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引论练习题
一, 给出下列概念的定义, 并说明它们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1)对象 (2)类 (3)属性 (4)服务 (5)继承
(6)封装 (7) 关联 (8)聚合 (9) 消息 (10)抽象
二, 介绍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思想, 论述该方法为什么有利
于改进软件开发 。
三, 以你所学习的 OOA方法为背景, 阐述 OOA的主要过程与
策略 。
第三部分
面向对象的设计
概而言之,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就是运用面向对
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但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
一、早期的 OOD(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历史:从 OOP发展到 OOD
G,Booch 1982 年发表, Object-Oriented Design”,
首次称, 面向对象的设计, 。
1986 年发表,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较完整地阐述了 OOD思想。
两个术语都用 OOD作为缩写,内容上也没有根本区别
R,J,Abbott 1983年提出正文分析方法,用规范的英语描述对一个问
题的解释,然后从描述中提取对象及其特征。 例:名词 —— 对象,动词
—— 操作。 被后来的许多 OOD方法所采用。
1986年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的) OOD方法
早期的 OOD方法
Booch86——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面向对象的开发
GOOD—— General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通用面向对象的开发
HOOD—— Hierarchical Object-Oriented Design
层次式面向对象的设计
OOSD—— Object-Oriented Structured Design
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
……
1、不是基于 OOA的
大多基于结构化分析结果(数据流图)
2、是 OO编程方法的延伸
多数方法与编程语言有关,特别受 Ada影响很大
3、不是纯 OO的
对某些 OO概念(如继承)缺少支持,
搀杂一些非 OO 概念(如数据流、包、模块等)
4、不是只针对软件生命周期的设计阶段
OOD中的,D” —— 指的是 Design 或 Development
多少涉及分析问题(如识别问题域的对象),但很不彻底
—— 早期的 OOD可看作现今 OOA&D方法的雏形
早期 OOD的特点:
二、现今( 90年代)的 OOD
背景:
从结构化分析文档识别 OOD的对象并非良策,识别对象
的关键问题在于用 OO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OO方法从设计发展到分析,出现 OOA方法。
OOA和 OOD构成完整的 OOA&D方法体系。
OOD基于 OOA,
识别对象由 OOA完成,
OOD的主要定义对象如何实现。
定义:
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就在是 OOA模型基础上运用
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目标是产生一个符合具
体实现条件的 OOD模型。
特点:
1,以面向对象的分析为基础, 一般不依赖结构化分析 。
2,与相应的 OOA方法共同构成一种 OOA&D方法体系 。 OOA
和 OOD采用一致的概念与原则, 但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
不同阶段, 有不同的目标及策略 。
3,较全面地体现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与原则 。
4,大多数方法独立于编程语言, 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
与设计所得到的系统模型可以由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 。
有多种 OOA&D方法,
Booch方法
Coad-Yourdon方法
Firesmith方法
Jacobson方法 (OOSE)
Martin-Odell方法
Rumbaugh方法 (OMT)
Wirfs-Brock方法
……
本课重点讲授
Coad/Yourdon
方法,加以适
当改进
Coad/Yourdon方法:
概念,对象、类、属性、服务、整体 -部分结构、一般 -特殊
结构、实例连接、消息连接、主题。
原则,抽象、封装、继承、关联、消息通讯、通用的组织方
法、粒度控制、行为分类。
识别类及对象
识别结构
识别主题
定义属性
定义服务
OOA过程
—— 五个活动
对象层
结构层
主题层
属性层
服务层
OOA模型
—— 五个层次
人机交互
部分
( HIC)
问题域
部分
( PDC)
任务管理
部分
( TMC)
数据管理
部分
( DMC)
对象层
结构层
主题层
属性层
服务层
OOD模型
—— 五个层次,四个部分
OOD过程 针对四个部分,进行四个相应的活动
设计问题域部分
设计人机交互部分的
设计任务管理部分
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上述每个活动都包含与 OOA相同的五个活动 ——
识别类及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
1、提高软件生产率
开发阶段:提高 20%,维护阶段提高更多。原因:
设计的投入在编程、测试时得到回报
OO方法使系统更易于理解
分析文档、设计文档、源程序对应良好
功能变化引起的全局性修改较少
OOD结果的复用
2、提高质量
现今的质量观点:
不仅是事后通过测试排除错误,而是着眼与软
件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分析、设计阶段开
始质量保证。
高质量不只是没有错误,而是好用、易用、可
移植、易维护,用户由衷地满意。
三,OOD的根本目标:
3、加强可维护性
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尽管可阶段性地“冻结”)
因素:客户业务、竞争形式、技术发展、规章制度 ……
—— 要求设计结果对变化有弹性
设计如何适应不可预见的变化?
—— 把易变部分和较稳定的部分隔离,
将变化的影响限制在局部
易变性:服务 >接口 >属性 >类
1,OOA与 OOD的分工
—— 两种不同的观点
做
什
么
怎
么
做
问题域与
系统责任
与实现有
关的因素
分
析
设
计
第
一
种
观
点
分 析 设 计
第二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的理由:
( 1)在各种分析 /设计方法中
“做什么”和“怎么做”实际上
没有严格的划分”。
( 2)过分强调, 分析不考虑怎
么做, 将使某些必须在 OOA考虑
的问题得不到完整的认识。
( 3)由于 OO方法表示形式的一
致,不存在把细化工作留给设计
人员的必然理由。
( 4)避免重复地认识同一事物,
并有利于分析结果的复用。
关键问题:对象的特征细节(如属
性的数据类型和服务流程图),是
在分析时定义还是在设计时定义?
