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授课教案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
2
班 级
05级园林
专 业
园林
3
课 次
第 1 次课
累计学时
2学时
4
课 题
内 容
《园林规划设计》绪论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一是明确园林规划设计内涵及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要求;
二是了解园林规划的作用和对象;
三是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四是认识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前景。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作用、原则和依据;
难点在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理解与区别。
7
演示实验、教具、挂图准备
多媒体室、学院新区绿化规划及其它相关图片
8
作业及其他
1、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及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要求。
2、园林规划设计有何作用?
3、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五、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前景
绪论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園,形声。从囗,袁声。“囗”,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园,所以树果也。――《说文》;种树曰园。――《三苍》;园圃毓草木。――《周礼·大宰》;以场圃任园地。――《周礼·载师》;于丘园。――《易·贲》;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田园将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又,园日涉以成趣。又如:园头(禅寺内管菜园的人);果园;植物园;园公(即东园公。商山四皓之一;又指管理花园的仆人);园户(指唐宋时种植、制作茶叶的民家);庭园(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flower garden;grounds;placeforpublicrecreation]);白菟素鸠,游君园庭。――《隶释》;又如:园叟花丁(园丁与花匠);园叟(年老的园丁);公园;戏园;动物园;园客(游园的人);帝王、后妃的墓地[cemetery]。如:园陵(祖先的坟茔);园寝(建在帝王墓上的庙);园庙(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庙)。
园林:[landscapegarden;park]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守拙归园田。――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园囿:[garden]周以围墙,布置亭榭石木,间或畜有鸟兽的皇家花园。
园子:[landforgrowingplants]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林:forest,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蔽林间窥之。――《黔之驴》;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circle]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形;众多的样子[various];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园林:[landscapegarden;park]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规,圆规,名,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规者,正圆之器也。――《诗·沔水》序·笺;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动,画圆drawacircle;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国语·周语下》;曲眉规只。――《楚辞·大招》;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admonish;advise];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庄子·盗跖》;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刘开《问说》;又如:规利(以利益来劝诱);规饬(劝诫),规过(规正过失);规谈(劝勉);规箴(规戒劝告);规镜(规鉴。规箴与鉴戒);计划;打算[plan];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又如:规事(计划事情);规谋(规划计谋);规虑(规划;谋虑);规算(规划打算);谋求;谋划[trytogain;planandcontrive];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效法,摹拟[follow];如:规抚(仿效;依循);规仿(摹拟仿效);规法(规摹效法);揣摩[conjecture],如,规虑(揣摹测度);规磨(臆测,揣摩。引申有失误、差错的意思)。
规划:[program;plan;design;draft;sketchout]筹画;计划,尤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如长期规划;[project]设计大工程或作计划,(我们)又以全部已解放的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工作着。――《土地》。
设:动,会意,从言,从殳。本义,摆设;陈列,同本义[display;findaplacefor];設,施陈也。――《说文》;钟鼓既设。――《诗·小雅·彤弓》;整设于门外。――《礼记·月令》。注:“陈也。”;规矩陈设。――《礼记·经解》;张乐设饮。――《战国策·秦策》;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聊斋志异·促织》;设树险阻。――《淮南子·本经》;设酒杀鸡作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又如:陈设(摆设);设醮修禳(僧道为禳除灾祟而设的道场);设蓍(占卦。蓍:蓍草,古人常用其占卜);设弧(摆设木弓。表示生男);设帨(摆设佩巾。表示生女);设奠(陈设祭品,追悼亡者);设醴(设置甘美的醴酒。比喻礼遇贤士);创立,建立,开创[create;establish;setup];权之所设。――《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注:“设,施也。”;设都于禹之绩。――《诗·商颂·殷武》;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史记·货殖列传序》;筹划;秘密策划[workout;plot];设以攻宋。――《淮南子·修务》;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三国演义》;又如:设阱(设计陷害别人);想方设法;设谋(设定谋略);设计(算计;谋划);设局(设下骗局;安排圈套);设施(安排;措置);设处(筹划,安排);拟设,设置[setup;install];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清·黄宗羲《原君》;施行,实现[carryout],各一则不设。――《吕氏春秋》;布置,部署[arrange;fixup],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史记》。
计:(idea,plan,calculate,count,meter,stratagem)动,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同本义[count;compute;calculate];計,会算也。――《说文》;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学书计。――《礼记·内则》;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计日以还。――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而计其长。――明·魏学洢《核舟记》;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计较;关心于[beconcernedabout],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商议;谋划[discuss;scheme],计,谋也。――《广雅》;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非计久长。长安君计短。计之曰。――唐·柳宗元《三戒》;考察;审核[inspect;check;examineandverify],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計,名,算法;算术[algorithm;arithmetic];计策;计谋[plan;stratagem],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吾计已决。――汉·刘向《列女传》;计无所出。――晋·干宝《搜神记》;何以为计。――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gage;meter]。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生计,谋生手段[livelihood]。如:家计;经济力量;经济开支[economy]。如:国计民生;计策[stratagem;plan;ruse;trick],计谋;策略;[pay]根据所出的力或所交的物品而给[某人]付酬。
计划:[plan;design;programme;project]办事前所拟定的方案。秘密计划,计划。
设计:[design;project;scheme]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绘出图样。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从大的方面讲,是指明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这种规划是由各级园林行政部门制定的。由于这种规划是若干年以后园林绿地发展的设想,因此常制定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用以指导园林绿地的建设。这种规划也叫发展规划。另一种是指对某一个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如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如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确定出园林绿地的比例等。要建一座公园,也要进行规划,如需要划分哪些景区,各布置在什么地方,要多大面积以及投资和完成的时间等。这种规划是从时间、空间方面对园林绿地进行安排,使之符合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园林规划设计各要素之间取得有机联系,以满足园林艺术要求。这种规划是由园林规划设计部门完成的。
通过规划虽然在时空关系上对园林绿地建设进行了安排,但是这种安排还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园林环境。为此要求进一步对园林绿地进行设计。所以园林绿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和用途,在规划的原则下,围绕园林地形,利用植物、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创造出具有独立风格,有生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或者说设计就是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环境。这个环境是一幅立体画面,是无声的诗,它可以使游人愉快、欢乐并能产生联想。园林绿地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等方面的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和说明书。但是它不同于林业规划设计,因为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经济、技术和生态问题,还要在艺术上考虑美的问题,要把自然美融于生态美之中。同是还要借助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和人文美来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也不同于工程上单纯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更不同于绘画,因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以室外空间为主,是以园林地形、建筑、山水、植物为材料的一种空间艺术创作。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为了此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要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在规划之前先确定主题思想
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就可以设计也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来。如某一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一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二)运用生态原则指导园林规划设计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城市人民的生存条件,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为此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布局,使园林绿地在生态上合理,构图上符合要求。具体地来说,园林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的指导下,注意选择色彩、形态、风韵、季相变化等方面有特色的树种进行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于一体,或以园林景观反映生态主题,使城市园林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表现出城市园林的景观作用。
(三)园林绿地应有自己的风格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如果流行什么就布置什么,想到什么就安排什么,或模仿别处景物,盲目拼凑,造成园林形式不古不今,不中不外,没有风格,缺乏吸引游人的魅力。
什么是园林风格?每一个园林绿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鲜明的创作特色,有鲜明的个性,这就是园林风格。有人认为,园林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在统一的民族风格下,有地方风格、时代风格等。园林地方风格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北方古典园林多为宫苑园林,南方多脑海私家园林,加上气候条件、植物条件、风土民俗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园林风格北雄南秀,各不相同。园林的时代风格形成,也常驻到时代变迁的影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法必然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改变了园林的原有形式,增强了时代感。如有些广场,采用了电脑控制的色彩音乐喷泉,与时代节奏和拍,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园林风格的形成除受到民族、地方特征和时代的影响外,还受到园林设计者个性的影响。如清初画家李淦民所造的石山以瘦、漏、透为佳;而唐代白居易却长于组织大自然中的风景于园林之中。这些园林的风格,也分别反映出园林的个性。
所谓园林的个性就是个别化了的特性,是对园林要素如地形、山水、建筑、花木、时穿等具体园林中的特殊组合,从而呈现出不同园林绿地的特色,防止了千园一面的雷同现象。中国园林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园林意境的创作、园林材料的选择和园林艺术的造成型上。园林的主题不同,时代不同,选用的材料不同,园林风格也不相同。
二、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
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科学的布局,或是说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论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地在整个城市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各类建筑中有一定的比例,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规划设计也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地建设费用和园林绿地施工的依据,也是对园林绿地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所以园林绿地没有进行规划设计,不能施工。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不仅要建设一批新城镇,而且还要改造大批旧城镇。因此,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主要是这些新建和需要改造的城镇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具体是指城镇中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街道绿地等各个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公路、铁路、河滨、城市道路以及工厂、机关、学校、部队等一切单位的绿地的规划设计。对于新建城镇、新建单位的绿化规划,要结合总体规划进行,对于改造的城镇和原来单位的绿化规划,要结合实际城镇改造统一进行。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园林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境,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一)科学依据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头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如在园林中,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更生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如果没有详实资料。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地形改造、水体设计等提供物质基础,避免产生水体漏水、土方塌陷等工程事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要求,生物学特性,根据不同植物的喜阳、耐阴、耐旱、怕涝等不同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一旦违反植物生长的科学规律,必将导致种植设计的失败。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施,更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园林规划设计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二)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公园设计规范》指明出,园林是完善城市四项基本职能中游憩职能的基地。所以,园林设计者要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态,了解全心全意对公园开展活动的要求,创造出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的游人需要,面向大众,面向人民。
(三)功能要求
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功能要求、活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爱好、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园林规划设计空间应当定于诗情画意,处处茂林修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令游人流连忘返。不同的功能分区,选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如儿童活动区,要求交通便捷,一般要靠近主要出入口,并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该区的园林建筑造型要新颖,色彩要鲜艳,空间要开朗,形成一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欢快的景观气氛。
(四)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经济是基础,同样一处园林绿地,可有同的设计方案,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不同的施工标准,将需要不同的建园投资。当然,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
综上所述,一项优秀的园林作品,必须做到科学性、社会性、功能生、经济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相互协调、全面运筹,争取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求做到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与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三者之间的顷不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是要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是园林的功能要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和长久性。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清代皇帝,在建造帝王宫苑颐和园、圆明园时,也考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颐和园原先的瓮山和瓮湖已具备大山、大水的骨架,经过地形整理,依照杭州西湖,建成了万寿山、昆明湖的山水骨架、以佛香阁为了全园构图中心,造成主景突出式的自然山水园。与颐和园毗邻的圆明园原先是丹凌三片地貌,自然喷泉遍布,河流纵横。根据圆明园的原地形和分期建设的情况,建成平面构图上以福海为中心的集锦式的自然山水园。由于因地制宜,适合于原地形的状况,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佳作。
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正确地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多办事,办好事。当然,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
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美观要来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的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适用价值、美的价值。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单纯地追求适用、经济,不考虑园林艺术的美感,就要降低园林的艺术水准,失去吸引力,不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如果单纯地追求美观,不全面考虑到适用和经济问题,必须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美观必须与适用、经济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
五、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前景
提到中国园林,世人无不赞叹它的博大精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于优美环境的无限向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国大地上所建公园不计其数,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一大批古典园林还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战争及天灾人祸等原因的影响,加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对园林的不同需求,中国园林发展至今,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真正的现代园林和城市绿化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快速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绿地建设事业,并在各地相继建立了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担负起园林事业的建设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提出了“普遍绿化,重点美化”的方针,并将其纳入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园林绿化带来了光明的前途和蓬勃生机。到1995年,全国城市绿地平均总面积达67.83hm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3.9%,城市公园3619处,平均公园面积7.26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m2,祖国大地花草树木相映成辉,一片繁花似锦。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导致城市环境越来越差,原有的园林绿地已满足不了空前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大规模的园林建设活动虽然不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园林城市的出现。但是,由于受传统园林的影响,这些园林建设并没有从根本上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严酪的环境现实,使中国现代园林绿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土地资源的极度紧张,使得通过大幅度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财力限制,又难以实现高投入的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治理工程;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整体自然生态十分脆弱;欧美文化的侵入,使得乡土文化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不言而喻。然而,模纹花坛和十一、五一、摆花之风却很浓。
小结:本次课在着重讲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两层含义,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三点要求的基础上,让我们明确了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对象及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总之,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同是对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习之,意义深远。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
2
班 级
05级园林
专 业
园林
3
课 次
第 2 次课
累计学时
4学时
4
课 题
内 容
第一章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一)
园林艺术/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一是真正认识园林艺术的内涵;
二是熟悉园林布局的形式及其特点;
三是掌握园林形式的确定方法。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园林艺术的概念及各种园林形式的特点;
难点如何把抽象的园林艺术理论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7
演示实验、教具、挂图准备
多媒体室、相关图片
8
作业及其他
1、园林艺术的概念及其内涵。
2、园林布局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特点?
