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许纪校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成本计量发展的
历史考察
前 言
第一节 1885年前的成本计量模式:
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体系相分离
一,庄园会计
“可供 18世纪的企业家利用的现存会计方法是由商人
和庄园主建立起来的。庄园会计主要是为了证明管家是否
诚实、有效地履行其职责而产生的。”
庄园会计采用 单式薄记 方式,会计记录中主要使用实
物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事项都是以冗长的文字叙述式
记录。
由于封建主采用世袭领地制度,而且农业技术的变革
十分缓慢,封建庄园主不像工业资本家那样具有强烈的利
润动机。因此,在会计账户中,一般不设置资本账户,不
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也无法计算总收益和投资
报酬率,会计账薄只用来进行简单地汇总全年收入、支出
以及列出最终收支的结余,在庄园会计中尚未形成一套合
理的成本核算模式。
二,商业 会计
,工业会计的更重要的源泉是来自于中世纪开始的
由商人创造的复式薄记。, 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在 1933年
出版的,20世纪之前的会计发展》一书中,提到复式薄
记产生的 7个 必要条件,
1.私有财产( Private Property) 2.资本( Capital)
3.商业( Commerce) 4.信贷( Credit) 5.文字( the Art
of Writing) 6.货币经济( Money Economy) 7,算术
( Arithmetic)
帕乔利( Paciolo), 簿记学,关于复式簿记的会计
著作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和
与东方贸易路线的打通,政治和商业霸权开始从地中海
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一系列同时发生的变化,促使
复式薄记向整个欧洲传播。
不过,这个时期的经济仍然是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
虽然出现了会计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复式簿记”方法,
但在成本计量上尚未有较大的发展。
三、工业会计
到 16世纪,意大利式的复式簿记法逐渐从商业领域向
工业领域渗透。复式簿记法在工场手工业企业得到广泛的
应用和改进。
最初的成本会计正是在这种生产方式下,适应其生产
组织形式和管理控制的要求而产生的。从现存的拉法埃
洛.迪弗朗切斯科.迪梅奇合伙企业( Raffaello di
Francesco di‘Medici & co) 的账簿记录和有关文件总可以
看到成本会计的雏形。
在 1530年至 1885年之间,成本记录并未再进一步尝
试与会计账簿结合。迈克尔,查特菲尔德称“文艺复兴时
期至 18世纪末,成本会计方法几乎没有得到发展”。成本
资料主要是借助于统计方法取得。
1885年前绝大多数成本记录方式的共同特征是:( 1)
在统驭账户中分解和累积成本;( 2)通过比较产品的总
成本及其销售收入来计算利润。
第二节 1885年 — 1920年之间的成本计量模式:
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一体化
一,梅特卡夫的《工厂成本》与加克和费尔斯的《工厂
会计》
第一本成本会计著作是美国的亨利.梅特卡夫于
1885年所著的,工厂成本,( The Cost of Manufacture)。
他是一名美国陆军军需官,根据兵工厂生产管理的经验、
对车间的实地调查以及与作业工长的访谈,提出了一种更
有效的成本归集方法。
两年后,英国的电力工程师埃米尔.加克和会计师约
翰.费尔斯撰写了《工厂会计》( Factory Account),
该书是最早主张按照复式簿记法记录所有成本账户,并将
成本账户与财务会计相结合。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的结合,
可以有效地反映原材料、人工费用的归集过程和正确地计
量存货价值。因此,《工厂会计》一书在会计发展史上被
看成是 19世纪最具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
二、间接费用的处理
1885年前,人们对间接费用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
把它看成一种生产损失而不加到产品价值中去。
1896年,英国工厂会计师斯莱特.刘易斯( Slater
Lewis) 提出间接费用可以在会计期末作为一个单位来处
理。
1898年,英国特许会计师托马斯.贝特斯彼
( Thomas Battersby) 对生产费用进行了分类,将生产费
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901年,英国管理专家哈密尔顿.丘奇( Hamilton
Church) 是第一个将成本计量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考察
的人。
虽然, 丘奇设计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较为科学, 但是
也比较复杂, 实际工作中并未被广泛使用 。 不过有关他的
间接费用论述对以后成本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
影响作用 。
三、关于成本记录是否与财务会计结合的争论
1887年英国的电力工程师埃米尔.加克( Emile
Garcke) 和会计师约翰.费尔斯( John,M,Fells) 最
早主张将成本记录与财务会计账户结合。成本记录是否
与财务会计账户结合的争论一直持续到 1920年前后。
美国会计教育家桑德斯( Sanders) 强调成本记录与
会计账户结合的重要性。利特尔顿在其著作,20世纪的
会计变革》一书中也指出,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结合是
工厂制造业不可避免的会计结果。
现在看来,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体系一体化的采用,
在会计发展历史上存在着正面与负面的作用。成本记录
与会计账户体系的一体化创立了成本会计,其功绩是不
可磨灭的。它不仅改进了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而且也
扩展了会计内容,成为管理会计的奠基石。不过它也带
来了遗憾,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的一体化使得成本会计
丧失了与成本“管理”的相关性。
第三节 1920年 — 1987年之间的成本计量模式:
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
管理会计是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
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它是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从传统成本会计
中派生出来的。
第一本管理会计的著作发表于 1922年,H,W,奎因
斯坦撰写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不过对最初
管理会计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却应该是 J,O,麦金希, 他
在 1924年出版了《管理会计》专著,这是第一本较系统
地论述管理会计概念和理论的著作。
1930年,埃莫森的同事哈里森写成了,标准成本》
一书,这是一本系统介绍标准成本计算的专著,他全面
地论述了如何将标准成本计算纳入会计账簿系统之中,
该书的影响也颇为深远。
二、绝对真实性成本观念( Absolutely True Method) 下
的标准成本与预算控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为了应付经济萧条,美
国正在广泛地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为配合科学管
理的需要,成本计量要求由“先干后算”的成本核算模
式,发展为“先算后干”的成本控制和核算模式。标准
成本制度( Standard Costing) 和预算控制( Budget
Control) 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20世纪 2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标准成本
和预算控制方法。
在那个时期, 强调会计数据应绝对遵循, 客观性,
( Objectivity) 和, 可验性, ( Verifiability) 要求 。 因
此, 标准成本必须对全部成本 ( Full Cost) 进行全面归
集和合理分配, 强调产品全部成本及其费用需要在已销
产品与未销产品之间进行划分, 并认为从理论上可以找
到一种, 绝对真实的成本, 来计算产品成本 。
三、条件真实性成本观念( Conditional True Method) 下
的标准成本与预算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经济进入快速发展
的蜜月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生产率急速提高,企
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量本利方法和变动预算的原理在早些年就被提出。
量本利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工程师 A,M,韦林顿于 1887年
在《铁路定位的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
当时企业管理已经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的
作用,成本管理已从“执行型”工作转到“决策型”工作。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认识到不同的成本分配有不同的目的
性。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霍恩格伦提出应该以“条件真实
性的成本法” ( Conditional True Method) 代替“绝对
真实的成本法” 他认为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的决策和控制
需要,制造成本的构成应该由全部成本改变为变动成本,
成本的真实性取决于成本分配的目的。
四、多维成本概念的提出
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 (AAA)对一些重要的决策型成
本概念进行了界定,这些重要的概念包括差别成本、重置
成本、计划成本、历史成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预算
成本等。 1958年,该学会又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管理会计
体系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管
理、量本利分析、差量成本分析、弹性预算、边际贡献分
析和责任会计等七个方面。 1986年全美会计师协会
( NAA) 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通过并决定对外发
布《管理会计公告:目标与运作,。
1960年至 1975年间,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数量
经济学派对会计界影响较大,数学、控制学、运筹学等技
术方法向管理会计领域大量渗透,出现了大量的数学模型
来描述成本计量和进行成本预测,形成了预测型成本会计
理论,同时精确化成本计量数学模型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
期。
第四节 1987年以来成本计量模式:
多维成本会计模式的出现
一,卡普兰和托马斯的《相关性消失 — 管理会计的兴衰》
著作
198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
兰和托马斯.约翰逊在合著《相关性消失 — 管理会计的兴
衰》一书中写道:“就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而言,目前企
业中所采用的管理会计系统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管理的需要。
管理会计系统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成本计算以
及对管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已不能及时地提供有用的信
息。”
,相关性消失 — 管理会计的兴衰, 一书出版, 标志着传
统经典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将要寿终正寝, 新的管理会计
理论和方法正在新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构建新
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 1987年以后, 成本会计研究又进入了
,第二个繁荣时期, 。
二、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相关性丧失的原因
1996年,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 OECD) 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 这个概念。知
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它给人类社会带
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全面质量管理
( TQM),敏捷制造( AM),准时制( JIT),企业资
源计划( ERP) 和供应链管理( SCM) 等新的管理技术。
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不同于 20世纪 60年代以前批量生产
标准产品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方式。在新的管理环境下,许
多企业发现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有碍于新管理技术的应用。
因此,现行的成本计量模式必须经过重新设计以支
持并促进新管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成本会计系统必须经
过革新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协助管理者在新环境下进
行有效的过程控制。
三,1987年以来成本会计的创新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企业相继出现了作
业成本会计( activity based costing),成本企画( target
costing) 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目标成本会计( life-cycle
costing),质量成本会计( quality costing),资本成本
会计( capital costing) 和战略成本会计( strategic
management costing) 等新型的成本会计方法,这些新型
的成本会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显成效,并为今后构建新
的成本会计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
当代成本计量模式已呈现以下 4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 1)成本计量突破了会计账户约束,形成一种开放性的
计量系统;( 2)成本计量将跨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
个领域,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的融合;( 3)改
变了传统成本计算的数据流向,由财务系统流向业务系统
改变为由业务系统流向财务系统;( 4)扩展了成本内涵,
将传统会计收益观逐步转变成经济学收益观。
第一章 总论
? 第二节 成本会计及其主要内容
?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
? 第一节 成本和费用的经济内涵
第一节 成本和费用的经济内涵
一、成本的经济内涵
〈 一 〉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
广义:为取得一定的资产或劳务而付出的用货币表示的代价
和牺牲。
狭义:从耗费角度:商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从补偿角度:补偿商品生产中资本消耗的价值
产品(商品)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产品所消
耗的又必须补偿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
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
1-1
〈二〉 管理学中的成本概念
管理学所说的成本,是指成本一效益,或消耗一效益,
就是在一定的消耗下获得的效益最大,或在既定的效益下,
消耗最小,这也正是企业管理所要追求的中心内容与目标。
〈三〉 会计学中的成本概念
费用(狭义成本)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
生的各项耗费。
广义成本定义为: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付出
(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四〉理论成本(成本的经济内涵)
1,价值,V=C+V+M
2,成本,CW=C+V
3,三种典型 的会计学成本:
( 1) 剩余产权成本 C=C+V+利息, 租金, 保险费 +税赋 (
不含所得税 )
( 2) 企业产权成本,C=C+V+利息, 保险费 +税赋 ( 不含
所得税 )
( 3) 集体产权成本,C=C+利息, 租金, 保险费 +税赋 ( 不
含所得税 )
1-1
〈五〉 1.制度成本:以理论成本为依据,结合成本管理的
需要,满足经济核算和国家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
成本开支范围,成本计算程序而计算出来的产品
成本。
2,工矿企业成本开支范围
3,不能列入成本费用的项目
〈 六 〉 制度成本与理论成本的 关系
1,制度成本以理论成本为依据
2,两者内容有不一致之处, 表现在:
a,制度成本增加了一块损失性部分
b,制度成本属于剩余价值部分
c,制度成本减少了超额奖
1-1
二、费用
〈 一 〉 一般费用的 概念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
等而发生的各项经济利益的流出 。
1,生产性费用:包括产品费用 —成本 (含完工的和未
完工的 )和期间费用 —管,销,财
2,非生产性费用
〈 二 〉 生产费用: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
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 三 〉 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成本是 对象化 的费用;费用是 期间化 的成本
1-1
三、成本的分类
〈一〉按成本的 经济用途 (职能 )看分,
1,制造成本:料, 工, 费;
2,非制造成本 (期间成本 ):管, 销, 财;
确定原则, 1)直接因果关系
2)受益原则 (对象,期 )
3)按, 属地,
〈 二 〉 按 费用 (成本 )与归属对象 的关系分: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对产品成本说,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都属于直接成本 )
1-1
〈三〉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按 成本与产量的习性 分:
1,变动成本,
1) 单位变动成本:在一定时间,规模范围内成本费用不
随产量变动而固定下来的成本
2) 特点,随产量增加,单位变动成本不变而总变动成本
增加
3) 图示,
总成本 /单位成本
QQ
1-1
2,固定成本:
1) 总固定成本:在一定时间和规模内不随产量变动的
成本
2) 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量增加反而减少
3) 混合成本,在前两者之间
4) 图示,
Q Q Q Q
总成本 单位固定成本
1-1
〈四〉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1,计划成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事先制定的成本
2,实际成本,根据实际发生计算,归纳的各种成本,
〈 五 〉 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可互相转化 (通过范围的变化 )
可控成本,能力范围内能控制的成本
〈 六 〉 要素费用,按经济内容分
1-1
第二节 成本会计及其主要内容
一, 成本会计的 基本概念,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

