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Introduction)
一,什么是病理学
二, 病理学的发展
简史及其地位
三, 怎样学好病理学
一、什么是病理学
? 病理学 ---pathology,
其含义为 study of sufferring
(Logos) (pathos)
? modern pathology – both
a science and a clinical practice
science,
etiology(病因学 )
pathogenesis(发病机制 )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 )
consequence(结局 )
practice,
autopsy(尸体解剖 )
biopsy(活组织检查 )
exfoliative cytology(脱落细胞学检查 )
·病理学内容
General pathology (一般病理学或总论 )
Systemic(special) pathology(系统病理学
或特殊病理学 )
二、发展简史及其地位
? 发展简史 分 3个阶段
器官病理学 (organ pathology)
Benivieni – 报道了 15例典型的尸检病 例
Morgagni – 1761年报道了 700多例尸检 并
发表了, 疾病的部位和原因, 一

Rokitansky - 一生做了 3万多例解剖
·超 微 病 理 学, 分 子 病 理 学
(molecular pathology)
电镜问世 – 20世纪 30年代
超薄切片技术 – 20世纪 50年代
分子生物学技术 – 20世纪 70年代
? 医学中的地位
·桥梁学科
·辅助诊断
·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质量的标准之一
三、怎样学好病理学
重视病理实践
加强总论与各论的联系
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
第一章
组织, 细胞的适应和损伤
( adaptation and injury)
·细胞病理学 ( cellular pathology)
Schleiden & Schwan – 植物和动物由细胞组成
结论:, 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组成,
Virchow(德国人 ):1858年写成了, cellular
pathology‖一书
, 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 300倍,
损伤因子
内环境因子 – 代谢产物堆积, 缺氧
外环境因子 – 化学性, 生物性
缺氧
正常心肌细胞
适应 可逆性损伤 不可逆性损伤
(adaptation) (reversible injury) (irreversible injury)
决定因素,
损伤因子的作用强度
组织, 细胞的特性及功能状态
一,细胞适应
( cellular adaptation)
? 定义
机体组织, 细胞对内, 外环境的变
化所发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
改变
? 分类,
生理性, 高原缺氧情况下的红细胞增多
失血情况下的皮肤, 内脏血管收缩
病理性,
萎缩 ( atrophy) -- a decrease in cell size
肥大 ( hypertrophy) -- an increase in cell size
增生 ( hyperplasia) -- an increase in cell size
化生 ( metaplasisa) -- an alteration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一)萎缩 (atrophy)
? 定义
发育正常的器官, 组织和细胞因
细胞内物质丧失而引起的体积缩小
·形态
肉眼,
体积小, 重量轻,
褐色萎缩
(Brown atrophy)
镜下,
细胞变小, 脂褐素
( lipofuscin )
电镜, 细胞器减少,
自噬泡增多
? 后果 可复性,但功能降低
脑萎缩 -- 老年性痴呆
肾上腺皮质萎缩 -- 爱迪生病
胰岛萎缩 -- 糖尿病
(二)肥大 ( hypertrophy)
定义 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器官体积变大
不是产生新的细胞 ( new cell)
也不是细胞肿胀 ( cellular swelling)
? 分类
生理性 妊娠子宫, 哺乳乳房等
病理性 代偿性或适应性 -- 高血压心
替代性 -- 成对器官, 执行相同功
能的器官
·形态
肉眼
体积大 心肌肥厚
光镜
体积变大, 核大深染,
肌纤维粗
电镜 细胞器增多,
肌原纤维增多
?功能
可复性, 功能增强, 但可为失代偿
(三)增生( hyperplasia)
定义 器官或组织中细胞数量增加
发生于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与肥大具有相同机制, 如激素依赖性
?分类
生理性 -- 青春期或妊娠期乳腺,
子宫, 肝切除后再生
病理性 -- 激素依赖性增生
如子宫内膜增生,
乳腺增生
-- 创伤愈合
血管新生, 成 纤维细胞增生
-- 皮肤疣状增生 扁平疣, 寻常疣
?形态
细胞数量增多,
核分裂增加
后果
有利面:适应功能需要
不利面:分裂增多,从增生恶
变为肿瘤
(四)化生( metaplasia)
定义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 ( 上皮或间
质细胞 )被另外一种成熟的细胞所代替
可逆性改变
分化潜能细胞发生异向分化所致
?类型
上皮化生 鳞形化生 -- 支气管粘膜, 宫颈粘膜上皮
腺形化生 -- 膀胱上皮, 胃腺上皮
间叶性化生
骨化生
软骨化生
脂肪化生
粘液化生
? 意义
部分为适应性改变
二,细胞变性
( cellular degeneration)
又称可复性损伤
( reversible injury)
(一) 细胞肿胀
( cellular swelling)
病变轻微,可复性,发生于代谢丰富的
实质细胞
轻者:颗粒变性
重者:空泡变性或水样变性
? 病变
肉眼:脏器体积变大, 苍白, 包膜紧张
镜下,胞质内有颗粒,胞质内有空泡,
胞质呈透亮空泡状
电镜 胞膜有小泡,微绒毛扭曲,髓样小体;
细胞连接结构松散;
胞质内线粒体扩张,稀疏化,致密体形成,
自噬泡多
胞质内内质网扩张,核蛋白体脱失
核颗粒化,纤维成分解聚
? 机制
Na+泵( Na+ --K+ ATP酶)功能受损
(二)脂肪变性
( fatty degeneration)
实质细胞内出现异常的脂滴, 病变严重,
发生于肝, 心, 肾等器官
? 病变
肝脂肪变 最常见
肉眼,体积大, 色黄, 切面油腻感
镜下,胞质内圆形空泡, 大小不等
核可偏位
苏丹 III呈橘红色, 锇酸呈黑色
部位可分, 小叶中央型 ——淤血, 四氯化碳中毒
小叶周边型 ——酒精, 感染, 磷中毒
全小叶型 ——严重感染, 中毒
电镜:低电子透明度圆形空泡
? 心肌脂肪变
心内膜下心肌呈虎斑状 ( 虎斑心 )
心肌原纤维间呈串珠状空泡
?肾脂肪变
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大量脂质空泡
肾皮质形成黄色条纹
?机制
脂质积聚
肝细胞储存 ——饥饿, 消化不良, 糖尿病等
细胞脂肪酸 ?氧化过程障碍 ——中毒, 缺氧
肝运脂能力下降 ——食物中缺胆碱, 脱辅基蛋白
脂质游离
各种细胞结构脂质游离
第三节 细胞死亡( cell death)
又称不可复性损伤( irreversible injury)
坏死 ( 病理性 )
两种方式
凋亡(生理性或病理性)
一,坏死( necrosis)
定义,有生命机体 ( 活体 ) 局部组织或细

的死亡
过程,
1。 自我消化或酶性消化 ——溶酶体破裂,
水解酶释放
自溶 ( autolysis) ——自身细胞溶酶体
异溶 ( heterolysis) ——炎症细胞溶酶体
2,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凝固, 嗜酸性增强
? 形态,
1.细胞核 细胞死亡的重要标志
a,核固缩 ( karyopyknosis) ——核膜皱缩, 染色质凝聚
b,核碎裂 ( karyorrhexis) ——核呈碎片状
c,核溶解 ( karyolysis) ——染色质解聚
2.胞质 肿胀, 崩解, 空泡化 ——颗粒, 脂滴
蛋白质变性, RNA分解 ——嗜酸性增强
3.间质 基质, 纤维降解 ——呈无结构嗜伊红物
炎细胞浸润 ——中性、单核细胞浸润
·类型
1,凝固性坏死 ( coagulation necrosis)
特点,蛋白质变性过程占优势 ( 器官蛋白
质含量高 ) 形态为有结构坏死
部位,心, 肾, 肝, 脾, 肢体, 肿瘤中心部位
2,液化性坏死( liquefaction necrosis)
特点,酶性消化过程占优势(脂质、水含量高)
形态以液化状态的空隙、筛孔状形成为特征
部位,脑,脊髓及局部组织蛋白降解酶含量丰富
3.特殊类型坏死
a 干酪样坏死 ( caseous necrosis)
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 见于结核或某些真菌感染
肉眼:质松软, 呈黄色, 状如干酪
镜下:坏死彻底, 无轮廓
b.脂肪坏死( fat necrosis)
见于急性胰腺炎
肉眼,灰白色, 不透明斑点或斑块状, 内含钙皂
脂肪酸 +Ca2+ 脂肪酸钙
镜下, 脂肪细胞核消失、溶解伴钙盐沉积
c,纤维蛋白样坏死
( fibrinoid necrosis)
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器官排斥反应或
恶性高血压病血管损害
形态, 血管或间质呈颗粒状、小条状的嗜酸性坏死物
(含 Fb,Ig或补体或血浆其他蛋白)
d.坏疽( gangrene)
组织在缺血性坏死后, 合并腐败菌感染,
使组织变黑的一种坏死
原因,Fe+H2S FeS
好发部位,体表(四肢)或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或组织
类型及特点,
干性 湿性 气性
原因
A阻塞
A,V均阻

深部组织创伤 +
厌氧菌感染
形态
干燥
黑褐色
分界清
湿润
污黑色
分界不清
湿润
污黑或污绿色
肢体肿胀、捻发

后果
局部肢体切除
局部肢体切除伴全身中毒症

? 结局
1.溶解吸收 不留痕迹
2.分离排出 溃疡, 空洞, 包裹
3.机化 ( organization) 疤痕形成
4,钙化 ( calcification) 钙盐沉积
二、细胞凋亡( apoptosis)
定义 机体局部组织内在遗传或基因决定的,
自身破坏机制所引起的细胞死亡 。
凋亡细胞常可被视为宿主不需要的细胞 。
与坏死的最大不同,
发生于宿主的许多正常生理过程
·病变,
生物化学改变,
? 胱冬肽酶参与, 裂解支架和激活内核苷酶
? 活化转谷氨酰胺酶 ——蛋白质交联, 形成
凋 亡小体
? DNA被内核苷酶裂解成碎片和寡核苷酸 —

特异性电泳带
? 细胞或小体表面分别有磷脂酰丝氨酸或血
小板反应蛋白表达 ——为吞噬细胞所识别
形态改变,
LM,凋亡细胞单个或小簇状, 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嗜酸性, 核浓染或碎状
EM,核染色质积聚, 团块状或碎片状
与坏死最大不同:不出现炎症细胞反应
? 发生机制
连锁分子事件 —刺激因子启动, 内在基因调控,
依赖能源
? 免疫性损伤
FAS-FAS配体 活化内核苷酶, 胱
冬肽酶 神经酰氨 -线粒体损伤
? 放射性损伤等
活化核蛋白 p53 阻止细胞周期
第四节 玻璃样变性
( hyaline degeneration)
? 概念,
细胞内、间质内或血管壁呈现一种
均匀一致、嗜酸性物,状如毛玻璃样形
态的病变
? 类型 三种
(一) 细胞内玻璃样变或玻璃样滴
1,病毒或病毒颗粒
Negri小体 ——狂犬病病毒
CMV病毒包涵体 ——CMV感染
2,吸收或合成的蛋白质
肾小管上皮吸收的蛋白 ——见于肾病综合症
Rusell body——浆细胞浸润
3,胞内结构聚集
Mallory body——肝细胞前角蛋白成分
4,凋亡或坏死
Councilman body——肝细胞凋亡
心肌透明变性 ——白喉心肌炎
(一) 血管壁玻变
高血压病 ——细、小动脉壁
糖尿病 ——细、小动脉壁
(二) 结缔组织玻变
瘢痕、粥样斑块、硬化肾小球等
? 后果
因原因、机制及化学组成不同,
其后果不一
第五节 淀粉样变( amyloidosis)
? 概念
间质或血管壁内有淀粉样蛋白沉积,
因与碘发生反应呈黑褐色而称之 。
? 性质
(一) 免疫球蛋白轻链( amyloid light chain) λ链为主
又称原发性淀粉样变
如 B细胞的恶性肿瘤
(二) 非免疫球蛋白类 ——AAP( amyloid associated
protein) SAAP降解产物
又称继发性淀粉样变
如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骨髓炎、结核、梅毒等
? 形态
LM 淡伊红色如云雾状, 均质状物
刚果红 桔红色
偏光镜 双折光绿色
EM 淀粉样原纤维
X衍射 反向平行的 ?折片构型
? 结局 压迫临近组织,影响其功能
胰岛受压 ——糖尿病
心肌受压 ——心力衰竭
肾上腺皮质受压 ——肾上腺功能降低
第六节 病理性钙化
(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 概念
病理情况下,钙盐本身或同时伴有少量
Fe2+,Mg2+及其他金属离子沉积于骨、
牙齿以外的其他组织。
? 类型
( 一 ) 营养不良性钙化 (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沉积于病变组织, 如坏死灶, 血栓, 粥样斑块, 肿瘤,
沉积虫卵等
ATP酶
有机磷酸脂 PO2-4+Ca2+ Ca( PO4) 2
pH↓
(二)转移性钙化
(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沉积于骨外正常组织, 尤其是酸性环境的胃粘膜,
肾小管, 肺等组织
血 Ca2+,PO2-4升高情况下,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过量摄入 VitD,肿瘤转移骨
形态 色灰白,质硬,细颗粒状或聚集成堆
细胞内、外出现紫蓝色颗粒状物,可伴骨化
后果 可影响器官或组织的功能
瓣膜钙化 ——心功能受损
血管壁钙化 ——弹性丧失
肺泡壁钙化 ——肺通气功能降低
第七节 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 发生原因
( 一 ) 外界环境因子
生物性
非生物性
( 二 ) 必需物质的缺乏或 过多
O2
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
(三) 遗传因素或异常免疫因素
酶缺乏症
HLA相关性疾病
? 发生机制
( 一 ) 各种原因, 发生机制极不相同
非生物性 ——机械暴力
生物性 ——毒素
( 二) 不同原因有共同机制 ——干扰细胞代谢
1,ATP合成 ↓——Na+泵机制受损
Ca2+泵机制受损
2,活性氧 ( O2—·, H2O2,OH·) 产生
—脂质过氧化
—蛋白质交联
—核酸断裂
3,胞内 Ca2+↑
膜通透性 ↑
水解酶溶化
4,膜通透性 ↑
作用因素:细菌毒素, 病毒蛋白, 致溶性补体,
淋巴细胞产物 ( perforin) 等
5,线粒体受损
作用因素:缺 O2,毒素, 膜内 Ca2+↑等
血液循环障碍
概 述
正常血液循环
— 心输出量
— 血容量
— 外周阻力 +血管结构的完

