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冷 技 术
学时安排
章 数 学时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与热力计算 4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2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5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3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3
第六章 双级蒸气压缩制冷 5
第七章 冷库制冷工艺 20
第八章 室内人工冰场制冷工艺 6
总 计 48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1,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流程
1.1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压缩机( compressor) 冷凝器( condenser)
蒸发器( evaporator) 节流阀( throttle)
高温高压过热蒸气
高温高压
饱和液体
低温低压两相流
低温低压
饱和蒸气 or
过热蒸气
1.2 理论循环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理论循环:在没有任何实际损失下的制冷循环。
条件:无温差传热;
压缩过程是可逆绝热压缩过程即等熵过程;
管路中无任何耗损。
T-S图 LgP-h图
2,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的理论循环及热力完善度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
逆卡诺循环
特点:
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损失膨胀功、产生“闪发气体”;但简化装置、便于调节。
产生节流损失
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实现“干冲程”;但耗功量、制冷量均增加,制冷系数下
降。
产生过热损失
实际采用的制冷理论循环:
两个定压过程;
一个绝热压缩过程;
一个绝热节流过程。
实际理论循环
2.1 改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措施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节流损失
过热损失
再冷度过热度
Pk/P0>8
膨胀阀前液态制冷剂的再冷却;
蒸气回热循环 ;
图
图
中间冷却的多级压缩 图
有再冷却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
回热式蒸气压缩式制冷
多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2.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与热力计算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LgP-h图
? 单位质量制冷量 q0 kJ/kg
q0=h1-h4
? 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kJ/m3
qv= q0/v1=(h1-h4)/v1
制冷剂质量流量 MR=? 0/q0 kg/s
制冷剂体积流量 VR= MRv1=? 0/qv m3/s
? 单位质量冷凝热 qk kJ/kg
qk= h2-h3
冷凝器负荷 ? k=MRqk= MR(h2-h3) kW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2.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与热力计算
? 单位质量耗功率 wc kJ/kg
wc=h2-h1
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 Pth=MRwc=MR(h2-h1) kW
? 理论制冷系数 εth
εth=? 0/Pth=q0/wc=(h1-h4)/ (h2-h1)
? 理想循环制冷系数 ε0
ε0=T0/ (TK-T0)
? 热力完善度 η
η=εth/ε0=[(h1-h4)/(h2-h1)]/[T0/ (TK-T0)] LgP-h图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ε:相同 TK,T0的制冷循环
η,不相同 TK,T0的制冷循环
评价制冷循环
的经济型指标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 2-1 制冷剂
2.1 制冷剂的基础知识
制冷剂 —在制冷装置中循环流动,通过自身热力状态的变
化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实现制冷作用的工作流体。
制冷装置与制冷剂相互依存,相互适应,才能组成完美的
制冷系统。根据现实工业条件,提出了对制冷剂的要求:
首先,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对制冷系数的影响可用制冷效率
ηR来表述。
制冷效率 —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 εth与有温差的逆卡诺循环
制冷系数 εc’之比。
ηR= εth / εc’
其中,εc’=(T0-ΔT0)/[(TK+ ΔTK)-(T0- ΔT0)]
ηR物理意义,表示了 制冷剂的节流损失和过热损失的大小。
除了 制冷效率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其他性能:
对制冷剂的要求: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 热力学的性质:
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
单位制冷量 q0和单位容积制冷量 qv要大;
制冷剂的凝结温度要高;
凝固温度要适当的低一些;
绝热指数应低一些;
防止空气渗入;减少装置承压,防止制冷剂
外泄;压缩比小-减少压缩机的耗功量
减少工质的循环量;缩小压缩机的尺寸
便于用一般冷却水或空气冷凝;接近逆卡诺
循环,节流损失小
能得到较低的蒸发温度
压缩机排气温度低-提高压缩机容积效率、
对润滑油有好处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对制冷剂的要求:
? 物理化学的性质:
制冷剂在润滑油中的可溶性;
制冷剂的导热系数、传热系数要高;
制冷剂的密度、粘度要小;
制冷剂对金属和其它材料应无腐蚀和侵蚀作用;
制冷剂在高温下应不分解,且不燃烧、不爆炸;
? 其它:
制冷剂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无危害,不具有毒性、窒息性
和刺激性;
制冷剂应易于购买,且价廉。
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蒸发器、冷凝器的传热
面积
流动阻力小,降低耗功率、缩小管径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2.2 常用制冷剂
常用制冷剂(氨及氟利昂)性能比较
序号 R717 F 对比
1 价廉易取 比 R717贵十几倍 R717系统投资、运行费低
2 q0,qv大,MR小 相反 同 ? 0下,R717com尺寸小、管径小
3 几乎不溶于油 大多数易溶于油 R717系统分油易,F系统分油难
4 λ,α大,k大 相反 R717换热设备尺寸小
5 渗透力弱,易发现 相反 R717损耗小,运行费低
6 无限溶于水 难溶于水 F系统易产生冰堵
7 毒性大,有燃烧爆炸危险 相反 F可用于空调中直接蒸发冷却
8 含水对铜有腐蚀
(系统中无铜)
对天然橡胶有侵蚀
(垫圈不能用橡胶)
不同系统采用不同材料
9 分子量小,t排 高 相反 R717 com用水冷; F com用风冷
10 粘度小,密度小,阻力小 相反 R717系统管径小,com耗功小
11 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某些 F工质对生态环境
影响大
某些 F工质渗透、排放造成人类生态
环境恶化
§ 2-2 载冷剂
t> 0 oC,用水; t≤0 oC,用盐溶液。
2.1 盐水
盐水凝固温度与浓度有关。盐水浓度太低,
会析出冰粒;浓度太高,比热小、比重大、流阻大、有盐粒析出。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浓度确定方法:
? 盐水溶液浓度对应的凝固温度 t凝 =t0-(6~8) oC;
? 且 t凝 >t合晶点 ;( NaCl为 -21.2 oC; CaCl2为 -55 oC;)
一般使用时,0 oC > t0>-16 oC:可用 NaCl;
-16 oC > t0>-50 oC:可用 CaCl2;
且 ξ < ξ合晶点 。
盐水腐蚀性强,还应加入缓蚀剂。
由于盐水对金属有强烈
腐蚀作用,溶液中要加
入缓蚀剂。 1m3CaCl2溶
液,1.6kgNa2Cr2O7、
0.45kgNaOH; 1m3NaCl
溶液,3.2kgNa2Cr2O7、
0.89kgNaOH
2.2 乙二醇水溶液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特点:
?冻结温度合适,适用范围广
?热物性较佳:比冷冻水差,但优于其它盐类不冻液
?腐蚀性低
?化学稳定好
?安全性好
?易于购买
浓度确定方法同前。(查 P28图 2-2-3或 P34表 2-2-8)
浓度确定后,再从 P29~P36查对应的物性,计算流
量、流阻,选择水泵。
1,压缩机的分类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容
积
型
速
度
型
往复式
旋转式
涡旋式
螺杆式
离心式
活塞连杆式
活塞斜盘式
转子式
旋转叶片式
双螺杆式
单螺杆式
1.1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型式
(一)按气体在气缸内的流动情况分为:
顺流式 逆流式
(二)按气缸排列和数目的不同,分为:
立式、卧式、角式三种。
立式 卧式
角式
气缸排数,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气缸总数,4 8 12 16 3 6 9 12 2 4 6 8
(三)按结构不同,分为开启式、封闭式:
开启式 ——压缩机和驱动电机分别为两个设备,用联轴器连接为一体。
封闭式 ——压缩机和驱动电机被封闭在同一空间。空间用法兰螺栓封闭
为半封闭:空间用焊接封闭为全封闭。
1.2开启式活塞制冷压缩机的构造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2,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性能
2.1 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排量
气缸的工作容积 Vg m3
式中 D-气缸直径,m;
s-活塞行程,m。
理论排气量 or活塞排量 Vh m3 /s
如压缩机有 z个气缸,转数为 n( r/min),则压缩机可
吸入的气体体积:
sDV g 24??
s n zDnzVV gh 224060/ ???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实际工作过程
2.2 活塞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ηv
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压缩机的实际排气量永远小于压缩
机的理论排气量,两者的比值称为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h
Rv
V
V??
影
响
因
素
气缸余隙容积
进排气阀阻力
吸气过程中气体
被加热的程度
漏气
余隙系数 λv
节流系数 λp
预热系数 λt
气密系数 λl
η v=λvλpλtλl
在计算中,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ηv=0.94-0.085[(p2/p1)1/m-1]
上式 n>=720 r.p.m
m-多变指数,
NH3:m=1.28;R12:m=1.13;
R22:m=1.18
当 n<720 r.p.m:
ηv=0.94-0.0605[(p2/p1)1/m-1]
2.3 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压缩机的实际排量 VR m3 /s
VR= ηv Vh
压缩机的制冷量 ? 0 kW:
? 0=VR qv= ηv Vh qv
压缩机的轴功率 Pe kW:
? 指示功率 Pi
? 摩擦功率 Pm
Pe=Pi+Pm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直接用于压缩气体
Pi=MRwi=MRwth/ηi
=(ηvVh/v1)[(h2-h1)/ηi]
ηi -指示效率,单位质量
制冷剂的理论耗功量与单
位质量实际耗功量之比。
确定方法,
(1)由 com型式、工质,Tk、
T0查设计手册;
(2)由经验公式计算
用于克服运动机构的摩擦阻力
Pm=Pe-Pi=Pi/ηm-Pi=Pi(1/ηm-1)
ηm -摩擦效率,指示功率与
轴功率之比。
一般,ηm =0.8~0.9
= Pi/ηm=Pth/ηiηm
= (ηvVh/v1)[(h2-h1)/ηi ηm]
2.3 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Pe = (ηvVh/v1)[(h2-h1)/ηi ηm]
定义 压缩机的总效率 ηs= ηi ηm
一般,ηs=0.65~0.72
配用电机的输入功率 Pin kW:
Pin = Pe/η0 ηd =(1.1~1.15)Pe/ηd
η0-电机效率,一般,η0=0.91~0.86( 三相);
ηd-传动效率,直联, ηd=1;
皮带联接, ηd=0.9~0.95。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评价压缩机的性能如何,常用下列三项指标:
? 压缩机制冷量:
? 0= ηvVhqv= ηvVhq0/v1
? 压缩机轴功率:
Pe= (ηvVh/v1)(wth/ηiηm])=Pth/ηiηm
2.4 影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 性能评价指标:
单位轴功率的制冷量-性能系数( Ke或 COP):(开启式)
COP=? 0/Pe=(? 0/Pth)ηiηm=εth ηiηm
单位电机输入功率的制冷量-能效比( EER):(封闭式)
EER=? 0/Pin=(? 0/Pth)ηiηmηdη0=εth ηiηmηdη0
影响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T0,TK; T0的作用> TK
TK 不变,T0↓1° C,? 0↓ 2~ 3% Pe↑ 1~ 2% COP↓ 3~ 4%
T0 不变,Tk↑ 1° C,? 0↓ 1~ 2% Pe↑ 1~ 2% COP↓ 2~
3%
由于
ηv,qv,wth,ηiηm=f(T0,TK)
因此
影响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
T0,TK
TK, T0 对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冷凝温度 TK 的影响
当蒸发温度 T0=const,冷凝温度 TK上升时:
(1) q0 q0’; {PK/P0 ηv ; v1不变,Vh不变,? 0=ηvVhq0/v1 }
(4) t排 润滑油润滑不良
(5) (PK-P0) 活塞压力,
com的工作条件恶化
(2) wth wth’; {∵ wth 增加比 ηv减少多
∴ Pe= (ηvVh/v1)(wth/ηiηm) }
(3) COP= ? 0/Pe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蒸发温度 T0 的影响
当冷凝温度 TK=const,蒸发温度 T0下降时,
(1) q0 q0’,PK/P0, v1 v1’,Vh不变; qv=q0/v1, ηv, ? 0=ηvVhqv
(2) t排 润滑油润滑不良
(4) 无论 Pe or, COP= ? 0/Pe
(3) wth wth’,ηiηm 变化很小,MR= ηiVh/v1
Pe= MRwth/ηiηm or?
