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精华文库
史通通释
(唐)刘知几 著
目 录 · 1 ·
目录
原序 …………………………………………………………… 001
六家第一 ……………………………………………………… 003
二体第二 ……………………………………………………… 018
载言第三 ……………………………………………………… 023
本纪第四 ……………………………………………………… 025
世家第五 ……………………………………………………… 029
列传第六 ……………………… ……………………………… 032
表历第七 ……………………………………………………… 036
书志第八 ……………………………………………………… 039
论赞第九 ……………………………………………………… 053
序例第十 ……………………………………………………… 057
题目第十一 …………………………………………………… 061
断限第十二 …………………………………………………… 064
编次第十三 …………………………………………………… 069
称谓第十四 …………………………………………………… 073
采撰第十五 ……… …………………………………………… 078
载文第十六 …………………………………………………… 085
补注第十七 …………………………………………………… 091
因习第十八 …………………………………………………… 095
邑里第十九 …………………………………………………… 100
目 录 · 2 ·
言语第二十 …………………………………………………… 103
浮词第二十一 ………………………………………………… 109
叙事第二十二 ………………………………………………… 114
品藻第二十三 ………………………………………………… 127
直书第 二十四 ………………………………………………… 133
曲笔第二十五 ………………………………………………… 136
鉴识第二十六 ………………………………………………… 142
探赜第二十七 ………………………………………………… 146
摸拟第二十八 ………………………………………………… 152
书事第二十九 ………………………………………………… 160
人物第三十 …………………………………………………… 167
才第第三十一 ………………………………………………… 175
序传第三十二 ………………………………………………… 18 0
烦省第三十三 ………………………………………………… 185
杂述第三十四 ………………………………………………… 190
辨职第三十五 ………………………………………………… 197
自叙第三十六 ………………………………………………… 202
史通通释 · 1 ·
原序
长安二年,余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于门下撰
起居注。会转中书舍人,暂停史任,俄兼领其职。今上即位,
除著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其兼。修史皆如故。又属大驾
还京,以留后在东都。无几,驿征入京,专知史事,仍迁秘书
少监。自惟历事 二主,从宦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
职。昔马融三入东观,汉代称荣;张华再典史官,晋朝称美。
嗟予小子,兼而有之。是用职思。其忧,不遑启处。尝以载削
余暇,商榷史篇,下笔不休,遂盈筐箧。于是区分类聚,编而
次之。
昔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阁,因名曰《白虎通
》。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便以《史通》为目。且汉求司马
迁后,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博采众议,爰
定兹名。凡为廿卷,列之如左,合若干言。于时岁次庚戌,景
龙四年仲春之月也。
大驾还京注详集终《忤时》篇。
马融三入东观 《后汉书》本传:永初四年,应召,拜为校
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忤太后旨,禁锢。安帝亲政,召还
郎署,后在讲部拜议郎。桓帝时,忤大将军梁冀,免官。得赦
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
张华再典史官《晋书》本传:华学业优博,朗赡多通。虚
史通通释 · 2 ·
钦言之于文帝,除著作佐郎。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传。数
年,代下邳王晃为司空,领著作。
白虎通《后汉》《章帝纪》:建初四年,大夫、博士、议
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异同,作《白
虎议奏》。《班固传》: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
通德论》,今固撰集 其事。
《隋经籍志》:《白虎通》六卷。《唐艺文志》“通”字
下有“义”字。
史通子《汉书》司马迁传:太史公仍父子相继其职,作本
纪、表、书、世家、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宣帝时,迁外孙杨惲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
后为史通子。
史通通释 · 3 ·
六家第一
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外篇》言之备矣。古往今来,质文
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
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
五曰《史纪》家,六曰《汉 书》家。今略陈其义,列之于后。
《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易》曰:“河出图,洛
出《书》,圣人则之。”故知《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观书
于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乃删其善者,定为《尚
书》百篇。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
璇玑”钤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
”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推此
三说,其义不同。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
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
至如尧、舜二典直序人事,《禹 贡》一篇唯言地理,《洪范》
总述灾祥,《顾命》都陈丧礼,兹亦为例不纯者也。
又有《周书》者,与《尚书》相类,即孔氏刊约百篇之外,
凡为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终灵、景。甚有明允笃诚,典
雅高义;时亦有浅末恒说,滓秽相参。殆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
也。至若《职方》之言,与《周官》无异;《时训》之说,比
《月令》多同。期百王之正书,《五经》之别录者也。
自宗周既殒,《书》体遂废,迄乎汉、魏,无能继者。至
史通通释 · 4 ·
晋广陵相鲁国孔衍,以为国史所以表言行,昭法式,至于人理
常事,不足备列。乃删汉、魏诸史,取其美词典言,足 为龟镜
者,定以篇第,纂成一家。由是有《汉尚书》、《后汉尚书》、
《汉魏尚书》,凡为二十六卷。至隋秘书监太原王劭,又录开
皇、仁寿时事,编而次之,以类相从,各为其目,勒成《隋书
》八十卷。寻其义例,皆准《尚书》。
原夫《尚书》之所记也,若君臣相对,词旨可称,则一时
之言,累篇咸载。如言无足纪,语无可述,若此故事,虽有脱
略,而观者不以为非。爰逮中叶,文籍大备,必剪截今文,摸
拟古法,事非改辙,理涉守株。故舒元所撰《汉》、《魏》等
书,,不行于代也。若乃帝王无纪,公卿缺传,则年月失序,
爵里难详,斯并置之 所忽,而今之所要。如君懋《隋书》,虽
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
临川《世说》,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故其书受嗤当代,良
有以焉。
尚书百篇《汉》《艺文志》:《易》曰:“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至也子纂焉,
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按:语本孔安国《尚书序》。
百篇盖古《尚书》原数也。
孔安国《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而下,历伯鱼、子思、
子上、子家、子京、子慎及鲋,凡八世。鲋弟子襄生忠,忠生
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汉 》《艺文志》
: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孔安国悉得其
书,献之。《尚书》孔《序》: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百篇之义,世莫得闻。
璇玑钤《后汉》《方术传》:樊英善《河》、《洛》《七
纬》。章怀《注》:《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
史通通释 · 5 ·
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也,
《书》《纬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
《运期授》也,《诗》纬《推度灾》、《泛历枢》、《含神务
》也、《礼纬·含文嘉》、《稽命徵》、《斗威仪》也,《乐
纬》《动声仪》、《稽耀 嘉》、《叶图徵》也,《孝经纬》《
援神契》、《钩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苞》、
《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
邮》、《保乾图》、《汉含孽》、《佑助期》、《握诚图》、
《潜潭巴》、《说题辞》也。
王肃《魏志》《王朗传》:朗子肃,字子雍,中领军、散
骑常侍。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
《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
《易传》,皆列于学官。按:郭本引南齐奔魏之王肃,误。又
按:王应麟《困学纪闻云》:《乐书引乐记》,《通典》引《
大传》,并存王肃《注》,而《集说》以为元魏人,误也。在
元魏者,字恭懿,不以经学名。然则误己在宋时矣。而王谓“
不以经学名”,亦非。恭懿长于《三礼》,《北史》与刘石经
同传,常相辩论往来也。
为例不纯《汉》《艺文志》:左史记言,言为《尚书》;
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荀悦《申鉴》其说同。郑氏《六艺
论》:左史所记为《春秋》,右史所记为《尚书》。是以《玉
藻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按:王者因事而
有言,有言必有事,理势本自相连,笔如何分记!况左右配属,
班、荀之与郑、戴,又各牾。此等皆出自汉 儒,难可偏据。魏、
晋以来,粘配相沿,杜预以《汉志》为误,《史通》则又以《
汉志》为例,遂有“为例不纯”之议,并非。
又有周书《汉》《艺文志》:《周书》七十一篇。刘向云
史通通释 · 6 ·
:“周时诰、誓、号令,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困学纪
闻》:《隋》、《唐志》系之汲冢,然汲冢得竹书在晋咸宁五
年,而太史公、郑康成、许叔重、马融皆引其文,皆在汉世。
杜元凯解《左传》时,书亦未出也,亦以《周书》为据。《束
皙传》及《左传正义》引王隐《晋书》所载竹书之目,亦无《
周书》,然则系于汲冢误矣。今按:《史通》亦多引其书,皆
不 冠以汲冢,《隋》、《唐》《志》之误信矣。
职方时训《逸周书序》:王化虽弛,天命方永。四夷蛮,
攸遵王政,作《职方》。辩十二气之应,以明天时,作《时训
》。按:仪王氏《纪闻》引此序,“十二气”作“二十四气”。
孔衍魏汉尚书《晋》《儒林传》:孔衍字舒元,孔子二十
二世孙。中兴初,补中书郎,出为广陵郡。凡所撰述,百余万
言。《唐》《艺文志》:孔衍《汉尚书》十卷,《后汉尚书》
六卷,《后魏尚书》十四卷。按:后魏“后”字衍文。
王劭隋书《隋书》:王劭字君懋。授著作郎,迁秘书少监,
事典国史。撰《隋书》八十 卷,多录口敕,又采迁怪委巷之言,
以类相从,为其题目。
守株《韩非》五蠹:宋人耕田,田中有株,兔走触株而死。
因释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为宋国笑。《摸拟》篇
用其语稍详。
家语王肃《注》《后序》:《孔子家语》者,与《论语》、
《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
余则都集录之。晁氏《读书志》:凡四十四篇,刘向校录止二
十七篇。王肃得此于孔猛家。朱子《与吕伯恭书》:《程氏遗
书》若只暗地删却,久后易惑人。记《论语》者只为如此,留
下《家语》,至今作病痛也。
临川世说《宋书 》《宗室传》:临川王道规无子,以长沙
史通通释 · 7 ·
景王子义庆为嗣。高氏《纬略》:义庆采撷汉、晋以来佳事佳
话,为《世说新语》。《读书志》:刘知几颇言此书非实录,
予亦云。
《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孔子曰:“疏通知远,《
书》教也”;“属辞比事,《春秋》之教也。”知《春秋》始
作,与《尚书》同时。《琐语》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
年事。《国语》云:晋羊舌肸习于春秋,悼公使传其太子。《
左传》昭二年,晋韩宣子来聘,见《鲁春秋》曰:“周礼尽在
鲁矣。”斯则春秋之目,事匪一家。至于隐没无闻者,不可胜
载。又案《竹书纪 年》,其所纪事皆与《鲁春秋》同。《孟子
》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杌,而鲁谓之春秋,春实一也。”
然则乘与纪年、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
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观周礼之旧法,遵鲁史之遗文
;据行事,仍人道;就败以明罚,因兴以立功;假日月而定历
数,籍朝聘而正礼乐;微婉其说,志晦其文;为不刊之言,著
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
又案儒者之说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言春以包夏,
举秋以兼冬,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苟如是,则
晏子、虞卿 、吕氏、篇第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
盖有异于此者也。
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纪,考其宗旨,如法
《春秋》。自是为国史者,皆用斯法。然时移世异,体式不同。
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
耳,安得比于《春秋》哉!
春秋家者尽在鲁矣,此段证据琐语《隋书》《经籍志》:
《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
史通通释 · 8 ·
羊舌肸《外传》《晋语》:悼公问德义,司马侯曰:“诸
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晋戒,可谓德义矣。”公
曰:“孰能?”曰:“羊舌肸习于春秋。”乃召叔向,使传太
子彪。
竹书纪年杜氏《左传后序》:余成《春秋释例》及《经传
集解》讫记,会汲郡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皆简
编,科斗文字,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纪年》最为分了,
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唯特记晋事,起
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
鲁隐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
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
推校哀王二十年,太岁在壬戌,是周赧王之十六年,秦昭王之
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二十七年,楚怀王之三 十
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齐泯王之二十五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
卒,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经》,推
此足见古者国史策书之常也。按:汲冢书有目,详后《申左》
篇。
百国春秋北平黄氏《补注》:《公羊》《传疏》云:昔孔
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求周史记,得百二
十国实书。则墨子言百国春秋,当即是书也。
周礼旧法杜《序》: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
《春秋》昭明。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
上以遵周公之制,下以明将来之法。
微婉志晦杜《序》:为例之情有五 :一曰微而,二曰志而
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污,五曰惩恶而劝善。
《系月》《系日》语见杜氏《序》。
包夏兼冬杜《序》:史之所记,必表年以始事,年有四时,
史通通释 · 9 ·
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疏》:言春足以兼夏,言秋足以见
冬。鲁颂笺云:春秋,犹言四时是也。
晏虞吕陆亦谓春秋《史记》《管晏列传赞》:吾读《晏子
春秋》,故观其行事,故次其传。《孔丛》《执节篇》:《春
秋》,经名。晏子书亦曰《春秋》,贵贱不嫌同名也。《史记
》:虞卿说赵孝成王,为赵上卿,卒去赵。不得意,乃著书曰
《节义》、《称号》、《揣摩》 、《政谋》,凡八篇,曰《虞
氏春秋》。《汉》《艺文志》:《虞氏春秋》十五篇。高诱《
吕览序》:吕不韦者,阳翟富贾,为秦相国。集儒书,著其所
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名《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
系千金其上,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汉》《班彪传》:汉
与,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纪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
《史记》《杂解序》《索隐》:贾撰记项氏与汉高起及惠、文
间事。
《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孔子既著《春秋》,而
丘明受经作传。盖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人。或曰传
者,传也,所以传示来世。案 孔安国注《尚书》,亦谓之传,
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观《左传》之释经也,言见经文而
事详传内,或传无而经有,或经阙而传存。其言简而要,其事
详而博,信圣人之才羽翮,而述者之冠冕也。
逮孔子云没,经传不作。于时文籍,唯有《战国策》及《
太史公书》而已。至晋著作郎鲁国乐资,乃追采二史,撰为《
春秋后传》。其书始以周贞王续前传鲁哀公后,至王赧人秦,
又以秦文王之继周,终于二世之灭,合成三十卷。当汉代史书,
以迁、固为主,而纪传互出,表志相重,于文为烦,颇难周览。
至孝献帝,始命荀悦撮其书为编年体,依《左传》 著《汉纪》
三十篇。自是每代国史,皆有斯作,起自后汉,至于高齐。如
史通通释 · 10 ·
张潘、孙盛、干宝、徐贾、裴子野、吴均、何之元、王劭等,
其所著书,或谓之春秋,或谓之纪,或谓之略,或谓之典,或
谓之志。虽名各异,大抵皆依《左传》以为的准焉。
受经作传杜氏《集解序》: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
不刊之书也,故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
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其例之所重。
乐资《晋书》无传。《隋》《经籍志》:《春秋后传》三
十一卷,晋著作郎乐资撰。按:资,晋时人,在荀悦后。而章
内先举乐资者,资书接 《左》迄秦,事在《汉记》前,不以人
次也。又:接《左》之年之周贞王,《史记》作定王,《左疏
》杂引存疑。
荀悦《后汉》《荀淑传》:淑孙悦,字仲豫,献帝时,官
秘书监。帝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
为《汉记》三十卷,辞约事详。其《序》曰:“中兴以前,明
主贤臣得失之轨,亦足以观矣。”《正史》篇又有注。
张潘国史无传。《隋》《经籍志》:《后汉纪》三十卷,
张撰。袁宏《后汉纪》《自序》:暇日掇会汉纪,谢承《书》、
司马彪《书》、华峤《书》、谢忱《书》、《汉山阳公记》、
《汉灵献起居注》 、《汉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传》,
凡数百卷,多不次叙。始见张潘所撰书,其言汉末之事差详,
故复探而益之。
孙盛《隋》《经籍志》:《魏氏春秋》三十卷,《晋阳秋
》三十卷,并孙盛撰。盛字安国,又见《论赞》、《直书》二
篇。
干实《晋书》:宝字令升,祖统,吴奋武将军。宝以才器,
召为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自宣迄愍,凡二十卷。直
而能婉。郭《评》:杨诚齐当尝与同舍谈于宝,一吏曰,“干”
史通通释 · 11 ·
字非“于”,验书果然。按:“语见《鹤林玉露》,谓韵书“
干”字下注云“晋有干宝”也。诚斋喜曰:此吾一字之师。
徐贾其人其书俱无考。按:《隋》、《唐》二《志》于干
宝《晋纪》之后,裴子野《宋略》之前,有徐广《晋纪》四十
五卷,与此处列名之次正同,而所列编年门类亦合。然则“贾”
字即“广”字之讹也。《宋书》本传:徐广字野民,员外散骑,
领著作。
裴子野《梁书》:子野字几原,曾祖松之续修何承天《宋
史》未成,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叙事评论多善。
吴均《梁书》:吴均字叔庠,文体清拔,好事者或之,谓
为吴均体。除奉朝请。著《齐春秋》三十卷。《外篇正史》篇
谓其书称梁帝为齐明佐命,帝恶其实,诏燔之。然其私本竟 行。
何之元《陈书》:之元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
于敬帝。其兴亡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七十五年
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
王劭见《尚书》家,但彼所引为《隋书》,是记言体;此
所引则《北齐志》,乃编年体。章末所云,或谓之志,正指此
也。旧注悉取其所著书混列一处,便使家数不清。《唐艺文》
编年类:王劭《北齐志》十七卷。《外篇正史》篇:王劭凭起
居注,广以异闻,造编年书,号曰《齐志》云云,分体甚明。
《国语》家者,其先亦出于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
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 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
八国事,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别为《春秋外传》《国语
》,合为二十一篇。其文以方《内传》,或重出而小异。然自
古名儒贾逵、王肃、虞翻、韦曜之徒,并申以注释,治其章句,
此亦《六经》之流,《三传》之亚也。
暨纵横互起,力战争雄,秦兼天下,而著《战国策》。其
史通通释 · 12 ·
篇有东西二周、秦、齐、燕、楚、三晋、宋、卫、中山,合十
二国,分为三十三卷。夫谓之策者,盖录而不序,故即简以为
名。或云,汉代刘向以战国游士为之策谋,因谓之《战国策》。
至孔衍,又以《战国策》所书,未为尽善。乃引 太史公所
记,参其异同,删彼二家,聚为一录,号为《春秋后语》。除
二周及宋、衙、中山,其所留者,七国而已。始自秦孝公,终
于楚、汉之际,比于《春秋》,亦尽二百三十余年行事。始衍
撰《春秋时国语》,复撰《春秋后语》,勒成二书,各为十卷。
今行于世者,唯《后语》存焉。按其书序云:“虽左氏莫能加”
。世人皆尤其不量力,不度德。寻衍之此义,自比于丘明者,
当谓《国语》,非《春秋传》也。必方以类聚,岂多嗤乎!
当汉氏失驭,英雄角力。司马彪又录其行事,因为《九州
春秋》,州为一篇,合为九卷。寻其体统,亦近代之《国语 》
也。
自魏都许、洛,三方鼎峙;晋宅江、淮,四海幅裂。其君
虽号同王者,而地实诸侯。所在史官,记其国事,为纪传者则
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于是史、汉之体大行,
而《国语》之风替矣。
内传外传韦昭《国语序》:昔孔子修旧史以垂法,左丘明
因圣言以摅意,可谓博物善作者也。其雅思未尽,复采录前世
穆王以来,下迄鲁悼、智伯之诛,以为《国语》。其文不止于
经,故号曰《外传》。又云:切不自料,复为之解,参之以《
五经》,检之以《内传》。
贾逵注《后汉书》:贾逵字景伯,九世祖谊。逵身长八尺
二寸, 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尤明《左氏传》、
《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注》:《左氏传》三十
篇,《国语》二十一篇也。
史通通释 · 13 ·
王肃注三国时人,见《尚书》家。按:《魏志》本传,于
诸经解后,又有《三传》、《国语》、《尔雅》诸注。《隋》
《经籍志》:《春秋外传章句》一卷,王肃撰。
虞翻注《三国》《吴志》:虞翻字仲翔,孙权以为骑都尉。
徙交州,难处罪放,而讲学不倦。为《老子》、《论语》、《
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韦曜注《吴志》:韦曜字弘嗣,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
孙日告即位,封高陵亭侯。《 注》:曜本名昭,史为晋讳改之。
宋《崇文总目》:昭参引郑众、贾逵、虞翻、唐固,合五家为
注,自发正者三百十事。按:唐固注《国语》,见《吴志》《
阚泽传》。或作“唐因”,非。
战国策刘向原叙:所校中《战国策》书,臣向因国别者,
略以时次之,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
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修书》,或曰
《长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策谋,宜为《战国策》。继春
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
《隋》《经籍志》:刘向录者三十二卷,高诱撰注者二十一卷。
孔衍后语《唐》《艺文志》:孔衍《春秋时国语》十卷,
又《春秋后国语》十卷。按:《史通》云:今行世者,唯《后
语》存。是知《新唐志》特因旧史原文,非皆有其书也。
九州春秋《兖》《经籍志》,《九州春秋》十卷,司马彪
撰。陈氏《书录解题》:彪记汉末州部之乱,司、冀、徐、兖、
青、荆、扬、凉、益、幽,凡盗贼僭叛皆纪之。《晋书》:彪
字绍统,高阳王陆之子,官秘书郎。
魏都许洛《三国》《魏志》:建安元年,洛阳残破,董昭
等劝太祖都许。二十五年至洛阳。
文帝黄初元年营洛阳宫。按:时言曹魏者,通谓之许、洛 ,
史通通释 · 14 ·
如《吴志》朱桓言“进取寿春,以规许、洛”是也。
晋宅江淮《晋》《元帝纪》:帝,琅恭王觐之子,嗣位琅。
永嘉初,镇建邺。愍帝即位,西都不守。建武元年,依魏、晋
故事为晋王,立宗庙社稷于建康。按:是为东晋之始。建康即
建邺,吴大帝始都此,江、淮其界也,亦吴之通称。如《吴志
》,周鲂本阳羡人,而言“生长江、淮”是也。
《史记》家者,其先出于司马迁。自《五经》间行,百家
竞列,事迹错糅,前后乖舛。至迁乃鸠集国史,采访家人,上
起黄帝,下穷汉琥,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合百三十
卷。因鲁史旧名,目之曰 《史记》。自是汉世史官所续,皆以
《史记》为名。迄乎东京著书,犹称《汉记》。
至梁武帝,又敕其群臣,上自太初,下终齐室,撰成《通
史》六百二十卷。其书自秦以上,皆以《史记》为本,而别采
他说,以广异闻;至两汉已还,则全录当时纪传,而上下通达,
臭味相依;又吴、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拔氏列于《夷狄
传》。大抵其体皆如《史记》,其所为异者,唯无表而已。其
后元魏济阴王晖业,又著《科录》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亦起自
上古,而终于宋年。其编次多依放《通史》,而取其行事尤相
似者,共为一科,故以《科录》为号。皇家显 庆中,符玺郎陇
西李延寿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自魏,卒于
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北史》。其君臣流例,纪
传群分,皆以类相从,各附于本国。凡此诸作,皆《史记》之
流也。
寻《史记》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
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
此其为体之失者也。兼其所载,多聚旧记,使览之者事罕异闻,
而语饶重出。此撰录之烦者也。况《通史》以降,芜累尤深,
史通通释 · 15 ·
遂使学者宁习本书,而怠窥新录。且撰次无几,而残缺遽多,
可谓劳而无功,述者所宜深诫也。
采访家人此句又见《采撰》及《正史》篇,言巴西谯周以
《太史迁书》周、秦以上,或采家人诸子,不专据正经,于是
作《古史考》云云。是知改“人”为“乘”者,非。
鲁史旧名史记语见《春秋》家。
通史《梁》《吴均传》:均免职,寻召撰《通史》,起三
皇,迄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华,列传未就,卒。又《武帝
纪》:太清三年,《通史》成,躬制赞序,凡六百卷。天情睿
敏,下笔成章。
科录《北史》《魏宗室传》:常山王遵曾孙晖,雅好文学,
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
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 下迄于晋,凡十四代。表上之。按
:本文误以撰人为济阴王元晖业,郭延年辩之,谓晖业所撰乃
《辨宗录》,非《科录》也。《史通》既误,王伯厚《玉海》
再误云。
断限亦曰“限断”。二字所始,见《断限》篇注。
南北史《旧唐书》《李延寿传》:延寿,贞观中补崇贤馆
学士。尝删补宋、齐、梁、陈及魏、齐、周、隋八代史,谓之
《南》、《北史》,凡一百八十卷。《读书志》:延寿父大师,
尝谓宋、齐逮周、隋,分隔南北,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
为“岛夷”,欲改正为编年,未就而卒。延寿究悉旧事,更依
马迁体,总序八代,北二百四 十二年,南百七十年,为二史。
《通志》《艺文略》别立《通史》一门,以延寿书与梁《通史
》同列,良是。
胡越《汉书》:邹阳《狱中上梁孝王书》云:“意合则胡、
越为兄弟”,“不合则骨肉为仇敌”。
史通通释 · 16 ·
参商《左传》昭元年: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
于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后帝迁阏伯于商丘,
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
以服事夏、商,故参为晋星。”
《汉书》家者,其先出于班固。马迁撰《史记》,终于今
上。自太初已下,阙而不录。班彪因之,演成《后记》,以续
前编 。至子固,乃断自高祖,尽于王莽,为十二纪、十志、八
表、七十列传,勒成一史,目为《汉书》。昔虞、夏之典,商、
周之诰,孔氏所撰,皆谓之“书”。夫以“书”为名,亦稽古
之伟称。寻其创造,皆淮子长,但不为“世家”,改“书”曰
“志”而已。自东汉以后,作者相仍,皆袭其名号,无所变革,
唯《东观》曰“记”,《三国》曰“志”。然称谓虽别,而体
制皆同。
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记周事,终秦穆,《春
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
汉始。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
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彪固《汉书》《叙传》:班彪字叔皮,年二十,遭王莽败。
世祖即位于冀州,天下云扰,著《王命论》。有子曰固。固以
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官乃追述功德,私作本
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已后,阙而不录。
故探纂前记,缀缉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
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
上下洽通,为纪、表、志、传,凡百篇。按:《叙传》竟不及
父彪续史事,欺所生,欺万世,纠班史 者当以是为首款。《后
汉书》本传:彪断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
史通通释 · 17 ·
东观曰记《书录解题》:《东观汉记》,汉谒者仆射刘珍、
校书郎刘等撰。初,班大在显宗朝,尝撰《世祖本纪》、功臣
列传、载纪二十八篇。至永初中,珍、等著作东观,撰集《汉
记》。其后卢植、蔡邕、马日等皆尝补续。按:《外篇正史》
篇详述其书,宜参看。
三国曰志《晋书》《陈寿传》:寿字承诈,仕蜀,为馆阁
令史。及蜀平,司空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撰魏、
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
纪年不逮魏亡谓《谓竹书纪年》年未尽魏 哀而止,正与《
汉书》全代对照。或讹“不”为“下”,失之。
于是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矣。
而朴散淳销,时移世异,《尚书》等四家,其体久废,所可祖
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
史通通释 · 18 ·
二体第二
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自唐、
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
求诸备体,固以阙如。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
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
名目,区城有限,孰能逾 此!盖荀悦、张,丘明之党也;班固、
华峤,子长之流也。惟此二家,各相矜尚,必辨其利害,可得
而言之。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
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中要者,必
盱衡而备言;迹在沈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老,杞梁
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
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芥
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 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
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隐必该,
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
相离,前后屡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
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
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
史通通释 · 19 ·
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
考兹胜负,互有得失。而晋世干宝著书,乃盛誉丘明而深
抑子长,其义云: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
有遗也。寻其此说,可谓劲挺之词乎?案春秋时事,入于左氏
所 书者,荩三分得其一耳。丘明自知其略也,故为《国语》以
广之。然《国语》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遗者哉?
向使丘明世为史官,皆仿《左传》也,至于前汉之严君平、郑
子真、后汉之郭林宗、黄叔度,错、董生之对策,刘向、谷永
之上书,斯并德冠人伦,名驰海内,识洞幽显,言穷军国。或
以身隐位卑,不预朝政;或以文烦事博,难为次序。皆略而不
书,斯则可也。必情有所吝,不加刊削,则汉氏之志传百卷,
并列于十二纪中,将恐碎琐多芜,阑单失力者矣。故班固知其
若此,设纪传以区分,使其历然可观,纲纪有别。荀悦厌其迂
阔,又依左 氏成书,翦截班史,篇才三十,历代褒之,有逾本
传。
然则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后来
作者,不出二途。故晋史有王、虞,而副以干《纪》;《宋书
》有徐、沈,而分为裴《略》。各有其美,并行于世。异夫令
升之言,唯守一家而已。
荀悦张见《左传》家,皆编年体。
华峤《晋书》《华表传》:表子峤,字叔骏。元康初,为
内中书、散骑、著作,门下撰集皆典统之。初,峤以《汉纪》
烦秽,慨然有改作之意。会为台郎,典官制事,得遍观秘籍,
遂就其绪,为纪、典、传、谱,凡九十七卷,改名《汉后书》。
文质事 核,有迁、固之规。
绛县老《左传》襄三十: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
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
史通通释 · 20 ·
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吏走问之朝。
师旷曰:“七十三年矣。”赵孟召之而谢过焉,曰:“使吾子
辱在泥途久矣,武之罪也。”与之田,使为君复陶。
杞梁妻《左传》襄二十三:齐侯袭莒,杞殖载甲宿于莒郊。
莒子亲鼓之,获杞梁。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
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
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杜《注》:杞梁即杞 殖。
柳惠不彰《左传》僖二十六: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
犒师,使受命于展禽。杜《注》:柳下惠也。按:惠见《左传
》,有此明文。今云不彰不显,与颜子并说,是《史通》疏处。
贾谊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原,楚怀
王时人。谊,汉文帝时人。
曹沫荆轲《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沫,鲁庄公时
人。轲,卫人,游燕,在燕王喜时。按:曹沫,《左氏》、《
谷梁》并作曹刿。
前汉严郑《王贡龚鲍传》叙: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
皆修身自保。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不诎。
君平卜筮 于成都市,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各因势导之以善。日
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扬雄著书,
称此二人。
后汉郭黄《郭太传》:太字林宗,家世贫贱。游于洛阳,
见河南尹李膺。后归乡里,与膺同舟而济,众宾以为神仙焉。
举有道,不应。《黄宪传》:字叔度,父为牛医。颍川荀淑遇
宪于逆旅,与语移日。既而至袁闳所,曰:“子国有颜子,宁
议之乎?”闳曰:“见吾叔度耶!”太守王龚不能屈。郭林宗
少过袁闳不宿,从宪累日方还。或问之,林宗曰:“奉高之器,
譬之汛滥,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
史通通释 · 21 ·
不浊,不可量也。”按:林宗此语,本传亦载,故《史通》二
人合举。
晁董对策《汉书》《晁错传》: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
拜太子家令,号为智囊。后诏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上亲
策之,以明国体、通人事、能直言三道之要对策,惟错为高第。
《董仲舒传》:仲舒,广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
士。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凡三问,
仲舒三对。天子以为江都相。
向永上书《汉书》《楚元王传》:向字子政,本名更生。
元帝初,为宗正,外戚许、史放纵,宦官弘恭、石显弄权,乃
上封事谏。成帝即位, 显等服辜,更生更名向。召拜中郎,数
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时上无继嗣,政由王氏,上封事极谏。
天子召见,叹息,以为中垒校尉。《谷永传》:永字子云,博
学经书。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后为刺史,奏事京师。时
有黑龙见,天子问所欲言,永对切谏。永自知有内应,展意无
所依违。
阑单未详。大抵是当日方言,涣散不振摄之意。卢照邻《
释疾文》云:“草木扶疏兮如此,予独兰兮不自胜。”疑即此
二字之别写也。《集韵》:驿,他干切。按:今俗亦有“阑阑
滩滩”之语。
王虞《晋书》《王隐传》:隐字处叔。父铨有著述之志,
每私 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就而卒。元帝召隐为著作郎,令撰
晋史。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数访于隐,所闻渐广。《
虞预传》:预字叔宁。《唐》《艺文志》:王隐《晋书》八十
九卷。虞预《晋书》,数访于隐,所闻渐广。《虞预传》:预
字叔宁。《唐艺文志》:王隐《晋书》八十九卷。虞预《晋书
》五十八卷。
史通通释 · 22 ·
干纪即干宝《晋纪》,见《左传》家。
徐沈《徐爰传》,见《正史》篇注。《书录解题》:《宋
书》,本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所撰,至徐爰勒为一史,起
义熙,迄大明。自永光以来,阙而不录。《梁书》《沈约传》
:约字休文,吴 兴人。高祖勋业既就,约尝叩其端,曰:今不
可以淳风期万物。攀龙附凤者莫不云明公其人也。高祖受禅,
为尚书仆射,卒,谥曰隐。著《宋书》百卷,其目详《外篇正
史》篇。
裴略即裴子野《宋略》,见《左传》家。
史通通释 · 23 ·
载言第三
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职。
盖桓、文作霸、纠合同盟,春秋之时,事之大者也,而《尚书
》阙纪。秦师败绩,缪公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
而《春秋》靡录。此则言、事有别,断可知矣。
逮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举 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
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
至于《史》、《汉》则不然,凡所包举,务存恢博,文辞
人记,繁富为多。是以《贾谊》、《晁错》、《董仲舒》、《
东方朔》等传,唯上录言,罕逢载事。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
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披阅之者,有所懵然。后史相承,不
改其辙,交错分扰,古今是同。
案迁、固列君臣于纪传,统遗逸于表志,难篇名甚广而言
无独录。愚谓凡为史者,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
制册、诰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人书部,题为
“制册”、“章表书 ”,以类区别。他皆放此。亦犹志之有“
礼乐志”、“刑法志”者也。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
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自六义不作,文章生焉。若韦
孟讽谏之诗,扬雄出师之颂,马卿之书封禅,贾谊之论过秦,
诸如此文,皆施纪传。窃谓宜从古例,断入书中。亦犹《舜典
》列《元首之歌》,《夏书》包《五子之咏》者也。夫能使史
史通通释 · 24 ·
休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
昔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
于时议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是用
敢同有识,爰立兹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 害。如谓不然,请
俟来哲。
韦孟讽谏《汉书》《韦贤传》:韦贤,邹人也。其先韦孟,
家本彭城,为楚元王传。及孙王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讽谏。
后遂去位,徙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诗,或曰子孙好事,述先
人之志而作也。
扬雄出师按:《汉书》《扬雄传》载《河东》、《长杨》
等赋,《反离骚》、《解嘲》等词,《太玄》、《法言》等序,
而无出师颂。郭《注》引《文选注》云:成帝时,西羌有警,
上思将帅之臣,追美赵充国,乃召雄,即《充国图》颂之。《
文选》《充国颂》后,编有《出师倾》,则史孝山作,岂《史
通》误以为雄耶 ?
马卿封禅《汉书》:司马相如字长卿,见上好仙,遂奏《
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病免,家
居茂陵。天子使取其书,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问其妻,对
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来求书,奏之。’”
其遗札书,言封禅事,所忠奏焉。
贾谊过秦按:《汉书》《贾谊传》不载《过秦论》,于《
陈胜项籍传赞》取《史记》褚少孙所述之文录之,止三篇之一。
又按:《史通》所举韦、扬、马、贾诸篇,或置传首,或出他
书,或入传中,或附赞内,举非一例,其意只有关劝戒,传颂
艺林,法当采入史中者,用 示择言之例耳。
史通通释 · 25 ·
本纪第四
昔汲冢竹书是曰《纪年》,《吕氏春秋》肇立纪号。荩纪
者,纲纪庶品,纲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及
司马迁之著《史记》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纪名篇。后世因
之,守而勿失。譬夫行夏时之正朔,服孔门之教义者,虽地迁
陵谷,时变质文,而此道常行,终莫之能易也。
然迁之以天子为本纪,诸侯为世家,斯诚谠矣。但区域既
定,而疆理不分,遂令后之学者罕详其义。案姬自后稷至于西
伯,嬴自伯翳至于庄襄,爵乃诸侯,而名隶本纪。若以西伯、
在襄以上,别作周、秦世家,持殷纣 以对。武王,拔秦始以承
周赧,使帝王传授,昭然有别,岂不善乎?必以西伯以前,其
事简约,别加一目,不足成篇。则伯翳之至庄襄,其书先成一
卷,而不共世家等列,辄与本纪同编,此尤可怪也。项羽僭盗
而死,未得成君,求之于古,则齐无知、卫州吁之类也。安得
讳其名字,呼之曰王者乎?春秋吴、楚僭拟,书如列国。假使
羽窃帝名,正可抑同群盗,况其名曰西楚,号止霸王者乎?霸
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荩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
以显国统。曹武虽曰人臣,实同王者,以未登帝 位,国不建元。
陈《志》权假汉年,编作《魏纪》,亦犹《两汉书》首列秦、
莽之正朔也。后来作者,宜准于斯。而陆机《晋书》,列纪三
史通通释 · 26 ·
祖,直序其事,竟不编年。年既不编,何纪之有?夫位终北面,
一概人臣,傥追加大号,止入传限,是以弘嗣吴史,不纪孙和,
缅求故实,非无往例。逮伯起之次《魏书》,乃编景穆于本纪,
以戾园虚谥,间厕武、昭,欲使百世之中,若为鱼贯。
又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
则见之于年月,其书事委曲,付之列传。此其义也。如近代述
者魏著作、李安平之徒,其撰《魏》、《齐》二史,于 诸帝篇,
或杂载臣下,或兼言他事,巨细毕书,洪纤备录。全为传体,
有异纪文,迷而不悟,无乃太甚。世之读者,幸为详焉。
后稷至西伯按:《史记》《周本纪》,后稷以下,曰不窒,
曰鞠,曰公刘,曰广节,曰皇仆,曰差弗,曰毁,曰公非,曰
高围,曰亚围,曰公叔祖类,曰古公父,曰公季,曰西伯。凡
十五世,文幅甚简。附按:氏《路史》云:夏十七世,商三十
世,荩四十七世而后有周文王。此叙止十五世,疏脱甚矣。
伯翳至庄襄按:《史记》《秦本纪》,伯翳本名大费,与
禹平水土。传至非子,当周孝王时,始封为附庸,邑之秦。至
襄 公,平王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于是始国。至缪公,
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至孝公,天子致伯。子惠文,始称王,
以至庄襄。通为纪一卷,编始皇纪之前。
无知州吁《左传》庄八:齐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襄公绌
之。公田而反,贼人,杀之,立无知。九年,雍廪杀无知。又
隐四: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
权假汉年《魏志》《武帝纪》:纪年起汉献帝初平元年,
尽建安二十五年。
陆机晋纪《晋书》本传:机字士衡,吴郡人。祖逊,父抗。
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成都王颖劳谦下士,机委身焉。宦人
孟玖谮机于颖 ,遂遇害。所著文章二百余篇。按:传不言作《
史通通释 · 27 ·
晋纪》,而《隋》、《唐》二志,郑、马二通并有陆机《晋纪
》四卷,并入编年门。今《史通》云“历纪三祖,直叙其事”,
以为不合本纪之体。得毋机书之以纪名,原是荀、袁汉纪之“
纪”,而非本纪之“纪”欤?识以存疑。三祖,谓所追尊宣帝
懿、景帝师、文帝昭也。
弘嗣吴史弘嗣,韦曜字,即韦昭也。见《国语》家。《吴
志曜传》:孙即位,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
为传,如是者非一。皓积嫌愤,遂诛曜。按:今《吴志》《孙
和传》在五子之列,殆因曜之旧欤?
