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理解。 2、验证静止流体中不同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 常数 3、实测静水压强,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 4、巩固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的概念,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力水头以及测压管水头之间的关系。 5、已知一种液体重度测定另一种液体的重度。 二、实验原理 加减压气缸 γ h0 h3 h4 3 γˊ Δ3 Δ4 4 z3 Δ1 Δ2 z4 Δ0 O      O 图1 静水压强实验原理图 静水压强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相对静止的液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以表示液体静压强,表示液体重度,以表示压强测算点位置高度(即位置水头),流体静力学方程为 常数 上式说明 1、在重力场中静止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线性分布,即  2、同一水平面(水深相同)上的压强相等,即为等压面。因此,水箱液面和测点3、4处的压强(绝对压强)分别为        与以上各式相对应的相对压力(相对压强)分别为         式中 —— 大气压力, —— 液体的重度, —— 液面压力水头,  —— 液面位置水头, 、—— 3、4处测压管水头, 、 —— 3、4处位置水头, 、 —— 3、4处压力水头, 3、静水中各点测压管水头均相等,即  或  或  即测压管3、4的液位在同一平面上。 4 、由于密封容器顶部与左侧U型管联通,根据联通器原理,得  即  式中 —— U型管中液体的重度, 、 —— U型管中两液面位置高度 ,  根据上式可知,已知某种液体(如水)的重度,可以通过本实验确定另一种液体的重度。 三、实验步骤 1、读出液面初始位置高度Δ0 , 并记入表内。 2、顺时针旋转加减压气缸手柄,使水箱液面压力升高,此时>,读出、、、,并记入表内。再继续给水箱加压两次,记下各测压管位置高度。 3、逆时针旋转加减压气缸手柄,使水箱内减压,并获得<的状态。同样读取三组数据记入表内。   实验二 流谱及流线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带有泡沫的变压器油加在油槽中经过导叶栅后形成许多平行的流线,以观察其绕经不同固体壁面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液体流线仪是研究液流在模型试件出口和入口的流线变化,特别是当试件的突扩、突缩而发生流线的扭曲现象和旋涡、死区等。 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定作补充各种模型试件,以观察流线在绕经不同固体壁面时的变化。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油泵、供油箱、回油箱、油盘调整螺栓、支架、供油管等组成(见图2)。油盘的倾斜度可通过前端调整螺栓调整。实验装置带有园柱、机翼、突扩(反放为突缩)模型试件。  图2 流谱及流线演示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 1、接通电源。 2、开始时不同箱中可多放些油,开动油泵后,首先将供油管上的铜阀旋松,放出管路中空气,然后用烧杯在后面不断把油接走,直到流线清晰为止。并通过调整油盘前端的调整螺栓改变油盘的倾斜,以改变油的流速。 3、进行实验模型的组合更换。 实验三 文丘里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在文丘里管收缩段和扩张段,观察压力水头、速度水头沿程的变化规律,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文丘里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3、掌握文丘里管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的验证 文丘里管是在管路中安装一段断面急速变小,而后又逐渐恢复原来断面的异径管,如图3所示。               理想 总水 头线                                                         H                                                                   h11         h1                                                                    h4                                                                                         喉管                       图3 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示意图 在收缩段,由于流体流动断面减小,因而流速增加,测压管水头连续下降,喉管处断面最小,流速最大, 测压管水头因而最低;相反,在渐扩管中流体流动截面逐渐扩大,流速减小,测压管水头也不断得到恢复。