经分析可以得到, Pemax出现在 PK/P0=3处
所以,PK/P0<3时,T0, Pe
PK/P0>3时,T0, Pe
关于压缩机的四个规定温度工况
为了比较压缩机的性能,设计和考核压缩机的机械强度,
国家规定了如下的四个温度工况:
工 况
蒸发温度
° C
吸气温度
° C
冷凝温度
° C
再冷温度
° C
标准工况 R717
R12
R22
-15
-10
+15
+15
+30 +25
空调工况 R717
R12
R22
+5
+10
+15
+15
+40 +35
最大功率
工况
R717
R12
R22
+5
+10
+5
+10
+15
+15
+40
+50
+40
+40
+50
+40
最大压差
工况
R717
R12
R22
-20
-30
-30
-15
0
+15
+40
+50
+40
+40
+50
+40
§ 3-3 螺杆式压缩机
1,工作原理
阴、阳螺杆的齿槽与机壳内壁构成基元容积。螺杆转动
时,基元容积的位置及大小随之改变,使基元容积连续重复
地进行“吸气-压缩-排气”工作过程。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螺杆式压缩机与活塞式压缩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
小、易损件少、振动小、容积效率高、对湿压缩不敏感等特点。
序号 类别 活塞式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
1 压缩元件 气缸活塞及曲轴连杆机构 阴、阳转子
2 气缸密封方式 气缸活塞环接触润滑密封 喷润滑油密封
3 吸、排气元件 气缸套及进排气阀组合件 吸气口、排气口
4 卸载及能量调节装置 油压启阀式卸载装置,包
括:顶杆启阀机构、油压
推杆机构
滑阀及轴向移动控制机构
5 润滑系统 油泵、分油阀 油泵、油分离器、油冷却
器、粗油过滤器、精油过
滤器及分油阀
6 余隙系数 有 无(无余隙容积)
7 节流系数 有 无(无进、排气阀片)
8 容积效率 较低 较高
9 单级压缩的最高压缩比 8~10 20
10 能量调节范围 100%,75%,50%,25% 15~100%无级调节
活塞式压缩机与螺杆式压缩机比较
2,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运行调节
螺杆式压缩机均带有能量调节机构,可
使冷量在 15%~ 100%之间无级调节。
能量调节通过两螺杆转子间的底部的滑
阀和轴向移动控制机构实现。
滑阀打开后,转子底部有一间隙与吸气
口相通,使基元容积的吸气量减少,排气也
减少,制冷量减少,调节滑阀间隙的大小,
就能控制制冷量;滑阀关闭后,基元容积的
吸气量达 100%,制冷量达 100%。
3,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设计和使用
条件
螺杆式压缩机应在下列温度条件下使用。
制冷剂 R717 R12 R22
工
况
最高冷凝温度 oC 45 55
最低蒸发温度 oC -40
最高蒸发温度 oC +5 +10
最高排气温度 oC ≤105 90
4,螺杆式压缩机的计算
螺杆式压缩机属于容积式压缩机,因此,Vh,? 0,Pe的
计算与活塞式基本相同。
理论排气量 Vh m3/h (见 P 73,3-4-10式)
Vh=60·Cn·L·n·D2
式中 D-主动转子的公称直径,m;
L-转子的工作长度,m;
n-主动转子的转速,r/min;
Cn-齿形系数,近似可取 0.46~0.508
螺杆式压缩机制冷量与耗功量
制冷量 ? 0 W (见 P 73,3-4-11式)
? 0=Vh ηv qv /3.6 w
式中 ηv-螺杆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由厂家资料提供,
一般可取 0.75~0.9;
qv -单位容积制冷量,由热力计算求得,kJ/m3;
轴功率 Pe kW (见 P 73,3-4-12式)
Pe = ηvVh (h2-h1)/(3600ηsv1)
式中 h2- com排气比焓,kJ/kg;
h1- com吸气比焓,kJ/kg;
v1- com吸气比容,m3/kg;
ηs-压缩机总功率,由厂家提供。
§ 3-4 制冷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1,氨压缩机的计算
1.1 一般原则
1) 应根据各蒸发温度机械负荷分别选定,一般不设备用机;
2) 当压力比 PK/ P0≤8 时,选用单级压缩机;
当压力比 PK/ P0> 8 时,选用双级压缩机;
3) 氨压缩机的工作条件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的允许条件;(见 P59-60)
4) 选配的压缩机,其制冷量宜大小搭配;
5) 机房内压缩机的系列不宜超过两种,若仅二台机时,应选同一系列;
6) 制冷装置中各设备的选择均应与压缩机的制冷量相适应;
7) 氨压缩机的标准工况和空调工况应符合国家规定。 (见 P55)
1.2 实际选择设计计算的工作步骤
? 计算冷库各房间冷负荷( § 7中介绍);
? 计算压缩机的机械负荷 ? 0 ( § 7中介绍) ;
? 由工艺要求确定工作工况(即 t 0,t k,t rc,t sh,t中,
t排 ),作 lgP-h图,查得热力计算所需的状态参数;
? 计算工作工况下的 ηv,qv;
? 由 Vh= ? 0 / (ηv?qv) 计算得到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 Vh;
? 由 Vh查表选择压缩机;
? 校核配用电机功率。
1.3 制冷工况的确定
? 蒸发温度 t0
一般情况:
t载 - t0=5 oC;
t冷藏间 - t0=10 oC;
(1) 当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时,t0按对数平均温差公式求
解计算:
Δtm=(t2-t1)/{ln[(t2-t0)/(t1-t0)]}=4~6 oC
式中 Δtm-对数平均温差;
t1-流出蒸发器的载冷剂温度;
t2-流进蒸发器的载冷剂温度。
(2) 当采用螺旋管式 or直立管式水箱式蒸发器时:
t0=t1-(4~6) oC 〔 注意:当水为载冷剂时,t0>0 oC 〕
(3) 当采用直接蒸发表面式空气冷却器时,
t0=t1-(8~10) oC
式中 t1-流出蒸发器的空气温度;
(4) 冷库采用冷排管时,t0一般比库温低 5~10 oC 。库温越低,
差值越小;相对湿度要求大,差值选小。
? 冷凝温度 tK
(1) 当采用水冷冷凝器时,
tK=(ts1+ts2)/2+(5~7) oC
式中 ts1-冷凝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
ts2-冷凝器冷却水的出水温度;
ts1=ts+ Δts
式中 ts-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 50小时的湿球温度;
Δts-安全值,冷却水喷水池,Δts=5~7 oC
机械通风冷却塔,Δts=3~4 oC
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差确定:
立式冷凝器,ts2- ts1=2~4 oC
卧式 or组合式冷凝器,ts2- ts1=4~8 oC
淋水式 or蒸发式冷凝器,ts2- ts1=2~4 oC
(2) 当采用风冷冷凝器时,
tK=t干 +(5~10) oC
t干 —当地夏季室外干球温度,oC。
? 吸气温度 t1
(1) 查书中 P61,表 3-4-2;
(2) 制冷剂为氨,过热温度取 5 oC;
制冷剂为氟利昂,采用回热循环时,过热温度取 15 oC。
? 再冷温度 tr.c
(1) 设再冷器时,再冷度 Δtr.c=3~5 oC ;或 trc比再冷器进水温度高
4 oC ;或 trc比再冷器进水温度高 2~3 oC ;
(2) 如系统中使用卧式壳管式 or套管式冷凝器,可增大 10~15%
的冷凝面积进行再冷,再冷度 Δtr.c=2~3 oC ;
(3) 立式冷凝器不考虑再冷。
? 中间冷却温度
根据 tK,t0按“冷藏库设计手册” P201计算。( § 6中讲)
? 排气温度
根据 tK,t0查书中 P61,表 3-4-3。
1.4 热力计算
根据以上六个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吸气温度、再冷
温度、排气温度、中间冷却温度 )参数,在 lgP- h图上做出
该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求得 q0, qv, qk, MR, Wth
等值。
1.5 求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ηv:
活塞式压缩机可用经验公式求 ηv(见 P50 3-2-9式);
螺杆式压缩机的 ηv,可由制造厂提供,或查有关设计手
册求得。
1.6 用制冷量 ? 0公式 求理轮排气量 Vh:
活塞式压缩机按 P51( 3-2-9)式求理论排气 Vh。
螺杆式压缩机按 P73( 3-4-11)式求理论排气 Vh。
1.7 用求出的 理轮排气量 Vh选定压缩机型号及台数:
查样本,按理论排气量 Vh选定压缩机型号及台数,并查
出所选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 Vh,和压缩机所配电机的功率 Pin,。
1.8 校核电机输入功率 Pin:
活塞式压缩机按 P53( 3-2-15)式求得输入功率 Pin。
螺杆式压缩机按 P73( 3-4-12)式求得 Pe,再按公式
Pin= Pe/(ηd? η 0) 求得输入功率 Pin。
若 Pin≤ Pin,则原配电机合格;
反之,则按求得的输入功率 Pin重新选配电机。
§ 4-1 冷凝器
1.1 冷凝器的种类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冷凝器
立
式
壳
管
式
卧
式
壳
管
式
套
管
式
壳
管
式
水冷冷凝器 风冷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 淋激式冷凝器
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清洗方便;耗水量大,体型笨重
传热系数高,耗水量小,占空间小;水质要求高,
清洗不易,留出拔管空间
传热系数高,机组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
金属耗量大,清洗困难,水阻力大
不需水,安装简单,可置于屋面;传
热系数小,受环境温度影响大,恶化
环境,除尘困难
省水,造价低,结构简单,
水垢易清除,体积小
省水,造价
低,结构简
单,可现场
制作,水垢
易清除;金
属耗量大,
占地面积大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套管式冷凝器
风冷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
淋激式冷凝器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1.2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
1.2.1 传热过程
制冷剂侧
的放热
金属壁和垢
层的导热
冷却剂侧
的放热
1.2.2 传热系数
1
00
0
)1(1
?
? ??
?
?
?
?
?
? ??????
iw
fo ie F
FR
F
FRK
??
?
?
水冷冷凝器 (以传热管外表面计算 )(式中各参数见书注解 ):
风冷冷凝器 (以传热管外表面计算,制冷剂管内流动 ):
1
00
0
1)1(
?
? ??
?
?
?
?
?
? ??????
w
f
n
o ie R
F
F
F
FRK
??
?
?
制冷剂侧
放热热阻 油膜热阻
管壁导
热热阻
冷却剂侧
污垢热阻
冷却剂侧
放热热阻
金属壁内侧
油膜的导热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1.3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确定冷凝器
的热负荷
确定冷凝
器的型式
计算传
热温差
计算传
热面积
计算冷
却水量
根据以上确定的面积 FK,由于考虑到:
使用后的污垢热阻将降低传热效率;制
冷系统的容量波动,故要加上安全系数:
5~10%,因此 FK*=(1.05~1.1)FK
?QK=MR(h2-h3)= ? 0+Pth
?经验公式:开启式 QK=Ψ·Q0
冷负荷系数 Ψ=f(tK,t0,工质,气缸冷
却方式 )
全封闭式 QK=Q0(A+BtK)
28oC=<tK=<54OC:
R12:A=0.9,B=0.053
R22:A=0.88,B=0.042
FK=QK/(K·Δtm)
传热系数查表
冷凝的对数平均温差:
2
1
12
lg3.2
wk
wk
ww
m
tt
tt
ttt
?
?
???
?气候条件
?水质水量
?工艺要求
?用户要求
)( 12 www KK ttC
QW
??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2,蒸发器
2.1 蒸发器的种类
蒸发器
满液式 非满液式 循环式 喷淋式
盘管中全为制
冷剂。沸腾放
热系数高;工
质充灌量大,
对于 F系统,
com回油困难 。
盘管内为气、
液共存状态。
工质充灌量少,
易于 com回油;
传热效果较满
液式差 。
泵强制工质循环。
沸腾放热系数高,
com回油较易;
系统投资高,运
行费高。
用泵将工质喷淋在传热
面上。沸腾放热系数高,
工质充灌量小,能消除
静液高度对蒸发温度的
影响;设备费用高
2.2 常用蒸发器的种类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蒸发器
冷却液体的蒸发器 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立管
式蒸
发器
满液式
壳管蒸
发器
干式壳
管蒸发
器
冷却
盘管
冷却机 氟利昂直接
蒸发式空气
冷却器
满液式 非满液式 非满液式满液式 非满液式
立管式蒸发器
满液式壳管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
冷却盘管有:顶排管、墙排管、单层管、多层管等多种形式。
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2.2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
2.2.1 传热过程
蒸发器传热过程与冷凝器相同:
制冷剂侧
的放热
金属壁和垢
层的导热
载冷剂侧
的放热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 K的计算与冷凝器基本相同,但制冷
剂侧的放热为沸腾放热,故放热系数与冷凝器不同,K值
也不同。
金属壁内侧
油膜的导热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2.3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确定蒸发器
的冷负荷
确定蒸发
器的型式
计算传
热温差
计算传
热面积
计算载冷
剂流量
根据以上确定的面积 F0,由于考虑
到:使用后的污垢热阻将降低传热
效率;制冷系统的容量波动,故要
加上安全系数,10~15%,因此
F0*=(1.1~1.15)F0
?已知值
?Q0=MRq0=MCp(t1-t2)
F0=Q0/(K·Δtm)
传热系数查表
对数平均温差:
02
01
21
lg3.2
tt
tt
ttt
m
?
?
???
根据需要
选择
)( 21
00
ttC
QW
p ?
?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1,节流机构
作
用
降压降温,保证压差,PK P0,TK T0
调节蒸发器的供液量 。
分
类
氨
系
统
氟
系
统
手动膨胀阀
浮球式膨胀阀
热力膨胀阀
毛细管
电子膨胀阀
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非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手动膨胀阀
由工作人员根据
负荷大小,手动调节
阀门开度,管理不方
便;结构同普通截止
阀。
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依靠浮球室
中的浮球受液面
的影响,控制阀
门的启闭。直通
式,构造简单,
浮球受液面波动
大,易损坏,下
部供液。
非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依靠浮球室中的浮球
受液面的影响,控制
阀门的启闭。非直通
式,液面平稳,不易
损坏,构造、安装较
复杂
氨浮球阀选择计算
( 1)查表 氨浮球阀:
标准工况下的标准制冷量 Kcal/h 浮球阀通道面积( mm2) 接管直径( mm)
60000以下 17 15
60000~140000 20 25
140000~280000 50 32
280000~560000 100 40
560000~1100000 200 50
( 2)计算
f=G/[50.4μ(ΔP·r)1/2] mm2
式中 G-质量流量 Kg/h
μ-流量系数,R717,μ=0.35;R12,μ=0.6~0.8
ΔP-膨胀阀前后压差,若 con到 E的进口压力损失不大,则
ΔP=PK-P0 Kgf/cm2
r-阀前液态制冷剂的容重,Kg/L
f-浮球阀通道断面积
考虑变工况运行,f‘=1.3f
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根据感温包内制冷剂的饱和压力控制阀的开启,自动调节供液量,以保证
蒸发器的出口过热度为 3~5oC。
内平衡式:阀内膜片下方承受的压力为,E进口压力 P0和弹簧作用力;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根据感温包内制冷剂的饱和压
力控制阀的开启,自动调节供液量,
以保证 E的出口过热度为 3~5oC。
外平衡式:阀内膜片下方承受
的压力为,E出口处压力和弹簧作
用力;
根据制冷量,考虑一定的裕量,查样本选择。
但应注意设计工况与标准工况的转换:
???