伯起魏书《北 史》: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与温子升、
邢子才齐誉,世号三才。齐天保元年,除中书令,兼著作郎。
二年,诏撰魏史。《魏书》纪:恭宗景穆皇帝讳晃,太武皇帝
长子也,薨于东宫,即柩谥曰景穆。高帝即位,追尊皇帝庙号。
史臣曰:“恭宗明德令闻,夙世殂夭,其戾园之悼欤?”按:
此纪继《太武纪》下,是僭纪也。当附太武纪末,不合分篇。
戾园《汉宣帝纪》:武帝戾太子纳史良娣,产子史皇孙。
皇孙生帝。巫蛊事起,太子亡至湖,遇害。《武五子传》:宣
帝初即位,昭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
谥,置园邑。”有司奏请 ,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湖乡邪里
聚为戾园。后又益戾园满三百家。
魏著作《北史》《魏季景传》:季景子澹,字彦深,仕齐
殿中郎、中书舍人。入隋,迁著作郎。帝以魏收所撰《后魏书
》褒贬失实,诏澹别成魏史。义例与魏收多所不同。按:澹本
字彦渊,唐讳为“深”。
李安平《唐书》;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
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号
奇童。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所撰《齐史》行
史通通释 · 28 ·
于世。
史通通释 · 29 ·
世家第五
自有王者,便置诸侯,列以五等,疏为万国。当周之东迁,
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迄乎秦世,分为七雄。司
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荩欲抑彼诸侯,
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
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
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
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夫史之篇目,皆迁所创,
岂以自我作故,而名实无准。
且诸侯、大夫,家国本别。三晋之与田氏,自未为君而前,
齿列陪臣,屈身藩后,而前后一统,俱归世家。使君臣相杂,
升降失序,何以责季孙之八佾舞庭,管氏之三归反坫?列号东
帝,抗衡西秦,地方千里,高视六国,而没其本号,唯以田完
制名,求之人情,孰谓其可?
当汉氏之有天下也,其诸侯与古不同。夫古者诸侯,皆即
位建元,专制一国,绵绵瓜瓞,卜世长久。至于汉代则不然。
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异姓封侯者,必从宦
天朝,不临方域。或传国唯止一身,或袭爵才经数世,虽名班
胙土,而礼异人君,必编世家,实同列传。而马迁强加别录,
以类相从,虽得画一之宜,讵识随之义?
荩班《汉》知其若是,厘革前非。至如萧、曹茅土之封 ,
史通通释 · 30 ·
荆、楚葭莩之属,并一概称传,无复世家,事势当然,非矫枉
也。自兹已降,年将四百。及魏有中夏,而扬、益不宾,终亦
受屈中朝,见称伪主。为史者必题之以纪,则上通帝王;榜之
以传,则下同臣妾。梁主敕撰《通史》,定为吴、蜀世家。持
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次有子显《
齐书》,北编魏虏;牛弘《周史》,南记萧。考其传体,宜曰
世家。但近古著书,通无此称。用使马迁之目,湮没不行;班
固之名,相传靡易者矣。
三晋《史记》《赵世家》: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
建赵氏于晋国。五世,晋献公赐赵夙耿。 晋悼公立,赵武续赵
宗。晋顷公年,赵简子出,有人当道,曰:“主君之子,且必
有代。”晋懿公年,赵襄子与韩、魏灭知氏,于是北有代,南
有知氏。襄子卒,献侯立;卒,子烈侯籍立。韩、魏、赵皆相
立为诸侯。《魏世家》: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以魏封万。卜偃
曰:“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晋
文公令武子袭魏氏。晋悼公任魏绛政。其后魏桓子与韩康子、
赵襄子共伐灭知伯,分其地。桓子之孙曰文侯都,与赵、韩列
为诸侯。《注》:《世本》曰:“都,斯也”。《韩世家》:
韩之先与周同姓,其后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 子。后三世
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
献子。子宣子徙居州。子贞子徙居平阳。至康子,与赵襄子、
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子武子,武子子景侯虔,
与赵、魏俱得立为诸侯。
田氏《田敬仲完世家》:陈完者,陈厉公佗之子也。奔齐,
齐桓公使为工正。完卒,谥为敬仲。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
氏。按:完之后九世为太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与魏文侯会
浊泽,求为诸侯。魏使使言周天子,天子许之。田和立为齐侯,
史通通释 · 31 ·
列于诸侯。
葭莩《汉书》:中山靖王胜对曰:“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鸿毛之重。” 《注》:莩者,葭中白皮,至薄,喻薄。
去太去甚《老子》《无为章》: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子显编魏虏《梁书》《萧子恪传》:子恪弟子显,字景阳,
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子显《齐书》列传第三十八,题为
《魏虏》。
牛弘周史《隋书》本传:弘字里仁。开皇初,授秘书监。
拜礼部尚书,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有文集十三卷。按
:弘撰《周史》,本传缺书。《隋》《经籍志》:《周史》十
八卷,未成,牛弘撰。亦见《外》篇《正史》篇。《读书志》
:苏绰秉政,军国词令,多准《尚书》。牛弘为史,尤务清言。
萧《后 周书》:萧字理孙,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之第三
子。昭明卒,武帝舍兄弟而立简文。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
雍、梁、随诸军事。以襄阳梁武创基之所,志存绥养。侯景作
乱,梁元帝时镇江陵,与隙,恐,乃称于魏。江陵平,太祖立
为梁主,资以江陵一州之地。遂称帝于其国,在位八载,薨。
又命其太子岿嗣位。岿字仁远,有文学,善抚御,在位二十三
载,薨。又命其太子琮嗣位。琮字温文,倜傥善弓马。二年,
隋入朝,废梁国。自初即位,至是岁三十有三年矣。按:于后
周,若题以世家,实为宜称。
史通通释 · 32 ·
列传第六
夫纪传 之不同,犹诗赋之有别,而后来继作,亦多所未详。
案范晔《汉书》记后妃六宫,其实传也,而谓之为纪;陈寿《
国志》载孙、刘二帝,其实纪也,而呼之曰传。考数家之所作,
其未达纪传之情乎?苟上智犹且若斯,则中庸故可知。
又传之为体,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时而异。如二人
行事,首尾相随,则有一传兼书,包括令尽。若陈馀、张耳合
体成篇,陈胜、吴广相参并录是也。亦有事迹虽寡,名行可崇,
寄在他篇,为其标冠。若商山四皓,事列王阳之首;庐江毛义,
名在刘平之上是也。
自兹已后,史氏相承,述作虽多,斯道都废。其同于古 者,
唯有附出而已。寻附出之为义,攀列传以垂名,若纪季之入齐,
颛臾之事鲁,皆附庸自托,得厕朋流。然世之求名者,咸以附
出为小。荩以其因人成事,不足称多故也。窃以书名竹素,岂
限详略,但问其事竟如何耳。借如召平、纪信、沮授、陈容,
或运一异谋,树一奇节,并能传之不朽,人到于今称之。岂假
编名作传,然后播其遗烈也!嗟乎!自班、马以来,获书于国
史者多矣。其间则有生无令闻,死无异迹,用使游谈者靡徵其
事,讲习者罕记其名,而虚班史传,妄占篇目。若斯人者,可
胜纪哉!古人以没而不朽为难,荩为此也。
后羿见《书》 《五子之歌》,又见《左传》襄四年、哀元
史通通释 · 33 ·
年。
蚩尤《史记》《五帝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
相侵伐。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而蚩尤最为暴。《
索隐》:蚩尤,荩诸侯号也。
范后妃纪《范晔》《后汉书》以《皇后纪》列帝纪之后,
其叙曰:“考列行迹,以为《皇后本纪》。虽成败事异,而同
居正号者,并列于篇。”“亲属别事,各依列传。”
陈志孙刘陈寿《吴志》:权曰《吴主传》,改元五,曰黄
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亮、休、皓曰《三嗣主传》,
亮改元三,曰建兴、五凤、太平,休改元曰永安,皓元八,元
兴、甘露、宝鼎、建衡、凤皇、天册、天玺、天纪。《蜀志》
:先主曰《先主传》。传略曰:魏文帝称尊号,改元黄初。传
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议郎阳泉侯刘豹等上言,宜即
帝位,以纂二祖,谨上尊号。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山之南。为
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
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
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操子丕载
其凶逆,窃居神器。辟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备宜修之,嗣武
二祖,龚行天罚。”“率土式望,在备一人。”谨择元日,与
百寮登 坛,受皇帝玺绶。”建元章武。《后主传》:元四,建
兴、延熙、景耀、炎兴。按:二国主传皆不用魏年,宝纪体也。
馀耳胜广《史记》、《汉书》并两人合一传。
四皓列王阳之首《汉书王吉》等传,传首有叙,叙内云: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
世,避而入商山。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吕氏用留侯计,使
皇太子卑辞安车,迎而致之。四人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待之。
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王吉本传:吉字子阳,与贡禹为友。
史通通释 · 34 ·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毛义在刘平之上《后汉》《刘平》等传,传首 亦有叙,叙
内云:中兴,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张奉慕其名,
往候之,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
心贱之。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
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刘平
本传:平字公子,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
纪季入齐《左传》庄三《经》:纪季以入于齐。杜《注》
:纪邑。季以邑入齐为附庸,先祀不废。按:《史通》与鲁
附庸颛臾并举,皆以喻传之附出者。
召平纪信《汉书》:召平附见《萧何传》,纪信附见《项
籍传》。
沮授《后汉》《袁绍传 》:绍领冀州牧,引沮授为别驾。
授进曰:将军忠义发,威陵河、朔,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
洛邑,号令天下,其功不难。兴平二年,车驾为李等所追,沮
授曰:“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临诸侯,蓄士马以讨
不庭,谁能御之?”“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绍不从。绍
攻许,沮授为操军所执,大呼曰:“授不降也,为所执耳!”
操曰:“国家未定,方当与君图之。”授曰:“速死为福。”
乃诛之。章怀注:《献帝传》曰:“沮授,广平人。”《存研
楼集》:近宜兴储会元大文撰有《沮授补传》。
陈容《魏志》《臧洪传》:洪领东郡,袁绍兴 兵杀之。洪
邑人陈容,少为书生,亲慕洪,随洪为东郡丞。见洪当死,谓
绍曰:“将军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
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空尔为!”容顾曰:“仁义
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
不与将军同日而生。”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窃相谓曰
史通通释 · 35 ·
:“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史通通释 · 36 ·
表历第七
荩谱之建名,起于周代,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
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此其证
欤?
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牒,容或可取,载诸史传,
未见其宜。何则?《易》以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
《传》包五始,《诗》含六义。故知文尚简要,语恶烦芜,何
必款曲重沓,方称周备。
观马迁为《史记》则不然矣。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
公卿以下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
其说,用相考核,居然可知。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
谬乎?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
用使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其间,缄而不视,语
其无用,可胜道哉!
既而班、东二 史,各相祖述,迷而不悟,无异逐狂。必曲
为铨择,强加引进,则列国年表或可存焉。何者?当春秋、战
国之时,天下无主,群雄错峙,各自年世。若申之于表以统其
时,则诸国分年,一时尽见。如两汉御历,四海成家,公卿既
为臣子,王侯才比郡县,何用表其年数以别于天子者哉!
又有甚于斯者。异哉,班氏之《人表》也!区别九品,纲
罗千载,论世则异时,语姓则他族。自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史通通释 · 37 ·
使善恶相从,先后为次,何藉而为表乎?且其书上自庖牺,下
穷嬴氏,不言汉事,而编入《汉书》,鸠居鹊巢,茑施松上,
附生疣赘,不知翦截,何断而 为限乎?
至法盛书载中兴,改表为注,名目虽巧,芜累亦多。当晋
氏播迁,南据扬、越,魏宗勃起,北雄燕、代,其间诸伪,十
有六家,不附正朔,自相君长。崔鸿著表,颇有甄明,比于《
史》、《汉》群篇,其要为切者矣。
若诸子小说,编年杂记,如韦昭《洞纪》、陶弘景《帝代
年历》,皆因表而作,用成其书。既非国史之流,故存而不述。
桓君山《后汉》《桓谭传》: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世祖
即位,徵待诏。会议灵台所处,帝曰:“吾欲识决之。”谭极
言谶之非经。帝怒,出为六安郡丞。初,谭著书二十九篇,号
曰《新论》。
周谱《史记》《二十诸侯年表叙》云:“太史公读《春秋
历谱牒》。”《梁书》《刘杳传》:王僧孺被敕撰谱,访杳血
脉所因。杳云:“桓谭《新论》云:‘《三代世表》旁行邪上,
并效周谱。’以此而推,当起周代。”按:欧阳《五代》诸世
家名谱,本此。
六议五始六义,见子夏《诗序》。五始,《公羊》隐元《
注》:即位者,一国之始。政莫大于正始,故先言正月而后言
即位,先言王而后言正月,先言春而后言王,先言元而后言春。
五者同日并见,乃天人之大本。《疏》:大正始,是以《春秋
》作五始。
法盛《唐》《艺文志》:何法盛《晋 中兴书》八十卷。
诸伪十六家详见《外篇正史》篇崔鸿《十六国春秋》条。
韦昭洞纪韦昭即韦曜。《吴志》《曜传》:孙皓收曜付狱,
曜因狱吏上辞曰:“愚情缕缕,窃有所怀,贪令上闻。昔见世
史通通释 · 38 ·
间有古历注,其所纪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见。囚寻按
传纪,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起自庖牺,
至于秦、汉,凡为三卷。当起黄武以来,别作一卷,事尚未成。
”
帝代年历《南史》《隐逸传》:陶弘景字通明,秣陵人。
明五行、星算、地理、医术。著《帝代年历》,推知汉熹平三
年丁丑冬至加时在日中,而天宝以乙亥冬至 加时在夜半,凡差
三十八刻,是汉历后天二日十二刻也。卒,谥贞白先生。《通
志略》:作《帝王年历》。
史通通释 · 39 ·
书志第八
夫刑法、礼乐、风土、山川、求诸文籍,出于《三礼》。
及班、马著史,别裁书志。考其所记,多效《礼经》。且纪传
之外,有所不尽,只字片文,于斯备录。语其通博,信作者之
渊海也。
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
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礼统不殊。亦犹楚谓之杌,晋
谓之乘,鲁谓之春秋,其义一也。
于其编目,则有前曰《平准》 ,后云《食货》;古号《河
渠》,今称《沟洫》;析《郊祀》为《宗庙》,分《礼乐》为
《威仪》;《悬象》出于《天文》,《郡国》生于《地理》。
如斯变革,不可胜计,或名非而物是,或小异而大同。但作者
爱奇,耻于仍旧,必寻源讨本,其归一揆也。
若乃《五行》、《艺文》,班补子长之阙;《百官》、《
舆服》,谢拾孟坚之遗。王隐后来,加以《瑞异》;魏收晚进,
弘以《释老》。斯则自我作故,出乎胸臆,求诸历代,不过一
二者焉。
大抵志之为篇,其流十五六家而已。其间则有妄入编次,
虚张部帙,而积已久,不悟其非。亦有事应可 书,宜别标题,
而古来作者,曾未觉察。今略陈其义,列于下云。
曰书曰志六句按:此六句,郑氏《通志略》两引之。一在
史通通释 · 40 ·
总序,则“《东观》”句作“蔡邕曰意”;一在起卷之首,则
“蔡邕”句又作“《东观》曰记”。缘知迪功家所藏《史通》
有二本,两时采用,随手检录,遂异其文也。但《东观汉记》
一书总名,而此论书志,乃一门之名,不得以总名混之,毕竟
作“蔡邕”句为是。今用总序篇文刊正之。
夫两曜百星,丽于玄象,非如九州万国,废置无恒。故海
田可变,而景纬无易。古之天犹今之天也,今之天即古之天也,
必欲刊之国史,施 于何代不可也?
但《史记》包括所及,区域绵长,故书有《天官》,诸者
竟忘其误,榷而为论,未见其宜。班固因循,复以天文作志,
志无汉事而隶入《汉书》,寻篇考限,睹其乖越者矣。降及有
晋,迄于隋氏,或地止一隅,或年才二世,而彼苍列志,其篇
倍多,流宕忘归,不知纪极。方于《汉史》,又孟坚之罪人也。
窃以国史所书,宜述当时之事。必为志而论天象也,但载
其时彗孛氛,薄食晦明,裨龟梓慎之所占,京房、李之所候。
至如惑退舍,宋公延龄,中台告坼,晋相速祸,星集颍川而贤
人聚,月犯少微而处士亡,如斯之类,志之可也。若 乃体分,
色著青苍,丹曦素魄之躔次,黄道紫宫之分野,既不预于人事,
辄编之于策书,故曰刊之国史,施于何代不可也。其间唯有袁
山松、沈约、萧子显、魏收等数家,颇觉其非,不遵旧例。凡
所记录,多合事宜。寸有所长,贤于班、马远矣。
裨龟梓慎注见下五行条。
京房《汉书》:京房字君明。治《易》,事焦延寿赣。其
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
有占验,房用之尤精。以孝廉为郎。
李《后汉》《方术传》:李字孟节,南郑人。县召署幕门
候吏。和帝分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
史通通释 · 41 ·
当到盆部,投候舍。时夏夕露坐,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
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惊相视,曰:“何以知之?”
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灾惑退舍《吕氏春秋》《夏纪》:宋景公时,荧惑在心,
公召子韦问焉。子韦曰:“祸当君。虽然,可移于相。公曰:
相所与治国家也。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
!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必死,谁以我为君乎?子韦
曰: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荧惑其徙三舍。舍行七星,
星当一年,君延年二十一矣。荧惑果徙三舍。”
中台告坼《晋书》《张华 传》:华字茂先。惠帝即位,为
太子少传。初,赵王伦谄事贾后,求录尚书事,华执不可,由
是致怨。华少子题以中台星坼,劝华逊位。华曰:“天道玄远,
惟修德以应之耳。”及伦将废贾后,华遂被收。
星集颍川《世说》《德行》篇:陈太丘诣荀朗陵,使元方
将军,季方持杖,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亦使步慈应
门,兹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注》:
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月犯少微《世说》《栖逸》《注》:《续晋阳秋》曰:会
稽谢敷入太平山中,徵博士,不就。初,月犯少微星。时戴逵
先著 名,时人忧之。俄而死,会稽人士嘲之曰:吴中高士,求
死不得。《晋》《天文志》:少微四星在太微西,一名处士星。
伏义已降,文籍始备。逮于战国,其书五车,传之无穷,
是曰不朽。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汉》定其流别,编
为《艺文志》。论其妄载,事等上篇。续《汉》已还,祖述不
暇。夫前志已录,而后志仍书,篇目如旧,频烦互出,何异以
水济水,谁能饮之者乎?
且《汉书》之志天文、艺文也,荩欲广列篇名,示存书体
史通通释 · 42 ·
而已。文字既少,披阅易周,故虽乖节文,而未甚秽累。既而
后来继述,其流日广。天文则星占、月会、浑图 、周髀之流,
艺文则四部、《七录》、《中经》、秘阁之辈,莫不各逾三箧,
自成一家。史臣所书,宜其辍简。而近世有著《隋书》者,乃
广包众作,勒成二志,骋其繁富,百倍前修。非唯循覆车而重
轨,亦复加阔眉以半额者矣。
但自史之立志,非复一门,其理有不安,多从沿革。唯艺
文一体,古今是同,详求厥义,未见其可。愚谓凡撰志者,宜
除此篇。必不能去,当变其体。近者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亦
有《坟籍志》,其所录皆邺下文儒之士,雠校之司。所列书名,
唯取当时撰者。习兹楷则,庶免讥嫌。语曰:“虽有丝麻,无
弃菅蒯。”于宋生得 之矣。
五车《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四部《隋》《经籍志》:魏氏代汉,采摭遗亡,藏在秘书
中外三阁。郑默始著《中经》。荀勖又因三曰丙部,史记、旧
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
七录《梁书》《处士传》:阮孝绪字士宗。所著《七录》
等书行于世。《隋》《经籍志》:孝绪博采宋、齐以来王公之
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七录》:一经典录,二记传
录,三子兵录,四文集录,五技术录,六佛录,七道录。
阔眉半额《后汉书》:马援子廖,上疏长乐宫,述长安语
曰:“城中好高髻 ,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章怀《注》:当时谚也。
宋孝王《北史》《宋隐传》:族裔世景从孙孝王,为北平
王文学。非毁朝士,撰《朝士别录》二十卷。会周武灭齐,改
为《关东风俗传》,更广见闻,成三十卷。
虽有丝麻二句见《左传》成九年。
史通通释 · 43 ·
夫灾祥之作,以表吉凶。此理昭昭,不易诬也。然则麒麟
斗而日月蚀,鲸鲵死而彗星出,河变应于千年,山崩由于朽壤。
又语曰:“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太岁在巳,贩妻鬻子。”则
知吉凶递代,如盈缩循环,此乃关诸天道,不复系乎人事。
且周王 决疑,龟焦蓍折,宋皇誓众,竿坏幡亡,枭止凉师
之营,鹏集贾生之舍。斯皆妖灾著象,而福禄来钟,愚智不能
知,晦明莫之测也。然而古之国史,闻异则书,未必皆审其休
咎,详其美恶也。故诸侯相赴,有异不为灾,见于《春秋》,
其事非一。
自汉兴,儒者乃考《洪范》以释阴阳。其事也如江璧传于
郑客,远应始皇;卧柳植于上林,近符宣帝。门枢白发,元后
之祥;桂树黄雀,新都之识。举夫一二,良有可称。至于蜚蜮
螽,震食崩坼,陨霜雨雹,大水无冰,其所证明,宝皆迂阔。
故当春秋之世,其在于鲁也,如有旱雩舛侯,螟伤苗之属,是
时或秦 人归,或毛伯赐命,或滕、邾入朝,或晋、楚来聘。皆
持此恒事,应彼咎徵,昊穹垂谪,厥罚安在?探赜索隐,其可
略诸。
且史之记载,难以周悉。近者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
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富。作者犹广之以《拾遣》,加之以《
语录》。况彼《春秋》之所记也,二百四十年行事,夷夏之国
尽书,而《经传集解》卷才三十。则知其言所略。盖亦多矣。
而汉代儒者,罗灾眚于二百年外,讨符会于三十卷中,安知事
有不应于人,应而人失其事?何得苟有变而必知其兆者哉!
若乃采前文而改易其说,谓王札子之作乱,在彼成年;夏
徵舒之构 逆,当夫昭代;楚作霸,荆国始僭称王;高宗谅阴,
亳都实生桑谷。晋悼临国,六卿专政,以君事臣;鲁僖末年,
三桓世官,杀嫡立庶。斯皆不凭章句,直取胸怀,或以前为后,
史通通释 · 44 ·
以虚为实。移的就箭,群取相谐;掩耳盗钟,自云无觉。讵知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
又品藻群流,题目庶类,谓莒为大国,菽为强草,著青色,
负非中国之虫,鹆为夷狄之鸟。如斯诡妄,不可殚论。而班固
就加纂次,曾靡铨择,因以五行编而为志,不亦惑乎?
且每有叙一灾,推一怪,董、京之说,前后相反;向、歆
之解,父子不同。遂乃双载其文,两存厥理。言无准的 ,事益
烦费,岂所谓撮其机要,收彼青华者哉!
自汉中兴已还,迄于宋、齐、其间司马彪、藏荣绪、沈约、
萧子显相承载笔,竞志五行。虽未能尽善,而大较多实。何者
?如彪之徒,皆自以名惭汉儒,才劣班史,凡所辩论,务守常
途。既动遵绳墨,故理绝河汉。兼以古书从略,求徵应者难该
;近史尚繁,考祥符者易洽。此昔人所以言有乖越,后进所以
事反精审也。
然则天道辽远,裨宠焉知?日蚀不常,文伯所对。至如梓
慎之占星象,赵达之明风角,单识魏祚于黄龙,董养徵晋乱于
苍乌,斯皆肇彰先觉,取验将来,言必有中,语无虚发。苟志
之 竹帛,其谁曰不然。若乃前事已往,后来追证,课彼虚说,
成此游词,多见其老生常谈,徒烦翰墨者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又曰:“君子
于其所不知,荩阙如也。”又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呜呼!世之作者,其鉴之哉!谈何容易,驷不及舌,
无为强著一书,受嗤千载也。
麟斗鲸死二语见《淮南子》《天文训》。
河变《拾遗记》: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
山崩《左传》成五:梁山崩。绛人曰:“山有朽坏而崩。”
太岁在酉四句马总《意林》:袁准《正书》曰:“太岁在
史通通释 · 45 ·
酉,乞浆得 酒;太岁在巳,贩妻鬻子。”知灾有自然之理。
周王决疑《说苑》《权谋》篇:武王伐纣,至于有戎之隧,
大雨,卜而龟。散宜生曰:“此其妖欤?”武王曰:“不利祷
祀,利以击众,是之已。”武王顺天地犯妖而禽纣,其所独见
者精也。按:其事亦见《齐太公世家》。《书》《泰誓正义》
引之,云《周本纪》太公曰:“枯骨朽蓍,不逾人矣。”误以
《齐世家》为《周本纪》也。
宋皇誓众《宋武纪》上:公征虚循,至左里,公所执麾竿
折,折沈水。众惧,公欢笑曰:“往年覆舟之战,竿亦折。今
者复然,贼必破矣。”即攻栅而进,循单舸走。
枭止凉营《晋》前凉《张轨传》;重华以谢艾为中坚将军,
配步骑五千击麻秋。引师出振武,夜有二枭鸣于牙中。艾曰:
“六博得枭者胜,克敌之兆。”于是进战,大破之。
鹏集贾舍《汉书》:贾谊为长沙传三年,有鹏飞入谊舍。
鹏似,不祥鸟也,乃为赋以自广。后岁馀,文帝思谊,徵之。
江璧《汉》《五行志》中上:《史记》秦始皇三十六年,
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持璧与客
曰:“为我遗滈池君”,“今年祖龙死。”忽不见。郑客奉璧,
即始皇二十八年过江所湛璧也。
柳植荀悦《汉记》:昭帝元凤三年,上林 苑中枯柳断而自
起,复生。有虫食其叶成文,曰“公孙病已当立”。符节令眭
弘上书,言“当有匹庶兴”。坐妖言诛。及宣帝起民间立,以
弘子为郎。按:宣帝初名病已。
门枢白发《汉》《五行志》下上:哀帝建平四年,京师、
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
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杜邺曰:
外家丁、傅并侍帷幄,指象以觉圣朝。一曰此异乃王太后、莽
史通通释 · 46 ·
之应。
桂树黄雀成帝时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
不实,黄雀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郭茂倩《注
》:桂,赤 色,汉家象;王莽自谓黄也。见《五行志》。
春秋恒事应咎徵秦人归遂在文九,毛伯锡命在文元,滕朝
鲁者五,邾七,晋聘鲁十一、楚三,皆所谓恒事也。其间灾咎
不绝书。
宋氏百篇沈约《宋书》,凡一百卷。
拾遗语录《隋志》:《宋拾遗》十卷,梁少府卿谢绰撰。
郑樵《艺文略》:《宋齐语录》十卷,孔思尚撰。
移的盗钟“移的”句未详所本。《淮南》《说山》:范氏
之败,有窃其钟负而走者,枪然有所。惧人闻之,遽掩其耳。
憎人闻之可也,自掩其耳悖矣。
后生可畏二句见魏文帝《与吴质书》。
神龟《左传》昭十七:有 星孛于大辰。郑裨龟曰:“宋、
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玉瓚,郑必不火。”子产弗与。
十八年夏,宋、卫、陈、郑皆火。裨龟曰:“不用吾言,郑又
将火。”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龟当复见。”魏郡人殷
登密记之。至建安二十五年春,黄龙复见谯。其冬,魏受禅。
董养《晋》《隐逸传》:董养字仲道。到洛下,杨后废,
因游太学,升堂叹曰:建斯堂也何为乎?人理灭,大乱作矣。
永嘉中,洛城东北步广里地陷,有二鹅出。其苍者飞去,白者
不能飞。养闻叹曰:昔周时盟狄泉之苍鸟。
或以为天文、艺文,虽非《汉书》所宜取,而可广闻 见,
难为删削也。对曰:苟事非其限,而越理成书,自可触类而长,
于何不录?又有要于此者,今可得而言焉。夫圆首方足,含灵
受气,吉凶形于相貌,贵贱彰于骨法,生人之所欲知也。四支
史通通释 · 47 ·
六府,瘵所缠,苟详其孔穴,则砭灼无误,此养生之尤急也。
且身名并列,亲疏自明,岂可近昧形骸,而远求辰象!既天文
有志,何不为人形志乎?茫茫九州,言语各异,大汉轩之使,
译导而通,足以验风俗之不同,示皇威之广被。且事当炎运,
尤相关涉,《尔雅》释物,非无往例。既艺文有志,何不为方
言志乎?但班固缀孙卿之词以序《刑法》,探孟轲之语用裁《
食货》,《五行》出刘向《洪范》、《艺文》取刘歆《七略》,
因人成事,其目遂多。至若许负《相经》、扬雄《方言》,并
当时所重,见传流俗。若加以二志,幸有其书,何独舍诸?深
所未晓。
历观众史,诸志列名,或前略而后详,或古无而今有。虽
递补所阙,各自以为工,榷而论之,皆未得其最。
盖可以为志者,其道有三焉:一曰都邑志,二曰氏族志,
三曰方物志。何者?京邑翼翼,四方是则。千门万户,兆庶仰
其威神;虎踞龙蹯,帝王表其尊极。兼复土阶卑室,好约者所
以安人;阿房、未央,穷奢者由其败国。此则其恶可以诫世,
其善可 以劝后者也。且宫阙制度,朝廷轨仪,前王所为,后王
取则。故齐府肇建,诵魏都以立宫,代国初迁,写吴京而树阙。
故知经始之义,卜揆之功,经百王而不易,无一日而可废也。
至如两汉之都咸、洛,晋、宋之宅金陵,魏徙伊、 11 ,齐居漳、
滏,隋氏二世,分置两都,此并规模宏远,名号非一。凡为国
史者,宜各撰都邑志,列于舆服之上。
金石、草木、缟、丝之流,鸟兽、虫鱼、齿革、羽毛之类,
或百蛮攸税,或万国是供,《夏书》则编于《禹贡》,《周书
》则托于《王会》。亦有图形九牧之鼎,列状四荒之经。观之
者擅其博闻,学之者骋其多识 。自汉氏拓境,无国不宾,则有
邛竹传节,酱流味,大宛献其善马,条支致其巨雀。爱及魏、
史通通释 · 48 ·
晋,迄于周、隋,咸亦遐迩来王,任土作贡。异物归于计吏,
奇名显于职方。凡为国史者,宜各撰方物志,列于食货之首。
帝王苗裔,公侯子孙,余庆所钟,百世无绝。能言吾祖,
郯子见师于孔公;不议其先,籍谈取诮于姬后。故周撰《世本
》,式辨诸宗;楚置三闾,实掌王族。逮乎晚叶,谱学尤烦。
用之于官,可以品藻士庶;施之于国,可以甄别华夷。自刘、
曹受命,雍、豫为宅,世胄相承,子孙蕃衍。及永嘉东渡,流
寓扬、越;代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 中朝江左,南北混淆;
华壤边民,虏汉相杂。隋有天下,文轨大同;江外、山东,人
物殷凑。其间高门素族,非复一家;郡正州曹,世掌其任。凡
为国史者,宜各撰氏族志,列于百官之下。
盖自都邑以降,氏族而往,实为志者所宜先,而诸史竟无
其录。如休文《宋籍》,广以《符瑞》;伯起《魏篇》,加之
《释老》。徒以不急为务,曾何足云。惟此数条,粗加商略,
得失利害,从可知矣。庶夫后来作者,择其善而行之。
或问曰:子以都邑、氏族、方物宜各纂次,以志名篇。夫
史之有志,多凭旧说,苟世无其录,则阙而不编,此都邑之流
所以不果 列志也。对曰:案帝王建国,本无恒所,作者记事,
亦在相时。远则汉有《三辅典》,近则隋有《东都记》。于南
则有宋《南徐州记》、《晋宫阙名》,于北则有《洛阳伽蓝记
》、《邺都故事》。盖都邑之事,尽在是矣。谱牒之作,盛于
中古。汉有赵岐《三辅决录》,晋有挚虞《族姓记》。江左有
两王《百家谱》,中原有《方司殿格》。盖氏族之事,尽在是
矣。自沈莹著《监海水土》,周处撰《阳羡风土》,厥类众夥,
谅非一族。是以《地理》为书,陆澄集而难尽;《水经》加注,
郦元编而不穷。盖方物之事,尽在是矣。凡此诸书,代不乏作,
必聚而为志 ,奚患无文?譬夫涉海求鱼,登山采木,至于鳞介
史通通释 · 49 ·
修短,柯条巨细,盖在择之而已。苟为鱼人、匠者,何虑山海
之贫罄哉?
尔雅释物按:《尔雅》无释物篇,即谓《释草》、《释木
》、《释虫》、《鱼》、《鸟》、《兽》等篇也。
缀孙卿探孟轲此四句《宋书》志序之文。
刘向洪范王《训故》:《汉书》云:刘向集上古以来,历
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著其占验,
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
七略汉《艺文志》:成帝时,刘向校诸书,辄条其篇目,
撮其指意,奏之。向卒,子歆卒父业 。于是总而奏其《七略》,
故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
略》、《术数略》、《方技略》。
许负相经旧注:孔衍《汉春秋》:许负,温县妇人。裴松
之云,今东人呼母为负,衍以许负为妇人,如有据。《艺文类
聚》方术部:陶弘景、刘孝标俱有许负《相经序》。
扬雄方言《读书志》:《方言》十三卷。雄赍油素问上计
孝廉异语,悉集之,题其首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齐颂魏都《北齐文宣纪》:天保九年,营三台于邺下。因
其旧基而高博之。大起宫室。改铜爵曰金凤,金兽曰圣应,冰
井曰崇光。帝登 三台,朝宴韦臣,并命赋诗。
代写吴京《后魏孝文纪》:太和十七年,幸洛阳,定迁都
之计,诏司空经始洛邑。《南史崔祖思传》:齐武帝时,魏使
蒋少游至,祖思从弟元祖曰:“少游有班、之巧,今来必令模
写宫掖。”少游果图画而归。
王会《逸周书序》:周室既宁,八方会同,各以职来献。
欲垂法厥后,作《王会》。
邛竹酱宛马巨雀并见《史记》《大宛》及《汉书》《西域
史通通释 · 50 ·
》二传。
郯子《左传》昭十七: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
曰:“少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我高祖少挚之立也,凤鸟适 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云云。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
籍谈“左传”昭十五:晋荀跞如周,籍谈为介。王曰:“
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籍谈对曰:晋居深
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
:叔氏,而忘诸乎?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且昔
而高祖孙伯司晋之典籍,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
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
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世本《后汉班彪传》:唐、虞、三代,世有史官,以司典
籍。有记录黄 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
一十五篇。
三闾王逸《离骚注》:屈原与楚同姓,仁于怀王,为三闾
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
以厉国士。
符瑞释老沈约《宋书》:志四十卷,其《五行志》之前者
有《符瑞志》三卷。魏收《魏书》:志三十卷,其末曰《释老
志》。
汉三辅典按:隋、唐二志俱无“三辅典”之名,疑即谓《
三辅黄图》也。汉人撰,亡撰人名。其书所载,皆都城、宫苑、
辟、明堂、宗庙、郊社、库厩、桥陵之属,与所引正合。
隋东都记隋、唐二志皆不载。《通志略》载 有《东都记》
三十卷,邓世隆撰,未审即是否?
宋南徐州记《唐志》地理类:山谦之《南徐州记》二卷。
史通通释 · 51 ·
晋宫阙名按:此指东晋者,隋、唐二志亦不载。
洛阳伽蓝记《读书志》:《记》三卷,元魏羊衍之撰。魏
迁都洛阳,一时王公大人多造佛寺,或舍其私第为之,故僧舍
多为天下最。衍之载其本末及事迹甚备。《书录解题》:以尔
朱之乱,域廓丘墟,追述斯记。
邺都故事无考。黄《补注》:《唐志》有马温《邺都故事
》二卷。按:注云:“肃、代时人。”其书后出,非刘所云。
三辅决录《后汉赵歧传》:岐字卿,初名嘉,字台卿。 拜
太常,著《三辅决录》。《自序》云:三辅,本雍州地。世世
徙公卿吏二千石及高赀者以陪诸陵,五方杂会,非一国之风。
其士贵于名行,其俗失则趋势进权。余尝梦黄发之士姓玄名明,
字子贞,与余寤言,善恶之间无所依违,命操笔者书之。从建
武至于斯,玉石朱紫由此定矣,故谓之《决录》矣。
挚虞族姓《晋书挚虞传》:虞字仲洽,太子舍人。以汉末
丧乱,谱传多亡失,虽其子孙不能言其先祖,撰《族姓昭穆》
十卷,上疏进之,以为足以备物致用,广多闻之益。
两王谱《隋志》谱系类:《百家集谱》十卷,王俭撰。《
百家谱》三十卷,《 百家谱集钞》十五卷,并王僧孺撰。
方司选格《唐志》谱牒类:《后魏方司格》一卷。又《柳
冲传》:魏太和时,诏诸郡中正,各列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格,
名曰《方司格》。
临海水土《唐志》地理类: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一卷。
按:志曰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地无霜雪,草木不死,
四面山溪,人皆髡发穿耳,女人不穿耳。地有铜钱,唯摩砺青
石以作弓矢。
阳羡风土《晋书周处传》:处字子隐,阳羡人。少孤,驰
骋恣肆,州曲患之,曰:“三害未除。处曰:“何为也?”曰
史通通释 · 52 ·
:“南山白额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曰:“吾 能除之。
”乃入山杀猛兽,投水杀蛟,而入吴寻二陆学。入洛,以身殉
国,赠平西将军。著《默语》及《风土记》,并撰集《吴书》。
《隋志》:《风土记》三卷。
地理书《南齐陆澄传》:澄字彦深。王俭战之曰:“陆公,
书厨也。”撰《地理书》,死后乃出。
《隋志》:《地理书》一百四十九卷,录一卷,陆澄合《
山海经》以来一百六十家以为此书。
水经注《读书志》:《水经》,汉桑钦撰,成帝时人,《
水经》三卷。后魏郦道元历览奇书,注《水经》。《魏书》本
传: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御史中尉、关右大使。
史通通释 · 53 ·
论赞第九
《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
谷梁子,《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
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扬
雄曰撰,刘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
所号。史官所撰,通称史臣。其名万殊,其义一揆。必取便于
时者,则总归论赞焉。
夫论者所以辩疑惑,释凝滞。若愚智共了,固无俟商榷。
丘明“君子曰”者,其义实在于斯。司马迁始限以篇终,各书
一论。必理有非要,则强生其文,史论之烦,实萌于此。夫拟
《 春秋》成史,持论尤宜阔略。其有本无疑事,辄设论以裁之,
此皆私徇笔端,苟文彩,嘉辞美句,寄诸简册,岂知史书之大
体,载削之指归者哉?
