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是一家集贸、工、科于一体的规范化有限公司。化工原料的经营贸易是该公司的传统项目,也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经营强项。尤其是精细化工原料(如丙烯酸及酯类)的经营,更是在山东及周边省份占据着这类产品市场的70%左右。
自2003年以来,丙烯酸丁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国内仅有北京东方化工厂、吉化公司、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等6、7家企业生产这类产品,市场经常出现有价无货,供不应求的情况,初步预测目前市场至少短缺1~2万吨。为适应市场日益增长的对丙烯酸丁酯产品的需求,依托公司自身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公司经过对市场的全面考察和论证,决定与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年产5000吨丙烯酸丁酯(AEB)工程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将填补山东及周边省份的产品空白,较好的缓解该地区对丙烯酸酯类产品的供应紧张局面,促进该地区的纺织助剂、建筑涂料、胶粘剂等企业的生产,有力地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该项目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委托山东省环境保护学校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校在充分收集资料,踏勘现场,听取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环保部门领导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水平有限,报告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项目组
2004.8.济南
1 总论
1.1编制依据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第77号);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1.1.5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
1.1.6《化学工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化计字781号文件(1990);
1.1.7《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化计发[1997]234号文;
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1.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1995);
1.1.10淄博市环境功能区划;
1.1.11《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1.1.12淄博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新建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
1.1.13淄博市环境保护局周村分局《关于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申请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证明》;
1.1.14《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15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1.2 评价目的、指导思想与评价重点
1.2.1 评价目的
通过对拟建项目生产工艺、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确定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和产生量,确定工程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在对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预测拟建项目投产后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分析厂址选择的合理性,论证拟建项目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及减轻或防治污染的建议,为拟建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2.2 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评价中遵循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指导于工程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根据项目特点,抓住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② 评价方法力求科学严谨,分析论证要客观公正。
③体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
④体现环境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精神,贯彻“三同时”、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的原则。
1.2.3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确定以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作为评价重点。
1.3 评价等级
1.3.1 环境空气
拟建工程的废气排放量较小(1800 m3/h),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3.2地表水
拟建工程的废水排放量为16m3/d,水量较小,受纳水体米沟河为Ⅴ类水体,废水最终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确定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3.3噪声
根据拟建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性质,且项目所处声环境执行GB3096-93规定2类标准。项目投产后,噪声设备对厂界噪声影响不大,确定本次噪声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4 评价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根据当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该工程“三废”排放情况及厂址周围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分布特点,本次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
项目
评价范围
重点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
3km范围
厂区及邻近的居民区和村庄
地表水
项目排污口入米沟河上游100米、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上游100米处
米沟河
地下水
厂区附近2km范围内
厂址附近及下游方向饮用水
噪 声
厂界外1m及周围村庄、居民点
邻近的居民区及村庄
1.5 评价因子
本次环评所确定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的评价因子详见表1-2。
表1-2 评价因子确定表
评价专题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
预测
丁醇、丙烯酸丁酯
地表水
现状
pH、COD、BOD5、石油类、氨氮、挥发酚
预测
COD
地下水
现状
pH、砷、铅、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
预测
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噪声
现状
LAeqdB(A)
预测
LAeqdB(A)
1.6 评价标准
1.6.1环境质量标准
具体见表1-3。
表1-3 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执行标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环境空气
参照前苏联、东德大气质量标准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3-93)
Ⅲ类
噪 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类
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
具体见表1-4。
表1-4 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 目
执 行 标 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环境空气
参照《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B16213—1996)
参照《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地表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三级
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Ⅱ类
2工程分析
2.1 基本概况
2.1.1拟建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及建设内容
拟建项目为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5000吨丙烯酸丁酯(AEB)项目,该项目属新建项目。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丙烯酸丁酯在生产过程中的酯化、中和、分水、精馏等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办公设施。项目占地面积约104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3640平方米。
2.1.2 建设地点
拟建厂址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
2.1.3项目总投资、组织定员及工作制度
拟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150万元。组织定员40人,其中操作工24人、化验员4人、维修、电工及其他工作人员12人。项目年工作日为330天,实行三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项目建设期12个月,计划于2004年7月初试生产。
2.1.4 主要原料、辅料及动力消耗
拟建项目所用的主要原料为丙烯酸和丁醇。丙烯酸由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丁醇为一般的化工原料,可就近从齐鲁石化公司购进。所需的主要辅助原料为硫酸、烧碱、阻剂A、阻剂B、阻剂C,这些辅料均为长线产品,可在市场上采购。本工程原料、辅料的供应方便可靠。
拟建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和消耗情况见表2-1。
表2-1 拟建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表
序号
名称
用量
供应来源
备注
1
主要原材料
1.1
丙烯酸
3075t/a
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
1.2
丁醇
3100t/a
齐鲁石化公司
2
辅助材料
2.1
硫酸
60t/a
外购
2.2
烧碱
80t/a
外购
2.3
阻剂A
11t/a
外购
2.4
阻剂B
1.55t/a
外购
2.5
阻剂C
0.2t/a
外购
3
动力
3.1
水
3.1.1
一次水
3.1m3/h
厂区自备水井
3.1.2
循环冷却水
250m3/h
新建循环冷却水站
3.2
电
140Kwh/h
淄博市电业局鲁能公司电网
3.3
蒸汽
2t/h
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
2.1.5主要生产设备
拟建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所示。
表2-2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名称
规格
材质
备注
丙烯酸贮槽
容积300m3
不锈钢
内带保温盘管
丁醇贮槽
容积100m3
碳钢
硫酸计量罐
容积120l(带视镜)
不锈钢
酯化釜
容积15m3带夹套
搪瓷
350A接口
脱水塔
直径750 高度8m
不锈钢
中和釜
容积18m3 换热面积35㎡
不锈钢
碱计量槽
容积300l(带视镜)
碳钢
粗酯槽
容积50m3 直径4.0m
碳钢
醇回收釜
容积3m3带夹套
搪瓷
200A接口
醇回收塔
直径400 高度8m
不锈钢
精馏釜(1)(2)
容积10m3带夹套、搅拌
碳钢
300A接口
精馏塔(1)(2)
直径600 高度9m
不锈钢
回收醇槽
容积20m3 直径3.0m
碳钢
成品中间槽
容积30m3 直径3.4m
不锈钢
阻聚剂槽(A)
容积2m3
碳钢
阻聚剂槽(B)
容积1m3
不锈钢
阻聚剂槽(C)
容积1m3
不锈钢
循环水塔
流量250m3/h
玻璃钢
循环水泵
流量250m3/h,扬程40m
碳钢
立式离心泵
硫酸槽
容积30m3 直径3.4m
不锈钢
碱槽
容积30m3 直径3.4m
碳钢
物料输送泵
17台
真空泵机组
3套
换热器
20㎡
2.1.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2.1.6.1给排水
(1)给水
拟建工程水源来自厂区自备水井,本工程投产后,总用水量为6074.3t/d,其中冷却循环水用量6000t/d,新鲜用水量为74.3t/d。厂区地下水水资源丰富,能满足工程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2)排水
拟建工程投产后,废水的产生量为16 t/d,其中生产废水及设备冷却水排放量为12.5 t/d,生活废水为3.5 t/d。产生的废水经厂内生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要求后,由污水管道输送至距厂址不足500米路南的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处理,不直接外排。
拟建项目水平衡图见图2-2。
新鲜水74.3
4.0 2.0 9.2 56.8 2.3
2.2
0.5 8.4 51.6
2.5
3.5 2.0 840 5160
4.8 0.3
0.8 5.2 0.3
4.5
16
16
周村区污水处理厂
图2-2 拟建项目水平衡图 (单位: t/d)
2.1.6.2供热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所需蒸汽量为2t/h,由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供给,供应有保障。
2.1.6.3供电
拟建项目用电由淄博市电业局鲁能公司电网提供,项目装机容量为200KW,耗电量为140 KWh/h,电力供应有保障。
2.1.7 总图运输
2.1.7.1拟建项目平面布置
拟建项目位于整个厂区的东南部,南北长80m,东西长130m,占地10400平方米。
总平面布置坚持生产装置尽量一体化、露天化,以减少用地,节约投资;工艺流程力求通顺,界区整齐美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确保安全生产,方便管理。
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全厂生产原料、产品物料、人流流向、功能分区明显,将职工上下班人员集中的辅助生产设施:办公楼、生活服务设施、分析化验室、维修间等集中布置在北部偏东形成厂后区,充分满足职工进出厂安全方便的要求。
将丙烯酸丁酯的生产装置及附属工程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布置在厂区东南部,并可以做到原材料、成品及生产管理的统一。
将全厂配电室、空气压缩站等动力设施。集中布置在厂前区东侧,满足空压站对周围环境洁净要求较高的原则,在全厂污染源的上风向。
拟建项目厂区布置情况见图2-3。
2.1.7.2运输
进出厂原料及产品均考虑公路运输,但是根据“工厂模式改革,检修服务社会化分工要求”设计均不考虑配备运输车辆,完全由产品用户自备。原料运输采用槽罐车,每次运输40吨。
2.1.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3。
表2-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1
丙烯酸丁酯
t/a
5000
2
总占地面积
m2
10400
3
绿化面积
m2
3640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00
5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50
6
流动资产投资
万元
150
7
年销售收入
万元
9250
8
年平均利税总额
万元
900.5
9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837.5
10
投资回收期
年
0.4
2.2厂址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根据周村区正在调整的周村外向型工业加工区的经济区域规划,该厂址位于规划中的周村区北郊镇梅河工业园区,符合该规划的要求。
拟建项目地处淄博市周村区北外环路旁,西临正阳路,与张周路和济青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具体见图2-1。
周村城区位于拟建厂址的西南部,该地区的年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城区位于拟建厂址常年主导风的上风向,拟建项目排污对城区影响很小。因此,从气象上看,厂址的选择是合理的。
拟建厂址周围零星分布几个村庄,最近的村庄黑土村距厂区约1050米,附近没有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处于水源保护地,地理位置不敏感。
拟建厂址距周村区污水处理厂约500米,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由米沟河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
因此,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拟建厂址综合考虑了城市规划、气象、经济、周围环境状况等因素,厂址的选择是合理的。
2.3生产工艺流程
该项目采用丙烯酸与丁酯直接酯化合成丙烯酸丁酯,采用酸催化剂和高效阻聚剂参与合成。丙烯酸丁酯是以丙烯酸与丁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在沸点温度连续酯化而得。其反应式如下: CH2=CHCOOH + C4H9OH CH2=CHCOOC4H9 + H2O
主要工序由备料、酯化、中和、精馏和醇回收五个过程。其工艺流程见图2-4。
2.3.1备料过程
生产中所需的原、辅材料经槽罐车运至厂内,分别注入丙烯酸贮槽、丁醇贮槽、阻聚剂贮槽、硫酸槽、碱槽等,以待备用。
2.3.2酯化过程
酯化反应是在酯化釜中进行,丙烯酸和丁醇分别经丙烯酸输送泵和丁醇输送泵输送至酯化釜中,在阻聚剂A和催化剂硫酸的作用下,利用蒸汽加热盘管加热到反应温度,从而酯化生成丙烯酸丁酯。反应生成的水从酯化釜中连续排出,反应产品粗AEB及催化剂从酯化反应釜中流出后进入中和釜。
图2-4 拟建项目工艺流程
2.3.3中和过程
酯化过程中生成的丙烯酸丁酯、酸催化剂、未反应的20%的丁醇、生成水等通过输送泵输送至中和釜内,再从碱计量槽中用碱输送泵向中和釜中输入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以中和少量的丙烯酸及催化剂。
2.3.4分水过程
粗AEB、丁醇及中和过程后的生成物经输送泵输送至分水槽中,将油层和水层进行分离,水层经醇回收塔回收得到未反应的丁醇,因丁醇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需进入精馏塔中继续精馏分离出精丁醇。油层即粗AEB经分水槽油层输送泵进入精馏塔中。
2.3.5精馏过程和醇回收过程
在精馏塔中经输送泵输入阻聚剂B、C,由阻聚剂B、C的参与作用,对粗AEB进行精馏提纯,从塔顶得到含量高于99.8%的AEB,即为成品。精馏出的丁醇再回用于酯化过程,生成的水与酯化反应生成水一同进入中和过程,作为中和反应补充水。塔底排出的重组分即为项目所产生的固废,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
2.4主要污染因素、治理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4.1废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有设备冷却水、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设备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蒸发损耗部分用新水补充,但在循环供水过程中,为稳定水质、防止结垢、腐蚀及藻类等生物粘泥,需排放一定废水以平衡系统中的悬浮物和各盐类物质的含量。生产废水主要为醇回收釜排水,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钠、丙烯酸钠和极少量的丁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悬浮物等,但水量较少。
为了防止水污染,本工程主要采用无污染或污染物排放量较少的工艺流程或设备,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对工艺过程不可避免排出的废水则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拟建项目废水的排放量为16t/d,其中COD平均浓度为1000mg/l,SS平均浓度为800mg/l。根据废水水质特点,废水拟采用生物处理,其工艺流程见图2-5。
曝气
污水处理厂
上清液回流
滤出水回流
外运热电厂
图2-5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要求,废水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周村区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工艺为二级生化处理,现已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量为4万吨,该处理厂要求进水水质为COD 500mg/l、SS400 mg/l。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废水水质及处理效果见表2-4。
表2-4 废水水质及处理效果情况 ( 单位 mg/l)
污染物名称
pH
SS
COD
处理前浓度
7.5~8.5
800
1000
处理后浓度
6.5~8.5
240
420
排放标准
6~9
400
500
2.4.2废气
(1)工艺废气
拟建项目用电由淄博市电业局鲁能公司电网提供,所需蒸汽由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供给,无供热供电排放的废气。生产工艺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废气量约为1800Nm3/h。
该尾气经洗涤塔填料层被逆流喷淋的2%NaOH水溶液洗涤吸收,其中丁醇气体被溶解吸收、丙烯酸丁酯被吸收皂化,吸收效率可达70%。洗涤液经循环吸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洗涤塔排出的尾气经18m高、出口内径为0.4m的排气筒排空。
丁醇的沸点为117.5℃、丙烯酸丁酯沸点为147.4℃,在常温下其蒸发量较小,真空泵的排出量也较少。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排放量按0.15%计算,丁醇、丙烯酸丁酯年排放量分别为1.40t/a、2.25t/a。
(2)无组织排放
该项目属于综合性化工项目,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和产生易挥发的物料,形成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量的大小与生产装置的工艺水平、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按该项目设计要求不应存在,但在日常生产中,由于腐蚀、老化、操作管理不善以及原料和产品的装卸、运输等,即由于“跑、冒、滴、漏”而产生无组织排放。经类比调查,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主要来源是生产装置的塔、釜和贮运系统中的贮槽、接头、阀门、管道等部位以及装卸、运输等过程的“跑、冒、滴、漏”。
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在常温下的蒸发量较小,无组织排放量按0.1%计算,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年排放量分别为3.1t/a、5.0t/a、3.1t/a。
对于生产过程中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无组织排放,应从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加强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减少无组织排放量。
2.4.3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只在精馏过程中有废物产生,年排放量为250t,其主要成分是高沸点的有机物如多聚丙烯酸丁酯和阻聚剂A、B、C,这部分废渣无毒,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不外排;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量为30 t/a,全部送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掺入煤中烧掉。所以固体废物对周围居民无影响。
2.4.4噪声
