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检验与养护
电子课件
※ 第 1章 绪论
※ 第 4章 食品与药品的检验
※ 第 2章 商品检验的依据
※ 第 3章 商品检验方法
※ 第 5章 纺织品与日用商品的检验
※ 第 6章 建筑材料与农药化肥的检验
※ 第 7章 商品储存环境的控制与调节
※ 第 8章 商品养护的一般技术方法
※ 第 10章 化工危险品的防护
※ 第 9章 食品的贮藏
第 1章 绪论
目录
1.1商品检验概论
1.1.1商品检验概述
1)商品检验的发展概况
(1)商品检验的定义,商品检验就是在社会生产
活动中,为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在
生产领域和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依据合同、
标准或国际、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惯例,
运用科学手段进行检验、鉴定,以证实或判断
该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品质、数量、重量、安
全、卫生、包装及其运载工具等方面的情况和
状态,为贸易有关方面提供交接、结算、计费、
计税、处理风险责任的客观凭证。
目录
( 2)商品检验的产生:和商品的生产与
交换紧密相连。
( 3)商品检验的作用:有利于保证商品
质量,维护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2)商品检验的内容
( 1)商品质量检验。 商品质量检验包
括成分、规格、等级、性能和外观质
量等。
目录
案例分析 1-1
我某外贸公司与欧洲 G国签订了出口半漂布合
同。根据双边贸易协定,凡从对方进口货物,
均按 G国国家标准进行验收,我出口到对方的
货物按我国家标准验收。但是这批出口半漂布
合同的品质条款规定交货品为一等品,每 100
米允许 10个疵点,每个疵点让码 10公分,实际
上要求我方供应,O分布”。我国出口后即遭
对方索赔,G国对我出口的 500多万米半漂布,
认为不符合合同品质条款,提出高达 110万美
元的索赔要求。 G国方也承认,这个合同的品
质要求实际做不到,但已签订了合同,就要赔
偿,最后我方公司赔偿相当金额后了结此案。
目录
( 2)商品重量和数量的检验。 商
品的重量和数量是贸易双方成交商
品的基本计量和计价单位。
( 3)商品包装检验。 商品包装检
验是根据贸易公司或契约规定,对
商品的包装标志、包装材料、种类、
包装方法等进行检验,查看商品包
装是否完好、牢固等。
目录
( 4)安全、卫生检验。 商品安全检
验主要是指电子电器类商品的漏电检
验,绝缘性能检验和 x光辐射等。商品
的卫生检验是指商品中的有毒有害物
质及微生物的检验。
对于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内容除上述
内容外,还包括海损鉴定、集装箱检
验、进出口商品的残损检验、出口商
品的装运技术条件检验、货载衡量、
产地证明、价值证明以及其他业务的
检验。
目录
3)商品检验机构
( 1)国外检验机构。国际上进出口商
品检验机构大致可分为官方的、半官方的
和非官方的三种类型。
( 2)中国的商检机构。
目录
?一是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其下设机构均属国家
商检机构;
?二是专门机构,专门机构是指国家法律、
行政立法规定,承担一些特定进出口商品
或项目的检验管理机构,主要有药品检验、
卫生防疫、计量、船舶、航空、安全监察
等检验部门;
中国的商检机构
目录
?三是指定检验机构,是指国家商检部门
或商检机构指定承担部分检验任务的检
验机构;
?四是认可检验机构,国家商检部门或机
构根据实际需要,凭申请,经过审查,
认为符合条件的专业检验机构、科研单
位、大专院校、厂矿企业等检验机构承
担指定的商品检验任务,认可检验机构
不能签发检验证书,其检验结果由商检
机构凭证换发检验证书或其他有关单证。
中国的商检机构
目录
1.1.2检验的方式与程序
1)商品检验的分类
( 1) 商品检验根据其目的不同可分为第一方
检验、第二方检验和第三方检验。
( 2)商品检验根据其检验对象的流向,又可
分为内销商品检验和进出口商品检验。
( 3)根据商品检验有无破坏性分为破坏性检
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 4)根据商品相对数量可划分为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和免于检验三种。
目录
2)商品检验的方式
按商品内、外销售情况,有内销商品检验和进出
口商品检验两种。具体形式有:
(1)工厂签证,商业免检。
(2)商业监检,凭工厂签证收货。
(3)工厂签证交货,商业定期不定期抽验。
(4)商业批验。
(5)行业会检。
(6)库存商品检验。
(7)法定检验。
(8)公证检验。
(9)委托业务检验。
目录
3)商品检验的程序
( 1)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基本程序。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检疫可分为报验、
抽样、检验鉴定和发放签证四个方面。
( 2)内贸商品检验的基本程序。内贸商
品的检验一般有抽样、检验、判定三
个基本程序。
目录
1.2商品养护概论
1.2.1 商品养护概述
1)商品储存定义:
?商品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为实
现销售目的所出现的暂时停滞,称
为商品储存。
目录
2)商品养护定义:
?在储存过程中对商品进行的保养和
维护工作,称为商品养护。
目录
3)商品养护体系:
?商品养护是以商品质量变化为中心,
以储存商品为主体,维护商品使用
价值为根本,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商品科学养护体系。
?商品养护体系可用图 1-1来表示。
目录
图 1-1 商品养护体系图
商品养护学
储存商品
环境因素 商品成分、性质
以防为主
把三关
入 库
在 库
出 库
储存条件
的选择
检测:
商品检测
包装检测
生物检测等
温湿度
管理、
控制、
调节
利用化学、
物理等方法
处理
科学实 验
十防:防霉腐、虫蛀、溶化、挥发、污染、干冻、老化、锈蚀、自燃、爆炸
吸潮、通风
、晾晒、烘

化学、物理、
生物灭鼠治虫
除锈
除霉
包装整理 商品养护设

利用新技术
维护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养护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昆虫学
、环境学、工艺学、商品学等。
防治结合
4)商品养护的目的和任务
? 一是从仓库实际出发,有效地研究解决现代仓库中发
生的质变问题,探讨储存商品质量在储存过程中的变
化规律;
? 二是要为降低仓储费用,减少商品损耗,提出合理
养护措施,以加强在库商品质量管理;
? 三是研究制定仓储商品损耗的上下限以及在库商品
的安全储存期,主要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有效期,
以防止商品霉变和失效;
? 四是探讨仓储商品的分类体系,促使仓储工作向机
械化、电子化发展;
? 五是运用商品养护理论,解决在库商品的有害因素,
减少商品污染和环境污染;六是普及与提高商品养护
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商品养护人才。
目录
1.2.2商品养护中的储存管理
1)商品的入库管理
(1)商品入库验收。
①检验单货是否相符;
②检验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③检查商品质量是否合格。
目录
( 2)分区分类管理。
分区分类管理方法一般有如下三种:
?一是按商品种类和性质进行分区分类管
理;
?二是按发往地区进行分类管理;
?三是按商品危险性质进行分类管理。
目录
( 3)货位选择。
货位,这里指仓库中实际可以堆货的面积。
?对怕潮、易霉、易锈的商品,选择干燥或密
封的货位,对怕光、怕热、易熔的商品,应
选择低湿干燥的货位;
?对怕冻的商品应选择高于 0℃ 的货位;对各
种化工危险品,应存放在郊区仓库分类专存;
?对性能互相抵触和挥发串味的商品,不能同
区储存;
?对外包装含水量过高而影响邻垛商品安全的
商品,不能同区储存;
?在同一货区贮存的商品中,应无虫害感染。
目录
( 4)商品堆垛。货堆应堆几层高,
一看商品包装容许的层数,二是库
房地坪负载范围内不超重,三是库
房高度范围内不超高。
目录
2)商品的在库和出库管理
( 1)卫生管理
( 2)商品在库检查。商品在库期间,要经
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定点和不定点的
检查。
( 3)仓库温湿度管理
( 4)出库商品管理。一般应贯彻, 先产先
出,,, 近效期先出,,, 按批号出
货,,质量不合格、包装不牢固、内有
破损、标记不清楚不明显的不出的原则。
第 2章
商品检验的依据
目录
2.1商品检验的主要依据
2.1.1 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依据
1)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检验
目录
(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强制性标准或者其
它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按照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的检验标准检验。
( 2)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有强制性标准或
者其它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按照对外贸易
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检验;凭样成交的,并应
当按照样品检验。
( 3)其他标准。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有强
制性标准或者其它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对
外贸易合同又未约定检验标准或者约定检验标
准不明确的,按照生产国标准、有关国际标准
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指定的标准检验 。
目录
2)检验检疫商品目录
? 2000年 1月 1日,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 2000年第一号公
告,公布,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疫
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简称, 检验检疫商
品目录, )并于当年 2月 1日起实行。凡例
入该目录的进出境商品,必须经出入境检
验检疫机构签发的, 入境货物通关单, 或
,出境货物通关单, 验放。
目录
3)在国际贸易中表明商品品质的方

(1)明确技术标准
(2)样品表示商品质量
(3)明确商品规格
(4)凭牌证买卖
目录
4)表述商品品质的商业文件
( 1)合同
( 2)信用证
( 3)运输单证
①海运提单 ②国际铁路联运单
③航空运输单 ④邮政运输单据
⑤运输、卸货的各种责任事故证明
( 4)其他凭证
① 商业发票 ②重量单(磅码单)
目录
2.1.2内贸商品检验的依据
1)质量标准
2)统检细则
3)检验细则(检验规则)
4)购销合同
5)名优产品技术条件
目录
2.1.3中国法定计量单位
1)中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以下几部分:
( 1)国际单位制( SI)的基本单位;
(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 2)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
出单位;
( 4)国际单位制( SI)的词头;
目录
(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 6)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包括以
下两类。
①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
②国家选定的其他非国际单位,主要有
市制、英制、美制单位等。
目录
2)量值传递及强制检定与认证
( 1)量值传递定义: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
检定或标准,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
量值通过各等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
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 2)计量检定按管理性质可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
检定。强制检定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这种检定由政府计量部门强制实行;
二是检定关系固定,定点定期送检;
三是检定必须按检定规程实施检定。
目录
( 3)计量认证是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面向
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
和测试能力、可靠性及公正性所进行的考
核的证明。
计量认证标志的缩写为 CMA英文字母,
意为“中国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合
格证书的单位,在其检测报告的左上方印
有 CMA标志;且标志与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编号合并使用才有效,否则是违法的。
目录
2.2 技术标准的种类
2.2.1 商品标准的概念与构成
1)商品标准的定义
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和与商品质量有
关的各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商品标准
对商品的结构、化学组成、规格、等级、
质量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储存、使用以及生产技术
等方面均有统一的规定。
目录
2)商品标准的分类
商品标准按其存在形式,有文件标准
和实物标准两类;商品标准按其约束性,
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3)商品标准的构成
构成商品标准的全部要素可分为概述
要素、标准要素和补充要素三类。
目录
表 2-3 产品标准要素的编排
要素的类型 要素
概述要素
封面
目次
前言
引言
首页
标准要素
一般要素
标准名称
范围
引用标准
技术要素
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要求
抽样
试验方法
分类与命名
标志、标签、包装
标准的附录
补充要素
提示的附录
脚注
采用说明的注释
目录
4)商品标准的内容
( 1)封面;
( 2)前言;
( 3)范围;
( 4)名词术语与符号代号;
( 5)技术要求;
( 6)试验方法;
( 7)标志、标签和包装。
目录
2.2.2国内标准的分级
(1)国家标准。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
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强制性
国家标准表示形式为:
GB ××××× ××
强制国标代号 标准顺序号 标准发布年号
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形式为:
GB/T××××× —×× 。
目录
( 2)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
家标准而又需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
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强制性行业标准的形式为:
— ×××× ××
强制性行标代号 标准顺序号 标准发布年号
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形式为
—/T ×××× -××
目录
表 2-4 我国行业标准代号
行业标准名称 标准 代号 主管部门 行业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主管部门
农业
水产
水利
林业
轻工
纺织
医药
民政
教育
烟草
黑色冶金
有色冶金
天然石油气
化工
石油化工
建材
地质矿产
土地管理
测绘
机械
汽车
民用航空
兵工民品
船舶
航空
航天
核工业
铁路运输
交通
NY
SC
SL
LY
QB
FZ
YY
MZ
JY
YC
YB
YS
SY
HG
SH
JC
DZ
TD
CH
JB
QC
MH
WJ
CB
HB
QJ
EJ
TB
JT
农业部
农业部
水利部
国家林业局
国家轻工业局
国家纺织工业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民政部
教育部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冶金工业局
国家有色金融工业局
国家石油和化工局
国家石油和化工局
国家石油和化工局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
国家测绘局
国家机械工业局
国家机械工业局
中国民航管理总局
国防科工委
国防科工委
国防科工委
国防科工委
国防科工委
铁道部
交通部
劳动和劳动安全
电子
通信
广播影视
电力
金融
海洋
档案
商检
文化
体育
商业
物资管理
环境保护
稀土
城镇建设
建筑工业
新闻出版
煤炭
卫生
公共安全
包装
地震
旅游
气象
外经贸
海关
邮政
LD
SJ
YD
GY
DL
JR
HY
DA
SN
WH
TY
SB
WB
HJ
XB
CJ
JG
CY
MT
WS
GA
BB
DB
LB
QX
WM
HS
YZ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信息产业部
信息产业部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经贸委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海洋局
国家档案局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文化部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贸委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计发委稀土办公室
建设部
建设部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煤炭工业局
卫生部
公安部
中国包装工业总公司
国家地震局
国家旅游局
中国气象局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
海关总署
国家邮政局
目录
(3)地方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
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
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
制定地方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形式
为:
DB×× ××× ××
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 年号
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为:
DB×× /T××× — ×× 。
目录
表 2-5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110000
120000
130000
140000
150000
210000
220000
230000
310000
320000
330000
340000
350000
360000
370000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410000
420000
430000
440000
450000
460000
510000
520000
530000
540000
610000
620000
630000
640000
650000
710000
目录
( 4)企业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应当制定相应的
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已有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国家鼓励企
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
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企业标准
代号,编号方法如下,
Q/ ×× ××× ××
企业标准代号 某企业代号 顺序号 年号
×× 企业标准代号
企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或阿拉伯数字或两者
兼用组成。 例如,Q/HCS08—2003,安徽马
鞍山市黄沲食品(集团)公司的企业标准。
目录
2.2.3国际标准
1)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标准:
ISO××××× —×× 。
2)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标准:
IEC××××× —×× 。
3)其它国际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 22个国际机构所制定的
标准为国际标准。
在 ISO/IEC中定义的标准可以是强制性的,也
可以是自愿的;在 WTO/TBT中标准定义为自愿
性文件,技术法规为强制性文件。
目录
4)区域标准
区域标准是由世界某一区域性标准
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区域标准的目
的在于促进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成员
进行贸易,便于该地区的技术合作
和技术交流,协调该地区与国际标
准化组织的关系。
目录
5)国外先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一般指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
团体标准、公司标准,这些标准在很多情
况下要比上述国际标准要求严格,涉及的
产品、内容、覆盖面要远远广于国际标准。
( 1)美国标准;
( 2)其他标准。通常将德国标准( DIN)、
日本标准( JIS)、英国标准( B.S)、法
国标准( NF)、原苏联标准( rOCT)也列
目录
6)我国采标情况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世界各国均可
采用的共享技术,在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
标准中,按采用程度分为等同、等效和参
照采用三种。目前国际上只承认等同、等
第 3章 商品检验方法
目录
3.1 商品抽样
3.1.1商品抽样概念和方案
1)商品抽样的概念
( 1)抽样。抽样是根据合同和标准所确定的方
案,从被检批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的、
用于检验的单位商品过程,称为抽样。
( 2)单位商品。组成被检批的基本单位称为单
位商品。其划分形式有自然划分和人工划分两
种,如单个(台或件)商品、一对(双)商品、
一组(套、袋、桶等)商品等。
目录
( 3)批量。批量指被检商品中所包含
单位商品的总数,用 N表示。
( 4)样本。样本指由被检批中抽取用
于检验的单位商品(即样品)的全体。
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商品数量称为样
品大小或样本量,通常用 n表示。
目录
2)商品抽样检验方案
抽样方案按样品抽样并投入试验的次
数分为一次、二次和多次抽样方案。
( 1)一次抽样方案。对受检批量单位产
品数为 N,抽取样本数为 n的样品进行检
查。其中样本数中有不合格品数为 d,当
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小于等于预先指定的
某个数值 Ac,则该批判为合格。
目录
当 d≤Ac 时,N合格,若样品中不合格
品数大于预先指定的某个数值 Re,则判
该批不合格。当 d≥Re 时,N不合格。 Ac、
Re组成的该抽样方案的合格判定数组,
记为( Ac,Re)。这样标准的一次抽样
方案可表示为( n,Ac,Re),其过程如
图 3-1所示,
一次抽样方案简单明了,只需要抽
样检验一次样本就可以作出该批商品合
格与否的判断。便于管理,应用较多。
但平均样本量较对应的多次抽样方案量
大。
目录
图 3-1 一次抽样方案程序
N
d≤ Ac
合格 不合格
d≥ Re
n
目录
(2)二次抽样方案。
为了降低抽样检验的平均样本量,国际国
内广泛采用二次抽样方案。这种抽样方
案是同时抽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样本,先
对第一个样本 n进行检验,若检验不合格
品数小于等于预先指定的某个数值 Ac1,
则判该批商品合格,即 d≤Ac1则 N合格;
若不合格数大于等于预先指定的某个数
值 Re1即 d≥Re1,则该批商品视为不合格。
目录
如果 Ac1<d<Re1,则对第二个样本
进行检验,用两次检验结果综合在
一起判断该批商品合格与否。二次
抽样方案是由第一样本 n和第二样本
n与判定数目( Ac1,Ac2,Re1、
Re2)组成。判定受检批程序如图 3-
2所示。
目录
图 3-2 判定受检批程序
n1
Ac1< d1< Re1d1≤Ac1 d1≥Re1
d1+d2≤Ac2 d1+d2≥Re2
合格 不合格
n2
N
目录
( 3)多次抽样方案。国际上通常用的抽样
方案还有多次抽样方案,中国有些抽样
检查标准也采用了多次抽样方案,其原
理与二次抽样方案相似。多次抽样方案
较二次抽样的平均样本量又进一步降低,
能节约检验费用,但管理较复杂。对于
产品批质量较好时,采用多次抽样方案
为宜。中国 GB2828,GB2829都采用五次
抽样检验方案,ISO2859采用七次抽样方
案。
目录
3)商品抽样检验国家标准
目录
表 3-1 抽样检验国家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质量特性指标 计数或计量 调整与否 抽样次数和程序
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
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计数 调整 一次、二次和五

GB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
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
性检查)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计数 非调整 一次、二次和五

GB6378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
程序及图表(适用于连续批
的检查)
批不合格品率 计量 调整 一次
GB8053 不合格品率计量标准型一次
抽检查程序及表
批不合格品率 计量 非调整 一次
GB8054 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
样检查程序及表
批平均值 计量 非调整 一次
GB8051 计数序贯抽样检查程序 每百单位不合格品数或每
百单位平均缺陷数
计数 非调整 序贯
GB8052 单水平和多水平计数连续抽
样检查程序及表
计数 调整
GB14437 产品质量计数一次监督抽样
检验程序(适用于总体量较
大的情形)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或
不合格数
计量 非调整 一次
GB/T13393 抽样检查导则
目录
3.1.2商品抽样检验的实施要点
1)商品抽样检验作业的主要内容
( 1)检验批量的正确方法;
( 2)抽样形式(一次、二次或多次抽样);
( 3)抽样方案(按抽样标准确定的程序,选
取具体方案);
( 4)试样的采样方法;
( 5)试验程序;
( 6)试验方法。
( 7)批量(总体)合格、不合格判定方法;
( 8)验后批量的处理;
( 9)检验报告的书写。
目录
2)商品样本的抽取
( 1)随机抽样的概念。批中任何一
单位产品被抽取的机会相等,不带
任何主观意志。随机不是随意,更
不是任意。
目录
( 2)随机抽样法。在检验工作中,常
用的随机抽样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单纯随机抽样法(又称简单随
机抽样法)。它是所有随机抽样方
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最
具有代表性的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掷硬币、抽
签、查随机数表等方法抽取样品。
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后两种方法。
目录
表 3— 2 随机数表
0347437386 3696473661 4698637162 3326618045 6011141096
6774246762 4281145720 4253323732 2707360751 2451798973
1676622766 5650267107 8290767853 1355335359 8897541410
1256859926 9696682731 0503729315 5712101421 8826498176
5559563564 3854824622 3162430990 0618443253 2383013030
1622779439 4954435482 1737932378 8735209643 8426349174
8442175331 5724550688 7704744767 2176335025 8392120676
6301637859 1695556719 9810507175 1286735807 4439523879
3321123429 7864560782 5242074438 1551001342 9966027954
5760863244 0947279654 4917460962 9052847727 0802734328
1818079245 4417165809 7983861962 0676500310 5523640505
2662389775 8416074499 8311463224 2014858845 1093728871
2342406474 8297777781 0745321408 3298940772 9385791075
5236281995 5092261197 0056763138 8022025363 8660420453
3785943512 8339500830 4234079668 5444068798 3585294839
目录
?A.抽签。将交验批中各产品的号
码逐个写在签条或卡片上,投入
箱(罐)中摇拌均匀,然后按抽
签方法,不加任何选择地在全部
签条或卡片中,随机抽出所需样
品的号码。
目录
?B.查随机数表。随机数表,又称
为乱数表。就是把 0-9的数字,
随机排成一张表。每逢抽样时,
先根据交验批产品的数量确定使
用几位随机数,并从随机数表中
任何一行开始,依次选取与样品
数相等的号码个数,最后按选取
的号码对号抽取样品。
目录
② 分层随机抽样法(又称分类随机抽
样法)。它是将一批同类商品划分
为若干层次(分层时应注意每个层
次内部是均匀的),再从每一层次
中随机抽取若干样品,最后将抽取
的样品放在一起作为试样。由于生
产过程中的质量事故常常是间隔出
现的,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克服
简单随机抽样法可能漏掉的集中性
缺陷。
目录
③ 多段随机抽样法。检查批分成一
些小部分(付批)时,如果各部
分是严密包装的,则进行分层随
机取样非常麻烦,这种场合可考
虑采取分段随机取样的方法,即
先随机抽取几个小部分,接着再
从所抽出的每个小部分中进一步
随机抽取若干个产品,最后将抽
出的产品放在一起即为试样。
目录
3)检验商品的处理
( 1)检验产品的码放;
( 2)样品封记和验封;
( 3)检验后处理。
目录
3.2
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很多,根据
其检验所用器具、原理和条件,通
常分为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两
类,
目录
视觉检验法
嗅觉检验法
感 官检验方法 味觉检验法
触觉检验法
听觉检验法
一般物理检验法
光学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 热学检验法
机械检验法
商品检验方法 电学检验法
化学分析检验法
理化检验方法 化学检验法
仪器分析检验法
试验性检验法 微生物学检验法
生物学检验法
生理学检验法
图 3-1 商品检验方法示意图
目录
3.2.1感官检验法
1)感官检验的方法
感官检验,是指利用人的感觉器官作
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手
感、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条件
下作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是目前
商品流通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
验方法。
目录
( 1)视觉检验法。视觉检验是利用人
的视觉器官来检验商品的外形、结
构、颜色、光泽以及表面状态、疵
点等质量特性。
( 2)嗅觉检验。嗅觉检验是通过人的
嗅觉器官检验商品的气味,来评商
品的质量。
目录
2)感官检验分析常用的方法
感官检验 (分析 )的方法很多,根
据检验目的、要求及统计方法的不
同,有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及
分析或描述性检验三种。
( 1)差别检验。用以确定两种样品 A和 B之
间是否存在着感官差别(或者是否偏爱某一
个)。其方法有: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
二一三点检验、五中取二检验,A—非 A检验
等。
目录
(2)标度和类别检验。在经过差别检验并确
定具有明显差别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估
计差别的顺序或大小,或估计样品应归
属的类别,则使用这类方法。它们主要
有,排序、量值估计、评分、评估、分类
等方法。
( 3)分析和描述型检验。用于识别存在某
样品中特性的感官指标,该检验也可定
量,主要有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
目录
(2)有权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自主安
(3)有权自行确定本企业的产品价格、
劳务价格,自行销售本企业的产品。但
国务院另有规定或国务院规定由物价部
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控制价格的除外。
(4)有权吸收本企业职工和其他企业、
事业单位、个人入股,与其他企业、事
业单位联营,向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投
目录
3.2.2 理化检验法
理化检验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下,
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作为手段,运
用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方法来测
试商品质量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商品成
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安全
性、卫生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
等方面检验。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理
化检验法应用愈来愈广泛。
目录
1)物理检验法。
(1)一般物理检验法。即通过各种
量具、量仪、天平及专门仪器来测定
商品的长度、细度、面积、体积、厚
度、比重、粘度、渗水性、透气性等
一般物理特性的方法。
(2)光学检验法。光学检验法是通
过各种光学仪器来检验商品品质的一
种方法。 。
目录
(3)热学检验法。指利用热学仪器测定商品
的热学特性的一种检验方法。
(4)机械检验法。机械检验法是利用各种力
学仪器测定商品机械性能的一种检验方
法。
(5)电学检验法。电学检验法是利用电学仪
器测定商品电学特性的一种检验方法。
目录
2
(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根据已知的、能
定量完成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一种检验方法。
依其所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分重量分析法
和容量分析法。
(2)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是采用光、电等方
面比较特殊或复杂的仪器,通过测量商品的物
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商品的化学成分
的种类、含量和化学结构以判断商品质量的检
验方法。它包括光学分析法和电学分析法。
目录
3)生物学检验法。
(1)微生物学检验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培
养法、分离法和形态观察法等,对商品
中有害微生物存在与否及其存在的数量
进行检验,并判断其是否超过允许限度
的一种检验方法。
(2)生理学检验法。生理学检验法是用来检
验食品的可消化率、发热量及营养素对
机体的作用以及食品和其他商品中某些
成分的毒性等的一种检验方法。
目录
3.2.3试用性检验法
试用性检验法是观察商品在实际
使用条件下,商品的性状及使用功
能的变化,从中取得数据来判定商
品质量的方法,一般常用于耐用消
费品的检验上。试用性检验法通常
有质量跟踪、销售部门调查、用户
访问等方式。
目录
3.3
商品的分级与质量监督
3.3.1 商品的分级
1)商品分级的概念
?根据商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按
一定的标志,将同类商品分为若干
个等级的工作,称为商品分级。
目录
国家标准 GB/T12707—91,工业品质
量分等导则, 中规定,优等品的质量标
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实物质量
水平与国外同类商品相比达到五年内的
先进水平;一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
国际一般水平,且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
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按我国现行标
准组织生产,标准为国内一般水平,实
物质量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为合格。优
等品、一等品的产销率要求 90%以上,销
售量在同类商品中占有一定比例。
目录
? 商品分级常用等级的顺序表示,
通常用几等、几级或甲、乙、丙来
表示。等级顺序的高低具体地表示
了商品质量的优次。
目录
2)商品分级的方法
( 1)记分法。常用的有百分记分法和
限度记分法两种。
① 百分记分法,是将商品的各项指标的标准
状况,规定一定的分数,重要的指标所占的
分数高,次要的指标所占的分数低。如果商
品质量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其总分就能达到
100分,若其中某些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
其总分相应降低,等级也相应降低。
目录
② 限度记分法,是以商品的每种疵点规定
为一定的分数,由疵点总分来确定商品的等
级。疵点越多,总分越高,商品等级就越低。
( 2)限定法。在标准中规定商品每个等
级限定疵点的种类数量,不能有哪些疵
点,以及决定商品成为废品的疵点限度
目录
3.3.2 商品质量标志
1)商品质量标志的含义
?商品质量标志是依一定法定程序颁发给
生产企业,以证明其商品达到一定水平
的符号或标记。商品质量标志表明的是
商品质量所达到的水平和质量状态,只
有法定机构经过一定程序对达到一定条
件的企业授权后,企业才能使用质量标
志。
目录
2)商品质量标志的种类
( 1)质量合格标志。质量合格标志
是商品出厂前经工厂质检部门检验,
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均已达到的要求
而颁发合格证标志,又称产品检验合
格证,任何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合
格检验。
目录
( 2)质量认证标志
? 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是由认证机
构,为证明某个产品符合特定的
标准和技术要求而设计、发布的
一种专用标志。
目录
① 国内常见的认证标志有方圆标志和
PRC标 志等。方圆标志为中国方园认证
委员会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分为方园合
格认证标志和方园安全认证标志。商品
的全部性能,要求依据标准或相应的技
术要求进行认证,获准合格认证的产品,
使用合格认证标志;以安全标准依据进
行认证或只对产品中有关安全的项目进
行的认证,获准安全认证产品,使用安
全认证标志;
目录
图 3-2 中国商品质量认证标志
目录
? ② CCC标志。国家强制性认证标志
为, 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
,China Compuisory
Certifcation”缩写为, CCC”。
目录
图 3-3 中国强制认证标志
目录
( 3) QS标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标志,它表明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本
要求,以, 质量安全, 的英文名称
Quality Safety的缩写, QS”表示。
目录
( 4)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一种印
刷或贴附在商品或包装上的图案,
证明该种商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符
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危害人体健
康,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
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回收。
目录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
准化组织关于环境体系认证标准,
ISO14000已成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
个重要标准。我国环境标志 1993年 8月发
布(图 3-4),1994年 5月中国环境标志产
品认证委员会( CCEL) 正式成立,是代
表国家对各类环境标志商品进行认证的
唯一第三方认证机构。
目录
图 3-4 中国环境标志
目录
3.3.3
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与质量监督
1)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
( 1)注册商标标识的识别;
( 2)查看外包装的标记;
( 3)注意装潢;
目录
( 4)注意生产厂家和售货单位;
( 5)仔细查看商品包装的封口处;
( 6)检查防伪标记;
( 7)注意商品的内在质量。
目录
① 常见的防伪标记有激光信息防伪、
荧光材料、荧光纤维、水印纸、防伪
油墨、双面对印、条形码、磁码、电
码防伪等。电码防伪是在每一件产品
上设置一个密码,一般为 21位码,无
重复,消费者可通过电话、上网电脑
或其他能够连接到防伪网络的工具,
将产品密码输入就可以进行防伪核对,
辨别产品真伪。
目录
② 假冒伪劣商品内在质量低劣。如
假冒自行车,电镀部件粗糙,发白
少光泽,烤漆遇水浸、火烤时会自
行剥落;伪劣化妆品,可使皮肤红
肿、发炎,甚至造成永久性伤害。
目录
2)商品质量监督
(1)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
商品质量监督是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
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
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和
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目录
(2)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
?国家的质量监督。国家的质量监督是指国家
授权,指定第三方专门机构以公正的立场对
商品质量进行的监督检查。
?社会的质量监督。社会的质量监督是指社会
团体和新闻机构根据用户和消费者的反映,
对流通领域中的某些商品进行抽样检验,将
检验商品的质量状况和企业名单公布,以造
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企业改进质量,
对用户和消费者承担质量责任。
目录
(3)商品质量监督的形式
? 抽查型质量监督。抽查型质量监
督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机构,通过从市
场或生产企业或仓库等地随机抽取的
样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监督检验,
判定其是否合格,从而采取强制措施,
责成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所进行的监督
活动。
目录
?评价型质量监督。评价型质量监督是指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企业的产品质
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
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标志
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产品已经达到某一质
量水平,并向社会提供质量评价信息的
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目录
3.4
商品检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4.1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判断
1)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须与测量
仪器精度相一致
目录
2)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
( 1)校正测量仪器,如天平、容量器皿
等需在使用之前进行校正;
( 2)使用标准方法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实验;
( 3)采用高纯试剂或进行空白对照试验。
目录
3)可疑值的取舍
( 1)确知原因的可疑值应舍去不用。
( 2)不知原因的可疑值,应按下面检查法之
一进行判断,决定取舍。
目录
① 四倍法。四倍法是四倍于平均偏差法
( 4d法),适用于 4— 6个平均数据的取
舍。具体作法如下:
除了可疑值外,将其余数据相加求算术
平均 值 及平均偏差 。
将可疑值与平均值 相减,若可疑值 -
≥4,则可疑值应舍去;若可疑值 -
<4,则可疑值应保留。
x x
x
x d
d
d
目录
② Q检验法。检验法的步骤如下:
将所有测定结果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即 X1< X2
< … < Xn
计算 Q值
Q值 =
式中 X? —— 可疑值;
Xmax—— 与 X? 相邻之值;
xmin—— 最小值。
xx
x x
m i nm a x
?
?
目录
查 Q表(表 3-3),比较由次测量求得的 Q值,与
表中所列的相同测量次数的 Q0.90之大小。 Q0.90
表示 90%的置信度。
若 Q> Q0.90,则相应的 X? 应舍去;
若 Q< Q0.90,则相应的 X? 应保留。
目录
表 3-3 置信度的 Q值
测量次数 3 4 5 6 7 8 9 10
Q0.90
Q0.95
0.94
1.53
0.76
1.05
0.64
0.84
0.56
0.76
0.51
0.69
0.47
0.64
0.44
0.60
0.41
0.58
目录
③ Crubs检验法。将一组测定数据按由小至大的顺序
依次排列,X1,X2 … X n-x,Xn,可疑值为 X1或 Xn 。
计算该组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X及标准偏差 S。
按下式求 T值
T= 或 T=
将求得的 T值与表 3-4中检验临界值 T( n,a)比较,
若 T>T临界值 则舍弃该可疑值,否则予以保留,如存在
两个可疑数据,先用上法舍去一个后,重新计算 X及 S,
再对第二个可疑值进行检验,
s
x x1? s xx n ?
目录
表 3-4 Grubbs 检验临界值
测量次数
(n)
显著性水平 (a)
测量次数
(n)
显著性水平 (a)
0.05 0.01 0.05
0.0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5
1.46
1.67
1.82
1.94
2.03
2.11
2.18
2.23
2.29
2.33
2.37
1.15
1.49
1.75
1.94
2.10
2.22
2.32
2.41
2.48
2.55
2.61
2.66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1
2.44
2.47
2.50
2.53
2.56
2.58
2.60
2.62
2.64
2.66
2.71
2.75
2.79
2.82
2.85
2.88
2.91
2.94
2.96
2.99
3.01
注, 显著性水平 a=1-P
目录
3.4.2 分析结果报告的数据处理
1)检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处理
(1)例行分析。例行分析中一般一个试
样做两个平行测定,如果两次检验测
定结果之差不超过双面公差(即公
差的两倍),则取平均值报告检验
结果;如果超过双面公差,则须再
作一份检验,最后取两个差值小于
双面公差的数据,以平均值报告检
验结果。
目录
(2)多次测定结果 。多次测定结果通常可用两
种方式报告结果。一种是采用测量值的算
术平均值及算术平均偏差;另一种是采用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 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在报告检验结果时,
仅写出平均值 的数值是不够确切的,有
时还应指出在 ± 范围内出现的概率是多
少,这就须用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来说明。
x
x sx
目录
在一定置信度下,以平均值为中心,包括
真实的可能范围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又称为可靠性区间界线。由下式表示,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 ± t = ± t
式中 —— 算术平均值;
S—— 标准偏差;
n----测定次数;
t—— 置信系数(见表 3-5);
——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xx
n
s s
x
x
sx
目录
?在检验分析中,通常只做较少量数据,
根据所得数据,平均值( ),标准偏差
( S),测量次数( n),再根据所要求
的置信度( P),自由度 =n-1,从表中查
出 t值,再按上式即可计算出平均值的置
信区间。
x
目录
表 3-5 置信系数 t
自由