和一般原则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
成本, 劳务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
并 参与计划,决策,执行,控制,分析,反馈的一项管理活动 。
二, 成本会计发展
1,发展史
2,成本会计,介于对外报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
三、成本会计的 基本内容
〈 1〉成本预测 〈 2〉成本决策
〈 3〉成本计划 〈 4〉成本控制
〈 5〉成本核算 〈 6〉成本分析 〈 7〉成本考核
成本核算 是成本会计的 最重要最基本 的内容,成本
预测、决策、计划,必须以过去的成本核算资料为重要
依据,成本控制离不开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反馈,成本
分析和成本考核更需要通过成本核算提供成本计划指标、
实际完成情况的数据资料。可以说,没有成本核算就没
有成本会计,没有成本核算,也就不存在成本会计的其
它内容。
1-2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
一, 成本核算的方式
1,集中核算
2,分级核算
二, 划分成本控制的责任范围
三, 成本会计机构组织分工
四, 成本核算基础准备工作
〈 一 〉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 二 〉 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 三 〉 建立和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 四〉建立和健全内部结算价格制度
本章复习
[重要概念 ]
● 产品成本 ● 现代成本会计
● 直接成本 ● 变动成本
●间接成本 ●固定成本
[复习思考题 ]
1,现代会计的成本特点是什么?
2,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别是什么?如何区分它们?
3,什么是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什么是管理学的成本概念?
两者有何区别?
4,变动成本有何特点?如何理解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
5,固定成本有何特点? 如何理解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6,成本会计的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
求和一般程序
?第三节 成本核算帐户及其流程
?第二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制造成本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二, 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 一 〉 划分会计期间进行分期核算
1,会计分期假设
2,产品成本核算分期
3,产品成本核算分期与产品成本计算期
〈 二 〉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成本核算要求
1,概念: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在实际发生时进行
确认 。 即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 ( 费用 ) 不论是否已
经收到 ( 支出 ) 都应该在本期确认 。
第一节 产品核算的基本要求
2,跨期摊销费用的归集核算
〈三〉 配比原则,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
得出损益 。
〈 四 〉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费用发生的支出产生的效果是短期的
( 一年内 ) 归属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
资本性支出:费用发生的支出产生的效果是长期的
( 一年以上 ) 先归于资本 ( 某一存量
资 产 ) 然后再分摊 。
2-1
〈五〉 界定成本费用的范围
1,成本, 费用的概念
2,划分成本费用
3,划分各种成本
4,划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 六 〉 一贯性原则
〈 七 〉 按实际成本计价
〈 八 〉 重要性原则,重要性环节要记录清楚
2-1
第二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制造成本法
一、制造成本法基本内容
〈一〉概念及内容
1,制造成本法:在制造范围内进行
2,内容
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管, 销, 财
筹资
资金投放与市场运作
分配与再投资
〈二〉制造成本法下具体成本计算方法
1 品种法
2 分步法 标准成本法
3 分批法 定额成本法
4 分类法
5 作业成本法( ABC法)
二, 其他成本方法简介及对损益影响比较
〈 一 〉 完全成本法:对企业供产销各个阶段进行全阶段
的核算
成本构成:料 工 费 ( 包括制造费用也含管销财费用 )
====》
2-2
〈二〉变动成本法
1,概念
2,成本构成
1) 变动成本
A 变动制造成本 ( 变动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
B 变动期间成本 ( 变动的管销财 )
2) 固定成本
A 固定制造成本 ( 如:折旧, 修理费等 )
B 固定期间成本
2-2
3,损益计算
〈 一 〉 收入 —变动成本
〈 二 〉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 三 〉 主营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支净额
〈 四 〉 利润总额 —所得税
〈 五 〉 净利润
2-2
★思考题★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
对损益、存货价值
、成本的影响
第三节 成本核算帐户及其流程
一, 产品成本核算的总分类帐户
1.,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是为了归集进行基本生产所
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和计算基本生产产品成本而设立的。基
本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完工入库的
产品成本,记入该科目的贷方;该科目的余额,就是基本生
产在产品的成本,也就是基本生产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用途,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
工及转入的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等。到期末在各产成
品与在产品间分配。
表 1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格式
产量产品 年 月

摘 要

材 料
燃料
及动力
工资及
福利费
制造
费用 合 计月 日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费用
合计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2-3
2.,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等而进行的产品生产
和劳务供应,例如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等产品的生
产和修理、运输等劳务的供应。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
劳务,有时也对外销售,但这不是它的主要目的。
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记入, 辅助生产成本,
总账科目的借方;完工入库产品的成本或分配转出的劳
务费用,记入该科目的贷方;该科目的余额,就是辅助
生产在产品的成本,也就是辅助生产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2-3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它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
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 (例如机
器设备折旧费用 ),以及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例
如机物料消耗、车间厂房折旧费用等 )。
表 2 制造费用明细账格式
年 摘