拟建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噪声级一般在80-95dB(A)之间。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等泵类噪声主要来自于驱动它运转的电动机产生的噪声。冷却塔噪声主要以风扇声和落水声为主,风扇噪声是风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落水噪声是冷却水从淋水装置下落时与塔体底盘及盘中积水撞击产生的落水声。上述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2-5所示。
表2-5 拟建项目设备噪声一览表
噪声源(设备)
数量(台)
源强dB(A)
位置
降噪措施
真空泵
3
92
室外
隔声、减振
物料输送泵
17
85
室外
隔声、减振
循环水泵
1
90
室外
隔声、减振
冷却塔
1
80
室外
―― ――
拟建项目设计采取以下噪声控制措施:
(1)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泵类设备较多,且皆为露天设置,因此,拟对泵机组和电机处安装半敞式隔声罩,电机部分配消声器,机组基础采取隔振与减振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泵类设备噪声值降低15~30dB(A)。
(2)在厂区总体布置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下,使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尽量远离办公区及厂界,以减轻噪声对厂区及厂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在厂区种植草木,合理绿化,形成自然隔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述各噪声源,经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控制及距离衰减后,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会明显下降。
2.5工程分析小节
拟建项目为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拟建厂址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
项目投产后所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四部分。废水由于采取了改进工艺,排放量较少约为16t/d,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排到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不直接外排。生产工艺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该尾气经洗涤塔填料层被逆流喷淋的2%NaOH水溶液洗涤吸收,洗涤液经循环吸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另外,生产装置的塔、釜和贮运系统中的贮槽、接头、阀门、管道等部位以及装卸、运输等过程使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有少量的无组织排放,所以,应从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加强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减少无组织排放量。废渣主要为高沸物和阻聚剂,产生量只有0.768t/d,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有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分别采取一定的隔音与消音措施。
3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淄博市周村区位于淄博市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o41′~117o58′,北纬36o39′~36o54′。东临张店区,西部与章丘市接壤,东部与邹平县毗邻,东北与桓台县连界。南北最大纵距27.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3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33.52%,丘陵占66.48%。
本项目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厂区地势平坦开阔,西通正阳路,与张周路和济青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
3.1.2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
3.1.2.1地形地貌
周村区地处华北平原凹陷区(Ⅰ级构造)、济阳凹陷区(Ⅱ级构造)的南部,为淄博凹陷的西北边缘。由于倾斜沉积盆地向北倾没的簸萁状,形成自南而北由老到新的地层,为新生代第四系地层覆盖。
周村区地势南高北低,以胶济铁路为界南部多为丘陵,北部为平原。南部地势最高点在王村镇西宝山,最高最低处相距30公里。全区分为山丘、平原两种类型。厂址地区地貌类型属于平原地区。
3.1.2.2工程地质
根据有关地质构造资料,厂区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场地稳定。场地的地层结构可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耕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分布不均匀,层底埋深为0.40~0.60米。
第二层:粉质粘土,上部灰黑-灰黄色,下部灰黄色,硬塑-可塑状态,韧性干强度中,该层分布均匀,层底埋深为2.5~3.5米。
第三层:粉土,黄色,含少量粉砂、云母片和大块姜石,韧性低,无光泽,粘粒含量高,该层分布均匀,层底埋深为7.8~8.8米。
第四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含少量豆状姜石,夹硬塑状态粘土薄层,韧性干强度高,层底埋深为22.0~23.5米。
第五层:粉土、粉质粘土混合层,黄色,含少量粉砂、云母片和豆状姜石,该层分布不均匀,局部揭露层底埋深为27.5~58.5米,最大揭露深度为30.0米。
3.1.2.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的划分,厂区属地震宁静地带,该地区的地震烈度为Ⅶ度。
3.1.3 气象条件
淄博市周村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季集中在7、8月份。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3.2℃
极端最高气温 40.0℃
极端最低气温 -20.5℃
(2)气压
年平均气压 1011.8hPa
月平均最高 1022.7hPa
月平均最低 998.8 hPa
(3)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63%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0%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 52%
(4)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570.6mm
最大年降雨量 1347.1mm
最小年降雨量 380.3mm
(5)风向及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 SSW(南南西)
年平均风速 2.3m/s
(6)其它
年平均蒸发量 1690.6mm
最大冻土深度 48cm
年平均地温(-0.8m) 14.6℃
月平均最高地温(-0.8m) 24.6℃
3.1.4 水文
(1)河流
周村境内主要河流有7条,分别为孝妇河、范阳河、泔沟河、淦河、玉带河和青杨河,皆属于小清河水系。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区神头一代,流经淄川、张店两区,从贾黄乡张楼村东南入境,旋即出境,又从南营乡北涯村东北再次入境,至大姜乡七里村北入邹平县。境内流经长度为13200m,流域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流向为东南至西北,是境内最长的河流。
(2)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有三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北平原地区、胶济铁路以南的贾黄乡、萌水镇的范阳河沿岸;基岩裂隙水,直接与第四系相连,靠上层潜水补给,主要分布在王村、彭阳、八里沟等乡镇;中奥陶纪石灰岩溶裂隙水,分布在王村南部宝山、杨古一带,境内埋深在500m以下,面积151平方公里,储量为每天8万立方米,年开采利用量为500~700万立方米,其补给源条件来自淄川、博山境内的石灰岩裸露区。
3.2 社会环境概况
周村区位于淄博市西部,东邻张店区,南接淄川区,西与章丘市、邹平县相连,北与桓台县相接。区域南北长27.3km,东西宽25.3km,面积为263km2。全区城镇人口约31.3万。周村区工业门类齐全,是淄博市西部以丝绸为主导产业的轻纺工业基地,是淄博市西部的商贸中心。形成了以丝绸、纺织、机械、化工、电子为主的五大工业体系,辅以金属制品、建材、采掘、食品、电力、造纸、印刷、木器、制革、塑料、缝纫、工艺制品等10余个门类,省、市、区、乡镇、村、个体多层次办企业的格局。
拟建项目地处北外环路旁,评价区内无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保护目标。厂址周围的主要村庄有黑土村、太平村、东马庄等,周围主要企业为周村区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详见表3-1。
表3-1 厂址周围主要村庄情况一览表
村 庄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址直线距离(m)
人口数(人)
人均收入(元/年)
东马庄
SSW
1900
560
1900
太平村
NE
2000
510
1750
黑土村
NW
1050
1010
3010
3.3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2003年环境质量报告显示: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是PM10和SO2。SO2的月平均浓度在0.021-0.066mg/m3之间,年平均浓度为0.038 mg/m3,PM10月均浓度范围在0.065-0.132 mg/m3之间,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要求。所以说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区域噪声昼间为58.1dB(A),夜间为46.4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的要求。孝妇河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Ⅳ类水体的要求。地下水水质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4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由工程分析可知,拟建项目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该尾气经洗涤吸收,由18m高排气筒排空。因丁醇、丙烯酸丁酯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很低,均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次评价根据其特殊性及排放特点,不作现状评价,只进行污染气象特征分析、浓度预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针对拟建工程的无组织排放, 本次评价预测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厂界浓度及卫生防护距离。
4.1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4.1.1气候背景
评价区地处山东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回暖快,多风,雨水较少;夏季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秋季日照充足、多晴好天气。该地区气温常年平均值为13.2℃。极端最低气温-20.5℃,出现在1979年1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40.0℃,出现在1982年5月25日。年降水量常年平均为570.6mm,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主导风向为南南西(SSW)风,年出现频率为16%。常年平均风速为2.3m/s,以4月份最大为3.0m/s。
其它各项气象要素值见表4.1-1。
表4.1-1 评价区常年各月及年各气象要素一览表(1961~1990年)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气压(hPa)
1022.7
1020.7
1016.0
1009.6
1004.9
1000.5
998.8
1001.7
1009.7
1015.2
1019.8
1022.2
1011.8
气温(℃)
-2.5
0.1
6.6
14.5
20.6
25.4
26.6
25.4
20.6
14.9
6.8
-0.2
13.2
降水量(mm)
6.9
8.7
18.9
31.9
47.6
79.8
139.4
125.0
59.3
30.8
13.4
8.9
570.6
蒸发量(mm)
39.1
57.7
128.6
207.4
244.8
261.7
190.3
173.8
150.8
126.1
68.1
42.2
1690.6
相对湿度(%)
59
54
53
52
58
60
76
80
71
66
62
61
63
平均风速(m/s)
2.3
2.4
2.9
3.0
2.7
2.4
1.8
1.5
1.7
2.1
2.3
2.2
2.3
最多风向
频率
SSW
19
SSW
16
SSW
16
SSW
18
SSW
18
SSW
15
S
C
13,22
S
C
9,29
SSW
C
13,21
SSW
19
SSW
16
SSW
18
SSW
16
日照时数(h)
169.3
169.2
205.1
242.5
261.9
247.4
219.8
243.2
221.5
213.6
181.8
173.4
2548.6
大风日数
0.4
0.5
1.0
1.8
1.8
0.7
0.6
0.3
0.2
0.3
0.3
0.5
8.3
降水日数
3.3
3.4
4.7
4.8
7.6
7.8
12.3
10.9
6.9
5.3
4.3
3.8
75.1
雾日数
1.8
1.1
0.3
0.7
0.8
0.4
1.9
2.4
0.8
0.8
1.7
2.0
14.8
雷暴日数
0.0
0.0
0.2
1.6
2.7
4.8
8.6
6.8
1.8
1.0
0.0
0.0
27.4
4.1.2 近地面风场基本特征
用周村气象站近三年(1999~2001)逐日观测资料对该区域的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分析。
4.1.2.1风速
从表4.1-2和图4.1-1可以看出:周村近三年平均风速与常年值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近三年平均风速较常年值略偏小;近三年平均风速为2.1m/s,常年平均风速为2.3m/s。从近三年情况看:4月份风速最大为2.75m/s;8月份风速最小为1.58m/s。从表4.1-3中可以看出,该区域静风和小于1.5m/s的风速出现频率占34.74%,1.5m/s以上的风速出现频率占65.26%。其中1.5~3.0m/s出现频率最多为51.80%,其次是3.1~5.0m/s出现频率为10.87%。
表4.1-2 近三年各月及年平均风速(m/s)(1999~2001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均
风速
1.68
2.08
2.4
2.75
2.41
2.33
1.9
1.58
1.6
1.86
1.98
1.94
2.1
表4.1-3 各级风速出现频率(%)(1999~2001年)
风速级别(m/s)
静风
≤1.5
1.5~3.0
3.1~5.0
5.1~7.0
>7.0
出现频率(%)
16.48
18.26
51.80
10.87
1.67
0.29
平均风速(m/s)
月份
图4.1-1 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
(实线:代表常年平均值;虚线:代表近三年平均值)
4.1.2.2 各风向出现频率
表4.1-4为周村近三年各月、各季及全年各风向出现频率,图4.1-2为各季、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对表和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域静风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但四季静风出现频率差别较大,全年平均为16.48%,夏季最高为19.96%,春季最小为10.62%;全年各月中以9月份最高为26.67%,3月份最小为7.80%。静风时,污染物在污染源附近各方位均匀缓慢扩散,容易在污染源附近地面出现污染物高浓度。
除静风天气外,该区域全年盛行风向较为集中,近三年全年以南风(S)风向频率16.58%为最高,其次是南南西风(SSW),出现频率为10.25%。偏西风(W)出现频率最小。四季均以南风(S)出现频率最高。
近三年主导风向为南风(S),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SSW)风,与常年相比有所变化,常年以南南西(SSW)风出现频率为最多。全年及各月的静风频率较常年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月盛行风向亦有所变化,详细情况见表4.1-1和表4.1-4。
表4.1-4 近三年各月、季、年风向频率(%)(1999~2001年)
月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1
7.8
5.11
8.06
4.57
4.30
2.15
1.61
0.54
9.41
5.65
3.49
0.81
3.23
5.38
10.75
5.91
21.24
2
4.18
4.48
8.06
2.99
1.79
0.90
2.99
0.30
21.79
10.45
5.37
1.19
2.39
2.99
10.75
5.67
14.93
3
4.03
4.57
6.72
3.76
8.06
1.61
1.61
1.88
22.04
11.29
6.18
1.88
3.23
5.38
6.72
3.23
7.80
4
4.72
4.17
5.56
3.89
3.33
1.67
2.50
3.33
17.78
16.94
5.28
2.50
2.50
5.00
6.67
4.72
9.44
5
4.61
4.61
4.07
2.71
2.71
2.71
2.98
2.44
17.07
15.45
6.23
2.17
0.54
4.88
5.69
6.50
14.63
6
5.28
2.50
8.33
3.61
3.61
2.22
3.33
4.44
21.39
13.61
8.61
1.94
1.67
1.11
1.67
1.67
15.00
7
4.30
4.57
5.38
3.49
3.49
4.03
3.23
3.49
19.62
7.26
6.45
0.27
0.54
2.15
4.84
5.91
20.97
8
7.53
4.57
10.48
6.45
6.45
2.69
4.57
1.88
13.44
3.76
3.76
0.54
1.88
1.08
4.30
2.69
23.92
9
6.94
7.78
4.44
4.44
6.11
2.78
1.39
3.89
8.06
7.78
2.5
0.28
3.06
2.78
5.56
5.56
26.67
10
7.53
4.84
3.23
4.84
2.96
1.08
1.61
2.15
15.86
10.22
7.26
1.08
1.88
6.45
5.91
5.38
17.74
11
6.94
2.78
4.72
4.44
3.33
0.56
0.56
4.17
16.67
13.33
7.78
1.67
2.50
5.00
9.72
4.44
11.39
12
8.33
4.30
5.91
3.23
2.69
0.81
2.69
2.15
15.86
7.26
6.18
2.69
3.23
7.80
9.14
3.76
13.98
年
6.02
4.52
6.25
4.03
4.07
1.93
2.42
2.55
16.58
10.25
5.76
1.42
2.22
4.17
6.81
4.62
16.48
春
4.45
4.45
5.45
3.45
4.70
2.00
2.36
2.55
18.96
14.56
5.90
2.18
2.09
5.09
6.36
4.82
10.62
夏
5.70
3.88
8.06
4.52
4.52
2.98
3.71
3.27
18.15
8.21
6.27
0.92
1.36
1.45
3.60
3.42
19.96
秋
7.14
5.13
4.13
4.57
4.13
1.47
1.19
3.40
13.53
10.44
5.85
1.01
2.48
4.74
7.06
5.13
18.60
冬
6.77
4.63
7.34
3.60
2.93
1.29
2.43
0.91
17.75
9.13
5.01
1.29
2.95
4.58
9.41
4.94
14.66
春季 静风=10.62% 夏季 静风=19.96%
全年 静风=16.48%
秋季 静风=18.60% 冬季 静风=14.66%
图4.1-2 近三年各季、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1999~2001年)
4.1.2.3 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
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如表4.1-5、图4.1-3所示。全年平均以南南西(SSW)和北北西(NNW)风向下的风速较大,风速最大为2.8m/s。偏东风(E)风向下的风速较小。
表4.1-5 近三年各月、年各风向平均风速(m/s)(1999~2001年)
月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1
1.8
2.2
1.7
1.7
1.5
1.9
1.5
2.0
2.7
2.6
1.7
2.0
1.8
2.3
2.4
2.5
2
1.9
2.3
2.0
2.0
1.5
2.7
1.6
2.0
2.5
2.7
2.2
3.8
1.9
2.7
2.5
3.3
3
2.2
2.4
2.3
1.9
1.9
1.8
1.8
2.4
2.7
3.2
2.2
3.3
2.7
2.9
3.4
3.3
4
3.0
2.0
2.5
2.0
2.3
2.2
2.3
2.2
3.0
3.7
3.2
4.1
3.3
3.1
3.2
3.8
5
3.5
2.4
2.2
2.0
2.0
2.7
2.5
2.9
3.1
3.2
2.1
1.8
4.5
3.0
2.8
3.2
6
2.8
2.2
2.4
2.0
2.2
2.6
2.8
3.3
2.9
3.1
2.7
3.4
1.3
3.0
2.5
2.2
7
2.6
2.2
2.2
1.9
2.0
2.2
2.2
2.4
2.5
2.9
2.6
4.0
2.5
2.3
2.2
2.5
8
2.3
2.1
1.9
1.7
2.0
2.4
1.9
1.6
2.4
2.5
1.8
1.0
1.3
1.8
2.1
2.2
9
2.3
2.2
2.2
1.8
1.7
2.8
2.8
2.9
2.1
2.4
1.8
2.0
2.2
2.1
1.6
2.3
10
2.4
2.4
1.9
1.8
2.1
2.0
1.7
2.8
2.2
2.4
1.9
2.0
2.0
2.2
2.5
3.2
11
2.0
2.4
2.5
1.6
1.5
1.5
1.5
2.4
2.5
2.3
1.7
2.3
1.9
2.2
2.3
3.3
12
2.2
2.6
1.7
1.8
1.6
2.0
1.9
2.1
2.5
2.6
2.2
2.4
1.8
2.5
2.4
2.2
年
2.4
2.3
2.1
1.9
1.9
2.2
2.0
2.4
2.6
2.8
2.2
2.7
2.3
2.5
2.5
2.8
4.1.3 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与风频和风速的比成正比,含静风效应的污染系数计算公式为:Xi=16×fi/ui+4/3×f0
式中:fi—各风向出现频率,%;f0—静风频率,%;ui—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m/s;i=1,2,3,…,16。
表4.1-6为周村近三年各月、各季、全年各风向下污染系数值,图4.1-4为各季、年污染系数玫瑰图。由表、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全年平均以南风(S)风向下的污染系数最大,为1.24。其余各风向下的污染系数相对较小,在0.31~0.80之间,其中以西南西~西(WSW~W)风向下的污染系数最小。春、夏、秋、冬四季各风向下污染系数值均以南风(S)风向下最大。
从污染系数和风向频率玫瑰图综合分析,在污染源的偏北(N)方位受污染较重。
全年
图4.1-3 近三年各风向平均风速玫瑰图
(1999~2001年)
表4.1-6 近三年各月、季、年污染系数(1999~2001年)
月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1
0.97
0.66
1.03
0.71
0.74
0.47
0.46
0.33
0.84
0.63
0.61
0.35
0.56
0.65
1.00
0.66
2
0.55
0.52
0.86
0.44
0.39
0.25
0.50
0.22
1.57
0.81
0.60
0.25
0.40
0.38
0.89
0.48
3
0.40
0.41
0.57
0.42
0.77
0.24
0.24
0.23
1.43
0.67
0.55
0.20
0.30
0.40
0.42
0.26
4
0.38
0.46
0.48
0.44
0.36
0.25
0.30
0.37
1.07
0.85
0.39
0.22
0.25
0.39
0.46
0.32
5
0.41
0.51
0.49
0.41
0.41
0.36
0.39
0.33
1.08
0.96
0.66
0.39
0.21
0.46
0.52
0.52
6
0.50
0.38
0.76
0.49
0.47
0.34
0.39
0.41
1.38
0.90
0.71
0.29
0.40
0.26
0.31
0.32
7
0.54
0.62
0.67
0.57
0.56
0.57
0.52
0.51
1.55
0.69
0.67
0.29
0.31
0.43
0.64
0.67
8
0.85
0.67
1.19
0.92
0.82
0.50
0.70
0.51
1.20
0.56
0.66
0.41
0.55
0.42
0.64
0.51
9
0.83
0.92
0.68
0.75
0.92
0.51
0.43
0.57
0.96
0.88
0.58
0.38
0.58
0.57
0.91
0.73
10
0.75
0.56
0.51
0.67
0.46
0.32
0.39
0.36
1.41
0.90
0.85
0.32
0.39
0.70
0.61
0.51
11
0.72
0.34
0.46
0.59
0.51
0.21
0.21
0.43
1.22
1.08
0.88
0.27
0.36
0.51
0.84
0.37
12
0.79
0.45
0.73
0.47
0.46
0.25
0.41
0.35
