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温里剂
【 概述 】
一, 定义:
1 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助阳, 振奋阳气, 温经通脉等作用
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二, 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 治寒以热,
三, 分类, 适应证, 代表方,
1,温中祛寒 ——中焦虚寒 ——理中丸
2,回阳救逆 ——阴寒内盛 ——四逆汤
3,温经散寒 ——寒凝经脉 ——当归四逆汤
四, 使用注意:
1,辨清寒之真假
2,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故温里剂常配补气药
3,随时空的不同权蘅用量的轻重
4,素体阴虚及失血病人慎用
5,阴邪太盛, 服药入口即吐者, 可反佐少量寒
凉药 。
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四逆汤, 当归四
逆汤, 阳和汤
2,熟悉, ( 1) 温里剂含义, 适应证, 分类及
注意事项 ( 2) 吴茱萸汤
3、了解,回阳救急汤
第一节 温中祛寒
一、适应 证:
中焦虚寒证。脘腹疼痛,呕吐下利,
不思饮食,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沉
迟等。
二,方剂配伍特点,
温中散寒药配伍益气建脾药 。
三、代表方:
理中丸、小建中汤等。
理 中 丸
,伤寒论,
【 组成 】 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
【 功用 】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 病因病机 】 脾胃虚寒
【 主治 】
1,脾胃虚寒证 。
脘腹绵绵作痛, 喜温喜按, 呕吐, 大便稀溏,
脘痞食少, 畏寒肢冷, 口不渴, 舌淡苔白润 。 脉沉
细或沉迟无力 。
理中丸
2,阳虚失血证 。
便血, 吐血, 衄血或崩漏等, 血色暗淡, 质清稀 。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
4,病后多喜涎唾 。
5,小儿慢惊 。
理中丸
【 方解 】
君 ——干姜:温脾阳, 祛寒邪, 扶阳抑阴
臣 ——人参:补气健脾
佐 ——白术:健脾燥湿
一合参, 术以助益气健脾
佐使 ——甘草 二为缓急止痛
三为调合诸药
理中丸
【 配伍特点 】
温补并用, 以温为主 。
【 证治要点 】
本方为治疗中焦虚寒证的基础方 。
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 呕吐便溏,
畏寒脚冷, 舌淡苔白, 脉沉细为证治
要点 。
理中丸
【 加减应用 】
● 虚寒甚者 + 附子, 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
● 呕吐甚者 + 生姜, 半夏以降逆和胃止呕
● 下利甚者 + 茯苓, 扁豆以健脾渗湿止泻
● 阳虚失血者 - 干姜 + 炮姜, 艾叶, 灶心土以
温涩止血
● 胸痹 + 薤白, 桂枝, 枳实振奋胸阳, 舒畅气
机
理中丸
【 药理研究 】
1、抗溃疡作用
2、对内分泌的影响
3、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4、双向调节肠蠕动作用
理中丸
【 现代运用 】
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 胃扩张, 慢性结肠炎等脾胃
虚寒者, 可用本方治之 。
理中丸
小 建 中 汤
,伤寒论,
【 组成 】 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
【 功用 】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病因病机 】 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
足。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
重用饴糖组成
【 主治 】 中焦虚寒, 肝脾不和证 。
1,中焦虚寒,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
按, 神疲乏力, 虚怯少气;
3,营血不足: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
面色无华;
2,阳虚发热:四肢酸楚,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 脉细弦 。
小建中汤
【 方解 】
君 —饴糖 ( 重用 ),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 桂枝:温阳气,祛寒邪
白芍:养营阴, 缓肝急, 止腹痛
佐 生姜:温胃散寒
大枣:补脾益气
佐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小建中汤
【 配伍特点 】
柔肝理脾, 益阴和营, 温中补虚
【 证治要点 】
本方既是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之剂, 又是
调和阴阳, 柔肝脾之常用方 。 临床应用以腹中
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 舌淡, 脉细弦为证治要
点 。
小建中汤
【 加减应用 】
● 中焦寒甚者 +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
● 气滞者 + 木香行气止痛
● 便溏者 + 白术健脾燥湿止泻
● 面色萎黄, 短气神疲者 + 人参, 黄芪, 当归
补养气血
小建中汤
【 药理研究 】
1、抗溃疡作用
2、抗炎、止痛作用
小建中汤
【 现代运用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慢性肝
炎, 神经衰弱,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功能性发
热, 过敏性肠炎等属中焦虚寒, 阴阳不调者,
可用本方治之 。
小建中汤
第二节 回阳救逆
一, 适应证: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阴盛格阳,戴阳证。
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蜷卧,甚或冷
