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讲:可视电话与多媒体会议第 5 章 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
5.1 概述
5.2 可视电话系统
5.2.1 可视电话组成原理
5.2.2 可视电话技术标准
5.3 多媒体会议系统
5.3.1 MCS的发展与应用
5.3.2 MCS的技术标准
5.3.3 MCS的组成原理
1,基础部件与关键技术
2,多媒体网络结构第 5 章 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
5.1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概述
(1) 研究内容,① 多媒体网络/通信协议 ( IPV6,STⅡ,… )
② 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 QOS机制 )
③ 多媒体会议系统 ( 可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 )
④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 CSCW
⑤ 工作流管理系统 WFMS
(2)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分类
① 单点非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多媒体电子邮件 )
② 多点非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新闻发布,计算机会议 )
③ 单点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可视电话 )
④ 多点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电视会议,计算机会议 )
(3)实时性能要求
① 大存储容量
② 高 I/ O速率
③ 高 CPU处理速率
④ 高网络传输速率和实时压缩/解压
⑤ 多媒体数据流实时同步
(4)多媒体通信的实现途径
① 公用电话网 + 视频传输技术
② 计算机网络 + 视频传输技术
③ 有线电视网 + 数据交换技术
(5)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体系结构
① 多媒体接口层:系统与各种媒体信息通信的 I/ O接口
② 多媒体传输层:基于协议的本地/远程数据传输服务
③ 媒体流管理层:下层/本层/上层数据流的获取与提交;
单一媒体的压缩编码;流输入选择与分发
④ 多媒体表示层:媒体流混合与时空同步;流间/流内同步
⑤ 多媒体应用层:应用支持的接口配置依据
5.2 可视电话系统电报 电话 可视电话
(1835,莫尔斯 ) (1876,贝尔 ) (1927,贝尔实验;
60年代,应用 )
可视电话 (Videophone):
通话双方图像信号可视化的音频/视频综合技术
5.2.1 可视电话系统结构可视电话分类:
话网电话:在模拟通信网 (如 PSTN)上,传输静态图像电视电话:在模拟和数字网上,传输动态/准动态图像发展方向:可视电话成为多媒体通信的终端;
成为视频会议的组成部分
1.可视电话结构组成可视电话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1)语音处理:语音 I/ O设备 (普通电话机 ),
语音编解码器等
(2)图像输入:光导摄像管,CCD摄像机等
(3)图像处理:采用专用控制器,如图像编解码器 (CODEC),
这是可视电话的核心部件;
其它部件如,A/ D和 D/ A转换器,帧存储器
(4)图像输出:显示器,电视机,液晶显示器,打印机
(5)系统控制,CPU控制器,Modem,同步锁相器,接口线路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2,发送与接收过程发送,① 通过,操作按钮,拨打电话,则 CPU触发视频源;
摄像机送入模拟视频信号
② A/ D转换器把模拟视频变换为数字信号,送 CODEC
③ 图像控制器把数字视频以动态帧格式存入帧存储器,
以供编码处理
④ 编解码器进行信源压缩编码,
以利于现有通信线路实现 P× 64Kbps信号传输
⑤ 编解码器再进行信道编码 (打包,标识,纠错 ),经 CPU送出
⑥ 对于模拟信道,编码数据须经 Modem调制成模拟信号,
经接口输出;
对于数字信道,编码数字信号可直接经接口线路送出接收过程:
① 接收方电话的接口线路把收到的信号送 Modem解调,
以形成数字信号