例,Rumbaugh方法 (OMT)
和 Coad/ Yourdon方
法
四,O OA与 OOD的关系
2、一致的概念与表示法
前端 —— OOA 可以全部用 OO概念建模;
后端 —— OOP 可以全部用 OOPL支持的 OO概念编程。
OOD是承前启后中间环节
—— 使用与 OOA和 OOP一致的概念建立完整的、可实现的设计
模型。
3、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抽象层次
内容与目标:
OOA—— 主要 内容 是研究问题域和用户需求,运用面向对
象的观点和原则发现问题域中与系统责任有关的对象,以
及对象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目标 是建立一个直接映射问题
域,符合用户需求的 OOA模型。
OOD—— 主要 内容 是以 OOA模型为基础,按照实现的要求进
行设计决策,包括全局性的决策和局部细节的设计。 目标
是产生一个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完全可实现的 OOD模型。
全局性设计决策,体系结构、分布方案、并发控制、人机
交互、数据管理等。 OOD方法应支持用户以 OO概念表达对
这些问题的设计。
局部细节的设计,对每个对象类的每个属性和每个服务给
出详细的定义 。
抽象层次:
OOA模型,OOD模型、源程序 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 忽略了与系统责任无关的事物及特征。
三者又都是对计算机概念的抽象:
源程序忽略了与计算机硬件有关的细节,
OOD模型忽略了源程序的许多细节,
OOA模型进一步忽略了与实现条件有关的设计决策。
从对计算机概念的抽象而言,OOD模型的抽象级别低于
OOA模型而高于源程序。
概念,运用与 OOA部分相同的概
念 —— 没有增加新概念
对象、类、属性、服务 (操作 )、
封装、继承、消息、关联、聚合、
多态、主动对象 等
表示法,采用与 OOA一致的表示法
分析 设计
数据流图
( DFD)
模块结构图 ( MSD)
实体 -关系图( ERD)
传统方法分析与设
计之间的鸿沟
使分析
与设计
之间不
存在鸿
沟
OOA OOD
一致的
概念
一致的
表示法
类
图
类
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之间不存在鸿沟
第二章 OOD方法概貌
基本按 Coad/Yourdon方法讲授,做适当的改进和补充
新增的组成部分,隔
离实现条件
OOD—— 按实现条件对 OOA模型进行调整,并补充几
个新的组成部分(也是由对象构成)
与实现有关的因素:
图形用户界面系统
硬件、操作系统及网络
数据管理系统
其他 —— 编程语言、可复用构件库 ……
按实现条件调整
OOA模型
实现条件
实
现
条
件
基本思想:
尽可能隔离实现
条件对系统的影
响 —— 提供独立
的接口
对不可隔离的因
素,按实现条件
调整 OOA模型
实
现
条
件
OOD模型
—— 从两个侧面来描述
人
机
交
互
部
分
数
据
接
口
部
分
控制接口部分
问题域
部分
从一个侧面观察
OOD模型包括几个主要部分
—— 一个核心部分加几个外围部分
交
互
图 主
题
图
类
图
详
细
说
明
从另一侧面观察
OOD模型每个部分
如何用 OO概念表达
—— 采用 OOA的概念及
模型组织方式
OOA与 OOD的关系:
1、从 OOA到 OOD不是转换,不是细化;
—— 是调整和增补
问题域
部分
OOA
模型
将 OOA模型搬到 OOD;
进行必要的调整,
作为 OOD模型的问题域
部分;
人
机
交
互
部
分
数
据
接
口
部
分
控制接口部分
增补其它三个部分,成
为完整的 OOD模型。
2、采用一致的概念和表示法
—— 不存在分析与设计之间的鸿沟
3、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策略
OOA主要针对问题域,识别有关的对象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产生一个映射问题域,满足用户需求,独立
于实现的 OOA模型。
OOD主要解决与实现有关的问题,基于 OOA模型,
针对具体的软、硬件条件(如机器、网络,OS,GUI、
DBMS等)产生一个可实现的 OOD模型。
4,OOA与 OOD可适合不同的生命周期模型
—— 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
OOA与 OOD之间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交叉进行
OOD过程:
逐个设计 OOD模型的四个部分
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
控制接口部分的设计
数据接口部分的设计
不强调次序
每个部分均采用与 OOA一致的 概念, 表示法 及 活动,
但具有自己独特的策略。
一、什么是问题域部分?