1.20
0.63
0.63
0.37
0.48
0.69
0.81
0.46
年
0.64
0.54
0.70
0.57
0.57
0.36
0.41
0.38
1.24
0.80
0.65
0.31
0.40
0.49
0.67
0.48
春
0.40
0.46
0.51
0.42
0.51
0.28
0.31
0.31
1.19
0.83
0.53
0.27
0.25
0.42
0.47
0.37
夏
0.63
0.56
0.87
0.66
0.62
0.47
0.54
0.48
1.38
0.72
0.68
0.33
0.42
0.37
0.53
0.50
秋
0.77
0.61
0.55
0.67
0.63
0.35
0.34
0.45
1.20
0.95
0.77
0.32
0.44
0.59
0.79
0.54
冬
0.77
0.54
0.87
0.54
0.53
0.32
0.46
0.26
1.28
0.70
0.59
0.27
0.42
0.48
0.77
0.47
春季 夏季
全年
秋季 冬季
图4.1-4 近三年各季、年污染系数玫瑰图
(1999~2001年)
4.1.4 大气稳定度
表4.1-7为周村近三年各季、年各级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表4.1-8为近三年各时次各级稳定度出现频率。由表可以看出:该区域全年以中性D类天气出现最多,频率为33.5%,其次是较稳定E类天气21.5%。该区域稳定类天气E、F类出现相对较多,频率为42.2%。较不稳定类天气较少出现,频率为7.4%。B、C类不稳定天气只在白天出现,E、F类稳定天气则一般出现在晚上,D类中性天气昼夜均可出现。由此可知,白天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于夜间。
表4.1-7 近三年各季、年稳定度出现频率(%)(1999~2001年)
稳定度
B
C
D
E
F
全年
7.4
17.0
33.5
21.5
20.7
春季
7.3
22.7
32.1
19.2
18.6
夏季
10.6
17.6
36.5
17.6
17.6
秋季
8.3
15.7
32.1
21.1
22.8
冬季
3.1
12.0
33.4
27.9
24.0
表4.1-8 近三年各时次稳定度出现频率(%)(1999~2001年)
稳定度
B
C
D
E
F
02时
0.0
0.0
5.9
9.6
9.5
08时
3.0
5.7
13.2
3.2
0.0
14时
4.4
11.3
9.3
0.0
0.0
20时
0.0
0.0
5.1
8.7
11.2
日
7.4
17.0
33.5
21.5
20.7
4.1.5大气混合层
表4.1-9为周村近三年各季各时次的混合层高度,表4.1-10为各级稳定度下的混合层高度。由表可以看出,该区域大气混合层高度全年平均为518.1m,以春季最高为665.6m,冬季最低为420.4m。由于温度层结的昼夜变化,大气混合层高度也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是随日出开始增大,至午后达到最大,之后又开始急剧降低,夜间的大气混合层高度较低且稳定少变。
不同稳定度天气下,其大气混合层高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以C类不稳定天气下最高达1334.8m,E、F类较稳定天气下最低199.7m。
表4.1-9 近三年各季各时的混合层高度(m)(1999~2001年)
时次
季节
02时
08时
14时
20时
日均
春季
328.4
872.7
1216.0
245.5
665.6
夏季
198.6
618.2
1024.3
264.0
526.3
秋季
194.4
473.1
998.4
174.8
460.2
冬季
211.1
376.4
936.7
157.5
420.4
年
233.1
585.1
1043.8
210.5
518.1
表4.1-10 近三年各级稳定度下混合层高度(m)(1999~2001年)
稳定度
B
C
D
E、F
混合层高度
616.4
1334.8
561.1
199.7
4.1.6联合频率
利用周村气象站1999~2001年逐月逐日风向、风速、云量资料,统计出该评价区域的各气象条件联合频率,如表4.1-11所示。
表4.1-11 近三年各气象条件联合频率(‰)(1999~2000年)
稳定
度
风向
风速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静风
B类
<1.5
1.5~3.0
3 1 4 2 3 0 0 1 2 0 2 0 1 0 1 0
1 2 4 3 3 1 1 0 1 2 1 0 0 0 0 1 30
C类
1.5~3.0
3.1~5.0
13 10 15 7 4 4 3 5 22 15 7 2 3 6 10 9
3 2 1 0 1 0 1 0 6 5 4 2 0 3 4 3 0
D类
<1.5
1.5~3.0
3.1~5.0
5.1~7.0
>7.0
4 3 5 5 3 1 2 1 4 2 3 0 1 1 3 2
12 10 12 8 7 3 6 5 36 19 6 2 2 11 16 11
4 2 3 0 1 2 1 2 15 12 4 1 2 3 5 5
2 0 1 0 0 0 0 1 4 4 1 1 0 1 1 2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46
E类
<1.5
1.5~3.0
3.1~5.0
6 3 7 3 5 2 1 1 7 3 6 1 2 2 4 2
5 4 3 5 4 3 2 5 33 16 5 2 4 4 8 4
0 0 0 0 0 0 0 0 3 4 0 0 0 1 1 0 42
F类
<1.5
1.5~3.0
5 3 3 4 5 1 5 1 9 5 9 1 3 4 5 1
2 5 5 3 4 2 2 3 23 15 10 2 3 5 8 4 46
4.1.7逆温特征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辛店电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993年),对该评价区域逆温特征分析如下:
表4.1-12 评价区冬季、夏季辐射逆温特征对比分析
冬季
夏季
辐射逆温出现频率(%)
90
60
最大逆温强度(℃/50m)
3.5
2.1
平均逆温强度(℃/50m)
2.0
1.4
辐射逆温平均持续时间(h)
12.5
10.2
辐射逆温平均厚度(m)
139
118
辐射逆温最大厚度(m)
355
244
由表可见,该区域辐射逆温出现频率冬季多,且逆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平均、最大逆温厚度大;夏季逆温出现频率小,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平均、最大逆温厚度较低。
总之,该区域逆温出现频率相对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平均厚度较小,逆温强度相对较小。
4.1.8 大气污染潜势分析
根据污染气象资料分析,评价区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影响利弊皆存。
拟建厂区周围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该评价区域风速相对较大、静风出现频率相对较少,对空气污染物的迅速扩散、稀释较为有利。其中静风频率为16.48%,小于1.5~3.0m/s风速出现频率最多为51.80%。风速较大、静风小风出现频率较小,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该评价区全年盛行风向较为集中。近三年全年以南风(S)风向出现频率最高,为16.58%,其次是南南西风(SSW),出现频率为10.25%。四季均以南风(S)风向频率最高。
从污染系数和风向频率玫瑰图综合分析,在污染源的北(N)、北北东(NNE)方位受污染较重,对污染敏感的受体应布置在污染源的南(S)方位为宜。从环境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该工程厂址的选择基本合理。
评价区不稳定天气出现较少,全年出现频率为7.4%,中性天气相对较多占33.5%,E、F类较稳定天气出现频率为42.25%。白天的扩散、稀释能力强于夜间。
评价区大气混合层高度相对较高,年平均518.1m,春季最高为665.6m,出现较多的D类稳定度天气下混合层高度为561.1m。混合层较高,污染物扩散稀释的范围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对该评价区域逆温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域冬季逆温出现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厚度较大,可能对拟建工程的废气扩散有一定影响;夏季逆温出现频率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对拟建工程的废气扩散影响较小。
4.2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4.2.1拟建工程空气污染源参数
拟建工程污染源参数见表4.2-1。
表4.2-1 拟建工程污染源参数
污染源
废气量
(Nm3/h)
烟囱高度
(m)
出口内径
(m)
废气温度
(℃)
丁醇
(Kg/h)
丙烯酸丁酯
(Kg/h)
泵机
1800
18
0.4
常温
0.175
0.28
4.2.2预测因子和内容
4.2.2.1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为丁醇、丙烯酸丁酯。
4.2.2.2预测内容
(1)有风气象条件下丁醇、丙烯酸丁酯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和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2)不利气象条件下(静风、小风)丁醇、丙烯酸丁酯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4.2.3 预测方法
根据预测评价范围和污染源参数,结合气象资料,选取点源模式进行计算。以拟建工程18m高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坐标中心点,计算3Km范围内污染物的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4.2.4 预测模式的选取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4.2.4.1 大气扩散模式
采用《导则》推荐的扩散模式进行计算。
(1)有风(U10≥1.5m/s)时点源扩散模式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地面任一点(X、Y)1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本评价为三级评价,直接取F=2exp(-He2/2σz2)
式中:C—1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
Q—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Y—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铅直扩散参数,m;
He—排气筒有效高度,m;
U—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按U=U10(z/z10)p计算。
排气筒下风方最大落地浓度Cm及其出现距离Xm采用导则给出的公式计算。
(2)小风(1.5 m/s>U10≥0.5m/s)和静风时(U10<0.5m/s)点源扩散模式
式中:、分别是静风及小风时的横向和铅直扩散参数的回归系数。
4.2.4.2烟气抬升公式
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拟建工程烟气热释放率小于1700kJ/s,故采用下述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
(1)有风时,不稳定或中性条件:
ΔH=2(1.5VsD+0.01Qh)/U
上式中:ΔH—烟气抬升高度,m;
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U—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m/s;
Qh—烟气热释放率,kJ/s,由下式计算:
式中,Qv—实际排烟率,m3/s;
Pa—大气压,hpa;
Ts—烟气出口处温度,K;
ΔT—烟气出口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K。
(2)有风时,稳定条件下:
ΔH= Qh 1/3(dTa/dz+0.0098)-1/3U-1/3
式中,dT年/dz—排气筒几何高度以上大气的温度梯度,k/m。
(3)静风和小风时:
4.2.4.3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1)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指数P
本次评价按导则HJ/T2.3-93中7.5节推荐方法确定P指数,评价区域属丘陵山区的城乡混合区,按城市取值,见表4.2-2。
表4.2-2 各级稳定度下的P值
稳定度
B
C
D
E、F
P指数
0.15
0.20
0.25
0.30
(2)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有风时,按《导则》HJ/T2.3-93中B2节推荐方法确定大气扩散参数,评价区域属丘陵山区的城市近郊区,其扩散参数选取方法同工业区,选取方法如下:B级不提级,C级提到B级,D、E、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按表4.2-3、表4.2-4查算,由此确定取样时间为0.5小时的扩散参数。
小风、静风时,按《导则》HJ/T2.3-93中B3节推荐方法确定扩散参数。按表4.2-5查算。
表4.2-3 横向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参数(取样时间0.5h)
扩散参数
稳定度等级
(1
γ1
下风距离/m
σy=γ1x(1
B
0.914370
0.865014
0.281846
0.396353
0~1000
>1000
C
0.914370
0.865014
0.281846
0.396353
0~1000
>1000
D
0.924279
0.885157
0.177154
0.232123
0~1000
>1000
E
0.929418
0.888723
0.110726
0.146669
0~1000
>1000
F
0.920818
0.896864
0.0864001
0.101947
0~1000
>1000
表4.2-4 垂直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参数(取样时间0.5h)
扩散参数
稳定度等级
(2
γ2
下风距离/m
σz=γ2x(2
B
0.964435
1.09356
0.127190
0.0570251
0~500
> 500
C
0.964435
1.09356
0.127190
0.0570251
0~500
> 500
D
0.917595
0.106803
> 0
E
0.826212
0.632023
0.104634
0.400167
0~1000
1000~10000
F
0.788370
0.565188
0.0927529
0.433384
0~1000
1000~10000
表4.2-5 小风、静风扩散参数的系数
稳定度
γ01
γ02
U10<0.5m/s
1.5m/s>U10≥0.5m/s
U10<0.5m/s
1.5m/s>U10≥0.5m/s
B
C
D
E
F
0.76
0.55
0.47
0.44
0.44
0.56
0.35
0.27
0.24
0.24
0.47
0.21
0.12
0.07
0.05
0.47
0.21
0.12
0.07
0.05
导则中推荐的扩散参数取样时间为0.5小时,在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铅直方向扩散参数σz不变,横向扩散参数及稀释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σyτ2、σyτ1---对应取样时间为τ2、τ1时的横向扩散参数,m;q—时间稀释指数,根据表4.2-6确定:
表4.2-6 时间稀释指数取值
适用时间范围(小时)
时间稀释指数q值
1≤T<100
0.3
0.5≤T<1
0.2
4.2.5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
(1)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表4.2-7、表4.2-8分别为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轴线浓度预测结果。从地面轴线浓度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浓度较低,1050m(拟建项目与最近居民区的距离)处丁醇的最大浓度为0.004 mg/m3、丙烯酸丁酯的最大浓度为0.006 mg/m3。
表4.2-9、表4.2-10分别为有风时丁醇、丙烯酸丁酯在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丁醇在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56~0.0075mg/m3。绝对最大落地浓度为0.0075mg/m3,出现在风速为1.5m/s的B类稳定度下,出现距离为142m。丁醇小时浓度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丁醇最大落地浓度低于苏联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丁醇一次浓度值0.1mg/m3,低于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丁醇一次浓度值0.3mg/m3,只占此两个标准值的7.5%、2.5%,均不超标。
丙烯酸丁酯在有风时各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90~0.0119mg/m3。绝对最大落地浓度为0.0119mg/m3,出现在风速为1.5m/s的B类稳定度下,出现距离为142m。丙烯酸丁酯小时浓度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拟建项目的丙烯酸丁酯最大落地浓度较低。
表4.2-7 有风条件下丁醇轴线浓度分布(mg/m3)
距离(m)
B
C
D
E
F
1.5
2.5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2.0
3.0
200
0.006
0.004
0.005
0.003
0.003
0.002
0.006
0.004
0.003
0.003
0.002
0.004
0.003
0.002
0.001
0.001
400
0.002
0.002
0.002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1
0.001
0.006
0.004
0.003
0.005
0.004
6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4
0.003
0.002
0.005
0.004
8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1
0.004
0.003
1000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4
0.002
12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14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16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18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2000
0.001
0.001
0.002
0.001
2200
0.001
0.001
0.001
0.001
2400
0.001
0.001
0.001
2600
0.001
0.001
0.001
2800
0.001
0.001
0.001
3000
0.001
0.001
表4.2-8 有风条件下丙烯酸丁酯轴线浓度分布(mg/m3)
距离(m)
B
C
D
E
F
1.5
2.5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6.0
2.0
3.0
4.0
2.0
3.0
200
0.010
0.006
0.008
0.005
0.004
0.003
0.009
0.007
0.005
0.004
0.004
0.006
0.004
0.003
0.002
0.001
400
0.004
0.002
0.003
0.002
0.001
0.001
0.006
0.004
0.003
0.002
0.002
0.009
0.006
0.005
0.009
0.006
600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1
0.001
0.007
0.004
0.003
0.009
0.006
8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0.003
0.002
0.007
0.005
10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2
0.006
0.004
120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3
0.002
0.001
0.005
0.003
1400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4
0.003
16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1800
0.001
0.002
0.001
0.001
0.003
0.002
20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22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240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2600
0.001
0.001
0.002
0.001
2800
0.001
0.001
0.002
0.001
3000
0.001
0.001
0.001
0.001
表4.2-9丁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稳定度
最大小时浓度(mg/m3)
出现风速(m/s)
出现距离(m)
B
0.0075
1.5
142
C
0.0059
2.0
135
D
0.0058
2.0
206
E
0.0062
2.0
321
F
0.0056
2.0
487
绝对最大
0.0075
1.5
142
表4.2-10 丙烯酸丁酯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稳定度
最大小时浓度(mg/m3)
出现风速(m/s)
出现距离(m)
B
0.0119
1.5
142
C
0.0094
2.0
135
D
0.0092
2.0
206
E
0.0099
2.0
321
F
0.0090
3.0
487
绝对最大
0.0119
1.5
142
(2)不利气象条件下(小风、静风)落地浓度
表4.2-11、表4.2-12分别为丁醇、丙烯酸丁酯静风、小风时的落地浓度。
丁醇在小风、静风时各级稳定度下落地浓度最大值在0.0165mg/m3以下,该值出现在c类稳定度、出现距离为31m,低于苏联、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次浓度值,只占此两个标准值的16.5%、5.5%,均不超标。小风、静风时,污染物扩散缓慢,其落地浓度相对较大,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即使在此类不利于扩散的小风天气下,丁醇浓度也不超标。
丙烯酸丁酯在小风、静风时各级稳定度下落地浓度最大值在0.0264mg/m3以下,该值出现在c类稳定度、出现距离为31m。小风、静风时,污染物扩散缓慢,其落地浓度相对较大,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即使在此类不利于扩散的小风天气下,丙烯酸丁酯浓度也较低。
表4.2-11 拟建工程静风、小风时丁醇落地浓度(mg/m3)
稳定度
静风
小风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B
0.0158
11
0.0145
21
C
0.0165
31
0.0135
49
D
0.0140
53
0.0109
89
E
0.0133
81
0.0097
137
F
0.0095
113
0.0069
193
绝对最大
0.0165
31
0.0145
21
表4.2-12 拟建工程静风、小风时丙烯酸丁酯落地浓度(mg/m3)
稳定度
静风
小风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浓度(mg/m3)
出现距离(m)
B
0.0253
11
0.0232
21
C
0.0264
31
0.0217
49
D
0.0231
53
0.0175
89
E
0.0213
81
0.0155
137
F
0.0152
113
0.0111
193
绝对最大
0.0264
31
0.0232
21
4.2.6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
根据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评价该项目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丁醇小时浓度预测值低于苏联、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次浓度值,小时浓度不超标,预测值小时浓度比标值在16.5%以下,并且最大落地浓度距源较近,说明拟建工程所排丁醇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丙烯酸丁酯小时浓度预测值较低,并且最大落地浓度距源较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明显。
4.3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及卫生防护距离
针对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的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本次评价对无组织排放进行评价, 预测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厂界浓度及丁醇的卫生防护距离。
4.3.1 厂界浓度
厂界浓度预测采用HJ/T2.2—93“技术导则大气部分”7.5.6.2节中面源模式,并对和进行修正。
,
面源参数取S=1296M2,L=54M,H=5M,丙烯酸、丁醇源强Q=0.3875kg/h,丙烯酸丁酯源强Q=0.625kg/h。
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面源中心距离最近的厂界是南厂界16米,其次是东厂界36米,分别计算这两个厂界的厂界浓度,较大厂界浓度结果见表4.3-1。各稳定度、各级风速条件下丙烯酸、丁醇最大厂界浓度为0.2804mg/m3,丙烯酸丁酯最大厂界浓度为0.4522mg/m3。