3、如何确定园林的形式?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一、园林艺术
园林美
自然美
生活美
艺术美
(五)形式美
二、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园林布局的形式与特点
(二)园林形式的确定
艺: 藝,<动>,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土块;从丮,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同本义[plant;grow];艺,种也。――《说文》;艺麻之如何?
艺术:[art],文艺,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艺术品:[artcraft;artsandcraft;workofart],任何种类的艺术作品;尤指有高度艺术质量的画或雕塑给观众或听众以高度美感满足的动作或事物。在实际效果和实际用途以外的;某些有价值的和给人以喜悦的东西,[artform]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成果,绘画、雕刻领域外的作品和包括在艺术创作内的那些作品,比较起来这类作品的创作原理一般是辨别得出的。
艺术性:[artistry],效果或工艺的美学特性。
术:art,method,skill,术,術,<名>,(形声。从行,术声。行,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城邑中的道路);同本义[road],術,邑中道也。――《说文》;术,道也。――《广雅》;审端径术。
美:beauty,<形>,(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同本义[delicious];美,甘也。――《说文》;形貌好看,漂亮[beautiful;good-looking;handsome;pretty];美孟姜也。美好[fair;good;nice;fine];美禄(美好的赏赐,指酒);美才(出色的才学,杰出的人才);美中不足(虽好但还有不足之处);美玉无瑕(比喻完美无缺);理想[ideal];尽美也。 [方]∶得意,高兴[bepleasedwithoneself]。如:瞧他这美劲儿;美滋滋;美国的[American]。如:美军;美元;美吨;<动>,称美;赞美[praise],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庄子·齐物论》;认为…美,使事物变美,变好[beautify];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丽:[beautiful]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
美学:[aesthetics],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美术的哲学或科学;特指主题是描述和解释美术、美术现象和美学经验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和重要的有关方面的科学。
美育:[aestheticeducation],又称“审美教育”。学校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园林艺术是园林学(有时叫造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园林形式与特征是园林设计的前提,有了具体的布置形式,园林内部的其他设计工作才能逐步进行。
一、园林艺术
园林是一种综合大环境的概念,它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形成的。园林艺术是指导园林创作的理论,进行园林艺术理论研究,应当具备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方面的基石理论知识,尤其是美学知识的运用。本节主要讨论园林艺术美与形式美原理在园林中产应用。
(一)园林美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再现。它随着文学绘画艺术和宗教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
园林美具有多元性,表现在构成园林的多元要素之中和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之中。园林美也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历史、民族、地域、时代性的多样统一之中。风景园林具有绝对与相对性差异,这是因为它包含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缘故。
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山水地形美 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置和视景点的控制创造条件。
2)借用天象美 借日月雨雪造景。如观云海霞光,看日出日落,设朝阳洞、夕照亭、月到风来亭、烟雨楼、听雨打芭蕉、泉瀑松涛、造断桥残雪、踏雪寻梅意境等。
3)再现生境美 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林永远是生境的主题。
4)建筑艺术美 风景园林中由于游览景点、服务管理、维护等功能的要求和造景需要,要求修建一些园林建筑。建筑不可多,也不可无,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简洁便用,画龙点睛,建筑艺术往往是民族文化和时代潮流的结晶。
5)工程设施美 园林中,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挡土护坡等各项设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
6)文化景观美 风景园林常为宗教用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的景名景序、门楹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等无不浸透着人类文化的精华。
7)色彩音响美 风景园林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天然图画,蓝天白云、花红叶绿、粉墙灰瓦、雕梁画栋、风声雨声、欢声笑语、百籁争鸣。
8)造型艺术美 园林中常运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义,以及某种体形、线条美。如图腾、华表、标牌、喷泉及各种植物造型等。
9)旅游生活美 园林是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居、可学、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满意的生活服务,健康的文化娱乐,清洁卫生的环境,交通便利与治安保证,都将怡悦人们的性情,带来生活的美感。
10)联想意境美 联想和意境是我国造成园艺术的特征之一。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达到见景生情,体会弦外之音的效果。意境就是通过意向的深化而构成心境应合、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园林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境界。
(二)自然美
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美称为自然美。自然美的特点偏重于形式,往往以其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拉美感,它所积淀的社会内涵往往是曲折、隐晦、间接的。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往往注重它形式的新奇、雄浑、雅致,而不注重它所包含的社会功利内容。
许多自然事物,因其具有与人类社会相似的一些特征,而可以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寓意和象征,成为生活美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表现;另一些自然事物因符合形式的美法则以所具有的条件及诸因素的组合,当人们直观时,给人以身心和谐,精神提升的独特美感,并能寄寓人的气质、情感和理想,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园林的自然美有如下共性。
1)变化性 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美常常发生明显的或微妙的变化,牌不稳定的状态。时间上的朝夕、四时,空间上的旷、奥,人的文化素质与情绪,都直接影响自然美的发挥。
2)多面性 园林中的同一自然景物,可以因人的主观意识与处境而向相互对立的方向转化;或园林中完全不同的景物,可以产生同样的效应。
3)综合性 园林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自然美常常表现在动、静结合中,如山静水动、树静风动、物静人动、石静影移、水静鱼游;在动静结合中,又往往寓静于动或寓动于静。
(三)生活美
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环境,是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学、可居、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必须使其布局能保证游人在游园时感到非常舒适。
首先应保证园林环境的清洁卫生,空气清新,无烟尘污染,水体清透。要有适于人生活的小气候,使气温、温度、风的综合作用达到理想的要求。冬季要防风,夏季能纳凉,有一定的水面,空旷的草地及大面积的庇荫树林。
园林的生活美,还应该有方便的交通,良好的治安保证和完美的服务设施。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面地有安静的休息散步、垂钓、阅读休息的场所;在积极休息方面,有划船、游泳、溜冰等体育活动的设施;在文化生活方面有各种展览、舞台艺术、音乐演奏等场地。这些都将怡悦人们的性情,带来生活的美感。
(四)艺术美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形态,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升华。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体验、理解的加工提炼、融铸和结晶,是人类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艺术美通过精神产品传达到社会中去,推动现实生活中美的创造,成为满足人类审美需要的重要审美对象。
现实生活虽然行动、丰富,却代替不了艺术美。从生活到艺术是一个创造过程。艺术家是按照美的规律和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作品的。艺术有其独特的反映方式,就是艺术是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美是意识形态的美。
艺术美的具体特征是:
1)形象性 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用具体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2)典型性 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它虽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
3)审美性 艺术形象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素质,而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能力。
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园林作为艺术作品,园林艺术美也就是园林美。它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美。在体现时间艺术美方面它具有诗与音乐般的节奏与旋律,能通过想象与联想,使人将一系列的感受,转化为艺术形象。在体现空间艺术美方面。它具有比一般徒刑艺术更为完备的三维空间,既能使人能感受和触摸,又能使人深入其内,身历其境,观赏和体验到它的序列、层次、高低、大小、宽窄、深浅、色彩。中国传统园林,是以山水画的艺术构图为形式,以山水诗的艺术境界为内涵的典型的时空综合艺术,其艺术美是融诗画为一体的,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的美。
(五)形式美
自然界常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要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外形式是由景物的材料、质地、体态、线条、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构成;内形式是由上述因素按不同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如一般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然而它们由于其各自的特点和组成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植物个体和群体,构成了乔、灌、藤、花卉等不同的形态。
形式美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规定性和共同性。但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和意识形态在不断的改变,并且还存在着民族性、地域性及阶级、阶层的差别。因此,形式美又带有变异性、相对性和差异性。但是,形式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提炼和升华的,表现出人类健康、向上、创新和进步的愿望。
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线条美、图形美、体形美、光影色彩美、朦胧美等几个方面。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塑造景物外形式逐步发现了一些形式美的规律性。
1)主与从 主体是空间构图的重心或重点,也起主导作用,其余的客体对主体韦陪褚或粪托作用。这样主次分明,相得益彰,才能共存于统一的构图之中。若是主体孤立,缺乏必要的陪体衬托,就形成孤家寡人了。如过分强调客体,则喧宾夺主或主次不分,都会导致构图失败。所以,整个园林构图乃至局部都要重视这个问题。
2)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形式美在量上呈现的美。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对自身,对周围环境观察而获得的规律,体现着事物自身结构的一种符合规律的存在方式。而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也就是说,对称是均衡的,但均衡不一定对称,因此,就分出了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又称静态均衡,就是景物以某轴线为中心,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取得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形式,在心理学上表现为稳定、庄重和理性。对称均衡在规则式园林经常地中常被采用。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前的绿化,古典园林前成对的石狮、槐树,路两边的行道树、花坛、雕塑等。
不对称均衡, 又称动态均衡、动势均衡。不对称均衡创作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构图中心法,即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的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而使其他部分均与其取得对应关系,从而在总体上取得均衡感。
杠杆均衡法,又称动态平衡法。根据杠杆力矩原理,牛不同体量或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平衡感。
