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

?寻常疣
?跖疣
传染性软疣
2/54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
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病变。
脱氧核糖核酸 (DNA)病毒、核糖核酸 (RNA)病毒。
分类,
?新生物 型,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皮损呈疣状增生,
如各种疣 (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尖锐湿疣 )及
传染性软疣等。
?疱疹型,疱疹病毒。皮损以疱疹为主,如单纯疱
疹、水痘、带状疱疹。
?红斑发疹型,RNA病毒。皮损以红斑、斑丘疹为
主,如麻疹、风疹等。
3/54病毒性皮肤病
上火嘴唇长泡泡 — 单纯疱疹
你上火了。
天啊,不会
长成猪嘴吧?
4/54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herpes simplex)
定义,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 。
?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能引起多种部位感
染, 但以口周, 鼻腔, 生殖器等处好发 。
?病程有自限性, 但可复发 。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 (HSV),属 DNA病毒 。
?飞沫, 唾液, 接吻等直接接触传染 。
?分 I型和 II型, HSV-I型主要侵犯头面部皮肤粘膜;
HSV-II型主要侵犯生殖器皮肤粘膜和新生儿 。
5/54病毒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
复发性面口单纯疱疹 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唇
缘、口角、鼻孔周围等。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
或刺痛,继而在红斑基础出现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
疱液清,疱壁易破,约 1周~ 2周干燥结痂而愈,愈
后不留瘢痕。但常在同一部位复发。
新生儿单纯疱疹 HSV-Ⅱ 型感染多见。孕妇生殖器
疱疹分娩时传染。多在生后 4日~ 7日出现发热,咳
嗽,口腔、皮肤出现疱疹。重者呼吸困难,黄疸,
肝脾肿大,出血倾向,惊厥,意识障碍等。
疱疹性口龈炎 为常见的原发型单纯疱疹,多见于 1-5
岁儿童。
6/54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herpes simplex)
7/54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herpes simplex)
8/54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herpes simplex)
9/54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10/54病毒性皮肤病
生殖器疱疹
90%由 HSV-Ⅱ 型起,为性传播疾病。
11/54病毒性皮肤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群集性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
界处,易于复发等临床特点,不难诊断。
应与带状疱疹、水痘、脓疱疮鉴别。
12/54病毒性皮肤病
治疗
自限性。治疗原则,缩短病程,防止感染,减少复发。
局部治疗 促吸收、干燥、防继发感染。可用 5%硫
磺炉甘石洗剂,1%喷昔洛韦软膏,3%硼酸溶液,
2%甲紫液等。继发感染外用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
抗病毒,
?阿昔洛韦, 法昔洛韦, 万乃洛韦, 7日~ 10日 。
?危重患者,阿昔洛韦 5mg~ 15mg /kg,每 8h静滴 。
?新生儿,阿昔洛韦 30~ 60mg/kg,10日~ 21日 。
口炎、眼炎,苯扎溴铵漱口,%阿昔洛韦滴眼。
中医称“热疮”。方用银翘散、龙胆泻肝汤加减。
外治,青黛散香油调涂,板蓝根注射液反复轻擦或湿
敷。
13/54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带状疱疹
水痘和带状疱疹 (Varicella-Herpes Zoster)是由同一
病毒即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的
疾病。
水痘,散在分布的水疱为特征、传染性很强,
多见于儿童。
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
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中医称
为缠腰火丹。
14/54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VZV)
病毒具有亲神经及皮肤的特征,经飞沫或接触传染。
15/54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 (Varicella)
多发生于儿童,潜伏期为 14日~ 17日。
出疹前 1日~ 2日前驱期,表现为发热、乏力等。
皮疹初为针帽大红色丘疹,1日~ 2日内变成水疱,
疱液透明或混浊,周围有红晕,3日~ 5日后疱疹呈
脐样凹陷,逐渐干瘪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不留
瘢痕,常伴瘙痒。皮疹相继分批出现,故同时可见
红斑、丘疹、疱疹、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头面部及躯干皮疹密集,四肢
皮疹稀疏散在,病程约 2周。
成人水痘症状较儿童为重,前驱期长,高热,全身
症状明显,皮疹数目多。
16/54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
同时存在有丘疹、水疱、结痂性损害,典型水疱绿
豆大小,周围绕有红晕,结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17/54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
18/54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
19/54病毒性皮肤病
“蛇缠腰”就是带状疱疹
蛇!有蛇
20/54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发病前常先感局部疼部,或轻度发热、乏力,亦可