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保

全身性 —心力衰竭、休克
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性 —局部血容量异常
(充血和缺血)
—血管内异常物质形成和阻塞
(血栓形成和栓塞) →梗死
—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的改变
(出血和水肿)
第一节 充 血( hyperemia)
定义,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
生理性充血
? 动脉性充血 炎性充血
(arterial hyperemia) 病理性充血 侧支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
【 病变及后果 】
概念: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 静脉性充血(淤血 )
(venous hyperemia,congestion)
原因及类型,
( 2)全身性淤血 —心力衰竭
( 1)局部性淤血 静脉受压
静脉腔内阻塞
病变及后果,
慢性淤血的后果
重要器官淤血举例
? 肺
1.急性肺淤血
—急性左心衰竭
心衰细胞
heart failure cell
2.慢性肺淤血
—风湿性心瓣膜病
褐色硬化
brow induration
? 肝淤血 —右心衰竭
—下腔静脉、肝静脉回流受阻


肝(ne
tm
eg
liv
er)
淤血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纤维化)
? 脾 — 肝硬化
— 慢性心力衰竭
第三节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定义,在活体心血管系统内血液发生凝集和凝固
而形成固体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
物质称为 血栓 ( thrombus) 。
凝血 抗凝血
一、血栓的条件及其机制
?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
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
血流凝固性 ↑
? 屏障作用消失 →血小板靠壁和凝集;
? 内皮细胞 VWF+血小板表面粘附分子
? 胶原纤维暴露 →Ⅻ ↑→内源性凝血 S
? TNF和 IL-1→组织因子 ↑→外源性凝血 S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 血液涡流形成
(一)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二)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中间 —有形成分 (血细胞 )
正常血液流动
(层流) 周边 —无形成分 (血浆)
血流缓慢
层 流破坏 →血小板靠边
局部凝血物质 ↑
白细胞附壁
涡流
不规则血管腔
扩张或狭窄
(三)血液凝固性升高
数目 ↑
血小板
粘性 ↑
合成 ↑
凝血因子
灭活 ↓
大面积烧伤
严重创伤
手术后或产后
晚期肿瘤等
? Endothelial integrity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or
? The factors may act independently or may combine to cause thrombus formation
? Endothelial injur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rombus information in the heart and
arterial circulation
? Abnormal blood flow is a major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nous thrombi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与结构
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小板沉积与凝集 血液凝固





? 血栓头
白色血栓
? 混合血栓
血小板小梁+ 白细胞
纤维蛋白网架+红细胞
? 血栓尾
红色血栓
三、血栓的类型
(一)血栓结构分类
白色血栓
混合性血栓
红色血栓
透明血栓
(二)血栓部位分类
附壁血栓 (mural thrombus)
闭塞性血栓 (occlusive thrombus)
球型性血栓 (globular thrombus)
赘生物 (Vegetation)
(三 ) 血栓的内容
细菌性 (腐败性 )血栓
肿瘤性血栓
四、血栓与死后凝血块的区别

鉴别 混合血栓 死后凝血块
质地
色泽
与血管壁
的关系
干、粗、硬、脆

湿润、光滑、柔软、
富于弹性
均质暗红,鸡脂样
无紧密连接
五、血栓的转归
1 形成闭塞性血栓
2 栓塞
3 血栓的溶解
4 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5 血栓钙化
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recanalization)
六、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面 —止血
不利面 —堵塞血管
—血栓栓塞
—心瓣膜病
七、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微血栓 (microthrombi)
第四节 栓塞 ( embolism)
定义:血液循环中的异物随血流运行,
阻塞较小血管分支的过程称为~
固体 —血栓、恶性肿瘤细胞、脂肪等
栓子 液体 —羊水
气体 —空气
栓子 (embolus)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 动脉栓塞 —左心、动脉系统 →脑、肾、脾和下肢
? 静脉栓塞 —右心、体循环静脉系统 →肺
? 门静脉栓塞 —门静脉系统 →肝
? 异常性栓塞 —静脉系统 →房间隔缺损 →左心
(交叉性栓塞)
? 逆行性栓塞 —大静脉 →小静脉
右心、下腔静脉 肝、肾、股静脉
胸、腰和盆腔静脉 脊髓和脑
二、栓塞的类型及后果
? 血栓栓塞 —最为常见
a,肺动脉栓塞,
栓子来源 — 下肢静脉
后果 — 大小、数量、患者有无心肺疾患
无严重后果;右心室压力升高、右心衰竭;肺梗死
猝死 —机制:机械性阻塞;迷走神经反射; 5- HT
b.动脉系统栓塞
无严重后果;梗死
二、栓塞的类型及后果
? 脂肪栓塞
? 气体栓塞
a,空气栓塞 b,氮气栓塞
? 羊水栓塞
第五节 梗死 ( infarct)
定义, 由于部分动脉或静脉阻塞,引起局部组织
或器官供血不足或停止而发生的坏死
其过程称 梗死形成 (infarction)
一、原因
? 动脉阻塞 — 多见
机械阻塞 —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见)
动脉的反射性痉挛
? 静脉阻塞 — 肠套叠、肠扭转和嵌顿疝
二、类型和形态
(一)贫血性梗死 (anemic infarct)
(二)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三)败血性梗死 (septic infarct)
?肾贫血性梗死
(一)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
? 脾贫血性梗死 ? 心肌贫血性梗死
? 脑梗死
(二)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
肺和肠 (双重血供 )
动脉阻塞
高度淤血
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 严重出血
组织疏松
? 肺出血性梗死
? 肠出血性梗死
三、转归
梗死的后果
取决于其 类别,部位、大小及有无细菌感染
心、脑 猝死
肺、肠 继发细菌感染
炎 症
Inflammation
组织病变 ? 修复、愈合
致炎因子 ? 局限、消除
各种损伤剌激
?
机体活组织
防御为主的反应
炎症反应普遍存在,逐步进化
生物界:单细胞 ? 多胚层 ? 血液循环
个体,胎儿 ? 婴幼儿 ? 青壮年 ? 老年
炎症在医学中,重要、常见
对炎症的研究、认识,不断深入
现象,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机制:组织 ? 细胞 ? 分子
―炎,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病理过程
2,生物性 各种病原生物体
特点,体内繁殖,蔓延,扩散
毒素,代谢产物
免疫原性 (个体、种族差异)
炎症的原因
来源:内源,外源
种类,1.非生物性 机械,物理,化学
(内源:代谢产物,移位,坏死组织)
感染 Infection 原发性,继发性
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
(传染病)
3.免疫反应性 ----抗原诱发(外源或自身)
?
体液或细胞介导 ? 变态反应性炎
致炎因子 ----机体(局部,全身)
炎症是否发生
炎症的类型、程度
炎症的经过、结局
炎症的局部反应
炎症反应分为:急性,慢性
成因 ---- 致炎因子的种类、强度
机体和组织的反应性
区别 ---- 疾病经过、持续时间
局部病变
急性炎症
即刻、早期、活动

特点,短, 快, 显
局部反应,
1.血流变化
2.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3.白细胞反应
血流变化 ——炎性充血
inflammatory hyperemia
血管口径变化:细动脉短暂收缩 ? 扩张
微循环床开放,血量 ?
血流速度缓慢 (小血管扩张,液体渗出,血液浓缩)
淤滞,水肿
加重淤血
发生机理 神经 短暂
体液 化学介质 重要,持久
急性炎症
即刻、早期、活动

特点,短, 快, 显
局部反应,
1.血流变化
2.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3.白细胞反应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炎性渗出
inflammatory exudation
管壁通透性 ?,含蛋白液体 ? 管外 渗

间隙 水肿,体腔 积液 渗出物,水,盐,白蛋白,补体,纤维蛋白,红细胞
意义,利 稀释毒素、病原体,带走有害物
提供抗体、补体,补充营养物质
纤维蛋白网,防扩散、利吞噬、助修补
淋巴液回流,剌激免疫反应
弊 重要部位,液量过多,机化粘连
管壁通透性 ? 机理
1.内皮收缩 ; 2.骨架重排 ; 3.管壁受损 ;
4.白细胞粘着 ; 5.内皮细胞转运增强
1 2 3 4
2
5 1 1 2 3 4 5
急性炎症
即刻、早期、活动

特点,短, 快, 显
局部反应,
1.血流变化
2.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3.白细胞反应
白细胞反应 ——炎性浸润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1.靠边和粘着 margination & pavement
轴流变宽,白细胞靠边、粘着
2.游出和趋化 emigration & chemotaxis
阿米巴样运动,游出血管,向炎区集中
3.吞噬和降解 phagocytosis & degradation
识别、接触,吞入,杀灭、降解
血管内白细胞 ?炎区组织间隙(炎细胞)
趋化作用 chemotaxis
特点:定向运动
趋化因子 chemoattractant,chemokine
外源:可溶性细菌产物
内源:多种炎性介质
细胞,中粒 — 细菌产物,补体,白三烯 等
单巨 — 同上,阳离子蛋白,淋巴因子 等
淋巴 — RANTES,lymphotactin 等
酸粒 — ECF-A( 肥大细胞),前列腺素 等
中粒 单核 淋巴
浆细胞 酸粒
白细胞激活的生化过程
趋 化因子 白细胞受体
磷脂酶 C激活
?
P I P2 —— ——? D A G + I P3
蛋白激酶 C 细胞内
蛋白磷酸化 脂酶 Ca 2+ ?
分泌,脱颗粒 花生四烯酸 趋化作用
吞噬和降解
phagocytosis & degradation
吞噬、消化、降解 ? 病原体、组织崩解碎片
1,识别、接触:调理素协助 ? 细胞表面受体
2,包围、吞入:形成吞噬泡、吞噬溶酶体
3,杀灭、降解:氧源性产物的作用
不依赖于氧的作用
氧源性产物的作用 (氧代谢活性产物)
氧 自由基,OH自由基,H2O2,HOCl–
直接杀菌,影响细菌代谢,改变细菌遗传性
不依赖于氧的作用
溶酶体内:溶菌酶,乳铁蛋白,防御素,多种水解酶
杀菌,降解
重要说明
1,细菌能否被清除?
细菌 — 白细胞功能状态
2,白细胞功能障碍,
先天或后天,各个环节
(粘附,化学趋化性,吞噬,杀菌,混合)
3,白细胞产物释放(活性氧,酶,炎性介质)
?组织损伤,加重炎症剌激
急性炎症:血管反应剧烈
充血 + 渗 出 + 浸润
火 火
炎性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特性,生成、活化
降解、清除
与受体结合
放大、协同、拮抗
来源,血浆 ? 凝血系统,激肽系统,补体系统
细胞 ? 颗粒释放(组胺,溶酶体酶)
新合成( PG,LT,PAF,细胞因子)
前激肽原酶
?
?
激肽原酶
?
?
激肽原 ?缓