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均无厂界浓度标准。《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B16213—1996)中规定丙烯酸车间卫生标准为6mg/m3。《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规定丁醇车间卫生标准为200 mg/m3。从以上车间卫生标准来看,厂内及厂界浓度值均较小,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表4.3-1 拟建工程各稳定度下无组织排放最大厂界浓度
稳定度
B
C
D
E
F
最大落地浓度
丙烯酸、丁醇(mg/m3)
0.1981
0.1538
0.2134
0.2660
0.2804
0.2843
丙烯酸丁酯(mg/m3)
0.3196
0.2481
0.3441
0.4300
0.4522
0.4585
4.3.2卫生防护距离
为防止无组织排放对厂界周围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保护人体健康,必须在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工况条件下,由无组织排放源散发的有害成分对厂界周围居民健康不致造成危害的最小距离。
采用《制定大气污染物地方标准的技术方法》(GB/TB13021—91)中推荐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可查得;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因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均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依据苏联大气质量标准对丁醇浓度的规定值0.1mg/m3,本次评价根据无组织排放特点和导则中的选取方法,确定各项参数的取值。计算结果见表4.3-2。
表4.3-2丁醇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污染物
无组排放量(kg/h)
标准浓度
(mg/m3)
L(m)
与最近居民区距离(m)
计算值
确定值
丁醇
0.3875
0.1
195.8
200
1050
由表4.3-2可见,丁醇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厂区周围最近居民点距离在1050m以上。因此,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符合要求,对周围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明显。
4.4小结
拟建项目所排工艺废气中的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浓度较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最大落地浓度较低,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的无组织排放量较小,厂界浓度较小,不会对厂界周围居住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在所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无村庄、居住区等敏感对象。
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5.1地表水污染源调查
5.1.1调查范围与内容
评价范围内向米沟河排放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米沟河是孝妇河的一条较小支流,除具有防洪功能外,主要接纳周村城区东门路以东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现已在其下游建立了周村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米沟河,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孝妇河。调查结果见表5-1。
表5-1 废水污染源调查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废水中各污染物排放量(t/a)
COD
SS
1
周村汇力纤维素有限公司
300
240
2
周村金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32
26
3
周村维德增白剂有限公司
48
12
合 计
380
278
5.1.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中的表2有关标准,即COD为150mg/l、SS为200mg/l。
5.1.3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
qi
Pi = —— ×106
Coi
式中:qi——废水中i种污染物的年排放量,t/a;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某污染的等标污染负荷Pn
区域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
区域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总
某污染物在污染源或区域中污染负荷比Ki、Ki总
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n
5.1.4评价结果
评价区主要废水污染源和污染物评价结果见表5-2。
表5-2 废水污染源评价结果表
污染源名称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103m3/a)
污染源污染负荷(×103m3/a)
污染源负荷比(%)
位次
COD
SS
周村汇力纤维素有限公司
2000
1200
3200
81.6
1
周村金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213
130
343
8.7
3
周村维德增白剂有限公司
320
60
380
9.7
2
合计
3533
1390
3923
污染物负荷比(%)
90
10
位次
1
2
由表5-2可见,进入米沟河的主要工业废水污染源中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为周村汇力纤维素有限公司,其等标污染负荷为3200×103m3/a,污染负荷比为81.6%,这家企业是评价河段的主要工业废水污染源。
评价河段的主要废水污染物为COD,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90%。
5.2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5.2.1地表水现状监测
5.2.1.1监测断面的布设
拟建项目废水排入厂区北侧的米沟河,东行约500米后进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鉴于米沟河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价共设2个监测断面,具体断面布设情况见表5-3。
表5-3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一览表
断面编号
断面位置
所在河流
意 义
1#
项目排水入米沟河上游100米处
米沟河
了解米沟河目前水质情况
2#
米沟河入污水处理厂前100米处
米沟河
了解米沟河入污水处理厂前的水质情况
5.2.1.2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确定为:pH、COD、BOD、石油类、氨氮、挥发酚等共6项,同时测量各断面的水温、河宽、河深、流速等水文参数。
5.2.1.3 监测时间和频率
于2004年8月2日、3日进行监测,上、下午各取水样进行监测。
5.2.1.4 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5-4。
表5-4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项 目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PH
玻璃电极法
——
COD
重铬酸钾法
5
BOD
稀释与接种法
2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0.01
氨氮
纳氏比色法
0.05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
0.002
5.2.1.5 监测结果
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5,统计结果见表5-6。
表5-5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mg/l,PH除外)
监测点位
采样时间
pH
COD
BOD
石油类
氨氮
挥发酚
流速(m/s)
流量(m3/s)
水温(℃)
1#
2日上午
7.60
281
59
未
检
出
7.38
未
检
出
1.04
0.442
25
2日下午
8.48
136
37
7.04
1.06
0.646
25
3日上午
7.93
82.8
28
7.75
0.91
0.670
26
3日下午
7.52
147
43
12.0
1.01
0.509
26
平均值
162
41.8
8.54
1.005
0.567
25.5
2#
2日上午
7.88
179
42
7.61
1.02
0.431
25
2日下午
8.44
102
32
6.37
1.07
0.640
26
3日上午
8.11
61.6
26
6.05
0.95
0.650
25
3日下午
7.48
134
51
5.58
1.00
0.510
26
平均值
119
37.8
6.40
1.01
0.558
25.5
表5-6 地表水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表
监测断面
pH
COD
BOD
石油类
挥发酚
氨氮
1#
浓度范围(mg/l)
7.52~8.48
82.2~281
28~59
未检出
未检出
7.04~12.0
超标率(%)
0
100
100
0
0
100
2#
浓度范围(mg/l)
7.48~8.44
61.6~179
26~51
未检出
未检出
5.58~7.61
超标率(%)
0
100
100
0
0
100
5.2.2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
5.2.2.1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Ⅳ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5-7。
表5-7 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项目
pH
COD
BOD
石油类
氨氮
挥发酚
评价标准
6-9
30
6
0.5
1.5
0.01
5.2.2.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即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值之比。对于pH值,不计算单项指数,只评定其符合标准(√)或不符合标准(×)。
5.2.2.3 评价结果
表5-8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监测断面
pH
COD
BOD
石油类
氨氮
挥发酚
1#
指数范围
√
2.74 ~9.36
4.67~9.83
0.05
4.69~8.0
0.2
超标率(%)
0
100
100
0
100
0
2#
指数范围
√
2.05 ~ 5.96
4.33~8.50
0.05
3.72~5.07
0.2
超标率(%)
0
100
100
0
100
0
注:未检出按最低检出限的一半计。
由表5-8可见,2个断面的水质,除pH、石油类、挥发酚不超标外,其它指标均不能满足Ⅳ类水质要求。1#断面(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上游100米处)的C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8.36倍,B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8.83倍;氨氮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7倍。2#断面(米沟河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前100米处)的C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4.96倍,BOD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7.5倍;氨氮的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4.07倍。
可见,米沟河的水质已不满足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要求,且污染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
5.3地表水影响评价
5.3.1 该项目投产后废水排放情况
由工程分析知,该工程排放的废水经相应处理后,全部排入厂区北侧的米沟河,东行约500米后进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孝妇河。该项目投产后废水排放情况见表5-9。
表5-9 项目外排废水水质一览表
废水排放量
(m3/d)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污染物折纯量(Kg/d)
pH
COD
SS
COD
SS
16
6.5~8.0
420
240
16.8
9.6
GB8978-1996三级标准
6~9
500
400
5.3.2 预测因子和预测断面的选择
根据项目废水排放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预测因子为COD。
根据新建项目的排水特点和排水去向,确定选择2#断面作为预测断面。
5.3.3 预测模式的选取
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进行水环境质量预测,计算公式为:
C=(CpQp+ChQh)/(Qp+Qh)
式中:C——污染物混合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
5.3.4 预测结果及评价
预测结果见表5-10。
表5-10 地表水预测结果表(单位:mg/l)
断面
COD浓度预测值
COD浓度现状值
COD浓度变化值
2#
119.24
119
+0.24
由表5-10可见,新建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后,由于所排放的废水水量较小,且水质好于目前米沟河水质,因此,2#断面的COD浓度预测值比现状值有所降低,不会增加米沟河的污染程度,从而不会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只是增加了米沟河的污染物负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6.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6.1.1.1 监测布点
拟建项目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共设置2个监测点。测点的具体位置见表6-1和图2-1。
表6-1 地下水现状监测布点情况表
编号
测点
相对厂址方位
井深
距厂址距离
含水层
设置意义
1#
东马庄
SSW
30m
1900
浅层地下水
了解厂址上游地下水水质
2#
太平村
NE
50m
2000
浅层地下水
了解厂址下游地下水水质
6.1.1.2监测项目
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确定为pH、砷、铅、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共12项。
6.1.1.3 监测时间和频率
于2004年8月2日进行监测,取水样监测一次。
6.1.1.4 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6-2。
表6-2 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项 目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pH
玻璃电极法
0.05pH单位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氯甲酸银分分光光度法
0.007
总硬度
EDTA综合滴定法
5.0
氯化物
离子色谱法
0.04
氟化物
氟试剂法
0.09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高锰酸钾指数
0.5
挥发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分光光度法
0.002
硝酸盐氮
离子色谱法
0.01
亚硝酸盐氮
分光光度法
0.001
铅
示波极法
0.02
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
0.10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3
6.1.1.5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6-3。
表6-3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PH除外,总大肠菌群为 个/L)
监测项目
东马庄
太平村
标准限制
pH
7.58
7.80
6.5-8.5
砷
未检出
未检出
0.05
高锰酸盐指数
1.5
1.6
3.0
氟化物
0.51
0.52
1.0
挥发性酚
未检出
未检出
0.002
氯化物
132
136
250
硝酸盐氮
14.0
19.4
20
亚硝酸盐氮
未检出
0.016
0.02
铅
未检出
未检出
0.05
大肠菌群
<3
<3
3.0
总硬度(CaCO3)
715
693
450
硫酸盐
254
206
250
井深(m)
30
50
6.1.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6.1.2.1 评价标准
根据淄博市环境保护局文件,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具体见表6-3。
6.1.2.2评价方法
评价因子选取pH、砷、铅、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指标,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即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值之比。
6.1.2.3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表6-4。表6-4 地下水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监测项目
1#东马庄
2#太平村
pH
0.38
0.53
砷
――
――
高锰酸盐指数
0.50
0.50
氟化物
0.51
0.52
挥发性酚
――
――
氯化物
0.53
0.54
硝酸盐氮
0.70
0.97
亚硝酸盐氮
--
0.8
铅
――
――
大肠菌群
<1
<1
总硬度(CaCO3)
1.59
1.54
硫酸盐
1.01
0.82
由表6-4可见,1#监测点总硬度、硫酸盐二项指标超标,2#监测点总硬度一项指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总硬度在1#和2#点均超标,分别超标0.59倍和0.54倍,超标的主要原因与当地的地质情况有关。评价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已不能满足Ⅲ类水质要求。
6.2 地下水影响分析
6.2.1 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厂区周围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和人工开采排泄为主。地下水位埋深约为23.5~24.5m,年变化幅度为1.0~1.5m。厂址所在地的岩层地质情况如下:耕土,底层埋深0.4~0.6m;粉质粘土,底层埋深2.5~3.5m;粉土,底层埋深22.0~23.5m;粉土,底层埋深27.5~28.5m。
6.2.2 影响分析
根据以上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可以看出评价区上部地层以粉土、粘质沙土为主,渗透性较强,且浅层淡水埋藏较浅,易受到污染。
根据工程分析,废水经厂区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通过米沟河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由“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可知,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后,米沟河预测水质与目前水质相比变化很小,因此,该项目排放的废水对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小。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建议企业采用如下的措施:
(1)对全厂区污水有组织收集,管网和装置区地面采取防渗处理,并定时对厂区及厂外排水管线进行检修和维护。
(2)确保工程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废水达标排放。
(3)物料、产品及固废均应由储罐储存。
在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的情况下,拟建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当地地下水的原有利用价值。
7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7.1 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7.1.1 拟建厂区周围声环境情况
7.1.1.1 周围噪声源情况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厂区南北最长300米,东西最宽200米,其北厂界紧靠张周路,西厂界紧临正阳路,东厂界及南厂界外现为空地。拟建项目布置在厂区的东南部预留用地内,占地约10400平方米。
7.1.1.2 噪声敏感点
拟建项目周围零星分布几个村庄,最近的村庄黑土村距厂区约1050米,因此,在评价区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目标。
7.1.2 噪声现状监测
7.1.2.1 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项目的位置和厂区平面图,噪声现状监测在厂区周围共布设4个监测点,东厂界、西厂界、南厂界和北厂界各布设一个监测点,布点时充分考虑了该项目主要噪声源对厂内办公区、生活区及厂界外部环境的影响。详细监测布点见噪声布点图7-1和表7-1。
表7-1 噪声现状监测点位置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监测目的
1#
南厂界外1m
现状值作本底值
2#
东厂界外1m
3#
北厂界外1m
4#
西厂界外1m
7.1.2.2 监测时间和频率
淄博市周村区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8月2日监测1天,分别在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昼间在10:00~11:00时,夜间在22:00~23:00时进行监测。
7.1.2.3 监测方法及条件
监测工作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仪器采用AWA6218B噪声统计分析仪,该仪器定期进行了检定,经鉴定合格。使用前进行了校准,整机灵敏度相差小于0.2分贝。
监测条件为风力1级,阴天天气下进行。测量时传声器离地面高1.2m,周围避开其它反射物,对同一监测点每次测量时位置和高度保持不变。传声器加戴防风罩,声级计用“A”计权网络,动态特性为“慢”。
7.1.2.4 监测项目
测量各监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
7.1.2.5 监测结果
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见表7-2所示。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量值
主要噪声源
昼间
夜间
1#
南厂界外1m
44.1
43.2
其他
2#
东厂界外1m
54.6
51.4
其他
3#
北厂界外1m
58.9
53.7
交通噪声
4#
西厂界外1m
67.2
63.3
风机、冷却塔等
表7-2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
7.1.3 噪声现状评价
7.1.3.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标准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
7.1.3.2 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采用超标分贝法对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P = Leq-Lb
式中: P -超标值,dB(A);
Leq -监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dB(A);
Lb -评价标准值,dB(A)。
7.1.3.3 评价结果
噪声现状评价结果见表7-3。
表7-3 噪声现状评价结果表 单位:dB(A)
测点编号
昼间
夜间
Leq
Lb
P
Leq
Lb
P
1#
44.1
60
-17.9
43.2
50
-6.8
2#
54.6
60
-7.4
51.4
50
+1.4
3#
58.9
60
-1.1
53.7
50
+3.7
4#
67.2
60
+7.2
63.3
50
+13.3
由表7-3可知,无论是昼间还是夜间,1#监测点噪声值均不超标,其余各监测点均有超标现象。昼间以及夜间噪声最大值均出现在4#测点,且超标较严重,主要原因是该测点距厂区内现有风机、冷却塔等高噪声设备较近,受其影响较大;3#测点夜间噪声值超标,其主要原因是该测点距张周路较近,受其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可见,拟建项目周围区域本底噪声值较高,声环境现状较差。
7.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分析
拟建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噪声级一般在80-95dB(A)之间。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等泵类噪声主要来自于驱动它运转的电动机产生的噪声,电动机的噪声主要包括风扇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其中以风扇噪声为主。冷却塔噪声主要以风扇声和落水声为主,风扇噪声是风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落水噪声是冷却水从淋水装置下落时与塔体底盘及盘中积水撞击产生的落水声。上述主要噪声源具体情况见表7-4所示。