置信度 自由度 置信度
F=n-1 90%时
t值
95%时
t值
99%时
t值
f=n-1 90%时
t值
95%时
t值
99%时
t值
1
2
3
4
5
6
7
8
6.31
2.93
2.35
2.13
2.01
1.94
1.90
1.86
12.7
4.30
3.18
2.78
2.57
2.45
2.36
2.31
63.66
9.92
5.84
4.60
4.03
3.71
3.50
3.53
9
10
20
30
60
120
1.83
1.81
1.72
1.70
1.67
1.66
2.26
2.23
2.09
2.04
2.00
1.98
3.25
3.17
2.84
2.75
2.66
2.62
目录
假设要求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有 95%的可靠性,这个 95%就称
为置信度( P),又称置信水平,
它表示出人们对检验结果的可
信程度。
目录
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各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各有不同,
准确度高,灵敏度低的方法,通常适用
于常量组分的测定;仪器分析法,通常
测定灵敏度高,但常常准确度较差,适
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x
目录
( 2)减少测量误差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尽量
减少测量误差,例如在质量分析 中,测
定步骤是沉淀、过滤、洗涤、灼烧、称
重等,应设法减少这些步骤中引起的误
差。
x
目录
(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但测量次数过多,耗费过多的人力、物
力,往往会得不偿失。一般分析测定,
平行测定 4— 6次即可。
x
目录
( 4)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①标准物质(样品)法;
②标准方法;
③已知标准物质加入法。
若对照试验说明有系统误差存在,则应设
法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消
除。
目录
通常消除系统误差采用如下方法:
一是做空白试验消除试剂、蒸馏水及器皿
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二是校准仪器以消除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
统误差;
三是引用其他分析方法作校正。
第 4章
食品与药品的检验
目录
4.1
4.1.1 食品的常规检验
1)食品卫生检验
食品卫生是指控制食品生产、收购、采
集、加工、贮存、运输、陈列、供应、
销售等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方面的
有害因素,使食品符合规定的卫生要
求和标准,有益于健康,质地良好,
对消费者安全无害的措施。
目录
根据, 食品卫生法, 第九条规定,禁止
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
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
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
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
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
准的;
目录
( 4)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
及其制品;
(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
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 6)容器包装污染不洁,严重破损或运输工
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
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目录
( 9)超过保存期限的;
(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 11)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
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
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 12)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卫生
规定的。
目录
2)食品标签检验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将食品标签标注的内容划分为三个层
次:
——必须标注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
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
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
或保存期、贮藏指南、质量(品质)
等级、产品标准号、特殊标注内容
(辐照食品)。
目录
——允许免除标注内容:包装容器的
最大表面积小于 10cm2时,除香辛料
和食品添加剂外,可免除配料表、生
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质量(品
质)等级、产品标准号;产品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明确规
定保质期或保存期在 18个月以上的食
品,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限或保存期
限;进口食品可以免除原制造者的名
称、地址和产品标准号。
目录
——推荐标注内容:批号、食用
方法、热量和营养素。
GB13432-1992,特殊营养食品标签,
规定:婴儿包装食品、营养强化
食品及其他特殊营养食品(如低
糖、低钠、低谷蛋白食品等调整
营养素食品)的标签,除必须标
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
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
目录
保质期、保存期、食用方法以外,
还必须标明该产品 100g或 100mml
以及每份建议食用的定量食品中
在保存期内所能保证的热量值和
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
生素五大类。
目录
GB10344-1989,饮料酒标签标
准, 规定:饮料酒标签必须标明
酒名、配料表、酒精度、原汁量、
净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
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
品标准号与质量等级、产品类型
(或糖度)等。
目录
具体内容的规定:
( 1)配料表。系指食品在制造调制时
所用的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应
在食品标签上按加入量从多到少依次
排列出上述各种物质的名称。
( 2)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指在标
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
(品质)的期限。
( 3)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
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
食用的最终日期。
目录
( 4)固形物。食品中的固体部分,不
包括可溶性固体,可用质量或百分数
表示。
( 5)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
必须标明食品制造、包装、分装或销
售任一单位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
地址。
进口食品必须标明原产国、地区(指
香港、澳门、台湾)名及总经销者在
国内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目录
( 6)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
保存期。如果食品保质期或保存
期与贮藏条件有关,必须标明食
品的贮藏方法。
( 7)食品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
范的汉字。
目录
( 8)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
处理过的食品,必须在食品名称
附近标明“辐照食品”。经电离
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任何
配料,必须在配料表中加以说明。
对不同种类的食品,食品标签标
示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目录
?保存(质)期在 3个月以上的食品
应全部标注年、月、日,而且必
须有“生产日期”的字样。
?无色透明玻璃瓶装白酒的生产日
期限,可以标注在标签背面。
?瓶装啤酒的生产日期,可以通过
在标签上打孔或划线,但必须有
年代标记。
目录
3)食品的保质期检验
原轻工总会对部分食品保质期(保存期特
别标出)作出的规定,主要内容有:
( 1)奶粉:马口铁罐装密封充氮包装的为
24个月,非充氮包装的为 12个月,玻璃
瓶装为 9个月,袋装为 6个月;甜炼乳,
马口铁罐装为 9个月,玻璃瓶装为 3个月。
( 2)麦乳精:镀锡铁罐装为 12个月,玻璃
瓶装为 9个月,塑料袋装为 4个月。
目录
( 3)糖果: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 3个
月,第二、三季度生产有为 2个月(梅
雨季节生产的为 1个月)。
( 4)白皮点心保存期:第一、四季度
生产的为 4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
为 20天。月饼:第一、四季度生前的
为 1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 15天。
蛋糕:第一季度生产的为 10天,第二、
三季度生产的为 7天,第四季度生产的
为 15天。礼品大蛋糕为 3—4天。
目录
( 5)饼干:铁听装,第一、四季度生产
的为 70天,每二、三季度生产的为 35天;
盒装、袋装,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 50
天,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 30天;散装,
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 40天,第二、三
季度生产的为 20天。面包:第一、四季
度生产的为 5—7天,第二、三季度生产
的为 3—4天。
( 6)罐头:鱼肉禽类罐头罐装、玻璃瓶
装 2年;水果蔬菜类罐头,铁罐装、玻
璃瓶装 15个月;油炸干果、蕃茄酱铁罐
装,玻璃瓶装 1年。
目录
(7)果汁汽水、果味汽水、可乐汽水;玻
璃瓶装 3个月,罐装 6个月;易拉罐、
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包括原
汁或从天然水果提取的香料加糖、酸
味剂配成的糖桨)为 6个月。
(8)啤酒,11—12度瓶装及听装熟啤酒,
省优以上为 4个月,普通为 2个月; 14
度啤酒为 3个月; 10.5度熟啤酒为 50天;
瓶装鲜啤酒保存期为 7天;罐装、桶装
鲜啤酒 3天。
目录
(9)葡萄酒、果酒为 6个月;汽酒为 3个月;
露酒为 6个月;瓶装黄酒暂定为 3个月。
(10)方便面:塑料袋装方便面为 3个月。
(11)巧克力:夹心巧克力为 3个月;纯巧
克力为 6个月。
(12)酱油和食醋为 6个月;食用植物油为
12个月。
目录
4)进出口食品标签检验
食品标签标注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名
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重量、制
造厂商、日期标志、产品标准号及贮藏
指南等。在我国流通领域销售的进口食
品,按规定必须附有正式中文说明的食
品标签。
目录
4.1.2 粮油类食品的检验
1)面粉
主要是标准粉、精白粉。标准粉色灰白,
精白粉色洁白,呈粉末状,无杂质,用
手捏无粗粒感,具有正常的香甜气味。
面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检测项目有灰分、
含砂量、磁性金属物、加工精度、粗细
度、水分、面筋、脂肪酸值、气味、口
味等。
目录
面粉的感官检验是通过鉴别其外观、气
味、口味和色泽来判断面粉质量。
?视觉检验:取少量面粉在手掌上,在白
天散射光下,对着光线观察,正常面粉
呈白色或微黄、无杂色,不正常的面粉
呈灰白色或深黄色,发暗、色泽不均匀。
?嗅觉检验:正常面粉具有面粉固有清香
味,如发酸、有苦味、霉味、哈喇味或
其他异味,属不合格面粉。
目录
?味觉检验:手捏一点干面粉放在
嘴里,如果有牙碜现象,说明面
粉含沙量高;如果味道发酸,判
断面粉酸度高。
? 触觉检验:手抓一把面粉稍用劲
捏,若面粉呈粉末状、无颗粒感,
目录
2)大米
?优质大米:米粒饱满,洁净,有光泽,
纵沟较浅,掰开米粒其断面呈半透明
白色。闻之有清新气味,蒸熟后米粒
油亮,有嚼劲,气味喷香。
目录
?劣质大米:米粒不充实,瘦小,纵沟较
深,无光泽,掰开米粒断面残留褐色或
灰白色。发霉的米粒多呈绿色、黄色、
灰褐色、赤褐色,且光泽差、组织疏松,
有霉味或其它异味。吃起来口味淡,粗
糙,粘度也小。这也是陈米的特征。
目录
?糯米:中籼米呈长椭圆形,粳糯米呈
椭圆形,均呈乳白色,不透明。蒸煮
时吸水率及胀性最小,粘性强,富有
光泽。一般向糯米中掺入其它大米的
掺假糯米可用碘酒浸泡片刻,再用清
水洗净米粒,糯米为红色,而籼米或
粳米显蓝色。
目录
3)食用植物油
食用油脂分为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
我国目前食用植物油分为 4个等级,即
一级油、二级油、三级油、四级油、。
普通芝麻油(香油)、花生油、大豆
油、菜子油、葵花籽油属高级食用油,
都有包装,色泽透明,无腥辣气味和
异味,加温时烟极少。
目录
我国食用植物油执行质量和卫生两项
国家标准,应检验酸价、过氧化值、
黄曲霉素 B1、水分、杂质、色泽、气
味、烟点、掺伪试验等多种指标。
目录
我国食用油主要感官特点是:
①花生油依精炼程度不同,有乳白色、
浅黄色和橙黄色,清亮透明,有花生清
香味;冬天低温下易冻结,稍加热即可
溶解,澄清透明。
②豆油多为浅黄色或棕红色,有特殊豆
腥味,加热时有泡沫出现。
③菜子油为金黄色或棕黄色,芥菜籽油
有辛辣气味。
目录
④ 棉籽油中因提炼程度不同,有毛棉油、
卫生油、棉清油三种。其中毛棉油为
黑褐色或褐红色。卫生油为浅黄色到
深黄色,常有碱味,新油的碱味显著
且不如陈油清亮透明。棉清油为浅黄
色或黄色,澄清透明。
⑤香油因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不同又分
芝麻油和小磨香油两种。小磨香油是
深受我国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
植物油,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含有生
育酚,长期食用有营养保健作用。
目录
⑥ 米糠油为浅黄色,清澈透明,粘度小、
气味芳香;茶油为金黄色和深黄色,有
特殊清香味;玉米油为橙黄色、不透明,
有新鲜玉米清香味,滋味淡雅;葵花籽
油浅黄色或青黄色,清亮透明,气味芬
芳,滋味纯正,即使在寒冬仍然为澄清
透明的液体。
目录
优质食用油,水分含量和杂质含量分别不得
超过 0.2%—0.3%,油质清澈透明,具有固
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掺兑非食用油
脂,如桐油、蓖麻油、矿物油等,食后轻
者中毒,重者死亡。检查时多用化学方法,
如检查有无桐油,可取 5滴油放于试管中,
加浓硫酸 5滴,用 60℃ 温水,加热 15min,
如出现雾状或块状可判断有桐油存在。
食用植物油的保质期,一般为 12个月。
目录
4.1.3茶叶的检验
茶叶质量的鉴定包括感官审评和理
化指标的检验。目前无论在毛茶收
购和商品茶检验中,均以对茶叶的
色、香、味、形等方面的感官审评
为主,理化指标只起辅助作用。
目录
1)茶叶的感官审评
(1)干评外形
①外形:茶叶的外形一般用条索的状态
来描述,条索指外形呈条,似绳索。各
种茶叶的条索并不相同。一般审评条索
时可以从条索的松紧、弯直、壮瘦、圆
扁、轻重、匀齐来观察评定。
②嫩度:审评时应注意符合该茶叶规定
的条索嫩度。因为茶类不同,外形要求
不同,嫩度要求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
嫩度好的,芽与嫩叶比例大,一般芽与
嫩叶身骨重,叶质厚实。
目录
③ 色泽:干茶色泽主要以色度和光泽两方
面评定。色度即颜色及其深浅程度,光
泽是指亮暗程度。不同茶类色度各不相
同,但均以有光为好。干茶的色泽一般
是先看其色是否纯正,是否符合记忆类
茶应有的色泽,其次看其色的深浅、枯
润、明暗、有无光泽、是否调和、有无
杂色等。凡茶叶色泽调和一致,光泽明
亮,油润光滑,通常为原料细嫩或做工
精良的产品,品质优良。而色调混杂,
光泽枯暗,通常为陈茶或为原料粗老、
制造粗糙的劣质产品。
目录
④ 净度:指茶叶中的杂质多少。茶叶中的
杂质有两类:即茶类杂质和非茶类杂质。
茶类杂质主要指:茶梗、片、末、籽等。
非茶类杂质主要指采制、贮运中混杂在
茶叶中的杂草、树叶、泥沙、石块、竹
片、棕毛等。正品茶叶中一般不允许含
有任何杂质,副品茶叶中不能含有非茶
类杂质。
目录
(2)湿评内质
①香气:茶叶的香气标准分六个方面,
即浓(入鼻充满活力)、鲜(醒神爽
快)、清(新鲜清爽)、纯(无异
味)、平(平和)、粗(粗老、辛涩
感)。香气需从热状态嗅到冷状,以
辨别它的持久性。
②汤色:汤色的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
浑浊度三方面评比。
目录
A.色度:正常的色度为,绿茶汤色绿中
带黄,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青茶汤色橙
黄明亮。通常正常的汤色稍深而亮者,
反映汤中可溶物丰富;劣变色是由于采
摘制造不当,汤色出现不正、过暗、过
深、发灰等;陈变色是茶叶贮藏过久,
发生陈化,汤色不明亮,发暗、发灰、
甚至发浑。
目录
B.亮度:茶汤的亮度是质量好的表现。如
绿茶的汤色碗底反光强,红茶碗边有金
黄色圈都有是亮度好的标志。
C.浑浊度:茶汤发生浑浊是变质茶的象征
或加工贮运不当造成的,另外,优质茶
在茶汤冷却后也会出现“冷浑浊)或乳
浊现象。
目录
③ 滋味:茶汤的滋味与汤色、香气都有相
互的联系。茶汤的滋味有浓淡、强弱、
鲜美、醇和、苦涩、怪异之分。
A.浓与淡:浓,说明茶汤中的有效成分丰
富,富有收敛性;短时间内口中仍有感
觉。弱则相反,剌激性弱,吐出口后平
淡无味。
B.鲜与爽:饮茶后有鲜味感。爽指爽口,
尝味时有香气从鼻腔中冲出,感到鲜爽。
C.醇与和:醇是指味醇正浓郁,和表示味
纯正平淡。
目录
③ 叶底:茶叶冲泡后吸水膨胀,芽叶伸展,
容易判断芽叶的老嫩、色泽、匀度和加
工是否合理。审评叶底主要看嫩度、色
泽、匀度。
④嫩度:观察芽的多少,芽多、壮而长的
好,芽瘦小者次,无芽而叶片粗老者更
次。另外,用手指压叶底,柔软无弹性
者嫩,硬而有弹性者粗老。叶脉隆起,
表面不平滑者也是粗老叶。
目录
A.色泽:主要看色度和亮度。绿茶的叶底
以嫩绿、翠、黄绿而明亮者好;深绿较
差,暗绿带青或红梗者更次。红茶叶底
以红艳、红亮者优;红暗、青暗、乌暗
者均次。
B.匀度:指老嫩是否均匀,加工程度是否
一致。这与原料和加工关系密切。
叶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指标,并与茶叶
的色、香、味有直接的关系,是审评时
决定茶叶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目录
2)茶叶的理化检验
( 1)水分测定
目录
表 4-1 我国红茶和绿茶出厂和出口水分的规定
类别 茶叶名称 出厂标准水分( %) 出口标准水( %)
红茶类
工夫红茶,
小种红茶 6.5— 7.0 8.0
红碎茶中的
茶叶、碎茶、
茶、末茶
5.0 6.0
绿茶类
珍眉、贡熙、
珠茶、雨茶 6.0— 6.5 7.5
龙井、碧螺
春、毛峰及
其它名茶
7.0— 7.5 8.5
秀眉、绿茶
片 7.5— 8.0 9.0
目录
表 4-2 我国出口红茶和绿茶的灰分标准
茶叶名称 灰分( %)
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中的茶叶、碎茶 6.5
花香及其红碎茶中的片茶、末茶 7.0
秀眉、绿茶片 6.5
珍眉、贡熙、珠茶、龙井、毛峰、碧螺春及其次名茶 7.0
(2)灰分测定
目录
表 4-3 我国出口红茶和绿茶粉末标准
茶 叶 名 称 粉末( %)
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中的茶叶 2.0
珍眉、贡熙、珠茶、雨茶 1.0
龙井、毛峰及其次名茶 2.0
(3)粉末及碎茶
目录
(5)茶叶真伪与新存的鉴别
①灼烧法,可取嫌疑茶和真茶各数片,分
别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真茶叶有馥郁芬
芳的茶香,假茶叶只有其他异味。
②水泡法: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待叶子
开展后,仔细观察叶形、叶脉、锯齿等
特征,真茶叶具有明显的网状叶脉,主
脉直射顶端,
目录
侧脉伸展至叶缘三分之二的部位并
向上方弯曲,呈弧形与上方支脉
相结合,叶背有白茸毛,叶的边
缘锯齿显著,基部锯 齿渐稀。假
茶不具有这些特征。
③新茶一般色香味均有新鲜爽口的
感觉,具有茶叶应有的明显特点,
而隔年陈茶则色泽暗枯香气平淡,
冲泡后汤色发暗,有陈气味。
目录
4.1.4酒类食品的检验
1)酒的标签
标签应粘贴整齐、端正、字迹清晰。标签
内容必须符合 GB7718— 1944,食品标签
通用标准, 和 GB10344— 1989,饮料酒标
签标准, 。标签上一般应标明:酒名、配
料表、酒精度、原汁量、净含量、生产者
(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批号、生产
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
产品类型(或糖度)。
目录
与普通预包装食品标签要求不同
之处在于:饮料酒标签上需标明
酒精度、原汁量和产品类型(或
糖度)。饮料酒酒精度的标注方
式,啤酒为 %( m/m),其他酒以 %
( v/v)表示。
目录
原汁量的标注方式因酒类不同而异,
啤酒需要标注麦汁浓度,如, 120
啤酒, ;果酒(含葡萄酒)需标
注原果汁含量,如, 苹果酒
( 50%),,表示含有百分之五十
的原汁。
目录
表 4-5 不同种类酒标注的内容
酒类 白酒 啤酒 黄酒 果酒 配制酒
标识内

酒精度、
香型(如
浓香型 )
酒精度、
原麦汁浓
度(如
120)
酒精度、
类型或
糖度
酒精度、类型
或糖度、原苹
果果汁浓度
(如 50%汁)
酒精度
可以免
除标注
内容
保质期或
保存期
全汁葡萄酒可
免除配料表、
保质期或保存