对 OOA结果按实现条件进行补充与调整就是问题域部分。
不是传统方法的“转换”,不存在鸿沟。
主要不是细化,但 OOA未完成的细节定义要在 OOD完成。
是对 OOA模型的补充与调整
第三章 问题域部分( PDC)的设计
二、为什么需要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在 OOA阶段只考虑问题域和系统责任,OOD则要考虑与具
体实现有关的问题,需要对 OOA结果的补充与调整;
使反映问题域本质的总体框架和组织结构长期稳定,而
细节可变;
稳定部分( PDC)与可变部分(其它部分)分开,使系统
从容地适应变化;
有利于同一个分析用于不同的设计与实现;
支持系统族和相似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编程结果复用;
使一个成功的系统具有超出其生存期的可扩展性。
三、如何进行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1、继续运用 OOA的方法
—— 概念、表示法及一部分策略
2、使用 OOA结果,并加以修改
—— 需求的变化,新发现的错误
3、使用 OOA结果,并进行补充与调整(本节的重点)
( 1)为复用设计与编程的类而增加结构
( 2)增加一般类以建立共同协议
( 3)按编程语言调整继承
( 4)提高性能
( 5)为数据存储管理增补属性与服务
( 6)为编程方便增加底层成分
( 1)为复用设计与编程的类而增加结构
OOA识别和定义的类是本次开发中新定义的,需要进行
编程。
如果已存在一些可复用的类,而且这些类既有分析、设
计时的定义,又有源程序,那么,复用这些类即可提高
开发效率与质量。
可复用的类可能只是与 OOA模型中的类相似,而不是完
全相同,因此需对二者进行修改。
目标:尽可能使复用成分增多,新开发的成分减少
不同程度的复用
当
前
所
需
的
类
的
信
息
比
可
复
用
类
定
义
的
信
息
= 直接复用
< 通过继承复用
> 删除可复用类的多余信息
≈ 删除多余信息,通过继承而复用
对第四种情况的做法:
把要复用的类加到 PDC,
标以,OTS” 记号,或者中文“复用”
划掉(或标出)不用的属性与服务
建立从复用类到 PDC原有的类之间的一般 -特殊关系
由于 PDC的类继承了 OTS类的特征,
所以有些属性和服务不需要了 —— 划掉。
修改 PDC原有类的结构和连接,必要时移到 OTS类
例:
车辆
序号
颜色
式样
出厂年月
序号认证
PDC的类
( OTS)车辆
序号
厂商
式样
序号认证
可复用的类
( 2)增加一般类以建立共同协议
增加根类,将所有的类组织在一起
提供全系统通用的协议
例:提供创建、删除、复制等服务
增加其他一般类,提供局部通用的协议
例:提供永久存储及恢复功能
Object
(复用 )
B C E
A
属性
服务
D F
1,m
1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例:
( 3)按编程语言调整继承
起因,OOA强调如实地反映问题域,OOD考虑实现问题
,
所用语言不支持多继承,甚至不支持继承
多继承模式
狭义菱形 广义菱形
方法 1:采用整体部分结构
公司人员
顾主 职员
顾主职员
公司人员
身份
顾主身份 职员身份
1,2
1
问题:道理何在?
方法 2:采用实例连接
公司人员
顾主 职员
顾主职员
公司人员
身份
顾主身份 职员身份
1,2
1
问题:与方法 1有何区别?
方法 3:压平
公司人员
顾主 职员顾主职员
问题:有什么缺点?
( 4)提高性能
*增加属性
*合并通讯频繁的类
流速调节器
指定流速
……
流速调节
… …
流速探测器
当前流速
……
流速探测
取当前流速
… …
流速控制器
指定流速
当前流速
……
流速调节
流速探测
… …
合并前 合并后
*增加低层成分
帧
显示
背景 前景
1 1
0,m 0,1
显示显示
( 5)为数据存储管理增补属性与服务
在数据接口部分设计中介绍
( 6)为编程方便增加底层成分
—— 细化对象的分类
例:将几何图形分成
多边形、椭圆、扇形
等特殊类 几何图形
多边形 扇形椭圆
一、什么是人机交互部分
系统中负责人机交互的部分(由一些对象类构成)
OOA和 OOD都要考虑人机交互,但目的不同
OOA:通过人机界面反映需求(原型开发)
OOD:设计人机交互的细节
人机交互部分既取决于需求,又与 GUI密切相关
HIC的设计可以与 OOA同时进行,但要互相分离
—— 为了隔离实现条件的影响
第四章 人机交互部分( HIC)的设计
二、为什么需要人机交互部分
为了隔离 GUI的变化对问题域部分的影响
人机界面是系统中一个比较独立的部分
集中表现:
人如何向系统下达命令
系统如何向人提交信息
三、如何设计人机交互部分
研究使用系统的人
设计人机交互命令
用对象表示界面成分
1、研究使用系统的人,建立任务脚本
类别、身份、水平 …...
目的、任务、习惯、感情、关键性要求 ……
任务脚本
—— 描述用户如何通过与系统交互而进行工作
2、设计人机交互命令
( 1)学习、研究广泛流行的人机界面,
熟悉大家习惯的命令方式及界面风格
例:
Windows
Motif
VB,VC,Delphi
Web
…...
( 2)设计高层命令
什么是高层命令(以 Turbo C为例)?
A)对应着系统的一项大的功能(或操作步骤)的命令
例,Edit,Compiler,Run
B)当命令分为多个层次时,位于最上层的命令
例,Edit,Debug
C)若干功能接近的小命令的总称
例,File,Options
做法:
* 从需求出发发现各种命令 —— 考察活动者和 use case
* 从对象(特别是主动对象)的服务出发发现各种命令
* 符合 A,B条件的作为高层命令
* 剩下的按 C的原则进行组合 —— 如果太多,再组合
方式:
主菜单条,图符,菜单屏面
关键问题:
* 适当的命名 ——
反映命令提供的功能,符合流行的习惯
* 合理的顺序
按用户工作顺序,按使用频繁度,按功能类似性
* 适当的宽度与深度
深度不超过 3,宽度不超过 7± 2
( 3)设计细化的命令
按任务脚本,将每一条高层命令细化为一系列满
足用户交互要求的底层命令
评价准则
* 一致性 —— 术语、风格、步骤、活动的一致
* 减少操作步骤,包括减少键盘及鼠标操作
* 容错性
* 减少人脑记忆
至理名言,界面设计是给机器编程,不是给人编程!