工资及
福利费
办公费 劳 动
保护费
折旧费 修理费

合计 转出
月 日
车间名称 单位:元
2-3
4.,待摊费用”:一年内先支付后享受
5., 预提费用,,先享受后支付
6., 长期待摊费用,,一年以上支付后享受
7., 应付工资,
8., 应付福利费,
9., 累计折旧,
10., 原材料,
11., 材料采购,
12., 管理费用,
13., 销售费用,
14., 财务费用,
2-3
二、核算的基本程序
1,各种要素费用的核算, 归集, 分配
2,对,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生产成本 ——辅
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等发生的要素费用进
行归集
3,对以上内容进行分配
4,归集计算,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5,产品成本的具体计算 ( 完工产品的结转 )
6,期间费用的核算
三, 成本总分类 核算基本流程
2-3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原材料
现金、银行存款
应付工资
累计折旧
产成品
产品销售成本
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间接材料
间接工资
其 他
动力费用
入库
销售
成本总分类
核算基本流程
2-3
本章复习
[重要概念 ]
●成本计算对象 ●制造成本计算法
●直接生产费用 ●间接计入费用
[复习思考题 ]
1,企业的生产类型有哪些?
2,试分析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特点对制造成
本计算法的影响 。
3,制造成本计算法中有哪些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4,成本计算对象的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5,企业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包括哪些内
容?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6,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划分哪几种费用界限?
7,简述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
第三章 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
? 第一节 材 料 费 用 的 核 算
? 第二节 工 资 费 用 的 核 算
? 第三节 折 旧 费 用 的 核 算
? 第四节 无 形 资 产 的 核 算
? 第五节 其 他 费 用 的 归 集 与 核 算
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
〈一〉 存货计价 ——历史成本
1,采购成本 ——通常为发票价格
A 净价法 B 总价法
2,加工成本 ( 自制 )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3,附带成本
A 外购材料入库前发生的除购价之外的合理费用,
如运费, 包装费, 保险费, 税金等
B 存货抵库后至发出前所发生的储存保管费用
〈二〉存货按 实际成本 计价
1,实际成本的构成
① 购入的存货, 按买价加运输费, 装卸费, 保险费, 包装
费, 仓储费等费用,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入库前的挑
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
作为实际成本 。 ( 买价+采购费用 )
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 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
品成本的税金, 作为实际成本, 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
费, 装卸费, 保险费, 包装费, 仓储费等费用, 运输途
中的合理损耗,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直接计入当
期损益 。
3-1
② 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
际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③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
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
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加工的商品,以商品的进货原价、加工
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④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
实际成本。
⑤ 接受捐赠的存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实际成本:
3-1
(1) 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 (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 )的,
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
成本。
(2) 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实际成
本:
a,同类或类似存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存
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
实际成本;
b,同类或类似存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所接受捐赠
的存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实际成本。
3-1
⑦ 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
定确定换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
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
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
费和补价,作为实际成本。
3-1
⑧ 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
实际成本。
2,发出材料的计价
① 先进先出法
② 后进先出法
③ 加权平均法 ( 全月一次, 移动加权平均 )
④个别认定法
⑤基本存量法
图表 3 介绍了各种材料计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1
方法名称 特 点 适用范围
先进先出法
假定先购进的材料先领用。存料实际成本
最接近市场价格,较为客观。在收发业务
频繁及单价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计价工作
量较大,且产品成本偏低,不符合谨慎原
则。
适用于收发不很频繁
的材料计价。
后进先出法
假定后购进的材料先领用。依此计算出的
发料成本比较接近实际。计价工作量较大,
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存货价值不是其真实
成本。
同上。
加权平均法
期末计算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
发料实际单位成本。日常计价工作量大大
简化。但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且不利
于材料的日常管理。
各期材料成本变动不
大的情况。
移动加权平均法 克服了加权平均法的不足,但日常计价工
作量较大。
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
个别认定法
( 分批实际法,
个别计算法)
以某批材料收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
批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能正确反映耗用
成本和库存成本,管理较烦琐。
适宜于进货批次周转
不很频繁,且易于分
别保管的材料。
表 3 材料计价方法
3-1
二、材料费用分配
〈 一 〉 基本原则
1,客观性:直接领用的直接计入;间接领用的先进行
分配
2,重要性:重要的项目要精确核算
3,一贯性:一种分配方法一旦选定在没有重大变化下
要延续下去 。
4,以实际成本计价
5,管理部门, 车间一般耗费都按, 属地, 原则
3-1
〈二〉 分配的一般方法
1,按 产品产量或重量分配
a 分配系数 @=耗用某种材料的金额 ÷ 各产品的产
量之和
b 某产品应负担的该材料的费用 =该产品产量 × @
c 适用性:根据产品构成中原材料比重特别大或其
中一种主要材料特别多 。
d 实例
3-1
2,按 定额耗用量比例 分配法(侧重数量)
a 定额耗用量: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以及设备操作
技能, 产品品质等因素核定的耗用量
b 分配比率 @=待分配的材料费用 ÷ 各种产品的单耗定
额 × 该产品的产量
c 该产品消耗的材料费 = @× 某产品的单耗定额 × 该产
品的产量
d 适用性:定额成本管理较好, 品种比较稳定的企业
e 实例
3-1
3,按定额成本、费用比例,(侧重金额)
a 定额成本
b 分配比例,@ = 待分配的材料费用 ÷ [各种产品单位
定额成本 × 产量 ]之和
c 分配材料费用,@× 某种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 × 产量
d 适用性:同上
4,其他系数分配法
分配标准:标准的机器工时, 标准的人工工时
标准的定额, 标准的售价
系数 = 待分配的材料费用 ÷ 各种材料的分配标准之和
3-1
〈三〉 材料分配表的编制
在会计实务中,材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
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材料费用分配表包括材料费
用分配明细表和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 四 〉 分录
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等
3-1
第二节 工资费用的核算
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概述
〈 一 〉 工资总额,指企业中为了控制消费对各企事
业单位核定消费总额 。 包括:基本计件 ( 时 ) 工资, 加
班加点工资, 特殊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
目的,国家为了控制整个消费总额
意义,便于国家控制消费支出
便于控制企业的人工成本
合理确定工资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计税工资:税务部门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核准的允许税前
列支的那部分工资 ( 现一般为 800/每人 )
〈二〉工资费用核算的任务
1,改进和完善工资核算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备的产量、
凭证和工时记录,为工资计算、费用分配、成本计算、成
本分析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2,按照发生地点,合理地及时归集工资费用。
3,采用适当方法,分配人工成本,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4.正确计提和分配职工福利费,保证职工福利事业的
需要。
〈 三 〉 工资费用核算的原始凭证与记录
1,考勤记录:人员进出厂房的记录
2,产量记录:工作通知单, 工序通知单, 工作班组产
量记录, 个人工作记录
3-2
二、工资的计算
〈一〉计时工资计算
1,日工资率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 ÷ 平均每月天数
上式中 30天是固定日历天数, 21.17天 ( 365-104-7)
÷ 12= 21.17天 ) 是平均法定工作天数 。
2,月工资制
发放的月工资 = 标准月工资 +加班工资 ( 大假 3倍,
双休 2倍 ) —缺勤工资
3,年薪制
高级管理人员适用
3-2
〈二〉计件工资计算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单件工资 × 产量(件)
标准单件工资 × 定额内产量 +超产单件工资 × 超产产量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a 集体计件工资 b 集体内个人工资的分配
分配标准的确定:劳动强度, 技术水平
3-2
三, 工资费用分配
〈一〉按工资计算单归集编制汇总
从下到上直接汇总,最后汇总成为工资汇总表
〈二〉按工资的具体部门及用途性质分配到具体对象上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经分摊后计入)
1,分摊标准,a 按生产工人工时标准分配
b 按机器工时标准分配
c 按具体产量标准分配
d 按材料成本分配
2,实例
3-2
〈三〉 编制分配汇总表
〈四〉 计提福利费
按规定企业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 目前规定
提取比例为 14% ) 从成本, 费用中提取职工福利费 。
从成本, 费用中提取职工福利费时, 其计入渠道与工资
分配渠道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按医务福利部门人员的工
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不能计入, 应付福利费, 账户,
而应计入, 管理费用, 账户 。
〈五〉编制分配分录
3-2
第三节 折旧费用的核算
一、折旧方法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一〉折旧及折旧费
1,折旧:由于使用耗损,自然力影响,科技水平的提
高,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固定资产价值减少。
2,折旧费:由于折旧而结转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价
值要计入成本。(作为费用转移到成本或有关费用中得到
补偿的那部分价值)
〈二〉主要折旧方法
1.直线法 ( 平均年限法 ) 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
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经济使用年限的一种方法 。 适用于使
用均匀的设备或房屋 。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 1-预计净残值率)÷经济使用年限×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 作业量法,
各种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与作业量挂钩的方法, 适用于设
备使用情况跟作业量成一定比例而跟时间不成正比 。
单位折旧率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净残值) ÷ 作业量总和
年(月)折旧 =单位折旧率 × 年(月)作业量
3-3
3,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月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
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 200%÷ 经济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 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 12
如果在某一折旧年度,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
于按年限平均法计算的折旧额,应改为年限平均法计提折
旧。
3-3
4,年数总和法
又称合计年限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
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 该分
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
年数的逐年数字之和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 =
(经济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数)× 2
经济使用年限×( 1+经济使用年限)
× 100%
3-3
5,重置法 (废弃法):以重置成本作为应折旧额的方法
6,年金法
7,偿债基金法 ( 6,7具体方法见《管理会计》)
3-3
★思考题★
各种折旧方法对成本,
费用计算的影响?
二、实际工作中折旧费的确定
1,明确折旧计提范围
房屋建筑物不论是否使用都要提;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融资
租入的固定资产;
2,不计提的范围
未使用不须用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提
前报废的固定资产;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
3,根据期初计提折旧:
本月应提折旧 =上月计提折旧 -上月减少的 +上月增加的
3-3
三、编制折旧费用核算表(多栏式)
四、折旧率的选择
1,个别折旧率:各种资产折旧区别较大, 且数目不多
2,分类折旧率:各种资产折旧有区别, 且数目较多,
但可以明显分类
3,综合折旧率:种类多且各种资产的折旧区别不大
五, 分录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3-3
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核算
一、概念及基本特征
不具备实物形态的且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
发生作用的资产 。 如:人力资源, 组织, 销售网络, 专
利权, 商誉, 土地使用权, 非专利技术, 商标等 。
特点,a 不存在实物形态
b 有偿取得
c 在许多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
d 该资产及其带来效益的计量具有不确定性
二、无形资产的 分类
按能否辨认划分,a 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b 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 如商誉 )
按 来 源 分,a 外来的无形资产
b 自创的无形资产
按有无期限划分,a 有期的无形资产
b 无期的无形资产
三, 无形资产的摊销
1,摊销的三种观点
3-4
a 不予摊销:认为无形资产的期限不明确,价值使用过
程中不一定消耗,有时甚至增殖。如:可口可乐的商标
b 应分期摊销:认为无形资产有一定的期限, 价值在这
段期间中逐渐减少
c 不应摊销但应计入损益:认为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
额外收益, 但这种收益是主观的无科学证明 。
2,摊销的方法
a 不计残值, 在有效期内等额摊销
b 不计残值, 在有效期内按业务量比例摊销
3,摊销实例及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无形资产
3-4
第五节 其他费用的归集与核算
一、动力费用的核算
1,分类,a 外购的
b 自制的
2,外购动力费用的计算
a 用仪器仪表计量
b 确定仪器仪表量度的金额
c 承担的合理损耗
d 该承担的外购动力费
3,分配到各收益对象中去
a 分配方法:机器工时;机器功率时数;
定额耗用量分配法
b 分配对象: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
c 分配到具体产品中去
4,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动力费
3-5
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概念:价值量没有达到一定标准或使用期限短于一
年的劳动工具
2,特点:是一种工具手段
3,摊销方法:
a 一次摊销 —— 价值量低, 易耗费
b 五五摊销 —— 价值量适中, 领用时摊销一半
报废时摊销一半
c 分期摊销 ——价值量较大, 不易耗费
3-5
4,帐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注:可用, 计划成本法, 核算 )
三, 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核算
1,类型:
a 中小修理:维护正常运行 。 经常性的, 费用少,
期限短
3-5
b 大修理:恢复固定资产的功能而进行的修理,
次数少,费用多,期限长
2,大修理核算:
a 计入, 递延资产 ——大修理费用,
b 先归集, 再分配摊销
c 先计提后发生, 进, 预提费用,
四, 待摊, 预提费用的核算
1,理由:采用权责发生制费用的发生与应计日
期不一致
2,待摊费用的具体核算
3-5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等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3,预提费用的具体核算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
3-5
本章复习
[重要概念 ]
● 材料费用 ● 人工费用
● 成本归集 ● 成本分配
● 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折旧费用 ● 燃料动力费用
●分配率 ●低质易耗品摊销费用
[复习思考题 ]
1,材料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在按实际成本计价情况下,如何确定发出材料的
实际成本?
3,材料费用分配对象应如何确定?
4,材料费用分配有哪些方法?如何选择分配方法?
5,人工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
6,什么是工资总额,其基本构成是什么?
7,人工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有哪些?
8,人工成本分配对象是什么?它同材料分配对象有何异
同?
9,在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下, 人工成本的分配有何异
同?
10,职工福利费的意义是什么?其计提的基础是什么?
11,动力费用如何计入产品成本?
12,什么是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什么是递延资产?待摊
费用和递延资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应如何进行
核算?
13,固定资产修理通常划分为大修理和经常性修理,两
者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核算?
第四章 综合费用的核算
? 第二节 制 造 费 用 的 核 算
? 第一节 辅 助 生 产 费 用 的 核 算
? 第三节 损 失 性 费 用 的 核 算
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概述
〈 一 〉 概念
1,辅助生产:针对基本生产而言, 指为基本生产提供服
务或劳务的生产 。
2,辅助生产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范围内发生的一切费
用 。
按要素划分:材料, 人工, 动力
〈 二 〉 类型
1,单一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只提供一种服务 。 如:供
水车间
2,多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多种服务 ( 品种 ) 。 如
:机械制造业
〈三〉意义
1,辅助生产车间本身是一个成本中心, 需要进行核算
与考核
2,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产品成本
的正确与否
〈 四 〉, 辅助生产, 核算的帐户流程简图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1., 辅助生产, 或, 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 一级科