表7-4 主要噪声源及声级值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台)
单台声压级dB(A)
距监测点距离(m)
备注
1#
2#
3#
4#
1
真空泵
3
92
25
40
270
150
室外
2
物料输送泵
17
85
30
30
260
140
室外
3
循环水泵
1
90
55
15
245
140
室外
4
冷却塔
1
80
50
20
245
135
室外
拟建项目设计采取以下噪声控制措施:
(1)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本项目泵类设备较多,且皆为露天设置,因此,拟对泵机组和电机处安装半敞式隔声罩,电机部分配消声器,机组基础采取隔振与减振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泵类设备噪声值降低15~30dB(A)。
(2)在厂区总体布置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下,使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尽量远离办公区及厂界,以减轻噪声对厂区及厂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在厂区种植草木,合理绿化,形成自然隔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述各噪声源,经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控制及距离衰减后,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会明显下降。
7.2.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点选取现状监测的1#、2#、3#、4#四个点。本次环评预测拟建项目主要连续噪声源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厂界及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对非正常状态下的突发性噪声在此不做考虑。
7.2.2.1预测模式
工业噪声源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声源,应分别计算。本次评价采用导则HJ/T2.4-1995中推荐的模式进行预测,模式如下:
(1)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LA(r) = LAref (r0)-(Adiv+Abar+Aatm+Aexc)
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
LAref (r0)—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A);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bar—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exc—附加衰减量,dB(A)。
(2)室内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①首先计算出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LAi = Lwi +10lg(Q/4πri2+4/R)
式中:LAi —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dB(A);
Lwi —某个声源的声功率级,dB(A);
ri —室内某个声源与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m;
R—房间常数,m2;
Q—方向性因子。
②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声压级:
L1(T) = 10lg[∑100.1LAi]
③计算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L2(T) = L1(T)-(TL+6)
式中:TL—厂房的平均隔声量,dB(A)。
④将室外声级L2(T)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Lw:
Lw= L2(T) + 10lgS
式中:S—透声面积,m2。
⑤等效室外声源的位置为围护结构的位置,其声功率级为Lw,由此按室外声源方法计算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3)计算总声压级
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 in,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n,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 out,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out,j,则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为:
式中:T —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
N —室外声源的个数;
M —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7.2.2.2 参数的确定
(1)厂房的平均隔声量TL:门窗关闭时取TL=20dB(A);门窗开启时取TL=15dB(A);无门窗墙体TL=25dB(A)。
(2)本工程中的主要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计算时Adiv=20lg(r/r0) 。
(3)空气吸收衰减量 Aatm
Aatm= (r-r0)a/100
其中r、r0分别为预测点和参考点到声源的距离,a为空气吸收系数,其随频率和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拟建项目噪声以中低频为主,空气吸收性衰减很小,预测时可忽略不计。
(4)Abar
由于主要噪声设备所处车间分散布置,噪声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将受到厂房或其他车间的阻挡影响,从而引起声能量的衰减,具体衰减量将根据声音的不同传播途径而分别进行计算。
(5)附加衰减量Aexc
主要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根据现有厂区布置和噪声源强及外环境状况,可以忽略本项附加衰减量。
7.2.2.3 预测结果
根据拟建项目中主要噪声源情况,利用以上预测模式和参数计算得各预测点噪声值,再与现状值进行叠加便可得各预测点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见表7-5。
表7-5 噪声预测结果表 单位:dB(A)
预测点
昼间
夜间
现状值
预测值
叠加值
增加值
现状值
预测值
叠加值
增加值
1#
44.1
48.5
49.9
7.8
43.2
48.5
49.6
6.4
2#
54.6
54.8
57.7
3.1
51.4
54.8
56.4
7.0
3#
58.9
33.2
59.0
0.1
53.7
33.2
53.8
0.1
4#
67.2
38.4
67.21
0.01
63.3
38.4
63.31
0.01
由表7-5可知,拟建项目投产运行后, 1#点和2#点的噪声值增幅相对较大,3#点和4#点的增幅很小。主要原因是拟建项目位于厂区的东南部,1#点和2#点受其影响较大;而3#点和4#点距拟建项目较远,且该两点处的噪声本底值较高,因此,项目投产后,对3#点和4#点的噪声值基本无影响。
7.2.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Ⅱ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评价方法与噪声现状评价相同,采用超标分贝法。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见表7-6。
表7-6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 单位:dB(A)
预测点
昼间
夜间
Leq
Lb
P
Leq
Lb
P
1#
49.9
60
-10.1
49.6
50
-0.4
2#
57.7
60
-2.3
56.4
50
+6.4
3#
59.0
60
-1.0
53.8
50
+3.8
4#
67.21
60
+7.21
63.31
50
+13.31
由表7-6可知,拟建项目建成运行后,1#点的昼间及夜间噪声值均不超标;2#点的夜间噪声值超过标准限值的要求,超标值为6.4 dB(A),引起该厂界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新建冷却塔距离该点较近,其产生的噪声对该厂界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对新建冷却塔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以保证该厂界噪声达标;3#点夜间噪声值超标,其主要原因是该点距张周路较近,受其交通噪声影响较大;4#点噪声值超标较严重,主要原因是该点距厂区内现有风机、冷却塔等高噪声设备较近,噪声本底值较高,建议对厂区内现有风机、冷却塔等高噪声设备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以保证该厂界噪声达标。
7.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情况,建议企业采取以下相应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针对本项目各主要噪声源企业设计采取的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具体内容见7.2.1章节,在此不作重复说明),企业应逐条落到实处,以确保降噪效果。
(2)建议对厂区现有主要噪声源如风机、冷却塔等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以使西厂界噪声值达标。
(3)新建冷却塔距离东厂界较近,其产生的噪声对该厂界及邻近环境的影响较大,建议企业对新建冷却塔采取如下的降噪措施,以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①在满足工艺所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低噪声冷却塔。目前,有关单位已开发出低噪声型、超低噪声型逆流式冷却塔,其噪声级低于60 dB(A)。
②降低冷却塔风机的噪声。可在风机排风口及进风百叶口加装消声器,并尽量减少传动装置和安装精度带来的杂声,该项措施可望得到10~15 dB(A)左右的降噪效果。
③有效地控制落水噪声。可在水面上张布细眼尼龙网,水面上漂浮新型的透水降噪聚氨酯泡沫塑料,或采取降低集水盘的水深,集水盘落水管插入水池内等措施。若选用得当,该项措施可降噪5dB(A)左右。
对于以上噪声污染的控制措施,企业应逐条落实,并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切实做到提前防范和控制,确保降噪效果。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使企业厂界噪声值全部达标,同时亦可将企业对其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降到最低。
8环境风险事故分析
拟建工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众多事故风险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发生泄漏、设备爆炸和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原料在贮存、使用和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危险性,分析并确定风险事故的发生点,提出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并通过事故状态的设定和模式计算,分析其影响程度,从而引起企业的重视,促使企业切实抓好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分析,发生突发性恶性事故主要的因素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硫酸、烧碱的泄漏等问题,最具威胁的环境风险事故部位为原料和产品的贮存、运输系统。
8.1主要物料及产品物质的特性
化工生产主要事故风险为原料和产品都是易挥发、易燃、易爆物质,各个生产环节都存在着爆炸和火灾危险。拟建项目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主要物质特性见表8-1。
表8-1 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主要物质特性
物质名称
性质
爆炸极限(V%)
闪点(℃)
自燃点(℃)
火险类别
丙烯酸
可燃液体
2.4~8.0
50
438
乙
丁醇
易燃液体
1.4~11.2
35
340
乙
丙烯酸丁酯
可燃液体
1.0~10.0
39
275
乙
8.1.1燃烧性
可燃物质的燃烧性是以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28℃以下的叫极易燃物,28℃~45℃的叫易燃物,46℃以上的叫可燃物。丁醇属易燃物,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属可燃物。
8.1.2爆炸性
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有火源能够发生爆炸。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8.1.3挥发性
挥发性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性质。生产和贮存设施挥发出来的蒸汽等能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2.49~4.4倍,漂浮于地面,可扩散几十米,如接触火种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8.1.4流动性
该项目的原料和产品多呈液体,粘度小,易流动,易于实现管道输送。但同时,一旦管路、容器破损或闸阀关闭不严,超出容器应装容量,容易造成跑、冒、滴、漏,造成数量损失,污染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燃烧爆炸事故。
8.2风险因素产生环节
8.2.1生产过程中潜在事故及防范措施分析
8.2.1.1生产过程特点
(1)易燃、易爆
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均属易燃易爆物质,因此各生产装置均需防火防爆。装置及罐区均属乙类防火生产类别。
(2)有毒、有害
工程生产过程自始至终存在大量有毒物质,如丙烯酸、丁醇等。在操作条件下,它们以液体状态存在,这类物质因设备缺陷或操作失误而引起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会造成恶性中毒等事故。
(3)腐蚀性强
生产过程中的硫酸、烧碱等具有较强腐蚀性的物质,它们不但对人有很强的化学灼伤和毒害作用,而且对金属设备也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腐蚀会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开发周期,特别是它可使设备减薄、变脆,若检修不及时,会因承受不了原设计压力而发生泄漏或爆炸着火事故。
(4)操作条件苛刻
工程生产工序多,各生产装置又均属连续性操作装置,并且各生产装置之间有物料联系,从而构成了较为复杂的生产流程;从各生产装置的工艺条件看,具有高温高压操作,操作条件苛刻且变化较大。因而生产过程要求公用工程要合理配套,仪表检测要及时可靠,操作要认真合理,否则,易造成事故,影响正常生产。
(5)转动机械多
工程需要使用真空泵机、循环水泵、物料输送泵及电机等各类转动机械设备,这类设备的不正常运转会造成生产事故或电伤害。另外,大量转动机械的使用,会产生很强的噪声,造成噪声污染。
由生产过程特点可知,工程具有污染环境、危害工程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这些潜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设计及施工问题、误操作、设备缺陷、自然灾害等。
为了减少或者避免上述各种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必须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各装置必须有安全措施,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做到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①火灾:为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要求生产工人严格操作规程和严格遵守工艺指标。设备的鉴定、验收及安全阀选型、定压等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消除装置内设备隐患。
②为了防止设备拆压造成事故,各塔、容器、泵机出口要设置必要的安全阀。
③建筑物及塔、器的联合平台均应设有两个安全通道,一个为正常通道,另一个为安全直梯或其它安全通道。
④辅助管线与可燃液体的设备、管线相连接时均应设置止回阀,以防倒流。
⑤设有充满水冷却水箱,以备装置开、停工及事故状态时,紧急排放液体之用。
⑥在装置必要部位设置消防蒸汽、泡沫喷洒设施及消防水栓,以备急需时启用。
⑦在装置区易产生可燃气体泄漏的位置,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当偶然发生可燃气体泄漏时,可以自动报警,以便及时处理。
⑧主要操作人员值班岗位应设置通讯设施,可以满足装置开、停工、事故状态处理以及正常生产的联系时需要。
8.2.1.2工程具有潜在危险部位介绍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分析,发生突发性恶性事故主要的因素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硫酸、烧碱的泄漏等问题。其贮运系统中的贮槽、贮槽连接管根部管道、阀门、泵机等部位因爆破、断裂、密闭不严等较易发生泄漏。虽然发生的机率极少,但一旦发生大量泄漏,危害也是较严重的。贮运系统发生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容器腐蚀、老化、年久失修、勉强使用;
(2)材质不符合要求;
(3)不按规定进行定期和灌装前的打压检查测试;
(4)超压使用;
(5)高空坠落的物体打击;
(6)设备年久失修、超期服役或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7)由于违章操作、违章作业,而引起事故。
8.2.1.3 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重点物质介绍
(1)丁醇
丁醇的性质与危害:相对分子量74.12,熔点(℃)-88.9, 相对密度(水=1)0.81, 沸点(℃)117.5 ,相对密度(空气=1)2.55 ,饱和蒸气压(kpa)0.82(25℃) 。燃烧热(kj/mol)2673.2,临界温度(℃)287, 临界压力(mpa)4.90 ,辛醇/水分配系数0.88,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易燃,具刺激性。第3.3类高闪电易燃液体,闪点(℃)35,引燃温度(℃)340,爆炸下限[%V/V]1.4,爆炸上限[%V/V]11.2。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
中国MAC 200 mg/m3,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毒理学:急性毒性LD50:4360mg/kg(大鼠经口),3400mg/kg(兔经皮),LC50:242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小鼠吸入0.8mg/m3,24小时/周,4个月,肝肾功能异常。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灭火方法:用水喷射溢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器、沙土。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时应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3552,UN编号1120,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包装类别:Ⅲ类包装,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钢板桶(罐)安瓿瓶外普通木箱;罗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铁盖压口玻璃瓶、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2)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的性质与危害:相对分子量128.17,熔点-64.6℃,沸点147.4℃,相对密度(H2O)=1)0.899;相对密度(air=1)4.4。饱和蒸汽压 4mmHg,20℃ 燃烧热 5783KJ/mol ,临界温度324.7℃ ,临界压力 2.87Mpa,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随温度升高,贮存时间的延长,自聚倾向加剧,避免接触条件:光照、受热。 禁忌物: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38℃(密闭),43℃(开口)。爆炸范围(V%)1.0~10.0 。自燃温度275℃。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毒理学:急性毒性LD50:90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LC50: 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m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50mg,轻度刺激。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35ppm(6小时)(孕6~15天),植入后死亡率升高。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人类皆无可靠数据。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洗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15PPM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闭。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5℃,不可贮存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大量贮存的罐内必须用泵循环,以避免死角处的物料聚合,尽可能避免长期贮存,一般不超过180天。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灌装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运输信息 危规号33601 ,UN编号2348 包装分类:Ⅲ包装标志:7 ,包装方法:200L小口聚乙烯塑料桶、内喷涂聚乙烯小口金属桶、不锈钢车戴贮槽。
(3)丙烯酸
丙烯酸的性质与危害:相对分子量72.06,熔点14℃,沸点141℃ ,相对密度(H2O=1)1.05,相对密度(air=1)2.49,饱和蒸汽压3mmHg,20℃燃烧热(4.540Kcal/g) 1370KJ/mol,临界温度342℃,临界压力(56atm)5.67Mpa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中。 稳定性:在15~25℃有阻聚剂存在的条件下较稳定。聚合危害:随着贮存期的增加,自聚物增加。避免接触条件:光照、受热。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51℃(密闭),68℃(开口)。 爆炸范围5.5~20.5%(V%),自燃点395℃。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随温度升高,自聚速度加快,放出大量热量进而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危险性类别:第8.1类高闪点可燃液体,酸性腐蚀品。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毒理学资料 最大极限--时间加权平均值 ACGIH 10PPM 剧烈呼吸毒性(鼠4小时)LCLO 6000PPM 剧烈的口部毒性,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值:LD50:340mg/kg,鼠剧烈的皮肤毒性,兔经皮半数致死值:LD50 280mg/kg, 兔鱼毒性:TLM96 10~100PPM。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人类皆无可靠数据。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6mg/m3,工程控制:生产设备和管线要杜绝泄漏,生产装置建议采用框架结构。如因客观条件所限,生产现场要加强通风。生产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的用清水的淋洗设备和洗眼设备。管线和设备应设计有物料放净阀和排净口,取样口和物料回收系统管线和容器。 在设备和管线发生故障或停车检修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接触物料的情况下,必须按以下方法进行防护。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物料蒸汽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或戴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它: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洗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饮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饮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温盐水、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站在上风向灭火。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水溶液,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或戴防酸胶皮手套。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储运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180PPM(wt),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闭。仓内温度不宜超过25℃,也不要低于15℃。不允许贮运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大量贮存的罐内必须用泵循环,以避免死角处的物料聚合,尽可能避免长期贮存,一般不超过180天。贮存中一旦出现冻结,应用最小的量加热,用温水而不能是蒸汽作为融化介质,缓慢地受控制地融化冻结丙烯酸。