目录
2)感官品评
一般饮用白酒:
(1)色,拿起酒瓶,突然倒转,细观
察应该无色透明(个别品种允许
淡黄色),无悬浮物、浑浊物和
沉淀。酒盛于瓶中,瓶上无环状
污染物。用力摇晃,观察酒花,
一般酒花细,堆花时间长者为佳。
目录
(2) 香,品评时,端起酒杯嗅闻,
注意鼻子与酒杯的距离,吸气
量均匀,嗅闻时只吸气不呼气。
清香型酒应清香纯正,曲香型
酒应芳香浓郁,酱香型酒应酱
香突出,米香型酒应蜜香清雅,
否则是香气不正。
目录
(3)味:口味应醇香,无外来邪、
杂异味,无强烈剌激性。品尝
时取少量酒样于口腔内,注意
每次入口酒要保持等量,将酒
样布满舌面,仔细辨别味道,
将酒样下咽后立即张口呼气,
辨别酒的后味,品尝 不超过三
次。
目录
(4)风格:是对酒的色、香、味全面
评价的综合体现。品评酒的风格主
要靠经常接触和品评各种类型的标
准酒样,不断增加记忆和贮存积累,
达到既能意会又能言传的目的。根
据色、香、味的鉴别来判定受检酒
样是否具有本品相同的典型风格,
以典型风格的有无或不同程度作为
判断伪劣酒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有
实物标样,对鉴别更有帮助。
目录
3)理化指标
抽查取样时,对 500箱以下,
随机抽取 4箱,每箱取一瓶,抽
取样品应双方封印,保存半年,
作仲裁备用。
酒的理化指标检验包括酒精
度、总酸、总脂、固形物四项
内容。
目录
(1)酒精度是指在 20℃ 时 100ml酒样
中,含酒精的 ml数。检验时,将样
品注入洁净、干燥量筒内静置,待
酒中气泡消失后,放入经过检定的
温度计和酒精计,待温度计读数稳
定后,读取酒度与温度,根据读得
示值,查酒精与温度换算表,校正
为 20℃ 时的酒度。本法称酒精计测
定法。
目录
( 2)总酸指发酵时的羟酸,包括醋
酸、丁酸、乙酸和少量乳酸。酸的
含量在国家标准中都作了规定。检
验时,吸取样品 50ml,注入 250ml
三角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 3滴,
以 0.1倍当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
微红色,保持 30s不褪色,记录消
耗 0.1倍当量氢氧化钠溶液的 ml数,
然后计算总酸含量。本法称容量分
析法。
目录
( 3)总酯是白酒中含酯的总量,
酯是白酒中主要芳香成分,它
是醇类和羟酸酯化学反应产物,
在酒的发酵后期形成较多,所
以发酵时间长的酒香,总酯含
量在国家标准中有规定。
目录
检验时,将试样注入 瓶内,然后
加入指示剂,待试样处理好后进行
滴定,最后根据消耗 0.1倍当量硫
酸溶液数量计算出总酯含量。本法
也是容量分析法。
( 4)固形物:酒中固形物含量以
g/l表示。固形物含量在国家标准
中都有规定。
目录
4)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包括甲醇、杂醇油、氰化物、铅、锰
和食品添加剂六项。
( 1)甲醇:国家标准规定对以谷类为原料的
酒,甲醇含量不得大于 0.04g/100ml,其中对
35—40度低度白酒,甲醇含量不得大于
0.023—0.027g/100ml;以薯干及代用品为
原料的酒,甲醇含量不得大于 0.12g/100ml,
检验时用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分析法测试,
绘制标准曲线,比较定量,再进行计算。
目录
(2)杂醇油:国家标准规定,白
酒中杂醇油含量不得大于
0.20g/100ml,检验方法同甲醇。
( 3)氰化物:以木薯为原料者,
含量不得大于 5mg/l;以代用品
为原料者,含量不得大于 2mg/l。
检验时一般采用异烟酸一吡唑
酮比色法。
目录
( 4)铅:国家标准规定,每 l
不超过 1mg。检验时可用分光光
度计和化学分析方法,详见
GB/T5009.12-1985,食品中铅
的测定方法, 中原子吸收石墨
炉法。
目录
(5)锰,国家标准规定,每 l不超
过 2mg.检验时可用分光光度计
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 6)食品添加剂:按国家标准
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
卫生标准, 执行。
目录
以上六项卫生指标系按 60度蒸馏
酒标准,高于或低于 60度者,
按 60度折算。卫生指标的试验
方法,参照 GB/T5009.48-1985
,蒸馏酒及配制卫生标准分析
方法,
目录
5)气相色谱分析
白酒微量成分的量比关系不同形成
了白酒的不同香型及同一香型的不
同风格。每种名酒都是以与其他酒
种不同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
酸乙酯、已酸乙酯的量比关系,形
成自身独树一帜的风格。通过气相
色谱分析各种单体酯、酸的含量,
根据各自的含量与量比关系,特别
是与真品名酒样品色谱分析图对比,
可以判断真假。
目录
4.2
4.2.1药品的包装检验
1)外包装检验内容
药品外包装应坚固耐压,防潮、防震动。
包装用衬垫材料、缓冲材料应清洁卫生、
干燥。衬垫物应塞紧,瓶与瓶之间无空
隙,纸箱要封实,捆扎牢固。
目录
外包装上必须印有药品名称、规
格、数量、厂名、生产批号、有效
期、生产批准文号、注册商标、贮
藏条件、体积、重量以及, 易碎,,
,小心轻放,,, 向上,,, 请勿
倒置,,, 防潮,,, 防热,,
,防冻, 等储运图标志。对特殊管
理的药品、外用药、非处方药外包
装上应有规定的标识。
目录
2)内包装检查内容
药品的内包装应根据该品种质量
标准规定进行检查(如避光、
密闭、密封等),要求容器应
合理,清洁卫生、干燥;封口
严密、无渗漏、无破损;包装
印字应清晰,瓶签粘贴牢固。
目录
3)生产批准文号
检查法定的生产批准文号是药品质
量验收检查的重要内容。是辨别药
品真伪的主要依据。
2002年 1月 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印发了, 关于换发并规范药品批
准文号格式的通知,,对药品批准
文号格式做出了新的规定。
目录
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
+1位字母 +8位数字,试生产药品批
准文号格式:国药试字 +1 位字母
+8位数字。
化学药品使用字母, H”,中药使用
字母, Z”,生物药品使用字母, S”,
体外化学诊断试剂使用字母, T”,
药用辅料使用字母, F”,进口分包
装药品使用字母, J”。
目录
4)生产批号
批号是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
加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
产历史。药品批号按生产日期编排时,
以数字表示,一般采用六位数字。前两
位数为年份,中间两位数为月份,后面
两位数为批号。例如,990512批号,表
明该药品系 99年 5月生产的第 12批。
目录
5)有效期
( 1)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
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
( 2)有效期的表达方式
①国产药品的有效期表达方式,按年月顺序,一
般表达可用, 有效期至某年某月, 或只用数字
表示,年份要用四位数字表示,1至 9月份数字
前必须加 0以两位数表示月份。如有效期至
2002年 9月或表达为有效期至 2002.09,
2002/09,2002—09等形式 。
目录
② 进口药品的有效期表达方式
进口药品常以 Expiry date(截止日期)表示
失效期。或以 Use before(在之前使用)表示
有效期。
③有效期和失效期的区别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有效的终止日期,如有效
期至 2001.10的药品,其有效期的终止日期是
2001年 10月 31日 。药品的失效期是指药品失效
不能使用的日期,如失效期为 2001.10的药品,
该药品从 2001年 10月 1日起失效。
目录
6)药品标签
( 1)内包装标签可根据其尺寸大小,尽
可能包含药品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
主治、用法用量、贮藏、生产日期、
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标示
内容。对安瓿、注射剂瓶、滴眼剂等
因标签尺寸限制无法全部注明上述内
容的,至少应标明药品名称、规格、
批号。中药蜜丸蜡壳至少须标注药品
名称。
目录
( 2)中包装标签应注明药品名称、主要
成分、性状、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
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规格、贮藏、
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批准文
号、生产企业等内容。
( 3)大包装标签应注明药品名称、规格、
贮藏条件、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
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以及使用说明
书规定以外的必要的内容,包括包装数
量、运输注意事项或其他标记等。
目录
标签上有效期具体表达形式应为:有
效期至 年 月。由于尺寸原因,中包装
标签不能全部注明不良反应、禁忌、
注意事项等,均应注明“详见说明书”
字样。
目录
7)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应列有以下内容:药品名称(通用名、
英文名、汉语拼音、化学名称)、分子式、分
子量、结构式(复方制剂、生物制品应注明成
分)、性状、药品毒理、药代动力学、适应症、
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
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药物相互作用
和其他类型的相互作用,如烟、酒等),药品
过量(包括症状、急救措施、解毒药)、有效
期、贮藏、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包括地址及
联系电话)等内容。如某一项尚不明确,应注
明“尚不明确”字样;如明确无影响,应注明
“无”。
目录
8)药品包装标识及警示语
( 1)特殊管理药品标识
( 2)常用药品标识
①麻醉药品为白底蓝字
②精神药品为绿底白字和白底绿字
③毒性药品为黑底白字
④放射性药品红黄两色组成的图形
目录
图 4-1 常用药品标识及警示语
目录
(2)外用药标识,红底白字
(3)非处方药标识,
① 甲类非处方药为红底白字;
②乙类非处方药为绿底白字
(4)警示语
①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②非处方药: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
使用。
目录
9)进口药品的检查
①包装标签(含最小包装及标准中转箱)必须
具有的中文内容:药品名称、主要成分、注
册证号;
②进口药品包装应附有中文说明书;
③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 进口药品注册证,
或, 进口药品通关单,,, 进口药品检验报
告书, 复印件,并加盖原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
构原印章;
④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符合规
定的, 生物制品进口批件, 复印件,并加盖原
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
目录
10)查核出厂检验报告书和产品合格证
①验收整件包装其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②直接从厂方购进的药品应有出厂检验报
告书。应检查其质量标准依据、检验项
目及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规定,不得有漏
检、漏项或其中一项不符合规定。
目录
4.2.2片剂的检验
1)压制片的检验
( 1)外观及包装检查:
主要检查色泽、斑点、麻面、吸潮、粘连、
溶化、发霉、结晶析出、边缘不整、松
片、装量及包装等。含生药、脏器及蛋
白质类药物的制剂还应检查有无虫蛀,
异嗅等。
目录
( 2)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
取检品 100片,平铺于白纸或白瓷盘上,距
25cm自然光亮处检视半分钟,只看一面。
①片子应完整光洁,薄厚形状一致,带字片
字迹应清晰。
②色泽应均匀一致,无变色现象。
③黑点、色点、异物最大直径在 200μm以下不
计,直径在 200μm以上的黑点不超过 5%,
色点不超过 3%。 500μm以上的不得有。
④不得有明显的暗斑。(中草药片除外)
目录
⑤ 麻面不得超过 5%,中草药片不得超过 10%。
⑥边缘不整(飞边、毛边等)总数不超过 5%。
⑦碎片不得超过 3%,松片不得超过 3%。
⑧不得有粘连、溶化、发霉现象。含生药、
脏器及蛋白质类药物的制剂,不得有虫蛀
及异嗅。
⑨片面不得有结晶析出或附着在瓶壁上。
⑩装量检查应符合标签所示包装数量。
目录
包装检查:
A.瓶装:封口应严密,瓶内填充物应清洁,
不得松动。
B.铝塑、热合及塑料袋包装:压封应严密,
圆整,无破损。印字应端正、清晰。
以上各项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时应加倍复验,
复验结果不超过规定时,仍按合格判断。
3—7项中如各项均在限度内,总数不得
超过 8%。
目录
( 3)重量差异检查
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应符合下列有关
规定。
平均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 0.30g或 0.30g上 ± 7.5% ± 5.0%
表 4-6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
目录
检查方法:取药片 20片,精密称定总重
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
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重量
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
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
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 2片,并不得
有 1片超出限度的 1倍。
目录
糖衣片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
合上表规定后,方可包衣。包衣后不再
检查重量差异。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
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可不再进
行重量差异检查。
目录
2)包衣片的验收
包衣片剂系指单压片在外面包有保护膜
层的片剂。包衣片往往着以不同的颜
色。包衣片分为糖衣片、肠溶衣片和
薄膜衣片三种。外观及包装检查:
主要检查色泽、黑点、斑点、花斑、
瘪 片、异形片、龟裂、爆裂、脱壳、
掉皮、溶化、粘连、霉变、片芯变色、
变软及包装等。
目录
4.2.3 胶囊剂的检验
?胶囊剂分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供
口服应用。
1)外观及包装检查
主要检查色泽、漏药、破裂、变形、
粘连、异嗅、霉变、生虫及包装等。
目录
2)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
取胶囊 100粒,平铺于白纸或白瓷盘上,
距 25cm自然光亮处检视半分钟。
( 1)硬胶囊剂
①外观整洁,大小相等,长短一致,无斑点。
②带色的胶囊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得有褪色、变色
等现象。
③胶囊应无砂眼、虫眼、破裂、漏药等现象。
④胶囊应无粘连、发霉、变形、异嗅等现象。
⑤检查内容物应无结块、霉变等异常现象。
目录
( 2) 软胶囊剂(胶丸)
①大小应均匀一致、整洁、光亮。
②不得有粘连、粘瓶(经振摇即散者不
在此限)、异嗅、变形、破裂、漏油等
现象。(漏油检查是将软胶囊放在白纸
上,应无明显油迹)
③胶丸汽泡不得超过 3%。
目录
④ 胶丸畸型丸不超过 3%。
⑤胶丸污物、偏心代尾等总和不超过 3%。
⑥包装检查同片剂。
③,④、⑤项总和不得超过 5%。
③,④、⑤、⑥项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时应
加倍复验,复验结果不超过规定时,仍
按合格判断。
目录
3)装量差异检查:
胶囊剂的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列规
定。
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 ± 10%
0.30g或 0.30g以上 ± 7.5%
表 4-7 胶囊剂装量差异限度
目录
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胶囊 20粒,分
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 (不得损
失囊壳 ),硬胶囊剂用小刷拭净,软胶囊
剂用乙醚等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自然
挥尽 ;再分别精密称定胶囊壳重量,求
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
粒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
量差异限度的胶囊不得多于 2粒,并不
得有 1粒超出限度的一倍。
凡检查站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不再
检查装量差异。
目录
4.2.4 注射剂的验收
1)水针剂的验收
(1)外观及包装检查,
主要检查色泽、结晶析出、混浊沉淀、
长霉、澄明度、装量、冷爆、
裂瓶、封口漏气、瓶盖松动及安瓶印
字等。
目录
溶液颜色 色号
无 色 ≯ 黄色 1/2号
几乎无色 ≯ 黄色 2号
微黄色 ≯ 黄色 4号
淡黄色 ≯ 黄色 6号
黄色 ≯ 黄色 8号
4-8 药品注射液溶液颜色色号规定
目录
标准比色液:按中国药典 2000版
,标准比色液, 配制法制备。
(一般商品流通企业可从药品检
验所购买配置好的标准比色液)
比色方法:检品溶液与同体积的标
准比色液置于相同的无色比色容
器内,在自然背景前,平视方向
观察。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
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目录
② 不得有结晶析出(特殊品种经加温溶
解除外)、混浊、沉淀及长霉等现象。
③安瓶应洁净、封头园整,泡头、弯头、
缩头现象总和不得超过 5%。
④焦头和冷爆现象总和不得超 2%。
⑤安瓶印字应清晰,品名、规格、批号
等不得缺项。
目录
⑥ 不得有裂瓶、封口漏气及瓶盖松动。
(瓶盖松动检查法:一手按瓶、一手大
拇指、食指、中指卡住瓶盖边缘呈三角
直立,向一方轻扭,瓶盖不得松动。)
( 3) 装量检查:水针剂装量差异限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目录
标示装量 取检品(支) 装量差异限度
2ml或 2ml以下 5 不得少于标示量
2ml— 10ml 3 不得少于标示量
10ml以上 2 不得少于标示量
表 4-9 水针剂装量差异限度
目录
检查方法: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
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及注
射针头(预经标化)抽尽,然后注入标
化的量具内,在室温下检视,每支注射
液的装量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目录
( 4)澄明度检查
①检查装置
A.光源,采用日光灯。无色溶液注射剂于光照
度为 1000—1500Ix的位置,透明塑料容器或
有色溶液注射剂于光照度为 2000—3000Ix的
位置,用目检视。
B.式样,采用伞棚式装置,两面或单面用。
C.背景,为不反光黑色。在背部右侧和底部为
不反光白色(供检查有色异物)。
D.距离,供试品至人眼距离为 20—25cm。
E.检查,应在避光室内或在暗处进行。
目录
② 检查人员条件
A.视力,远距离和近距离视力测验,均
为 0.9或 0.9以上(不包括矫正后视力)。
B.色盲测验,应无色盲。
目录
③ 检查方法及时限
A,水(醇)溶剂型注射液,将供试品如
数取,擦净安瓿(瓶)外壁污痕(或
保持外壁清洁),集中放置。检查时
按下表拿取支数连续操作,于伞棚边
缘处,手持安瓿颈部使药液轻轻翻转,
用目检视。 50ml或 50ml以上的注射液
按直、横、倒三步法旋转检视。
目录
B.油溶剂型注射液,油溶剂型注射液按
水(醇)溶液型注射液的检查方法检
查,其检查时限延长一倍。如有结晶
析出,可在 80℃ 以下水浴中加热 30分
钟,振摇,放冷至 20—30℃ 检查,若
结晶不溶者判为不合格。
C,混悬型注射液,按水(醇)溶液型注
射液的检查方法及时检查色块等异物。
目录
规 格 检查总支数 每次拿取支数 每次检查时限
1— 2ml
5ml
10ml
20ml
50ml— 50ml以上
200支
200支
200支
200支
20支
6支
4支
3支
3支
1支
18秒
16秒
15秒
21秒
15秒
表 4-10 不同规格注射剂每次拿取支数和检查时限规定
目录
④ 判断标准
按以上装置及方法检查,除特殊规定品种
外,未发现有异物或仅带微量白点者作合
格论。注射剂在出厂检查时,其不合格率
不得超过 5%。贮存期的注射剂不合格率
不得超过 7.5%。如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时,
则加倍抽样复试,应符合规定。
符合上述规定的药品,在使用时仍应注意
挑选,不合格品不准应用。
目录
2)粉针剂的验收;
外观及包装检查:主要检查色泽、粘
瓶、吸潮、结块、溶化、异物、黑
点、溶解后澄明度、装量、焦头、
冷爆、裂瓶、铝盖松动、封口漏气
及玻璃瓶印字等。
冻干型粉针剂:主要检查色泽、粘瓶
、萎缩、溶化等。(冻干型粉针剂
系冷冻干燥呈园柱状、块状或海绵
状结晶性粉末。)
目录
4.2.5 颗粒剂的验收
1)外观及包装检查
主要检查色泽、嗅味、吸潮、软化、
结块、颗粒是否均匀及包装封口是
否严密,有无破裂等现象。
目录
2)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
取 5袋样品,分别取适量置光滑纸上,距
25cm自然光亮处检视半分钟。
①色泽及吸潮检查:
颗粒剂:色泽应一致,无变色。颗粒应均
匀、干燥、无结块、无潮解等现象。
②无异物、异嗅、霉变、虫蛀等。
③包装检查:包装封口应严密。袋装的颗
粒剂应无破裂、漏药。
目录
④ 粒度检查:取颗粒剂 5个小包装,称定
重量,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
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 8%。
⑤溶化性检查:取颗粒剂一份,加热水 20
份,搅拌五分钟,可溶性颗粒剂,应全
部溶化,混悬性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
并均不得有焦屑等杂质。
目录
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1.0g或 1.0g以下
1.0g以上至 1.50g
1.50g以上至 6.0g
6.0g以上
± 10%
± 8%
± 7%
± 5%
3)装量差异检查
表 4-11 单剂量包装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规定
目录
检查方法,取供试品 10包,除去包装,分
别精密称定每包内容物的重量,求出每
包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包装量
应与平均装量相比较 (凡无含量测定的
颗粒剂,每包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 )超
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 2包,
并不得有 1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 1倍。
目录
4.2.6糖桨剂的检验
外观及包装检查,主要检查澄清度、混
浊、沉淀、结晶、异物、异嗅、发
酵、产气、酸败、霉变、渗漏及包
装等。
目录
4.2.7软膏剂的检验
1)外观及包装检查
主要检查色泽、细腻度、粘稠性、
异物、异嗅、酸败、霉变及包装
等。。
目录
2)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
取检品 20支在自然光亮处检视。
①色泽应一致,不得有变色现象。
②软膏应有均匀、细腻(取适量涂于玻璃
板上观察,不应有肉眼能见到的单独颗
粒),涂于皮肤上应无不良剌激性,并
应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于涂布于皮肤或
粘膜上而不融化,但能软化。
目录
③ 不得有异嗅、酸败、霉变、变硬及
油水分离变质等现象。
④不得有较大的异物。
⑤封口应严密,不得有漏药现象。管
装软膏,压尾应平整。
目录
4.2.8栓剂的检验
外观及包装检查:主要检查外形、
色泽、融化、酸败、霉变及包装
等。
第 5 章纺织品与日用品的
检验
目录
5.1
5.1.1 纤维材料的检验
1 )手感目测法
手感目测法是鉴别人员用眼看和手摸衣
料的光泽色彩,光滑程度,粘涩干爽
性,折皱性,弹性、柔软悬垂性等进
行鉴别进一步可从衣料上拆下纱线,
解捻后根据纤维的长短、长度整齐度、
柔软或粗糙等特征加以确定。。
目录
例如棉织物手感柔软,布面干爽,色泽
暗淡;毛纤维细而柔,毛织物手感温暖、
滑糯挺爽、活络丰满、富有弹性,手捏
放松后皱褶迅速恢复,光泽柔和,毛纤
维较长,有卷曲;麻织物手感粗硬、坚
韧、挺括、易皱、凉爽,布面有经纬向
随机分布的节,麻纤维长度长、粗硬,
因有胶质而集成小束;丝织物手感柔软、
光滑爽洁,富有强力,揉搓时发出特有
的丝鸣,丝纤维为长纤维,且有特殊的
光泽。
目录
再生纤维织物手感平滑柔软,有湿冷感,
色彩鲜艳,光泽柔和,用手捏紧放松后
皱褶较多,且恢复慢,湿强力低,有光
再生纤维长丝有金属般的光泽;不同品
种合成纤维强度在外观手感上很相近,
用手感目测法区别较难,一般用其他方
法进行鉴别。
目录
2) 燃烧法
鉴别时,先从织物上拆下几根纱
线或纤维,用镊子夹住,慢慢移
近火焰,仔细观察纤维接近火焰、
在火焰中以及离开火焰时燃烧的
程度、气味和灰烬等的特征,据
此可大致判断纤维种类常用纤维
的燃烧特征见表 5-1 。。
目录
表 5-1 常用纤维的燃烧特征
纤维种类 接近火 焰 在火焰中 离开火焰 燃烧时气味 燃烧后残渣形态
棉、麻、
粘胶纤维
不熔不
缩 迅速燃烧 继续燃烧 烧纸味 少量灰白色的灰
羊毛、蚕
丝 收缩 逐渐燃烧 不能延燃 烧毛发臭味 松脆灰黑
涤纶 收缩熔 融 先熔,后燃烧,且 有溶液滴下 能延燃 特殊芳香味 玻璃状的硬黑褐色圆 珠
锦纶 收缩熔 融 先熔,后燃烧,且 有溶液滴下 能延燃 氨臭味 玻璃状的硬黑褐色圆 珠
腈纶 收缩微融发焦 熔融燃烧,有发光 小火花 继续燃烧 有辣味 松脆黑色硬块
维纶 收缩熔 融 燃烧 继续燃烧 特殊的甜味 松脆黑色硬块
丙纶 缓慢收 缩 熔融燃烧 继续燃烧 轻微的沥青味 硬黄褐色球
氯纶 收缩 熔融燃烧,冒黑类 烟 不能延燃 有氯化氢气味 松脆黑色硬块
目录
3 )显微镜观察法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
形状,或配合染色等方法,可以区分
纤维种类各种纺织纤维材料的纵横截
面形态见表 5-2 。。
目录
表 5-2 纺织纤维的纵横截面形态
纤维 纵向形态特征 横截面形态特征

羊毛
兔毛
桑蚕丝
苎麻
黄麻
亚麻
粘胶纤维
涤纶, 锦纶, 丙纶
腈纶
维纶
醋酯纤维
氯纶
扁平带状, 有天然转曲
表面有鳞片
表面有磷片, 鳞片边缘缺口
明显
平直
横节, 竖纹
横节, 竖纹
横节, 竖纹
纵向有沟槽
平滑
平滑或有 1— 2根沟槽
1— 2根沟槽
纵向有 1— 2根沟槽
平滑或有 1— 2根沟槽
腰圆形, 有中腔
圆形或接近圆形, 有些有毛

哑铃形
不规则三角形
腰子形, 有中腔及裂缝
多角形, 中腔较大
多角形, 中腔较小
有锯齿形或多页形边缘
圆形
接近圆形
腰圆形
不规则带形
接近圆形
目录
4 )溶剂溶解法
溶剂溶解法,是利用各纤维在不同的化
学溶剂中的溶解性来鉴别纤维的方法这
种方法应用较广泛。在手感目测和显微
镜观察等初步鉴别后,再用溶解法加以
证实,可以确定各种纤维的具体品种。
利用溶解法鉴别纤维时,必须注意纤维
溶解性能不仅与溶剂的种类,而且与溶
剂的浓度、溶解时的温度与作用时间等
都有关系。因此,在具体测定时,必须
严格控制试验条件。。
目录
5 )试剂显色鉴别法
利用试剂显色法鉴别纤维,是根
据试剂对各种纤维作用后呈现的色
泽来确定的此法比较准确,但仅适
用于原色纤维,对有色纤维须经褪
色后进行试验。。
目录
( 1 )试剂配制:试验前须配好以下两
种试液。
甲液:先将 3 克碘化钾溶于 60 毫升
水中,然后加入 1 克碘及 40 毫升水,
放置几分钟后,滤去溶液中过剩的碘
乙液:在二份甘油中,加入一份水,
再加入三份浓硫酸。。
(2)试剂处理:量取甲液二份,乙液一
份配成混合液,将纤维置于其中浸一
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按下表纤维
色泽确定其种类
目录
表 5-4 各种纤维显色情况表
纤维种类 显色情况
棉, 麻
羊毛, 蚕丝
粘纤
醋纤
锦纶
涤纶
腈纶
维纶
不上色, 稍有溶解 。
淡黄色, 不溶解 。
有光纤维呈浅绿色;无光纤维呈浅
蓝色 。 不溶 。
棕黄色, 稍微膨胀 。
深棕色, 稍有溶解, 纤维硬结 。
淡棕色, 不溶解 。
不上色, 不溶解 。
黑褐色或深灰色, 不溶解 。
目录
5.1.2 服装质量检验
1)质量检验的环境与设备
(1)成品检验在正常情况下,需在正常的背
向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阳光的直射影响。
(2)在灯光下检验,灯光的照度不低于 750
lx 。
(3)检验工作台规格为,100 cm*200 cm 。
目录
2 )质量检验的顺序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右后左);从
前到后;从面到里做到不漏检,动作
不重复、多余。。
目录
3 )质量检验项目
(1)规格检验
用卷尺测量成衣各部位的尺寸,对照质量标
准来判定是否符合要求通常测量的部位与
方法如下:。
①领大 ——领子摊平横量,立领量上口,其
他领量下口;
②衣长 ——由前身左侧肩缝最高点(即左侧
颈点)垂直量至底边;
③胸围 ——扣好钮扣或拉好拉链,将衣服前
后身摊平,沿袖窿底缝横量;
目录
④ 袖长 ——从左袖最高点量至袖口边中
间;
⑤总肩宽 ——由肩袖缝交叉处横量;
⑥袖口 ——袖口摊平横量;
⑦裤(裙)长 ——从腰上口沿侧缝摊平
垂直量到脚口或下摆边;
⑧腰围 ——扣上裤口,以门襟为中心握
持两侧,用软尺测量裤腰的中线尺寸;
⑨臀围 ——从侧缝袋下口处前后身分别
横量。
成品规格的公差范围见表 5-5 。
目录
表 5-5 服装成品规格的公差范围
序号 部位 公差( ± ) /cm 备注
1 衣长 1 上衣架检验
2 胸围 1.5 不能延燃
3 袖口 0.5 能延燃
4 袖长 0.5 上衣架检验
5 总肩宽 0.5 继续燃烧
6 领大 0.5
7 裤长 1
8 裙长 1 继续燃烧
9 腰长 1.5 继续燃烧
10 臀围 2 不能延燃
目录
(2)疵点检验
服装成品的疵点成因可以分为四大类:原料疵点、
缝纫疵点、尺寸偏差及其他等。而疵点对服装
的影响程度可分成三大类:
①次要疵点 ——可被接受,因为它们对服装的可
用性及销售价值影响不大。
②主要疵点 ——它们会影响服装的可用性及销售
价值,必须进行修补或当作次品出售。
③重要疵点 ——此类疵点的修补工作非常困难,
并且成本高甚至不能修补,只可作次品出售或
退回供应商。
目录
(3)色差检验
用色卡对成品进行色差对比检验。
高档男女呢类服装 1—2号部位色
差应高于 4级,其他部位不低于
3.5级;一般布料服装 1—2号部位
应高于 4,5级,其他部位不低于 3
级。
目录
(4)缝制检验
①缝制密度按表 5-6规定检验,要求各部位的线
迹应顺直、整齐、牢固、松紧合适;
②面料的 1cm以上明显条、格按表 5-7规定进行
检验;
③拼接范围:挂面、领里允许两块拼接、腰里
面允许两块拼接,拼缝应与侧缝或后裆缝对
齐;
④眼位不偏斜,扣位与眼位对齐;
⑤衣里平服,留量合适,与面料搭配松紧适当;
⑥滚条顺里,宽窄一致。
目录
表 5-6 缝制密度的规定
序号 项目 针迹密度 备注
1 明暗缝 14-16针 /3cm 上衣架检验
2 三线包缝 8-9针 /3cm 宽度不低于 0.4cm
3 缲眼子 8-9针 /3cm 能延燃
4 缲挂面贴袋 5-6针 /3cm 上衣架检验
5 钉钮扣 双线三上三下 绕脚高低与扣眼 厚度一致
目录
表 5-7 条、格的规定
序号 部位名称
对条对格规定
高档 中档
1 左, 右前片 胸部以下条料顺直, 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 0.3cm,斜料对称 胸部以下条料顺直,格 料对格,互差不大于
0.3cm斜料对称
2 袋盖与前片 条料对条,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3cm斜料对称 条料对条, 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 0.4cm斜料对

3 袖子与前片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5cm 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
0.6cm
4 前后片摆缝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3cm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4cm
5 背缝 条料对条,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2cm 条料对条, 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 0.3cm
目录
表 5-7 条、格的规定
6 领头 后领与后背条子对齐,领角
驳头左右对称,互差不大于
0.2cm
后领与后背条子对齐,
领驳头左右对称,互差
不大于 0.3cm
7 袖子 条格顺直,两袖对称,格料
对格,互差不大于 0.3cm
条格顺直,两袖对称,
互差不大于 0.4cm
8 裙子腰头 条料平行顺直,左右条格相
符,互差不大于 0.2cm
条料平行顺直,左右条
格相符,互差不大于
0.3cm
9 裙子侧缝
(裤侧缝

侧缝袋口 10cm以下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2cm
侧缝袋口 10cm以下格料
对格,互差不大于
0.3cm
10 裤下裆缝 中档以下格料对格, 互差不
大于 0.3cm
中档以下格料对格, 互
差不大于 0.4cm
11 前后裆缝 条料对称, 格料对格, 互差
不超过 0.3cm
条料对称,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3cm
12 斜袋与袋

斜袋垫布对袋口, 条料对条,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0.3cm
斜袋垫布对袋口,条料
对条,格料对格,互差
不大于 0.4cm
目录
( 5)外观质量检验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完成从整体上对服装的
造型要求作出评判,一般检验时分为上
衣架前与上衣架后两部分,上衣架时从
前、后及侧面三个角度对服装在衣架上
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判断。
目录
检验与判断时主要从以下相关部位着手
进行:①领、驳领;②肩部;③止口;
④袖;⑤标牌;⑥整烫效果;⑦下摆;
⑧口袋;⑨套结部位;⑩后背缝;后
领;腰头与串带襟;前、后档;门、
里襟与小裆等等。
目录
4)质量检验时的缺陷判定
(1)轻缺陷:不符合产品标准的技术质量要
求,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影响微
小的缺陷。
(2)重缺陷:不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
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但较严重不符合
技术标准所规定的缺陷。
(3)严重缺陷:违反产品质量要求与标准,
严重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并严重影
响了产品的外观。
目录
5 )质量评价的等级判定
根据轻缺陷扣 1分,重缺陷扣 4分,严重缺陷扣 20
分的原则,对单件产品以缺陷程度及缺陷的数
量来判定:
(1)优等品,96分以上,即严重缺陷、重缺陷均为
0分,轻缺陷 ≤ 4。
(2)一等品,93分以上,即严重缺陷、重缺陷为 0
分,轻缺陷 ≤ 6分;或严重缺陷为 0分,重缺陷
为 1个,轻缺陷 ≤ 1。
(3)合格品,90分以上,即严重缺陷、重缺陷为 0
分,轻缺陷 ≤ 10;或重缺陷为 2 个;轻缺陷 ≤ 2;
或严重缺陷为 0,重缺陷为 1个,轻缺陷 ≤ 6。
目录
对于批量产品的等级判定则以单件产品的
品质分等的数量来定级,一般可分为:
( 1)优等品批:优等品 ≥90%,一等品、
合格品 ≤10%。
( 2)一等品批:一等品 ≥90%,合格品
≤10%。
( 3)合格品批:合格品以上 ≥90%,不合
格品 ≤10%。
目录
抽检中各批量判定数若符合标准规定的为
等级批出厂,若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应增
加抽样数量一倍进行再次检验,如仍不
符合规定应全部修整或降等,甚至于退
货。
目录
6)服装品质标志的检验
( 1)面料成分:为了使消费者正确使用服装,
GB52964标准规定,面料要标明其采用原料
的成分和含量,必要时还应标明特殊辅料的
成分以及阻燃、防蛀、防水、防缩等使用性
能。面料成分的表示方法一般为
,100%cotton”表示面料这全棉、,100%silk”
表示面料为真丝,“75%polyester25%cotton”表
示面料为 75%涤纶和 25%棉、,100%wool”表
示全羊毛等等。
( 2) 使用说明基本图形及含义
目录
表 5-1 洗涤使用说明的基本图形符号
名称
图形符号 说明
中文 英文
水洗 Washing 用洗涤槽表示,包括机洗和水洗
氯漂
Chorin-
based
bieaching
用等边三角形表