② 解调信号经同步锁定控制送给 CPU处理,
再送给图像控制器
③ 图像控制器进行信道解码和信源解码,
然后送帧存储器缓存
④ 图像控制器再取出解码数字信号,
经 D/ A转换器还原为模拟视频
⑤ 模拟视频送显示器,显示器刷新显示内容
5.2.2.可视电话逻辑框图各部件的选型要求:
(1)A/ D和 D/ A转换器,高清晰度,高速度
(2)帧存储器,静止图像可选用动态随机存储器 (DRAM);
运动图像可选用 CD_ROM光盘存储器,以扩大存储容量发送端,编码信号低速读出;
接收端,解码信号高速读出,以刷新显示
(3)编解码器,应适应视频信息存储要求和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
(4)调制/解调器,按信源分成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方式;
根据需要选择 Modem速率 ( 9.6~ 33Kbps)
(5)公用信道,PSTN; ISDN,B-ISDN;
CHINANET,GBNET,CERNET
① 采用 PSTN进行黑白/彩色静止图像传送;
目前己能在 PSTN上传送 (1~ 15)帧/秒的慢动图像或动画
② 采用 ISDN( 光纤高速网,ATM)
进行运动图像 ( 25/ 30帧/秒 ) 传送;
重点是解决图像压缩编码/实时解码和通信协议支持问题
5.3 多媒体会议系统
5.3.1 多媒体会议系统 ( MCS) 的发展与应用
1.发展概况
60年代,AT&T公司推出模拟话路上的可视电话 ( 图像电话 )
70年代,推出模拟电视会议系统 Emisari和 Forum_Planet
80年代,推出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和编解码器
90年代,制订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国际标准;
推出桌面会议系统发展趋势:
① 公用电话网 ( PSTN) 上的基于计算机终端的桌面会议系统;
提供低速率支持 ( 384Kbps,P= 6; 64Kbps)
② Internet MCS( 网络电话,多播协议与多点会议 )
2.应用分类按设备数字化分:电视会议,计算机会议按设备配置分:可视电话会议,桌面会议,会议室会议按信息流类型分:音频图形会议,视频会议,
数据会议,多媒体会议按网络环境,PSTN会议,ISDN会议,LAN会议,Internet会议
3.信息流分类
(1)音频:数字编码的语音;数据传输速度为 6.4~ 64Kbps
(2)视频:数字编码的活动场景;速率为几十 Kbps~ 2Mbps
(3)数据:静止图像,图形,传真,文档,计算机文件等
(4)控制信息:会议开始,过程转换和结束,
建立/断开连接,会议模式控制等
5.3.2 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标准
1.H.320标准与视频会议系统结构
H.320标准:定义 ISDN上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和终端设备
(1)视频编解码器,H.261标准位率,P× 64 Kbps;带宽,64~ 1920 Kbps
信号格式,CIF,352× 288,电视会议;
QCIF,176× 144,可视电话作用原理:
( NTSC,PAL) CIF CODEC P× 64K通信线路
(2)音频编解码器,G.711/ G.722/ G.728系列标准 ( 可选 )
G.711标准:速率为 64Kbps;
带宽 3.4KHz(窄带,电话音质 ); PCM编码
G.722标准:速率 48/ 56/ 64Kbps;
带宽 7KHz(宽带,FM音质 ); DPCM编码
G.728标准:速率 16Kbps;带宽 3.4KHz; LD-CELP编码
(3)数据协议,T.120系列标准,定义与网络设施无关的多媒体会议数据,提供数据共享,程序共享,远程指示,
多点文件传输和通用会议控制等功能,包括
T.123传输规程:规定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连接
T.122和 T.125业务规程:提供面向连接的多点通信业务
T.124普通会议控制规程:用于建立/终止会议,
会议协商,主持模式控制等
(4)系统控制/通用体系,提供成帧和多路复用/分接等功能
H.221标准:定义 P× 64K信道的体系结构和帧格式
H.242和 H.243标准:规定建立连接时的呼叫控制
(5)多点会议控制器,H.231标准定义多点控制单元的组网结构 ( 多点 -星形 ) 和设备功能
2.三种会议系统的标准构成
3,会议终端的视频图像格式
5.3.3 MCS结构组成原理
1,基础部件与关键技术