*减少重复输入
* 及时反馈
* 趣味性、外观与感受
……
( 4)设计详细的交互
( 5)设计 HIC的类
—— 用面向对象的概念与表示法表达所有的界面成分
1)以窗口作为基本的 类
2)以窗口的部件作为窗口的部分对象类,
与窗口类形成 整体 -部分结构
例:菜单,工作区,对话框 ……
3)发现窗口与部件的共性,定义较一般的窗口类和
部件类,形成 一般 -特殊结构
4)用 属性 表示窗口或部件的静态特征
如:尺寸、位置、颜色、选项等
5)用 服务 表示窗口或部件的动态特征
如:选中、移动、滚屏等
6)建立与系统内部其它对象之间的 消息连接
界面对象服务往往要请求系统内部其它对象的服务
一、什么是任务管理部分
任务( task) —— 进程( process)的别称
有多个任务(进程)并发执行的系统
称作 多任务系统 或 并发系统
任务管理部分 ——
是 OOD模型的组成部分之一,用来定义和表
示并发系统中的每个任务。
用主动对象表示每个任务
所有的主动对象类构成任务管理部分
第五章 任务管理部分( DMC)的设计
二、为什么需要任务管理部分
并发行为是现实中固有的
当前大量的系统都是并发系统(多任务系统),例如:
设备与计算机并发工作的系统
有多个窗口进行人机交互的系统
多用户系统
多个子系统并发工作的系统
单处理机上的多任务系统
多处理机系统
……
多任务的设置
描述问题域固有的并发行为
表达实现所需的设计决策
为了隔离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的变化对整个系统的影
响
1) OOA定义的主动对象
主动对象类的每个对象事例都是一个任务
2)系统的并发需求所要求的多任务
要求多项工作同时进行,
则每一项工作就是一个任务
3)系统分布方案所要求的多任务
每一个分布站点至少有一个任务(主动对象)
4)为提高性能而增设的任务
高优先任务,低优先任务,关键任务
5)为实现方便设立的任务
例:负责处理机之间通讯的任务
6)为协调多任务的执行设立的任务
三、如何设计 TMC
1、识别每个任务
C/Y方法
着眼于:
事件驱动
的任务
时钟驱动
的任务
优先任务
关键任务
协调者任
务
2、审查与筛选
去掉不必要的任务
多余的并发性意味着执行效率的损
失
每个任务应该有以上列举的理由
之一
不要人为地增加任务
3、任务的表示与分类
用主动对象表示每个任务
用主动对象类描述每一类任务
用主动对象的主动服务描述任务的功能
原有的主动对象
原有的普通对象标为主动对象
新定义的主动对象
@类名
属性
……
@服务
……
数据管理部分是 OOD模型中负责在特定的数据管理系
统中存储和检索对象的组成部分。
问题范围:
对象在永久性存储介质上的存储
只存储对象的属性部分
可能只有一部分对象需要长久存储
第六章 数据管理部分( TMC)的设计
一、什么是数据管理部分
不同的数据管理系统:
文件系统,R-DBMS,OO-DBMS
—— 对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隔离数据管理系统对其它部分的影响
使选用不同的数据管理系统时,问题域部分基本相同
二、为什么需要数据管理部分
三、如何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1、选择数据管理系统
文件系统,R-DBMS,OO-DBMS
(以下仅针对 R-DBMS)
2、数据存放设计
—— 每个类使用一个数据库表
1)列出每个类的所有属性(包括继承来的属性)
2)规范化 —— 一般按第三范式,按时间与空间权衡
3)定义数据库的表
列:规范化之后的一个属性
行:一个对象实例
3、设计数据管理部分的类
并修改问题域部分
—— 两种方案
方案 1:
问题域部分:每个类的对象自己存储自己
数据管理部分:设立一个对象,提供两个服务 ——
( 1)通知问题域部分的对象自己存储自己
( 2)检索被存储的对象
为了存储自己,对象要知道什么?
本类对象的属性数据结构
本类对象对应哪个数据库表
对象实例对应数据库表的哪一行
方案 2:
数据管理部分设立一个对象,负责问题域部分所有
对象的存储与检索
问题域部分的对象通过消息使用数据管理部分对象
的服务
为了存储各个类的对象,DMC的对象要知道什么?