惯性心理法,或称运动平衡法。人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习惯性重心感,若重心产生偏移,则必然出现动势倾向,以求得新的均衡。人体活动一般在立三角形中取得平衡。根据这些规律,在园林造景中就可以广泛的运用三角形构图法见书P11,园林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的重心处理等,它们均是取得景观均衡的有效方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它常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的应用于一般游憩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3)对比与协调 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协调是指明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了统一的一面,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园林景象要在对比中求协调,在协调中有对比,使景观丰富多彩,行动活泼,又风格协调,突出主题。
对比与协调只存在于统一性质的差异之间,要在共同的因素,如体量大小,空间的开敞与封闭,线条的曲直,色调的冷暖、明暗,材料质感的粗糙与细腻等,而不同性质的差异之间不存在协调对比,如体量大小与色调冷暖就不能比较。
4)比例与尺度 比例要体现的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人得到美感,就是合乎比例了。比例具有满足理智和礼堂要求的特征。
与比例相关联的是尺度,比例是相对的,而尺度涉及到具体尺寸。园林中构图的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度感觉。
比例与尺度受多种因素和变化的影响,典型的例子如苏州古典园林,多是明清时期的私家宅园,各部分造景都是效法自然山水,把自然山水提炼后缩小到园林中。建筑道路曲折有致,大小适合,主从分明,相辅相成,无论在全局上,还是局部上,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比例尺度都是很相称的。就妆时的少数人起居来说,其尺度是合适的,但是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增加,假山显得低而小,游廊显得矮而窄,其尺度就有符合现代游赏的需要。所以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尺度,不同的功能也要求不同的比例。
5)节奏与韵律 节奏产生于人本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步行等。在建筑和风景园林中,极其就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如灯杆、花坛、行道树等。而韵律则是节奏的深化,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于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使得风景、音乐、诗歌等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由于节奏与韵律有着内在的共同性,故可以用节奏韵律表示它们的综合意义。
6)多样统一 这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其主要意义是要求在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中,要有其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关系,要显示形式美的独特性,又具有艺术的整体性。多样布满统一,必然杂乱无章;统一而无变化,则呆板单调。多样统一还包括形式与内容的变化与统一。风景园林是多种要素组成的空间艺术,要创造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可通过许多途径来达到。如形体的变化与统一、风格流派的变化与统一、图形线条的变化与统一、动势动态的变化与统一、形式内容的变化与统一、材料质地的变化与统一、线形纹理的变化与统一、尺度比例的变化与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变化与统一等。
二、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园林布局的形式,是园林设计的前提,有了具体的布局形式,园林内部的其他设计工作才能逐步进行。
(一)园林布局的形式与特点
园林布局形式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不开的。英国造园家杰克在1954年召开的国际风景园林家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致词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上述三大流派归纳起来,可以把园林的形式分为三类。这就是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成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要求严格对称。在中世纪英国风景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我国的北京天坛、南京中山陵都采用规则式布局。规则式园林给人以庄严、雄伟、整齐之感,一般用于气氛较严肃的纪念性园林或有对称轴的建筑庭园中。
(1)中轴线 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以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变则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 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带,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3)水体 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4)广场和道路 广场多为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道路无损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建筑 主体建筑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设计 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林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园内常运用尤其是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7)园林小品 园林雕塑、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西方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像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焦点或终点。
雕塑常与喷泉、水池构成水体的主景。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从另一角度探索,园林轴线多视为是主体建筑室内中轴线向室外的延伸。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主轴线和室外轴线是一致的。
2)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双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式园林。中国园林从周朝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园,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规划设计为源流,发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宅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品。自然式园林从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后传入英国。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储蓄。这种形式较能适合于有山、有水、有地形起伏的环境,以储蓄、幽雅的意境深远而见长。
(1)地形 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就亭台,低处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自然式园林规划设计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然之趣”,所以,在园林中,要求再现自然界的山峰、山巅、崖、岗、岭、峡、岬、谷、坞、坪、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
(2)水体 这种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园林规划设计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瀑布、跌水等。总之,水体要再现自然界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折,水岸为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驳岸、石矶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景需要也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3)广场与道路 除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布置。道路的走向和布置多随地形。道路的平面和剖面多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4)建筑 单体建筑多为了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的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类型有亭、廊、榭、舫、楼、阁、轩、馆、台、塔、厅、堂、桥等。
(5)种植设计 自然式园林中植物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的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列栽植。树木一般不修剪,配植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的应用。
(6)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有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砖雕、石雕、木刻等形式。其中雕像的基座多为自然式,小品的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3)混合式园林
所谓混合式园林,主要指明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一般情况,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条件较复杂,具备起伏不平的地带,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类似上述两种不同形式规划的组合就是混合式园林。
(二)园林形式的确定
1)根据园林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园林,必然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园林形式,力求园林的形式反映园林的特性。纪念性园林、植物园、动物园、儿童公园等,由于各自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各自与其性质相对应的园林形式,如以纪念历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中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革命烈士为主题的烈士陵园,较有名的有中国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长沙烈士陵园、德国柏林的苏军烈士陵园、意大利的都灵战争牺牲者纪念碑园等,都要是纪念性园林。这类园林的性质,主要是缅怀先烈革命功绩,激励后人发扬革命传统,起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教育的作用。这类园林布局形式多采用中轴对称、规则严整和逐步升高的地形处理,从而创造出雄伟崇高、庄严肃穆的气氛。而动物园主要属于生物科学的展示范畴,要求公园给游人以知识和美感,所以,从规划形式上,要求自然、活泼,创造寓教于游的环境。儿童公园更要求形式新颖、活泼,色彩鲜艳、明朗,公园的景色、设施与儿童的天真、活泼性格协调。园林的形式服从于园林的内容,体现园林的特性,表达园林的主题。
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 由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决定了园林形式的不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沿袭,形成了自然山水园的自然式规划形式。而同样是多山国家的意大利,由于意大利的传统文化和本民族因有的艺术水准和造园风格,就是自然山地条件,意大利的园林却采用规则布置。
3)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 西方流传着许多希腊神话,神话把人神化,描写的神实际上是人。结合西方雕塑艺术,在园林中把许多神像规划在园林空间中,而且多数放置在轴线上,或轴线的交叉中心。中国传统的道教,传说描写的神仙则往往住在名山大川中,所有的神像在园林中应用一般供奉在殿堂之内,而不展示会园林空间中,几乎没有裸体神像。上述事实都说明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不同的园林表现形式。
4)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 由于地形、水体、土壤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差异,公园规划实施中很难做到绝对规则式和绝对自然式。往往对建筑群附近及要求较高的园林种植类型采用规则式进行布置,而在远离建筑群的地区,自然式布置则较为经济和美观,如北京中山公园。在规划中,如果原有地形较为平坦,自然树少,面积小,周围环境规则,则以规则式为主。如果在原有地形起伏不平或水面和自然树林较多处,面积较大,则以自然式为主。林荫道、建筑广场、街心公园等多以规则式为主。大型居住区、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四周绿地则以混合式为宜。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多以自然式为主。
小结:本次课内容在理解园林艺术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园林艺术的园林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形式美内涵,了解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等不同布局的特点,从而得到确定园林的形式要充分考虑园林的性质、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环境条件。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
2
班 级
05级园林
专 业
园林
3
课 次
第 3 次课
累计学时
6学时
4
课 题
内 容
第一章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二)
中外园林概述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一是真正认识园林艺术的内涵;
二是熟悉园林布局的形式及其特点;
三是掌握园林形式的确定方法。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是中外园林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及其文化背景;二是国外园林发展概况、造园特点及世界园林发展趋势;
难点如何继承历史的造园传统,更好发展现代园林。
7
演示实验、教具、挂图准备
多媒体室、相关图片
8
作业及其他
1、中国园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主要文化背景是什么?
2、外国古现代园林在造园上有何特点?