MCS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站;
多点控制器 ( MCU) ;
数字通信网接口
(1) 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站,配制在各会议点;包括
① 节点计算机及多媒体功能卡 ( 声卡,视卡,压缩卡 )
② 终端设备:核心是音频编解码器和视频编解码器作用:将电话/电视/传真/通信等功能集成为一体构成:交互式检索与解码输出,同步控制,编辑与执行
③ I/ O设备 ( 音响系统,摄像机,电视机,会议控制台 )
(2) 多点控制器 ( MCU),安装在主控站的交换设备,作用
① 多个终端连接与多路信号汇接
② 各会议点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换
·音频混合/视频切换
·会议点个数/控制模式的控制
③ 数字通信带宽设置/参数设置
④ 系统启动/故障诊断
(3) 数字通信网接口,通过光缆,电缆,微波,卫星等信道,
将终端设备与 MCU连接起来,组成通信网
CHINANET/ GBNET/ CSTNET/ CERNET
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 MCS
关键是 B_ISDN网络的建立和应用成熟讨论:常用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① ISDN:采用同步传输模式 STM,
提供 2B + D 速率接口 ( 144Kbps) ;
B通路 64K,用作传输语言,图像和数据;
D通路 16K,用于传输信令和分组信息提供 30B + D机群速率接口 ( 2.048 Mbps) ;相当于 E1线路
② B-ISDN;采用异步传输模式 ATM,
提供 2~ 600 Mbps的高速连接;
支持多媒体电视会议,彩色传真和 HDTV等宽带业务
③ T1线路:提供 56 Kbps~ 1.544 Mbps速率支持
( X.25网络,56 Kbps;帧中继网,1.544~ 45 Mbps)
2,多媒体网络结构应用模式覆盖 ( C/ S+ B/ S),
① 主干网/分支网互连
( 光缆,粗缆,双绞线;三类介质混合连接 )
② LAN内子网互连 ( 支持子网分割及应用分割 )
③ LAN/ LAN互连 ( 以太/以太,以太/实时,实时/实时 )
④ LAN/ WAN互连 ( Intranet/ Internet)
⑤ LAN/ RPC( 远程 PC站点 ) 广域连接
3,MCS软件结构
5.1 概述
5.2 可视电话系统
5.2.1 可视电话组成原理
5.2.2 可视电话技术标准
5.3 多媒体会议系统
5.3.1 MCS的发展与应用
5.3.2 MCS的技术标准
5.3.3 MCS的组成原理
1,基础部件与关键技术
2,多媒体网络结构第 5 章 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
5.1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概述
(1) 研究内容,① 多媒体网络/通信协议 ( IPV6,STⅡ,… )
② 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 QOS机制 )
③ 多媒体会议系统 ( 可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 )
④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 CSCW
⑤ 工作流管理系统 WFMS
(2)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分类
① 单点非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多媒体电子邮件 )
② 多点非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新闻发布,计算机会议 )
③ 单点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可视电话 )
④ 多点实时交互式应用 ( 例:电视会议,计算机会议 )
(3)实时性能要求
① 大存储容量
② 高 I/ O速率
③ 高 CPU处理速率
④ 高网络传输速率和实时压缩/解压
⑤ 多媒体数据流实时同步
(4)多媒体通信的实现途径
① 公用电话网 + 视频传输技术
② 计算机网络 + 视频传输技术
③ 有线电视网 + 数据交换技术
(5)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体系结构
① 多媒体接口层:系统与各种媒体信息通信的 I/ O接口
