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课题名称:第一节 应用写作概述
目的要求:1.了解应用写作的概念、沿革及作者情况;
2.掌握应用写作的特点。
教学重点: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特点的掌握和特点与实例结合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析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案例导入:
招领启示
本人捡到白色钱包一个,内有一张伍拾元人民币、龙卡一张,卡号为123456789。有丢失者请与我联系。
王××
2005.6.6
分析讨论存在问题:
总结:标题应为“招领启事”;
钱包特征及内存物品不能表示太清;
联系方式不明确。
强调应用写作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
讲授内容:
写作是人类生存中重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可以说自从出现文字,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应用写作。
一、应用文的沿革和特点
(一)沿革:我们这里所说的应用写作的沿革就是指应用文的沿革,即应用文发生、发展、变迁的过程。
“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拙轩集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一文:“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
正式提出“应用文”这一名称的,是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文字。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又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但应用文实际应用的历史却更为悠久,只是在历代的名称不同罢了。
早在殷周时期,可在甲骨上用于占卜的叫做 “卜辞”;在《尚书》收录的商周文书则称为“诰”、“誓”、“命”;春秋时期用于外籍方面成为“辞”、“辞命”;后应用文不断发展,秦汉时代的诏制奏表,魏晋的令、书、颂、笺,被称为“文书”、“文案”等。唐宋以来的图籍表册、碑碣志铭、法律条例,都是应用文;“公文”一词,出现在东汉末年。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发展,趋于定型化。私人书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对应用文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刘熙载的《艺概·文论》。
“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总体到“寻常往来文件”、“交涉文件”等。辛亥革命以后,应用文从古体到今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21年,我党建立后即有自己的公文。1942年规范《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1951年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后经多次完善,于2000年8月24日确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其他文种随社会需要应运而生。普遍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文(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司法文书等),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管理社会事务及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目标的活动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工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定义
1.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作了如下解释:
应用文: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用的简易通俗文字,一般有固定的款式。包括书信、公文、契约、单据等。
这个定义虽然简明,但把应用文归结为“简易通俗文字”似乎不尽完善。因为有些应用文并非“简易通俗”。
2.有的研究者把应用文概括为: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形式较为固定的、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
3.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的定义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刑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法提示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应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研究者认为,“应用文”的含义依照公文的定义加以确定则比较完善。那么,应用文的定义应为:
应用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社会交往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经行公务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
(三)、应用文的作用
因社会职能的不同,各类文章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文学作品具有认识、教育、审美等作用。应用文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指导: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规、规章,统一认识,协调行动,确保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交流通报社会信息,总结实践经验,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指导和推动工作与生产。
三是加强思想沟通,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是贮存科技、文化、历史资料,为未来的各项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
由此可知,应用文是人们相互交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工具。
(四)、应用文的作者:应用文是应用写作实践活动的产品,是应用写作四个基本要素(写作主体即作者、写作载体即文本、写作客体即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写作受体即接受和作用的对象)之一,是应用写作的载体。应用写作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这四要素,才能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体现出应用文的价值。本教材着重就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两方面,较全面地阐述应用写作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准备及写作载体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外在表现形式。
应用写作的主体——作者,包括群体作者、个人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
1.群体作者指两个及以上作者基于某种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义、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者类型。一些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经常有几个人合作完成,如调查报告。
2.个人作者指从写作意图的确立到完成文章都代表个人、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作者类型。一些日常应用文和私务文书的作者都是个人作者,如个人计划、个人总结、信函、日记等。
3.法定作者指写作主体是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主要指行政公文和专用文书中的一些文体的作者。法定作者必须是以法定的名义发出并能行使相应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和法人代表。法定作者指公文的署名者,不一定是撰写文稿者。
4.代言作者指以撰稿者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与被代言人有两种关系:一是被代言人指定代言人以助手身份参与写作,成文署被代言人姓名,如秘书为领导写发言稿;二是代言人以执笔服务者的身份帮他人完成写作任务,根据服务对象要求,记录“作者”口述内容,如代写书信、起诉状等。
应用写作的受体——读者,按身份可分为法定读者、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按接受状态可分为指定姓读者(如公文的读者)和指向性读者(如通告和公告的读者)。
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的具体要求在以后文种学习中会详细涉及,这里不作具体介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应用写作知识,能撰写生活、学习、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应用文是十分必要的。
二、应用写作的特点
要学好应用写作,首先要掌握应用文的特点,这有利于按其特点把握思维方式、写作目的、表述方式等,提高写作水平。各类应用文有其自身特点,将在以后章节中阐述,这里只介绍其共同特点:
(一)实用性
如果从广义说,所有文章都是现实的反映,有一定的现实性,自然也包括文学作品。但应用文的实用性更强烈、更直接。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最主要的特征。应用写作的实用性主要体现:
从写作目的看,应用写作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是应用写作最重要、最根本的特点。人们重视应用写作,社会需要应用写作,都是因为它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案例:
寻物启事:丢失物品则写作此文,否则不懈。
商业广告:向公众宣传商品或服务,最终达到促进销售。
可以说,失去了实用性,应用写作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具体体现为:
1.写作内容的实用、具体。应用写作目的是反映并指导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应用写作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利用真实的材料,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不允许夸张,更不允许虚构。商业广告向公众宣传商品或服务必须真实,不允许存在欺骗消费者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2.表现形式实用。法定和惯用的表现形式。
3.集中地体现在和具体工作、事务相联系的事务性。
(二)时效性
1.体现在写作的及时性。这一点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可以“十年磨一剑”,而应用写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延误就失去写作的意义,甚至贻误工作,造成严重后果。
2.体现在作用时间的有限性。应用写作成果只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直接效应,写作目的实现以后,其直接效用就随之消失。原有文本的作用发生转化,成为一定时限内的档案资料。
应用写作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使办事的依据。一般要求在特定时间内处理特定的问题,时效性极强,行文不及时,将会丧失其实用价值。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今天,应用写作更应做到及时、准时和高效,这是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不可或缺的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程式性
应用写作的程式性主要指文本形式和语体都有相对固定的要求,如有大体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布局,有惯用的句式和规范化词语等。应用写作的这一特点也是由其实用性所决定的。
应用文种类繁多,但无论哪一类应用文种的写作,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在实践中人们约定俗成的,如一些事务文书:便条、请假条、请柬等。
有的则是国家统一规定、统一贯彻执行的,如公文。
程式性根本的目的在于便于写作主体与受体的写作、理解和处理。为了便于理解、便于处理、提高效率,每一文种无论在实际使用中内容如何不同,格式却不能有所变化。写作者切不可随心所欲,标新立异,否则会造成混乱,不利于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写作的程式也会有所调整,但不会有太快、太大的变化。
(四)简明性
简明性是指应用文在内容表达和语言使用方面力求简洁明确的特点。内容简明,是指主旨要单一、观点要鲜明、材料要典型;语言简明,是指所用文字要准确简洁、平易朴实。应用写作的简明性也是由实用性所决定的,因为应用写作要及时地发挥直接效用,文章越简明,受体就越容易把握,就不容易出理解及处理上的差错,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案例分析:体现应用文的特点(书上例文)
课堂练习:写一个初、高中已经学过的小文种,感受应用写作的特点。(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
课题名称: 第二节 应用写作的主旨与材料
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应用写作主旨的含义及类型;
2.掌握确立主旨的要求;
3.掌握应用写作材料的含义、搜集和选择的原则。
教学重点:确立主旨的要求 材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材料的选择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析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由复习上次课的内容过渡到本次课。
讲授内容:
一、应用写作的主旨
主旨、材料、结构和语言是应用文文本的构成要素。主旨在应用写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一个应用写作文本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一)主旨的含义
应用写作适合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生活紧密相连的。人们写作应用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如:经济贸易要签订意向书或合同;
丢失物品要写寻物启事或声明;
召开会议要写会议通知。
这些都表明应用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或阐明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或下达指示、传达政策、通知事项,或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应用文中的这种目的性的成分就是主旨。
1.主旨的叫法,历来不一:有的把“主旨”称为“主题”,有的称为“主脑”,有的称为“意旨”,但要点相同。“主题”主要指文学作品或其它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或思想倾向。“主脑”一词是明末清初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提出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言之本意也。”清人刘熙载的《艺概经义概》中也认同“主脑”说。“意旨”一词更多的见于古代文论,有时也称为“意”或“旨”,“意”一般指思想内容,“旨”指作品中心意义。我们认为,应用文是人类社会有序生活、工作的一个部分,“旨”更能体现有序管理意义,(尤其行政事务公文),所以把应用文的基本思想、观点称之为“主旨”更合适。
2.含义:应用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它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与主体的主观思想和意图相结合的产物,应该反映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主体希望借助应用文这一实用工具,实现特定的社会功利目的的明确意图。
3.应用文主旨的类型:主旨的确立视内容多少而定,有的单一,有的复杂。从实际情况看,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意图型:表明一种意图、目的、意向。此种意向单一,一阅变知。如启事、转发类通知、请示、合同等。
信息型:文中只对信息作出客观说明,并不渗透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观点,如简报、情况通报、请柬、解说词等。
思想性:主旨带有鲜明倾向性,主要体现对公务的处理有鲜明的观点、意见、措施等。如公文中下行文均带有思想性。
三种类型有时在某一文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彼此界限和对应性不是那么清楚。如通知,往往既带有某种思想性,又包含某些信息,还渗透一定的意图。
(二)主旨的确立
立旨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步骤,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有赖于主旨的确立。在具体的写作中,应确保主旨的正确、集中、鲜明、深刻。
1.主旨正确是撰写应用文的基本要求。
应用写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文中的基本观点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保持一致,任何地区、部门或个人都不能违背政策法规、自行其是、另搞一套,破坏社会、国家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应用写作的目的。应用文的主旨应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应用文主旨的确立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想象,更不能隐瞒事实,歪曲事实。
另外还要注意主旨的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应用文实用性的基本要求,应用文主旨的确立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可行性,注重实际效果,在符合政策法规、符合客观实际的条件下,开动脑筋,审时度势,从实践的可行性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否则,应用写作就失去它的功用和价值。
2.主旨集中指一篇应用文最好表达一个主旨,重点突出。写作要围绕一个中心把问题说清说透,避免文中出现与中心联系不紧密甚至无关的材料。在某些应用文中,主旨的单一性甚至已经成为法定的规范,具有法定的约束力。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请示只能表达一个主旨,必须遵守“一文一事”原则。有些文种虽然没有这样法定的规范,但同样有单一、集中的要求。一篇应用文一般只表达一个思想,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沟通或反映一种情况,一般不得表达两个或更多的主旨。
3.主旨鲜明指应用文的观点必须明确。应用写作的主旨应该直截了当,赞成什么,否定什么,态度必须鲜明。表述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应清楚明白,以便利于理解执行。
4.主旨深刻指应用写作要求解释事物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提出有利于发展的、有创见性的见解、主张。如撰写调查报告,要通过调查,获取大量材料,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结论,提出创造性意见、建议、办法,以指导实践。
应用写作立旨是否正确、集中、明确、深刻,与写作主体综合素质有关,绝不仅仅是应用写作文字功力的问题,因此,写作主体需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能立好应用写作之“旨”。
二、应用写作的材料
应用文的内容是由主旨和材料组成的,材料是为写作而搜集、准备的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资料。
(一)材料的含义
1.含义: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作者为完成写作,体现写作意图和目的,从现实生活和文献资料中选取、使用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平时有意识采撷和积累而未写入文章中的材料,称为原始素材;可以为写作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书档案、报刊图书等,称为文献资料。
2.与主旨的关系:应用文的材料和主旨是紧密相连的。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主旨是写作的灵魂,材料的统帅;材料是主旨赖以存在的依托,主旨依靠材料加以说明和支撑,主旨和材料必须统一。
(二)材料的搜集
占有材料的丰富和充分,有助于达到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搜集材料要“博”、“透”、“细”。搜集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等。
材料的获得可以是通过观察和体验、调查研究获取,也可以是通过查阅资料获得。
(三)材料的选择(结合书上案例分析)
在搜集材料方面,我们提倡多多益善,“以十当一”,以多为佳;但在选择使用上要求“以一当十”,以精为上。
1.应用文写作中,首先要围绕主旨选择材料。根据主旨的需要决定材料的数量、类别和详略。材料反映出来的意义与主旨的意图、目的必须一致,这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如果材料与主旨关系不紧密,就会跑题,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选材时要特别注意的。
2. 应用文写作中,要选择真实准确材料。应用文的材料真实与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允许虚构内容,可以进行艺术加工,只要符合艺术真实即可。而应用文则不同,“真实”即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和实际情况,不能夸大或缩小,更不能杜撰;“准确”即确凿无疑,无论记人记事,引用解释,都要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要防止张冠李戴、添枝加叶、马虎大意。
3.应用文写作中,要选择典型材料。材料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我们称其为典型材料。文中使用的事例、数据等材料不在多,而在精,要能“以一当十”。这就要求注意选用那些最具份量、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提炼出深刻的主旨,否则,文章就会平淡无奇。
4.应用文写作中,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所谓新颖,一是指新近发生的,二是虽非新近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还可以是变换视角从老材料中挖掘出的新内涵,都可以归为新颖。新颖的材料,具有新鲜性和感染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作业设计:结合专业特点,教师可指定课下搜集材料的范围,结合时间的长短,确定材料的数量。
课题名称: 第三节 应用写作的结构与语言
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应用写作结构的构成及各部分写作方式;
2.了解应用写作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结构构成及方式
教学难点:结构的开头方式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析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由复习上次课的内容过渡到本次课。
讲授内容:
一、应用写作的结构
“结构”一词,原为建筑学术语,指建筑物的骨架或内部构造。后借用指文章的组织机构,又称“谋篇布局”。
(一)、结构的含义: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是文章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作者思路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二)、结构的体现:文章的结构布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在联系,即材料和观点、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条理、脉络;二是外部形式,即标题、开头、主体、结尾、段落等外在要素的安排。写作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为内容服务,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三)、结构的构成:在写作中,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应用文文本结构通常有标题、正文、落款组成。正文又常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各部分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划分段落与层次,各部分之间有过渡与照应,从而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结构体系。这里仅就应用文正文部分的结构内容作一介绍:
1.开头与结尾
(1)开头:应用写作“起要平直”,即开头要开门见山,不要转弯抹角。归纳起来应用文写作的开头包括:
★表明行文目的:开头写明某项活动或举措的背景、意义,表明行文目的。文本起始处常使用“为了”、“为”等词语。
规章制度、合同、经济报告、计划、通知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援引行文依据:开头援引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单位来文,说明行文目的。
起始处常用“根据”、“按照”等词语。批复、函、通告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概述基本情况:概述式是应用写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方式,直接写出基本情况、基本问题或工作的大致进程及结论,为正文的展开打下基础。
报告类(报告、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总结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应用写作还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作为开头,进而展开思考,对问题进行解答。
这种方式常见于调查报告、消息通讯等。
★有的文种没有单独的开头,如转发、印发类通知。
应用写作中,开头的写作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不一定局限于以上某一种,可以是两种甚至更多方式结合在一起开头。应用写作的开头方式使用最多的还是这种复合式的开头方式,既写明写作目的,又指出写作根据,还可以对当前情况作简要叙述,等等。
(2)结尾:结尾是文章正文主干部分的自然延伸和归结,它是对全文的收束,起强化主题、完成任务的目的。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可见最后一道工序的重要性。应用文章的结尾从形式看主要有固定结尾和自然结尾两种。所谓固定结尾,是针对那些具有固定格式(包括法定格式和习惯格式)的应用文章,它必须按照格式规定写作。如请示的结尾,必须作出请求上级对具体问题或实际困难予以批复的意思表示:“当否,请批示”。所谓自然结尾,则是根据主旨和内容表达的需要,自然作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尽意止。
应用文结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例文说明)
★概括总结式:在前面展开论述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全文的基本观点,收篇点题,以加深读者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常用于篇幅较长、材料较多的文章,如重要的会议报告、典型先进事迹报告、综合性经济调查等。
★强调要求式:为引起受文者重视,便于贯彻执行,在结尾强调、要求。
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公文中的下行文,如批复、指示、会议纪要、通报、通告等,以向下级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提出执行要求而结束全文,用语如“以上各点,希遵照办理”、“望认真执行”等。
★祈望请求式:这种结尾以向上级或相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请求而结束全文。
常用于上行公文,如请示、报告,也见于联系、商洽工作的函件等。用语常见“请批复”、“当否,请指示”、“请予接洽”等。
★倡议展望式
这种结尾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良好的祝愿或表示对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努力方向,写作语言具有一定鼓动性,以唤起读者的热情,达到行文目的。
常用于工作总结、会议报告、讲话稿、慰问信、倡议书等文种。
★交待说明式:这种结尾方式常用来对与主题内容相关但性质不同的问题或事项作补充交待、说明,以保证行文的完整性。
如公文类、制度类结尾交待施行日期、执行范围、传达对象、与该文规定不符的原有规定如何处置等。
★有些应用文根据主旨和内容的表达需要,将结尾融入主体,意尽而言止,自然收束,就不必有专门的结尾。
(二)、段落与层次
1.段落: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条款式和提行式。条款式即以数字符号标明条款项目,秩序清晰,内容一目了然。
广泛应用于法律、法规、制度、合同等文种。
★提行式即以提行的方式显示的段落。
无论哪种形式,都应保持相对的完整性,既不能在一个段落中意思表达不完全,也不能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分割为若干段。
2.层次:又称意义段,它是应用文主旨的秩序体现,展示作者表达主旨的整个思想轨迹。文章层次间的结构形式有并列、总分、递进等形式。任何一篇应用文的各个意义段,都只能是主旨统率下的有机体。由于主旨要求不同,意义段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它们在内涵上可能是并列的,可能是总分的,也可能是递进的。当然,很多情况下是综合使用。常见的层次表现形式包括自然段形式、小标题形式、条款形式三种。在内容单纯、主旨明确、线索单一的情况下,应用文可采用一个自然段的形式写作,称为篇段合一式(是自然段形式的特殊表现形式),如命令、转发类通知、批复等文种经常使用。
(三)、过渡与照应
1.过渡:是承上启下衔接文字的一种手段,它是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纽带。文章中的过渡,有利于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主旨表达及读者的阅读理解。
应用文的过渡主要表现为词语过渡、句子过渡和段落过渡三种形式。如可以标明使用“综上所述”、“有鉴于此”、“在此基础上”等短语,也可以使用“下面就这次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等句子进行过渡。在篇幅较长、意义重大且内容层次跨度较大的文章中,则常使用自然段进行过渡。
2.照应:是通过前后呼应,相互关照,从而使应用文章形成紧凑严密的有机体。
常见的照应有文题照应、首尾照应以及行文前后内容照应等。文题照应,即文章内容照应标题,常见的以小标题或段首领句点题,段首结句应题,都属于文题照应。首尾照应即于结尾处对开头的观点作小结,或作进一步强调,文章内部联系得到强化。行文前后呼应,即围绕主旨,在行文中多次呼应,加强主题的效果,加深读者印象。通过照应,既使观点得到强调,又使文章显得紧凑、连贯。
二、应用写作的语言
(一)、应用写作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用文字写作则是运用书面语言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一种信息存储传播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和运作中,应用文写作语言经历了从文言文到现代文的发展,经历了与外来语言的融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整体呈现出准确、简明、庄重、平实的特点。
1.准确是应用写作语言的第一要求。在词语的选择上,用涵义精确的词语,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具体写作中,应仔细辨析词义,精选中心词,用准修饰语,尤其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同时还应力避歧义,以免造成误解,影响工作。如下行文中“以上各点,应严格遵照执行”、“希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执行”、“可参照执行”、“供工作中参考”等句子,准确地表达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要求。
2.简明即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涵,做到文约而事丰,应用写作以高效、迅速地传递信息、处理公私事务为己任,已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为目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其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还应简洁畅达、精炼明快。如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中的一段话“由于供给不足以及对出现的新情况估计不够,应对措施跟不上等原因,假日旅游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民航、铁路、公路运力相对不足,旅游出行受到制约;重点景区旅游者爆满,景区、景点容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许多地方中低档旅游住宿设施短缺,致使一些旅游者露宿街头;一些地区程度不同地存在旅游质量不高、哄抬物价、欺客宰客等问题。”这段文字非常简洁准确地概括出假日旅游“黄金周”出现的问题。
3.庄重是指写作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要得体、谨慎、严肃。应用文的语言使用和行文关系、文种紧密结合在一起,讲究庄严持重,适度得体,反对轻佻俏皮、随情任意,讲究刻意创造严肃的气氛并在行文中精心维护这种气氛,这与文艺作品追求的生动活泼有所不同。如在公文中,“你局来函收悉”一语,就不可以用“你们局发来的信件收到了,内容也知道了” 这样口语化、较随意的句子表达,破坏公文的严肃气氛。
4.平实是指语言平直朴实。应用文的价值在于务实,阅读对象较固定。越是准确、简洁的语言,就越平实。应用写作立足意思表达、阐释作者思想观点为基本宗旨,不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语言目的,反对做作、浮夸,讲究朴素平实,做到语言标准规范、通俗易懂,朴实明白,追求“繁简适中,事辞相称”。
同时,由于应用写作的种类繁多,写作时,还应针对行文目的、写作受体、所用文种以及使用场合等来确定选用什么词汇、采用何种语气、形成何种风格,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
(二)、应用写作的语汇特征
1.固定使用事务性语汇。
应用文大多用处理事务,这就逐步形成一系列用法较为固定的事务性专用词语。这些词语虽非法定,但已约定俗成,尤其是在公务文书中的使用,有助于文章表达的简练。事务当事人称谓、经办、引述、表态、请求等意思表示都有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如
表称谓:本、我、贵、你、该、其等
表经办:经、兹经、业经、未经、拟、拟办、拟定、审定、审议、审发、审批等
表引述:接、近接、前接、悉等
表呈递:呈上、转呈、送上、递交等
表结尾:为要、为盼、为荷、为宜、特此函复、现予公告等
表征询:当否、妥否、是否可行、意见如何等
表承接:现通知(通报、总结、答复、报告)如下;拟采取如下措施;为了(根据)……现决定等;
表开头:为、为了;根据、依照、遵照、按照;关于、由于、鉴于;兹、兹有、兹派、兹介绍;
表态度:批准、不同意、照办、参照执行等;
2.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应用写作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用性,无法回避各行各业的大量的专业用语。专业术语多是应用写作区别于其他文字作品的重要特征。应用文作者熟悉专业业务,准确使用专业术语,体现出应用写语言的简明、准确的特点。
3.规范使用新生简缩词。
应用文中的简缩词是在学习、流传过程中为广大读者所认同的新生词汇,它随客观现实需要应运而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如“五讲四美”、“三个代表”、“入世”、“三农”等。但写作中应注意,简缩词的使用一定是规范的、已经社会认可的词语,不能是自造、晦涩难懂之词。
4.文言词汇活跃。
应用文的历史很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一些凝炼、典雅的古典词汇流传应用至今,在列举的常用事务性语言中已有所体现。又如:妥否、承蒙、希予接洽为荷等。表现出应用文语言具有庄重、大方的语言风格。
(三)应用写作的表达方式
由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所表现的对象、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不一样,采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普通写作理论概括出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在应用写作中,由于它有很强的实用功利目的,没有太大的抒情和描写空间。所以,应用写作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和议论,一般不使用抒情和描写。
1.叙述:是应用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用来介绍事件的基本情况;介绍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介绍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明原委等。
在写作中,要注意叙述要素的全面和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要客观、完整,线索清楚;采用顺序的方式,概括陈述;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2.说明:应用写作中,说明往往与叙述和议论关系密切,常常在陈述或议论过程中出现,主要用来解说清楚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表述明白人物的经历、特点等。说明在应用文中应遵守科学性、准确性,文字通俗易懂,朴实无华。
3.议论:在应用写作中,议论应用的相当普遍。经常在叙述、说明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事件、问题的评价,以便更鲜明、正确地表达观点。在应用写作中,一般不做长篇大论,不必三要素齐全、论证过程完整,往往点到为止,不做深入论证:或叙述事实后便下结论,或提出观点后即举例证明,一般无需周详的论证推理过程。
任何一种表达方式,都是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的,这些表达方式常常不是单独运用,更多的时候是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的,只是有主有次而已。我们应尽力娴熟地掌握这些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准确表达文意、突出主旨的目的。
练习:写一个学期总结的开头。(先讨论,后落笔;注意语言风格)
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有特点的开头和结尾的方式。(不少于五个)
第二章 行政公文
课题名称: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目的要求:1、了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基础知识。
2、掌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概念和种类。
教学重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概念和种类
教学难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公文的涵义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合法组织办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法规和规章,实施管理,规范行为,融洽工作,记载和传递公务信息等的重要工具。
狭义的公文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分别批准颁布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它是法定公文。有著者称其为通用公文或通用法定公文。
其法定依据是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条例》第二条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办法》第二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
(一)、政治性
公文要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与规章,实施领导与管理,体现和反映党和国家机关的政治意向、指挥意志、行动意图,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以及它所代表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二)、 公务性
公文是社会合法组织展开公务活动的产物,是处理公务的工具,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直接服务于特定组织的公务活动。
(三)、 法定性
公文的法定性是指:①有法定的作者。公文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即发文的机关单位和合法组织及其负责人,公文必须以这些组织或其合法代表人的名义制发。②有法定的权威和效力。公文一经正式发布,就具有一定的控制性和约束力,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或执行。③公文的形成和发布必须符合法定的职权范围和规定程序。
(四)、 规范性
公文必须按照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批准并发布的公文规范制发,使用有明确规定的文种,遵循规定的格式和行文程序,不得擅改。
(五)、 时效性
公文是在现实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因此,它的作用有时间的限制。某项工作一旦完成,由这项工作所形成并使用的公文的作用也随之结束。就每份具体的公文来说,它的时效长短也有差别。有的长达几十年,如法律性公文、长远规划、结论性决议。有的时效则很短,如某件具体事情的通知,在事情办过之后,其效力也就结束了。
三、公文的作用
(一)、 领导指导和宣传教育作用
指上级机关制订及发布的各项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等,给下级机关和广大群众指明方向,阐明措施和做法。下级机关和广大群众按照上级的部署、意见和决策进行工作。同时,公文还有阐明政治主张,说服教育群众,让群众了解领导意图等作用。
(二)、 规范行为的作用
指各级领导机关以及各级权力机关发布的命令、决定、通知等,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必须贯彻执行,不得违反。否则将会受到纪律的制裁。例如,《国务院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理决定》,决定中有一系列惩处及表彰内容,并作了关于防火制度方面的决策,那么,有关单位和部门就必须贯彻执行。
(三)、 处理公务和记载凭证作用
处理公务,包括联系公务和办理公务两个方面。在各个机关、组织之间,需要互通信息和情报,需要协调、处理许多工作和事务,如上对下有晓谕与安排,下对上有请求与汇报,单位之间有联系交流与请托配合,这些都要靠公文来完成。
公文是办理公务的凭证和依据。当其现实效用消失后,它所记录记载的内容自然具有历史的凭证和依据作用。因此,人们认为,凭证依据作用是公文最基本的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公文可划分不同的种类。
行政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公文的特征或属性。
(一)、按适用范围来划分
行政机关公文。《办法》规定有13种,即:(一) 命令(令);(二) 决定;(三) 公告;(四) 通告;(五) 通知;(六) 通报;(七) 议案;(八) 报告;(九) 请示;(十) 批复;(十一)意见;(十二) 函;(十三)会议纪要;。
上述两类公文中,相同的文种有9个,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此外,党的机关公文特有的文种有5个,即: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文特有的文种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公告、通告。
(二)、 按行文关系分
1.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传递的公文。
如报告、请示,部分函、意见等。
2.下行文。向下级机关传递的公文。如命令(令)、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报、批复、公报、决议、条例、规定、多数通知、会议纪要、部分意见、函。
3.平行文。向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传递的公文。如部分议案、通知、函、会议纪要等。
(三)、 按保密要求分
从保密级别看,有普通件、秘密件、机密件、绝密件。
(四)、 按办理时限分
有特急件、急件、平件。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二节 公文的格式
目的要求:1、了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用纸和印装格式。
2、掌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要素,准确地标识其各类文种的格式。
教学重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用纸和印装格式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要素
教学难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要素,准确地标识其各类文种的格式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书面格式
(一)、 眉首部分
1.公文管理标识。包括公文份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缓急时限。
2.公文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3.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号及该年度的发文序号组成。
