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五 章 蔬菜病虫害
第三节 葫芦科蔬菜病虫害
1,症状
一、黄瓜霜霉病
2.病原
古巴假霜霉菌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属真菌鞭毛菌亚门假霜
霉属,为专性寄生菌。
一、黄瓜霜霉病
3.发病规律
(1)周年种植黄瓜的地区和北方温室内,病害周年
发生。北方冬季不能种植黄瓜的地区,初侵染来源可
能是南方发病较早地区孢子囊随季风吹来的。 (2)
传播: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雨水传播。
(3) 气孔侵入,有多次再侵染。
(4) 高湿是病害发生及流行的前提,饱和相对湿度
及 20~ 24℃ 的温度条件适于病害发生。多雨、多雾、
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流行。
一、黄瓜霜霉病
4.防治措施
( 1)选用抗病品种
( 2)加强栽培管理
( 3)生态防治
( 4)高温闷棚
( 5)药剂熏蒸
( 6)喷药防治
一、黄瓜霜霉病
2.病原
尖镰孢菌黄瓜专化
型(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
sp,cucumerinum
Owen.),属真菌半知
菌亚门镰孢属。
二、瓜类枯萎病
3.发病规律
(1)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残
体、种子及粪肥中越冬。
(2)通过土壤、灌溉水、肥料、昆虫、农具等传播,
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3)从根及茎基部的伤口或根毛侵入,再侵染不起
主要作用。
(4)空气相对湿度 90%以上,温度 24~ 25℃,土温
25~ 30℃, pH4.5~ 6易发病。
连作、高温高湿、土质黏重、地温低、土壤过分
干旱等条件发病重。
二、瓜类枯萎病
4.防治措施
( 1)选用抗病品种
( 2)轮作 实行 3~ 5年的轮作。
( 3)加强栽培管理
( 4)嫁接防病
( 5)种子处理
( 6)苗床消毒
( 7)蘸根、沟施、穴施或灌根
二、瓜类枯萎病
病瓜 病蔓
三、黄瓜黑星病
2.病原
瓜枝孢霉(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枝孢属。
三、黄瓜黑星病
3.发病规律
(1)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架材
等处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
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
(2)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种子带菌
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3)气孔、伤口或幼嫩表皮直接侵入,有再侵染。
(4)黑星病为低温高湿病害,温度 17℃ 左右,相对
湿度 90%以上,寄主表面有水膜,病害极易流行。
保护地低温、寡照、田间郁闭、结露时间长、浇
水过量、连作等发病重。
三、黄瓜黑星病
四、黄瓜菌核病
1.症状
2.病原
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四、黄瓜菌核病
3.发病规律
( 1)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
( 2)通过气流传播。
( 3)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侵染凋
谢的花瓣、下部老叶、柱头、幼瓜;或菌核萌发产生
菌丝,侵染茎基部。
( 4)温度 15~ 20℃,相对湿度高于 85%,有利于菌核
萌发、菌丝生长和侵入及子囊盘的产生。
北方冬春季保护地发病重,连作、偏施氮肥、连
雨天、浇水过多、放风不及时等发病重。
四、黄瓜菌核病
4.防治措施
(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2~ 3年轮作。
( 2) 50℃ 温水浸种 10min; 10%盐水漂种 2~ 3次。
( 3)高畦地膜栽培,滴灌或膜下暗灌法浇水,及时摘
除老叶、病叶、病瓜、病花,合理灌水,放风排湿,
合理密植。
( 4) 40%五氯硝基苯粉剂 15kg/hm2,或 40%五氯硝基苯
粉剂与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各 15kg/hm2,兑细土
250kg拌匀,制成药土撒于土表,随整地耙入土中。
( 5)保护地用烟剂熏蒸。
( 6)发病前或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四、黄瓜菌核病
1.症状
五,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病原
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Dye et Wilkie],属细菌薄壁菌门假单
胞杆菌属。
五,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3.发病规律
( 1)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
上的病菌可存活 2年以上。
( 2)风、雨、水滴、昆虫、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
( 3)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病
部溢出的菌脓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 4)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发病适温 18~ 26℃,
相对湿度 75%以上。
温暖多雨、地势低洼、连作、密植、偏施氮肥、
昼夜温差大等有利于发病。
五,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4.防治措施
( 1)选用抗病品种
(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2年以上轮作。
( 3)无病土育苗,露地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增施有机
肥和磷钾肥,保护地适时放风,控制浇水,改善田间
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病残体并深翻。
( 4)用 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1000倍液浸种 1.5h。
( 5)发病初期及时喷雾防治。
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4000倍液
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 1000~ 1500倍液
五,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
黄瓜白粉病
六,瓜类白粉病
2.病原
①葫芦科白粉菌 [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 et chen],异名二孢白粉菌( Erysiphe
cichoracearam DC.),属真菌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
②瓜类单囊壳 [Sphaerotheca cucurbitae