必寻其得失,考其异同,子长淡泊无味,承懦缓不切,贤
才间出,隔世同科。孟坚辞惟温雅,理多惬当。其尤美者,有
典诰之风,翩翩奕奕,良可咏也。仲豫义理虽长,失在繁富。
自兹以降,流宕忘返,大抵皆华多于实,理少于文,鼓其雄辞,
夸其俪事。必择其善者,则干宝、范晔、裴子野是其最也,沈
约、臧荣绪、萧子显抑其次也,孙安国都无足采,习凿齿时有
可观。若袁彦伯之务饰玄言,谢灵运之虚张高 论,玉危无当,
曾何足云!王劭志在简直,言兼鄙野,苟得其理,遂忘其文。
史通通释 · 54 ·
观过知仁,斯之谓矣。大唐修《晋书》,作者皆当代词人,远
弃史、班,近宗徐、庾。夫以饰彼轻薄之句,而编为史籍之文,
无异加粉黛于壮夫,服绮纨于高士者矣。
史之有论也,盖欲事无重出,文省可知。如太史公曰:观
张良貌如美妇人;项羽重瞳,岂舜苗裔。此则别加他语,以补
书中,所谓事无重出者也。又如班固赞曰:石建之浣衣,君子
非之;杨王孙裸葬,贤于秦始皇远矣。此则片言如约,而诸义
甚备,所谓文省可知者也。及后来赞语之作,多录纪传之言,
其有所异 ,唯加文饰而已。至于甚者,则天子操行,具诸纪末,
继以论曰,接武前修,纪论不殊,徒为再列。
马迁《自序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变为
诗体,号之曰述。范晔改彼述名,呼之以赞。寻述赞为例,篇
有一章,事多者则约之使少,理寡者则张之令大,名实多爽,
详略不同。且欲观人之善恶,史之褒贬,盖无假于此也。
然固之总述合在一篇,使其条贯有序,历然可阅。蔚宗《
后书》,实同班氏,乃各附本事,书于卷末,篇目相离,断绝
失次。而后生作者不悟其非,如萧、李、南、北齐,大唐新修
《晋史》,皆依范《书》误本,篇终 有赞。夫每卷立论,其烦
已多,而嗣论以赞,为黩弥甚。亦犹文士制碑,序终而续以铭
曰;释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荀撰史若斯,难以议夫简要
者矣。
至若与夺乖宜,是非失中,如班固之深排贾谊,范晔之虚
美隗嚣,陈寿谓诸葛不逮管、萧,魏收称尔朱可方伊、霍,或
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必备加掣难,则五车难尽。故略陈梗
概,一言以蔽之。
谢承《吴志妃嫔传》:吴主权谢夫人弟也。《隋经籍志》
:《后汉书》一百三十卷,无帝纪,吴武陵太守谢承撰。
史通通释 · 55 ·
扬雄《法言》:其目云撰《学行》,撰《吾子》,撰《修
身》,撰《问道》, 撰《问神》,撰《问明》,撰《寡见》,
撰《五百》,撰《先知》,撰《重黎》,撰《渊骞》,撰《君
子》,撰《孝至》。按:撰自第一至第十三,其上皆有四言序,
然非论赞体也。《华阳国志》则以“撰曰”为论赞。扬雄当作
常璩。
刘《北史》:刘延明,敦煌人。凉武昭王征为儒林祭酒,
著《三史略记》八十四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按:延明,
字也。《北史》讳唐嫌名,以字行。
袁宏撰《后汉纪》,详见《外篇正史》篇。
列其所号《晋书皇甫谧传》:谧字士安,安定人。沈静寡
欲,自号玄晏先生。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 》、
《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于世。挚虞其
门人也。《葛洪传》:洪字稚川,句容人。从祖玄得仙,号葛
仙公,洪悉得其法。干宝荐洪领著作,洪固辞。求为句漏令,
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所著
《神仙》、《良吏》、《集异》等传,《金匮》。
臧荣绪撰《晋书》,《肘后方》,篇章寓于班、马。详见
《外篇正史》篇。
孙安国《晋书孙盛传》:盛字安国,太原人。十岁避难渡
江。及长,善言名理。补长沙太守,迁秘书监。著《魏氏春秋
》、《晋阳秋》。按:《宋书州郡志》,晋简文郑太后讳 春,
改“春”曰“阳”。是知凡曰阳秋,本皆春秋也。
习凿齿《晋书》:凿齿字彦威,为荧阳太守,在郡著《汉
晋春秋》,起汉光武,终晋愍帝。其言谓三国时蜀以宗室为正,
魏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
焉。引世祖讳炎兴为禅受,以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按:炎
史通通释 · 56 ·
兴谓继汉而兴。禅受者,禅为蜀后主讳,谓受汉禅也。
谢灵运《宋书》:灵运性奢华,世称谢康乐。太祖登祚,
征为秘书,使撰晋氏一代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玉厄无当《韩非外储右》: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不可
以盛水;有瓦器而不漏,可 以盛酒。
唐修晋书皆词人《旧唐房玄龄传》:史官多文咏之士,好
采碎事,竞为绮。详《正史》篇晋史节。
浣衣裸葬《汉书万石传》:建老白首,谒亲,入子舍,窃
问侍者,取亲中裙厕,身自浣洒。赞曰:至石建之浣衣,周仁
为垢污,君子讥之。《杨王孙传》:病且终,先令其子曰:“
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无易吾意。”赞曰:昔仲尼称不得中
行,则思狂狷。观杨王孙之志,贤于秦始皇远矣。
班排贾谊《汉书》本传赞: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
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
疏矣。按:表饵之术实疏,班 论非过。
范美隗嚣《后汉书》本传论:若嚣命会符运,敌非天力,
虽坐论西伯,岂多嗤乎?《赞》:公孙习吏,隗王得士。
寿谓诸葛《蜀志》本传赞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可谓
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
变将略,非其所长与!
收称尔朱《魏书尔朱荣传》史臣曰:苟非荣之克夷大难,
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功烈亦已茂乎!向使荣无奸忍之失,
修德义之风,则彭、韦、伊、霍,夫何足数。《北史魏收传》
:收以高氏出自尔朱,且纳荣子金,故减其恶而增其善。
史通通释 · 57 ·
序例第十
孔安 国有云: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窃以《书》列典
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
序,敷畅厥义。降逮《史》、《汉》,以记事为宗,至于表志
杂传,亦时复立序。文兼史体,状若子书,然可与诰誓相参,
风雅齐列矣。
迨华峤《后汉》,多同班氏。如《刘平》、《江革》等传,
其序先言孝道,次述毛义养亲。此则《前汉王贡传》体,其篇
以四皓为始也。峤言辞简质,叙致温雅,味其宗旨,亦孟坚之
亚欤?
爰洎范晔,始革其流,遗弃史才,矜行文彩。后来所作,
他皆若斯。于是迁、固之道忽诸,微婉之风替矣。若乃 《后妃
》、《列女》、《文苑》、《儒林》,凡此之流,范氏莫不列
序。夫前史所有,而我书独无,世之作者,以为耻愧。故上自
《晋》、《宋》,下及《陈》、《隋》,每书必序,课成其数。
盖为史之道,以古传今,古既有之,今何为者?滥觞肇迹,容
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譬夫方朔始为《客难》,续以
《宾戏》、《解嘲》;枚乘首唱《七发》,加以《七章》、《
七辩》。音辞虽异,旨趣皆同。此乃读者所厌闻,老生之恒说
也。
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
史通通释 · 58 ·
则是非莫准。昔夫子修经,始发凡例;左氏立传,显 其区域。
科条一辨,彪炳可观。降及战国,迄乎有晋,年逾五百,史不
乏才,虽其体屡变,而斯文终绝。唯令升先觉,远述丘明,重
立凡例,勒成《晋纪》。邓、孙已下,遂蹑其踪。史便中兴,
于斯为盛。若沈《宋》之志序,萧《齐》之序录,虽皆以序为
名,其实例也。必定其臧否,征其善恶,干宝、范晔,理切而
多功,邓粲、道鸾,词烦而寡要,子显虽文伤蹇踬,而义甚优
长。斯一二家,皆序例之美者。
夫事不师古,匪说攸闻,苟模楷曩贤,理非可讳。而魏收
作例,全取蔚宗,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异夫范依叔骏,班习子
长。攘袂公行,不陷穿窬之 罪也?
盖凡例既立,当与纪传相符。案皇朝《晋书》例云:“凡
天子庙号,唯书于卷末。”依检孝武崩后,竟不言庙曰烈宗。
又案百药《齐书》例云:“人有本字行者,今并书其名。”依
检如高慎、斛律光之徒,多所仍旧,谓之仲密、明月。此并非
言之难,行之难也。又《晋》、《齐》史例皆云:“坤道卑柔,
中宫不可为纪,今编同列传,以戒牝鸡之晨。”窃惟录皇后者
既为传体,自不可加以纪名。二史之以后为传,虽云允惬,而
解释非理,成其偶中。所谓画蛇而加足,反失杯中之酒也。至
于题目失据,褒贬多违,斯并散在诸篇,此可得而略矣。
刘江王贡注见《列传》篇。其处止举传首刘、王,不及江、
贡。《后汉书》:江革字次翁,临淄人。客下邳,裸跣行庸以
供母,乡里称之曰江巨孝。建初中,拜谏议大夫。《前汉书》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以明经素行著闻,征为博士,后为御
史大夫,数言得失。按:《刘》、《江传》篇叙《注》云,以
上并华峤之词。
ˉ滥觞《家语三恕》: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王
史通通释 · 59 ·
肃《注》:觞可以盛酒,言其微也。按:滥觞谓始出之微,后
人多误用。
七《文选七发注》:犹《楚辞七谏》之流。按:《文心雕
龙》自《七发》而下,有傅毅《七激》, 崔《七依》,张衡《
七辨》,崔瑗《七厉》,陈思《七启》,仲宣《七释》,桓麟
《七说》,左思《七讽》,枝附影从,十有余家。又《文苑英
华》有《七契》、《七励》、《七召》。又旧注广列《七谟》、
《七征》、《七华》、《七绎》、《七引》,以及《兴》、《
款》、《蠲》、《举》诸名,而独无《七章》,俟考。又按:
《崔瑗传》名《七苏》,非《七厉》。
夫子修经凡例《左传》成十四:《春秋》之称微而显,志
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杜氏《序》:为例之情有五,是也。
邓粲《晋书》本传:邓粲, 长沙人。以高洁著名,著《元
明纪》十篇。按:元、明谓晋中兴初中宗元帝、肃宗明帝。
道鸾《南史文学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
士,永嘉太守,撰《续晋阳秋》。
不言烈宗《晋书孝武纪》:太元二十年,时张贵人有宠,
年几三十,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
帝醉,遂暴崩。按;纪末缺书庙号。《通鉴》题烈宗孝武皇帝。
仲密明月仲密,高慎字。明月,斛律光字。按:百药《济
书高慎》附见兄《高乾传》中。斛律光在其父《斛律金传》后。
二人皆无“以字行”之文,传内亦不书字。其书字处,间于他
传 有之,无甚不准例之病,《史通》似误。
画蛇《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足未成。一人夺其卮,曰:“蛇固无足。”遂
史通通释 · 60 ·
饮其酒。
史通通释 · 61 ·
题目第十一
上古之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次有春秋、尚书、
杌、志乘。自汉已下,其流渐繁,大抵史名多以书、记、纪、
略为主。后生祖述,各从所好,沿革相因,循环递习。盖区域
有限,莫逾于此焉。
至孙盛有《魏氏春秋》,孔 衍有《汉魏》《尚书》,陈寿、
王劭曰志,何之元、刘曰典。此又好奇厌俗,习旧捐新,虽得
稽古之宜,未达从时之义。
榷而论之,其编年月者谓之纪,列纪传者谓之书,取顺于
时,斯为最也。夫名以定体,为实之宾,苟失其途,有乖至理。
案吕、陆二氏,各著一书,唯次篇章,不系时月。此乃子书杂
记,而皆号曰春秋。鲁豢、姚察著魏、梁二史,巨细毕载,芜
累甚多,而俱榜之以略,考名责实,奚其爽欤!
若乃史传杂篇,区分类聚,随事立号,谅无恒规。如马迁
撰皇后传,而以外戚命章。案外戚冯皇后以得名,犹宗室因天
子而显称,若编皇后 而曰外戚传,则书天子而曰宗室纪,可乎
?班固撰《人表》,以古今为目。寻其所载也,皆自秦而往,
非汉之事,古诚有之,今则安在?子长《史记》别创八书,孟
坚既以汉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而何氏
《中兴》易志为记,此则贵于革旧,未见其能取新。
夫战争方殷,雄雌未决,则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长。必国
史通通释 · 62 ·
史为传,宜别立科条。至如陈、项诸雄,寄编汉籍;董、袁群
贼,附列《魏志》。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唯《东观
》以平林、下江诸人列为载记。顾后来作者,莫之遵效。逮《
新晋》,始以十六国主持,载记表名, 可谓择善而行,巧于师
古者矣。
观夫旧史列传,题卷靡恒。文少者则具出姓名,若司马相
如、东方朔是也。字烦者唯书姓氏,若毋将、盖、陈、卫、诸
葛传是也。必人多而姓同者,则结定其数,若二袁、四张、二
公孙传是也。如此标格,足为详审。
至范晔举例,始全录姓名,历短行于卷中,丛细字于标外,
其子孙附出者,注于祖先之下,乃类俗之文案孔目、药草经方,
烦碎之至,孰过于此?窃以《周易》六爻,义存象内;《春秋
》万国,事具传中。读者研寻,篇终自晓,何必开帙解带,便
令昭然满目也。
自兹已降,多师蔚宗。魏收因之, 则又甚矣。其有魏世邻
国编于魏史乾,于其人姓名之上,又列之以邦域,申之以职官,
至如江东帝主则云僭晋司马、岛夷刘裕,河西酋长则云私署凉
州牧张、私署凉王李。此皆篇中所具,又于卷首具列。必如收
意,使其撰《两汉书》、《三国志》,题诸盗贼传,亦当云僭
西楚霸王项羽、伪宁朔王隗嚣。自余陈涉、张步、刘璋、袁术,
其位号皆一一具言,无所不尽者也。
盖法令滋章,古人所慎。若范、魏之裁篇目,可谓滋章之
甚者乎?苟忘彼大体,好兹小数,难与议夫“婉而成章”,“
一字以为褒贬”者矣。
何之元刘何之元撰《梁典》,见《左传 》家。《周书》:
刘字宝义。世宗初,掌纶诰,著《梁典》三十卷。
鱼豢《外篇》《正史》篇: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
史通通释 · 63 ·
事止明帝。《唐志》杂史类:鱼豢《魏略》五十卷。按:《三
国魏志》无传。
姚察《陈书》:察字伯审,有至性,领著作,撰梁、陈史
未毕功。隋开皇时,遣内史舍人虞世基索本,且进上。有所阙
者,临亡之时,以体例诫约子思廉博访续撰。按:史无《梁略
》之名,而刘氏云尔,定是察稿初名。
外戚命章按:《史记》之立《外戚世家》,其中所载,实
皆后妃氏讳及其事迹。至如魏其、武安之属,反别立传,不以
外戚 名篇,最为非体。班史因之,易名《外戚列传》,置在臣
传之后,尤为失之。文亦应加并纠班失之语。
平林下江《后汉刘玄传》:王莽末,新市人王匡、王凤为
渠帅,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从之,藏于绿林中。地皇三
年,大疫,分散。常、丹西入南郡,号下江兵。匡、凤、武及
其支党朱鲔、张北入南阳,号新市兵。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
众,号平林兵,以应之。
史通通释 · 64 ·
断限第十二
夫书之立约,其来尚矣。如尼父之定《虞书》也,以舜为
始,而云“粤若稽古帝尧”;丘明之传鲁史也,以隐为先,而
云“惠公 元妃孟子”。此皆正其疆里,开其首端。因有沿革,
遂相交乐,事势当然,非为滥轶也。过此已往,可谓狂简不知
所裁者焉。
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若《汉书》之立表志,
其殆侵官离局者乎?考其滥觞所出,起于司马氏。案马《纪》
以史制名,班《书》持汉标目。《史记》者,载数千年之事,
无所不容;《汉书》者,纪十二帝之时,有限斯极。固既分迁
之记,判其去取,纪传所存,唯留汉日;表志所录,乃尽牺年,
举一反三,岂宜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但固之驳,既往
不谏,而后之作者,咸习其迷。《宋史》则上括魏朝,《隋书
》则仰包梁代。求其所书之事,得十一于千百。一成其例,莫
之敢移;永言其理,可为叹息!
当魏武乘时拨乱,电扫群雄,锋镝之所交,纲罗之所及者,
盖唯二袁、刘、吕而已。若进鸩行弑,燃脐就戮,总关王室,
不涉霸图,而陈寿《国志》引居传首。夫汉之董卓,犹秦之赵
高,昔车令之诛,既不列于《汉史》,何太师之毙,遂独刊于
《魏书》乎?兼复臧洪、陶谦、刘虞、孙瓚生于季末,自相吞
噬。其于曹氏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汉典所具,
史通通释 · 65 ·
而魏册仍编,岂非流宕忘归,迷而不悟者也?
亦有一代之史,上下相交,若已见它记,则无宜 重述。故
子婴降沛,其详取验于《秦纪》;伯符死汉,其事断入于《吴
书》。沈录金行,上羁刘主;魏刊水运,下列高王。唯蜀与齐
各有国史,越次而载,孰曰攸宜?
自五胡称制,四海殊宅。江左既承正朔,斥彼魏胡,故氐、
羌有录,索虏成传。魏本出于杂种,窃亦自号真君。其史党附
本朝,思欲凌驾前作,遂乃南笼典午,北吞诸伪,比于群盗,
尽入传中。但当有晋元、明之时,中原秦、赵之代,元氏膜拜
稽首,自同臣妾,而反列之于传,何厚颜之甚邪!又张、李诸
姓,据有凉、蜀,其于魏也,校年则前后不接,论地则参商有
殊,何预魏氏而横加编 载?
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
此书,次览群籍。譬夫行不由径,非所闻焉。修国史者,若旁
采异闻,用成博物,斯则可矣。如班《书地理志》,首全写《
禹贡》一篇。降为后书,持续前史。盖以水济水,床上施床,
徒有其烦,竟无其用,岂非惑乎?昔春秋诸国,赋诗见意,《
左氏》所载,唯录章名。如地理为书,论自古风俗,至于夏世,
宜云《禹贡》已详,何必重述古文,益其辞费也?
若夷狄本系,种落所兴,北貊起自淳维,南蛮出于。瓠,
高句丽以鳖桥获济,吐谷浑因马徙居。诸如此说,求之历代,
何书不有? 而作之者曾不知前撰已著,后修宜辍,遂乃百世相
传,一字无改。盖骈指在手,不加力于千钧;附赘居身,非广
形于七尺。为史之体,有若于斯,苟滥引它事,丰其部帙,以
此称博,异乎吾党所闻。
陆士衡有云:“虽有爱而必捐。”善哉斯言,可谓达作者
之致矣。夫能明彼断限,定其折中,历选自古,唯萧子显近诸。
史通通释 · 66 ·
然必谓都无其累,则吾未之许也。
传首董卓按:《魏志》本传居臣传之首,所叙事实,无一
语与魏武相及。直至汜、暹、承附传之末,始有“太祖乃迎天
子都许”之文。是《卓传》于《魏》未有处也,宜《史通》訾
之。
臧陶刘 孙《魏志臧洪传》:洪字子源,广陵人。太守张超
请洪为功曹。董卓图危社稷,洪说超纠合义兵,辞气慷慨。洪
为东郡太守,太祖围张超于雍丘。洪徒跣,从袁绍请兵救超,
绍不听。超灭,洪怨绍,绍兴兵围之,生执洪杀之。《陶谦传
》:谦字恭祖,丹阳人。为徐州刺史,刑政失和。太祖征谦,
以粮少引军还。谦病死。《公孙瓚传》:瓚字伯,辽西人。除
辽东属国长史,迁涿令。辽西乌丸丘力居等叛,瓚不能御。朝
议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丘力居等遣译自归。瓚害虞有功,稍
相恨望。天子遣段训增虞邑,督六州,瓚诬虞欲称尊号,胁训
斩虞。虞从事鲜于辅 等欲报瓚,袁绍又遣兵与辅合击瓚。瓚军
数败,乃为堑十重,筑京,为楼其上。绍悉军围之,瓚自杀。
按:此诸人范史自应有传,《魏志》但于事有关涉处带及数语
足矣,安用传为?
沈录金行《梁沈约传》:著《晋书》百一十卷。《隋志》
:《晋史草》注,梁有郑忠《晋书》七卷,沈约《晋书》一百
一十一卷,庚铣《东晋新书》七卷,并亡。《晋五行志》:白
者金行,马者国族。《文选》陆士衡《宣猷堂诗》云:“黄晖
既渝,素灵承祜。”善《注》;魏土德曰黄,晋金行曰素。程
猗《说石图》曰:“金者,晋之行也。”
魏刊水运魏谓魏收。《魏 书律历志》:以皇魏运水德,所
上九家,共成一历,元起壬子,律起黄钟。壬子北方,水之正
位,实符魏德。
史通通释 · 67 ·
典午《蜀志谯周传》: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谓司马
也。
膜拜《穆天子传》:膜拜而受。《注》:长跪拜也。又《
注》:胡人礼佛,交手称南谟者,即此。
校年论地《甲子会纪》:晋惠帝之十一年,流人李特据广
汉,进攻成都。十三年,罗尚破李特,斩之,子雄僭号称成。
是后兄子班,班弟期,雄弟寿,寿子势。桓温入蜀,势降,李
氏亡,实穆帝之三年。又:愍帝之二年,张轨为凉州牧,卒时
在州已十三年矣。子实嗣,是为前 凉。嗣是实弟茂,实子骏,
骏子重华,华子耀灵,灵伯父祚,灵弟玄靓,至靓叔天锡降于
秦,前凉亡,实孝武之四年。按:张、李兴灭并在魏道武未称
帝之前,而魏都平城又极东北,所谓“校年不接,论地有殊”
也。
行不由径用《列子》语,注见《杂说》上篇。
淳维《史记匈奴传》: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
维。《汉书匈奴传》全录其文。
瓠《后汉南蛮传》: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募能得犬戎之
将吴将军头者,妻以少女。时有畜狗,名曰瓠,下令之后,瓠
遂衔人头造阙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以女配瓠。瓠负
而走入南山, 止石室中,生子六男六女,因自相夫妻。其后滋
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南史蛮传》亦云瓠种落。
《路史发挥》:《伯益经》云:黄帝曾孙卞明生白犬,是为蛮
祖。白犬乃其子之名,而应劭、干宝、范晔枝叶其说。
鳖桥《魏书高句丽传》:先祖朱蒙,母河伯女,夫余王闭
于室中,为日所照,孕生一卵。母置暖处,一男破壳而出。及
长,字之曰朱蒙。“朱蒙”者,善射也。夫余之臣谋杀之,朱
蒙东南走,道遇大水,鱼鳖并浮成桥,得渡。至纥升有骨城居
史通通释 · 68 ·
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隋书高丽传》文略同。
马斗《魏书吐谷浑传》:辽东 鲜卑涉归,一名奕洛韩,有
二子,庶长曰叶谷浑,少曰若洛。若洛别为慕容氏。浑与二部,
马斗相伤,怒,浑曰:马,畜也。斗在马,而怒及人邪?乖别
甚易,今当去汝万里之外。按:其文亦见《宋书》,至唐编《
晋书》复采用之。
断限《晋贾充传》:朝廷议立《晋书》限断,荀勖谓宜以
魏正始起年,王瓚欲引嘉平以下朝臣尽入晋史,贾谧请从泰始
为断,事下三府议。按:限断即断限也,二字见史传始此。
史通通释 · 69 ·
编次第十三
昔《尚书》记言,《春言》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
前后,用使阅之 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
区分类聚。班固踵武,仍加祖述。于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
相违,朱紫以之混淆,冠履于焉颠倒,盖可得而言者矣。
寻子长之列传也,其所编者唯人而已矣。至于龟策异物,
不类肖形,而辄与黔首同科,俱谓之传,不其怪乎?且龟策所
记,全为志体,向若与八书齐列,而定以书名,庶几物得其朋,
同声相应者矣。
孟坚每一姓有传,多附出余亲。其事迹尤异者,则分入它
部。故博陆、去病昆弟非复一篇,外戚、元后妇姑分为二录。
至如元王受封于楚,至孙戊而亡。案其行事,所载甚寡,而能
独载一卷 者,实由向、歆之助耳。但交封汉始,地启列藩;向
居刘末,职才卿士。昭穆既疏,家国又别。适使分楚王子孙于
高、惠之世,与荆、代并编;析刘向父子元、成之间,与王、
京共列。方于诸传,不亦类乎?
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台名逃责,尚曰周王;君
未系颈,且云秦国。况神玺在握,火德犹存,而居摄建年,不
编《平纪》之末;孺子主祭,咸书《莽传》之中。遂令汉余数
岁,湮没无睹,求之正朔,不亦厚诬?
当汉氏之中兴也,更始升坛改元,寒暑三易。世祖称臣北
史通通释 · 70 ·
面,诚节不亏。既而兵败长安,祚归高邑,兄亡弟及,历数相
承。作 者乃抑圣公于传内,登文叔于纪首,事等跻僖,位先不。
夫《东观》秉笔,容或谄于当时,后来所修,理当刊革者也。
盖逐兔争捷,瞻乌靡定,群雄僭盗,为我驱除。是以史传
所分,真伪有别,陈胜、项籍见编于高祖之后,隗嚣、孙述不
列于光武之前。而陈寿《蜀书》首标二牧,次列先主,以继焉、
璋。岂以蜀是伪朝,遂乃不遵恒例。但鹏、一也,何大小之异
哉?
《春秋》嗣子谅,未逾年而废者,既不成君,故不别加篇
目。是以鲁公十二,晋、视不预其流。及秦之子婴,汉之昌邑,
咸亦因胡亥而得记,附孝昭而获闻。而吴均《齐春秋》乃以郁
林 为纪,事不师古,何滋章之甚与!
观梁、唐二朝,撰《齐》、《隋》两史,东昏犹在,而列
和年,炀帝未终,而已编恭纪。原其意旨,岂不以和为梁主所
立,恭乃唐氏所承,所以黜永元而尊中兴,显义宁而隐大业。
苟欲取悦当代,遂乃轻侮前朝。行之一时,庶叶权道;播之千
载,宁为格言!
寻夫本纪所书,资传乃显;表志异体,不必相涉。旧史以
表志之帙介于纪传之间,降及蔚宗,肇加厘革,沈、魏继作,
相与因循。既而子显《齐书》、颖达《隋史》,不依范例,重
遵班法。盖择善而行,何有远近;闻义不徙,是吾忧也。
若乃先黄、老而后 《六经》,后外戚而先夷狄;老子与韩
非并列,贾诩将荀或同编,《孙弘传赞》,宜居《武》、《宣
》、《纪》末;宗庙迭毁,枉入《玄成传》终。如斯舛谬,不
可胜纪。今略其尤甚者耳,故不复一一而详之。
逃责《帝王世纪》:赧王虽天子,为诸侯所役逼,负责于
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曰逃责台。
史通通释 · 71 ·
祚归高邑《光武帝纪》:光武北击尤来、大抢、王幡于元
氏,进至安次。诸将议上尊号。行至,疆华自关中奉《赤伏符
》,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群臣因复奏命之符。光武于是设坛场于南,即皇帝位 ,建元
为建武,改为高邑。
跻僖《左》文二年:秋,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
君子以为失礼。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
文、武不先不。
恶视《左》文十八: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
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书曰“
子卒”。讳之也。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
曰“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杜《注》:恶,太子。视,
其母弟。夫人姜氏,恶、视之母,出姜也。
郁林为纪《南齐书纪》:郁林王,世祖武帝皇太孙也。即
位改元隆昌,期年之间,恣意淫乱 。镇军萧鸾定谋,使萧谌等
领兵入宫,舆接出西弄,杀之。鸾即明帝。
颖达隋史《通志略》:唐贞观中,诏诸臣分修《五代史》,
颜师古、孔颖达撰次隋事。
孙弘传赞按:《公孙弘传赞》: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
内艾安,群士向慕,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因历举公孙、董、
儿等二十七人。又云: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
选茂异。下复历举萧、梁丘、夏侯等二十四人。一赞之中,盛
称二世人才,故曰“宜居《武》、《宣纪》末。”
玄成传终《韦贤传》: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子玄成,
字少翁,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封 侯故国,荣当世焉。按
:本传既毕,历述诸郡国所立太祖、太宗、世宗等庙罢毁诏议,
其文皆列侯、中二千石、博士等共议。例当收载《礼志》中,
史通通释 · 72 ·
故曰枉入《玄成传》终。又按:《新唐书韦传》罗列一时朝士
祭器、丧服等议,正仿《玄成传》法也。
史通通释 · 73 ·
称谓第十四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必也正名乎!”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复列之篇籍,
传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曰子。
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马迁撰《史记》,项羽僭盗而纪之曰王,此则真伪莫分,
为后来所惑者也。自兹已降,论谬相因,名讳所施,轻重莫等。
至如更始中兴汉室,光武所臣,虽事业不成,而历数终在。班、
范二史皆以刘玄为目,不其慢乎?
古者二国争盟,晋、楚并称侯伯;七雄力战,齐、秦俱曰
帝王。其间虽胜负有殊,大小不类,未闻势穷者即为匹庶,为
屈者乃成寇贼也。至于近古则不然,当汉氏云亡,天下鼎峙,
论王道则曹逆而刘顺,语国祚则魏促而吴长。但以地处函夏,
人传正朔,度长短,魏实居多。二方之于上国,亦犹秦缪、楚
庄,与文、襄而并霸。逮作者之 书事也,乃没吴、蜀号谥,呼
权、备姓名,方于魏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续以金行版荡,戎、羯称制,各有国家,实同王者。晋世
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华,比诸群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
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至萧方等始存诸国各谥,
僭帝者皆称之以王。此则赵犹人君,加以主号;杞用夷礼,贬
同子爵。变通其理,事在合宜,小道可观,见于萧氏者矣。
史通通释 · 74 ·
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
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必无惭德,其唯
武王。故陈寿《国志》独呼武曰祖,至于文、 明,但称帝而已。
自晋已还,窃号者非一。如成、穆两帝,剂、萧二明,梁简文
兄弟,齐武成昆季,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谥灵
缪,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
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
又位乃人臣,迹参王者,如周之父、季历,晋之仲达、师、
昭,追尊建名,此诸天子,可也。必若当涂所出,宦官携养,
帝号徒加,人望不惬。故《国志》所录,无异匹夫,应书其人,
直云皇之祖考也而已。至如元氏,起于边朔,其君乃一部之酋
之长耳。道武追崇所及,凡二十八君。自开辟以 来,未之有也。
而《魏书序纪》,袭其虚号,生则谓之帝,死则谓之崩,何异
沐猴而冠,腐鼠称璞者矣!
夫历观自古,称谓不同,缘情而作,本无定准。至若诸侯
无谥者,战国已上谓之今王;天子见黜者,汉、魏已后谓之少
帝。周衰有共和之相,楚弑有郏敖之主,赵佗而曰尉佗,英布
而曰鲸布,豪杰则平林、新市,寇贼则黄巾、赤眉,园、绮友
朋,共云四皓,奋、建父子,都称万石。凡此诸名,皆出当代,
史臣编录,无复张驰。盖取叶随时,不藉稽古。及后来作者,
颇慕斯流,亦时采新名,列成篇题。若王《晋》之《十士》、
《寒俊》,沈《宋》之 二凶、《索虏》,即其事也。唯魏收远
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其撰《魏》《书》
也,乃以平阳王为出帝,司马氏为僭晋,桓、刘已下,通曰岛
夷。夫其陷齐则轻抑关右,党魏则深诬江外,爱憎出于方寸,
与夺由其笔端,语必不经,名惟骇物。昔汉世原涉大修坟墓,
乃开道立表,曰南阳阡,欲以继迹京兆,齐声曹尹,而人莫之
史通通释 · 75 ·
肯从,但云原氏阡而已。故知事非允当,难以遵行。如收之苟
立诡名,不依故实,虽复刊诸竹帛,终罕传于讽诵也。
抑又闻之,帝王受命,历数相承,虽旧君已没,而致敬无
改,岂可等之凡庶,便书之以名者乎? 近代文章,实同儿戏。
有天子而称讳者,若姬满、刘庄之类是也。有匹夫而不名者,
若步兵、彭泽之类是也。史论立言。理当雅正。如班述之叙圣
卿也,而曰董公惟亮;范赞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习谈
汉主,则谓昭烈为玄德。裴引魏室,则目文帝为曹丕。夫以淫
乱之臣,忽隐其讳;正朔之后,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辄为,文
逐韵而便作,用舍之道,其例无恒。但近代为史,通多此失。
上才犹且若是,而况中庸者乎?今略举一隅,以存标格云尔。
萧方等《隋》、《唐》二志:萧方《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按:二志误削“等”字,辩详《杂说》中篇。
赵君主号《甲子会记》:周显王之季,韩、燕皆称王,赵
武灵独不肯,令人谓己曰君。赧王时,赵武灵胡服招骑射,寻
废其太子章而传位少子,自号主父。
杞夷子爵事在《左传》僖二十七年,注见《惑经》篇。
成穆两帝《晋成帝纪》:成皇帝讳衍,明帝长子也,庙号
显宗。史臣曰:成帝政出渭阳,声乖威服,凶徒既纵,神器阽
危。《穆帝纪》:穆皇帝讳聃,康帝子也,庙号孝宗。史臣曰
:孝宗因襁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无事,十有余年。按:
康帝史无庙号,故旧本作“康穆”者非。
刘萧二明《南史宋明帝纪》:太祖明皇帝讳,文帝 第十一
子也。末年好鬼神,多忌讳,殿内埋钱以为私藏,天下骚然。
宋氏之业,自此衰矣。《齐明帝纪》:高宗明皇帝讳鸾,始安
王道生之子也。性猜忌,亟行诛戮,简于出入,将南则诡言北,
皆不以实,竟不南郊。
史通通释 · 76 ·
当涂《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当涂魏不害以捕淮阳反
者侯。《后汉袁术传》:谶书言“代汉者当涂高”。又:献帝
时,李云言许昌气见于当涂高,象魏者两阙也。当涂而高者魏,
魏当代汉。
宦官携养袁绍讨曹檄: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
左、徐璜并作妖孽。父嵩,乞携养,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
覆重器。操赘阉遗丑 ,本无令德,狡锋侠,好乱乐祸。
腐鼠称璞《战国秦策》: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
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
:欲之。出其朴,乃鼠也。”
共和《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奔于彘,周公、召公二相行
政,号曰“共和”。《注正义》:共音巨用反。《汉书人表》
:共伯和。师古《注》: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
名也。共音恭。
按:是说本之《汲冢纪年》。
郏敖《左》昭元年:楚公子围将聘于郑,未出竟,闻王有
疾而还。人问王疾,缢而杀之。葬王于郏,谓之郏敖。杜《注
》:郏歼,楚 子麋。按:“麋”,《史记楚世家》作:“员”,
音云。
十士寒俊按:文与《十凶》、《索虏》对举,亦列传中之
篇名也。王隐《晋书》已亡,无可考证。
平阳王《魏书》帝纪:出帝讳修,封平阳王,齐献武奉王
即帝位。三年,帝为斛斯椿等谄佞间阻,贰于齐,托讨萧衍,
盛暑征发,天下怪恶之。七月,遂出于长安。十二月,为宇文
黑獭所害。《周文帝纪》:魏孝武帝将图齐神武,诏太祖为大
都督,深仗太祖。七月丁未,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太祖奉迎,
谒见东阳驿。按:以孝武为出帝,魏收目之云尔。
史通通释 · 77 ·
原氏阡《汉游侠传》:原涉字巨先。 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
守。父死,行丧冢庐。初,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
兆仟。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
之原氏仟。按“仟”通“阡”。
史通通释 · 78 ·
采撰第十五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是知史文有阙,其来尚矣。
自非博雅君子,何以补其遗逸者哉?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
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
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观夫丘明受经立
传,广包诸国,盖当时有《周志》、《晋乘》、《楚杌》等篇 ,
遂乃聚而编之,混成一录。向使专凭鲁策,独询孔氏,何以能
殚见洽闻,若斯之博也?马迁《史记》,采《世本》、《国语
》、《战国策》、《楚汉春秋》。至班固《汉书》,则全同太
史。自太初已后,又杂引刘氏《新序》、《说苑》、《七略》
之辞。此并当代雅言,事无邪僻,故能取信一时,擅名千载。
但中世作者,其流日烦,虽国有册书,杀青不暇,而百家
诸子,私存撰录,寸有所长,实广闻见。其失之者,则有苟出
异端,虚益新事,至如禹生启石,伊产空桑,海客乘槎以登汉,
娥窃药以奔月。如斯驳,不可殚论,固难以污南、董之片简,
班 、华之寸札。而嵇康《高士传》,好聚七国寓言,玄晏《帝
王纪》,多采《六经》图谶,引书之误,其萌于此矣。
至范晔增损东汉一代,自谓无惭良直,而王乔凫履,出于
《风俗通》,左慈羊鸣,传于《抱朴子》。朱紫不别,秽莫大
焉。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
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而魏收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
史通通释 · 79 ·
妄,重以加诸。遂云马出于牛金,刘骏上淫路氏。可谓助桀为
虐,幸人之灾。寻其生绝胤嗣,死遭剖斩,盖亦阳过之所致也。
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
》、《搜神记 》之徒,其所载或恢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
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宜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
》,多采以为书。夫以干宝邓之所粪除,王宝虞之所糠,持为
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觉》,梁世之修《遍略
》,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说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夫郡国之记,谱谍之书,务欲矜其州里,夸其氏族。读之
者安可不练其得失,明其真伪者乎?至如江东“五俊”始自《
会稽典录》,颖川“八龙”,出于《荀氏家传》,而修晋、汉
史者,皆征彼虚誉,定为实录。苟不别加研核,何以详其是非?