上行文中还有签发人的姓名,在发文字号右侧。
由分隔线将此部分内容分隔于首页的1/3位置(下行文)或1/2位置(上行文)。
(二) 、主体部分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习称完全式)组成。发文机关和事由可据文种要求去留(习称省略式)。
2、题注。是公文生效标志之一,主要用于会议通过或领导机关批准发布的公文。内容主要是注明公文产生的法定程序和产生时间,有时还注明生效时间,加圆括号置于标题下方居中。
3、主送机关。即发文机关要求对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对方机关,也称受文机关。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下行文分专发性的下行文和普发性下行文。专发性下行文的主送机关必须标明,而普发性下行文的主送机关则不只一个,在排列机关名称时,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排列顺序,有时也可不写主送机关。
4、正文。是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开头,称为引据部分,不同的文种,开头的要求各有差异,但主要都是说明行文的依据或原由。
主体,公文的核心部分,要求清楚、明白地阐明行文的目的和要求。结构安排上可分段分层地写,也可归类依次陈述。
结尾,根据行文关系和具体文种的不同要求,写作不同的结束语。
5、附件。是附在文件之后,对文件内容起说明和补充作用的文字材料,它包括转发、报送的文件,随文颁发的规章、制度,以及文件中的报告、数据、人员名单等,它是文件的有机组成部分。
6、生效标识。包括发文机关名称、机关印章和成文日期。
7、注释。公文中需要特殊地加以说明的内容标注在此项,如说明阅读范围,解释名词术语等。
(三)、 版记部分
1、主题词。是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作用是便于计算机检索,现代办公中,为了对公文进行现代化管理,把主题词分为类别词、类属词、文种三部分,主题词一般由三至五个词组组成,最多不超过七个词,词组之间留一空格位置,不用标点。参考内容有《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各大单位可自制适合于本系统、本部门使用的公文主题词表。
2、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的机关。抄送机关名称标注于印制版记上方。抄送机关排名可依上级、平级与不相隶属、下级的次序排列,各级之间用分号,也可按级分行排列。
3、印制版记。包括印发机关名称、印制日期、印制份数,位于公文末页下端。
二、印装格式
公文的印装格式指公文的排印、装订规格和要求。
(一) 排写要求
公文汉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在民族自治地方,可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1)排版规格:正文使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2)用纸要求:公文用纸采用A4型,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
(二) 用字、标点符号要求
公文用字应按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汉字简化总表》执行,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任意简化字。标点符号按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1995年12月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执行
(三) 装订要求
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
目前的装订方法有平面平订、背脊骑马订和胶水(或浆糊)粘等。不要错装、漏装。公文的排版规格与印制装订要求
三、归纳总结
四、布置作业
(上行文)
0000001 机 密★×年
特 急
XXXXXXXXXXX文件
×××〔××××〕×号 签发人: ×××
————————————————————————————————————
关于××××××工作的请示
×××××(主送机关名称):
(正文)××××××××××××××××××××××××××××××××××××××××××××××。
××××××××××××××××××××××××。
附件: 1 .×××××
2 .×××××
二×××年×月×日(印章)
(附注:×××××)
主题词:×× ×× 请示
抄送:×××××,×××××。
———————————————————————————————————————
×××××(印发单位) ×××年×月×日印发
(下行文及平行文)
0000001 机 密★×年
特 急
XXXXXXXXXXX文件
×××〔××××〕×号
————————————————————————————————————
关于××××××工作的通知
×××××(主送机关名称):
(正文)××××××××××××××××××××××××××××××××××××××××××××××
××××××××××××××××××××××××。
附件: 1 .×××××
2 .×××××
二×××年×月×日(印章)
(附注:×××××)
主题词:×× ×× 通知
————————————————————————————————————
抄送:×××××,×××××。
————————————————————————————————————
×××××(印发单位) ×××年×月×日印发
[例文]
XX市商业储运公司文件
X商储字[1991]12号 XXX 签发人:张XX
———————————————————————————————————————
XX市商业储运公司关于修建维修车间的请示
XX市商业局: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搞好我市商业储运工作,按照局领导指示,计划以我公司仓库区为重点,逐步实现装卸操作机械化。现拟在库区内修建一个维修车间。该建设项目所需物资指标是:钢材X吨,水泥XX吨,杉木X立方米,所需费用为人民币XX万元。
妥否,请批示。
附件:1、《维修车间基建计划表》一份
2、《维修车间设计草图》一份
XX市商业储运公司(章)
一九九一年九月十日
(联系人:张XX 联系电话:88866233)
主题词: 修建 维修 车间 请示
————————————————————————————————
XX市商业储运公司办公室 1991年9月10日
————————————————————————————————
(共印XX份)
课题名称:第三节 公文的行文制度
目的要求:1、掌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
2、了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的关系。
教学重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
教学难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的关系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公文的行文关系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根据组织系统、公文法定作者的职权范围与行文单位间的隶属关系确立的发文单位与受文单位之间的关系。公文行文关系是行文规则的基础,必须先弄清楚,根据单位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看,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五种:
(一)、 直接隶属关系。直接上一级机关与直接的下一级机关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省、自治区与国务院之间,便是这种关系。
(二)、 间接关系。处于同一垂直系统的,但又不是上下直接相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省人民政府与市下属的县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便是。
(三)、 业务指导关系。指各业务系统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国务院的职能部门中国家财政部与省人民政府的省财政厅之间的关系便是。
(四)、 平行关系。指处于同一系统内的同级机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如省人民政府内厅、局、委等的关系,即财政厅、新闻局、公安厅、农业厅等单位之间的关系便是。
(五)、 不相隶属关系。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不相隶属关系。如国务院农业部直属的某高校和教育部直属的某高校之间的关系便是。
二、公文的行文方式
机关、单位行文时选择的行文路线和结构形式,就是行文方式。它包括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
(一)、 逐级行文。指按组织系统结构层次逐级下达上报、即只对直属上一级或所属下一级机关单位行文。有领导关系、指导关系的机关、单位之间,一般应采用逐级行文。可以说,逐级行文是上行文、下行文的常用方式。
(二) 、多级行文。指同时向上几级或下几级机关单位行文。必要时下行文可采用多级行文,以省去逐级转发的程序,使下级组织迅速了解上级文件精神,提高办文效率。在问题重大,急需使直接上级和更高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的特殊情况下,上行文也可采用多级行文。
(三)、 越级行文。指越过直接上级或直接下级机关,直接向其它上级或下级机关行文。除非出现特殊情况,一般都不要越级行文,其中尤以对上行文中的请示要求最为严格。越级行文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但这种违反行文规则、损害正常的上下级关系的做法,反而会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有以下特殊情况时,方可越级行文。
1、情况特殊紧急,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
2、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问题长期未予解决。
3、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越级上报某些事项。
4、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
5、直接上下级机关产生争议且无法解决。
6、需直接询问、答复、联系具体事项。
7、反映或处理不涉及直接上级或下级机关职权范围的偶发事件或问题。
越级行文应当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四)、 直接行文。一是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或平行机关之间的行文。二是指直接向基层单位、人民群众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或重大事项的行文。为提高公文传递效率,便于公民参政议政了解国家大事,可经批准后直接在报刊上发布公文,各方面应视为正式公文遵行。如不另行文,应在报刊上注明。
三、 公文的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指公文运行过程中应遵守的相关的规定。对此,《办法》和《条例》均有专章说明。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精神,归纳概括如下:
(一)、各级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当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凡属行政方面的工作应以行政名义行文,凡属党务方面的工作应以党委的名义行文,通常情况下,应贯彻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各级党政机关,都不得超越职权范围行文。
(二)、 同级党政机关、同级党政各部门、上级党政部门与下一级党政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党政机关及其部门与同级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联合行文;党政机关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党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应尽可能减少党、政、军机关的联合行文。
(三)、 党政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互相行文;可以向下级机关中相关的部门(业务部门)行文;也可以根据本级党委或政府的授权的职权规定,对下级党委或政府行文。
(四)、 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
(五)、 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本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六)、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
(七)、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八)、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九)、 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其他机关可抄送,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除特殊情况外(如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等),请示不应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不应当在非请示公文(如报告等)中夹带请示事项。
(十)、 除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外,党委的其他部门,不得对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公文。
(十一)、 党委各部门应当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未经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不得越过本级党委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十二)、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
(十三)、 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可不再行文。同时,由发文机关印制少量文本,供存档备查(按:全文公开发布的其他公文同此)。
(十四)、 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关的秘书部门可退回下级呈报机关。
四、公文的拟制
草拟公文的基本要求是:
(一)、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二)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正准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 、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引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四)、 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五)、 用词用字准确、规范。文内使用简称,一般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六)、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七)、 公文由本机关领导人签发,重要的或涉及面广的,必须由正职或者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签发。经授权,有的公文可由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签发。
(八)、 审批公文,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审批时间,其他审批人圈阅,应当视为同意。
(九)、 草拟修改和签批公文,用笔用墨必须符合存档要求,不得在文稿订线外书写。
公文送领导人签发之前,应当由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是否需要行文,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是否与有关部门、地区协商、会签,文字表述、文种作用、公文格式等是否符合《条例》和《办法》的有关规定。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四节 公文的处理
目的要求:1、掌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和程序。
2、了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任务和要求。
教学重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的含义及程序
教学难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程序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公文处理概述
(一)、 公文处理的涵义
公文处理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也称文书处理、文件处理。
(二)、 公文处理的任务
公文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安全、有效地拟制、传递、处理和管理公文,以便为机关公务活动提供信息,充分发挥公文的作用。包括:
1、拟写与制作公文。包括拟稿、会商、审核、签发、登记、缮印、校对,用印或签署,形成正式公文。
2、传递公文。将拟制成的公文,根据公文的性质与要求以多种方式传递(分发)给收受公文的机关。
3、办理公文。对于收到的公文予登记、分发、拟办、批办、传阅、承办、催办、查办,或撰拟新的公文作出答复、批转、转发。执行、了解与处理公文内容所针对的公务,督促检查公文贯彻落实情况,实现来文的目的要求。
4、管理公文。指对公文的分类管理、提供利用,包括立卷、归档、销毁等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做好公文的保密工作。
5、领导交办的有关公文处理的其他工作。
(三)、 公文处理的地位和作用
公文处理是实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理公务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贯穿于各项职能活动的始终。机关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公文处理工作来体现。它的作用是:
1、公文处理是为机关领导提供参谋、助手作用的辅助性工作。
协助领导加强对机关公文撰制、办理的组织与控制,防止公文的积压与延误,防止文牍主义,有效提高公文质量。
为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领导决策和指挥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与参考。
有效地保证和督促领导决策的实施,通过督促检查以保证领导决策的落实;通过信息反馈,不断调整、完善决策方案,使决策更科学、更可行、更全面。
2、公文处理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枢纽。
公文处理工作通过公文的制发与处理,承上启下,沟通各级、各类机关、团体、单位之间的纵横联系,使政令下达畅通,信息反馈及时,相互配合协调,有效地保证整个管理体系工作的正常运转。
3、公文处理是机关工作作风,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体现。
机关、单位的公文处理,能直接反映机关、单位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反映机关、单位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反映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责任心。
4、公文处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
公文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量档案来源于公文,公文处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公文的内容、形成、书写材料及处理程序是否规范,归档公文是否齐备完整,直接影响到档案质量的好坏。只有加强公文处理工作,才能促进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推动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公文处理的原则和要求
(一)、 公文处理的原则
《办法》规定:“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条例》规定:“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按照行文机关的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的原则,做到公文处理及时、准确、安全、保密。”
(二)、 公文处理的要求
根据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公文处理工作有以下要求:
1、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是公文处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1) 统一领导。由机关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集中统一领导、指导,统一组织本单位、部门与其下属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2) 建立机构。由机关的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并负责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各级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文秘部门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3) 建立健全统一的公文处理工作制度。如建立健全并执行统一的岗位责任制、行文制度、公文处理、传递制度、保密制度、催办查办制度、立卷归档制度等,以实现公文处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4) 由公文处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公文。应由机关公文处理部门或公文处理工作人员统一负责公文的收发、登记、分发、拟办、核稿、翻印、销毁、归档。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得私自签收、拆取、保存和销毁公文。机关领导或其他部门代收的文件、代拟的文稿,都应交公文处理部门统一登记处理。
(5) 建立、健全并实施公文处理的国家标准,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促进公文处理标准化,提高办文效率。
2、必须及时、迅速,提高效率。
这是对公文处理工作时间的要求。它要求公文处理讲求效率,有紧迫感,防止公文积压拖延,误时误事。即制发文件从拟稿、审核、修改、签发、印制、分发、传递等各个环节,都要抓紧办理;收文要及时分送、传达、贯彻、办复;领导批办的意见,要及时传达和报告;各地在承办、贯彻有关文件中的意见,要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馈。
3、必须准确、严密,保证质量。
这是对公文处理工作质量的要求,应贯穿于公文处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即要求:登记和办理环节要准确;拟稿要准确反映领导意图,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准确真实地反映情况,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文字准确简明;核稿、校对严格认真,不出差错;分发、传递准确、安全、不发生错漏;立卷归档要准确、合理,便于查找利用。
4、必须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在公文处理工作中,要确保公文绝对安全,保证公文不丢失、被窃、毁损;要确保秘密文件绝对安全,不失密、不泄密。为此,必须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保密的规定,树立保密意识,增强保密观念。
5、必须反对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或官僚主义。
在公文处理中,要反对无论大事小事一律依赖公文解决,以公文为万能的形式主义,反对只顾发文不管贯彻执行,不抓督促检查的形式主义,反对脱离实际、照本宣科、按抄照转、不顾民情、高高在上瞎指挥的官僚主义。
6、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
在公文处理中要坚持对领导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吃透两头。既要如实反映领导意图,按领导指示办事,又要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群众意愿。
向领导和上级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向群众介绍工作、通报形势,都要真实、准确。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要报喜,也要报忧。
三、公文处理程序
(一)、 公文处理程序的涵义及特点
公文处理程序,是指在一个机关内部,由依次衔接、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一系列工作环节所构成的公文处理的体系。它包括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它揭示了机关内部公文运转处理的全过程。
公文处理程序具有如下特点:
1、确定性。公文处理的各个工作环节,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均具有特定的内容与功能,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随意删节。
2、连续性。公文处理的各个工作环节相互联系,紧密衔接并排列有序,在一般情况下,其顺序不宜随意分隔与颠倒。
3、规范性。公文处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均须遵循严格的规范,以使公文处理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 收文处理程序
收文处理是指对来自机关外部的公文所实施的处理与管理活动。收文处理是收受公文并从中提取有关信息,处理有关公务的过程,是收文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能,使公文产生实际效用的过程。
1、 签收。这是收文处理程序的第一个环节,指负责内外收发的收件人收到装公文的信函或公文袋后,在对方的送文簿、送文回单或送文收据上签名或盖章。
签收公文要逐件清点、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如系错送,应招收或退回发文机关,在确认无误后签字盖章。如系急件、密件,签收时应注明何日何时收到。
2、登记。登记是记录公文收进、运转、处理的完整记录。搞好收文登记是保证公文处理正常进行的必要措施。
登记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四种:①分级登记。即按来文单位的级别登记。②分类登记。即按收文业务性质分类登记。③分文种登记。④ 依收文时间顺序登记。
3、分发。这是将登记后的收文,分别发送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办理或阅知的环节。
4、拟办。这是机关综合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对需要办理的重要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以供领导人审批时参考。
5、批办。批办,是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提出处置的原则与方法,并签署姓名与日期。
6、承办。承办是具体承接处理文件内容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的活动。公文只有通过承办才能发挥作用,实现行文的目的。因此,承办是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7、催办、查办。催办、查办,即对公文处理的督促与检查,并促使文件精神得以落实的活动。这是一项重要的办文工作,有利于加速公文的有效运转,防止失控,有利于避免公文的积压延误、效用的迅速实现,对公文具有促进作用。催办、查办,是反馈信息的一种形式,通过对公文处理的督促、检查,不仅是为防止办文的失误与积压,而且可以在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检查了解机关的决策是否正确,以便随时加以补充与修正。
8、注办。注办是指由承办人签注文件承办经过与结果的活动。它有助于公文的日后整理与查考。对回复的公文注明复文的日期与发文号;对用其它方式办理的公文,注明承办人姓名与办理的结果、日期。
(三)、 发文处理程序
发文处理指在机关内部为制发公文所进行的拟制、处置与管理活动过程。
发文处理是发文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表达自身意志和愿望,收集加工和记录、传递有用信息,由众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集体创造性活动。
1、拟稿。拟稿即撰稿,指撰写、起草公文。它包括前面介绍过的接受交拟、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安排结构、编写提纲、起草初稿、修改眷清等环节。
2、会商。会商是指公文内容涉及有关单位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配合时所进行的协商活动。
3、审核。对发文稿的审核,又称核稿。即由机关综合办公部门对送交领导人签发的文稿进行审核与修正。
4、 签发。这是对发文进行最后审核的具有决策性的环节,即机关(部门)领导人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与日期的活动。发文稿经过签发后即成为定稿,具有正式文件的作用。未经领导人签发,文件不能生效。
5、 缮印、校对。缮印即公文的制作,指以签发的定稿为依据,经过缮写、印刷等方式,制成正式文件的过程。
公文的校对,就是以经过签发的定稿作为基础,对缮印的正本或校样从文字、标点符号、图表、标记、格式到版式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核对检查。
6、用印。机关印章是机关法定职权的凭证和法定权威的象征。印好的文件盖上发文机关印章,即可生效,也就完成了公文的撰制工作。在文件上盖印要清晰、端正,不要误盖、漏盖。
7、分发。这是在公文撰制好后,按规定将公文进行分配、发送的环节。
8、 传递。传递又称递送,即通过一定的传递方式和传递渠道,将公文及时、准确、安全地送到收文单位。
四、办结公文处理程序
凡已经办理完毕的公文,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 办结暂存
指收发文中已经办理完毕的公文,即收文经注办、发文经分发递送出去的公文,在公文处理部门暂时存放一段时间,以待次年上半年分别立卷归档或清退、销毁。
文件办结暂存,目的在于保证文件无缺,便于日后立卷归档或清退;便于在当年工作中查找利用。
(二) 立卷
文件立卷,是整理与保管公文的一种方法。即将已经办理完毕并有保存价值的公文,在收集齐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标准(形成机构、内容性质等)进行分类而后按一定的特征与联系组合成案卷。
公文办完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
(三) 归档
这是把按规定组合好并编目的案卷交给档案部门,也叫存档。
公文归档,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分类整理,要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本机关的主要工作情况,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四) 清退
这是把规定要退回的文件,按清单如数退回发文机关。清退工作是确保党和国家机密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般以机、绝密文件为清退重点。通常是半年或一年清退一次。收文机关依照发文机关印的“需清退文件清单”清足,然后登记造册,退回发文机关。清退时,要认真细致点交,办理好清退手续。
(五) 销毁
凡已经办理完毕而没有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应妥善保存,经过鉴别于当年年底编制销毁目录,报请主管的领导人批准后定期销毁。如属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则须逐件登记目录,经批准后,由二人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五节 命令(令)、决定、意见
目的要求:1、掌握命令、决定、意见的含义、结构写法。
2、了解命令、决定、意见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重点:命令、决定、意见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命令、决定、意见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命令
一、命令概述
命令(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及其负责人颁布的,是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领导性、指挥性的下行公文。从词义上看,是“使人为事”的意思。“命”还有“严肃”的含义,“令”有“告诫”的含义。命令是我国最古老的公文文种之一。三国时候曹操为了完成其统一中国的大业,千方百计广招人才,先后颁布了《求贤令》、《举士令》和《求逸才令》等。在我国古代,命令有称作“誓”、“诰”、“制”、“政”、“策”等的。
(一)、含义
命令(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时所使用的公文。
(二)、特点
命令(令)与别的公文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重要
命令(令)所涉及的事项,有的是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有的是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这些都是重要的内容。运用命令来奖惩有关人员,往往也是在全国或某一地区影响较大的。如果是一般性的表彰先进或批评错误,就不用命令而用通报等别的公文文种。
2、权威性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才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命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发布命令。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地方政府都很少使用命令这一文种,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才较多使用。因此,命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命令一旦发布,别的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修改或歪曲,如果别的公文的内容与命令的有关精神相抵触的,也一律以命令的为准。
3、强制性大
命令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上级机关发布了命令,下级机关不管是否同意,不管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必须坚决地无条件地执行。令出必行,违反命令或抗拒执行命令,就要受到惩罚,在所有国家机关行政公文中,命令是最具有强制性的。
二、分类和写法
命令的主要种类有: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任免令等。
(一)、发布令。
发布令就是用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文件。由令文及附件组成。附件即应公布的法规或制度、规章。
发布令的写作:
1、标题。
发布令的标题有两种:一是由发令机关领导人职务加上文种(令);二是发令机关加上文种(令)。常见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发文字号。
发布令的发文字号往往采用流水号,即该届政府的主席或总理在任期间所发的命令(令)的顺序号。也有用一般文号的。
3.正文。
发布令的正文一般包括几个内容:一是发布的对象,即发布的是哪一个行政法规或规章;二是发布的依据,即由哪一级组织或哪一次会议在什么时候通过了本法规或规章;三是执行要求,即由什么时候起施行本法规或规章。
附:[例文赏析]
(二)、行政令。
行政令就是用于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
行政令的写作:
1、标题。
行政令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加上事由(如“关于……”)和文种(命令)组成。
2、正文。
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发令原由,即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原因、目的或依据。
二是命令事项,即施行的行政措施的具体内容。
三是施行要求。
附:[例文赏析]
(三)、嘉奖令、授勋令。
嘉奖令、授勋令就是用于嘉奖有关人员的命令,一般也称为通令。
嘉奖令、授勋令的写作:标题与行政令相同。正文一般包括三大部分:
一是嘉奖原由,即简介被嘉奖集体或个人的先进模范事迹和分析其性质。
二是嘉奖事项。
三是提出希望。
附:[例文赏析]
(四)、任免令。
任免令。用于任免国家行政机关的首长。
任免令的正文一般包括任免的依据、被任免者的姓名及所任免的职务,是命令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类型。
附:[例文赏析]
决 定
一、决定的含义
决定是领导机关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和决策时使用的一种下行公文。
二、决定的作用
决定是各级机关、组织解决重要问题、部署重大行动、决策重要事项时使用的公文。其作用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某一重要事项进行安排。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教师节的决定》。
(二)、.发布法规性事项(一般由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布)。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死刑案件核准问题的决定》。
(三)、对某一重大事件作出处理。如《国务院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理决定》。
(四)、对某些重大工作的开展作出具体安排。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
(五)、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置、撤销或调整重要机构。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
(六)、对先进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对犯有错误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分。如《国务院关于授予赵春娥、罗健光、蒋筑英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决定》、《关于对"六二八"重大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
三、决定的分类
(一)、关于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的决定。这类决定主要用于决定重大事项,或对重要事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部署、发布法规性事项。
(二)、事项性决定。这是处理具体事项的决定,它主要适用于对某一事项进行处理,批准有关条约、文件,设置、撤销、调整机构,安排处理人事问题,处理某项具体工作。
(三)、奖惩性决定。这类决定用于对英雄、模范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进行表彰嘉奖,或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单位、个人做出处理。
四、决定的特点
(一)、指示性。上级机关通过会议充分讨论或由机关负责人研究形成的决定一经传达,即具有明显的指令性或约束力,下级机关和有关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二)、说理性。决定在写作时,必须交待发文的背景,说明发文的原因、目的、意义和依据,使下级机关明确决定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
(三)、郑重性。决定的内容涉及的都是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及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其使用要求更严肃、郑重,约束力、影响力也更大些。
五、决定的适用范围
决定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任何机关、团体、单位都可以使用。但必须是在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安排时才能使用。处理一般性的事项、工作时不能随意使用决定。
六、决定的写作
(一)、标题。决定多数采用三要素俱全的标题。如《国务院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理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种标题体现了文体严肃性的要求。
决定一般不标注主送机关。会议通过的决定,要在标题下说明何时何会议通过。
(二)、日期。决定的日期是写公布此项决定的年、月、日,其位置写在标题下的小括号内。如果是会议通过的决定,需要在标题下的小括号内写明这一决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会议通过的。
(三)、正文。决定的正文一般由原由、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原由。原由部分应写明做出决定的理由、根据和目的等。根据决定内容的不同,原由可有不同的侧重。或是概述情况,或是阐述原因,或是根据法规性的文件行文。在原由部分的末尾,常用“现决定如下”、“特做如下决定”等公文专用语以承上启下。
2、主体。这是决定的核心内容,写决定的具体事项。由于决定的种类不同,主体部分的写法也有区别。内容简短的决定,如任免决定,写明人事任免情况即可。内容复杂的决定,要根据内容安排主体结构。
关于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的决定,要写明决定的事项,决定事项的性质、工作任务,开展工作的步骤、方法、措施等。这部分涉及材料较多,可根据内容的表达需要,采用篇段合一式、分条列项式、分段式或分列小标题等表达形式。
奖惩性决定,属表彰内容的,要写明被表彰对象、事迹、评价及表彰形式等。属惩处内容的,要写明被惩处者的自然情况、主要错误事实、错误的性质及危害、处理意见等。
3、结尾。写号召、希望等内容。有的决定主体内容写完,全文即结束,不单独写结尾。内容单一的决定,也可不加结尾。
七、决定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内容的合法性。写作时,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
(二)、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要使决定能行得通,办得到,必须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否则就只能是一纸空文,难以执行。
(三)、依据充分,事实清楚。
(四)、观点明确,事项完整周密,语言准确严肃,以便贯彻执行。
附:[例文赏析]
意 见
一、意见的概念
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公文。
意见既可以作上行文,也可以作下行文。
二、文体结构
(一)、标题
意见的标题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二)、发文字号
为完全式。
(三)、主送机关
为应知照的单位或群体。
(四)、正文
一般由意见的原因、见解和事项组成。
意见的原因,即写意见的根据。主要写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
意见的见解和事项,即围绕核心问题提出见解和解决的办法。
(五)、落款
署发文机关的名称。
(六)、发文时间
在落款的下面。
三、写作要求
(一)、撰写意见的原因一般要写得有概括性,说清楚撰写意见的重要性。
(二)、意见的见解和事项,要围绕核心问题,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分条陈述。即提出分问题,再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述办法要求具体、可行。
附:[例文赏析]
四、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六节 公告 通告
目的要求:1、掌握公告、通告的含义、结构写法。
2、了解公告、通告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重点:公告、通告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公告、通告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公 告
一、公告的含义和作用
公告是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主要用于国家级领导机关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办公厅或授权有关部门如新华社等向国内外公开宣布外国元首访华、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家领导人选举结果,重大高新技术试验成功及国内外关注的重要事宜。地方各级政府有时也使用公告宣布某些重要事宜。
二、公告的特点
公告具有公开性、周知性、庄重性、缜密性的特点。
(一)公开性。公告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向国内外发布的,因而具有很强的公开性。
(二)周知性。发布公告的目的是使国内外有关方面及广大公众都了解公告的内容,因而具有很强的周知性。
(三)庄重性。公告是国家高层领导机关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宣布国内外关注的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文,因而具有十分严肃和庄重的性质。
(四)缜密性。指公告用语的审慎,周密等。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决定事项,涉及国家大事和国家机密。因此撰写时,语言要审慎推敲,周密行文,以免有损国格,有辱国威;同时,既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又应防止国家机密的泄漏。
三、公告的种类
公告可以分为重要事项类公告和法定事项类公告。
(一)、重要事项类公告。国家机关通常用这类公告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如公布国家领导机关中重要领导人的选举和任命,宣布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公布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各级立法机构颁布法律、法令和法规等等。
(二)、法定事项类公告。这类公告通常是由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令、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发布的。发布这类公告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确定某些专门事项的合法性,并对其加以保护。这类公告具有指令性和约束力。
四、公告的写法
公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公告的标题有四种写法。