3、请你展望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一、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文化背景
二、外国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
(一)外国古代园林
外国近、现代园林
三、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外园林概述
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园林有东方、西亚和希腊三大系统。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东西方园林发展的进程也不相同。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有优秀的造园艺术传统及造园文化传统,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从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发展出山水园林。西方古典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园林为代表,把园林看做是建筑的附属和延伸,强调轴线、对称,发展出具有几何图案美的园林。到了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园林风格互相融合渗透。
一、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兴期
(一)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字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在商代,帝王、奴隶主盛行狩猎游乐。《史记》中记载了银洲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蛮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因此说,中国园林萌芽于殷周时期。最初的形式“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墨、法、杂家等。绘画艺术也有相当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思想领域。当时神仙思想最为流行,其中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也最广。东海仙山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也比较大。于是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苑囿的主要内容。
(二)形成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阿房宫赋》中描述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形空,不霁何虹。”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观、有宫,成为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军事都很强大,此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汉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日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赢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三)发展、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园林史上的发展、转折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式来谈玄论道。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园别具一格。这个时期的园林穿池构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北朝对于植物、建筑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如北魏官吏茹皓营华林园,“经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园林形式和内容的转变。园林形式从粗略的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园林植物由欣赏奇花异木转到种草栽树,追求野致;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成景。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主义)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
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开始出现。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院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进行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胜地,而且逐步成为风景游览的胜区。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四)成熟期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和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
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400多间。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
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即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夏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收之不尽。这些园林创作反应了唐代自然式别业山居,是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4)唐、宋写意山水园 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流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5)北宋山水宫苑 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面。政和七年,宋徽宗赵估始筑万岁山,后更名为艮岳,岗连阜属,西延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就是山水宫苑
(五)高潮期
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三代都建都北京,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达到园林建设的高潮期。
元、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成时期,元、明、清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结合,建于郊外,少数建在城内,或在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或是人工开凿兴建,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南方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地的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图1.6),多与住宅相连,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变化,风格素雅精巧,因势随形创造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元、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比较系统的造园著作就是明末计成的《园冶》。书中提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造园得体”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造园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理论基础。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中国园林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租界,他们用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建造公园,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自建的公园。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园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供公众参观。许多城市也陆续兴建公园,如广州的中央公园、重庆中央公园、南京的中山陵等新园林。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抗日战争爆发直至1949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六)新兴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50多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截至1959年全国的绿地面积达128000hm2。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文化大革命”当中,园林绿化首当其冲,惨遭浩劫,遭受严重挫折和重大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把园林绿化事业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园林绿化事业恢复到了应有的地位,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使园林绿化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城市公园建设正向纵深发展,新公园的建设和公园景区、景点的改造、充实、提高同步进行,小园和园中园的建设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优秀园林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中的筠石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的药物园,洛阳的牡丹园等,都取得很大成功在公园建设中,以植物为主造园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植物的多彩多姿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体现了生态、审美、游览、休息的多种功能。
总之,改革开放20几年来,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成果丰盛。截至1995年,全国城市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24.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3m2,截至1999年底,全国已有19个城市达到“园林城市”标准,一个城区达到“园林城区”标准。
二、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
(一)外国古代园林
外国古代园林就其历史的悠久程度、风格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有东方的日本庭园、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欧洲古代园林。
1)日本庭园 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山清水秀,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喜好户外活动。中国的造园艺术传人日本后,经过长期实践和创新,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艺术。
日本历史上早期虽有掘池筑岛,在岛上建造宫殿的记载,但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和防范火灾。后来,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下,庭园中出现了游赏的内容。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佛教东传,中国园林对日本的影响扩大。日本宫苑中开始造须弥山、架设吴桥等,朝廷贵族纷纷建造宅园。20世纪60年代,平城京考古发掘表明,奈良时代的庭园已有曲折的水池,池中设岩岛,池边置叠石,池岸和池底敷石块,环池疏布屋宇。平安时代前期庭园要求表现自然,贵族别墅常采用以池岛为主题的“水石庭”。到平安时代后期,贵族邸宅已由过去具有中国唐朝风格的左右对称形式发展成为符合日本习俗的“寝造殿”形式。这种住宅前面有水池,池中设岛,池周布置亭、阁和假山,是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的概念布置而成的。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武士阶层掌握政权后,武士宅园仍以蓬莱海岛式庭园为主。由于禅宗很兴盛,在禅与画的影响下,枯山水式庭园发展起来这种庭园规模一般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而用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或者配置以简素的树木。在桃山时期多为武士家的书院庭园和随茶道发展而兴起的茶室和茶亭江户时期发展起来了草庵式茶亭和书院式茶亭,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间用“回游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大规模园林之中,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图l.7)等。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在欧美造园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庭园出现了新的转折。一方面,庭园从特权阶层私有专用转为开放公有,国家开放了一批私园,也新建了大批公园;另一方面,西方的园路、喷泉、花坛、草坪等也开始在庭园中出现,使日本园林除原有的传统手法外,又增加了新的造园技艺。日本庭园的种类主要有林泉式、筑山庭、平庭、茶亭和枯山水。
2)古埃及与西亚园林 埃及与西亚邻近,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同为人类文明的两个发源地,园林出现也最早。
埃及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跨入了奴隶制社会,到公元前28至公元前23世纪,形成法老政体的中央集权制。法老(即埃及国王)死后都兴建金字塔作王陵,成为墓园。金字塔浩大、宏伟、壮观,反映出当时埃及科学与工程技术已很发达。金字塔四周布置规则对称的林木;中轴为笔直的祭道,控制两侧均衡;塔前留有广场,与正门对应,造成庄严、肃穆的气氛。奴隶主的私园把绿荫和湿润的小气候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把树木和水池作为主要内容。
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500年时,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化。奴隶主在宅园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憩观赏的乐园奴隶主的私宅和花园,一般都建在幼法拉底河沿岸的谷地草原上,引水注园。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道路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其间,布置非常整齐美观。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被称为“天国乐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附近。在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亚叙或大马士革等西亚广大地区有许多美丽的花园。尤其距今3000年前新巴比伦王国宏大的都城有五组宫殿,不仅异常华丽壮观,而且在宫殿上建造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西亚的亚述有猎苑,后来演变成游乐的林园。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型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人意大利后,演变为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3)欧洲园林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着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后来英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人造园之中,对欧洲造园也有很大影响。