又讹言难信,传 闻多失,至如曾参杀人,不疑盗嫂,翟义
不死,诸葛犹存,此皆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傥无明白,
其谁曰然。故蜀相薨于渭滨,《晋书》称呕血而死;魏君崩于
马圈,《齐史》云中矢而亡;沈炯骂书,河北以为王伟;魏收
草檄,关西谓之邢邵。夫同说一事,而分为两家,盖言之者彼
此有殊,故书之者是非无定。
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泾、渭一乱,莫之能辨。而后来穿鉴,喜出异同,不凭国史,
别讯流俗。及其记事也,则有师旷将轩辕并世,公明与方朔同
时;尧有八眉,夔唯一足;乌白马角,救燕丹而免祸;犬吠 鸡
鸣,逐刘安以高蹈。此之乖滥,往往有旃。
故作者恶道听涂说之达理,街谈巷议之损实。观夫子长之
撰《史记》也,氯、周已往,采彼家人;安国之述《阳秋》也,
梁、盆旧事,访诸故老。夫以尧鄙说,刊为竹帛正言,而辄欲
与《五经》方驾,《三志》兢爽,斯亦难矣。呜呼!逝者不作,
史通通释 · 80 ·
冥漠九泉;毁举所加,远诬千载。异辞疑事,学者宜善思之。
杀青《后汉吴祐传》:父恢,为南海太守,欲杀青简以写
经书。《注》: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蠹,谓
之杀青,亦曰汗简。字已见《国语》篇《战国策》注中。
禹生启石《路史余 论》:夏后氏生而母化为石,说见《世
纪》。盖原禹母获月精石,吞之而生禹也。《淮南修务》云:
“禹生于石。”而今登封庙有一石,号“启母石”。汉元封元
年,武帝幸缑氏,制曰:朕至中岳,见启母石。云化石启生,
地在嵩北。按:《韵府》言禹通辕,谓涂山氏:欲饷,闻鼓乃
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忽至,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
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生启云云。谓是
《淮南》之文,《淮南》实无其文,亦编书家不根之一征也。
伊产空桑《列子天瑞》:后稷生乎巨迹,伊尹生乎空桑。
《吕览本味》:有氏女得婴儿于 空桑,察其所以,曰:其母居
伊水之上,孕,梦神告曰:“臼若出水,而东走。”明日视臼
出水,东走十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
尹。
海客《博物志》,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
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此人乘槎而去,至一处,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后至蜀,问严君
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也。”
常娥《后汉天文志注》:张衡《灵宪》曰:“羿请无死之
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曰‘翩翩归妹,
独将西行’,‘毋惊毋恐,后其大昌。’遂托身 于月,是为蟾
》。
王乔、左慈《后汉书术传》:王乔,显宗时为叶令,每月
朔望,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密令太史伺望。言其临至,
史通通释 · 81 ·
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举罗张之,但得一双鸟。召尚方诊
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又:左慈字元放,少有神道。
曹操欲收杀之,慈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后又逢慈于阳城
山头,因复逐之,入走羊群。操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
杀,欲试君术耳群”。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
:“如许。”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
人立,云:“遽如许。”
非圣不观《汉书 扬雄传》:雄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
也。按:语本《法言》。
皇览《魏志刘劭传》:劭字孔才,黄初中,为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韦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旧注:《魏略
》云:常侍王象,受诏撰《皇览》,藏于秘府,合四十余部,
部有数十卷。五人应选。又《刘杳传》:徐勉举杳及顾协等五
人撰《遍略》。又《锺嵘传》:弟屿亦预。按:诸传错举,止
及四人,其一人无考。《南史刘峻传》:梁安成王给其书籍,
使撰《类苑》一百二十卷。帝命诸学士撰《华林遍略》以高之。
旧注:《遍略》七百卷。
五俊《晋书薛兼传》:兼字令长 ,丹阳人。清素有器宇,
少与同郡纪瞻、广陵闵鸿、吴郡顾荣、会稽贺循齐名,号为“
五俊。”初入洛,司空张华见而奇之,曰:“皆南金也。”
八龙《后汉荀淑传》:淑字季和,颖川人,有子八人:俭、
绲、靖、焘、汪、爽、肃,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阴
会令苑康改其里曰高阳里。
曾参杀人《战国秦策》: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母,母织自若。有顷又告,尚织自若。顷之又告,母惧,
投杼而走。
不疑盗嫂《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
史通通释 · 82 ·
甚美,然毋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
然 终不自明也。
翟义不死《汉书翟方进传》:少子义,字文仲,为东郡守。
王莽居摄,义移檄讨莽,军破而亡。《后汉王昌传》:昌一名
郎,莽篡位,郎诈称成帝子,檄州郡曰:天命佑汉,使东郡太
守翟义,拥兵征讨。郎以百姓思汉,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
诸葛犹存《蜀志魏延传》:亮出北谷口,病。延密与杨仪、
姜维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亮适卒,秘不发丧。《亮传注》:
杨仪等整军而出,宣王追焉。姜维令反旗鸣鼓。宣王退,不敢
逼。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宣王曰:“吾能料
生,不便料死也。”按:“诸葛犹存”似是成语, 俟再详之。
呕血《蜀志诸葛传注》:《魏书》曰:“亮粮尽势穷,忧
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臣松之以为亮在
渭滨,魏人蹑迹,胜负之形,未可测量。而云呕血,盖因亮亡
而自夸大也。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呕血乎?
马圈《魏书高祖纪》:萧宝卷遣太尉陈显达寇荆州,攻陷
马圈戍。车驾南伐,至马圈,破之。帝疾甚,北次谷塘,崩于
行宫。按:今萧子显《齐书》无中矢之文。宝卷,齐废帝东昏
讳也。
沈炯骂书《史通》云:沈炯骂书,河北以为王伟。按:《
陈书炯传》:炯,武康人。梁侯景之难,王僧辩购得炯。羽檄
军书,皆出于炯。《梁书侯景传》:景围守宫阙,抗表言陛下
贪臣汝、颖,绝好河北,檄詈高澄。《南史贼臣传》:王伟,
魏行台郎。高澄以书招景,伟为景报书。澄问谁作,左右称是
伟文。据此,则炯为僧辩檄,乃檄侯景,非檄河北也。梁武詈
澄,是受愚于景,决不假手于伟也。至北人之称伟文,本是伟
作,非炯作也?《史通》似误。
史通通释 · 83 ·
魏收草檄《史通》云:魏收草檄,关西谓之刑邵。按:《
北史魏收传》:侯景叛入梁,文襄令收为檄,五十余纸,不日
而就。《周书独孤信传》:东魏侯景之南奔也,魏收为檄梁文,
矫称无关西之忧,欲以威梁也。《北 史邢邵传》:邵字子才,
人称北间第一才子。钜鹿魏收,年事在后,称邢、魏焉。历考
魏、齐、周诸史,其言草檄及收、邵并称处,大略如此,皆无
收檄邵作,出自关西人语之文。《史通》或别有据耶?
师旷轩辕并世《列子汤问》:焦螟集于蚊睫,师旷俯耳,
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砰然闻之若雷霆。又
《齐民要术》:师旷占曰:黄帝问曰:“吾欲占药善一心可知
否?”对曰:“岁欲雨,雨草先生,藕;欲旱,旱草先生,蒺
藜;欲荒,荒草先生,蓬;欲病,病草先生,艾。《史记》:
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
公明方朔同时公明 ,魏管辂字。其语未详。
尧八眉《淮南修务训》:尧眉八采。高诱《注》:尧母庆
都出观于河,有赤龙负图而至,奄然阴云,尧生,眉有八采之
色。《尚书大传》:尧八眉,舜四瞳子。
夔一足王《训故》:《韩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
夔一足,信乎?”曰:夔无他异,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
足矣。”使为乐正,非一足也。按:此事所见非一,《吕氏春
秋》、《风俗通》皆有之。
乌白马角语见《史记刺客传赞》。《博物志》:燕丹质于
秦,欲归。秦王谬言曰:“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
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亦生角。 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犬吠鸡鸣葛洪《神仙传》:汉淮南王刘安者,高帝之孙也。
好儒学方术,有八公诣门,皆须眉皓白,门吏白王,八公皆变
为童子。王迎,烧百和香,八童子复为老人,授王丹经。药成,
史通通释 · 84 ·
雷被、伍被共诬安谋反。八公谓安曰:“可以去矣。”安登山,
白日升天。人传,去时余药器,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
鸣天上,犬吠云中也。
史通通释 · 85 ·
载文第十六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
之为用,远矣大矣。若乃宣、僖善政,其美载于周诗;怀、襄
不道,其恶存乎楚赋。读者不以吉甫、奚斯为谄,屈平、宋玉
为谤者,何也?盖不虚美,不隐恶故也。是则文之将史,其流
一焉,固可以方驾南、董,俱称良直者矣。
爰洎中叶,文体大变,树理者多以诡妄为本,饰辞者务以
淫丽为宗。譬如女工之有绮谷,音乐之有郑、卫。盖语曰:“
不作无益害有益。至如史氏所书,固当以正为主。是以虞帝思
理,夏后失御,《尚书》载其元首、禽荒之歌;郑庄至孝,晋
献不明,《春秋》录其大隧、狐裘之什。其理谠而切,其文简
而要,足以生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若马卿之《子虚》、
《上林》、扬雄之《甘泉 》、《羽猎》,班固《两都》,马融
《广成》,喻过其体,词没其义,繁华而失实,流宕而忘返,
无裨劝奖,有长奸诈,而前后《史》、《汉》皆书诸列传,不
其谬乎!
且汉代词赋,虽云虚矫,自余它文,大抵犹实。至于魏、
晋已下,则讹谬雷同。榷而论之,其失有五:一曰虚设,二曰
厚颜,三曰假手,四曰自戾,五曰一概。
何者?昔大道为公,以能而授,故尧咨尔舜,舜以命禹。
自曹、马已降,其取之也则不然。若乃上出禅书,下陈让表,
史通通释 · 86 ·
其间劝进殷勤,敦谕重沓,迹实同于莽、草、卓,言乃类于虞、
夏。且始自纳陛,迄于登坛。彤弓卢矢, 新君膺九命之锡;白
马侯服,旧主蒙三恪之礼。徒有其文,竟无其事。此所谓虚设
也。
古者两军为敌,二国争雄,自相称述,言无所隐。何者?
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说所能掩蔽也。逮于近
古则不然。曹公叹蜀主之英略,曰“刘备吾俦”;周帝美齐宣
之强盛,云“高欢不死”。或移都以避其锋,所断冰以防其流。
及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
若鹪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古者国有盖诏命,皆人主所为,故汉光武时,第五伦为督
铸钱掾,见语书而欢曰:“此圣主也,一见决矣 。”至于近古
则不然。凡有诏敕,皆责成群下,但使朝多文士,国富辞人,
肆其笔端,何事不录。是以每发玺诰,下纶言,申恻隐之渥恩,
叙忧勤之至意。其君虽有反道败德,唯顽与暴。观其政令,则
辛、癸不如;读其诏诰,则勋、华再出。此所谓假手也。
盖天子无戏言,苟言之有失,则取尤天下。故汉光武谓庞
萌“可以托六尺之孤”,及闻其叛也,乃谢百官曰:诸君得无
笑朕乎?是知褒贬之言,哲王所慎。至于近古则不然。凡百具
寮,王公卿士,始有褒崇,则谓其璋特达,善无可加;旋有贬
黜,则比诸斗筲下才,罪不容责。夫同为一士之行,同取一 君
之言,愚智生于倏忽,是非变于俄顷,帝心不一,皇鉴无恒。
此所胃自戾也。
夫国有否泰,世有污隆,作者形言,本无定准。故观猗与
之颂,而验有殷方兴;睹《鱼藻》之刺,而知宗周将殒。至于
近代则不然。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
则人皆二八。国止方隅,而言并吞六合;福不盈,而称感致百
史通通释 · 87 ·
灵。虽人事屡改,而文理无易,故善之无恶,其说不殊,欲令
观者,畴为准的?此所谓一概也。
于是考兹五失,以寻文义,虽事皆形似,而言必凭虚。夫
镂冰为璧,不可得而用也;画地为饼,不可得而食也。是以行
之于世,则 上下相蒙;传之于后,则示一人不信。而世之作者,
恒不之察,聚彼虚说,编而次之,创自起居,成于国史,连章
疏录,一字无废,非复史书,更成文集。
若乃历选众作,求其秽累,王沈、鱼豢,是其甚焉;裴子
野、何之元,抑其次也。陈寿、干宝,颇从简约,犹时载浮讹,
罔尽机要。唯王劭撰《齐》、《隋》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诣
实,理多可信,至于悠悠饰词,皆不之取。此实得去邪从正之
理,捐华摭实之义也。
盖山有木,工则度之。况举世文章,岂无其选,但苦作者
书之不读耳。至如诗有韦孟《讽谏》,赋有赵壹《嫉邪》,篇
则贾谊《过 秦》,论则班彪《王命》,张华述箴于女史,张载
题铭于剑阁,诸葛表主以出师,王昶书字以诫子,刘向、谷永
之上疏,错、晁李固之对策,荀伯子之弹文,山巨源之启事,
此皆言成轨则,为世龟镜。求诸历代,往往而有。苟书之竹帛,
持以不刊,则其文可与三代同风,其事可与《五经》齐列。古
犹今也,何远近之有哉?
昔夫子修《春秋》,别是非,申黜陟,而贼臣逆子惧。凡
今之为史而载文也,苟能拨浮华,采贞实,亦可使夫雕虫小技
者,闻义而知徒矣。此乃禁淫之堤防,持雅之管辖,凡为载削
者,可不务乎?
绮谷郑卫王《训故》:汉宣帝曰 :“辞赋,大者与古诗同
义,小者辨丽可喜。辟如女工有绮谷,音乐有郑、卫。”
两都《后汉班固传》:建初中,京师修宫室,而关中耆老
史通通释 · 88 ·
犹望西顾。固感前世文辞讽劝,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
度,以折西宾之论。
广成《后汉马融传》:融字季长。邓太后临朝,世士以为
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马融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材
之用,无或可废,上《广成颂》以讽谏。《注》:广成,苑名。
刘备吾俦《魏武纪注》:《山阳公载记》曰:曹公船舰为
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死者甚众。既而出,谓诸将曰:
“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 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高欢不死《北齐文宣纪》:周文帝率众出陕城,分骑北渡
至建州。帝亲戎出次。周文帝闻帝军容严盛,叹曰:“高欢不
死矣。”遂退师。
移都《蜀志关羽传》:羽攻曹仁于樊,威震华夏,曹公议
徙都许,以避其锐。
斫冰《北史齐文宣纪》:周人常惧齐兵西渡,恒以冬月中
河椎冰。
智昏菽麦曹魏檄吴文:孙权小子,未辨椒麦。按:语本《
左氏》,谓晋悼公兄。刘则借曹之诮吴以例诮蜀也。再按:“
识昧玄黄”,定是宇文诮高语,未其文,俟补。
古诏命厚斋《纪闻》:汉诏令,人主自亲其文,光武诏 曰
:“司徒,尧也。赤眉,桀也。”明帝诏曰:“方今上无天子,
下无方伯。”岂代言者所为哉?按:此可证不假手之说。
第五伦读诏《后汉书》:伦字伯鱼,为督铸钱掾,领长安
市,每读诏书,常叹息曰:“此圣主也,一见决矣。”
庞萌《后汉刘永传》:庞萌为人逊顺,甚见信爱,帝尝称
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拜平狄
将军。击董宪而萌反,帝闻之,大怒。与诸将书曰:“吾尝以
庞萌社稷之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
史通通释 · 89 ·
猗与之颂《商颂》首篇。《那》小序:《那》,祀成汤也。
鱼藻之刺小序:《鱼藻》,刺 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
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
起居荀悦《申鉴》:先帝故事,有起居注,动静之节必书
焉。《书录解题》:起居注,自汉明德马皇后始,汉、魏以来
因之。《唐艺文志》:凡实录、语令等,并入起居注类。《西
京杂记》:葛洪家有《汉武禁中起居注》一卷。
讽谏嫉邪韦孟《讽谏诗》,见《载言》篇。《后汉文苑传
》:赵壹字元叔,作《刺世疾邪赋》,上计到京师,司徒袁逢
受计,执其手,延置上坐,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
“吾请为诸君分坐。”
过秦王命贾谊《过秦论》,见《载言》 篇。《汉书叙传》
:彪遭王莽败,光武即位于冀州。时隗嚣掳陇,辑英俊。嚣曰
: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抑者纵横之事复起于今乎
?彪愍狂狡之不息,乃著《王命论》以救时难。
张华箴女史《晋书》,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讽。
按:今《晋书》本传不载。《文选》注引曹嘉之《晋纪》为征,
盖曹《纪》载之也。
张载铭剑阁《文选》善《注》;臧荣绪《晋书》曰:“张
载父收,为蜀郡太守,载随父入蜀,作《剑阁铭》。益州刺史
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世祖遣使镌石记焉。”按:载字
孟阳,铭见《晋书》本传。
诸葛 表按:《蜀志》:建兴五年,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临
发上疏,即此表也。又六年裴《注》:《汉晋春秋》曰:亮闻
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云云,于是有散关之役。此
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王昶诫《魏志》:王昶字文舒,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
史通通释 · 90 ·
谦实。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
冲。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顾名思
义,不敢违越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斯言信矣。
刘谷晁李刘向、谷永、晁错,并见《二体》篇。《后汉李
固传》:固字子坚。阳嘉二年 ,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
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对云云。
荀伯子弹文《宋书》:伯子官御史中丞,莅职勤恪,有匪
躬之称。立朝正色,外内惮之。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诃毁,或
延及祖祢,示其切直。
山巨源启事《晋书》:山涛字巨源。武帝受禅,为吏部尚
书,前后选举,并得其才。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
山公启事》。
雕虫《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好赋?曰:“童子雕虫篆
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史通通释 · 91 ·
补注第十七
昔《诗》、《书》既成,而毛、 孔立传。传之时义,以训
诂为主,亦犹《春秋》之传,配经而行也。降及中古,始名传
曰注。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进
此二名,其归一揆。如韩、戴、服、郑,钻仰《六经》,裴、
李、应、晋,训解《三史》,开导后学,发明先义,古今传授,
是曰儒宗。
既而史传小书,人物杂记,若挚虞之《三辅决录》,陈寿
之《季汉辅臣》,周处之《阳羡风土》,常璩之《华阳》士女,
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此之注释,异夫儒士
者矣。
次有好事之子,思广异闻,而才短力微,不能自达,庶凭
骥尾,千里绝群, 遂乃掇众史之异辞,补前书之所阙。若裴松
之《三国志》,陆澄、刘昭《两汉书》,刘彤《晋纪》,刘孝
标《世说》之类是也。
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阙伦叙,除
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列为子注。若
萧大园《淮海乱离志》,羊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
风俗传》,王劭《齐志》之类是也。
榷其得失,求其利害,少期集注《国志》,以广承祚所遗,
而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观其书成表献,
史通通释 · 92 ·
自此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者矣。陆澄所注班
史,多引司马迁之书, 若此缺一言,彼增半句,皆采摘成注,
标为异说,有昏耳目,难为披览。窃惟范晔之删《后汉》也,
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而刘昭采其所捐,以为补注,
言尽非要,事皆不急。譬夫人有吐果之核,弃药之滓,而愚者
乃重加捃拾,洁以登荐,持此为工,多见其无识也。孝标善于
攻缪,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鱼,辨穷河豕。嗟乎!以峻之才
识,足堪远大,而不能探赜彪、峤、网罗班、马,方复留情于
委巷小说,锐思于流俗短书。可谓劳而无功,费而无当者矣。
自兹已降,其失逾甚。若萧、羊之琐杂,王、宋之鄙碎,言殊
拣金,事比鸡肋,异体同病, 焉可胜言。大抵撰史加注者,或
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记录无限,规检不存,难以成一家之
格言,千载之楷则。凡诸作者,可不详之?
至若郑玄、王肃、述《五经》而各异,何休、马融,论《
三传》而竞爽。欲加商榷,其流实繁。斯则义涉儒家,言非史
氏,今并不书于此焉。
韩戴服郑《汉儒林传》:韩婴,燕人,推诗人之意,作《
内》、《外传》数万言。又:《后苍曲台记》,授梁戴德延君、
戴圣次君,德号大戴,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后汉儒林
传》:服虔字子慎,荥阳人。作《春秋左传解》,又以《左传
》驳何休之所驳。《郑玄传》 :玄字康成,高密人。所注《易
》、《书》、《诗》、《仪礼》、《礼记》、《论语》、《孝
经》、《尚书大传》,又著《礼帝袷义》、《六艺论》、《毛
诗谱》,凡百余万言。郑兴父子传:兴字少赣,开封人。少学
《公羊》,尤明《左氏》、《周官》,自杜林,桓谭、卫宏之
属,莫不斟酌焉。子众,字仲师,从父受《左氏春秋》,作《
难记条例》,兼通《易》、《诗》,为大司农,作《春秋删》
史通通释 · 93 ·
十九篇。
裴李应晋裴《史记集解叙注》:《索隐》曰:字龙驹,宋
兵曹参军。《正义》曰:采经史及众书之目而注《史记》。颜
师古《汉书注叙例》:李斐 ,不详所出。李奇,南阳人。应劭,
后汉太山太守。晋灼,河南人,晋尚书郎。
挚虞三辅挚虞注赵岐《三辅决录》,见《书志》篇。
陈寿季汉《蜀志杨戏传》:戏著《季汉辅臣赞》,其所颂
述,今多载于《蜀书》。其赞而不作传者,余皆注疏本末于其
辞下。
周处风土即《阳羡风土记》,见《书志》篇。
常璩华阳吕大防《华阳国志序》:晋常璩作《华阳国志》,
自先汉至晋初,逾四百岁,士女可书者四百人。《晋书》:璩
字道将,散骑常侍。按:周、常二书注,皆无考。
松之三国《宋书》:裴松之字世期,中书侍郎。上使注陈
寿《 三国志》。松之《表》:窃惟缋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
采为味,臣实顽乏,顾惭二物。按:世期,《史通》作少期。
北平本云:避唐讳也。
陆澄见《书志》篇。《隋经籍志》:《汉书注》一卷,齐
金紫光禄大夫陆澄撰。《困学纪闻》:其书不传。
刘昭刘彤《南史文学传》:刘昭字宣卿。临川王记室。初,
昭伯父彤集众家《晋书》,注干宝《晋纪》为四十卷。至昭,
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后汉》,世称博悉,一百八十卷。
孝标世说《世说》见《尚书》家。《梁文学传》:刘峻字
孝标。荆州户曹参军。高祖招文学之士,峻不能随众沈浮,故
不任用。高氏《纬略》:孝标注此书,引援汉、魏诸史,如晋
氏一代,凡一百六十七家,皆出于正史之外。
萧大圜《周书》:大圜字仁显,梁简文帝子。客长安,太
史通通释 · 94 ·
祖开麟趾殿,招集学士,大圜预焉。
《隋志》:《淮海乱离志》四卷,萧世怡撰,叙侯景之乱。
《新》、《旧唐志》并作萧大圜撰,世怡岂即其人欤?按:本
传缺录其书,而志亦不言有注。
羊之见《书志》篇。按:《洛阳伽蓝记序》:余才非著述,
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亦不言记内有注。
萍实《家语》:孔子曰:吾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
大如斗,赤如日 ,剖而食之,甜如蜜。”
王萧见《尚书》家。
何休《后汉儒林传》:何休字邵公,任城人。精研《六经
》,作《春秋公羊解诂》。
马融《后汉》本传:拜议郎,著《三传异同说》,注《孝
经》、《论语》、《易》、《诗》、《三礼》、《尚书》。融
为梁冀草奏李固,颇为正直所羞。
史通通释 · 95 ·
因习第十八
盖闻三王各异礼,五帝不同乐,故传称因俗,《易》贵随
时。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
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古者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故《左氏传》称 楚邓曼曰:
“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又郑子产曰:文、襄之伯,君薨,
大夫吊。即其证也。案夫子修《春秋》,实用斯义。而诸国皆
卒,鲁独称薨者,此略外别内之旨也。马迁《史记》西伯已下,
与诸列国王侯,凡有薨者,同加卒称,此岂略外别内邪?何贬
薨而书卒也?
盖著鲁史者,不谓其邦为鲁国;撰周书者,不呼其上曰周
王。如《史记》者,事总古今,势无主客,故言及汉祖,多为
汉王,斯亦未为累也。班氏既分裂《史记》,定名《汉书》,
至于述高祖为公、王之时,皆不除沛、汉之字。凡有异方降款
者,以归汉为文。肇自班《书》,首为此 失;迄于仲豫,仍踵
厥非。积习相传,曾无先觉者矣。
又《史记陈涉世家》,称其子孙至今血食。《汉书》复有
《涉传》,乃具载迁文。案迁之言今,实孝武之世也;固之言
今,当孝明之世也。事出百年,语同一理。即如是,岂陈氏苗
裔祚流东京者乎?斯必不然。《汉书》又云:严君平既卒,蜀
人至今称之。皇甫谧全录斯语,载于《高士传》。夫孟坚、士
史通通释 · 96 ·
安,年代悬隔,至今之说,岂可同云?夫班之习焉,其非既如
彼;谧之承固,其失又如此。迷而不悟,奚其甚乎!
何法盛《中兴书刘隗》《录》,称其议狱事具《刑法志》,
依检志内,了无其说 。既而臧氏《晋书》、梁朝《通史》,于
大连之传,并有斯言,志亦无文,传仍虚述。此又不精之咎,
同于玄晏也。
寻班、马之为一列传,皆具编其人姓名,如行状尤相似者,
则共归一称,若《刺客》、《日者》、《儒林》、《循吏》是
也。范晔既移题目于传首,列姓名于卷中,而犹于列传之下,
注为列女、高隐等目。苟姓名既书,题目又显,是则邓禹、寇
恂之首,当署为公辅者矣;岑彭、吴汉之前,当标为将帅者矣。
触类而长,实繁其徒,何止列女、孝子、高隐、独行而已。
魏书著书,标榜南国,桓、刘诸族,咸曰岛夷。是则自江
而东,尽为 卉服之地。至于《刘昶》、《沈文秀》等传,叙其
爵里,则不异诸华。岂有君臣共国,父子同姓,阖闾、季札,
便致土风之殊;孙策、虞翻,乃成夷夏之隔。求诸往例,所未
闻也。
当晋宅江、淮,实膺正朔,嫉彼群雄,称为僭盗。故阮氏
《七录》,以田、范、裴、段诸记,刘、石、符、姚等书,别
创一名,题为“伪史”。及隋氏受命,海内为家,国靡爱憎,
人无彼我,而世有撰《隋书经籍志》者,其流别群书,还依阮
《录》。案国之有伪,其来尚矣。如杜宇作帝,勾践称王,孙
权建鼎峙之业,萧祭为附庸之主,而扬雄撰《蜀纪》,子贡《
越绝》,虞 裁《江表传》,蔡述《后梁史》。考斯众作,咸是
伪书,自可类聚相从,合成一部,何止取东晋一世十有六家而
已乎?
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构,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若乃
史通通释 · 97 ·
韦、耿谋诛曹武,钦、诞问罪马文,而魏、晋史臣书之曰贼,
此乃迫于当世,难以直言。至如荀济、元瑾兰摧于孝靖之末,
王谦、尉迥玉折于宇文之季,而李刊齐史,颜述隋篇,时无逼
畏,事须矫枉,而皆仍旧不改,谓数君为叛逆。书事如此,褒
贬何施?
昔汉代有修奏记于其府者,遂盗葛龚所作而进之,既具录
他文,不知改易名姓,时人谓之曰:“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及邯郸氏撰《笑林》,载之以为口实。嗟乎!历观自古,此类
尤多,其有宜去而不去者,岂直葛龚而已!何事于斯,独致解
颐之诮也。凡为史者,苟能议事详审,措辞精密,举一隅以三
隅反,告诸往而知诸来,斯庶几可以无大过矣。
胶柱刻船《史记廉蔺传》:赵王以赵括代廉颇,蔺相如曰
:“王以名使括,若柱而鼓瑟耳。”按:调瑟又用《淮南子》
语。《吕览察今》篇:楚人涉江,剑坠水,遽契其舟,曰:吾
剑所从坠也。《广韵》:契、锲通,刻也。
曰薨曰卒《公羊》隐三: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士曰不禄。
刘隗《晋书》:刘 隗字大连。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
郎。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按:今《晋书》议狱事,收入本
传,窜去“具刑法志”一语,不袭臧《书》、《通史》之误矣。
刘昶沈文秀《魏书刘昶传》:昶字休道,义隆第九子也。
又《沈文秀传》:文秀字仲远,吴兴武康人。按:义隆者,宋
文帝之讳也。文秀则世为宋臣,《宋书》亦有传。二人皆出奔
仕魏者,《魏书》岛夷其君父,而邑里其子臣,是使父子君臣
异籍也。
阖闾季札按:《史记》吴大伯十九世至寿梦,寿梦四子,
长诸樊,季季札。诸樊子光,是为阖闾,于季札为子行也。
史通通释 · 98 ·
孙策虞翻按:《 吴志》孙策字伯符,汉讨逆将军。弟权称
尊号,追谥策长沙桓王。虞翻为孙策功曹。
田范裴段《隋经籍》霸史志:《赵书》十卷,一曰《二石
集》,伪燕太传田融撰。《燕书》二十卷,伪燕尚书范亨撰。
《秦记》十一卷,宋殿中将军裴景仁撰。《凉记》十卷,伪凉
著作郎段龟龙撰。
刘石苻姚前超起刘渊,后赵起石勒,前秦起莅洪,后秦起
姚弋仲。按:田、范、句错举十六国书,刘、石句错举十六国
姓,总统之词也。并详《外篇正史》。又按:“莅”旧作“符”
,有参证语,亦具《正史》篇。
杜宇《华阳国志》:有王曰杜宇,教民务时。朱提 有梁氏
女利,字纳以为妃。自号曰望帝,更名蒲卑。
蜀记越绝《隋经籍志》:《蜀王本记》一卷,扬雄撰。《
越绝书》十六卷,子贡撰。《越绝本事》:绝谓句践时也,贵
其内能自约,外能绝人也。吴、越贤者所作。按:书内有春申、
秦皇、汉祖诸人,又有毗陵、无锡、盐官、太末、丹阳、豫章
诸地,皆后世名,其非子贡撰可知。
江表后梁《晋书》:虞溥字允源。鄱阳内史,撰《江表传
》。《唐书》:蔡允恭仕隋,为起居舍人,著《后梁春秋》十
卷。后梁,萧也。见《世家》篇。
韦耿《后汉献帝纪》:建安二十三年,少府耿纪、丞相司
直 韦晃,起兵诛曹操,不克,夷三族。《魏志武纪》:汉太医
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
必与严匡讨暂之。
钦诞《魏志毋丘俭传》: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与俭矫太后
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举兵反。大将军统兵讨破之。钦亡
入吴,吴以钦为镇北将军。又《诸葛诞传》:诞字公休,景王
史通通释 · 99 ·
东征,使诞督军向寿春。钦之破也,诞累见夷灭,惧不自安,
遂反。吴人与文钦来应。大将军司马文王讨之。钦与诞有隙,
诞杀钦。大将军乃自临围,挚斩诞。诞麾下不降,皆曰:“为
诸葛公死不恨。”
荀济元瑾延寿《齐文襄纪》 :尚书祠部郎中元瑾与梁降人
荀济及淮南王宣洪等谋害文襄,事发,伏诛。又《荀济传》:
济字子通,及见执,杨谓曰:“迟暮何为然?”济曰:“叱叱
气耳。”
王谦尉迥师古《隋高祖纪》:相州总管尉迟迥,自以重臣
宿将,志不能平,遂举兵东夏。高祖命韦孝宽讨。破迥,传首
阙下。初,迥之乱也,上柱国王谦为益州总管,见幼主在位,
政由高祖,遂起巴蜀之众,以匡复为辞,进屯剑阁,陷始州。
命梁睿讨平之。按:《周书》王谦字敕万。尉迟迥字薄居罗。
又按:师古叙谦、迥事,在本传殊得体。但于他臣,如《高颖
》、《王述》、《李德林》、 《梁士彦》等传,每及此二人,
皆书贼书逆,曰“王谦作乱”,曰“尉迟迥反”,不一而足,
宜《史通》摘之。
葛龚《后汉文苑传》:葛龚字元甫,以善文记知名。按:
篇末所引,具章怀《注》中。
笑林《隋经籍志》:《笑林》三卷,后汉给事中邯郸淳撰。
史通通释 · 100 ·
邑里第十九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
逮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驰张,乡
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案夏侯孝若撰《东方朔赞》云
:“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
又为郡人焉。”夫以身没之后,地名改易,犹复追书其事,以
示后来。则知身生之前,故宜详录者矣。”
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
立州县,不存桑梓。由是斗牛之野,郡有青、徐;吴、越之乡,
州编冀、豫。欲使南北不乱,淄、渑可分,得乎?系虚名于本
土者,虽百代无易。既而天长地久,文轨大同。州郡则废置无
恒,名目则古今各异。而用者为人立传,每云某所人也,其地
皆取旧号,施之于今。欲求实录,不亦难乎!
且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于荆者,言皆成楚;居于晋
者,齿便从黄。涉魏而东,已经七叶;历 江而北,非唯一世。
而犹以本国为是,此乡为非。是则孔父里于昌平,阴氏家于新
野,而系纂微子,源承管仲,乃为齐、宋之人,非关鲁、邓之
士。求诸自古,其义无闻。
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若
仲远之寻郑玄,先云汝南应劭;文举之对曹操,自谓鲁国孔融
是也。爱及近古,其言多伪。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
史通通释 · 101 ·
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京邑,姓
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此乃寻流俗之常谈,忘
著书之旧体矣。
又近世有班秩不著者,始以州壤自标,若楚国龚遂、渔阳
赵 壹是也。至于名位既隆,则不从此列,若萧何、邓禹、贾谊、
董仲舒是也。观《周》、《隋》二史,每述王、庚诸事,高、
杨数公,必云琅琊王褒,新野庾信,弘农杨素,渤海高,以此
成言,岂曰省文,从而可知也。
凡此诸失,皆由积习相传,寝以成俗,迷而不返。盖语曰
:“难与虑始,可与乐成。”夫以千载遵行,持为故事,而一
朝纠正,必惊愚俗。此庄生所谓“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
斯言已得之矣。庶知音君子,详其得失者焉。
江左侨立《晋地里志》:晋都河南,仍魏名为司州。元帝
渡江,侨置于徐,非本所也。后于寻阳侨立弘农郡,于 武陵侨
立河东郡。兖州则侨置于京口,后改广陵为南兖州,又侨置青
州,又分立陈留郡、山阳郡。雍州则侨立于襄阳,又于襄阳分
立京兆、扶风、河南、广平等郡。至志徐、荆、扬三州,则凡
幽、冀、青、并、雍、凉、兖、豫诸州邑名,错寄其中,多不
胜录。
居晋齿黄嵇康《养生论》: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
险而癭,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
不相应。按《文选》善《注》,、麝、颈,并有义证,而齿黄
独无,盖当时已莫详矣。《史通》直用康语也。
昌平《史记》世家: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
孔防 叔。《索隐》:《家语》曰:宋微子之后。宋襄公至孔父
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至防叔,畏华人氏之逼而
奔鲁,故孔氏为鲁人。
史通通释 · 102 ·
阴氏《通鉴光武纪》:帝在宛,纳新野阴氏之女丽华。胡
三省《注》:《风俗通》云:“管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
后氏焉。”《氏族大全》:修,管仲七世孙也。《后汉阴识传
》:秦、汉之际,始家新野。《汉地里志》:新野邓,属南阳
郡。
应劭孔融《后汉郑玄传》:袁绍要玄,大会。时汝南应劭
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仲远,北面称弟子,何
如?”《杨彪传》:曹操奏收彪,孔融往见操 ,曰:杨公四世
清德,公今横杀,孔融鲁国男子,便当拂衣而去。融本传:融
字文举。
龚遂赵壹《汉书》: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后
汉书》: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按:遂非楚国而曰楚国,
壹非渔阳而曰渔阳,标所望也。
王颖高杨《后周书》:王褒字子渊,琅琊临沂人。庾信字
子山,南阳新野人。《隋书》:高字昭玄,渤海人。杨素字处
道,弘农华阴人。按:《史通》本节引萧、邓、贾、董,汉世
称其人皆不举地望。而近时王、庾、高、杨,必以郡称,文滋
烦重矣,故曰“岂曰省文”。
史通通释 · 103 ·
言语第 二十
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
专对,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
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若《尚书
》载伊尹之训,皋陶之谟,《洛诰》、《康诰》、《牧誓》、
《泰誓》是也。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
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若《春秋》载吕相绝秦,子产
献捷,臧孙谏君纳鼎。魏绛对戮杨干是也。战国虎争,驰说云
涌,人持弄丸之辩,家挟飞钳之术,剧谈者以谲诳为宗,利口
者以寓言为主,若《史记》载苏秦合从,张仪连横,范睢反 间
以相秦,鲁连解纷而全赵是也。
逮汉、魏已降,周、隋而往,世皆尚文,时无专对。运筹
尽策,自具于章表;献可替否,总归于笔札。宰我、子贡之道
不行,苏秦、张仪之业遂废矣。假有忠言切谏,《答戏》、《
解嘲》,其可称者,若朱云折槛以抗愤,张纲埋轮而献直。秦
宓之酬吴客,王融之答虏命,此之小辩,曾何足云。是以历选
载言,布诸方册,自汉已下,无足观焉。
寻夫战国已前,其言皆可讽咏,非但笔削所致,良由体质
素美。何以核诸?至如讨“鹑贲”、“鹆”,童坚之谣也;“
山木”、“辅车”,时俗之谚也;“皤腹弃甲”,城者 之讴也
;“原田是谋”,与人之诵也。斯皆刍词鄙句,犹能温润若此,
史通通释 · 104 ·
况乎束带立朝之土,加以多闻博古之议者哉!则知时人出言,
史官入记,虽有讨论润色,终不失其梗概者也。
夫《三传》之说,既不习于《尚书》;两汉之词,又多违
于《战策》。足以验氓俗之递改,知岁时之不同。而后来作者,
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方复追效昔人,示
其稽古。是以好丘明者,则偏摸《左传》;爱子长者,则全学
史公。用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楚、汉应对行乎宋、
齐之日。而伪修混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纯,真伪由其相
乱。故裴 少期讥孙盛录曹公平素之语,而全作夫差亡灭之词。
虽言似《春秋》而事殊乖越者矣。
然自咸、洛不守,龟鼎南迁,江左为礼乐之乡,金陵实图
书之府,故其俗犹能语存规检,言喜风流,颠沛造次,不忘经
籍。而史臣修饰,无所费功。
其于中国则不然。何者?于斯时也,先王桑梓,翦为蛮貊,
被发左衽,充神州。其中辩若驹支,学如郯子,有时而遇,不
可多得。而彦鸾修伪国诸史,收、弘撰《魏》、《周》二书,
必讳彼夷音,变成华语,等杨由之听雀,如介葛之闻牛,斯亦
可矣。而于其间,则有妄益文彩,虚加风物,援引《诗》、《
书》、《宪 章》、《史》、《汉》。遂使沮渠、乞伏,儒雅比
于元封,拓跋、宇文,德音同于正始。华而失实,过莫大焉。
唯王、宋著书,叙元、高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
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
浅俗。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姆多媸,而归罪
于明镜也。
又世之议者,咸以北朝众作,《周史》为工。盖赏其记言
之体,多同于古故也。夫以枉饰虚言,都捐实事,便号以良直,
师其模楷,董狐、南史、举目可求,班固、华峤,比肩皆是者
史通通释 · 105 ·
矣。
近有敦煌张太素、中山郎余令,并称述者,自负史才。郎
著《孝德传》,张著《隋后略》。凡所撰今语,皆依仿旧辞。
若选言可以效古而书,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
胜纪哉?
盖江芊马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汉
王怒郦生曰:“竖儒,几败乃公事。”单固谓杨康曰:“老奴,
汝死自其分。”乐广叹卫价曰:“谁家生得宁馨儿!”斯并当
时侮之词,流俗鄙俚之说。必播以辱吻,传诸讽诵,而世人皆
以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殊为鲁朴者,何哉?盖楚、
汉世隔,事已成古,魏、晋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
犹今者乃惊其质。夫天地长久,风俗无恒,后之视今 ,亦犹今
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苟记言则
约附《五经》,载语则依凭《三史》,是春秋之俗,战国之风,
互两仪而并存,经千载其如一,奚以今来古往,质文之屡变者
哉?