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二, 方剂配伍特点,
温热药物为主组方, 或配益气固脱之品 。
三、代表方:
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等。
四 逆 汤
,伤寒论,
【 组成 】 附子 干姜 甘草
【 功用 】 回阳救逆
【 病因病机 】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 主治 】
心肾阳衰寒厥证 。
四肢厥逆, 恶寒蜷卧, 神衰欲寐, 面
色
苍白, 腹痛下利, 呕吐不渴, 舌苔白滑,
脉
微细 。
四逆汤
【 方解 】
君 ——附子:大辛大热, 温壮肾阳, 破散阳
寒, 回阳救逆
臣 ——干姜:温中散寒, 助阳通脉,, 附子
无姜不热,
一则益气补中
佐使 ——炙甘草 二则缓姜, 附峻烈之性
三则调和诸药
四逆汤
【 配伍特点 】
先后天并温, 功专效宏 。
【 证治要点 】
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同时也是
中医的急救方之一 。 临床应用以四肢厥
逆, 神衰欲寐, 面色苍白, 脉微细为证治
要点 。 四逆汤
【 药理研究 】
?升压作用
?强心作用
?利尿作用
?改善微循环作用
?抗炎作用
?改善肾功能作用
四逆汤
【 现代运用 】
本方常用于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急
性胃肠炎吐泻过多, 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
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
四逆汤
第三节 温经散 寒
一, 适应 证:
寒凝经脉证 。 手足厥寒, 肢体疼痛
等 。
二, 方剂配伍特点,
温经散寒药加补养营血药 。
三,代表方:
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等。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 组成 】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 功用 】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 病因病机 】 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
不利
【 主治 】
血虚寒厥证 。
手足厥寒, 或腰, 股, 腿, 足,
肩臂疼痛, 口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
细或细而欲绝 。
当归四逆汤
【 方解 】
君 当归:养血和营
桂枝:温经散寒, 温通血脉
臣 细辛:温经散寒, 助桂枝温通血脉
白芍:养血和营, 助当归补养营血
佐 ——通草:通经脉, 畅血行
佐使 ——大枣, 甘草:益气健脾, 调和诸药
当归四逆汤
【 配伍特点 】
温阳与散寒并用, 养血与通脉兼
施, 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
【 证治要点 】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 。 临
床应用以手足厥寒, 舌淡苔白, 脉细欲
绝为证治要点 。
当归四逆汤
【 加减应用 】
● 腰, 股, 腿, 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 +川断,
牛膝, 鸡血藤, 木瓜
● 兼水饮呕逆 +吴茱萸, 生姜
● 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 寒疝, 睾丸掣痛, 牵
引少腹冷痛者 + 乌药, 茴香, 良姜, 香附等
理气止痛
当归四逆汤
【 药理研究 】
1、改善甲皱微循环作用
【 现代运用 】
雷诺氏病, 冻疮, 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 风湿性关节炎, 小儿麻痹等属于血
虚寒凝者, 可用本方治之 。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 组成 】 熟地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炮姜炭 生甘草
【 功用 】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 病因病机 】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
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
骨、血脉。
【 主治 】
阴疽。
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
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
沉细或迟细。
阳和汤
【 方解 】
君 熟地:温补营血,填精补髓 温阳补血
鹿角胶:温肾阳, 益精血
臣 ——肉桂, 姜炭:温阳散寒, 温通血脉
佐 白芥子:温化寒痰, 通络散结, 祛皮里膜外之痰
麻黄:辛温达卫, 宣通毛窍, 开肌腠, 散寒凝
佐使 ——生甘草:解毒和药
阳和汤
【 配伍特点 】
温阳与补血并用, 祛痰与通络相伍 。
【 证治要点 】
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 。 临床应
用以患处漫肿无头, 皮色不变, 酸痛无
热为证治要点 。
阳和汤
【 加减应用 】
● 气虚不足者 + 党参, 黄芪甘温益气
● 阴虚重者 + 附子温阳散寒
阳和汤
【 现代运用 】
慢性淋巴结炎, 骨与关节结核, 骨
膜炎, 脂肪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腰
椎间盘脱突症,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属于阴寒凝滞者, 可用本方治之 。
阳和汤
细辛
? 药性:辛,温。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通窍,温肺化饮
? 应用:
? 1、风寒感冒
?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 3、鼻渊
? 4、肺寒咳喘
通草
? 药性:甘、淡,微寒。归
肺、胃经
? 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 应用:
? 1、淋证,水肿
? 2、产后乳汁不下
当归
药性:甘、辛、温。归肝、心、