第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组成的完全式标题,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建国前罪行的公告》。
第二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三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标题形成双要素的构成形式,如《关于一九九六年二年期,三年期国库券的公告》。
第四种可只写“公告”二字即可。
在标题的下方一般应注明“第×号”。
(二)、正文。公告的正文,一般由公告的缘由、公告事项、公告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公告缘由即正文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说明发公告的缘由,目的或依据。这部分写作简括,多则几句话,少则一句话。
公告事项即正文主体部分,郑重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决定、要求等内容。写作时重在对事项内容的叙述,说明。
公告正文、缘由、事项、结语四者不一定完备。有的公告正文由公告缘由加公告事项组成;有的公告正文,不写公告缘由,也没有公告结语,只单纯地宣告事项。
(三)、公告的结束语。公告常在事项叙述完之后,另起一行用“特此公告”,“现予公告”等语句为结束语。也可不用。
(四)、落款、公告的落款要求写出发文机关的名称和发文时间。如果在标题中已表明发文机关和日期,落款处则可省去不写。
附【例文赏析】
通 告
一、通告的含义
通告是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二、通告的特点
通告除具有公开性和告知性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强制性。通告公布的大都是让人们遵守或照此执行的法规性事项,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二)、广泛性。通告不仅内容广泛,包括公布法规、政策和一些具体事务,而且使用通告的单位也比较广泛,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或企事业单位,都可以使用这一文种来公布有关事项。
(三)、专业性。在一些带有专业性的政策规定或具体事务的通告中,往往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三、通告的分类
通告一般可分为法规性通告和具体事项性通告。
(一)、法规性通告。这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政府有关法令、法规、政策,要求有关人员遵守、执行的通告。
(二)、事项性通告。这类通告主要是专业性部门用于公布具体的事务,如停水、停电、因道路维修等原因禁止车辆通行、出租车验照、单位更名等具体事项。
四、通告的写作
通告和公告一样,一般由标题、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通告的标题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构成;一种是只写发文机关和文种;一种是只用"通告"二字作标题。
(二)、正文。通告的正文由通告原由、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
1、通告原由通常用概括性语言写明发布通告的原因、目的和依据。
2、通告事项。事项性通告写明具体的通告事项即可。法规性通告应写明具体规定、执行要求及贯彻执行的时期。其分段与否,应视具体内容而定。
3、结束语。通告的事项结束后,一般应另起一行用"特此通告"或"此告"等语句结束全文。在公文写作实践中,有时可以将这一部分省略。
五、通告的写作要求
(一)、突出中心。尤其是法律性通告,必须内容集中,中心突出,使人们便于遵守和执行。
(二)、要符合方针政策。通告的事项必须符合并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通俗易懂。通告的语言表达必须大众化和口语化,并注意专门术语使用的正确,切忌使用含糊晦涩的语言,使人难以理解,影响通告的施行。
六、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公告和通告都是告知性公文,但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件,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一)、发布机关不同。公告一般只由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基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无权发布公告。通告的制发机关则非常广泛,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制发通告。
(二)、内容特点不同。公告的内容大都是已经发生或确定的,是事后告知,因而具有很强的告知性特点。通告则多用于事前制定某些规定或提出某些要求,让有关方面和广大公众遵照执行,因而具有很强的强制性特点。
(三)、使用范围不同。公告公布的范围是面向国内外的,而通告公布的范围则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因而公告的知晓范围比较广泛,通告的知晓范围则相对窄小。
附【例文赏析】
七、归纳总结
八、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七节 通 报
目的要求:1、掌握通报的含义、结构写法。
2、了解通报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重点:通报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通报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通报的含义
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文。
二、通报的种类和作用
通报一般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性通报三种类型。
(一)、表彰性通报。这类通报主要用于表彰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介绍先进经验,达到激励先进、推广经验、指导工作的目的。
(二)、批评性通报。这类通报主要用于对工作中出现的影响较大的错误事件、错误的作法进行通报批评,借以告诫和教育人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三)、情况通报。这类通报主要用于向干部群众传达重要精神或重要情况。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便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通报的写作
通报一般包括标题和正文两大部分。
(一)、标题。通报的标题大都包括发文机关、内容和文种三要素。
(二)、正文。通报正文的写作方法分种类而有所不同。
1、表彰性通报的正文。表彰性通报可以分为表彰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和介绍先进经验。
(1) 表彰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通报正文。这类通报的正文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概括地介绍先进事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简单经过和结果;二是分析先进事迹的典型意义,并对此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三是写明表彰决定,如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或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等;四是发出希望和号召。
(2) 介绍先进经验的通报正文。这类通报的正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简略介绍所取得经验和成绩的事迹,并作出表彰决定;二是介绍取得经验和成绩单位或个人的具体做法及其成功经验。这是全文的重点,必要时可采取分条列款撰写的方法;三是指出存在的不足或提出希望;四是发出号召。这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对存在的不足,有则写,没有则不要无病呻吟。
2、批评性通报的正文。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1) 情况概述。即首先概括地介绍错误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简单经过,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等。
(2) 分析原因。主要是客观分析错误事实产生的原因,并指出错误的性质、危害及违反了哪些政策、规定。
(3) 处理办法。首先要提供处理的有关依据,然后提出对主要责任者的处理决定和工作上的改进措施。
(4) 提出要求或发出警戒。主要是要求被通报的有关单位或人员,从此类错误中汲取教训或为有关方面发出不要再犯类似错误的警戒。
3、情况通报的正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通报的相关情况。这一部分所占篇幅相对重一些。但在写作时要注意表述准确,语言精练。
(2) 分析情况和提出要求。即针对上述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并表明态度,提出今后工作的具体意见和要求。
在写作实践中,应注意情况通报与批评性通报的区别,不要将二者混淆在一起。
(三)、结尾。通报如何结尾,这要根据通报的性质而定。多数情况性通报不另加结尾部分,正文写完就结束全文。有的批评性通报,习惯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特此通报”等词语结束全文。
(四)、通报的署名和日期。在通报正文的右下方,署以发出通报的机关单位名称,署名下边写日期,即通报发出的年、月、日。
附【例文赏析】
四、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八节 通 知
目的要求:1、掌握通知的含义、结构写法。
2、了解通知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重点:通知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通知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通知的含义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即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发布规章;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时使用的公文。通知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文种。
二、通知的特点
(一)、应用范围广
通知的广泛性,其一是指使用通知的机关单位广泛,不受发文机关的级别高低的限制;其二是指通知的内容很广泛,无论是上级机关的重要决策,还是日常的工作都可以使用通知进行传达部署或告知。
(二)、使用频率高
由于通知的内容很广泛,使用单位且不受级别高低的限制,并且行文简便,写法多样,因此通知的使用频率很高。
三、通知的分类
通知因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因此种类也比较多。按行文方向分,可以分为:平行通知、下行通知。
按内容和作用划分,又可以分为:批转、转发性通知,发布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会议性通知,任免和聘用性通知。
四、通知的写作
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几部分构成。
(一)、批转、转发性通知
批转、转发性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或转发上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时使用的一种通知。其写法如下:
1、标题。批转、转发性通知的标题制作比较特殊,通常由转发机关名称加上“批转”或“转发”,然后加上被转发文件全称,再加上“通知”二字组成。如《××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委关于对我市部分工业产品实行控制发展的报告的通知》。
2、正文。批转、转发性通知的正文比较简短,有的通知只有一句话,即写明由谁批准或同意,转发了一份什么公文,然后对有关方面提出要求。这类批转性通知叫照批照转式通知。
还有的批转、转发性通知除写清上述内容之外,还扼要地阐述被批转或转发公文内容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或补充完善有关内容。这类批转性通知叫按语式通知。
3、落款。在正文右下方署名批转通知的机关全称。
4、日期。在署名下边写上发文时间。
(二)、发布性通知
这类通知主要用于发布行政规章(规定、条例、办法、细则等),要求有关单位执行,这类通知具有行文简短、语言庄重的特点。其标题和正文写法如下:
1、标题。发布性通知应使用完全性标题,其内容部分是由“关于发布”加被发布的公文 名称构成。
2、正文。发布性通知的正文比较短,依次写清被发布的行政规章的名称、发布的目的、执行的要求和实施的日期即可。有的通知还简要地说明被发布的规章的适用范围及在执行过程中的有关事宜。
(三)、告知性通知
告知性通知是将新近决定的有关事项告知受文单位时使用的通知。这类通知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人事调整、机构的设立和撤销、机关单位隶属关系的变更、单位更名印章范围等。
(四)、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是向下级机关部署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共同执行时使用的通知。其标题和正文的写法如下:
1、标题。指示性通知要求使用完全性标题,如遇特殊情况,还可在通知前加“紧急”、“联合”、“补充”等字样。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
2、正文。指示性通知的正文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1) 发文的缘由。主要阐述发文的目的、意义及依据,其目的是提高受文机关或单位对通知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执行的自觉性。这部分内容要简短,要有针对性。
(2) 通知的事项。这是指示性通知的主体部分,应写明指示的具体内容,并阐述执行的具体方法和要求。这部分一般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在写作时应注意条与条、项与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会议性通知
这类通知专门用于通知召开会议的有关事项。
会议性通知在写作上具有要素化的特点,即写清会议的名称,召开会议的目的、依据、会议的中心议题,召开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前准备工作及其他事项等。
(六)、任免或聘用性通知
这是行政机关任免、聘用干部时使用的通知。也包括机构设立和撤销的通知。
这类通知的正文很简单,通常只写明任免事项或设立撤销的事项即可。有的也交待一下原因、依据等。在行文写作时,要遵循先任后免或先设后撤的原则。
(七)、按语
批转、转发性通知的正文,实际上是为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所加的按语。下面就有关"按语"的性质、作用、类型以及写作要求等问题作简要阐述。
1、按语的性质和作用。所谓按语,就是指编、著者或译注者对原文所写的评论、考证或说明的文字。这段文字加在原文之前,为区别于原文,有时用黑体字或楷体字排印,或直接标明"按语"、"按"、"编者按"之类字样。按语不必署上单位名称。
按语的作用。批转、转发公文的按语,旨在表达上级机关的意图,体现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因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指令性。而一般性的按语,不是公文,则不具有指令的性质,但它对原文材料的来源、发表目的及范围等具有说明作用。对内容的理解具有启发引导的作用,对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起着指导的作用。
2、按语的种类。根据按语的性质和作用,大体上可以分为说明性按语、评论性按语、提示性按语和批示性按语等四种类型。
(1) 说明性按语。是对原文的材料来源、制发目的、发送范围等加以说明的按语。转发公文所加的按语,即属说明性按语。
(2) 提示性按语。是对原文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提示基本精神,阐明意义的按语。提示性按语一般加在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原文之前,起提示、说明的作用。
(3) 批示性按语。是指对某一有重要意义的文字材料,表示意见、态度以及提出措施和办法的按语。批转公文、事务文书一类的按语,均属批示性按语。
(4) 评论性按语。是对原文材料进行评论的文字。这类按语多见于报刊,即常见的“编者按”。评论性按语,除了兼有上述几种按语的性质和作用之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在于评论。
以上四种类型,只是大体的分法,类别界限并不严格,各类按语之间也存有交叉的情况。
3、按语的写作要求。
(1) 要掌握上下级的要求和情况。按语既然是上级机关和领导意图的反映,就必然要影响下级机关的工作和行动。因此,撰写按语既要领会发文机关的意图,又要了解收文单位的具体情况,这样全面地掌握上下级的情况,才能写出行之有效的按语。
(2) 语言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有逻辑性。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文字啰嗦,使人不得要领。
附【例文赏析】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九节 函
目的要求:1、掌握函的含义、结构写法。
2、了解函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重点:函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函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函的含义
《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条例》规定为:“函用于机关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示批准等。”
由于它是与主管部门而不是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发生联系,所以它有别于“请示”。一般说来,向有直接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向无隶属关系的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用“函”。
二、函的特点
(一)、行文关系多样。函是最灵活的一种公文,可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对上级、下级、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都适用。
(二)、使用范围广泛。根据《办法》规定,函除可以代行指示、请示、报告、批复等职能外,还有相互融洽、询问等功能。
(三)、具有篇幅短小,写法灵活的特点。函的写法根据内容而定。如代行请示的函,可按请示的写法去写;代行批复的函,可参照批复的写法去写。
三、函的分类和作用
函主要分两类,公函和便函。公函主要有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和请求批准函。公函与便函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联系公务的慎重程度。在机关文书工作中,公函一般应作为正式文件,要编发文字号,按公文制发程序制发、归档。本节着重介绍公函的写作。
(一)、商洽函。是不相隶属机关相互商洽工作或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函。这种函多用于平行机关之间或其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商调人员,联系参观学习,洽谈业务等。
(二)、询问函。是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了解、询问有关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函。这种函一般适用于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或平行机关之间了解询问有关事项。
(三)、请求批准函。是不相隶属机关向有关主管机关请示批准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函。这种函主要用于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向业务主管机关请求批准有关事项,也可用于平行机关之间的这种公务活动。
(四)、答复函。是针对不相隶属机关的询问和请求批准的事项,在法定权限内给予答复的公函。
四、函的写作
公函的格式一般有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一)、标题。使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正式标题。即由制发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就医疗费报销问题的复函》。有时直接由事由和文种构成标题。如《关于(事由)的函》。复函的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主送机关、答复事项、文种四部分,可写作《(发文机关名称)关于(答复事项)给(主送机关名称)的复函》;也可以省去其中的发函单位和主送机关名称,直接写成《关于××的复函》。
(二)、发文字号。与其他公文的发文字号相似,只需要在机关、单位代字中加上“函”字。如“川政函字[1998]08号”表示四川省人民政府1998年第8号函件。
(三)、主送机关:即接受函件的机关、单位,应写全称。
(四)、正文。正文要开门见山,直接说明行文意图。函的正文一般有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部分。应阐明行函的原因、目的或依据。例如,商洽、询问和请示批准函要写明为什么提出商洽、询问或请求批准,即阐明行此函的目的。答复函则应先写明来函(名称的文号)已收悉,然后写明答复的依据。答复的依据可以是有关政策、法规,也可是对对方来函内容的阐述。
2、主体部分。应阐明行函的事项,即商洽、询问、请求批准或答复的事项。如事项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撰写。
(五)、结尾。常用“请审核批准”、“请即函复”、“盼复”、“望早日函告”、“望准予××是荷”、“当否,请批准”等;答复函的结束语通常有“此复”、“特此函复”等。函的结束语直接放在上述事项后,也可提行另写。有的函还可以不用结束语,事项写完之后,正文即告结束。
五、函的写作要求
要写好公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行文目的要明确。无论是去函或复函,都应具体、准确。去函的侧重点在于询问问题要清楚明白。复函的侧重点在于对来函所提的问题给予明确、具体的答复。
(二)、行文要朴实。这主要体现在语言要朴素自然,不必故作谦卑和酸涩,忌用命令、指导的口气。
(三)、正确使用结束语。结束语应讲究文明礼貌。去函常用“为要”,“为盼”等结束,复函常用“特此回复”、“此复”等结尾。
附【例文赏析】
六、归纳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十节 议案 会议纪要
目的要求:1、掌握议案和会议纪要的含义、结构写法。
2、了解议案和会议纪要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重点:议案和会议纪要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议案和会议纪要的含义、结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议 案
一、议案的概念和种类
(一)、议案的概念
议案是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提出的议事公文。“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二)、议案的种类
1、立法议案。指用于提请审议法律和法规的议案。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构,也是立法机关。但只有省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才有立法权,党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都没有立法权。许多法律法规(草案)首先由政府提出,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确立。这样的议案就称立法议案,简称法案。
2、政治议案。指用于提请审议办理重大政治事项和重大问题的方案或意见的议案。
例如外交方面的重大原则问题,民族问题,国家主权问题,民主、法制问题等。
3、任免议案。指用于提请审议决定政府和国家机关主要领导人、国家驻外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免的议案。
二、文体结构
(一)、标题
议案的文眉与标题与其他公文格式相同。
(二)、发文字号
为完全式。
(三)、主送机关
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正文
由议案的提请审议说明和提请审议要求两部分组成。
(五)、落款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时都应由行政首长签署,一般不落政府机关名称。
(六)、成文时间
以首长签发日期为准,要用汉字写明具体年、月、日。
三、写作要求
(一)注意作者与受文单位都具有限定性。议案的作者是各级人民政府,受文单位为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需要注意的是《办法》中规定的文种 “议案”,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大会提请审议并立案的事项议案是不同的,与国家机关或团体召开会议时,会议代表提出的建议或意见的提案也是不同的。法定议案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工具。
(二)内容一案一事。
(三)需要审议的法规草案、重大事项安排草案都需要将草案列为附件,以供审议。
(四)语言要求准确、精练、庄重。议案篇幅不宜过长,原由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言简意赅,不必展开论述、说理,有几项就说几项,讲完即止。
附【例文赏析】
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一)、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会议纪要原作为内部文件使用,1987年以后,才作为正式行政公文。会议纪要根据会议、会议文件和其他会议资料分析归纳写成,它既可上呈,又可下达,被批转或被转发至有关单位遵照执行,使用广泛。它的主要作用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统一认识,指导工作。
会议纪要反映的内容比较复杂,可以是会议情况,议定事项,有时议而未决的事项也可以反映,以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会议纪要特点
会议纪要主要有三个特点:
1、纪实性。会议纪要须如实反映会议的内容和议定事项,不能把没有经过会议讨论的问题写进会议纪要。这样,才能起到传达会议精神、为有关单位提供工作依据、指导有关工作开展的作用。因此,纪实性是会议纪要的基本特点,也是撰写会议纪要的基本原则。
2、提要性。会议纪要是会议的要点,不是会议记录,不能有闻必录,平铺直叙,而是必须对会议繁杂的情况和内容进行综合、概括性的整理,即概括出主要精神,归纳出主要事项,体现出中心思想,使人一目了然,易于把握精髓。
3、约束性。会议纪要一经下发,便要求与会单位和有关人员遵守、执行。在这一点上,会议纪要与党务决议基本一致,只不过比决议的规范性、严肃性程度低。
二、会议纪要的主要类型和作用
(一)、根据会议性质的不同,会议纪要可以分为两类:办公会议纪要和其他会议纪要。
办公会议纪要用以传达由机关、单位召开的办公会议所研究的工作、议定的事项和布置的任务,要求与会单位和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其他会议纪要指专门工作会议、专题讨论会、座谈会、学术研究会等会议形成的纪要。这类纪要,有的起通报会议情况的作用,使有关人员尽快知道会议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精神;有的具有指导作用,它所传达的会议精神,可对有关方面的工作予以指导。
(二)、根据写法的不同,会议纪要又可分为条项式(决议式)纪要、综合式(概述式)纪要和摘要式纪要三种类型。
三、会议纪要的结构和写法
会议纪要由标题和正文组成。在结构格式上与其他公文不同的是,会议纪要不用主送单位和落款,成文时间多写在标题下方。会议纪要不盖公章。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通常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
例如:“全国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现场经验交流会纪要”。
有的会议纪要的标题还可写上召开会议的单位名称。
有的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构成,正标题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副标题写会议名称和文种。
例如:“探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纪要”。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由导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导言。导言即会议纪要的开头部分,一般是概括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会议的名称、目的、内容、时间、地点、规模、参加人员、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等。导言不能写得过长,要简明扼要,让人们读后对会议有个总体的了解。
2、主体。主体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按主次、有重点地写出会议的情况和成果,包括对工作的评价、对问题的分析、会议议定的事项、提出的要求等等。主体的写法一般有三种:
一是条项式,就是把主体内容包括讨论的问题和议定的事项,按主次一条条列出来,使其条理化,一目了然。例如《关于加速设置广州市公用电话亭事宜会议纪要》的主体分5条写,每一条写一个问题:第1条写电话亭的选点,第2条写电话亭的照明用电,第3条写电话亭的线路安装,第4写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爱护电话亭,第5条写广告收入的处理。内容清楚,重点突出,便于执行。
二是综合式,就是把会议的内容或议定事项,进行综合概括,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写法,它有利于突出主要内容,分清主次,一般把主要的、重要的放在前面,而且尽量写得详细、具体一些,次要的和一般性的内容放在后面,可简略一些。用于批转的会议纪要,多采用这种写法。
例如:《××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纪要》的主体部分,分成四个部分,每部分写一个问题:(1)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2)正确贯彻计划生育政策;(3)正确处理计划生育突击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的关系;(4)加强和健全各级计划生育机构。
三是摘要式,就是把与会者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要点摘录出来,按发言顺序或按内容性质先后写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尽量保留发言人谈话的风格,避免一般化和千篇一律,比较客观、具体。
3、结尾。结尾一般写对与会者的希望和要求,也有的会议纪要不写专门的结尾用语。
四、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一)掌握会议的全部情况。写作会议纪要首先要弄清楚会议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形式,掌握会议的所有文件材料,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并认真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阅读会议的主体文件和材料、领导同志的发言,掌握会议的主要精神。
(二)抓住要点,突出会议主题。会议纪要虽然是会议情况和结果的反映,但不能面面俱到,照搬会议记录,而应该围绕会议主题,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把会议的主要情况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把会议议定的事项一一叙述清楚。
(三)文字简洁明快。写作会议纪要应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写法和篇幅,要简明扼要。在语言表达上,尽可能简短、通俗,切忌长篇大论,应以叙述为主;在层次结构、段落安排上,要条理清楚,篇幅一般不宜过长。
(四)注意与会议记录的差别。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有密切联系,也有显著区别。会议纪要以会议记录为基础和依据,表现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记录则是如实记录。另外,会议记录只作为机关单位内部存查使用的文书,不对外公布,会议纪要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传达,作为正式行政公文使用。
会议纪要报送上级时,会议主办单位需另拟一份报送报告,与会议纪要一并报上。
附【例文赏析】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十一节 报 告
目的要求:1、掌握报告的含义。
2、了解报告的特点。
3、掌握报告的分类。
4、根据报告的文面结构熟练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报告的文面结构及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报告的实际写作训练。
教学时数及方法:4课时,讲授法、启发式、练习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下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
报告为上行文。
二、报告的特点
(一)、单向性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单方向上行文,不需要上级机关给予批复。在这方面,报告和请示有较大的不同,请示具有双向性特点,必须有批复与之相对应,报告则是单向性行文,不需要任何相对应的文件。
(二)、陈述性
报告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所表达的内容和使用的语言都是陈述性的。本单位遵照上级的指示,做了什么工作、怎样做的这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要一一向上级陈述。反映情况时,也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清楚,向上级机关提供准确的现实性信息。即便是提出建议的报告,也要在汇报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一步提出建议来。
(三)、事后性
在机关工作中,有“事前请示,事后报告”的说法。多数报告,都是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或是在某种情况发生之后向上级做出的汇报。
三、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一)、行文目的不同
这是两类文种最基本的区别。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需要上级审批;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一般不需上级答复。
(二)、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需要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一般在事后或者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
(三)、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只主送一个直接上级机关。不宜多头、多级主送。报告有时可多级多头主送,如情况紧急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的灾情、疫情等等。
(四)、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请示属于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明确作答,限期批复;报告多属阅件,不作答复。
四、报告的类型
(一)、工作报告
是向上级机关或重要会议汇报工作情况的报告。它主要用以总结工作,反映某一阶段、某个方面贯彻落实政策、法令、批示的情况。如国务院总理朱鎔基2001年3月5日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二)、情况报告
是指用于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重大情况、特殊情况和新动态等的报告。这种报告便于上级和机关根据下级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指导工作。
(三)、答复报告
是针对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提出询问或要求,经过调查研究后所作的陈述情况或者回答问题的报告。
(四)、递送报告
是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呈报其他文件、物件的说明性公文。
五、报告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报告的结构是: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成文日期
(一)、标题
标题有两种形式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如:《××部关于××抗灾救灾工作情况的报告》
2.事由+文种构成
如:《关于307国道××段立交桥积水堵车的情况报告》。
(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应为负责受理报告的上级机关。
(三)、正文
报告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
主要交代报告的缘由,概括说明报告的目的、意义或根据,然后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语转入下文。
2.主体
这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用来说明报告事项。它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情况及问题;二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
在不同类型的报告中,正文中报告事项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
(1)工作报告在总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
(2)情况报告将突发情况或某事项的原委、经过、结果、性质与建议表述清楚。
(3)答复报告则根据真实、全面的情况,按照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回答问题,陈述理由。
(4)递送报告,只需要写清楚报送的材料(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即可。
3.结语
根据报告种类的不同一般都有不同的程式化用语,应另起段来写。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的结束语常用“特此报告”;答复报告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则用“请审阅”“请收阅”等。
(四)、落款
一般情况下,并加盖单位公章或主要负责人印章。如果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名称,这里不再署名。
(五)、成文时间
写在落款之下,汉字书写。
六、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报告事项真实。报告中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以便上级机关了解实情,对发文机关的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 (二)、报告时间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工作与情况要及时,以便上级机关和有关领导尽快了解新情况。
(三)、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报告是报告,请示是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不能混用。
附【例文赏析】
七、归纳总结
八、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十二节 请示
目的要求:1、掌握请示的含义。
2、了解请示的特点。
3、掌握请示的文面结构。
4、熟练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请示的文面结构。
教学难点:请示的写作
教学时数及方法:4课时。讲授、写作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请示是上行文,具有强制的回复的性质。请示的使用范围主要是:
(一)、下级机关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因无章可循而没有对策或没有把握,需要上级机关给以指示的时候,要用请示。
(二)、下级机关在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时,因涉及有关方针政策必须慎重对待,需要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时,要用请示。
(三)、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虽然有解决的办法,但由于职权、条件的限制,没有权力或没有能力实施这些办法,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时候,要用请示。
(四)、下级机关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发布的规定、指示有疑问,需要上级机关给予解答时,要用请示。
(五)、下级机关之间在较重要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需要上级机关裁决时,需要请示。
二、请示的特点
(一)、一文一事
为了方便领导批复,请示行文必须是一文一事。这就是说,每份请示只能请示一个一个事项,解决一个问题。
(二)、请批对应
一请示一批复。没有请示就没有批复。请示所涉及的问题,一般较紧迫,没有批复,下级机关也就无法工作。因而,“请批对应”应该成为健全的公文运行程序。
(三)、事前行文
请示应该在问题的发生或处理前行文。不可先斩后奏。报告的时限可以在事后、或工作进行中行文。
三、请示的类型
请示可以分为求示性请示、求批性请示、求转性请示。
(一)、求示性请示
求示性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与政策、认识上的指示的请示。
(二)、求批性请示
求批性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与批准、认可的请示。
(三)、求转性请示
求转性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与批转的请示。
四、请示的结构与写法
请示的结构是: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成文日期
(一)、标题
标题有两种写法: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省人民政府关于增拨防汛抢险救灾用油的请示》
2.事由+文种。如《关于成立老干部办公室的请示》
请示不能写成单元标题,以《请示》作为公文标题的写法是错误的。
(二)、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号+序号
(三)、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应为上级机关,即负责受理请示的机关。
(四)、正文
正文的构成是:发文原由+请示事项+尾语
1.发文原由
发文原由是请示正文的开头,请示事项的基础。它要说明请示的原由、目的、依据,有时还需要说明背景。
请示的事项
请示的事项,是请示正文的核心。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批准的内容。请示的事项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对需要上级机关审批的事项,进行具体的说明,为了有利于审批,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与建议。
3.尾语
正文的结尾,常以简短的文字概括请示的具体要求,再次点名主题。如“当否,请批示”“以上意见,请予批示”,“以上要求,请予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等。
(五)、落款
在成文之后的右下方,加盖发文机关公章。
(六)、成文日期
写在落款之下,汉字书写。
五、请示的写作要求
(一)、一文一事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如本单位属于双重领导,也要根据请示内容的性质,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二)、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个人
请示主送的是一个主管的上级机关,不多头主送。不主送某领导者个人。“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
(三)、不得越级,逐级请示
请示一般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附【例文赏析】
六、归纳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第十三节 批 复
目的要求:1、掌握批复的含义。
2、了解批复的特点。
3、掌握批复的文面结构。
4、熟练进行批复的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批复的文面结构。
教学难点:批复的写作训练。
教学时数及方法:4课时。讲授、课堂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批复是下行文。
没有请示就没有批复,请示什么问题,就批复什么问题。请示是批复制发的前提。
二、特点(一)、被动性
批复必须以请示为存在条件,先有请示后有批复。任何一份批复都是因为有请示才形成的,这一点和大多数主动行文的行政公文不同。 (二)、针对性
批复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请示什么事项就批复什么事项,绝不能离开请示的内容来批复。因此,批复的内容是由请示的内容来决定的。
(三)、权威性
请示的事项是发文机关无权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直接上级机关表态并回复。因此,批复带有权威性。 三、批复的结构和写法
标题+发文机关+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成文日期
(一)、标题
批复的标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发文机关+事由+请示机关+文种
如:《财政部关于回复××省给××市政府财政拨款的批复》
2.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如:《××市人民政府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批复》
3.事由+文种
如:《关于加强政策研究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批复》
(二)、发文机关
发文机关名称+年份号+序号
(三)、主送机关
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顶格写。
(四)、正文
批复的正文包括批复原由、批复事项、结尾三部分。主体部分是批复事项。1.原由
是指批复的原因和根据,一般只用一句话说明请示的日期、标题和发文字号以及收文情况,也有的不重要的批复仅写出“来文收悉”。最好写成“《关于××的请示》××〔2005〕×号文收悉” 。例如:《关于召开××市第×次归侨代表大会的请示》,市委批复的原由是:“×侨联党字〔2004〕3号文收悉”。