?
???
?
???
?
???
????
设
标
设
标
设标
v
v
v
v
00 q
q
?
?
毛细管
液体比气体非常容易通过,气体流
动阻力 >液体流动阻力。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无运动部件,
不易出故障,有自补偿特点,停机
后,con与 E 内压力能很快自平衡。
过冷度对毛细管的流量影响较大。
合理选择:在规定的 TK,T0下,使
毛细管的阻力足以在毛细管进口处
保持一个液封,而又无过多的液体
存于冷凝器内。
电子膨胀阀
由检测、控制、执行三部分组成。由检测部分完成调节系统的
输入值(过热度),控制系统由程序控制,根据检测到的数据与规
定数据的比较,调节阀门。
电子膨胀阀对供液量调节范围宽,调节反应快,能保证蒸发器
的出口过热度稳定在 1~ 2 oC内,并能配合变频调节。
毛细管 热力膨胀阀 电子膨胀阀
制冷剂与阀的选择是
否相关
无关 由感温包充注的制
冷剂决定
无关
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 小 较大 大
流量调节机构 毛细管流动阻力 调节阀开度 调节阀开度
调节控制信号 过冷度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
调节方法 回热循环,降低毛
细管出口段温度
检测出口过热度,
控制调节阀开度
检测出口过热度,
控制调节阀开度
对蒸发器过热度控制
偏差
大 较小,4~7° C,
但蒸发温度低时大
很小,1~2° C
流量调节特性补偿 困难 困难 可以
调节的过渡过程特性 不好 较好 优
允许负荷波动 很小 较大,但不适合于
能量可调节系统
很大,适合于能量
可调节系统
流量前馈调节 困难 困难 可以
价格 便宜 较高 高
电子膨胀阀与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的特点比较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2,辅助设备
2.1 油分离器
作用:分离压缩机排气中的润滑油,以防止润滑油进入冷凝
器和蒸发器,形成油膜,降低其传热效果。
原理及分类,
? 利用流通截面积的突然扩大,降低气流速度来分离油滴。
外加冷却水套的
干式氨油分离器
干式氨油分离器 分油效果差,无法分离油蒸气。
利用冷却水降低混合气体温度,使部
分油蒸气冷凝,提高了分油效果。
? 改变气体流向 or利用离心力将油滴从制冷剂中甩出 。
离心式氨油分离器 分油效果好于干式油分离器。
2.1 油分离器
? 采用液体制冷剂对含油的制冷剂蒸气洗涤分油
洗涤式氨油分离器 不仅使油蒸气凝结,而能分离出
油滴。分油效果较好。
? 通过过滤层分油
滤过式氨油分离器 高效油分离器
? 氟利昂油分离器
在氨干式油分离器的基础上,在进气管下端加设过滤器,
实现双重作用。其下部设有自动回油的浮球阀。
选择计算:
yy
y w
V
w
Vd ?
?
? 0 1 8 8.0
3 6 0 0
4 ??
式中 dy-油分离器直径 (m); λ-氨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V-氨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 (m3/h);
wy-油分离器中的气体速度 (m/s),wy=0.8~1.0m/s。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干式氨油分离器 外加冷却水套的干式氨油分离器 离心式氨油分离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洗涤式氨油分离器 洗涤式氨油分离器安装要求
滤过式氨油分离器 氟利昂油分离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2.2 集油器(仅用于氨系统)
? 收集油分离器中分离出来
的润滑油,以及残留在冷凝
器、蒸发器,贮液器等容
器中的润滑油。
? 在压缩机吸气作用下,能
分离油中混合的制冷剂,使
操作安全、方便。
? 集油器应安装在整个制冷
系统的最低处。
? 高压侧、低压侧应各自使
用一个集油器,不能混用。
集油器
2.3 气液分离器
工作原理:
利用制冷剂蒸气流速
的急剧降低和流向的
急剧改变,实现:
? 分离蒸发器回气中
的液体制冷剂,防止
压缩机湿压缩。
? 分离进入蒸发器供
液中的闪发蒸气,提
高蒸发器的传热效果。
右图为:氨液分离器
2.4 贮液器
按
用
途
和
所
承
受
的
压
力
贮存冷凝器排出的高
压制冷剂液体,以供
应和调节系统供液量
贮存气液分离器分
离出的氨液,位于
气液分离器后
用于氨泵供液制冷系统,
作气液分离器和低压贮液
桶用,为氨泵提供所需的
低压氨液
维修和检修设备以
及设备冲霜时,贮
存设备排出的制冷
剂
高压贮
液器
低压贮
液器
循环贮
液桶
排液桶
贮液器的贮液容量按整
个系统制冷剂小时循环
量的 1/3~1/2选取
贮液器贮存制冷剂的最
大允许容量为本身容量
的 80%
贮存制冷剂的最大允许容
量为本身容量的 70~80%
卧式循环贮液桶的液
面不应超过其直径的
1/3
立式循环贮液桶的液
面不应超过其桶高的
1/4
最大氨液贮存容积
不小于氨泵每小时
循环量的 30%
高压贮液器
氟利昂液
体积计算式:( P120 5-2-4式)
式中 VZ-贮液器的体积,m3;
Ψ-贮液器的体积系数;
β-贮液器的氨液充满度,取
70%;
v-冷凝温度下氨饱和液体的
比体积( m3/kg)
-制冷装置中每小时氨
液的总循环量( kg)
?? mZ qvV ??
?mq 氨液
低压贮液器
循环贮液桶
直径计算式:( P123 5-2-5式)
式中 dd-低压循环贮液器的直径,m;
λ-氨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V-氨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m3/h;
Wd-低压循环贮液桶内的气流速度,(m/s);
ξd -低压循环贮液桶截面积系数;
nd-低压循环贮液桶气体进气口的个数。
dddddd
d nW
V
nW
Vd
?
?
??
? ??? 0 1 88.0
3 6 00
4
体积计算式,( P123 5-2-6式)
( 1)上进下出式供液系统:
式中 Vd-低压循环贮液器的体积,m3;
θq-冷却设备蒸发器的设计灌氨量的体积百分比
(%);
Vq-冷却设备蒸发器的体积,m3;
Vh-回气管体积,m3;
( 2)上进下出式供液系统,( P123 5-2-7式)
式中 Vq’-冷却设备灌氨量最大的一冷间蒸发器的体积,
m3;
Vb-一台氨泵的体积流量,m3/h;
tb-由氨泵启动到液体自系统返回低压循环贮液
桶的时间,h;
)6.0(5.01 hqqd VVV ?? ?
)6.0'2.0(7.0 1 bbhqd VtVVV ???
循环贮液桶
排液桶
2.5 空气分离器
作用:
原理:
在低温下,制冷剂会
冷凝,而空气不冷凝。将
混合气体在冷凝压力下降
温到一值,使混合气体中
的大部分制冷剂冷凝为液
体,而分离出空气,将空
气排出。
由于高压贮液桶出液
管的液封作用,所以都聚
积在冷凝器和高压贮液桶
中,故空气分离器连接在
冷凝器和高压贮液器上。
排出制冷系统的不凝性气体
套管式空气分离器
套管式空气分离器
立式空气分离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2.6 紧急泄氨器
2.7 过滤器
紧急情况时,防止氨系统
发生爆炸,将氨液加以稀
释后排入消防允许的下水
道内;
与贮氨量较多的容器相连
液体过滤器
气体过滤器
安装在节流阀前,氨泵进液管上
安装在压缩机的吸气管上
滤网
铁丝网
铜丝网
氨系统
氟系统
2.8 干燥过滤器
2.9 气液热交换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干燥剂:硅胶 or CaCl2分子筛
经冷凝后的液体在交换器内的蛇形管内流动;
由 E出来的蒸气在交换器内的蛇形管外流动; 逆向流动
2.10 中间冷却器
对于中间冷却器
的选择,应按其
直径和蛇形管冷
却面积计算确定,
相关内容可查阅
教材 P129~130
或其它参考文献。
用于多级压缩中,冷却低压级压缩机
排出的过热蒸气,使其冷却到中间压
力,以便保证高压级压缩机的正常工
作;同时还起到了油分离器的作用
(洗涤式油分离器)。
2.11 氨泵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用于冷库制冷系统中的氨泵供液系统。
用来:输送氨液;克服阻力。
齿轮泵
离心泵
输液量恒定,抗气蚀能力强;
装配间隙小,要求氨液纯净
流量与压力呈一定比例变化,
抗气蚀能力差
选择计算:
流量,qv=nxqzvz
qv-氨泵体积流量,m3/h
nx-循环倍数
qz-氨泵所供同一蒸发温度的氨液蒸发量,kg/h
vz-蒸发温度下氨饱和液体的比体积,m3/kg
扬程:
克服泵出口至蒸发器进液口的沿程阻力损失;
氨泵中心至最高的蒸发器进液口上升管静压阻力损失、加速度阻力损失;
蒸发器节流阀前应留有足够压力( 1~1.5kgf/cm2)。
为防止氨泵发
生气蚀,氨泵
进液处压力应
有不小于 0.5m
液柱的裕度
第六章 双级蒸气压缩制冷
为什么使用双级压缩?
com的压力差超过允许值,导致机件损坏;
压力比过大,排气温度升高,导致润滑油稀化,增加润
滑油的消耗;导致润滑油的碳化,引起润滑不良;
压力比过大,导致容积效率 ηV和 制冷量 ?0大大降低。
下表列出常用制冷剂在 Pk/P0=10时的最低蒸发温度:
当压力差( Pk-P0)> 12~14和压力比 Pk/P0> 8~10时,
单级压缩机会发生:
制冷剂
冷凝温度( ° C)
30 35 40 45 50
R717 -30.5 -27.3 -24.4 — —
R22 -37.2 -34.2 -31.5 — —
R12 -36.8 -33.8 -31.1 -28.3 -25.4
由于 环境温度、压力差( Pk-P0)和压力比 Pk/P0的
限制,单级压缩机不能达到很低的蒸发温度,为了获得
更低的蒸发温度,就需要使用多级压缩。
§ 6-1,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与系统组成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仅压缩过程为两级压缩,其他与单级相同:
低温低
压制冷
剂蒸气
中间压
力下过
热蒸气
低压级 com 过热蒸
气被冷
却
中间冷却器 冷凝压
力下过
热蒸气
高压级 com
单机双级系统:气缸数比常为 1:3or1:2
双级制冷
系统组成
双机双级系统两台压缩机
一台压缩机,
高、低压气缸
中间冷
却程度
中间完全
冷却
中间不完
全冷却
低压级 com排气在中间冷却器中被冷却到中
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用于氨系统
低压级 com排气与中间冷却器中蒸发的蒸气相
混合,被冷却到某一过热点。用于氟利昂系统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原理图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lgP-h图
1,双级压缩氨制冷循环
1.1.1 双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节流级数
双级
单级
采用两个节流阀,制冷剂经过两次节流
采用一个节流阀,制冷剂经过一次节流
MR2
MR1 MR1
MR
MR
MR1 MR1
MR
MR3
1.1.2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流量计算
? 由总流量与各分流量关系得:
MR=MR1+MR2+MR3 (6-1)
其中,MR1—蒸发器中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2—中间冷却器冷却初级排气而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3—一级节流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 由中间冷却器热平衡方程得:
MR1(h2,-h3)=MR2(h3-h4) (6-2)
?一级节流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3为:
MR3=MR(h10-h4)/(h3-h4) (6-3)
?蒸发器中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1为:
MR1=?0/(h1-h5) (6-4)
?求解 (6-1),(6-2),(6-3),(6-4)式组成 的方程组,即可求得
各流量值。
1.2.1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系统图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 lgP-h图
M1
MD
MG
M1
M
D
MG
MD
1.2.2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流量计算
? 由总流量与各分流量关系得:
MG=M1+MD (6-5)
其中,MG—高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M1—中间冷却器冷却初级排气而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D—低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 由中间冷却器热平衡方程得:
M1(h3-h10)=MD(h9-h4,)+ MD(h2-h3) (6-6)
又 ∵ h10=h9 (6-7)
?求解 (6-5),(6-6),(6-7)式组成 的方程组,即可求得,
MG= MD(h2-h4,)/(h3-h9) (6-8)
1.2.3 双级压缩氨制冷系统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氨制冷系统图
MG
M1
MD
MD
1.3.1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氟利昂制冷循环)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原理图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 LgP-h图
MG
M1
MD
M1
MD
MG
1.3.2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流量计算
? 由总流量与各分流量关系得:
MG=M1+MD (6-8)
其中,MG—高级压缩机制冷剂流量;
M1--中间冷却器使饱和液体过冷而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D--低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 由中间冷却器热平衡方程得:
M1(h3-h10)=MD(h9-h4,) (6-9)
又 ∵ h10=h9 (6-10)
? 求解 (6-8),(6-9),(6-10)式组成 的方程组,即可求得,
MG= MD(h3-h4,)/(h3-h9) (6-11)
另外,6点的压力为中间压力 PZ,焓值 h6应由热平衡求得,
才能确定 6点的位置:
(MG-MD)(h6-h3)=MD(h2-h6)
∴ h6=[MG?h3+ MD?(h2-h3)]/ MG
=h3+(h3-h9)(h2-h3)/(h3-h4’) (6-12)
M1
M1
MD
MD
MG
§ 6-2,双级压缩制冷的热力计算
在进行双级压缩热力计算前,首先应解决制冷剂和循环形式
的选择,以及工作参数的确定,现介绍如下:
制冷剂选择,根据需要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 t0,按
? 每级压缩比 Pk/P0≤8~10;
? P0>0.1~0.15 bar(绝对压力)。
选择能达到上述条件的制冷剂作为双级压缩的制冷剂。
循环形式的选择,循环形式与制冷剂密切相关。一般,氨
宜选择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氟利昂宜选择一级节流
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
1,工作参数的确定,(即,tk,t0,tz,Pk,P0,Pz等参数)
tk,t0的确定同单级压缩,而中间温度 tz和中间压力 Pz是双级
压缩特有的问题,因此,我们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1.1 选配压缩机时中间压力的确定
最佳中间压力:使压缩机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使压缩机的运
行经济性最好。其方法如下:
( 1)多次试算,求最佳值;
( 2)氨制冷剂根据 Tk,T0查图 6-2-1;
( 3) Tz=0.4Tk+0.6T0+3 OC,(-40~+40 OC);
( 4) Pz=(Pk·P 0)1/2。
1.2 对已选 com系统确定中间压力
( 1) 按高、低压缩机的排气量的比值确定中间压力 。
DDD
GGG
hD
hG
vm
vm
V
V
?