( 1) 结构
( 2) 用途
( 3) 性质:成本费用类帐户
( 4) 明细账
4-1
2,归集
根据实际发生的多少 /在辅助车间范围发生的料, 工,
费及其他费用的计算 ( 按一定标准分摊到各个对象中 )
[按定额等分 ]
三,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 一 〉 一般原则:
1,直接能确认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计入到相应的受益对
象中, 不能直接确认的按受益比例分摊确认
2,对于生产工具, 模具和修理用的备品, 备件的辅助生
产车间比照基本车间成本的计算方法
4-1
3,对于供水、电、运输等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按受益
单位全额分配
4,分配方法力求简单、合理、易行
〈二〉 直接分配法,
把辅助生产费用按受益的对象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外
的受益对象 ( 内部不作分摊 ) 。
1,计算公式:
分配费 @=某辅助生产单位的分配费用 /对外劳务总量
2,实例
3,特点:简单, 易行, 容易操作
4,适用性:仅适用项目之间提供劳务的价值量基本一致
4-1
5,分录
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三〉 一次交互分配法
1,概念:在对外分配之前, 在项目辅助车间内部先进行
分配, 然后再对外分配
2,计算公式
1) @内 =某辅助车间第一次归集的待分配费用 ÷ 对内外
的劳务总量
4-1
2)某辅助车间分给其他辅助车间的费用
3) 某辅助车间分来其他辅助车间的费用
4) @外 =( 某辅助车间待分配费用 +分进费用 -分出费用 )
÷ 对外劳务总量
5) 从某外部该承担的某一辅助费用 =劳务量 *@外
3,分录:
借: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贷: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4-1
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 四 〉 计划成本分配法
对内分配用计划分配法
1,概念:按计划成本对内, 外分配, 计算实际与计
划差异分配差异
分配差异 1) 统一用, 制造费用, 或, 管理费用,
承担
2) 按已分配的比例再分摊
4-1
2,计算公式:
( 1) 分配计划差异 =实际劳务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2) 计算差异:
[某辅助车间已归集的费用 ( 不包括辅助车间内部已分配
的部分 ) +分配进入的各辅助车间计划成本 ]-分配出的计
划成本
差异 很小 由, 制造费用, 或, 管理费用, 分摊
很大 按比例分摊
3,实例
4,特点:方便 缺点:计划制定不合理时, 导致差异很大
4-1
5,分录
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贷: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4-1
〈五〉 代数分配法
1,概念
2 数学建模 发电 机价 供水
@ x y z
劳务量 X Y Z
已归集费用 Kx Ky Kz
Kx+y × Yx+z × Zx=X × x
Ky+x × Xy+z × Zy=Y × y
Kz+x × Xz+y × Yz=Z × z
…………….
4-1
3,实例
4,特点:适用性 ——适用于管理较好的企业,
5,分录
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
——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 )
4-1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概念、内容
1,概念:是指企业生产单位 ( 分厂, 车间 ) 为生产产品
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
2,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 福利费,
生产单位房屋, 建筑物, 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 修理费,
固定资产租赁费, 机物料消耗, 低值易耗品摊销, 取暖费
,水电费, 生产单位用固定资产大修期间停工损失的损失
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
二、帐户设置
1,一级, 制造费用,
2,二级, 制造费用 ——某分厂,
,制造费用 ——某车间,
3,三级 (按项目 ), 制造费用 ——水电费,
,制造费用 ——修理费,
,制造费用 ——折旧费,
……………,
三, 归集
1,归集对象范围:按, 属地, 原则归集各间接费用
2,流程图
3 具体业务
4-2
四、制造费用的分配
〈 一 〉 单一产品的分配
〈 二 〉 多品种的分配:关键是分配标准的选择
分配标准:
1,产工人工时标准分配
a 概念
b 计算公式:
2,机器工时标准分配
a 概念
b 计算公式:
c 适用
4-2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
4,按直接材料比例
5,成本分配计划法
a 概念:
b 计算公式,@计划分配率 = 制造费用计划成本 ÷ 年内
总的定额 ( 机器工时, 人工工时, 直接成本 )
各月分摊的计划制造费用:
@ × 实际 ( 工时, 直接成本 )
差异:按年, 月分别计算 ( 按计划成本分配数标准再分
配 )
4-2
第三节 损失性费用的核算
一、废品与废品损失
〈 一 〉 废品与等级品的区别
1,废品的概念,废品是指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标准或
技术条件, 不能按原定用途加以利用, 或者需要加工修
复后才能利用的产成品, 自制半成品和零部件等 。
2,等级品的概念,质量上没有达到合同规定要求但不
需要修复可以使用的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针对特定
的使用者而言 。
3,废品的种类:
a 可修复废品:技术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算
b 不可修复废品:技术上可行或经济上合算
A 工废品: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原因造成的废品,废品
损失由生产单位承担。
B 料废品:由于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废品, 废品损失由
采购部门承担 。 对于 AB的划分有利于明确成本责任制 。
〈二〉 废品损失的经济内容
1,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修复用的料, 工, 费
2.不可修复品的报废损失:报废产品的直接人工, 直
接材料, 制 造费用
上述内容是质检部门质检出来的 。 另外, 运输途中或
保管中引起的质量损失由管理费用承担 。 至于由于质量原
因, 削价处理的产品的削价损失有销售费用承担 。
4-3
〈三〉废品损失的核算
1,设置, 废品损失, 科目
2., 废品损失, 帐户的用途
借方:反映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以及从生
产成本帐户分来的报废品的损失
贷方:反映结转的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最终还是要由产成品来承担
3., 废品损失, 的归集
1) 原始凭证
2) 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的内容及归集
3)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
4-3
a 按实际成本计算(按产品、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b 按定额成本计算
c 按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比例
4., 废品损失, 的分配
1) 能明确对象的由具体产品承担
2) 不能明确对象的归入, 制造费用, 或按一定方法
分配到各产品中去
借:生产成本 ——甲
贷:废品损失
4-3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停工损失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在停工期
内发生的各项费用 。
2,内容:停工期内发生的燃料及动力费, 损失
的材料费应支付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和应承担
的制造费用 。
〈 二 〉 停工损失的核算
1,设置, 停工损失, 帐户或在, 制造费用, 下
设, 停工损失, 二级科目
2,归集
4-3
1)凭证:记录资料
2) 计算:根据不同的费用, 对象及具体生产类型分
别项目计算
3) 分配:
能明确对象的由具体产品承担
不能明确对象的归入, 制造费用, 或按一定方法
分配到各产品中去
4-3
第五章 产品成本在产品与
完工产品之间分配
? 第一节 在 产 品 收 发 存 的 核 算
? 第二节 在 产 品 成 本 核 算 方 法
? 第三节 生产类型与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第一节 在产品收发存的核算
一、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概念
1,广义在产品概念:企业已经投入到生产中去,但尚未
完工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2,狭义在产品概念:指就某一生产单位或生产步骤而言
正在加工的在制品, 该生产单位或步骤已经完工交出的
自制半成品不包括在内 。
3,狭义的产成品: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随时可供销售
的产品
4,广义的产成品:不仅包括狭义产成品还包括以完成部
分生产阶段, 已由生产车间交中间仓库验收但尚未全完
成的产品 。
5,核算意义:
1) 可以正确核算完工产品成本
2) 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
3) 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
4) 有利于保护在产品的安全完整
二, 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生产费用的关系
三, 建上和完善产品的原始记录, 交接千续等制度 。
四, 在产品的盘占制度及盈方处理 。
盘盈:借:生产成本 ——×× 在产品
货:待处理财产损益
盘亏:进, 制造费用, 较合理
5-1
第二节 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一、一般思路与方法
1,先确定完工产品成本, 在确定在产品成本
2,先确定在产品成本, 在确定完工产品成本
3,同时确定
二, 具体方法
〈 一 〉 在产品按原材料成本计价:
1,在产品不分摊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 由完工产品承
担 ) 只计原材料成本 。
2,适用于原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主要比重的产品
〈三〉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 P85
1,定额成本
2,适用于管理较完善, 定额标准较合理的企业 。
3,公式
4,实例说明,8~7
〈 四 〉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比例法计算 P82( 分别步骤, 分
别成本项目 )
1,按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的百分比作为权重 。
2,适用:管理先进, 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 。
3.计算:
5-2
①分配率 @=待分配的某项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
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 or全部) +在产品定额成本
② 在产品应分排的某项生产费用 =@ × 在产品定额成本
单品种
③ 在产品定额成本 =在产品的产量 × 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单步骤:单项:料, 工, 费
全部:料 +工 +费
多品种 在产品定额成本 =几种的求和
多步骤:
4,实例,P83~P85
5-2
〈五〉约当产量法( =第四种方法) P78~P81
约当产量:
1,将企业月末在产品产量换算为完工产品程度 。
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
2,约当产量法:
3,约当量的计算:通用公式:在产品数量 × 完工
程度 。
若在 A点完成了 50%, 则总的完工程度为
50%+1/2× 30%=65%
分别项目 分别步骤 ( 工序 )
分步投料首先开始时投料, 则 A的完工程度为 80%,若
均匀投入则为 65%。
5-2
4.分配率:(每一步骤项目)
@ =待分配的某项生产费用 ÷ ( 完工产品产量 +在产
品的约当量 )
5,在产品, 完工产品的成本 ( 公式 )
约当产量的计算 ( 在FIFO和LIFO情况下 )
是不同的, 例见上财版, 成本会计,
6,实例,P79~81
〈 六 〉 在产品按完工成本计算
1,概念
2,适用:已接近完工或已完工但尚未入库的产品,
基本上不会在发生费用了的在产品
3,实例
5-2
第三节 生产类型与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一、产品生产的分类
生产工艺和管理组织形式决定成本核算方法
〈一〉生产按 工艺过程 的特点、工艺能否间断分:
1,单步骤, ( 1)工艺上不可分:水力发电
( 2) 地点上不可分:冶炼
2,多步骤:
( 1) 连续式加工
A 概念:是指原材料要经过若干连续加工步骤,
才能制成产成品的生产。
B 特点:不间断, 没有自制半成品 。
C 举例,如化工类, 发电, 铸造等 。
( 2)装配式加工
A 概念:是指各种原材料平行地进行加工,制成各种
零 部件,然后把零部件装配成产成品。
B 特点:有自制半成品。
C 举例:自行车、造船、机械制造等。
〈二〉按 组织管理方式 分:
1,大量生产
A 概念:是指不断地重复制造品种相同产品的生产。
B 特点:品种少,品种稳定、产量大。
C 举例:采掘、钢铁、纺织等。
5-3
2,成批生产
A 概念:是指按规定的规格和数量(通常称为“批”),
每隔一定时期重复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
B 特点:品种较多,产品数量多少不等,每隔一定时期
重复生产一批。
C 举例:服装加工、机床等。
3,单件生产
A 概念:是根据购买单位定单所提出的特点规格和数量
而进行的产品生产。
B 特点:产品品种多,不固定。生产一件或几件后,不
再重复生产,或不定期重复生产。
C 举例:造船、重型机器等。
5-3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按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分类 按产品生产的组织分类
连续加工式生产
平行加工式生产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5-3
〈四〉按其内部职能分类
1,基本生产
A 概念:是工业企业直接为完成主要产品而进行
的生产。
B 特点:能独立完成该产品的工艺过程。
C 举例:纺织厂的纺纱,机器厂的铸造等。
2,辅助生产
A 概念:是工业企业中保证基本生产正常进行的
生产。
B 特点:为基本生产提供产品和劳务。
5-3
二、生产要素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一〉成本计算方法简介
1,品种法
A 品种法 B 简化品种法 C 分类法
2,分批法
3,分步法
A 逐步结转 B 平行结转分步法
〈二〉成本计算因素
1,成本计算对象
A 概念:它是承担成本的客体(最终对象),
也即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目标。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
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
成本的重要前提。
5-3
2,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
A 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对象设置生产费用明细账
B 要素费用的归集汇总:根据生产费用的原始凭证
和有关资料,对原料、工资、折旧等要素费用按“要
素承担”原则分别进行汇总。
C 要素费用的分配:经汇总的要素费用按一定的标
准进行分配。
D 若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则先按“费用承
担”原则归集,然后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基本生产”
和“制造费用”明细账中。
E 将“制造费用”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制
造费用明细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各明细
账 。
5-3
3,成本计算期
A 概念:是指对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所规定的起止日
期(与会计分期不是同一概念)或者指计算一次产品成本
的间隔日期。
B 分类
1)定期 与会计期间是一致的,一般一个月计算一次。
2)不定期 以生产日期相一致。
但不管是定期与不定期,费用的归集要一月进行一次。
4,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划分
单件小批时,不划分,在产品较稳定时,不划分
A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月末在产品成
本 +产成品成本
5-3
B 不同生产类型下的要求:
1)单件小批量生产中 ——不存在划分问题
2)大量单一生产中
? 月末无在产品,不须划分
? 月末在产品稳定,并且价值较小,按在产品成
本为零简化核算。
3)此外情况
?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 大量单一生产,月末在产品不稳定情况下
统一进行划分,划分方法见第四章
5-3
生产类型 成本管理要求 成本计算对象 方 法 实 例
装配式
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大批生产
计算产品成本 批别 分批法 自行车
组装、
汽车组