上级有关的文件和规定是答复请示的政策和理论依据。可表述为:“根据××关于××的规定,现作‘如下答复’”。
2.事项
指批复的具体内容。批复事项必须紧扣请示事项,逐条批复。批复事项的内容包括:批复态度和批复意见。态度要鲜明,意见要具体。如果批复的事项多,一般分条逐项列出。批复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回避不复。 3.结尾
结尾一般加尾语:“此复”,“特此批复”等。
(五)、落款
在正文之后的右下方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
(六)、成文日期
写在落款之下,汉字书写。
四、批复的写作要求
1.一文一批复。
批复依赖请示而存在,请示为“一文一事”,批复也应是“一文一批复”。
2.收到请示时必须予以答复。
答复要简明扼要,观点明确,措词肯定,不能模棱两可;批复的意见要具体可行,以便下级机关按照执行。
3.态度严谨,文字简练,语气肯定。
这样才可对下级行为动向有所制约,以实现其指挥的目的。
附【例文赏析】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本章小结:
行政公文是机关的通用文书。撰写行政公文,首先要熟悉公文的格式,熟记公文格式的数据在载体上的排列顺序,必须做到格式符合标准。根据所拟写的内容、、行文关系,恰当的选择文种,,拟好标题。准确选择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撰写公文正文时。开头要根据需要写导语,正文事项要条理清楚,不能交叉。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
第三章 日常文书
课题名称:第一节 日常文书概述
目的要求:掌握日常文书的概念和写作要求,理解日常文书的特点
教学重点:日常文书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日常文书的写作要求
教学时数及方法: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二、教学过程:
(一)、日常文书的概念及特点:
日常文书是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处理私事时使用的一种实用性文体,由于其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也有人把它称作实用文。
特点: 1.有特定的对象和行文目的
2.有较为固定的格式
3.有较强的时效性
4.语言要朴实简明准确
(二)、日常文书的种类(条据类、启事类、海报)
(三)、日常文书的写作要求
日常文书的写作要求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内容。
1.语言的要求
日常文书的语言要求做到平实、准确、简洁、严谨。这是作为日常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
应用文的文风要朴实自然,所讲事情要符合实际情况,数字要准确无误,办法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是应用文的起码要求。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深入生活,亲自调查,不闭门造车。
准确同平实是统一的,日常文书要做到内容准确,语句准确,所列数字、事例、话语准确。
日常文书的写作目的是以传递信息为主,因此行文务必简洁。文字要简练,篇幅要短小精悍,避免说套话、空话、废话。
2.对观点和材料的要求
日常文书的观点指应用文所表达的主张、态度、看法、所表达的意愿等;材料也就是那些用以说明观点的事实根据。具体说,日常文书对观点和材料有以下要求。
(1)观点要集中明确,又要切合实际
日常文书一般一事一文,即一篇文章所说明或处理的问题一般只有一个,而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等均要旗帜鲜明,不可摸棱两可。
日常文书所表达的意思还要符合生活实际情况,所提出的方法、要求也要切实可行,不可主观空谈。
(2)所引事实或材料要确凿,有说服力
观点要靠材料来表达,缺乏材料或材料失当,就不能很好地表明观点。因此对材料的选择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日常文书要求以精练、恰当的材料来说明问题。
3.日常文书结构的要求
各类日常文书都有一定的结构格式,无论什么样的结构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文章表达内容的需要。读者希望一看就懂。所以应用文的结构安排也要简洁明了,使读者可以顺着文章的说明了解它所要说明的问题。
行文时注意前后连贯,达到完整统一。应用文大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一篇文章要使这几部分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不可互相冲突。
为了使文章的结构有条不紊,理清作者思路,最好在正式写作之前先拟定提纲。
三、作业:
搜集各类日常文书例文。
课题名称 第二节 条 据
目的要求:了解条据的特点分类,掌握其写作要求。
教学重点:掌握凭证类、说明类条据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凭证类、说明类条据的写作。
教学时数及方法:两课时 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实例导入
二、教学过程:
(一)、条据的概念和特点及种类
概念: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为办理涉及钱财和物品的各种手续而留下存根,或者为说明某中情况和理由而留下字据,这种作为依据的字条就叫做条据。
特点:1.一文一事,简洁明快
2.时间性强,不得含混。
3.朴实无华,反对虚夸。
4.强调手续,一清二楚
5.请求办事,交代明白
种类:凭据类(收条、领条、借条、欠条、代收条)
说明类(留言条、便条、请假条)
(二)、条据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
标题是借条必不可少的项目。它是表示条据性质的部分。例如“收据”、“借条”、“假条”等。
2.正文
这是条据的文体部分。它要写清条据的内容,明确收、领、借、还,并说明具体情况,把要写的内容、事由具体化,说明白。也就是说,它不仅要使人们明白这个条据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要让人们明白立据双方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同时,还要叫人知道立据的期限。只有如此,条据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成为正直的依据。否则,便失去;饿存在的意义。
3.落款
在这一项里,必须签署立据者的姓名,写清楚立据的时间,表明对条据正文中的内容负责。
(一)条据的写作要求
基本要求:
1、一定要按照条据的结构格式来写,只有把条据的形式划分开来,才能分清各种条据的性质和作用。
2、条据的标题常常加有“今”字,这个字可要,也可不要。
3、受人重托代办某件事情,在条据的标题上就必须加上一个代字,例如“代收条”、“代领条”。
4、条据中牵涉到钱财的数字,必须用大写,以防涂改。
5、借条或欠条中,必须写清归还期限,以免无理拖延。
6、便条和请假条,务必写清:写给谁,什么事,谁写的,何时写的,使人一看就明了。
7、条据的文字必须工整,文面必须清洁。
凭证类条据写作的具体要求:
结构公式:标题+性质关系语+正文+尾语+落款+日期
(1)、标题
在条据正文上方,写明条据的名称。如:“收条”、“借条”、“代收条”等。
(2)、表明条据性质、关系语
凭证类条据一般不写称谓。在标题下第一行空两格直接写明条据的性质、关系。如:“今收到”、“现收到”、“代领到”等等。
(3)、正文 正文紧接性质、关系语,写明钱物名称、数量、归还日期。
(4)、尾语 凭证条据的尾语可在正文的下一行写明“此据”二字。亦可不写。
(5)、落款与日期 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日期。
说明类条据写作的具体要求: 结构公式:标题+称谓+正文+落款+日期
(1)标题 在条据正文上方,写明条据名称。如:留言条、请假条。
(2)称谓 在条据标题下的一行顶格写受文者姓名或称谓。如:“XX同志”、“XX老师”等。
(3)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明告知、说明的事项。
(4)落款和日期 落款与日期写在正文的右下角。
作业:完成课后写作练习二中的1、2两题
课题名称:第三节 常用文书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文书的概念,了解常用文书的特点,理解常用文书的写作要求
教学重点:掌握申请书、证明信、倡议书、慰问信、贺电的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体味例文,模拟写作,培养撰写常用文书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常用文书的概念
常用文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表达意愿的实用文书。
二、常用文书的种类
(一)书信类文书
这类文书常用的有申请书、倡议书、慰问信、贺电等。
(二)书表类文书
常见的如介绍信、证明信等。
三、常用文书的写作要求
约定俗成的共同特点,应严格遵循,不可随意增添项目。
语言的恰当运用,得当的语气,简明又扼要的叙述,规范的措辞和文字都不可忽视。
申请书
一、申请书的概念和特点
申请书是个人或单位为实现其愿望对上级有所请求时所写的一种专用书信。
表现为内容单一,主题明确,一般一事一书,即一份申请书只提出一个问题。
二、申请书的写法
申请书的结构由标题、受文对象、正文、结尾、落款、日期组成
1、标题 在申请书第一行的正中要写上申请书的名称。有的只写 " 申请书 " 字样。有的由申请事项和文种构成 , , 如 " 入党申请书 " 等。标题的字体可以稍大 , 也可与正文一样。
2、受文对象 也叫 " 台头 "或“称呼”, 即在标题下××空一两行顶格处写出接受申请书的组织、机关、团体的名称或有关负责同志的姓名 , 如 "××团支部 " " ××市工商局 " " ××同志 " 等。名称后面加个冒号 。
3、正文 先写清所申请的事情,然后再写依据和理由 O 正文要从接受申请组织或领导名称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 , 从第二行起再顶格写。如果申请的理由比较多 , 可从几方面谈,如果申请加入某组织,也可对该组织的认识过程分几个阶段谈认识 。
4、结尾 申请书可以有结尾 , 也可以没有。结尾一般是写 " 此致敬礼 " 之类表示敬重 可以在正文完后接着写 " 此致 ", 再起一行顶格写 " 敬礼 "; 也可以在正文下一行偏 " 此致 ", 另起一行顶格写 " 敬礼 " 。还可以写表示感谢、表示祝颂的话。 此外 , 还 可写些 "敬祈核准 " " 请领导批准 " 等语。
5、落款 正文的右下方 , 写上申请人姓名或申请部门名称〈要盖章 )。
6、日期 在落款下面写上写申请书的年、月、日O
三、写申请书应注意的事项
申请对象要明确。
(2) 申请内容要具体清晰
(3)申请语言要朴实
【例文3.1】
申 请 书
敬爱的党组织: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路线、方针,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总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成功。
作为一名团员,一名党的先锋队的一员,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团员的价值,团员的先锋作用,随着年龄与文化知识的增长,我对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加入到党组织中来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在平时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学习党的理论认识,用党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际行动上,积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团的各项活动,时刻争做一名优秀团员。
升入高中以来,从学习环境、文化程度上都进入了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思想上我对自己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即争取早日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了规范自己的行为,指正思想的航向,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多学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多研究实事,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用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身未入党思想先入党。
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对于所学的每一种都一丝不苟,严肃对待,努力钻研,争取每一科都达到"优",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参加校、班的各项活动,不论从组织到参加上,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兼顾校、班的利益,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四、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与同学的良好关系,热心主动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时要求自己朴素、节俭,发扬党员的优良传统。
我将努力做到以上四点,并随时向身边的优秀同学看齐,向优秀党员看齐,始终从党员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
如果自己有幸成为一名党员,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我将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力和义务,争做一名优秀党员。
如果因为自己还存在某些不足暂时不能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我也不会气馁,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
请党组织考验我!
申请人:刘**:
×年×月×日
倡议书
倡议书的概念和特点
倡议书是个人或集体提出建议并公开发起,希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开展某项公益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专用书信。
对象的广泛群众性是倡议书的根本特征。 二、倡议书的写法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标题?? ?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
2、称呼?? ?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因为发出倡议是要大家响应的,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目的、意义,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最好分条开列,这样清晰、明确。
? 4、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有的还写出某种建议。
5、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三)倡议书写作注意事项
倡议书的内容要有新的时尚和精神,要切实可行,要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
??? ?倡议书的背景目的要写清楚,理由要充分。
??? ?倡议书的措辞要恰切,情感要真挚,同时要富于鼓动性。
??? ?倡议书篇幅不宜太长。
【例文3.2】
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十五个单位提出
大家都来说普通话的倡议书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方言分歧。不同地区人民之间在语言上存在隔阂,妨碍了相互交流。这种现象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给我国政治、经济、国防、教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推广普通话曾经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可惜在十年内乱中受到了破坏,停顿下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项工作开始恢复,有了一些进展,但还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二大指定了开创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纲领。现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已经载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条款。全国人民正认真贯彻 十二大精神,学习和执行新宪法,沿着十二大指引的方向,满腔热情地从事伟大的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大力推广普通话,消除方言隔阂,已成为更加迫切的任务。它是关系到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社会的进步的大事;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注意的民主和法制必不可少的措施。周恩来同志生前曾指出:“我国汉族人民中努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就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希望各地、各级领导部门都来关心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各行各业的同志们,特别是青少年,都来学习普通话 、说普通话、做推广普通话的促进派。
我们倡议如下:
一、领导干部要重视宣传、提倡普通话,年轻干部要带头学习、使用普通话。
二、学习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基地,广大师生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力量。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都要积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城镇中、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应当首先做到在校内普及普通话。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各级学校都要认真教好、学好、用好。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导员来自全国各地。在部队推广普通话,对于统一指挥,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加强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部队机关和各军事院校都应当使用普通话。整个部队要养成学习、使用和传播普通话的好风气。公安各级干部和人民警察也应学会普通话。
四、铁路、交通、邮电系统的列车员、售票员、广播员、电话员和其他服务人员,每日每时都要接触各地群众,应当把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商业和服务业和营业员和服务员要学会普通话接待顾客,大城市和旅游区首先应该做到。应当把使用普通话按做是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一项内容。
五、广播、电影、电视、话剧拥有光大听众和观众,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广播员、演员应当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做出示范。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应举办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教学讲座。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应举办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教学讲座。各省、市、自治区的广播电台除有特殊情况者外,都应当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播音(不包括地方戏曲)。地方广播站也要逐步增加普通话的播音节目。
六、报刊、书籍的作者和编辑人员应当注意出版物的语言规范化,除特殊需要外,要尽可能少用方言土语。
七、青年工人和青年农民应当努力学习普通话,各类业余文化技术学习班应当提倡使用普通话教学。
八、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各兄弟民族中凡自愿要求学习普通话的,有关单位要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各兄弟民族学校中的汉语教学,应当以普通话为标准。
九、报刊图书名称、商标和商品包装以及商店招牌、街道路名牌上面的汉语拼音,拼式应当规范化并且符合普通话标准音。
提倡单位:
教育部
中国文化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华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公安部
商业部
铁道部
交通部
邮电部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文化部
广播电视部
国家旅游局
1982年12月21日
【例文3.2简析】
此倡议书是联合发起的,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学习运用推广普通话,对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意义都阐述的清楚明了。尤其是对各行业的具体实施措施也都具体地分条开列地提出要求。使响应者听起来明明白白,做起来有所依据,有立竿见影的实际效用。
慰问信
一、慰问信的概念和特点
慰问信是以组织或个人名义向对方表示关切、问候和安慰的一种书信
慰问信可分为三种类型。对做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的慰问;对遭受困难或蒙受损失的单位或个人的慰问;节日慰问。
无论是对有突出贡献者的慰问还是对遭遇困难者的慰问,情感的沟通是支撑慰问信的一个深层基础。慰问正是通过这种或赞扬表达崇敬之情,或同情表达关切之意的方式来达成双 方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慰问信可以直接寄给本人,但大多是以张贴、登报,在电台、电视上播放的形式出现的。
二、慰问信的写法
慰问信的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尾语和落款五部分组成
1. 标题在一般只写文体名 , 即 " 慰问信 " 三个字 , 也可具体写成“××致 ×× 的慰问信 " 。标题要居中书写 , 字体要大些 , 如果字数较多 ,也可以分两行排列 , 将 " 慰问信 " 三个字置于第二行正中 , 以便看起来醒目
2. 称谓。写被慰问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称谓要顶格写 , 个人姓名之后还应加上必要的称呼 , 如“先生 "或 " 同志 ", 后边加上 冒号、
3. 正文。 另起一行,前边空两格。应分段写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写慰问信的原因、背景。有的节日来临,有的是对方突遇不幸等如“节日来临之际”或“正当……的时候”。然后写表示深切慰问的话,“致以节日的慰问”“致以亲切的慰问”等
(2)概述和赞扬对方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或者鼓励他们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然后表示慰问和学习。
4.尾语。主要写表达良好祝愿的话。如“祝愿取得抗灾斗争的胜利”," 祝节目愉快 ", 此致敬礼 " 等。5.落款 写清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日期写在署名下方 ,年月日都应写全。
三、慰问信写作上注意的事项
第一 , 感情要真挚,使对方透过书信 ,充分地感受到组织的无限关怀和温暖 , 以及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
第二 , 基调要昂扬向上 , 全文的内容以激励和鼓舞为主。即使 面对的是巨大的困难和不幸 , 也不要过 分 渲染。更不能写得悲悲切切 使对方只是伤感而不能鼓足同困难你顽强斗争的勇气。
第三 , 语言要精炼 , 表达事朴实 , 篇幅要短小。
【例文3.3】
慰 问 信
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转
受灾的县、区委和县、区人民政府:
最近以来,特别是五月二十日凌晨,你市一些县(区)内不少乡镇受到狂风、暴雨、冰雹袭击,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特向你们的和受灾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战斗在生产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党团员、各级干部、群众和部队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和工农生产,希望你们发动群众,团结战斗,克服困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战胜灾害。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一定能够克服灾难带来困难,安排好受灾企业的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取得抗灾、生产的双胜利,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例文3.3 简析】
此慰问信由标题、称谓、正文、尾语、落款五部分组成。说明慰问的原因,高度赞扬重庆市委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战胜天灾的感人事迹,感情真挚。
贺信
一、贺信的概念和特点
贺信是表示庆贺的书信的总称。
贺信是发信方因节日、庆典、开业、晋升、获奖、乔迁、结婚等喜事,向受信方表达祝贺的文书。
二、贺信的写法
1.题目 正中写“贺信”
2.称谓 顶格写明收看信函的对象。即被祝贺单位或个人的称呼
3.正文 另起一行 , 空两格起写贺信的内容。可分若干段落。概述对方取得的成绩并简单分析主观和客观原因。热情的鼓励、殷切的希望和双方的共同理想。
4. 结尾 写上表示祝愿的话 , 如 " 此致" 祝您健康长寿 " 等。
5. 署名 另起一行 , 在右下方写发信单位或个人姓名。署名下边写年、月 、日
三、写贺信应注意的事项
1、 表示祝贺的感情要饱满、充沛, 给人以鼓舞、力量。冷冰冰的陈述、说明是表达不出祝贺者的心愿的
2、 贺信的内容要实事求是 , 评价成绩要恰如其分 , 表示决心要切实可行,不可言过其实 。
3、 语言要精练、明快、通俗流畅 , 不能堆砌华丽的词藻 , 篇幅要短今。
【例文4.4 】
××厂全体职工:
喜闻十月二日是贵厂建厂30周年纪念日,谨此表示热烈祝贺! 十年来贵厂全体职工发扬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增产节约、多做贡献的可贵精神,不仅为祖国的工业建设提供了新产品,而且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支援了兄弟单位。多年来,贵厂在技术力量方面,给我厂以无私的帮助和支援。为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决心以实际行动向贵厂全体职工学习,努力钻研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为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而努力。
最后,祝贵厂全体职工在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此 致
敬 礼
× × 厂
× 年 × 月 ×日
【例文4.4 简析】
这封教育部的贺信,一是表达祝贺之情;二是充分肯定河北大学的贡献,三是提出殷切希望。简短明快,热情有力。
课题名称:第四节 书 表 类 文 书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文书的概念,了解常用文书的特点,理解常用文书的写作要求
教学重点:掌握介绍信、证明信的写作类型及写作规律
教学难点:体味例文,模拟写作,培养撰写常用文书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介绍信
(一)、介绍信概念和特点
介绍信:介绍信是把自方的同事或业务关系介绍给对方,进行联系和沟通的常用信函。它有介绍和证明的双重作用
(二)、介绍信的写法
1、书写式介绍信
也可称为普通介绍信。是用一般公文信纸书写。其格式如下。
(1)标题
手写式介绍信的标题一般是在信纸的第一行写上“介绍信”三个字,有些也可省略。
(2)称谓
????称谓在第二行,要顶格写,要写明联系单位或个人的单位名称(全称)或姓名,称呼后要加上冒号。
(3)正文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介绍信的内容。介绍信的内容要写明如下几点:
①要说明被介绍者的姓名、年龄、政治面貌、职务等。如被介绍者不是只有一 人还需注明人数。其中,政治面貌和被介绍者的年龄有时可以省略。
②写明要接洽或联系的事项,以及向接洽单位或个人所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等。
③要在正文的最后注明本介绍信的使用期限。
(4).结尾
介绍信的结尾要写上“此致——敬礼”等表示祝愿和敬意的话。 (5)名
??? ?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名称写在正文右下方,并署上介绍信的成文日期,加盖单位公章。这种介绍信写好之后,一般装入公文信封内。信封的写法同普通信封的写法相同。
??? ?2、填写式介绍信???? 这是一种正式的介绍信,铅印成文,内容格式等已事先印刷出来,使用者只需填写姓名,单位,另加盖公章即可。??? 填写式介绍信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为有存根的介绍信,一种为不带存根的介绍性。
???? 带存根的介绍信通常一式两联,存根联由开介绍信一方留档备查,正式联由被介绍人随身携带。格式统一制作的介绍信使用时简单方便,只需填写个别内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公用介绍信使用较多的一种。
????不带存根的介绍信内容格式同带存根的介绍信在正文的印制上无甚差别,也是随用随填,只是未留存根而已。
带存根的印刷式介绍信一般由存根联、正式联和间缝三部分组成。
(1)存根部分 ①存根部分的第一行正中写有“介绍信”三个字,字体要大;紧接“介绍信”的字 后,用括 号注明“存根”两个字。
②第二行。在右下方写有“××字×号”字样。如是市教委的介绍信就写“市 教字×号”;如是县政府商业局的介绍信可写“县商字×号”。“×号”是介绍信的页码编 号。
③正文。正文要另起一行写介绍信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项构成。
A:被介绍对象的姓名、人数及相关的身份内容介绍,还要写明前往何处何单位。
B:具体说明办理什么事情,有什么要求等。
④结尾。结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不必署名,因为存根仅供本单位在必要时查考 而已。
(2).介绍信的间缝部分
存根部分同正文部分之间有一条虚线,虚线上即有“××字第××号”字样。这里可照存根第二行“××字×号”的内容填写。要求数字要大写,如“壹佰叁拾肆号”,字体要大些 ,便于从虚线处截开后,字迹在存根联和正文联各有一半。同时,应在虚线正中加盖公章。
(3).正式联部分
①第一行正中写有“介绍信”字样,字体较大。
②第二行在右下方有“××字××号”字样,内容照存根联填写。
③称谓。称谓要顶格写,写明所联系的单位或个人的称呼或姓名。
④正文。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起再写介绍信的具体内容。内容同存根内容一样,主要写明持介绍信者的姓名、人数、要接洽的具体事项、要求等。
⑤结尾。写明祝愿或敬意的话,一般要写些诸如“请接洽”、“请指教”、“请协助”等类的话,后边还要写“此致——敬礼”。最后要注明该介绍信的有效期限。
⑥署名。在右下方要署上本单位的名称全名,并加盖公章,同时另起一行署成文日 期。
???这类介绍信写好后,也应装入公文信封内。信封的写法同普通信封相同。
(三)介绍信的写作要求
不得虚假编造,冒名顶替。
? 介绍信要简明扼要不可太长。
??介绍信务必加盖公章。查看介绍信时,也要核对公章和介绍信的有效期限。
??有存根的介绍信,存根联和正式联要内容完全一致。存根底稿要妥善保存,以备今后查考 。
??介绍信书写不得涂改,要书写工整。有涂改的地方,可加盖公章,
【例文3.5】
介绍信(存根) 介绍信
××字第××号 × ××字第××号
×
× × 等 × 人,前 往 × 字 :
× × × 联系× × × × ×。 第 兹介绍 × × 等 ×名 同 志,前 往贵处联系 × × × × ×,请 接 洽。
此致
敬礼 号 此致
敬礼
盖
× × ×(盖章) × × ×(盖章)
× × × 年 × 月 ×日 章 × × 年 × 月 ×日
【例文3.6】
介 绍 信
:
今 介 绍 同志等 人,前 往 贵 公 司 洽 谈 有 关
事宜,请予接待。
?
此致
敬礼
?××公司(盖公章) ×年×月×日
【例文3.6 简析】
二、证明信
(一)证明信的概念和特点及种类
证明信是以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名义凭借确凿的证据证明某人的身份、经历或某件事情的真实情况时所使用的一种专用书信。证明信一般也直接称作证明
? 凭证的作用。有的证明信有长久地证明作用,可归档。??(二)证明信的种类及写法
1、 证明信的种类
证明信大致有三类,单位证明信、个人证明信、随身携带的证明信。写法大致相同。,
以组织名义所发的证明信。?
这类证明信,它可以证明此人的身份、经历、职务,以及同该单位的所属关系等真实情况。这种材料的来源一般源于该单位的档案,或来自调查研究。
以个人名义所发的证明信
??? 这类证明信,由个人书写。证明信的内容完全由个人负责。写这样的证明信,个人一定要严肃认真,仔细回忆,不得信笔由缰,马马虎虎。
随身携带的证明信。
这种证明信由被证明者随身携带,他有证件的作用。它区别于前两种的是,注明有效期。过期自动失效。
2、证明信的写法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证明信,其结构都大致相同,一般都有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等构成。
标 题 ?单独以文种名作标题。?一般就是在第一行中间冠以“证明信”、“证明”字样。
称 呼 要在第二行顶格写上受文单位名称或受文个人的姓名称呼,然后加冒号。
有些供有关人员外出活动证明身份的证明信因没有固定的受文者,开头可以不写受文者称呼,而是在正文前用公文引导词“兹”引起正文内容。
正 文 ?正文要在称呼写完后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要针对对方所要求的要点写,要你证明什么问题就证明什么问题,其它无关的不写。如证明的是某人的历史问题,则应写清人名、何时、何地及所经历的事情;若要证明某一事件,则要写清参与者的姓名、身份,及其在此事件的地位、作用和事件本身的前因后果。也就是要写清人物、事件的本来面目。
正文写完后,要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特此证明”四个字。也可直接在正文结尾处写出。
落 款 落款即署名和写明成文日期。要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证明单位或个人的姓名称呼,成文日期写在署名下另起一行,然后由证明单位或证明人加盖公章或签名、盖私章,否则证明信将是无效的。
(三)证明信的写作要求
?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要尽量言之有据。
?对于随身携带的证明信,一般要求在证明信的结尾注明有效时间、过期无效的期限。
?语言要十分准确,不可含糊其辞。不能用铅笔、红色笔书写,若有涂改,必须在涂改处加盖公章。
【例文3.7 】
证 明 信
××××厂:
你单位×××同志,原来是我厂的技术员,在任职期间,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坚持原则,
大胆改革,用于开拓创新,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
特此证明
××××厂(公章)
××年×月×日
【例文3.8 简析】
证 明 信
×××大学
你单位×××同志,1987年至1989年在我校物理系读书,期间一直致力于学业,未参加任何组织和团体。,
特此证明
×××(盖章)
××年×月×日
【例文3.9 简析】
证 明 信
兹有×××同志,女,35岁,因出差前往广州,希望沿途有关单位解决交通,住宿问题。
特此证明
××××厂(公章)
××年×月×日
有效时间××年×月×日至于××年×月×日
课题名称:第五节 启事
目的要求:了解启事的概念特点,掌握启事的写法。
教学重点:启事的特点及写法。
教学难点:启事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一课时 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教学过程:
(一)启事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概念:启事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说明事项的使用问文体。
特点:1.公开性;2.普遍性;3.对等性;4.事务性;5.多样性
种类:1.寻领类启事。如寻人启事、寻物启事、招领启事。
2.征召类启事。如征文启事、征婚启事、招聘启事。
3.声明类启事。如声明作废、声明无效、声明无关。
4.告知类启事。如更名启事、结婚启事、开业启事。
(二)启事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启事的结构公式是:标题+正文+落款+日期
1、启事是标题写在首行正中。
启事的标题通常由以下六种方式构成:
(1)发文者、发文事由和发文文种,如《XX技术进出口公司招聘事》、《XX银行迁址启事》。
(2)事由和文种,如《XX国际马拉松比赛紧急启事》、《征集广告语启事》、《寻人启事》。
(3)发文者和文种,如《XX房管所启事》
(4)文种,如《启事》
(5)缓急程度和文种,如《紧急启事》
(6)只有事由,没有文种,但内容与写作方法仍属于启事一类。如《寻找车祸目击者》、《征婚》、《招商》、《招租》等。
2、启事的正文根据不同种类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原因、目的、要求、条件、待遇、特征等等。例如寻物启事要写明所遗失物品的名称、数量、特征、遗失的时间、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及答谢方法等。如果是招聘启事则要写明招聘目的、招聘对象、招聘条件、应招办法等。
3、启事的落款写在正文右下方,包括公布启事的部门名称或个人姓名。
启事的落款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上有发文单位名称的,落款只署日期。
(2)标题上没有发文单位名称的,落款可署上该单位名称或发文者姓名、日期。
(3)正文内容已经写明发文单位或发文者的,也可不署名称,只署日期。
4、启事的日期是指撰写的时间。写在署名下面。
一些在报刊、电台刊登或播送的启事,发文日期以当天的时间为准,可以不再另外署时。
注意事项:
1、事项完备,条理清楚。各类启事基本上都应条理分明的告知有关事项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请求事项、联系地址、联系方法等,如有附带的经济报酬,也应写明具体的数额,使所有的告知内容一次性表达完毕,以保证启事效力。
2、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在事项完备、条理清楚的前提下,要注意言简意赅,短小精悍。
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第3小题
课题名称:第六节 声明 海报
目的要求:了解有关声明和海报的概念特点,掌握其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声明、海报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声明和海报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两课时 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教学过程:
(一)声明
1、声明的概念、种类
概念:声明是有重要事项要向社会的公众作出公开说明并表示立场、观点、态度的一种常用应用文。这种应用文无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个人均可使用。
种类:声明有两大类别。一类是正式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1999年3月25日)这类声明往往是针对某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外交专用公文。另一类声明是,任何机关单位、团体组织、个人均可使用发事务性文书。这类声明有自诉性、告知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按不同事务内容分,它的种类很多,如遗失声明、正名声明、除名声明、表明关系声明、委托授权声明等等。这些声明都以自诉(说)的形式出现,为社会各界广泛使用。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第二类声明。
声明的写作:
声明的写作结构由标题+正文+落款(署名和日期)组成。
(1)标题
①文种式,如《声明》。
②发文单位名称+文种式,如《金盾出版社声明》。
此外,尚有在文种前加修饰语的声明,如《严正声明》、《郑重声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严正声明》等。
(2)声明的正文,一般由事由+事项+结尾组成。结尾往往用“特此声明”。有的声明也可以省略结尾,将清事由、事项即止。一般用直陈的写法,直接写清楚需要有关方面或有关人知道的事情。语气要通俗,文字要简约。
(3)落款
包括署名和日期,在正文右下方。
由于声明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因此写作时必须简洁有力,有词准确、表态鲜明。
(二)海报
1、海报的概念及作用
概念:海报是公众报道或介绍有关电影、戏曲、杂技、体育、学术报告会等消息时所使用的一种招贴性应用文。
作用:用以通报消息,招揽观众、顾客的,从这点上来说,它是广义意义上的广告了。由于“海报”形式醒目引人,时间的机缘性强,能很好地起到宣传、招徕群众的作用,所以现在被广泛运用。
2、海报的特点及种类
特点:
(1)广告宣传性;(2)商业性
种类:(1)电影海报;(2)文艺晚会杂技体育比赛等海报;(3)学术报告
报。
海报的写作格式及内容
海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海报的标题写法较多,大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
其一,单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海报”字样。
其二,直接由活动的内容承担题目。如“舞讯”、“影讯”、“球讯”等。
其三,可以是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如“XXX再显风采、XX寺旧事重提”。
(2)正文
海报的正文要求写清楚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活动的主要项目、时间、地点等。
第三,参加的具体方法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3)落款
要求署上主办单位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
以上的格式是就海报的整体而讲的,实际的使用中,有些内容可以少写或省略。
海报的注意事项
(1)海报一定要具体真实地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文中可以用些鼓动性的词语,但不可夸大事实。
(2)海报文字要求简洁明了,篇幅要短小精悍。
(3)海报的版式可以做些艺术性的处理,以吸引观众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的3、4 小题
第四章 规章制度
课题名称:第一节 规章制度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规章制度的概念、特点。
2、了解规章制度的作用、培养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
3、掌握常见各种规章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规章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规章制度的种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从学生守则、考试违纪处理规定、市民文明公约等常见规章制度谈起,说明规章制度应用的广泛性、重要性,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 规章制度概述
一、规章制度的概念
规章制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的秩序,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制定的一种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的,要求有关人员必须按章办事、共同遵守的事务文书。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范围内要求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二、规章制度的作用
规章制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各行各业、各部门都普遍应用的一种文体。上至最高领导机关、下至科室班组,都可以用规章制度规定有关人员应遵守的事项、职责或应达到的标准等,以保证公务活动、生产活动、工作、学习、生活等的有序、正常、协调地进行。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正常的秩序,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规章制度的种类
规章制度多种多样,包括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规程、制度、守则、公约、须知等文书。不同的规章制度适用不同的范围,具有不同的制发者和作用。要明确认识规章制度各文体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和行文格式,以便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规章制度的文体。
重点学习常用的几种规章制度:章程、条例、办法、规则、规定、细则、制度、守则、公约。
章程
章程是指党团组织、社会团体、学术组织等对其性质、宗旨、任务、组织结构、组织成员、权利、义务、纪律及活动规则等作出的规定,一般由该组织、团体制定并经其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公布实行。如〈〈中国共产党章程〉〉。章程在组织内部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一般不用章程。
条例
条例是为指导某一方面长期的工作、活动正常开展而制定的较为原则和全面的规范,一般由主管该方面工作、活动的党和国家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制定,由党的领导机关、国家权利机关或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批准(通过)颁发。条例是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文件。条例一般用于规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等某一方面的工作、活动的准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军衔条例》等;或用于对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某些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权限等作出原则、系统地规定,如《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
(三)规定
规定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针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或专门问题制定的要求和规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法规性文件。从规定的制发机关、单位来看,有政府机关制定发布的规定,如国务院1990年10月22日发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期限暂行规定》;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本团体、本单位的某种工作和事务所制定的规定,如《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国庆期间交通管理的暂行规定》。
思考:规定与章程、条例的区别有哪些?