干洗 Dry cleaning 用园形表示
水洗后干燥 Drying after washing 用方形悬挂的衣 服表示
注 若在图形符号上加符号,X”,即表示不可进行此图形符号所示动作。
目录
5.1.3羊毛衫和羽绒制品的检验
1)羽绒制品检验
羽绒制品的鉴别要从绒质、面料、辅料、
做工几个方面分析。
( 1)绒质
①透明度:含绒量 50%,应达 250度以上;
含绒量 70%,应达 300度以上。
②残脂率,1.5%以下。③蓬松度,350—
400。④含氧值(耗氧指数),10以下。
目录
无杂质,无异味,洁白如雪。含绒量
50%的,其中一半是像蒲公英一样的绒
朵,加一半是细毛片,内含一定规格、
限度的毛梗来支持绒体,突出蓬松效果。
劣质羽绒服是羽绒制品厂下脚料粉碎后
填充,有的掺有腈纶棉、废纸,未经消
毒,不保暖,无蓬松度。用手摸,有时
有过粗过硬的梗子,有时是用鸡毛撕绒
或粉碎绒,摸不到一点梗子,但用手拍
打后会有粉尘状物出现。
目录
( 2)面料
优质羽绒服面料选用 250T以上高密度防绒
布、尼龙绸或尼龙纱缎,以保证绒毛不
外钻。面料识别一看厚薄,厚者为密;
二用手拍,不能有绒毛飞出;三可握住
衣服某一部位,稍稍加力揉搓,无细小
绒丝钻出,即可判定面料密度在 250T左
右,表面处理光亮、滑润、均匀。劣质
面料,穿用跑毛,洗涤后更严重。
目录
( 3)辅料
优质羽绒服用化纤衬,优质尼龙拉链
,铜质纽扣,大部有商标标记;劣质
品是用纸衬,拉链,纽扣均为一般产
品。
目录
( 4)做工
优质品缝纳趟数适宜、均匀,没有断线
、跳针。针脚精细、整齐,镶、嵌、
滚工艺挺括,舒展,不能扭曲不平。
劣质品做工粗糙,针脚疏密不一,如
果有较多较长的毛片不断从针眼处钻
出,则属质量问题。
目录
2)羊毛衫的检验
(1)外观鉴别。先看商标,正规厂家生产
的羊毛衫在商标上都有产品原料和含
量标记。再用手摸,真羊毛衫质地柔
软,富有弹性,手感温暖,保暖性好;
假 货手感粗硬,弹性差,手摸无温暖
感。
目录
(2)燃烧鉴别法。用火柴点燃抽出来的纤
维,燃烧时有烧羽毛、头发气味,灰
烬一压就碎的是纯羊毛。燃烧时无烧
羽毛、头发气味,灰烬结块而不易压
碎的就是化学纤维。
( 3)检查织物有无粗节及过大的结头,
有无不良的缝接、多作的线头,有无
破洞、缺口、杂色、疵点和油污。
目录
( 4)检查袖口、下摆处罗纹的弹性。用
手撑开袖口或下摆,然后放松,看其上
否能很好地复原。同时,应注意袖口、
下摆处的罗纹收缩力不可过大,否则在
穿着时会有紧箍感。
( 5)检查缝接质量。对袖口、前后领口、
肩缝、侧缝等结合部位的缝接质量应特
别注意。在检查时,用手握紧需检查部
分的两侧,稍稍用力拉,使接缝可以清
晰地展现在眼前。
目录
( 6)套头的羊毛衫,领圈的弹性是否
合适、套口处有无漏针、套口线颜色是
否下正确、线头是否清理等都是要格外
注意的地方。
( 7)开襟羊毛衫,注意前开襟的套口线
颜色是否正确、有无漏针是否松散、钮
眼的质量、钮扣和钮眼的配合。
( 8)羊毛衫的缩水率由于所选用的原料
及编结结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所以
在选购时一定要了解缩水率,并以此为
依据,考虑选购的尺寸。
目录
5.2
5.2.1皮鞋的质量检验
1)皮鞋面料的检验
天然皮革熟制成革,牛皮一般在 5— 6mm
厚,制鞋时用片皮机分成两层,表层
是粒面层,组织纤维细致紧密,光滑
美观,强度、耐磨性都好;里层是绒
面层,纤维粗、间隙大,表面有绒毛。
目录
头层革比二层革表面光滑平展,二层革略显粗
糙。二层革经涂饰、移膜或贴膜可使表面看
不出粗糙,但移膜革耐低温性差,温度低时
易发生折皱。牛皮二层革平展,压花后无明
显缺陷,而猪皮二层革往往隐约可见三个一
堆的毛孔眼,该处光泽发暗。区分修面革和
正面革时要注意,修面革是破坏了原有的粒
面层,然后压的花纹,花纹种类可仿牛、羊、
猪皮等,但花纹无毛孔眼,花纹浮在皮表层
面上,而正面革毛孔眼是存在的,仔细观察
可以辨认出来。
目录
人造成革是在布底基上涂饰了一层有机
材料,分薄(仿羊革)、厚(上涂发
泡有机材料,再压上花纹)两型。
再生革是将皮渣、皮纤维磨碎,以高压
用粘合剂粘合,形成片状,然后经片
机片到需要厚度,再进行涂饰,使它
具有一定皮革特性。
目录
区别真皮和人造材料时先看外观,真皮无
底基,人造材料有底基。再用手摸,人
造材料塑料感非常强,光泽亮,冬天手
摸有冷凉感,真皮光滑手摸无冷凉感。
用拇指压成品鞋前面较软部分,在拇指
周围真皮会出现许多碎小、均匀花纹,
拇指抬开,花纹并不消失;而人造材料
可能没有花纹,也可能会出现粗大纹路,
拇指抬开花纹并不消失,说明材料表面
的粒面层和下面的网状层已经脱开了,
用这种面料制成的皮鞋不合格。
目录
鉴别真皮还是人造材料还可以观察鞋帮
处的截面,真皮截面是不规则纤维组
成,用手指刮下碎皮纤维后,截面无
明显变化,对于真皮,不同部位纹理
不规则,鼻嗅闻有腥臭味,而人造革
嗅闻有塑料或橡胶味,各部位纹理规
则一致。真皮用指甲按痕迹很快消失 ;
人造材料痕迹不易消失,
贴膜皮革是在天然皮革下层的疏松肉面
纤维层上贴上人造的表面层,不能称
“真皮”,而是以天然皮革里层作底
基的合成革。
目录
2)皮鞋感观检验
( 1)外观造型:要求形状端正。美
观大方,单、双鞋各部位对称性好,
不应有高矮、长短、宽窄、肥瘦不
匀称现象。采用单、双对比查验法
比较。
目录
( 2)外观质量:
①鞋帮缝合线针码要均匀,针距要符
合标准规定 (3针 /cm),查验缝合线是
否出现重针,跳线(断线)现象,
缝绱是否笔直或圆滑,要求线路整
齐、底、面紧度均匀一致,次要部
位跳针重针允许一针,每只鞋不得
超过两针。
目录
② 前帮不能有明显的伤痕,后帮的非显
露部位可允许有轻微伤残,但不能的
裂面。掉桨脱色等缺陷,高低适当,
不应卡痛踝骨。
③包头应细致光亮,颜色一致,包头前
三分之一部位须经得起拇指按压,按
压时应无皱折现象
④后跟跟形要有似鹅蛋形的弯势,要求
牢固,平整,大小、高矮对称,主跟
无发软现象。
目录
⑤ 鞋里应无皱折,明伤、油污,应清
洁平滑,如属布里胶粘应牢固,手摸
须平整,如有皱折或桨露则不合格。
⑥鞋跟的距离相等,左右均匀对称,
无破裂不平现象。
目录
⑦ 鞋底要求膛底无露浅或露钉尖现
象,对大底要求色泽、花纹、厚薄
均匀一致(同双鞋部位)。 如用
革制成大底,则要求无裂面或其它
明伤,槽口整齐,无破裂露浅等缺
点。
⑧双鞋部位配料应均匀一致,对称
部位用料要基本一致,不要差别太
大。
目录
( 3)规格检验。 皮鞋里一般有五种标记:
①尺码,是标明皮鞋长度的;
②编号,同一双编号一致,防止错对;
③型号,是标明鞋楦肥瘦的;
④产品等级和检验工号,一般用同一个戳
号,产品等级有标一级、二级,也有标
正品、副品,说明产品质量的不同和价
格的区别;
目录
⑤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和信誉的象征,同时也是
质量的保证。
一双好的皮鞋做工要精细,用料要讲究,皮鞋面
头部位不能有原伤,不能松面,用手挤压能迅
速还原,不留褶痕。同双鞋面皮纹粗细要一致,
不能掉面、裂桨。同双皮鞋主要部位的长度、
高度、厚度要基本一致和对称,全鞋整体要平
整、舒展、干净,不变形。
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是眼看、手摸,对疵点的判
断要依据标准,对无标准的规定项目要实事求
是,借助感官的能力,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认
真地检验。
目录
3)理化检验。
对皮鞋的理化检验,多数是物理机械性的
检验,常用的项目有:
( 1)原料皮的厚度:各种面革和底革都有
一定的厚度要求,标准已作规定。如男
鞋猪、牛皮正面和绒面革厚度要求 1.3毫
米以上 ;女鞋及大童鞋则要求 1.2 毫米以上 ;
中小童鞋要求 1.0毫米以上。各种厚度的
量测用厚度计便可测出。
目录
( 2)物理尺寸的测定;鞋的各主要求
部位,如前帮长短,三节头包头长,
高矮腰后帮高度,外底全长、外底宽
度、后缝筋歪斜、后跟高度等,均有
一定的允许误差尺寸要求,因此必须
进行认真的测量。
目录
( 3)成鞋粘合力:粘合力指标系指鞋
的头沿部位帮面与各种大底的剥开
力的大小。它实际上是评定鞋帮与
大底的结合牢度情况的一项强力指
标。标准规定皮鞋粘合力为 4公斤 /
厘米。
目录
测定方法:成鞋粘合 48小时后,将抽验
的鞋(装楦)置于“粘合力测定仪”
上,加以固定。调解剥离刀对准鞋的
头沿部位。按动开关,使剥离刀以 48
毫米 /分钟的速度往下牵引,当测力计
上的读数为 8公斤时(测力计上的读数
8公斤 /剥离弧长 2厘米 =4公斤 /厘米),
不开胶为合格,开胶为不合格。
目录
5.2.2化妆品的检验
1)化妆品卫生指标的检验
(1)化妆品必须外观良好,不得有异臭,
不得对皮肤和粘膜产生剌激和损伤。
必须无感染性,使用安全。
(2)化妆品原料中不得使用标准规定禁
用的 359种物质,并限制使用 57种物
质,限制使用 66种防腐剂,36种紫外
线吸收剂,67种着色剂。
目录
(3)对眼部、口、口腔粘膜用化妆品及婴
儿、儿童用化妆品,细菌总数不得大
于 500个 /ml或 500个 /g;其他化妆品细
菌总数不得大于 1000个 /ml或 1000个 /g。
(4)对化妆品中有毒物质规定的限量为:
汞 1ppm;
铅(以铅计) 40ppm;
砷(以砷计) 10ppm;
甲醇 0.2%ppm。
目录
在各种化妆品的销售单元包装上的标签
要标注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反映化妆
品真实属性的名称;净含量,克( g)
或 毫升( ml);制造者的名称地址;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限期使用日期);
生产许可证号;卫生许可证号(进口化
妆品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标准
号;安全警告和使用指南(必要时)。
目录
此外,进口化妆品还要标明原产国、
地区(香港、澳门、台湾)以及经销
商、进口商或制造者的名称、地址。
目录
3)许可证检查
生产许可证编号一律为 XK16— 108。
目录
4)
(1)发用类
①头发用冷烫液,1年;
②发乳:瓶装 1年,散装 9个月;
③洗发液,1年;
④发油,1年 ;
⑤ 护发素,1年;
⑥染发水、染发粉,1年 ;
⑦ 染发乳液,1年 ;
⑧ 洗发膏,1年。
目录
( 2)其他类
①唇膏, 1年;
②润肤乳液,瓶装优级品 3年,一级品 2年,
合格品 1年,散产品 9个月;
③香脂:盒装瓶装 1年;散装(大瓶、铁听)
9个月。在保质期内产品应无明显渗油变
色现象。④化妆粉饼, 1年;
⑤指甲油,1年;
目录
⑥ 雪花膏:瓶装、覆塑袋装 1年,散装(瓶、听)
塑料袋装 9个月。在保质期内雪花膏干缩程度,
应是四周无脱壳及油水分离现象;
⑦花露水、香水,1年。在保质期内产品应无明
显沉淀干缩现象。
⑧香粉、爽身粉、痱子粉,1年;
⑨洗面奶,三年内质量无变化的可以不标保质
期;三年内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要注明保质期,
保质期从产品生产之日起算。
目录
3)
(1)护发素
① PH值法:将其按 1,10的比例溶于未曾
在空气里暴露 10min以上的温开水中,然
后取一片化验室常用的精度为 0.5的 PH试
纸一片(医药化工部门有售)。如果溶
液使 PH试纸与封底标准系比较时显色范
围不在 2.5—7.0之间,则为劣质品。
目录
② 高温法:如果在 39—41℃ 环境里 24h后
恢复室温,出现分离、沉淀、变色现
象(注明含有不溶性粉粒者可允许出
现沉淀),则为劣质品。
③低温法:在 -5~ -15℃ 环境里 24h后恢
复室温后,样品出现异常现象则为劣
质品。
目录
(2)洗面奶
① PH值法:如果将其按 1,10比例溶于未曾
暴露空气 1/2h的温开水中,如果所形成
的溶液使 PH试纸显色范围不在 4.5~ 8.5
之间,则为劣质品。
②高温法:如果在 39~ 41℃ 环境里放置 24h,
恢复室温时出现分层、变稀、变色现象
则为劣质品。
③低温法:如果在 -9~ -11℃ 环境里放置
24h,恢复室温时有分层、泛粗、变色现
象则为劣质品。
目录
(3)雪花膏
①外观:白色或符合规定色泽,香气
符合规定香型。膏体结构细腻,擦在
皮肤上应润滑,无面条状,无剌激。
目录
② 理化指标:
A.耐热,50℃ (营养性雪花膏为 40℃ ),
经 6h恒温试验后,膏体无油水分离现象。
B.耐寒:根据技术要求不同,经 0℃, -5℃,
-10℃, -15℃ 或 -30℃, 24h恢复至室温,
膏体正常,无粗粒出水现象。
C.PH值:微碱性 ≤8.5;微酸性 4.0~ 7.0;
粉质雪花膏 ≤9.0;特种药物性雪花膏 PH
值另定。
目录
(4)香脂
①外观:香气符合规定标样香型,无异味。
膏体符合规定色泽,结构细腻,无杂质。
②理化指标
A.耐热,40℃,经 24h渗油率不超过 3%。
B.耐寒,-15℃,经 24h恢复至室温无油水
分离。
C.PH值,5~ 8.5
目录
(5)花露水、香水
①外观,符合标准样品规定的红、黄、绿等颜色
,香气有玫瑰、麝香、茉莉、薰衣草等香型。
在室温 20~ 25℃,水质清晰,以正常目力距离
30㎝ 观察,不得有明显杂质和黑点。
②理化指标
A.色泽稳定度,48+1℃,经 24h,维持原有色泽
不变。
B.符合该产品确定的标准比重 0.02( 20℃ )。
C.浊点:花露水 10℃ 水质清晰,不混浊。香水
5℃ 水质清晰,不混浊。
目录
5.2.3家用电器的检验
1)家用电器防触电保护方式
(1)O类电器。依靠基本绝缘防止触电的电器。
它没有接地保护,在容易接近的导电部分和
设备固定布线中导体之间,没有连接措施。
( 2) O1类电器。 至少整体具有基本绝缘和带
有一个接地端子的电器,电源软线中没有接
地导线,插头上也没有接地保护插脚,不能
插入带有接地端的电源插座。
目录
( 3) I类电器。 除依靠基本绝缘进行防
触电保护外,还包括一项附加安全措施
,方法是将易触及导电部件和已安装在
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
使容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失效
时,也不会成为带电体。
( 4) Ⅱ 类电器。不仅仅依赖基本绝缘,
而且还具有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 Ⅱ 类
电器上标有特殊符号:

目录
( 5) Ⅲ 类电器。 这类电器是依靠隔离
变压器获得安全特低电压供电来进行
防触电保护。同时在电器内部的电路
的任何部位,均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
电压高的电压。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出版物中的安
全特低电压,是指为防止触电事故而
采用的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
个电压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
个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
得超过交流( 50~ 500HZ)有效值 50V。
目录
我国规定安全特低电压额定值等级为
42V,36V,24V,12V,6V,当电器
设备采用了超过 24V的安全电压时,必
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
施。目前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多属类
电器。
目录
2)家用电器安全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 1)绝缘电阻测试。家用电器产品绝缘
电阻是评价其绝缘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之一。绝缘电阻是指家用电器带电部分
与外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电阻。
目录
国家电工委员会( IEC)标准规定测量带
电部件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时,基本
绝缘条件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2MΩ ;
加强绝缘条件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7MΩ ; Ⅱ 类电器的带电部件和仅用基本
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金属部件之间,
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2MΩ ; Ⅱ 类电器的仅
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金属部件
和壳体之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5MΩ 。
目录
表 5-8 部分家用电器泄漏电流允许值
家用电器名称 泄漏电流允许值
电冰箱 不大于 1.5mA( I类电器)
洗衣机 不大于 0.5mA( OI类,I类电器)
电风扇 不大于 0.3mA
电热垫 不大于 0.5mA
电熨斗 不大于 0.5mA( OI类电器)不大于0.75mA( I类电器)
电视机 不大于 0.75mA
目录
( 3)绝缘电气强度试验。通用要求规定,
电热器具在作温度和湿热试验后均要进
行电气强度试验,电动器具只在湿热试
验后进行电气强度试验。
电气强度试验分两种:一种是直流耐压
试验,另一种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家
用电器产品一般进行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电气强度试验受试部位和试验电压值,
在各产品标准中都有作了具体说明。
目录
一般的说,在工作温度下,Ⅱ 类电器在
与手柄、旋纽、器件等接触的金属箔和
它们的轴之间,施加试验电压为 2500V;
Ⅲ 类电器使用基本绝缘,试电压 500V;
其它电器,采用基本绝缘,试验电压
1250V,采用加强绝缘试验电压为 3750V。
除电动机绝缘外,其他部分的绝缘应能
承受 1min,下弦波、频率为 50HZ的耐压
试验,不应发生闪络和击穿。
目录
3)家用电器包装及标志方面的检验
( 1)包装及标志上的文字应该是销售地
的正式文字,也就是说,凡在中国市
场上销售的商品,其包装及标志应该
是中文。
( 2)产品铭牌上必须标明:产品名称、
型号、额定电源种类及额定电压、额
定功率、生产厂或责任经销商名称及
地址、制造日期或出厂编号。 Ⅱ 类器
具需标 Ⅱ 类结构符号,防水等级的 IP
代码,IIPX-O不标出。
目录
( 3)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有产品
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使用不当容易造成
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
安全的应有尽有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
警示说明。
( 4)产品的计量单位应准确。
目录
4)从产品外观及证件方面识别
( 1)产品外观应平整、色泽均匀。假冒伪
劣产品由于制造工艺等限制,外观多数
粗糙。金属部分或不镀膜或漏膜,非金
属壳体也有锐边、锐角、毛剌等。一眼
看去,就有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
( 2)产品应附有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国
家规定的三包产品还必须有保修卡及维
修点地址等。
( 3)产品带有调节装置和开关的,其调节
装置和开关的不同位置应有数字、字母
或其它直观的标记标明。
目录
5)彩色电视机的质量检验
( 1)外观检验,查看外观有无划伤或破损,各
装饰件是否完整无缺、牢固,荧光屏表面是
否干净平滑,有无气泡和划痕,荧光屏内的
荧光粉是否均匀,有无局部颜色不均。然后
检查各种开关、旋钮、天线等是否完好、灵
活有效。
( 2)光栅检验,当人靠近观察光栅时,应能分
辨出一条条水平亮线,这种扫描亮线应当平
直,边缘部分不出现倾斜及波浪线,线间距
离应相等,没有半亮半暗或暗角、黑条等。
线数越多电视图像越清晰。
目录
( 3)灵敏度检验,检验灵敏度时,可用几
台电视机作比较,先看图像的浓淡程度,
接着可将天线去掉,此时如图像仍能清
晰、稳定,色彩无变化,伴音好,噪音
小,则灵敏度高。也可以借助观察噪声
颗粒来判断,即将电视机放在无信号位
置,此时在荧光屏上出现的噪声颗粒多,
则灵敏度高。
( 4)选择性检验,将频道开关置于欲收频
道的上一个频道或下一个频道,这时不
应收到欲收频道的电视信号,反之则选
择性不佳。
目录
( 5)抗干扰性检验,当存在汽车、日
光灯、机器等干扰源时,看看电视机
上的图像、伴音是否受到干扰,如图
像是否出现局部扭曲、歪斜、跳动等
现象。
( 6)可靠性检验,要求电视机各部分之
间连接可靠,不允许出现虚焊、漏焊,
最简单的办法是轻拍电视机,这时图
像、伴音均正常则可靠性良好。
目录
( 7)消色和色饱和度检验,当接收彩条信
号时,将色饱和度调至最小位置,荧光
屏上应呈现现出不同等级的灰度条块,
任何一条中都不应呈现颜色,则消色效
果好。如再将色饱和度由最小调到中间
位置,这时每条灰度都应加上颜色,变
成按白、黄、青、绿、紫、红、蓝、黑
顺序的彩条,然后再将色饱和度调至最
大位置,这时荧光屏上的彩条除了有浓
淡变化外,其他稳定不变,则说明色通
道的自动控制性能优良。
目录
( 8)图像、伴音质量的检验,电视机的首要任
务是观众在荧光屏上能看到高质量的重视图像,
即画面上的图像应与被送的实际景物一致。一
般要求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层次丰富柔和,
如观察到人的皮肤眉毛、头发等细节都很清楚、
逼真,则说明图像质量好。如用方格观看时,
方格不方,用测试卡观看时,大园不园,则图
像就会失真。对伴音质量,检验其声音是否宏
亮、优美,噪声是否很小,音量开大,应无机
振声,无明显失真,音量关小,类似交流噪声
的声音应很小。此外,还应注意图像的一致性,
另外音量的开大或调小,图像应不受影响。
第 6章
建筑材料与农药化肥
目录
6.1
6.1.1 水泥的检验
1)水泥品质指标
( 1)品质指标
①氧化镁:含量 ≯ 5%—6%;
②三氧化二硫:含量 ≯ 35%—40%;
③烧失量:含量 ≯ 50%—70%;
目录
④ 细度:
0.080mm方孔筛筛余量 ≯ 12%;
⑤凝结时间:
初凝不早于 45min,终凝不迟于 12h;
⑥安定性:
是水泥重要质量指标,必须合格;
⑦强度:
(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因品种、标号而
异)
目录
( 2)安定性,水泥在水化、凝结、硬化过
和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 —化学变化,
体积也随之变化。这种体积变化若比较
强烈,会造成混凝土或砂桨的强烈变形,
有时会出现许多裂缝,甚至疏松无强度
(俗称不出标号),这样的水泥无实用
价值。若体积变化不超过规定限度(即
体积变化均匀,不出现严重变形和危险
裂缝)即称之为安定性。
目录
2)水泥质量简易检查方法
( 1)包装:包装袋上应有厂名、
品种、标号、批号、包装日期、
生产许可证编号。包装袋上两侧
应印有水泥名称和标号,水泥品
种不同,所用印刷色不同。硅酸
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用红色;
矿渣水泥用绿色;火山灰和粉煤
灰水泥用黑色。
水泥生产许可证编号为 XK23-001
目录
( 2)色泽:硅酸盐水泥呈灰色或深灰
色;火山灰灰质水泥用红矸石或碎砖
作混合材料时呈红色。
( 3)袋重:水泥可袋装或散装,袋装
水泥每袋净重 50kg,且不得少于标志
重量的 98%。随意抽取 20袋水泥总重
量不得小于 1000kg。
( 4)生产日期:超过三个月须重新化
验确定质量。
目录
水泥包装袋对水泥质量起着重要
保护作用,为此国家制定了强制
性标准,要求复膜塑编袋的制袋
基材单位面积质量应 ≥90g/m2。复
膜层厚度 ≥0.025mm。整袋单位面
积质量不低于 110g/m2,基材拉断
力比值,横向> 650M。国家有关
部门于 1996年发文明令淘汰无复
膜塑编水泥袋及二标等劣质水泥
袋。
目录
6.1.2 建筑用螺纹钢筋检验
1)检查生产厂有无生产许可证
生产螺纹钢筋要有生产许可证。螺纹钢
筋生产许可证编号为 XK05-005。
还要检查产品有无质量合格证明,产品
标准号。
目录
2)检测钢筋化学成分
( 1)含碳量,0.17%—0.25%;
( 2)含硫量 ≤ 0.045%;
( 3)含磷量 ≤ 0.045%。
建筑用螺纹钢筋必须用 20MnSi钢坯
生产,而且产品上要标明钢号和炉
批号。
目录
3)检验力学性能
(1)冷弯脆断,应冷弯 180度不得出现裂纹;
(2)伸长率,应 ≥16%;
(3)抗拉强度,应 ≥510Mpa。
4)检查尺寸精度是否严重超差
目录
5)外观检查
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夹渣、
飞边和劈裂。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
超过横肋高度。钢筋表面上的其他缺陷
深度、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
许偏差,在钢筋表面上还应有质量等级
标志。
目录
6.1.3 石材的检验
1)石材质量常规检验
石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装饰的
效果和使用寿命,对已加工好的成品
饰面石材,其质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
检验。
目录
( 1)观 ——肉眼观察石材的结构构造,内
部是否存在细脉、微纹、缺棱少角。均
匀的细料结构的石材具有细腻的质感,
为石材之佳品;粗粒及不等粒结构的石
材其外观效果较差,机械力学性能也不
均匀,质量稍差。另外,天然石材中由
于地质作用的影响在其中产生一些细脉、
微裂隙,石材最易沿这些部位发生破裂,
应注意剔除。至于缺棱少角更是影响美
观,选择时尤应注意。
目录
光泽度:板材经抛光加工后,表
面应光泽如镜。可站在板材对面
或成 600角的侧面,如能在石材板
面上看到人的虚影,光泽度约在
90%以上;若板材表面虽然平整,
但表面无光泽感,“发乌”,则
光泽度不合格。
目录
( 2)量 ——测量尺寸规格是否在标准
允许范围内,是否影响拼接效果。石材
加工质量检验方法:
一平:要求板材表面平整。将两块板
材正面合在一起,观察中间的缝隙,当
板材长度小于 400mm时,该缝隙小于
0.5mm 2(单块板材不平度为 0.5mm);
板材长度小于 800mm时,缝隙小于 1.0mm
2(单块板材不平度为 1mm)为合格。
目录
二方:要求板材的四条边应垂直归方。
将四块板材相拼时,观察相接各边之间
缝隙的大小。当板材长度小于 400mm时,
该缝隙小于 0.6mm 2(单块板材角度偏差
为 0.6mm);板材长度大小 400mm时,
该缝隙小于 0.8mm 2(单块板材角度偏差
为 0.8mm)为合格品。
三够长:要求板材长度、宽度、厚度符
合工程设计要求,规格公差应符合国家
标准规定。板材长度和宽度允许比标准
规格小 2mm,厚度允许比标准大 2mm或
小 3mm为合格。
目录
( 3)听 ——听石材的敲击声音。质量
好的,内部致密均匀且无显微裂隙的
石材的敲击声悦耳;相反,若石材内
部存在显微裂隙或细脉因风化导致颗
粒间接触变松,则敲击声粗哑。
目录
( 4)试 ——用简单的试验方法来检验
石材的质量好坏。通常在石材的背面
上滴上一小滴墨水,如水很快四处散
浸出,则表示石材内部颗粒接触较松
或存在显微裂隙,石材质量不好;反
之,若墨水滴在原处不动,则说明石
材致密、质地好。
目录
2)石材放射性检测
石材放射性检测分两项,V照射量率检测;
放射性核比活度检测。根据 JC 518-1993
,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
准,,按放射性核素比高低值,将天然石
材分为 A,B,C三类。 A类石材镭当量浓
度 ≤ 350Bqkg-1,镭放射性比活动度
CeR≤200Bqkg -1,对人体无危害,使用
范围不受任何限制,包括全部大理石类,
绝大部分板石类以及暗色、灰色系列及
大多数浅色系列花岗岩类产品,合计约
占全部天然装饰石材 85%左右。
目录
B类石材 ≤ 700Bqkg-1,CeR≤250Bqkg -1,除
居室内不宜使用外,其他一切建筑物内外饰
面和工业设施都可使用。 C类石材
≤ 1000Bqkg-1,CeR不加考虑,其使用范围受
到限制,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超出 C类石
材,可用于海堤、桥墩及碑石等。不高出当
地天然放射性水平的石材,可在当地使用,
不受该标准的限制。当 ⊿ r照射量率 ≤ 52 10-
3uc/kg.h( 20uR/h)时,不做比活度检测。
目录
6.1.4瓷砖的检验
1)玻璃马赛克的检验
玻璃马赛克又名玻璃锦砖,规格有
20* 20mm,25*25mm,30* 30mm、
40 *40mm等,厚度为 4-6mm的方块。
目录
( 1)单块玻璃马赛克尺寸公差与外观质量:
边长,20± 0.3mm,厚度,4.0± 0.3mm;
边长,25± 0.3mm,厚度,4.2± 0.3mm。
以无变形、缺角、缺边、斑点、裂纹、折皱及开
口气泡等缺陷为优质品。对合格品要求是:
缺边:长 3.0—4.0mm,宽 1.0—2.0mm,允许一处。
开口气泡:长度不大于 1mm。
变形:变曲度不大于 0.5mm。
注意:检查时在同一块马赛克上不允许缺边角同
时存在。
目录
( 2)每联玻璃马赛克的线路、联长、周长
边距的尺寸公差为:
联:联长 327± 2mm,321± 2mm。
线路:单联中马赛克行列间距 2.0± 0.3mm。
周边距:单联中马赛克饰面露出部分与纸
边距离为 2—7mm
( 3)每批玻璃马赛克色泽应基本一致,检
验时取九联玻璃马赛克,在光线充足地
方铺成正方形,距 1.5m处目测。
目录
( 4)玻璃马赛克与铺贴纸间有一定粘接力,检
验时可用两手捏住单联玻璃马赛克的一边两端,
使其直立,然后平放,反复三次,不脱落者为
合格,还可以将一联玻璃马赛克贴纸向内卷曲
成筒状,然后摊平,反复三次,不脱落者为合
格。
( 5)脱纸时间检验:不应大于 40min。检验时将
玻璃马赛克一联放于 18—25℃ 水中,铺贴纸朝
上,使水刚浸没试样。 5min时,捏住联的一边
的两端,轻轻提出水面。检查应无单块玻璃马
赛克脱落; 40min轻轻揭纸,有 70%以上的马
赛克脱落为合格。
目录
玻璃马赛克成品包装:每联上应有商标、
厂名;纸箱内衬防潮纸。包装箱上印有
成品名称、制造厂名、商标、出厂日期、
颜色、规格、数量,并应标注防潮、易
碎、堆码方向标志,箱内应附有质检单。
目录
2)陶瓷釉面砖
釉面砖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内墙有釉的陶质
饰面砖,尺寸有 152 152 5mm或 108 108
5mm。直观检验主要是目检釉面砖外观
质量,影响使用较直接的缺陷有裂纹
(一、二级品不允许,三级品釉下裂纹
总长小于 20mm)、缺釉、剥边等。
目录
检验釉面砖注意厚度要够 5mm。有无裂纹、
翘曲,表面有无杂质和气泡等缺陷。敲
击声音应清脆。釉面砖四边要平直,可
将釉面砖整齐地码成一垛,容易看出砖
是否平整。此外还应注意“色号”,色
号相差越多,颜色差异越大。
陶瓷墙地砖用于建筑物墙面、地面,有
彩色釉面和无釉面两种,常为炻质或瓷
质坯体。一般外墙饰面砖尺寸小,地面
砖尺寸较大。
目录
陶瓷墙地砖的检验要点是:
( 1) 产品变形程度
(2)墙地砖背面凹凸纹,对墙地面粘接强度影
响大,标准规定墙地砖的凸背纹高度,凹背
纹高度,凹背纹深度均不小于 0.5mm,检验
时还应注意砖的背面不应有妨碍粘接的
明显釉料粘附、裂纹、龟裂、夹层等。
目录
表 6-1 陶瓷墙地砖变形程度控制表 单位,%
变形种类 优等品 一级品 合格品
中心弯曲度 ± 0.50 ± 0.60 +0.80 -0.60
翘曲度 ± 0.50 ± 0.60 ± 0.70
边直度 ± 0.50 ± 0.60 ± 0.70
直角度 ± 0.50 ± 0.70 ± 0.70
变形种类 优等品 一级品 合格品
目录
( 3)吸水率和抗冻性:直观检验可取一块
墙地砖,在砖背面滴上几滴水,如水滴
能迅速吸收、扩散,表明吸水率在 10%
左右;如水滴扩散较慢,表明墙地砖吸
水率在 5%左右;如果水滴几乎不浸润,
不扩散,则表明墙地砖吸水率在 3%以下。
( 4)耐磨性,陶瓷地面砖需作耐磨性检验。
简易方法是用一块砂轮,用手均匀用力
在砖表面划痕,如不易产生损伤,说明
该砖耐磨性较好。
目录
( 5)色差检验:铺 1m2四方形墙地砖在光
亮充足处,相距 1.5m目测,各块陶瓷墙
地砖色泽应无明显差异。
( 6)厚度:要够 8mm。
( 7)检查陶瓷砖是否有夹层:双手各执一
块陶瓷砖用一块敲打另一块砖面,如敲
击声音清脆,砖无夹层;如敲击声音低
沉、闷浊,则砖有夹层,有夹层陶瓷砖
弯曲强度偏低。
目录
在检验陶瓷砖时还应注意全瓷
砖和釉面陶瓷砖的区分。全瓷
砖比釉面瓷砖吸水率低,硬度
大,表面还有防滑作用,砖面
上洒上水也不会有脚滑的感觉。
要谨防釉面砖假冒全瓷砖或用
石膏等假冒原材料生产的劣质
陶瓷砖。
目录
6.2
6.2.1 农药的检验
1) 农药的常规检验
(1)检查外包装
根据国家标准 GB3796-1983,农药包装通
则, 规定,农药的外包装应采用带防潮
层的瓦楞纸板。
目录
外包装容器要有标签,在标签上标明品名、
类别、规格、毛重、净重、生产日期、批
号、储运指示标志、毒性标志、生产厂名
。在最下方还应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颜色
标志条,标明农药的类别。
农药类别的颜色标志条:除草剂 ——绿色;
杀虫剂 ——红色;杀菌剂 ——黑色;杀鼠
剂 ——蓝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深黄色