盖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
史者,不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尽传于后。若事皆不谬,言
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居,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弄丸飞钳《文心论说》篇:《转丸》骋其功辞,《飞钳》
伏其精术。尹知章《鬼谷序》:苏秦、张仪受《捭阖》之术,
又受《转丸肢箧》三章。弄丸兼用《庄子》市南宜僚事。《鬼
谷子》有《飞箝》篇。箝、钳通。
折槛《汉书》本传:朱云字游。成帝时,云上书求见,公
卿在前,云曰:“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御史将
云下,云攀殿槛,槛折。左将军辛庆忌免冠叩头争,上意解。
史通通释 · 106 ·
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埋轮《后汉张皓传》:子纲,字文纪,为御史。汉安元年,
选遣八命徇行风俗。余人受命之部,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
书御,京师震悚。
秦宓酬吴客 《蜀志》本传:秦宓字子敕。拜左中郎将、长
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往饯焉。温问曰:“君学乎?”宓
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
宓曰:“有之,在西。”《诗》曰:‘乃眷西顾。’温曰:“
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曰:‘鹤鸣于九
皋,声闻于天。’”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
》曰:‘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温曰:“天有姓乎?”宓
曰:“有。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
”温曰:“日出于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
答问如响,应声而出 ,于是温大敬服。
王融答虏使《南齐》本传:王融字元长。上使兼主客,接
虏使房景高、宋弁。弁见融年少,问王:“主客年几?”融曰
:“五十之年,久逾其半。”后日,上以虏献马不称,使融问
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所献良马,乃驽骀不若。将旦旦
信誓,有时而爽;驷驷之牧,遂不能嗣。宋弁曰:“当是不习
土地。”融曰:“周穆马迹,过于天下。若骐骝之性,因地而
迁,则造父之策,有时而踬。”弁不能答。
鹑贲《左传》僖五: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
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鹆 《左》昭二十五:文、武之世,童谣有之曰:“之鹆之,
公出辱之。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鹆,公在乾侯,微
褰与襦。鹆之巢,远哉遥遥,稠父丧劳,宋父以骄。鹆鹆,往
史通通释 · 107 ·
歌来哭。”
山木《左》隐十一: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
宾有礼,主则择之。”
辅车《左》僖五:谚所谓辅车相依,辱亡齿寒者,其虞、
虢之谓也。
皤腹《左》宣二: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
弃甲复来。
原田《左》僖二十八: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
旧而新是谋。”
混沌《庄子天地》篇:子贡南游于楚,过汉阴,见一 丈人
方将为凿畦,凿隧而入井,抱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其名为。
为圃者作色而笑曰:“吾闻之,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
必有机心,吾羞而不为也。子贡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
:“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不治其
外。”按:浑、混通。
裴讥孙盛《魏武纪注》:孙盛《魏氏春秋》云:“答诸将
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臣松之以为制书,多用《
左氏》以易旧文,后之学者将何取信哉?且魏武方以天下励志,
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类。
中国《谈苑》:雍熙中校《九经》,杜镐述贞观敕云:经
籍讹舛,由五胡之乱,学士多南迁,中国经术浸微。按:唐初
语称中原为中国,此一证也。然其称起汉、魏间。《世说识鉴
》:裴潜谓刘备,使居中国,能乱人。又《容止注》:明帝得
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皆是也。
杨由听雀《后汉方术传》:杨由,成都人,为郡文学掾。
时有大雀集于库楼上,太守廉范以问由。由对曰:“此占郡内
史通通释 · 108 ·
当有小兵。”按:郭《评》云:杨由占雀,非听雀也。听雀是
益部杨宜事。愚以为太泥。凡禽占之术,未有不以鸣声为占者。
范史书“集”,不书“鸣” ,省文耳。“听”字无害。
介葛闻牛《左》僖二十九:介葛卢来朝,闻牛鸣,曰:“
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问之而信。
张太素《唐书张公瑾传》:子太素,龙朔中,东台舍人,
兼修国史,著书百余篇。《通志略》:太素著《北齐书》二十
卷、《隋书》三十二卷、《隋后略》十卷、《敦煌张氏家传》
二十卷。又见《史官建置》篇。
郎余令《唐儒学传》:郎余令授霍王元轨府参军事,从父
知年亦为王友。元轨每曰:郎家二贤皆入府,不意培而松柏为
林。余令以梁元帝有《孝德传》,更撰《后传》数十篇。改著
作佐郎。
单固杨康 《魏志王凌傅注》:《魏略》曰:山阳单固字恭
夏,有器实。州刺史令狐愚辟为别驾,与从事杨康并为腹心。
后愚与王凌通谋,康、固皆知其计。康至洛阳,露其事。太傅
东取凌。固见太傅,问曰:“卿知其事邪?令狐及乎?”固故
云无有。康与固对相诘,乃骂康曰:“老庸,既负使君,又灭
我族,顾汝当活耶!”初,杨康自以白其事,冀得封拜,后亦
并斩。临刑,固又骂康曰:“老奴,汝死自分耳,”“何面目
行地下也!”
乐广卫《晋书乐广传》:广字彦辅,与王衍俱宅心事外,
天下言风流者,王、乐称首焉。《卫传》:字叔宝,风神秀异,
妻父 即乐广也。时谓妇公冰清,女婿玉润。按:二传俱无“宁
馨儿”语,其语今见《王衍传》。衍总角选山涛,涛嗟叹,目
而送之,曰:“何物老姨妪,生宁馨儿。”《史通》似误。《
通雅》:宁馨,呼语词,今读能亨,亦云那向。
史通通释 · 109 ·
浮词第二十一
夫人枢机之发,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
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司之助也。去
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而史之叙事,亦有时类此。
故将述晋灵公厚敛雕墙,则且以不君为称;欲云句马安四至九
卿,而先以巧宦标目。所谓说事之端也。又书重耳伐原示 信,
而续以一战而霸,文之教也;载匈奴为偶人象郅都,今驰射莫
能中,则云其见惮如此。所谓论事之助也。
昔尼父裁经,义在褒贬,明如日月,持用不刊。而史传所
书,贵乎博录而已。至于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于
片言,是非由于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欤!但近代作者,溺
于烦富,则有发言失中,加之不惬,遂令后之览者,难以取信。
盖《史记》世家有云:赵鞅诸子,无恤最贤。夫贤者当以仁恕
为先,礼让居本。至如伪会邻国,进计行戕,俾同气女兄,摩
笄引决,此则诈而安忍,贪而无亲,鲸鲵是俦,犬豕不若,焉
得谓之贤哉!又《 汉书》云:萧何知韩信贤。案贤者处世,夷
险若一,不陨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易》《传》曰:知进
退存亡者,其唯圣人乎!如淮阴初在仄微,堕业元行,后居荣
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知足之
情安在?美其善将,呼为才略则可矣,必以贤为目,不其谬乎
?又云:严延年精悍敏捷,虽子贡、冉有通于政事,不能绝也。
史通通释 · 110 ·
夫以编名《酷吏》,列号“屠伯”,而辄比孔门达者,岂其伦
哉!且以春秋至汉,多历年所,必言貌取人,耳目不接,又焉
知其才术相类,锱铢无爽,而云不能绝乎?
盖古之记事也,或先经张本,或后传终 言,分布虽疏,错
综逾密。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
接句,顿成乖角。是以《齐史》之论魏收,良直邪曲,三说各
异;《周书》之评太祖,宽仁好杀,二理不同。 非惟言无准
的,固亦事成首鼠者矣。夫人有一言,而史辞再三,良以好发
芜音,不求谠理,而言之反覆,观者惑焉。
亦有开国承家,美恶昭露,皎如星汉,非靡沮所移,而轻
事尘点,曲加粉饰。求诸近史,此类尤多。如《魏书》称登国
以鸟名官,则云“好尚淳朴,远师少”;述道武结婚蕃落,则
曰“招携荒服,追慕汉高”。自余所说,多类于此。案魏氏始
兴边朔 ,少识典、坟;作俪蛮夷,抑惟秦、晋。而鸟官创置,
岂关郯子之言?髦头而偶,奚假奉春之策?奢言无限,何其厚
颜!又《周史》称元行恭因齐灭得回,庾信赠其诗曰:“虢亡
垂棘反,齐平宝鼎归。”陈周弘正来聘,在馆赠韦诗曰:“德
星犹未动,直车讵肯来?”其为信、弘正所重如此。夫文以害
意,自古而然,拟非其伦,由来尚矣。必以庾、周所作,皆为
实录,则其所褒贬,非止一人,咸宜取其指归,何止采其四句
而已?若乃题目不定,首尾相违,则百药、德是也;心挟爱憎,
词多出没,则魏收、牛弘是也。斯皆鉴裁非远,智识不周,而
轻弄笔端,肆 情高下。故弥缝虽洽,而厥迹更彰,取惑无知,
见嗤有识。
夫词寡者出一言而已周,才芜者资数句而方浃。案《左传
》称绛父论甲子,隐言于赵孟;班《书》述楚老哭龚生,莫识
其名氏。苟举斯一事,则触类可知。至嵇康、皇甫谧撰《高士
史通通释 · 111 ·
记》,各为二叟立传,全采左、班之录,而其传论云:“二叟
隐德容身,不求名利,避远乱害,安于贱役。”夫探揣古意,
而广足新言,此犹子建之咏三良,延年之歌秋妇。至于临穴泪
下,闺中长叹,虽语多本传,而事无异说。盖凫胫虽短,续之
则悲;史文虽约,增之反累。加减前哲,岂容易哉!
昔夫子断唐、 虞以下迄于周,翦截浮词,撮其机要。故帝
王之道,坦然明白。嗟乎!自去圣日远,史籍逾多,得失是非,
孰能刊定?假有才堪厘革,而以人废言,此绕朝所谓“忽谓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者也。
伊惟焉哉按:“此四句化用《雕龙章句》篇文。其原文云
:“夫、惟、盖、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送
末之常科。”
巧宦《史记汲黯传》:黯姑姊子司马安,少与黯为太子洗
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按:传文“深巧”截句,
“善宦”二字另读。而潘岳《闲居赋序》破句作“巧宦”之目,
后遂习用之。
摩笄《史记》:赵简 子尽召诸子与语,无恤最贤,乃以为
太子,是为襄子。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葬,未除服,北
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以食代王,,行斟,阴令宰人雒
以击杀代王,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
代人怜之,名死地为摩笄之山。
知韩信贤项羽封沛公蜀汉。《魏叔子集熊养及字说》曰:
汉高不肯之国。萧何曰:“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
”张良自韩来,韩信、陈平自楚往。故曰:“养民以致贤。”
按:语见《汉书萧何传》。而良遇在先,平至在后。魏冰叔浑
统言之。汉中所致,固止一信。但萧何致贤之语,却是泛词 。
《史通》指实韩信,殊属牵合,非止拓义之滞也。
史通通释 · 112 ·
陨充绌此《礼记儒行》之文。郑《注》:陨,困迫失志之
貌。充诎,欢喜失节之貌。
屠伯严延年本传:巧为狱文,奏可论死,奄忽如神,流血
数里,河南号为“屠伯。”
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侯召御史大夫载,怒曰:“与
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登国名官师少《魏书官氏志》:天赐元年,欲法古纯质,
每于制定官号,皆拟远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凫鸭,取飞
之迅疾;以伺察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自余诸官,
义皆类此。按:登国,道武初元,举以概后 也。少事,见《书
志》篇。
道武结婚慕汉高《魏书崔玄伯传》:太祖曾引玄伯讲《汉
书》,至娄敬说汉祖以鲁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叹者良久。
是以诸公主皆厘降于宾附之国。
髦头《晋天文志》:昴七星,天之耳目也。又为髦头,胡
星也。《魏天象志》:皇始元年六月,有星彗于髦头。是秋,
太祖启冀方之地。
奉春之策《汉书刘敬传》: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
‘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奉春君。冒
顿数苦北边,刘敬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赂之,
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 子,代单于。”
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元行恭得回《周书》:元伟字猷道。为使主,报聘于齐。
是秋,高祖亲戎东讨,伟为齐所执。齐平,伟方见释。伟性好
虚静,政事之暇,未尝弃书。初,自邺还也,庾信赠其诗云云。
按“猷道”,《史通》作“行恭”,岂牛弘本然耶?
周弘正来聘《周书》:韦字敬远,志尚夷简,所居之宅,
史通通释 · 113 ·
枕带林泉。明帝号之曰逍遥公。陈遣其尚书周弘正来聘,造,
后请至宾馆,弘正赠诗云云。按:《世说》:陈太丘诣荀朗陵,
元方将军。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弘正诗“真车”语用此也。
绛楚二老绛父即绛 县老,见《二体》篇。《汉书两龚传》
:两龚皆楚人也。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世谓之楚两龚。王莽
既篡国,遣使者奉玺书,即拜。胜不复开口饮食,死。有老父
来,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
遂趋而出,莫知其谁。按:嵇康、皇甫谧作《二叟传》,皆采
左、班语也。
咏三良《文选》:曹子建《三良诗》云,“揽涕登君墓,
临穴仰天叹。”
歌秋妇《宋书》:颜延之字延年,独酌郊野,当其得意,
旁若无人。按:《秋胡诗》有“岁暮临空房”句,所胃闺叹也。
秋胡事详后《品藻》篇。
凫胫《庄子骈拇》篇:凫胫 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
断之则悲。
史通通释 · 114 ·
叙事第二十二
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
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疲,百遍
无,自非作者曰圣,其孰能与于此乎?昔圣人之述作也,上自
《尧典》,下终获麟,是为属词比事之言,疏通知远之旨。子
夏曰:“《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扬雄有云
:“说事者莫辨乎《书》,说理者莫辨乎《春秋》。”然则意
指深奥,诰训成义,微显阐幽,婉而成章,虽殊途异辙,亦各
有差焉。谅以师范亿载,规模万古 ,为述者之冠冕,实后来之
龟镜。既而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继圣而作,抑其次
也。故世之学者,皆先曰《五经》,次云《三史》,经史之目,
于此分焉。
尝试言之曰:经犹日也,史犹星也。夫杲日流景,则列星
寝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故《史》、《汉》之文,当乎
《尚书》、《春秋》之世也,则其言浅俗,涉乎委巷,垂翅不
举,无闻。逮于战国已降,去圣弥远,然后能露其锋颖,倜傥
不羁。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优劣,讵可同年?自汉
已降,几将千载,作者相继,非复一家,求其善者,盖亦几矣。
夫班、马执简,既《五经 》之罪人;而《晋》、《宋》杀青,
又《三史》之不若。譬夫王霸有别,粹驳相悬,才难不其甚乎
!
史通通释 · 115 ·
然则人之著述,虽同自一手,共间则有善恶不均,精粗非
类。若《史记》之《苏》、《张》、《蔡泽》等传,是其美者。
至于《三》、《五本纪》,《日者》,《太仓公》、《龟策传
》,固无所取焉。又《汉书》之帝纪,《陈》、《项》诸篇,
是其最也。至于《三》、《五本纪》,《日者》、《太仓公》、
《龟策传》,固无所取焉。又《汉书》之帝纪,《陈》、《项
》诸篇,是其最也。至于《淮南王》、《司马相如》、《东方
朔传》,又安足道哉!岂 绘事以丹素成妍,帝京以山水为助。
故言媸者其史亦拙,事美者其书亦工。必时乏异闻,世无奇事,
英雄不作,贤俊不生,区区碌碌,抑惟恒理,而责史臣显其良
直之体,申其微婉之才,盖亦难矣。故扬子有云:“虞、夏之
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下周者,其书憔
悴乎?”观丘明之记事也,当桓、文作霸,晋、楚更盟,则能
饰彼词句,成其文雅。及王室大坏,事益纵横,则《春秋》美
辞,几乎翳矣。观子长之叙事也,自周已往,言所不该,其文
阔略,无复体统。洎秦、汉已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
足称者。至若荀悦《汉纪》,其 才尽于十帝;陈寿《魏书》,
其美穷于三祖。触类而长,他皆若斯。
夫识宝者稀,知音盖寡。近有裴子野《宋略》,王劭《齐
志》,此二家者,并长于叙事,无愧古人。而世人议者皆雷同,
举裴而共诋王氏。夫江左事雅,裴笔所以专工;中原迹秽,王
文由其屡鄙。且几原务饰虚辞,君懋志存实录,此美恶所以为
异也。设使丘明重出,子长再生,记言于贺六浑之朝,书事于
士尼干之代,将恐辍毫栖牍,无所施其德音。而作者安可以今
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夫叙事之体,其流甚多,非复片言所能,今辄区分类聚,
定为三篇,列之于下。
史通通释 · 116 ·
微显阐 幽《左传》杜《序》: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
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按:《史通》本此,非用
《易》文也。
浑浑灏灏噩噩扬子《问神》篇之文。
贺六浑《北齐神武纪》: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人也。
世仕慕容氏,慕容败,归魏。
神武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士尼干黄本作“士于尼”。其《补注》云:《北史》齐显
祖讳洋,字子进。武明太后孕帝时,有赤光照室,及产,命之
曰“侯尼于”,鲜卑言有相子也。“士于尼”宜作“侯尼于”。
缕《》本作《》,通作《罗》。左思《吴都赋》:嗟难得
而楼 。《晋书》傅咸疏:臣前所以不罗缕者,冀因结奏得从私
愿也。《金壶字考》:次序也。
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
简之时义大矣哉!历观自古,作者权舆,《尚书》发踪,所载
务于寡事,《春秋》变体,其言贵于省文。斯盖浇淳殊致盖,
前后异迹。然则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作之尤美者也。始自两汉,
迄乎三国,国史之文,日伤烦富。逮晋已降,流宕逾远。寻其
冗句,摘其烦词,一行之间,必谬增数字;尺纸之内,恒虚费
数行。未聚蚊成雷,群轻折轴,况于章句不节,言词莫限,载
之兼两,曷足道哉?
盖叙事之体 ,其别有四:有直纪其才行者,有唯书其事迹
者,有因言语而可知者,有假赞论而自见者。至如《古文尚书
》称帝尧之德,标以“允恭克让”;《春秋左传》言子太叔之
状,目以“美秀而文”。所称如此,更无他说,所谓直纪其才
行者。又如《左氏》载申生为骊姬所谮,自谥而亡;班史称纪
信为项籍所围,代君而死。此则不言其节操,而忠孝自彰,所
史通通释 · 117 ·
谓唯书其事迹者。 又如《尚书》称武王之罪纣也,其誓曰:
“焚炙忠良,刳剔孕妇。”《左传》纪随会之论楚也,其词曰
:“荜辂蓝缕,以启山林。”此则才行事迹,莫不阙如,而言
有关涉,事便显露,所谓 因言语而可知者。又如《史记卫青传
》后,太史公曰:苏建尝责大将军不荐贤待士。《汉书孝文纪
》末,其赞曰:“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此则传之与纪,
并所不书,而史臣发言,别出其事,所谓假赞论而自见者。然
则才行、事迹、言语、赞论,凡此四者,皆不相须。若兼而毕
书,则其费尤广。但自古经史,通多此类。能获免者,盖十无
一二。
又叙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曰省句,二曰省字。如《左
传》宋华耦来盟,称其先人得罪于宋,鲁人以为敏。夫以钝者
称敏,则明贤达所嗤,此为省句也。《春秋经》曰:“陨石于
宋五。”夫闻之陨,视 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
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其有反于是者,
若《公羊》称郄克眇,季孙行父秃,孙良夫跛,齐使跛者逆跛
者,秃者逆秃者,眇者逆眇者。盖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
“各以其类逆”必事加再述,则于文殊费,此为烦句也。《汉
书张苍传》云:“年老,口中无齿”。盖于此一句之内去“年”
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为烦字也。
然则省句为易,省字为难,洞识此心,始可言史矣。苟句尽余
剩,字皆重复,史之烦芜,职由于此。
盖饵巨鱼者,垂其千钓,而得之在于一筌;捕高 乌者,张
其万置,而获之由于一目。夫叙事者,或虚益散辞,广加闲说,
必取其所要,不过一言一句耳。苟能同夫猎者、渔者,既执而
置钓必收,其所留者唯一筌一目而已,则庶几骈枝尽去,而尘
垢都捐,华逝而实存,滓去而沈在矣。嗟乎!能损之又损,而
史通通释 · 118 ·
玄之又玄,轮扁所不能语斤,伊挚所不能言鼎也。
权与舆《广韵》造衡自权始,造车自舆始。
成雷折轴《汉中山靖王传》:众煦漂山,聚会成雷。《注
》:古“蚊”字。《国策》:张仪说魏,积羽沈舟,群轻折轴,
众口铄金。
筚辂蓝楼《左》宣十二: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在军
无日 不讨军实而申儆之,训之以荜路蓝缕,以启山林。按:是
栾书语,非士会语也。二人皆称武子,所以误也。又:昭十二
年,右尹子革语亦有筚路句。皆是言语,非书事迹。
卫青传《史记赞》:大将军不敢亲附士大夫,招贤者,侵
人主之柄,奉法遵职而已。按:其文全出苏建口语,史公运之
为赞,事举而传文省矣,敌刘氏引之。
孝文纪《汉书赞》:孝文皇帝约身弛民,怀南越,和匈奴。
又:吴王诈病而赐几杖,专务德化。按:尺此数事,本皆《史
记》纪中正文,班氏取以为赞,又一运化省笔之法,故刘氏类
引之。
鲁人以为敏《左》文十五:宋 华耦来盟,公与之宴,辞曰
:“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
其敢辱君。”鲁人以为敏。杜《注》无故扬其祖恶是不敏,鲁
人以为敏,君子不与也。按:“鲁”字之训,刘云“《礼记》
中亦有是注”,但大、小、戴《记》皆无是语,唯孔《疏》有
其文,曰:“鲁人,鲁钝之人。”
眇秃跛《谷梁》成元:季孙行父秃,晋克眇,卫孙良夫跛,
同时而聘于齐云云。《公羊》成二:客或跛或眇,于是使跛者
迓跛者,眇者迓眇者。按:《史通》所引,是《谷》非《公》,
传写误。
口中无齿《汉书张苍传》:免相后,口中无齿,食 乳。按
史通通释 · 119 ·
:句上无“年老”字。又按:本传全录《史记》。《史记》有
“老”字,无“年”字,岂唐初写本《汉书》有此二字耶?
一筌一目鱼豢《典略》云: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张一
目之罗,终不得鸟矣。《史通》翻用其文,然失之迫隘,不若
原文之善喻也。按:鱼豢之言,本《淮南说山训》。
轮扁《庄子天道》: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则不入,
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按:文兼使郢人
运斤事,故曰不能语斤。
伊挚《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索隐》:《孙子兵
书》伊尹名挚。孔安国亦曰伊挚。《吕览本味 》:伊尹说汤以
至味,曰:“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
按:《轮扁》二句,本《文心神思》篇成语。
夫饰言者为文,编文者为句,句积而章立,章积而篇成。
篇目既分,而一家之言备矣。古者行人出境,以词令为宗,大
夫应对,以言文为主。况乎列以章句,刊之竹帛,安可不励精
雕饰,传诸讽诵者哉?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句皆韶、夏,
言尽琳琅,秩秩德音,洋洋盈耳。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
;登太山者,但嗟其峻极。必摘以尤最,不知何者为先。然章
句之言,有显有晦。显也者,繁词缛说,理尽于篇中;晦也者,
省字 约文,事溢于句外。然则晦之将显,优劣不同,较可知矣。
夫能略小存大,举重明轻,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
此皆用晦之道也。
昔古文义,务却浮词。《虞书》云:“帝乃殂落,百姓如
丧考妣。”《夏书》云:“启呱呱而泣,予不子。”《周书》
称“前徒倒戈”,“血流漂杵”。《虞书》云:“四罪而天下
咸服。”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
为之者方觉其难,固非雕虫小技所能斥苦其说也。既而丘明受
史通通释 · 120 ·
经,师范尼父。夫经以数字包义,而传以一句成言,虽繁约有
殊,而隐晦无异。故其纲纪而言邦俗也,则有士会为 政,晋国
之盗奔秦;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其款曲而言人事也,则有犀
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斯皆言近
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
表而知裹,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晦之
时义,不亦大哉!洎班、马二史,虽多谢《五经》,必求其所
长,亦时值斯语。至若高祖亡萧何,如失左右手,汉兵败绩,
睢水为之不流;董生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翟公之门,可张雀
罗,则其例也。
自兹已降,史道陵夷,作者芜音累句,云蒸泉涌。其为文
也,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 奇偶相配。故应以
一言蔽之者,辄足为二言;应以三句成文者,必分为四句。弥
漫重沓,不知所裁。是以处道受责于少期,子升取讥于君懋,
非不幸也。
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故能疏而不遗,俭而无阙。
璧如用奇兵者,持一当百,能全克敌之功也。若才乏俊颖,思
多昏滞,费词既甚,叙事才周,亦犹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方
成贸迁之价也。然则《史》、《汉》已前,省要如彼;《国》、
《晋》已降,烦碎如此。必定其妍媸,甄其善恶。夫读古史者,
明其章句,皆可咏歌;观近史者,悦其绪言,直求事意而已。
是则一贵一贱,不言可知,无假榷 扬,而其理自见矣。
言文《左》襄二十五: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
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慎辞哉!
斥苦《庄子》逸篇:绋讴所生,必于斥苦。司马彪《注》
引绋讴歌,为力不齐,而迫促之。按:本文盖竭力求及之意。
晋盗奔秦《左》宣十六:晋侯请于王,以敝冕命士会将中
史通通释 · 1 21 ·
军,且为太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
如归忘亡《左》闵二:僖之元年,齐桓公迁刑于夷仪。二
年,封卫于楚丘。刑迁如归,卫国忘亡。
犀革挟纩《左》庄十二:宋万弑闵公于蒙泽,奔陈。宋人
请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 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
手足皆见。宋人醢之。又宣十二:楚子伐萧,申公巫臣曰:“
师 人 多 寒 。 ” 王 巡 三 军 , 拊 而 勉 之 。 三 军 之 士 , 皆 如 挟 纩 。
按:本文于“则有”之下,一本云:“使妇人饮之酒,以犀革
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援庙桷,动于甍。师人多寒,王拊
而巡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一本削去“援庙桷”六字,
以“宋人醢之萧溃”六字填之。反覆参观,二本皆谬。何也?
章言用晦,所引皆含蓄句法。此条神趣只在“手足见”、“如
挟纩”两言,而多赘冗文,全乖晦体。谬一也。《史通》一书,
纯用偶体,此条与“盗奔”、“邢迁” 作配,而溢添“援桷”,
则体不均;改缀“萧溃”,又义不属。谬二也。再按:“援桷”
事见襄二十八。此六字似是“犀革”改本失删彼文,自余羡句,
则缘后人夹注,传写混入,致兹乖谬耳。既僭刊之,仍列异本
原文于右。难者曰:“‘三军挟纩’”八字不太割截乎?”应
之曰:“‘如归、忘亡’八字连缀上文否?”
不知牝牡王《训故》:《邹子》:董仲舒劝学,三年不窥
园,乘马不知牝牡。按:《史记》、《汉书》止有“不窥园”
一句。
可张雀罗《汉书汲郑传》:两人中废,宾客益落。先是,
下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及废,门外可张爵 罗。后复为廷
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
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处道《晋书》:王沈字处道,典著作,与荀觊、阮藉共撰
史通通释 · 122 ·
《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按:本文句下原注,
本引裴评王沈书语,或妄意裴是注《三国》者,遂改“处道”
为“承祚”,并改注内“魏书”为“魏志”,而又脱去“有殊
于众”两言,使“一类分三”句无著傍,头面全失矣。亟是正
之,不怿多事云。
子升《魏书文苑传》:温子升字鹏举,永熙中散骑常侍。
济阴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有颜延之、谢灵运、沈约 、任,我
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吐沈含任。宋游道集其文笔为三十五卷。
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嫔贤愚,草木以方男女,
诗人骚客,言之备矣。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
或述事多比于古。当汉氏之临天下也,君实称帝,理异殷、周
;子乃封王,名非鲁、卫。而作者犹谓帝家为王室,公辅为王
臣。盘石加建侯之言,带河申俾侯之誓。而史臣撰录,亦同彼
文章,假托古词,翻易今语。润色之滥,萌于此矣。
降及近古,弥见其甚。至如诸子短书,杂家小说,论逆臣
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邦国初基,皆云草昧;帝王
兆迹 ,必号龙飞。斯并理兼讽谕,言非指斥,异乎游、夏措词,
南、董显书之义也。如魏收《代史》,吴均《齐录》,或牢笼
一世,或苞举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弘至公之正说。而收
称刘氏纳贡,则曰“来献百牢”;均叙元日临轩,必云“朝会
万国”。夫以吴徵鲁赋,禹计涂山,持彼往事,用为今说,置
于文章则可,施于简册则否矣。
亦有方以类聚,譬诸昔人。如王隐称诸葛亮挑战,冀获曹
咎之利;崔鸿称慕容冲见幸,为有龙阳之姿。其事相符,言之
谠矣。而卢思道称邢邵丧子恸,自东门吴已来,未之有也;李
百药称王琳雅得人心,虽李将军恂恂善诱 ,无以加也。斯则虚
引古事,妄足庸音,苟矜其学,必辨而非当者矣。
史通通释 · 123 ·
昔《礼记·檀弓》,工言物始。夫自我作故,首创新仪,
前史所刊,后来取证。是以汉初立,子长所书;鲁始为,丘明
是记,河桥可作,元凯取验于毛《诗》;男子有笄,伯支远徵
于《内则》。即其事也。案裴景仁《秦记》称苻坚方食,抚盘
而诟,王劭《齐志》述洛干感恩,脱帽而谢。及彦鸾撰以新史,
重规删其旧录,乃易“抚盘”以“推案”,变“脱帽”为“免
冠”。夫近世通无案食,胡俗不施冠冕,直以事不类古,改从
雅言,欲令学者何以考时俗之不同,察古今之有异?
又自杂种称制,充神州,事异诸华,言多丑俗。至如翼犍,
道武原讳;黑獭,周文本名。而伯起革以他语,德阙而不载。
盖降、蒯,字之媸也;重耳、黑臀,名之鄙也。旧皆列以《三
史》,传诸《五经》,未闻后进谈讲,别加刊定,况齐丘之犊,
彰于载识;河边之狗,著于谣咏。明如日月,难为盖藏,此而
不书,何以示后?亦有氏姓本复,灭省从单,或去“万纽”而
留“于”,或止存“狄”而除“厍”。求诸自古,罕闻兹例。
昔夫子有云:“文胜质则史。”故知史之为务,必藉于文。
自《五经》已降,《三史》而往,以文叙事,可得言焉。而今
之所作 ,有异于是。其立言也,或虚加练饰,轻事雕彩;或体
兼赋颂,词类俳优。文非文,史非史,譬夫鸟孙造室,杂以汉
仪,而刻鹄不成,反类于鹜者也。
刘氏献百牢《魏书》: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舆驾南伐。
刘义隆使献百牢,贡其方物。按:用《左传》哀七年会语。又
见《杂说》中篇“佛入寇”注。
元日会万国按:《魏书》太宗神瑞二年春正月,赐附国大
渠帅朝岁首者缯帛、金有差,而文乃言高齐事。考《齐书》无
“元日会万国”明文,当是臣僚贺表中语。惜吴均《齐录》不
可得见也。
史通通释 · 124 ·
诸葛挑战《魏志注》:《晋阳秋》曰:诸葛亮寇于, 据渭
水南。亮挑战,遗高祖巾帼,欲以激怒,冀获曹咎之利。《史
记项羽纪》:项王谓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汉欲挑战,
慎勿与战。”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砺事马
怒,渡兵汜水。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咎自刭。
慕容冲《晋书》载记:苻坚灭燕,慕容冲姊为清河公主,
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
姿,坚又幸之。姊弟专宠,长安歌之曰:“一雌复一雄,双飞
入紫宫。”《战国魏策》: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得为王拂
枕席。
邢邵丧子《北齐书》:邢邵字子才,养孤子恕,慈爱特深。
在兖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颜色贬损。及卒,痛悼虽甚,
不再哭。其高情达识,开遣滞累,东门吴以还,所未有也。《
战国秦策》: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
子,爱子也,死而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
之时不忧。”今与无子时同也,奚忧焉?
王琳得人心《北齐书》:王琳字子珩,镇寿阳,轻财爱士,
得将卒之心。既及于难,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
欷流涕。观其诚信感物,虽李将军之恂恂善诱,殆无以加焉。
李将军广事具《史记》。郭《评》:子才丧孤不恸,何异于吴
?王琳会葬千人,李广不 啻,岂为虚引故事?
汉初立《汉书高纪》:八年十一月,令士卒从军死者为,
归其县,县给衣衾棺葬具。《注》:应劭曰:“小棺也。”郭
《评》:《史通》作《》。,车轴也。又考《史记》无此事,
当改云“汉初立,孟坚所书。”
鲁始为《左》襄四:邾、莒伐,臧纥救,败于狐。国人从
丧者皆,鲁于是乎始。杜《注》:,麻发合结也。丧多不能备
史通通释 · 125 ·
凶服。《檀弓》郑《注》:去而曰。黑韬。音计。按:《左传
》合男女言,《檀弓》以为妇人吊也。
作河桥《晋杜预传》:预字元凯,杜陵人。预以孟津渡险,
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 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
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
桥成,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
男子笄《魏书》:刘芳字伯文,彭城人。北徒,通直常侍。
王萧之来奔也,宴于华林。肃语次曰:“古者妇人有笄,男子
则无。《丧服》,男子冠而妇人笄。芳曰:“冠尊,故夺其笄
称也,非男子无笄。《礼内则》称,子事父母,鸡初鸣,栉笄
总。男子有笄明矣。肃以为然。时人号为刘石经。按:“伯文”
,《北史》作“伯支”。
易盘以案按:裴之《秦记》,崔之十六国书,皆无考。《
晋》载记:苻坚讨姚苌,苌军渴,有死者 。俄而降雨,苌营三
尺,营外寸余而已。苌军大振。坚方食,去案,怒曰:“天何
故降泽贼营!
变帽为冠《北齐万俟普传》:子洛,字受洛干,战有功,
高祖亲扶上马。洛干免冠稽首曰:“愿出死力。”按:《北史
》亦同,而劭《志》亦无考矣。
翼犍黑獭《魏书序纪》:昭成帝讳什翼犍。《周书》帝纪
:文帝,宇文氏,讳泰,字黑獭。
字媸名鄙旧注:降,八凯中一人。蒯,卫庄公名。《刺客
传》亦有赵人蒯聩。重耳,晋文公名。黑臀,晋成公名。成公
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黑,曰:“使有晋国三,而畀之孙。
”故名曰黑臀。
姓 复从单《通监释例》:魏之群臣出代北者,皆复姓。孝
文迁洛,改为单姓。史患其烦,皆从复姓。今按:北朝绪史齐
史通通释 · 126 ·
非尽致。其省改之文于《魏书官氏志》具列之。
去万纽留于《周书》唐瑾仕魏,为骠骑、开府,周文叹异
之,赐姓万纽于氏。《华岳颂碑》结衔作“万纽于瑾”。《魏
书官氏志》:勿忸于氏,后改为于氏。《通志氏族略》:“勿
忸于”疑与“万纽于”同。愚按:“勿忸”无他据,而“万纽”
有据,疑《魏志》讹也。又易“万”,《北史儒林》樊深赐姓
亦然,则又传写者误也。
存狄除厍旧作“存扶除厚”。按《官氏志》无“厚”字连
“扶”之氏,但有乞扶氏改为扶氏,则似“除厚”应为“除乞”
矣。然“乞”之与“厚”,声形俱别,不应讹转乃尔。再考本
志,有库狄氏,后改为狄氏。“库”与“厚”,“狄”与“扶”
,形俱相近,或当是也。又北齐臣如厍狄洛、厍狄盛之属,多
“广”头去点,尤与“厚”字头同。《广韵》:厍,始夜切,
《姓苑》有之。
史通通释 · 127 ·
品藻第二十三
尽闻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比翼。若
乃商臣、冒顿,南蛮、北狄,万里之殊也;伊尹、霍光,殷年
汉日,千载之隔也。而世之称悖逆则云商、冒,论忠 顺则曰伊、
霍者,何哉?盖厥迹相符,则虽隔越为偶,奚必差肩接武,方
称连类者乎?
史氏自迁、固作传,始以品汇相从。然其中或以年世迫促,
或以人物寡鲜,求其具体必同,不可多得。是以韩非、老子,
共在一篇,董卓、袁绍,无闻二录。岂非韩、老俱称述者,书
有子名;袁、董并曰英雄,生当汉末。用此为断,粗得其伦。
亦有厥类众夥,宜为流别,而不能定其同科,申其异品,用使
兰艾相杂,朱紫不分,是谁之过欤?盖史官之责也。
案班《书古今人表》,仰包亿载,旁贯百家,分之以三科,
定之以九等。其言甚高,其义甚惬。及至篇中所 列,奚不类于
其叙哉!若孔门达者,颜称殆庶,至于他子,难为等衰。今乃
先伯牛而后曾参,进仲弓而退冉有,求诸折中,厥理无闻。又
楚王过邓,请杀之,邓侯不许,卒亡邓国。今定邓侯入下愚之
上,夫宁人负我,为善获戾,持此致尤,将何劝善?如谓小不
忍,乱大谋,失于用权,故加其罪。是则三甥见几而作,决在
未萌,自当高立标格,置诸云汉,何得止与邓侯邻伍,列在其
中庸下流而已哉?又其叙晋文之臣佐也,舟之侨为上,阳处父
史通通释 · 128 ·
次之,士会为下。其述燕丹之宾客也,高渐离居首,荆轲亚之,
秦舞阳居末。斯并是非瞀乱,善恶纷拿,或珍而贼,或 策驽骀
而舍骐骥。以兹为监,欲谁欺乎?
又江充、息夫躬馋谄惑上,使祸延储后,毒及忠良。论其
奸凶,过于石显远矣。而固叙之,不列妄幸。杨王孙裸葬悖礼,
狂狷之徒,考其一生,更无他事,而与朱云同列,冠之传首,
不其秽欤?
若乃旁求别录,侧窥杂传,诸如此谬,其累实多。案刘向
《列女传》载鲁之秋胡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
怨怼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于古冶,殉节异于曹娥,此乃凶
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辄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又嵇
康《高士传》,其所载者广矣,而颜回、蘧瑗,独不见书。盖
以二子虽乐 道遗荣,安贫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正
如董仲舒、扬子云,亦钻赞仰四科,驰驱六籍,渐孔门之教义,
服鲁国之儒风,与此何殊,而并可甄录。夫回、瑗可弃,而扬、
董获升,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借如阳瓚
效节边城,捐躯花敌,当有宋之代,抑刘、卜之徒欤?而沈氏
竟不别加标榜,唯寄编于《索虏》篇内。纪僧珍砥节砺行,终
始无瑕,而萧氏乃与群小混书,都以恩幸为目。王文章不足,
武艺居多,躬诣戚藩,首阶逆乱。撰隋史者如不能与枭感并列,
即宜附出《杨谅传》中,辄与词人共编 ,吉士为伍。凡斯纂录,
岂其类乎?