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
便。
应用:
1、血虚诸证
2、血虚血瘀,月经不调,闭经、痛
经。
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
疡,风寒痹痛。
4、血虚肠燥便秘。
干姜
? 药性:辛、热。归脾、胃
肾、心、肺经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
脉,温肺化饮
? 应用:
? 1、腹痛,呕吐,泄泻
? 2、亡阳证
? 3、寒饮喘咳
附子
? 药性:辛、甘,大热。归
心、肾、脾、经。
? 功效:回阳救逆,不火助
阳,散寒止痛。
? 应用:
? 1、亡阳证
? 2、阳虚证
? 3、寒痹证
甘草
?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大枣
? 药性:甘,温。
归脾、胃经。
? 功效: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 应用:
1、脾虚证
2、脏躁,失眠证
甘草
?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芍药
? 药性:苦、酸,微寒
?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 应用:
1、肝血亏虚,月经不调
2、肝脾不和,胸脘胁腹疼痛
四肢挛急疼痛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桂枝
? 药性: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
?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
经
脉,助阳化气
? 应用,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人参
? 药性:甘、微苦、平。归肺、
脾、心经。
?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气,
生津,安神益气。
? 应用:
1、元气虚脱症
2、肺脾心肾气虚症
3、热气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症
甘草
?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干姜
? 药性:辛、热。归脾、
胃
肾、心、肺经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
通
脉,温肺化饮
? 应用:
? 1、腹痛,呕吐,泄泻
? 2、亡阳证
? 3、寒饮喘咳
白术
? 药性:甘,苦,温。归
脾、胃经。
?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
利尿,止汗,安
胎。
? 应用:
1、脾气虚证
2、气虚自汗
3、脾虚胎动不安
肉桂
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肝、心、
脾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引火归原
应用:
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
【 概述 】
一, 定义:
1 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助阳, 振奋阳气, 温经通脉等作用
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二, 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 治寒以热,
三, 分类, 适应证, 代表方,
1,温中祛寒 ——中焦虚寒 ——理中丸
2,回阳救逆 ——阴寒内盛 ——四逆汤
3,温经散寒 ——寒凝经脉 ——当归四逆汤
四, 使用注意:
1,辨清寒之真假
2,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故温里剂常配补气药
3,随时空的不同权蘅用量的轻重
4,素体阴虚及失血病人慎用
5,阴邪太盛, 服药入口即吐者, 可反佐少量寒
凉药 。
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四逆汤, 当归四
逆汤, 阳和汤
2,熟悉, ( 1) 温里剂含义, 适应证, 分类及
注意事项 ( 2) 吴茱萸汤
3、了解,回阳救急汤
第一节 温中祛寒
一、适应 证:
中焦虚寒证。脘腹疼痛,呕吐下利,
不思饮食,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沉
迟等。
二,方剂配伍特点,
温中散寒药配伍益气建脾药 。
三、代表方:
理中丸、小建中汤等。
理 中 丸
,伤寒论,
【 组成 】 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
【 功用 】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 病因病机 】 脾胃虚寒
【 主治 】
1,脾胃虚寒证 。
脘腹绵绵作痛, 喜温喜按, 呕吐, 大便稀溏,
脘痞食少, 畏寒肢冷, 口不渴, 舌淡苔白润 。 脉沉
细或沉迟无力 。
理中丸
2,阳虚失血证 。
便血, 吐血, 衄血或崩漏等, 血色暗淡, 质清稀 。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
4,病后多喜涎唾 。
5,小儿慢惊 。
理中丸
【 方解 】
君 ——干姜:温脾阳, 祛寒邪, 扶阳抑阴
臣 ——人参:补气健脾
佐 ——白术:健脾燥湿
一合参, 术以助益气健脾
佐使 ——甘草 二为缓急止痛
三为调合诸药
理中丸
【 配伍特点 】
温补并用, 以温为主 。
【 证治要点 】
本方为治疗中焦虚寒证的基础方 。
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 呕吐便溏,
畏寒脚冷, 舌淡苔白, 脉沉细为证治
要点 。
理中丸
【 加减应用 】
● 虚寒甚者 + 附子, 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
● 呕吐甚者 + 生姜, 半夏以降逆和胃止呕
● 下利甚者 + 茯苓, 扁豆以健脾渗湿止泻
● 阳虚失血者 - 干姜 + 炮姜, 艾叶, 灶心土以
温涩止血
● 胸痹 + 薤白, 桂枝, 枳实振奋胸阳, 舒畅气
机
理中丸
【 药理研究 】
1、抗溃疡作用
2、对内分泌的影响
3、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4、双向调节肠蠕动作用