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雅典建造了历史上最早的文人园,利用此园对门徒进行讲学。公元5世纪,希腊人渡海东游,从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最终发展成了柱廊园。希腊的柱廊园,改进了波斯在造园布局上结合自然的形式,而变成喷水池占据中心位置,使自然符合人的意志,成为有秩序的整形园。把西亚和欧洲两个系统的早期庭园形式与造园艺术联系起来,起到了过渡桥的作用。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了山庄园林。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铺,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欧洲一些国家还保存有这种传统。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式的植坛,顺山势利用各种水法(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统称为意大利台地园。台地园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艺术和水法技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J.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TraiteduJardinage)。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A.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苑(图1.8),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效仿。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了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18世纪中叶,中国园林造园艺术传人英国。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H.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式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自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效法。
(二)外国近、现代园林
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制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洲。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之公园(PublicPark)。这就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产生一批数量可观的公园打下了基础。
此后,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图1-8法国凡尔赛宫苑平面图展,城市逐步扩大,人口大量增加,污染日益严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也进行了某些改善,新辟的一些公共绿地并建设公园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然而,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设计和营造的公园则始于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1858年,政府通过了由欧姆斯特德(FrederickL,aW()lmsted,1822—1903年)和他的助手沃克斯(calvertVaux,1824—1895年)合作设计的公园设计方案,并根据法律在市中心划定了一块约340hm2的土地作为公园用地。在市中心保留这样大的一块公园用地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即将来的城市不断发展扩大后,公园会被许多高大的城市建筑所包围。为了使市民能够享受到大自然和乡村景色的气息,在这块较大面积的公园用地上,可创作出乡村景色的片断,并可把预想中的建筑实体隐蔽在园界之外。因此,在这种规划思想的指导下,整个公园的规划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只有中央林阴道是规则式的。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成就受到了社会的瞩目和赞赏,从而影响了世界各国,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国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科技水平的不同,在公园规划设计的做法与要求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三、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纵观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公园的发展,不难看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国以及公众对环境认识的提高,使城市公园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 如日本,1950年全国仅有公园2596个,而1976年则增加到23477个,数量增加了9倍多。
(二)公园的类型日趋多样化 近年来国外城市除传统意义上的公园、花园以外,各种新颖、富有特色的公园也不断的涌现。如美国的宾西法尼亚洲开辟了一个“知识公园”,园中利用茂密的树林和起伏的地形布置了多种多样的普及自然常识的“知识景点”,每个景点都配有讲解员为求知欲强的游客服务。此外,世界各国富有特色的公园还有:丹麦的童话乐园、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奥地利的音乐公园、澳大利亚的袋鼠公园等。
(三)在规划布局上以植物造景为主 在公园的规划布局上,普遍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的比重较小,以追求真实、朴素的自然美,最大限度的让人们在自然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漫步以寻求诗意、重返大自然。
(四)在园容的养护管理上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植物的园艺养护、操作一般都实现了机械化,广泛运用电脑进行监控、统计和辅助设计
(五)随着世界性交往的日益扩大,园林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各国纷纷举办各种性质的园林、园艺博览会、艺术节等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如在我国昆明举办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就吸引了几十个国家来参展
小结:世界园林的三大系统即东方、西亚、希腊都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园林发展史,特别是我国园林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萌发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和新兴期,有着优秀的造园艺术传统和造园文化传统,被美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当然日本、埃及、西亚和欧洲的古代和近现代园林发展也非常出色,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和造园特点,推动了世界园林的发展,使得世界园林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
2
班 级
05级园林
专 业
园林
3
课 次
第 4次课
累计学时
8学时
4
课 题
内 容
第一章 园林布局(一)
园林布局的原则/园林静态布局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一是掌握园林布局的原则;
二是熟悉园林静态布局及风景的开朗、闭锁处理艺术。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是了解园林布局的概念;二是掌握园林布局的原则
难点是如何造景。
7
演示实验、教具、挂图准备
多媒体室、相关图片
8
作业及其他
1、简述园林布局的概念及原则。
2、园林静景布局应注意哪些要点?如何处理园林风景的开朗与闭锁?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一、园林布局的原则
(一)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二)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三)主题鲜明,主景突出
(四)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
二、园林静态布局
(一)静态风景布局
(二)风景的开朗与闭锁处理
第二章 园林布局
一、园林布局的原则
园林布局的概念:园林是由一个个、一组组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这些景观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是由设计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在园林中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为园林布局。
人们在游览园林时,在审美要求上是欣赏各种风景,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些景物有自然的,如山、水、动植物;也有人工的,如亭、廊、榭等各种园林建筑。如何把这些自然的景物与人工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既完整又开放的优秀园林景观,这是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好的布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1)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
园林的形式是由园林的内容决定的,园林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从这一方面考虑其布局的方法,不从经济与艺术方面的条件考虑,这种功能也是不能实现的。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设计中只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经济、艺术和功能这三方面的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只有把园林的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功能与园林的经济要求及艺术要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解决,才能实现创造者的最终目标
2)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
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文景观。这些要素中植物是园林中的主体,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长的载体,这二者在园林中以自然形式存在。不经过人为干预的自然要素往往是最原始的产物,其艺术性往往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建筑在园林中是人们根据其使用的功能要求出发而创造的人文景观,这些景物必须与天然的山水、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合于自然中才能实现其功能要求。
以上三方面的要素在布局中必须统一考虑,不能分割开来,地形、地貌经过利用和改造可以丰富园林的景观,而建筑道路是实现园林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将生命赋予自然,将绿色赋予大地,没有植物就不能成为园林,没有丰富的、富于变化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就不会满足园林的艺术要求。好的园林布局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既有分工又要结合
3)起开结合,多样统一
对于园林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否则会杂乱无章,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风趣,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布局中使用“起开结合”四个字来实现这种多样统一。什么是“起开结合”呢?清朝的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指出:布局“全在于势,势者,往来顺逆之间,则开合之所寓也。生发处是开,一面生发,即思一面收拾,则处处有结构而无散漫之弊。收拾处是合,一面收拾一面又思生发,则时时留有余意而有不尽之神,……如遇绵衍抱拽之处,不应一味平塌,宜思另起波澜。盖本处不好收拾,当从他处开来,庶棉平塌矣,或以山石,或以林木,或以烟云,或以屋宇,相其宜而用之。必于理于势两无妨而后可得,总之,行笔布局,一刻不得离开合。”这里就要求我们在布局时必须考虑曲折变化无穷,一开一合之中,一面展开景物,一面又考虑如何收合
(二)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园林布局除了从内容出发外,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我国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的观点,他在《园冶》中指出:“因者虽其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因”就是因势,“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蓄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这种观点实际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最好典范
1)地形、地貌和水体
在园林中,地形、地貌和水体占有很大比例。地形可以分为平地、丘陵地、山地、凹地等。在建园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对于低凹地区,应以布局水景为主,而丘陵地区,布局应以山景为主,要结合其地形地貌的特点来决定,不能只从设计者的想象来决定,例如北京陶然亭公园,在新中国成立前为城南有名的臭水坑,电影《城南旧事》中讲的就是这一地区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环境条件,采用挖湖蓄水的方法,把挖出的土方在北部堆积成山,在湖内布置水景,为人们提供一个水上活动场所,这样不仅改造了环境,同时也创造出一个景观秀丽、环境优美的园林景点。如果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而是从远处运土把坑填平,虽可以达到整治环境的目的,但不会有今天这样景观丰富的园林。
在工程建筑设施方面应就地取材,同时考虑经济技术方面的条件。园林在布局的内容与规模上,不能脱离现有的经济条件。在选材上以就地取材为主,例如假山置石,在园林中的确具有较高的景观效果,但不能一味追求其效果而不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否则必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宋徽宗在汴京所造万寿山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106年,宋徽宗为建万寿山,于太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折墙,数月乃至”,最终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而北京颐和园中的“败家石”(青芝岫)的来历也是如此。
建园所用材料的不同,对园林构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是相对的,非绝对的,太湖石可谓置石中的上品,并非必不可少,例如北京北海静心斋的假山所用石材为北京房山所产,广州园林的假山为当地所产的黄德石等均属就地取材的成功之例。
2)植物及气候条件
中国园林的布局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在树种选择上应以遮阳目的为主,而北方地区,夏季炎热,需要遮荫,冬季寒冷,需要阳光,在树种选择上就应考虑以落叶树种为主。
在植物选择上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果只从景观上考虑,大量种植引进的树种,不管其是否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其结果必是以失败而告终。
另外,植物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必须考虑,特别是植物的阳性和阴性,抗干旱性与耐水湿性等,如果把喜水湿的树种种在山坡上,或把阳性树种种在庇荫环境内,树木就不会正常生长,不能正常生长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园林布局的艺术效果必须建立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之上。
园林布局还应注意对原有树木和植被的利用上。一般在准备建造园林绿地的地界内,常有一些树木和植被,这些树木或植被在布局时,要根据其可利用程度和观赏价值,最大限度地组织到构图中去。正如《园冶》中所讲的那样:“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基,砍数、丫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难成。”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对原有植被充分利用,关于这一点,在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得到了肯定,例如北京朝阳公园中有很多大树为原居住区内搬迁后保留下来的,此公园于1999年建成,这些大树,在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们多数以“孤赏树”的形式存在,如果全部伐去重新栽植新的树木,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不会很快达到理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植物的布局中,还必须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一般新建的园林,由于种植的树木在短期内不可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布局中应首先选择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在短期内,速生树种可以很快形成园林风景效果,在远期规划上又必须合理安排一些慢生树种。关于这一点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中已有前车之鉴,一般居住区在建成后,要求很快实现绿化效果,在植物配植上,大面积种植草坪,同时为构图需要,配以一些针叶树,绿化效果是达到了,但没有注意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每到夏季烈日炎炎,居民很难找到纳凉之处,这样的绿地是不会受欢迎的。因此,在园林植物的布局中,要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既考虑远期效果,又要兼顾当前的使用功能。