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流体流径文丘里管时,遵守连续性方程 (常数)         (1) 和伯努利方程 (常数)       (2) 以上两个方程表明,无论流体流动过程中断面几何参数如何变化,所有断面上的总水头H和流量都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流体流动一直遵守着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这两个基本定律。上述现象和规律将在实验中通过11根测压管的液面变化加以验证。为了便于实验分析,现将公式(2)作如下变换,并以下标  表示测压管序号,例如  表示第四根测压管即喉管。公式(2)可以写成  两边同除以, 并移项得               (3) 公式(1)可以写成  所以     代入公式(3)得  (4) 公式(3)和公式(4)表明,测压管水头变化的相对值,完全决定于流动断面的几何比例,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断面流速与测压管水头之间的关系。我们根据公式(4)画出测压管水头相对变化的理论曲线和实际曲线(分别为上式右项和左项),通过比较,两者应当是一致的(横坐标为测压管序号,纵坐标分别为以上两项)。 2、流量系数的测定 将公式(1)、(2)应用于1、4两断面,可以得到   前式代入后式得  流量为  若以流量系数 表示阻力损失的影响,上式可以写成  (ml/s) (5) 式中 ——仪器常数,为定值 ()      (6) 因此,在实验中,测得流量  和测压管水头  、,即可求得流量系数,一般在0.92~0.99之间。 三、实验步骤 1、缓缓打开进水阀和针阀,使测压管1、4的水面差达到最大,并适当调节,观察测压管水头的变化,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含义。 2、读取各测压管水头刻度,并按测压管编号为序记入表内。 3、在读取测压管水头的同时,用体积法测量流量,记入表内。 4、调节进水阀和针阀,改变各测压管读数,并记录各读数和流量。 5、实验结束后,关闭进水阀门。 实验四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圆管内流体恒定流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及其转换的现象。 2、测定不同流动状态下流体的雷诺数。 3、测定圆管内流体恒定流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下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雷诺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4 所示。  8      4   3  2    5   11  10   (a) 层流 hf   H (b) 过渡状态 (c) 紊流     9   7    6  1    12              图4 雷诺实验装置示意图 1、玻璃管 2、注色水细管 3、色水阀门 4、色水容器 5、水箱   6、蜂窝板   7、溢水隔板 8、供水阀门 9、放水管 10、出水阀门 11、测压管 12、量水筒 1、实际流体的流动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层流和紊流,它们的区别在于:流动过程中流体层之间是否发生混掺现象。在紊流流动中存在随机变化的脉动量,而在层流流动中则没有。 2、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转化取决于雷诺数。雷诺根据大量实验资料,将影响流体流动状态的因素归纳成一个无因次数,称为雷诺数Re,作为判别流体流动状态的准则  式中 ——流体断面平均流速 ,  ——圆管直径 ,  ——流体的运动粘度 ,  在本实验中,流体是水。水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泊肃叶和斯托克斯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水在时的运动粘度,;  ——水的温度,。 3、判别流体流动状态的关键因素是临界速度。临界速度随流体的粘度、密度以及流道的尺寸不同而改变。流体从层流到紊流的过渡时的速度称为上临界流速,从紊流到层流的过渡时的速度为下临界流速。 4、圆管中定常流动的流态发生转化时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对应于上、下临界速度的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界雷诺数。