要点提示:规定所规范的对象和范围比较集中,措施和要求也比较具体。同章程、条例相比,规定的针对性更强,长期稳定性则相对少一点。
(四)办法
办法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针对某项工作或某一方面的活动制定的具体的要求与规范。如《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办法也是一种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规定性文件,与条例、规定相比,它所规定的内容更具体,有些办法就是根据相关条例、规定中的某些条款制定的。如国务院发布的《产品质量监督施行办法》,就是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标准化管理条例》中的有关条文制定的,它比条例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五)细则
细则是对某项法令、条例、规定或其中的部分条文进行解释或说明的文书。它是一种派生性的文件,是对有关法令、条例的辅助性规定和补充说明,使之具体化,更便于执行。细则往往又称“实施细则”和“施行细则”。例如《对外汇、贵金属和外汇票证进出国境的管理施行细则》则是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规定》中的部分条文所制定的。细则的条款比条例、规定的条款更详尽、更具体、更细致。
(六)规则
规则是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对有关人员或某项活动作出的具体规定,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执行。
思考:规则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有哪些类型?
要点提示:第一种可称为“文件规则”,由主管部门依照其职权范围制定,以文件形式下达。这种规则法规性强,约束力大,效力范围较广。它多数是由国家机关公布,常用于交通规则、消防安全、工作程序、专业职权等方面,如《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第二种可称为“内部规则”。它由单位、团体的内部制定、在特定的范围、场所使用,规范内容比较单一,约束力也较小,如《演讲比赛规则》。
(七)制度
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加强某一部门工作的管理和严格组织纪律而制制定的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定性公文。如国家制定的《关于进出国境的海关检查制度》,各部门单位内的《保密制度》等。
(八)守则
守则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内部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文书。如《学生守则》。因为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全体人员,所以守则的内容比较原则,要求有较强的适用性、包容性和概括性。
(九)公约
公约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为保证有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大家自觉遵守。如《首都人民文明公约》。公约往往强调社会公德,其法规性、约束力没有规章制度强。
(十)须知
须知是告诉人们在公共场合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时必须遵守或注意的事项的一种应用文书。如《游园须知》等。
三、规章制度的特点
(1)法规性。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2)严密性。规章制度的法规性决定了它行文的严密性、明确性,具有庄重、严肃的语言风格。在措辞上要准确严谨,不能有歧义,不能含混不清。
(3)作者的限定性。制发者必须依法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形成相关层次的规章制度,否则制发的文书无效。
(4)制度的程序性。规章制度的制发程序有严格规定,即通过法定程序使文件获得法定效力。规章制度的发布,对不同级别的机关有不同的要求。
作业布置:
1. 结合例文,分析说明规章制度的特点、作用。
2. 规章制度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3. 条例、规定、办法、细则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课题名称:第二节 规章制度的写作
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规章制度的写法
2、明确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3、结合例文评析,模拟写作,培养撰写规章制度的能力。
教学重点:规章制度的写作
教学难点:规章制度的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重点检查学生结合例文分析说明规章制度的特点、作用这一作业完成情况,导入规章制度的写作的学习。
第二节 规章制度的写作
一、规章制度的写法
由于规章制度的种类不同,内容、范围各异,所以,写作格式和写法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结构写法又有许多相同之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
(一)标题
规章制度的标题一般有三种写法:
1. 由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财政部关于企业财务检查中处理财务问题的若干规则》等。
由制发单位名称和文种组成。如《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
如果该规章制度是试行、暂行,则应在标题内文种前写明。如果该规章制度是草案,则应在标题后用括号加以注明。有些规章制度在标题下面用括号注明该规章制度何时、何部门、何会议发布、通过、批准、修订等项目。
(二) 正文
规章制度种类很多,各个文体的写法也有所不同。从全文来看,规章制度的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章条式和条款式。
1. 章条式(即分章列条款式)。既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分成若干章,每章又分若干条,根据需要条下有时又分若干项。第一章是总则,中间各章叫分则,最后一章叫附则。
(1)总则。一般写原则性、普遍性的内容,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制定依据、制定目的(宗旨)和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该项有时也可视具体情况置于分则或附则中)等情况,类似于文章的前言,对全文起统领作用。
(2)分则。从总则以下到附则以上,中间的若干章均为分则。分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通常按事物间的逻辑顺序,或按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或按工作活动程序以及惯例分条列项,集中编排。表述奖惩办法的条文也可单独构成罚则或奖励则作为分则的最后条文。
(3) 附则。附则通常是全文的最后一章,一般说明该规章制度的实行程序与方式、,生效日期、与有关文件的关系及其他未尽事宜的处置办法、作解释权的单位名称等内容。附则只设一章,根据需要,下分若干条,也有附在最后不单独成章的。
法规、条例、准则、规则、章程等条文教多、内容较全面和系统的多采用章条式。
2. 条款式。这种写法不分章,而是分条列项来阐述。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规章制度,如守则、公约、须知等。条款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前言条款式,一种是条款到底式。
(1) 前言条款式。这种形式分前言和主体两部分。前言不设条,而是简要概述制定该文的目的、依据、性质、意义,常用“为了……特制定本规定”或”为了……,根据……,特制定本守则.”主体部分通常分若干条款写明规定的事项,一般按先主后次、先原则后具体的顺序,逐条写来。
(2) 条款到底式。这种方式全文都用条款来表述,一贯到底,不另分段作说明。这种写法并非不要前言、结尾,而是将前言、结尾都用条款标出。
规章制度采用分章列条款式或条款式写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记忆、阅读,便于查找、引证,便于贯彻执行。
(四)落款
在正文结尾后右下方写张制定本规章制度的单位名称,名称下方写上发文时间年、月、日。如果标题已反映出这一部分内容,末尾则不必再写。
二、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切合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实际需要。
(二) 结构严谨,内容简要。
(三) 语言简明、规范。
定期检查,进行修订或补充。
课堂练习:
阅读例文《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分析其结构和写法上具有哪些特点。
作业布置:
1.章条式和条款式有何区别?
2.请与同学商议,制定一份《校园文明公约》。
3.请结合本校的管理实际,写一份《××学校门卫制度》或《微机室〈或语音室〉规则》。
第五章 计 划
课题名称: 计划
教学目的:1、理解计划的写作要求;
2、掌握计划的格式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计划的格式和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互动式教学、 讲解与例文阅读、模拟练习结合
作业布置
制订一份个人学习计划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计 划
导入新课:以开学之学习计划导入,病文阅读,感悟应用文语言的特点。(略)
新课讲授
计划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什么计划:计划是部门、单位或个人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后个人的具体情况,对将要进行的某一阶段工作或具体任务拟定的关于目标、要求、措施等内容的文书。
注意:计划不可随心随意而定,把握计划含义的几个要点。
计划的特点(案例分析(略),重点讲授)
明确的目的性
科学的预见性
措施的可行性
执行的约束力
计划的作用(结合学习情况讨论、总结)
问题讨论:
你为何偏科? 为何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前夕的熬夜说明什么?
⑴、计划是完成任务或达到指标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⑵、计划是决策部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与手段
⑶、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
问题思考:我们是否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你为制定过哪些计划?
二、计划的种类
计划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种类的计划(只熟悉计划的不同名称)
名称
时间
内容
安排
短期内
事情较具体简单,措施具体
打算
近期内
对事情考虑还未周全
规划
长期
面广规模大只有大轮廓
设想
长远工作
非正式 粗线条
意见(要点)
一个阶段(上级对下级)
交代政策提出具体要求
方案
近期、短期
对事项做了全面具体计划
三、计划的写法(重点)
一个计划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
(一)、标题:
位置: 第一行居中 。长标题可分行写
组成:应包括单位名称、计划期限、计划种类,如《××学院2005年度工作计划》个人制定的计划,标题可省略制定单位部分。有些单项计划标题中可没有时间期限部分。
如果是草稿或初稿,还应在标题后或下面加以注明,写上“草案”、“草稿”“初稿”等字样。
(二)、正文
计划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导语)
说明制定计划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回答“为什么要做”的问题,也可以同时回答主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可灵活处理,总的要求是简明扼要,统率全文。
2、主体。说明计划的基本内容,是计划的核心,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的问题,即具体的任务、目标、措施、步骤。一般可采用序号或小标题的方法展开内容。
任务,即“做什么”,是计划要完成的具体事项。任务要具体、明确、重点突出。
目标,即“做到什么程度”,是计划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要求应有量和质的标准,切合实际,有达到的可能性。
(3)措施,即“怎么做”是指实施计划的具体办法。措施是实施计划、完成任务的保证,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措施要事实求实,具体可行。
(4)步骤,即“什么时候做”,是指工作的程序和时间的安排。
3、结尾,即结束语。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以鼓励本单位全体人员为实现计划而努力。但也可视情况而不写此部分。
(三)落款
计划的署名和日期。如标题中写明单位的不用署名。日期指制定的年、月、日,可写在标题,或正文的右下方。
课堂讨论:
我院环保社计划本周末组织会员到小壁林环境教育基地参加相关的环保教育活动,现在需制定一份活动计划,请问该计划需写进哪些内容?
作业布置
以环保社名义制订一份植树计划
要求:格式正确,条理清晰。
第六章 总 结
课题名称:总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总结的概念、特点、作用,掌握总结的写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总结的写法 教 学 时 数 :4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授与练习结合
作业布置:拟一个人学习总结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总 结
导入新课(略)
新课教授 一、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个人,对前一阶段或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生产、学习等进行回顾、分析、研究,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应用文。 二、总结的特点 1、 以回顾实际情况为内容 (叙述采用过去式) 2、以找出规律为目的 (不能只是材料的简单罗列或流水帐) 3、以第一人称简述的方式表达 三、总结的作用 (举例略) 1、找出经验和教训,指导推动工作、学习。(如教学、学习总结) 2、给领导提供情况,作为改进工作、推广经验、制定政策的依据。 3、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4、可以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四、总结的写法 总结的格式:标题+正文+落款+日期 (一)、标题: 1、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总结时限、总结内容、总结的种类构成的, 如《××学院基础部2004年教学工作总结》 2、文章式标题 根据总结的内容概括而成,多用于经验性总结 如《我们是如何做好大一学生入学教育的》
3、双行标题,正题用文章式标题,点明总结的主要观点或基本经验(教训),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补充说明单位、时限、内容。如《让绿色教育走进课堂——2004年教学工作总结》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结构是:基本情况+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1、基本情况概述 一般是交代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等,写明工作根据、指导思想、综合成果等给人一个总的印象。要写的简明扼要,高度概括。 2、主要成绩、做法和经验——总结的核心部分。 在全面总结中,“成绩收获”能单独列项,而在专题总结终,它被融合到经验的条项之内。 做法可以单独写,也可以和经验结合起来写,有的总结先写具体的做法,然后归纳经验体会。 名词解释: 成绩:是指在工作实践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物质成果一般要运用一些准确而重要的数据表现出来。如环保节约的效益。 精神成果一般运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说明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使精神成果在总结中看得见,摸的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如环保教育使得人的语言、行为发生变化。 经验:指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取得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和条件。有成绩就会有经验。(如考试成绩优秀,必定有成功的学习经验) 经验体会: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摆过程、讲成绩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一定要有内在联系)即通过对实践的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去。
如,考试成绩 可视为成绩,具体学习方法(怎样做的),此做法的好处(经验) 形式上:可采取列小标题形式;也可以用序数逐条标出;还可以根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分段表达。 逻辑思路: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怎样 3、存在问题和缺点(专题经验此部分可略写或不写) 名词解释: 存在问题:指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感到应该解决而暂时没有解决或没条件解决、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教训:由于思想不对,方法不对,或其他原因犯了错误,造成了工作上损失而得出的反面经验。
格式:这部分内容,可以单列一项阐述;也可以结合经验附带说明;或在整个总结的结束语中概括地提及。4、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专题总结可省略此部分)◆附:一般个人工作总结的写法简单回顾工作成绩(一般用现总结如下,引出正文);思想方面;工作方面;纪律出勤;学习;主要成绩;今后努力方向。(德、能、勤、绩)
总结的写作要求 1、 明确的指导思想; 2、实事求是的态度; 3、充实的内容; 4、叙议结合,语言得体。◆课堂活动:
1、例文分析《让绿色教育走进课堂——2004年教学工作总结》
2、请班内环保社成员介绍小壁林环保教育活动情况,大家共同讨论《小壁林环保教育活动总结》的写法。
◆作业: 写一份个人阶段学习总结
第七章 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 调查报告
目的要求:了解调查报告的种类特点,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写法。
教学重点:调查报告的调查及写作
教学难点:调查报告的分类及各类调查报告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二、内容讲授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它是机关团体常用的一种实用文体,也是新闻媒体中一种常用的文体。调查报告有时也叫做“考察报告”或“××调查”。
2、特点(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论理性)
(1) 针对性。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是针对当前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或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就做到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2) 真实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3) 典型性。所谓典型,就是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和本质。所揭示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所运用的材料是否具有代表性,是调查报告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恰当地选择典型,深入研究,探索总结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 论理性。调查报告受调查对象的制约性较大,有明显的客观性,它必须运用调查所得到的材料说明事物的真相。它的看法或观点必须从调查的事物中概括出来,并用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实际材料予以说明,因而,撰写调查报告常常是由事及理,在表达上多采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方式。
(二)调查报告的分类
1.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主要是以总结先进经验和宣传典型事物为主,目的在于推广经验指导全局性工作,利用先进经验和典型事物推进生活和工作,具体、形象、生动,便于为群众接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以批评和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和工作中的不良作风、重大失误为主,目的在于揭示事实真相,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让人民群众看清其本质及其严重的危害性,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吸取教训,推进工作。
3.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因调查目的、范围和用途的差异而有两种区别:一种是反映具体情况的个案性调查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把某一个具体问题界定清楚,调研范围单一、具体,报告的内容一般用来作为处理某一具体问题的依据或重要参考。另一种是反映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报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调研范围相对宽广,涉及的对象较多,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宏观决策参考,或者用于说明某种客观现象,某一学术观点。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实际考察、网上调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
1、标题:(1)单标题;(2)双标题
署名注意事项
2、主体部分
开头(提要式、交代式、问题式)
提要式。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交代式。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问题式。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1)正文(观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
全篇要确立总观点,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确立服从总观点的分观点。总观点应当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主流,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总观点要包容分观点,分观点要说明总观点。总观点和分观点都是从调查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而得出的,但要根据总观点和分观点去组织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第一,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都应妥善安排。第二,纵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按调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加以阐明。第三,综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
(2)结尾
针对调查的内容,提出意见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某些问题的调查,多以表明意见、建议作为结尾;对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多是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结尾。
概括全文的基本思想,深化调查报告的主题。对某些方面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某些成熟的典型经验,多采取这种写法结尾。
补充式结尾。有些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在正文部分没有提及,但又需要讲清的,可以在结尾处附带加以补充说明。
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简报
课题名称:简报
目的要求:1.掌握简报的概念、种类、特点、结构。
2.理解简报的用途
3.能够写作简报
教学重点:1.简报的种类、特点、结构
2.简报的写作
教学难点:简报的结构及写作
教学时数及方法:4课时 讲授、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简报的概念
简报是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编发的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一种内部文件。简报也叫“动态”、“信息”、“情况反映”、“内部参考”等。
机关、团体等编发简报,能迅速向上级反映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便于上级了解下情,及时做出指示。于平级、下级之间,简报能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利于开展和推动工作。
二、简报的种类
简报的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标准。按简报的内容分类,简报可分为动态简报、工作简报、会议简报。
(一)动态简报
动态简报指反映各部门、各领域的新情况、新动态的简报。如《市场动态》、《学术动态》、《文化信息》等。
(二)工作简报
也称情况简报。主要反映本部门、本系统各方面工作情况。如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上级指示的情况;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问题;先进事迹或错误倾向等。
(三)会议简报
即举行会议期间编发的简报,是报道会议进程和讨论内容的简报。主要用于一些大、中型会议,利于组织和引导会议的进行。会议简报一般由会议的主持部门或会议秘书处编写,内容包括会议的宗旨、要求、议事日程、会议的概况、会议研究的问题、会议提出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会议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及讨论结果、或摘要刊登典型发言等等。
三、简报的特点
(一)快
指反映迅速及时。简报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快”字。简报具有新闻性,追求实效性,要求发现、汇集情况快,撰写成文快,编印制发快。快是简报的生命,如不抢时间及时反映情况,事过境迁,就会失去简报的价值。
(二)短
指简短。为了能及时传递信息,简报在内容上要集中单一,尽可能一事一议,少做综合报道;语言上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篇幅要短小精悍,字数一般为几百字,至多不过千字;在具体写法上,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三)实
指反映情况要客观。简报的内容必须真实,决不能偏离事实。有关事实、数据,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必须准确。对事件的评价要客观恰当。
(四)新
指内容新鲜,有新意。简报不但要反映新动向、新情况、新课题、新信息和新经验,还要阐明新思想、新观点。
四、简报的格式
简报结构由报头、报核、报尾三部分组成。
(一)简报的报头
简报的报头在简报首页的上方,占全页三分之一,用间隔线和正文隔开。简报的报头包括:
(1)简报的名称。简报的名称用大号字体写在报头中央。如“工作简报”、“XX动态”、“XX信息”等。
(2)简报的期数。简报的期数在简报名称的正下方,加上圆括号。如“(第12期)”。
(3)简报的编发部门。简报的编发部门写在报头的左下方。如“XX学院院长办公室”、“XX会议秘书处”。
(4)简报的编印日期。简报的编印日期在报头的右下方,年月日要齐全。如“2002年2月22日”。
(5)简报的密级。简报的密级在报头左上方。如“机密”、“秘密”,也可写“内部刊物,注意保密”等。
(6)简报的编号。简报的编号在报头右上方,按印数编号,如“011”、“012”、“013”等。
(二)简报的报体
简报的报体在间隔线以下,包括:
(1)按语。按语由简报的编发部门加写,是为引导读者理解所编发文章、了解编者意图而写的提示语。按语的位置在间隔线以下。如“编者按”、“编者的话”。
(2)目录。标注在按语的下方,居中标识“目录”字样。若简报只有一篇文章,则不必标注“目录”。
(3)标题。每篇简报都必须有标题。标题一般要求简明地概括正文内容,类似于新闻标题。可用单行标题,也可用双行标题。简报稿的标题在目录下面,如果没有按语、目录,简报的标题写在间隔线以下的居中位置。
(4)正文。简报正文的写法类似于新闻的写法,先在开头部分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然后具体叙述文章所反映的情况内容。正文部分的写作根据简报的不同类型有多种写法。在写作形式上有叙述式、概括式、归纳式、摘要式;在写作顺序上可以按时间顺序、按逻辑顺序、按思维顺序;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可以按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写作。简报的正文在标题下面。
(4)正文的署名。简报正文的署名可以是供稿部门的名称,也可以是供稿者的姓名。写在正文的右下方,加上圆括号。
(三)简报的报尾
简报的报尾在最后一页的下三分之一处。用间隔线隔开。报尾包括:
(1)简报的发送范围。简报的发送范围分别按受文部门不同级别写明“报XX、XX、XX”、“送XX、XX、XX”、“发XX、XX、XX”。标识在报尾左边。
(2)简报的印发份数。简报的印发份数写在发送范围的右侧。
五、简报的写作要求
(一)要简明扼要
在形式上,简报刊登的文章要篇幅简短,以尽量少的文字交代重要内容,以有限的篇幅传播更多的信息。
(二)要迅速及时
信息是一种财富,简报传播越是及时,信息的价值越高;时间越久,信息的价值就越低,甚至完全失去价值。在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编写、发送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要求快写、快审、快编、快印、快发、快报,便于及时沟通交流信息。
(三)要内容新颖
在内容上,简报要有新意。要反映工作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要善于抓住新人、新事、新动向,尤其是那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事物,因为那是领导和群众都比较关注的。
(四)要真实可靠
简报最主要的作用是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情况,让下级部门了解本单位工作动态,它所提供的信息既反映着本单位的工作方向和进程,又影响着领导机关对工作状态做出判断。因此,简报所反映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可靠。
第九章 应聘文书
课题名称:第一节 应聘文书概述
目的要求:掌握应聘文书的概念、写法,理解应聘文书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聘文书的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应聘文书的写作要求。
教学时数及方法: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二、教学过程:
应聘文书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应聘文书,是用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无业、待业人员求职,以及在职人员谋求转换职业和工作所使用的文书种类。
特点:1、针对性强2、自荐性强3、目的性强
应聘文书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自荐信;2、求职信;3、应聘书
作用:一份成功的谋职文书能够帮助求职者向用人单位有效地推介自己,有助于寻求和比较顺利地获得理想的工作职位。可以说,写作一份成功的谋职文书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良好开端。
应聘文书的写作要求
1、态度要谦恭;
通常情况下,求职者的语气要谦恭、礼貌,表述要得体,用语要亲切;即便自身条件很好,也不可傲慢无礼,要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素质。对于迫切希望得到某个职位的求职者来说,在求职信中除了恭敬与礼貌外,在展示自身才能的同时,还应该表达一种恳切之情,力求以情感人,加深对方的印象。
2、情况要真实;
在求职信中所反映的个人面貌及其他相关情况应该做到十分真实,不得弄虚作假。要有什么说什么,表达要明确,不能有意使用模糊词句,模棱两可,闪烁其辞,更不能夸夸其谈。
3、目标要明确;
即求职目标意向要明确,一方面对自己希望获得什么职位要表达清楚,另一方面对于自身从事相关工作,履行相应职责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或特殊才能也应表述清楚。这样才有可能增强吸引力,帮助对方认识和了解自己,赢得信任,也才有利于顺利地获得心仪的职位。
目标定位要准确,不要过高,要恰如其分,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历相称。只宜选取一个职位目标,不要一次选择多个职位
4、条理要清楚;
要写好求职信,一定要事先把有关问题弄清楚。对用人单位和自身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脑子里对需要表达的内容先进行一番整理和排列,理清思路,然后按照求职信的基本格式娓娓道来,一气呵成。一份比较像样的求职信,才有可能达到有力地推销自己的目的。
语言要简洁。
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由于求职信的特殊目的以及它所针对的特殊对象,决定了求职信的语言与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必须作到十分简洁、文字表达朴实、通顺,不要使用修饰性词语,切忌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通常招聘方是不可能花很多时间来阅读求职信的,所以求职者必须通过尽可能简短的文字,把要说的话说完,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述清楚。
作业:搜集应聘文书。
第九章 应聘文书
课题名称:第二节 自荐信 求职信 应聘书
目的要求:掌握求职信的概念、特点、写法和要求,理解自荐信、应聘书的概念、特点、写法和要求,了解自荐信、应聘书、求职信的区别。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求职信、自荐信、应聘书的写法。
教学难点:求职信、自荐信、应聘书的写法及其区别
教学时数及方法:两课时 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教学过程:
(一)自荐信、求职信、应聘书的异同
1、相同点
三种文书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基本作用都是为了谋求一个职位。三者的结构相同,只是在正文的内容上有所侧重。写作的要求也相同,这在上面已经介绍过。
2、不同点
自荐信、应聘书与求职信是一个类型,同样属于应聘文书。但三者也有不同之处。自荐信是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以便对方能接受的一种专用信件。它除了可以用来求职外,还可以用于在职人员推荐自己从事某一活动,或担任某一职务。求职信、应聘书一般是毕业生或待业人员为了求得某一职位所写的谋职文书。应聘书相对求职信而言,求职目标比较明确,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和相关要求心中有数,减少了求职的盲目性,与此同时又增加了求职的被动性,即必须依照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表达应聘请求。一般而言,求职者呈递应聘书时是有针对性地单独传递,不象求职书那样可以群发。
(二)自荐信、求职信、应聘书的结构
由于三种应聘文书的结构相同,所以我们放在一起介绍。
应聘文书是一种书信文体,所以它同书信的写作格式基本是一致的。具体地说,应聘文书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
1、标题
应聘文书的标题通常由文种名称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求职信”、“自荐信”、“应聘书”三个字。
2、称呼
应聘文书要顶格写明求职单位的领导或负责人的姓名和称呼。有时也可直接称呼其职务。如“尊敬的XX局局长:”。要在称呼后加冒号。
3、正文
求职文书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
写应聘文书,开头要交待清楚自己的一些诸如身份、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给用人单位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如果是应聘书,因为有明确目标,可以先谈谈自己看到该单位的征招信息,以及意欲应聘的想法。
(2)中间部分
应聘文书的中间部分要展开。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的征招信息或者根据自己了解到的用人单位通常的要求来具体地介绍自己,这其中要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业务技能、外语水平及其它潜在的能力和优点全部表呈出来,以期使用人单位意识到你正是他们用人的最佳人选。这部分是求职文书的关键,所以要多了解用人信息,真正地使自己可以有较强的针对性来推荐和介绍自己。
(3)结尾
应聘文书的结尾要再次强调自己的求职愿望,恳请用人单位给自己一次工作机会。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可将能证明自己才能的材料附于信后。
(4)落款