品种成本 品种别、类别 品种法、分类法
另件成本 另件、套批批别 分批另件法
连续式
单步骤生产
多步骤生产
品种成本 品种别、类别 品种法、分类法
发 电不计算半成品成本 步骤别 平行结转分步法
半成品成本 步骤别 顺序结转分步法
不同生产类型的成本确定
5-3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 第一节 品 种 法
? 第二节 分 批 法
? 第三节 分 步 法
? 第四节 联 产 品 法
第一节 品种法
一、品种法的概念及适用性
1,品种法: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设置明
细账归结生产费用并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
2,适用性:品种稳定且大批大量的单步, 多步骤生产
二,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
2,成本计算期:定期与会计期间 ( 费用归集期 ) 一致
3,成本计算项目:直接材料, 直接加工, 制造费用
4,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
5,在产品计价方法:
三、实例 P251
〈一〉资料:
1,材料耗用明细等汇总表
2,人工资料:
材料名称 规格 重量 领用部门 金额
A
B
日汇帐:根据时间先后编的流水帐
明细帐:根据对象分类性质编制 。
主管要经常将库存现金与帐进行核对, 控制出纳 。
监控制纳:日记帐 /明细帐与总帐相对 。
6-1
3.折旧等费用分配表
4,动力费用分配表
5,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6,制造费用
〈 二 〉 各种要素费用的具体归集与分配
在产品与完工产品分配 ( P102—10-11)
成本计算汇总表
6-1
品种 ——成本计算单
项目 料 工 费 合计
期初
本期发生
合计
在产品完工程度
在产品为当量
完工品产量
@
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
6-1
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
耗用材料
费用分配表
工 资 及
应付福利费
费用分配表
累计折旧等有
关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
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
归集和分配
甲产品
成本明细账
乙产品
成本明细账
管理费用








6-1
四、分类法(品种法的延伸)
〈 一 〉 概念: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用以归
集费用, 计算出各类产品实际成本, 再在类内产品之间
进行分配, 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 二 〉 适用性:产品品种, 规格繁多, 并可以按一定
方法和标准划分类别的企业
〈 三 〉 特点:以产品成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须采用
一定的方法在类内产品间进行成本分配
〈 四 〉 类内分配方法:系数法
6-1
系数 =
某产品的标准数(定额成本,售价,直接成本,机器工时,重量)
类产品的标准之和
分类 甲 1 1/3
乙 0.8 0.8/3
丙 1.2 1.2/3
6-1
第二节 分批法
一、概念
1,概念:按照产品的批别, 设置明细帐, 归集生产费
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
2,种类:
( 1) 分批法 ( 定单法 )
( 2) 简化的分批法 ( 不计算产品成本 )
( 3) 分批零件法 ( 要求计算零部件成本 )
3,适用: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or新产品的试制项目
二, 特点:
1,对象:批别 定单别
划分批别需考虑
①一批分几单,几单组成一批
②实际需要,最佳批量,能力,交货日期要求
2,明细帐:
( 1) 小型企业:按批别设置明细帐
( 2) 大中型企业:按步骤别, 批别设置明细帐
3,成本计算期:不定期 ( 与会计期间不一定一致 )
4,费用批产品成本程序
1)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2) 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 与品种区别:完工程度可
能不一样见 P83)
6-2
a,按月分配法:将当月发生的间接费用按一定方法
全部分配给各批产品不管是否完工。
当月发生的间接费用 /制
各批产品当月发生的批产品的分配标准之和
分配率 =
b,累计分配法:每月只在已经完工的批产品中间按
累计分配的进行分配,没有完工的,只登记本期发
生的工时,把费用累计到完工时,进行分配的一种
办法。
6-2
分配率 =
当月发生的间接费用 +以前发生的而未分配费用
以前未完工批别累
计标准(累计工时)各批产品当月发生的批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
5.在产品计算方法:一般没有在产品,分批出货时
存在产品。
三, 实例,p106-107,p108-115
四, 注意:
1,废品损失由完工产品承担 。
2,累计分配率只用于综合的间接费用分配 。
6-2
第三节 分步法
一,顺序结转分步法
〈 一 〉 概念:按照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
本, 直到最后步骤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 二 〉 适用:大批大量的须计列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
生产, 尤其是有半成品对外出售的企业
〈 三 〉 分类:
1) 综合结转:将上一生产步骤转入下一生产
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不分成本项目, 计入下一步骤的,
直接材料, 或, 半成品, 栏目 。 最后要反映原始成本
构成, 须进行成本还原
2) 分项结转:将上一生产步骤转入下一生产步骤的
半成品成本分成本项目计入, 最后不必还原就可了解原
始的成本构成
〈四〉核算方法
〈 五 〉 成本还原:将产品成本构成中, 自制半成品, 项
目还原为按, 原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 六 〉 成本还原的方法
1) 综合还原法 还原率 =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
半成品费用 ÷ 该步骤本月所产半成品总成本
2) 分项还原法 还原率 =上一步骤半成品中某一项
费用 ÷ 上一步骤半成品总的成本
〈 七 〉 实例
6-3








在产品成本
半成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
半成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
半成品成本
综合结转分步法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如图表所示)








完工产成
品成本
说明,费用、成本流向 产品加工流向
1) 各要素费用的分配 2) 综合费用的核算与分配
3) 一车间半成品成本核算、结转
5) 完工产成品成本核算、结转
4) 二车间半成品成本核算、结转
1)
1)
2)
3)
4)
5)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6-3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
〈 一 〉 概念:是将各生产步骤应计入相同产成品成本的
分额平行汇总, 以求得产品成本的方法
〈 二 〉 适用:不须计列半成品成本的大批大量的多步骤
生产
〈 三 〉 核算方法
〈 四 〉 成本份额计算:关键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计算
1,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计算
2,公式 ( P136,P137)
1)产成品成本在某生产步骤应该负担的某成本项
目份额 =某成本项目分配率×最终产成品数量×单位产
成品耗用该生产步骤半成品数量
2) @=P37
6-3
3) 约当产量计算
法 1= 本步完工产品数量 +本步在产品约当量 +以后各步
月初在产品数量 +经本步加工的半成品在仓库的月初结
存数
法 2=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以后各步月末在产品数量 +经
本部加工的半成品在仓库的月末结存数 +本月末在产品
约当量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经过三个车间连续加工原材
料在加工开始时一次投入, 加工费用均匀发生, 各车
间在产品加工程度无产匀为 50%,半成品无库存, 不
对外出售, 计算产成品成本 。
〈 五 〉 实例
6-3








产成品成本份额
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份额
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份额
在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如图表所示)















说明,费用、成本流向 产品加工流向
1) 各要素费用的分配 2) 综合费用的核算与分配
3) 一车间产成品成本份额的计算
5) 三车间产成品成本份额的计算
4) 二车间产成品成本份额的计算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1)
2)
3)
1)
4)
5)
6-3
完工产成品成本份额的计算公式,(以约当产量法为例 )
设:某步记入产成品成本份额 =Ci ( i=1,2,3…),
完工产成品产量 =q,
单位产成品耗用某步的半成品数量 =Ni,待分配费用 =F,
某步约当产量 =Qi,某步约当单位成本 =@i
1) Ci=q× Ni× @I 2) @I=F/Qi
3) Qi=本步完工的半成品数量 +本步在产品约当产量 +以后各步
月初在产品产量 +经过本步加工的半成品在仓库的月初结存
数量。 或者 Qi=完工产成品产量 +以后各步月末在产品产量 +
本步在产品约当产量 +经过本步加工的半成品在仓库的月末
结存数量。
6-3
平行结转分步法约当产量计算公式 形象记忆法 举例: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月初在产品
本月投入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20
100
80
40
10
80
70
20
30
70
90
10
6-3
举例说明:
1)资料:某企业生产一种经过三个车间连续加工,原材料
为加工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均匀发生,各车间在产
品加工程度均为 50%,半成品没有库存,半成品不对外出售,
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有关产量与费用资料如下表所示: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月初在产品
本月投入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20
100
80
40
10
80
70
20
30
70
90
10
产量记录,单位:件
6-3
车间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费用
