② 多媒体传输层:基于协议的本地/远程数据传输服务
③ 媒体流管理层:下层/本层/上层数据流的获取与提交;
单一媒体的压缩编码;流输入选择与分发
④ 多媒体表示层:媒体流混合与时空同步;流间/流内同步
⑤ 多媒体应用层:应用支持的接口配置依据
5.2 可视电话系统电报 电话 可视电话
(1835,莫尔斯 ) (1876,贝尔 ) (1927,贝尔实验;
60年代,应用 )
可视电话 (Videophone):
通话双方图像信号可视化的音频/视频综合技术
5.2.1 可视电话系统结构可视电话分类:
话网电话:在模拟通信网 (如 PSTN)上,传输静态图像电视电话:在模拟和数字网上,传输动态/准动态图像发展方向:可视电话成为多媒体通信的终端;
成为视频会议的组成部分
1.可视电话结构组成可视电话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1)语音处理:语音 I/ O设备 (普通电话机 ),
语音编解码器等
(2)图像输入:光导摄像管,CCD摄像机等
(3)图像处理:采用专用控制器,如图像编解码器 (CODEC),
这是可视电话的核心部件;
其它部件如,A/ D和 D/ A转换器,帧存储器
(4)图像输出:显示器,电视机,液晶显示器,打印机
(5)系统控制,CPU控制器,Modem,同步锁相器,接口线路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2,发送与接收过程发送,① 通过,操作按钮,拨打电话,则 CPU触发视频源;
摄像机送入模拟视频信号
② A/ D转换器把模拟视频变换为数字信号,送 CODEC
③ 图像控制器把数字视频以动态帧格式存入帧存储器,
以供编码处理
④ 编解码器进行信源压缩编码,
以利于现有通信线路实现 P× 64Kbps信号传输
⑤ 编解码器再进行信道编码 (打包,标识,纠错 ),经 CPU送出
⑥ 对于模拟信道,编码数据须经 Modem调制成模拟信号,
经接口输出;
对于数字信道,编码数字信号可直接经接口线路送出接收过程:
① 接收方电话的接口线路把收到的信号送 Modem解调,
以形成数字信号
② 解调信号经同步锁定控制送给 CPU处理,
再送给图像控制器
③ 图像控制器进行信道解码和信源解码,
然后送帧存储器缓存
④ 图像控制器再取出解码数字信号,
经 D/ A转换器还原为模拟视频
⑤ 模拟视频送显示器,显示器刷新显示内容
5.2.2.可视电话逻辑框图各部件的选型要求:
(1)A/ D和 D/ A转换器,高清晰度,高速度
(2)帧存储器,静止图像可选用动态随机存储器 (DRAM);
运动图像可选用 CD_ROM光盘存储器,以扩大存储容量发送端,编码信号低速读出;
接收端,解码信号高速读出,以刷新显示
(3)编解码器,应适应视频信息存储要求和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
(4)调制/解调器,按信源分成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方式;
根据需要选择 Modem速率 ( 9.6~ 33Kbps)
(5)公用信道,PSTN; ISDN,B-ISDN;
CHINANET,GBNET,CERNET
① 采用 PSTN进行黑白/彩色静止图像传送;
目前己能在 PSTN上传送 (1~ 15)帧/秒的慢动图像或动画
② 采用 ISDN( 光纤高速网,ATM)
进行运动图像 ( 25/ 30帧/秒 ) 传送;
重点是解决图像压缩编码/实时解码和通信协议支持问题
5.3 多媒体会议系统
5.3.1 多媒体会议系统 ( MCS) 的发展与应用
1.发展概况
60年代,AT&T公司推出模拟话路上的可视电话 ( 图像电话 )
70年代,推出模拟电视会议系统 Emisari和 Forum_Planet
80年代,推出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和编解码器
90年代,制订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国际标准;
推出桌面会议系统发展趋势:
① 公用电话网 ( PSTN) 上的基于计算机终端的桌面会议系统;
提供低速率支持 ( 384Kbps,P= 6; 64Kbps)
② Internet MCS( 网络电话,多播协议与多点会议 )
2.应用分类按设备数字化分:电视会议,计算机会议按设备配置分:可视电话会议,桌面会议,会议室会议按信息流类型分:音频图形会议,视频会议,
数据会议,多媒体会议按网络环境,PSTN会议,ISDN会议,LAN会议,Internet会议
3.信息流分类
(1)音频:数字编码的语音;数据传输速度为 6.4~ 64Kbps
(2)视频:数字编码的活动场景;速率为几十 Kbps~ 2Mbps