??
/
/
?
???
单机双级,ξ=1:3or1:2
双机双级:根据制冷剂
工质、蒸发温度选择合
适的比值
中间压力的确定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为制冷循环选择
压缩机需要中间压力;另一种是对已有的压缩机确定中间压力。
下面就按这两种情况讨论。
(6-2-1)
( 2)任取几个中间温度,宜取负值,每两值之差 5~10° C为宜,
然后计算各中间温度的 ξ值, 以 ξ—tz作图。图中对应于 (6-2-1)式
计算出的 ξ值的中间温度即为该既定循环的中间温度。(具体作
法请参考 P144例 2)
2,双级压缩氨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确定了工作参数后,就可以作 lgP-h图,查取各点的状态参
数值,进行热力计算。
热力计算的任务就是求出循环的性能指标、各换热器的热
负荷、压缩机的输气量及功率、或制冷量等。 下面以 P134图 6-
1-3所示的双级压缩氨制冷循环为例,说明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
热力分析和计算方法。该循环的 lgP-h图见 P134图 6-1-4。
(1) 双级压缩的制冷量是低压级蒸发过程 5’-1,其单位质量制
冷量 q0为:
q0=h1-h5’ (kJ/kg) (6-2-2)
(2) 低压级消耗的单位质量理论功为:
wtD=h2-h1 (kJ/kg) (6-2-3)
(3) 当已知冷负荷为 Q0(kW)时,低压级制冷剂循环量 mD为:
mD=Q0/(h1-h5’) (kg/s) (6-2-4)
(4) 低压级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为:
NtD=mD?wtD=Q0(h2-h1)/(h1-h5’) (kW) (6-2-5)
(5) 高压级消耗的单位质量理论功为:
wtG=h7-h3 (kJ/kg) (6-2-6)
(6)根据前述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流量计算 (6-8)式,高
压级制冷剂循环量 mG为:
mG =mD(h2-h4’)/(h3-h9) (kg/s) (6-2-7)
(7) 高压级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为:
NtD=mG?wtG
=[Q0(h2-h4’)(h7-h3)]/[(h1-h5’)(h3-h9)] (kW) (6-2-8)
(8)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耗功率为:
Nth=NtD+NtG (kW)
( 9)制冷系数 ε为:
ε=Q0/Nth=Q0/(ND+ NG)= Q0/(mD·W tD+mG·W tG)
=q0/(wtD+ mG·w tG/ mD) (6-2-9)
以上是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 理论循环 的热力
分析和计算。由于随后要进行的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
缩制冷 实际循环 的热力分析和计算,以及涉及到理论排气量 Vh、
容积效率 ηv、指示效率 ηi等的计算,与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相同,
这里不再重述,请同学们参见 P59 § 3-4。
但是,在计算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及高、低压级的流量比
mG/mD和冷凝器热负荷时都需要用到压缩机实际压缩过程的排
气焓值。这里介绍一下实际排气焓值的计算方法:
( 10)高、低压 com实际过程排气焓值 h7S,h2S
根据指示效率定义式,ηi=wth/wi,对于低压级压缩机有
ηiD=(h2-h1)/(h2S-h1)
∴ h2S=h1+(h2-h1)/ηiD (kJ/kg) (6-2-10)
同理,对于高压级压缩机实际压缩过程的排气焓值为:
h7S=h3+(h7-h3)/ηiG (kJ/kg) (6-2-11)
另外,在相同压缩比下,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输气系数
λaD比单级压缩机输气系数 λ约低 10%,即:
(11) λaD=0.9 λ (6-2-11’)
以上是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装置选择
设计的热力计算。 对于已确定的双级压缩制冷机,常常需要计
算制冷量 Q0,其计算方法如下:
? 根据双级压缩制冷机运行中测得的温度、压力,在 lgP-h图上
作出制冷循环,确定出各点的状态参数值;
?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0=VhD?λaD?(h1-h5’)/v1 (kW) (6-2-11’’)
其中,VhD--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m3/s;
λaD--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v1--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吸气的比容,m3/kg。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热力计算,与
前面讲的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基本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方程不同,由此得到的流量
计算也不同。现在重述一下热力计算中需要用到的流量计算结
果:
(1) 高、低压级压缩机的流量关系,
MG= MD(h3-h4,)/(h3-h9) (6-11)
(2) 6点的压力为中间压力 PZ,焓值 h6是由两部分气体混合而成,
应由热平衡求得,才能确定 6点的位置:
(MG-MD)(h6-h3)=MD(h2-h6)
∴ h6=[MG?h3+ MD?(h2-h3)]/ MG
=h3+(h3-h9)(h2-h3)/(h3-h4’) (6-12)
焓值 h6求得后,就能在 PZ线上作出 6点,查出 6点的其它状
态参数值,即可进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
环热力计算。
肉类生产性冷藏库平面类型之一,
1-冻结间; 2-常温脱盘、脱钩间; 3-走道; 4-冻结物冷藏间; 5-贮冰间; 6-快速制冰
间; 7-值班室; 8-站台; 9-机房及设备间; 10-配电室; 11-露天变压器; 12-机修间。
肉类生产性冷藏库平面类型之二:
1-冻结间; 2-冻结物冷藏间; 3-贮冰间; 4-制冰间; 5-机房; 6-常温脱盘、脱钩间;
7-常温穿堂; 8-电梯; 9-贮藏室; 10-值班室; 11-工人休息室; 12-回钩廊; 13-公
路站台; 14-铁路站台; 15-联系廊。
§ 7-9 制冷系统的自控装置
1,自动控制的组成和原理
所有自动控制装置都由传感器(或变送器)、调节器(或控
制器)、执行机构组成。其流程如下:
2,电脑自动控制的组成和原理
电脑在自动控制装置中的作用相当于上述的“比较 → 调节器”
的作用。电脑能显示、贮存数据,但自控装置要增设“数/模转
换器”。其自动控制流程如下:
数/模转换器,又称变送器,或 A/D,D/A变送器。其作用
是:把模拟量转变为电脑认识的数字信号,并传输给电脑:把
电脑发出的控制指令(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量,并传输给执
行机构。
工业控制要求可靠,同时还要求在中央和现场都能控制,因
此工业控制系统一般如下:
工业自控系统框图
3,自控元件的功能
冷库用的自控元件可分为六类:
自动融霜控制。TDS-04,TDS-05型融霜时间程序控制器时间控
制类
按冷库负荷变化,对压
缩机的产冷量进行定点
延时分级调节。
TDF-01,TDF-02型分级步进调节器。能量调
节类
控制容器中制冷剂的液
位。
UQK-40,UQK-41~43型浮球液位控制器
等。
液位控
制类
现场控制库温。压力式温度控制器( WTQK,WTZK型)、
TDW-12型温度调节器等。
温度控
制类
压力保护,压力调节,
压力变送。
YWK型压力控制器,CWK型压差控制器、
YSG-01电感压力变送器等。
压力控
制类
通过控制管道中制冷剂
的通断,控制压力,调
节流量。
电磁阀、恒压阀、主阀、组合式主阀、
水电磁阀、止回阀、自动旁通阀、氨热
力膨胀阀等。
流通控
制类
主要功能控制元件名称及型号类别
电磁阀
继动电磁阀 液用常闭型电磁主阀
气用常开型电磁主阀
恒压阀
主阀
阀门符号 等效线路
其中:
正恒压阀 (I型 )
正恒压阀 (II型 )
反恒压阀 (I型 )
反恒压阀 (II型 )
电磁阀
常闭主阀
常开主阀
导阀接管方向
导阀外接管
4,应用方案
4.1 设计规范的规定 (GB50072-2001)
设计规范的强制规定是必须遵守的,因为这关系到生命和财
产的安全问题,具有法律的效力和责任。这里只简略介绍设计规
范的强制规定,其它的规定请同学们自己去查看。
? 6.4.1条:氨压缩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由氨压缩机制造厂成套配
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共有 7条,从略。
? 6.4.3条:氨泵应设下安全保护装置,共 4条,规定氨泵应设断液
自动停泵装置;排液管上应设止逆阀、压力表;排液总管上应设
旁通泄压阀。
? 6.4.4条:所有设备、容器、加氨站集管及有管道与冷却设备相
连的 (液体的、气体的、融霜的 )氨分配站集管上和不凝气体分离
器的回气管上均应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
? 6.4.5条:氨压力表和真空压力表应采用氨专用的,其精度要求
高压侧不应低于 1.5级,低压侧不应低于 2.5级,并宜带饱和温度
刻度,其量程在 1.5倍工作压力到 3倍工作压力之间。距地 2m时,
其表径不宜小于 100mm,距地 2-3m时,其表径不宜小于 160mm。
压力表的安装高度距观察地面不应超过 3m。
? 6.4.6条: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液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应设超高
液位报警装置及正常液位自控装置。低压贮液器应设超高液位报
警装置。
? 6.4.7条:各种压力容器 (设备 )应按产品标准要求设安全阀。
? 7.2.4条:每台氨压缩机应在机组控制台装设紧急停车按钮。
? 7.2.5条:氨压缩机房的事故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电机,当发生
意外事故而被切断供电电源时,应能保证事故排风机的可靠供电。
事故排风机的过载保护宜作用于信号报警系统而不直接停止排风
机。事故排风机的控制按钮应在氨压缩机房门外侧的墙内暗装。
? 7.3.10条:穿过库房隔热层的电气线路,宜集中敷设,且必须采
取可靠的防火及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
? 7.3.12条:库房阁楼层内不得装置电气设备及敷设电气线路。
4.2 冷库自控应用
冷库自动控制可以分为库房回路、氨泵回路及机房回路三部
分。无论哪一部分的自控都必须遵守, 冷库设计规范, 的规定。
4.2.1 库房回路
1,冻结物冷藏间库温自控回路
库温控制方法:用温控器控制供液阀
热氨融霜控制:手动融霜
2,冻结间库温及融霜程序自控
库温控制方法:用时间和温度控制器控制供液阀和风机
热氨融霜控制:用融霜程控器控制热氨阀、排液阀和水阀
3,冷却物冷藏间库温及融霜自控
库温控制方法:用时间及温控器控制供液阀和风机
湿度控制方法:控制回气压力,稳定蒸发温度
热氨融霜控制:用融霜程控器控制热氨阀、排液阀和水阀
4.2.2 氨泵回路
氨泵应设下安全保护装置,氨泵应设断液自动停泵装置;
排液管上应设止逆阀、压力表;排液总管上应设旁通泄压阀。
作业的已知条件,R717,tk=40℃,tr.c=35℃,t0=5℃,tsh=10℃,
? 0=40000kcal/h.
求:该压缩机在标准工况的 ? 0=?; Pe=?