每个要求存储、检索的类的属性数据结构
每个要求存储、检索的类的对象存放在哪个数据库表
当前要求存储或检索的对象属于哪个类,对应数据库
表的哪一行
关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OO-DBMS)
三种做法:
在 R-DBMS之上增加 OO功能
对 OOPL增加永久对象功能
全新的设计
对照 E-R模型的存储,理解对象存储
对象的属性部分相当于 E-R模型中的一个实体
当使用 OO-DBMS时,不需要上述工作
一, 给出下列概念的定义, 并说明它们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1)对象 (2)类 (3)属性 (4)服务 (5)继承
(6)封装 (7) 关联 (8)聚合 (9) 消息 (10)抽象
二, 介绍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思想, 论述该方法为什么有利
于改进软件开发 。
三, 以你所学习的 OOA方法为背景, 阐述 OOA的主要过程与
策略 。
第三部分
面向对象的设计
概而言之,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就是运用面向对
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但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
一、早期的 OOD(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历史:从 OOP发展到 OOD
G,Booch 1982 年发表, Object-Oriented Design”,
首次称, 面向对象的设计, 。
1986 年发表,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较完整地阐述了 OOD思想。
两个术语都用 OOD作为缩写,内容上也没有根本区别
R,J,Abbott 1983年提出正文分析方法,用规范的英语描述对一个问
题的解释,然后从描述中提取对象及其特征。 例:名词 —— 对象,动词
—— 操作。 被后来的许多 OOD方法所采用。
1986年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的) OOD方法
早期的 OOD方法
Booch86——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面向对象的开发
GOOD—— General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通用面向对象的开发
HOOD—— Hierarchical Object-Oriented Design
层次式面向对象的设计
OOSD—— Object-Oriented Structured Design
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
……
1、不是基于 OOA的
大多基于结构化分析结果(数据流图)
2、是 OO编程方法的延伸
多数方法与编程语言有关,特别受 Ada影响很大
3、不是纯 OO的
对某些 OO概念(如继承)缺少支持,
搀杂一些非 OO 概念(如数据流、包、模块等)
4、不是只针对软件生命周期的设计阶段
OOD中的,D” —— 指的是 Design 或 Development
多少涉及分析问题(如识别问题域的对象),但很不彻底
—— 早期的 OOD可看作现今 OOA&D方法的雏形
早期 OOD的特点:
二、现今( 90年代)的 OOD
背景:
从结构化分析文档识别 OOD的对象并非良策,识别对象
的关键问题在于用 OO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OO方法从设计发展到分析,出现 OOA方法。
OOA和 OOD构成完整的 OOA&D方法体系。
OOD基于 OOA,
识别对象由 OOA完成,
OOD的主要定义对象如何实现。
定义:
面向对象的设计( OOD)就在是 OOA模型基础上运用
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目标是产生一个符合具
体实现条件的 OOD模型。
特点:
1,以面向对象的分析为基础, 一般不依赖结构化分析 。
2,与相应的 OOA方法共同构成一种 OOA&D方法体系 。 OOA
和 OOD采用一致的概念与原则, 但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
不同阶段, 有不同的目标及策略 。
3,较全面地体现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与原则 。
4,大多数方法独立于编程语言, 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
与设计所得到的系统模型可以由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 。
有多种 OOA&D方法,
Booch方法
Coad-Yourdon方法
Firesmith方法
Jacobson方法 (OOSE)
Martin-Odell方法
Rumbaugh方法 (OMT)
Wirfs-Brock方法
……
本课重点讲授
Coad/Yourdon
方法,加以适
当改进
Coad/Yourdon方法:
概念,对象、类、属性、服务、整体 -部分结构、一般 -特殊
结构、实例连接、消息连接、主题。
原则,抽象、封装、继承、关联、消息通讯、通用的组织方
法、粒度控制、行为分类。
识别类及对象
识别结构
识别主题
定义属性
定义服务
OOA过程
—— 五个活动
对象层
结构层
主题层
属性层
服务层
OOA模型
—— 五个层次
人机交互
部分
( HIC)
问题域
部分
( PDC)
任务管理
部分
( TMC)
数据管理
部分
( DMC)
对象层
结构层
主题层
属性层
服务层
OOD模型
—— 五个层次,四个部分
OOD过程 针对四个部分,进行四个相应的活动
设计问题域部分
设计人机交互部分的
设计任务管理部分
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上述每个活动都包含与 OOA相同的五个活动 ——
识别类及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
1、提高软件生产率
开发阶段:提高 20%,维护阶段提高更多。原因:
设计的投入在编程、测试时得到回报
OO方法使系统更易于理解
分析文档、设计文档、源程序对应良好
功能变化引起的全局性修改较少
OOD结果的复用
2、提高质量
现今的质量观点:
不仅是事后通过测试排除错误,而是着眼与软
件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分析、设计阶段开
始质量保证。
高质量不只是没有错误,而是好用、易用、可
移植、易维护,用户由衷地满意。
三,OOD的根本目标:
3、加强可维护性
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尽管可阶段性地“冻结”)
因素:客户业务、竞争形式、技术发展、规章制度 ……
—— 要求设计结果对变化有弹性
设计如何适应不可预见的变化?
—— 把易变部分和较稳定的部分隔离,
将变化的影响限制在局部
易变性:服务 >接口 >属性 >类
1,OOA与 OOD的分工
—— 两种不同的观点
做
什
么
怎
么
做
问题域与
系统责任
与实现有
关的因素
分
析
设
计
第
一
种
观
点
分 析 设 计
第二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的理由:
( 1)在各种分析 /设计方法中
“做什么”和“怎么做”实际上
没有严格的划分”。
( 2)过分强调, 分析不考虑怎
么做, 将使某些必须在 OOA考虑
的问题得不到完整的认识。
( 3)由于 OO方法表示形式的一
致,不存在把细化工作留给设计
人员的必然理由。
( 4)避免重复地认识同一事物,
并有利于分析结果的复用。
关键问题:对象的特征细节(如属
性的数据类型和服务流程图),是
在分析时定义还是在设计时定义?