无前躯症状,患部先出现红斑,继而成簇性丘疹、
丘疱疹、迅即成水疱,疱壁紧张、疱周红晕,7- 8
天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附近淋巴结肿大。
皮疹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一般不超过
体表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腰骶神经
支配区,病程 2~ 4周,愈后获终身免疫,一般不易
复发,(免疫力低下者例外 )。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疼痛可出现在发疹前或伴
随皮疹存在,年龄愈大,疼痛更剧烈。老年患者于
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神经痛可达数月之久。
21/54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
皮疹单侧分布,不超过身体中线为该病的一特点,可
见数堆水疱沿周围神经支配的皮肤节段呈带状分布。
22/54病毒性皮肤病
好发于肋间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
23/54病毒性皮肤病
好发于三叉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
24/54病毒性皮肤病
特殊型带状疱疹
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发生红斑、丘疹、而无水疱。
出血型带状疱疹,水疱液为血性。
坏疽型带状疱疹,水疱坏死,褐色结痂,愈后有疤。
泛发型带状疱疹,血行播散,全身泛发,伴高热、肺、
脑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
眼带状疱疹,溃疡性角膜炎,失明,严重全眼球炎。
耳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面瘫、耳痛、外耳道
疱疹称为 Ramsey-Hunt综合症。
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神经节侵及内脏神经纤维,
引起胃肠道及泌尿道症状,病毒从脊髓神经前、后
根向上侵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膜炎。
25/54病毒性皮肤病
泛发型带状疱疹
26/54病毒性皮肤病
耳带状疱疹,Ramsey-Hunt综合症
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
称为 Ramsey-Hunt综合症。
27/54病毒性皮肤病
Kaposi水痘样疹
Kaposi水痘样疹 (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是指在原有的皮肤病 (多为遗传过敏
性皮炎或湿疹 )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或牛
痘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病。
皮损为在原有皮损上
突然发生的多数密集
扁平水疱,很快变为
脓疱,疱中央有脐凹,
周围有红晕,约 1~ 2
周后干燥结痂。
28/54病毒性皮肤病
Kaposi水痘样疹
诊断要点,1.好发 5岁以下患湿疹婴幼儿,多有接触单
纯疱疹感染者史,潜伏 1~ 2周。 2.皮损为在原有皮损
上突然发生的多数密集扁平水疱,很快变为脓疱,疱
中央有脐凹,周围有红晕,约 1~ 2周后干燥结痂。 3.
患儿可伴有高热、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伴局部淋巴
结肿大。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数并发脑炎及内脏损害。
治疗要点,1.对患有湿疹或遗传过敏性皮炎的患儿应避
免与单纯疱疹患者接触。 2.加强护理,支持疗法,对
症处理。 3.损害广泛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3~ 6ml/日,每日 1次或隔日 1次。有细菌感染者可用
抗生素。 4.局部以抗炎、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可用 3%硼酸,0.1%利凡诺或 0.05%呋喃西林、
0.05%黄连素溶液湿敷。外用抗生素软膏。
29/54病毒性皮肤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水痘儿童多发,发热,向心性丘疹、水疱、
结痂,周围有红晕,可确诊。
带状疱疹,群集小水疱,沿神经单侧分布,有
明显的神经痛,一般诊断不难。
应与单纯疱疹、脓疱疮鉴别。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
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有助于
确诊。
30/54病毒性皮肤病
治疗
局部治疗 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
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疱疹已破,3%硼酸溶液湿
敷,或外搽 0.5%新霉素软膏等。 局部理疗 (氦氖激光、
紫外线、频谱治疗仪 )。
抗病毒 无环鸟苷 5mg/kg静滴,1/8h,5~ 7日。阿
糖腺苷 15mg/(kg·d),1次 /日,缓慢静滴 12h以上。也
可口服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 7~ 10日。
止痛 选用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阿司匹林、
卡马西平。局部封闭,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
泛发严重病例,还应支持,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干扰
素、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
中医 口服龙胆泻肝汤。外用青黛散。
31/54病毒性皮肤病
坏疽性牛痘 (vaccinia necrosum)
是种痘反应的一种严重类型。
于种痘处发生坏死,形成圆形或卵园形溃疡,边缘
隆起呈堤状,中央坏死结痂。
32/54病毒性皮肤病
坏疽性牛痘 (vaccinia necrosum)
诊断要点,
?多见于一岁以内的初种儿;
?种痘后 2周左右发病;
?于种痘处发生坏死,形成圆形或卵园形溃疡,边
缘隆起呈堤状,中央坏死结痂;
?损害呈慢性进行性发展,逐渐扩大加深,身体其
他部位亦可出现迁延性损害;