纤溶酶原 ?纤溶酶
补体 ? C3aC5a
凝血
酶原 ?凝血酶
????
?
纤维 ? 纤维
蛋白原 ? 蛋白
?
?
裂解产物
? ? ?
炎性充血,渗出,白细胞游出
XII因子
?
????? XIIa ???
?
几种重要炎性介质的作用
介 质 来 源 扩血管 通透 趋 化 其

激肽 血浆 ? ? 痛
补体 血浆 促肥大细胞释组胺 中,单 损,

组胺 广 (肥,碱 ) ? ?
前列腺素 细胞质膜 ? ? 痛
白三烯 磷脂代谢 (缩) ? ? 热
P A F 碱,单,内 ? ? 促
PG,LT合成
因子 IL-1 活化单核 热,

TNF 损,
热,粘
IL-8 ?
急性炎症的结局
痊愈:病灶吸收、消散,不留痕迹
瘢痕愈合,局部留有疤痕
转为慢性
慢 性 炎 症
成因:急性而来 ? 致炎因子持续存在
愈合过程受影响
病变,局部炎性充血、渗出不明显
浸润细胞(单核、淋巴)致损伤
组织和细胞增生
起病即慢 ? 低毒病原体持续感染
无机物持续存在
自身免疫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
活化 (淋巴因子,纤连蛋白,细菌毒素,炎性介质)
功能,吞噬
分泌 多种酶类,补体及凝血物质,氧活性产
物,
脂质介质,多种细胞 因子和生长因子
特殊形态,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组成肉芽肿)
淋巴细胞
活化(抗原,淋巴因子)
分泌 淋巴因子,干扰素
参与 免疫反应(细胞、体液),非免疫性损伤
组织和细胞增生
?? 参与修复
结缔组织增生(肉芽组织,纤维化)
上皮组织增生(被复、腺)
慢性胆囊炎 慢性肝炎
慢性炎症特点