农药外包装容器上必须有合格证、说明书。
液体农药制剂一般每箱不得超过 15Kg,固
体农药制剂每袋净重不得超过 25Kg。
目录
(2)检查内包装
农药制剂内包装上必须牢固粘贴标签,或直
接印刷、标示在小包装上。标签内容应包括:
品名、规格、剂型、有效成分(用我国农药
通用名称,用重量百分含量表明有效成分含
量)、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代号、准产
证号、净重或净体积、适用范围、使用方法、
施用禁忌、中毒症状和急救、药害、安全间
隔期、储存要求等。还应标示毒性标志和农
药类别标志,以及生产日期和批号。
目录
国家对敌敌畏乳油等 16种药实行生产许可
证管理。农药生产证编号为:
敌敌畏乳油 XK13——008
敌百虫原粉 XK13——002
对硫磷乳油 XK13——010
异稻瘟净乳油 XK13——011
磷化锌原粉 XK13——012
氯化苦原油 XK13——013
农用硫酸铜 XK13——044
目录
代森锌可湿粉 XK13——041
五磷硝基苯粉剂 XK13——043
二甲四氯钠 XK13——042
马拉硫磷乳油 XK13——032
甲胺磷乳油 XK13——027
56%磷化铝片剂 XK13——029
溴甲烷 XK13——028
乐果乳油 XK13——030
杀虫双水剂 XK13——056
目录
农药的保证期,一般为两年。过期农药要
经过质量监督部门对有效成分进行含量分
析测定,药效、药害试验证明只有药效降
低,无其他副作用才可降价处理,使用时
加大剂量。如已变质失效,决不准再销售
使用。
目录
国外农药在我国销售,必须先在我国进行登
记,因此进口农药标签上应有我国农药登记
证号和在我国登记的中文商品名,标签上除
无标准代号和准产证号外,其他内容应与国
内农药标签要求一致。农药内包装材料要坚
固,严密不漏,不影响农药质量。乳油等液
体农药制剂一般用玻璃瓶、金属瓶或塑料瓶
盛装,加配内塞外盖,部分采用了一次性防
盗盖。粉剂一般用纸袋,塑料袋或塑料瓶,
铝塑压膜袋包装。
目录
(3)检验理化性质
常用农药从剂型上分有乳油、粉剂、可湿
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等。
①乳油:一般是浅黄色或深棕色单相透明
液体,加水稀释后施用。检验时先看颜
色(不可能无色),再看乳化性能,如
乳油有分层、沉淀或悬浮物,溶液浑浊、
流动性不好,可以判断属劣质农药。
目录
乳剂农药多为玻璃瓶装,先用肉眼观察
是否上下均匀一致,如发现有分层现
象,可将瓶子上下摇荡,待 1h后,如
不再有分层现象,说明此农药有效;
如仍出现分层,则说明农药已失效。
目录
乳剂农药存放过久,瓶底往往会出现一层
沉淀,可将盛有乳油或乳油溶液的玻璃
瓶放在 40℃ 温水中烫 1/2h,如果瓶中沉淀
物消失,说明农药未失效。也可以从药
瓶内取少量沉淀物加入适量的水,如沉
淀物溶解,说明农药没有失效,反之则
说明已失效。
目录
还可以取少量药液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
静置 1/2h,如药液面上没有油珠,说明
农药没有失效;如果药液面上出现油珠,
则说明农药已失效了。
对乳油农药还可以从气味上鉴别,有机
磷有大蒜臭味,有机硫有臭鸡蛋味,氨
基甲酸酯类加热后有腥臭味,菊酯类农
药一般无上述臭味,但敌杀死等含有
CN-基,有剌激性气味。
目录
② 粉剂:细度按国家标准规定 85%通过
200目筛,不结块,而且流动性好,可
直接喷施作物。鉴别时,可取清水一杯,
加入适量药粉搅匀,静置 1/2h,如粉末
全部溶液无沉淀,说明此农药没有失效。
还可以取清水一杯,将药粉轻轻撒在水
面上,如 1min内粉末全部渗入水中,说
明药物没有失效;如粉末长时间不能浸
润,说明药物已失效。 粉剂农药,如发
现已结块或用手能捏成团块,说明受潮
较严重,药物发生分解,已基本失效。
目录
③ 可湿性粉剂:具有一定细度(国家标
准规定 95%通过 325目筛),能被水润
湿并均匀悬浮在水中,施用时应有按
规定倍数兑水稀释。合格品不结团,
不成块,易分散,润湿时间小于 15min。
目录
④ 悬浮剂:粘稠状可以流动的液体制剂,
在水中具有良好分散性和悬浮性,可以
任何比例与水混合。合格品久置不分层,
偶有分层现象经摇振即可恢复不分层状
态;不合格品分层,摇振后不易恢复,
水中分散性、悬浮性都不好。
⑤颗粒剂:颗粒均匀、具有一定硬度,不
易破碎的固体制剂,一般是用砂子等固
体细颗粒吸附一定药剂制成。
目录
2) 常用农药的检验
(1)敌敌畏原油及乳油
外观为浅黄色至棕黄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
味,挥发性强,可用于空仓熏蒸杀虫,室温
下在水中溶液度约为 1%,易溶于醇、酮、醚
等有机溶剂中,对铁和软钢有腐蚀性,对不
锈钢、铝、镍无腐蚀性。敌敌畏乳油可以长
期存放不分解,但加水稀释后,缓慢分解,
在沸水或碱性物介质中分解较快,成为无效
物质。敌敌畏含量应符合如下规格:原油一
级品应 ≥95%,二级品 ≥92%。乳油 ≥77.5%。
目录
(2)对硫磷原油及乳油,外观为棕色或褐色
透明液体,有大蒜恶臭味,难溶于水,
能溶于乙醇、丙酮、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
分解失效,其碱性水溶液与敌百虫、乐
果、马拉硫磷、敌敌畏的颜色均不同,
为浅黄色。对硫磷含量应符合下列规格
:原油一级品 ≥ 95%,二级品 ≥ 90%,乳
油 ≥ 50%。
目录
(3)除草醚原粉,外观为黄色至褐色片状或
块状固体,直径小于 5mm,在空气中稳定,
但容易吸潮结块,在水中易扩散,乳化性能
较好,有特殊鱼腥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
乙醇等有机溶剂。
市售除草剂类农药杜邦巨星和苯黄隆的真伪
鉴别,真品色彩鲜亮,包装套色有层次感,
四周封口的压花清晰,标注的生产日期用手
擦不掉,晃动时有沙沙的响声,用手捏数粒
不变形。假冒产品色彩不鲜亮,包装套色无
层次感,四周封口压花不清晰,标注的生产
日期用手可以轻轻擦去,晃动时无沙沙的响
声,用手捏颗粒很容易变成粉末。
目录
(4)甲哌嗡原药及水剂
原药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体,水剂
为浅黄色或黄色液体,化学性质相对
稳定,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强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录
6.2.2化肥的检验
1)化肥的常规检验
(1)我国化肥的主要品种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复混肥 ; 微
量元素肥料:锌肥,硼肥, 锰肥,钼肥,
铁肥,铜肥 。
复混肥属于二次加工产品,氮、磷、钾的含量
可适当调整。根据化工部专业标准
ZBG21002—1987。三元复混肥 N,P2O5、
K2O总养分含量必须大于、等于 25%;二元
复混肥总养分含量必须大于、等于 20%。组
成复混肥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 4%。
目录
(2)化肥的鉴别检验
①检查包装
外包装为编织袋,内包装为塑料袋,
包装袋为机器缝合,缝口应整齐一致。
国家规定包装袋上应标示商标、肥料
名称、生产厂家、肥料成分(注明氮、
磷、钾含量及其加入微量元素含量)、
产品净重及标准代号,每批出厂的产
品均应的质量证明书。过磷酸钙有散
装产品,但也需附有出厂证明。
目录
国家对复混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这
三种化肥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这三
种化肥生许可证编号为:
复混肥 XK13——039;
过磷酸钙 K13——005;
钙镁磷肥 XK13——006
目录
② 外观检验
化肥绝大多数为固体,只有氨水、液态铵
是液体。可以观察化肥颜色及结晶形状,
如氮肥、钾肥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硝酸铵、碳酸氢铵吸湿性强,容易结块;
磷肥呈粉末状。
当化肥呈现融化瘫软,由结晶体变成了粉
末状,可能是由于过水或淋湿;化肥呈
现坚硬大块,或色泽变黄、发黑,则是
存放日久,有失效的可能。
目录
③ 检验溶解情况
除磷肥和某些含磷的复混肥外,大部分
化肥是可以溶于水的。各种肥料在
20℃ 100g水中可溶解的重量为:尿素
105g、氯化钾 34g、硝酸铵 188g、碳酸
氢铵 75g、硫酸钾 11g、硫酸二氢钾 33g、
氯化铵 37g、碳酸氢铵 20g。在溶解度
范围以内能够完全溶解的化肥才是优
质肥料。
目录
④ 检验肥料溶液的酸碱度
大部分化肥溶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
只有碳酸氢铵、氨水、液氨、钙镁磷
肥溶液呈碱性反应。过磷酸钙中含水
量有 5%的游离酸,虽然过磷酸钙不溶
于水,但过磷酸钙加水后的溶液呈强
酸性反应。用废渣等假冒过磷酸钙,
加水后的溶液多呈碱性反应。
目录
⑤ 烧灼试验
将少许化肥放在铁片上加热、烧灼。
尿素很易挥发,加热时有少许白烟,
并有氨味产生。氯化铵加热挥发,
有少许白烟,有氨味,在熔融过程
中呈黄色。硫酸铵与尿素、氯化铵
相比,熔化较慢,加热后也产生少
许白烟,并有氨味。
目录
烧灼熔化不冒烟的是碳酸氢铵,一阵
烟过后又发出点点星火的是硝酸铵。
钾肥(包括硫酸钾和氯化钾)燃烧时
有咝咝响声,还可以通过蓝玻璃片观
察到有钾在燃烧时发出的特殊的紫红
色火焰。
由于钠在燃烧时发出特殊白黄色亮光,
所以烧灼氯化钠可以产生白黄色亮光,
也可作为化肥中是否掺入食盐的检验
方法之一。
目录
在作烧灼试验时应特别注意安全。硝
酸盐(如硝酸钠、硝酸钾等)受热
有爆炸危险,所以作烧灼试验时,
取样量一定要小(绿豆大小足够
了),人不能距烧灼物太近,以免
烫伤。
目录
2) 常规化肥的检验
(1)尿素
外观为颗粒或结晶,容易吸湿,吸收空
气中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和氨水中。
在炉子上放一块铁片,将尿素颗粒放在
上面,尿素很快熔化并挥发掉,同时有
少许白烟,可以闻到氨气味。农用总含
氮量(以干基计)为 46.0%。
目录
(2)硫酸铵
外观为白色或浅色结晶,易吸潮,易溶于
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与碱类作用放出氨气,在火上加热时与
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相比熔化较缓慢。
也可用氯化钡与硫酸铵在水溶中反应生
成白色沉淀来鉴别。农用氨含量(以干
基计)一级品 21.0%,二级品 20.8%。
目录
(3)硝酸铵
外观为白色或微黄,易溶于水,同时
吸收大量的热而降低水的温度,具有
很强的吸湿性。大量硝酸铵受热分解
可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并有白烟产
生,可闻到氨味。农用总氮含量(以
干基计)为 34.4—34.6%。
目录
(4)过磷酸钙
外观为深灰色、灰白色、淡黄色等疏松粉
状物,稍带酸味,是一种酸性化肥,对
碱的作用敏感,容易失去肥效。一部分
能溶解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一般情况
下吸湿性较小,如空气湿度达到 80%以
上时有吸湿现象,结成硬块。特级品含
有效五氧化二磷为 20%。四级品 A为 13%,
B为 12%。
目录
(5)钙镁磷肥
外观为灰白色、灰绿色或灰黑色粉末,粉
末极细,在阳光照射下,一般可见到粉
碎的、类似玻璃体的物体存在。闪闪发
光。不溶于水,不易流失,不吸湿、无
毒性、无腐蚀性,在火上加热,看不出
变化,熔点在 135℃ 左右。特级品有效五
氧化二磷为 20%,氧化钙 40%,氧化镁
12%。
目录
(6)复合肥料与复混肥料
①复合肥与复混肥的区别
A.生产工艺不同;
B.养分含量不同;
C.养分利用率不同。
复合肥生产企业要具备三证:营业执照、
生产许可证和农业使用检验登记证。
目录
② 复合肥的检验
A.形状和颜色。复合肥多为红色颗粒状,也有
少数采用白色氯化钾作为原料,呈红色颗粒
状。大小 1—4mm颗粒占 90%以上。假冒复
合肥颗粒性差,多为粉末状,颜色为灰色或
黑色。
B.溶解度。复合肥溶解性好。将几粒复合肥放
入容器中,加少量水后迅速搅动,颗粒会迅
速消失,消失越快,复合肥质量越好。假冒
复合肥溶解性差,放入水中搅动后不溶解或
溶解少许,留下大量不溶的残渣。
目录
C.烧灼试验。将复合肥放在烧红的木炭
上,复合肥会马上熔化,并有泡沫呈
沸腾状,同时有氨气放出,假冒复合
肥不会熔化或只熔化极少一部分。
目录
③ 复混肥的检验
外观为灰褐色或灰白色颗粒状。有的复混
肥料中有粉碎不完全的尿素白净颗粒结晶,
也有的复混肥料中有整粒的尿素结晶单独
存在。稍有吸湿性,吸潮后复混肥料颗粒
易粉碎。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复混肥
料中的氮肥、钾肥及部分磷肥中的水溶性
磷能溶于水。在火上加热时,可见有白烟
产生,并可闻到氨的气味,不能全部熔化。
目录
6.2.3种子的检验
1)种子检验的内容
?种子检验包括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田间检验主要是品种纯度 (指品种典
型一致的程度 ),同时检验杂草、异
作物混杂程度、病虫感染率、隔离
条件及其生育状况等,应在品种典
型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进行。
目录
室内检验因目的不同有不同内容,收
藏入库前,必须进行全项目检验,
包括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
分、千粒重、容重及病虫、杂草等
项。储藏期主要检验种子水分和发
芽率,仓储病虫害等。长途运输要
检验种子水分,包装、标签、标志
及档案是否完备。播种前主要检验
种子发芽率、纯度及净度等。
目录
从种子外观进行鉴定是常用的方法,简
便易行,而且具有一定可靠性的。
对种子进行鉴定前,必须先了解该品
种种子的外部特征,包括种子形状、大
小、颜色和其他一些特点。
真种子应和品种介绍的种子特征相符。
比如红粒的丰抗 8号小麦品种,如果籽
粒变白色,就可断定这批种子不是丰抗
8号。
目录
大豆品种中早熟 3号种子是圆球形的,
如果变为长圆形,就应怀疑其真实性。
杂交玉米中原单 4号的种子为黄色、半
硬粒型、籽粒较小,如果变成大粒,
马齿型或呈其他颜色,明显是假种子。
在鉴别种子真伪时,还应注意该品种
种子的特有性状,如特殊的颜色,豆
类种子的脐色、麦种腹沟的深浅,茸
毛的有无,高梁种子胚的形状,胚的
凹陷程度等。
目录
如果一批种子在粒型、粒色、大小等方
面参差不齐,可以据此断定这批种子纯
度较差。
从外观来鉴别种子品种的品质具有很大
局限性,当真假种子在外观形态上完全
一致时,就鉴别不出来。因而上述方法
只是基本的、辅助性的检验方法。
检验种子时,首先看供货者有没有, 三
证一照, (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
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和营业执照)。
目录
2)
( 1)种子的净度检验
种子的净度,指在试验样品中,本作物种
子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在作净
度检验时,先检查种子的色泽、气味和
大型杂质,利用白天散射光在黑色底板
上用肉眼观察种子,新鲜而有光泽的是
好种子,成熟不良、陈种、发霉和受病
变侵害的种子暗淡而无光。
目录
气味鉴别可将种子放在手中,用嘴哈气
后用鼻吸气闻味,或将种子放入 60—
70℃ 温水中,加盖浸泡 2—3min,将水倒
出后闻味,新鲜种子有谷香味,而有麦
芽味、酒精味、霉臭味表示种子已经变
质。大型杂质检验是指在样品中发现有
0.6cm以上的土块、石块、碎茎等大型杂
质,应首先检出,单独称重,计算百分
率。
目录
(2)种子纯度的检验
①种子形态的鉴别,在净度检验后的好
种子中取样两份,每份 500粒,用眼或
放大镜按品种说明书所载的特征特
性逐粒观察比较,分开本品种和异品
种种子,数出异品种种子粒数,计算出
种子的品种纯度百分率。
目录
② 种苗形态鉴别,根据种苗芽鞘颜色
类别和深浅鉴别禾谷类作物种子品
种纯度和真伪。从净度检验后的好
种子中随机取样式两份,每份 500粒,
播于砂盘中进行发芽,根据芽颜色
充分显现时的类别和深浅、长短等
特征进行鉴别,常与发芽试验结合
进行。
目录
③ 化学、物理鉴别法:包括石碳染色法、煮沸法
和碱液处理方法。
A.石碳酸染色法是根据小麦、水稻对碳酸的染色
反应,鉴定品种纯度。以水稻为例,随机取样
2份。每份 100粒,于清水中浸 6h,倒去清水,
加入 1%石碳酸溶液,在室温下染色 12h,取出
种子用水洗净后,放在水纸上过一昼夜,即可
根据种子记录本色深浅鉴定纯度。水稻一般粳
型品种不染色和着色浅,籼型品种着色较深,
可分为不染色、淡茶褐色、茶褐色、黑褐色和
黑色五级。
目录
B.煮沸法在小麦红、白皮品种不易区分时
使用。取试样两份,每份 100粒,分别用
纱布包好,放于沸水中煮 15—20min,取
出后立即观察,凡白皮的呈淡黄色,红
皮的呈红褐色。
C.碱液处理法也是在小麦红、白皮品种不
易区分时使用。取试样两份,每份 100粒,
用 5%氢氧化钾或氧化钠溶液,浸泡 15min
取出检查,凡白皮呈淡黄色,红皮的呈
红褐色。
目录
( 3)种子的发芽检验
种子发芽的测定包括发芽势和发芽率两项内
容。发芽势是指发芽初期在规定期内正常发
芽的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粒数的百分率,是
用以判断田间出苗率的指标;发芽率是指发
芽终止期在规定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种子粒
数占供检种子粒数的百分率,是用以判断田
间出苗整齐一致的程度。发芽试验的方法很
多,其中土壤发芽法最为简单易行,在室外
避风向阳处圈定一小块土地,将种子播下,
然后盖土,浇水保持湿润。
目录
如室外温度太低,可用木箱或木盘,取
疏松土壤(最好沙、土各一半混合)过
筛后放入,做成发芽床,加水湿润,种
子播下后,天睛放在室外避风向阳处,
阴雨天和下午 4时后放入室内,幼苗出土
后,每天检查和记载出苗种子数,到达
规定天数后,扒开土壤检查已发芽而未
出土的种子数,加上已出土种子数,计
算发芽率。
目录
( 4)种子的水分的检验
种子的水分是指测定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
量占种子总重量的百分率,采用烘干法
比较准确。实际工作中。因受时间和实
验条件限制,往往采用感官测定水分,
即用眼看、手摸、耳听和牙咬等方法进
行综合判断,这种方法简便迅速,积累
了一定经验后,测定结果也可以达到相
当精确程度。
目录
用牙咬种子,根据咬开种子时感到硬
、脆的程度,响声和断面特征等判断
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高低。一般谷物种
子咬时感到硬脆、声音响亮、断面光
滑或出现碎渣时,说明含水量在 14%以
下,反之,种子发软,一咬成饼,则
含水量在 18%以上。
第 7章 商品储存环境
的控制与调节
目录
7.1
7.1.1温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1)温度的概念
?空气的温度是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
度量的温度高低的标准叫温标。常用
的温标有三种:摄氏( ℃ )、华氏
( ℉ )和凯氏( K),一般摄氏温度
用( t)、华氏温度用( F)、凯氏温
度用( T)来表示,但最常用的是摄
氏和华氏两种。
目录
摄氏温标,纯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的冰点
为 0℃,沸点为 100℃,温差为 100;
华氏温标,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
点为 32℃,沸点为 212℃,温度差为
180。摄氏与华氏的数学式关系为:
F=1.8t+ 32 t =
凯氏温标换算为,T=273+t
目录
2)温度变化规律
( 1)气温的日变化。大陆上,一天之中最
高气温不出现在中午日射最强的时候,
而在低层大气积累热量最多的 14—15时;
最低气温不出现在午夜,而在日出之前,
这时低层大气剩余的热量最少。一昼夜
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称为气温
日较差,气温日较差还受季节和天气状
况的影响。夏季数值最大,冬季最小;
天晴数值最大,阴天较小。
目录
( 2)气温的年变化。由于太阳辐
射的年变化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所以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
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
的年较差)也随纬度而增加。在
赤道地区仅 1℃ 左右,中纬地区为
20℃ 上下,高纬度地区则达 30℃
以上。
目录
( 3)库温的变化。库内空气温度
一日间或一年每月间的变化,叫
做仓温的日变或年变,主要是随
着气温的日变与年变而变化 。
?从图 7—1可以看出下面四个现象,
并完全符合仓温受气温影响面变
化的规律:
目录

28
24
26
22
20
2 4 6 8 10 … 20
图 7-1 某仓库六月份平均内外气温的日变化
目录
① 气温逐渐升降时,仓温也随着逐渐
升降,仓温主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②仓温变化的时间,总是落在气温变化
之后 1-2小时。例如,气温变化以 5时
为最低,14小时为最高;而仓温则以 6
小时为最低,15小时为最高。
③ 仓温与气温相比,则夜间仓温高于
气温,白天气温高于仓温。
目录
④ 仓温变化的幅度比气温的幅度小,
假如气温变化的幅度为 8.7℃, 则
仓温变化的幅度仅 4.8℃,所以仓
库的最高温度值常比气温的最高
值低,仓温的最低值则比气温的
最低值高。
此外,库内温度还受到库房建筑材料、
库房结构、周围环境等影响,
目录
3)温度的测定
(1)液体温度计
利用水银、酒精、甲苯等为测温的感应
液体的膨胀来测量温度的仪器,统称为
液体温度计。水银凝固点高(为 -
38.87℃ )不宜测定低于 -36℃ 以下的温
度;酒精的凝固点低为( -117.3℃ )适
于测定低温。
目录
水银和酒精温度计有不同的温度
刻度范围,其分度值为 1.0℃,
0.5℃, 0.1℃ 和 0.01℃ 几种,可根
据需要选用。分度值为 0.01℃ 的
水银温度计只用作校正其它温度
计或用于高精度空调系统测算内
空气温度用。
目录
( 2)双金属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两种线膨胀
系数相差很大的金属片焊接在一
起,受热后开始向线膨胀系数小
的一边弯曲,弯曲的大小,通过
指针在刻度盘上,即表示被测温
度的大小。
目录
DWJ—1型双金属温度计能自动记录一天
或一周的空气温度,在使用时应注意:
①在库外使用时,应放在百叶箱内以免日
晒或雨淋。
②使用前,用 0.1℃ 分度的水银温度计校正,
温度不准时,可调“调节螺丝”,但不应动
红漆点封螺丝。
③不要用手摸双金属片及传动机构。
④笔尖上油墨不宜上的太满。
目录
( 3)电阻温度计
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制成
的温度计。包括半导体温度计、
遥测土壤温度计等。
电阻温度计主要由敏感元件一导体
或半导体元件和电桥组成,它具
有热惰性小,反应快,携带方便,
可测物体的表面温度等优点,缺
点是精度稍差。
目录
( 4)数字式温度计
运用现代电子技术,直接显示被测
温度的读数,可减少人为误差。
目录
7.1.2 湿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1)湿度的概念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量高低的程度,称为空
气的湿度,空气湿度常用绝对湿度、水
蒸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等来表示。
目录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的量(克 /米 3)或水的蒸汽压
(毫巴)。一个大气压等于 1013毫巴。
绝对湿度( r)与蒸汽压( e)的简化
关系式为:
r = ------------- ( 克 /米 3 )
0.8e
1+t/273
目录
表 7-1 不同温度下空气饱和湿度表
温度