例,Rumbaugh方法 (OMT)
和 Coad/ Yourdon方
法
四,O OA与 OOD的关系
2、一致的概念与表示法
前端 —— OOA 可以全部用 OO概念建模;
后端 —— OOP 可以全部用 OOPL支持的 OO概念编程。
OOD是承前启后中间环节
—— 使用与 OOA和 OOP一致的概念建立完整的、可实现的设计
模型。
3、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抽象层次
内容与目标:
OOA—— 主要 内容 是研究问题域和用户需求,运用面向对
象的观点和原则发现问题域中与系统责任有关的对象,以
及对象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目标 是建立一个直接映射问题
域,符合用户需求的 OOA模型。
OOD—— 主要 内容 是以 OOA模型为基础,按照实现的要求进
行设计决策,包括全局性的决策和局部细节的设计。 目标
是产生一个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完全可实现的 OOD模型。
全局性设计决策,体系结构、分布方案、并发控制、人机
交互、数据管理等。 OOD方法应支持用户以 OO概念表达对
这些问题的设计。
局部细节的设计,对每个对象类的每个属性和每个服务给
出详细的定义 。
抽象层次:
OOA模型,OOD模型、源程序 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 忽略了与系统责任无关的事物及特征。
三者又都是对计算机概念的抽象:
源程序忽略了与计算机硬件有关的细节,
OOD模型忽略了源程序的许多细节,
OOA模型进一步忽略了与实现条件有关的设计决策。
从对计算机概念的抽象而言,OOD模型的抽象级别低于
OOA模型而高于源程序。
概念,运用与 OOA部分相同的概
念 —— 没有增加新概念
对象、类、属性、服务 (操作 )、
封装、继承、消息、关联、聚合、
多态、主动对象 等
表示法,采用与 OOA一致的表示法
分析 设计
数据流图
( DFD)
模块结构图 ( MSD)
实体 -关系图( ERD)
传统方法分析与设
计之间的鸿沟
使分析
与设计
之间不
存在鸿
沟
OOA OOD
一致的
概念
一致的
表示法
类
图
类
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之间不存在鸿沟
第二章 OOD方法概貌
基本按 Coad/Yourdon方法讲授,做适当的改进和补充
新增的组成部分,隔
离实现条件
OOD—— 按实现条件对 OOA模型进行调整,并补充几
个新的组成部分(也是由对象构成)
与实现有关的因素:
图形用户界面系统
硬件、操作系统及网络
数据管理系统
其他 —— 编程语言、可复用构件库 ……
按实现条件调整
OOA模型
实现条件
实
现
条
件
基本思想:
尽可能隔离实现
条件对系统的影
响 —— 提供独立
的接口
对不可隔离的因
素,按实现条件
调整 OOA模型
实
现
条
件
OOD模型
—— 从两个侧面来描述
人
机
交
互
部
分
数
据
接
口
部
分
控制接口部分
问题域
部分
从一个侧面观察
OOD模型包括几个主要部分
—— 一个核心部分加几个外围部分
交
互
图 主
题
图
类
图
详
细
说
明
从另一侧面观察
OOD模型每个部分
如何用 OO概念表达
—— 采用 OOA的概念及
模型组织方式
OOA与 OOD的关系:
1、从 OOA到 OOD不是转换,不是细化;
—— 是调整和增补
问题域
部分
OOA
模型
将 OOA模型搬到 OOD;
进行必要的调整,
作为 OOD模型的问题域
部分;
人
机
交
互
部
分
数
据
接
口
部
分
控制接口部分
增补其它三个部分,成
为完整的 OOD模型。
2、采用一致的概念和表示法
—— 不存在分析与设计之间的鸿沟
3、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策略
OOA主要针对问题域,识别有关的对象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产生一个映射问题域,满足用户需求,独立
于实现的 OOA模型。
OOD主要解决与实现有关的问题,基于 OOA模型,
针对具体的软、硬件条件(如机器、网络,OS,GUI、
DBMS等)产生一个可实现的 OOD模型。
4,OOA与 OOD可适合不同的生命周期模型
—— 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
OOA与 OOD之间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交叉进行
OOD过程:
逐个设计 OOD模型的四个部分
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
控制接口部分的设计
数据接口部分的设计
不强调次序
每个部分均采用与 OOA一致的 概念, 表示法 及 活动,
但具有自己独特的策略。
一、什么是问题域部分?