解,1,作 lgP-h图,查出已知工况和
标准工况的各点焓值及 v1值;
2,求已知工况的 ηv和 Vh值:
ηv=0.94-0.085[(pk/p0)1/m-1]
Vh= ? 0/(ηv?qv)
3,求标准工况的 ηv‘,? 0’:
ηv‘=0.94-0.085[(pk‘/p0’)1/m-1]
? 0’= ηv‘? Vh?qv’
4,求标准工况的 ηi,Pm和 Pe:
ηi=(273+t0)/(273+tk)+b?tk
Pi=(Vh? ηv‘/v1’)(h2’-h1’)/ ηi
Pm=(50~80)Vh
Pe=Pi+Pm
学时安排
章 数 学时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与热力计算 4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2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5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3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3
第六章 双级蒸气压缩制冷 5
第七章 冷库制冷工艺 20
第八章 室内人工冰场制冷工艺 6
总 计 48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1,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流程
1.1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压缩机( compressor) 冷凝器( condenser)
蒸发器( evaporator) 节流阀( throttle)
高温高压过热蒸气
高温高压
饱和液体
低温低压两相流
低温低压
饱和蒸气 or
过热蒸气
1.2 理论循环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理论循环:在没有任何实际损失下的制冷循环。
条件:无温差传热;
压缩过程是可逆绝热压缩过程即等熵过程;
管路中无任何耗损。
T-S图 LgP-h图
2,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的理论循环及热力完善度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
逆卡诺循环
特点:
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损失膨胀功、产生“闪发气体”;但简化装置、便于调节。
产生节流损失
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实现“干冲程”;但耗功量、制冷量均增加,制冷系数下
降。
产生过热损失
实际采用的制冷理论循环:
两个定压过程;
一个绝热压缩过程;
一个绝热节流过程。
实际理论循环
2.1 改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措施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节流损失
过热损失
再冷度过热度
Pk/P0>8
膨胀阀前液态制冷剂的再冷却;
蒸气回热循环 ;
图
图
中间冷却的多级压缩 图
有再冷却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
回热式蒸气压缩式制冷
多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2.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与热力计算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LgP-h图
? 单位质量制冷量 q0 kJ/kg
q0=h1-h4
? 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kJ/m3
qv= q0/v1=(h1-h4)/v1
制冷剂质量流量 MR=? 0/q0 kg/s
制冷剂体积流量 VR= MRv1=? 0/qv m3/s
? 单位质量冷凝热 qk kJ/kg
qk= h2-h3
冷凝器负荷 ? k=MRqk= MR(h2-h3) kW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2.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与热力计算
? 单位质量耗功率 wc kJ/kg
wc=h2-h1
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 Pth=MRwc=MR(h2-h1) kW
? 理论制冷系数 εth
εth=? 0/Pth=q0/wc=(h1-h4)/ (h2-h1)
? 理想循环制冷系数 ε0
ε0=T0/ (TK-T0)
? 热力完善度 η
η=εth/ε0=[(h1-h4)/(h2-h1)]/[T0/ (TK-T0)] LgP-h图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与热力计算
ε:相同 TK,T0的制冷循环
η,不相同 TK,T0的制冷循环
评价制冷循环
的经济型指标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 2-1 制冷剂
2.1 制冷剂的基础知识
制冷剂 —在制冷装置中循环流动,通过自身热力状态的变
化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实现制冷作用的工作流体。
制冷装置与制冷剂相互依存,相互适应,才能组成完美的
制冷系统。根据现实工业条件,提出了对制冷剂的要求:
首先,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对制冷系数的影响可用制冷效率
ηR来表述。
制冷效率 —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 εth与有温差的逆卡诺循环
制冷系数 εc’之比。
ηR= εth / εc’
其中,εc’=(T0-ΔT0)/[(TK+ ΔTK)-(T0- ΔT0)]
ηR物理意义,表示了 制冷剂的节流损失和过热损失的大小。
除了 制冷效率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其他性能:
对制冷剂的要求: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 热力学的性质:
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
单位制冷量 q0和单位容积制冷量 qv要大;
制冷剂的凝结温度要高;
凝固温度要适当的低一些;
绝热指数应低一些;
防止空气渗入;减少装置承压,防止制冷剂
外泄;压缩比小-减少压缩机的耗功量
减少工质的循环量;缩小压缩机的尺寸
便于用一般冷却水或空气冷凝;接近逆卡诺
循环,节流损失小
能得到较低的蒸发温度
压缩机排气温度低-提高压缩机容积效率、
对润滑油有好处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对制冷剂的要求:
? 物理化学的性质:
制冷剂在润滑油中的可溶性;
制冷剂的导热系数、传热系数要高;
制冷剂的密度、粘度要小;
制冷剂对金属和其它材料应无腐蚀和侵蚀作用;
制冷剂在高温下应不分解,且不燃烧、不爆炸;
? 其它:
制冷剂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无危害,不具有毒性、窒息性
和刺激性;
制冷剂应易于购买,且价廉。
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蒸发器、冷凝器的传热
面积
流动阻力小,降低耗功率、缩小管径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2.2 常用制冷剂
常用制冷剂(氨及氟利昂)性能比较
序号 R717 F 对比
1 价廉易取 比 R717贵十几倍 R717系统投资、运行费低
2 q0,qv大,MR小 相反 同 ? 0下,R717com尺寸小、管径小
3 几乎不溶于油 大多数易溶于油 R717系统分油易,F系统分油难
4 λ,α大,k大 相反 R717换热设备尺寸小
5 渗透力弱,易发现 相反 R717损耗小,运行费低
6 无限溶于水 难溶于水 F系统易产生冰堵
7 毒性大,有燃烧爆炸危险 相反 F可用于空调中直接蒸发冷却
8 含水对铜有腐蚀
(系统中无铜)
对天然橡胶有侵蚀
(垫圈不能用橡胶)
不同系统采用不同材料
9 分子量小,t排 高 相反 R717 com用水冷; F com用风冷
10 粘度小,密度小,阻力小 相反 R717系统管径小,com耗功小
11 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某些 F工质对生态环境
影响大
某些 F工质渗透、排放造成人类生态
环境恶化
§ 2-2 载冷剂
t> 0 oC,用水; t≤0 oC,用盐溶液。
2.1 盐水
盐水凝固温度与浓度有关。盐水浓度太低,
会析出冰粒;浓度太高,比热小、比重大、流阻大、有盐粒析出。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浓度确定方法:
? 盐水溶液浓度对应的凝固温度 t凝 =t0-(6~8) oC;
? 且 t凝 >t合晶点 ;( NaCl为 -21.2 oC; CaCl2为 -55 oC;)
一般使用时,0 oC > t0>-16 oC:可用 NaCl;
-16 oC > t0>-50 oC:可用 CaCl2;
且 ξ < ξ合晶点 。
盐水腐蚀性强,还应加入缓蚀剂。
由于盐水对金属有强烈
腐蚀作用,溶液中要加
入缓蚀剂。 1m3CaCl2溶
液,1.6kgNa2Cr2O7、
0.45kgNaOH; 1m3NaCl
溶液,3.2kgNa2Cr2O7、
0.89kgNaOH
2.2 乙二醇水溶液
第二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
特点:
?冻结温度合适,适用范围广
?热物性较佳:比冷冻水差,但优于其它盐类不冻液
?腐蚀性低
?化学稳定好
?安全性好
?易于购买
浓度确定方法同前。(查 P28图 2-2-3或 P34表 2-2-8)
浓度确定后,再从 P29~P36查对应的物性,计算流
量、流阻,选择水泵。
1,压缩机的分类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容
积
型
速
度
型
往复式
旋转式
涡旋式
螺杆式
离心式
活塞连杆式
活塞斜盘式
转子式
旋转叶片式
双螺杆式
单螺杆式
1.1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型式
(一)按气体在气缸内的流动情况分为:
顺流式 逆流式
(二)按气缸排列和数目的不同,分为:
立式、卧式、角式三种。
立式 卧式
角式
气缸排数,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气缸总数,4 8 12 16 3 6 9 12 2 4 6 8
(三)按结构不同,分为开启式、封闭式:
开启式 ——压缩机和驱动电机分别为两个设备,用联轴器连接为一体。
封闭式 ——压缩机和驱动电机被封闭在同一空间。空间用法兰螺栓封闭
为半封闭:空间用焊接封闭为全封闭。
1.2开启式活塞制冷压缩机的构造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2,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性能
2.1 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排量
气缸的工作容积 Vg m3
式中 D-气缸直径,m;
s-活塞行程,m。
理论排气量 or活塞排量 Vh m3 /s
如压缩机有 z个气缸,转数为 n( r/min),则压缩机可
吸入的气体体积:
sDV g 24??
s n zDnzVV gh 224060/ ???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实际工作过程
2.2 活塞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ηv
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压缩机的实际排气量永远小于压缩
机的理论排气量,两者的比值称为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h
Rv
V
V??
影
响
因
素
气缸余隙容积
进排气阀阻力
吸气过程中气体
被加热的程度
漏气
余隙系数 λv
节流系数 λp
预热系数 λt
气密系数 λl
η v=λvλpλtλl
在计算中,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ηv=0.94-0.085[(p2/p1)1/m-1]
上式 n>=720 r.p.m
m-多变指数,
NH3:m=1.28;R12:m=1.13;
R22:m=1.18
当 n<720 r.p.m:
ηv=0.94-0.0605[(p2/p1)1/m-1]
2.3 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压缩机的实际排量 VR m3 /s
VR= ηv Vh
压缩机的制冷量 ? 0 kW:
? 0=VR qv= ηv Vh qv
压缩机的轴功率 Pe kW:
? 指示功率 Pi
? 摩擦功率 Pm
Pe=Pi+Pm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直接用于压缩气体
Pi=MRwi=MRwth/ηi
=(ηvVh/v1)[(h2-h1)/ηi]
ηi -指示效率,单位质量
制冷剂的理论耗功量与单
位质量实际耗功量之比。
确定方法,
(1)由 com型式、工质,Tk、
T0查设计手册;
(2)由经验公式计算
用于克服运动机构的摩擦阻力
Pm=Pe-Pi=Pi/ηm-Pi=Pi(1/ηm-1)
ηm -摩擦效率,指示功率与
轴功率之比。
一般,ηm =0.8~0.9
= Pi/ηm=Pth/ηiηm
= (ηvVh/v1)[(h2-h1)/ηi ηm]
2.3 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Pe = (ηvVh/v1)[(h2-h1)/ηi ηm]
定义 压缩机的总效率 ηs= ηi ηm
一般,ηs=0.65~0.72
配用电机的输入功率 Pin kW:
Pin = Pe/η0 ηd =(1.1~1.15)Pe/ηd
η0-电机效率,一般,η0=0.91~0.86( 三相);
ηd-传动效率,直联, ηd=1;
皮带联接, ηd=0.9~0.95。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评价压缩机的性能如何,常用下列三项指标:
? 压缩机制冷量:
? 0= ηvVhqv= ηvVhq0/v1
? 压缩机轴功率:
Pe= (ηvVh/v1)(wth/ηiηm])=Pth/ηiηm
2.4 影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 性能评价指标:
单位轴功率的制冷量-性能系数( Ke或 COP):(开启式)
COP=? 0/Pe=(? 0/Pth)ηiηm=εth ηiηm
单位电机输入功率的制冷量-能效比( EER):(封闭式)
EER=? 0/Pin=(? 0/Pth)ηiηmηdη0=εth ηiηmηdη0
影响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T0,TK; T0的作用> TK
TK 不变,T0↓1° C,? 0↓ 2~ 3% Pe↑ 1~ 2% COP↓ 3~ 4%
T0 不变,Tk↑ 1° C,? 0↓ 1~ 2% Pe↑ 1~ 2% COP↓ 2~
3%
由于
ηv,qv,wth,ηiηm=f(T0,TK)
因此
影响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
T0,TK
TK, T0 对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冷凝温度 TK 的影响
当蒸发温度 T0=const,冷凝温度 TK上升时:
(1) q0 q0’; {PK/P0 ηv ; v1不变,Vh不变,? 0=ηvVhq0/v1 }
(4) t排 润滑油润滑不良
(5) (PK-P0) 活塞压力,
com的工作条件恶化
(2) wth wth’; {∵ wth 增加比 ηv减少多
∴ Pe= (ηvVh/v1)(wth/ηiηm) }
(3) COP= ? 0/Pe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蒸发温度 T0 的影响
当冷凝温度 TK=const,蒸发温度 T0下降时,
(1) q0 q0’,PK/P0, v1 v1’,Vh不变; qv=q0/v1, ηv, ? 0=ηvVhqv
(2) t排 润滑油润滑不良
(4) 无论 Pe or, COP= ? 0/Pe
(3) wth wth’,ηiηm 变化很小,MR= ηiVh/v1
Pe= MRwth/ηiηm or?