上临界雷诺数表示超过此雷诺数的流动必为紊流,它很不确定,跨越一个较大的取值范围。而且极不稳定,只要稍有干扰,流态即发生变化。上临界雷诺数常随实验环境、流动的起始状态不同有所不同。因此,上临界雷诺数在工程技术中没有实用意义。有实际意义的是下临界雷诺数,它表示低于此雷诺数的流动必为层流,有确定的取值。通常均以它作为判别流动状态的准则,即 Re < 2320 时,层流 Re > 2320 时,紊流 该值是圆形光滑管或近于光滑管的数值,工程实际中一般取Re = 2000。 5、实际流体的流动之所以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是扰动因素与粘性稳定作用之间对比和抗衡的结果。针对圆管中定常流动的情况,容易理解:减小 d ,减小 v ,加大 v 三种途径都是有利于流动稳定的。综合起来看,小雷诺数流动趋于稳定,而大雷诺数流动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紊流现象。 6、由于两种流态的流场结构和动力特性存在很大的区别,对它们加以判别并分别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为层流时,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成正比,而紊流时则与平均流速的1.75~2.0次方成正比。 7、通过对相同流量下圆管层流和紊流流动的断面流速分布作一比较,可以看出层流流速分布呈旋转抛物面,而紊流流速分布则比较均匀,壁面流速梯度和切应力都比层流时大,如图5所示。  图5 圆管层流和紊流流动的断面流速分布 三、实验步骤 1、打开供水阀门8,给水箱5充水,待水箱充满并保持溢流状态,使水位恒定。 2、打开出水阀门10至最大,排出实验管道中的气泡。反复开闭出水阀门10,排出压差计中气泡,即可开始实验。 3、稍微打开出水阀门10和色水阀门3,观察流体的层流状态。继续开大出水阀门10,色水细流出现波动,即过渡状态。再开大出水阀门10,水流稳定性遭到破坏,色迹消失,变为紊流。整个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流体从层流变化到紊流。 4、在流体完全变到紊流时,逐渐关闭出水阀门10,在观察流体从紊流变化到层流的同时,记录沿程水头损失和流量。 5、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量测水温,加以平均作为实验水温。 6、整理所测实验数据,绘制~关系曲线。 实验五 管路沿程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实验 管路沿程阻力损失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 2、分析圆管恒定流动的水头损失规律,验证在各种情况下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  速的关系以及随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变化规律。 3、根据紊流粗糙区的实验结果,计算实验管壁的粗糙系数 n 值及管壁当量粗糙值,并与莫迪图比较。 二、实验原理 1、对于通过直径不变的圆管的恒定水流,沿程水头损失为  即上下游量测断面的比压计读数差。沿程水头损失也常表达为  其中, 称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为上下游量测断面之间的管段长度;为管道直径,为断面平均流速。若在实验中测得和断面平均流速,则可直接得到沿程水头损失系数  2、不同流动型态及流区的水流,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是不同的。层流流动中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1次方成正比;紊流流动中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1.5~2次方成正比。 3、沿程水头损失系数是相对粗糙度与雷诺数的函数,为管壁当量粗糙,(其中为水的运动粘滞系数)。 4、圆管层流流动  5、光滑圆管紊流流动可取。可见在层流流动和紊流光滑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只取决于雷诺数。 6、粗糙圆管紊流流动  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完全由粗糙度决定,与雷诺数无关,此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紊流粗糙区通常也叫做“阻力平方区”。 7、在紊流光滑区和紊流粗糙区之间存在过渡区,此时沿程水头损失系数 与雷诺数和粗糙度都有关。 8、粗糙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为管道的水力半径,圆管的水力半径,该式适用于紊流粗糙区。 三、实验步骤 1、预习实验指示书,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2、查阅用测压管量测压强和用体积法或三角堰法量测流量的原理和步骤。 