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
光武则受误于庞萌,曹公则见欺于张邈。事列在方书,惟善与
恶,昭然可见。不假许、郭之深鉴,裴、王之妙察,而作者存
诸简牍,不能使善恶区分,故曰谁之过欤?史官之责也。夫能
史通通释 · 129 ·
申藻镜,别流品,使小人君子臭味得明,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则惩恶劝善,永肃将来,激浊扬清,郁为不朽者矣。
商冒商臣,楚成王太子。王后欲立少子职,商臣以宫甲围
王,王缢,遂自立。见《左传》文元年。冒顿,匈奴头曼太子。
头曼爱后阏氏子,欲立之。冒顿射杀头 曼自立。事见《史记匈
奴传》。按:此二逆连举,见宋明帝诏。
伊霍《汉书》:霍光字子孟,位大司马、大将军。昭帝崩,
亡嗣。承皇太后诏,迎昌邑王贺。贺即位,行淫乱,光忧懑。
田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
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即白太后,诏归贺昌邑,立孝
宣皇帝。《晋景纪》:伊尹放太甲以宁殷,霍光废昌邑以安汉。
三科九等《汉书古今人表叙》云: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
是谓上智;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可与为善,可
与为恶,是谓中人。因兹以列九等之序。
晋之臣佐《左 》僖二十七、八:晋文作三军,魏为戎右。
围曹,魏举伤于胸,立舟之侨以为戎右。城濮之战,舟之侨先
归,晋侯杀之以徇于国。又文五:晋阳处父聘于卫,甯赢从之,
及温而还。其妻问之,赢曰:“以刚,天为刚德,犹不干时,
况在人乎?是以去之。又:士会见《叙事》用晦篇。
江充息夫躬纂旧注:江充幸于武帝,造巫蛊,杀太子。息
夫躬幸于哀帝,上变告东平王云,造诈谖之策。按:《按书》,
二人与蒯通、伍被同传。
石显《汉书佞幸传》:石显少坐法腐刑。元帝委以政事。
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
杨王孙《汉书》:杨王孙者,孝武时人,学黄、老之术。
病且终,令其子裸葬,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
脱其囊,以身亲土。
史通通释 · 130 ·
秋胡妻《列女传》: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纳之王日,
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
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
愿以与夫人。”妇人不愿,秋胡子遂去。至家,母唤妇至,乃
向采桑者也。妇曰:“子束辞亲,五年乃还,当驰骤疾至。今
乃悦路傍妇人而下子之装,是亡母也,不孝。好色淫佚,不义。
妾不忍见。遂去,投河而死。按:傅玄诗:彼夫既 不淑,此妇
亦太刚。两言最允,刘殊失平。
古冶《晏子春秋》:公孙栖、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勇
而无礼。晏子言于公,馈之二桃。公孙栖、田开疆皆曰:“吾
勇不若子,功不逮子,敢桃不让,是贪也 ; 然而不死,无勇也 ?
吾独生不 仁。”亦契领而死。
曹娥《后汉列女传》:孝女曹娥,上虞人。父盱,为巫祝。
五月五日,于县江涛迎婆娑神,溺死,不得尸。峨年十四,沿
江号哭,旬有七日,投江死。县长度尚为立碑。《注》:《会
稽曲录》曰:度尚弟子邯郸淳作碑文。后蔡邕题八字曰:“黄
绢幼妇,外孙齑臼。”《晋隐逸传》夏统曰:曹娥德 过梁、宋,
国人为歌《河女》之章。
识二五不知十《梁书刘峻传》:峻著《辩命论》曰:“言
而非命,有六蔽焉。靡颜腻理,哆,形之异也。朝秀长终,龟
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氏菽麦,神之辨也。知三者
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其蔽
一也。”盖用《越世家语》。
阳瓚《宋书索虏传》:永初三年,虏悉力攻滑台城,城东
北崩坏,王景度出奔。景度司马阳瓚,坚守不动。众溃,抗节
不降,为虏所杀。
刘卜《宋书齐康祖传》:太祖大举北伐,康祖军出许、洛。
史通通释 · 131 ·
会厍仁真相及于尉武,大战一日一夜,矢 中颈死。虏传康祖首
示彭城,面如生。又《元凶传》:元凶劭,文帝长子也。元嘉
三十年,劭斋帅张超之手行弑。劭进至合殿中阁,太祖左细仗
主卜天与攻劭于於东堂,见杀。
纪僧珍《南齐幸臣传》:纪僧真少随萧思话及其子惠开。
惠开罢益州,不得志。僧真事之愈谨。惠开曰:“我子弟异才,
政是讳耳。”僧真忆其言,乃请事太祖。太祖顿新亭,贼突入
东门,僧真与左右拒战。贼退,除南台御史。僧真容貌言吐,
雅有土风。按:“真”作“珍”,误。讳谓道成也。
王《随书文学传》:王字景文,通经,晓兵法,有纵横之
志。授汉王谅府谘议参 军。谅潜有异志,文帝崩,举兵反,多
计也。杨素至蒿泽,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于是自杀。
又《庶人谅传》:高祖幼子汉王谅,字德章,出为并州总管。
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有异图。既反,王曰:“王所部将吏,
家属尽在关西,宜长驱京都,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及杨素袭蒿
泽,谅欲还师,谏,不从。穷蹙,降。除名为民,绝属籍。
庞萌张邈葫见载文篇。《魏志邈传》:邈字孟卓,太祖、
袁绍皆与邈友。绍既为盟主,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曰:“
孟卓,亲友也。”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已,心不自安。太祖将陈
宫等共谋叛,说邈曰:“此亦纵 横之一时也。”邈从之,遂以
其众迎吕布,据濮阳。二年间,自为其下所杀。评曰:昔光武
谬于庞萌,近魏祖亦蔽于张邈。知人则哲,惟帝虽之。
许郭《后汉书》:郭太字林宗,太原人。性明知人,好奖
训士类。许劭字子将,汝南人。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
裴王《晋书》:裴秀从弟楷,字叔则,明悟有识量,少与
王戎齐名。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
史通通释 · 132 ·
王戎简要,皆其选也。”又:王戎字冲,神彩秀彻。裴楷目之
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史通通释 · 133 ·
直书第二十四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
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
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
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
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
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
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 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
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非汉,韦昭仗
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
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
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足以验世
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然则历考前史,徵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
沙拣金,有时获宝。案金行在历,史氏尤多。当宣、景开基之
始,曹、马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
伤成济。陈寿、 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
至习鉴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
史通通释 · 134 ·
一朝如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次有宋孝王《风
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案于时河
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而二子书其所讳,
曾无惮色。刚亦不吐,其斯人欤?
盖列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若南、重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
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於今称之。与夫
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 诌媚以偷荣,
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直如弦四句《乐府集》郭茂倩《注》云:《后汉书五行志
》,顺帝之末京都童谣。
为于可为二句扬雄《解嘲》中语。
董狐《左》宣二:晋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
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呜呼!‘
我之怀矣,自贻伊’,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
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乎
!越竟乃免。”
书崔弑《左》襄二十五:齐崔杼弑公以说于晋,太史书曰
:“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
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述汉非《后汉蔡邕传》:王允曰:武帝不杀司马迁,使谤
书流于后世。章怀《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迁所著
《史记》,但是汉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非独指武帝之身也。
韦昭仗正见《本纪》篇弘嗣《吴史》注。
崔浩犯讳《魏书》:崔浩字伯渊,清河人。博览经史,玄
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爵东郡公,拜太常卿。神二年,诏
撰国书。《北史》本传:著作令史闵堪、标谄事浩,请立石铭,
史通通释 · 135 ·
载国书以彰直笔。浩书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北
人忿毒, 构浩于帝,帝怒诛浩。
张俨嘿记张俨见《载文》篇注。《隋经籍志》:《嘿记》
三卷,吴大鸿胪张俨撰。
辽东本《晋书》:孙盛撰《晋阳秋》,词直而理正。醒温
见之,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此史行,
关君门户事。诸子改之。盛写两定本寄于慕容。太元中,孝武
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行。
金行注见《断限》篇。
渭曲见屈《蜀志诸葛亮传》:亮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
王对于渭南,其年卒于军。松之《注》:《汉晋春秋》曰:杨
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 反旗鸣鼓,
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仪结阵而去。百姓为之谚
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云台取伤《魏志高贵乡公纪注》云:《汉晋春秋》曰:帝
召王经等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当自出讨之。经曰
:宿卫空阙,兵甲寡弱,祸殆不测。帝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
决矣。贾充逆战,帝自用剑。太子舍人成济曰:“事急矣,当
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为今日。”济即前刺帝,刃出
于背。又《魏氏春秋》曰:帝自将冗从仆射李昭等下陵云台,
铠仗授兵出讨。又按:抽戈犯跸,亦见本注,乃干宝《晋纪》
语,非出习书。
董统燕 史《外篇正史》篇:后燕建兴元年,董统受诏,草
创《后书》三十卷。按:是书《隋》、《唐》二志皆不载。缘
其后范亨等合诸燕史并成一书,而董书遂逸也。范亨书,二志
载之。
史通通释 · 136 ·
曲笔第二十五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
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
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
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
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
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 ,斯乃作者之丑行,
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
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滥述贬甄之诏,
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
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
也。
然则史之不直,代有其书,苟其事已彰,则今无所取。其
有往贤之所未察,来者之所不知,今略广异闻,用标先觉。案
《后汉书更始传》称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
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视。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仇,
避难绿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 反至于斯者乎? 将
作者曲笔阿时,独成光武之美;谀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
且中兴之史,出自东观,或明皇所定,或马后攸刊,而炎祚灵
长,简书莫改,遂使他姓追撰,空传伪录者矣。陈氏《国志刘
后主传》云:“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案黄气见于姊归,
史通通释 · 137 ·
群乌堕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无宰相气,若史官不
置,此事从何而书?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
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逮乎
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而魏收以元
氏出于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桑乾于姬、汉之 国;
曲加排抑,同建邺于蛮貊之邦。夫以敌国相仇,交兵结怨,载
诸移檄,用可致诬,列诸缃素,难为妄说。苟未达此义,安可
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
而魏收杂以寓言,殆将过半,固以仓颉已降,罕见其流,而李
氏《齐书》称为实录者,何也?盖以重规亡考未达,伯起以公
辅相加,字出大名,事同元叹,既无德不报,故虚美相酬。然
必谓昭公知礼,吾不信也。语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
如王劭之抗词不挠,可以方驾古人。而魏书持论激扬,称其有
惭正直。夫不彰其罪,而轻肆其诛,此所谓兵起无名,难为制
胜者。寻此论之作,盖由君懋书法不隐,取咎当时。或有假手
史臣,以复私门之耻,不然,何恶直丑正,盗憎主人之甚乎!
盖霜雪交下,始见贞松之操;国家丧乱,方验忠臣之节。
若汉末之董承、耿纪,晋初之诸葛、毋丘,齐兴而有刘秉、袁
粲,周灭而有王谦、尉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而历代
诸史,皆书之曰逆,将何以激扬名教,以劝事君者乎!古之书
事也,令贼臣逆子惧;今之书事也,使忠臣义士羞。若使南、
董有灵,必切齿于九泉之下矣。
自梁、陈已降,隋、周而往,诸史皆贞观年中群公所撰,
近古易悉,情伪可求。至如朝廷贵臣, 必父祖有传,考其行事,
皆子孙所为,而访彼流俗,询诸故老,事有不同,言多爽实。
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斯则
自古所叹,岂独于今哉!
史通通释 · 138 ·
荩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
载。苟违斯法,岂曰能官。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
词获罪。是以隐侯《宋书》多妄,萧武知而勿尤;伯起《魏史
》不平,齐宣览而无谴。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
不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欲求实录,不亦难乎?呜呼!此
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
虞预相凌《晋书王隐传》:大兴初,令隐撰晋史。 时著作
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
并借隐所著书盗写之。后更疾隐,形于言色。隐竟以谤免归。
休文释纷《南史》:裴子野曾祖松之,齐永明末,沈约撰
《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
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
沈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
王沈滥述贬甄《晋书王沈传》: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
告之。沈驰白帝,不忠于主,甚为众论所非。按:沈所撰《魏
书》已逸,述甄事无考。郭《评》:沈不忠于魏,故甄后之贬,
滥述其事,彰曹丑也。
陆机虚张拒葛陆机有《晋三祖纪》,见《本纪》篇。按:
《晋书宣纪》,魏太和五年及青龙二年,懿凡两拒蜀丞相亮。
受金借米班生受金,陈寿求米,见《史官建置》篇柳虬注。
《困学纪闻》:受金事未详。予考《陈寿传》有谓丁子,觅千
斛米,丁不与,竟不立传之说。但有“或云”二字。或之者,
疑之也,恐亦未可尽信。
伯升之怨《后汉书》:齐武王字伯升,光武长兄也。王莽
篡汉,兵革并起。伯升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圣公即位,
拜伯升大司徒。及伯升拔宛,光武破王寻、王邑,兄弟威名益
盛。更始君臣谋诛伯升,害之。
史通通释 · 139 ·
明皇所定 《后汉东平王苍传》:显宗永平十五年,行幸东
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兴颂》,
帝甚善之。按:显宗,明帝庙号。
马后攸刊《后汉皇后纪》:显宗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
小女也。肃宗即位,尊之曰皇太后。自撰《显宗起居注》,削
去兄防参医药事,曰:“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
蜀无史职《后主传评》: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
多遗,灾异靡书。
黄气见自秭《先主传》:章武二年,先主军秭归,于亭驻
营。黄气见自秭归十余里中,广数十丈。
群乌堕江水《后主传注》:《汉晋春秋》曰 :江阳有乌,
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有景星出《后主传》: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
赦,改元。
无宰相气《费传》:延熙十四年夏,成都望气者曰:都邑
无宰相气。
父辱受髡《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
所诛,寿父亦坐被髡。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
才。议者以此少之。
李称实录语见《浮词》篇原注。
公辅大名《北史》:李百药父德林,少孤,未有字。魏收
谓之曰:卿识度必至公辅,吾以此字卿。王《训故》:《左传
》云:魏,大名也,故云。按:“大名”句见《 左传》闵元。
元叹《吴志顾雍传》:雍字元叹。蔡伯喈尝避怨于吴,雍
从学琴书。《注》:《江表传》曰:伯喈谓曰:“卿必成名,
今以吾名与卿。”故雍与伯喈同名也。又《吴录》曰:言为伯
喈所叹,故以为字焉
史通通释 · 140 ·
恶直丑正语见《左传》昭二十八。
盗憎主人《家语观周》: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
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亦见《左传》成十五。
董承耿纪《蜀志》:先主同曹公还许。时献帝舅车骑将军
董承辞受帝衣带诏,当诛曹公,先主遂与承等同谋。《魏武纪
》: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举兵屯沛。五年,承等谋
泄,伏 诛。按:耿纪攻许烧营,见《因习》篇。又《魏武纪注
》:《三辅决录》曰:纪字季行,为丞相掾。又《献帝春秋》
曰:收纪等将斩之,纪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为群
儿所误耳。”
诸葛毋丘诸葛诞见《因习》篇。《晋景纪》:正元二年,
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矫太后令,移
檄郡国,为坛盟于西门之外,帅众六万,渡淮而西。帝征之。
俭闻钦败,宵遁安风津,都尉追斩之。《魏志诞》、《俭传》
诞字公休,俭字仲恭。俭都督扬州,反,败见夷灭。诞不自安,
朝廷微知,征诞为司空。诞愈恐,遂反。按:王应麟曰:俭、
诞等千载有生气矣。故郑渔仲有《晋史》党晋之言。又按:《
通志略》毋丘以邑为氏,无贯音。
刘秉袁粲《宋书袁粲传》:粲字景倩,与齐王、刘秉平决
万机。顺帝即位,诏移石头。时齐王功高,天命有归。粲密有
异图,刘秉宋代宗室,与粲相结。谋克日矫太后令,使攻齐王。
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僧静挺身暗往,粲子最觉有
异人,以身卫粲。僧静直前斩之,父子俱殒。其后并诛秉,秉
事在《宗室传》。
王谦尉迥亦见《因习》篇。
秦人不死未详。
蜀老独存未详。按:《困学纪闻》云:蜀老独存,知葛亮
史通通释 · 141 ·
之多在枉,武侯事 迹湮没多矣。然则蜀老事,王氏亦未有所考
也。
史通通释 · 142 ·
鉴识第二十六
夫人识有通塞,神有晦明,毁誉以之不同,爱憎由其各异。
盖三王之受谤也,值鲁连而获申;五霸之擅名也,逢孔宣而见
诋。斯则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欲求铨核得中,其唯千载一
遇乎!况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致远钩
深,乌足以辩其利害,明其善恶。
观《左氏》之书,为传之最,而时经汉、魏,竟不列于学
官,儒者皆折此一家,而盛推二传。夫以丘明躬为鲁史,受经
仲尼,语世则生,论 才则同耻。彼二家者,师孔氏之弟子,预
达者之门人,才识本殊,年代又隔,安得持彼传说,比兹亲受
者乎!加以二传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诸《左氏》,不可同
年。故知《膏肓》、《墨守》,乃腐儒之妄述;卖饼、太官,
诚智士之明鉴也。
逮《史》、《汉》继作,踵武相承。王充著书,既甲班而
乙焉;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
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张晏云:迁殁后,亡《龟策
》、《日者传》,褚先生补其所缺,言词鄙陋,非迁本意。案
迁所撰《五帝本纪》、七十列传,称虞舜见陋,遂匿空而出;
宣尼既殂 ,门人推奉有若。其言之鄙,又甚于兹,安得独罪褚
生,而全宗马氏也?刘轨思商榷汉史,雅重班才,惟讥其本纪
不列少帝,而辄编高后。案弘非刘氏,而窃养汉宫。时天下无
史通通释 · 143 ·
主,吕宗称制,故借其岁月,寄以编年。而野鸡行事,自具《
外戚》。譬夫成为孺子,史刊摄政之年;厉亡流彘,历纪共和
之日。而周、召各世家有传。班氏式遵曩例,殊合事宜,岂谓
虽发于巧心,反受嗤于拙目也。
刘祥撰《宋书序》《录》,历说诸家晋史,其略云:“法
盛《中兴》,荒庄少气,王隐、徐广,沦溺罕华。”夫史之叙
事也,当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 ,若斯而已可
也。必令同文举之含异,等公之有逸,如子云之含章,类长卿
之飞藻,此乃绮扬绣合,雕章缛彩,欲称实录,其可得乎?以
此诋诃,知其妄施弹射矣。
夫人废兴,时也,穷达,命也。而书之为用,亦复如是。
盖《尚书》古文,《六》经》之冠冕也,《春秋左氏》,《三
传》之雄霸也。而自秦至晋,年逾五百,其书隐没,不行于世。
既而梅氏写献,杜侯训释,然后见重一时,擅名千古。若乃《
老经》撰于周日,《庄子》成于楚年,遭文、景而始传,值嵇、
阮而方贵。若斯流者,可胜纪哉!故曰“废兴,时也,穷达,
命也。”适使时无识宝 ,世缺知音,若《论衡》之未遇伯喈,
《太玄》之不逢平子,逝将烟烬火灭,泥沈雨绝,安有殁而不
朽,扬名于后世者乎!
三王获申《文选》曹子建《与杨德祖书》曰:昔田巴毁五
帝,罪三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注》
:说见《鲁连子》。
五霸见诋《汉董仲舒传》: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
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左 氏不列学官《隋经籍春秋》志:《左氏》,汉初出张
约遥 ? 本无传者。文帝时,贾谊为训诂。其后刘歆欲立于学,
诸儒莫应。建武中,韩歆、陈元讼之,乃以李封为《左氏》博
史通通释 · 144 ·
士,封卒,遂罢。 至晋时,杜预为《集解》,盛行,而《公羊
》、《谷梁》浸微。
膏肓墨守《后汉儒林传》:何休字邵公,任城人也。太传
陈蕃辟之,以参政事。作《公羊解诂》,又作《公羊墨守》、
《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传》:玄隐修经业,乃
发《墨守》,真《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
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卖饼太官《魏略》:严善《公羊春秋》。时锺繇好《左氏
》,谓《左氏》为太官厨,《公羊》为卖饼家。数与会,辨析
长短。
王充著书《后汉》本传:充字仲任,师事班彪,著《论衡
》八十五篇。《注》:袁山 松曰:“充作《论衡》,中土未有
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
张辅持论《晋书》本传:辅字世伟,御史中丞。论班固、
司马迁云云。按所论凡五则,文烦不录。
褚先生补《史记》裴《注》:《汉书音义》曰:十篇有录
无书。张晏曰:迁没后,亡《景纪》、《武纪》、《汉兴将相
年表》、《礼》、《乐》、《律书》、《三王世家》、《日者
》、《龟策传》、《靳蒯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缺,
《日者》、《龟策》,言辞鄙陋,非迁本意。
刘轨思《北齐儒林传》:刘轨思说《诗》甚精,故其乡曲
多为《诗》者。仕齐,国 子博士。按:传不载论史之文。
野鸡《封禅书》:野鸡夜。《注》:如淳曰:“野鸡,雉
也。”“吕后名雉,故曰野鸡。”
巧心拙目语见陆机《文赋》。
刘祥《南齐书》:刘祥字显徵,性韵刚疏。宋世解褐。撰
《宋书》,讥斥禅代。上衔而不问。后徙广州。按:后周亦有
史通通释 · 145 ·
刘祥,字休徵,以字行,刘子也。缮定《梁典》,与此无涉。
郭本误引,王本刊正。
徐广见《左传》家徐贾注。
文举公《后汉书》: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为北海相。《
魏志》:东平刘桢字公。魏文帝《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
文举体气高妙,理不胜辞。又云: 文本同而末异。又《与吴质
书》:公有逸气,但未遒耳。
子云长乡卿《汉书》:扬雄字子云,蜀郡人。好深沈之思。
先是,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雄常拟之以为式。又:司
马相如字长卿。相如奏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
之间。
梅氏写献《隋经籍尚书》志:孔安国以古文开其篇第,成
五十八篇。晋世秘府所存,永嘉之乱并亡。至东晋,豫章内史
梅赜始得安国之传奏之,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中,吴姚
方兴于大桁市得其书,奏上,多二十八篇,于是始列国学。按
:《世说方正》篇:梅颐,豫章太守。其字仲真,见注《晋诸
公赞》,似即其人。《赜》与《颐》未知孰是。
杜侯训释杜预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已略见前。按本
传: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
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
老庄遭值《扬雄传》: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后世好之
者以为过于《五经》。自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
晋书嵇》、《阮传》:嵇康好《老》、《庄》,著《养生论》。
阮籍著《达庄论》。按:汉初言黄、老者,先有胶西盖公。晋
世玄风尤甚,起于何、王,流于向、郭,而《史通》第举文、
景、嵇、阮为言,约辞也。
太玄逢平子平子,张 衡字。注详《自叙篇》。
史通通释 · 146 ·
探赜第二十七
古之述者,岂徒然哉!或以取舍难明,或以是非相乱。由
是《书》编典诰,宣父辨其流;《诗》列风雅,卜商通其义。
夫前哲所作,后来是观,苟夫其指归,则难以传授。而或有妄
生穿凿,轻究本源,是乖作者之深旨,误生人之后学,其为谬
也,不亦甚乎!
昔夫子之刊鲁史,学者以为感麟而作。案子思有言:吾祖
厄于陈、蔡,始作《春秋》。夫以彼聿修,传诸诒厥,欲求实
录,难为爽误。是则义包微婉,因攫莓而创词;时逢西狩,乃
泣麟而绝笔。传者徒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以为自反袂拭面 ,
称吾道穷,然后追论五始,定名三叛。此岂非独学无友,孤陋
寡闻之所致耶?
孙盛称《左氏春秋》书吴、楚则略,荀悦《汉纪》述匈奴
则简,盖所以贱夷狄而贵诸夏也。案春秋之时,诸国错峙,关
梁不通,史官所书,罕能周悉。异乎炎汉之世,四海之家,马
迁乘传求自古遗文,而州郡上计,皆先集太史,若斯之备也。
况彼吴、楚者,僻居南裔,地隔江山,去彼鲁邦,尤为迂阔,
丘明所录,安能备诸?且必以蛮夷而固略也,若驹支预于晋会,
长狄埋于鲁门,葛卢之辨牛鸣,郯子之知鸟职,斯皆边隅小国,
人品最微,犹复收其琐事,见于方册。安有主 盟上国,势迫宗
周,争长诸华,威陵强晋,而可遗之者哉?又荀氏著书,抄撮
史通通释 · 147 ·
班史,其取事也,中外一概,夷夏皆均,非是独简胡乡,而偏
详汉室。盛既疑丘明之摈吴、楚,遂诬仲豫之抑匈奴,可谓强
奏庸音,持为足曲者也。
盖明月之珠不能无瑕,夜光之璧不能无类,故作者著书,
或有病累。而后生不能诋诃其过,又更文饰其非,遂推而广之,
强为其说者,盖亦多矣。如葛洪有云:“司马迁发愤作《史记
》百三十篇,伯夷居列传之首,以为善而无报也;项羽列于本
纪,以为居高位者非关有德也。”案史之于书也,有其事则记,
无其事则阙。寻迁之驰 鹜今古,上下数千载,春秋已往,得其
遗其事者,盖唯首阳之二子而已。然适使夷、齐生于秦代,死
于汉日,而乃升之传首,庸谓有情。今者考其先后,随而编次,
斯则理之恒也,乌可怪乎?必谓子长以善而无报,推为传首,
若伍子胥、大夫种、孟轲、黑翟、贾谊、屈原之徒,或行仁而
不遇,或尽忠而受戮,何不求其品类,简在一科,而乃异其篇
目,各分为卷。又迁之纰缪,其流甚多。夫陈胜之为世家,既
云无据,项羽之称本纪,何必有凭。必谓遭彼腐刑,怨刺孝武,
故书违凡例,志存激切。若先黄、老而后《六经》,进奸雄而
退处士,此之乖刺,复何为 乎?
隋内史李德林著论,称陈寿蜀人,其撰《国志》,党蜀而
抑魏。刊之国史,以为格言。案曹公之创王业也,贼杀母后,
幽逼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
忍害贤良,疏忌骨肉。而寿评皆依违其事,无所措言。刘主地
居汉宗,仗顺而起,夷险不挠,终始无瑕。方诸帝王,可比少
康、光武;譬以侯伯,宜辈秦缪、楚庄。而寿评抑其所长,攻
其所短。是则以魏为正朔之国,典午攸承 ; 蜀乃僭伪之君,安
有背曹而向刘,疏魏而 亲蜀也?夫无其文而有其说,不亦凭虚
亡是者耶?
史通通释 · 148 ·
习凿齿之撰《汉晋春秋》,以魏为伪国者,此盖 定邪正之
途,明顺逆之理耳。而檀道鸾称其当桓氏执政,故撰此书,欲
以绝彼瞻乌,防兹逐鹿。历观古之学士,为文以讽其上者多矣。
若齐失德,《豪士》于焉作赋;贾后无道,《女史》由其献箴。
斯皆短什小篇,可率尔而就也。安有变三国之体统,秋五行之
正朔,勒成一史,传诸千载,而藉以权济物议,取诫当时。岂
非劳而无功,博而非要,与夫班彪《王命》,一何异乎?求之
人 椋 聿 坏 倍 ?span lang=EN - US>
自二京板荡,五胡称制,崔鸿鸠诸伪史,聚成《春秋》,
其所列者,十有六家而已。魏收云:鸿世仕江左,故不录司马、
刘、萧之书,又恐识者尤之,未敢出行于外。案于时中原乏主,
海内横流,逖彼东南,更为正朔。适使素王再出,南史重生,
终不能别有异同,忤非其议。安得以伪书无录,而犹罪归彦鸾
者乎?且必以崔氏祖宦吴朝,故情私南国,必如是,则其先徙
居广固,委质慕容,何得书彼南燕,而与群胡并列!爱憎之道,
岂若是邪?且观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
吴、项,必声系汉年,陈《志》之述孙、刘,皆宗菏馈:沃
独遗其事,不取其书而已哉!但伯起躬为《魏史》,传列《岛
夷》,不欲使中国著书,推崇江表,所以辄假言崔志,用纾魏
羞。 且东晋之书,宋、齐之史,考其所载,几三百篇,而伪邦
坟籍,仅盈百卷。若使收矫鸿之失,南北混书,斯则四分有三,
事归江外。非唯肥瘠非类,众寡不均;兼以东南国史,皆须纪
传区别。兹又体统不纯,难为编次者矣。收之矫妄,其可尽言
乎!
于是考众家之异说,参作者之本意,或出自胸怀,枉申探
赜;或妄加向背,辄有异同。而流俗腐儒,后来末学,习其狂
狷,成其诖误,自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铭诸舌端,以为口
史通通释 · 149 ·
实。唯智者不惑,无所疑焉。
吾祖始作春秋《孔丛居卫》篇:宋乐朔围子思,既免,曰
:文王困牖里,作《周易》,祖君屈 陈、蔡,作《春秋》,吾
今困于宋,可无作乎?作《中庸》四十九篇。按:《太史公自
序》及《公羊》篇首注,并宗此说。又按:《孔丛子》,先儒
多以为伪,病其杂也。书有夫子、子思问答。高似孙《子略》
以鲁缪公年推之,证其祖孙之世不相及。而尧峰汪氏复据《汉
书孔光传》,证其世谱出自子孙之手,非他书臆度者比。两说
相持,录以存参。
攫莓《吕览任数》: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索米得而
爨之。孔子望见颜渊攫其甑中而食之,起曰:“今者梦见先君,
食洁而后馈。”回曰:“响者煤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
之。”孔子叹曰:“所 信者目也,目犹不可信,”“知人固不
易矣。”按:《史通》明用此事。“莓”字断误。
上计先集太史《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
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隋经籍志》
:汉帝始置太史公,天下计书皆先上太史,副上丞相。按:《
志》盖本之卫弘《汉仪注》,今见《史记》如淳《注》,其说
于《史官建置》篇详之。又《周礼小宰疏》:汉之朝集使,谓
之上计吏,上一年计会文书及功状也。
驹支《左》襄十四: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
诸朝,曰:“诘朝之事,尔无与焉。”对曰:“官之师旅,无
乃实有所阙,而罪我诸戎。”“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
青蝇》而退。
长狄《左》文十:冬十月,败狄于碱,获长狄侨如。富父
终甥椿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以命宣伯。
墨翟《史记》附见《孟荀传》,其文云:“盖墨翟,宋之
史通通释 · 150 ·
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先黄老二句《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语。又《后汉班彪传》
:彪作《论略》,其论迁《记》,先有“崇黄、老,薄《五经
》”句。
李称陈寿党蜀《隋李德林传》:论《齐书》起元事,其中
云:“汉献帝死,刘备自尊崇。陈寿蜀人,以魏为汉贼 ,宁肯
蜀主未立,已云魏武受命乎?”
贼后逼主《后汉伏后纪》:自帝都许,宿卫兵侍莫非曹氏
党姻。操入见,帝不任其愤,曰:“幸垂恩相舍”。操失色。
后乃逼帝废后,以尚书令华歆勒兵入宫妆后。歆就牵后出。时
帝在外殿,后被发跣行,泣过决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
:“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凿齿当桓执政《晋书习传》:是时桓温觊觎非望,凿齿在
郡著《汉晋春秋》以裁之。于三国之时,以魏为篡逆。至文帝
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兴。按:其详已见《论赞》篇。但此皆今
《晋书》所有,今子玄以为是道鸾语。而《杂说》篇又有《新
晋》不取曹、干、孙、檀之说,则亦非尽不用也。
瞻乌逐鹿《后汉郭泰传》:陈蕃、窦武为阉人害,泰哭于
野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
耳。《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高材疾足者先得。”
豪士赋《晋书陆机传》:齐王同矜功自伐,受爵不让。陆
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
女史箴见《载文》篇。
崔鸿十六家鸿字彦鸾,前见《表历》篇。又《魏书》本传
云:孝昌初,给事黄门侍郎。弱冠便有著述之志,见刘、石等
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国收未有统一,乃撰为《十六国春秋 》,
史通通释 · 151 ·
勒成百卷。又详后《正史》篇。
崔氏祖宦按:《崔鸿传》首云:伯父光,名孝伯,字长仁,
东清河人。祖旷,从慕容德南渡河,居青州之时水。慕容氏灭,
仕刘义隆为乐陵太守。父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观
此,鸿之世仕江左,固有明文。而《史通》云:“委质慕容”,
传无其语。意祖旷从渡时,名在仕籍,传或阙书何官也。崔氏
清河世望,故在诸燕境中。子玄之言,必非无征。
史通通释 · 152 ·
摸拟第二十八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御寇之言理也,则凭李叟;
扬子云之草《玄》也, 全师孔公。符朗则比迹于庄周,范晔则
参踪于贾谊。况史臣注记,其言浩博,若不范节前哲,何以贻
厥后来?盖摸拟之体,厥途有二:一曰貌同而心异,二曰貌异
而心同。
何以言之?盖古者列国命官,乡与大夫为别。必于国史所
记,则乡亦呼为大夫,此《春秋》之例也。当秦有天下,地广
殷、周,变诸侯为帝王,目宰辅为丞相。而谯周撰《古史考》,
思欲摈抑马《记》,师仿孔《经》。其书李斯之弃市也,乃云
“秦杀其大夫李斯”。夫以诸侯之大夫名天子之丞相,以此而
拟《春秋》,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当春秋之世,列国甚多,每书他邦,皆显 其号,至于鲁国,
直云我而已。如金行握纪,海内大同,君靡客主之殊,臣无彼
此之异。而干宝撰《晋纪》,至天子之葬,必云“葬我某皇帝”
。且无二君,何我之有?以此而拟《春秋》,又所谓貌同而心
异也。
狄灭二国,君死城屠;齐桓行霸,兴亡继绝。《左传》云
:“邢迁如归,卫国忘亡。”言上下安堵,不失旧物也。如孙
皓暴虐,人不聊生,晋师是讨,后予相怨。而干宝《晋纪》云
:“吴国既灭,江外忘亡。”岂江外安典午之善政,同归命之
史通通释 · 153 ·
未灭乎?以此而拟《左氏》,又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春秋诸国,皆用夏正。鲁以行天子礼乐,故独 用周家正朔。
至如书“元年春王正月”者,年则鲁君之年,月则周王之月。
如曹、马受命,躬为帝王,非是以诸侯守藩,行天子班历。而
孙盛《魏》、《晋》二《阳秋》,每书年首,必云“某年春帝
正月”。夫年既编帝纪,而月又列帝名。以此而拟《春秋》,
又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五始所作,是曰《春秋》;《三传》并兴,各释经义。如
“公羊传”屡云:“何以书?记某事也。”此则先引经语,而
继以释辞,势使之然,非史体也。如吴均《齐春秋》,每书灾
变,亦曰:“何以书?记异也。”夫事无他议,言从己出,辄
自问而自答者,岂是叙事之理者 邪?以此而拟《公羊》,又所
谓貌同而心异也。
且《史》、《汉》每于列传首书人名字,至传内有呼字处,
则于传首详。如《汉书李陵传》称《陇》西任立政,“陵字立
政曰:‘少公,归易耳。’”夫上不言立政之字,而辄言“字
立政曰少公”者,此省文,从可知也。至令狐德《周书》于《
伊娄穆传》首云“伊娄穆字奴干”,既而续云太祖“字之曰:
‘奴干作仪同面向我也。’”夫上书其字,而下复曰字,岂是
事从简易,文去重复者邪?以此而拟《汉书》,又所谓貌同而
心异也。
昔《家语》有云:“苍梧人娶妻而美,以让其兄。虽为让,
非让 道也。”又扬子《法言》曰:士有姓孔字仲尼,其文是也,
其质非也。如向之诸子,所拟古作,其殆苍梧之让,姓孔字仲
尼者欤?盖语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必以先王之道持
今世之人,此韩子所以著《五蠢》之篇,称宋人有守株之说也。
世之述者,锐志于奇,喜编次古文,撰叙今事,而巍然自谓《
史通通释 · 154 ·
五经》再生,《三史》重出,多见其无识者矣。
惟夫明识之士则不然。何则?其所拟者非如图画之写真,
铸之象物,以此而似也。其所以为似者,取其道术相会,义理
玄同,若斯而已。亦犹孔父贱为匹夫,栖皇放逐,而能祖述尧、
舜,宪章文、武,亦 何必居九五之位,处南面之尊,然后谓之
连类者哉!
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自晋已降,景慕者多,有类
效颦,弥益其丑。然求诸偶中,亦可言焉。盖君父见害,臣子
所耻,义当略说,不忍斥言。故《左传》叙桓公在齐遇害,而
云“彭生乘公,公薨于车”。如干宝《晋纪》叙愍帝殁于平阳,
而云:“晋人见者多哭,贼惧,帝崩。”以此而拟《左氏》,
所谓貌异而心同也。
夫当时所记或未尽,则先举其始,后详其末,前后相会,
隔越取同。若《左氏》成七年,郑获楚锺仪以献晋,至九年,
晋归锺仪于楚以求平,其类是也。至裴子野《宋略》叙 索虏临
江,太子劭使力士排徐湛、江湛僵仆,于是始与劭有隙。其后
三年,有江湛为元凶所杀事。以此而拟《左氏》,亦所谓貌异
而心同也。
凡列姓名,罕兼其字。苟前后互举,则观者自知。如《左
传》上言羊斟,则下曰叔,前称子产,则次见国侨,其类是也。
至裴子野《宋略》亦然。何者?上书桓玄,则下云敬道;后叙
殷铁,则先著景仁。以此而拟《左氏》,又所谓貌异而心同也。
《左氏》与《论语》,有叙人酬对,苟非烦词积句,但是
往复唯诺而已,则连续而说,去其“对曰”、“问曰”等字。
如裴子野《宋略》云:李孝伯问张畅,“卿何 姓?”曰“姓张。
”“张长史乎?”以此而拟《左氏》、《论语》,又所谓貌异
而心同也。
史通通释 · 155 ·
善人君子,功业不书,见于应对,附彰其美。如《左传》
称楚武王欲伐随,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至萧方等
《三十国春秋》说朝廷闻慕容死,曰:“中原可图矣!”桓温
曰:“慕容属在,其忧方大!”以此而拟《左氏》,又所谓貌
异而心同也。
夫将叙其事,必预张其本,弥缝混说,无取所言。如《左
传》称叔辄闻日蚀而哭,昭子曰:子叔其将死乎?秋八月,叔
辄卒。至王劭《齐志》称张伯德梦山上挂丝,占者曰:“其为
幽州乎?”秋七月,拜 为幽州刺史。以此而拟《左氏》,又所
谓貌异而心同也。
盖文虽缺略,理甚昭著,此丘明之体也。至如叙晋败于,
先济者赏,而云:“上、中、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夫
不言攀舟乱,以刃断指,而但曰“舟指可掬”,则读者自睹其
事矣。至王劭《齐志》述高季式破敌于韩陵,追奔逐北,而云
“夜半方归,槊血满袖”。夫不言奋槊深入,击刺甚多,而但
称“槊血满袖”,则闻者亦知其义矣。以此而拟《左氏》,又
所谓貌异而心同也。
大抵作者,自魏已前,多效《三史》,从晋已降,喜学《
五经》。夫史才文浅而易摸,经文意深而难拟,既难 易有别,
故得失亦殊。盖貌异而心同者,摸拟之上也;貌同而心异者,
摸拟之下也。然人皆好貌同而心异,不尚貌异而心同者,何哉
?盖鉴识不明,嗜爱多僻,悦夫似史而憎夫真史,此子张所以
致讥于鲁侯,有叶公好龙之喻也。袁山松云:“书之为难也有
五:烦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
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夫拟古而不类,
此乃难之极者,何为独阙其目乎?呜呼!自子长以还,似皆未
睹斯义。后来明达,其鉴之哉!