经分析可以得到, Pemax出现在 PK/P0=3处
所以,PK/P0<3时,T0, Pe
PK/P0>3时,T0, Pe
关于压缩机的四个规定温度工况
为了比较压缩机的性能,设计和考核压缩机的机械强度,
国家规定了如下的四个温度工况:
工 况
蒸发温度
° C
吸气温度
° C
冷凝温度
° C
再冷温度
° C
标准工况 R717
R12
R22
-15
-10
+15
+15
+30 +25
空调工况 R717
R12
R22
+5
+10
+15
+15
+40 +35
最大功率
工况
R717
R12
R22
+5
+10
+5
+10
+15
+15
+40
+50
+40
+40
+50
+40
最大压差
工况
R717
R12
R22
-20
-30
-30
-15
0
+15
+40
+50
+40
+40
+50
+40
§ 3-3 螺杆式压缩机
1,工作原理
阴、阳螺杆的齿槽与机壳内壁构成基元容积。螺杆转动
时,基元容积的位置及大小随之改变,使基元容积连续重复
地进行“吸气-压缩-排气”工作过程。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螺杆式压缩机与活塞式压缩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
小、易损件少、振动小、容积效率高、对湿压缩不敏感等特点。
序号 类别 活塞式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
1 压缩元件 气缸活塞及曲轴连杆机构 阴、阳转子
2 气缸密封方式 气缸活塞环接触润滑密封 喷润滑油密封
3 吸、排气元件 气缸套及进排气阀组合件 吸气口、排气口
4 卸载及能量调节装置 油压启阀式卸载装置,包
括:顶杆启阀机构、油压
推杆机构
滑阀及轴向移动控制机构
5 润滑系统 油泵、分油阀 油泵、油分离器、油冷却
器、粗油过滤器、精油过
滤器及分油阀
6 余隙系数 有 无(无余隙容积)
7 节流系数 有 无(无进、排气阀片)
8 容积效率 较低 较高
9 单级压缩的最高压缩比 8~10 20
10 能量调节范围 100%,75%,50%,25% 15~100%无级调节
活塞式压缩机与螺杆式压缩机比较
2,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运行调节
螺杆式压缩机均带有能量调节机构,可
使冷量在 15%~ 100%之间无级调节。
能量调节通过两螺杆转子间的底部的滑
阀和轴向移动控制机构实现。
滑阀打开后,转子底部有一间隙与吸气
口相通,使基元容积的吸气量减少,排气也
减少,制冷量减少,调节滑阀间隙的大小,
就能控制制冷量;滑阀关闭后,基元容积的
吸气量达 100%,制冷量达 100%。
3,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设计和使用
条件
螺杆式压缩机应在下列温度条件下使用。
制冷剂 R717 R12 R22
工
况
最高冷凝温度 oC 45 55
最低蒸发温度 oC -40
最高蒸发温度 oC +5 +10
最高排气温度 oC ≤105 90
4,螺杆式压缩机的计算
螺杆式压缩机属于容积式压缩机,因此,Vh,? 0,Pe的
计算与活塞式基本相同。
理论排气量 Vh m3/h (见 P 73,3-4-10式)
Vh=60·Cn·L·n·D2
式中 D-主动转子的公称直径,m;
L-转子的工作长度,m;
n-主动转子的转速,r/min;
Cn-齿形系数,近似可取 0.46~0.508
螺杆式压缩机制冷量与耗功量
制冷量 ? 0 W (见 P 73,3-4-11式)
? 0=Vh ηv qv /3.6 w
式中 ηv-螺杆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由厂家资料提供,
一般可取 0.75~0.9;
qv -单位容积制冷量,由热力计算求得,kJ/m3;
轴功率 Pe kW (见 P 73,3-4-12式)
Pe = ηvVh (h2-h1)/(3600ηsv1)
式中 h2- com排气比焓,kJ/kg;
h1- com吸气比焓,kJ/kg;
v1- com吸气比容,m3/kg;
ηs-压缩机总功率,由厂家提供。
§ 3-4 制冷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1,氨压缩机的计算
1.1 一般原则
1) 应根据各蒸发温度机械负荷分别选定,一般不设备用机;
2) 当压力比 PK/ P0≤8 时,选用单级压缩机;
当压力比 PK/ P0> 8 时,选用双级压缩机;
3) 氨压缩机的工作条件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的允许条件;(见 P59-60)
4) 选配的压缩机,其制冷量宜大小搭配;
5) 机房内压缩机的系列不宜超过两种,若仅二台机时,应选同一系列;
6) 制冷装置中各设备的选择均应与压缩机的制冷量相适应;
7) 氨压缩机的标准工况和空调工况应符合国家规定。 (见 P55)
1.2 实际选择设计计算的工作步骤
? 计算冷库各房间冷负荷( § 7中介绍);
? 计算压缩机的机械负荷 ? 0 ( § 7中介绍) ;
? 由工艺要求确定工作工况(即 t 0,t k,t rc,t sh,t中,
t排 ),作 lgP-h图,查得热力计算所需的状态参数;
? 计算工作工况下的 ηv,qv;
? 由 Vh= ? 0 / (ηv?qv) 计算得到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 Vh;
? 由 Vh查表选择压缩机;
? 校核配用电机功率。
1.3 制冷工况的确定
? 蒸发温度 t0
一般情况:
t载 - t0=5 oC;
t冷藏间 - t0=10 oC;
(1) 当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时,t0按对数平均温差公式求
解计算:
Δtm=(t2-t1)/{ln[(t2-t0)/(t1-t0)]}=4~6 oC
式中 Δtm-对数平均温差;
t1-流出蒸发器的载冷剂温度;
t2-流进蒸发器的载冷剂温度。
(2) 当采用螺旋管式 or直立管式水箱式蒸发器时:
t0=t1-(4~6) oC 〔 注意:当水为载冷剂时,t0>0 oC 〕
(3) 当采用直接蒸发表面式空气冷却器时,
t0=t1-(8~10) oC
式中 t1-流出蒸发器的空气温度;
(4) 冷库采用冷排管时,t0一般比库温低 5~10 oC 。库温越低,
差值越小;相对湿度要求大,差值选小。
? 冷凝温度 tK
(1) 当采用水冷冷凝器时,
tK=(ts1+ts2)/2+(5~7) oC
式中 ts1-冷凝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
ts2-冷凝器冷却水的出水温度;
ts1=ts+ Δts
式中 ts-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 50小时的湿球温度;
Δts-安全值,冷却水喷水池,Δts=5~7 oC
机械通风冷却塔,Δts=3~4 oC
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差确定:
立式冷凝器,ts2- ts1=2~4 oC
卧式 or组合式冷凝器,ts2- ts1=4~8 oC
淋水式 or蒸发式冷凝器,ts2- ts1=2~4 oC
(2) 当采用风冷冷凝器时,
tK=t干 +(5~10) oC
t干 —当地夏季室外干球温度,oC。
? 吸气温度 t1
(1) 查书中 P61,表 3-4-2;
(2) 制冷剂为氨,过热温度取 5 oC;
制冷剂为氟利昂,采用回热循环时,过热温度取 15 oC。
? 再冷温度 tr.c
(1) 设再冷器时,再冷度 Δtr.c=3~5 oC ;或 trc比再冷器进水温度高
4 oC ;或 trc比再冷器进水温度高 2~3 oC ;
(2) 如系统中使用卧式壳管式 or套管式冷凝器,可增大 10~15%
的冷凝面积进行再冷,再冷度 Δtr.c=2~3 oC ;
(3) 立式冷凝器不考虑再冷。
? 中间冷却温度
根据 tK,t0按“冷藏库设计手册” P201计算。( § 6中讲)
? 排气温度
根据 tK,t0查书中 P61,表 3-4-3。
1.4 热力计算
根据以上六个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吸气温度、再冷
温度、排气温度、中间冷却温度 )参数,在 lgP- h图上做出
该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求得 q0, qv, qk, MR, Wth
等值。
1.5 求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ηv:
活塞式压缩机可用经验公式求 ηv(见 P50 3-2-9式);
螺杆式压缩机的 ηv,可由制造厂提供,或查有关设计手
册求得。
1.6 用制冷量 ? 0公式 求理轮排气量 Vh:
活塞式压缩机按 P51( 3-2-9)式求理论排气 Vh。
螺杆式压缩机按 P73( 3-4-11)式求理论排气 Vh。
1.7 用求出的 理轮排气量 Vh选定压缩机型号及台数:
查样本,按理论排气量 Vh选定压缩机型号及台数,并查
出所选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 Vh,和压缩机所配电机的功率 Pin,。
1.8 校核电机输入功率 Pin:
活塞式压缩机按 P53( 3-2-15)式求得输入功率 Pin。
螺杆式压缩机按 P73( 3-4-12)式求得 Pe,再按公式
Pin= Pe/(ηd? η 0) 求得输入功率 Pin。
若 Pin≤ Pin,则原配电机合格;
反之,则按求得的输入功率 Pin重新选配电机。
§ 4-1 冷凝器
1.1 冷凝器的种类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冷凝器
立
式
壳
管
式
卧
式
壳
管
式
套
管
式
壳
管
式
水冷冷凝器 风冷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 淋激式冷凝器
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清洗方便;耗水量大,体型笨重
传热系数高,耗水量小,占空间小;水质要求高,
清洗不易,留出拔管空间
传热系数高,机组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
金属耗量大,清洗困难,水阻力大
不需水,安装简单,可置于屋面;传
热系数小,受环境温度影响大,恶化
环境,除尘困难
省水,造价低,结构简单,
水垢易清除,体积小
省水,造价
低,结构简
单,可现场
制作,水垢
易清除;金
属耗量大,
占地面积大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套管式冷凝器
风冷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
淋激式冷凝器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1.2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
1.2.1 传热过程
制冷剂侧
的放热
金属壁和垢
层的导热
冷却剂侧
的放热
1.2.2 传热系数
1
00
0
)1(1
?
? ??
?
?
?
?
?
? ??????
iw
fo ie F
FR
F
FRK
??
?
?
水冷冷凝器 (以传热管外表面计算 )(式中各参数见书注解 ):
风冷冷凝器 (以传热管外表面计算,制冷剂管内流动 ):
1
00
0
1)1(
?
? ??
?
?
?
?
?
? ??????
w
f
n
o ie R
F
F
F
FRK
??
?
?
制冷剂侧
放热热阻 油膜热阻
管壁导
热热阻
冷却剂侧
污垢热阻
冷却剂侧
放热热阻
金属壁内侧
油膜的导热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1.3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确定冷凝器
的热负荷
确定冷凝
器的型式
计算传
热温差
计算传
热面积
计算冷
却水量
根据以上确定的面积 FK,由于考虑到:
使用后的污垢热阻将降低传热效率;制
冷系统的容量波动,故要加上安全系数:
5~10%,因此 FK*=(1.05~1.1)FK
?QK=MR(h2-h3)= ? 0+Pth
?经验公式:开启式 QK=Ψ·Q0
冷负荷系数 Ψ=f(tK,t0,工质,气缸冷
却方式 )
全封闭式 QK=Q0(A+BtK)
28oC=<tK=<54OC:
R12:A=0.9,B=0.053
R22:A=0.88,B=0.042
FK=QK/(K·Δtm)
传热系数查表
冷凝的对数平均温差:
2
1
12
lg3.2
wk
wk
ww
m
tt
tt
ttt
?
?
???
?气候条件
?水质水量
?工艺要求
?用户要求
)( 12 www KK ttC
QW
??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2,蒸发器
2.1 蒸发器的种类
蒸发器
满液式 非满液式 循环式 喷淋式
盘管中全为制
冷剂。沸腾放
热系数高;工
质充灌量大,
对于 F系统,
com回油困难 。
盘管内为气、
液共存状态。
工质充灌量少,
易于 com回油;
传热效果较满
液式差 。
泵强制工质循环。
沸腾放热系数高,
com回油较易;
系统投资高,运
行费高。
用泵将工质喷淋在传热
面上。沸腾放热系数高,
工质充灌量小,能消除
静液高度对蒸发温度的
影响;设备费用高
2.2 常用蒸发器的种类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蒸发器
冷却液体的蒸发器 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立管
式蒸
发器
满液式
壳管蒸
发器
干式壳
管蒸发
器
冷却
盘管
冷却机 氟利昂直接
蒸发式空气
冷却器
满液式 非满液式 非满液式满液式 非满液式
立管式蒸发器
满液式壳管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
冷却盘管有:顶排管、墙排管、单层管、多层管等多种形式。
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2.2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
2.2.1 传热过程
蒸发器传热过程与冷凝器相同:
制冷剂侧
的放热
金属壁和垢
层的导热
载冷剂侧
的放热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 K的计算与冷凝器基本相同,但制冷
剂侧的放热为沸腾放热,故放热系数与冷凝器不同,K值
也不同。
金属壁内侧
油膜的导热
第四章 冷凝器和蒸发器
2.3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确定蒸发器
的冷负荷
确定蒸发
器的型式
计算传
热温差
计算传
热面积
计算载冷
剂流量
根据以上确定的面积 F0,由于考虑
到:使用后的污垢热阻将降低传热
效率;制冷系统的容量波动,故要
加上安全系数,10~15%,因此
F0*=(1.1~1.15)F0
?已知值
?Q0=MRq0=MCp(t1-t2)
F0=Q0/(K·Δtm)
传热系数查表
对数平均温差:
02
01
21
lg3.2
tt
tt
ttt
m
?
?
???
根据需要
选择
)( 21
00
ttC
QW
p ?
?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1,节流机构
作
用
降压降温,保证压差,PK P0,TK T0
调节蒸发器的供液量 。
分
类
氨
系
统
氟
系
统
手动膨胀阀
浮球式膨胀阀
热力膨胀阀
毛细管
电子膨胀阀
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非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手动膨胀阀
由工作人员根据
负荷大小,手动调节
阀门开度,管理不方
便;结构同普通截止
阀。
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依靠浮球室
中的浮球受液面
的影响,控制阀
门的启闭。直通
式,构造简单,
浮球受液面波动
大,易损坏,下
部供液。
非直通式浮球膨胀阀
依靠浮球室中的浮球
受液面的影响,控制
阀门的启闭。非直通
式,液面平稳,不易
损坏,构造、安装较
复杂
氨浮球阀选择计算
( 1)查表 氨浮球阀:
标准工况下的标准制冷量 Kcal/h 浮球阀通道面积( mm2) 接管直径( mm)
60000以下 17 15
60000~140000 20 25
140000~280000 50 32
280000~560000 100 40
560000~1100000 200 50
( 2)计算
f=G/[50.4μ(ΔP·r)1/2] mm2
式中 G-质量流量 Kg/h
μ-流量系数,R717,μ=0.35;R12,μ=0.6~0.8
ΔP-膨胀阀前后压差,若 con到 E的进口压力损失不大,则
ΔP=PK-P0 Kgf/cm2
r-阀前液态制冷剂的容重,Kg/L
f-浮球阀通道断面积
考虑变工况运行,f‘=1.3f
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根据感温包内制冷剂的饱和压力控制阀的开启,自动调节供液量,以保证
蒸发器的出口过热度为 3~5oC。
内平衡式:阀内膜片下方承受的压力为,E进口压力 P0和弹簧作用力;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根据感温包内制冷剂的饱和压
力控制阀的开启,自动调节供液量,
以保证 E的出口过热度为 3~5oC。
外平衡式:阀内膜片下方承受
的压力为,E出口处压力和弹簧作
用力;
根据制冷量,考虑一定的裕量,查样本选择。
但应注意设计工况与标准工况的转换:
???