饱和水汽量
(克 /米 3)
饱和水汽
压(毫巴) 温度 ℃
饱和水汽量
(克 /米 3)
饱和水汽压
(毫巴)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513
4.835
5.176
5.538
5.922
6.330
6.761
7.291
7.703
8.251
8.857
9.329
9.934
10.574
11.249
11.961
12.712
13.504
14.338
15.217
5.6
6.1
6.6
7.0
7.6
8.1
8.7
9.4
10.0
10.7
11.5
12.3
13.1
14.0
15.0
16.0
17.1
18.2
19.4
20.6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16.413
17.117
18.142
19.220
20.353
21.544
22.795
24.108
25.486
26.931
28.477
30.360
31.702
33.446
35.272
37.183
39.183
41.274
43.461
45.746
22
23.4
24.9
26.5
28.1
29.9
31.7
33.6
35.7
37.8
40.1
42.5
45.0
47.6
50.4
53.3
56.3
59.5
62.8
66.3
目录
绝对湿度是指每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
蒸气克数。饱和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条
件下,每立方米空气中最大限度所能容
纳的水蒸气量。空气的饱和湿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加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相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水蒸气含量与同
温度同体积的空气饱和水蒸气含量之比。
说明了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水汽量的
程度,
%100)( ?? 饱和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温度 r
目录
其表达式为:
%100)( )()( ?? Eer 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相对湿度
%100)( ??
饱和湿度
绝对湿度相对温度 r
目录
?相对湿度随着绝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
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当空气温度下
降到一定程度时,所含水蒸汽量就会达
到饱和,并开始液化成水,这种现象叫
,结露, 。此时空气的温度就叫露点温
度,简称, 露点, 。
目录
?仓库中测定温湿度,一般采用干湿球温
度计。干球温度为库内气温。根据干湿
球华氏温差,转动中间刻有干湿差度的
表盘,按照湿球的华氏温度,就可读出
表盘中的相对湿度值。再通过计算与查
表,便可以求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值与
露点。
目录
案例 7-1:某商品仓库用干湿球温度计测得:
干球温度为华氏 86度,湿球温度为华氏 78
度,通过查表求得相对湿度为 65%,试求出
绝对湿度为多少克 /米 3?蒸汽压为多少毫
巴?露点为多少?
目录
解,t干 = = =30℃
r =f× E=65%× 30.0=19.5g/m3
r = 0.8e /(1+t/273 )
e = r (1+t/273) / 0.8
= =27.1(毫巴 )
查饱和湿度表,露点为 22℃ 。
目录
商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安全贮
存的水分界限,称为安全水分。当商品
干燥而空气潮湿时,进入商品的水蒸汽
比逸出的多,商品水分增加,这就是吸
湿返潮;反之,则为散潮干燥。因此,
为了商品的安全系数贮存,就必须针对
不同的商品,将仓库的湿度控制在适宜
的范围内。
目录
2)湿度的变化规律
大气湿度的周期性变化,与大气温度的周期
性变化 正好相反。一天之中,当温度最低时,
即日出之前,湿度最高;午后两点左右湿度
最低。年变化也基本相同,相对湿度的年变
化,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是最冷月份湿度最
高,最热月份湿度最低。但沿海地区受海洋
季风影响,相反的夏季湿度较冬季为高 (表 7-
2)。
目录
表 7-2 全国各地大气湿度的日变化( %)
时间
地区
一 月 份 七 月 份
1时 7时 13时 19时 1时 7时 13时 19时
哈尔滨
沈 阳
北 京
兰 州
乌鲁木齐
武 汉
上 海
重 庆
广 州
82
82
44
74
71
86
83
87
63
83
84
49
81
68
89
86
91
65
65
62
25
50
63
65
52
73
44
77
76
36
63
71
79
69
76
54
87
92
87
66
55
84
92
89
96
85
89
81
67
50
80
89
89
91
62
71
59
38
30
66
73
64
77
78
78
70
43
36
76
87
74
88
目录
3)相对湿度的测定
( 1)干湿球温度计
①普通干湿球温度计
这种温度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精度
较差,尤其是气流速度的变化,对测定
结果影响很大。
②手摇干湿球温度计
这种干湿球温度计,利用温度计的旋转产
生一定的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速度的影
响,但使用不方便,气流速度不够稳定。
目录
③ 带风扇的干湿球温度计
这种干湿温度计,又称阿斯曼通风干湿计,
是较理想的测量相对湿度用的仪器。它
由较精确的温度计,带发条的小风扇和
防止辐射热影响的金属护套等组成。
目录
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时应注意:
一是包裹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力求松软,
并有良好的吸水性;
二是测定时,应尽快读数,并应避免对着温湿
度计急速呼吸,以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三是纱布未浸水前,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
计的读数差不应大于 0.1℃ 。
目录
( 2)电阻湿度计
电阻湿度计的特点是反应快,灵敏度和精
确度较高,可远距离观测。缺点是价格
较高,使用不方便,测头易损坏。
目录
使用电阻湿度计时应注意:
①该仪器只适用于测量清洁空气的相对湿度,不
可测量含尘及腐蚀性气体的相对湿度。
②测头是关键部件,易损坏,需特别小心。使用
时,只能拿测头的塑料座,不应拿金属网套。
③表头读数在 7—43μA之间,这样,精确度高,
误差小。
④使用时防止振动及撞击。不用时,应保持仪器
干燥。
⑤仪器要经常校正,每月可校正鉴定一次,每次
使用前,应用几台仪器互校。
目录
( 3)毛发湿度计
毛发湿度计是利用脱脂毛发吸湿后变形的
特征来反映相对湿度大小的仪器,由金
属架、毛发、刻度板、指针、调节与固
定螺丝、小锤等部分组成。
毛发湿度计的毛发细而脆,不应用手指触
摸,以免折断,毛发脏污后,可用毛笔
蘸蒸馏水洗刷。移动和搬运仪器时,应
将毛发的杠杆松开,避免毛发振断。
目录
自动记录的毛发湿度计,通过记录盘连续
转动,指针头部的笔尖便自动记录出空
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 DHJ—1型毛发
湿度计,能自动记录一天或一周的空气
相对湿度,测量范围为 30—100%,分度
值为 1%,最大允许误差为 ± 6%,可用在
气温 -30—40℃ 的环境中。
目录
( 4)露点湿度计
露点湿度计是用确定露点的方法来测定空
气的相对湿度。由金属盒、塑料圆框和
紧固在一起的金属围环组成,装在支杆
和三足座上。附带温度表和橡皮球。
目录
7.1.3 大气其它成分与环境卫生
1)大气污染成分
大气污染是指未受污染的洁净状态的
大气中,又增加了对人体健康、动
植物生长以及商品的储存有害的成
分,如硫化物、氮化物、氯化物、
氟化物、氧化物、有机物、粉尘、
细菌、霉菌等。
目录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煤、石油、
煤气、天燃气等)燃放出的烟尘和工
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与废气以及有机
物的腐烂。
目录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氮、
氨等污染气体也使金属锈蚀加快;大气
中的灰尘对锈蚀有很大影响,灰尘落在
金属表面上,使金属容易锈蚀;真菌和
霉菌也会沉积在金属表面,保持表面的
水分,也使金属易锈蚀;霉菌能使皮革、
纤维、橡胶、木材、油漆等制品,受到
霉菌的侵蚀,发生霉变;二氧化硫还会
使皮革制品、纸张制品、纤维制品脆化;
硫化氢能使某些涂料变色;臭氧能使纤
维制品强度下降,染料退色,橡胶制品
脆裂,弹性下降。
目录
2)日光
日光也是影响商品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光中包含着各种频率的色光(可见光
谱)约占 50%,红外线约占 43%,紫外线
约占 7%。有些商品在日光照射下,发生
剧烈或缓慢的破坏作用;照相胶卷和感
光纸未使用时见光,发生光反应而成为
废品。
目录
3)氧气
商品储存的周围空气中,通常会有五分之
一的氧存在。氧对储存商品的质量变化
起着极大的影响,仓储工作者应根据具
体商品,采取相应的控氧技术。
目录
4)卫生条件
保持商品本身和仓库以及环境的卫生条件,
是保证商品免于变质、霉腐、虫害的重
要因素之一。
此外,还要十分重视商品的包装。因为商
品包装,也是商品储存期间影响商品质
量变化的因素之一。包装物的好坏,接
影响商品质量的变化 。
目录
7.2
7.2.1 密封与通风
1)密封
? 仓库密封就是把整个库、整垛或整件
商品尽可能严密地封闭起来,减弱外
界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切断外界感
染途径的作用和一定程度的厌氧效果,
以达到商品安全储存的目的。
目录
( 1)密封储存应注意问题
①认真检查商品的质量、温度和含水量是
否正常,如发现商品生霉、发热、发粘
、出汗、生虫或商品含水量超过安全范
围,以及包装材料含水量过大,就不能
进行密封。
②密封的时期要根据商品性质和气候变化
规律来确定,怕潮、易霉的商品,应在
霉雨季节到来之前进行密封;怕热、易
熔的商品,应在较阴凉的季节进行密封;
目录
怕干裂的商品,应在温度较高,干燥期
到来前进行密封;怕冻商品,应尽可
能提前在气温较高时进行密封。
③商品密封后,要加强检查管理工作,
在检查中若发现商品或包装材料有异
状,或温度不适宜时,都要及时采取
措施,保护商品质量的安全。
目录
( 2)密封储存的几种形式
①整库密封。对储存量大,出入库动态不
大的商品宜于采取整库密封。
②按垛密封。对于一些怕潮易霉或易于干
裂的商品,可以用防潮效果好的材料,
将货垛上下四周围起,进行整垛密封,
以减少气候变化时对商品的影响。
目录
③ 货架(柜、橱)密封。对出入频繁、零星
而又怕潮易霉、易干、易生虫、易锈蚀的
商品,可以采用货架密封法。
④按件(箱)密封。按件(箱)密封主要是
将商品的包装严密地进行封闭。
各种密封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
用。总之,要根据商品养护的需要,结合
气候情况与储存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
材,灵活运用。
目录
2)通风
通风就是根据空气流动规律,把库外适合
商品储存的新鲜空气送入库内,把库内
污浊的空气排到库外,改善商品储存空
间的温湿度条件,防止商品质量变化。
目录
( 1)通风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总是从压力大的地方
流向压力小的地方。这种自然流动的空
气,也叫气流。风,实际上就是气流。
利用库内外空气温度的不同构成的气压
差,使库内外空气自然流动和交换,从
而达到调节库内温、湿度的目的,就是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
目录
( 2)通风条件
①通风降温或升温。通风降温主要是指对
空气湿度要求不严,而对温度要求比较
严格的一些怕热商品。
②通风散潮一般是指易霉腐、熔化、锈蚀
等商品的通风,目的是降低库内相对湿
度。这类通风的一般原则是库内绝对湿
度大于或等于库外绝对湿度,而且库内
条件是:
目录
库内温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均大于库外。
库内温度等于库外,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均大于库
外。
库内温度小于库外,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均大于库
外。
库内温度小于库外,绝对湿度等于库外,相对湿度
大于库外。
库内温度大于库外,绝对湿度大于库外,相对湿度
等于库外。
当库内温度大于库外,绝对湿度大于库外,但相对
湿度小于库外,而库外相对湿度又不大于库内商
品的安全相对湿度时,也可以通风。
目录
当库外温度大于库内,绝对湿度稍大于
库内,相对湿度,或商品的含水量已超
过商品的安全相对湿度,或商品的含水
量已超过安全水分范围,需要散潮时,
也可以通风。这类通风称之为提温降潮。
运用提温降潮方法时,要掌握几点条件:
目录
一是库内相对湿度超过商品的安全系数相
对湿度,或商品含水量超过安全水分。
否则,通风利少弊多。
二是库内外温差大,升温是降湿矛盾的主
要方面,而通风后绝对湿度虽有提高,
但仅是降湿矛盾的次要方面。通风后,
由于温度上升使相对湿度下降的幅度比
绝对湿度提高使相对湿度上升的幅度大,
库内相对湿度就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目录
( 3)通风方式
①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依靠自然风力产
生的“风压”,或依靠库内外温差所产
生的气压差,使库内空气获得交换。
目录
仓库决定通风后,在库房门、窗开启时,
应先开背风面。后开迎风面,在停止通
风时,应先关迎风面,后关背风面。借
助风力通风时,要注意风力不能超过五
级,并要注意防止灰尘污染商品。
为了提高通风效果,货垛堆码时的方位,
要与通风窗的方向相对称,留货垛的垛
距也应与通风窗的方位相对称。
目录
②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就是运用机械
动力,促进库内外空气的交换和排出,
调节库内的温、湿度。
在仓库上部装有排风设备的库房,根
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借
机械排风的作用,可以促使库内外空气
交换。对于使用地面机械排风设备的仓
库,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目录
A.为缩小库内上、下部空气温差,防
止露点温度的产生。这种通风,应以
机头朝下,向垛地坪吹风,促使空气
上下层混合,逐渐缩小温差,接近均
衡。
目录
B.加速空气交换,保持库内空气不断更
新。这种通风,在排风时应以侧面通风
的方法,采用射流 ——回流式排风,即
应用机械把库外空气排入库内,经过库
内通道、走道和垛距空间,进入回风口
排出,如此循环往复,使库内外空气得
到交换。
C.以风力加速商品的透风散热。这种通风,
是对超过安全水分的商品或外湿严重的
商品,本身温度偏高又有发热霉变可能
的商品,借助风力强吹,使商品透风散
热,防止商品霉变。
目录
7.2.2 吸潮与空调器调节
1)吸潮
吸潮是与密封紧密配合,用以降低库
内空气湿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梅
雨季节或阴雨天,当库内湿度过大,
又无适当通风时机的情况下,在密
封库里采用吸潮的办法,以降低库
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目录
表 6-1 陶瓷墙地砖变形程度控制表 单位,%
变形种类 优等品 一级品 合格品
中心弯曲度 ± 0.50 ± 0.60 +0.80 -0.60
翘曲度 ± 0.50 ± 0.60 ± 0.70
边直度 ± 0.50 ± 0.60 ± 0.70
直角度 ± 0.50 ± 0.70 ± 0.70
变形种类 优等品 一级品 合格品
目录
吸潮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吸潮剂,
另一种是空气去湿机吸潮。
( 1)吸潮剂吸潮。吸潮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
有以下几种:
①生石灰。生石灰化学名氧化钙,分子式 CaO,
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吸取空气中的水分,变成
熟石灰,并放出热量。
CaO+H2O → Ca ( OH) 2
生石灰吸潮速度较快,一般每公升能吸水分水
0.25公斤左右,使用生石灰时,应先分成小块,用
容器盛放,放在库内垛底、墙边等地,
目录
② 氯化钙。氯化钙( CaCI2)是一种白色固
体,有无水氯化钙和工业用氯化钙两种。
无水氯化钙吸湿性较强,每公斤约能吸
水 1—1.2公斤。仓库里通常用作吸潮剂的
多是工业氯化钙,吸水性略差些,每公
斤约能吸水 0.7—0.8公斤。
目录
氯化钙吸潮后,便溶化为液体,变成氯
化钙的水化物。因此,使用时应放在筛
上,下放容器盛装吸湿后的液体。氯化
钙是目前仓库里常用的吸潮剂,使用时,
要防止污染商品和地面。
目录
③ 硅胶。硅胶是无色透明或乳白色的颗粒
状或不规则的固体,具有良好和持久的
吸潮性能。每公斤约能吸水 04—05公斤。
吸水后不溶化,不玷污商品,经烘干后
仍可以续继使用。硅胶价格贵,一般在
精密仪器、贵重商品的小包装内使用。
除了以上几种吸潮剂外,还可以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如使用木炭、炉灰和干
谷壳等进行吸潮。
目录
④ 去湿机去湿。去湿机就是根据水的三
态转换原理,利用机械吸潮,来降低
空气的相对湿度。
目录
去湿机的工作原理,室内潮湿空气经过滤器(吸
尘泡沫塑料或金属网)到蒸发器,由于蒸发器
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分
就会凝结成水滴,流入接水盘经水管排出,使
空气中的含水量降低。被冷却干燥空气续继前
进,经过冷凝器进行等湿量加热后,使空气相
对湿度进一步降低,最后由离心机送入室内。
由于室内空气如此不断循环,水分也就不断地
凝结下来,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断下降,直
至达到所要求的相对湿度时,即可停机。
目录
2)空调器调节
空调器是利用制冷以及制暖的空气调节系
统,调节库内的温湿度,加速空气流动
及空气净化处理等,创造一个适宜商品
储存的环境。空调器与去湿机配套使用,
可形成恒温恒湿的小气候环境,可以说,
空调器和去湿机应用于仓库,提高了仓
库科学调控温湿度的水平。仓库使用的
空调器有窗式、分体式和大型集供式三
种。
目录
7.3
1)仓库有害气体的净化
? 有害气体净化的目的就是要使空气中
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在允许浓度标准
以下。有害气体净化的方法通常有吸
附法、吸收法和催化法三种。
目录
( 1)吸附法。固体物质将某种物质的分
子吸附其表面的现象,叫做吸附作用,
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应当指出,
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是有限度的,当
吸附了一定量后,吸附作用即停止。
目录
吸附又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又
称活性吸附)两种,前者具有可逆性,
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脱吸,如硅胶在
常温下能吸附大量水蒸汽,而在 150—
180℃ 时,又能使水蒸汽从中脱吸出来,
化学元素吸附剂主要依靠化学元素键
力吸附,不能脱吸,如经过特殊溶液
浸渍的活性碳就属于这一种。
目录
吸附作用在吸附剂表面发生,吸附剂表
面越大,吸附量也就越大。吸附剂一般
均属极其疏松的固态泡沫,具有巨大的
内吸附表面积,而其外表面积仅占总表
面积的极少部分。如硅胶表面积可达
500m2/g以上,活性碳的内表面积可达
1000m2/g以上。
目录
(2)吸收法。利用化学元素反应原理来吸
收有害气体的方法叫做化学元素吸收
法。有些化学反应有可逆性。
(3)催化法。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
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的
物质,称为催化剂。在催化剂的影响
下,化学反应速度的改变的现象称为
催化法。
目录
? 上述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它的局
限性,为了消除仓库空气中有害气体
,在实际使用中,可结合起来使用。
目录
吸附器是应用吸附法原理制成的吸附设备,
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吸附器内应容纳一定量的吸附剂,使其
连续工作时间较长,不需要经常更换或
再生吸附剂,但是吸附器的厚度也不宜
太厚,以免阻力过大。
②吸附器断面上的气流分布应保持均匀,
为了提高吸附剂的动活性,吸附器断面
上的平均流速应控制在 0.1—0.5m/s以内。
目录
③ 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随着空气温度的升
高而下降,气体温度高于 38℃ 时,应考虑
降温措施,
④ 主气体中含有其它可能被吸附的成分
时,应于先除去,以保持有害气体的净化
效果,例如排出空气中水蒸汽含量较高
时,吸附剂会同时吸附水蒸汽,减少有害
气体的吸附量。
目录
⑤ 进入吸附器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在 1—
2PPm以下时,可以采用不更新的吸附
器,只要吸附质挥发性不大,在保证
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把吸附器和吸附
质一起丢弃。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时,
要考虑吸附剂的再生,对于连续操作
的工艺过程,至少要设两台吸附器,
一台操作,一台再生。
目录
吸附器分为固定床、流动床、沸腾床几种,
在通风工程中主要采用固定床。由于吸
附剂价格贵、吸附设备比较庞大,吸附
法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低浓度气体吸附法的净化效率比
吸收法高。吸附法常用于浓度低,毒性
大的有害气体,吸附法处理的气体量不
宜过大。
二是用吸附净化法有机溶剂蒸汽,具有较
高的效率。
目录
三是处理的气量较小时,用吸附法灵活
方便,例如防毒面具就是一个小型的
吸附器。
空气中含有某些有害气体需要清除时,
常常采用活性碳过滤器,以吸收各种
有害气体和挥发物。活性碳主要是采
用有机物,活性碳过滤器可以做成和
滤尘器一样的定型设备。
活性碳过滤器对几种有害气体吸收能力
如表 7-3所示。
目录
表 7-3 活性碳过滤器对几种有害气体吸收能力
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 过滤层厚度 12.5毫米
SO2 0.26— 032PPm,相对湿度 =50%
0.27— 0.32PPm,相对湿度 =80%
H2S O.27 — 0.32PPm,相对湿度 =50%
0.27 — 0.32PPm,相对湿度 =80%
NO2 0.17— 0.21PPm,相对湿度 =50%
0.17— 0.21PPm,相对湿度 =80%
>96
>96
>95
>95
>95
>95
注,空气温度 25℃,滤速 20厘米 /秒
目录
2)仓库空气的除尘
将空气中的灰尘或雾沫分离出来,使空气
得到净化叫做除尘,又称气溶胶净化,
(1)过滤除尘,过滤除尘就是使含气溶胶
的空气,通过凌乱地布置着许多孔道的
多孔过滤层或者纤维层,使空气得到净
化。
目录
( 2)静电除尘。使空气中气溶胶
在高压静场内荷电沉降的除尘方
法,称为静电除尘。使用的设
备,国产的有静电空气过滤器和
静电空气净化器。
目录
静电除尘的特点是:空气阻力小、
过滤效率高、能够捕集从 0.01到
100μ的各种气溶胶悬浮物。
静电除尘设备不宜用在高温高湿场
合,也不宜在常温下可能点燃的油
雾、油气或其它存在爆炸性气体
的场所使用。
目录
(3)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是利用
气流旋转过程中作用,在尘粒上的惯
性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方
法。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体积小,维
护方便,对于 10—20μm的粉尘,效率
为 90%左右。
目录
3)仓库空气的灭菌
消毒灭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有杀菌的能力,
紫外线所照射之处,细菌会被杀死。具
体做法是将紫外线灯泡(灯泡内充以水
银蒸汽)放入房间或风道内,当灯泡通
电时,则有紫外线射出,灯泡照射强度
和时间,根据空气的污染程度和细菌类
别而定。
目录
(2)加热消毒法。当空气被加热到
250— 300℃ 时,细菌就会死亡,一
般用电加热器加热空气。
目录
(3)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不稳定的氧化合
物,很容易分解为分子氧和原子氧,
而原子氧有极度强的氧化力,可以杀
死细菌,所以可用以消毒,但氧有奇
臭,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仅为 1.0毫米
