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 章 园艺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节 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1.真菌的基本形态
( 1)真菌的营养体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一)植物病原真菌
一、生物性病原
真菌 吸器的类形
1.白粉菌 2.霜霉菌 3.白锈菌 4.锈菌
一、生物性病原
( 2) 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无性孢子类型 真菌有性孢子类型
一、生物性病原
2,真菌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
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
开始,经过一系列的
生长和发育阶段,最
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
的过程。
( 1)典型生活史
一、生物性病原
( 2)不完全生活史
( 3)不典型生活史
在真菌生活史中,有些真菌可产生几种不同类型的
孢子,这种现象称为真菌的多型性。
有些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 单
主寄生 。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
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 转主寄生 。
一、生物性病原
3.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亚门 营养体 无性繁殖体 有性繁殖体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或单细胞 游动孢子 卵孢子
接合菌亚门 无隔菌丝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 有隔菌丝或单细胞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 有隔菌丝 少有 分生孢子 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无
真菌 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一、生物性病原
4.园艺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 1)鞭毛菌亚门
腐霉属 1.霜霉属 2.假霜霉属 3.单轴霉属
一、生物性病原
( 2) 接合菌亚门
根霉属
一、生物性病原
( 3) 子囊菌亚门
外囊菌属
一、生物性病原
白粉菌主要属的特征
1.叉丝壳属 2.球针壳属 3.白粉菌属
4.钩丝壳属 5.单丝壳属 6.叉丝单囊壳属
一、生物性病原
黑腐皮壳属 黑星菌属 核盘菌属
一、生物性病原
( 4)担子菌亚门
胶锈菌属 单胞锈菌属 多胞锈菌属 栅锈菌属
柄锈菌属 层锈菌属
一、生物性病原
( 5) 半知菌亚门
无孢目病原属菌丝和菌核
丝核菌属 小菌核属
一、生物性病原
丝孢目重要病原属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葡萄孢属 粉孢属 青霉属 轮枝孢属 链格孢属 褐孢霉属
一、生物性病原
黑盘孢目病原属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镰孢属 炭疽菌属和盘二孢属 茎点霉属和大茎点霉属
一、生物性病原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
一般性状
一般细菌的形态为
球状, 杆状和螺旋状,
多为单生, 也有双生,
串生和聚生 。
细菌形态及鞭毛着生方式
一、生物性病原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
20~ 30min就可以裂殖一次。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 生长的最适
温度为 26~ 30℃, 能耐低温, 对高温较敏感, 通常 48~
53℃ 处理 10min,多数细菌即死亡 。
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为好气性, 少数为兼性厌气性 。
一般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
植原体的形态, 大小变化很大, 表现多型性 。 有圆形,
椭圆形, 哑铃形, 梨形和线条形 。 还有些特殊的形态, 如
分枝形, 螺旋形等 。 植原体的大小一般为 80~ 800 nm。
一、生物性病原
4,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
植物病原细菌只能通过气孔, 水孔, 皮孔和蜜腺等自然孔
口或伤口侵入 。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斑初期多有半透明水渍状或 油渍状 晕
圈出现, 后期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 。
植物病原细菌一般在病株或残体上越冬, 主要通过雨水飞
溅, 流水 ( 灌溉水 ), 昆虫, 线虫, 风和带病原细菌的种苗,
接穗, 插条, 球根或土壤等进行传播 。
植物植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韧皮部杆菌属细菌往往借助昆
虫介体 ( 叶蝉 ) 或嫁接或菟丝子才能传播 。
一、生物性病原
病毒又称分子寄生物,是一类有生命特征的,通常包
被于保护性的蛋白(或脂蛋白)衣壳中,只能在适宜的寄
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一套基因组核酸分子。
(三)植物病毒
一、生物性病原
1.病毒的一般性状
( 1)植物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球状、杆状和线条状
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状
丝线状,柔软不定形
一、生物性病原
( 2) 植物病毒的结构
杆状和线条状病毒 结构
一、生物性病原
( 3) 植物病毒的成分
核酸, 蛋白质, 水分和矿物质元素等。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
蛋白质衣壳具有保护作用。
( 4)植物病毒的复制增殖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合成系统、原料和能量,