?
???
?
???
?
???
????
设
标
设
标
设标
v
v
v
v
00 q
q
?
?
毛细管
液体比气体非常容易通过,气体流
动阻力 >液体流动阻力。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无运动部件,
不易出故障,有自补偿特点,停机
后,con与 E 内压力能很快自平衡。
过冷度对毛细管的流量影响较大。
合理选择:在规定的 TK,T0下,使
毛细管的阻力足以在毛细管进口处
保持一个液封,而又无过多的液体
存于冷凝器内。
电子膨胀阀
由检测、控制、执行三部分组成。由检测部分完成调节系统的
输入值(过热度),控制系统由程序控制,根据检测到的数据与规
定数据的比较,调节阀门。
电子膨胀阀对供液量调节范围宽,调节反应快,能保证蒸发器
的出口过热度稳定在 1~ 2 oC内,并能配合变频调节。
毛细管 热力膨胀阀 电子膨胀阀
制冷剂与阀的选择是
否相关
无关 由感温包充注的制
冷剂决定
无关
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 小 较大 大
流量调节机构 毛细管流动阻力 调节阀开度 调节阀开度
调节控制信号 过冷度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
调节方法 回热循环,降低毛
细管出口段温度
检测出口过热度,
控制调节阀开度
检测出口过热度,
控制调节阀开度
对蒸发器过热度控制
偏差
大 较小,4~7° C,
但蒸发温度低时大
很小,1~2° C
流量调节特性补偿 困难 困难 可以
调节的过渡过程特性 不好 较好 优
允许负荷波动 很小 较大,但不适合于
能量可调节系统
很大,适合于能量
可调节系统
流量前馈调节 困难 困难 可以
价格 便宜 较高 高
电子膨胀阀与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的特点比较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2,辅助设备
2.1 油分离器
作用:分离压缩机排气中的润滑油,以防止润滑油进入冷凝
器和蒸发器,形成油膜,降低其传热效果。
原理及分类,
? 利用流通截面积的突然扩大,降低气流速度来分离油滴。
外加冷却水套的
干式氨油分离器
干式氨油分离器 分油效果差,无法分离油蒸气。
利用冷却水降低混合气体温度,使部
分油蒸气冷凝,提高了分油效果。
? 改变气体流向 or利用离心力将油滴从制冷剂中甩出 。
离心式氨油分离器 分油效果好于干式油分离器。
2.1 油分离器
? 采用液体制冷剂对含油的制冷剂蒸气洗涤分油
洗涤式氨油分离器 不仅使油蒸气凝结,而能分离出
油滴。分油效果较好。
? 通过过滤层分油
滤过式氨油分离器 高效油分离器
? 氟利昂油分离器
在氨干式油分离器的基础上,在进气管下端加设过滤器,
实现双重作用。其下部设有自动回油的浮球阀。
选择计算:
yy
y w
V
w
Vd ?
?
? 0 1 8 8.0
3 6 0 0
4 ??
式中 dy-油分离器直径 (m); λ-氨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V-氨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 (m3/h);
wy-油分离器中的气体速度 (m/s),wy=0.8~1.0m/s。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干式氨油分离器 外加冷却水套的干式氨油分离器 离心式氨油分离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洗涤式氨油分离器 洗涤式氨油分离器安装要求
滤过式氨油分离器 氟利昂油分离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2.2 集油器(仅用于氨系统)
? 收集油分离器中分离出来
的润滑油,以及残留在冷凝
器、蒸发器,贮液器等容
器中的润滑油。
? 在压缩机吸气作用下,能
分离油中混合的制冷剂,使
操作安全、方便。
? 集油器应安装在整个制冷
系统的最低处。
? 高压侧、低压侧应各自使
用一个集油器,不能混用。
集油器
2.3 气液分离器
工作原理:
利用制冷剂蒸气流速
的急剧降低和流向的
急剧改变,实现:
? 分离蒸发器回气中
的液体制冷剂,防止
压缩机湿压缩。
? 分离进入蒸发器供
液中的闪发蒸气,提
高蒸发器的传热效果。
右图为:氨液分离器
2.4 贮液器
按
用
途
和
所
承
受
的
压
力
贮存冷凝器排出的高
压制冷剂液体,以供
应和调节系统供液量
贮存气液分离器分
离出的氨液,位于
气液分离器后
用于氨泵供液制冷系统,
作气液分离器和低压贮液
桶用,为氨泵提供所需的
低压氨液
维修和检修设备以
及设备冲霜时,贮
存设备排出的制冷
剂
高压贮
液器
低压贮
液器
循环贮
液桶
排液桶
贮液器的贮液容量按整
个系统制冷剂小时循环
量的 1/3~1/2选取
贮液器贮存制冷剂的最
大允许容量为本身容量
的 80%
贮存制冷剂的最大允许容
量为本身容量的 70~80%
卧式循环贮液桶的液
面不应超过其直径的
1/3
立式循环贮液桶的液
面不应超过其桶高的
1/4
最大氨液贮存容积
不小于氨泵每小时
循环量的 30%
高压贮液器
氟利昂液
体积计算式:( P120 5-2-4式)
式中 VZ-贮液器的体积,m3;
Ψ-贮液器的体积系数;
β-贮液器的氨液充满度,取
70%;
v-冷凝温度下氨饱和液体的
比体积( m3/kg)
-制冷装置中每小时氨
液的总循环量( kg)
?? mZ qvV ??
?mq 氨液
低压贮液器
循环贮液桶
直径计算式:( P123 5-2-5式)
式中 dd-低压循环贮液器的直径,m;
λ-氨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V-氨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m3/h;
Wd-低压循环贮液桶内的气流速度,(m/s);
ξd -低压循环贮液桶截面积系数;
nd-低压循环贮液桶气体进气口的个数。
dddddd
d nW
V
nW
Vd
?
?
??
? ??? 0 1 88.0
3 6 00
4
体积计算式,( P123 5-2-6式)
( 1)上进下出式供液系统:
式中 Vd-低压循环贮液器的体积,m3;
θq-冷却设备蒸发器的设计灌氨量的体积百分比
(%);
Vq-冷却设备蒸发器的体积,m3;
Vh-回气管体积,m3;
( 2)上进下出式供液系统,( P123 5-2-7式)
式中 Vq’-冷却设备灌氨量最大的一冷间蒸发器的体积,
m3;
Vb-一台氨泵的体积流量,m3/h;
tb-由氨泵启动到液体自系统返回低压循环贮液
桶的时间,h;
)6.0(5.01 hqqd VVV ?? ?
)6.0'2.0(7.0 1 bbhqd VtVVV ???
循环贮液桶
排液桶
2.5 空气分离器
作用:
原理:
在低温下,制冷剂会
冷凝,而空气不冷凝。将
混合气体在冷凝压力下降
温到一值,使混合气体中
的大部分制冷剂冷凝为液
体,而分离出空气,将空
气排出。
由于高压贮液桶出液
管的液封作用,所以都聚
积在冷凝器和高压贮液桶
中,故空气分离器连接在
冷凝器和高压贮液器上。
排出制冷系统的不凝性气体
套管式空气分离器
套管式空气分离器
立式空气分离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2.6 紧急泄氨器
2.7 过滤器
紧急情况时,防止氨系统
发生爆炸,将氨液加以稀
释后排入消防允许的下水
道内;
与贮氨量较多的容器相连
液体过滤器
气体过滤器
安装在节流阀前,氨泵进液管上
安装在压缩机的吸气管上
滤网
铁丝网
铜丝网
氨系统
氟系统
2.8 干燥过滤器
2.9 气液热交换器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干燥剂:硅胶 or CaCl2分子筛
经冷凝后的液体在交换器内的蛇形管内流动;
由 E出来的蒸气在交换器内的蛇形管外流动; 逆向流动
2.10 中间冷却器
对于中间冷却器
的选择,应按其
直径和蛇形管冷
却面积计算确定,
相关内容可查阅
教材 P129~130
或其它参考文献。
用于多级压缩中,冷却低压级压缩机
排出的过热蒸气,使其冷却到中间压
力,以便保证高压级压缩机的正常工
作;同时还起到了油分离器的作用
(洗涤式油分离器)。
2.11 氨泵
第五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用于冷库制冷系统中的氨泵供液系统。
用来:输送氨液;克服阻力。
齿轮泵
离心泵
输液量恒定,抗气蚀能力强;
装配间隙小,要求氨液纯净
流量与压力呈一定比例变化,
抗气蚀能力差
选择计算:
流量,qv=nxqzvz
qv-氨泵体积流量,m3/h
nx-循环倍数
qz-氨泵所供同一蒸发温度的氨液蒸发量,kg/h
vz-蒸发温度下氨饱和液体的比体积,m3/kg
扬程:
克服泵出口至蒸发器进液口的沿程阻力损失;
氨泵中心至最高的蒸发器进液口上升管静压阻力损失、加速度阻力损失;
蒸发器节流阀前应留有足够压力( 1~1.5kgf/cm2)。
为防止氨泵发
生气蚀,氨泵
进液处压力应
有不小于 0.5m
液柱的裕度
第六章 双级蒸气压缩制冷
为什么使用双级压缩?
com的压力差超过允许值,导致机件损坏;
压力比过大,排气温度升高,导致润滑油稀化,增加润
滑油的消耗;导致润滑油的碳化,引起润滑不良;
压力比过大,导致容积效率 ηV和 制冷量 ?0大大降低。
下表列出常用制冷剂在 Pk/P0=10时的最低蒸发温度:
当压力差( Pk-P0)> 12~14和压力比 Pk/P0> 8~10时,
单级压缩机会发生:
制冷剂
冷凝温度( ° C)
30 35 40 45 50
R717 -30.5 -27.3 -24.4 — —
R22 -37.2 -34.2 -31.5 — —
R12 -36.8 -33.8 -31.1 -28.3 -25.4
由于 环境温度、压力差( Pk-P0)和压力比 Pk/P0的
限制,单级压缩机不能达到很低的蒸发温度,为了获得
更低的蒸发温度,就需要使用多级压缩。
§ 6-1,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与系统组成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仅压缩过程为两级压缩,其他与单级相同:
低温低
压制冷
剂蒸气
中间压
力下过
热蒸气
低压级 com 过热蒸
气被冷
却
中间冷却器 冷凝压
力下过
热蒸气
高压级 com
单机双级系统:气缸数比常为 1:3or1:2
双级制冷
系统组成
双机双级系统两台压缩机
一台压缩机,
高、低压气缸
中间冷
却程度
中间完全
冷却
中间不完
全冷却
低压级 com排气在中间冷却器中被冷却到中
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用于氨系统
低压级 com排气与中间冷却器中蒸发的蒸气相
混合,被冷却到某一过热点。用于氟利昂系统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原理图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lgP-h图
1,双级压缩氨制冷循环
1.1.1 双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节流级数
双级
单级
采用两个节流阀,制冷剂经过两次节流
采用一个节流阀,制冷剂经过一次节流
MR2
MR1 MR1
MR
MR
MR1 MR1
MR
MR3
1.1.2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流量计算
? 由总流量与各分流量关系得:
MR=MR1+MR2+MR3 (6-1)
其中,MR1—蒸发器中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2—中间冷却器冷却初级排气而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3—一级节流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 由中间冷却器热平衡方程得:
MR1(h2,-h3)=MR2(h3-h4) (6-2)
?一级节流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3为:
MR3=MR(h10-h4)/(h3-h4) (6-3)
?蒸发器中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R1为:
MR1=?0/(h1-h5) (6-4)
?求解 (6-1),(6-2),(6-3),(6-4)式组成 的方程组,即可求得
各流量值。
1.2.1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系统图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 lgP-h图
M1
MD
MG
M1
M
D
MG
MD
1.2.2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流量计算
? 由总流量与各分流量关系得:
MG=M1+MD (6-5)
其中,MG—高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M1—中间冷却器冷却初级排气而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D—低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 由中间冷却器热平衡方程得:
M1(h3-h10)=MD(h9-h4,)+ MD(h2-h3) (6-6)
又 ∵ h10=h9 (6-7)
?求解 (6-5),(6-6),(6-7)式组成 的方程组,即可求得,
MG= MD(h2-h4,)/(h3-h9) (6-8)
1.2.3 双级压缩氨制冷系统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氨制冷系统图
MG
M1
MD
MD
1.3.1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氟利昂制冷循环)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原理图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 LgP-h图
MG
M1
MD
M1
MD
MG
1.3.2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流量计算
? 由总流量与各分流量关系得:
MG=M1+MD (6-8)
其中,MG—高级压缩机制冷剂流量;
M1--中间冷却器使饱和液体过冷而气化的制冷剂流量;
MD--低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 由中间冷却器热平衡方程得:
M1(h3-h10)=MD(h9-h4,) (6-9)
又 ∵ h10=h9 (6-10)
? 求解 (6-8),(6-9),(6-10)式组成 的方程组,即可求得,
MG= MD(h3-h4,)/(h3-h9) (6-11)
另外,6点的压力为中间压力 PZ,焓值 h6应由热平衡求得,
才能确定 6点的位置:
(MG-MD)(h6-h3)=MD(h2-h6)
∴ h6=[MG?h3+ MD?(h2-h3)]/ MG
=h3+(h3-h9)(h2-h3)/(h3-h4’) (6-12)
M1
M1
MD
MD
MG
§ 6-2,双级压缩制冷的热力计算
在进行双级压缩热力计算前,首先应解决制冷剂和循环形式
的选择,以及工作参数的确定,现介绍如下:
制冷剂选择,根据需要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 t0,按
? 每级压缩比 Pk/P0≤8~10;
? P0>0.1~0.15 bar(绝对压力)。
选择能达到上述条件的制冷剂作为双级压缩的制冷剂。
循环形式的选择,循环形式与制冷剂密切相关。一般,氨
宜选择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氟利昂宜选择一级节流
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
1,工作参数的确定,(即,tk,t0,tz,Pk,P0,Pz等参数)
tk,t0的确定同单级压缩,而中间温度 tz和中间压力 Pz是双级
压缩特有的问题,因此,我们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1.1 选配压缩机时中间压力的确定
最佳中间压力:使压缩机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使压缩机的运
行经济性最好。其方法如下:
( 1)多次试算,求最佳值;
( 2)氨制冷剂根据 Tk,T0查图 6-2-1;
( 3) Tz=0.4Tk+0.6T0+3 OC,(-40~+40 OC);
( 4) Pz=(Pk·P 0)1/2。
1.2 对已选 com系统确定中间压力
( 1) 按高、低压缩机的排气量的比值确定中间压力 。
DDD
GGG
hD
hG
vm
vm
V
V
?