运输信息 危规号81617 ,UN编号2218,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20,包装方法:200L小口聚乙烯塑料桶、内喷涂聚乙烯小口金属桶、不锈钢车戴贮槽。
(4)硫酸
硫酸的性质及危害:分子量98.08,沸点330.0,相对密度1.83,熔点10.5,饱和蒸汽压0.13KPa(145.8℃),与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属强酸类腐蚀品。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强烈放热,硫酸属不燃物质。具有强腐蚀性遇水强烈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组织等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酸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或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灼伤以致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瘢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发炎以致失明。慢性影响:牙龈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化。
泄漏的风险性:硫酸在本工程中既不作为原料也不作为产品,只是作为干燥介质使用。造成泄漏主要有以下原因:生产流程中、硫酸循环泵出现故障,壳体破裂;硫酸管道腐蚀失修,出现渗漏孔或破裂;废储罐由于腐蚀、遭受外力等原因破裂;主体设备出现泄漏;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泄漏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减少和降低硫酸泄漏的风险性,建议企业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从设备管理方面进行防范,严格设备管理与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严禁带病运转,确保装置实现安全运行;严格工艺管理,加强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操作控制,杜绝误操作问题的发生。
应急防范措施:岗位工业卫生浓度控制≤2mg/m3;生产介质密闭操作,岗位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无人近距离作业、必要时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施。呼吸系统保护:可能接触硫酸雾时,佩带自吸式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带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着,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施救要求: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对现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化学防护服,人体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达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建筑围堤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期内回收。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淡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出,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速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速就医。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5)烧碱
烧碱的性质及危害:烧碱化学名称为氢氧化钠,分子量40.01,沸点12.05℃,相对密度1.35825(20℃),易溶于水、乙醇。属强碱性无机盐,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对铝、锌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烧碱是不燃物,遇水和水蒸汽会大量放热,形成强腐蚀性溶液。
健康危害:可以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蒸汽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之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后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死亡。
泄漏的风险性:液碱生产及储运存在泄漏风险,但因其不挥发又是液态,扩散性较差,少量泄漏容易控制处理,大量泄漏对周边造成的危害也不会太大。但由于烧碱是强碱性和强腐蚀性化学危险物质,易造成直接接触人员的烧伤和接触区的水体污染等危害。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生产流程中,输送烧碱的机泵出现故障,壳体破裂;管道腐蚀失修,出现渗漏孔或破裂;成品储罐由于腐蚀、遭受外力等原因破裂;罐装过程中出现泄漏;操作人员误操作。
降低泄漏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减少和降低烧碱泄漏机率和危害,建议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从设备管理方面进行防范,严格设备管理与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严禁带病运转,确保装置实现安全运行;严格工艺管理,加强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操作控制,杜绝误操作;搞好操作配合,对灌装作业等,要搞好联系协调,并做好现场监护,罐装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罐装现场。其它防范措施:正常生产条件下,严格控制岗位工业卫生浓度控制≤0.5mg/m3;生产介质密闭,提供必要的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有机玻璃面罩对呼吸系统进行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对身体进行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 施救要求: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化学防护服,人体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可用大量清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砌周边围堰,控制扩散,然后挖坑收集,集中作中和处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淡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吸入:迅速脱离污染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立即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储运注意事项:液碱储罐区周围设隔离栏杆,罐区专人负责。固体碱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物质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搬运。
8.3非正常工况及事故状态下排放污染物分析
8.3.1检修时排放污染物分析
检修时, 釜、机、塔、泵等设备内残存的有毒有害蒸汽、液体蒸发排放至大气中,其排放时间较短,排放量较少。
8.3.2事故状态下排放污染物分析
拟建工程发生突发性恶性事故的主要因素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硫酸、烧碱的泄漏等问题。其贮运系统中的贮槽、贮槽连接管、阀门、泵机等部位因爆破、断裂、密闭不严等较易发生泄漏。其储罐、贮槽也存在爆炸、泄漏的可能性。其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蒸汽。其水污染物排放主要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硫酸、烧碱一旦泄漏,在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时,会产生污水。该污水污染物含量较高,应导入事故调节池,再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8.4非正常工况及事故状态下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气
本工程在恶性事故状态下,如装置爆炸、管线破裂、系统超压跑料、设备故障等,瞬间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排至大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事故状态下排放的主要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的蒸汽。因丙烯酸危害较重,且有《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B16213—1996)作为分析其环境影响的依据。在此对丙烯酸的非正常工况及事故状态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以丙烯酸泄漏1t,其蒸汽为泄漏量的1%,采用面源非正常排放模式,计算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地面浓度。计算值见表8-2。
表8-2 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地面浓度
时间
距离(m)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
7.6831
7.6831
7.6831
100
3.8082
3.8082
3.8082
200
1.4682
1.4682
1.4682
300
0.7788
0.7788
0.7788
400
0.4855
0.4855
0.4855
500
0.3332
0.3332
0.3332
600
0.2438
0.2438
0.2438
700
0.1866
0.1866
0.1866
800
0.1478
0.1478
0.1478
900
0.1200
0.1202
0.1202
0.0002
1000
0.0972
0.0997
0.0997
0.0025
1100
0.0733
0.0845
0.0845
0.0113
1200
0.0474
0.0727
0.0727
0.0253
1300
0.0258
0.0632
0.0632
0.0373
1400
0.0122
0.0555
0.0555
0.0433
1500
0.0051
0.0492
0.0492
0.0441
1600
0.0020
0.0439
0.0439
0.0419
1700
0.0007
0.0395
0.0395
0.0387
1800
0.0003
0.0357
0.0357
0.0354
1900
0.0001
0.0323
0.0324
0.0323
2000
0.0292
0.0296
0.0296
2100
0.0259
0.0272
0.0272
2200
0.0223
0.0250
0.0250
2300
0.0183
0.0231
0.0231
2400
0.0143
0.0215
0.0215
2500
0.0106
0.0200
0.0200
2600
0.0075
0.0186
0.0186
2700
0.0050
0.0174
0.0174
2800
0.0032
0.0163
0.0163
2900
0.0020
0.0153
0.0153
3000
0.0012
0.0144
0.0144
Xm
21
21
21
1464
Cm
11.66
11.66
11.66
0.0443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B16213—1996)中规定丙烯酸车间卫生标准为6 mg/m3。上表中的丙烯酸浓度在100米之内超过6 mg/m3,100米之外小于6 mg/m3。这说明发生泄漏时,近距离范围内危害较重,100米之外危害较轻。因此,在发生泄漏事故时,只要及时隔离泄漏现场,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对大气环境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2)废水
在停车检修初期设备吹洗扫线及由于溢流、泄漏等事故排放时,比平常将有成倍多的废水排出,并且污染物含量较高,但由于全厂设有事故调节池,只要合理安排,可避免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8.5事故防范措施
为防止事故的发生,本工程在设计和生产中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工程设计中合理进行总体布置,将危险性较大的设施布置在厂区的下风向,并与其它生产设施保持足够的防护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2)全厂除设置高压及低压消防、泡沫消防站外,还应针对工程生产火灾特点,配备大型干粉移动消防设备。
(3)提高自动化水平,保证装置在优化和安全状态下进行操作。在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场所设置固定或携带式可燃性气体检测器及报警系统。
(4)应按不同性质分别建立事故预防系统、监测和检验系统、公共报警系统。
(5)必须强调管理工作对预防事故的重要作用,工厂设计、工艺设计和工艺控制监测等都必须纳入预防事故的工作中。
(6)从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有毒化学品的意外泄漏事故。
(7)全厂范围内严禁明火,如需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并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8)提高操作管理水平,严防操作事故发生,尤其是在开停车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9)对本工程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重点部位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督。
(10)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对各种典型的事故要注意研究,充分吸取教训,并注意在技术措施上的改进和防范,尽可能减少人为的繁琐操作过程。预防有毒化学品的意外泄漏事故。
由于出现非正常情况的种类和非正常情况的程度十分复杂而且出现事故的设备部位不可能预测,而且事故处理时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关于非正常情况下的污染排放情况不可能较明确的提出,而且一旦发生大的事故,尚无应急措施加以控制。
要减少或者避免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尤其是杜绝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①在大修时,要严格掌握。特别是对于釜、机、塔、泵等关键设备和高温高压容器,检修质量要做到一丝不苟、万无一失,并请劳动安全部门对设备和管道进行探伤、检查,不能继续使用和不合格的备品配件坚决不用。检修结束后和开车前,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各设备、各工段进行认真仔细检查,对机泵等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②加强企业的安全卫生监督。按照国家、部门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开展工作,特别是做好车间内有害物质浓度的监测,并及时向企业安全部门报告,协助安全部门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将生产事故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操作,要求生产工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严格遵守工艺指标。设备的鉴定、验收及安全阀选型、定压等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消除装置内设备隐患。
③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对操作工的培训一定要严格要求,并进行考核,坚持考核不合格者决不允许上岗接触实际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中减少或避免由于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生产事故。
9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期约为半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的清理、土石方的挖掘、物料的运输和堆存等环节,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9.1 噪声环境影晌分析
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人为噪声。因为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削减措施,故施工噪声传播较远。受影响范围较大,施工各阶段声级为80-65dB(A)。由于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的机械设备于现场运行,而单级设备噪声一般高于90dB(A),又因为施工场地内设备位置不断变化,同一施工阶段不同时间设备运行数量亦有所波动,很难确切的预测施工场地各厂界噪声值。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开挖施工时能产生长50米、噪声值87dB(A)的线声源,其衰减量按△L=6Lg(r2/r1)规律衰减,40米以外可降至70 dB(A)以下,再加上厂址建筑物和树木的隔声作用,则施工期间噪声的影响范围可大大缩小。本项目厂址周围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黑土村,在距厂址500米范围以外,类比声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对该村的影响值在40dB(A)以下,所以受影响程度不大。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状况见表9-1。
表 9-1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
施工阶段
噪声源
声级/dB(A)
土石方阶段
挖土机
78-96
冲击机
95
空压机
75-85
打桩机
95-60
地板与结构阶段
混凝上输送泵
90-60
振捣器
60-65
电锯
60-116
电焊机
90-95
装修安装阶段
电钻
60-115
电锤
60-65
无齿锯
65
混凝土搅拌机
60-116
9.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在施工期间挖掘地基、土地平整等将导致泥土裸露,原材物料的大量堆存,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因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施工阶段、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和天气条件不同而差异较大。扬尘污染主要影响局部的空气环境,拟建厂址距离村庄较远,所以影响不大。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次污染源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燃烧柴油和汽油排放的废气。但山于施工期较短,场地较小,所以废气污染是小范围、段暂的,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9.3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土石施工开挖的渣土、碎石等;物料运送过程中的物料损耗,包括砂石、混凝土;铺路修整阶段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拟建项目对固体废弃物定点堆放、管理,所以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微。
9.4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工程场地设临时卫生厕所和化粪池,由于废水产生量小,水质简单,且形成不了地表水径流,所以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9.5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
通过对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噪声和扬尘,由于施工期是短期的、局部的,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9.5.1控制噪声污染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安排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避开周围环境对噪声的敏感时间,减少夜间施工量,尽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整个工期。
②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拟建厂址最近的村庄是西北部的黑土村,因此,施工时尽量将高噪声设备不布置在厂址西北侧。
③降低设备声级。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
④降低人为噪声。根据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噪声防治条例的要求施工,以免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
⑤建立临时声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可适当建立单面声障。
9.5.2控制扬尘污染措施
施工场地每天定时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
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
施工渣土外运车辆应加盖蓬布,减少沿路遗洒。
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
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应用帆布覆盖。
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尽量少用干水泥。
9.5.3控制生活污水设施
施工中的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严禁无序排放。
9.5.4控制固体废物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要严格实行定点堆放,并及时清运处理。
②生活垃圾应分类回收,做到日产日清,严禁随地丢弃。
③对施工开挖的土壤应有计划的分层回填,并尽量将表土回填表层。对于因取土破坏的植被,待施工完成后尽快按厂区绿化方案恢复。
10环保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0.1废水治理措施的技术与经济论证
拟建项目废水的排放量为16t/d,其中COD平均浓度为1000mg/l,SS平均浓度为800mg/l。根据废水水质特点,废水拟采用生物处理,其工艺流程见图10-1。
曝气
污水处理厂
上清液回流
滤出水回流
图10-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要求,废水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周村区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工艺为二级生化处理,现已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量为4万吨,该处理厂要求进水水质为COD 500mg/l、SS400 mg/l。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废水水质及处理效果见表10-1。
表10-1 废水水质及处理效果情况 ( 单位 mg/l)
污染物名称
pH
SS
COD
处理前浓度
7.5~8.5
800
1000
处理后浓度
6.5~8.5
240
420
排放标准
6~9
400
500
废水治理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成熟,处理效果可靠。
10.2 废气治理措施的技术与经济论证
