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何 跃
(重 庆 大 学 )
Email:heyue1120@126.com


引 言 三个世界 和三种思维模式
导 论 中西哲学思想比较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 与广义进化论
第二 篇 马克思主义与系统世界论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与思维模式论











一, 三个世界
二、三种思维模式
1,形下学世界
又名 现象世界,指可以或可能被感知、被指称和
形下学描述言说的对象性世界。
(1)自在的形下学世界,尚未进入人类感知范围的
形下学世界
自在自然界
潜意识世界
无载体的客观精神世界
(2)人化的形下学世界,已进入人类感知范围的形
下学世界
世界 1—客观物质世界 (已知的自然界和人工界)
世界 2—主观世界 (意识和下意识世界)
世界 3—客观精神世界 (有载体的客观精神世界)






2,形上学世界
有名 本体世界, 指不可能被感知, 但可以被直
觉或证悟, 被指称和形上学描述言说的对象性
世界
(1)客观的形上学世界
唯物主义 意义上的形上学世界(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意义上的形上学世界(上帝或绝对
精神等)
(2)主观的形上学世界
主观唯心主义 意义上形上学世界(大我、本我、
先验自我等 )






3、超形上学世界
又名 空,,无,,指不可能被感知、被直觉
或证悟、被指称和正面描述言说的非对象性世

空宗和禅宗意义上的, 空,,, 非有,非无,
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
庄子言下的, 言默不足以载, 的,,泰初有无
无, 的,” 无无,
马克思 所说的, 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
对人来说也是无, 的, 无,
海德格尔 意下的, 非对象性存在, 的, 无,






1,西方的二元论思维模式 [二元辩证法 ]
本质:, 虽有合, 而实为二, (, 心是什么? 非
物 。 物是什么? 决非心 !, )
程序,分 —合 —分 (, 始于分, 中于合, 终于
分, )
实例,经典科学中的波动与粒子, 有序与无序,
确定论过程与随机过程
经典系统科学中的部分与整体
日常生活中的你, 我, 他








2,东方的单元论思维模式 [单元辩证法 ]
本质:, 虽有分, 而实不二, (, 天与人本无二,
不必言合, ;, 体与用, 本不二, 而究有分, 虽
分, 而仍不二, )
程序,合 —— 分 —— 合(王夫之:, 始于合,中于
分,终于合, )
实例,量子论中的波粒二象性
混沌现象包含的有序与无序
克隆技术所揭示出来的部分与整体关系
,心经, 言及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
即是空,色即是空,








3,超元论思维模式
( 1) 狭义超元论思维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禅宗的, 山水, 之喻以及,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
不灭即佛,
大乘佛教的,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
夫,
,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
则彼灭,
,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
,缘起性空,,, 缘起即空,








( 2)广义超元论思维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 应有所住而生其心,
量子物理学家的, 盲人摸雪, 比喻
萨特, 存在与虚无, 中的, 我使意义来到了事物
中,
海德格尔在, 存在与时间, 中的指出:, 如果没
有 ‘ 此在 ’ 生存,也就没有世界在 ‘ 此 ’”,
,动物没有世界,
马克思坚持的, 人化自然界, 思想以及, 凡是有
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
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 ‘ 关系 ’,而且根本
没有 ‘ 关系 ’ ;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
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上讨论的一些
重大问题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上关注的一些
重要问题
第三节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哲学
思想比较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1,太极, 阴阳, 八卦学说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形下学涵义
变化发展,生生不息;阴阳变化
形上学涵义
通过阴阳变化看到其背后的东西 ——本体
(, 易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
超形上学涵义
,无极(不能够说的东西)而太极,
三者, 虽有分,而实不二,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坤 艮 坎 巽 震 离 兑 乾