慢,长
温,迁,跳
几种特殊形态的慢性炎症
1.肉芽肿 granuloma
2.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3.炎性息肉 inflammatory polyp
炎性假瘤
炎性息肉
炎症的常见类型
浆液性炎 serous inflammation
纤维蛋白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
化脓性炎 purulent inflammation
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浆液性炎 serous
inflammation
部位:皮肤,粘膜,浆膜,疏松组织
病变:组织损伤轻
炎性充血、水肿或积液,中性粒
渗出物为稀薄液体
转归:轻者吸收、消退
量大或重要部位影响功能
炎症的常见类型
浆液性炎 serous inflammation
纤维蛋白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
化脓性炎 purulent inflammation
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纤维蛋白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
部位:浆膜 ----如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病变:组织损伤较重,有明显坏死
炎性充血、渗 出、细胞浸润明显
渗出液中含较多纤维蛋白及炎细胞
粘膜 ----假膜性炎 (表层坏死 +纤维蛋白 +脓细胞)
pseudomembrenous inflammation
呼吸道 白喉
消化道 菌痢
肺 ----如大叶性肺炎肝化期
转归:脱落、排出、吸收、消散
量大或不能排出,机化,粘连
炎症的常见类型
浆液性炎 serous inflammation
纤维蛋白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
化脓性炎 purulent inflammation
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化脓性炎 purulent
inflammation
病因,化脓菌 葡,链,脑,肺,大肠,绿,淋
非生物性 松节油,煤焦油,死骨片,异
物 病变:组织坏死,渗出明显(大量中性粒)
脓液 pus 富含蛋白 + 脓细胞 + 组织碎片 + 病原
形式:脓肿 ? 局限性化脓
蜂窝织炎 ? 弥漫性化脓
脓性卡他, 表面化脓, 积脓
脓 肿 abscess
条件:实质脏器,致密组织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浆凝固酶)
形态:中央 坏死,脓液,脓腔
周边 制脓膜,肉芽组织
发展,愈合, 溃疡, 脓窦, 瘘管
蜂 窝 织 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条件,溶血性链球菌
疏松组织,运动或蠕动 (肌肉,阑尾)
形态:细小蜂窝状化脓灶,边界不清
发展:易扩散(组织间隙,淋巴管)
表面化脓
炎症的常见类型
浆液性炎 serous inflammation
纤维蛋白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
化脓性炎 purulent inflammation
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肉芽肿 ? 单核巨噬细胞 + ? ? 结节状病灶
+ 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朗汉巨,异物
巨)
慢性炎症,肉芽肿形成为特征
病因持续存在,迟缓型变态反应
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肉芽肿 ? 单核巨噬细胞 + ? ? 结节状病灶
+ 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朗汉巨,异物巨)
慢性炎症,肉芽肿形成为特征
病因持续存在,迟缓型变态反应
免疫性肉芽肿 (包括感染性肉芽肿)
异物肉芽肿
炎症的其他类型
出血性炎,炎区出血明显,独立或伴发
间质和血管周围炎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炎
纤维蛋白样坏死性炎
出血性炎
(肺)
间质性炎
(心肌)
血管周围性炎
(脑)
纤维蛋白样坏死性炎(动脉壁)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影响炎症发展的因素(机体方面)
全身:必需营养(蛋白,Vit C)
免疫反应(细胞,体液)
治疗措施(促炎,抑炎)
局部:组织结构特性
血液循环状态
结 局
愈复 病原清除
炎区渗出及坏死物吸收或排出
缺损区修复或留有疤痕
慢性化 病因持续存在
炎区病变复杂,新老不一
病情时轻时重
蔓延扩散 病原生物体大量繁殖
炎区渗出明显,组织损伤重
全身反应明显
蔓延扩散途径
局部蔓延
沿组织间隙或天然腔道扩散
淋巴道扩散
炎区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局,远)
淋巴结肿大,充血,窦内皮吞噬
血道扩散
病原生物体或毒素
由炎区或经淋巴道 ? 血流
1.菌血症 bacteremia,viremia
细菌 / 病毒入血,短暂停留
一过性;严重感染早期;播种
2.毒血症 toxemia
细菌毒素或产物入血,明显中毒症状
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小血管损伤、出血
3.败血症 septicemia
细菌入血、繁殖,释放毒素,明显中毒症状
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小血管损伤、菌栓
脾肿大(充血,浸润,增生,坏死)
4.脓毒血症 pyemia
化脓菌入血,引起败血症
败血症 + 多发性、迁陡性脓肿
炎症的临床表现
局部,红, 肿, 热, 痛, 障
为什么?意义(利,弊)?
全身,体温 ?
白细胞 ?
MPS ?
实质脏器功能损害
体温 ?
外源性致热原
?
内 源性致热原 ? 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 ? 散热
体温 ?
适当程度有 利
过高过久有 弊
白细胞 ?
外周血白细胞总量 ?
白细胞分类 变化
核左移现象(出现较幼稚细胞)
骨髓释放、增生
MPS ?
MPC增生,吞噬
脾、肝、淋巴结、骨髓
实质脏器功能损害
心、肝、肾、脑
全 身 炎 性 反 应
综 合 征
变质,组织和细胞变性、坏死
渗出,血管反应,血液成分渗出
增生,组织和细胞的增生
第四章 修复 Repair
? ?
实质 间质
( 再生 ) ( 纤维化 )
邻近正常细胞
损伤组织 ???? 组织完整性恢复
再生
细胞生长周期与再生能力相关
不稳定型细胞 ----连续分裂,不断更新
如被复上皮,淋巴造
血细胞
稳 定 型 细 胞 ----静止性,潜在再生力强
如腺上皮,间叶细胞
固 定 型 细 胞 ----成熟后不分裂
如神经元,横纹肌,
心肌 组织内不同类型细胞同时存在
基质支架对原有结构恢复重要
细胞生长的调节 ??生长因子
1.表皮生长因子( EGF)
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4.转化生长因子( TGF -?,-?)
5.其他细胞因子( IL-1,TNF)
细胞外基质( ECM)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
1.纤维性结构蛋白,胶原等
2.粘连糖蛋白,纤连蛋白 (FN),层连蛋白等
3.蛋白多糖和透明质
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合成,细胞内合成、分泌,细胞外组建
降解,多种酶参与( MMP,TIMP)
代谢的调节,细胞(生长)因子( TGF-?)
? ?
实质 间质
( 再生 ) ( 纤维化 )
邻近正常细胞
损伤组织 ???? 组织完整性恢复
再生
组织内不同类型细胞同时存在
基质支架对原有结构恢复重要
结缔组织修复
经肉芽组织 ? 纤维 化,完成修复
granulation tissue
新生小血管 + 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修复过程
1.新血管形成,出芽方式; VEGF及其他因子
2.成纤维细胞移行、增生,Fb; TGF-?1及其他因子
3.ECM沉积,多种成分( FN); 多种因子( TGF-?1)
4.组织重建,瘢痕形成;多种酶参与
结缔组织修复
经肉芽组织 ? 纤维 化,完成修复
granulation tissue
新生小血管 + 成纤维细胞
早期 后期(瘢痕组织)
血管多,Fb,渗出液,炎细胞 血管少,胶原多,致密
颗粒状,肉红色,柔韧,光泽 灰白色,质硬,弹性差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组织遭受创伤后的修复过程
一期愈合,创面窄而齐,出血损伤少,无感染
二期愈合,创面大,出血损伤多,常有感染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组织遭受创伤后的修复过程
一期愈合,创面窄而齐,出血损伤少,无感染
二期愈合,创面大,出血损伤多,常有感染
异常愈合,瘢痕形成不足;形成过度;挛缩
器官纤维化
器官内某些细胞活化、增 生( Fb)
如肝星状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
肺原始间叶细胞
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剌激
器官结构改变,功能异常
影响修复的因素
全身因素,营养物质
白细胞
激素的应用
局部因素,感染
机械磨擦
异物
创面性质、组织特性、血供状况
第五章 肿 瘤
肿瘤 ( Tumor,Neoplasm)
常见病
发生率 世界 900万 /年,中国 160万 /年
有核细胞均可恶变
严重后果
死亡率 世界 700万 /年,中国 120万 /年
多为壮年
困难
病因多,发病机理不明,缺少有效防治
概念,良恶性,形态结构,分类命名,
生物学特性,播散,分级分期,癌前期病变,原位癌,
病理诊断,肿瘤与宿主,
常见肿瘤,病因发病
本章内容
肿瘤的概念
细胞的异常增生
质的改变 形态、功能、代谢、行为
间变( anaplasia) —幼稚细胞分化中误入歧途,发生质变
去分化( dediffrerntiation) —细胞失去在发育成熟过程中
得到的特征
附:不典型增生( atypia) 变化轻,可逆
自律性( autonomy)
失控制,无限制,不协调
不同于:生理性增生,一般病理性增生,再生,化生
病变细胞具有“遗传性( heredity)‖和“异质性 (heterogeneity)‖
肿瘤的良恶性
根据危害程度 关系治疗预后
一、分化( differentiation)
,肿瘤即细胞分化的障碍”
二、生长方式( mode of growth)
膨胀性 良性 界限,包膜,治疗效果好
浸润性 恶性 需根治,加化疗、放疗
三、生长速度( speed of growth)
慢 良性 停止,退行性变,可恶变
快 恶性 出血坏死
四、核分裂象( mitosis)
少,正常(菊花,赤道板) 良性
多,异常(多极,不对称,顿挫)恶性
五、转移 ( metastasis)
脱落,运行,新肿瘤形成
原发瘤,继发瘤(转移瘤)
六、对宿主的影响( effects on host)
良恶性肿瘤:压迫,阻塞,功能影响,心理影响
良性肿瘤:激素作用
恶性肿瘤:出血,疼痛,发热,感染,转移,
恶病质,肿瘤伴随综合征
七、治疗结果( result of treatment)
良性肿瘤:切除后不复发
恶性肿瘤:切除后可能复发,需根治术
良恶性的相对性:血管瘤,皮肤基底细胞癌,颅内肿瘤,
心脏间皮瘤
良性肿瘤恶变:结肠腺瘤
恶性肿瘤逆转: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
交界瘤(边界瘤),
良性形态,恶性行为:喉、膀胱乳头状瘤,唾腺多形性 腺瘤
恶性肿瘤,行为不恶:腹壁纤维瘤病,成人的“幼年性黑色素瘤”
肿瘤的形态和结构
一、形态
外形:决定与肿瘤本身、生长部位、生长方式、组织特点
隆起 球 结节 息肉 菜花
绒毛 蘑菇(蕈伞) 溃疡
球 结节 葫芦 分叶 浸润
颜色:灰白,灰红,黄,黑,多彩
大小:决定于良恶性,时间,部位,对宿主影响,求医条件。
0.8mm >30cm,164.35kg
数目,
单个 ——单中心
,多发性肿瘤”
同时,不同组织,不同性质或相同性质
同时或不同时,同一组织,同一性质
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瘤,骨髓瘤
二、结构 实体瘤
实质 肿瘤细胞
主要成分,体现来源,决定特征
间质 纤维、基质、血管、神经、淋巴细胞( TIL)
支持,营养,排废物
影响质地 ——硬癌,髓样癌
肿瘤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依据
器官 胃瘤
组织 纤维瘤,脂肪瘤
行为 瘤,癌(或肉瘤)
二、命名
良性
组织 +―瘤( -oma)” adenoma,lipoma
囊性( cyst),乳头状( papillary)
除外:动脉瘤,粥样瘤( atheroma),黄色瘤( xethoma),
coma,hematoma,granuloma
恶性
癌 carcinoma( G),cancer( L),岩 =
上皮来源 ——鳞状,腺,基底,移行
肉瘤 sarcoma
间叶来源
淋巴造血
非淋巴造血(纤维,脂肪,平滑肌,
软骨,骨,血管,淋巴管)
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 间叶
年龄 >45 轻
组织形态 巢状,片状。 富细胞,间质少,
间质量不等 围绕细胞
生长情况 浸润性,切面如蟹足 肉眼下界限清楚
镜下浸润早
转移 循淋巴管 循血管
特殊
癌肉瘤( carcino-sarcoma)
母细胞瘤( -blastoma)
神经,髓,肾,肝,视网膜
肌,骨,软骨
恶性 …… 瘤 胚叶不明,或多胚叶、多形态
恶性脑膜瘤,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畸胎瘤
习惯名称 leukemia,Hodgkin’s disease,
Ewing’s tumor, melanoma, seminoma
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
1.光镜,HE染色
良性肿瘤 分化好
恶性肿瘤
,怪( bizarre)”
形态,大小,核浆比,染色,排列,
核变化,核仁,分裂象
特殊: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巨细胞瘤
2.电镜
无特征性变化
分化愈低,细胞器愈简单
有助于鉴别诊断:桥粒,张力原纤维,毛细胆管,
颗粒,肌原纤维 ……
3.染色质
核型 haploid, diploid, multiploid,aneuploid
23 46 69,92 41,96
形态结构 断裂,缺失,移位,成环,重组 ……
22 9 ph’ CGL
8 21 AGL
4.组织化学
DNA,RNA,脂肪,胆红质,α-GT,DOPA反应
5.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
AFP,ferratin,
CK,Des,Vim,LN,FN,Col,
病毒抗原,基因 ——HBV,HCV,HPV
肿瘤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及其蛋白产物
二、生理
1.分泌与功能 胰岛素,胆红质,肌原纤维 ……
2.异常物质 Bence-Jones蛋白,异位激素( ACTH,
ADH,PTH)
3.失接触抑制( lost contact inhibition)
4.肿瘤血管形成
5.信号传递变化
6.体外培养成细胞株
7.免疫缺损动物接种
三、生化
1.细胞间糖、多肽等输送增强,间隙连接异常
2.细胞膜阴离子 ↑,Ca2+↓→细胞间粘度 ↓
3.有氧糖酵解( Crabtree effect—Anti Pasteur effect)
Na+,K+-ATPase↑ 乳酸 ↑
4.合成代谢亢进 RNA↑,DNA↑
5.外源性凝集素( ConA等)受体 ↑
6.酶
无特异酶谱
合成酶多
特殊肿瘤与酶,AKP,ACP
四、免疫
1.实验动物肿瘤抗原 TSTA,TA,TAA
2.人体肿瘤抗原
TAA,胚胎性抗原( AFP,CEA),分化抗原( PSA,
CALLA),联合抗原?
3.单克隆抗体:黑素瘤,神经母细胞瘤 ……
肿瘤的播散
肿瘤的播散(侵袭、浸润、转移)是恶性实体瘤特征。
一、肿瘤细胞的侵袭( invation)
分离 ——增生,Ca2+↓,catenin
运动 ——阿米巴运动,AMF作用
亲和 ——LN,integrin作用
基质降解 ——PA,Cathepsin D,MMP
突破基底膜
二、肿瘤的局部浸润( infiltration)
浸润,
炎细胞,色素,异物,肿瘤细胞
肿瘤浸润:按摩、挤压、肌肉收缩的作用
导致淋巴管渗透,血管渗透,血管内瘤栓形成
三、肿瘤的转移( metastasis)
1.三步骤
detachment,transportation,formation
2.影响因素,种子和土壤”
癌细胞 ——表面特性,活动度,粘度,受体 ……
―高转移株” ras,c-erbB-2; nm23,WDNM2; TIMP
粘附分子 CD44
局部生化环境 甲状腺、胰、软骨
局部结构功能 脾、横纹肌
宿主免疫状态和局部免疫因素 NK细胞
3.转移途径
①淋巴道转移
癌多,有助于发现原发瘤,根治术的依据
Virchow’s LN
② 血道转移
肉瘤,未分化癌。 肝,肺。
转移瘤(继发瘤) ——多个,球状,脏器边缘部位,
边界清楚,“脐凹”
③ 种植性转移
浆膜腔转移 ——血性积液,粘液样物质积聚,组织粘连
肋膈窦、直肠膀胱陷窝、直肠子宫陷窝转移瘤
Krükenberg’s tumor
脑脊髓腔转移,粘膜面种植性转移,医源性种植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影响治疗和预后
一、肿瘤的分级( grading) 决定于细胞分化和分裂象数
Broder’s 法 鳞形细胞癌 Ⅰ, Ⅱ, Ⅲ, Ⅳ
Stout’s法 分化良好,分化中等,未分化
二、肿瘤的分期( staging) 决定于肿瘤范围和播散
UICC TNM 系统
T N M
1-4 0-3 0-1
AJCS
0 Ⅰ Ⅱ Ⅲ Ⅳ
原位 器官内 器官外 邻近器官 远处播散
综合考虑 整体情况,间质反应 ……
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
非癌,倾向变癌,不一定变癌。
关系到肿瘤发生机理探讨和肿瘤预防
按流行病学调查
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囊性小叶增生),
结肠多发性息肉,
粘膜白斑(女阴,口腔),
慢性溃疡(皮肤,胃),
部分不典型增生性病变,
慢性炎症(胃,胆囊,子宫颈),
结节性肝硬变,
未降睾丸
结节性肝硬变与肝细胞癌
硬变 +癌 癌 硬变
188( 85,45%) 220
188( 50, 95%) 369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癌位于表皮或粘膜层,未侵犯穿透基底膜。
既 0期癌,非浸润癌
切除后预后好
肿瘤的病理诊断
一、病理诊断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明确诊断
阐明肿瘤的组织起源、性质、扩展程度
决定治疗方案 放疗,化疗
了解肿瘤复发可能性,估计预后
科研中实验动物肿瘤的确诊
二、种类
1.活组织检查( biopsy)
①切除活检 手术,内镜。
立即固定,填表送检。组织可对比。
②针刺活检 乳腺,淋巴结,腮腺,软组织,
肝,肾,胰,肺。
包括细针。
③冰冻切片 cryostat,CO2
15’ 明确诊断,了解范围
2.脱落细胞学
简单,方便,可重复,可用于普查
分泌液,排出液,积液
HE,Papanicoloau’s
3.其他
①电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
② 组织化学, 脂肪,多糖 (PAS),酶 (AKP,ACP),Dopa反应
③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
CK,Des,Vim,EMA,GFAP,NF,PSA,甲状腺球蛋白 ……
激素受体 (ER,PgR,AR)
癌基因蛋白 p21,p53
胚胎抗原 (AFP,CEA)
病毒抗原 (HBV,HCV,HPV)
④ 细胞仪,测定核型,各期细胞
图象细胞仪 (ICM),流式细胞仪 (FCM)
⑤ 分子杂交技术,如荧光免疫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联反应
(PCR)
DNA,RNA,病毒核酸序列,癌基因,抑癌基因 ……
肿瘤与宿主
一、肿瘤对宿主的影响
良恶性肿瘤, 压迫,阻塞,疼痛,影响容貌,心理障碍
良性肿瘤, 激素,恶变
恶性肿瘤,
出血,坏死,感染,发热,播散,复发
恶病质
肿瘤伴随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产生异位激素 (APUD,non-APUD)
产生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二、宿主对肿瘤的作用与反应
1.促激素作用
雌激素与子宫、阴道、乳腺肿瘤
雄激素与前列腺癌
2.免疫反应
抗原,胚胎抗原 (AFP,CEA),分化抗原 (CALLA,PSA)
细胞,T,巨噬,NK,TIL,LAK
体液,IgM, 淋巴毒
, blocking factor‖ LC-Ag-Ab-TC
生物反应修饰剂( BRM),IFN-α,IL-2,TNF-α……
3.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
抗血管生成因子,thrombospondin I,TNP-470,
Angiostatin,Endostatin
常见肿瘤
十大肿瘤,肺、肝、乳腺、胃、大肠、食管,
子宫颈、鼻咽癌、淋巴瘤、白血病
一、上皮组织
1.良性
乳头状瘤( papilloma)
腺瘤( adenoma)
乳腺、甲状腺、结肠、卵巢
2.恶性 ——癌
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腺癌( adenocarcinoma)
未分化癌(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类癌( carcinoid)
二、非淋巴造血组织
年龄轻,良恶性相对性,组织转变(形态多样,成
分复杂)肿瘤特点决定于组织发生和生长部位。
纤维,脂肪,肌肉(平滑肌、横纹肌),脉管(血
管,淋巴管),骨,软骨。
三、淋巴造血组织
全为恶性,年龄范围广,对放射线敏感。
淋巴瘤 ——Hodgkin’s,non-Hodgkin’s
白血病
四、神经组织
神经,神经相关组织。中枢,周围。
胶质细胞瘤,脑(脊)膜瘤,神经鞘瘤,……
五、杂类
黑痣和黑色素瘤
多形性腺瘤(良恶性)
畸胎瘤(良恶性)
绒毛膜细胞癌
肿瘤的病因
一、外界环境中的致瘤因素
㈠化学致瘤因素
1775 Pott
1915 Yamajiva(山极),Ichikawa(市川)
实验动物肿瘤中的致癌剂 1000+
人类肿瘤有关致癌物 30+
1,化学致癌剂作用方式
①直接致癌,
烷化剂,β丙烯内酯,环磷酰胺,氮芥
酰化剂,1-乙酰咪唑
②中间产物致癌,p450依赖的单氧酶,GST作用
2、化学致癌剂种类
①多环和异环芳香碳氢化合物
3,4—苯并芘 1,2,5,6—双苯并蒽
3—甲基胆蒽 7,12—二甲基双苯并蒽
雌酮 胆固醇
② 芳香胺和偶氮染料
2-萘胺 +葡萄糖醛酸(肝) —— 结合物(解毒)
葡萄糖醛酸酶(尿) →↓
释放亲电子物质
联苯胺 AAF
奶油黄
③ 自然界植物和微生物产物
环氧化物
黄曲霉毒素 B1
苏铁苷,黄樟素,槟榔
④ 其他
亚硝酸
R1 HCl R1
NH+NO2 ̄ N-NO+ CHˉ
R2 R2
粗面内质网
C+
氡,氧化乙烯,氯乙烯
As,Cr,Ni,Be,Cd,
Mo,Mg,Se
3,化学致癌机理
亲电子性 ——与 DNA,RNA中亲核残基结合
鸟嘌呤
多环碳氢化物
K区
氧,微粒体酶
环氧化物
引起 ras,p53基因突变
㈡ 生物致瘤因素
1.病毒
Ellerman & Bang 1908
Rous 1911
动物肿瘤病毒 600+(使细胞转化 150+)
RNA病毒 2/ 3
白血病,淋巴瘤,小鼠乳腺癌
DNA病毒 1/ 3
pavova (乳头状瘤,多瘤,空泡 )病毒
腺病毒 (马、牛)
疱疹病毒(蛙、鸡、猴)
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病毒与人类肿瘤
HTLV—1 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
HSVⅡ, HPV16,18 子宫颈癌
EBV 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
HBV, HCV 肝细胞癌
2,幽门螺杆菌( HP) 胃淋巴瘤,胃癌
3,寄生虫
中华支睾吸虫 胆管细胞癌
日本血吸虫虫卵 结肠癌
埃及血吸虫 膀胱癌
㈢ 物理致瘤因素
射线( χ线,放射性同位素),紫外线,异物(石棉)。
损伤染色体,激活 ras,灭活 Rb
致瘤时间长,肿瘤发生率低,防护措施易奏效。
二、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1,遗传:潜在倾向,环境致癌的基础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遗传性癌综合征
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症,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神经纤维瘤病
②遗传致癌症的家族倾向
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
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NA修复缺陷
着色性干皮病,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基础上发生的肿瘤
2,年龄
儿童 急性白血病,母细胞瘤
青年 骨肉瘤,横纹肌肉瘤
老年 癌
长期刺激,免疫,隐匿期
3,内分泌
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4,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老年人
免疫缺损者(先天,后天)
实验肿瘤
三,实例
1,肿瘤发生中环境与遗传的作用
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
肿瘤 日本人 移居美国的 美国人
第二代日本人( Nisei)
胃癌 100 38 17
肠癌 100 290 490
胰腺癌 100 170 270
肺癌 100 170 320
白血病 100 150 270
2,多原因致癌 ——小鼠乳腺癌为例
C3H C57黑 遗传
95% 1 %
7% 67%
Bittner因子(乳汁因子) 病毒
去卵巢 激素
肿瘤的发生机制
一、细胞的转化和恶变
遗传中心法则:英 Crick (1959)
转录 翻译
复制 DNA mRNA 蛋白质
逆转录酶 (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min & Baltimore (1970)
病毒基因 ——肿瘤基因( virogene-oncogene)
假说
Todaro & Huebner ( 1972)
肿瘤基因(癌基因)
v-onc
c-onc or proto-onc
病毒基因组
5’ gag pal env src 3’
DNA变化,癌基因激活
ras,myc,myb,sis,src,…
编码生长因子
ras——TGF?
sis——PDGF?链
hst-1,hst-2——FGF,bFGF
影响生长因子的受体
erb-B1,erb-B2, fms,…
发挥信号转导蛋白的作用
P21( ras蛋白)
安静 活化
GDP——P21——GTP
ras突变生成的 P21缺乏水解 GTP的能力
∵ GAP( GTP酶激活蛋白)促 GTP水解
P21结合 GAP阻抑 GTP水解
ras控制 CDKs水平,影响细胞周期
通过核转录蛋白的作用
myc与 max形成异二聚体连接特殊 DNA序列
促使进入细胞周期
D/CDK4,CDK6,E/CDK2复合物使 pRb磷酸化
B/CDK,复合物使与核分裂有关的蛋白磷酸化
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
Rb,p53,WT-1,P16( INK4α)
NF-1,NF-2,APC
细胞凋亡调节基因
bax,bad, bcl-xS 促凋亡
bcl-2抑制凋亡
DNA修复调节基因
HNPCC于细胞 DNA损伤时将信号传至 p53,
使之突变,促转化。
基因突变说( mutation hypothesis)
基因调控失常说( epigeneic hypothesis)
多基因联合作用
ras诱导细胞分泌生长因子
myc增加细胞对生长因子敏感性
myc和 bcl-2促使细胞转化
转化细胞命运
恶变,坏死,转正常。
二、端粒酶( telomerase)作用
5’—TTAGGG—3’
三、免疫抑制
免疫缺损者肿瘤发生率
先天 为正常人 200倍
后天(免疫抑制剂,AIDS)
作用 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γ’IFN,TNF?,…
机理
免疫逃逸
肿瘤成分 TGF?
T细胞凋亡
四、肿瘤发生发展三阶段
Stage Factor
Initiating Initiator(Carcinogen)
Promoting Promotor(Co-carcinogen)
Progressing
五、肿瘤逆转
分化诱导剂 视黄酸,亚硒酸钠,
肿瘤消退 黑色素瘤,绒毛膜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