月初在产品
成本
360 90 100 — 70 105 — 15 30
本月发生费用 600 148 208 — 150 225 — 80 160
合计 960 238 420 — 220 330 — 95 190
约当产量 160 140 140 110 110 95 95
@* 6 1.7 3 2 3 1 2
产成品成本 540 153 270 963 180 270 450 90 180 270
在产品成本
各车间生产费用资料:
6-3
〈六〉优劣及适用:
优点:各生产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
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能够直接提供
按照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
还原,因而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不能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不能为
各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不能
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不能更好地
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适用:此方法亦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它一般
适用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装配式多步骤生产的企
业。在某些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果各生产步骤所
产半成品仅供下一生产步骤继续加工,也可以采用平行结
转分步法。
6-3
三、两种方法的 比较
1) 顺序结转法要求计列半成品成本, 要对成本进行
还原, 而平行结转法不要求计列半成品成本, 也不须对
成本进行还原
2) 顺序结转法的在产品是侠义的在产品, 而平行结
转法的在产品是广义的在产品
3) 平行结转法下各生产步骤计入产成品分额可同时
进行不须等待, 因此及时性比顺序结转法强
4) 两者的成本计算精确性也不一样
5) 平行结转可简化, 加速成本核算, 而顺序结转要
计列半成品成本还要进行成本还原, 因此工作量很大
6-3
第四节 联产品法
一、概念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统一加工过程而同
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产品。
例如,奶制品加工厂可以同时生产出牛奶、奶油等
等。较典型的是炼油厂,通常是投入原油后,经过某个
加工过程,可以生成各种联产品,如催化原油经过催化,
可以生产出汽油、轻柴油、重柴油和汽体四种联产品。
联产品还可以根据各联产品之间的产量增减关系分
为补充联产品或代用联产品。
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投入相同的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后,在某一
个“点”分离为各种联产品。通常称这个点为“分离
点”,分离后的联产品,有的可以直接销售,有的必须
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我们把在分离点前发生的成
本通称为联合成本或共同成本,而把进一步加工成本称
为归属成本。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用 下表 表示。
6-4
投 入
原材料
联合成本
同一生产过程







直接销售
进一步加工
可归属成本
乙产品
6-4
三、联合成本分配方法
常用的有 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相对销售价
值分配法和净实现价值分配法 等等,在我国使用较多的
是系数分配法。
〈一〉系数分配法
系数分配法就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前规
定的系数折算为相对生产量,然后将联产品的联合成本
按各联产品的相对生产比例进行分配,举例如下:
某炼油厂用裂化原料油同时生产出汽油、催化轻柴
油、重质柴油和液化气四种联产品,本期发生原料成本
计 58,000元,生产工人工资 9,500元,制造费用 8,490
元,生产出汽油 6,300公斤。假定各联产品之间规定的
系数是 1,0.6:0.2:0.3,则各产品应分摊的联合成本如表,
6-4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实际产量 —系数分配法)
品 名 产量
(公斤)
系数 相对产量
(公斤)
分配比例 应负担成
本(元)
单位成本
(元)


6,300
3,400
1,100
1,800
1.0
0.6
0.2
0.3
6,300
2,040
220
540
0.6923
0.2242
0.0593
0.0242
52,608
17,036
1,837
4,509
8.35
5.01
1.67
2.505
催化轻柴

重 质 柴

液 化

合 计 12,600 9,100 1.0000 75,990
6-4
〈二 〉 实物量分配法
实物量分配法是国外分摊联产品的联合成本时普遍采
用的方法。它是将产品的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间重量比例
进行分配。它又可以分为简单平均单位成本法和加权平均
单位成本法。后者类似于我国普遍采用的系数分配法,将
重量换算成相对重量后再按比例分配各联产品的总成本,
最后算得单位成本 。
6-4
〈三 〉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的依据是售价较高的联产品
应该成比例地负担较高份额的联合成本的理论,目的
是使这些联产品能取得一致的毛利率。显然,这个方
法弥补了简单平均单位成本法的缺点,把联合成本的
分配和联产品的最终销售价值联系起来,按各联产品
的销售价值比例来分摊联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
6-4
本章复习
[重要概念 ]
● 品种法 ● 分类法
●分步法 ●成本还原
●逐步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 法
● 分批法 ● 联产品
[复习思考题 ]
1、品种法有哪些特点?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说明品种法成本计算的程序。
3、简述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基本特点。
4、简述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程序有什么
特点。
5、比较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异同点。
6、什么是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它适用于什么企业?
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有什么特点?
7、分批法有什么特点?说明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
序。
8、联产品计算有哪几种方法?试说明各种方法的
计算步骤。
9、联产品计算有何现实意义?联产品计算主要存
在于哪些企业?
第七章 成本控制与管理
? 第一节 定 额 法
? 第二节 标 准 成 本 法
? 第三节 作 业 成 本 法
第一节 定额法
一、概述
1,概念: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是以产品定额成本为
基础,加上(或减去)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
定额变动差异,来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方法。
定额成本,是根据企业现行材料消耗定额, 工时定额,
费用定额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计算的一种成本控制目标
定额变动,由于修订定额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
异 ( 与生产费用支出的节约与超支无关 )
定额差异,包含脱离定额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 。
2.基本公式
实际成本 = 定额成本 ± 脱离定额差异 ± 材料成本差
异 ± 定额变动差异
定核成本核定:分别成本项目核定
料:工 ( 某材料单位 × 单价 × 产量 )
( 单位工时 × 某工时费用 × 产量 )
二、定额法的 特点
〈一〉事前制定产品的定额成本
〈二〉分别核算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
〈三〉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各种成本差异来求得
实际成本
7-1
三、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一〉制定定额成本
首先应当根据企业现行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按照企业确
定的成本项目,分产品品种分别制定产品定额成本。为便
于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定额成本包括成本项目和计算方
法,应当与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包括的成本项目和计算方
法一致。
〈二〉核算脱离定额差异
在生产费用发生时,企业应将实际生产费用区分为符合定
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
额的差异分别核算,并予以汇总。
7-1
〈三〉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差异
月末,企业应当将月初结转和本月发生的脱离定额差
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分别汇总,按照企
业确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
进行分配。
〈四〉计算完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以本月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为基础,加上或减去各项
成本差异,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完工总成
本除以总产量,即为完工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
7-1
四、定额法的适用范围
定额法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 进行成本控制而采用
的一种成本计算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 它不是成本计
算的基本方法, 与企业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 。
定额法主要适用于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基
础工作比较好,产品生产已经定型,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
确、稳定的企业。定额法最早应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
机器制造企业,后来逐渐扩大到具备上述条件的其他
工业企业。
五、实例,P154-P165
7-1
第二节 标准成本法
一、涵义以及阶段
1,标准成本管理制度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
事先确定经营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据此衡量执行
的效果并反映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偏差,以便
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的一种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
管理制度亦称为“标准成本系统”或“标准成本法”,
它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制定标准
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组
成的成本会计系统。
2,标准成本法包括 事前、事中和事后 三个阶段。
1)事前阶段是产品计划阶段,要制订标准成本,作为
成本控制的依据。同时管理上予以一定的配合,如确定各
车间、部门责职权限,建立材料耗用限额、人工耗用限额、
制造费用预算等管理负责者。
2)事中成本控制是对标准定额现场的控制,要将成本
控制列入基层领导工作的范围之内,如对班组组成或负责
领料的人员应有一定权限,由他们随时作出适当的决定,
采取紧急措施,改进所发现的问题。对各种差异应予以记
录,作出分析。
3)事后控制是会计部门根据所记录每日的差异分析表
汇兑,根据可控与不可控明确差异的责任,并计算产品的
实际成本。
7-2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按其制订的标准不同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处于
最佳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成本。
〈二〉基本标准成本
基本标准成本是以某一时期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
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 。
〈三〉正常标准标准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和有效经营管
理的基础上制定的标准成本。
7-2
三、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制度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制定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是标准成本管
理制度的起点。标准成本一般按直接材料费、直接人
工费和制造费用分别制定。每一项成本标准的制定都
要考虑到数量和单价两个基本要素。
第二步:执行成本标准。根据成本指标,审核费用开
支和资源的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
7-2
第三步:确定成本差异。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制定的
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
定成本差异形成原因和责任归属。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通常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分别
进行。对例外情况应及时上报,并作进一步分析,找
出出现差异的原因和责任者,从而进行处理。
第四步:成本反馈。成本差异的情况要及时反馈到有
关部门,便于挖掘潜力,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订
成本标准的建议。
7-2
四、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产品在生产中耗用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组成,因此,产品标准
成本的制订也应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
大项分别进行。标准成本的制订模式是以, 数量, 标
准乘以, 价格, 标准求得。其基本公式为:
标准成本 =数量标准×标准价格
产品单位标准成本分别根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标
准用量、材料价格标准、人工工资标准和制造费用分
配率标准进行计算,其中, 数量, 标准是由工程技术
部门研究确定,,价格, 标准是由会计部门、采购部
门和人事等责任部门研究确定。
7-2
〈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等于产品的材料耗用量标准和材
料价格标准的乘积之和。其中:直接材料耗用量标准以正
常生产条件下生产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确定,它包括形成
产品实体的材料数量与在正常范围内允许发生的损耗及不
可避免的废品所耗费的材料数量,同时直接材料耗用量标
准应以技术分析为基础,按产品耗用的各种材料分别计算。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是指取得某种材料所应支付的单位材料
价格,包括买价和采购费用,并按各种材料分别计算。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如下:
某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 ∑(直接材料标准数量 ×
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
7-2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在计件工资形式下,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就是计件单价 。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等于产品的工时
耗用量标准与工资率标准的乘积 。 其中:产品的工时耗用
量标准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产品需用的工作时间,
包括工艺过程的时间与必要的间歇或停工时间及不可避免
的废品损失时间 。 直接人工的工资率标准是指按现行的工
资福利标准确定的每一单位工作时间的工资率 。 通常情况
下, 可根据企业的工资政策, 首先预测年度内工人用于产
品生产的工资总额, 其次根据年度预计产量水平的工时总
额数, 将生产产品的工资总额数除以生产产品的工时总数,
即标准工资率 。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 直接人工标准工时 × 标准
工资率 )
7-2
〈三〉 制造费用 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预算额分为固定费用预算和变动费用预算两部
分 。 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的乘积计
算, 标准用量一般采用工时标准, 标准价格即制造费用标
准分配率 。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生产量标
准,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可能达到的最高生产量。
因多数企业不只生产一种产品,计量单位不统一,因此,
生产量标准通常用直接人工工时表示。 (2)制造费用预算
数,制造费用按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分别编
制预算,其中变动费用要按不同的生产活动水平编制弹性
预算。
7-2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标准总工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标准总工时
单位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单位产品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7-2
〈四〉标准成本卡
标准成本一经确定,就应按不同种类,不同规格
产品,编制标准成本卡,作为控制和考核成本执行业
绩的依据。一般应为每一产品、每一工序设立标准成
本卡,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
固定制造费用四个部分。直接材料应按材料的不同种
类和规格详细列明。直接人工应按不工序分别列出。
7-2
五、标准成本计算
1) 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 会使实际成本数额与标准成本不同, 从而产生差异 。
即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又称标准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为节约差异, 也称
为有利差异或顺差,表示成本节约, 用负数表示;实际
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差异为超支差异, 也称为不利差异
或逆差,表示成本超支, 用正数表示 。
7-2
2)由于成本是根据消耗的数量与价格两个基本因
素计算而成,因而差异的分析,也要从消耗数量与
价格两个因素入手。按产品成本项目,成本差异相
应地也应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
异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三部分。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又按形成原因不同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和固定
性制造费用差异。
7-2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的产品的直接材料实
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 实际用量 × 实际价格 - 标准用量 × 标准价格
公式中的标准用量为实际产量乘以单位产品材料耗用
量标准 。
由于直接材料成本是材料价格与材料用量之积, 因此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由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 (或
材料数量差异 )异构成 。
7-2
〈二〉直接人工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产品的直接人工实际成本
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 实际工资 - 标准工资
= 实际工时 × 实际工资率 - 标准工时 × 标准工资率
其中标准工时为单位产品工时耗用量标准乘以产品的
实际产量 。
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人工工资率与直接人工工时耗
用量之积 。 因此,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包括直接人工工
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两部分 。
7-2
〈三〉 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制造费用差异是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实际产
量下的标准发生额之间的差额 。 制造费用一部分与当
期生产量发生联系即变动性制造费用, 而大部分则与
企业的生产规模发生联系即固定性制造费用 。 因此,
对制造费用差异应按变动性制造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
用进行计算与分析 。
7-2
1)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计算与分析
变动性制造费用由 效率差异 与 耗用差异 两部分构成 。
其计算公式如下:
- )×实际工时
变动性制造
费用耗用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
用的实际分配率
变动性制造费
用的标准分配率
=
变动性制造
费用效率差异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7-2