(3)数据:静止图像,图形,传真,文档,计算机文件等
(4)控制信息:会议开始,过程转换和结束,
建立/断开连接,会议模式控制等
5.3.2 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标准
1.H.320标准与视频会议系统结构
H.320标准:定义 ISDN上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和终端设备
(1)视频编解码器,H.261标准位率,P× 64 Kbps;带宽,64~ 1920 Kbps
信号格式,CIF,352× 288,电视会议;
QCIF,176× 144,可视电话作用原理:
( NTSC,PAL) CIF CODEC P× 64K通信线路
(2)音频编解码器,G.711/ G.722/ G.728系列标准 ( 可选 )
G.711标准:速率为 64Kbps;
带宽 3.4KHz(窄带,电话音质 ); PCM编码
G.722标准:速率 48/ 56/ 64Kbps;
带宽 7KHz(宽带,FM音质 ); DPCM编码
G.728标准:速率 16Kbps;带宽 3.4KHz; LD-CELP编码
(3)数据协议,T.120系列标准,定义与网络设施无关的多媒体会议数据,提供数据共享,程序共享,远程指示,
多点文件传输和通用会议控制等功能,包括
T.123传输规程:规定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连接
T.122和 T.125业务规程:提供面向连接的多点通信业务
T.124普通会议控制规程:用于建立/终止会议,
会议协商,主持模式控制等
(4)系统控制/通用体系,提供成帧和多路复用/分接等功能
H.221标准:定义 P× 64K信道的体系结构和帧格式
H.242和 H.243标准:规定建立连接时的呼叫控制
(5)多点会议控制器,H.231标准定义多点控制单元的组网结构 ( 多点 -星形 ) 和设备功能
2.三种会议系统的标准构成
3,会议终端的视频图像格式
5.3.3 MCS结构组成原理
1,基础部件与关键技术
MCS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站;
多点控制器 ( MCU) ;
数字通信网接口
(1) 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站,配制在各会议点;包括
① 节点计算机及多媒体功能卡 ( 声卡,视卡,压缩卡 )
② 终端设备:核心是音频编解码器和视频编解码器作用:将电话/电视/传真/通信等功能集成为一体构成:交互式检索与解码输出,同步控制,编辑与执行
③ I/ O设备 ( 音响系统,摄像机,电视机,会议控制台 )
(2) 多点控制器 ( MCU),安装在主控站的交换设备,作用
① 多个终端连接与多路信号汇接
② 各会议点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换
·音频混合/视频切换
·会议点个数/控制模式的控制
③ 数字通信带宽设置/参数设置
④ 系统启动/故障诊断
(3) 数字通信网接口,通过光缆,电缆,微波,卫星等信道,
将终端设备与 MCU连接起来,组成通信网
CHINANET/ GBNET/ CSTNET/ CERNET
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 MCS
关键是 B_ISDN网络的建立和应用成熟讨论:常用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① ISDN:采用同步传输模式 STM,
提供 2B + D 速率接口 ( 144Kbps) ;
B通路 64K,用作传输语言,图像和数据;
D通路 16K,用于传输信令和分组信息提供 30B + D机群速率接口 ( 2.048 Mbps) ;相当于 E1线路
② B-ISDN;采用异步传输模式 ATM,
提供 2~ 600 Mbps的高速连接;
支持多媒体电视会议,彩色传真和 HDTV等宽带业务
③ T1线路:提供 56 Kbps~ 1.544 Mbps速率支持
( X.25网络,56 Kbps;帧中继网,1.544~ 45 Mbps)
2,多媒体网络结构应用模式覆盖 ( C/ S+ B/ S),
① 主干网/分支网互连
( 光缆,粗缆,双绞线;三类介质混合连接 )
② LAN内子网互连 ( 支持子网分割及应用分割 )
③ LAN/ LAN互连 ( 以太/以太,以太/实时,实时/实时 )
④ LAN/ WAN互连 ( Intranet/ Internet)
⑤ LAN/ RPC( 远程 PC站点 ) 广域连接
3,MCS软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