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子代病毒粒体,这种特殊
的繁殖方式称为复制增殖。
一、生物性病原
( 5)植物病毒的变异
自然突变率较高,X射线,γ射线、高温、亚硝酸和
羟胺等均可诱发突变,引起变异,其中少数能生存下来,
成为不同于原病毒的新株系。
新株系在粒体形状、蛋白质衣壳中氨基酸的成分、
传播特性、致病力、寄主范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等方面
发生改变。
一、生物性病原
( 6)植物病毒在活体外的稳定性
钝化温度:钝化温度也称失毒温度,是指将病组织
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 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
低处理温度。
稀释限点:指病组织汁液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大稀
释限度,称为该病毒的稀释限点。
体外存活期:指病毒汁液在室温( 20~ 22℃ )下,
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一、生物性病原
2.植物病毒的传播和侵染
( 1) 昆虫和螨类介体传播
( 2) 线虫和真菌传播
( 3) 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传播
( 4) 嫁接传播
( 5) 汁液传播 ( 机械传播 )
病毒侵入寄主植物体后的分布因病毒种类和寄主植
物而不同, 一般植物旺盛生长的茎尖, 根尖分生组织中
很少含有病毒 。
一、生物性病原
3.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与诊断
( 1) 外部症状
斑驳, 花叶, 黄化, 矮化, 丛枝, 卷叶, 皱叶,
蕨叶, 局部坏死或瘤肿等 。
( 2) 内部症状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的内含体有不定型内含
体 ( X -体 ) 和结晶状内含体 。
一、生物性病原
1,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 1) 形态和结构
植物线虫大多数呈蠕虫状, 少数是雌雄异形, 雄
虫为线形, 雌虫幼虫期为线形, 成熟后膨大呈梨形,
球形或柠檬形 。
植物寄生线虫口腔内都有口针 。
(四)植物病原线虫
一、生物性病原
( 2) 生活史 植物线虫的生活史包括卵, 幼虫和成虫三个
阶段 。
在适宜条件下, 完成一代一般只需 3~ 4个星期, 多数
线虫一年可以完成多代, 少数线虫一年只完成一代 。
一、生物性病原
( 3) 生态特性
线虫发育最适温度一般在 15~ 30℃ 之间, 45~ 50℃ 的
热水中 10min即可杀死线虫 。
线虫一般是通过人为的传带, 种苗的调运, 风和灌溉水
以及耕作农具的携带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
植物寄生线虫在土壤中有许多天敌 。
一、生物性病原
1.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 1) 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
全寄生植物,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
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 包括水分, 无机盐和有机
物质 。
半寄生植物,植物本身具有叶绿素, 能够进行光合
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 但由于缺乏根系而需要从寄主植
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 其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 。
(五)寄生性植物
一、生物性病原
( 2) 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 3)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寄生性植物靠种子繁殖 。
被动传播:种子主要依靠风力, 鸟类和种子调运传播 。
主动传播:成熟时果实吸水膨胀开裂, 将种子弹射出去 。
一、生物性病原
2,重要的寄生性植物
菟丝子属,中国菟丝子 ( C.chinensis)
南方菟丝子 C.australis)
田野菟丝子 ( C.campestris)
日本菟丝子 ( C.japonicus)
菟丝子危害状
一、生物性病原
槲寄生属, 槲寄生( V.album)
东方槲寄生 ( V.orientale)
槲 寄 生
一、生物性病原
环境污染物,农药、激素使用不当
(一)营养失调
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
(二)水分失调
长期水分供应不足、土壤水分过多、水分供应
不均或变化剧烈。
(三)温度不适
高温伤害,低温危害,剧烈变温
(四)有害物质
二、非生物性病原
现场调查和观察时,不仅要观察病害的症状特点,还
要了解病害发生的时间、范围、有无病史、气候条件以及
土壤、地形、施肥、施药、灌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病害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 表现同一症状;
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现象;
病株上无任何病征, 组织内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
(五)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二、非生物性病原
1.真菌各亚门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在形态上有何特点?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有何区别?
3.为什么一些植物病毒病害靠症状表现很难做出正确
的诊断?
4.植物病原线虫是怎样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
5.引致植物发生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非侵染
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有何主要区别?
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