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论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从根本意义
上讲,意味着用智慧
代替鲁莽,用知识代
替习惯和传统,用合
作代替强制。
—— 彼得 ? 德鲁克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
“只要西方文明本身还能生存下去,那么管理
人员就始终是基本的和支配性的力量,”
——彼得 ?德鲁克
彼得 ?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商业周刊, 称其为
,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
,经济学人周刊, 更称其为
,大师中的大师,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
( 1909年 ---)
开篇案例
例 1.微软公司和比尔 ? 盖茨
电脑神童比尔 ? 盖茨创建了微软
公司。
大约 30年前,一名书生气十足、对
被称作计算机的新奇设备颇有天赋的
男孩子把他编制的第一套软件 —— 课
程管理系统,卖给了他就读的西雅图
高中,得到了 4200美元的报酬。
如今,他已长大成人,可他还
在卖软件,数不清的软件。
比尔 ?盖茨 —— 微软公司两创
始人之一、公司现任董事长,不
仅在他孩童时代业余爱好的基础
上一步一步缔造了一个巨大的软
件帝国,而且他所走过的创业之
路也已成为高科技企业大亨走向
成功的康庄大道。
1997年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高达
2000亿美元,是福特、通用、克莱斯
勒三大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总和。
1998年 2月,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跃
居全球股市第二。
比尔 ? 盖茨本人连续数年稳坐世
界首富的交椅,据, 福布斯, 统计,
2001年他的个人财富为 587亿美元。
他的 16000名雇员中,有 2000多人是
百万富翁。
我们都承认微软公司的成功,
那么请问:
( 1)你认为比尔 ? 盖茨是一个
成功的管理者吗?
( 2)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物呢?
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
管理者可以是不满 18岁的未成年
人,也可以是年逾 8旬的老人,如
今女性管理者已屡见不鲜。可以
看到,世界各国的管理者都在做
着他们的管理工作。
【 讨论题 】
( 1) 什么是管理?
( 2) 谁是管理者?
( 3) 管理者做什么?
( 4) 为什么学习管理
?
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 泰勒的定义,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
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
? 法约尔的定义,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
协调。
? 西蒙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
? 马克斯韦伯定义,管理就是协调活动。
? 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
来达到目标。
对管理定义的归纳
? 强调作业过程, 管理是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的过程;
? 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就是决策;
? 强调对人的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其他
人把事办好;
? 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管理就是领导;
? 强调管理的本质,管理就是协调。
市场对管理者的评价
?在美国,会计专家年薪不超过 75000
美元;而管理者年薪在 125000—
750000美元。
?在美国,基层监工年薪,25000—
45000美元;中层管理者起薪,35000
美元,高者达 90000美元;大公司的
管理者,1000000 美元。
例如,1990年,美 50家最大的上
市公司总经理的平均报酬(工资加每
年红利) 248万美元,不包括奖给他
们的股票期权。同年,苹果公司总裁
( John Scully)的收入为 220万美元,
从以前奖给他的股票期权兑现得到
1450万美元。
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收入有了很大
提高。
?有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年薪已达
10 — 40万元,高层管理者年薪有
的已达 100万元以上。某些著名的
企业家,年薪已达几百万元。
?评论:管理者的工资反映了市场的
供求作用,优秀的管理者能变草为
金,他们的技能是一种稀缺商品,
管理的超级明星成为企业不惜重金
争夺的对象。
为什么学习管理
一,学习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学习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
? 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二.改进组织的管理关系到我们每个
人的切身利益。
我们一生中每天都在和管理打交道。
良好的管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
重要作用。
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薄
弱和低劣的管理表现;
2.举例说明管理优秀的组织赢得了
顾客的忠诚,获得了增长和繁荣。
三、管理别人或被别人管理
1.渴望成为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
获得管理的知识,有助于成为有效的
管理者;
2.不打算从事管理的人,学习管理
学能使他领悟其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
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四, 学习管理的误区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我要成
为一名工程师!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那全都
是常识!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经验是
更好的老师!
武汉一位高中生 2003年以优异成
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湖北省
语文单科第一名。
备考前一年,背着父母和学校,
写了一部 20多万字的小说,将被人民
文学出版社出版。
面对人们的疑问,他自信地说:
,高考之前我把学习进程都安排好了,
考上清华没问题,顺便还能抽出时间
做我喜欢做的事。,
为什么一个高三学生能把学习
和业余爱好安排得有条不紊?