(Jacz.)Z.Y.zhao]属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
六,瓜类白粉病
葫芦科白粉菌闭
囊壳扁球形,暗褐色,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
壳内有多个子囊,子
囊内多有 2个子囊孢
子。
瓜类单囊壳闭囊
壳扁球形,暗褐色,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
壳内有 1个子囊,子囊
内有 8个子囊孢。
六,瓜类白粉病
3.发病规律
( 1)北方地区以闭囊壳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在
周年种植瓜类的南方地区和北方温室内,主要以菌丝
和分生孢子在病株上越冬,病害可周年发生。 ( 2)
传播:通过气流传播。
( 3)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分生
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 4)病菌喜温湿,耐干燥。温度 16~ 24℃,高湿有利
于病害流行。
六,瓜类白粉病
4.防治措施
( 1)选用抗病品种
( 2)加强栽培管理
( 3)棚室消毒
( 4)药剂熏蒸
( 5)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六,瓜类白粉病
黄瓜疫病中后期病叶 病瓜
七,瓜类疫病
1.症状
黄瓜 疫病
2.病原
瓜疫霉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属真
菌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菌丝无隔,易产生瘤状或节状突起,常集结成
束状或葡萄球状,色深,菌丝间可产生淡黄色的厚
垣孢子。
七,瓜类疫病
3.发病规律
( 1)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
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
( 2)游动孢子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及土壤耕作等
传播,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 3)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高湿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表
皮直接侵入,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侵染。
( 4)病菌发育适温为 28~ 30℃ 。
在适温下,雨季来临早、降雨时间长、雨量大则
发病重,保护地的温湿度适合发病。
七,瓜类疫病
4.防治措施
( 1)选用抗病品种
(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3~ 5年以上轮作。
( 3)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高畦栽培,适当早播,合
理浇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 4)用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浸种
30min,清水中浸 4h后催芽播种。
( 5)发现中心病株,摘除病叶,喷雾或灌根。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七,瓜类疫病
1.形态特征
成 虫
八,温室白粉虱
成虫 卵
若虫
蛹的背面观
蛹的侧面观
八,温室白粉虱
2.发生规律
( 1)北方温室内一年可发生 10余代。冬季温暖地区一
般以成虫、蛹或卵在杂草上越冬。
温室白粉虱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成虫不善飞翔,有趋黄性和选择嫩叶群集为害和
产卵的习性。
( 2)发生条件:温室白粉虱偏嗜叶片多毛的茄科和葫
芦科蔬菜,较耐低温的叶菜类很少受害。
八,温室白粉虱
3.防治措施
( 1)加强检疫
( 2)培育无虫苗
( 3)加强栽培管理
( 4)黄板或黄皿诱杀成虫。
( 5)生物防治
( 6)为害初期喷药防治
10%噻嗪酮乳油 1000~ 1500倍液
2.5%联苯菊酯乳油 3000倍液
八,温室白粉虱
1.形态特征
蛹 成虫
九,美洲斑潜蝇
2.发生规律
( 1)我国 1年发生多代,南方可周年繁殖为害,北方
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冬春季可在温室内繁殖为害。
成虫有趋黄、趋光、趋蜜习性,幼虫孵化后潜食
叶肉,在叶片正面造成不规则的蛇形潜道。
( 2)发生条件
美洲斑潜蝇为喜温性害
虫,温度影响各虫态的生长
和发育,降雨量和强度是影
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九,美洲斑潜蝇
3.预测预报
( 1)时间:田间植株上出现潜道。
( 2)方法,5点取样法,每点查 10~ 20株,每株查
3~ 5片叶片,植株较大时,按上、中、下分别取样,
统计每片叶上的虫口数。
九,美洲斑潜蝇
4.防治措施
( 1)严禁从疫区向保护区调运种苗及带虫蔬菜。
( 2)培育无虫苗;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深翻;严
禁与寄主作物轮作;及时处理带虫叶片;化蛹高峰
期大水漫灌。
( 3)用黄板、诱蝇盘或诱蝇纸诱杀成虫。
( 4)每 100kg种子用 77%吡虫啉种衣剂 200~ 300ml,
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
( 5)蔬菜定植前或蛹高峰期,用 3%氯唑磷颗粒剂
222.5kg/hm2,拌细土 450~ 750kg撒施田间。
( 6)保护地叶片被害率达 5%时喷药防治。
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倍液
48%毒死蜱乳油 800~ 1000倍液
九,美洲斑潜蝇
1.形态特征
十,黄守瓜
2.发生规律
( 1)我国由北向南每年发生 1~ 3代,成虫有假死性和
趋黄性,喜食瓜类幼苗的叶片、嫩茎、花及幼瓜,常
引起死苗。产卵量大,卵多产于潮湿的表土内。
幼虫孵化后潜入土内为害侧根、主根、茎基部,
还可蛀入主根、幼茎及近地表的幼瓜内为害。
( 2)发生条件:一般成虫产卵盛期,若降雨多有利于
害虫当年发生。
十,黄守瓜
3.防治措施
( 1)提早移栽,避开越冬成虫危害盛期;间作可减轻
为害;在瓜苗周围撒草木灰、麦壳、木屑等减少瓜苗
根部的产卵量。
( 2)人工捕捉成虫。
( 3)用药液灌根消灭幼虫。
( 4)苗期喷药防治成虫。
20%氰戊菊酯乳油 2000~ 3000倍液
50%敌敌畏乳油 1000倍液
十,黄守瓜
1.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哪些措施?
2.防治黄瓜枯萎病有哪些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什么?
3.消毒架材对防治黄瓜黑星病有何意义?
4.为什么轮作可有效防治黄瓜菌核病?
5.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6.瓜类疫病与枯萎病都可以引起植株萎蔫,二者的主
要区别是什么?
7.温室白粉虱的发生有何规律?怎样防治?
8.为什么美洲斑潜蝇很难防治?防治美洲斑潜蝇应采
取哪些技术措施?
9,怎样防治黄守瓜?
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