应聘文书的落款,就是在正文的右下方署上求职人的姓名及成文的日期。
作业:完成课后综合练习。
第十章 演讲文书
课题名称:第一节 演讲稿概述
目的要求:了解演讲稿的概况,掌握演讲稿的定义
教学重点:演讲稿的定义
教学难点:演与讲的有机结合
教学时数及方法:1课时,举例与教授并用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敏捷的思维、良好的口才,能够顺利地与人沟通,谈到口才,不由地想到一本杂志《演讲与口才》。那今天我们就先来谈谈演讲。大家都知道,演讲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整体生命的投入和
表现。但是有的演讲重“演”有的重“讲”。毛泽东的讲话以及他一贯的讲话风格,与周恩来的讲话明显不同。列宁的演讲正如斯大林所说,有一种逻辑的强大力量。而希特勒的演讲,却有一种迷人的蛊惑力,使人象“中了电一样浑身颤抖”(见《第三帝国的兴亡》)。宗教人物的布道往往达到天花乱坠或者单口相声一样的动人心灵的程序。卡特和里根这两个竞选美国总统的人的演讲,正好是两种风格的典型。然而,演讲要求两项并重,而且要求规范。而为演讲而准备的文字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过程:
1、演讲稿的概况
演讲稿的写作十分重要,社会上常有各有各样的演讲赛。演讲稿好不好关系到参赛单位的荣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讲话稿其实就是一种演讲稿。
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者阐说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二字分为两部分,即演和讲:演——表象——整体——非理性——艺术生命体(人格力量等)讲——实质——道理——理性——艺术政论文(精神感召力)。
2、演讲稿的定义
(1)演讲的广义与狭义
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演讲,是指向听众发表成篇的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对某一问题的意见的口头表达形式,包括讲话和狭义的演讲。狭义的演讲,是指成篇地艺术地向听众讲述个人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见解,以情、理去感召听众的口头表达形式。这里的演讲是指狭义的演讲。“演”,可以解释为“艺术地”;“讲”,就是“讲述”,就是把经过组织的语言表达出来。演讲,也就是艺术地讲话。
(2)演讲稿的概念
演讲稿又称演说词、演讲词,是演说者在公共场合或集会上,在某一问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某种事理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是内容的视觉化、是口述论文。演讲稿,从对演讲者的关系来说,是演讲者用于传播信息的依据,规范和提示,它属于应用文中一种独立的文体。
3、演讲稿的范围
演讲稿的范围从广义和狭意两种角度看是有一定区别的。广义的演讲稿包括了凡是符合基本传播模式和过程要求的文字稿。比如:讲话稿、报告稿、谈话稿、教案演讲稿等。而狭义的演讲稿是指专用于演讲的、只作为演讲依据、规范和提示的文字稿。两者的区别有以下几点。其一,狭义的演讲即演讲者根据听众反馈可以随时调整语言传播内容,而广义的演讲如报告则不能;其二,广义的演讲一般都是由具有特定身份(职务、职称)的人承担。如讲课,主要是由教师、学者担任;讲话、报告主要由领导担任。而狭义的演讲则无此限,三教九流中的人谁都可以去讲;其三,广义演讲的内容大都是专指的,如报告都是就某个问题的阐述;讲课,内容是教科书上规定的。而狭义的演讲即使是命题演讲,也只规定题目不限定具体内容;其四,从传播媒介上看,广义演讲和狭义演讲都以有声语言为主,但狭义演讲更讲究运用无声语言,力求有讲有演,生动活泼。而广义演讲却不宜多用无声语言和“演”的手段,以免喧宾夺主。
4、演讲稿的作用
演讲稿也叫演说稿,是演讲者在准备阶段写成的文稿,是演讲者进行演讲的依据。其作用主要有:
(1)梳理思想,提示内容,限定时速。
(2)增强传入听众大脑皮层的刺激。
(3)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思考
根据演讲稿的定义思考演讲稿的分类与写作技巧。
三、演讲稿的定义
演讲稿又称演说词、演讲词,是演说者在公共场合或集会上,在某一问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某种事理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是内容的视觉化、是口述论文。
四、范围
1、广义的演讲稿包括了凡是符合基本传播模式和过程要求的文字稿。(讲话稿、报告稿、谈话稿、教案演讲稿等)。
2、狭义的演讲稿是指专用于演讲的、只作为演讲依据、规范和提示的文字稿。
3、区别
(1)狭义的演讲演讲者可随时调整语言传播内容,广义的演讲如报告则不能;
(2)广义的演讲由具有特定身份(职务、职称)的人承担。
(3)广义演讲的内容——专指,狭义——不限定具体内容;,
(4)从传播媒介上看其区别。
五、作用
1、梳理——限时;
2、增强——刺激;
3、增强——表现力;
课题名称:第二节 演讲稿的特点
目的要求:结合演讲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达到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的目的。
教学重点:演讲稿的特点
教学难点:演讲稿的情感性与情景性。
教学时数及方法:1课时,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演讲稿的定义,结合定义引出这节的内容——演讲稿的特点。
二、授课内容
第二节 演讲稿的特点
一、演讲的特点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口头语言活动,它的特点是:
1、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它有一定的时间性;
2、有声性。演讲要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写作演讲稿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发挥演讲稿有声性这个特点,就要把演讲稿写得“上口”、“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和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所谓“入耳”,就是让人听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如同平时听说话一样顺当。演讲稿能写得“上口”、“入耳”,经得起说和听的考验,就能充分发挥有声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
3、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以情与理去感化召唤听众,使他们起来行动。鼓动性来源于说话中所蕴含的使听众按照某一意旨去行动的力量。它的产生固然与声音的运用有关,更与不同凡响的主张见解、典型充足的材料、无懈可击的论证、丰富细腻的感情。它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和说服性。像演讲比赛、典礼致辞、会议发言、学术讲座、科研报告、竞选演说、就职演说、法庭陈述等,都带有演讲的性质。
二、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稿是演讲用的文稿,也是演讲的依据。它是为演讲服务的,是体现在书面上的讲话材料。演讲有内容、目的的不同,演讲稿也具有不同的形态,有报导、有说明、有论辩、有答谢等。总的来说,它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内容上的现实性
??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情感上的说服性
???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助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3、特定情景性
????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4、口语化
???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三、演讲稿对于演讲的作用
1、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
2、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
3、通过对语言的推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四、思考
为什么演讲稿具有特定情景性,结合实际来论述。
课题名称:第三节 演讲稿的写作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演讲稿的结构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演讲稿的结构
教学难点:演讲稿开头、结尾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4课时,举例法、讲授法与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结合上课讲到的演讲稿的四个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演讲稿写作的注意事项,进而引出演讲稿的写法。
二、授课过程
第三节 演讲稿的写作
一、演讲稿的写法
演讲稿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1、开头
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道理,作演讲开场白最不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开场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在瞬间里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开头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开头要有较强的吸引力,力求抓住听众,开头的方式灵活多样,常用的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头,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在此介绍常用的几种:
(1)、幽默、自嘲式的开头,用风趣、活泼的语言开始,争取尽快吸引听众。如可以用一个有趣的笑话开头颇有一翻风味。
自嘲就是“自我开炮”,用在开场白里,目的是用诙谐的语言巧妙地自我介绍,这样会使听众倍感亲切,无形中缩短了与听众间的距离。例如在第四次作代会上,萧军应邀上台,第一句话就是:“我叫萧军,是一个出土文物。”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复杂感情:有辛酸,有无奈,有自豪,有幸福。而以自嘲之语表达,形式异常简洁,内蕴尤其丰富!胡适在一次演讲时这样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话音刚落,听众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演讲者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场上气氛,沟通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2)直入式开头,开门见山地直奔演讲目的,提出中心论题。如李大钊的《危险思想与演论自由》演讲的开头:“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3)提问式的开头,通过提问,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吸引听众。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例如:党的早期革命家彭湃当年在海陆丰从事农民工作,一次到乡场上准备向农民发表演讲。怎样才能吸引来去匆匆的农民呢?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站在一棵大榕树下,突然高声大喊:“老虎来啦!老虎来啦!”人们信以为真,纷纷逃散。过了一会,才发现虚惊一场,于是都围上来责怪他。彭湃说:“对不起,让大家受惊了。可我并没有神经病,那些官僚地主、土豪劣绅难道不是吃人的老虎吗?”接着,向大家宣讲革命道理。这次演讲后,该地的农运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
(4)引用故事开头。讲述故事 顺水推舟 用形象性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会引起听众的莫大兴趣。选择故事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要短小,不然成了故事会;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与演讲内容有关。
(5)设置情境开头。即景生题 巧妙过渡 一上台就开始正正经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可以谈会场布置,谈当时天气,谈此时心情,谈某个与会者形象……例如,你可以说:“我刚才发现在座的一位同志非常面熟,好像我的一位朋友。走近一看,又不是。但我想这没关系,我们在此已经相识,今后不就可以称为朋友了吗?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作为大家的一个朋友的一点儿个人想法。”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如果天气阴沉沉的,你可以这样开头:“今天天气不太好,阴沉昏暗,但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一片光明。”接着转入正题,讴歌教师的伟大灵魂和奉献精神,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和人类的未来。
2、主体
?演讲稿的主体也是整篇演讲的正文。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3、结尾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
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介绍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第一种:用幽默的语言来结束演讲
(1)造势。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好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就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在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平地起波澜”的造势艺术,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2)省略。1985年底,全国写作协会在深圳罗湖区举行年会。开幕式上,省、市各级有关领导论资排辈,逐一发言祝贺。轮到罗湖区党委书记发言时,开幕式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于是他这样说:“首先,我代表罗湖区委和区政府,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过后,稍事停顿,他又响亮地说:“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的话完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演讲。 听众开始也是一愣,随后,即爆发出欢快的掌声。因为,从“首先”一下子跳到“最后”,中间省去了其次、第三、第四……这样的讲话,如天外来石,出人预料,达到了石破天惊的幽默效果,确实是风格独具,别出心裁。 (3)概括。某大学中文系一次毕业生茶话会,首先是系党总支书记讲话,三分钟的即兴讲话主要是向毕业生表示祝贺。然后是彭教授讲话,主题是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还引用了列宁的名言。第三个讲话的潘教授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片断,以此勉励毕业生们学习海燕的精神。第四个讲话的系副主任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母校和老师们。紧接着,毕业生们欢迎王教授讲话。在毫无准备而又难以推辞的情况下,王教授站起来,先简单地回顾了数年来与同学们交往的几个难忘片断,最后一字一顿地说:“前面几位给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可我还是喜欢说他们说过的话。(笑声)第一,我要祝同学们胜利毕业!(笑声)第二,我希望同学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笑声)第三,我希望同学们像海燕一样勇敢地搏击生活的风浪。(笑声、掌声)第四,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母校,不要忘记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
第二种:借助道具产生幽默效果结束演讲 (1)对比。鲁迅先生在结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时说: “以上是我近年来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几点意见。 “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 说着,他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慢慢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病态丑陋的月份牌。顿时全场大笑。 鲁迅先生借助恰到好处的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而且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先生演讲的深意。 (2)双关。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见掏出一支烟来,显然是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为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毛泽东一边讲,一边继续摸着烟盒,好一会,他笑嘻嘻地掏出仅有的一支烟,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最后一条!” 这个“最后一条”,毛泽东的话是最后一个问题,又是最后一支烟。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全场大笑,听众们的一点疲劳和倦意也在笑声中一扫而光了。 第三种:借助幽默的动作结束演讲借助幽默的动作来结束演讲,这样的例子虽很少见,但不乏珠玑。 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詹姆斯·罗威尔1883年担任驻英大使时,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餐后演讲》的即席演说。最后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他在一个野营的布道会上布道,讲了约书亚的故事。他是这样开头的:‘信徒们,太阳的运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向前或者说是径直的运动;第二种是后退或者说是向后的运动;第三种即在我们的经文中提到的——静止不动。’(笑声)先生们,不知你们是否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希望你们明白了。今晚的餐后演讲者首先是走径直的方向(起身离座,做示范)——即太阳向前的运动。然后他又返回,开始重复自己——即太阳向后的运动。最后,凭着良好的方向感,将自己带到终点。这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太阳静止的运动。”(在欢笑声中,罗威尔重又入座) 这种紧扣话题的传神动作表演,唯妙唯肖,天衣无缝,怎能不赢得现场听(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笑声! 演讲的幽默式结尾方法是不胜枚举的。关键是演讲者要具有幽默感,并能在演讲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讲的气氛和听众的心态,才能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果
二、演讲稿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主题的确定。
大多数演讲稿如同一篇议论文,有主要观点,有对主要观点的论证。一篇演讲稿最好只有一个主题,这是由演讲稿的特定情景性和时间性所决定的。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完全借助于语言、手势等向听众讲明一个问题或道理,同时又要说服听众,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一定要突出主题、观点鲜明。
???? 2、材料的搜集。
主题选定了,还要收集相应的材料对之进行论证。材料的选择要通俗,要选择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听得懂的,而不能选择太生僻的、很少有人知道的。因为演讲一即时表演,听众没有时间去验证或查找这些材料的内容或是出处。因此,在准备演讲稿之前首先要了解听众的情况: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等等。掌握了听众的特征和心理,在此基础上恰当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3、时间把握。写作演讲稿还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对演讲节奏和时间的把握。每一场演讲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少则一分钟,多则一两小时甚至一天,演讲者必须把握自己演讲的速度和内容,既不能时间到了,还没有讲完,也不能距离演讲结束还有一段时间,而演讲者已经无话可说了。演讲稿对于演讲速度和节奏的把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时,要不时地停下来,用自己的正常语速大声朗读,根据朗读的结果调整演讲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演讲时间的长短调整要讲的内容,做到整场演讲的音调有高低起伏、节奏有轻重缓急、情绪有高涨有低潮,波澜起伏、收舒有度。
4、感情把握。最后,演讲稿还要在情绪上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上做到生动感人。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尽量做到短而精,在听众的精力分散前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三、思考问题:
结合例文分析演讲稿的结构与写作过程中作者注意到的问题。(《让青春飞扬》)
课题名称:第四节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演讲稿的写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演讲稿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助于更好地写作。。
教学重点: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演讲稿的语言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数及方法:2课时,举例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掌握了演讲稿的写作的开头、主体、结尾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其写作要求与语言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授课过程
第四节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了解对象,有的放矢;观点鲜明,感情真挚;行文变化,富有波澜观点明确、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一、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 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 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 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二、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 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 的作用。 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 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 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 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三、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 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 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四、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 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要提高 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要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 要口语化。 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 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 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如在一次公安部门的演讲会上,一个公安战士讲到他在 执行公务中被歹徒打瞎了一只眼睛,歹徒弹冠相庆说这下子他成了“独眼龙”,可是这位战 士伤愈之后又重返第一线工作了。讲到这里,他拍了一下讲台,大声说:“我‘独眼龙’又 回来了!”会场里的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 辑严密,语句通顺。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 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 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 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 “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2、要通俗易懂。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 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 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 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 号、决定和结论”。(《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协议》)鲁迅也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且介 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3、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 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广为流传的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演讲,毛泽东的演 讲,鲁迅的演讲,闻一多的演讲,都是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感人的语言。语 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人物、语言及其他》)由此可见,要 写好演讲稿,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 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 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 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4、要准确朴素。准确,是指演讲稿使用的语言能够确切地表现讲述的对象——事物 和道理,揭示它们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作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表达的对象熟悉了 解,认识必须对头;其次,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用词贴切,句子组织结构合理。朴 素,是指用普普通通的语言,明晰、通畅地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而不刻意在形式上追求词 藻的华丽。如果过分地追求文辞的华美,就会弄巧成拙,失去朴素美的感染力。
5、要控制篇幅。演讲稿不宜过长,要适当控制时间。德国著名的演讲学家海茵兹?雷 德曼在《演讲内容的要素》一文中指出:“在一次演讲中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宁可只有一个 给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五十个证人前听后忘的思想。宁可牢牢地敲进一根钉子,也不 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拨即出的图钉。”所以,演讲稿不在乎长,而在乎精。 五,认真修改,精益求精 从事任何文体的写作都要重视修改,认真修改,精心修改,写作演讲稿自然不能例外。例如, 林肯在接到要他作上述演讲之后,在指挥战争、通权国是的情况下,亲自起草演讲稿,并把 演讲稿念给白宫的佣人听。直到演讲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旅馆的小房间里再次推敲、修改 这篇演讲稿。再如,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恩格斯作了《在马克思墓前 的讲话》的著名演讲。演讲草稿是这样开头的:“就在十五个月以前,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曾 聚集在这座坟墓周围,当时,这里将是一位高贵的崇高的妇女最后安息的地方。今天,我们 又要掘开这座坟墓,把她的丈夫的遗体放在里边。”作者考虑后进行了修改,写成:“三月十 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 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两 者比较,后者入题较快,演讲一开始就抒发了对逝者的无限敬爱和万分惋惜的心情,使现场 的人们也沉浸在对马克思的缅怀与崇敬之中。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和精心的修改,才为他的 每次演讲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范文赏析
三、课后作业
假设你要代表全班同学去参加学校举办的“绿色环保”演讲比赛,时间是每人30分钟。请试着写一篇演讲稿。
课题名称:第五节 演讲稿的分类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演讲稿的分类明确不同类别的演讲稿所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演讲稿的模式
教学难点:常见演讲稿的模式
教学时数及方法:4课时,举例法、讲授法与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演讲稿有诸多种类,不同场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演讲稿。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演讲稿的分类。
二、授课过程
第五节演讲稿的分类
一、分类标准 根据演讲稿的某一种属性划分演讲稿的类别是唯一科学的标准。目前划分演讲稿类别的标准(角度)主要从演讲的目的趋向、演讲的专业内容和演讲的方式限定三方面入手。 二、分类
1、从演讲方式限定上看,可把演讲稿分为命题演讲稿、即兴演讲稿和论辩演讲稿三种。这样分类主要在于演讲稿的传播形式即怎样的讲法,其实演讲稿的内容和另两种的分类属下的演讲稿是一样的、重合交差的,故这里不多说。 2、从演讲的专业内容上看,可以把演讲稿分为政治演讲稿、生活演讲稿、法律演讲稿、学术演讲稿、教育演讲稿、军事演讲稿、商业演讲稿等等。
3、从演讲目的趋向上划分演讲稿: (1)立论性演讲稿。这类演讲的目的是为了确立某种观点,用论证的方法使听众了解、赞同和接受,并进而使听众产生一定的行动。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马寅初的《北大之精神》、朱自清的《论气节》、彭德怀的《我们一定能够打胜仗》等。 (2)排它性演讲稿。这类演讲的目的在于排除某种观点、事例、行为等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常用反驳、辩论的方法使听众排斥、拒绝和反对它,并付诸一定行动。如:苏格拉底的《法庭上的申辩》、季米特洛夫的《在德国法西斯蒂法庭的面前的演说》等一切论辩性演讲。 (3)礼仪性演讲稿。这类演讲旨在对人、对事、对活动表示一定的看法和态度,以达到加深理解、认识或建立、加强彼此的情意为目的的。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周恩来的《为庆祝朱德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尼克松的《在答谢宴会上的祝酒辞》等等一切致贺、致喜、致寿、致哀等活动中的演讲。 (4)阐释性演讲稿。这类演讲是为了解释和说明一个道理或一个过程,揭示一个新发现或一个秘密,从而使听众了解、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罗素的《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卡斯特罗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秋瑾的《演说的好处》等等。
三、常见演讲稿的概述
常见的演讲稿有:政治演讲稿、学术演讲稿、社会生活问题演讲稿、巡回报告、教学演讲稿、法律演讲稿。
政治演讲稿,包括竞选演讲、就职演讲、述职演讲、政治动员、开闭幕词、祝酒词等。
学术演讲稿包括科研报告和学术讲座等。
社会生活问题演讲稿,包括演讲赛、巡回报告等。
教学演讲稿,教师用的有开场白、收束语、介绍作家作品以及思想教育的讲稿;学生用的有读书报告、问题辩论、专题演讲、论文答辩等。
法律演讲稿是法律领域特用的演讲稿。
常见演讲稿的举例
1、答谢词
[概念解说]
答谢词,是指特定的公共礼仪场合,主人致欢迎辞或欢送词后,客人所发表的对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多关照表示谢意的讲话。答谢词也指客人在举行必要的答谢活动中所发表的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讲话。
[格式内容]答谢词的写作重点在于表达出对主人的热情好客的真挚感谢之情。答谢词的开头,应先向主人致以感谢之意。
答谢词的主体,先是用具体的事例,对主人所作的一切安排给予高度评价,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访问取得的收获给予充分肯定。然后,谈自己的感想和心情。比如,颂扬主人的成绩和贡献,阐发访问成功的意义,讲述对主任的美好印象等。 答谢词的结尾,主要是再次表示感谢,并对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表示诚挚的祝愿。
[范例参考]
答谢词
尊敬的XXX先生:尊敬的XXX集团公司的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团全体成员对XXX先生及XXX集团公司对我们的盛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一行五人代表XX公司首次来贵地访问,此次来访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大。仅三天时间,我们对贵地的电子业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贵公司建立了友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成功地洽谈了XXX电子技术合作事宜。这一切,都得益于主人的真诚合作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电子业是新兴的产业,蒸蒸日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贵公司拥有一支由网络专家组成的庞大队伍,技术力量相当雄厚,在网络工作站市场中一枝独秀。我们有幸与贵公司建立友好的技术合作关系,为我地电子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必将推动我地的电子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我代表XX公司再次向XXX集团公司表示感谢,并祝贵公司迅猛发展,再创奇迹。更希望彼此继续加强合作,共创明天。 最后,我提议: 为我们之间正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为今后我们之间的密切合作,干杯!
祝酒词 [概念解说]
与开幕词相仿,但更简单扼要,在最后有举杯祝愿内容。
[格式内容] 篇幅简短,语言口语化,态度热情。
[范例参考]
祝酒词
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中国国际XX展览会"今天开幕了。今晚,我们有机会同各界朋友欢聚,感到很高兴。我谨代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XX市分会,对各位朋友光临我们的招待会,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国际XX展览会"自上午开幕以来,已引起了我市及外地科技人员的浓厚兴趣。这次展览会在上海举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提供了经济技术交流的好机会。我相信,展览会在推动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贸易的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今晚,各国朋友欢聚一堂,我希望中外同行广交朋友,寻求合作,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最后,请大家举杯, 为"中国国际XX展览会"的圆满成功, 为朋友们的健康, 干杯!