史通通释 · 156 ·
符朗比庄周《晋》载记:苻朗字元达,坚之从兄子也。幼
怀远操,不屑时荣。著《 苻子》,亦老、庄之流也。《隋经籍
志》:《符子》二十卷,在《道德》、《庄》、《列》类。按
:“苻”,《隋志》作“符”。又《宋书》志及《世说》并《
注》,凡引符秦事,并从“竹”。“符”、“苻”之辩,具在
《正史》篇。
范晔参贾谊晔本传:《与诸甥侄书》云:吾于《循吏》以
下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
过秦论》。
貌同心异《骆宾王文》:类同心异者,龙蹲归而宋树伐;
质殊声合者,鱼形出而吴石鸣。按:“四杰”与刘同时而稍前,
刘似仿其语意。
谯周古史考《蜀志》本传:周字允南,位亚 九列,不与政
事。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之属百余篇。
江外忘亡按:《左》闵二年言卫国忘亡,为齐桓存卫加赞
也。今晋乃灭吴,与存亡国异道。而干宝乃套用其文,故《史
通》驳之。
归命《吴志》:后主皓降晋,举家迁于京师。诏曰:孙皓
穷迫归降,其赐号为归命侯。
春王正月《春秋传》:元年春王周正月。按杜《注》云:
“言周以别夏、殷”也。误解始此。愚尝论之,《春秋》系声
正于王者,别鲁于天子,非别周于夏令也。是侯国之史法也。
今述《史通》,意益私慰,所谓先得我心。
帝正月按:孙盛《魏》、《 晋阳秋》不可得见,今所传王
氏《元经》起晋惠帝太熙元年,每岁首亦必书“帝正月”。《
史通》仍不纠及,愚前言其书在依托然否间者,信矣。
陵字立政《李陵传》: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
史通通释 · 157 ·
杰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至匈奴招陵。立政曰:“咄,
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请少卿来归故乡。”
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
字之曰奴干《周书伊娄穆传》:穆字奴干,弱冠,为太祖
内亲信。尝入白事,太祖望见悦之。字之曰云云。于是拜车骑
大将军、仪同三司。按:此曰“字之”,即史家所称不名 之义
也,不得云复。
苍梧人按:此事俗本《史通》并作谢承《家语》云云。谢
承,三国吴人,《吴志》无传。《隋》、《唐志》但有谢承《
后汉书》,更无别著《家语》一书。及得映钞古本《史通》核
之,原无“谢承”二字。因检《家语》,其文在卷四《六本》
篇也。“苍梧人”,《家语》作“苍梧娆”。
姓孔字仲尼见《法言吾子》篇。
江湛《南史》:宋江夷子湛,字徽深,领博士,转吏部尚
书。家甚贫,无兼衣余食。魏太武至瓜步,以湛兼领军。魏遣
使求昏,上召太子劭以下集议,众并谓宜许,淇谓许之无益。
劭怒曰:“讵宜苟执异议 ?”声色甚厉。坐散,俱出,劭使班
剑推排之,殆于倾倒。及劭之入弑,湛直上省,据窗受害,意
色不挠。《宋书》:“徽深”作“徽渊”,“魏太武”作“索
虏”。再按:本传及《徐湛之传》俱无同受排扑之文,虽裴《
略》不可得见,而历考时事,知是《史通》衍文也。
羊斟叔祥《左传》宣二: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
元御之。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华元逃归,见叔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
也。”
子产国侨按:“左传”云:“ 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其下
史通通释 · 158 ·
云:“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传中似此者多有,但止称侨,
或称公孙侨,而不称国侨。王伯厚尝辩之。愚故疑“国”字当
作“曰”字,以配“下曰叔”之句。
桓玄敬道按本传:玄字敬道。但于所论书法未有明证,而
《宋略》又不可得,因取《晋》、《宋》二史与桓事有涉之人,
如刘道规、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诸葛长民等十余人传遍
阅之,都无是语。盖史家改易字句,不尽旧文,此等处即以《
史通》作故实可也。
殷铁景仁《宋书刘湛传》:湛与殷景仁素款。及俱被时遇,
猜隙渐生。湛党刘敬文父成未悟其机,诣 景仁求郡。敬文遽往
谢湛曰:“老父悖耄,遂就殷铁干禄。”又《南史范泰传》:
泰卒,议赠开府。殷景仁曰:泰素望未重,不可。王弘抚棺哭
曰:“君生平重殷铁,今以此为报。”
张长史乎此魏太武南侵时,其尚书李孝伯与张畅临城呼问
之语也。按:今《宋书畅传》节去问姓语,《南史》则又增“
考伯曰”句,并与裴《略》小异矣。畅字少微。
萧方等见《称谓》篇。
慕容恪在《晋》载记:恪字玄恭,之第四子也。将终,谓
乔曰:“恪智勇俱济,汝其委之。”及嗣位,封太原王。初,
建邺闻死,曰:“中原可图也。”桓温曰:“慕容恪尚存 ,所
忧方大耳!”
山上挂丝《北齐张亮传》:亮字伯德,拜太中大夫。薛尝
梦亮云云,亦与劭《志》称伯德自梦小异。
槊血满袖《北齐》帝纪:氽朱兆等同会邺,挟洹水而军。
神武乃于韩陵为图阵,合战,大败之。高季式以七骑追奔,度
野马冈,与兆遇。高昂望之,不见,哭曰:“丧吾弟矣!”夜
久,季式还,血满袖。
史通通释 · 159 ·
叶公好龙《庄子》逸篇:子张见鲁哀公,不礼而去,曰:
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屋室雕文,尽写以龙。于
是天龙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失其魂魄。是
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也。按:王 氏应麟曰:《庄子
》逸篇十有九,司马彪注。唐世犹存,今亡。《后汉书》、《
文选》、《世说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间见之。
史通通释 · 160 ·
书事第二十九
昔荀悦有云:“立典有五志焉:一日达道义,二曰彰法式,
三曰退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干宝之释五志也,
“体国经野之言则书之,用兵征伐之权则书之,忠臣烈士孝子
贞妇之节则书之,文诰专对之辞则书之,才力技艺殊异则书之。
”于是采二家之所议,徽五志之所取,盖记言之所网罗,书事
之所总括,粗得于兹矣。然必谓 故无遗恨,犹恐未尽者乎?今
更广以三科,用增前目:一曰叙沿革,二曰明罪恶,三曰旌怪
异。何者?礼仪用舍,节文升降则书之;君臣邪僻,国家丧乱
则书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于是以此三科,参诸五
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阙。求诸笔削,何莫由斯?
但自古作者,鲜能无病。苟书而不法,则何以示后?盖班
固之讥司马迁也,“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
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又傅玄这贬班固也,“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
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其 所失也。”寻
班、马二史,咸擅一家,而各自弹射,递相疮。夫虽自卜者审,
而自见为难,可谓笑他人之未工,忘已事之已拙。上智犹其若
此,而况庸庸者哉!苟目前哲之指踪,校从来之所失,若王沈、
孙盛之伍,伯起、德之流,论王业则党悖逆而诬忠义,叙国家
则抑正顺而褒篡夺,述风俗则矜夷狄而陋华夏。此其大较也。
史通通释 · 161 ·
必伸以纠摘,穷其负累,虽擢发而数,庸可尽邪!子曰:“于
予何诛?”于此数家见之矣。
抑又闻之,怪力乱神,宣尼不语;而事鬼求福,墨生所信。
故圣人于其间,若存若亡而已。若吞燕卵而商生,启龙而周灭,
厉坏门以祸晋, 鬼谋社而亡曹,江使返璧于秦皇,圯桥授书于
汉相,此则事关军国,理涉兴亡,有而书之,以彰灵验,可也。
而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
聚而编之,目为鬼神传录,其事非要,其言不经。异乎《三史
》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
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
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廪君、盘瓠,言唯迂
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无是可也。
又自魏、晋已降,著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
《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 所讥,颇为
无知所说。而斯风一扇,国史多同。至如王思狂躁,起驱蝇而
践笔,毕卓沈湎,左持螯而右杯,刘邕榜吏以膳痂,龄石戏舅
而伤赘,其事芜秽,其辞猥杂。而历代正史,持为雅言。苟使
读之者为之解颐,闻之者为之抚掌,固异乎记功书过,彰善瘅
恶者也。
大抵近代史笔,叙事为烦。榷而论之,其尤甚者有四。夫
祥瑞者,所以发挥盛德,幽赞明王。至如凤皇来仪,嘉禾入献,
秦得若雉,鲁获如。求诸《尚书》、《春秋》,上下数千载,
其可得言者,盖不过一二而已。爱及近古则不然。凡祥瑞之出,
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 少而瑞弥多,政逾
劣而祥逾盛。是以桓、灵受祉,比文、景而为丰;刘、石应符,
比曹、马而益倍。而史官征其谬说,录彼邪言,真伪莫分,是
非无别。其烦一也。
史通通释 · 162 ·
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客擅雄伯,自相君臣。《经》书
某使来聘,某君来朝者,盖明和好所通,盛德所及。此皆国之
大事,不可阙如。而自《史》、《汉》已还,相承继作。至于
呼韩入侍,肃慎来庭,如此之流,书之可也。若乃藩王岳牧,
朝会京师,必也书之本纪,则异乎《春秋》之义。夫臣谒其君,
子觐其父,抑惟恒理,非复异闻。载之简策,一何辞费?其烦
二也。
若乃百职迁 除,千官黜免,其可以书名本纪者,盖惟槐鼎
而已。故西京撰史,唯编丞相、大夫;东观著书,止列司徒、
太尉。而近世自三公以下,一命已上,苟沾厚禄,莫不备书。
且一人之身,兼预数职,或加其号而阙其位,或无其实而有其
名。赞唱为之口劳,题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牍,夫何足观?其
烦三也。
夫人之有传也,盖唯书其邑里而已。其有开国承家,世禄
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项籍之先世为楚将,石建之后廉
谨相承,此则其事尤异,略书于传可也。其失之者,则有父官
令长,子秩丞郎,声不著于一乡,行无闻于十室,而乃叙其名
位,一二无遗 。此实家谍,非关国史。其烦四也。
于是考兹四事,以观今古,足验积习忘返,流宕不归,乖
作者之规模,违哲人之准的也。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其斯之谓矣。
亦有言或可记,功或可书,而纪阙其文,传亡其事者。何
则?始自太上,迄于中古,其间文籍,可得言焉。夫以仲尼之
圣也,访诸郯子,始闻少之官;叔向之贤也,询彼国侨,载辨
黄能之祟。或八元才子,因行父而获传;或王大夫,假赵良良
而见识。则知当时正史,流俗所行,若三坟、五典、八索、九
丘之书,虞、夏、商、周春秋、杌之记,其所缺略者 多矣。
史通通释 · 163 ·
既而汲冢所述,方《五经》而有残,马迁所书,比《三传
》而多别,裴松补陈寿之阙,谢绰拾沈约之遗,斯又言满五车,
事逾三箧者矣。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若烦则
尽取,省则多捐,此乃忘折中之宜,失均平之理。惟夫博雅君
子,知其利害者焉。
荀悦五志语在荀《纪高祖》第一。
班讥司马见《探赜》篇。此处多采一句。
传玄贬班《晋书》:傅玄字休奕,御史中丞。迁太仆。撰
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
子》,为内、外、中篇。
笑他人二句陆机《豪士赋序》中语。
指 踪《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
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吞燕卵郑氏《商颂谱》:有氏之女名简狄,吞卵而生契。
《殷本纪》:简狄为帝与喾次妃。《尔雅释鸟》:燕,燕。
启龙《外传郑语》:宣王之时,童谣曰:“弧箕服,实亡
周国。”有夫妇鬻是器者。夏之衰,褒神化为二龙,王请其藏
之,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发之,流于庭,童妾遭之而孕,
育而弃之。鬻弧服者取之,以逸于褒,是为褒后。《周本纪》
亦载之。
厉坏门《左》成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
:“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
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
何如?”曰:“不食新矣!”
鬼谋社《左》哀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
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疆。旦而戒其子曰:“我死,尔闻公
孙缰为政。必去之。”及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缰好
史通通释 · 164 ·
弋,说之。因访政事,有宠,使听政。梦者之子乃行。八年:
宋灭曹。
江使返璧注见《书志》篇。再按:前注“郑客”,乐资《
春秋后传》作“郑容”。
圯桥授书事在《史记留侯世家》。裴《注》:徐广曰:“
圯,桥也,圯音怡。”李奇云:“上 、下邳人谓桥为圯。”按
:“圯桥”二字连用,似误。然其后《杂说》中有“江目桥为
圯”之文,知其非失考也,特随俗通用耳。
王乔左慈见《采撰》篇。
君盘瓠《后汉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未有君
长。乃共令各乘上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
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君。君死,魂魄世为白虎。盘瓠,见
《断限》篇。
语林笑林《隋经籍志》:《语林》十卷,东晋处士裴启撰。
《笑林》,见《因习》篇。
世说俗说《世说》即临川所撰,见《尚书》家。《隋经籍
志》:《俗说》三卷,沈约撰。
驱蝇《魏 志注》:《魏略》云:王思性急,常执笔作书,
蝇集笔端,驱去复来。思恚怒,自起驱蝇,不能得,还取笔掷
地,踏坏之。
持螯《晋书》:毕卓字茂世。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
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
便足了一生矣。”
膳痂《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之孙邕,嗜食疮痂,以为味
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疮痂落床上,取食之。灵休大惊。
答曰:“性之所嗜”。灵休疮痂未落者,悉取以饴邕,遂举体
流血。南康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互与鞭,鞭疮痂,
史通通释 · 165 ·
常以给膳。
伤赘《南史》:朱龄石字伯 儿。少好武,不事崖检。舅淮
南蒋氏,才劣。龄石使舅卧听事,剪纸方寸,帖著舅枕,以刀
子县掷之。相去八九尺,百掷百中。舅畏龄石,终不敢动。舅
头有大瘤,龄石伺舅眠,密割之,即死。按:伤赘,即割瘤也。
嘉禾《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之天子。王命唐
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
《嘉禾》。
秦得若雉《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
城祠之。其神来也常以夜,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鸣。
以一牢祠,号曰陈宝。按:“雄鸡”,《汉书郊礼志》作“雄
雉”。
鲁获如《公 羊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孰狩之?
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麟者仁
兽也,有王得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
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呼韩入侍《汉宣帝纪》:甘露二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
原塞。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呼韩邪单于稽侯来朝,
赞谒称藩臣而不名。上自甘泉宿池阳宫,蛮夷君长夹道陈。上
登渭桥,咸称万岁。
肃慎来庭《孔子世家》: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肃慎
贡矢石,长尺有咫。《后汉书》: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
余东北千余里。《晋文帝纪》:“肃慎来献石、貂皮等,天子
命归于大将军府。按:《魏志陈留王纪》景元三年,肃慎遣使
重译入贡,即其事。又《晋武纪》:咸宁五年,肃慎来献矢石。
黄能之祟《晋语》: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平公有疾,
韩宣子赞授客馆。客问君疾。对曰:“今梦黄能入于寝门,人
史通通释 · 166 ·
杀乎?抑厉鬼邪?”子产曰:“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
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今周室少
卑,晋实继之。其或者未举夏郊邪?”《左》昭七“黄能”作
“黄熊”。二传皆无叔向问语,《史通》似误。
谢拾沈遗谢绰《 宋拾遗》十卷,见《书志五行》章。
史通通释 · 167 ·
人物第三十
夫人之生也,有贤不肖焉。若乃其恶可以诫世,其善可以
示后,而死之日名无得而闻焉,是谁之过欤?盖史官之责也。
观太文籍肇创,史有《尚书》,知远疏通,网罗历代。至
如有虞进贤,时宗元凯;夏氏中微,国传寒浞;殷之亡也,是
生飞廉、恶来;周之兴也,实有散宜、闳夭。若斯人者,或为
恶纵暴,其罪滔天;或累仁积德,其名盖世。虽时淳俗质,言
约义简,此而不载,阙孰甚焉。
洎夫子修《春秋》,记二百年行事,《三传 》并作,史道
勃兴。若秦之由余、百里奚,越之范蠡、大夫种,鲁之曹沫、
公仪休,齐之宁戚、田穰苴,斯并命代大才,挺生杰出。或陈
力就列,功冠一时;或杀身成仁,声闻四海。苟师其德业,可
以治国字人;慕其风范,可以激贪励俗。此而不书,无乃太简。
又子长著《史记》也,驰鹜穷古今,上下数千载。至如皋
陶、伊尹、傅说,仲山甫之流,并列经诰,名存子史,功烈尤
显,事迹居多。盍各采而编之,以为列传之始,而断以夷、齐
居首,何龌龊之甚乎?既而孟坚勒成《汉书》,牢笼一代,至
于人伦大事,亦云备矣。其间若薄昭、杨仆、颜驷、史 岑之徒,
其事所以见遗者,盖略小而存大耳。夫虽逐麋之犬,不复顾兔,
而鸡肋是弃,能无惜乎?当三国异朝,两晋殊宅,若元则、仲
景,时才重于许、洛;何桢、许询,文雅高于扬、豫。而陈寿
史通通释 · 168 ·
《国志》、王隐《晋史》,广列诸传,而遗此不编。此亦网漏
吞舟,过为迂阔者。
观东汉一代,贤明妇人,如秦嘉妻徐氏,动合礼仪,言成
规矩,毁形不嫁,哀恸伤生,此则才德兼美者也。董祀妻蔡氏,
载诞胡子,受辱虏廷,文词有余,节概不足,此则言行相乖者
也。至蔚宗《后汉》,传标《列女》,徐淑不齿,而蔡琰见书。
欲使彤管所载,将安准的?
裴几原删略宋史,时称简要。至如张阴受君命,戕贼零陵,
乃守道不移,饮鸩而绝。虽古之义烈,何以加诸?鲍昭文宗学
府,驰名海内,方于汉代褒、朔之流。事皆阙如,何以申其褒
奖?
夫天下善人少而恶人多,其书名竹帛者,盖唯记善而已。
故太史公有云:“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明主贤君、忠臣死
义之士,废而不载,余甚惧焉。”即其义也。至如四凶列于《
尚书》三叛见于《春秋》,西汉之纪江充、石显、东京之载梁
冀、董卓,此皆干纪乱常,存灭兴亡所系。既有关时政,故不
可阙书。
但近史所刊,有异于是。至如不才之子,群小之徒 ,或阴
情丑行,或素餐尸禄,其恶不足以曝扬,其罪不足以惩戒,莫
不搜其鄙事,聚而为录,不其秽乎?抑又闻之,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而斗筲之才,何足算也。若《汉》传之有傅宽、靳歙,
《蜀志》之有许慈,《宋书》之虞丘进,《魏史》之王宪,若
斯数子者,或才非拔萃,或行不逸群,徒以片善取知,微功见
识,阙之不足为少,书之唯益其累。而史臣皆责其谱状,征其
爵里,课虚成有,裁为列传,不亦烦乎?
语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故贤良可记,而
简牍无闻,斯乃察所不该,理无足咎。至若愚智毕载,妍媸靡
史通通释 · 169 ·
择,此则燕石妄珍 ,齐竽混吹者矣。夫名刊史册,自古攸难;
事列《春秋》,哲人所重。笔削之士,其慎之哉!
元凯《左》文十八: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聩、大
临、降、庭坚、仲容、叔达,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
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
天下之人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舜臣尧,举八恺
使主后土,以揆百事;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
寒浞《左》襄四: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
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围而用寒浞。寒浞,伯
明氏之谗子弟也,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树之诈慝 ,以取其国
家。
飞廉恶来《秦本纪》:伯翳之裔中在西戎,保西垂,生蜚
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纣。
散宜闳夭按:散、闳二人,明列《尚书君》篇,《史通》
乃与元凯等同以阙载为疑,疏矣。
由余《秦本纪》: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戎闻缪公
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
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由余笑
曰:“夫戎夷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不
知所以治此,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惧,以女乐遗戎王,
间由余,由余降 秦。
百里奚《史记秦本纪》云:晋献公灭虞、虢,虞虞君与其
大夫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按:《左传》之言媵秦
穆姬者为井伯,无百里奚之名。惟僖十三,晋人来乞籴,有“
秦伯问百里与之”一语,亦无奚名。
蠡种《外传越语》:越王句践即位三年,兴师伐吴,不胜,
栖于会稽。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蠡为我守于国。”范
史通通释 · 170 ·
蠡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四封之外,敌国
之制,立断之事,种不如蠡。”四年,伐吴。居军三年,遂灭
吴。
曹沫按:《刺客传》:曹沫,鲁人,于鲁庄、齐桓之时,
有战败会柯劫盟之 事。而《公羊》书盟柯,手剑,曹子无名。
《左》、《谷》则名曹刿,又皆无劫桓事。故曰《三传》不书
曹沫。
公仪休孙《孟子疏》:案《史记》云:公仪休,鲁博士,
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
得与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按:事又见董子《贤良策对》。
宁戚《管子小称》篇: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
鲍叔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如莒时也,管子毋忘束缚在鲁也,
宁戚毋忘饭牛车下也。按《吕览》、《淮南》并云:击牛角疾
歌。《注》曰:“歌《硕鼠》也。”而《吕》作“宁戚”,《
淮南》作“宁 越”。至应劭述歌,又别歌曰:“南山矸,白石
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
漫漫何时旦。”三书互异,识以备考。
田穰苴《史记》本传: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
公时,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
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
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薄昭附见《外戚薄姬传》:高后崩,迎立代王为皇帝,封
太后弟昭为轵侯。又见《淮南王传》:淮南厉王恣,不用汉法。
时帝舅薄昭为将军,尊重,上令昭予厉王书,谏数之。
杨仆《酷 吏传》:仆以千夫为吏。南越反,拜楼船将军,
有功,封将梁侯。按:仆非附传,不得云见遗。
颜驷《文选》张衡《思玄赋》云:“尉眉而郎潜兮,逮三
史通通释 · 171 ·
叶而进武。”《注》:《汉武故事》:孝武过郎署,见一郎鬓
眉皓白,问:“何其老也?”对曰:“臣颜驷。文帝好文,臣
好武;景帝好老,臣尚少;陛下好少,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
”上擢为都尉。
史岑参《雕龙》、《选注》。《雕龙》云:“武仲之美显
宗,史岑之述熹后。”《选注》:汉有两史岑。一在王莽末,
字子孝。《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上《光武中兴颂》,明帝问“
可与谁等”,校 书郎对“前世史岑之比”者是也。其一颂和熹
邓后者,字孝山,在莽后百有余年。书典散亡,莫详爵里。《
集林》诸家以孝山之文载于子孝之集,范晔遂谓:王莽末,沛
国史岑,字孝山,以文显。误也。按:《撰注》见《出师颂》。
《史通》所列,则莽末字子孝者是。
元则《魏志》附见《曹爽传》。裴《注》:《魏略》曰:
桓范字元则。曹爽辅政,以范乡里老宿,特敬之。及宣王起兵、
范南见爽,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征四方以自辅,“乡别营
在阙南,呼召如意,所忧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爽
不从。及宣王收范,持之甚急。范谓部官曰: “徐之,我亦义
士耳!”遂送廷尉。《魏氏春秋》曰:范哭谓爽曰:“曹子丹
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族灭?”
仲景遍检《三国》裴《注》,绝无其人。刘意岂谓张仲景
耶?皇甫谧《释劝》:华陀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定方。盖仲
景医圣,与陀齐名。《隋志》方书,亦二人连载,并注汉人。
汉末魏初也。而陈寿止传华陀,不及仲景。知几特举出之,理
或然耶?《读书志》:《名医录》云:仲景,南阳人,名机,
举孝廉,官长沙太守。著《伤寒论》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
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书录解题》:仲景文辞,简古奥雅,
古 今治伤寒未有能出其外者。按《史通》云“才重许、洛”,
史通通释 · 172 ·
地亦合。
何桢张隐《文士传》:何桢字元,有文学,器甚伟。历幽
州刺史、廷尉。桢子龛、勖、惲,多至大官。自后累世昌阜。
《晋书何充传》:充字次道,魏光禄大夫桢之曾孙也。
许询《世说文学》:许掾,年少时,人比王苟子,许大不
平。时诸人士及支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许便往与
王论理,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
支从容曰:“何至相苦邪?”按:许掾即询也,字玄度。刘尝
云:“清风明月,恨无玄度。”苟子,王修小字。又按:《新
晋书 》错见《孙绰》、《郗》及诸《王》、《谢传》。
秦嘉妻徐《玉台新咏》秦嘉《赠妇诗》序云:嘉为郡上掾,
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淑答诗,略云:妾
身兮不令,感疾兮来归;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
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梦想兮容辉;恨无兮羽翼,高
飞兮相追。《艺文类聚》:淑复嘉书云:昔诗人有飞蓬之感,
班姬有谁荣之叹。素琴明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宝钗不列。
《丹铅录》:予观《艺文》、《玉台》二书,见东汉妇人徐淑
与夫书及诗,皆丽则可诵。《幽明录》:淑书昼卧,流涕。嫂
问之。曰:“适 见嘉自说往津亭乡,病亡。一客赍书还,日中
当至。”举家大惊。书至,事如梦。
董祀妻蔡《后汉列女传》: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
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兴平中,天下丧乱,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
贤王。在胡中,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而重嫁于祀。
张《晋书忠义传》:张,吴郡人,少有操行。恭帝践祚,
刘裕以帝之故吏,素所亲信,封药酒一罂付,密令鸩帝。既受
史通通释 · 173 ·
命,叹曰:“鸩君求生,何面目视息世间哉!不如死也。”因
自饮之而死。按:《宋书》则于 其子《畅传》见之。易代之史,
体自应尔,可无阙如之讥。
鲍昭《宋书临川王传》:义庆为宗室之表,招聚文学之士
东海鲍照等,引为佐使。照字明远,文辞赡逸,为《河清颂》,
序甚工。世祖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多鄙
言累句,当世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按:唐人避武后讳,多
作“鲍昭”。
三叛《左》昭三十一:齐豹为卫司寇,作而不义,其书为
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不求其名,贱而必书,
所以惩肆而去贪也。《春秋》书齐豹曰盗,三叛人名,以惩不
义,其善志也。
傅靳《汉书》樊、郦、夏侯、 灌、傅、靳、周同傅。按:
“傅靳”恐当作“傅周”,盖七人中叙功,惟传宽、周事最少
也。
许慈《蜀志》本传:慈字仁笃。又有胡潜字公兴,并为博
士,典掌旧文。更相克伐,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
其矜己妒彼至于此。
虞丘进《宋书》本传:进累战有功,封望蔡县男,除宋台
令书。史臣曰:诸将起自竖夫,心一乎主,百死而不顾,遂飨
封侯之报。
王宪《魏书》本传:宪字显则,北海剧人。归诚,太祖见
之,曰:“此王猛孙也。”厚礼待之。进爵剧县侯,卒年八十
九。《北史》“宪”作“”。
燕石《阚子》:宋之愚人得 燕石梧台之侧,藏之,以为大
宝。周客闻而观焉,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掩口卢胡
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同。”
史通通释 · 174 ·
齐竽《韩子内储说》: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
其说在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为王吹竽,
王说之。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史通通释 · 175 ·
才第第三十一
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
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
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历观古之作者,若蔡邕、 刘峻、徐
陵、刘炫之徒,各自谓长于著书,达于史体,然观侏儒一节,
而他事可知。案伯喈于朔方上书,谓宜广班氏《天文志》。夫
《天文》之于《汉史》,实附赘之尤甚者也。必欲申以掎摭,
但当锄而去之,安可仍其过失,而益其芜累?亦奚异观河倾之
患,而不遏以提防,方欲疏而导之,用速怀襄之害。述史如此,
将非练达者欤?孝标持论谈理,诚为绝伦。而《自叙》一篇,
过为烦碎;《山栖》一志,直论文章。谅难以偶迹迁、固,比
肩陈、范者也。孝穆在齐,有志梁史,及还江左,书竟不成。
嗟乎!以徐公文体,而施诸史传,亦犹灞上儿戏,异乎真将 军,
幸而量力不为,可谓自卜者审矣。光伯以洪儒硕学,而不遇。
观其锐情自叙,欲以垂示将来,而言皆浅俗,理无要害。岂所
谓“诵《诗》三百,虽多,亦奚以为”者乎!
昔尼父有言:“文胜质则史。”盖史者当时之文也,然朴
散淳销,时移世异,文之与史,较然异辙。故以张衡之文,而
不闲于史;以陈寿之史,而不习于文。其有赋述《两都》,诗
裁《八咏》,而能编次汉册,勒成宋典。若斯人者,其流几何
?
史通通释 · 176 ·
是以略观近代,有齿迹文章而兼修史传。其为式也,罗含、
谢客宛为歌颂之文,萧绎、江淹直成铭赞之序,温子升尤工复
语,卢思道 雅好丽词,江总狂獗以沈迷,庾信轻薄而流宕。此
其大较也。然向之数子所撰者,盖不过偏记杂说,小卷短书而
已,犹且乖滥驳,一至于斯。而况责之以刊勒一家,弥纶一代,
使其始末圆备,表里无咎,盖亦难矣。
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于是沮诵失路,灵均当轴。每
西省虚职,东观才,凡所拜授,必推文士。遂使握管怀铅,多
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微婉之言。而举俗共以为能,当
时莫之敢侮。假令其间有术同彪、峤,才若班、荀,怀独见之
明,负不刊之业,而皆取窘于流俗,见嗤于朋党。遂乃哺糟,
俯同妄作,披褐怀玉,无由自陈。此管仲 所谓“用君子而以小
人参之,害霸之道”者也。
昔傅玄有云:“观孟坚《汉书》,实命代奇作。及与陈宗、
尹敏、杜抚、马严撰中兴纪传,其文曾不足观。岂拘于时乎?
不然,何不类之甚者也。是后刘珍、朱穆、卢植、杨彪之徒,
又继而成之。岂亦各拘于时,而不得自尽乎?何其益陋也?”
嗟乎!拘时之患,其来尚矣。斯则自古所叹,岂独当今者哉!
晋令《隋经籍志》:《晋令》四十卷。《晋职官志》:著
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
侏儒一节《吴志潘睿传注》:武陵部从事樊叛,外白差万
人往讨,睿曰:五千兵足可擒。实无才,昔尝为 州人设馔,比
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按
:成语似别有本,俟考。
朔方上书《后汉蔡邕传》:邕字伯喈,拜郎中,校书东观。
对灾咎,讥刺宠臣,下狱。减死,徙朔方。上书自陈,奏其所
著十意。《注》:自陈曰:臣自在布衣,常以为《汉书》十志
史通通释 · 177 ·
下尽王莽,光武以来,唯记纪传,无续志者。故太傅胡广略以
所有旧事与臣,臣欲删定者一,所当接续者四,前志所无,臣
欲著者五。分别首目,并书章左,唯陛下留神。
自叙山栖刘峻见《补注》篇。又本传:因游东阳紫岩山,
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又 尝为《自序》,曰:
“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后详《自叙》
篇。
孝穆在齐《陈书徐陵传》:陵字孝穆。太清二年,兼通直
散骑常侍。使魏,会齐受禅,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及齐
送贞阳侯为梁嗣,乃遣陵随还。陈天嘉年,领大著作。按:“
在齐有志梁史”之语,本传、本集皆不见。
光伯自叙《隋儒林传》:刘炫字光伯。纳言杨达举炫博学,
射策高第,除太学博士。岁余,归河间,于时盗贼蜂起,教授
不行。乃自为赞曰:通人自叙风徽,余敢仰均先达,徒以日迫
桑榆,门徒两散,殆及余喘,薄言胸臆云云。
两都《 两都赋》,班固撰。见《载文》篇。
八咏《八咏》,沈约撰。隐侯本集:一、《登台望秋月》,
二、《会围临春风》,三、《岁暮愍衰草》,四、《霜来悲落
桐》,五、《夕行闻夜鹤》,六、《晨征听晓鸿》,七、《解
去朝市》,八、《被褐守山东》。坡诗《虔州八境》:《八咏
》聊同沈隐侯。王《注》:沈约为东阳太守,作《八咏》,写
于楼上。按东阳,今金华府。陆鲁望《二遗诗序》云:东阳多
名山,金华为最。“守山东”,指此也。
罗含《晋文苑传》:罗含字君章。尝梦一鸟,文彩异常,
飞入口,自此藻思日新。太守谢尚称曰:“湘中琳琅 。”于城
西小洲上立茅屋,布衣蔬食,晏如也。征正员郎,转廷尉,致
仕,门施行马。
史通通释 · 178 ·
谢客即谢灵运,见《论赞》篇。《南史庾肩吾传》:谢客
吐言天拔,时有不拘,是其糟粕。《谢弘微传》:客儿,灵运
小名。《异苑》:灵运生于会稽,其家以子孙难得,送于钱唐
杜明师养之,十五方还。故曰客儿。
萧绎萧绎即梁元帝,参本纪。初封湘东王,颇有高名,与
裴子野、刘显、萧子云为布衣之交,著作多行于世。
江淹《梁书江淹传》:淹字文通。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
微退,时人谓之才尽。所著述百余篇并《齐史》十志。
温子升见《叙事 》篇。
卢思道《北史卢玄传》:玄之孙思道,才学兼著。齐天保
中,《魏史》成,思道多所非毁。周平齐,追赴长安。终散骑
侍郎、参内史事。集二十卷。
丽词《文心雕龙》有《丽词》篇,论骈俪体,其文曰:造
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心生文辞,高下相
须。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
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然成对。
江总《陈书》:总字总持。家传赐书,昼夜寻读。文伤于
浮艳,后主之世,总当权宰,日与宴游后庭,共陈暄、孔节等
十余人,谓之狎客。
庚信《北史文苑传》:庚信 字子山。父肩吾,为梁中庶子。
徐艳为右卫率。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恩莫
与比隆。文并绮艳,世号“徐、庾体”焉。元帝即位,骋于西
魏。属大军南伐,遂留长安,累迁开府仪同三司。
驳《庄子》末篇:惠施多方,其道驳。《魏都赋》:谋驳
于王义。按:乖舛也。本训色杂,或作“驳”,义亦可借。后
世书有作“驳”者,训小步,失其义矣。
沮诵失路《升庵外集》:仓颉、沮诵,共造文字,今世知
史通通释 · 179 ·
有仓颉,不知有沮诵。按:沮诵失路,借言古笔不行也。又详
《外篇正史》篇。
灵均当轴按:《史记屈贾传》,但言屈原者名 平,不言别
有名字。所谓正则、灵均,盖《离骚》自寓,即内美修能之写
象耳。《离骚》,见下篇。此言“灵均当轴”,借言以词人当
史局也。
傅玄有言傅玄,见《书事》篇。其言即所撰论《三史》故
事,评断得失中语也。作《傅毅》者,非是。
陈尹《后汉班固传》:显宗召固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
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群尹敏,共成《世祖本纪》。《困学
纪闻》:《论衡》云:陈平仲纪光武,汉家功德可观见。未详
平仲何人。阎徵君若,据《班固传》推知是陈宗字。袁宏《后
汉纪》:南阳人尹敏字幼季,才学深通。上言书多近语俗辞。
上非之。官止长陵令,与班彪善。
杜马《马援传》:援兄子严,字威卿。明德皇后既立,严
虑致讥嫌,徙北地,皇后敕使移居洛阳。显宗召见,严进对闲
雅,诏留仁寿,与校书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
刘朱卢扬《后汉文苑传》:刘珍字秋孙。永初中,邓太后
诏珍与刘、马融校定东观百家。又诏与作建武以来名臣传。又
《朱晖传》:晖孙穆,字公叔,拜尚书。所著论奏二十篇。及
卒,蔡邕与门人共述其体行,谥为文忠先生。又《卢植传》:
植字子,拜议郎,与马日、蔡邕、杨彪、韩说等补续《汉纪》。
又《杨震传》:震曾孙彪字文先。熹 平中,公车征拜议郎。《
注》:《华峤书》曰:与日、植、邕等著作东观。按:四人传
中,朱穆不及续史事。
史通通释 · 180 ·
序传第三十二
盖作者自叙,其流出于中古乎?案屈原《离骚经》,其首
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 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始
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 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
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至马迁,又征三闾之故事,放文园
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于是扬雄遵其旧辙,班固酌其
余波,自叙之篇,实烦于代。虽属辞有异,而兹体无易。
寻马迁《史记》,上自轩辕,下穷汉武,疆宇修 阔,道路
绵长。故其自叙,始于氏出重黎,终于身为太史。虽上下驰骋,
终不越《史记》之年。班固《汉书》,止叙西京二百年事耳。
其自叙也,则远征令尹,起楚文王之世;近录《宾戏》,当汉
明帝之朝。苞括所及,逾于本书远矣。而后来叙传,非止一家,
竞学孟坚,从风而靡。施于家谍,犹或可通,列于国史,多见
其失者矣。
然自叙之为义也,苟能隐己之短,称其所长,斯言不谬,
即为实录。而相如自序,乃记其客游临邛,窃妻卓氏,以《春
秋》所讳,持为美谈。虽事或非虚,而理无可取。载之于传,
不其愧乎!又王充《论衡》之《自纪》也, 述其父祖不肖,为
州闾所鄙,而己答以瞽顽舜神,鲧恶禹圣。夫自叙而言家世,
固当以扬名显亲为主,苟无其人,阙之可也。至若盛矜于己,
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必责以名教,实三
史通通释 · 181 ·
千之罪人也。
夫自媒自,士女之丑行。然则人莫我知,君子不耻。案孔
氏《论语》有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如某之好学
也。”又曰:“吾每自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又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又曰:“吾之
先友尝从事于斯矣。”则圣达之立言也,时亦扬露己才,或托
讽以见其情,或选辞以显其迹,终不 盱衡自伐,攘袂公言。且
命诸门人“各言尔志”,由也不让,见嗤无礼。历观扬雄已降,
其自叙也,始以夸尚为宗。至魏文帝、傅玄、陶梅、葛洪之徒,
则又逾于此者矣。何则?身兼自善,行有微能,皆剖析具言,
一二必载。岂所谓宪章前圣,谦以自牧者欤?
又近古人伦,喜称阀阅。其荜门寒族,百代无闻,而角挺
生,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至若仪父、振铎,
并为曹氏之初;淳维、李陵,俱称拓拔之始。河内马祖,迁、
彪之说不同;吴兴沈先,约、之言有异。斯皆不因真律,无假
宁楹,直据经史,自成矛盾。则知扬姓之寓西蜀,班门之 雄朔
野,或胄纂伯侨,或家传熊绎,恐自我作故,失之弥远者矣。
盖谄祭非鬼,神所不歆;致敬他亲,人斯悖德。凡为叙传,宜
详此理。不知则阙,亦何伤乎?