依据工程分析可知,真空泵尾气含少量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该尾气经洗涤塔填料层洗涤吸收,洗涤液循环吸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洗涤塔尾气经排气筒排空。
真空泵尾气排放量较少, 洗涤液可循环吸收,吸收效率可达70%以上,处理后所排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较低,环保效果显著。
尾气处理措施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成熟,处理效果可靠。
10.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的技术与经济论证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高沸点的有机物如多聚丙烯酸丁酯和阻聚剂A、B、C,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量为30 t/a,全部送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掺入煤中烧掉。这样既避免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又使废渣得到了综合利用,还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0.4噪声控制措施的技术与经济论证
该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其中泵类设备数目较多,且皆为露天设置。针对这些噪声源,本项目提出一系列噪声控制措施,对各重点噪声源从局部到整体以至外部环境都考虑了不同的控制措施。例如,对泵机组和电机处安装半敞式隔声罩,电机部分配消声器,机组基础采取隔振与减振措施,可使泵类设备噪声值降低15~30dB(A);对冷却塔在风机的排风口及进风百叶口加装消声器,并在水面上张布细眼尼龙网、漂浮新型的透水降噪聚氨酯泡沫塑料以降低落水噪声,上述措施可使冷却塔噪声降低15~20dB(A);在厂区总体布置上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下,使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尽量远离办公区及厂界,以减轻噪声对厂区及厂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在厂区种植草木,合理绿化,形成自然隔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上述可知,该项目的主要噪声设备属于常见噪声源,对主要设备采取的隔声、消声、减振等降噪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只要经过专业设计、合理的设备选型,是非常有效的,技术上是成熟可靠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此外,在环境方面通过种植草木,即美化了环境又可形成自然隔声屏障的措施也是比较经济有效的。
10.5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的技术与经济论证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和产生易挥发的物料,由于腐蚀、老化、操作管理不善以及原料和产品的装卸、运输等,即由于“跑、冒、滴、漏”而产生无组织排放。经类比调查,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蒸汽,主要来源是生产装置的塔、釜和贮运系统中的贮槽、接头、阀门、管道等部位以及装卸、运输等过程的“跑、冒、滴、漏”,但常温下的蒸发量较小。
对于无组织排放,应从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加强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减少无组织排放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尽量减少各种物料的贮存数量,减少挥发量。
②成品装车采用管道泵装车。
③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④各生产环节采取定量指标考核制度,奖优罚劣,既可提高管理水平,又可有效降低无组织排放量。
⑤物料的储存输送必须采取密闭措施,以减少挥发。
⑥厂区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率,以净化环境空气。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1 经济效益分析
拟建项目的主要财务评价指标见表11-1。
表11-1 主要财务评价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额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40
2
投资利润率
%
%
167.5
3
投资利税率
%
180
4
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
年
0.4
由表11-1可见,该项目总投资为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0%。该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67.5%,投资利税率为180%,投资回收期为0.4年,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该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比较理想,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11.2 环境效益分析
11.2.1 环保投资估算
该项目环保投资为4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0%,具体环保投资估算情况见表11-2。
表11-2 环保投资估算
序 号
项 目
费用(万元)
1
废水处理系统
20
2
废气处理系统
10
3
降噪设施
3
4
绿化
5
5
监测仪器
2
合 计
40
工程总投资
500
占工程总投资比例(%)
8.0
通过这一系列投资,实现了对生产全过程各污染环节的控制,确保各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相比较同类企业情况分析,这一投资基本合理。
11.2.2环境效益分析
该项目各项环保投资得以落实后,不仅可减少公司每年所缴纳的排污费,而且也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拟建项目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工艺,用水量大大降低,冷却水可循环利用,生产、生活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到周村区污水处理厂,这样可减少污水的处理费用。生产工艺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的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该尾气经洗涤塔填料层被逆流喷淋的2%NaOH水溶液洗涤吸收,洗涤液经循环吸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
由此可见,本项目环保投资的效益是显著的,既减少了排污,又保护了环境和周围的人群健康,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11.3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一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带动整个公司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经济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2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2.1 总量控制原则、对象
12.1.1 总量控制原则
国家提出的“总量控制”实际上是区域性的,也就是说,当局部不可避免地增加污染物排放时,应对同行业或区域内进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使区域内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内,使污染物的受纳水体、空气等的环境质量可达到规定的环境目标。
12.1.2 总量控制对象
根据《山东省 “十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方案》,我省在“十五”期间对6种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大气污染物中的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废水污染物中的化学耗氧量、氨氮,固体废弃物中的工业固体废弃物。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所排污染物中应实行总量控制的项目有:废水污染物中的化学耗氧量,固体废弃物中的工业固废。
12.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根据淄博市环保局周村分局下达给该项目的总量控制指标及该项目投产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分析拟建项目投产后污染物排放量达标情况,具体见表12-1。
表12-1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表 单位:t/a
项目
废水污染物
固体废物
COD
污染物排放情况
2.22
0
总量控制指标
2.5
0
由表12-1可见,拟建项目投产后淄博市环境保护局周村分局给该项目下达的总量指标,且总量仍有余额;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多聚丙烯酸丁酯、阻聚剂等高沸点有机物,经当地化工厂回收,实现综合利用,外排量为零。故本项目投产后污染物排放量能够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13清洁生产分析
13.1清洁生产的内容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的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减少人类的风险。因此,将清洁生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会更加完善,在预防和控制污染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清洁生产追求的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服务过程中,充分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而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这一理想环保状况。对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污量大的项目因不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而被否定。
根据国家环保局[环控](1997)232号“关于印发国家环保局关于推行清洁生产若干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清洁生产的内容。具体的要求如下:
(1)项目建议书的阶段,要对工艺和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提出初评。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对重点原料选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进等方案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和产品的环境风险。
(3)对于使用限期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所提出的清洁生产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将清洁生产的思想引入环评工作,以此强化工程分析,可大大提高环评质量。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可以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以及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13.2清洁生产分析
13.2.1 原辅材料和产品
13.2.1.1原辅材料
拟建项目的主要原辅材料及消耗情况见表2-3。
生产丙烯酸丁酯的主要原辅材料是丙稀酸、丁醇、硫酸和烧碱等,丙稀酸、丁醇是生产丙烯酸丁酯的必须原料,无其它原料可替代。其理化特性如下:
丙烯酸:纯度≥99.6%,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4℃,沸点141℃,与水混溶、也可混溶于乙醇、乙醚中。可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丁醇: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熔点-88.9℃,沸点117.5℃,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硫酸:沸点330.0℃,相对密度1.83,熔点10.5℃、饱和蒸汽压0.13KPa(145.8℃),与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属强酸类腐蚀品。
烧碱:沸点12.05℃,相对密度1.35825(20℃),易溶于水、乙醇。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对铝、锌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烧碱属不燃物,遇水和水蒸汽会大量放热,形成强腐蚀性溶液。
13.2.1.2 产品
拟建项目生产的产品是丙烯酸丁酯,纯度≥99.6%,无色液体。熔点-64.6℃,沸点147.4℃,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中。可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原辅材料中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成分是丙烯酸和丁醇,这部分有害成分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贮存过程中的挥发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本工程原料丙烯酸来自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丁醇来自齐鲁石化公司,产品在省内或周边省区销售,原料及产品运输时均采用槽罐车,为密闭操作。槽罐车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验收,并确保在规定压力下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原料的挥发。
13.2.2工艺技术的清洁性分析
拟建项目5000吨/年丙烯酸丁酯工艺技术拟采用直接酯化法。即用丙烯酸与丁醇的直接酯化反应合成。技术来源依靠北京东方亚科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引进并消化吸收了日本三菱公司的10万吨/年整套装置,该装置安全优质运行了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并且有改进、创新、独到之处,在国内丙烯酸酯类的生产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以下优点:原料路线合理,产品收率高,产品成本低,“三废”排放量少;工艺流程组织合理,布置紧凑,操作稳定可靠;转化率和选择性高、产品质量好、副产品少;催化剂活性高,用量少、系统稳定、反应条件缓和。
工艺生产中如酯化、中和、分水、回收醇、精馏等过程全部在反应釜中进行,需冷却的设备全部采用循环水,闭路循环冷却。生产中所需的蒸汽由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供给,无燃煤污染。另外,产品产出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消耗、能耗低,一次生产丙烯酸丁酯粗品,经精馏后即得精品。因此,该工程选用的工艺技术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13.3清洁生产评价结果
拟建项目所需的原料毒性较低,产品丙烯酸丁酯急性毒性,但都具有挥发性,经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可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选择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均为国内先进工艺和设备,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要求,热量供给为电厂蒸汽,符合国家的能源政策要求。
14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加强环保管理工作,开展厂内环境监测、监督,并把环保工作纳入生产管理,对于减少企业内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回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14.1 环境管理
14.1.1 环保机构设置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可设置与其它行政科室平行的环保科,并有一名业务副经理专管环保,环保科下设环境监测站,负责管理全公司的环保工作,环保科共有专职环保管理人员3人,环境监测技术人员2人。
14.1.2 主要职责
负责公司的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并对环境监测站行使管理权。主要职责由以下几项内容组成:
①负责宣传和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宣传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政策以及本企业各项有关的管理制度;
②编制公司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③负责起草环保规章制度,并指导各车间建立各自的环保考核规定、制度;
④负责制定环境治理措施和环保设施的管理工作。起草有关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治理方案,负责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检查,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⑤制定环境监测站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⑥负责企业环境监测计划。对本企业所排放的污水、废气等进行定期监测,协助上级环保监测部门对本企业定期进行监测。对本企业所排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
⑦负责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⑧负责环境保护的档案工作,建立监测、分析数据统计档案和填报环境报告。
14.2监测计划
根据拟建项目的排污特征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及监测频次。监测分析方法按现行的国家、部颁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14.2.1环境空气
厂办公区,主导风向下风向设点监测环境空气。
监测项目: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
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
14.2.2 废水
对厂总排污口和主要排污工段废水排放口定期进行常规监测。
监测项目:COD、SS、pH
监测频次:每周一次
14.2.3噪声
噪声监测的对象主要为厂界和厂区。
监测项目:Leq
监测频次:一季度一次
14.2.4 固体废物
统计厂内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方式(去向)等,每月统计一次。
14.3监测仪器配置
拟建项目投产后,按以上监测计划及监测项目,需配置一定数量的监测仪器设备,配备的监测仪器设备见表14-1。
表14-1 主要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万分之一天平
DTG-160
台
1
2
分光光度计
752
台
1
3
pH计
pH-1
台
1
4
精密声级计
ND-2
台
1
5
COD快速测定仪
XH-9001
台
1
对于本公司监测设备和监测能力所达不到的项目,公司将协同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监测,以确保监测计划正常实施。
14.4 监测方法
无论是采样方法还是监测分析方法,统一按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标准方法进行。
①环境空气
按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②噪声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有关规定执行。
③废水
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废水部分)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15公众参与
15.1 调查目的、范围、方式
15.1.1公众参与目的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 丙烯酸丁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加科学和全面地作出正确决策,在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
15.1.2调查范围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公众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调查范围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居民以及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15.1.3调查方式
本次公众参与完全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实名填写后回收的调查方式。
15.2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问卷有效率98.5%。 被调查者包括不同年龄、职业、职务、文化程度的公民,其中有城市干部、乡镇干部、村支部及村委会成员、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商人等。
被调查者主要情况见表15-1。
15.3 调查结果与结论
15.3.1调查结果
由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公众对加快本地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普遍很高,对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认为该项目的实施肯定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对项目的建设大多持积极的态度,但同时,对项目建设的环境问题相当关心,提出应做好规划,预防和防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带来的扰民问题。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汇总情况见表15-2。
15.3.2结论
通过以上公众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表明:
(1)公众对多数问题的观点比较一致,公众对本项目建设地的环境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2)在有效问卷中,23.9%的人认为该项目的建设会加重对当地的环境空气的污染;19.8%的人认为会加重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22.3%的人认为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14.7%的人认为会对当地的声环境产生影响;但大部分人认为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表15-1 公众基本情况表
基 本 情 况
人数(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比例(%)
性别
男
141
71.6
女
56
28.4
年龄
20岁以下
0
0.0
20~40
113
57.4
41~60
82
41.6
60岁以上
2
1.0
文化程度
文盲或半文盲
2
1.0
小学毕业
24
12.2
中学毕业
70
35.5
中专-本科
97
49.3
本科以上
4
2.0
身份
人大代表
4
2.0
群众团体成员
4
2.0
居委会成员
2
1.0
普通居民
83
42.1
政协委员
1
0.5
学术团体成员
0
0.0
村委会委员
8
4.1
机关工作人员
95
18.3
职业
农民
71
36.0
干部
61
31.0
其他
65
33.0
职
务
处级或处级以上
2
1.0
科级
10
5.0
一般干部
24
12.2
无职务
161
81.8
住址
农村居民
60
30.5
城镇居民
16
8.1
北郊镇居民
121
61.4
(3)在有效问卷中,绝大部分人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北郊镇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有98.0%的人对施工期带来的扬尘和噪声问题能够接受和基本接受;有97.0%的人认为该项目采取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有98.5%的人赞成该项目的开工建设。
15-2 公众参与调查情况统计表
调查内容
选项
人数(人)
比例(%)
1.您认为您周围环境质量总体现状如何?