3)主题鲜明,主景突出
任何园林都有固定的主题,主题是通过内容表现的。植物园的主题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植物进行鉴定、引种、驯化,同时向游人展示植物界的客观自然规律及人类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的知识,因此,在布局中必须始终围绕这个中心,使主题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来。
在整个园林绿化工作中,绿化固然重要,但必须有重点,美化才能实现其艺术要求园林是由许多景区组成,这些景区在布局中要有主次之分,主要景区在园林中以主景的形式出现。
在整个园林布局中要做到主景突出,其他景观(配景)必须服从于主景的安排,同时又要对主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配景的存在能够“相得而益彰”时,才能对构图有积极意义,例如北京颐和园有许多景区,如佛香阁景区、苏州河景区、龙王庙景区等,但以佛香阁景区为主体,其他景区为次要景区,在佛香阁景区中,以佛香阁建筑为主景,其他建筑为配景。
配景对突出主景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从对比方面来烘托主景,例如,平静的昆明湖水面以对比的方式来烘托丰富的万寿山立面。另一方面是从类似方式来陪衬主景,例如西山的山形、玉泉山的宝塔等则是以类似的形式来陪衬万寿山的。
突出主景常用的方法有:主景升高、中轴对称、对比与调和、动势集中、重心处理及抑景等,其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五节内容
(四)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
园林是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之一,在空间与时间上具有规定性。园林必须有一定的面积指标作保证才能发挥其作用。同时园林存在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周边环境必然存在着某些联系,这些环境将对园林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北京颐和园的风景效果受西山、玉泉山的影响很大,在空间上不是采用封闭式,而是把园外环境的风景引入到园内,这种做法称之为借景,正如《园冶》所讲“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这种做法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但有些园林景观在布局中是采用闭锁空间,例如颐和园内谐趣园,四周被建筑环抱,园内风景是封闭式的,这种闭锁空间的景物同样给人秀美之感。
园林布局在时间上的规定性,一是指园林功能的内容在不同时间内是有变化的,例如园林植物在夏季以为游人提供庇荫场所为主,在冬季则需要有充足的阳光。园林布局还必须对一年四季植物的季相变化作出规定,在植物选择上应是春季以绿草鲜花为主,夏季以绿树浓荫为主,秋季则以丰富的叶色和累累的硕果为主,冬季则应考虑人们对阳光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植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变化,直至衰老死亡,在形态上和色彩上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植物有衰老死亡,而园林应该日新月异
二、园林静态布局
(一)静态风景布局
静态风景布局静态风景是指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这种风景是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观赏到的,因此,其观赏位置和效果之间有着内在的影响。
1)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1)景物的最佳视距 一般正常人的明视距离为25~30cm,对景物细部能够看清的距离为40m左右,能分清景物类型的视距在250~300m左右,当视距在500m左右时只能辨认景物的轮廓,因此,不同的景物应有不同的视距。
(2)视域 正常的眼睛,在观赏静物时,其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160。;但能看清景物的水平视角在45。以内,垂直视角在30。以内,在这个范围内视距为景宽的1.2倍。在此位置观赏景物其效果最佳,但这个位置毕竟是有限的范围,还要使游人在不同的位置观景,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需预留较大一个空间,安排休息亭榭、花架等以供游人逗留及徘徊观赏。
园林中的景物在安排其高度与宽度方面必须考虑其观赏视距问题。一般对于具有华丽外形的建筑,如楼、阁、亭、榭等,应该在建筑高度1倍至4倍的地方布置一定的场地,以供游人在此范围内以不同的视角来观赏建筑。而在花坛设计中,独立性花坛一般位于视线之下,当游人远离花坛时,所看到的花坛面积变小,不同的视角范围内其观赏效果是不同的,当花坛的直径在9~10m时,其最佳观赏点的位置在距花坛2~3m左右,如果花坛直径超过10m时,平面形的花坛就应该改成斜面的,其倾斜角度可根据花坛的尺寸来调整,但一般在30。~60。时效果最佳,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花坛,其中1997年以万众一心为主题的花坛,其直径近百米,且为平面布置,所以这种花坛从空中俯视效果要远比在广场上看到的效果好得多(彩图1)。
在纪念性园林中,一般要求其垂直视角相对要大些,特别是一些纪念碑、纪念雕像等,为增加其雄伟高大的效果,要求视距要小些,且把景物安排在较高的台地上,这样就更增加了其感染力。
2)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
在园林中,景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景物要在不同的位置来观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划分为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三类。
(1)平视风景 平视风景是指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就可以观赏的风景。这种风景
的垂直视角在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范围内,观赏这种风景没有紧张感,给人一种广阔宁静的感觉,在空间的感染力特别强,这种风景一般用在安静休息处、休息亭廊、休疗场所。在园林中常把要创造的宽阔水面、平缓的草坪、开辟的视野和远望的空间以平视的观赏方式来安排。
(2)仰视风景 一般认为当游人在观赏景物,其仰角大于45°时,由于视线的消失,景物对游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高度感染力,在效果上可以给人一种特别雄伟、高大和威严感。这种风景在我国皇家园林中经常出现,例如北京颐和园佛香阁建筑群体中,在德辉殿后面,仰视佛香阁时,仰角为62。,使人感到佛香阁特别高大,给人一种高耸人云之感,同时也感到自我的渺小。
仰景的造景方法一般在纪念性园林中常使用,纪念碑、纪念雕塑等建筑,在布置其位置时,经常采用把游人的视距安排在主景高度的1倍以内的方法,不让游人有后退的余地,这是一种运用错觉,使对象显得雄伟。
我国在造景中使用的假山也常采用这种方法,为使假山给人一种高耸雄伟的效果,并非从假山的高度上着手,而是从安排视点位置着眼,也就是把视距安排很小,使视点不能后退,因而突出了仰视风景的感染力。因此,假山一般不宜布置在空旷草地的中央。
(3)俯视风景及效果 当游人居高临下,俯视周围景观时,其视角在人的视平线以下,这种风景给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这种风景一般布置在园林中的最高点位置,在此位置一般安排亭廊等建筑,居高临下,创造俯视景观。
另外,在创造这种风景时,要求视线必须通透,能够俯视周围的美好风景,如果通视条件不好,或者所看到的景物并不理想,这种俯视的效果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北京某公园原设计一俯视风景,在园内的最高点安排一方亭,但由于周边树木过于高大,从亭内所看到的风景均为绿色树冠所遮挡,无法观赏到园内美好的景观。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以上三种风景在园林布局中要很好地结合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平地、山地、河湖等地形变化,创造成仰视、俯视和平视的风景,使富于变化的风景为游人创造欣赏不同风景效果的条件。杭州园林中著名的“三潭印月”为平视效果,“灵隐韬光”为仰视风景,而华山、泰山等为著名的俯视风景。
(二)开明风景与闭锁风景的处理
1)开朗风景
所谓开朗风景是指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同时可以使人感到目光宏远,心胸开阔,壮观豪放。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正是开辟空间,开朗风景的真实写照(彩图2)。
开朗风景由于人们视线低,在观赏远景时常模糊不清,有时见到大片单调的天空,这样又会使风景的艺术效果变差,因此,在布局上应尽量避免这种单调性。
在很多园林风景中,开朗风景是利用提高视点位置,使视线与地面形成较大的视角来提高远景的辨别率的,例如我国著名的风景点黄山、庐山、华山、泰山等,由于视点位置高,视界宽阔,成为人们喜爱的风景名胜,正如王涣之《登鹳雀楼》所留下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闭锁风景
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的风景就为闭锁风景。
景物顶部与人视平线之间的高差越大,闭锁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则闭锁性越弱。闭锁风景的近景感染力强,四面景物可琳琅满目,但长时间的观赏又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内的风景均为闭锁风景。
一般在观赏闭锁风景时,仰角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使人感到过于闭塞。
另外,闭锁风景的效果受景物的高度与闭锁空间的长度、宽度的比值影响较大,也就是景物所形成的闭锁空间的大小,当空间的直径大于10倍周围景物的高度时,其效果较差,一般要求景物的高度是空间直径的1/6~l/3时,游人可以不必抬头就可以观赏到周围的建筑,如果广场直径过小而建筑过高都会产生一种较强的闭塞感(彩图3)。
在园林中的湖面、空旷的草地等周围种植树木所构成的景观一般多为闭锁风景,在设计时要注意其空间尺度与树体高度的问题
3)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的对立统一
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在园林风景中是对立的两种类型,但不管是哪种风景,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在风景的营造中不可片面地追求强调某一风景,二者应是对立与统一的。开朗风景缺乏近景的感染力,在观赏远景时,其形象和色彩不够鲜明;而长久观赏闭锁风景又使人感到疲劳,甚至产生闭塞感。所以园林构图时要做到开朗中有局部的闭锁,闭锁中又有局部的开朗,两种风景应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在开朗的风景中适当增加近景,增强其感染力。在闭锁的风景中可以通过漏景和透景的方式打开过度闭锁的空间。
在园林设计时,大面积的草坪中央可以用孤立木作为近景,在视野开阔的湖面上可以用园桥或岛屿来打破其单调性。著名的杭州西湖风景为开朗风景,但湖中的三潭印月、湖心亭及苏、白二堤等景物增加了其闭锁性,形成了秀美的西湖风景,达到了开朗与闭锁的统一。
小结: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授课教案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
2
班 级
05级园林
专 业
园林
3
课 次
第 次课
累计学时
2学时
4
课 题
内 容
第五章第三节 城市广场绿化设计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一是明确城市广场的概念;
二是掌握广场的分类;
三是掌握城市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是掌握广场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五是了解广场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要掌握的就是城市广场的种类和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
难点在于广场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7
演示实验、教具、挂图准备
多媒体室、城市广场绿化设计相关图片
8
作业及其他
1、城市广场的概念
2、广场的分类
3、广场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一、认识广场
二、城市广场的分类
三、广场设计的意义
四、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
五、广场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六、广场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上一次课我们介绍了城市道路绿地种植设计,明确了绿化带种植设计、交叉路口、交通岛的种植设计及街道游园种植设计等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今天我们接着上次课介绍本章第三节的内容。
第三节 城市广场绿化设计
在本节中我们重点要掌握的就是城市广场的种类和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而本次课的难点在于广场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认识广场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设计广场,首先得研究广场。
“广”者,宽阔、宏大之意也,“场”,指平坦的空地。“广场”,即广阔的场地,是指由两条或几条街道汇合处形成的空地(《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三环出版社1990年),今特指城市中广阔的场地,如天安门广场(《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
国内一般对现代广场有这样的定义:它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Nodes)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
国外专家对广场的认识较之国内具体许多。他们认为:广场是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它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有清晰的广场边界;周围的建筑与之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宽):H(高)有良好的比例。
城市广场: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有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性的开放空间。
现代城市建设在经过一段“功能至上”和“唯物质论”的追求后,开始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价值观念也由简单追求“效率、实用、方便”转为重视“历史、文化、环境”。从注重空间转为注重场所。现代城市广场与古典广场相比,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立体复合式广场的出现,场所精神和对人的关怀,以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体现着城市的灵魂。不是摆在那里作为一幅画,一件展品,让人去参观,去欣赏,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搞广场建设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为市民服务,以人为本。
国内各大中小城市冠以“广场”二字名称的很多,但观察其构成,则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广场”其实都只是一栋高大的建筑,内有多间商铺,充其量只能够被称为“商厦”或“大厦”,;许多建筑动辄就以“广场”命名,“广场”已成为一个滥化的概念,与有些住宅动辄就以“花园”、“山庄”命名一样,被一些有识之士称为地名的“浮夸症”。也有的虽然冠以“饮食广场”、“娱乐广场”的名称,但与广场的内涵已是相去甚远了。其它的如车站前广场,虽然是一开阔的空地,但主要是为集疏人流而用,休闲、娱乐、集会的功能很弱。
可能由于地价较高,“寸土寸金”的缘故,加上现在各城市商业气息较浓,城市休闲广场缺乏,即使有,其规模也是很小的,远远不能满足密集的居民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需要。而且,各广场内部绿化率不高,很少考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人性化设施严重不足,比如很少有便于人们歇息、停留的石凳、石椅,绿化树种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树种,不能为人们遮荫挡雨,尤其是炎炎的夏日,广场上难得见到几个市民。虽然树木花草造型各异、富有艺术气息,但都是中看不中用。有些广场内的草坪更是打着“行人不得入内”的牌子,让人们望而却步。即使是在众多的所谓商业广场内(实际上只是一栋商业大厦),也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小憩的设施很少,人们逛街又累又困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
一、城市广场的分类:
广场的类型多种多样,广场的分类主要是从广场使用功能、尺度关系、空间形态和材料构成几个方面的不同属性和特征来分类
(一)以广场的使用功能分类
1.集会性广场 政治广场、市政广场、宗教广场等;
2.纪念性广场 纪念广场、陵园、陵墓广场等;
3.交通性广场 站前广场、交通广场等;
4.商业性广场 集市、商贸广场、购物广场等;
5.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音乐广场、街心广场等;
6.儿童游乐广场
7.附属广场商场前广场、大型公共建筑前广场等。
(二)以广场的尺度关系分类
1.特大广场 特指国家性政治广场、市政广场等。这类广场用于国务活动、检阅、集会、联欢等大型活动;
2.中小度广场 街区休闲活动、庭院式广场等
(三)以广场的空间形态分类
1.开敞性广场 露天市场、体育场等
2.封闭性广场 室内商场、体育馆等
(四)以广场的材料构成分类
1.以硬质材料为主的广场 以混凝土或其他硬质材料做广场主要辅装材料,分素色和彩色两种
2.以绿化材料为主的广场 公园广场、绿化性广场等
3.以水质材料为主的广场 大面积水体造型等
二、广场设计的意义
城市广场,尤其是城市中心广场常常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它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融合城市历史文化、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环境空间。