理中丸
【 现代运用 】
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 胃扩张, 慢性结肠炎等脾胃
虚寒者, 可用本方治之 。
理中丸
小 建 中 汤
,伤寒论,
【 组成 】 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
【 功用 】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病因病机 】 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
足。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
重用饴糖组成
【 主治 】 中焦虚寒, 肝脾不和证 。
1,中焦虚寒,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
按, 神疲乏力, 虚怯少气;
3,营血不足: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
面色无华;
2,阳虚发热:四肢酸楚,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 脉细弦 。
小建中汤
【 方解 】
君 —饴糖 ( 重用 ),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 桂枝:温阳气,祛寒邪
白芍:养营阴, 缓肝急, 止腹痛
佐 生姜:温胃散寒
大枣:补脾益气
佐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小建中汤
【 配伍特点 】
柔肝理脾, 益阴和营, 温中补虚
【 证治要点 】
本方既是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之剂, 又是
调和阴阳, 柔肝脾之常用方 。 临床应用以腹中
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 舌淡, 脉细弦为证治要
点 。
小建中汤
【 加减应用 】
● 中焦寒甚者 +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
● 气滞者 + 木香行气止痛
● 便溏者 + 白术健脾燥湿止泻
● 面色萎黄, 短气神疲者 + 人参, 黄芪, 当归
补养气血
小建中汤
【 药理研究 】
1、抗溃疡作用
2、抗炎、止痛作用
小建中汤
【 现代运用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慢性肝
炎, 神经衰弱,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功能性发
热, 过敏性肠炎等属中焦虚寒, 阴阳不调者,
可用本方治之 。
小建中汤
第二节 回阳救逆
一, 适应证: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阴盛格阳,戴阳证。
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蜷卧,甚或冷
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二, 方剂配伍特点,
温热药物为主组方, 或配益气固脱之品 。
三、代表方:
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等。
四 逆 汤
,伤寒论,
【 组成 】 附子 干姜 甘草
【 功用 】 回阳救逆
【 病因病机 】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 主治 】
心肾阳衰寒厥证 。
四肢厥逆, 恶寒蜷卧, 神衰欲寐, 面
色
苍白, 腹痛下利, 呕吐不渴, 舌苔白滑,
脉
微细 。
四逆汤
【 方解 】
君 ——附子:大辛大热, 温壮肾阳, 破散阳
寒, 回阳救逆
臣 ——干姜:温中散寒, 助阳通脉,, 附子
无姜不热,
一则益气补中
佐使 ——炙甘草 二则缓姜, 附峻烈之性
三则调和诸药
四逆汤
【 配伍特点 】
先后天并温, 功专效宏 。
【 证治要点 】
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同时也是
中医的急救方之一 。 临床应用以四肢厥
逆, 神衰欲寐, 面色苍白, 脉微细为证治
要点 。 四逆汤
【 药理研究 】
?升压作用
?强心作用
?利尿作用
?改善微循环作用
?抗炎作用
?改善肾功能作用
四逆汤
【 现代运用 】
本方常用于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急
性胃肠炎吐泻过多, 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
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
四逆汤
第三节 温经散 寒
一, 适应 证:
寒凝经脉证 。 手足厥寒, 肢体疼痛
等 。
二, 方剂配伍特点,
温经散寒药加补养营血药 。
三,代表方:
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等。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 组成 】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 功用 】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 病因病机 】 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
不利
【 主治 】
血虚寒厥证 。
手足厥寒, 或腰, 股, 腿, 足,
肩臂疼痛, 口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
细或细而欲绝 。
当归四逆汤
【 方解 】
君 当归:养血和营
桂枝:温经散寒, 温通血脉
臣 细辛:温经散寒, 助桂枝温通血脉
白芍:养血和营, 助当归补养营血
佐 ——通草:通经脉, 畅血行
佐使 ——大枣, 甘草:益气健脾, 调和诸药
当归四逆汤
【 配伍特点 】
温阳与散寒并用, 养血与通脉兼
施, 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
【 证治要点 】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 。 临
床应用以手足厥寒, 舌淡苔白, 脉细欲
绝为证治要点 。
当归四逆汤
【 加减应用 】