3、开启上下游阀门排气,检查下游阀门全关时,各个测压管水面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4、核对设备编号,记录所用设备的断面管径、量测段长度、三角堰零点读数等数据。 5、开启下游阀门,流量应先放到最大,待水流恒定后,观察测管水头的变化。量测流量及相应的水头损失,登录到数据表格上。 6、减小阀门开度,重复上述步骤,并按序登录数据。流量的调整逐步由大到小,每改变一次流量需要等待1~2分钟,待水流恒定后再进行量测。水流的紊动使比压计的水面有波动,应记录水面的时均值。 7、检查数据记录表是否有缺漏?是否有某组数据明显地不合理?若有此情况,进行补正。为了提高实验精度,便于分析整理,实验点尽可能多一些。要求改变流量不少于15次。 8、 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量测水温,加以平均作为实验水温。 管路局部阻力损失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突扩管旋涡区测管水头线,以及其它各种边界突变情况下的测管水头变化情况,加深对局部水头损失的感性认识。 2、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并将突扩管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将突缩管的实测值与经验值比较。 3、学习用测压管测量压强和用体积法测流量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 1、有压管道恒定流遇到管道边界的局部突变的尾部时,流动会分离形成剪切层,剪切层流动不稳定,引起流动结构的重新调整,并产生旋涡,平均流动能量转化成脉动能量,造成不可逆的能量耗散。与沿程因摩擦造成的分布损失不同,这部分损失可以看成是集中损失在管道边界的突变处,每单位重量流体承担的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局部水头损失。 2、根据能量方程,局部水头损失  这里我们认为因边界突变造成的能量损失全部产生在1-1,2-2两断面之间,不再考虑沿程损失。 上游断面1-1应取在由于边界的突变,水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的渐变流段中,下游2-2断面则取在水流结构调整刚好结束,重新形成渐变流段的地方。总之,两断面应尽可能接近,又要保证局部水头损失全部产生在两断面之间。经过测量两断面的测管水头差和流经管道的流量,进而推算两断面的速度水头差,就可测得局部水头损失。 3、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是局部水头损失折合成速度水头的比例系数,即  当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速不同时,应明确它对应的是哪个速度水头?例如,对于突扩圆管就有 和 之分。其它情况的局部损失系数在查表或使用经验公式确定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对应下游的速度水头。 4、局部水头损失系数随流动的雷诺数而变,即  但当雷诺数大到一定程度后, 值成为常数。在工程中使用的表格或经验公式中列出的就是指这个范围的数值。 5、局部水头损失的机理复杂,除了突扩圆管的情况以外,一般难于用解析方法确定,而要通过实测来得到各种边界突变情况下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6、对于突扩圆管的情况,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有理论结果,推导如下:流动经过突扩圆管的局部水头损失  取1-1,2-2两断面如图, 这里要特别注意1-1断面取为突扩开始的断面,2-2断面则取在水流结构调整刚好结束,重新形成渐变流段的地方。两断面面积都为,而和则分别为细管和粗管中的平均流速。根据动量方程可知  所以有  将其代入局部水头损失的表达式,得  取的值均为1.0,则  或  可见 , 7、突扩圆管局部水头损失之所以能够导出上述解析表达式是因为:①我们假设1-1断面上的测管水头为常数;②1-1,2-2两断面的面积相等。而突缩圆管的1-1,2-2两断面必须分别取在粗管和细管中,这是由流动结构决定的,因此突缩圆管的局部水头损失不能解析表达,只有经验公式  这里的对应下游,即细管中的速度水头。 8、其它各种弯管、截门、闸阀等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查表或由经验公式获得。 三、实验步骤 1、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2、查阅用测压管量测压强和用体积法(手工、自动)量测流量的原理和步骤。 3、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好准备工作后,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开关,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状态,使水位恒定。 