3、开幕词
[概念解说] 开幕词在表示欢迎后是介绍本次会议的意义、主办人的意愿的讲话。
[格式内容] 篇幅要求简短,内容切忌重复、罗索;语言要求口语化、富有感情色彩,又要求生动活泼;语气要热请、友好。
[范例参考]
在 "中国国际xx展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早上好!由新加坡xx有限公司主办。中国xx协会与我分会所属的上海市国际贸易信息和展览公司承办的"中国国际xx展览会"今天在这里开幕了。我谨代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分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前来上海参展西班牙、比利时、中国台湾省、香港地区以及我国各省的中外厂商表示热烈的欢迎!本届展览会将集中展示具有国际水准的各类xx产品及生产设备,为来自全国各的科技人员提供一次不出国的技术考察机会;同时,也为海内外同行共同切磋技艺创造了条件。 朋友们,同志们: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和信息中心。上海作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将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我国政府已将浦东的开发开放列为中国今后十年发展的重点,上海南浦大桥的正式通车,将标志着浦东新区的开发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上海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与各国各地区的合作领域。我真诚地欢迎各位展商到上海的开发区和浦东新区参观,寻求贸易和投资机会,寻找合作伙伴。作为上海市的对外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上海市分会将为各位朋友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 最后,预祝"中国国际xx展览会"圆满成功!感谢大家
4、贺 词
[概念解说] 贺信是对他人取得的成就、获得某种职位、组织的成立、纪念日期表示祝贺的文书。贺信与贺词有所不同,不要将贺信写成贺词。贺词内容篇幅长,而贺信要求简单短小,不宜长篇大论。
[格式内容] 1.标题。采用 "祝贺内容+贺词"构成。 2.称谓。 3.祝贺之词。 4.对他人的工作成就等予以赞扬。 5.表达你的愿望。 6.祝贺语。
[范例参考]
朱镕基电贺他信·西那瓦就任泰王国总理
曼谷泰王国总理他信·西那瓦阁下: 在阁下就任泰王国总理之际,我谨向阁下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年来,在我们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泰友谊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中泰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我相信,在阁下任期内,在两国二十一世纪合作计划《联合声明》的指引下,中泰睦邻互信的全方位灰好合作关系必将取得更大发展。 祝泰王国国家昌盛,人民幸福。
第十一章 广告 说明书
课题名称: 第一节 广告
目的要求:1、了解广告说明书的概念、种类、特点
2、掌握广告的写作步骤,掌握说明书的写作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会写相应的广告词;会写说明书
教学重点:会创意地设计广告词;能写一般的说明书
教学难点:掌握广告说明书的写作步骤
教学时数及方法:2课时 启发讨论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由广告词导入
读我千遍不厌倦: ①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③霞飞点点,秀色年年
④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⑤一毛不拔
⑥禁止吸烟,连皇冠香烟也不例外
总结:优秀的广告词在宣传商品时,不是“王婆卖瓜”式的自我吹嘘,而是靠含蓄、巧妙的语言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二、广告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1.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广告的定义是“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商业服务”。这一界定说明,商业广告传播的是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有明确的广告主;是有偿服务,即广告主必须要向广告经营者偿付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等项的费用;商业广告必须通过媒体(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信息。
我们给广告下个什么定义呢?就狭义而言,广告是为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某一信息或宣传某一事项所使用的文书。如商业广告,商品广告,经济广告。广义的广告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发布的公告、启事、声名等。
2.广告的特点
(1)传播信息,服务社会
(2)沟通产销渠道,促进商品销售
(3)引导消费
(4)鼓励竞争,促进生产发展
(5)促进国际经济交流,扩大对外贸易
(6)装点市容,美化环境
3.广告的种类
(1)以制作目的来分类,可以分为销售广告和信誉广告。所谓销售广告,即为推销某种商品而制发的广告。信誉广告,指为宣传公司或企业的信誉、历史和成就,塑造公司或企业形象的广告。
(2)以媒介方式来分类,可以分为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和招贴广告等。
(3)以广告的文体来分类,可以分为说明体广告和文艺体广告等。
(4)以广告的心理效果来分类,可以分为攻心广告、迎合广告、征奖广告和承诺广告等。
(举例看后面例文)
(二)、广告的写作要求
1.广告要定位准确。
2.广告的主体要符合文体的要求。
(三)、广告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
写法多样,有:直接式。如“长岭空调”,这类标题比较直白;
间接式。是指用迂回办法吸引人来阅读广告。如“我爱荷花美”(荷花牌洗衣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东风汽车)等。此类标题生动、含蓄,令人回味;
复合式。即综合运用直接、间接式,制作出一种含蓄丰富、概括全面、表意完整的主题。这类标题多采用多行式写法,如:
中国名酒(引题)
西凤酒(正题)
芳香可口,醇和甘甜,清冽净爽,余味久长(副题)
2.前言。对商品或服务作概括介绍,对全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3.主体。说明宣传对象,使读者较为详细地了解商品或服务的具体情况,如产品的性能、规格、作用和保管等,服务的内容和项目等。
4.尾部。
三、例文分析及写作(略)1课时
四、小结
广告文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用途广泛。它具有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传递经济信息、联系经济工作、保障企业经营有序进行、备查凭证等主要作用。它的特点是传播信息,服务社会;沟通产销渠道,促进商品销售;引导消费;鼓励竞争,促进生产发展;促进国际经济交流,扩大对外贸易;装点市容,美化环境。
课题名称: 第二节 说明书
目的要求:1、了解广告说明书的概念、种类、特点
2、掌握广告的写作步骤,掌握说明书的写作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会写相应的广告词;会写说明书
教学重点:会创意地设计广告词;能写一般的说明书
教学难点:掌握广告说明书的写作步骤
教学时数及方法:2课时 启发讨论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说明书概念、特点
1.概念
说明书是向读者、用户、观众简要介绍某种读物、产品、电影、戏剧等的一种实用文体。其写作目的在于使人们对所介绍的事物有一个比较概括而又准确的了解。
2、它的主要特点是:
(1)科学性
(2)简明性
(3)广告性
二、说明书的种类
按写作目的,可分为成因说明、结果说明、性质说明、特点说明、形态说明、构造说明、概貌说明、外观说明、危害说明、原理说明、方法说明等。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介绍性说明、记述性说明、解释性说明。
如果按所要说明的事物来分,常见的说明书有以下五种:
1.出版说明
2.产品说明
3.电影、戏剧说明书
4.单位、部门简介
5.人物简介
三、说明书的写作
不同种类的说明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和技巧,以下按其类别依次介绍。
1.出版说明
一般说来,出版说明应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交代图书编辑方针。目的、规模、编选原则
(2)说明出书的过程。如古代典籍,一般要向读者交代整理、校勘、注释的经过,文集也往往要向读者说明材料的搜集、考订和整理的经过。
(3)介绍作者、译者的成就和影响。
(4)表明出版社的立场和态度。
2.产品说明书
简约的,如药品说明书,一般包括药品名称、数量、商标、批准文号、处方或成分、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储藏方法、批号厂名等。
较详细的产品说明书,文字、图表、符号多一些,项目多一些,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要抱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介绍产品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不夸大优点,也不掩饰缺点。②从用户的需要出发安排说明书的内容。③条理清楚,文字简洁朴实,通俗易懂。
3.电影、戏剧说明书
这类说明书不宜用条款式书写。
影剧说明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头部分,对影剧仅作概括的评价;中间部分,对作品内容、影剧情节进行述说介绍;结尾部分,照应开头,附带交代影剧演员表、演出日期等情况。
4.单位、部门简介
这类说明书的内容应因写作目的而异。
总的来说,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真实性。内容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不可自吹自擂,弄虚作假。
(2)针对性。简介中所写的内容要视阅读对象决定取舍,切忌无的放矢,堆积材料,以免影响宣传效果。
(3)文字简练,言简意赅。
5.人物简介
撰写人物简介应注意四个问题:
(1)目的明确。
(2)内容集中
(3)事实准确。
(4)语言平实简练。
说明书的写作技巧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突出事物的特点。
第二、要重视读者的心理。
第三、文字力求通俗易懂。
四、内容小结:
说明书是向读者、用户、观众简要介绍某种读物、产品、电影、戏剧等的一种实用文体。其写作目的在于使人们对所介绍的事物有一个比较概括而又准确的了解。说明书在写法上要注意要突出事物的特点,要重视读者的心理,文字力求通俗易懂。
五、练习写一则产品说明书并说说写作技巧
第十二章 新闻和通讯
课题名称: 新闻和通讯
目的要求:1、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初步掌握新闻的写法
2、掌握新闻和通讯的区别
3、了解通讯必须形象具体和可以抒情议论的特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
教学重点: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教学难点:新闻导语的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2课时 讲练的形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出示一则新闻让学生分析组成新闻的五部分
二、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文体。广义是指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是指消息。因此消息也叫新闻。着重狭义的新闻。
二、新闻(消息)的特点
(一)、内容新。
(二)、事实准。
(三)、报道快。
(四)、篇幅短。
三、新闻的分类
从写作体裁上,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经验新闻、述评新闻等;
从报道内容上,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社会新闻等;
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消息、事件消息;从篇幅的长短上,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等。
一般地说,较为通行的分法,是以写作体裁来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动态新闻。这是新闻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迅速及时、准确精炼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新鲜事实 (包括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都不长,表述直接而简洁。
重大新闻和简讯都属于动态新闻。
重大新闻一般都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见报时占有显著位置。
简讯,又称短讯或简明新闻。由于它内容单一,文字简短,报刊发表时往往按其内容归类编排,前面冠以不同的栏头,如“国际短波”、“要闻简报”、“在祖国各地”等等。
(二)、综合新闻。这是综合报道全局情况的一种消息。它常常把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若干事实,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思想综合起来加以宣传报道。
综合新闻由于报道的面较宽,声势较大,概括性强,因此写作时要有典型材料;要善于围绕一个中心,将概貌的叙述和具体的事例(即“面”和“点”)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经验新闻。也叫典型报道。这类报道是指反映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某一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和成功经验的消息报道。这类报道的目的,在于指一般,带动全局,进一步推动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经验新闻在写作时要求交代情况、叙述做法、反映变化、总结经验,由事实中引出结论,从个别中指明规律,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述评新闻。又叫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一种评论性较强的消息。这类消息仍以叙事为基础,在叙事中进行评论,它要求有述有评,夹叙夹议,叙事概括扼要,评论“一针见血”。
写作述评消息,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防止脱离事实空发议论。同时,议论要少而精,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行述评时要作到旗帜鲜明,说理深刻,分析透彻。
四、消息的基本要求
(一)、要完全真实。
(二)、要用事实说话。
(三)、要有新鲜的内容。
(四)、必须客观、全面、公正。
(五)、应当简短、及时,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五、消息的结构及写法
一般地说,一条消息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一)、标题
标题是全文的眼睛,是内容的精神或提要。
引题,又叫“眉题”、“肩题”,其作用是交代形势,说明背景,烘托气氛,引出主题。
正题,又叫“主题”、“母题”,是整个标题的中心,是一则消息中最主要事实或思想的概括与说明。
副题,又叫做“辅题”、“子题”,一般是对正题的补充,用来提要式地标明消息的重要事实或事件结果,有时也用来说明主题的来源、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消息的标题具有多行的特点,但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多行标题。对消息标题的拟定,要认真对待,精心考虑。拟定标题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新鲜和精炼。
(二)、导语
导语是紧接电头(即“新华社某地某日电”或“本报讯”的字样,以黑体字标明)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这是消息的开头。消息的导语要简明扼要地叙述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要概括全文的基本内容,使读者率先获得一个大概印象,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兴趣。
一般的消息都有导语。那些篇幅较长,有若干个段落的消息,第一段话是导语。而较短的不分段的消息,往往第一句话是导语。简讯文字很少,一般没有导语。
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叙述式导语。
2.描写式导语。
3.提问式导语。
4.评论式导语。
5.引语式导语。
导语的形式很多,经常使用的大致有以上几种。但它们并不是死板的公式,不应因此而束缚自己的思想。一则消息的导语究竟应该怎样写,归根结底还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定。
写作导语常犯的毛病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过繁,概括提炼不够,把消息中许多具体材料,不分主次地全部塞到导语中去。这就失去了导语的意义。其二是过简,过简则看不出主要的新鲜的事实,因此也就无法担负起导语的职责。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之后对消息内容作具体叙述或说明的部分,也是发挥主题、表现主题的决定性部分。主体的结构顺序有:
1.时间顺序。
2.逻辑顺序。
3.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
写作主体部分的具体要求:
1.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2.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
3.通俗易懂、生动耐看。
在写作消息主体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事物的矛盾及其特点,运用各种叙述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穿插适当的描写、抒情、议论;长句、短句相结合等等,力求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波阑起伏,引人人胜。
(四)、背景材料
所谓消息的背景,是指新闻发生的历史、原因和环境。背景说明新闻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它是为充实新闻内容,烘托和发挥主题服务的。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一般穿插在消息的主体部分中,有时也穿插在导语或结尾当中。
可以作为消息背景的有以下三类材料:
1.对比性材料。所谓对比性材料就是对报道的事物进行前后、左右、正反、今昔等各方面的对比,用以突出所报道的内容的重要意义。例如:1962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条消息《×县人民有了电灯》。这条消息用一段交代了背景:“过去,这里的城镇一般用煤油灯和蜡烛照明;农村点的是昏黄的豆油灯,或者是松树明子,叫‘明子灯’。”
2.说明性材料。所谓说明性材料是指那些介绍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的材料,可以用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例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条消息有一段说明性材料,交代了南阳的历史环境:“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诸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管整日,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此段说明性材料介绍了时代背景,说明了南阳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战略要地,是历代战争中兵家必争之地。这段背景材料,突出了解放南阳的重大政治意义,有很强的说服力。
3.解释性材料。所谓解释性材料,是指对人物的出身、经历、产品的性能、特色,以及专用术语、技术性知识做必要的介绍或解释所用的材料。
恰如其分地运用背景材料,可以衬托消息的意义,深化主题,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五)、结尾
消息的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活。好的结尾,能加深读者对主要事实的感受,让读者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1、小结式。
2、启发式。
3、号召式。
有些消息没有结尾,这是因为主体部分已经写得始末清楚,无须再写结尾。
六、 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及时地反映人物和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和消息一样,是报刊、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文体。
七、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消息比通讯篇幅短。它一般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地报道事实。而通讯则要求较完整、细致地展示所报道的事件和人物的面貌,因而篇幅比消息稍长一些。
(二)、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消息主要以报道事件为主,通讯则以写人为主,着重写人的实践活动,反映人的思想品质。虽然有的通讯着重写事件,但事件本身也离不开人的活动,不能忽略人的实践。
(三)、从时间上看,消息的时间性极强,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反映现实生活最迅速、最敏捷。而通讯则没有消息那样严格,一般只要求做到及时就可以。
(四)、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一般是用叙述方法介绍事物、交代事件过程。而通讯则需要在叙述的基础上,适当穿插其他表达手法。通讯反映人物和事件比消息细致详尽、具体生动,表现力强。通讯既可以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书信体等等。
八、通讯的特点
(一)、真实性。在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上,通讯和消息完全相同。通讯要求生动形象,是指它在写作和表现方法上的要求,但不能为追求故事性而添枝加叶、移花接木,搞“合理密植”、“合理想象”等。
(二)、时效性。消息和通讯都要迅速及时,同一素材的消息和通讯,有时先发消息,续发通讯;有时同时见报。因为各有所长,互为补充。但过迟的通讯,同样会丧失新闻的时效性,成为“昨日黄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三)、生动性。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讲话,还要用形象讲话,要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活动,有生动的环境场景描写,有类似电影的特写画面,在叙述事件过程时,有波澜、有情节,讲究故事性、趣味性。
(四)、评论性。通讯有的以描述事实为主,以事实本身感人;有的以夹叙夹议为主,在叙述中表明作者的观感、评价、倾向。
即便以描述为主的,在蕴含感情的色彩中,同样带有作者的品评。当然,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文体,它应该紧扣人物、事件的特点,画龙点睛,旁敲侧击,情理相融,使读者饶有兴味。通讯的评论贯在以情感人,理在情味之中。
通讯的种类很多,根据通讯反映的具体内容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人物通讯
(二)、事件通讯
(三)、概貌通讯
(四)、工作通讯
(五)、新闻小故事
九、通讯的写作
(一)、主题的确立
(二)、角度的选择
(三)、材料的取舍
(四)、结构和表达
通讯的开头、结尾都很重要。怎样开头才好要根据需要:有的开门见山,揭示矛盾,紧扣主题,切入正题;有的描写景物,演染气氛,引出下文;有的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摆出问题,使人产生悬念,引人人胜;有的运用诗歌典故或故事传说做开头;还有解释性的开头。
结尾要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在具体写法上也有多种多样;有的概括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有的抒发感想或议论;有的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有的引用诗歌、典故、名言进一步点明主题。
(五)、通讯中的叙述和描写
叙述是通讯写作的基本表现方法,它是对人物、事件和客观情况的说明与交代。人物的事迹、经历,事件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叙述。叙述要做到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方法灵活(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是通讯写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它是抓住事物特征,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刻划。常用的方法有:
1.人物描写,不但注意音容笑貌、形态特征;还要注意刻划人物思想性格,揭示内心世界。要正确处理先进人物个人同党和群众的关系,不要把人物神化、塑造偶像。要分清人物事迹的主次、轻重。
2.细节描写,就是把那些看来细小,但意义很大的生活细节,加以细致深入的描写,以突出人物。
3.场景描写,它用于交代背景,烘托环境,映衬人物、事物。但要注意有的放矢,借景传神。
(六)、通讯中的议论与抒情
议论,是作者对所报道事物的本质、意义、内在规律以及它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等,从理论、政策、思想上加以揭示,说明和引申发挥。抒情,是作者亲身感受和思想情绪的直接抒发与表达。在通讯中,议论与抒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议论抒情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本质,深化主题思想,突出人物性格和事件意义,增强思想性和感情色彩。议论与抒情,第一要有情而发,真挚、健康、积极,而非矫揉造作;第二要与报道的人、事紧密相关,不要油水分离;第三要恰当巧妙,要少而精,不要滥发议论。
内容小结: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最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指消息,
新闻(消息)的特点是内容新、事实准、报道快、篇幅短。
消息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的。
通讯则是较完整、细致地展示所报道的事件和人物的面貌,篇幅比消息稍长一些。通讯的种类很多,大致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新闻小故事。
作业:写一则消息
第十三章 经济合同
课题名称:经济合同
目的要求:1.掌握经济合同的概念、特点、种类、结构、写法
2.理解经济合同的用途
3.能够运用经济合同处理经济事务
教学重点:1. 经济合同的条款
2.经济合同的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经济合同的结构和写法
教学时数及方法:4课时 讲授 、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通常也叫合约或契约。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此法对合同的概念作了统一的界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经济合同依据其经济性质,是指平等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二、合同的作用
(一)合同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规划的客观保证。由于合同能直接反映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需求情况,可为宏观经济规划的编制提供各种切实可靠的数据;同时,国家的宏观规划也是签订合同的主要依据。所以,千千万万个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就客观地把国家宏观经济规划落实到了各个企业的生产和经销中,而使之得以实现。
(二)合同是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合同签订后,生产者就必须按合同规定的产品、数量、质量和期限等要求,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生产活动,力求提高履约率,实现企业的利润指标。所以,签订、兑现合同的过程就是企业确定生产任务、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
(三)通过合同把供、产、销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克服产销脱节。供需不协调的现象。在经济活动中,运用合同形式把生产需要的设备和原料按期供应生产企业,保障生产顺利进行。产品产出后运送到供销部门,使生产企业又有了足够的生产资金,保证生产的发展。如此无穷循环往复,把企业之间互相依赖的供、产、销关系衔接起来。所以订立合同也是组织各企业协作的有效方式。
三、合同的特点
(一)合同具有法律的效力。因此,合同签订后,各方当事人就必须严格履行合同的内容,否则就会受到经济制裁,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宏观经济规划的要求。国家不允许随便生产、销售的物品不能作为一般合同的标的,否则,合同内容即使是当事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
(三)订立合同必须贯彻平等、公平、协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有权自愿表达自己的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干预或包办代替,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四)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强调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的能力,是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防止有人利用合同买空卖空,从中渔利的现象发生。
四、合同的种类
合同的种类较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若干类别。
(一)按形式分,可分为表格式合同、条款式合同以及表格、条款相结合式合同。
(二)按期限分,可分为长期合同、中期合同、短期合同。
(三)按内容分,可分为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借款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等。
(四)按性质分,可分为转移财产的合同、完成工作的合同、提供劳务的合同。转移财产合同就是合同一方将一定数量的物品转移给合同的另一方,由另一方支付或不支付相应价款的合同(转移财产包括产权转移、经营管理权转移、使用权暂时转移),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赠与合同等;完成工作的合同就是合同一方完成合同的另一方交给的工作,由另一方按量按质付给一定的报酬,如技术合同、承揽合同等;提供劳务的合同就是合同一方按约定的条件,使用自己的劳力、设备或工具为合同的另一方提供劳务,由另一方付给相应报酬的合同,如运输合同,仓储合同等。
(五)按合同是否立即交付标的分,可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诺成合同,即订立合同后不马上交付标的的合同,如建设工程合同,承揽合同等;实践合同,即合同订立后立即交付标的的合同,如租赁合同、借款合同。
五、合同的条款
每份合同的条款多少不等,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法定条款,即《合同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的条款,这是合同的主要内容;另一类是约定条款,即合同当事人各方经协商一致的条款,如货物运输的包装要求,保险费、报关费等由何方支付,货物超欠幅度,自然损耗率等方面的规定。这里我们将合同的法定条款介绍如下: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当事人的名称是指法人的名称,即签订合同单位的法定名称;当事人的姓名是指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是指法人或自然人真实的住址。
(二)标的
标的就是合同当事人各方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由于合同的种类不同,其标的也不同,如买卖合同的标的是工农业产品,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是工程项目,借款合同的标的是货币。标的名称要使用公认的名称,并且要具体明确。
(三)数量
数量是标的多少、轻重、大小的表示。数量一是要采用国家法定的度量衡单位来计算;二是要详细具体,如以包、箱、袋作单位计算数量时要说明其里面装了多少斤或多少件等。对尾差、自然损耗率等的许可范围也要加以说明。
(四)质量
质量是指标的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性能素质和外观状态标准。国家有规定的,要说明按国家哪一年颁布的标准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合同当事人各方要协商确定标准。
(五)价款或酬金
价款或酬金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向交付标的的另一方当事人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代价。标的是货物的,代价称为价款;标的是提供劳务的,代价称为酬金。产品价款和劳务酬金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执行,并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交付标的和支付价款或酬金的时间界限。可规定为即时履行或一定期限内履行。履行期限要明确规定年、月、日,不能用“明年”、“秋季”、“以后”、“尽可能”等模糊词语表述。
履行地点是指交货、服务、付款等地点。履行地点要具体明确,如货物运到北京,要明确北京的具体地点;若遇地点重名,要在地点前冠以省、市、县名称,以免引起合同纠纷。
履行方式是指合同当事人以什么方式履行合同义务。要根据标的的不同情况加以规定,例如货物验收采用什么方法,对隐蔽性问题是否允许使用后提出;货物是自行提取,还是代办托运;货物采用什么运输工具;何方支付运输费用;价款或酬金是支付现金,还是用支票;是一次付款,还是分期付款等,都要具体明确。
(七)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办法
违约责任是指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后,由于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地过错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适当履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的责任。对违约责任的追究,可以用支付违约金、支付赔偿金、继续履行合同等方式解决。如因违约产生争议,可根据《合同法》第128条的规定解决。“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意和解、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六、合同的结构和写法
合同的结构是:标题+约首+正文+约尾
(一)标题
合同的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合同性质+文种 如:《借款合同》、《仓储合同》
2、合同标的+合同性质+文种 如:《松下电视机买卖合同》、《汽车租赁合同》
标题写在合同文本首页上方居中的位置。
(二)约首
约首包括订立合同各方当事人名称或姓名。为了使正文行文简便,当事人名称或姓名简称为“甲方”、“乙方”;或“供方”、“需方”;或“发包方”、“承包方”;或“出租方”、“承租方”等。其写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头空两格写“订立合同双方(或各方)”,然后分上下行排列写各方单位名称,其后分别写“以下简称甲方”、“以下简称乙方”。例如:
订立合同双方:
供货单位:时兴服装厂,以下简称甲方。
购货单位:荣鑫百货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2、开头空两格分上下行排列写“甲方”、“乙方”,其后分别写各方单位名称。例如:
甲方:果饵食品公司
乙方:天仁副食品商场
3、开头空两格分上下行排列写“供方”、“需方”或“发包方”、“承包方”或“出租方”、“承租方”等,其后分别写其单位。例如:
发包方:立新化工厂
承包方:孟杰市第一工程建筑公司
(三)正文
开头很简要的写明订立合同的根据或目的,说明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该合同。例如:“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转让方与受让方根据技术转让合同的要求,本着互利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或采用与此类似的写法,“为了……目的,根据……的规定,经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在一般情况下,合同都可以采用这种开头方式。
然后另起一行分条写合同的法定条款(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和约定条款。
一般最后的一两条写订立合同的有关事项说明。
(四)约尾
约尾一般包括签订合同各方的公章,法定地址,法定代表人的签名,电话号码,传真号,开户银行及帐号,邮政编码,签订合同地点和日期(有的把日期写在约首)等。
七、撰写经济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一)遵守《合同法》。经济合同是依据法律规定而签订的,这是与其他文书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撰写合同时应严格遵守《合同法》的规定,在其内容上,签订的程序上,都不得与国家法律和法规相违背。凡违反《合同法》的合同,均属于无效合同。
订立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平等互利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因自己的行政地位高于对方或技术有优势、经济实力雄厚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强行订立违反对方当事人意志的经济合同。协商一致是指合同是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订立的,而不是以胁迫、利用对方急需产品或无经验等而签订的。等价有偿是指双方从交易中得到相应的补偿,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对方无偿交换物品。在履行合同中一方受到损害时,也要进行补偿。价格合理,价实相符,是等价有偿的体现。
(二)格式规范。经济合同是规范性文本,一般具有固定的格式以保证合同条款的齐全。对于因特定需要而签订的合同,需要在撰写时认真斟酌,要采用规范形式,合同条款要详细、周全。
(三)语言准确。合同的语言要求严谨、无歧义,标点正确;有关数字准确,计量要采用法定单位,涉及技术问题的,要正确使用术语。
第十四章 经济活动分析
课题名称:第一节 经济活动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其概念和特点
2、掌握经济活动分析的写法
教学重点:经济活动分析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经济活动分析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与方法:2课时 讲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一、概念和特点
1、概念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表述经济活动分析过程的一种书面报告。其中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企业的经济活动是指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全部过程。经济活动分析就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为指导,以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资料和通过调查所取得的有关资料为依据,对某地区(或某行业、某部门)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分析的行为。将这些分析过程和结果撰写出来就成了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2、特点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具有分析性、总结性和指导型的特点。
(1)分析性。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要表述经济活动的分析过程,体现了很强的分析性。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中常用以下分析方法:①对比分析法。又叫指标对比分析法。它是将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找出差异的原因。例如: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完成情况相比,可说明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然后根据差异去找原因。运用对比分析时,要注意问题的可比性。②因素分析法。是以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方式表明观点方法。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结果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利用因素分析法,可以比较清楚地探求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企业经营结果之间的关系。③平衡分析法。有叫综合比较法。这是利用有关相对应的指标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分析时要综合考虑,防止片面追求某一指标。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不平衡状况是为了求得企业经济活动的新的平衡,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总结性。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具有总结性。它是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活动或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分析,对特定阶段经济活动的得失予以总结,可供经营决策者从中吸取教训。
(3)指导性。经济活动分析的结果及其总结的经验教训,对克服消极因素,提高经济活动效益,安排好下一步的工作 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为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微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涉及面广,或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影响较大,事关全局。其分析多着眼于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内在规律,用以指导全局工作。
微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涉及面窄,仅涉及一个企业或一项产品,影响较小。其分析偏重于某些具体问题,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做好该项工作制定措施,并提出具体安排。
(2)按内容涉及的时间,可分为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不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事前预测分析报告和事后总结性分析报告。
(3)按报告内容涉及的对象,可分为生产、销售、成本、财务等方面的分析报告。
(4)按报告内容的广度和特点,可分为综合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是对于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后写成的书面报告。这类分析报告一般都是在全面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及其完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及重要因素,研究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而对分析对象作出全面评价和系统总结,对今后的发展提出总的设想。
专题分析报告是针对经济活动中某一天关键或重要问题进行专门分析、研究后写成的书面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可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进行研究,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对其自身的某一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她具有反映情况及时、内容集中、目的明确、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
三、作用
经济活动分析是科学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部门经常要进行的常规性工作之一。它可以起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具体讲,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依据。任何部门和企业都要依据客观要求进行决策,并指定相应的长期、中期及作业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地监督和调整,使得企业的长期决策目标得以实现。监督和调整的依据就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分析。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全面了解情况,对于调整上期的计划目标和制定下一个时期的工作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提高经济核算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和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发生的经济事项通过日常的会计、统计数据和报表资料反映出来,由于这些数据和资料是分散的,往往还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反映的情况也是单一的,无法说明其生产的内在原因及发展规律。因此,还要根据报表数字、统计数据及调查资料,对经济经活动情况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可以将日常的经济核算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明确经营的问题和找到解决的方法,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提高到经济效益。
(3)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因此,各部门的微观经济活动分析调动了经营、销售、财务多方面人员的参与,对加强企业管理、财务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克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消极因素的重要手段。
四、写法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是标题、落款。各部分内容及要求如下:
1.标题
主要有两种形式:
(1)公文式。这类标题一般有单位名称、事由、内容和文种四部分组成,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省去其中一两项,如《**公司****年度财务状况分析报告》、《2000年度现金流量分析报告》。
(2)论点式。标题本身就可以分析问题的要点或突出主题,为强调说明也可以加上副标题,如《原油价格变动因素分析》、《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对企业结算方式的分析》。
2.正文
正文无固定格式,一般包括前言和主体两部分:
(1)前言。一般是介绍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时也介绍分析方法,交待背景,提出分析的内容和范围。前言的主要作用是为主题部分的写作和分析做好导引。其写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提问式、结论式、对比式、评论式等。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都要有前言,在写作时可以舍弃前言而直述主体,但应注意在主体中要体现前言中应介绍的问题。
(2)主体。主体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是全文的精髓所在,应从分析问题的要求和目的出发,利用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主体通常由情况介绍、分析和建议三部分组成。
首先,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分析报告,正文开头部分都应对具体情况进行介绍,如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生产计划执行情况、产品质量达标情况等,为后面的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要分析现状,评价经济效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将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差异、矛盾进行比较、说明,要找出关键性、规律性问题。分析时,可由点及面进行,既要分析成绩,又要暴露问题;既要找出主要原因,又要进行其它因素分析。例如,在分析企业成本高的现象时,就不能仅仅归咎于原材料涨价、人工费增加,还应该从材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工艺改进水平等管理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要提出建议。应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或措施。这部分内容在写作时应注意:建议要具体,措施要切实可行。
3.落款
报告的最后要有落款,标明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作者或单位,注明写作日期,以备查考。如标题下已具备,就不必再写了。
五、与其它相似文体的比较
1.与市场调查报告的比较
二者不同之处有三点:
(1)周期性不同。经济活动报告的周期短,属于定期报告,在月末、季末、年末或是在某一项项目结束时及时做出分析;而市场调查报告具有报道性,在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出现新问题、新矛盾时,要随时进行市场调查,在时间上是不定期的。
(2)涉及范围不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大多属于专题报告,主要是针对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做出的报告,如根据计划、成本、销售、广告效果等作出的分析;而市场调查报告所涉及的范围要广的多,可以是市场出现的任何现象。
(3)表述形式有所不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多以数据与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大多使用历史数据和市场调查资料,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专业分析,简单明了的将问题加以说明即可,一般无须过长叙述;市场调查报告的文体形式虽然也有相关数据,也要加以分析,但表现形式则可以根据内容更灵活、更多样,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
2.与市场预测报告的比较
二者分析对象有差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侧重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而市场预测报告则侧重于对市场未来进行预测。
六、写作要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写作中,除了要符合应用文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首先要有宏观观念,即对国家的经济政策、相关法规、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大背景要有一定认识,之后,再从微观经济入手。这样才能认清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经济形式,避免分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2)面上材料与调查相结合。这两种材料相结合,可以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容易找到微观管理的症结,进而提出改善管理的对策。
(3)数字说明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经济活动问题要凭数字说话,比较多的运用相对数、绝对数、平均数、百分比。说明时即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要注意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它,二者的结合,可以使人明白数字的来龙去脉,也可化枯燥的数字为可感觉的具体事物。
作业:练习写一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课题名称:第二节 经济预测报告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经济预测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经济预测报告的种类
3、掌握经济预测报告的结构写法