对 OOA结果按实现条件进行补充与调整就是问题域部分。
不是传统方法的“转换”,不存在鸿沟。
主要不是细化,但 OOA未完成的细节定义要在 OOD完成。
是对 OOA模型的补充与调整
第三章 问题域部分( PDC)的设计
二、为什么需要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在 OOA阶段只考虑问题域和系统责任,OOD则要考虑与具
体实现有关的问题,需要对 OOA结果的补充与调整;
使反映问题域本质的总体框架和组织结构长期稳定,而
细节可变;
稳定部分( PDC)与可变部分(其它部分)分开,使系统
从容地适应变化;
有利于同一个分析用于不同的设计与实现;
支持系统族和相似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编程结果复用;
使一个成功的系统具有超出其生存期的可扩展性。
三、如何进行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1、继续运用 OOA的方法
—— 概念、表示法及一部分策略
2、使用 OOA结果,并加以修改
—— 需求的变化,新发现的错误
3、使用 OOA结果,并进行补充与调整(本节的重点)
( 1)为复用设计与编程的类而增加结构
( 2)增加一般类以建立共同协议
( 3)按编程语言调整继承
( 4)提高性能
( 5)为数据存储管理增补属性与服务
( 6)为编程方便增加底层成分
( 1)为复用设计与编程的类而增加结构
OOA识别和定义的类是本次开发中新定义的,需要进行
编程。
如果已存在一些可复用的类,而且这些类既有分析、设
计时的定义,又有源程序,那么,复用这些类即可提高
开发效率与质量。
可复用的类可能只是与 OOA模型中的类相似,而不是完
全相同,因此需对二者进行修改。
目标:尽可能使复用成分增多,新开发的成分减少
不同程度的复用
当
前
所
需
的
类
的
信
息
比
可
复
用
类
定
义
的
信
息
= 直接复用
< 通过继承复用
> 删除可复用类的多余信息
≈ 删除多余信息,通过继承而复用
对第四种情况的做法:
把要复用的类加到 PDC,
标以,OTS” 记号,或者中文“复用”
划掉(或标出)不用的属性与服务
建立从复用类到 PDC原有的类之间的一般 -特殊关系
由于 PDC的类继承了 OTS类的特征,
所以有些属性和服务不需要了 —— 划掉。
修改 PDC原有类的结构和连接,必要时移到 OTS类
例:
车辆
序号
颜色
式样
出厂年月
序号认证
PDC的类
( OTS)车辆
序号
厂商
式样
序号认证
可复用的类
( 2)增加一般类以建立共同协议
增加根类,将所有的类组织在一起
提供全系统通用的协议
例:提供创建、删除、复制等服务
增加其他一般类,提供局部通用的协议
例:提供永久存储及恢复功能
Object
(复用 )
B C E
A
属性
服务
D F
1,m
1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属性
服务
例:
( 3)按编程语言调整继承
起因,OOA强调如实地反映问题域,OOD考虑实现问题
,
所用语言不支持多继承,甚至不支持继承
多继承模式
狭义菱形 广义菱形
方法 1:采用整体部分结构
公司人员
顾主 职员
顾主职员
公司人员
身份
顾主身份 职员身份
1,2
1
问题:道理何在?
方法 2:采用实例连接
公司人员
顾主 职员
顾主职员
公司人员
身份
顾主身份 职员身份
1,2
1
问题:与方法 1有何区别?
方法 3:压平
公司人员
顾主 职员顾主职员
问题:有什么缺点?
( 4)提高性能
*增加属性
*合并通讯频繁的类
流速调节器
指定流速
……
流速调节
… …
流速探测器
当前流速
……
流速探测
取当前流速
… …
流速控制器
指定流速
当前流速
……
流速调节
流速探测
… …
合并前 合并后
*增加低层成分
帧
显示
背景 前景
1 1
0,m 0,1
显示显示
( 5)为数据存储管理增补属性与服务
在数据接口部分设计中介绍
( 6)为编程方便增加底层成分
—— 细化对象的分类
例:将几何图形分成
多边形、椭圆、扇形
等特殊类 几何图形
多边形 扇形椭圆
一、什么是人机交互部分
系统中负责人机交互的部分(由一些对象类构成)
OOA和 OOD都要考虑人机交互,但目的不同
OOA:通过人机界面反映需求(原型开发)
OOD:设计人机交互的细节
人机交互部分既取决于需求,又与 GUI密切相关
HIC的设计可以与 OOA同时进行,但要互相分离
—— 为了隔离实现条件的影响
第四章 人机交互部分( HIC)的设计
二、为什么需要人机交互部分
为了隔离 GUI的变化对问题域部分的影响
人机界面是系统中一个比较独立的部分
集中表现:
人如何向系统下达命令
系统如何向人提交信息
三、如何设计人机交互部分
研究使用系统的人
设计人机交互命令
用对象表示界面成分
1、研究使用系统的人,建立任务脚本
类别、身份、水平 …...
目的、任务、习惯、感情、关键性要求 ……
任务脚本
—— 描述用户如何通过与系统交互而进行工作
2、设计人机交互命令
( 1)学习、研究广泛流行的人机界面,
熟悉大家习惯的命令方式及界面风格
例:
Windows
Motif
VB,VC,Delphi
Web
…...
( 2)设计高层命令
什么是高层命令(以 Turbo C为例)?
A)对应着系统的一项大的功能(或操作步骤)的命令
例,Edit,Compiler,Run
B)当命令分为多个层次时,位于最上层的命令
例,Edit,Debug
C)若干功能接近的小命令的总称
例,File,Options
做法:
* 从需求出发发现各种命令 —— 考察活动者和 use case
* 从对象(特别是主动对象)的服务出发发现各种命令
* 符合 A,B条件的作为高层命令
* 剩下的按 C的原则进行组合 —— 如果太多,再组合
方式:
主菜单条,图符,菜单屏面
关键问题:
* 适当的命名 ——
反映命令提供的功能,符合流行的习惯
* 合理的顺序
按用户工作顺序,按使用频繁度,按功能类似性
* 适当的宽度与深度
深度不超过 3,宽度不超过 7± 2
( 3)设计细化的命令
按任务脚本,将每一条高层命令细化为一系列满
足用户交互要求的底层命令
评价准则
* 一致性 —— 术语、风格、步骤、活动的一致
* 减少操作步骤,包括减少键盘及鼠标操作
* 容错性
* 减少人脑记忆
至理名言,界面设计是给机器编程,不是给人编程!