4、检查下游阀门全关时,各个测压管水面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5、核对设备编号,确认数据记录表上列出的断面管径等数据。 6、开启下游阀门,待水流恒定后,观察测管水头的变化,正确选择实验配件前后的量测断面,进行数据的量测,并登录到数据记录表的相应位置。 7、改变阀门开度,待水流恒定后,重复上述步骤,并按序登录数据。本实验要求做三个流量。 8、检查数据记录表是否有缺漏?是否有某组数据明显地不合理?若有此情况,进行补正。 9、计算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各实验配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实测值,并同时列出突扩管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理论值和突缩管的经验值。 10、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阅读思考问题,作简要回答。 实验六 孔口、管嘴出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孔口、管嘴出流的水力现象。 2、测定孔口、管嘴出流的各项系数:出流断面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流速系数和阻力系数。 二、实验原理                                                           在容器壁上开一个任意形状的孔,流体  1          1   从此孔向外泄出,这种现象称为孔口出流。 在孔口上连接一段管子,流体从此管流出,             这种现象称为管嘴出流。如图6所示。  1、 孔口出流  dc 在水箱侧壁开一个直径为的圆形孔口,  液体受不变水头作用下,沿不同方向从孔 口向外流出,在惯性作用下,液体的流线不    图6 孔口、管嘴实验原理图 能急剧改变方向,因此,在离孔口很近的出流处(约距孔口1 / 2处),将产生一个收缩断面。水箱中水位保持不变,孔口直径与孔口在液面下的深度比较起来,是很小的,因此可以认为孔口断面上的流速是相同的,收缩断面可以近似圆形。如果测出收缩断面的直径,那么收缩断面可求。 截取自由液面1——1和收缩断面C——C,以通过孔口形心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列能量方程  式中 ,,自由液面保持恒定,,上式变成     孔口出流流量为           孔口出流断面收缩系数为     将代入上式得       式中 称为孔口出流流量系数。 将以上孔口出流的基本关系式进行反推,可得孔口出流的各项系数 流量系数:  收缩系数:  流速系数:  阻力系数:    因此,测出、、、,即可求出各项系数。根据对薄壁小孔口充分收缩的实验:、、。 2、孔口出流的分类 小孔口出流、大孔口出流(按H / d 是否大于 10 来判定);定常出流、非定常出流;淹没出流、非淹没出流;薄壁出流、厚壁出流。 薄壁出流确切地讲就是锐缘孔口出流,流体与孔壁只有周线上接触,孔壁厚度不影响射流形态,否则就是厚壁出流,如孔边修圆的情况,此时孔壁参与了出流的收缩,但收缩断面还是在流出孔口后形成。如果壁厚达到3~4d,就称为管嘴,收缩断面将会在管嘴内形成,而后再扩展成满流流出管嘴。管嘴出流的能量损失只考虑局部损失,如果管嘴再长,以致必须考虑沿程损失时就是短管了。 3、管嘴出流 管嘴出流的流动特点是,水股先在管内收缩形成真空,而后再逐渐扩张以至充满整个管嘴而流出。由于管嘴出流与孔口出流的流动情况有着明显的区别,因而在孔口上加设短管即管嘴,既影响出流的流速系数又影响流量系数,亦即改变出流的流量和流速。管嘴出流时的阻力损失,主要是管嘴入口处的局部阻力损失和水股收缩断面扩大的局部阻力损失,而管嘴的沿程阻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管嘴出流各项系数计算公式与孔口出流的形式完全一样。但由于管嘴出口断面没有变化,即,=。根据实验,左右。管嘴出流各项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流量系数:  收缩系数:  流速系数: = 阻力系数:  3、管嘴的真空现象 管嘴是在孔口上加设一段适当的短管,虽然加一段短管将使阻力增大,但是管嘴的出流量反而会比同样情况下的孔口出流量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管嘴内也存在收缩断面,直接表现为此处产生了真空。在圆柱形管嘴收缩断面处设测压管以观察真空现象并量测真空值。正因为管嘴在收缩断面处有真空存在,如同水泵一样,对液流产生抽吸作用,从而使管嘴出流量大于孔口出流量。这种由于真空的存在使管嘴增加的出流量,要比由于管嘴阻力增加而减少的出流量大得多。这一结论和现象将在实验中得到证实。 三、实验步骤 1、起动水泵,给水箱连续供水,当水位升至溢流板上端时,水由此溢出,调节水泵出水阀门,使液面保持恒定不变,即作用水头不变。与此同时观察孔口或管嘴出流情况。 2、将旋板旋到其它位置,观察不同孔口、管嘴的出流情况,并注意进行比较。 