/米 3这样低的浓度不足以杀死细菌,
所以经过臭氧消毒的空气不允许送到
有人停留的地方。
第 8章
商品养护的一般技术方法
目录
8.1商品的防霉与防虫
8.1.1商品霉腐与防治
1)霉变
?商品霉变是由于霉菌在商品上生长繁
殖而导致的商品变质现象。霉菌是一
种低等植物,无叶绿素,菌体为丝状,
主要靠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目录
?霉菌大约有三万多种,对商品危害较大
的除毛霉外,还有根霉、曲霉和青菌。
霉菌在生长和繁殖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水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具有上
述营养物质的商品种类很多,如粮食加
工制品、水果、蔬菜及干制品、茶叶、
酒类、皮革制品、纺织品、鞋帽、卷烟
等,所以它们非常容易发生霉变。
目录
?霉菌能在商品体上生长、繁殖,除商
品上有它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外,还与
水分、温度、日照、酸碱度有关。多
数霉菌是中湿性的,最适生长温度
20—30℃,属好氧性微生物,适宜在
酸性环境中生长,光对也很大,霉菌
在日光下曝数小时,大多会死亡。
?商品霉变的实质是霉菌在商品上吸取
营养物质与排泄物的结果。不但会导
致商品变糟、发脆或强度下降等变质
现象,还会产生霉斑、霉味及毒素。
目录
2)常规防霉变
所谓常规防霉,就是采取常用的方法,消
除适于霉菌滋生发育的条件,使库内温
湿度控制在一定标准以下,以达到防霉
变的目的,通常采用的措施有:
( 1)加强商品的入库验收变
每批商品入库时,都应严格验收,首先
要 认真检查商品是否已经有霉变现象,
其次是检查商品含水量是否过高,包装
有无破损或受潮现象。
目录
( 2)选择合理的储存场所
容易生霉的商品应选择干燥密封条件较好的
库房进行存放。在码垛时应采取隔潮措施,
以防止地潮对商品的直接影响。
霉雨季节应码通风垛。这样商品表面可不断
接触流动的空气,就不利于霉菌的生长。
( 3)坚持在库检查
对储存中易霉商品,应建立并严格地执行在
库检查制度。要随时观察并及时发现商品
霉变的迹象,以免造成商品的严重损失。
目录
2)防霉变的方法
(1) 药剂防霉变。药剂防霉变是利用化学药剂
使霉变微生物的细胞和新陈代谢活动受到破
坏或抑制,进而达到杀菌或抑菌,防止商品
霉变的目的。药剂防霉变要和生产部门密切
配合,在生产过程中就把防霉剂、防腐剂加
到商品中,这样既方便又可收到良好的防霉
效果。防霉药剂的选用,应遵循低毒、高效、
无副作用,价格低廉等原则,而且在使用时
还必须考虑对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无不良影
响和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等。
目录
(2) 气相防霉变。气相防霉变是通过药剂挥发
出来的气体渗透到商品中,杀死霉菌或抑制
其生长的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气相防霉剂有:
环氧乙烯、甲醛和多聚甲醛等,主要用于皮
革制品等日用工业品的防霉。使用中要注意
安全,严防毒气对人体的伤害。
常见的防霉方法还有气调防霉、低温防霉、干
燥防霉和辐射防霉等。对于已发生霉变的商
品,为避免进一步变化造成更大的损失,应
及时采取措施救治。霉变商品的救治方法很
多,常用的方法有:晾晒、烘烤、熏蒸,机
械除霉及加热灭菌等。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
况合理选择。
目录
8.1.2 商品害虫与防治
1)虫蛀、鼠咬
仓虫大部分属于昆虫,也包括螨类微小动
物。对商品危害较大的仓虫主要有甲虫
类、蛾类、蟑螂类和螨类。
仓虫与其他动物不同,一般都具有较强
的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生存,并
且食性杂,繁殖性强,繁殖期长,对温
度、光线、化学药剂等外界环境的刺激
有一定的趋向性,正是由于仓虫的这些
习性,对商品储存造成了极大危害。
目录
鼠类属于啮齿动物,在库房中常
见的是小家鼠、黄胸鼠和褐家
鼠三种。鼠类繁殖强,一年可
生 5—6次,每次产 8—9只,一
般寿命 1—3年。鼠类食性杂且
具有咬啮特性,记忆力强,视
觉、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一
般在夜间活动。
目录
2)防治害虫的方法
储运中害虫的防治工作应贯彻“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法。对某些易生虫的商品和
原材料,必须积极地向厂方提出建议和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采取杀虫措施,如
竹、木、藤原料,可采取沸水烫煮,汽蒸、
火烤等方法,杀灭隐藏的害虫。对某些易遭
虫蛀的商品,在其包装或货架内投入驱避药
剂,如天然樟脑或合或樟脑等。此外,储运
中害虫的防治还常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
方法,杀灭害虫或使其不育,以维护储运商
品的质量。
目录
(1)化学杀虫法。化学杀虫法是利用化
学药剂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在实施时,
应考虑害虫、药剂和环境三者之间的
关系。例如,针对害虫的生活习性,
要选择其抵抗力最弱的虫期施药,药
剂应低毒、高效和低残毒,且对环境
无污染。在环境温度较高时施药,可
获得满意的杀虫效果。化学杀虫按其
作用于害虫的方式,主要有熏蒸法、
触杀杀虫和胃毒杀虫三种。
目录
(2)物理杀虫法。物理杀虫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
素,如热、光、射线等破坏储运商品上害虫
的生理活动和机体结构,使其不能生存或繁
殖的方法。主要有:高、低温杀虫法;射线
杀虫与射线不育法;远红外线与微波杀虫法
和充氮降氧杀虫法等。
( 3)生物防治。即利用害虫的天敌(寄生物、
捕食者、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害虫,以及利
用昆虫的性引诱剂来诱集害虫或干扰成虫的
交配繁殖等,都属于生物防治方法。
目录
3)防鼠与灭鼠的方法
防鼠与灭鼠,要针对鼠类的特性和危害规
律,采取防治与突击围剿相结合方法,
要揭其巢穴,断其来路,消其疑忌,投
其所好,进行诱捕。防鼠的主要方法是,
保持库房内外清洁卫生,清除垃圾,及
时处理堆积包装物料及杂乱物品,不给
鼠类造成藏身的活动场所。灭鼠有多种
方法,一般有机械捕杀、毒饵诱杀、生
物法、驱除法等。
目录
8.2 商品的防锈与防老化
8.2.1 商品的锈蚀与防治
1)锈蚀
金属商品与周围环境(主要是空气)发
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反应所引起的破坏现
象,即为金属锈蚀。由于金属所处环境
的差异,所引起的化学反应也不相同,
主要有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
目录
(1) 化学锈蚀:在干燥的环境中或无电解
质存在的条件下,金属制品遇到空气中
的氧而引起氧化反应,叫化学锈蚀。化
学锈蚀的结果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薄
的氧化膜,它可使金属表面变暗。有些
金属氧化膜,对金属还能起保护作用,
如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化学锈蚀约占
腐蚀总量的 10—20%。
目录
( 2)电化学锈蚀: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
制品表面通过表面吸附毛细管凝聚,特别
是结露作用,水蒸气可在金属表面形成水
膜,水膜溶解表面的水溶性沾附物或沉淀
物(多为盐类)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可溶性气体,最终成为一种具有
导电性的电解液。金属制品接触这种电解
液后,电位较低的金属成分成为负极(阳
极),电位较高的杂质或其他金属成分成
为正极(阴极),
目录
从而引起电化学反应,反应中金属以离
子形式不断进入电解液而被溶解,这
种锈蚀称为电化学锈蚀。电化学锈蚀
的结果是使金属制品表面出现凹陷、
斑点等现象,然后使破坏掉的金属转
变成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而附于金
属表面,最后或快或慢地往里深入,
最终成片往下脱落。
目录
2)防锈蚀的方法
在防止金属商品电化学锈蚀的方法中,相当多
的方法是围绕防止金属表面生成水膜而进行
的。在生产部门,为了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
能,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金属表面涂盖防护
层。例如喷漆、搪瓷涂层,电镀等,把金属
与促使金属锈蚀的外界条件隔离开来,从而
达到防锈蚀的目的。在仓储过程中使用的主
要防锈蚀方法是:改善仓储条件、涂油防锈、
气相防锈和可剥性塑料封存等。
目录
( 1)涂油防锈。涂油防锈是流通中常用的一种
简便有效的防腐方法。它是在金属表面涂覆一
层油脂薄膜,在一定程度上使大气中的氧、水
分以及其他有害气体与金属表面隔离,从而达
到防止或减缓金属制品生锈的方法。此法属于
短期的防锈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防锈油会逐
渐消耗,或由于防锈油的变质,而使金属商品
又有重新生锈的危险。根据防锈油形成膜的性
质,可分为软膏防锈油、硬膜防锈油、油膜防
锈油三类。除防锈油外,凡士林、黄蜡油、机
油等也可作防锈油脂。
目录
( 2)气相防锈。气相防锈是利用挥发性气
相防锈剂在金属制品周围挥发出缓蚀气
体,来阻隔空气中的氧、水分等有害因
素的腐蚀作用以达防锈目的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较新的防锈方法,具有使用方
便,封存期较长,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它适用于结构复杂,不易为其他防锈涂
层所保护的金属制品的防锈。常用的气
相防锈剂有:亚硝酸二环己胺、肉桂酸
二环己胺、肉桂酸、福尔马林等。
目录
( 3)可剥性塑料封存。可剥性塑料是用高分
子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加入矿物油、增塑
剂、防锈剂、稳定剂以及防腐剂等,加热溶
解后制成的。这种塑料液喷涂于金属制品表
面,能形成可以剥落的一层特殊的塑料薄膜,
像给金属制品穿上一件密不透风的外衣,它
有阻隔腐蚀介质对金属制品的作用,以达到
防锈目的。可剥性塑料中,常用的树脂有乙
基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聚氯乙烯树脂、
过氧乙烯树脂和改性酚醛树脂等。
目录
3)金属商品的除锈
(1)锈蚀程度的鉴别。金属商品严重生锈时,
容易根据各种金属的锈蚀特征鉴别,但轻
微生锈与表面污染在外观上往往没有明
显的差别,必要时可用其他方法 (如化学定
性、酸溶解、金相等 )加以鉴别。
关于锈蚀程度,除从表面上锈的厚度与金
属锈蚀深度外,主要是看锈蚀面积。国
外有的用金属总表面与锈蚀面积的比来
表示锈蚀程度。例如钢铁锈蚀程度分为
五个级别(如表 8-1)。
目录
表 8-1 钢铁锈蚀程度表
级 别 生锈面积比值( %)
A 级 0
B 级 1— 10
C 级 11— 25
D 级 26— 50
E 级 51— 100
目录
( 2)物理机械除锈法。按作用原理,除锈
方法可分为物理机械除锈法和化学除锈
法。物理机械法又分为人工除锈法与机
械除锈法。
①人工除锈法 ——用钢刷、铁锤、铲
(刮刀)、纱布、砂纸等除去铁锈的方
法 。此法简便,但不适于小型及大量产
品除锈。
目录
② 机械除锈法
A.喷射法 ——喷射法是将砂粒等强力喷射在金
属表面,借其冲击与摩擦的作用将锈除掉的
方法。喷射法适用于大型制品或金属材料的
除锈,需要喷射机械,用湿法时还需在水中
加入水溶性缓蚀剂。其优点是除锈效率高,
成本低。
B.砂轮与布轮除锈法 ——砂轮只能对非加工面
使用;对于表面镀层或表面光洁要求较高的
钢铁或有色金属制品都可以采用布轮除锈 法。
此法只适用于表面平整的商品。
目录
( 3)化学除锈。化学除锈法,包括酸洗、
碱除锈(碱液电解、碱还原、碱液煮沸
等法)以及电解酸洗等。应用最为广泛
的化学除锈法是酸洗法。酸洗法是将金
属制品浸渍在各种酸的溶液中,把金属
锈蚀产物化学溶去的方法。酸洗法与物
理机械法比较,主要优点是不引起金属
材料变形,处理的表面不粗糙,操作简
便,效率高,金属制品各个角落的锈都
可以除去,适用于大量小型制品的除锈,
而且不需用专用设备,成本较低。
目录
( 4)电化学除锈。所谓电化学除锈,是指被除
锈的金属制品在电解液中接在外接电源上,通
过电化学作用除去锈蚀产物的方法。电化学除
锈主要用于较大的钢铁制品。电化学除锈法有
阳极法和阴极法。阳极法是以金属制品为阳极
度,通电后借金属溶解及在阳极度上产生的氧
气的机械力分离锈层。此法在除锈过程中金属
被腐蚀很难避免,所以一般不用,主要应用于
金属制品的电抛光。阴极法是以金属制品为阴
极,通电后在阴极度上产生氢气还原氧化铁,
并以氢气的机械作用剥离锈层。此法对金属制
品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是常用的电化学除锈法。
目录
8.2.2 商品的老化与防老化
1)老化
老化是某些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
的商品,如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及纤维
织品等,受日光、热和空气中氧等环境
因素作用而失去原有优良性能,以致最
后丧失其使用价值的化学变化。
目录
上述商品的老化变质,主要是高分子化
合物在光、热等因素作用下,引起大分
子链断裂、高聚物分子量下降;或者引
起分子链相互联接,形成网状或体型结
构。前者称为降解反应,使高分子材料
变软、发粘,机械强度降低;后者称为
交联反应,使高分子材料变硬、发脆、
丧失弹性。
目录
2)防老化方法
(1)提高商品本身的抗老化作用。高分子材料防
老化,首先应提高高分子材料本身对外界因
素作用的抵抗能力。在加工生产中,用添加
防老剂(抗氧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
外线吸收剂等)的方法来抑制光、热、氧等
外界因素的作用,提高其耐老化性能。此外,
还可以在高分子材料商品的外表涂以漆、胶、
塑料、油等保护层,有显著的防老化作用。
如塑料商品可用某些塑料粉末在其表面涂一
层薄膜,可提高耐磨、耐热和耐气候等性能。
目录
(2)控制储运中引起老化的因素
①商品包装应保持清洁完整,以减少外界因素的
影响,
② 加强商品入库验收,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养护和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③ 库房应清洁干燥、凉爽,门窗玻璃应刷上白色,
避免阳光直射,同库不能存放油类、腐蚀性、
含水量大等商品。
④底层仓间要作好隔离地潮工作;露天货垛要
注意防晒、防雨、防风工作,防止露垛。
⑤严格控制和调节好库房温湿度,几大类商品
一般要求如表 8-2。
目录
表 8-2 有关高分子化合物商品储存的适宜温湿度
商品种类 适宜温度 适宜相对湿度
橡胶制品 -10— 25℃ 60— 80%
棉、麻、化纤制品 30℃ 以下 60— 80%
呢绒、丝绸 25℃ 以下 60— 75%
塑料制品 0—— 25℃ 80%以下
皮、革制品 0—— 25℃ 60—— 75%
纸张 30℃ 以下 60— 70%
目录
( 6)加强商品在库检查。
( 7)贯彻先产先出原则。
此外,在保管中应注意不同商品的
个性,作好养护工作。以橡胶制品
为例:
底层库房垫木上要密铺一层垫板,
有包装的宜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压
缝堆码,木箱可码 6——8个高,纸
箱可码 10个高。汽车轮胎和硬边车
胎一般应直立堆放,高 3—4层。
目录
库温宜控制在 -10—25℃ 之间,最高不超过
35℃ 和低于 -30℃ ;相对湿度宜在 60—80%
之间,最高不超过 85%。
每月应定期检查一次。轮胎每三个月要求
及时转动 90度,以防变形;内外胎连在一
起的,在内外胎之间要撒上滑石粉;发现
内胎发硬、发粘时,要及时揉搓整理。内
胎如系盒装,每三个月应错过原折位置重
新再折一次装盒,以免折迭处老化。橡胶
商品的储存期一般不宜超过一年。
第 9章 食品的贮藏
目录
9.1
9.1.1 食品的贮藏性能
食品贮藏就是根据食品的贮藏性能、质量变
化和影响质量变化的各种因素,采用科学的
贮藏方法和条件来维护食品质量,减少损耗,
延长食品贮藏期的工作。
食品在贮藏期,由于食品本身的特性及环境因
素的影响,会在化学成分、物理状态和组织
结构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引起
食品质与量的改变。
目录
食品的贮藏性能就是指食品本身所具有
的能够阻止或延缓上述各种变化的性能。
一般来说,贮藏性能良好的食品,贮藏
寿命长;贮藏性能差的食品,贮藏寿命
就比较短。
根据食品加工程度不同,分为天然食品
和加工食品两大类。它们的贮藏性能是
不同的。
目录
1)天然食品的贮藏性能
天然食品是指由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等所提供的带有原料性的初级产品。按
来源不同,天然食品又可分为植物性食品
和动物性食品。属于植物性的天然食品,
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等;属于动物
性的初级产品,主要有畜肉、禽肉、鲜
乳、水产鲜活品等。蔬菜、水果、鲜蛋、
水产鲜品等还被称为生鲜食品。
目录
一般来讲,天然食品的耐贮藏性
能差,容易腐烂变质,通称为易
腐性食品。但原粮含水量低,比
较耐贮藏,不属于易腐性食品。
一般说来,来自动、植物繁殖器
官的天然食品,要比来自营养器
官的天然食品有较高的贮藏性能。
目录
2)加工食品的贮存性能
加工食品是指以天然食品为原料,经过不同
深度的加工处理得到的各种加工层次的产
品。加工食品主要包括粮食制品、肉制品、
蛋制品、乳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脂、
蔬菜和水果加工品、酒类、食糖和糖果、
茶叶、发酵调味品、罐头、冷饮及各种小
食品等。加工食品除少数水分高的产品
(如熟肉、黄油、豆制品等)不耐贮存外,
绝大多数产品由于经过加工处理和完善包
装,其贮藏性能都高于天然食品。
目录
因为食品加工本身就具有防腐保
藏的作用。经过干制、冷冻、盐
腌、糖渍、罐藏等加工的食品,
由于水分减少和消毒灭菌处理,
都能较长期的贮藏。
经过妥善包装的食品,能够有效
地防止微生物的再次污染,较好
地保持色、香、味、形状,大大
地提高贮藏性能。
目录
9.1.2 食品在贮藏中的质量变化
1)食品贮存中的生理变化和生物化
学变化
( 1)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中
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在氧化还
原酶作用下,逐步降解为简单物质和放
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有机体
最普遍的生理现象,也是鲜活食品最基
本的生理活动。鲜活食品的呼吸作用可
分为有氧呼吸和缺氧呼吸两种类型。
目录
有氧呼吸是鲜活食品的正常呼吸。它是指要
有氧条件下,葡萄糖被氧化降解,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完全氧化过
程。
C6H12O6+6O2——6CO2+6H2O+2830千焦耳
缺氧呼吸是指在缺氧条件下,鲜活食品中的
葡萄糖利用分子内的氧,在酶的催化下,分
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放出少量热的不完
全氧化过程。
C6H12O6——2C2H5OH+2CO2+117千焦耳
目录
就鲜活食品的贮藏来说,不论哪种类型的呼
吸作用,都要消耗食品的营养成分,降低
食品质量。呼吸热的产生和积累,还会导
致植物鲜活食品的腐烂变质。尤其是缺氧
呼吸会积累过多的乙醇和乙醛,可使活组
织细胞中毒,出现生理病害,缩短食品的
贮藏期限。因此,应尽量防止缺氧呼吸。
应当指出,正常的有氧呼吸,不仅可使鲜活
食品获得必要的能量,维持其生命活动,
而且也是一种自卫手段,有利于抵抗微生
物的侵害,防止生理病害的发生。但是呼
吸过于旺盛,又会很快消耗食品的营养成
分。因此,贮藏鲜活食品时,要防止缺氧
呼吸,保持较弱的有氧呼吸。
目录
影响鲜活食品呼吸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
和空气中的气体组成。一般而言,环境温度
升高时呼吸强度也随之加强。当环境温度低
于 0℃ 时,因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呼吸强度会
急剧下降。鲜活食品进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
温度为 25—35℃ 。因此,降低环境温度是贮
藏鲜活食品的重要措施。此外,空气中的氧
含量降低和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明显抑
制呼吸作用。
目前采用的气调贮藏法,就是利用改变空气
成分,达到抑制鲜活食品呼吸强度的 一种较
适宜的贮藏方法。
目录
( 2)僵直和软化作用。僵直作用是指
动物在屠宰或捕捞致死以后的一段
时间里,肌肉丧失原有的柔软性和
弹性而呈现僵硬的现象。
僵直作用发生的早晚及持续时间,
因动物种类,致死原因和温度等不
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鱼类的僵
直早于畜、禽类,带血致死的早于
放血致死的,温度高的早于温度低
的。
目录
哺乳动物僵直始于死后 8—12小时,
经 15—20小时终止;鱼类僵直约
始于死后 1—7小时,持续时间约
5—20小时。从食品的贮藏角度来
说,僵直期的肌肉 PH值低,有利
于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肌肉组织致密,作为主要成分的
蛋白质尚未分解,基本上保持了
肉类和鱼类原有的营养价值。此
时最适宜冷冻贮藏。
目录
软化是畜、禽、鱼肉僵直达到极限后,进一
步变化的结果。其特点是肌肉逐渐变软,恢
复弹性;由于蛋白质和三磷酸腺苷的分解,
使肌肉变得多汁,并且具有肉所特有的芳香
味和滋味。这一变化有利于改善畜、禽肉的
食用品质。软化后的畜、禽、鱼肉贮藏性能
已显著降低,不适于作贮藏之用。
畜、禽、鱼肉的软化速度,受温度影响大,
高温可加速软化,低温能延缓软化。当把温
度控制在 0℃ 时,可使软化停止。因此,采用
冷冻贮藏,可以有效地防止畜、禽、鱼肉的
软化,延长其贮藏期限。
目录
( 3)后熟作用。后熟指果实、瓜类等鲜活
食品,脱离母株(即采收)后成熟过程
的继续。在后熟过程中,酶可引起一系
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使瓜、果类的色、
香、味以及硬脆度等食用品质得以改善。
作为贮藏的果实或瓜类等,应在它们成
熟之前采收,通过控制贮藏条件来延缓
其后熟与衰老过程,达到贮藏保鲜的目
的。对于某些急需供应市场的产品,则
可以进行人工催熟。
目录
( 4)发芽与抽苔。处于休眠期的果实或二
年生的蔬菜,由于生理活动减弱,比较容
易贮藏。但是在适宜的外界条件和酶的作
用下,这些果实和蔬菜也会出现发芽(也
称萌芽)或抽苔。发芽与抽苔是菜果打破
休眠状态,由营养生长期向生殖生长期过
渡时发生的一种变化 。贮藏这些菜果需要
采取有力措施,延长其休眠期,以防止发
芽与抽苔。低温可以延长菜果的休眠期;
采用植物生长素(如 α—萘乙酸酯、抑芽丹
等)或 γ—射线辐照等,也能延长休眠期,
抑制菜果的萌发与抽苔。
目录
2)食品贮藏中微生物学变化
( 1)食品腐败。食品腐败是指由微生物
(主要是腐败细菌)所分泌的蛋白酶对
食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物,进
行深度分解而造成的食品变质现象。
食品腐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微生物
在食品中繁殖造成的。自然界分布的微
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引起食
品腐败主要的是细菌,尤其是那些能分
泌大量体外蛋白酶的细菌(即腐败细
菌),更是食品腐败的直接参与者。
目录
( 2)食品霉腐。食品霉腐是霉菌在食品中繁
殖的结果。霉菌能分泌大量的酶,可分解、
利用碳水化合物,所以含糖丰富的食品容易
霉腐。霉腐的食品不仅损失营养成分,外观
颜色因菌落的寄生出现黑、褐、黄、绿、青
等颜色,而且会使食品带有霉味。如果被产
毒的霉菌菌株污染,还会由于毒素的存在,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贮藏中应防止食品霉腐。
引起食品霉腐的霉菌,主要有曲霉、青霉、
根霉和毛霉等。
目录
( 3)食品发酵。食品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
泌的氧化还原酶作用下,食品中的单糖
发生不完全氧化的过程。食品发酵广泛应
用于发酵食品的生产上,但在食品贮藏
中它却能引起食品变质。食品贮藏中常见
的发酵,有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乳酸
发酵和醋酸发酵等。
目录
① 酒精发酵。酒精发酵是指食品中的葡萄
糖在酵母菌作用下,降解为乙醇的过程。
C6H12O6——2C2H5OH+2CO2
含糖食品(如水果、蔬菜、果汁、果酱等)
在贮藏中发生酒精发酵后,会产生酒味。
水果、蔬菜等鲜活食品,因缺氧呼吸也
会产生酒味。这都表明它们的质量已发
生变化。
目录
② 醋酸发酵。醋酸发酵是指食品以酒精发
酵生成乙醇后,在醋酸杆菌作用下,进
一步氧化为醋酸的过程。
2C2H5OH+2CO2——2CH3COOH+2H2O
利用醋酸发酵的原理可生产食醋。但食品
在贮藏中,如果发生醋酸发酵,则会降
低食品的质量,甚至使某些食品完全丧
失食用价值。如低度酒中的果酒、啤酒、
黄酒以及果汁、果蔬罐头等,常因醋酸
发酵而变质。
目录
③ 乳酸发酵。乳酸发酵是指食品中的葡萄糖在乳
酸菌作用下,产生乳酸的过程。由于这种发酵
特别容易在乳品中发生,所以称为乳酸发酵。