*减少重复输入
* 及时反馈
* 趣味性、外观与感受
……
( 4)设计详细的交互
( 5)设计 HIC的类
—— 用面向对象的概念与表示法表达所有的界面成分
1)以窗口作为基本的 类
2)以窗口的部件作为窗口的部分对象类,
与窗口类形成 整体 -部分结构
例:菜单,工作区,对话框 ……
3)发现窗口与部件的共性,定义较一般的窗口类和
部件类,形成 一般 -特殊结构
4)用 属性 表示窗口或部件的静态特征
如:尺寸、位置、颜色、选项等
5)用 服务 表示窗口或部件的动态特征
如:选中、移动、滚屏等
6)建立与系统内部其它对象之间的 消息连接
界面对象服务往往要请求系统内部其它对象的服务
一、什么是任务管理部分
任务( task) —— 进程( process)的别称
有多个任务(进程)并发执行的系统
称作 多任务系统 或 并发系统
任务管理部分 ——
是 OOD模型的组成部分之一,用来定义和表
示并发系统中的每个任务。
用主动对象表示每个任务
所有的主动对象类构成任务管理部分
第五章 任务管理部分( DMC)的设计
二、为什么需要任务管理部分
并发行为是现实中固有的
当前大量的系统都是并发系统(多任务系统),例如:
设备与计算机并发工作的系统
有多个窗口进行人机交互的系统
多用户系统
多个子系统并发工作的系统
单处理机上的多任务系统
多处理机系统
……
多任务的设置
描述问题域固有的并发行为
表达实现所需的设计决策
为了隔离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的变化对整个系统的影
响
1) OOA定义的主动对象
主动对象类的每个对象事例都是一个任务
2)系统的并发需求所要求的多任务
要求多项工作同时进行,
则每一项工作就是一个任务
3)系统分布方案所要求的多任务
每一个分布站点至少有一个任务(主动对象)
4)为提高性能而增设的任务
高优先任务,低优先任务,关键任务
5)为实现方便设立的任务
例:负责处理机之间通讯的任务
6)为协调多任务的执行设立的任务
三、如何设计 TMC
1、识别每个任务
C/Y方法
着眼于:
事件驱动
的任务
时钟驱动
的任务
优先任务
关键任务
协调者任
务
2、审查与筛选
去掉不必要的任务
多余的并发性意味着执行效率的损
失
每个任务应该有以上列举的理由
之一
不要人为地增加任务
3、任务的表示与分类
用主动对象表示每个任务
用主动对象类描述每一类任务
用主动对象的主动服务描述任务的功能
原有的主动对象
原有的普通对象标为主动对象
新定义的主动对象
@类名
属性
……
@服务
……
数据管理部分是 OOD模型中负责在特定的数据管理系
统中存储和检索对象的组成部分。
问题范围:
对象在永久性存储介质上的存储
只存储对象的属性部分
可能只有一部分对象需要长久存储
第六章 数据管理部分( TMC)的设计
一、什么是数据管理部分
不同的数据管理系统:
文件系统,R-DBMS,OO-DBMS
—— 对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隔离数据管理系统对其它部分的影响
使选用不同的数据管理系统时,问题域部分基本相同
二、为什么需要数据管理部分
三、如何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1、选择数据管理系统
文件系统,R-DBMS,OO-DBMS
(以下仅针对 R-DBMS)
2、数据存放设计
—— 每个类使用一个数据库表
1)列出每个类的所有属性(包括继承来的属性)
2)规范化 —— 一般按第三范式,按时间与空间权衡
3)定义数据库的表
列:规范化之后的一个属性
行:一个对象实例
3、设计数据管理部分的类
并修改问题域部分
—— 两种方案
方案 1:
问题域部分:每个类的对象自己存储自己
数据管理部分:设立一个对象,提供两个服务 ——
( 1)通知问题域部分的对象自己存储自己
( 2)检索被存储的对象
为了存储自己,对象要知道什么?
本类对象的属性数据结构
本类对象对应哪个数据库表
对象实例对应数据库表的哪一行
方案 2:
数据管理部分设立一个对象,负责问题域部分所有
对象的存储与检索
问题域部分的对象通过消息使用数据管理部分对象
的服务
为了存储各个类的对象,DMC的对象要知道什么?
每个要求存储、检索的类的属性数据结构
每个要求存储、检索的类的对象存放在哪个数据库表
当前要求存储或检索的对象属于哪个类,对应数据库
表的哪一行
关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OO-DBMS)
三种做法:
在 R-DBMS之上增加 OO功能
对 OOPL增加永久对象功能
全新的设计
对照 E-R模型的存储,理解对象存储
对象的属性部分相当于 E-R模型中的一个实体
当使用 OO-DBMS时,不需要上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