?可伴高热,常因败血症而死亡。
治疗,
?肌注含高效价痘苗抗体的丙种球蛋白或输入新近
种痘成功者的血清;应用抗菌素治疗继发感染。
33/54病毒性皮肤病
疣 (verruca)
疣由 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引
起,人是唯一宿主。 HPV有 80多种。 HPV主
要是直接接触传染。
临床常见,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
因病毒存在于表皮棘细胞中,促使棘细胞增
生,形成疣状损害,另一常见的传染性软疣,
由痘病毒所致,皆属于 DNA病毒。
34/54病毒性皮肤病
寻常疣 (verruca vulgaris)刺瘊
“刺瘊”像堆刺 — 中医称千日疮
小刺猬,不好玩
35/54病毒性皮肤病
寻常疣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手背、手指、足缘等处。
皮损为针帽大灰白色扁平丘疹,渐增大,灰黄、污
褐或正常肤色,周围无红晕,表面粗糙干燥,角化
明显,触之坚硬 。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发
生于甲下有明显压痛。单个开始 (母疣 ),自身接种而
增多 (子疣 )。有自限性,2-3年消退。
?指状疣 (verruca digitalis):疣体表面参差不齐的指
状突起,好发于头皮、面部。
?丝状疣 (verruca filiformis):疣体柔软、细长、丝
状突起,好发女性颈、眼睑。
?甲周疣,皮损发生于甲周围者。向甲下蔓延使甲
掀起,易使甲裂开疼痛,称 甲下疣 。
36/54病毒性皮肤病
寻常疣
37/54病毒性皮肤病
寻常疣
38/54病毒性皮肤病
扁平疣 (verruca plana)扁瘊
好发于青少年,故称青年扁平疣。
多分布于面部、手背、颈、胸部。
皮疹为帽针头至黄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呈
圆形、椭圆形,正常肤色或淡褐色,数目不
定,散在或密集分布。由于搔抓可沿抓痕自
身接种传染成串珠状排列,称 同型反应
(Koebner现象 )。
自觉轻微瘙痒或无。
慢性经过,2~ 3年自行消退,不留疤,可复
发。
39/54病毒性皮肤病
同型反应
40/54病毒性皮肤病
跖疣 (verruca plantaris)
足底的寻常疣。外伤、磨擦、多汗为诱因。
初起为角质小丘疹,渐增大至黄豆大或更大,
因在足底受压而成斑块状,表面粗糙不平,
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单发或
多发,相近疣体相互融合成大的角质块,称
镶嵌疣 。
刀削去表面角质后,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
可见真皮乳头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 小黑点 。
一般无自觉症状,受压有压痛,病程慢性。
41/54病毒性皮肤病
小黑点
42/54病毒性皮肤病
镶嵌疣
43/54病毒性皮肤病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特点是全身泛发性扁平疣样损害。是人类乳
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与先天性细胞免疫
缺陷有关。
44/54病毒性皮肤病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癌变
HPV5型所致皮损恶变,是癌前期病变。
45/54病毒性皮肤病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皮损呈米粒到黄豆大扁平疣状丘疹。暗红、
紫红或褐色。
46/54病毒性皮肤病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诊断要点,1.幼年发病,可初发于任何年龄。 2.
好发于面、颈、手背及前臂,数目多,广泛
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 3.皮损呈米粒到黄豆
大扁平疣状丘疹。暗红、紫红或褐色。 4.病程
长,可持续终生不退,约 20%病人皮损经过
10~ 30年的潜伏期发生癌变,多发于暴露部
位。
治疗要点,外用 5%5-Fu软膏、液氮冷冻等,可
试用干扰素、转移因子等。避免日晒等诱因
预防癌变。
47/54病毒性皮肤病
组织病理
以颗粒层及棘层上部空泡细胞,核深染和电
镜下可见核内病毒颗粒为共同特征。
寻常疣还有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
和乳头瘤样增生。
扁平疣有角质层内网状空泡形成,不规则的
棘层增厚,但无乳头瘤样增生。
48/54病毒性皮肤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寻常疣,儿童小刺猬
扁平疣,青少年、同型反应
跖疣,足底的寻常疣
必要时可做病理及电镜检查。
跖疣应与鸡眼、胼胝鉴别,面部扁平疣应与
汗管瘤鉴别。
49/54病毒性皮肤病
治疗
局部治疗 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皮损数目、大
小等选用不同方法。
?数目少者,电灼、冷冻、激光、刮除等方法。
?数目多者,抗病毒、角质剥脱或腐蚀性外用药。
?3%酞丁胺霜或 3%酞丁胺二甲基亚砜外用。
?0.05%~ 0.1%维 A酸软膏或阿达帕林霜外用。
?氟尿嘧啶软膏外搽可治疗寻常疣、跖疣、扁平疣。
?平阳霉素疣体根部注射。
全身用药 对数目多或久治不愈者可选用,
?聚肌胞、干扰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
50/54病毒性皮肤病
“水瘊子”像珍珠,传染性软疣
是珍珠就好了
51/54病毒性皮肤病
传染性软疣 (Molluscum Contagiosum)
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属于 DNA病毒中痘病毒组。
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或间接传染。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躯于、四肢等。
皮疹 粟粒至绿豆大丘疹,灰白、或珍珠色,表面光
滑有蜡样光泽,中央微凹似脐窝,可从中挤出乳酪
样物质,系含病毒包涵体的 软疣小体 。
皮疹数目不等,散在分布,不融合。自觉轻微瘙痒,
有时因搔抓后易继发感染成脓疱。
治疗,去除软疣小体为原则。
预防,不共用浴巾,消毒衣服,避免搔抓以防扩散。
52/54病毒性皮肤病
传染性软疣
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灰
白或珍珠色。中心有脐凹,
可挤出软疣小体。
53/54病毒性皮肤病
传染性软疣
54/54病毒性皮肤病
传染性软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