C6H12O6——2CH3COOH
乳酸发酵广泛应用于酸奶、酸豆乳、酸菜和泡菜
的生产。但食品在贮藏中发生乳酸发酵,不仅
会使风味变劣,而且还会因乳酸能改变食品的
PH值,造成蛋白质凝固、沉淀等变化。
目录
④ 酪酸发酵。酪酸发酵是指食品中的已糖在酪酸
菌作用下,产生酪酸的过程。酪酸发酵对于食
品贮藏极为有害,发酵产生的酪酸,会使食品
染上一种令人厌恶的气味,尤其是鲜乳、乳酪、
酸碗豆等,在变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酪酸的
气味,严重降低了食品质量。因此,在食品贮
藏中要注意防止酪酸发酵。
微生物所引起的质量变化,都是由于微生物污
染食品并进一步繁殖的结果,因此,控制食品
水分和空气的温湿度是防止微生物对食品造成
危害的主要措施。对含水量较低或干燥的食品,
除应贮藏在低温下,还应控制相对湿度低于
70%。
目录
( 4)色素的变化。色素是食品的呈色物质。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主要是动、植
物体原有色素);食品加工贮藏中因褐
变产生的新色素;食品在加工中按卫生
标准规定添加的合成色素。这三类色素
使食品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在贮存期
间,这些色素的变化会引起食品的变色,
使食品感官品质下降。
目录
( 5)风味物质的变化。风味是食品的重要
感官质量指标。狭义而言,风味就是食
品的香气、滋味,是由食品中的呈香和
呈味的物质所形成。
食品的香气成分具有挥发性,在贮藏中
会因环境温度过高,贮藏时间过长或包
装容器密封性差而挥发损失,降低食品
原有的香气。因此,控制低温贮藏条件
和加强包装容器的密封性,有利于保持
食品的香气。
目录
食品在贮藏期间,会因呈味物质的分解和
消耗而丧失原有的滋味。例如,水果在
贮藏中。由于呼吸作用,会使其有机酸
和含糖量下降,改变糖酸比值,进而影
响水果的滋味;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
会使水果的涩味消失。肉类中的肌甙酸
变成无味的肌甙,会使肉类的鲜味降低,
甚至消失。
目录
3)食品贮藏中的化学变化
( 1)蛋白质的变化。食品贮藏期间,蛋白质的
变性和水解,对食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 2)碳水化合物,主要以单糖、双糖和多糖的
形式存在。由于单糖、双糖具有吸湿性和结晶
性,含糖量高的食品(如食糖、糖果、糕点、
果实制品等),在空气湿度增高时,会因糖类
吸湿而使含水量增加,严重时会造成食品粘结、
溶化、流糖等。当空气湿度降低时,又会因水
分蒸发增加食品的干耗,已溶解的糖类会浓缩
析出结晶,造成食品的(返砂)现象。因此,
贮藏含糖量高的食品,要注意密封包装和严格
控制库房的空气湿度。
目录
( 3)脂肪的变化 。脂肪及含脂肪
的食品,在贮藏期间往往由于脂肪
酸败而发生变质。脂肪酸败不仅使
贮藏的食品产生难闻的哈喇气味,
而且酸败产物中的醛类、酮类等还
有害于人体健康。与脂肪共存的脂
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也被破坏,
使食品营养价值和感官质量降低。
目录
在脂肪氧化酸败中,氧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减
少氧与食品的接触是防止脂肪酸败的有效方
法之一。为此,可采用真空包装或充气包装,
隔绝氧与脂肪接触。降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
和采用低温贮藏,也能延缓食品中的脂肪氧
化酸败。铜、铁等金属及日光中的紫外线,
能加速脂肪的氧化酸败。因此,在加工和包
装食品时,应避免与金属接触,注意避光贮
藏。此外,添加抗氧化剂,也能在一定时间
内有效地防止脂肪氧化酸败。
目录
4)食品贮藏中的物理变化
食品贮藏期间,由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
化,或者贮藏管理不善,食品可能会发
生形态、组织结构和重量等方面的物理
变化。如水分蒸发与发汗、受潮溶化与
干缩结块和淀粉老化等。
淀粉老化是指糊化淀粉随着温度的降低,
失去原有的均匀结构而发生的凝沉现象。
淀粉老化后,食品的粘性和柔软性降低,
食感发硬,滋味变劣,消化率下降。
目录
对以淀粉为原料的食品,如面包、馒头、糕点
等的质量有不良影响。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淀粉
老化的两个主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淀粉糊稳
定,不易老化。温度低于 60℃,则开始老化;
2—5℃ 时,老化速度加快;降至 0℃ 以下,老
化速度又显著减慢。含水量 30—60%时最易老
化;低于是 10%时,不易老化。防止淀粉老化
的方法很多,可将含淀粉多的食品,在室温以
上保存或在 -45℃ 的低温冷冻保存,还可以在食
品中添加碱类膨松剂、乳化剂(如单硬脂酸甘
油脂、大豆磷脂等),或经膨化处理,都能有
效防止淀粉老化。
目录
9.2
食品的贮藏方法很多,除传统的高温
杀菌、干燥、低温等贮藏方法外,近年
还发展了气调、辐射等一些新的贮藏方
法。根据食品贮藏的基本原理,可将其
分为 两大类。
目录
第一类,全部或部分杀灭微生物和坏破酶的活性。
主要有高温杀菌法、辐射法、紫外线照射法以及
化学杀菌剂法等。采用这类方法贮藏食品,只要
具备良好的包装,就能防止微生物对食品的再次
污染,达到在常温条件下长期贮藏的目的。但这
类方法对食品原有风味有一定影响,只能用于部
分食品。
第二类,抑制微生物繁殖和酶的活性及非酶化学变
化。主要有低温法、干燥法、盐腌法、糖渍法、
气调贮藏法等。这类方法,在食品贮藏中应用广
泛。特别是低温贮藏法,能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原
有风味,目前仍为国内外普遍采用。
目录
9.2.1 抑制法
1)低温贮藏法
低温贮藏是指在 15℃ 以下温度环境中贮藏食品
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低温条件,抑制食品中
的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活性,有效地防止微生
物引起的食品质量变化,减弱鲜活食品的生理
活动和生鲜食品的生物化学变化,降低水分蒸
发速度和延缓食品化学成分的变化,它有利于
减少食品干耗,保持食品的色、香、味,从而
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新鲜度、风味品质和
营养价值。按贮藏温度不同,可分为冷却贮
藏和冷冻贮藏。
目录
( 1)冷却贮藏又称冷藏。贮藏温度一般在食品
冰点以上。由于引起食品变质的嗜温性微生
物,处于 10℃ 以下的低温就难于繁殖,所以,
除少数原产热带、亚热带的蔬菜和果品外,
多数食品的冷藏温度为 10—0℃ (对于易腐性
食品的冷藏温度应控制在 10—15℃ )。冷却
贮藏的食品,一般不发生冻结,能较好地保
持食品的风味品质。但是,食品中酶的活性
及鲜活食品的生理动活并未停止,嗜冷性微
生物仍能繁殖,所以食品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对于含水量大的食品,应保持库内有较高的相
对湿度,并降低空气流速,以减少干耗。
目录
( 2)冷冻贮藏又称冻结贮藏。它是先将食品在
低于冰点以下冻结,然后在高于冻结温度(
0℃ 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冻藏。
食品的冷冻温度和冷冻速度,对于冷冻食品的质
量关系极大。目前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低温
快速冷冻。这种方法,冻结温度低、速度快,
使冰晶生成速度大于细胞内水分向外扩散的速
度。细胞内外水分几乎同时结冰,生成的冰晶
细小,分布均匀,食品中约 90%的水分被冻结
在原来的位置。
目录
这样,速冻食品就不会象缓冻食品那样,因细
胞内间隙的冰晶过大,造成细胞的机械损伤和
破裂。解冻时也可减少汁液流失,容易恢复原
状,更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质量。采用低温快
速冷冻食品,主要是速冻蔬菜和水果,一般可
以贮藏一年以上。
冷冻食品通常采用缓慢升温的解冻方法,使冰
晶体缓慢融化成水,便于组织细胞对水分的吸
收,有利于减少汁液流失,保持食品原有状态
和营养价值。如果升温过快,会使冰晶体迅速
融化,大量的水分来不及被组织细胞吸收,造
成很多汁液流失,食品质量也会因此而降低。
目录
2)干燥贮藏法
干燥贮藏法是利用干燥或脱水措施,降低食
品中含水量,使之成为干燥状态的一种贮藏
方法,食品的干燥或脱水,统称为干制。经
干制的食品,称为干燥食品或干制食品。食
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之分。
自然干燥法是利用日晒、风吹等自然条件,
使食品脱水干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设
备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特殊技术条件,
主要用于原料区或基地的食品(如粮食、干
果、干菜、水产海味品等)干燥。
目录
人工干燥是通过人为地控制环境条件,对食品
进行脱水干燥的一种方法。这种干燥方法,
形式多样,主要有直火烘烤、热风干燥、喷
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
人工干燥法与自然干燥法相比,不受气候条件
的限制,可缩短干燥时间,减少因缓慢升温
而造成的质量变化,避免灰尘、杂质及昆虫、
微生物的污染,能保持食品质量和减少损耗。
但人工干燥法需要有专用设备,费用也较高。
目录
3)气调贮藏法
气调贮藏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宜的低温下,
改变贮藏库或包装中正常的空气组成(正常
的空气组成中氧气占 21%、氮占 78%、二氧
化碳占 0.03%),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
化碳的含量,以减弱鲜活食品的呼吸强度,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食品中化学成分的
变化,从而达到延长贮藏期和提高贮藏效果
的目的。气调贮藏有普通气调贮藏和机械气
调贮藏两种。
目录
普通气调贮藏是将食品贮藏在密封的塑料
薄膜幕里或塑料袋内的氧气,并利用生
石灰或二氧化碳洗涤器,吸附出鲜活食
品呼吸时释放出的过多二氧化碳,使气
体组成达到贮藏的要求。这种方法,简
单方便,成本低。只要在冷库或简易冷
库的基础上,利用塑料帐幕或塑料薄膜
袋,就可以进行苹果、柑桔、蒜苗和西
红柿等鲜活食品的气调贮藏。经济效益
也高于低温贮藏。
目录
机械气调贮藏须在密封性较高的气调库内进
行。利用气体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咐器协调
工作,或者利用先进的碳分子筛控制贮藏库
内的气体组成。机械气调贮藏效果好,但成
本较高。
气调贮藏设备必须气密封性好,不得漏气,贮
藏期间要经常对食品的外观、硬度、滋味、
成熟度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对库内的温度、
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要定期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进入气调室应有安全防护
措施,以防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窒息事
故。
目录
9.2.2 杀灭法
1)加热灭菌贮藏法
食品以加热处理,可以杀灭引起食品变质
的微生物,破坏食品中酶的活性,有利于
食品的贮藏。加热灭菌的食品,需有密封
的包装,使内容物与外界隔绝,防止微生
物二次污染和氧气的侵入,以利于食品的
长期贮藏,
目录
2)辐射贮藏法
辐射贮藏法是利用穿透力较强的射线照射食品,
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破坏酶的活性、抑制鲜
活食品的生命活动,从而达到防腐保鲜,延长
食品贮藏寿命的目的。在辐射过程中,食品温
度几乎不升高,有, 冷杀菌, 之称,能较好地
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新鲜度。
食品经照射后所吸收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
。其单为拉德( red)或戈瑞 (GY)。国际单位
制采用戈瑞。 1戈瑞等于 100拉德。根据食品品
种及贮藏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小剂量、中等剂
量和大剂量三种不同的照射剂量。
目录
辐照后的食品,也会发生一些质量变化,如
脂肪氧化,糖类降解,产生辐射臭,颜色变
暗,损失维生素等。这些质量变化,可以通
过一些辅助措施,予以防止或减轻辐射剂量
和不产生辐射臭,食品在辐照前,可经适当
升温处理,使酶的活性钝化,并在低温下辐
照和贮藏。又如,为了提高辐照效果,可以
采用充氮或真空包装。
大量的实验也证明,只要辐照剂量和辐照条
件符合要求,辐照贮藏的食品对人体是安全
的。
目录
3)化学贮藏法
化学贮藏法是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添
加某些对人体无害的化学物质,增强
食品的贮藏性能和保持食品品质的一
种贮藏方法。食品化学贮藏采用的保
藏剂种类很多,按保藏机理不同,可
分为防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和脱
氧剂。
目录
( 1)食品防腐剂。食品防腐剂是指能抑制
微生物繁殖的物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
物酶系统(尤其是呼吸酶)的活性,或者
阴碍、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从
而起到防腐作用。目前食品中使用的防腐
剂多为化学合成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
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化学合成防腐
剂的使用量必须符合,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
生标准, ( GB2760—80)。
目录
(2)食品杀菌剂,食品杀菌剂是指对污染食
品的微生物起杀灭作用的物质,按其灭菌
特性可分为氧化型杀菌剂和还原型杀菌
剂两类,
氧化型杀菌剂主要有过醋酸、漂白精。
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有效
地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其杀菌机理是
通过分解放释出初生态氧和游离氯,利
用它们的强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
目录
( 3)食品抗氧化剂和脱氧剂。食品抗氧化剂是
指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
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可提高食品的抗氧化
能力,避免食品在贮藏期间发生氧化变质,
从而延长食品的贮藏期限。
脱氧剂是指能除去食品中游离氧的一类物质。
使用脱氧剂是食品贮藏的一项辅助措施,对
食品无污染,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常用的
食品脱氧剂有特制铁粉、连二亚硫酸钠和碱
性糖制剂等。
目录
此外,在食品贮藏中,还常使虎皮灵、
青鲜素,S—81,6号洗果剂等来贮藏
苹果、马铃薯、鸭梨和柑桔有时还使
用权用药物来贮藏这些果蔬食品。上
述化学药剂,主要通过防腐、灭菌或
抑制鲜活食品的生命活动来延长食品
的贮藏期。使用时也须严格按照有关
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 10章
化学危险品的储存与防护
目录
10.1
?化工危险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毒
害、腐蚀以及放射性等性质的商品。
在经营、运输、储存中熟悉这类商品
的性能和安全防护,显得格外重要。
目录
10.1.1 化工危险品的特性
1)易燃、易爆商品的特性
( 1)燃烧。是指可燃性物质,与助燃剂如氧等
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和光的
一种现象。
( 2)燃点(即着火点)。是指可燃物质接近火
源而燃烧的最低温度。物质受热达不到燃点,
则不会引起燃烧。不同的可燃物质,有不同
的燃点。燃点低容易燃烧,危险性大;燃点
高的,燃烧困难危险性小。如乙醚的燃点
180℃,石油醚燃点 246℃ 。故乙醚的燃烧危
险性比石油大。
目录
( 3)闪点。是指易燃液体在一定温
度下,蒸发出来的气体与空气混合,
当接触火源时,能发出断断续续的火
花,但不能持续燃烧。一般来说物质
的闪点越低,越易燃烧。闪点是表示
液体的易燃程度,而不是燃烧温度。
因此,通常根据“闪点”和“燃点”,
来综合断定物质的易燃性质。
( 4)自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受热发生
自燃的最低温度。如锌粉自燃点 360℃ 。
目录
( 5)爆炸。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化学
反应。也就是物质由固体或液体状态,在
外界条件的引发下,在极短时间内转变为
气体状态;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
并由于气体体积的急剧膨胀,发出响声和
冲击力,从而对外界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力,这种现象叫做爆炸。
( 6)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
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
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遇到
火源就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之为爆炸
极限。
目录
2)毒、腐性商品的通性
( 1)毒害性商品。是指侵入人体内部
或接触皮肤即可破坏人体正常生理
机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一类物
品,简称毒品。
毒品毒性的表示方法,一般用 半
致死量 和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 表示。
目录
① 半致死量,也称致死中量。以符号
LD50表示,单位是毫克 /公斤体重。
LD5O数值大的,毒性小; LD5O数值
小的,毒性大。
②空气中毒气最大允许浓度。是指有毒
气体或挥发性毒品的蒸气,在空气中
达到影响人体健康时的最低浓度。通
常用一百万分空气中毒气所占的比重,
以符号 ppm表示。
目录
( 2)腐蚀性商品。是指接触人体能
发生腐蚀灼伤或接触其它物质能发
生破坏,甚至会引起燃烧和爆炸的
一类物品。
目录
3)放射性商品特性
放射性物品所放射出来的射线,称为
放射线。放射线里有甲、乙、丙三种射
线。
( 1)甲种射线( α射线)。是带有阳电
的氮原子,它的速率每秒钟为二十万公里。
这种射线穿透力很弱,例如铀 238释放的甲
种射线只要 2.7厘米厚度的空气层就能被吸
收了。如果遇到固体和液体物质时更要大大
减少它的射程,故一张普通的纸就可以挡住
甲种射线。但甲种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强,若
进入人体就能引起很大的伤害。
目录
( 2)乙种射线( β射线)。是带有阴电
的电子,它的速率为每秒二十万公里,
这种射线穿透力比甲种射线大,可以
穿过铅箔,在空气中的射程可达几百
厘米。
( 3)丙种射线( γ射线)。没有电荷,
是甲、乙种射线和周围的物质冲撞而
引起的光波,它的速率为每秒三十万
公里,这种射线穿透力最强,在空气
中射程达几万厘米,可以穿透很厚的
金属。
目录
10.1.2化工危险品的储存管理
1)危险品的入库验收
(1)到库物资验收方法,一般以感官检查为
主,运用, 看、听、嗅、摸、验, 五个字,
具体做法如下:
,看, 用眼睛看物资有无潮解、风化、熔
化、夹杂物等,包装有无破损、渗漏、
锈蚀等。
,听, 利用听觉鉴别容器是否有破裂声,
容器内物质是固体还是液体,用手指轻
敲容器外壁或瓶口用以辨别。
目录
“嗅, 用嗅觉鉴别库房内的气味是否
浓厚,包装外表是否有异味发生,
来确定物资有无渗漏。
,摸, 利用手的触觉探测物资有无
结块、粘连、发热,包装有无损坏。
,验, 运用仪器测定稳定剂的含量,
鉴定物资的性质,以及组织进一步
试验等。
目录
( 2)查验项目,在包装外形方面,应检查
包装是否有残破、锈蚀、渗漏、封口不
密、钢瓶漏气、包装不牢固、包皮粘附
杂质、油污,或遭受水湿雨淋等情况;
在包装内的物资方面,应检查是否有吸
潮、潮解、溶化、风化、硬结、发热、
变脆、变色、容量过多、产生异味、夹
杂物、稳定剂含量不中、容器底部有沉
淀物、内衬垫不妥等情况。
目录
( 3)到库物质,在未进库前,首先根据入
库凭证核对品名、来源、生产厂、规格、
批号、数量、危险品标志、压缩液化气
体钢瓶的合格使用期限及药品的有效期
限等是否符合。查验物资包装外形,对
包装破损、残漏或包装外皮粘附杂物或
物资性质不清楚等情况应当找适当场所
临时堆放,等候处理。待经仔细检查、
清除不安全因素或进行整修加固后,才
能进入库房。
目录
( 4)验收检查比例一般规定为百分之
五至十五,至于查验数字是多少,
可根据物资性质和包装情况,因地
制宜确定。对一些技术性较强,拆
开包装后确有危险或影响物资质量
的,一般以少拆开包装为宜或只作
外观检查。
目录
( 5)验收检查,必须根据安全作业精神,
在库房外安全地点进行逐件查验,不得
扩大危险区域;两种有抵触性的危险物
资,不得同时同地检查;对易燃易爆物
资,在查验时避免曝晒在太阳下,须隔
绝火种和热源。在搬运操作中防止撞击、
摩擦引起火星。开启包装时,使用不发
生火花的工具。
目录
( 6)在验收时,需要检斤的物资,必须过磅
验收。
( 7)爆炸品在验收中,如发现已经在药柱
(块)中装有雷管时,应拒收。
( 8)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经核对和外观检查
后,脱去安全帽,用下列方法检查是否漏气,
有毒气体不能用鼻嗅,可以在瓶口接缝处
涂肥皂水,如有气泡发生,则说明有漏气现
象,但必须注意,对氧气瓶严格禁止使用肥
皂水检漏,因肥皂含有油脂以防止发生危险。
目录
可用软胶管套在气瓶的出气嘴上,另一端连
接气球,如气球膨胀,则说明有漏气现象。
也可用压力表测量气瓶内气压,如气压不足,
说明有漏气的可能,应再作其它方面的检查。
此外,检查液氯气瓶,可用棉花蘸氨水接近
气瓶出气嘴,如发生氯化胺白雾,则证明气
瓶漏气。检查液氯,可用水润湿后的红色石
芯试纸接近气瓶的出气嘴,如试纸由红色变
成蓝色,则说明气瓶漏气。
( 9)放射性物品入库时,有条件单位最好用
放射性探测仪(乙、丙种)测试放射剂量,
以便安排储存和进行人身防护。
目录
2)危险品的苫垫码垛
(1)堆垛要求牢固、整齐、合理、节约仓位、
容易点数,做到不压坏底层物资、不超
过地面负荷,便于通风散潮;在确保货
物堆垛安全、美观、清洁的前提下,要
高标准利用库房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利
用率。
( 2)严格执行化工危险品分类保管原则,
按不同品种、规格、牌号、批次、不同
货主的货物均应分开码垛,不得混入一
起码垛。
目录
( 3)实行定量码垛,每行、每层数量力求整数,
便于清点和发货。包装外有标志者,码垛时要
作到一律向外,严禁货物倒放和标志朝下码放。
桶装应层层垫木板或橡皮胶垫,以防摩擦,堆
垛不宜过高过大,便于操作和检查。
( 4)码垛垫高,库房内货物为 15—30厘米。露天
存放货物,必须相应提高离地距离,以利防潮。
垫高物料,一般采用枕木、(仓木)、仓板、
水泥条、石块等,但对爆炸品、一级易燃品。
一级氧化剂,不得使用水泥条和石块,以防摩
擦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特种性能的货物其苫
垫材料,应专物专用,如氧化剂的苫垫,不能
移作易燃品苫垫用。
目录
( 5)货物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通道和间距。要把商
品保管好,五距很重要。“五距”就是在仓库
里除了保留必要的通道外,还要注意:顶距、
灯距、墙距、柱距、堆距。以便清点、消防和
防护。
( 6)堆码气瓶应有专用木架,木架可根据气瓶设
计,必须保持气瓶放置稳固。气瓶要直放,切
勿倒置。如无木架,亦可平放,但必须将瓶口
堆向一方,每个气瓶外套两个橡皮圈,并用三
角木卡牢,防止滚动。无瓶座的小型气瓶,可
平放在木架上,木架可设三层,但不宜过高,
瓶口向同一方向排列。
目录
( 7)露天存放货物,应做好上盖下垫,
全部苫盖严密。苫盖材料采用蓬布、铁
皮等材料。对容易引火的芦席、油毛毡
等不安全材料,不得用作化工危险品的
苫盖设备。
目录
3)危险品的安全储存措施
储存化学危险品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如果保管不好,大量化工物资不仅会变
质受损,而且会造成严重危险事故。各
危险品库应切实制定管理制度,认真执
行危险品的各种安全储存措施。
目录
( 1)储存大量化工危险品的仓库,根据物
质不同性质应进行分区分类隔离储存;个
别性质极为特殊的物品应采取单独储存。
( 2)爆炸物品不能超过规定的储存时间,
并必须单独存放于专门的仓库中。感度不
同的爆炸品要按类分存,不能混放在一起,
起爆器材不得与炸药在同一库内存放。
目录
( 3)对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或灭火
方法不同的危险品,不得在同一库内储存。
( 4)遇水燃烧和怕晒的危险品,不得在露
天存放;怕冻的物资,应在暖库存放;对
可以在露天存放的物资,根据不同性质,
应具备苫垫材料,以及确保安全的有效措
施。
目录
( 5)不准在库房内或露天堆垛进行试验,串倒
换桶、焊修、整修、分装、打包和其它可能
引起火灾的操作。
( 6)容器包装应密封完好无损,如发现破损渗
漏,必须进行安全处理,改装换桶必须在库
外安全地点进行。对易燃易爆炸品应使用不
发生火花的工具。从大桶向小桶或小瓶发放
易燃液体,应采用虹吸法,不得采用倾倒方
法,以免发生液体的大量挥发。
目录
( 7)加强平时检查工作,每天要做到三查,即
上班查、中午查、下班查。除一日三查外,
应该定期进行测温、化验,相应采取必要的
倒垛、通风、吸潮、整理、改装、添加稳定
剂、分开存放和催请货主处理等安全措施,
以防损失和发生事故。严格做到勤检查、勤
联系、勤处理。
( 8)危险品库,除一日三查外,每年应当组织
春防、夏防、秋防、冬防等大检查,并邀请
公安、保卫、储运等部门参加,分别检查防
爆、防火、防暑、防冻、防台、防霉变、防
汛、防虫蛀等工作,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目录
( 9)换装危险品的空容器,在使用前必
须进行检查,彻底清洗,以防遗留物与
装入物品发生抵触引起燃烧爆炸和中毒;
对遗留在地上和仓板上的危险品,必须
及时清除处理,保持库房清洁。
( 10)仓库区应严禁烟火。贮存电石的场
所,要禁止采暖(如暖气、炉子等),
也禁止修建下水道及阴沟。
目录
( 11)应在库房内外的适当地点,设置温
湿度计,建立检查记录制度,定时进行
记载,根据气候对库房进行通风、散潮、
降温、密封、保暖,以保适当的温湿度。
( 12)仓库应建立养护研究组织,平时进
行鉴定、试验、测定工作,积累资料,
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 13)危险品库要加强警卫,严格出入库
管理制度。
目录
10.1.3 化工危险品的温湿度管理
?温湿度管理是仓储商品养护的核心,
极大多数仓储商品质量变化的原因,
直接与温度和湿度相关,而且在高
温、高湿条件下,危险品还会发生
燃烧、爆炸等事故,因此,化工危
险品安全储存的关键,同样是严格
控制好库内的温度和湿度。
目录
1)爆炸性物品的温湿度管理
爆炸性物品大多数品种都具有吸湿性,
吸湿后容易降低或失去爆炸效能。
而受较高温度的影响,又容易发生
分解,可能引起爆炸。库房相对湿
度最好保持在 75%以下,最高也不
要超过 80%。冬季储存胶质炸药的
库房,库温不得低于零下 10℃,以
防药体变脆,发生危险。
目录
2
存放氧化剂的库房要设置温湿度计,
定时记录温湿度变化情况,相应的采取
整库密封、货垛密封或密封与自然通风
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库房温湿度。在不能
通风的情况下,可采用库内吸潮或人工
降温方法(如加冰降温、库顶喷水降温
等),使库内温湿度适应不同物品的要
求。
目录
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叔丁酯,
受热后不仅易于挥发和膨胀,同时还能加
速分解作用,因此,库内温度不宜超过
28℃ 。其它各种氧化剂,库温不宜超过
35℃ 。
有些氧化剂易吸潮溶化,如硝酸铵、
硝酸钙、硝酸镁、硝酸铁等。有的易吸潮
变质,如过氧化钠、三氧化铬等。这些物
品的库房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75%,而一般氧化剂的库内相对湿度也宜
保持在 80%以下,最高不能超过 85%。
目录
3
加强库房温湿度管理,是确保自燃物
品不发生自燃事故的重要养护措施 之一。
一级自燃物品,库温不宜超过 28℃,相
对湿度不宜超过 80%。二级自燃物品,库
温不宜超过 32℃,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80%。
黄磷库房温度,冬天不低于 3℃ 。
目录
4
库内温度过高,是造成易燃液体挥发
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往往是造成火
灾事故的原因。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存放沸点 50℃ 以下的易燃液体仓库,应
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作业。这类商品宜
储存装有空调机的恒温库,如一般仓库,
必须因地制宜降低库温,如:
密封降温 ——库房门窗挂门帘,库门加一
层避风阁,做成双道门。这样,在库外
温度高时,密闭门窗,而在早晚开启门
窗通风降温。
目录
库房涂白降温 ——库房内外墙喷刷成白色,
利用白色的反射作用,一般能降低库温
1—3℃ 。
埋藏降温 ——如储存量不大,可在密封库
内用砂土埋藏的方法降温。同时,因外
部压力增加,对防止高温容器爆破也有
作用。
用泡沫塑料降温 ——在库房墙壁四周,粘
贴一层 5—10厘米的聚乙烯泡沫塑料,库
顶上 50厘米高再加一层石棉顶,其隔热
效果很好,一般可降低库温 3—4℃ 。
目录
有的易燃液体受冻后,容易造成变质
或容器爆破,冬季应注意防冻。
湿度一般对多数易燃液体影响不大,
但如湿度过大,会使金属包装生锈、
氯或氟硅烷类物品吸潮后,能分解
并产生有腐蚀刺激性气体,所以亦
须防潮。
目录
5
对沸点低和易燃的腐蚀性物品,库温宜保
持在 30℃ 以下,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85%。
夏季须采取防热措施,防止液体挥发和
容器爆破。
对怕冻的腐蚀性物品,冬天需要做好防冻
工作,库温须保持在 10——15℃ 以上。
在寒冷地区储存甲醛的库房,冬天须采
取提温措施,但严禁用明火。不具备提
温条件的,可用谷糠围垛或装箱,也可
搬入窑洞、地窑保管。
目录
对吸潮后分解、发热、发烟的腐蚀性物品
,除保持包装完整,封口严密外,相对
湿度不宜超过 70%。所以除通风、密封外
,必要时,还可用不燃和耐酸的粉末将
商品埋藏起来,以隔绝与空气接触,或
用塑料袋套装,扎紧袋口。
目录
6)其他危险物品的温湿度管理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库温最高不超过
32℃,相对湿度控制在 80%以下,以防气
瓶生锈。夏季可于早晚通风降温。通风
后气瓶出现水淞时,应及时擦干。
遇水燃烧物品,库内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
在 75%以下,最高不超过 80%。在干燥季
节利用自然气候通风散潮,在潮湿天气
门窗密封防潮或库内用氯化钙、吸潮机
吸潮。
目录
易燃固体中的樟脑、赛璐珞、火柴、
精萘等怕热商品,库温宜在 30℃ 以下,
相对湿度 80%以下。二级易燃固体物品,
库温宜在 35℃ 以下。
毒害性物品虽没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
但一些有机易挥发液体剧毒品,在库
温过高时能加速挥发,影响人身健康
和增大商品损耗。因此,库温以不超
过 32℃ 为宜。
目录
有些毒品受潮后易结块,甚至分解,放
出剧毒气体,如氰化钙等,不仅降低了
有效成分,且不利于安全。所以库内应
经常保持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 80%以
下。
放射性物品对库内温湿度无特殊要求,
只须防止湿度过大损坏包装。因此亦应
保持清洁、干燥,工作人员除必要检查
和收发业务外,应尽量减少进入库房的
次数。
目录
10.2
10.2.1化工危险品的防火与防爆
1)防火与防爆
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明火。防止明火引起火灾应采取如下安全措
施:
①严禁在货区吸烟,禁止带入火柴和打火机等火种。
②严禁明火照明,只允许防爆或封闭式电气照明。
③金属容器进行焊锡,必须在库外安全地区操作 。
目录
( 2)摩擦和撞击
①搬运操作禁止滚动、摔、拖拉,防止相
互撞击、摩擦,同时也不得使用会发生
火花的工具。
②不准穿带有铁钉鞋子的人员进入易燃、
易爆库房。
目录
( 3)电器设备引起的火花
①搬运装卸用的电瓶车、电动吊车、电动
铲车等,必须装置防爆或封闭式马达。
②工作结束后,切断库房内电器设备的电
源程序。
( 4)化学能。浸油的废纱、抹布等不得放
入库房,防止发生自燃。
目录
( 5)聚集的日光。
①用玻璃容器盛装的易燃或可燃液体露天
储放时,应防止聚光,引起着火。
②库房窗玻璃涂白或糊纸,或用磨砂玻璃。
③压缩或液化气体钢瓶,低沸点易燃液体
的铁桶,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受热容易
蒸发的物品,都不得放在日光下爆晒。
目录
2)火方法和灭火器材
( 1)灭火方法。物质燃烧需要有三个条
件,即有可燃物质,如纸、木、塑料等
包装,木制屋架、门窗,以及有机物质
的商品;有助燃剂,如空气中的氧气和
危险品中的氧化剂;以及具备达到物质
燃点的环境温度。因此灭火方法就是设
法消除引起燃烧的某个条件。
目录
① 冷却法。 冷却燃烧区的温度,使其降低
到可燃物质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通
常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冷却法是灭火的重
要方法,主要用于水和二氧化碳来冷却
降温。
②窒息法。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
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
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目录
③ 隔离法 把燃烧物或燃烧物周围的可燃物
隔离或转移,使火势由于缺少可燃物而
熄灭。必要时,及时拆除与燃烧物相连
的易燃建筑,以隔绝火焰,防止蔓延。
④化学中断法。 又叫抑制法。这种方法是
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如 1211等喷
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的历
程中去,使游离基的链锁反应中断,达
到灭火的目的。
目录
( 2)灭火剂和灭火器材。使用灭火剂和
灭火器材,必须根据危险品性质,正
确使用。灭火剂的要求是:灭火效能
高、使用方便、来源丰富、成本低、
对人体和物体基本无害。常用的灭火
剂和灭火器材有以下几种:
①水。 水是一种高效、经济、方便的灭火剂。
②泡沫。 泡沫分为化学泡沫和空气机械泡沫。
目录
化学泡沫。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与泡沫稳
定剂(空气泡沫或甘草萃取液)相互作
用,而形成的膜状气泡群。泡沫比重为
0.15—0.25。化学泡沫分单粉和双粉两种,
是扑救油类火灾最有效的灭火剂。对于
水溶性易燃液体(如乙醇、丙酮等)储
罐的火灾,应用皂化泡沫。皂化泡沫粉
是在单粉中加入 2%的皂粉制成。产生化
学泡沫的器材有泡沫灭火机和泡沫发生
器。
目录
空气机械泡沫。它是由一定比例量的泡
沫液、水和空气,经过水流的机械作用,
相互混合组成。泡沫液的成分是动、植
物蛋白质类物质,由牛角、豆饼经水解
制成。泡沫比重为 0.11—0.16,可有效
地扑救易燃液体的火灾。
泡沫灭火机不适宜用于与酸、碱有反应
的物质如氰化物、遇水燃烧物品的灭火。
目录
③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适宜扑灭电气
火灾和着火范围不大的油类火灾,以
及某些忌水物质如电石和气体的燃烧,
但不宜用于金属钾、钠、镁等的灭火。
④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扑灭火灾的范
围较小,但四氯化碳不导电,因此主
要用于扑灭电气火灾。
目录
CCI4有毒并有一定的腐蚀性,当空
气中含有 0.5克 /米 3时,人吸入就会中
毒,所以在使用时要站在上风方向或
高处。如果在空气不流通处使用,最
好带上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把嘴和
鼻孔捂上,灭火后要立即通风。
CCI4与灼热的钾、钠、镁、铝以及电
石和乙烯等接触时,能强烈分解,甚
至发生爆炸。因此,在危险品灭火中,
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目录
⑤ 干粉灭火剂。干粉主要有碳酸氢钠、硬脂
酸铝、云母粉、石粉、石英粉混合配成。在
压缩气体的压力下,将干粉喷射到燃烧区灭
火,适用于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
⑥ 1211灭火剂。 1211为二氯一溴一氟甲烷代
号。本身为液体,易挥发,不导电,适用于
高压电火灾,特别适用于油类和有机溶剂的
灭火,灭火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四倍。在有爆
炸气体存在的库房内,其气体浓度达 6.75%
时,就能抑制燃烧和爆炸。
目录
此外,黄砂、石粉、碳酸钙、碳酸
钠等可以用作盖灭小量易燃液体和
某些不宜用水扑灭的危险品的燃烧
及初起的小火等。石棉布、毯等对
于扑灭小量易燃液体和固体化学物
品初起的小火亦很有效。
目录
3)灭危险品火灾注意事项
( 1)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机扑灭的危险
品有:金属钾、钠、钙、镁、钛、铝粉、
锌粉、铝镁合金、氢化钠(钾)、电石、
磷化钙、发烟硫酸、氯磺酸、三氯化磷、
五氯化磷、五氧化磷、无水氯化铝、过
氧化钾(钾、钡)和镍催化剂等各种忌
水物品。
目录
( 2)易燃和可燃液体,用水灭火时,根据与水
共处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比水轻不溶于水的,如石油烃类化合物和苯等
芳香族化合物,对于这类液体的火灾,须用泡
沫灭火。数量不多时,可用雾状水、二氧化碳
和化学干粉灭火。
②溶解于水或稍溶解于水的,如醇类、醚类、酯
类、酮类、二氧六环等,扑灭这类物品的火灾
,如数量不多,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和化学干粉。其中皂化泡沫最为有效。
目录
如果使用化学泡沫灭火,泡沫强度必须比扑救
第一类液体火灾大 3—5倍。
③不溶于水,比重大于水的如二硫化碳等。这
类液体的火灾可以用水扑灭。因为水能浮在
液面上将空气隔绝。
( 3)灭气体火灾最主要的是堵塞气体的来源
,并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氮气喷射,切断
火焰与喷出的气流,火焰即可扑灭。在灭火
同时,对未着火地区的钢瓶,应迅速移至安
全地带。如来不及移开,可用密集的雾状水
使钢瓶冷却。
目录
( 4)对于粉尘状固体着火,不能使用密
集水流灭火,否则由于水流冲击可能
造成粉尘飞扬,扩大灾害。应该用二
氧化碳、氮气或雾状水灭火。对于氧
化剂亦不宜使用大量加压水流冲击,
以用雾状水为宜。因为融熔的氧化剂,
经水冲击后流散,遇到可燃物,能引
起燃烧。遇水能起化学反应的危险品
及不溶于水的液体,都不能用水扑救,
而只能用干砂或干粉等灭火。
目录
( 5)危险品的火灾,有的能发散有毒和剌
激性的气体和烟雾,如氯、溴、氨、氰
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苦等。
因此在扑救这类物品的火灾时,必须配
备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以防中毒。
对有腐蚀性的酸、碱及剧毒物品,消防
人员在火场时,亦应注意安全防范。
目录
10.2.2 危险品的防护
1)化学灼伤及其预防
由于高温(烫伤)、低温或化学药品(灼伤)
作用所引起的身体组织的损害,统称为烧伤。
有时,也可能是高温和低温与化学品二者共
同作用的结果。
烧伤按程度分为三度。一度烧伤,仅限于皮
肤发红,既不起泡也不结疤。二度烧伤,皮
肤的表皮层和角质层都遭到破坏,并且形成
水泡。三度烧伤,扩展到皮下脂肪层的细胞、
肌肉、神经、血管,并烧焦皮肤。当三度烧
伤占到人体表面积 1/3以上时,就有致命危险。
目录
( 1)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由固体(氢氧化钠、硫酸酐
等)、液体(各种酸碱)和气体(氮的
氧化物、氟化氢等)等化学物质接触人
体所引起的。一般固体物质只能灼伤与
其直接接触的皮肤,而液体和气体则能
立即侵害很大的面积,并能透过衣服。
目录
化学灼伤比一般烫伤痛苦,而且伤口往往不易
愈合。而某些化学物质,如氢氟酸、漂白粉
的灼伤,在开始时,患者常不加注意,而是
经过几个小时后才表现出它的破坏作用,而
有时要经过 3—4天才发现的严重伤害。因此,
当这些物质落在皮肤上,应立即采取措施。
某些物质,如氨水,落在皮肤上的作用是很
弱的,但是落在眼睛上,却能使眼睛失明。
灼伤也有综合性,如磷落在皮肤上,燃烧属
于烧伤,同时生成磷酸也会灼伤皮肤,这又
属于化学灼伤。这种烧伤称热一化学烧伤。
目录
( 2)化学灼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腐蚀性物质落在身体上发生灼伤的原因很多,
必须特别慎重地遵守为这类工作所制定的规
程。灼伤的主要原因如下:
装卸、搬运、检验,特别是加工、改装腐蚀
性物品时,没有或不完善的安全技术规程;
无防护用具或使用已损坏的防护用具;包装
受潮或已被腐蚀,搬运时脱落;陶瓷和玻璃
容器碰撞破碎等。
目录
用薄壁玻璃密封保存硝酸、盐酸和浓氨等,由
于瓶内压力增加而爆破;而厚壁坚固器皿,
当第一次试图打开瓶子时,由于蒸发使器皿
内压增高,瓶塞会突然地顶出,溅出液导致
面部或眼睛灼伤等。
熟悉腐蚀性物品的性质,灼伤的原因和后果,
及时制定装卸、搬运、检验、化验、加工、
改装、收发、处理危险品的操作规则和规程,
是防止化学灼伤的主要措施。作业现场还应
根据物品的性质配备相应的防腐蚀、防毒等
防护用品。如清水、低浓度的碱液、稀醋酸
液或稀硼酸液。
目录
( 3)化学灼伤急救
由于灼伤程度与腐蚀物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
,因此,一旦有酸、碱液溅到皮肤或眼内,用
中和法立即冲冼,然后用大量的冷水迅速冲冼
灼伤处 15—20分钟。因此,在有化学灼伤危险
的地方,应该装有一种带有橡皮管和淋浴式喷
头的水龙头。优点是拿着橡皮管能任意转动,
喷出水的面积大。
有时不允许用水冲洗,例如遇水燃烧物品落
到皮肤上时,首先应将该物质清除掉,再用水
冲洗。
目录
2)中毒预防及其急救方法
( 1)防止中毒的一般预防措施
①选好保管人员。
②加强安全储运毒害品的宣传教育工作,制定
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
③对储运毒害物品的各环节如装卸、搬运、堆
码、验收、检查、包装整理、改装等,要分
别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④储存毒害品的库房,在操作前必须通风散毒,
操作后,立即清扫现场。
目录
⑤ 储存不同性质毒害品的仓库,应有包装室、验
收室,以及对人身防护的必要措施,并备有中
毒救护的简易器械和药物,此外,还应有更衣
室和简单的淋浴设备。
⑥对有毒危险品库房应经常检查空气中的有毒物
质含量,并且经常对工作地点进行消毒。
⑦供给操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如工作服、防毒
口罩、防护油膏等,在个别情况下,还应有防
毒面具等。
⑧库房内不准存放食物。每天下班后要用洗澡,
不许把家里穿用的衣物和工作时穿用的衣物放
一起。
目录
( 2)急性中毒急救方法
急救是人身中毒后的临时性措施,主
要是在医生到达前或患者送院医疗之
前,使中毒者及时得到治疗。发现有
人中毒时,首先将患者移出中毒地区,
并迅速排除或中和体内的有毒物,同
时,维持身体最重要系统的活动。
目录
常见中毒急救:
①呼吸道中毒。有毒蒸气、烟雾、粉尘被吸入
中毒现象,多为喉痒、咳嗽、流涕、气闷、
头晕、头痛等。如有上述情况应立即离开现
场,到空气新鲜处静卧。对呼吸因难者,可
吸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恢复呼吸正常,
并立即予以治疗。但有些毒物如溴甲烷,中
毒后并无警觉,因此在操作前应测定空气中
浓度。
②消化道中毒。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指剌激咽
部,或注射 1%阿朴吗啡 0.5ml以催吐,或用当
归三两、大黄一两、明矾一两、生甘草五钱,
用水煮服以催泻。
目录
如系油溶性毒品中毒,禁用蓖麻油、液体
石蜡等油质催泻剂。中毒者呕吐后应卧
床休息,注意保温,可饮热茶水。
皮肤中毒或灼伤。冲洗后涂一层氧化锌
药膏或硼酸软膏。毒物进入眼睛,用清
水或医用低浓度 NCI洗 10—15分钟,再送
医药治疗。
③对于心血管系统,心脏活动失调可皮下
注射 2—4ml樟脑油或 1—2ml咖啡因,不
太严重时,使用缬草、金盏花的混合液。
目录
3)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
受到达量照射或有过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
内,就会引起放射病,初期有疲倦、体重减
轻、嗜眠或失眠、白血球减少、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势继续加重者,
有脱发、皮肤发炎、便血等现象。如果一次
照射超过 500伦琴,极大多数人会在三周左右
时间内死亡。但是如果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使射线对人体照射剂量每天不超过 50毫伦,
就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目录
无论是内照射还是外照射,尤其是内照射,能
严重的损伤人体,因此,必须进行适当防护。
α 射线和 β 射线射程短,穿透力弱,在外照射
的情况下,穿厚工作服、胶靴、系胶围裙、戴
眼睛、手套,即可防护。但要戴防尘面罩,防
止粉尘吸入体内,避免内照射。
γ 射线穿透力强,因此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允许剂量,同时穿紧密光滑织物的工作服,系
铝质橡胶围裙,戴含有机磷酸钨的玻璃眼睛,
厚胶手套、加厚口罩,穿长筒胶靴。操作时,
最好两个人抬,以防放射性物品接近身体。表
10-1,2为几种放射性物品的 γ 射线的放射剂
量和工作时间限制表。
目录
为防止吞入放射性物质,工作人员在工
作场所不准吸烟、饮食,不准穿工作
服进入食堂。若患有皮肤病或有损伤
者,应停止对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同
时,应定期检查身体,便于及早发现
问题,采取必要的卫生保健和医疗预
防措施。
目录
表 10-1 几种放射性物品的 γ射线的放射剂量
品名 距离放射源 放射剂量(毫伦 /小时)
瑞士夜光粉 2厘米 20
朝鲜独居石 10厘米 13.9
广西独居石 2厘米 1.18
铈钠复盐 40厘米 6.94
硝酸镧 2厘米 4.3
发光剂 2厘米 0.183
注,表内列铈钠复盐、硝酸镧,都是独居石制硝酸钍的副产品,所以混有放射性元素,
目录
表 10-2 外照射 γ射线不同剂量的工作时间限制表
每天工作时间接触射线,最大允许剂量为 50毫伦
射线不同放射强度 (毫
伦 /小时 ) 相对允许时间 (小时 )
6.25 8
6.94 7
8.33 6
10 5
12.5 4
16.6 3
25 2
END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