优秀
8
4.1
良好
131
66.5
一般
57
28.9
较差
1
0.5
2.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空气污染
113
57.4
地表水污染
19
9.6
地下水污染
53
26.9
噪声污染
12
6.1
3.您在接受调查前是否知道该项目?
是
195
99.0
否
2
1.0
4.您认为您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如何?
污染非常严重
4
2.0
污染比较严重
11
5.6
一般
116
58.9
良好
66
33.5
5.您认为当地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如何?
污染非常严重
0
0.0
污染比较严重
6
3.0
一般
131
66.5
良好
60
30.5
6.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
会
47
23.9
不会
129
65.5
不表态
21
10.6
7.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会
39
19.8
不会
133
67.5
不表态
25
12.7
8.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会
44
22.3
不会
127
59.4
不表态
26
15.2
9.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声环境的污染程度?
会
29
32.0
不会
145
73.6
不表态
23
11.7
10.您对施工期的扬尘和交通噪声的影响的接受程度如何?
接受
105
53.3
基本接受
88
44.7
不接受
4
2.0
11.您认为该项目的建设能否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
能
188
95.5
不能
3
1.5
不表态
6
3.0
12.拟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按照环保要求,执行“三同时”制度,即环境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企业内部将建立相应完善的环保机构,使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水平,如果以上措施得到落实,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否可以接受?
可以
191
97.0
不可以
2
1.0
不表态
4
2.0
13.综合利弊,您是否赞成该项目的开工建设?
赞成
194
98.5
不赞成
0
0.0
不表态
3
1.5
15.4公众意见与建议
本次公众调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是:
(1)希望该项目早建设,早投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造福当地人民。
(2)希望本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执行“三同时”政策,加强环境管理,建设好项目的环境工程设施,使环境的负效应降到最低。
(3)希望项目建设过程中,多与当地政府、群众协商,争取当地政府和群众对该工程的最大支持。
编号:第 号200
附: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调查表
一、工程简介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拟建厂址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属新建项目,主要产品为丙烯酸丁酯,生产规模为年产5000吨,该项目占地约10400平方米。
拟建项目采用国内、国际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量较低,经治理后均可达到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定。但工程中仍不可避免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污染。其中废气污染物主要为微量的丙烯酸、丁醇以及丙烯酸丁酯挥发物。废水的产生量较少,每天约16t,经配套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至周村区污水处理厂。此外,工程投产后废渣的产生量为250t/a,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量为30 t/a,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拟建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真空泵、物料输送泵等泵类噪声,经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控制及距离衰减后,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调查的目的
本次公众调查的目的旨在使您了解本项目的基本情况,恳请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您认真如实地回答以下问题。谢谢合作!
三、调查内容
填写说明:请在下列适合您的选项或符合您意见的选项上划“√”,每题目只能选一项。
公众参与调查表
基本情况
姓名
民族
性别
男
年龄
20岁以下
女
20-40岁
职业
农民
41-60岁
干部
60岁以上
其他
职务
无职务
文化程度
文盲或半文盲
科级
小学毕业
处级及以上
中学毕业
住址
农村居民
中专-本科
城区居民
本科以上
北郊镇居民
身份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群众团体成员
学术团体成员
居委会成员
村委会成员
普通居民
工作人员
主要征询问题
1
您认为您周围环境质量总体现状如何?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2
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空气污染
地表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
噪声污染
3
您在接受调查前是否知道该项目?
是
否
4
您认为您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如何?
污染非常严重
污染比较严重
一般
良好
5
您认为当地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如何?
污染非常严重
污染比较严重
一般
良好
6
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
会
不会
不表态
7
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会
不会
不表态
8
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会
不会
不表态
9
本项目建成后,您认为是否会加重当地声环境污染的程度?
会
不会
不表态
10
您对施工期的扬尘和交通噪声的影响的接受程度如何?
接受
基本接受
不接受
11
您认为该项目的建设能否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
能
不能
不表态
12
拟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按照环保要求,执行“三同时”制度,即环境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企业内部将建立相应完善的环保机构,使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水平,如果以上措施得到落实,您认为该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否可以接受?
可以
不可以
不表态
13
综合利弊,您是否赞成该项目的开工建设?
赞成
不赞成
不表态
意见或建议
备注:篇幅不够,另加附页
16 评价结论及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16.1 评价结论
16.1.1项目基本情况
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拟建厂址位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外环路南,该项目属新建项目。主要生产丙烯酸丁酯(AEB),其规模为年产丙烯酸丁酯(AEB)5000吨。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丙烯酸丁酯的酯化、中和、分水、精馏等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办公设施。拟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约104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3640平方米。项目组织定员40人,年工作日为330天,实行三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项目建设期12个月,计划于2004年7月初试生产。
16.1.2工程分析结论
16.1.2.1废水
拟建项目所排废水主要有设备冷却水、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设备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蒸发损耗部分用新水补充,补给量为60t/d;冷却系统排水6.0t/d;生产废水主要为醇回收釜排水和杂用水,排放量为6.5 t/d,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钠、丙烯酸钠和极少量的丁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悬浮物等,但水量较少,约有3.5 t/d。
拟建项目废水的总排放量为16t/d,其中COD平均浓度为1000mg/l,SS平均浓度为800mg/l。根据废水水质特点,拟在厂内建污水处理站,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要求,再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16.1.2.2废气
拟建项目所排废气包括生产工艺废气和无组织排放废气。生产工艺废气主要是真空泵排出少量含丁醇蒸汽、丙烯酸丁酯蒸汽的尾气。这部分尾气经洗涤塔填料层被逆流喷淋的2%NaOH水溶液洗涤吸收,吸收效率可达70%。洗涤液经循环吸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洗涤塔排出的尾气经18m高排气筒排空。丁醇、丙烯酸丁酯年排放量分别为1.40t/a、2.25t/a。
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在常温下的蒸发量较小,无组织排放量按0.1%计算,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年排放量分别为3.1t/a、5.0t/a、3.1t/a。
16.1.2.3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50 t/a,其主要成分是高沸点的有机物如多聚丙烯酸丁酯和阻聚剂A、B、C,这部分废渣无毒,由当地化工厂回收利用,不外排;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量为30 t/a,全部送淄博市兰雁热电公司掺入煤中烧掉。所以固体废物对周围居民无影响。
16.1.2.4噪声
拟建项目新增噪声源主要为真空泵、物料输送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设计对泵机组和电机处安装半敞式隔声罩,电机部分配消声器,机组基础采取隔振与减振措施。在厂区总体布置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6.1.3 厂址周围环境状况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2003年环境质量报告显示: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要求。区域噪声昼间为58.1dB(A),夜间为46.4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质量标准》(GB3096-1993)2类标准的要求。孝妇河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Ⅳ类水体的要求。地下水水质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16.1.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丁醇小时浓度预测值低于原苏联、东德大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次浓度值,小时浓度不超标,预测值小时浓度比标值在16.5%以下,并且最大落地浓度距源较近,说明拟建工程所排丁醇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丙烯酸丁酯小时浓度预测值较低,并且最大落地浓度距源较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明显。
(2)丁醇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厂区周围最近居民点距离在1050m以上。因此,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符合要求,对周围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明显。
拟建项目所排工艺废气中的丁醇、丙烯酸丁酯地面浓度较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小,最大落地浓度较低,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距离距源较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16.1.5地表水影响评价
16.1.5.1地表水质量现状
1#、2#两个断面的水质,除pH、石油类、挥发酚不超标外,其它指标均不能满足Ⅳ类水质要求。1#断面COD的最大超标倍数为8.36倍,BOD的最大超标倍数为8.83倍;氨氮的最大超标倍数为7.0倍。2#断面COD的最大超标倍数为4.96倍,BOD的最大超标倍数为7.5倍;氨氮的最大超标倍数为4.07倍。
可见,米沟河的水质已不满足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要求,且污染严重,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16.1.5.2地表水影响预测
拟建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后,由于所排放的废水水量较小,且水质好于目前米沟河水质,因此,2#断面的COD浓度预测值比现状值有所降低,不会增加米沟河的污染程度,从而不会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只是增加了米沟河的污染物负荷。
16.1.6地下水影响分析
16.1.6.1地下水质量现状
1#监测点总硬度、硫酸盐二项指标超标,2#监测点总硬度一项指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总硬度在1#和2#点分别超标0.59倍和0.54倍,超标的主要原因与当地的地质情况有关。评价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已不能满足Ⅲ类水质要求。
16.1.6.2地下水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废水排入米沟河后,米沟河预测水质与目前水质相比变化很小,因此,该项目排放的废水对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小。
16.1.7 噪声影响评价
16.1.7.1环境噪声现状
无论是昼间还是夜间,1#监测点噪声值均不超标,其余各监测点均有超标现象。昼间以及夜间噪声最大值均出现在4#测点,且超标较严重,主要原因是该测点距厂区内现有风机、冷却塔等高噪声设备较近,受其影响较大;3#测点夜间噪声值超标,其主要原因是该测点距张周路较近,受其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可见,拟建项目周围区域本底噪声值较高,声环境现状较差。
16.1.7.2环境噪声影响预测
拟建项目建成运行后,1#点的昼间及夜间噪声值均不超标;2#点的夜间噪声值超过标准限值的要求,超标值为6.4 dB(A),引起该厂界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新建冷却塔距离该点较近,其产生的噪声对该厂界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对新建冷却塔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以保证该厂界噪声达标;3#点夜间噪声值超标,其主要原因是该点距张周路较近,受其交通噪声影响较大;4#点噪声值超标较严重,主要原因是该点距厂区内现有风机、冷却塔等高噪声设备较近,噪声本底值较高,建议对厂区内现有风机、冷却塔等高噪声设备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以保证该厂界噪声达标。
16.1.8环境风险
拟建项目的主要原辅材料丙烯酸、丁醇、硫酸、烧碱,产品丙烯酸丁酯都属于可燃、易爆或腐蚀性物质,生产、运输过程可能发生泄漏或爆炸。预测表明会对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采取防范、应急措施后,事故风险将降到最低限度。
16.1.9施工期影响
拟建项目施工期会对局部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施工期较短,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6.1.10环保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表明拟建项目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完善,其中对废气的治理、污水的生物处理,噪声等控制措施实用、有效而且比较经济,且在国内已有成功的应用。所以说环保措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是经济合理的。
16.1.11环境经济损益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拟建项目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6.1.12总量控制
拟建项目所排放的污染物中属国家总量控制的指标为废水中的COD、固体废弃物中的工艺废渣。该工程投产后,COD排放总量为2.22t/a,工艺废渣全部回收利用。满足当地环保部门给该公司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
16.1.13清洁生产
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和所选用的设备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耗、物耗、水耗较低,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16.1.14公众参与
被调查的197人中,绝大部分人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北郊镇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有98.0%的人对施工期带来的扬尘和噪声问题能够接受和基本接受;有97.0%的人认为该项目采取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有98.5%的人赞成该项目的开工建设。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所选厂址目前已划为工业用地,符合当地发展规划。该厂址建厂条件较好,具有交通运输方便、供水、供电、原料供应有保障等诸多有利因素。拟建项目投产后,对空气环境、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的处理。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所以说,拟建项目在此建设基本可行。
16.2 该工程必须采取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16.2.1 根据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评价结论,淄博市兴鲁化工有限公司5000t/a丙烯酸丁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执行以下环保措施:
①项目废水必须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周村区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的处理,不准直接外排。
②对室外声源必须加装隔声罩,对室内声源,须在出气口安装消声器,并对其所在厂房采取吸声、隔声处理,机房门窗采取双层玻璃隔声门窗,墙面贴敷吸声材料。
③工艺废渣必须全部回收利用。
④对工业场地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避免各类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⑤ 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把报告书和工程设计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⑥加强对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管理,加强设备检查和维修,减少故障,不断提高风险污染应急能力
16.2.2 建议
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切实落实好各项环保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各项污染治理措施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使各类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
②加强对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技术,确保正常生产,减少无组织排放。
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施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④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多种花草树木,厂界应多种高大树木,以起到绿化防尘降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