他说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父
亲 —— 一位管理学学者,以及管
理学对自己的启发和培养。
在中国像他这样善于进行自我
管理的学生并非个案。
在国外:
德国:在中学为学生开设了, 项
目管理, 课程。
美国:青年成就计划。 40多年的
历史,该计划早就引入了管理教育
的理念。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
受关于经济管理的辅导。在孩提时
代就扮演麦当劳管理者的角色去思
考问题,扮演银行职员去学习应该
如何处理日常事务。
这个计划培训过的孩子后来
很多成了企业家,他们都说在这
个过程中受益匪浅。因为,在扮
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他们必须
按照不同的进度和计划去有条不
紊地安排工作,高效率地完成目
标要求,训练了他们的管理和处
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国家由具有留学背景的学
者组成了一个课题组。在调查中
发现:
1.许多家长在苦恼:, 为什么孩
子没有进取心?,
2.不少老师在思考:, 课程改革
之后,如何在更少的时间里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存在自己的问题:, 功夫
花了不少,就是很难达到目
标。,
他们走访了 350个家庭,近百
所中学,拜访了大量的同学、学
生家长和老师。课题组认为,中
学生 20%的问题是智力问题,80%
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在广泛调研
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管理学的精
髓,课题组为中学生们设计了 20
条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法则。
包括培养自信、承担责任、激发
潜能、管理时间等,并借鉴 MBA教
学案例的方式进行编排。他们给
这 20条法则起了一个名字, 中学
梦工场, 。根据这一理念创建了
清华中学生管理训练营,不久,
这个训练营将对中学生开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认为:把
管理学的理念引入我国中学教育,
或者说把管理学的理念和中学生
的成长结合起来,这种新视角在
我国还是首创,这是一种有益的
尝试。
1.管理者是普遍存在的。
2.关于常识管理。
3.关于经验管理。
学习管理的误区
是谁?用什么否定了马克思的预言?
? 卡尔,马克思认为( 1858年),革命将首先发生
在工业化国家而不是殖民地。他指出,西方资
本家将剩余资金投资于殖民地是因为在那里可
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马克思预期,随着
殖民地变得日益工业化和更加繁荣,西方的老
制造业中心将会逐渐落后并造成大量失业。而
这反过来将最终迫使西方工人揭竿而起,建立
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
我们看到的事实恰好与马克思的预言相反。为
什么?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从根本意义
上讲,意味着用智慧
代替鲁莽,用知识代
替习惯和传统,用合
作代替强制。
—— 彼得 ? 德鲁克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
“只要西方文明本身还能生存下去,那么管理
人员就始终是基本的和支配性的力量,”
——彼得 ?德鲁克
彼得 ?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商业周刊, 称其为
,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
,经济学人周刊, 更称其为
,大师中的大师,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
( 1909年 ---)
开篇案例
例 1.微软公司和比尔 ? 盖茨
电脑神童比尔 ? 盖茨创建了微软
公司。
大约 30年前,一名书生气十足、对
被称作计算机的新奇设备颇有天赋的
男孩子把他编制的第一套软件 —— 课
程管理系统,卖给了他就读的西雅图
高中,得到了 4200美元的报酬。
如今,他已长大成人,可他还
在卖软件,数不清的软件。
比尔 ?盖茨 —— 微软公司两创
始人之一、公司现任董事长,不
仅在他孩童时代业余爱好的基础
上一步一步缔造了一个巨大的软
件帝国,而且他所走过的创业之
路也已成为高科技企业大亨走向
成功的康庄大道。
1997年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高达
2000亿美元,是福特、通用、克莱斯
勒三大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总和。
1998年 2月,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跃
居全球股市第二。
比尔 ? 盖茨本人连续数年稳坐世
界首富的交椅,据, 福布斯, 统计,
2001年他的个人财富为 587亿美元。
他的 16000名雇员中,有 2000多人是
百万富翁。
我们都承认微软公司的成功,
那么请问:
( 1)你认为比尔 ? 盖茨是一个
成功的管理者吗?
( 2)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物呢?
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
管理者可以是不满 18岁的未成年
人,也可以是年逾 8旬的老人,如
今女性管理者已屡见不鲜。可以
看到,世界各国的管理者都在做
着他们的管理工作。
【 讨论题 】
( 1) 什么是管理?
( 2) 谁是管理者?
( 3) 管理者做什么?
( 4) 为什么学习管理
?