(一)良好的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可以调整城市建筑布局,加大生活空间,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二)良好的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可以充分表现城市的面貌和特征,真正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
三、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应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尤其是广场的性质功能,更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切入点。城市广场绿化设计是以满足广场的功能设计要求为目的,利用植物的色(叶)相,姿态变化进行布置,适当运用园林小品和硬质铺装等园林手段,最终形成美观、实用的广场环境。城市广场的设计总体上应遵循美观、实用的原则。
人性城市休闲广场的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评价城市广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人是城市广场空间的主体,离开了人的广场是毫无意义的。人性化的创造是基于对人的关怀的物质建构,它包括空间领域感、舒适感、层次感、易达性等方面的塑造。同时,城市广场应充分考虑人的尺度,符合人的行为心里,并创造为人所沟通、交流、共享的人性空间。
2、整体性原则
基于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的认识。城市是一个整体,各元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元素,在空间上与街道相联系,与建筑相互依存,并注重自身各元素之间的统一和协调,它又体验城市文脉,成为城市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
3、历史延续的则
基于城市广场是一个历史过程的认识,历史积淀而成的作为城市象征的城市广场,不会也不可能一日而就,它通过人们的生活参与不断发展完善。具有生命力的可识别的城市广场应是一个市民记忆的场所,一个容纳或隐喻历史变迁、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的场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场所。
4、视觉和谐原则
基于对广场空间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秩序性的认识。视觉和谐原则是体现为人服务的基础原则之一。它表现为城市广场与城市周围环境的有机和谐和自身的视觉和谐(包括由宜人尺度、合宜的形式、悦人的色彩和材料质感所引发的视觉美)
5、适应自然原则
城市广场是一个从自然中限定比自然更有意义的城市空间。它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的结点,也是市民所向往的一个休闲的自然所在。追求自然景观是城市广场得以为市民所接受的根本。
6、公共参与原则
俗语曰:“三分匠,七分主人”。作为城市广场的“主人”——市民的参与是城市广场具有活力的保障之一。公共参与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市民参与广场的设计,二是设计者以“主人”的姿态进行设计。
(一)集会广场
1、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民间传统节日等活动。这类广场不宜过多布置娱乐性建筑和设施。
2、集会广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这类性质的广场,也是政治集会、政府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如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兰州市中心广场等。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游行检阅、群众集会、节日联欢的规模和其他设置用地需要,同时要注意合理地布置广场与相接道路的交通路线,以保证人群、车辆的安全、迅速汇集与疏散。
集会广场中还包括宗教广场,它一般在教堂、寺庙及礼堂前举行宗教庆典、集会、游行。宗教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平台、台阶敞廊。历史上宗教广场有时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而现代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到市政广场和娱乐性广场的作用。
3、集会广场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部位,因而,在广场设计时,都要与周围的建筑布局协调,无论平面立面、透视感觉、空间组织、色彩和形体对比等,都应起到相互烘托、相互辉映的作用,反映出中心广场非常壮丽的景观。
4、常用的广场几何图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组合。
不论哪一种形状,其比例应协调,对于长与宽比例大于3倍的广场,无论从交通组织、建筑布局、艺术造型和绿地设计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一般长宽比例以4:3、3:2、2:1为宜。
广场的宽度与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也应有适当的比例,一般以3~6倍为宜。
5、广场及其相接道路的交通组织甚为重要。为了避免主干线上的交通对广场的干扰,在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必须禁止快速干道和主干道上过境交通穿越广场。有时,为了安全、整齐,应规定不允许载重汽车出入广场。
6、广场内应设有灯杆照明、绿化花坛等,起到点缀、美化广场以及组织内外交通的作用,另外在广场横断面设计中,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坡度,以使场地平坦。
7、广场中心一般不设置绿地,多为水泥铺设,但在节日又不举行集会时可布置活动花卉、盆花摆放等,以创造节日新鲜、繁荣的欢乐气氛。
8、在主席台、观礼台两侧、背面则需绿化,常配置常绿树,树种要与广场四周建筑相协调,达到美化广场及城市的效果。
9、在集会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功能要求,以满足人们集会、庆典等活动要求,故而整个广场必须给人以开敞的感觉;应以平面造型为主,避免过多的地形变化;应以大块铺装为主,避免地形分割凌乱;绿化以草坪及小型彩叶矮灌木为主,避免高大苗木遮挡视线,影响交流。这类广场的绿化设计大多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在大草坪上和边角地带点缀几组红叶小檗、黄杨和金叶女贞等彩叶矮灌木,或由彩叶矮灌木组合成线条流畅、造型明快、色彩富于变化的图案。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人民广场都是比较典型的集会广场。
(二)纪念广场
纪念性广场根据内容主要可分为纪念广场、陵园广场、陵墓广场。
1、纪念性广场的主题是因某些名人或历史事件,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渲染这一主题,通过在广场中心或侧面设置突出的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和纪念性建筑作为标志物,按一定的布局形式,满足纪念氛围象征的要求。
2、广场的设计应体现良好的观赏效果,以供人们瞻仰。绿化设计要合理地组织交通,满足最大人流集散的要求。
3、广场后侧或纪念物周围的绿化风格要完善,要根据主题突出绿化风格:
如陵园、陵墓类的广场的绿化要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多用常绿草坪和松柏类常绿乔、灌木;
纪念历史事件的广场应体现事件的特征(可以通过主题雕塑),并结合休闲绿地及小游园的设置,提供人们休憩的场地。如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广场。
(三)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和道路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设施之一,它不仅具有组织和管理交通的功能,也具有修饰街景的作用,特别是站前广场备有多种设施,如人行道、车道、公共交通换乘站、停车场、人群集散地、交通岛、公共设施(休息亭、公共电话、厕所)、绿地以及排水、照明等。
交通广场主要是通过几条道路相交的较大型交叉路口,其功能是组织交通。由于要保证车辆、行人顺利及安全地通行,组织简捷明了的交叉口,现代城市中常采用环形交叉口广场,特别是4条以上的车道交叉时,环交广场设计采用更多。
这种广场不仅是人流集散的重要场所,往往也是城市交通的起、终点和车辆换乘地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人与车流的分隔,进行统筹安排,尽量避免车流对人流的干扰,要使交通线路简易明确。
交通广场绿地设计:
1、要有利于组成交通网,满足车辆集散要求,种植必须服从交通安全,构成完整的色彩鲜明的绿化体系。
2、交通广场绿地设计的形式:
有绿岛、周边式与地段式三种绿地形式
(1)绿岛是交通广场中心的安全岛。可种植乔木、灌木并与绿篱相结合。
面积较大的绿岛可设地下通道,围以栏杆。
面积较小的绿岛可布置大花坛,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花卉,组成各种图案,或种植草皮,以花卉点缀。
冬季长的北方城市,可设置雕像与绿化相结合,形成景观。
(2)周边式绿化是在广场周围地进行绿化,种植草皮、矮花木,或围以绿篱。
(3)地段式绿化是将广场上除行车路线外的地段全部绿化,种植除高大乔木外,花草、灌木皆可形式活泼,不拘一格。特大交通广场常与街心小游园相结合。如沈阳市中山广场,大连市劳动广场等。
(四)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任何传统和现代广场均有文化娱乐休闲的性质,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已成为广大民众最喜爱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它可有效地缓解市民工作之余的精神压力和疲劳。
1、广场空间应具有层次性
常利用地面高差、绿化、建筑小品、铺地色彩、图案等多种空间限定手法对内部空间作第二次、三次限定,以满足广场内从集会、庆典、表演等聚集活动到较私密性的情侣,朋友交谈等的空间要求。
2、在广场文化塑造方面,常利用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座椅等元素烘托广场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广场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层意义。
在现代城市中应当有计划地修建大量的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五)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用于集市贸易、购物等活动,或者在商业中心区以室内外结合的方式把室内商场与露天、半露天市场结合在一起。
随着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商业街的大型化、综合化和步行化的发展,商业区广场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购物后,往往希望能在喧嚣的闹市中找一处相对宁静的场所稍做休息。因此,商业广场这一公共开敞空间要具备广场和绿地的双重特征。所以在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商业繁荣的目的。
1、商业广场大多采用步行街的布置方式,使商业活动区集中,既便于购物,又可避免人流与车流的交叉,同时可供人们休息、郊游、饮食等。
2、商业性广场宜布置各种城市中具有特色的广场设施。
四、广场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植物是城市广场构成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在其生命活动中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净化空气、水土保持、调节气温、减噪滞尘等生态功能;它还具有空间构造、美学等功能,是建造有生命力的城市广场空间必不可少的要素。
广场绿地种植设计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排列式种植
这种形式属于整形式,主要用于广场周围或者长条形地带,用于隔离或遮挡,或作背景。
单排的绿化栽植,可在乔木间加植灌木,灌木丛间再加种花卉,但株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和营养面积。在株间排列上可以先密一些,几年以后再间移,这样既能使近期绿化效果好,又能培育一部分大规格苗木。乔木下面的灌木和花卉要选择耐荫品种,并排种植的各种乔灌木在色彩和体型上注意协调。
(二)集团式种植
也是整形式的一种,是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感,把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这种形式有丰富、浑厚的效果,排列整齐时远看很壮观,近看又很细腻。
可用花卉和灌木组成树丛,也可用不同的灌木或(和)乔木组成树丛
(三)自然式种植
这种形式与整形式不同,是在一个地段内,花木种植不受统一的株行距限制,而是疏落有序地布置,从不同的角度望去有不同的景致,生动而活泼。
这种布置不受地块大小和形状限制,可以巧妙地解决与地下管线的矛盾。
自然式树丛的布置要密切结合环境,才能使每一种植物茁壮生长,同时,在管理工作上的要求较高。
五、广场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随着环境建设的备受重视,各地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绿化的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广场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绿化树种又因有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但是一些地方的绿化建设也存在着效果不理想,有的植物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园林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改得面目全非;有的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高,与单位承受能力不相适应。因此,将设计的思路、特色、功能,各项绿化指标,对中长期及四季观赏效果,树种配置的原则,建设成本及维护管理费用的计算,在树木的配置、植物与建设物的协调、各项园林功能等存在诸多问题。使游人身在其中,深深地感受到环境的美好,心情舒畅。
(一)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配合广场建筑其他要素整体地表达出一定的构思和意境。
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二)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三)起伏和韵律
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四)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家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广场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木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广场植物与其他广场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广场作为市民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绿化多结合自然式,局部突出规则式造型。广场应用乔灌花,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造景。
广场植物配置的要点: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绿岛上自然式配置树丛、孤植树,在开敞的绿化空间中,更能显示出树形自然形态,与道路绿化带形成不同的景观。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广场绿化应配合广场的主要功能,使广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广场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虑广场规模、空间尺度,使绿化更好地装饰、衬托广场,改善环境,利于游人活动与游憩。
本节小结
本次课主要介绍内容:
城市广场的概念:
它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Nodes)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
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不同类型的广场应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尤其是广场的性质功能,更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切入点。城市广场绿化设计是以满足广场的功能设计要求为目的,利用植物的色(叶)、相、姿态变化进行布置,适当运用园林小品和硬质铺装等园林手段,最终形成美观、实用的广场环境。园林广场的设计总体上应遵循美观、实用的原则。
广场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排列式种植、集团式种植、自然式种植
广场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对比和衬托、 动势和均衡 、起伏和韵律 、层次和背景 。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
2
班 级
05级园林
专 业
园林
3
课 次
第 次课
累计学时
学时
4
课 题
内 容
第五章/第三节 居住区绿地设计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认识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及设计要点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宅间绿地植物的配置
2、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
难点:宅间绿地植物的配置
7
演示实验、教具、挂图准备
多媒体室、相关图片
8
作业及其他
1、居住区小游园的形式可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何为组团绿地?组团绿地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3、宅间绿地的植物布置要注意哪些问题?
