0.2(]][%[% ???OC
真空条件下,310)( ???PPCO 6100.2]] [ %[% ???OC
很容易使, 小于上述平衡值,而实现真空脱氧,Ca' Oa'
在真空度 条件下,310)( ???PPCO 1.0][% ?C 5100.2][% ???O
若,1.0][% ?Al 4105.1][% ???O 碳成了比铝还强的脱氧剂。
此外,[Si]+[O]==SiO( g)亦然。
例 2,1600℃,加入含 [Mn]75%的 Fe-Mn和含 [Si]50%
的 Fe-Si联合脱氧,使钢液中的 [O]从 0.05%降至 0.012%,
大平衡时,12.0][% ?Si 60.0][% ?Mn
求加入两种铁合金的量各是多少?
解:为使脱氧产物是液态硅酸盐 MnO?SiO2( l),比应 4~8。
选 所以,Si
Mn
2.4?SiMn ][%2.4][% SiMn ?
[%O]降低,%0 3 8.0)%0 1 2.005.0(][ ???? O
依 [Si]+[Mn]+3[O]==SiO2?MnO( l)
可得,038.0][%
55
16][%
28
32 ??? MnSi
即 038.0][%29.0][%14.1 ??? MnSi
( a)代入上式得:
( a)
0 3 8.0][%2.429.0][%14.1 ???? MnSi
解出,0 1 6.0][% ?Si 0 6 7.0][% ?Mn
即为除 [O]所需的 [Si],[Mn]量。
所以,复合脱氧,初始钢液中 [Si],[Mn]浓度为:
1 3 6.012.00 1 6.0][% ???Si
6 6 7.060.00 6 7.0][% ???Mn
相应加入两种铁合金的量分别为:
硅铁,0.136%× 1000÷ 50%=2.7 kg/T 钢
锰铁,0.667%× 1000÷ 75%=9.0 kg/T 钢
冶金物理化学
第九章 冶金物理化学应用
Physic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
教师:魏国 副教授
e-mail,neuweiguo@126.com
9.3 脱氧反应
铁 钢
吹氧
随 C含量的降低,钢液中溶解氧的含量会不断提高,
影响:
后序的合金化;
在钢液冷却与凝固过程发生氧化反应,造成气孔和夹杂。
氧化冶炼终了必须脱氧。
脱氧的基本方法:结合成氧化物而分离去除。
1,沉淀脱氧
9.3 脱氧反应
1,沉淀脱氧
9.3 脱氧反应
1,沉淀脱氧
?脱氧元素加入最适量;
?脱氧产物上浮;
复合脱氧
9.3 脱氧反应
1,沉淀脱氧
复合脱氧
生成熔化温度低的更复杂的复合化合物,易聚集长大而上浮。
如 Ca-Al复合脱氧剂脱氧后形成熔点低 12Ca0·A12 03,易于上浮。如
其部分地残留在钢锭中时,因其塑性和韧性高,呈球形故不易导致
钢材质量下降。
用 Mn脱氧时,易形成 MnS,尽管其熔点较高不致造成热脆现象,
但 MnS很软,在轧钢时呈条状分布,将导致横向和纵向机械性能的
不均匀,当用 Ca一 Mn一 Si复合脱氧剂时可克服上述缺点。
9.3 脱氧反应
2.扩散脱氧
优点:脱氧剂(如 Fe一 Si粉)直接加入渣中使 a FeO降低,不污染钢
液。
缺点:是氧自金属相扩散到渣,脱氧动力学条件差,脱氧过程时间
长。
9.3 脱氧反应
3.真空脱氧
提高真空度,实现脱氧。
优点:脱氧效果好。
缺点:设备复杂。
9.3 脱氧反应
4,注意
1,脱氧能力最强的元素,其 ωmin不是钢液脱氧的实际要求。
2,对同一脱氧元素,可能有不同的脱氧产物生成。
例,Al脱氧
9.3 脱氧反应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一,Mn脱氧
Mn是弱脱氧剂.其脱氧产物不能是纯 MnO,而是 MnO与 FeO的熔体。相当
于 [Mn]
高时的脱氧产物。
一般的试验研究都是测定下列反应的平衡: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对反应 [7-4-1],公认较好的数据是:
但要利用反应( 1)来求得 [Mn]与 [O]的平衡关系,尚须作如下处理: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MnO的熔化自由能为:
其中
将( 4)与( 3)结合,得: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 1) +( 6) -( 4)得
再由 FeO的熔化自由能数据: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二,Si脱氧
1600 ℃ 时,FeO与 SiO2能形成
熔体。
图 7-10 FeO-SiO2系相图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三,Al脱氧
铝是强脱氧剂。炼钢中常用它作终脱氧,并可控制晶粒。由 FeO-A1203相图。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当 W[Al]> (9x 10-6)%时,产物是 A1203。所以,一般情况下铝脱氧反应写为:
1600℃ 时,
W[Al]低于( 9xI0-6)%,含氧超过 0.06%时,脱氧产物是 FeO-A1203反应为
1600℃ 时,
将( a)、( b)两式取对数:
将以上两式作图,如图所示。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四、复合脱氧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脱氧元素一起加入钢中脱氧,称为复合脱氧。
常用的有 Si-Mn,Si-Mn-AI,Si-Ca,Mn-AI等复合脱氧。复合脱氧
产物当然更为复杂,至少包括两种氧化物。
复合脱氧的特点是( 1)脱氧产物复杂,熔点低,往往呈液态,
易于聚集成较大颗粒而较快地上浮。( 2)脱氧能力比单独脱氧有
所
增强。
兹以硅 ·锰复合脱氧为例讨论其热力学规律。当 Si-Mn合金加入钢
中脱氧时,脱氧产物是 Si02-MnO-FeO熔体。此熔体中 asio2,aMnO,
aFeO均小于 1,故钢中平衡活度比单独用 Si,Mn脱氧时有所下降。
9.4 锰、硅、铝的脱氧反应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a)选择性还原
铁氧化物还原规律 CO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a)选择性还原
( 1) 硅
( SiO2) 的还原,高炉渣中,1350~1400℃
(SiO2)+C= [Si]+ 2CO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温度越高, 还原越多;
PCO大, 有利于降低 [Si]; ( 动力学因素不可忽视 )
aSiO2大, [Si]高 。 与 SiO2存在形态有关 。
( 1) 硅
( SiO2) 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1) 硅
[Si]的确定
?直接查表
?由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1) 硅
( SiO2) 的还原,>1620℃
( 2) 锰
还原逐级进行 。
MnO2,Mn3O4,Mn2O3易被 CO还原 → MnO;
MnO只能是直接还原;
还原过程与 Si相似, 在滴落带被大量还原, 在风口下被再氧化;
(MnO) + C = [Mn] + CO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MnO的还原温度 FeO高, 比 SiO2低 。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3) 钛
TiO2在高炉内的还原与 SiO2相似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3) 钛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4) 钒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 5) 铬
( 6) 磷、硫 (略)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b)其它元素的还原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不锈钢冶炼,Cr高,C低( <0.12%)
?使用返回料:必须吹氧脱碳
去碳保铬
吹氧脱碳;
铬不氧化或少氧化。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2[Cr]+3CO=Cr2O3(S)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2[Cr]+3CO=Cr2O3(S) [C]+[O]=CO(g)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1,升高温度;
2,降低 Pco。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1,定量计算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c)选择性氧化
去碳保铬
1,定量计算
9.5 选择性还原与氧化
( c)选择性氧化
去铌保碳
[Nb]+O2=1/2Nb2O4(S)
[Nb]+2CO=1/2Nb2O4(S) +2[C]
192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