??
/
/
?
???
单机双级,ξ=1:3or1:2
双机双级:根据制冷剂
工质、蒸发温度选择合
适的比值
中间压力的确定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为制冷循环选择
压缩机需要中间压力;另一种是对已有的压缩机确定中间压力。
下面就按这两种情况讨论。
(6-2-1)
( 2)任取几个中间温度,宜取负值,每两值之差 5~10° C为宜,
然后计算各中间温度的 ξ值, 以 ξ—tz作图。图中对应于 (6-2-1)式
计算出的 ξ值的中间温度即为该既定循环的中间温度。(具体作
法请参考 P144例 2)
2,双级压缩氨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确定了工作参数后,就可以作 lgP-h图,查取各点的状态参
数值,进行热力计算。
热力计算的任务就是求出循环的性能指标、各换热器的热
负荷、压缩机的输气量及功率、或制冷量等。 下面以 P134图 6-
1-3所示的双级压缩氨制冷循环为例,说明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
热力分析和计算方法。该循环的 lgP-h图见 P134图 6-1-4。
(1) 双级压缩的制冷量是低压级蒸发过程 5’-1,其单位质量制
冷量 q0为:
q0=h1-h5’ (kJ/kg) (6-2-2)
(2) 低压级消耗的单位质量理论功为:
wtD=h2-h1 (kJ/kg) (6-2-3)
(3) 当已知冷负荷为 Q0(kW)时,低压级制冷剂循环量 mD为:
mD=Q0/(h1-h5’) (kg/s) (6-2-4)
(4) 低压级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为:
NtD=mD?wtD=Q0(h2-h1)/(h1-h5’) (kW) (6-2-5)
(5) 高压级消耗的单位质量理论功为:
wtG=h7-h3 (kJ/kg) (6-2-6)
(6)根据前述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流量计算 (6-8)式,高
压级制冷剂循环量 mG为:
mG =mD(h2-h4’)/(h3-h9) (kg/s) (6-2-7)
(7) 高压级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为:
NtD=mG?wtG
=[Q0(h2-h4’)(h7-h3)]/[(h1-h5’)(h3-h9)] (kW) (6-2-8)
(8)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耗功率为:
Nth=NtD+NtG (kW)
( 9)制冷系数 ε为:
ε=Q0/Nth=Q0/(ND+ NG)= Q0/(mD·W tD+mG·W tG)
=q0/(wtD+ mG·w tG/ mD) (6-2-9)
以上是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 理论循环 的热力
分析和计算。由于随后要进行的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
缩制冷 实际循环 的热力分析和计算,以及涉及到理论排气量 Vh、
容积效率 ηv、指示效率 ηi等的计算,与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相同,
这里不再重述,请同学们参见 P59 § 3-4。
但是,在计算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及高、低压级的流量比
mG/mD和冷凝器热负荷时都需要用到压缩机实际压缩过程的排
气焓值。这里介绍一下实际排气焓值的计算方法:
( 10)高、低压 com实际过程排气焓值 h7S,h2S
根据指示效率定义式,ηi=wth/wi,对于低压级压缩机有
ηiD=(h2-h1)/(h2S-h1)
∴ h2S=h1+(h2-h1)/ηiD (kJ/kg) (6-2-10)
同理,对于高压级压缩机实际压缩过程的排气焓值为:
h7S=h3+(h7-h3)/ηiG (kJ/kg) (6-2-11)
另外,在相同压缩比下,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输气系数
λaD比单级压缩机输气系数 λ约低 10%,即:
(11) λaD=0.9 λ (6-2-11’)
以上是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装置选择
设计的热力计算。 对于已确定的双级压缩制冷机,常常需要计
算制冷量 Q0,其计算方法如下:
? 根据双级压缩制冷机运行中测得的温度、压力,在 lgP-h图上
作出制冷循环,确定出各点的状态参数值;
?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0=VhD?λaD?(h1-h5’)/v1 (kW) (6-2-11’’)
其中,VhD--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m3/s;
λaD--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v1--双级压缩低压级压缩机吸气的比容,m3/kg。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热力计算,与
前面讲的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基本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方程不同,由此得到的流量
计算也不同。现在重述一下热力计算中需要用到的流量计算结
果:
(1) 高、低压级压缩机的流量关系,
MG= MD(h3-h4,)/(h3-h9) (6-11)
(2) 6点的压力为中间压力 PZ,焓值 h6是由两部分气体混合而成,
应由热平衡求得,才能确定 6点的位置:
(MG-MD)(h6-h3)=MD(h2-h6)
∴ h6=[MG?h3+ MD?(h2-h3)]/ MG
=h3+(h3-h9)(h2-h3)/(h3-h4’) (6-12)
焓值 h6求得后,就能在 PZ线上作出 6点,查出 6点的其它状
态参数值,即可进行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循
环热力计算。
肉类生产性冷藏库平面类型之一,
1-冻结间; 2-常温脱盘、脱钩间; 3-走道; 4-冻结物冷藏间; 5-贮冰间; 6-快速制冰
间; 7-值班室; 8-站台; 9-机房及设备间; 10-配电室; 11-露天变压器; 12-机修间。
肉类生产性冷藏库平面类型之二:
1-冻结间; 2-冻结物冷藏间; 3-贮冰间; 4-制冰间; 5-机房; 6-常温脱盘、脱钩间;
7-常温穿堂; 8-电梯; 9-贮藏室; 10-值班室; 11-工人休息室; 12-回钩廊; 13-公
路站台; 14-铁路站台; 15-联系廊。
§ 7-9 制冷系统的自控装置
1,自动控制的组成和原理
所有自动控制装置都由传感器(或变送器)、调节器(或控
制器)、执行机构组成。其流程如下:
2,电脑自动控制的组成和原理
电脑在自动控制装置中的作用相当于上述的“比较 → 调节器”
的作用。电脑能显示、贮存数据,但自控装置要增设“数/模转
换器”。其自动控制流程如下:
数/模转换器,又称变送器,或 A/D,D/A变送器。其作用
是:把模拟量转变为电脑认识的数字信号,并传输给电脑:把
电脑发出的控制指令(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量,并传输给执
行机构。
工业控制要求可靠,同时还要求在中央和现场都能控制,因
此工业控制系统一般如下:
工业自控系统框图
3,自控元件的功能
冷库用的自控元件可分为六类:
自动融霜控制。TDS-04,TDS-05型融霜时间程序控制器时间控
制类
按冷库负荷变化,对压
缩机的产冷量进行定点
延时分级调节。
TDF-01,TDF-02型分级步进调节器。能量调
节类
控制容器中制冷剂的液
位。
UQK-40,UQK-41~43型浮球液位控制器
等。
液位控
制类
现场控制库温。压力式温度控制器( WTQK,WTZK型)、
TDW-12型温度调节器等。
温度控
制类
压力保护,压力调节,
压力变送。
YWK型压力控制器,CWK型压差控制器、
YSG-01电感压力变送器等。
压力控
制类
通过控制管道中制冷剂
的通断,控制压力,调
节流量。
电磁阀、恒压阀、主阀、组合式主阀、
水电磁阀、止回阀、自动旁通阀、氨热
力膨胀阀等。
流通控
制类
主要功能控制元件名称及型号类别
电磁阀
继动电磁阀 液用常闭型电磁主阀
气用常开型电磁主阀
恒压阀
主阀
阀门符号 等效线路
其中:
正恒压阀 (I型 )
正恒压阀 (II型 )
反恒压阀 (I型 )
反恒压阀 (II型 )
电磁阀
常闭主阀
常开主阀
导阀接管方向
导阀外接管
4,应用方案
4.1 设计规范的规定 (GB50072-2001)
设计规范的强制规定是必须遵守的,因为这关系到生命和财
产的安全问题,具有法律的效力和责任。这里只简略介绍设计规
范的强制规定,其它的规定请同学们自己去查看。
? 6.4.1条:氨压缩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由氨压缩机制造厂成套配
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共有 7条,从略。
? 6.4.3条:氨泵应设下安全保护装置,共 4条,规定氨泵应设断液
自动停泵装置;排液管上应设止逆阀、压力表;排液总管上应设
旁通泄压阀。
? 6.4.4条:所有设备、容器、加氨站集管及有管道与冷却设备相
连的 (液体的、气体的、融霜的 )氨分配站集管上和不凝气体分离
器的回气管上均应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
? 6.4.5条:氨压力表和真空压力表应采用氨专用的,其精度要求
高压侧不应低于 1.5级,低压侧不应低于 2.5级,并宜带饱和温度
刻度,其量程在 1.5倍工作压力到 3倍工作压力之间。距地 2m时,
其表径不宜小于 100mm,距地 2-3m时,其表径不宜小于 160mm。
压力表的安装高度距观察地面不应超过 3m。
? 6.4.6条: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液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应设超高
液位报警装置及正常液位自控装置。低压贮液器应设超高液位报
警装置。
? 6.4.7条:各种压力容器 (设备 )应按产品标准要求设安全阀。
? 7.2.4条:每台氨压缩机应在机组控制台装设紧急停车按钮。
? 7.2.5条:氨压缩机房的事故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电机,当发生
意外事故而被切断供电电源时,应能保证事故排风机的可靠供电。
事故排风机的过载保护宜作用于信号报警系统而不直接停止排风
机。事故排风机的控制按钮应在氨压缩机房门外侧的墙内暗装。
? 7.3.10条:穿过库房隔热层的电气线路,宜集中敷设,且必须采
取可靠的防火及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
? 7.3.12条:库房阁楼层内不得装置电气设备及敷设电气线路。
4.2 冷库自控应用
冷库自动控制可以分为库房回路、氨泵回路及机房回路三部
分。无论哪一部分的自控都必须遵守, 冷库设计规范, 的规定。
4.2.1 库房回路
1,冻结物冷藏间库温自控回路
库温控制方法:用温控器控制供液阀
热氨融霜控制:手动融霜
2,冻结间库温及融霜程序自控
库温控制方法:用时间和温度控制器控制供液阀和风机
热氨融霜控制:用融霜程控器控制热氨阀、排液阀和水阀
3,冷却物冷藏间库温及融霜自控
库温控制方法:用时间及温控器控制供液阀和风机
湿度控制方法:控制回气压力,稳定蒸发温度
热氨融霜控制:用融霜程控器控制热氨阀、排液阀和水阀
4.2.2 氨泵回路
氨泵应设下安全保护装置,氨泵应设断液自动停泵装置;
排液管上应设止逆阀、压力表;排液总管上应设旁通泄压阀。
作业的已知条件,R717,tk=40℃,tr.c=35℃,t0=5℃,tsh=10℃,
? 0=40000kcal/h.
求:该压缩机在标准工况的 ? 0=?; Pe=?
解,1,作 lgP-h图,查出已知工况和
标准工况的各点焓值及 v1值;
2,求已知工况的 ηv和 Vh值:
ηv=0.94-0.085[(pk/p0)1/m-1]
Vh= ? 0/(ηv?qv)
3,求标准工况的 ηv‘,? 0’:
ηv‘=0.94-0.085[(pk‘/p0’)1/m-1]
? 0’= ηv‘? Vh?qv’
4,求标准工况的 ηi,Pm和 Pe:
ηi=(273+t0)/(273+tk)+b?tk
Pi=(Vh? ηv‘/v1’)(h2’-h1’)/ ηi
Pm=(50~80)Vh
Pe=Pi+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