心血管系统 —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发病率 — 升高
心血管疾病 —
心脏 ---- 风湿性,感染性,心肌炎,
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 ----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
梅毒性主动脉炎,畸形
血管源性心脏病 ----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梅毒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
由免疫反应所介导的多系统的炎性疾病
与 A组 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
全身结缔组织炎症,
胶原纤维 纤维蛋白样坏死
最常累及心脏、血管、关节
急性:风湿热
慢性: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第一节 风湿病
( rheumatism)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与 A组 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
寒冷地区 链球菌性扁桃体炎、咽峡炎
抗 O升高 抗生素治疗有效
由免疫反应介导
M蛋白 — 心脏、关节等,组织糖蛋白
共同抗原性
细胞免疫 — 肉芽肿
? 发病率 3%的链球菌感染者
基因易感性
基本病变
三 期 新旧病变并存
变质渗出期, 纤维蛋白样坏死
炎症细胞( 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浸

增生期,
风湿性肉芽肿
风湿小体( rheumatic body)或 Aschoff
body
硬化期,纤维瘢痕
风湿性心脏病
累及心脏全层 — 风湿性全心炎
急性 慢性
心外膜炎 绒毛心 机化,粘连,闭锁
心肌炎 风湿小体
机化,纤维癍痕
心内膜炎 二尖瓣,赘生物(白
色血栓)串珠样排列
于瓣膜闭锁缘
机化,瓣膜狭窄
或关闭不全
心外器官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大关节 游走性
皮肤病变,皮下结节;环形红斑
中枢神经系统,
风湿性动脉炎
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
锥体外系 — 小舞蹈病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立克次体等)直接侵袭心内膜,以局部
形成感染性赘生物为特征
细菌性心内膜炎
急性( ABE) — 数天至数周,>50%死亡
亚急性( SBE) — 较隐匿,数周至数月
SBE和 ABE的比较
SBE ―修复, ABE ―破坏,
致病菌 毒力弱的草绿色链球菌 毒力较强的化脓菌
病 因 原有病变的心瓣膜 正常心瓣膜
累及瓣膜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多为主动脉瓣






均形成较粗大的赘生物,易碎,易落脱, 单个或多个;具有破坏性, 有时可
侵犯下层心肌形成脓肿 。 赘生物的外观影响因素:微生物种类, 宿主对感
染的反应程度, 抗生素治疗
血小板, 纤维蛋白, 炎症细胞, 细菌及其它微生物
化脓性炎, 大量细菌, 大量中性
粒细胞, 坏死组织, 血栓




慢性心瓣膜病, 少数瓣膜溃
疡, 穿孔致急性关闭不全
较常发生破裂, 穿孔致急性关闭不
全, 猝死, 慢性心瓣膜病
心外器官 栓塞, 贫血性梗死, 肾炎 脓毒性梗死, 多发性脓肿, 脓
毒血症
预 后 可获痊愈,慢性心瓣膜病 死亡,SBE
基底部肉芽组织, 纤维化,
钙化, 慢性炎症浸润, 血栓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不是由病原体直接引起的心内膜炎
心瓣膜上无菌性、血栓性赘生物
单个或多个,瓣膜闭锁缘
血小板、纤维蛋白,非炎性, 温和,
可机化形成纤细的纤维条纹 脱落 栓塞
见于高凝血患者、心导管检查引起等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可发展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栓塞,梗死
风湿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比较
瓣膜闭锁缘整齐排
列的小赘生物
粗大、不规则,可破坏
腱索 小,,温和,
第三节 心瓣膜病
? 各种致病因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
? 瓣膜狭窄,粘连、增厚、弹性减弱
不能充分张开,血流通过障碍
? 瓣膜关闭不全,增厚、变硬、卷曲、缩短
不能完全闭合,血液返流
? 瓣膜联合病变 — 两个瓣膜同时发生病变
? 瓣膜双病变 — 同时存在狭窄和关闭不全
? 功能性关闭不全 — 心室扩张
? 心脏杂音
病变程度, 轻 ~ 严重,甚至快速死亡
决定因素:受累瓣膜 损伤程度
发展速度 代偿能力
继发改变,
心脏、血管及其它脏器
常见:心内膜血流冲击处纤维化增

瓣膜狭窄,
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 最常发生
占所有瓣膜病变的 2/3
瓣膜增厚、粘连等改变
呈慢性病程
瓣膜关闭不全,
瓣膜本身或其支架结构的损伤或变形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穿孔
慢性:瓣叶瘢痕形成及收缩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 关闭不全
主 动 脉
瓣狭窄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
病因
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
风湿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梅毒性主动脉炎, etc,









,
早期,隔膜型
后期,漏斗型
早期:左心房代偿
性肥厚;
后期:左心房扩张
,肺淤血水肿, 右
心室肥大, 扩张,
右心肥大, 扩张,
右心功能不全
左心房代偿性肥
大, 左心室代偿
性肥大, 左心衰
竭, 肺淤血, 肺
动脉高压, 右心
室和右心房代偿
性肥大, 右心衰
竭,, 四个心腔
扩张肥大,
左 心室 向 心
性 肥大, 左
心 失代 偿,
肺 淤血, 右
心衰竭
左心室肥大,
扩张, 失代偿;
肺淤血, 右心
衰竭






心前区舒张期杂音;
左心房附壁血栓, 栓
塞;咳粉红色泡沫样
痰;各脏器淤血, 浆
膜腔积液
,梨形,
二 尖瓣 听 诊
区 有收 缩 期
杂 音; 左 心
衰竭
,球形,
主动脉瓣听诊区
收缩期杂音;心
绞痛
主动脉听诊区舒
张期杂音;, 靴
形, ;脉压差增
大;心绞痛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动脉硬化 (arterio sclerosis)
— 动脉壁变硬、弹性下降
细动脉硬化 — 高血压病、糖尿病
动脉中层硬化 — 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 — 大、中动脉
内膜纤维脂质斑块
正常血管
最重要的细胞成分,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血管损伤应答
新生内膜,1,平滑肌细胞从中层迁入内膜,
丧失收缩功能,获得分裂能力,ECM合成增加
表型变化:收缩 增生、合成
2,内膜细胞增殖
3,ECM的合成及沉积
病 因
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
后天的、可塑性因素:饮食 生活习惯
四个危险因子,
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1,高脂血症,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LDL) bad cholestero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good
cholesterol
2.高血压
3.吸烟
4.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5.其它因素:同型半胱氨酸
多种危险因子联合作用所致
发病机制
损伤后应答
内皮损伤所引起、动脉壁的慢性炎性反应
① 慢性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eg.通透性增高,白细胞粘附增强
②脂蛋白 (主要是 LDL)进入管壁,并被氧
化修饰
③血单核细胞(及白细胞等)粘着于内
皮、进入内膜,转化为巨噬细胞并吞噬
脂质形成 泡沫细胞
④内皮破损处血小板粘附
⑤活化的血小板、巨噬细胞或血管细胞,
释放因子,吸引平滑肌细胞由中层迁至
内膜
⑥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 ECM,局
部沉积胶原和糖蛋白
⑦ 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
外脂质进一步积聚形成斑块
三个关键步骤
1,慢性或反复内膜受损
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 血流冲刷的机械作用:血管分叉、转弯处
? 高胆固醇血症
2,血脂沉积及其氧化修饰
? 损害内皮功能:氧自由基,通透性
? LDL氧化修饰,
① 被巨噬细胞摄入形成泡沫细胞
② 吸引循环中的单核细胞
③ 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使单核细胞粘附增加
④ 抑制损伤处单核细胞的活动,使其在局部积聚
⑤ 剌激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释放
⑥ 对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有毒性作用
⑦ 具有免疫原性,诱导产生抗氧化性脂蛋白的抗体
3,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反应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巨噬细胞有多种分泌活性,
① 吸引白细胞集结于斑块
②毒性氧参与 LDL修饰
③使平滑肌细胞增生,摄取脂质转化为 泡沫细

? 动脉内膜泡沫细胞愈加增多
肉眼 — 脂质条纹
? 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产生 ECM沉积于
局部形成纤维斑块
? 斑块中央泡沫细胞坏死,脂质释至细
胞外,与 ECM、细胞碎片混成粥样物;
周围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 ECM,
形成纤维脂性粥样瘤
? 继发血栓形成、机化,斑块扩大
其它因素
病变的寡克隆性
感染
受体异常,LDL受体过少
基因异常,
apoE或 apoB变异,与 LDL受体结
合下降 高脂血症
基本病变
内膜增厚、脂质沉积,形成纤维脂质斑块
脂斑:脂纹
肉眼:主动脉,内膜面呈淡黄色,稍隆起,点状或条纹状病
灶,长短不一,宽约 1~ 2mm,脂溶性染料油红染色