阴 阳
太极
000
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01 10 11
0 1
(卦象)
(二进制)
(十进制)
(卦象名)
(二进制)
(二进制)
0 1 42 3 5 6 7
(四象)
(两仪)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易者易也,
,易有三义,一变易,二不易,三简易,
变易(气) -形下学:功用、现象
不易(理) -形上学,道、理、本体
简易(即气即理) -体用不二:从体起用,
摄用归体
,善易者不占,
,否极泰来, ——先有泰卦,后有否卦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 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
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
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
龙无首,吉,
?,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涂而同归,一致而百
虑,天下何思何虑?,
?, 天行健,君子以自疆(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
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 惧以始终,其要(主要目的是)无咎,此之
谓易之道也,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2、五行学说
?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第三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3、道的思想
( 1)本体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 2)道原(本源)的道:,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 3)规则(规律)的道:,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冯友兰
的, 人生四境界, ——自然 -功利 -道德 -天地)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元气学说 ——中国古代对自然界认识中最有价值、
最有影响的学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 故
万 物一也。 …… 通天一气耳, ——庄子
,阴阳之气,凝而为人, ——王充
,万物之生成,…… 太和之一气也, ——王夫之
5、物质无限可分与物质有限的思想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公孙龙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惠

6、宇宙无限思想
天是, 远而无所至极的, ——庄子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尸子
7、天人合一的思想 ——“学不及天人,不足以为学,
,天, 有五义,物质 —自然 —主宰 —运命 —义理
,人, 有两义,现实中的认知主体或实践主体 —价值意义上
的理想人格
,天人合一, 有九义:
? 老子的, 天人玄同,
? 庄子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周易, 的, 天人相通,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
性,则知天, )
? 荀子的, 天人相交, (, 明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
之,,但他出来没有否认天与人相合的一面)
? 董仲舒的, 天人相与,
? 程颢的, 天人同体, 或, 天人一本,
? 王夫之的, 天人一气,
? 朱熹的, 天人一理,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
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
? 陆九渊的, 天人一心, (,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
心, )
8,,在中国的佛学, 与, 中国的佛学,
( 1), 在中国的佛学,
?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发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持续至六、
七世纪以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 大、小乘的经文都翻译传入,但只有大乘佛教在中国获得
了永久的地位。它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宇宙的心的概念
和形上学的, 负的方法,
?, 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色即是空,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 龙树说, 最高实在, 是, 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
有非无,
( 2), 中国的佛学:禅学,,, 中国的佛教:禅宗,
? 北渐,, 即心即佛,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
拭,勿使惹尘埃,
? 南顿,, 非心非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
? 第一义不可说,, 问,‘ 如何是第一义? ’ 师云,‘ 我向尔
道,是第二义。 ’” ;, 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
逢祖杀祖,
? 修行方法,第一义的, 知识, 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
也是不修之修。,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
何为立功过,
? 顿悟,, 如桶底子脱,
? 无得之得,自迷而悟,从凡入圣;入圣之后,又必须从圣再
入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9、现代中国哲学的追求
( 1)熊十力的体用不二的思想
? 体用皆实,即体用皆为实有,实体不是万物的始基,实体
不在功用之外
? 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
? 心物不二与翕辟不二
( 2)马一浮的理气体用论
? 变易 ——气;不易 ——理;简易 ——理气合一,体用不二
( 3)冯友兰的新理学
? 理在气先 ——形上学的, 真际,,在形下学的, 实际,
之先
? 境界说 ——“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而不道中庸,,
,道中庸而不极高明,
? 负的方法 ——“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 (两
种意义上的负的方法)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上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