● 腰, 股, 腿, 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 +川断,
牛膝, 鸡血藤, 木瓜
● 兼水饮呕逆 +吴茱萸, 生姜
● 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 寒疝, 睾丸掣痛, 牵
引少腹冷痛者 + 乌药, 茴香, 良姜, 香附等
理气止痛
当归四逆汤
【 药理研究 】
1、改善甲皱微循环作用
【 现代运用 】
雷诺氏病, 冻疮, 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 风湿性关节炎, 小儿麻痹等属于血
虚寒凝者, 可用本方治之 。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 组成 】 熟地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炮姜炭 生甘草
【 功用 】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 病因病机 】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
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
骨、血脉。
【 主治 】
阴疽。
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
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
沉细或迟细。
阳和汤
【 方解 】
君 熟地:温补营血,填精补髓 温阳补血
鹿角胶:温肾阳, 益精血
臣 ——肉桂, 姜炭:温阳散寒, 温通血脉
佐 白芥子:温化寒痰, 通络散结, 祛皮里膜外之痰
麻黄:辛温达卫, 宣通毛窍, 开肌腠, 散寒凝
佐使 ——生甘草:解毒和药
阳和汤
【 配伍特点 】
温阳与补血并用, 祛痰与通络相伍 。
【 证治要点 】
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 。 临床应
用以患处漫肿无头, 皮色不变, 酸痛无
热为证治要点 。
阳和汤
【 加减应用 】
● 气虚不足者 + 党参, 黄芪甘温益气
● 阴虚重者 + 附子温阳散寒
阳和汤
【 现代运用 】
慢性淋巴结炎, 骨与关节结核, 骨
膜炎, 脂肪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腰
椎间盘脱突症,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属于阴寒凝滞者, 可用本方治之 。
阳和汤
细辛
? 药性:辛,温。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通窍,温肺化饮
? 应用:
? 1、风寒感冒
?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 3、鼻渊
? 4、肺寒咳喘
通草
? 药性:甘、淡,微寒。归
肺、胃经
? 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 应用:
? 1、淋证,水肿
? 2、产后乳汁不下
当归
药性:甘、辛、温。归肝、心、
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
便。
应用:
1、血虚诸证
2、血虚血瘀,月经不调,闭经、痛
经。
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
疡,风寒痹痛。
4、血虚肠燥便秘。
干姜
? 药性:辛、热。归脾、胃
肾、心、肺经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
脉,温肺化饮
? 应用:
? 1、腹痛,呕吐,泄泻
? 2、亡阳证
? 3、寒饮喘咳
附子
? 药性:辛、甘,大热。归
心、肾、脾、经。
? 功效:回阳救逆,不火助
阳,散寒止痛。
? 应用:
? 1、亡阳证
? 2、阳虚证
? 3、寒痹证
甘草
?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大枣
? 药性:甘,温。
归脾、胃经。
? 功效: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 应用:
1、脾虚证
2、脏躁,失眠证
甘草
?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芍药
? 药性:苦、酸,微寒
?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 应用:
1、肝血亏虚,月经不调
2、肝脾不和,胸脘胁腹疼痛
四肢挛急疼痛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桂枝
? 药性: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
?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
经
脉,助阳化气
? 应用,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人参
? 药性:甘、微苦、平。归肺、
脾、心经。
?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气,
生津,安神益气。
? 应用:
1、元气虚脱症
2、肺脾心肾气虚症
3、热气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症
甘草
?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干姜
? 药性:辛、热。归脾、
胃
肾、心、肺经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
通
脉,温肺化饮
? 应用:
? 1、腹痛,呕吐,泄泻
? 2、亡阳证
? 3、寒饮喘咳
白术
? 药性:甘,苦,温。归
脾、胃经。
?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
利尿,止汗,安
胎。
? 应用:
1、脾气虚证
2、气虚自汗
3、脾虚胎动不安
肉桂
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肝、心、
脾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引火归原
应用:
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