离骚陈氏族篇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
贞于孟陬兮,惟庾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按:庚信《哀江南赋》自陈
氏族较详。
相如自叙为传按:《汉书》本传,无自叙明文。证之后史,
知其言固有本。《隋书刘炫传》自为赞曰:通儒司马相如、扬
子云、马季长、郑康成等,皆自叙风徽,传芳来叶云云。盖子
玄之前,古人已 言之矣。
史通通释 · 182 ·
不越史记之年《太史公自序》云:“卒述陶唐以来,至于
麟止,自黄帝始。”按:此总纪《史记》全书也,而本序之始
终亦括此三言。
远征近录按:《汉书叙传》,其首曰:班之先,令尹子文
之后,其末以《答宾戏》终之。时则明帝永平年也。马《序》
推史官之由来,班则止于述姓,故《史通》有异辞。
窃妻《相如传》:相如游梁归,临邛令王吉为具召之。时
卓王孙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亡奔相如,遂与
驰归成都。
论衡自纪《自纪》篇: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本魏郡,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国绝,因家焉,以农桑
为业。世祖勇任气,怨仇众多。祖父担载,就安钱唐县,生子
二:蒙、诵。诵即充父,与豪家丁伯等结怨,徙处上虞。按:
瞽顽鲧恶,皆《自纪》中语。
学子名母《战国魏策》: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
母曰:名我何也?其子曰:尧、舜名,天地名,母贤不过尧、
舜,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母曰:已于学尽行之乎?将有
所不行也,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三千之罪《孝经五刑》篇: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
莫大于不孝。”
扬雄自叙本传颜《注》:晋灼曰:晋大夫无扬侯。师古曰
:雄之自叙谱牒,称扬 侯,荩疏谬也。据此可见《雄传》皆自
叙之文,其说必有所受也。前“相如自叙”注已见之。
魏文帝《典论自序》历述平董卓、脱张绣及论射、击剑、
弹棋之事,皆著于篇。
傅玄玄字休奕。见《书事》篇。作《傅子》三篇,其自叙
未见。
史通通释 · 183 ·
陶梅其人无考。《世说方正注》:梅颐弟陶,字叔真。王
敦咨议参军。《晋书》:祖逖兄纳问梅陶曰:君乡里立月旦评,
何如?曰:善褒恶贬,佳法也。王隐在坐,曰:《尚书》“三
载考绩”,何得月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
按:陶生许劭之乡,好议论,自叙之作,或是其人。
葛洪《 抱朴子自叙》:余抄掇众书,撮其精要。或曰:“
玉屑盈车,不如全璧。”答曰:“泳员流者,采珠而捐蚌;登
荆山者,拾玉而弃石。余犹摘孔翠之藻羽,脱犀象之角牙矣。”
其自序世系,《晋书》本传略采之。
仪父振铎《大戴帝系》篇:颛顼玄孙陆终,娶鬼方氏,产
六子,其五曰安,是为曹姓。曹姓者,邾氏也。《通志氏族略
》:武王封安之苗裔邾挟为附庸,下至仪父,始见于经。按:
邾仪父乃曹之后,非曹之先也。刘言稍借。《史记》:曹叔振
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既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始均李陵《魏书序纪》: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 “土”为
“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
命为田祖。爰历三代,始均之裔不交南夏。积六十七世,至成
皇帝,讳毛立,威振北方。《宋书索虏传》:索头虏姓托跋,
其先李陵后也。按:旧本“始均作“淳维”,淳维是匈奴远祖,
与拓跋无涉。“拓”通作“托”、“”。
河内马祖按:《太史公自序》及《晋书》帝纪,同以汉初
河内司马为祖。《史通》谓彪说不同,是司马彪《九州春秋》
叙姓别有所祖也。俟考。
吴兴沈先沈约《宋书自序》: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
也,后以国为氏。汉有曰戎字威卿者,光武封海昏 县侯,辞不
受,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顺帝分会稽为
吴郡,灵帝分乌程为永安,吴孙皓分吴郡为吴兴郡。晋平吴,
史通通释 · 184 ·
改永安为武康。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博陆里余乌村。按:《
南史沈炯传》亦云吴兴武康人。《史通》云炯言有异,未详所
本。
真律宁楹未详。
胄纂伯侨《扬雄传》: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
采于晋之扬,因氏焉。家传熊绎《汉书叙传》:班之先与楚同
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虎乳之,楚人谓虎“班”,
因氏焉。按:熊绎,楚先君也。
敬他《孝经圣治》: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不
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史通通释 · 185 ·
烦省第三十三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辨者久
矣。及干令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
“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斯
盖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也。”又张世伟著《班马优劣论》,
云:“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固叙二百四十年事,八十万
言。是班不如马也。”然则自古论史之烦省者,咸以左氏为得,
史公为次,孟坚为甚。自魏、晋已还,年祚转促,而为其国史
亦不减班《书》。此则 后来逾烦,其失弥甚者矣。
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犹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
辄求其本意,略而论之。何者?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闭
境相拒,关梁不通。其有吉凶大事,见知于他国者,或因假道
而方闻,或以通盟而始赴。苟异于是,则无得而称。鲁史所书,
实用此道。至如秦、燕之据有西北,楚、越之大启东南,地僻
界于诸戎,人罕通于上国。故载其行事,多有阙如。且其书自
宣、成以前,三纪而成一卷,至昭、襄已下,数年而占一篇。
是知国阻隔者,记载不详,年浅近者,撰录多备。此丘明随闻
见而成传,何有故为简约者哉!
及汉氏之有天下也,普天率土,无思不服。会计之吏,岁
奏于阙廷;轩之使,月驰于郡国。作者居府于京兆征事于四方,
用使夷夏必闻,远近无隔。故汉氏之史,所以倍增于《春秋》
史通通释 · 186 ·
也。
降及东京,作者弥众。至如名邦大都,地富才良,高门甲
族,代多髦俊。邑老乡贤,竞为别录;家牒宗谱,各成私传。
于是笔削所采,闻见益多。此中兴之史,所以又广于《前汉》
也。
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
尘永灭。是以谢承尤悉江左,京洛事缺于三吴,陈寿偏委蜀中,
巴、梁语详于二国。如宋、齐受命,梁、陈握纪,或地比《 禹
贡》一州,或年方秦氏二世。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
者采访易洽,巨细无遗,耆旧可询,隐讳咸露。此小国之史,
所以不灭于大邦也。
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于榛芜,言有阙
书,伤于简略,斯则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
理则不然。且必谓丘明为省也,若介葛辨于牛鸣,叔孙志梦于
天厌,楚人教晋以拔旆,城者讴华以弃甲。此而毕书,岂得谓
之省邪?且必谓“汉书”为烦也,若武帝乞浆于柏父,陈平献
计于天山,长沙戏舞以请地,杨仆怙宠而移关。此而不录,岂
得谓之烦邪?由斯而言,则史之烦省不中,从 可知矣。
又古今有殊,浇淳不等。帝尧则天称大,《书》惟一篇;
周武观兵孟津,言成三誓;伏羲止画入卦,文王加以《系辞》。
俱为大圣,行事若一,其丰俭不类,悬隔如斯。必以古方今,
持彼喻此,如尤、黄帝交战阪泉,施于春秋则城濮、鄢陵之事
也。有穷篡夏,少康中兴,施于两汉,则王莽、光武之事也。
夫差既灭,句践霸世,施于东晋,则桓玄、宋祖之事也。张仪、
马错为秦开蜀,施于三国,则邓艾、锺会之事也。而往之所载,
其简如彼;后之所书,其审如此。若使同后来于往世,限一概
以成书,将恐学者必诟其疏遗,尤其率略者矣。而议者 苟嗤沈、
史通通释 · 187 ·
萧之所记,事倍于孙、习;华、谢之所编,语烦于班、马,不
亦谬乎!故曰论史之烦省者,但当求其事有妄载,言有阙书,
斯则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则不然,其斯
之谓也。
远略近详《荀子非相》篇: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略则举大,详则举加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
大也。按:文之误从刘勰《文心》来。《文心》云:荀况称录
远略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意亦自背。
令升世伟令升,干宝字也,其说见《二体》篇。世伟,张
辅字也,注见《鉴识》篇。
介葛见《言语》篇。
天厌 昭四年: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私而
宿焉。适齐,梦天厌己,弗胜。顾而见人,黑而上偻,号之曰
:“牛助余!”乃胜之。既立,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曰:
吾子长矣。见之,则所梦也,号之曰:“牛。”曰:“唯。”
遂使为竖,有宠。卒乱其室。
拔旆宣十二:之战,晋师奔,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之脱。
少进,马还。又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
数奔也。”
弃甲见《言语》篇。
乞浆柏父郭《注》:上微行,尝夜至柏谷,舍于逆旅。因
从乞浆,主人翁曰:“无浆,正有溺耳。”且疑上为奸盗,欲
攻之。 主人妪睹上状貌而异之,止其翁。翁不听,妪饮翁酒,
缚之。乃杀鸡为食,以谢客。明日,上归,召妪赐金千斤。按
:郭不言所出,后阅《汉武故事》得之。
献计天山《汉书高帝纪》: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
陈平计得出。《注》:应劭曰:陈平使画工图美女,间遗阏氏,
史通通释 · 188 ·
云欲献之。阏氏畏其夺己宠,因谓单于曰:汉天子亦有神灵,
得其地,非能有也。于是开一角,得出。郑氏曰:计鄙陋,故
秘。
长沙戏舞《汉书景十三王传》:长沙定王发母微,故王卑
贫国。《注》: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
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 ,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
“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乃以武陵、零陵、桂阳益焉。
杨仆移关《汉书孝武纪》: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
以故关为弘农县。《注》:应劭曰: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
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
阔,于是徙关三百里。按:已上四条,皆所谓班氏不录者也。
今详考《汉书》,果皆别见。而郭本率以班《书》正文串录为
注,反似其言皆出史文者,岂不与本旨刺谬乎!至杨仆一条,
但钞《酷吏》本传,尤与移关事无涉矣。只此校订,颇费日力。
后详王本,大半得之,是其胜 郭本处。
城濮鄢陵城濮事在僖二十八,鄢陵事在成十六。所谓春秋
晋、楚三大战之二也。
有穷少康有穷后羿,见《人物》篇。又《左》哀元:昔有
过浇灭夏后相,后方娠,逃归有仍,生少康焉。浇求之,奔有
虞。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能布其德,以收夏众。使女艾
谍浇,复禹之绩,祀夏配天。
王莽光武二汉终始,传纪载之,凡数卷。
桓玄宋祖《晋书》之《叛逆》及《诸葛长民》、《何无忌
》等传,《宋书》之《武帝纪》及《刘道规》等传,并载其事,
亦数卷。
为秦开蜀《战国秦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起兵伐 蜀,遂定蜀。《史记》略同。
史通通释 · 189 ·
邓艾钟会《魏志》: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太傅繇小
子也。司马文王以蜀将姜维屡扰边陲,大举图蜀。景元四年秋,
下诏使邓艾统诸军三万余人趋甘松、沓中缀维,会统十万众,
分从斜谷、骆谷入。移檄蜀将吏士民云云。按:《魏志》、《
蜀志》及《晋书文帝纪》,其事专载、夹载不一册。
沈萧四句初注此书,案头有二本,文异而误同。正凝想间,
张生玉谷至,共勘之。拣所两有,汰所两羡,而四句出,遂刊
定之。后见别本,一字不爽也。二本大小书杂乱,谬误录后:
一本:议者苟嗤沈约著《宋书》,衍著《齐书 》,萧之所记,
事倍于孙当《晋书》。凿齿亦著《晋书》。习、华、谢之所编,
语烦于班、马。又一本:议者苟嗤沈约、萧衍、孙盛、习凿齿
之所编,语烦于班、马。
史通通释 · 190 ·
杂述第三十四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
之记。行诸历代,以为格言。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
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
;《家语》载言,传诸孔氏。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
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
爰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鹜。榷而 为论,
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纪,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
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
都邑簿。夫皇王受命,有始有卒,作者著述,详略难均。有权
记当时,不终一代,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载记》、
王韶《晋安陆纪》、姚最《梁昭后略》。此之谓偏纪者也。普
天率土,人物弘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则有独举所知,编
为短部,若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
怀旧志》、卢子行《知己传》。此之谓小录者也。国史之任,
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
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纪》、顾协《琐语》、谢
绰《拾遗》。此之谓逸事者也。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厄
言,犹贤于已。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
裴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松《谈薮》。此之谓琐
言者也。汝、颍奇士,江、汉英灵,人物所生,载光郡国。故
史通通释 · 191 ·
乡人学者,编而记之,若圈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
》、陈寿《益部耆旧》、虞预《会稽典录》。此之谓郡书者也。
高门华胄,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
贻厥后来,若扬雄《家谍》、殷敬《世传》、《孙氏谱记》、
《陆 宗系历》。此之谓家史者也。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
行殊途,而同归于善。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录,若刘向《列
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
别传者也。阴阳为炭,造化为工,流形赋象,于何不育。求其
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
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九州土宇,万国
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
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
含《湘中》。此之谓地理书者也。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
之制,不恒厥 所。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
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
都邑簿者也。
大抵偏纪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
实录。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
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
求诸异说,为益实多。及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铨择。
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
拾遗》,全构虚辞,用惊愚俗。此其为弊之甚者也。琐言者,
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
口实 。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
自床第,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
者矣。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
置于他方,罕闻爱异。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之该博,而能传
史通通释 · 192 ·
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家史者,事惟三族,言止一
门,正可行于室家,难以播于邦国。且箕裘不堕,则其录犹存
;苟薪构已亡,则斯文亦丧者矣。别传者,不出胸臆,非由机
杼,徒以博采前史,聚而成书。其有足以新言加之别说者,盖
不过十一而已。如寡闻末学之流,则深所嘉尚;至于探幽索隐
之士,则无所 取材。杂记者,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
以益寿延年;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斯则
可矣。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
无取。
地理书者,若朱赣所采,浃于九州;阚所书,殚于四国。
斯则言皆雅正,事无偏党者矣。其有异于此者,则人自以为乐
土,家自以为名都,竞美所居,谈过其实。又城池旧迹,山水
得名,皆传诸委巷,用为故实,鄙哉!都邑簿者,如宫阙、陵
庙、街廛、郭邑,辨其规模,明其制度,斯则可矣。及愚者为
之,则烦而且滥,博而无限,论榱楝则尺寸皆书,记草木则根
株必数,务求 详审,持此为能。遂使学者观之,瞀乱而难纪也。
于是考兹十品,征彼百家,则史之杂名,其流尽于此矣。至于
其间得失纷糅,善恶相兼,既难为缕,故粗陈概。且同自郐,
无足讥焉。
又案子之将史,本为二说。然如《吕氏》、《淮南》、《
玄晏》、《抱朴》,凡此诸子,多以叙事为宗,举而论之,抑
亦史之杂也,但以名目有异,不复编于此科。
盖语曰:“众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历观自古,作者
著述多矣。虽复门千户万,波委云集。而言皆琐碎,事必丛残。
固难以接光尘于《五传》,并辉烈于《三史》。古人以比玉屑
满箧,良有旨哉!然 则萏之言,明王必择;葑菲之体,诗人不
弃。故学者有博闻旧事,多识其物,若不窥别录,不讨异书,
史通通释 · 193 ·
专治周、孔之章句,直守迁、固之纪传,亦何能自致于此乎?
且夫子有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次也。”苟
如是,则书有非圣,言多不经,学者博闻,盖在择之而已。
神农本草宋艾晟《本草序》:《神农》旧经止于三卷,药
数百种。梁陶隐居因而倍之。《唐于志宁传》:帝问《本草》、
《别录》,对曰:班固惟记《黄帝内外经》,不载《本草》。
至齐《七录》乃称之。世谓神农氏尝药以拯含气,而黄帝以前
文字不传,至桐、雷乃载篇册 。然所载郡县多在汉时,疑张仲
景、华陀窜记其语。《别录》者,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
所记,其言华叶形色,附《经》为说。故弘景合而录之。
夏禹山经胡渭《禹贡锥指》:《山海经》十三篇,刘歆以
为出于唐、虞之际。《列子》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
名之,夷坚闻而志之。”然其间可疑甚多。颜之推曰:“禹、
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诸暨,后人所羼也。”尤袤曰:“
此先秦之书,非禹、伯翳作。”二说允当。
世本辨姓《汉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
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系谥名号。
偏纪四种陆贾《楚汉 春秋》九卷,见《春秋》家。《山阳
载记》,《隋经籍志》:乐资撰,十卷。按:山阳公谓汉献帝,
禅魏,降封。《晋安帝纪》,《宋书》:王韶之字休泰,私撰
《晋安帝阳秋》,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善叙
事。按:《晋安帝纪》即此《阳秋》也。旧作“安陆”,误。
又按:《北史》有王韶,乃隋之武臣。此以属对省“之”字耳。
《梁昭后略》,《隋志》:姚最撰,十卷。按:《隋志》无“
昭”字,《新》、《旧唐志》并有“昭”字。
小录四种《竹林名士》,《隋志》:《竹林七贤论》二卷,
晋太子中庶子戴逵撰。《唐志》亦作《七贤 论》。《汉末英雄
史通通释 · 194 ·
记》,《隋志》:王粲撰,残缺。萧世诚《怀旧志》,《隋》、
《唐志》:梁元帝撰,九卷。按:世诚,元帝字也,讳绎。见
《核才》篇。卢子行《知己传》,《隋》、《唐志》:卢思道
撰,一卷。按:子行,思道字也。
逸事四种和峤《汲冢纪年》,按:《纪年》见《春秋》家,
皆简编科斗文字。《读书志》:所得凡八千五百一十四字,诏
和峤等以隶字写之。《西京杂记》,《新》、《旧唐志》、葛
洪撰,二卷。按:伯厚《纪闻》谓是吴均及萧贲依托。顾协《
琐语》,《隋志》:一卷,梁金紫光禄大夫顾协撰。谢绰《拾
遗》,见《 书志五行》章。又《书事》篇言谢拾沈遗即此。
琐言四种刘义庆《世说》,见《尚书》家。裴荣期《语林
》,见《书事》篇。《隋志》:裴启撰。按:荣期盖其字也。
孔思尚《语录》,《新》、《旧唐志》作《宋齐语录》十卷。
亦见《书志五行》章。阳松《谈薮》,《书录解题》:北齐秘
书省正字北平阳松撰,事综南北八朝,隋开皇中所述。
郡书四种《陈留耆旧传》,《隋志》:汉议郎圈称撰,二
卷。《汝南先贤》,《隋志》:魏周斐《汝南先贤传》,五卷。
《旧唐志》“斐”作“裴”。《益部耆旧传》,《隋志》:陈
寿撰,十四卷。《会稽典录 》,《隋志》:虞预撰,二十四卷。
家史四种扬雄《家谱》,《汉书扬雄传》即采此为之。其
说详《序传》篇。殷敬《世传》,《唐志》作《殷氏家传》三
卷,殷敬撰。《孙氏谱记》,《唐志》:十五卷,无撰人名。
《陆宗系历》,《唐志》作《吴郡陆氏宗系谱》,陆景献撰。
别传四种刘向《列女传》,会《序》:刘向所序,凡八篇,
《隋志》及《崇文总目》皆称十五篇。嘉祐中,苏颂定其书,
复为八篇。梁鸿《逸民》,《后汉书》本传:鸿仰慕前世高士,
为四皓以下二十四人作颂。按:鸿所撰即此,不当云“逸民”。
史通通释 · 195 ·
或因鸿在《逸民传》中,有 注字句旁者,传写误耶?赵采《忠
臣传》,按:《隋》、《唐志忠臣传》但有梁元帝撰,赵采无
考。徐广《孝子传》,《新》《旧唐志》:徐广撰,三卷。
杂记四种祖台之《志怪》,《隋志》:二卷。《新》、《
旧唐志》作四卷。《晋书》:台之字元辰,官侍中、光禄大夫。
干宝《搜神记》,《隋志》:三十卷。刘义庆《幽明录》,《
隋》、《唐志》并云《幽明录》二十卷。刘敬叔《异苑》,《
隋志》:宋给事刘敬叔撰,十卷。
地理书四种盛弘之《荆州记》,《隋志》:宋临川王侍郎
盛弘之撰。常璩《华阳国志》,见《补注》篇。辛氏《三秦》,
按:《后汉李膺传》章怀《注》引之,以证“登龙门”语。其
书宜未亡,而史志皆阙,卷帙无考。罗含《湘中》,《文献经
籍考》:《湘中山水记》三卷,晋耒阳罗含君章撰,范阳卢拯
注。其书颇及隋、唐以后事,则后人附益也。又按:地理与郡
书略有辨,郡书主人物,地理主风土。但其中《华阳志》似阑
入。
都邑簿四种潘岳《关中记》,《唐志》:一卷,潘岳撰。
宋《中兴与书目》以撰人为葛洪,或是别本。陆机《洛阳记》,
《隋》、《唐志》:一卷。《三辅黄图》,见《书志》篇《汉
三辅典》注。《建康宫殿》,无考。又按:都邑簿,志规制也 ,
更与郡书、地理有辨。
洞冥拾遗东汉郭宪《洞冥序》: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
朔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
籍旧史不载者,撰《洞冥记》四卷。子横,宪字也。梁萧绮《
拾遗记序》:《拾遗记》者,晋陇西王嘉字子年撰。皆残缺。
文起羲、炎,事讫西晋,辞趣过诞,推理陈迹,盖绝世而宠博
矣。
史通通释 · 196 ·
刘撰有《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其人详《论赞
》、《正史》、《黠烦》三篇。
朱赣阚朱赣,按《隋志》地理书,陆澄合《山海经》已来
一百六十家,并多零失,见存四十二家。又任《地记》增多陆
本 八十四家,亦多零失,见存唯十二家。今考其所列见存书,
皆无朱赣撰九州书名,岂在零夫中耶?前辛氏《三秦》当亦然。
《北史》:阚,敦煌人,字玄阴。乐安王丕引为从事中郎。撰
《十三州志》。《隋志》:《十三州志》十卷。
史通通释 · 197 ·
辨职第三十五
夫设官分职,绩课能,欲使上无虚授,下无虚受,其难矣
哉!昔汉文帝幸诸将营,而目周亚夫为真将军。嗟乎!必于史
职求真,斯乃特为难遇者矣。
史之为务,厥途有三焉。何则?彰善贬恶,不避强御,若
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编次勒成 ,郁为不朽,若鲁
之丘明,汉之子长,此其次也。高才博学,名重一时,若周之
史佚,楚之倚相,此其下也。苟三者并阙,复何为者哉?
昔鲁叟之修《春秋》也,不藉三桓之势;汉臣之著《史记
》也,无假七贵之权。而近古每有撰述,必以大臣居首。案《
晋起居注》载康帝诏,盛称著述任重,理藉亲贤,遂以武陵王
领秘书监。寻武陵才非河献,识异淮南,而辄以彼藩翰,董斯
邦籍,求诸称职,无闻焉尔。既而齐撰礼书,和士开总知;唐
修《本草》,徐世监统。夫使辟阳、长信,指挥马、郑之前,
周勃、张飞,弹压桐、雷之右,斯亦怪矣。
大抵监 史为难,斯乃尤之尤者。若使直若南史,才若马迁,
精勤不懈若扬子云,谙识故事若应仲远,兼斯具美,督彼群才,
使夫载言记事,藉为模楷,搦管操觚,归其仪的,斯则可矣。
但今之从政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
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善,则亦
不知恶之为恶。故凡所引进,皆非其才,或以势利见升,或以
史通通释 · 198 ·
干祈取擢。遂使当官效用,江左以不乐为谣,拜职辨名,洛中
以不闲为说。言之可为大噱,可为长叹也。
会试论之,世之从仕者,若使之为将也,而才无韬略;使
之为吏也,而术靡循良;使之属文 也,而匪闲于辞赋;使之讲
学也,而不习于经典。斯则负乘致寇,悔吝旋及。虽五尺童儿,
犹知调笑者矣。唯夫修史者则不然。或当官卒岁,竟无刊述,
而人莫之省也;或辄不自揆,轻弄笔端,而人莫之见也。由斯
而言,彼史曹者,崇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
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
能及。斯固素餐之窟宅,尸禄之渊薮也。凡有国有家者,何事
于斯职哉!
昔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又语云:“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观历代之置史臣,有同
嬉戏,而竟不废其职者, 盖存夫爱礼,吝彼典刊者乎!
昔丘明之修传也,以避时难;子长之立记也,藏于名山;
班固之成书也,出自家庭;陈寿之草志也,创于私室。然则古
来贤俊,立言垂后,何必身居宇,迹参僚属,而后成其事乎?
是以深识之士,知其若斯,退居清静,杜门不出,成其一家,
独断而已。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
真将军《绛侯世家》:亚夫军细柳。上自劳军,先驱至,
不得入。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
壁门,士吏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天子乃按辔徐行。
成礼而去。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也。”
史佚佚《书》作“逸”。《洛诰》:王命周公后作册逸告。
孔《传》:王为册书,使史逸告伯禽封命之书。《左》成四:
季文子曰:“史佚之志有之。”杜《注》:史佚,周文王太史。
倚相《左》昭十二: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
史通通释 · 199 ·
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外传楚语》
:王孙曰:“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
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晋起居注《隋经籍志》自晋泰始起,至晋元熙,凡二十部。
又《晋起居注》三百一十七卷,宋北徐州主簿刘道会撰。
武陵王《晋书》:武陵王字道叔 ,康帝建元初领秘书监。
无学术而有武,为桓温所忌。
河献淮南《汉书》:河间献王德,孝景皇帝子。被服造次,
必于儒者。山东之儒,多从之游。又:淮南王安好书,致宾客。
详《自叙》篇。
礼书士开总知《北齐恩幸传》:和士开解悟捷疾,世祖性
好握槊,士开善此戏,因此亲狎。
世祖践祚,加开府。后主深委仗之。又先得幸于胡太后,
封淮阳王。又《魏收传》:后主即位,收掌诏诰,除尚书右仆
射。总议监修五礼事,奏请赵彦深、和士开、徐之才共监。
本草世监统《旧唐书李传》:,曹州人,本姓徐,名世。
以犯太宗讳,单名焉 ,赐姓李氏,封英国公。又《吕才传》:
右监门长史苏敬言陶弘景《本草》多舛谬。诏中书令许敬宗与
才及李淳风并诸名医增损旧本,仍令司空李总监定之,并图,
合成五十四卷。
辟阳长信荀悦《高后纪》:徙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初,
吕后获于楚,食其以舍人待,得幸。及为丞相,不典治,监宫
中事。《通鉴秦纪》:文信侯以舍人毒为宦者,进太后,太后
幸之,封毒长信侯。
马郑见《补注》篇。
周勃张飞《史记》世家:绛侯周勃者,沛人也。为材官引
强。高祖初起,勃以中涓从攻战。木强,不好文学。惠帝时,
史通通释 · 200 ·
以列侯为太尉。《蜀志 》:张飞字益德,涿人也。先主长阪之
走,飞拒后,据水断桥,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敌无
敢近者。所过战克。封西乡侯,谥桓侯。按:“益德”,《华
阳国志》作“翼德”。
桐雷《旧注》:《荒史》:黄帝主医药之臣,有岐伯、雷
公、俞跗、巫彭、桐君,凡五人。歧伯、雷公作《内经》,桐
君能处方。按:二字连称,《于志宁传》亦有之。见《杂述》
篇注。
应仲远《后汉》:应劭字仲远。详《自叙》篇。
坐啸画诺《后汉党锢传序》: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
南阳太守成亦委功曹岑。二郡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
阳宗资 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但坐啸。”
不乐不闲二句未详。
史曹地处禁中《旧书职官志》:历代史官隶秘书省著作局,
贞观三年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遂成
故事。及大明宫成,置于门下省南。馆门东西有枣树七十四株。
至开元二十五年,又移中书省北,以旧尚药局充馆地。按:史
馆第三移,已在作《史通》事后,总之皆在禁近也。
语云虽无老成《后汉孔融传》:融性好士,与蔡邕素善。
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
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按:《史通》荩用此语,谓貌似而实
不 称也。故不曰《诗》云,而曰语云。
丘明避时见《申左》序述《汉书艺文志》语。
成书家庭《班固传》:固以父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
思,欲就其业。有人上告固私改国史者,郡上其书,显宗甚奇
之。
草志私室《陈寿传》:寿领本郡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
史通通释 · 201 ·
》。既卒,范上表曰:陈寿作志,明乎得失,愿垂采录。于是
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按:此二条《正史》篇亦
见之。
冠猴献状《汉盖宽饶传》: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
皆贺。宽饶不往,请之,乃往。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乡起
舞,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 。宽饶视屋而叹。按:献状,媚
态也。许伯,外戚恩泽侯。
史通通释 · 202 ·
自叙第三十六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
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
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
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
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
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
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 闻。
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
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与降,迄乎皇家实
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
缺,篇第有遗,至于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
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
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
其间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
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
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
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
而敢轻议前哲。于是郝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
《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
史通通释 · 203 ·
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及年以立,言悟日多,常恨时无同好,可与言者。维东海
徐坚,晚与之遇,相得甚欢,虽古者伯牙之识锺期,管仲之知
鲍叔,不是过也。复有永城朱敬则、沛国刘允济、义兴薛谦光、
河南元行冲、陈留吴兢、寿春裴怀古,亦以言议见许,道术相
知。所有榷扬 ,得尽怀抱。每云:“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
内,知我者不过数子而已矣。”
昔仲尼以睿圣明哲,天纵多能,睹史籍之繁文,惧览者之
不一,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以修《春秋》,赞《易》道
以黜入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
以迄于周。其文不刊,为后王法。自兹厥后,史籍逾多,苟非
命世大才,孰能刊正其失?嗟予小子,敢当此任!其于史传也,
尝欲自班、马已降,讫于姚、李、令狐、颜、孔诸书,莫不因
其旧义,普加厘革。但以无夫子之名,而辄行夫子之事,将恐
致惊末俗,取咎时人,徒有其劳,而莫之见赏。所 以每握管叹
息,迟回者久之。非欲之而不能,实能之而不敢也。
既朝廷有知意者,遂以载笔见推。由是三为史臣,再入东
观。每惟皇家受命,多历年所,史官所编,粗惟纪录。至于纪
传及志,则皆未有其书。长安中,会奉诏预修唐史。及今上即
位,又敕撰《则天大娃皇后实录》。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
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
其所载削,皆与俗浮沈。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
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
怏孤愤,无以寄怀。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
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昔汉世刘安著书,号曰《淮南子》。其书牢笼天地,博极
古今,上自太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
史通通释 · 204 ·
遗力矣。然自《淮南》已后,作者无绝。必商榷而言,则其流
又众。荩仲尼既殁,微言不行;史公著书,是非多谬。由是百
家诸子,诡说异辞,务为小辨,破彼大道,故扬雄《法言》生
焉。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华。而流俗鄙夫,
贵远贱近,传兹牾,自相欺惑,故王充《论衡》生焉。民者,
冥也,冥然罔知,率彼愚蒙,墙面而视。或讹音鄙句,莫究本
源,或守株胶柱,动多 拘忌,故应劭《风俗通》生焉。五常异,
百行殊执,能有兼偏,知有长短。苟随才而任使,则片善不遗,
必求备而后用,则举世莫可,故刘劭《人物志》生焉。夫开国
承家,立身立事,一文一武,或出或处,虽贤愚坏隔,善恶区
分,苟时无品藻,则理难铨综,故陆景《典语》生焉。词人属
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圆通,
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
若《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思
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
穷王道,下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 自《法言》已降,迄
于《文心》而往,固以纳诸胸中,曾不芥者矣。夫其为义也,
有与夺焉,有褒贬焉,有鉴诫焉,有讽刺焉。其为贯穿者深矣,
其为网罗者密矣,其所商略者远矣,其所发明者多矣。盖谈经
者恶闻服、杜之嗤,论史者憎言班、马之失。而此书多讥往哲,
喜述前非。获罪于时,固其宜矣。犹冀知音君子,时有观焉。
尼父有云:“罪我者《春秋》,知我者《春秋》。”抑斯之谓
也。
昔梁征士刘孝标作《叙传》,其自比于冯敬通者有三。而
予辄不自揆,亦窃比于扬子云者有四焉。何者?扬雄尝好雕虫
小技,老而悔其少作。余幼喜诗赋,而 壮都不为,耻以文士得
名,期以述者自命。其似一也。扬雄草《玄》,累年不就,当
史通通释 · 205 ·
时闻者,莫不哂其徒劳。余撰《史通》,亦屡移寒暑。悠悠尘
俗,共以为愚。其似二也。扬雄撰《法言》,时人竞尤其妄,
故作《解嘲》以之。余著《史通》,见者亦互言其短,故作《
释蒙》以拒之。其似三也。扬雄少为范、刘歆所重,及闻其撰
《太玄经》,则嘲以恐盖酱瓿。然刘、范之重雄者,荩贵其文
彩若《长扬》、《羽猎》之流耳。如《太玄》深奥,理难探赜。
既绝窥逾,入加讥诮。余初好文笔,颇获誉于当时。晚谈史传,
遂减价于知己。其似四也。夫才唯下劣,而 迹类先贤。是用铭
之于心,持以自慰。
抑犹有遗恨,惧不似扬雄者有一焉。何者?雄之《玄经》
始成,虽为当时所贱,而桓谭以为数百年外,其书必传。其后
张衡、陆绩果以为绝伦参圣。夫以《史通》方诸《太玄》,今
之君山,即徐、朱等数君是也。后来张、陆,则未之知耳。嗟
乎!傥使平子不出,公纪不生,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烟烬俱
灭。后之识者,无得而观。此予所以抚卷涟,泪尽而继之以血
也。
东海徐坚《旧书》本传:徐坚少好学,遍览经史。王方庆
《三礼》之学,常就质疑,又赏其文章典实。杨再思曰:“此
凤阁舍人样。”开元十 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为学
士,副张说知院事。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
凡七入书府。《新书儒学传》:坚宽厚长者。太平公主用事,
武攸暨屡邀请坚,坚不许。帝大集贤,幔舍在百司上。张说令
揭大榜以侈其宠。坚望见,遽命撤之,曰:“君子乌取多尚人。
”卒年七十余,谥曰文。按:徐、朱诸人皆刘氏石友,义取品
概互证,故采掇加详。
牙期管鲍《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曲。
每奏,子期辄穷其趣。伯牙叹曰:“善哉!善哉!”“吾于何
史通通释 · 206 ·
逃声哉!”又《力命》篇: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管
仲 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永城朱敬则《旧书》本传,敬则字少连。长安三年,同凤
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张易之、昌宗尝命画工图写武三思
等十八人形像,号为《高士图》。每引敬则,固辞不就。其高
洁守正如此。与三从兄同居四十余年,财产无异。《新书》:
敬则请高史官选,以求名才。韦安石尝阅其移史,叹曰:董狐
何以加!史官权重宰相,古圣贤臣所以畏惧也。
沛国刘允济《旧书》本传:允济少孤,事母甚谨。弱冠,
降著作佐郎。尝采鲁哀公后十二世,接战国,为《鲁后春秋》。
长安中,兼修国史。《新书》:允济尝 曰:“史官善恶必书,”
“此权顾轻哉!而班生受金,陈寿求米,仆乃视如浮云耳。”
义兴薛谦光《旧书薛登传》:登本名谦光,博涉文史。每
谈论前代故事,必广引证验,有如目击。与徐坚、刘子玄齐名
友善。景云中,拜御史大夫。僧惠范恃太平公主权势,逼夺百
姓。将加弹奏,或请寝之。谦光曰:“宪台理冤滞,何所回避。
朝弹幕黜亦可矣。”遂奏之,反为所构出。开元中,转太子宾
客。以与太子同名,敕赐名登。卒年七十三。
河南元行冲《旧书》本传:行冲博学多通,狄仁杰甚重之。
性不阿顺,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犹蓄聚以自资也。 ”“
脯腊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门下宾客堪充旨
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拜太常少卿。行冲以本族出于
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
学者所称。秘书监马怀素卒,诏行冲代其职。表请通撰古今书
目,为《群书四录》。卒年七十七。按行冲又尝著论,辩晋元
帝出小吏牛金之诬,今见《杂说》中篇“牛继马后”注。
陈留吴兢《新书》本传:兢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魏元
史通通释 · 207 ·
忠、朱敬则荐兢才堪论撰,诏修国史。天宝初卒,年八十。兢
叙事简核,号良史。初与刘子玄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
诱张说 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然可,赖宋等激励苦切,故转
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
即从容谬谓曰:“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
:“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其草敌在。”说屡
蕲改,辞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董狐
云。
寿春裴怀古《旧书良吏传》:怀古为监察御史。圣历中,
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廷,默啜立知微南面可
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抗辞曰:“宁守忠以
就死,不毁节以求生。请就斩所。”乃禁锢随军。后窜归。终
幽州都 督。《新书》:怀古清介审慎,在幽州时,韩琬以监察
御史监军,称其驭士信,临财廉,为国名将云。按:所举知友
七人,唯怀古不参史局,故末及之。
睹史籍讫于周凡八句,皆孔安国《尚书序》原文。
淮南子《汉淮南王传》:安为人好书,招致宾客方术之士
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
》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别见《采撰》篇。
按:本处盖指内书言,即今所传《鸿烈解》。
法言论衡扬雄《法言》,见《论赞》篇。王充《论衡》,
见《采撰》篇。
风俗通《后汉应奉传》:子劭,字仲远, 撰《风俗通》,
以辨物类名号,识时俗嫌疑。劭《自叙》:俗间行语,众所共
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聊以不才,举尔所知。传曰:百里
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昔画
者曰,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犬马旦暮在人之前,不类不可,
史通通释 · 208 ·
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见,故易。今俗语虽云浮浅,然其
难矣。补按:节首“民者,冥也”,语《晋书刑法志》王导等
议。
人物志《三国魏志》:刘劭字孔才。黄初中尚书郎。作《
皇览》,作《新律》篇,著《律略论》,作《都官考课条》,
作《说略》,著《乐论》。凡所撰述,《法论》 、《人物志》
之类百余篇。阮逸《序》:予好阅古书,于史部中得刘劭《人
物志》十二篇。其述性品之上下,才质之兼偏,研幽摘微,一
贯于道,诚一家之善志也。
典语《隋志》儒家注:《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
并吴中夏督陆景撰,亡。《新》、《旧唐志》:陆景《典训》
十卷。按:是书《隋志》云亡,《唐志》乃有十卷者存,而知
几又见之,则亡者当但指《别》二卷也。或作“语”,或作“
训”,未知孰是?
文心《南史文学传》:刘勰字彦和,梁天监中,东宫通事
舍人。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其序略云:予齿
在逾立 ,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寤而喜曰:唯
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于是
论之。既成,沈约取读,谓深得文理,常陈之几案。
孝标比敬通《梁文学刘峻传》:峻字孝标。其《自序》略
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敬通雄才冠世,
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一同也。敬通值中兴明
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二同也。敬通
有忌妻,至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家道轲,三同也。其异之
四曰:敬通虽芝残蕙焚,而为名贤所慕,风流郁烈,久而弥盛
;余声尘寂漠,世不吾 知,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按:敬通,
后汉冯衍字。
史通通释 · 209 ·
芥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会不芥。
李善《注》:刺鲠也。《字典》:亦作。又作,蒂芥之,颜师
古音虿;果蒂之,《唐韵》音帝。
扬雄草撰《汉书》本传:哀帝时,雄方草《太玄》,有以
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雄好古而乐道,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时唯刘歆及范逡敬焉。
而钜鹿侯芭尝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刘歆亦观之,
谓雄曰:空自苦,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桓谭曰:“必传,顾
谭不及见也。张衡《与崔子玉书》:乃者 披读《太玄经》,知
子云极阴阳之数,心实与《五经》拟。《玄》四百岁其兴乎?
陆绩《述玄》:雄受气纯和,韬真含道,建立《玄经》,与圣
人同趣。桓谭谓之绝伦。又《法言》宋宋咸《序》:《法言》
者,盖时有请问,子云用圣人之法以应答之也。东晋李轨为之
注。
泪尽继血《说苑权谋》篇:下蔡威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