[例] 汇丰公司生产乙产品,本期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
数为 12000元,标准总工时为 12000小时,本期实际产量
为 4000件,实际耗用工时为 1000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
动性制造费用为 1300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 13000- 12000= 1000元
变动性制造费耗用差异= (1.3- 1)× 10000= 300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0000-12000)× 1= -2000元
7-2
2)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数额大小一般与一定的生产规模相
联系, 故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通常分为耗用差异, 效率
差异,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三种差异 。 其 计算公式 如下: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用差异
= 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 -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额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按实际工时计算的
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 -
按标准工时计算的
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 按实际工时计算的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
7-2
[例] 汇丰公司某车间生产甲产品,本期车间固定性制
造费用预算数为 7500元,实际发生数为 7800元,本月正
常的生产能力工时为 5000小时,预算产量为 2500件,预
算执行情况为:实际完成工时 4200小时,实际完成产量
2000件。
实际产量的标准总工时 = 2000× = 4000小时25005000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1.550007500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用差异 = 7800-7500=3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4200× 1.5-4000× 1.5=300元
= 7500-4200× 1.5=12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7-2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 成本驱动因素, 理论为基
本依据, 根据产品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
品与作业, 作业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对成本发生的动
因加以分析, 选择, 作业, 为成本计算对象, 归集和
分配生产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制
度 。
作业成本法涉及下列概念,作业和作业链;与作
业链相关的价值链;与作业链相关的成本动因 等。
〈一〉 作业 (Activiting)和作业链 (Activity Chain)
作业是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和,或指组织内
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
一个中介即作业。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
计的作业集合体。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售出的整个生产
经营过程,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将它们由
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作业链。所
谓“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
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集合体。
7-3
作业链如图
作业 A 作业 M
作业 N作业 I
作业 H
产品甲
作业 F
作业 E
作业 D
作业 C
作业 B
产品乙
7-3
〈二〉 价值链 (Value Chain)
在作业链上,存在这样一种关系:资源 → 作业 → 产
品,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每完成一项作业
就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价值的产出转移
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直至最后形成产品交送
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
一系列作业的结果,同时也表现为全部有关作业的价值
的集合。因此,价值在作业链上各作业之间的转移就形
成一条价值链。
7-3
〈三〉 成本动因 (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也称为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成本发生
的作业,如订购次数、材料搬运次数、检验、维修次数
和机器小时等。通常可将成本动因区分为资源成本动因
和作业成本动因。
所谓“资源成本动因”,是指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
间的关系。资源成本动因作为一种分配基础,它是将资
源耗费分配到作业成本库的标准,反映了作业对有关资
源的耗费情况。
所谓“作业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消耗量与最终产
出之间的关系。它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
准。
7-3
资源成本动因与作业成本动因如图






作业 1
作业 2
作业 3
作业 n
A产品
B产品
资源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
7-3
〈四 〉 作业中心和成本库 (Cost pool)
作业中心是一系列相互联系, 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
能的作业集合 。 例如, 原材料采购作业中, 材料采购,
材料检验, 材料入库, 材料仓储保管等都是相互联系
的, 并且都可以归于材料处理作业中心 。
成本库是指由若干个同一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一
个特定的集合体。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成本、费用按
其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使其对象化于各
有关产品。
7-3
二、作业的分类
第一种方法将作业分为: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
第二种方法将作业分为:核心作业、支持作业与连带
作业。
第三种方法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另外,库珀与卡普兰 (Cooper&Kaplan)将作业分为单位
作业、批别作业、产品别作业及过程作业四种类型。
7-3
三,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涉及两个阶段的费用分配过程:第
一阶段, 把资源的消耗所发生的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
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 通过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
库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最终计算出产品成
本 。 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不是一步把资源
越过作业分配到产品, 而是通过作业链分析, 找出相
应的作业和作业链, 寻找出作业与资源, 产品与作业
的关系, 进而恰当地进行成本分摊 。 图中实线表示成
本计算和形成过程, 虚线表示资源的消耗过程 。
7-3
作业成本法计算原理
资源 产品
作业链
作业 1
作业 2
----
作业 n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7-3
四、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以作业作为成本计算的中心
〈二〉设置成本库归库成本费用
〈三〉按多标准分配成本费用
五、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一〉作业分析
〈二〉确定资源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
〈三〉确定作业动因,并确定各作业成本的分配率
〈四〉分配作业成本
〈五〉计算汇总各成本目标的成本包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7-3
本章复习
[重要概念 ]
● 定额成本法 ● 定额变动差异
● 标准成本 ● 正常标准成本
● 作业 ● 作业成本
● 作业链 ● 成本动因
● 价值链 ● 作业中心
[复习思考题 ]
1,实行定额成本法对企业有何现实意义?实行定额成
本法对企业有何要求?
2,定额成本法有什么特点?它的计算程序是怎样的?
3,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时会产生哪些差异?如何对它
们进行调整?
4,标准成本有哪些种类?成本控制应采用哪种标
准成本,为什么?
5,如何制订标准成本?简要说明理由。
6,什么是作业和作业链,并说明作业的分类?
7,什么是成本动因,成本动因通常可分为几种,
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8,简述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
9,简述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一般程序。
第八章 成本考核与评价
? 第一节 成 本 报 告
? 第二节 责 任 成 本
? 第三节 成 本 考 核
? 第四节 成 本 分 析
第一节 成本报告
一、成本报表的概念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
总而成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用以反映企业的资产、
负债和投资人权益的情况及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
财务状况变动信息。
二,成本报表的作用
成本报表主要向企业职工、各管理职能部门和企业
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成本信息,用以加强成本管理,
促进和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三、成本报表的种类
由于企业的成本报表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目的的报表,所以其报表形式、编报时间,一般都由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和企业管
理的具体要求而定。
目前企业(以工业企业为例)较为普遍采用的成本报
表主要有:
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
细表及其他成本报表。
〈一〉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月份、年度内
所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
品)的总成本和各种主要商品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
成本的会计报表。
〈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月份和
年度内生产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构成及其变
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三〉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在年度内发生的全部
制造费用的会计报表。
商品产品成本表
产品名称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年
累计
上年
实际
平均
本年
计划
本月
实际
本年
累计
实际
平均
A B 本月
实际
A B 本年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其中,1.甲 件
2.乙 件
3.丙 件
不可比产品合计
其中,1.子 件
2.丑 件
全部商品产
品工厂成本
编报企业 19×× 年 12月份 单位:元
A 代表着“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B 代表着“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
算”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19×× 年 12月份
单位:元
产品名称:甲
规格
计量单位:件
本月实际产量,300
本年累计实际产量,3,150
成本项目 历史先
进水平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本年累计
实际平均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313
45
60
365
58
110
343
55
96
318
45
71
325
46
72
产品生产水平 418 533 494 434 443
制造费用明细表
19×× 年 12月份 单位:元
项目 行次 本年计划 上年计划 本年实际
1,工资
2,职工福利费
3,折旧费
4,修理费
5,办公费
6,水电费
7,机物科消耗
8,劳动保护费
9,差旅费
10,保险费
其他
制造费用合计
〈四〉企业除按时编制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
单位成本和制造费用明细表等成本报表外,还需要
按特定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设置其他
成本报表,如:生产情况表、材料成本考核表、人
工成本考核表等。其他成本报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多样性和及时性,产品成本水平的细微变化,一般
都是通过这些报表及时显现出来。合理设置缓和充
分利用这些报表就为有效的成本控制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第二节 责任成本
一、责任成本的 含义
当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责任中心
后,就需要对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进行核算,以
正确反映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这种以责任中心为
对象进行归集的成本叫做责任成本( responsibility
cost),它是由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
〈一〉责任成本与可控成本
责任成本的归集以可控性为原则,这是责任成本的
最重要特点。所谓可控性( controllability),是指产品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能否为特定的责任中心
所控制。例如对于材料消耗,生产车间一般只能控制耗
用量,而不能控制其价格,因此在考核生产车间时只能
以耗用量为其考核内容。
所谓可控成本, 是指在特定时期内, 特定责任中心能
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 。 对于某个责任中心来说, 一
项耗费为其可控成本的条件是:该中心能掌握它发生的
时间;能计量它发生的金额;能控制和调节它的发生;
能影响它的成本高低 。 凡不满足这些条件的, 即为不可
控成本 。 属于某个责任中心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 即为
该中心的责任成本 。
8-1
〈二〉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主要
表现在:( 1)责任成本归集的对象是责任中心,而产品
成本归集的对象是产品;( 2)责任成本按谁负责谁承担
的原则进行归集,而产品成本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
行归集;( 3)责任成本的归集以可控性为原则,而产品
成本的归集以合理合法为原则;( 4)责任成本核算的目
的是达到为了评价和考核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以控制
和降低各责任中心的耗费水平,而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
是为了反映和监督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控制和
降低各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8-1
二、责任成本的计算
各责任中心将其下属责任中心在一定会计期间
内的责任成本及其自己的责任成本加总起来,就得
到本会计期间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若是成本中
心,就以此作为生产业绩的考核依据;若是利润中
心或投资中心,责任单位还要将其与各责任中心的
收入相配比,计算出利润作为考核其经营业绩或投
资业绩的依据。
8-1
例如,某厂有制造部、销售部和财务部三个部门,其中,
制造部有班组、工段、车间和工厂四个层次的成本中心。
那么,其责任成本的逐级汇总步骤如下:
1、班组责任成本:可控直接材料成本 +可控直接人
工成本 +可控制造费用
该成本由班组长负责。
2、工段责任成本,Σ所属各班组的责任成本 +不属于
班组而直接属于工段的可控成本
该成本由工段长负责。
3、车间责任成本,?所属各工段的责任成本 +不属于
工段而直接属于车间的可控成本
该成本由车间主任负责。
8-1
4、工厂责任成本,?所属各车间的责任成本 +不属于
车间而直接属于工厂的可控成本
该成本由工厂厂长负责。
5、制造部责任成本,?各工厂的责任成本 +不属于工
厂而直接属于制造部的可控成本
该成本由制造部副总经理负责。
6、销售部责任成本:销售人员的薪金、差旅费、广
告费、销售佣金等。
该成本由销售部副总经理负责。
7、财务部责任成本:公司财务系统的人员薪金、办
公费、差旅费、财务费用等。
该成本由财务部副总经理负责。
8、将公司各部门的责任成本相加总,即可得到公司
总的责任成本。
8-1
料工费
甲的责
任成本
料工费
料工费
料工费
料工费料工费
料工费
料工费 A产品成本
料工费
乙的责
任成本
丙的责
任成本
C产品成本
B产品成本
总成本
产品成本
责任成本
A
B
C