教学重点: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济预测报告的结构写法
课时安排与方法:1课时 讲析法
教学内容:
第二节 经济预测报告
在日本企业界,有这样一个信条:“企业的成败在于经营,而经营的关键在于预测”。我国历史上也记载着范蠡弃政从商并富甲一方的故事。范蠡曾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的观点,显示了他的预测能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未来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评估和预测,才能使企业顺应经济规律,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力于不败之地。所以,了解和掌握经济预测报告的知识,会为你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搏击,助上一臂之力。
一、经济预测报告的概念
在经济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进行预计测算,推断未来的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叫经济预测报告。
经济预测的任务是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以准确的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统计调查资料为依据,推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结果。它是探求按经济规律办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经济工作者驾驭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二、经济预测报告的特点
1.预见性
“预测”,是经济预测报告最主要的特点。它是在研究经济活动的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活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对其未来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预见。现实的经济状况、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变化情况,都是预测的重点。准确的预测结果必须反映预测对象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预见性就是科学性。
2.综合性
经济预测要求综合运用多门科学的知识,分析多方面的因素。譬如推测某一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及其发展的趋势,必须联系诸多的外部和内部的因素。既有社会的外部条件,亦有企业本身的内在原因;既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综合反映,也有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的互相结合。总之,应着眼经济全局,着眼发展趋势,综合各种已知因素去进行经济预测。
3.情报性
经济预测报告,包含着重要的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因为它记录和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和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它能为生产、管理、经营、销售者提供必要的情报资料。它来源于经济,服务于经济,与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这就使它具有了广泛的实用性和情报性。
4.时效性
经济预测报告必须迅速反映经济活动中的新变化、新动态,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保证预测内容和结果的时效性。
三、经济预测报告的种类
经济预测报告的种类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1.按预测对象分,可分为两种:
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即对整个国民经济或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系统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全面的总体的综合预测,如《当前宏观经济的前景展望》,《国民教育增长速度的预测》。
微观经济的预测报告,即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或某一产品的产销需求所做的预测。它以单个的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如一个企业、一个乡镇经济发展前景和家庭、个人经济活动的前景的预测。如《浅析彩色电视机的消费趋势》。
2.按预测期限分,可分为长、中、近、短期经济预测报告四种:
长期经济预测报告指对五年以上的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中期经济预测报告指二到五年内的经济发展前景的推断;近期经济预测报告,一般是年度的经济发展的预测;短期经济预测报告,一般是季度性的经济形式预测。
3.按预测的内容分,有市场需求的预测报告、生产预测报告、销售预测报告、成本预测报告、技术发展预测报告、社会购买力预测报告等。
四、经济预测报告的结构
经济预测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
(一)标题
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完整式标题,包括四要素,即预测时限、预测区域、预测对象和文种。如标题《1996年与1997年全国劳动就业形势分析预测》,《今明两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状况预测》。
还有一类标题,不是四要素具全,有的着重强调时间,有的着重强调预测方法,有的着重强调预测范围,但都包括对象和文种。如《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预测》,《涤纶纤维发展趋势预测》,《2000年化学建材需求预测》。
消息式标题,类似新闻报道的消息标题,从标题中可以看出是标题预测,但却不用文种“预测”两个字。如《我国家电产品还有多大市场?》,《明后两年物资形式展望》。
(二)正文
经济预测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
即预测报告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预测的范围、对象、时间、地点、目的,说明预测主旨。有的不单独写前言,开篇直接写现状。
2.主体
是预测报告的中心部分,一般由概况、预测部分、建议部分组成。
(1)概况。这是对预测对象历史和现状的说明。要运用准确、全面的情况和数据,将预测对象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情况作简要的回顾和说明,为下文的预测作铺垫,作为预测分析的基础。如介绍企业的产销情况、购买力的投向情况、同类行业的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和技术设备的情况等。
(2)分析预测部分。这是在深入分析预测对象现状的基础上,形成的对预测对象未来前景的估计,是预测报告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要选用适当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对选取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分析研究,注意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综合比较,并结合当时当地最新的情报,做出科学的预测。
常用的经济预测方法有两大类。
一类是定性预测法,也称判断预测法、经验预测法,即依据预测者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取得同预测对象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并在对这些资料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判断预测对象的未来情况的预测方法。它主要包括三种方法:
购买意向调查法,即预测者向商品的可能或潜在消费者直接了解、探询他们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购买意向所使用的方法。
专家意见法,又称“德尔菲法”,一般选择一定数量的专家,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记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轮番征询不同专家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从而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这是近二三十年较为盛行的一种预测方法。
业务人员估计法,将经营人员、销售人员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统计、归纳起来,在一定的决策层进行分析比较、讨论研究,最后确定一个中间值作为预测值。
一类是定量预测法,即根据已掌握的比较完备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式推导出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变动趋势。又有模拟预测法、平均数预测法、因果预测法等。
运用定量预测法必须掌握足够的数据,否则会使预测失误。它的优点是比较客观,不受预测者主观倾向的影响,但由于市场的随机性、变化性很大,有些预测单凭数字是不够的。而定性预测法简单易行,但缺少量的说明,结论包含的主观因素太多。所以,在实践中,两种预测方法常常是结合使用的,二者互补,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
(3)结论与建议部分。这是在对预测对象未来前景做出估计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以供决策部门参考,是预测报告写作的根本目的及现实意义的集中体现。写作中,要紧扣概况和预测中提供的事实、揭示的矛盾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切忌抽象笼统。
预测报告正文的三个部分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但根据实际需要,三个部分的顺序可以适当变动。可将概况与分析合在一起写,也可将预测与建议并在一个部分表述,或者先提出预测结论,然后分析说明得出结论的依据,再提出建议和措施。
3.结尾
许多经济预测报告没有结尾,常常是写完建议就结束全文。如有结尾,或是回应开头,或是归纳全文,或是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五、经济预测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资料充分,数据准确。经济预测的科学性要求资料数据准确无误。因此,必须掌握大量的、全面的、系统的资料数据,以确保预测结果的精确可靠。
(二)系统分析,推断合理。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的预测,要做到切合实际,可靠性强,必须有严密的科学的分析推断。分析是前提,推断是核心,他们是预测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恰当地选择预测方法,根据预测的目的、要求以及预测对象的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与判断。
(三)语言规范,表述简明。经济预测报告是一种指导性的实用文体,涉及预测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许多专有词语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因此,作者必须具备经济学、数理统计、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有较高的经济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必须规范、明确,切忌繁言浮饰。有些复杂数据还可以适当使用图表,使表达更简明更直观。
五、练习写一篇经济预测报告
第十五章 司法文书
课题名称:第一节 司法文书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司法文书的作用、分类。
2、掌握司法文书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求。
教学重点: 司法文书的特点
教学难点:司法文书的写作要求
课时安排与方法:2课时 讲析法
教学内容:
由司法文书日常应用的广泛性、重要性谈起导入新课。
司法文书概述
一、司法文书的概念、种类
司法文书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以及诉讼当事人,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司法文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司法文书,包括公安机关的侦查文书、检察机关的检察文书、法院的裁判文书、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文书以及这些机关所制作发布的各种公告、命令等。广义的司法文书除以上的公文外,还包括公证机关的各种公证文书,诉讼当事人依法向司法机关递交的各种诉状等。
诉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的分类有:按诉讼案件的性质可分为民事诉状、刑事诉状和行政诉状三类;按司法程序方面分为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和申诉状。
二、司法文书的特点
(一)制作的合法性
(二)形式的规范性
司法文书的形式一般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种司法文书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机关颁布的统一格式样本,不允许另搞一套。主要指:第一,格式固定。第二、称谓法定。如起诉状的当事人称“原告”、“被告”。第三,用语规范。
(三)表述的准确性
(四)实施的有效性
司法文书的法律效力是指它具有强制性的执行效力。
三、司法文书的作用
司法文书是司法实践活动的忠实记录和法律凭证,也是实施法律的有效保证,因为它是保证法律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得力工具。同时,司法文书也是一种宝贵的档案材料,如检查刑事案件中的执法情况,可以通过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判决、执行等阶段司法阶段的案卷查阅和分析。
四、司法文书的制作要求
尊重客观事实,恪守国家法律,保证司法文书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二)司法文书在写作格式和使用上要遵守一定的程式和规范。
(三)司法文书的用语要准确、精练,高度概括。在叙事方面,诉状类文书只要写明大体的发展脉络,突出重点的细节。分析说理方面,也要明确和简洁。
(四)写作及时,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和有效期限。如上诉状、答辩状等,都有法律规定的时限,超过时限,就失去了诉求或答辩的权利。
练习:结合起诉状和答辩状例文,分析说明司法文书的特点和作用。
作业设计:
搜集各类诉状至少各一篇。
结合例文说明诉状的写作要求。
课题名称: 第二节 起诉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起诉状的含义、分类和作用。
2、掌握起诉状的结构写法。
3、能够熟练写作起诉状。
教学重点: 起诉状的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起诉状的正文写法
课时安排与方法:2课时 讲练评析结合
教学内容:
复习司法文书的概念、分类特点导入新课
起诉状
一、起诉状的含义
起诉状俗称“状子”,它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与当事人的另一方对有关权利和义务问题发生争执而未能协商解决时,向有管辖劝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审理、裁决所制作的法律文书。
二、起诉状的种类
从案件的性质上看,起诉状可分为民事起诉状、刑事自诉状和行政起诉状三类。
(一)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是民事案件的原稿或其法定代理人,为了维护民事权益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执或纠纷,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诉讼状。我们常说的经济纠纷案件通常都属于民事案件的范畴。
(二)刑事自诉状。刑事自诉状是刑事案件的自诉人(即原告、受害人)或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向人民法院控告刑事被告人,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附带民事责任所递交的书面请求。
(三)行政诉讼状。行政诉讼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审理、裁决的书面请求。
三、起诉状的作用
(一)起诉状是法院进行审理或调解的依据。
(二)起诉状是被告人进行答辩的依据。
四、起诉状的结构写法
起诉状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首部
首部要依次写明下列内容:
1. 标题。标题要根据案件的具体类别确定。例如:“民事起诉状”、“刑事自诉状”、“行政起诉状”、“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经济纠纷起诉状”。
2. 当事人基本情况。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他们的代理人。
正文
正文包括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部分。
1. 案由和诉讼请求。案由,即控告的罪名。诉讼请求是说明原告犯有何罪,请求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原告的诉讼目的和要求,应在诉讼请求中向法院明确具体地提出来。例如,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偿还债务”,或“继续履行合同”,或“停止侵权”等。
2.事实和理由。事实和理由部分是诉状的核心部分。事实是法院裁判的根据。刑事诉状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地反映案件的具体情况,详细交代被告犯罪行为的“七要素”,即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情节和结果等内容。民事和行政诉状应写明权益纠纷的事实和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结果等。起诉状的理由,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明辨是非曲直,阐述被告侵权行为或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责任。。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常用的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
尾部
起诉状的尾部应依次写明以下内容:
1.人民法院的名称。
2.附项。
如:(1)本状副本×份。
(2)物证×件。
(3)书证×件
3. 起诉人的姓名或盖章。
4. 起诉的时间,即在署名的下面写具状的年、月、日。
5. 起诉状如由代书人代书,应写明代书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格式1】
民事起诉状
(公民提起民事诉讼用)
原告
被告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此致
××××××人民法院
附:1. 本诉状副本 份
2. 其他证明文件 份
起诉人
年 月
注:原告、被告栏,必须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不知晓的可写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格式2】
民事起诉状
(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用)
原告名称: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 职务: 电话:
企业性质: 工商登记核准号:
经营范围和方式:
开户银行: 帐号:
被告名称: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 职务:
电话: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此致
××××××人民法院
附:1. 本诉状副本 份
2. 其他证明文件 份
起诉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 月 日
五、起诉状的写作要求
(一)请求目的明确、具体,请求应合情合理,切实可行。
(二)写事实和理由要以双方争议的焦点和实质性的分歧为重点,事态过程应概述,与争议或纠纷无关的情节不要写。
(三)行文简明,语言得体。
(四)注意诉讼的特殊限定。
六、例文分析
七、模拟写作:根据所提供材料写一篇起诉状。
课题名称:第三节 上诉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上诉状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上诉状的结构写法。
3、能够熟练写作上诉状。
教学重点:上诉状的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上诉状的正文写作
课时安排与方法:2课时 讲练法
教学内容: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上诉状
一、上诉状的概念
上诉状是诉讼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因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撤消、变更原判或重新审理的诉讼文书。上诉状依据案件的性质,分为上诉状、民事上诉状与行政上诉状三种。
我国法律规定,案件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当事人对第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出上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剥夺其上诉权。
二、上诉状的结构写法
上诉状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内容。
首部
首部应写明以下内容:
1. 标题。根据案件性质写明“××上诉状”。如“民事上诉状”、“刑事上诉状”、“行政上诉状”或“经济纠纷上诉状”。
2. 当事人基本情况。按照先上诉人后被上诉人的顺序,分别列写,写法与起诉状相同。在“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之后,要用圆括弧注明他们各自在原审中的诉讼地位,如“原审原告”、“原审被告”。
(二)正文
正文是上诉状的中心部分,包括上诉案由、上诉请求和上诉理由三个部分。
1.上诉案由。这一部分主要写原审人民法院名称、处理时间、案件编号、案由和对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通常的写法是:“上诉人因××(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号的判决(或裁定),特提出上诉。”
2. 上诉请求。它是指针对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撤消或者部分地变更原判决或裁决的请求。
3. 上诉理由。这部分应以上诉请求为中心,针对原判决或裁定的不当之处进行说理。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阐明原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并提出纠正或否定错误的事实和证据。二是否定原审判决对案件定性的准确性,具体指出其错误或不当之处,三是指出原审判决所援引的法律条文不准确,并提出法律依据。四是指出原判所采用的审判程序不合规定,如审判组织不合法,应回避而未回避,必须辩护而无辩护人等。
(三)尾部
【格式1】
民事上诉状
(公民提起上诉用)
上诉人:
被上诉人:
上诉人因 一案,不服 人民法院 年 月 日( )字第 号,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上诉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 份
上诉人
年 月 日
民事上诉状
(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上诉用)
上诉人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 职务: 电话:
企业性质: 工商登记核准号:
经营范围和方式:
开户银行: 帐号:
被上诉人名称:
所在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姓名: 职务: 电话:
电话:
上诉人因 一案,不服 人民法院 年 月 日( )字第 号,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上诉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 份
上诉人
年 月 日
三、上诉状的写作要求
(一)要求对象明确,具有针对性。
(二)以驳论为主,立论为辅,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三)要有理、有据、有节。
要在有限内将上诉状送交上级法院,逾期无效。
例文评析
模拟写作练习:
根据所提供材料写一篇上诉状。
课题名称 :第四节 答辩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答辩状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掌握答辩状的结构写法
教学重点:答辩状的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答辩状正文写作
课时安排与方法:2课时 讲练法
教学内容: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答辩状
一、答辩状的概念、种类
答辩状是指在诉讼活动中,被告或被上诉人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或上诉状副本后,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答复和辩驳的诉讼文书。
根据审判程序不同,答辩状有一审程序答辩状和二审程序答辩状。前者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状而提出的答辩;后者指被上诉人针对上诉人的上诉状而提出的答辩。
根据法律适用范围可分为民事答辩状和、刑事答辩状和行政答辩状。
三、答辩状的作用
1. 有利于维护被告人或被上诉人的合法权益。
2. 答辩状也有助于法院兼听则明,客观公正地办案。
四、答辩状的结构写法
答辩状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首部包括以下内容:
1. 标题。 标题一般写明“答辩状”,或“经济纠纷答辩状”,或“民事答辩状”,或“刑事答辩状”。
2. 答辩人基本情况。答辩人的基本情况与诉状中原、被告的写法相同。
3. 答辩事由。
(二)正文
正文包括答辩理由和答辩意见。
1. 答辩理由。这是答辩状的核心部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抓住原起诉状或上诉状的错误事实或不当之处,作为反驳的论点;其次,要列举客观真实的事实和证据材料作为反驳的论据;最后,要援引法律条文,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阐述理由应做到有理有据,不要空泛议论,不要无理狡辩。
2. 答辩意见。答辩意见包括:一是依据法律和客观事实,说明答辩理由的合理、合法和正确。二是通过对事实的概括归纳,指出对方诉状或上诉状中的谬误。三是提出自己的主张,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准确裁判。
(三)尾部
尾部应依次写明致送人民法院名称,有关附项,答辩人署名或盖章,具状日期。其中附项部分要注明副本份数,人证、物证、书证等的名称和数量。答辩状如果请人代书,应在年月日之下写明代书人是姓名、工作单位、职务。
【格式】
民事答辩状
答辩人:
地址:
答辩人因 一案(或:答辩人因 对 一案所提上诉),提出答辩意见如下:
此致
××××人民法院
附:本答辩状 份
答辩人:
年 月 日
注:答辩人为法人或组织的,按法人的项目填写.
五、答辩状的写作要求
(一)必须注意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
(二)辩状的写作要突出针对性。
行文注重逻辑性。
例文评析
模拟写作练习:
根据所提供材料写一篇答辩状。
课题名称:第五节 申诉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申诉状的作用,明确申诉状的概念。
2、掌握申诉状的结构写法,提高写作诉状的能力。
教学重点:申诉状的结构写法
教学难点:申诉状与上诉状的区别
课时安排与方法:2课时 讲练法
导入新课
申诉状
申诉状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首部一般要写明以下三项内容:
1. 标题。根据案件性质确定标题。如“民事申诉状”、“刑事申诉状”、“行政申诉状”。
当事人基本情况。写明申诉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情况。
3. 案由。用简明的文字表明申诉人对哪个人民法院何时以何字号作出的判决提出申诉。如“申诉人×××因××一案,不服××法院××××年×月×日(×× )字第×号刑事(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现申诉如下:”
(二)正文
正文包括:
1. 请求事项。 写明申诉人要求人民法院解决的问题,表明自己通过申诉所要达到的目一、申诉状的概念
申诉状又称再审申请书,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复查重申的文书。
申诉状有民事、刑事、行政申诉状之分,是运用审判监督程序维护司法正义性和准确性的一种文书。在一定情况下,申诉是纠正已发生效力的错误判决或裁定的有效补救方法。
二、申诉状的结构写法
的。
事实和理由。 这是申诉状的主要部分。要对申诉请求进行论证,对原审的不当之处进行辩驳。
(1) 概述案件事实真相、原来的处理经过和最后的处理结果。
(2) 具体阐述自己的申诉理由和依据。
(3)归纳总结,引申出申诉的具体要求,请求重新处理或再审。
(三) 尾部
这部分与其他诉状的写法基本相同,依次写明致送机关、附项、申诉人姓名、具名及日期等。
【格式】
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
申请人 对 人民法院 年 月 日( )字第 号 不服,请求再审。
申请事项
事实与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附:原审 书抄件1份
申请人
年 月 日
三、申诉状与上诉状的区别
申诉状和上诉状的相同点,都是向同级或上级法院、检察院提请重新审理的文书。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一)针对对象不同。申诉状是针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言的,包括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也包括第二审终结的判决、裁定。不论第一审判决、裁定是否经过上诉,也不论这些判决、裁定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只要确有错误,均在再审申请的范围内。而上诉状的对象只限于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
(二)提交时限不同。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效力后2年内提出。而上诉状的规定时限是,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必须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必须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三)递交机关不同。申诉状可向原审判法院提出,上诉状则只能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四)受理条件不同。再审案件必须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申请人提出申请后,可能引起审判监督程序,也可能不引起这一程序。
四、例文评析
五、情景模拟写作练习:
根据所提供材料写一篇申诉状。
第十六章 论文
课题名称: 第一节 学术论文
目的要求:1.了解论文的概念、特点;
2.掌握论文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3.初步接触学术论文的写作。
教学重点:论文的结构
教学难点:论文写作
教学时数及方法:四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学术论文
一、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学术论文是总结、研究、探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问题的应用文。
学术论文 表达方式:议论和说明
语 言:准确、科学
分类:1.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是指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法学、人口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所写的论文。
2.自然科学学术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试验并作分析或阐述,从而揭示这一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论文。
(二)、特点
1.科学性: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记录和表述,要求作者严格遵循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或阐明科学道理,容不得半点虚假。
2.创新性:学术论文的价值在于它的创新性。创新性是衡量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
3.理论性:学术研究是相当复杂的活动,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艰苦的探索并做出科学的论断,侧重于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严密的论证和分析。
4.专业性:专业性体现在内容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探讨,同时在语言表达方面会使用大量的与内容和问题相对应的专业术语。
二、结构与写作要求
学术论文的格式可包括前置、主体、附录部分。各部分具体写作如下:
(一)、前置部分
1.标题:又称题目、题名。
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对选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2.署名:在论文标题的正下方书写作者姓名。
3.摘要:又称提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观点、成果和结论等。一般为300—500字为宜。
4. 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一般书写在摘要下面。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语或术语,一般从题目或论文中精选而出。主题词一般3—8个,其目的是为了文献检索提供方便。
5. 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在关键词的下面。
6.目录:有些学术论文篇幅较长,文中又有若干小标题,为方便阅读,可列出目录。
(二)、主体部分
1.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论文的正文一般由引言、本论、结论组成。
引言:又称绪论、前言:引言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简单介绍研究工作的目的及意义、背景及原因、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前人的成果、自己的创见,有的还对本论、结论作扼要的提示,字数不宜太多,可以对以上内容有选择的写作。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集中体现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关键部分。应对研究的内容作全面的分析、论证、详细说明作者的观点。本论是展开论述、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要求层次清楚,富有条理,言之有据,以理服人;切忌空洞罗列材料,不事分析推理。应围绕中心,从多方面、多角度确立若干分论题,用分论题论证中心论题的正确性。经常采用分列小标题(分论并列式、直接递进式、双重混合式)或标示层次序码的方法,来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层次。或并列展开,一一论述,或层层推进进行论述,或按因果关系,总之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科学地安排结构。
结论:结论是全文的收束,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结论既要照应绪论,又要写的简明概括。常用的结尾方法有:总结性结论、探讨性结论、预测性结论、交待性结论。
2.引文与加注:文中引文或需加注处加注序号,以便标注引文的出处或注释内容。可在本页地脚处标注,亦可在文尾标注。
3.参考文献目录:反映作者对选题的了解程度,使读者相信论文水平,增加资料的可信度。
目录应写明参考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版次等相关内容;如果出自学术论文,应注明作者、论文标题、期号、页码等。
(三)、附录部分
附录部分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凡因篇幅所限不便写入正文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数据、图表等均可入附录,并编连续页码。
另外论文可以有封面和封底,使用与文稿一致的纸张。封面依次书写论文题目、作者单位、作者姓名、成稿时间。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应标注指导教师姓名。
案例分析:【例文7.1】见书。根据论文构成要素分析,进一步掌握论文构成要素。
【例文7.1简析】该论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教学改革意见。从整篇文章来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材料。逻辑层次分明,富有条理。
课堂练习:拿出预习布置所找到的论文,对照知识与论文,进一步掌握论文构成要素。
作 业:课后找一篇学术论文,试分析其篇章结构。
课题名称: 第二节 毕业论文
目的要求:1.了解毕业论文的概念、特点;了解论文答辩程序;
2.掌握毕业论文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3.初步接触毕业论文的写作,并能尝试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和写作。
教学重点:论文的结构;材料收集;
教学难点:毕业论文写作
教学时数及方法:6课时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讲授内容:
第七章毕业论文
第二节 毕业论文
一、概念和特点(2课时)
概念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综合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阐述对某一问题的见解或表述研究结果的应用文章。
毕业论文对学生有考查作用。
特点
1、创建性:毕业论文本质上属于学术论文,要求在本专业范围内,对选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力求创新,强调选题、表达的新颖性、实践性,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模仿或抄袭别人的东西。
2、科学性: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包括:论题必须正确;论据必须正确可靠,应用的材料必须准确无误;论述必须具有逻辑严密性。
二、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一)毕业论文选题:
1.从业务强项和兴趣出发进行选题:
选择对本专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通过限制题目外延的方法,设计适合自己的论题。例如:
《WTO与中国》 → 《加入WTO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 《加入WTO后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影响》 → 《加入WTO后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2.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选题:
3.从前人研究中发现需进行补充或纠正的题目:
6.根据本学年专业所学专业知识,草拟论文题目,并据此收集材料,拟写一份学科小论文。
(二)、资料收集及筛选整理
1.资料搜集:
直接调查是获取资料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第一手资料反映的是现实实际情况,对认识选题的现实意义有很大帮助。
通过查阅可以获取多方面的有用信息:获取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获取二手基础资料;学习研究方法、论文撰写方法。
2.整理筛选:根据选题多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将资料分类并分析,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拟写分类标题,为资料的取舍及在论文中的位置做准备。
3.编写提纲:在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的步骤:
先拟标题:力求做到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论题。
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通领全文。
合理安排论文各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一般常用的有并列式、递进式或因果式,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将论文中的各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置项目,并结合收集到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将每个层次分成若干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检查整个论文提纲,进行必要的修改:增加、删除、调整等。
课堂练习:选题训练(根据专业特色设计题目);
作 业:搜集材料训练(根据专业设计材料范畴)
三、毕业论文结构及写作(2课时)
(一)、毕业论文结构
(一)、毕业论文结构
1.标题:又称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题是对选题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直接阐述,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题目不宜过长,如有必要可采用正、副双标题形式。
2.署名:是对研究成果拥有著作权和具有责任感的体现。
在论文标题的下面署作者和指导老师姓名。有统一封面的,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的姓名写在封面的指定位置上。
3.目录:有些毕业论文篇幅较长,文中又有若干小标题,为方便阅读,可列出目录。
4.摘要:又称提要,放在正文的前面。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观点、成果等,。 摘要的文字要简明、确切,一般为300—500字,精当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
5.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一般书写在摘要下面。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语或术语,其目的是为了文献检索提供方便。主题词一般3—8个。
6.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毕业论文的正文一般由绪论、本论、结论组成。
绪论: 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它要求简洁说明论题主旨、撰写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有的还对本论、结论作扼要的提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应对研究的课题作全面的分析、论证、详细说明作者的观点。本论是展开论述、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经常采用分列小标题或标示层次序码的方法,来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层次。或层层推进进行论述,或并列展开,一一论述,或按因果关系,总之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科学地安排结构。
结论:结论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是本论要点的归纳,是课题研究的答案。结论既要照应绪论,又要写的简明概括。
7.参考文献目录:作用是表示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敬,反映作者对选题的了解程度,使读者相信论文水平,增加资料的可信度。
目录应写明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版次等;如果出自学术论文,应注明作者、论文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和期号、页码。
(二)、需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研究和撰写的关系:
案例分析:【例文7.2 论秘书人员信息素质】见书
论文各要素情况;论文结构;
【例文7.2解析】此例文是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看,属于秘书素质一个方面,论题范围适中;正文安排合理,以小标题形式显示分论题;内容上逐层深入,结构上各要素完整。
作 业:找一篇较规范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论文,试分析其内容结构;试列出其结构提纲。
四、毕业论文答辩(2课时)
毕业论文成绩由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
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构成:一般由三至五名中级职称以上教师、专家组成。
答辩中涉及的问题:基本属于论题范围,必要时可以外延,所列问题多是毕业论文的重要问题或薄弱环节。如该论文所阐述的问题、所属学术范围,一般不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或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善、不恰当之处的提问。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答辩时老师会对论文涉及的有关内容进行提问,作者应熟记论文及相关内容,并把准备好的内容写成较具体的提纲以备答辩时使用,作到答辩时流畅表达。答辩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包括: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内容关系不大而未写进去的新见解;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后发现的缺陷等。
(二)、答辩的程序
1.系毕业(学位)评定机构负责人宣布答辩委员会(小组)成员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宣布答辩有关事宜及答辩次序。
3.论文作者报告论文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20分钟。
4.答辩小组提问,一般允许准备10-20分钟,再行回答。
5.学生回答:针对性要强。
6.成绩评定:论文答辩完毕,答辩委员会(小组)对答辩情况进行讨论,给出表决结果和论文评语,并宣布。
(三)、答辩注意事项
1.携带论文及相关资料,以表查找,还要带上笔和本,随时记录问题和评议意见。
2.答辩时声音洪亮而准确,坦然镇定。回答时充满自信、语气肯定,重点突出,简洁明白。
3.对老师提出的疑问要慎重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实事求是地作出回答。
4.注意礼仪要求,态度要谦恭,给老师留个好印象。
课堂练习:1.根据答辩要求,试设计答辩现场安排。
2.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答辩。(用上次作业布置所找的论文)
作 业:结合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找一个研究方向,搜集有关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名称:第三节 毕业设计
目的要求:1.了解毕业设计的概念、特点;
2.掌握毕业设计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教学重点:毕业设计的结构
教学难点:毕业设计的写作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析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讲授内容:
第三节 毕业设计
一、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毕业设计是应届毕业生,针对某个具体课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
论知识、基本技能表述专业设计情况的一种应用文。
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毕业设计相当于一般院校的文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一般包括工程(工艺)设计、设备(产品)设计及活动策划文案设计。
(二)、特点
1.科学性:毕业设计本质上述科技论文。虽然应届毕业生是在试验或考察中对专业项目进行设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预测性,但其设计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体现其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2.严谨性:毕业设计应力求详尽,以策划为主,力求设计方案周密严谨。如策划文按设计应包括活动环境分析、总目标、内容和措施、方案与实施、费用预算、日程安排等,如缺少项目,则无法付诸实施。
3.考查性:由于应届毕业生缺少实际操作的经验,加上时间仓促,一般距实际设计要求会有一定距离。毕业设计重在强调使学生熟悉设计的过程,考查其运用原理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绘制图纸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文案写作能力等,力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能力训练。
二、结构和写作
毕业设计就是用文字和图示把设计成果表达出来,这是毕业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应包括封面、标题、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一)、封面:应有院校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时间等。
(二)、标题:即毕业设计的题目,多表明设计的具体内容。
(三)、目录:又叫目次,可以反映文稿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迅速找到文中所需要的内容。
(四)、摘要:又称提要,放在正文的前面。
摘要是对毕业设计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提示设计的必要信息,力求简洁、精练。
(五)、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一般书写在摘要下面。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语或术语,其目的是为了文献检索提供方便。主题词一般3—8个。
(六)、正文:写法与毕业论文大体相同。因毕业设计种类多,项目情况也不完全相同,正文撰写模式可以多样化。一般要写清楚如下内容:
1.设计内容说明:一般简单介绍设计题目或任务、本设计的指导思想及特点、设计的先进性及新技术、新工艺、设计实施意义及经济效益等。
2.设计技术部分:毕业设计的主体和核心。包括设计思路说明、设计原理的关键技术或核心问题说明、设计技术特点及优势创新等。
3.设计经济部分:设计必须树立经济观点,注意经济效益。包括设计投资总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效果分析等。在毕业设计中,这一部分内容只做粗略估算。
(七)、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的作者、篇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均应写清。
(八)、附录:凡对设计内容有用、不便写入正文的一些数据,要用表格形式列出,连同一些附图以及有关资料等附录在正文之后。
在撰写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上述各项灵活选择使用,一切以准确表达设计的中心内容和主要特点为前提。
毕业设计是作者对所学知识理论的检验与总结,能够培养和提高设计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技术报告的基本方法。工科毕业设计主要涉及科研、技术设备的革新、改造等方面,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实用性。要求具备清晰的设计思路,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步骤,准确的设计参数和计算分析,同时毕业设计也要求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精练。优秀的毕业设计可以使作者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充分体现设计者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也使设计方案能够推广应用。
案例分析:
【例文7.3】关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毕业设计(报告)
【例文7.3简析】该毕业设计属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类。选题大小、难度均适当,又具有现实意义。从写法上看,其整体为总分式,即先概括介绍整体设计思想,然后分项说明各项设计的具体内容,最后将局部设计汇总,结构清晰。在表述上,采用图表结合方式和典型设计说明方式,将设计思想阐述得比较清楚。具体程序文件,采用了附件形式说明,避免了因程序文件过长对阐述设计思想造成的影响。
作 业:课下搜集优秀毕业设计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