4、居住区绿化树种应如何选择?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一、居住区公园
二、宅间绿地
三、居住区道路绿化
居住区绿地设计
一、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可根据服务对象及大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园和组团绿地三类。
(一)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级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居民服务的,公园面积比较大,其布局与城市小公园相似,设施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小型水体、有功能分区、景色分区,除了花草树木外,有一定比例的建筑、活动场地、园林小品、休息设施。居住区公园布置紧凑,各功能分区或景区间的节奏变化比较快。居住区公园与城市公园相比,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早、晚,特别是夏季的晚上是游园高峰,因此,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置,突出居住区公园的特色一般3万人左右的居住区可以有2~3hm2规模的公园,居住区公园里树木茂盛是吸引居民的首要条件,另外居住区公园应在居民步行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最远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m,位置最好与居住区的商业文娱中心结合在一起
(二)居住小区游园
小游园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原有绿化基础,并尽可能和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结合起来布置,使居民的游憩和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使小游园以其能方便到达而吸引居民前往。购物之余,到游园内休息,交换信息,或到游园游憩的同时,顺便购买物品,使游憩、购物两方便。如与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一般1万人左右的小区可有一个大于0.5hm2的小游园,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小游园仍以绿化为主,多设些座椅让居民在这里休息和交往,适当开辟铺装地面的活动场地,也可以有些简单的儿童游戏设施。游园应面积不大,内容简洁朴实,具有特色,绿化效果明显,受居民的喜爱,丰富小区的面貌
小游园平面布置形式可有以下三种
1、规则式 即几何图式,园路、广场、水体等依循一定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有明显的主轴线,分为规则对称或规则不对称,给人以整齐、明快的感觉。
2、自由式 布局灵活,能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山丘、坡地、池塘等,迂回曲折的道路穿插其间,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之感,自由式布局能充分运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手法于居住区绿地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3、混合式 规则式及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既有自由式的灵活布局,又有规则式的整齐,与周围建筑、广场协调一致。
园路是小游园的骨架,既是联通各休息活动场地及景点的脉络,又是分隔空间及居民休息散步的地方。园路随地形变化而起伏,随景观布局之需要而弯曲、转折,在折弯处设置树丛、小品、山石,增加沿路的趣味,设置座椅处要局部加宽。园路宽度以不小于2人并排行走的宽度为宜,一般主路宽3m左右,次路宽1.5~2m,纵坡最小为0.3%,超过0.8%时要以台阶式布置。路面最简易的为水泥或沥青铺装,亦可以虎皮石、卵石纹样铺砌,预制彩色水泥板拼花等,以加强路面艺术效果,在树木衬映下更显优美。
小游园广场是以休息为主,设置座椅、花架、花台、花坛、花钵、雕塑、喷泉等,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和实用效果,为人们休息、游玩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小游园里布置的休息、活动场地,其地面可以进行铺装,用草皮或吸湿性强的沙质铺地,人们可在这里休息、打羽毛球、做操、打拳、弈棋等。广场上还可适当栽植乔木,以遮阳避晒,围着树干可制作椅子,为人们提供坐息之处。
小游园以植物造园为主,在绿色植物衬映下,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能丰富绿地内容,增加游憩趣味,空间富于变化,起到点景作用,也为居民提供停留休息观赏的地方小游园面积小,又为住宅建筑所包围,因此要有适当的尺度感,总的说来,应宜小不宜大,宜精不宜粗,宜轻巧不宜笨拙,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小游园的园林建筑及小品有亭、廊、榭、棚架、水池、喷泉、花坪、花台、栏杆、座凳,以及雕塑、果皮箱、宣传栏等。
(三)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有的小区不设中心游园,而以分散在各组团内的绿地、路网绿化、专用绿地等形成小区绿地系统。也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住宅组团绿地为主,结合林阴道、防护绿带以及庭院和宅旁绿化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每个团组由6~8栋住宅组成,高层建筑可少一些,每个组团的中心有块约1300rn2的绿地,形成开阔的内部绿化空间,创造了家家开窗能见绿,人人出门可踏青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组团绿地的位置根据建筑组群的不同组合而形成,可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建筑形成的院子布置,不受道路行人车辆的影响,环境安静,比较封闭,有较强的庭院感;②扩大住宅的间距布置,可以改变行列式住宅的单调狭长空间感,一般将住宅间距扩大到原间距的2倍左右;③行列式住宅扩大山墙间距为组团绿地,打破了行列式山墙间形成的狭长胡同的感觉,组团绿地又与庭园绿地互相渗透,扩大绿化空间感;④住宅组团的一角,利用不便于布置住宅建筑的角隅空地,能充分利用土地,由于在一角,加长了服务半径;⑤结合公共建筑布置,使组团绿地同专用绿地连成一片,相互渗透,有扩大绿化空间感;⑥居住建筑临街一面布置,使绿化和建筑互相衬映,丰富了街道景观,也成为行人休息之地;⑦自由式布置的住宅,组团绿地穿插其间,组团绿地与庭院绿地结合,扩大绿色空间,构图亦显得自由活泼。
组团绿地的布置方式有:①开敞式,即居民可以进入绿地内休息活动,不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②半封闭式,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有分隔,但留有若干出人口;③封闭式,绿地为绿篱、栏杆所隔离,居民不能进入绿地,亦无活动休息场地,可望而不可及,使用效果较差;另外组团绿地从布局形式来分,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类。
二、宅间绿地
宅间绿地,同居民关系最密切,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室外空间。宅间绿地是居民每天必经之处,使用十分方便;且宅间绿地具有“半私有”性质,满足居民的领域心理,而受到居民的喜爱与爱护。同时宅间绿地在居民日常生活的视野之内,便于邻里交往,便于学龄前儿童较安全地游戏、玩耍。另外宅问绿地是直接关系居民住宅的通风透光、室内安全等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因此备受居民重视。宅问绿地因住宅建筑的高低,布局方式,地形起伏,其绿化形式有所区别时,绿化效果才能够反映出来
(一)宅间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1)绿化布局,树种的选择要体现多样化,以丰富绿化面貌。行列式住宅容易造成单调感,甚至不易辨认外形相同的住宅,因此可以选择不同的树种,不同布置方式,成为识别的标志,起到区别不同行列,不同住宅单元的作用
(2)住宅周围常因建筑物的遮挡造成大面积的阴影,树种的选择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要注意耐阴树种的配植,以确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可选用桃叶珊瑚、罗汉松、十大功劳、金丝桃、金丝梅、珍珠梅、绣球花等,以及玉簪、紫萼、书带草等宿根花卉
(3)住宅附近管线比较密集,如自来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热力管、化粪池等,应根据管线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并在树木栽植时要留够距离,以免后患
(4)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特别是南向窗前尽量避免栽植乔木,尤其是常绿乔木,在冬天由于常绿树木的遮挡,使室内晒不到太阳,而有阴冷之感,是不可取的,若要栽植一般应在窗外5m之外
(5)绿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以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造成拥挤、狭窄的不良心理感觉,树木的高度、行数、大小要与庭院的面积、建筑间距,层数相适应
(6)把庭院、屋基、天井、阳台、室内的绿化结合起来,把室外自然环境通过植物的安排与室内环境联成一体,使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绿色环境心理感,使人赏心悦目
(二)宅间绿化布置的形式
1、低层行列式空间绿化 在每幢房屋之间多以乔木间隔,选用和布置形式应有差异。基层的杂物院、晒衣场、垃圾场,一般都规划种植常绿、绿篱加以隔离。向阳一侧种植落叶乔木,用以夏季遮荫,冬季采光。背阴一侧选用耐阴常绿乔灌木,以防冬季寒风,东西两侧种植落叶大乔木,减少夏季东西日晒。靠近房基处种植住户爱好的开花灌木,以免妨碍室内采光与通风。
2、周边式居住建筑群 中部空间的绿化一般情况下可设置较大的绿地,用绿篱或栏杆围出一定的用地,内部可用常绿树分隔空间,可自然式亦可规则式,可开放型,亦可封闭型,设置草坪、花坛、座椅、座凳,既起到隔声、防尘、遮挡视线、美化环境的作用,又可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形式可多样,层次宜丰富。
3、多单元式住宅四周绿化 由于大多数单元式住宅大多空间距离小,而且受建筑高度的影响,比较难于绿化,一般南面可选用落叶乔木辅之以草坪,增加绿地面积,北面宜选用较耐阴的乔、灌木进行绿化,在东西两边乔木宜栽植高大落叶乔木,可起到冬季防风,盛夏遮荫的良好效果。为进一步防晒,可种植攀缘植物,垂直绿化墙面,效果也好。
4、庭院绿化 一般对于庭院的布置,因其有较好的绿化空间,多以布置花木为主,辅以山石、水池、花坛,园林小品等,形成自然、幽静的居住生活环境,甚至可依居民嗜好栽种名贵花木及经济林木。赏景的同时,辅以浓浓的生活气息,也可以以草坪为主,栽种树木花草,而使场地的平面布置多样而活泼,开敞而恬静。
5、住宅建筑旁的绿化 住宅建筑旁的绿化应与庭院绿化、建筑格调相协调。目前小区规划建设中,住宅单元大部分是北(西)入口,底层庭院是南(东)入口。北入口以对植、丛植的手法,栽植耐阴灌木,如金丝桃、金丝梅、桃叶珊瑚、珍珠梅、海桐球、石楠球等,以强调入口。南入口除了上述布置外,常栽植攀缘植物,如凌霄、常春藤、地绵、山荞麦、金银花等,作成拱门。在入口处注意不要栽种尖刺的植物,如凤尾兰、丝兰等,以免伤害出入的居民,特别是幼小儿童。墙基、角隅的绿化,使垂直的建筑墙体与小平地地面之间以绿色植物为过渡,如植铺地柏、鹿角柏、麦冬、葱兰等,角隅栽植珊瑚树、八角金盘、凤尾竹、棕竹等,使沿墙处的屋角绿树茵茵,色彩丰富,打破呆板、枯燥、僵直的感觉。
6、生活杂务用场地的绿化出境 在住宅旁有晒衣场、杂务院、垃圾站等,一要位置适中,二是采用绿化将其隐蔽,以免有碍观瞻。近年来建造的住宅都有生活阳台,首层庭院,可以解决晒衣问题,不另辟晒衣场地,但不少住宅无此设施,在宅旁或组团场地上开辟集中管理的晒衣场,其周围栽植常绿灌木,如珊瑚树、女贞等,既不遮蔽阳光,又能显得整齐,不碍观瞻,还能防止尘土把晒的衣物弄脏。垃圾站点的设置也要选择适当位置,既便于使用、清运垃圾,又易于隐蔽。一般情况下,在垃圾站点外围密植常绿树木,将其隐蔽,可起到绿化并防止垃圾因风飞散而造成再污染,但是要留好出入口,一般出入口应位于背风面。
三、居住区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如同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类绿化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工作,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利于居住区的通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交通噪音的影响。保护路面,以及美化街景,以少量的用地,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道路绿化布置的方式,要结合道路横断面,所处位置,地上地下管线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居住区道路不仅是交通、职工上下班的通道,往往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树木配植的方式,树种的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使乔木、灌木、绿篱、草地、花卉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
(一)主干道旁的绿化
居住区主干道是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路,除了人行外,车辆交通比较频繁,行道树的栽植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交通安全,在交叉口及转弯处要依照安全三角视距要素绿化,保证行车安全。主干道路面宽阔,选用体态雄伟,树冠宽阔的乔木,使主干道绿树成荫,在人行道和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起到防止尘埃和隔音的作用,行道树以馒头柳、桧柏和紫薇为主,以贴梗海棠,玫瑰、月季相辅。绿带内以开花繁密,花期长的半支莲为地被,在道路拓宽处可布置些花台、山石小品,使街景花团锦簇,层次分明,富于变化。
(二)次干道旁的绿化
居住小区道路,是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是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对居住小区的绿化面貌有很大作用。这里以人行为主,也常是居民散步之地,树木配置要活泼多样,根据居住建筑的布置、道路走向以及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等加以考虑。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的树种,叶色变化的树种,如合欢、樱花、五角枫、红叶李、乌桕、栾树等。每条道路又选择不同树种,不同断面种植形式,使每条路各有个性,在一条路上以某一二种花木为主体,形成合欢路、樱花路、紫薇路、丁香路等。如北京古城居住区的古城路,以小叶杨作行道树,以丁香为主栽树种,春季丁香盛开,一路丁香一路香,紫白相间一路彩,给古城路增景添彩,也成为古城居民欣赏丁香的美好去处。
(三)住宅小路的绿化
住宅小路是联系各住宅的道路,宽2m左右,供人行走,绿化布置时要适当后退0.5~lm,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驶近住宅。小路交叉口有时可适当放宽,与休息场地结合布置,也显得灵活多样,丰富道路景观。行列式住宅各条小路,从树种选择到配置方式采取多样化,形成不同景观,也便于识别家门。如北京南沙沟居住小区,形式相同的住宅建筑间小路,在平行的十一条宅间小路上,分别栽植馒头柳、银杏、柿、元宝枫、核桃、油松、泡桐、香椿等树种,既有助于识别住宅,又丰富了住宅绿化的艺术面貌。
小结:本次课,我们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具体涉及到居住区公园的设计(居住区级公园的设计、居住小区游园的设计和组团绿地的设计)、宅间绿地的设计和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三个方面,让我们理解了居住区绿地的特点和设计要点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