鲜红色
光镜,
泡沫细胞
伴淋巴细胞、少量细胞外基质
?纤维脂质斑块,粥样瘤样斑块
肉眼,
呈白或黄白色凸起,
Φ 0.3~ 1.5cm或融合成更大
表面 — 白色纤维帽
深部 核心 — 呈黄或黄白色,质软,黄色
颗粒状碎屑,形如粥糜
镜下,
纤维帽,致密结缔组织、平滑
肌细胞、少量白细胞
帽下层及边缘, 巨噬细胞、平
滑肌细胞、淋巴细胞
深层, 坏死 — 脂质、胆固
醇结晶、细胞碎片、泡
沫细胞、纤维蛋白
病灶周围 — 新生血管
病变严重者 — 中膜萎缩
粥样斑块继发病变
1.钙化
2.溃疡形成,胆固醇栓子 栓塞
3.出血,可致斑块破裂
4.血栓形成,常见于破损处 eg.斑块破裂、溃疡、裂隙
阻塞管腔 栓塞
5.动脉瘤形成,血管中层萎缩变薄 弹性组织破坏
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
主动脉及重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冲击和血压最大处
内膜面凹凸不平,管壁僵
硬,失去弹性,管腔变形
动脉瘤
好发部位:腹主动脉、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脑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病变最严重
脑软化,多见于颞叶或内囊、尾状核、豆
状核和视丘等部位
动脉瘤
脑萎缩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干、主要分支 (弓形动脉及叶间动脉)
肾组织缺血、萎缩,形成单个或多个宽大的边缘
不整齐的瘢痕,切面略呈楔形
肾脏体积缩小变形 — 粗颗粒固缩肾
其它,
间歇性跛行及肌肉萎缩
坏疽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长 5~10cm,Φ2~4mm,分支入心
脏形
成具有许多吻合支的供血网络
左前降支 左室前壁、室间隔前 2/3、大部心尖
左旋支 左室侧壁
右冠状动脉 左室后下壁、室间隔后 1/3
主要分支 供血区域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心
脏结构异常、功能紊乱
缺血性心脏病,
>9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流行病学
冠状动脉的病变
发生率,
左前降支 >右冠状动脉 >左旋支、左总干
病理变化:肉眼 — 斑块呈半月形凸入管腔
镜下 — 纤维脂质斑块
狭窄分级,I级 — <25%
II级 — 26~50%
III级 — 51~75%
IV级 — >76%
斑块发生破裂、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痉挛
类型
决定因素, 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
阻塞速度,侧支循环建立是否充

? 心绞痛
? 心肌梗死
? 慢性冠心病
? 心脏性猝死
1,心绞痛
心肌短暂缺血( 15sec~15min)
多无心肌细胞坏死
病因
冠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耗氧量增多
临床表现
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常放
射至左肩、左臂,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分型
典型、变异型、不稳定型
2.心肌梗死
心肌急性缺血 梗死
部位和范围通常与阻塞血管的供血区相一致
分支 发生率( %) 梗死部位
左前降支 40~50 左室前壁、室间隔前 2/3、大部心尖
左旋支 15~20 左室侧壁
右冠状动脉 30~40 左室后下壁、室间隔后 1/3
? 心肌缺血损伤改变
特点 时间
开始出现 ATP减少 数秒
心肌收缩减弱 <2min
ATP减少到
正常的 50% 10min
正常的 10% 40min
不可逆性细胞损伤 20~40min
微血管损伤 >1hr
心肌梗死的形态
心内膜下梗死
左心室壁近腔面 1/3~1/2
心内膜下心肌处于供血最边缘
病变,1~ 2天后局部呈暗红色,2~3周后被
肉芽组织取代、机化,形成薄层瘢痕,
沿心内膜下分布
透壁性心肌梗死
梗死灶从心外膜直至心内膜,片块状
冠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合并急性阻塞
时间 肉眼 光镜 电镜
早期( 0~4hr) 无 通常无;病灶边缘可

波纹状心肌纤维
肌丝松弛,线粒
体肿胀,糖原丢失,
etc,
凝固性坏死,细胞
核及横纹消失,间
质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心呈黄色的
斑点 样梗死灶 1~3d
凝固性坏死,核固
缩,心肌细胞嗜酸
性升高,开始出现
中性粒细胞浸润
12~24hr 暗色 斑点
开 始发生凝固性
坏死,水肿,出

4~12hr 偶见暗色斑点
3~7d 坏死区呈黄色,质
柔软,周围出血带
坏死的心肌细胞断裂,
中性粒细胞坏死,巨噬细胞
开始吞噬
7~10d 黄色的坏死灶极为
柔软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在边缘开始出现新生肉
芽组织
10~14d 灰红色边缘带 成熟肉芽组织,新生
血管,胶原沉积
2~8w 灰白色瘢痕 胶原沉积增多,细胞成
分减少
>2mo 瘢痕 致密的富含胶原的瘢
痕组织
地图样 贫血性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心肌收缩功能减弱 心源性休克
心律紊乱 传导系统障碍 心肌激惹
心肌破裂 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浸润
1 week±
心室壁,室间隔,乳头肌
室壁瘤 较大面积的瘢痕区
血栓形成和栓塞
乳头肌功能不全
3,慢性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损伤 进行性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中 ~重度狭窄,阻塞
左心室肥厚、扩张,切面见散在的斑片
状、灰白色瘢痕
4,心脏性猝死
80~90% >1个主要分支有严重狭窄
冠脉高度狭窄、急性斑块破裂
致死性心律紊乱
第六节 高血压病
临界性高血压
正常血压
收缩压
( mmHg)
舒张压
( mmHg)
≤130 ≤85
高血压 ≥140 ≥90
130- 139 85-89
成人血压分级
分 级
90~ 95% 特发性 /原发性
基本病变,细小动脉硬化
5~ 10% 继发性
肾脏疾病、肾动脉狭窄
肾上腺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常血压调控
类型和病理变化
缓进型(良性)
机能障碍期 (第一期 )
血管改变期 (第二期 )
器官病变期 (第三期)
急进型(恶性)
良性高血压
三期
1,机能障碍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可恢复正常
2,血管改变期,
细动脉玻变
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
大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3,器官病变期,
心 高血压性心脏病
早期 — 向心性肥大
晚期 — 离心性肥大
―牛心,
镜下:心肌细胞
肥大,核大,染
色质浓染
镜下:部分心肌
细胞萎缩,小灶
性纤维化

镜下 — 入球动脉玻变,壁厚,腔狭
受累的肾单位纤维化、萎缩
未受累的肾单位代偿性扩张
交互存在
肉眼 —
体积缩小,表面呈均匀细颗粒状,被膜不易撕下
切面显示皮质变薄,皮髓质交界不清
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哆开
, 原发性固缩肾,
脑水肿
梗死、软化灶
脑出血:, 中风,,动
脉瘤
好发于, 豆纹动脉
基底节(以豆状核
最常见,其次为丘脑)
? 脑
视网膜
动脉壁增厚、僵硬、弯曲,粗细不
匀,静脉压迹
视网膜上可呈现溢血或絮状病灶
恶性高血压
多见于年轻人,血压高,病情严重
进展迅速,病程短,一般仅1~2年
机制
病理变化
全身细、小动脉 纤维蛋白样坏死,
尤其肾坏死性细、小动脉炎
转归
良性高血压,
早期可控制
治疗效果差
多死亡于脑出血、左心衰竭、尿毒症
恶性高血压,
发展迅速
第七节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 (myocarditis),心肌炎性损伤
病因,
感染性 — 病毒,立克次体,细菌,支原体
etc,
非感染性 —免疫反应
其它 — 巨细胞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婴幼儿、青壮年多见
肠道柯萨奇病毒多见
机制不清
肉眼 — 心脏增大,心腔扩张,室壁相对
薄,可见细小的灰白条纹或出血点
镜下 —
心肌间质内弥漫性淋巴细胞及单核
细胞浸润 ;
炎症细胞附近心肌细胞小灶性坏死
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
心律紊乱、心力衰竭
猝死
第八节 心肌病
(myocardial disease)
心肌病:原发性(特发性)心肌病
类型,
扩张性心肌病,90%
肥厚性心肌病,
限制性心肌病:最少见
扩张性心肌病( DCM)
特点,进行性心肌肥大、心腔扩张、收
缩障碍,或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因,心肌炎、饮酒、妊娠、基因,etc,
临床表现,
多为 20~ 60岁
慢性进行性心力衰竭
50%于 2年内死亡,25%可活过 5