3、分两组同时测量孔口、管嘴实验参数:作用水头 ,孔口或管嘴出流流量、孔口出流收缩断面直径。 实验七 管道水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管道水击现象的发生、传播与消失过程,增强对水击现象的感性认识。利用实测数据,计算水击波的传播速度。 2、量测水击引起的压强增量,加深对水击影响的定量认识。 3、通过调压室水位振荡现象的演示,以及使用调压室前后水击压强增量的变化情况 ,了解调压室消减水击压强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水击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有压 管道非恒定流问题,在水击现象中,由于压强变化急剧,必须考虑流体的压缩性及管道的弹性 。水击现象可大致作如下描述:有压管道流动的流量突变→流速突变→由于流动的惯性 ,造成压强大幅波动→流体的压缩性和管道的弹性使波动在管道中以有 限的速度传播。 以阀门突然关闭为例,将有一个增压、增密度、增管道断面积、减流速的过程从阀门向上游传播,压强、流速、密度、管道断面积的间断面在管道中运动,这就是水击波。 1、水击波的压强增值 在已知水击波传播速度 c 的条件下,压强增量与流速大小增量的关系为  2、水击波的传播速度 水击波传播速度为  式中,,为液体的体积弹性系数;反映管壁的弹性,对于直径为的圆管  其中,为管壁材料的弹性系数,为管壁厚度。于是  若忽略管壁的弹性,即认为 ,则  为声波速度(水中约为1435 m/s)。所以  水电站引水管的 ,。 3、水击现象的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水击波传播、反射、叠加的发展过程,考察上游水库与阀门间的长度为 L 的直圆管(BA)中因阀门A突然完全关闭发生的水击现象,认为弹性力与惯性力起主要作用,忽略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在理解了水击波在A处的正反射和B处的负反射之后,可以列出,,,四个阶段水击现象的物理特性。 阶段 时段 速度变化 流速 方向 压强变化 水击波 传播方向 运动状态 液体状态  1   水库→阀门 增高 阀门→水库 减速增压 压缩  2   阀门→水库 恢复原状 水库→阀门 减速减压 恢复原状  3   阀门→水库 减低 阀门→水库 增速减压 膨胀  4   水库→阀门 恢复原状 水库→阀门 增速增压 恢复原状    图7 水击波的传播示意图 将 2L/c 称为水击的相长,从阀门A处开始的水击波传到上游B处,经负反射回来的减压波又传到A处,所需时间为相长。可见阀门A处持续压力最大增值的时间最长,为一个相长。如果逐渐关闭阀门,那么将会有一系列水击波在不同的时刻由A处出发,假如经过一个相长之后,阀门尚未完全关闭,此时已经有早先发出的水击波成为减压波传回来,这样A处的增压就不会达到阀门突然完全关闭时的水击增压,这种水击叫间接水击,否则叫直接水击。 4、调压室的作用 在较长管道中设置调压室,缩短了管道长度,减小相长,可以缓和水击,减低水击压强。由于调压室具有一定的贮水容量,这一边界条件使水击压强得到释放而大幅下降,并限制了水击向上游的传播。 5、水流阻力的影响 以上的分析都没有考虑水击现象中管道中水流所受的阻力,因此在分析阀门突然关闭引起阀门与水库之间的水击波传播四个阶段时,能量没有耗损,第四阶段终止后,水流将回复到初始状态,水击波将无休止地传播下去,各断面的水击增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呈阶梯形。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各断面的水击增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呈衰减振荡形态。 三、实验步骤 1、 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2、 将量测仪器按图示线路接好,打开电源,预热15分钟。 3、 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好准备工作后,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开关,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状态,使水位恒定。 4、 将动态应变仪调至平衡,并将压力传感器的微应变信号输给电阻平衡箱,然后由此将信号送至示波器,此时将绘笔调至走纸中间,可通过调节电阻平衡箱使示波器的灵敏度及偏移量为最佳值。 5、 记录调压室的测管水头,用以计算动水压强值,然后关闭调压室与管道的联通阀门。 6、 将管端快速阀门突然关闭,产生水击现象,水击波传播使橡胶软管膨胀凸起变化,凸起处将电源接通则指示灯亮。管道两端的指示灯的亮灭显示了水击波的传播过程。用停表记录下管道两端指示灯闪亮的间隔时间。此时示波器已记录下水击压强过程线。 7、 打开调压室与实验管段间的联通阀门。待水流恒定后重复步骤6,此时记录下的水击压强过程线即为有调压室作用后的情况。 8、 阅读思考问题,作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