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 泰勒的定义,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
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
? 法约尔的定义,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
协调。
? 西蒙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
? 马克斯韦伯定义,管理就是协调活动。
? 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
来达到目标。
对管理定义的归纳
? 强调作业过程, 管理是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的过程;
? 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就是决策;
? 强调对人的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其他
人把事办好;
? 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管理就是领导;
? 强调管理的本质,管理就是协调。
市场对管理者的评价
?在美国,会计专家年薪不超过 75000
美元;而管理者年薪在 125000—
750000美元。
?在美国,基层监工年薪,25000—
45000美元;中层管理者起薪,35000
美元,高者达 90000美元;大公司的
管理者,1000000 美元。
例如,1990年,美 50家最大的上
市公司总经理的平均报酬(工资加每
年红利) 248万美元,不包括奖给他
们的股票期权。同年,苹果公司总裁
( John Scully)的收入为 220万美元,
从以前奖给他的股票期权兑现得到
1450万美元。
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收入有了很大
提高。
?有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年薪已达
10 — 40万元,高层管理者年薪有
的已达 100万元以上。某些著名的
企业家,年薪已达几百万元。
?评论:管理者的工资反映了市场的
供求作用,优秀的管理者能变草为
金,他们的技能是一种稀缺商品,
管理的超级明星成为企业不惜重金
争夺的对象。
为什么学习管理
一,学习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学习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
? 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二.改进组织的管理关系到我们每个
人的切身利益。
我们一生中每天都在和管理打交道。
良好的管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
重要作用。
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薄
弱和低劣的管理表现;
2.举例说明管理优秀的组织赢得了
顾客的忠诚,获得了增长和繁荣。
三、管理别人或被别人管理
1.渴望成为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
获得管理的知识,有助于成为有效的
管理者;
2.不打算从事管理的人,学习管理
学能使他领悟其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
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四, 学习管理的误区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我要成
为一名工程师!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那全都
是常识!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经验是
更好的老师!
武汉一位高中生 2003年以优异成
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湖北省
语文单科第一名。
备考前一年,背着父母和学校,
写了一部 20多万字的小说,将被人民
文学出版社出版。
面对人们的疑问,他自信地说:
,高考之前我把学习进程都安排好了,
考上清华没问题,顺便还能抽出时间
做我喜欢做的事。,
为什么一个高三学生能把学习
和业余爱好安排得有条不紊?
他说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父
亲 —— 一位管理学学者,以及管
理学对自己的启发和培养。
在中国像他这样善于进行自我
管理的学生并非个案。
在国外:
德国:在中学为学生开设了, 项
目管理, 课程。
美国:青年成就计划。 40多年的
历史,该计划早就引入了管理教育
的理念。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
受关于经济管理的辅导。在孩提时
代就扮演麦当劳管理者的角色去思
考问题,扮演银行职员去学习应该
如何处理日常事务。
这个计划培训过的孩子后来
很多成了企业家,他们都说在这
个过程中受益匪浅。因为,在扮
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他们必须
按照不同的进度和计划去有条不
紊地安排工作,高效率地完成目
标要求,训练了他们的管理和处
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国家由具有留学背景的学
者组成了一个课题组。在调查中
发现:
1.许多家长在苦恼:, 为什么孩
子没有进取心?,
2.不少老师在思考:, 课程改革
之后,如何在更少的时间里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存在自己的问题:, 功夫
花了不少,就是很难达到目
标。,
他们走访了 350个家庭,近百
所中学,拜访了大量的同学、学
生家长和老师。课题组认为,中
学生 20%的问题是智力问题,80%
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在广泛调研
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管理学的精
髓,课题组为中学生们设计了 20
条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法则。
包括培养自信、承担责任、激发
潜能、管理时间等,并借鉴 MBA教
学案例的方式进行编排。他们给
这 20条法则起了一个名字, 中学
梦工场, 。根据这一理念创建了
清华中学生管理训练营,不久,
这个训练营将对中学生开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认为:把
管理学的理念引入我国中学教育,
或者说把管理学的理念和中学生
的成长结合起来,这种新视角在
我国还是首创,这是一种有益的
尝试。
1.管理者是普遍存在的。
2.关于常识管理。
3.关于经验管理。
学习管理的误区
是谁?用什么否定了马克思的预言?
? 卡尔,马克思认为( 1858年),革命将首先发生
在工业化国家而不是殖民地。他指出,西方资
本家将剩余资金投资于殖民地是因为在那里可
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马克思预期,随着
殖民地变得日益工业化和更加繁荣,西方的老
制造业中心将会逐渐落后并造成大量失业。而
这反过来将最终迫使西方工人揭竿而起,建立
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
我们看到的事实恰好与马克思的预言相反。为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