病理变化
肉眼,
心脏增大呈球形,
重量为正常 2~ 3倍,
四个心腔均扩张;
心肌厚可被扩张掩
饰;
多发性附壁血栓,
栓塞;
房室瓣功能性关闭
不全
镜下,心肌普遍肥大,核大、奇形,
心内膜下及心肌实质内小片瘢痕,
间质及血管周围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
肥厚性心肌病 (HCM)
特点,
左心室普遍或局限性肥厚,左室腔狭小,
造成舒张期心室顺应性下降
可有左室流出道梗阻
病因, 1/2以上病例呈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并有接近完全的外显率
类型,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
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心室普遍肥厚,不伴有心室扩张
左室流出道呈非对称性增厚(中隔,室壁
>1.3),尤其是主动脉瓣下更厚
左室流出道内膜增厚、纤维化,呈, S,
型裂隙状
左心房扩张
光镜,
心肌纤维增粗,≥40 μm(正常约 15μm)
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间质纤维化
电镜,
肌丝异常排列,从一个肌原纤维的 Z线插
入邻近肌原纤维的 Z线,肌节增宽,肌丝增多,
线粒体和核糖体数目增多
限制性心肌病
特点,
心室原发性顺应性下降,影响舒张期充盈
病因,淀粉样变,放射性纤维化,etc,
病理变化,
肉眼 — 心脏外形正常或略大,心室腔不扩张,
两心房常扩张,心肌较硬
镜下 — 斑块状或弥漫性纤维化
引起心腔限制的 2种情况,
①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 (endomyocardial
fibrosis),
多见于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发病 10~ 30岁多见
病因不明
病变 — 心内膜及膜下不规则大片纤维组织
增生,心尖部病变最为严重,使心室容量下降,
顺应性降低,常有附壁血栓形成 室壁僵硬
和部分心腔阻塞
②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
多在出生后 2岁内发病,成人极少患病
病变, 心内膜呈珠白色弥漫增厚,由大量
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
左室内膜受累严重,二尖瓣可受累
临床表现,快速进行性心脏失代偿,多数
患儿死于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变质渗出期
风湿小体
Aschoff 细胞
Aschoff 巨细胞
风湿性心内膜炎
增厚、变短,融合
新生血管
绒毛心
二尖瓣狭窄
脂斑、脂纹
多位于动脉分支开口处
脂斑:镜下
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F:纤维帽
C:胆固醇结晶
L:管腔
Masson trichrome stain
内、外弹力膜均破坏
动脉中层萎缩
纤维帽与坏死中心连接处,
炎症细胞、钙化,
新生毛细血管
主动脉粥样硬化
A:斑块破裂 B:纤维帽破裂伴血栓
形成
C:大面积斑块破裂
伴血栓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 TTC染色):梗死区
纤维瘢痕(陈旧性梗死灶)
梗死灶边缘破裂
1day — 凝固性坏死
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3 ~ 4 day,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
7 ~ 10day,坏死的心肌细胞几乎完全被巨噬细
胞吞噬
3 week,肉芽组织,胶原沉积
瘢痕组织:富含胶原
部分残存的心肌细胞
心脏破裂
室壁瘤
心室壁附壁血栓(室壁变薄)
血管病变:壁厚、腔狭
玻璃样变性(良性) 洋葱皮样改变(恶性)
病毒性心肌炎
肥厚性心肌病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类型
肺炎 (大、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阻塞性疾病 (慢支、肺气肿、支扩、哮喘 )
尘肺 (矽肺 )、肺心病、肺癌
主 要 内 容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
与循环系统关系密切
小循环 (双重血循环 ) 栓塞、感染,
肿瘤转移
肺疾病 肺心病
心力衰竭 肺淤血、水肿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
上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 上感 肿瘤
下呼吸道 主支气管、左右肺支气管 慢支 肿瘤
二级支气管 (肺大叶 ) 支扩 肿瘤
三、四级支气管 (肺段 ) 哮喘 肿瘤
小、细支气管 (小叶 ) 肺炎 肿瘤
肺气肿 肿瘤
末梢呼吸道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不张 肿瘤
肺泡管、肺泡囊 尘肺 肿瘤
肺泡 呼吸窘迫 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的解剖组织学结构
呼吸系统疾病
肺支气管淋巴组织
1-气管旁 LN,2-气管支气管交界 LN,3-隆
突下 LN,4-支气管肺 (肺门 )LN,5-肺内
支气管 LN
肺泡壁结构 (呼吸膜 -气血屏障 )
1-隔细胞,2-肺泡细胞 I型,3-肺泡细胞 II
型,4-大吞噬细胞,5-毛细血管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的功能
呼吸 通气、换气 (呼吸膜、气血屏障 )
代谢 II肺泡上皮 (表面活性物质 )
K细胞 (APUD)
肥大细胞 (组织胺、肝素 )
内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 )
生物活性物质摄取 (5-HT、组织胺 )
生物活性物质灭活 (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
生物活性物质转化 (血管紧张素 )
防御 纤毛 - 粘液排送系统 (咳嗽反射 )
sIgA、补体、干扰素、溶菌酶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
最常见者 —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易自 (治 )愈
下呼吸道感染及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呼吸系统肿瘤 —主要恶性肿瘤类型,且有上升趋势
肺的小循环 —感染性疾病全身播散、恶性肿瘤晚期转移好发部位
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类型和分类
肺炎 大 (小 )叶性、间质性、病毒性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
肺阻塞性疾病 慢支、肺气肿、支扩、哮喘
肺不张
尘肺 矽肺
肺源性心脏病
肿瘤 鼻咽癌、支气管肺癌
呼吸系统疾病
肺 炎
Pneumonia
由生物型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 (肺泡、肺间质 )
类型,急性细菌型、非典型性、慢性、肺脓肿等、机会性感染
分类,病因
病变范围
病变性质
临床病程
重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炎双球菌 (I,II,III型 )
其它,金葡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
诱因,病毒感染后
受寒
过度疲劳、外伤 一时性抵抗力下降
麻醉
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病理变化 (分期 )及临床联系
急性渗出性炎症
(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 )
常累及两肺下叶或右肺中叶
自然病程,可自愈
四期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变期
灰色肝变期
溶解消散期
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充血水肿期
镜下,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和 RBC
肉眼,肿、重、暗红色,切开时有血性浆液流出
临床,发热、寒战、粉红色泡沫痰
捻发音、湿性罗音
X-ray见淡而均匀的阴影
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红色肝变期
第 2-3天
充血、充满红细胞,少量中性粒
细胞、纤维蛋白和肺泡巨嗜细胞
巨体,肿、重、质实如肝
切面颗粒状、暗红色
胸膜面渗出
临床,胸痛,铁锈色痰
紫绀、肺实化体征
X-ray致密阴影
呼吸系统疾病
肺泡腔内充满浆液、红细胞和少量
中性粒细胞,肺泡壁结构保存,血
管高度扩张充血。
大叶性肺炎 -灰色肝变期
第 4-6天
镜下,充满中性粒细胞和纤维蛋白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
肺炎双球菌不易检出
巨体,肿、重,
切面颗粒状,色灰白
胸膜表面有渗出物覆盖
临床,基本同红色肝变期
缺氧状况好转;黄脓痰
呼吸系统疾病
肺泡结构基本正常。肺泡腔内有
纤维蛋白网形成,并有大量中性
粒细胞浸润。
大叶性肺炎 -溶解消散期
发病一周后,致病菌被吞噬消灭,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咳出或被吞噬、经淋巴管吸收
巨体,肺体积 ?,质地变软,颗粒状外观消失,
胸膜渗出物吸收 (纤维性粘连 )
临床,体温骤降
实化体征消失,湿罗音
X-ray阴影密度下降 —消失
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合并症
较为少见
肺肉化 (机化性肺炎 )
肺脓肿及脓胸 — 病原菌毒力较强
败血症 — 严重感染,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中毒性肺炎 — 严重毒血症引起中毒性休克,局部淤血、水肿
呼吸系统疾病
肺肉化 (机化性肺炎 )
中性粒细胞反应轻微,蛋
白溶解酶分泌不足
肺泡腔内纤维蛋白被机化
巨体:肺组织呈红褐色,
质韧如肌肉
呼吸系统疾病
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可见胶原纤维束形
成,并相互连接成片,肺组织内尚有
炎症细胞浸润
大叶性肺炎 -小结
范围,肺段 — 大叶
病变,急性渗出性炎症 (纤维蛋白 +中性粒细胞 )
年龄,青壮年、一时性抵抗力下降
发病,原发,急骤
寒战、高热、胸痛、咳嗽、铁锈色痰、呼吸困难
严重全身反应
预后,较好,一般病程 7-8天,并发症较少。
呼吸系统疾病
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
病变多自支气管、细支气管开始,向纵深扩展累及肺泡;或者向支气管
周围发展先引起支气管周围炎,后波及邻近肺泡,引起肺组织炎症。
病变局限于小叶或小叶的部分,呈小叶性分布 。
化脓性炎症
又称为 支气管肺炎 (Broncho pneumonia)
可为原发,但更多为继发性
机体抵抗力和呼吸道防御机制下降 +原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毒力较弱细菌
年老、幼儿、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者、流感、麻醉等
呼吸系统疾病
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炎双双球菌 (I,VI,X型 )
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 复合感染
霉菌
诱因 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昏迷、麻醉
入侵 呼吸道、血道
呼吸系统疾病
小叶性肺炎 -病理变化
巨体 充血
散在品字形实化灶 (下叶和背侧为主 )
梅花瓣样,可互相融合 (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
可累及胸膜,见渗出物
镜下 细支气管炎 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浆液,
周围肺泡炎 少量纤维蛋白、红细胞及脱落上皮
充血、代偿性肺气肿
呼吸系统疾病
小叶性肺炎 -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终末细支气管内充满中性粒细胞,周围肺组织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脱落的支气管粘膜单层柱状上皮,肺血管扩张、充血。
支气管分支及以其为中心的周围肺组织肺泡腔内发生与其性质相同的炎症。
呼吸系统疾病
小叶性肺炎 -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支气管肺炎 (真菌 )
呼吸系统疾病
紫蓝色、颗粒状细菌菌落,周围大量中性
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曲菌菌丝:有隔,Y形锐角双分枝,呈
放射状排列
支气管肺炎 -临床联系和结局
呼吸系统疾病
起病隐匿
咳嗽、粘液脓性
痰湿罗音、实化不明显
X-ray灶性阴影
合并症多见,预后较差
呼吸和心功能不全、毒血症、肺脓肿、脓胸
儿童支气管受损严重者,可致支气管扩张
小叶性肺炎 -小结
范围,灶性、小叶
病变,渗出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 )
年龄,老人、儿童、体弱者
发病,多为继发,起病隐匿;咳嗽、咳痰
预后,较差,合并症多见。
直接死因 — 终末性肺炎
呼吸系统疾病
间质性肺炎
肺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临床和病理均与典型的细菌性肺炎明显不同
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但痰量不多
无肺部实变体征
中性粒细胞中度增高,但痰细菌培养为阴性
呼吸系统疾病
间质性肺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肺炎支原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
上呼吸道炎症 — 肺间质性炎症 (继发细菌感染 )
支原体肺炎 — 儿童和青年多见,散发或局部流行
病毒性肺炎 — 任何年龄
病理 不同病原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其 病理变化基本相同,
巨体 片状病灶 — 大叶;红黄色、充血、捻发音
镜下 肺泡壁增宽、水肿、单个核细胞浸润
肺泡腔无渗出,严重时有透明膜、微血栓形成
临床 不同个体、不同病原时,差异极大
起病急、表现多样,发热、头痛、乏力
预后 良好,自然病程约 2周 (病毒性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时后果严重 )
呼吸系统疾病
间质性肺炎 -病理变化
呼吸系统疾病
肺泡壁明显增厚、水肿,有大量单
个核细胞 (淋巴细胞、巨嗜细胞和浆
细胞等 )浸润。
肺泡壁增厚、水肿,有大量炎症细胞
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肺泡壁毛细
血管扩张,含有大量红细胞。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呼吸系统疾病
体积变大的肺泡上皮细胞,核内见圆形、均
质状、嗜酸染色的包涵体,周边有透亮带
肺泡腔内脱落肺泡上皮细胞,其胞核含
有包涵体,呈弱嗜酸性,周围有空晕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
ARDS,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由于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呼吸极度窘迫
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
X-ray 非左心衰性弥漫性肺浸润阴影
继发于肺内疾病 肺栓塞、氧中毒、弥漫性感染
继发于肺外病变 休克、创伤、败血症、中毒,DIC等
呼吸系统疾病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发病机制
呼吸膜的损伤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细菌内毒素 )
前列烷 — 血管通透性增加
TXA2 — 血管收缩和血小板凝聚
组织凝血激酶 — 触发凝血过程
共同结果,引起水肿、细胞坏死、肺基质消化
全身广泛性血栓形成
呼吸系统疾病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病理变化
渗出期 淤血、水肿、出血
上皮坏死,肺透明膜 形成,内皮损伤、肺泡萎陷
血栓形成、中性粒细胞聚集
湿肺;肿、重、暗红色、质韧
增生期 II肺泡上皮、成纤维细胞增生
渗出物机化
肺泡腔部分萎缩、部分扩张
肉样变
纤维化期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蜂窝状肺 (Honeycomb lung)
呼吸系统疾病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病理变化
呼吸系统疾病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炎症细胞渗出、出血和蛋白样物
(紧贴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病理变化 (Honeycomb Lung)
呼吸系统疾病
Honeycomb Lung -―蜂窝状肺”:肺组织呈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并伴有肺泡扩张或扭曲变形。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预后
差,进行性发展,50%死于急性期
常见死因,缺氧 — 多系统衰竭、继发感染,
弥漫性肺纤维化
度过急性期者多数可在 4-6月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肺阻塞性疾病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一组主要因慢性或反复发作性肺内气道阻塞而伴随临床以呼
气性困难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小气道病 )
发病机制 支气管管腔痉挛 — 哮喘
小气道管腔内阻塞 — 慢支、支扩
肺泡回缩力下降 — 肺气肿
小气道 直径 ? 2mm,细 /终末细支气管
腔窄、壁薄、肌厚、无软骨、纤毛细胞少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
常见呼吸道疾病
中老年人多发
北方地区,冬春季
临床特征 反复发作的 咳, 痰, 喘
每年发作持续 3个月以上,并连续 2年以上者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病因与发病
外界致病因素侵袭 + 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伤
理化因素 吸烟、寒冷、潮湿、空气污染等
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分泌亢进
上皮杯状细胞增生
粘液分泌过多、储留
上皮及其纤毛运动受损
感染 感冒 — 常见诱发因素
引起呼吸道抵抗力降低 — 常居菌群致病
其它 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
机体抵抗力下降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病理变化
巨体 支气管粘膜粗糙、充血、水肿,腺管开口扩张,粘性分泌物
镜下 粘膜上皮受损 纤毛倒伏、粘连、脱失
上皮细胞坏死、溃疡 (肉芽组织、上皮鳞化 )
破坏纤毛运送粘液、影响 IgG合成
腺体增生、粘液化、分泌亢进 (Reid指数 ?,0.36 ? 0.55-0.79)