甲 乙 丙
++
++
++
+
+
+
+
+
+
+
+
责 任 中 心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归集模式图
8-1
三、内部转移价格的制订
为了准确合理地计算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正确
地反映各责任中心的职责履行情况,在各责任中心之间
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必须由企业管理当局审慎地、
合理地制订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内部转移价格
( interdivisional transfer price),以便据以进行计价和结
算。它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结算或转帐时选
用的一种计价标准。
转移价格必须符合如下原则:( 1)必须为转出和转
入双方都能接受,否则会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2)
必须对转出和转入双方都有利,否则这样的关系难以长
久(特别是当内部转移的零部件可从市场上购到时);
( 3)必须对整个企业有利,而非只对局部有利。
8-1
第三节 成本考核
一、成本考核的含义
成本考核就是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
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全面
审核、评价和奖惩的过程。它是评价企业中各责任中心
特别是成本中心业绩的 主要手段,要求各责任者对其所
控制的成本负责任,特点是评价与奖惩相结合,意义在
于:( 1)评价各责任中心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2)
了解有关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促使
各责任中心控制和降低各项耗费;( 4)发现成本管理
中的经验、教训及问题;( 5)激励全体员工降低成本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责任成本预算是根据预定的业务量、生产消耗标准和成
本标准,运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的各责任中心的预定责
任成本。它是各责任中心业绩控制和考核的依据,完成
责任成本预算是各责任中心应履行的职责。
〈二〉确定成本考核指标
一 )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
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额
=实际产量的实际总成本 –实际产量的计划总成本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 –本期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
8-2
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额
=实际产量的实际总成本 ÷ 实际产量的计划总成本
=
实际产量 × 本期实际单位成
本实际产量 × 本期计划单位成
本二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
可比产品计划降低额
=(上期实际单位成本 –本期计划单位成本 ) × 本期计划产
量 可比产品计划降低率
=1 –
本期计划单位成本 × 本期计划产量
上期实际单位成本 × 本期计划产量
8-2
可比产品实际降低额
=(上期实际单位成本 –本期计划单位成本 ) × 本期计划产

可比产品计划降低率 =1 –
本期计划单位成本 × 本期实际产量
上期实际单位成本 × 本期实际产量
三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
某产品本期计划单位成本 =
该产品本期计划总成本
该产品本期计划总产量
8-2
某产品本期实际单位成本 =
该产品本期实际总成本
该产品本期实际总产量
四 ) 产值费用率指标
百元产值生产费用 = 生产费用总额 总产值 × 10
0
百元销售收入成本 = 产品销售成本 +期间费用产品销售收入 × 10
0
百元商品产值成本 = 商品的生产成本商品产值 (以不变或现形价格计算 ) × 10
0
8-2
五 ) 成本利润率考核指标
销售成本毛利率 = 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费用利润率 = 产品销售成本 +销售费用产品销售利润
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 产品销售成本 +期间费用营业利润
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 = 营业成本费用总额 +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8-2
全部成本费用净利润率 = 营业成本费用总额 +营业外支出税后利润
六 ) 成本资金率考核指标
生产成本资金率 = 企业资金总额生产费用总额
成本费用资金率 = 企业资金总额生产费用总额 +期间费用
8-2
责任成本差异率 = 责任成本差异额 责任成本总额
本期标准责任成本 –本期实际责任成本
本期标准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降低率 = 本期责任成本降低率 上期责任成本总额
= 上期实际责任成本 –本期实际责任成本上期实际责任成本
七 ) 责任成本考核指标
8-2
第四节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资
料,对成本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的
过程。它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管理工作
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要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及其
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一、成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成本分析的任务
1、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2、为编制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提供资料。
3、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考核成本责任单位的
工作业绩。
4、揭示导致成本升降和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掌握成本
变动的规律。
5、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寻找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
方法。
6、检查国家财经纪律和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规范成本开支行为。
〈二〉成本分析的原则
成本分析原则是组织成本分析工作, 完成成本分析任务
和使用成本分析的基本规范和准绳 。 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8-4
1、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
2、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
3、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
4、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
5、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
6、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
7、数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三〉成本分析的评价标准
1、历史标准
2、行业标准
3、预算标准
8-4
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践中具体采用哪种
方法,要按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所掌握资料
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有:
〈一〉对比分析法 〈二〉比率分析法 〈三〉连环替代法
三、产品成本分析
〈一〉全部产品成本分析
〈二〉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三〉单位产品成本分析
〈四〉联产品成本分析
8-4
第九章 成本会计发展与展望
? 第一节 价 值 工 程 分 析
? 第二节 目 标 成 本 管 理 和 成 本 企 画
? 第三节 战 略 成 本 管 理
? 第四节 质 量 成 本 会 计
? 第五节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成 本 会 计
第一节 价值工程分析
一、价值工程的 含义
所谓价值工程,是指通过对研究与开发、产品及工
艺设计、生产、营销、送配及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活动进
行功能、成本与价值的分析,在仍旧满足顾客需要的同
时,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增减产品功能,改变用料规格,
修正工艺方法等手段,来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
二、价值工程的特点
1、价值工程的出发点是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2、价值工程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3、价值工程的目的是致力于提高产品的价值
4、价值工程的开展需要多方的协作
三、价值工程的程序
开展价值工程活动,一般需经过准备、分析、制
定方案和实施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具体包括三项工作:一是选择对象,二是组
成价值工程小组,三是制定工作计划。
9-1
〈二〉分析阶段
本阶段具体包括收集资料、分析功能和评价功能三
个部分。
〈三〉制定方案
主要包括方案创新、方案评价和提案编写三个部分。
〈四〉实施阶段
包括审批、实施与监督及成果鉴定三个部分。
9-1
第二节 目标成本管理和成本企画
一、目标成本
〈一〉目标成本概念
目标成本是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成本水
平。它既是一个目标概念,又是一个成本概念。作为目
标概念,它是企业预先确定的今后若干时期要达到的成
本水平,可用以衡量企业实际支出是超支还是节约以及
超支、节约的程度。
目标成本具有以下 特点,
( 1)预先性 ( 2)相对性 ( 3)确定性 ( 4)整体
性 ( 5)可分性 ( 6)约束性 ( 7)激励性
〈二〉目标成本的形式
目标成本的形式,取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需
要,通常有供成本控制用的生产消耗目标和期间费用
目标,以及供成本决策用的成本效益目标。
1、生产消耗目标
2、期间费用目标
3、成本效益目标
〈三〉目标成本的确定
1、标准成本的确定
2、目标成本的预测
3、目标成本的分解
9-2
〈四〉目标成本的控制
1、成本控制的原则
2、成本控制的形式
3、成本控制的程序
4、成本控制的手段
二、成本企画
〈一〉成本企画的涵义
成本企画具有如下 特点,
1、目标性 2、市场性 3、前馈性 4、技术性
5、全员性 6、开放性 7、综合性
9-2
〈二〉成本企画的过程
第一步,了解市场目前和将来的产品需要、消费者倾
向及竞争对手等情况。
第二步,确定目标价格。
第三步,设定目标成本。
第四步,估计生产成本。
第五步,设计产品,分解成本,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第六步,试生产。
第七步,批量生产。
9-2
第三节 战略成本管理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 涵义
它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 研究开发与设计, 原料
采购, 产品生产, 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
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 规划并控制
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 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
竞争优势, 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 实
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1、全局性 2、长期性 3、全面性 4、全程性
5、外向性 6、预防性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竞争战略分析
〈二〉竞争对手分析
〈三〉价值链分析
〈四〉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五〉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9-3
第四节 质量成本会计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而
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产生
的一切损失之和。主要包括制造、发现、返修、报废
及以避免产生不合格产品等而发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一〉质量保证成本 〈二〉质量损失成本
二,质量成本的决策
质量成本管理的起点是质量成本预测。准确的质
量成本预测,是质量成本决策和规划的基础。在进行
质量成本决策前,首先要根据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企业的方针目标以及过去的历史资料,用户对质量保
证的特殊要求等,参照国内外同行业的情况,作好质
量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质量成本决策。
9-4
〈一〉质量成本决策的含义
所谓质量成本决策, 就是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因素和质量成本构成的分析, 确定在盈利
水平较高条件下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成本标准, 以作为
质量管理的依据 。 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 通过质量成
本预测, 对质量成本的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
产品质量的关系的分析, 选择最佳的质量成本决策,
以实现总质量成本的最低和企业效益的最大 。
9-4
〈二〉质量成本决策方法
1.经验测算法
2.合理比例法
3.边际分析法
三,质量成本的控制
1.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2.确定质量成本预算标准
3.对质量成本进行全程控制
9-4
四,质量成本的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将本期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通过核
算所提供的信息,与预算目标、基期数值及其他相关指标
进行对比,了解其发展动态,总结经验教训,探求和实现
方案优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质量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
2、质量成本与基期值的对比分析
3、质量成本结构分析
4、质量成本与其他相关成本的对比分析
5、质量成本趋势分析
6、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
7、质量成本关键环节分析
9-4
第五节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
一、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含义及特点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所发
生的所有作业的成本, 包括产品的设计与测试, 产品的
生产, 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 废弃这三个阶段的成本 。
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将产品的设计开发费, 制造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
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考虑, 以求得全部成本的最低
或整体效益的最高 。
2.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就进行寿命周期成本的研
究,把寿命周期成本作为设计时的一个考虑参数,并以此
为目标成本,作为实际推行时的目标。
3.结合工业工程、设备管理、运筹学等方面的方法,
在产品的效益和寿命周期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选定成本
控制的最优方案。
二、寿命周期成本的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企业形成整体的成本观念。
其次,它有助于控制环境成本。
最后,它有助于在资本预算的经济评价时考虑项目的全部
成本,使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得出正确的结论。
9-5
三、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步骤
〈一〉确定目标,列出备选方案
〈二〉确定评价指标
〈三〉评价
〈四〉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
9-5
[重要概念 ]
●价值工程 ●目标成本
●成本企画 ●战略成本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价值工程?有何特点?如何开展价值工程活
动?
2、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3、目标成本管理的形式有哪些?
4、如何进行成本企画?
5、战略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什么是寿命周期成本?它有何特点?
本章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