杯状细胞 ?,粘液含量 ? (加重纤毛负荷 )
粘液储留阻塞气道 (影响通气、有利于细菌滋生 )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病理变化
镜下 支气管壁炎性病变 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
急性发作时可有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软骨病变 中小型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 (管壁塌陷、折叠 )
如长期的反复发作,病变由上至下,可逐步累及小气道,导致细支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粘液栓形成,最终发生小气道阻塞性病变。可并发
广泛性细支气管炎及其周围炎、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病理变化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病理变化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病理联系
咳嗽、咳痰 (粘稠、白、脓性 )、气喘
干、湿罗音、哮鸣音
哮喘样发作 (细支气管壁平滑肌痉挛 )
肺功能基本正常 — 通气功能障碍、呼吸困难
预防和积极治疗 — 痊愈
反复发作 — 并发广泛性细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
肺不张、支扩等,甚至肺心病 (80%来自慢支 )
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 (Emphysema)
末梢呼吸道 (肺腺泡 )肺泡壁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
增多 (与过度充气有区别 )。
发病率高
发生与吸烟关系密切
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 -病理变化
巨体 体积增大
外表面见肋骨压痕
组织弹性差
色泽苍白
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 -病理变化(分型)
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 -病理变化
镜下 肺泡壁变薄和断裂
肺泡弹力纤维破坏
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受压
气管和支气管炎症
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
多量炭末沉积
肺泡道、囊和肺泡扩张
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 -病理变化
肺大泡 —破裂可引起自发性气胸
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 -发病机制
慢支 ( ? 90%) 细支气管壁增厚、狭窄 不完全性阻塞或狭窄
炎性渗出、粘痰液 破坏肺泡壁弹力纤维
平滑肌痉挛 呼气性呼吸困难
纤维化和疤痕收缩 肺泡内残气增加
先天性 ?1-抗胰蛋白酶缺乏
吸烟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弹力酶增多
氧化物抑制 ?1-抗胰蛋白酶活性
老年 肺泡壁弹力纤维退行性变或萎缩
各种原因引起肺泡壁弹力纤维破坏,降低肺泡弹性,阻碍肺泡腔内气体排出
呼吸系统疾病
肺气肿 -临床病理联系及转归
病程缓慢
早期可无症状或劳累后气急
弥漫性肺气肿严重 (肺泡表面积减少、毛细血管受压 )
肺活量降低、残气量增多
血氧分压降低,CO2增多 — 呼吸困难、酸中毒
肺长期膨胀 — 桶状胸
肺动脉痉挛 — 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与扩张 — 肺源性心脏病
肺泡破裂 — 自发性气胸、肺萎陷、纵隔移位等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症 (Bronchiectasis)
因支气管和小支气管慢性坏死性感染,引起管壁平滑肌和弹
性支持组织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管腔弥漫性和持久性
扩张。
咳嗽、大量脓痰、咯血、胸痛
多见于成年人,但起病多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管壁破坏 + 管内外压力不平衡
支气管感染 — 管壁损伤
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 呼气困难、腔内压增高
肺萎陷、纤维化 — 对支气管牵拉作用加大
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 支气管管壁发育不全
胰腺纤维囊性变 (支气管粘液粘性增加 )
IgG缺乏 (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症 -病理变化
左肺 ? 右肺,下叶 ? 上叶
巨体 管腔扩张、圆柱形、囊形
管壁厚、上皮增生,
纵行皱襞,
粘膜面呈网状皱折
腔内大量脓性渗出物
周围肺组织炎症、纤维化、
气肿或萎陷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症 -病理变化
镜下 支气管 壁厚、上皮增生、乳头状突起
充血、出血、炎细胞浸润
弹力纤维破坏和软骨破坏
壁薄、上皮扁平
粘膜下层萎缩、纤维化,肌纤维消失
支气管周围炎 小动脉炎 (管壁营养减少、出血 )
小静脉炎 (败血性血栓、脑脓肿 )
周围肺 炎症、纤维化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病理联系及转归
咳嗽、脓痰 慢性炎症刺激、继发感染
咯血 小血管炎性破坏和咳嗽
胸痛 胸膜炎
呼吸困难、紫绀、杵状指
发热、盗汗、纳差和消瘦 全身中毒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症 -合并症
肺脓肿、脓胸
脑脓肿
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 Asthma)
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对各种刺激的过敏反应
发作性、可逆性的支气管收缩
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咳嗽和喘鸣
支气管持续性炎症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病因及发病机制
过敏原和刺激物
外源性 外来抗原 — I型变态反应
内源性 非免疫性 — Asprin、寒冷、紧张等
慢支 哮喘性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体质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病理变化
巨体 肺过度膨胀、部分肺萎陷
气管和支气管内粘液栓
镜下 脱落上皮形成的 Curschmann螺旋物
嗜酸粒细胞和 Charcot-Leyden晶体
上皮细胞片状坏死
支气管壁水肿、炎细胞浸润
基膜下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
粘液腺或杯状细胞增多
支气管平滑肌肥大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临床病理联系
呼吸困难、喘鸣
每次发作 1-数小时,严重者可呈持续状态
反复发作 — 弥漫性肺气肿
呼吸系统疾病
肺不张 (Atelectasis)
肺组织膨胀不全、含气量下降
吸收性肺不张 气道阻塞或压迫,残留气体逐步被吸收
压迫性肺不张 胸腔积液、积血、肿瘤、横膈抬高
微小肺不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缩窄性肺不张 肺或胸膜纤维化病灶
呼吸系统疾病
肺不张 -病理变化
巨体 体积小、沉水、暗红色
结构紧密、质如橡皮、胸膜皱缩
镜下 肺泡如裂隙状
肺泡膈充血
持久的肺不张 — 肺纤维化
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 (Pneumoconiosis)
不溶性或难溶性粉尘颗粒 — 肺间质纤维化
金属、矿物 (矽、石棉、煤 ) — 异物反应结节、广泛纤维化
人工合成物 (金刚沙、水泥 ) — 炎症、肉芽肿
植物 (棉花、亚麻 )
动物 (毛发、角质、骨质 )
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 (Silicosis)
肺硅沉着病,硅肺
长期吸入 SiO2结晶体所致,以肺广泛纤维化为特征
尘肺中最常见、最严重者
职业病
病变呈慢性进行性
严重者终因肺功能受损或合并肺结核而致死
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 -病因与发病机制
矿物中 95%为石英,后者 97-99%为 SiO2
SiO2,0.5-5?
粉尘浓度 ? 10 mg/m3 可致病 (国家标准,< 2 mg/ m3)
SiO2进入肺泡后,
多数可被纤毛粘液排泄系统清除
少数嵌顿于肺泡分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
? 硅酸 膜蛋白变性、脂质膜破裂
? 释放活性物质 (引起组织损伤、炎症细胞浸润、促进 成
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沉积 )
氧自由基、蛋白酶
白细胞趋化物质
纤维化重要调节因子 (IL-1,PDGF,IGF-1)
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 -基本病变
矽结节形成
矽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增生 — 细胞性结节
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化和玻变 — 矽结节
巨体 灰白色、针尖大小、质硬、沙粒感,周围肺气肿
镜下 同心圆排列的玻变的胶原纤维
内膜增厚的小血管
矽结节可互相融合
弥漫性肺纤维化
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
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 -基本病变
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 -病理分期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一期 肺门淋巴结及附近肺组织
少量矽结节、轻度肺纤维化
X-ray:肺门及肺门淋巴结轻度肿大
第二期 肺门及肺中、下叶 (? 1/3)
胸膜增厚、粘连
X-ray:肺门增大、密集的矽结节
第三期 病变达肺的 1/2,结节融合 (2cm)、空洞
胸膜增厚更加明显
肺重、质硬、有沙粒感
X-ray:结节密集、肺气肿、胸膜增厚、粘连
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 -并发症
肺源性心脏病 (60-70%,主要死亡原因 )
矽结节及增生纤维组织压迫血管
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
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 缺氧
肺结核
分离型、结合型
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 (SiO2毒性作用 )
自发性气胸
呼吸道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
肺部慢性疾病
胸廓运动障碍 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
肺血管病变
呼吸系统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支、肺气肿 (84.1%)
肺结核 (5.90%)
哮喘 (4.43%)
支气管扩张症 (2.81%)
胸廓畸形 (1.73%)
矽肺 (1.21%)
其它 结节性多动脉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肺细动脉硬化症、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
胸膜广泛性纤维化
呼吸系统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心脏 巨体 右心室肥大、顺时针转向
肺动脉圆锥膨隆
心肌厚 ? 0.5 cm
镜下 心肌肥厚 /萎缩
间质充血、水肿
临床 右心大、心悸、气急
右心衰 (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
+
下肢浮肿、端坐呼吸 )
肺性脑病 镜下 充血、灶性出血
脑水肿、脑疝形成
临床 头痛、烦躁、抽搐、昏迷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肿瘤
上呼吸道 鼻咽癌 好发于我国南方
下呼吸道 支气管肺癌 上海地区等
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
肺癌:上海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首位
呼吸系统疾病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病因与发病
尚不明
流行病研究,EB病毒感染
中国人群的遗传易感性
EB病毒基因组几乎可以在所有鼻咽癌患者中被检出
呼吸系统疾病
鼻咽癌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部位 鼻咽顶部 ? 外侧壁 ? 咽隐窝
发生 单发 /多发
巨体 结节型 最多见
菜花型
溃疡型
粘膜下型 向内、向深部生长,
易引起早期淋巴结转移
组织学 鳞形细胞癌
腺癌 (高 /低分化 )
泡状核细胞癌
未分化细胞癌
呼吸系统疾病
鼻咽癌 -浸润与转移
直接浸润 向上 — 颅底骨 (卵圆孔破坏多见 )
向外 — 咽骨管
向前 — 鼻腔
淋巴道转移 咽后 LN — 颈上 LN — 颈内静脉旁 LN
(多数发生在同侧,双侧少见)
血道转移 肝、肺、肾
呼吸系统疾病
鼻咽癌 -临床病理联系
症状 回吸涕带血 (最早期 )
耳鸣、鼻塞、颈淋巴结肿大
治疗 放疗
敏感程度:泡状核细胞癌 ?低分化鳞癌 ? 未分化癌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Carcinoma of Lung)
又称:支气管癌 (Bronchogenic Carcinoma)
发病率高,恶性肿瘤之首
1912年全世界仅 74例,每十年死亡率增加一倍
工业发达 ? 不发达 英国利物浦 89.5/10万
新西兰 34.5/10万
尼日利亚 0.8/10万
40岁以上,50-59岁为发病高峰;有年轻化趋势
男,女 = 4:1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 病因与发病机制
吸烟
严重吸烟者、被动吸烟者、不吸烟者
支气管上皮:鳞形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烟草中致癌剂可诱发动物肿瘤
主要为鳞形细胞癌、小细胞癌
环境和职业性空气污染
有害废气、某些化学物质、某些金属
个体的遗传特性 (易感性 )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类型
巨体 中央型 (主、叶或段支气管 )
管内型、管壁浸润型、管外浸润型
周围型 (小、细支气管 )
近胸膜、孤立肿块、表面凹陷
弥漫性 (细支气管、肺泡 )
弥漫性、肺炎表现或多结节状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类型 — 中央型、周围型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类型 —周围型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组织学分型
支气管肺癌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
上皮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基底细胞增生 —不典型增生鳞上皮
(柱状上皮 )—鳞癌 (腺癌 )
组织学分型 鳞状细胞癌
腺癌
小细胞 (未分化 )癌
大细胞 (未分化 )癌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组织学分型
鳞状细胞癌 男 ?女,主、叶或段支气管粘膜
中央型多见,痰涂片和活检阳性率高
高分化者:角化珠、细胞间桥
生长快,预后相对较好 (症状早、局部转移 )
腺癌 女性多见,小支气管起源,
中央型或周围型
转移较早,血道转移多见 (肝、脑、骨等 )
特殊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瘢痕癌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组织学分型
小细胞 (未分化 )癌 细胞小、生长快、转移早、预后差
多为中央型
燕麦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属性 )
化疗敏感
大细胞 (未分化 )癌 细胞大、但不具备鳞癌或腺癌特征
透明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
周边部生长
早期症状不明显,远处转移早 (50%—脑 )
预后差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组织学分型
呼吸系统疾病
癌细胞散在排列,无癌巢形成,细胞
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异形明显,
巨核、多核,核膜清楚,染色质较稀
疏,空泡状 (大细胞未分化癌 )
癌细胞排列密集,体积小,似小淋巴
细胞,胞质稀少,核质比例大,核深
染,形如燕麦 (燕麦细胞癌 )
肺癌 -组织学分型
呼吸系统疾病
巢团状、条索状鳞癌细胞。细胞呈多
角形,胞质呈嗜碱性 (鳞状细胞癌 )。
癌细胞排列成不完整腺圈状,可有
腺腔形成。细胞大小极不一致,核
异形明显、多核,核染色质丰富、
深染,有核分裂现象 (腺癌 )。
肺癌组织学分型 — 小细胞形支气管肺癌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特殊类型
混合性组织类型
肺腺鳞癌
小细胞未分化癌 + 腺癌 /鳞癌
肺癌发生具有共同的细胞来源,支气管上皮恶变后仍然具有
多向性分化 能力
类癌 (Caicinoid) 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
预后好 (5年生存率 95%)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浸润、扩散和转移
直接蔓延
肺组织、肺门、纵隔 LN
肺内支气管扩散 —结节
心包、喉返神经、食管
淋巴道播散
肺门、纵隔、隆突下 LN
胸膜淋巴渗透
血道转移
脑、肾上腺、骨、肝
对侧肺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伴胸膜转移
肺癌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症状不明显 (尤其周围型 )
血痰
呼吸道反复感染和肺炎;牵引痛和血性胸水
呼吸困难
浸润转移,声音嘶哑 (侵及喉返神经 )
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Horner Syndrome
(压迫或侵蚀颈交感神经: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
皮肤无汗 )
多肽类激素、生物活性胺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诊断、治疗
临床
X-ray
病理检查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学检查
(穿越支气管管周肺组织活检 )
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