1、古希腊 -罗马的自然哲学思想
( 1)米利都学派
? 泰勒斯(西方哲学之主):万物的本原是, 水, ;他认为
充斥宇宙的灵魂引起万物的运动
? 阿拉克西曼德(人类抽象思维之父):万物本原是, 不定
形, ;他是提出地球可能是无支撑地飘浮在太空中的西方
第一人
? 阿拉克西美尼:万物本原是, 气,
( 2)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 (辩证法之父、哭泣的哲学家)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 战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母,
?, 一切皆流,万物常新, ;, 承认 ‘ 一切即一 ’ 就是智慧
的,
?, 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 爱智慧的人必须熟悉很多很
多的东西,
?, 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 这个世界 …… 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
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 3)毕达哥拉斯学派
? 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点生线,线生面,面生
体,体生可感形体,产生出水、火、气、土四种要素
( 4)恩培多克勒
?, 人是由鱼变来的,
? 四根说:, 水、土、气、火共同构成万物,
? 动力说:爱(友爱)、恨(争吵)导致万物的聚散
( 5)阿拉克萨哥拉 万事万物本原是种子(体积各异、形状
各异、数量无限、性质各异)
?, 在小中不能有最小,因为永远有更小,同样也永远有比
大更大的存在,
? 宇宙本是一个原始的混合体,在奴斯(即心灵)的作用下,
才分离形成万物
( 6)原子论学派
留基波、德谟克利特
?, 原子+虚空(空间),
?, 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
伊壁鸠鲁 (, 夸克幽禁, 的形而上学之父)
①原子不仅有体积、形状的不同,而且有量的差异
②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存在偏斜运动
③原子有两类:元素原子,始原原子(有结构空间的实粒)
( 7)苏格拉底 (第一个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人)和
柏拉图
? 认识人比认识自然更重要
?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就是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神庙的铭句)
? 理念论 (, 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是正本,现实世界是不真
实的,是副本, )
? 洞穴比喻 (讲述的是一个囚徒解放的历程,但这个故事却
有一个悲壮的结局,一般认为这是在借解放囚徒的失败来
比喻苏格拉底的悲剧)
? 理想国理论,, 除非哲学家成为这个世界的王,或者我们
现在称之为王和统治者的真正成为哲学家,否则,国家的
灾难,人类的灾难将没有尽头,
? 灵魂回忆说 (学习就是回忆)
( 8)亚里士多德 (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 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 自然,,也不是, 理念型
相,,而是, 是者, 。他说:, 有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
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 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形而上
学,他本人称之为第一哲学。他认为,,是者, 范围最广,
地位最高。没有一种东西不属于, 是者, 的范围,但其他
科学只研究, 是者, 的某个部分或性质,只有第一哲学才
研究, 是者, 自身和本质属性。他明确地把第一哲学的对
象归结为, 是者,,用, 是者概括了诸如, 本原,,, 本
质,,, 一与多,,, 不变与变,,, 善,,, 真理, 等
等研究对象,这标志着哲学思想的一大突破,标志着哲学
研究统一对象的确立
? 实体(, 是者, )学说,, 任何一个实体都是由形式、质
料构成的, ;他将范畴数量归纳为十个,除实体以外,其
他九个分别是实体的, 数量,,, 性质,,, 关系,,
,位置,,, 时间,,, 状态,,, 活动,,, 受动,,
,只是由于实体这个范畴,其他任何范畴才能 ‘ 是;实体
必定是首要的,即,非限定意义上的、无条件的 ’”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充满了矛盾,?第一实体是指个体事物,
比如, 苏格拉底, ;第二实体是指种和属,比如, 人, ;
?同样是在, 形而上学, 中,他又将第一实体定义为形式
或本质 ——“由于他的第一实体学说一开始就包含着矛盾,
后世的形而上学始终存在着普遍主义与个体主义、本质主
义与存在主义之间的不同倾向,中世纪的实在论与唯名论
的争论也与之有关。, ?也是在, 形而上学, 中,他提出
了三类实体 ——第一类是可朽的运动实体(指地界的个
体),第二类是永恒的运动实体(指天体),第三类是永
恒的、不动的实体(它也是个别的,但却不是感觉对象,
也没有质料;它不属于经验世界,而是神学研究的神圣实
体,亚里士多德称之为, 神, )
2、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
( 1)唯名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
的对象
?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它们是实在的话,
这种实在也不过是, 声音, 而已
? 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
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到的,它只存在于心灵之

( 2)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
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 极端的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
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犹如柏拉图式的理念
? 温和的唯实论,认为这种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
般本质
3、近代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关于近代西方哲学所谓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通常是以
解释认识过程中的, 感性认识, 和, 理性认识, 的相互关
系为前提的
( 1)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
作用,认为感性认识无须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坚持经验论
的哲学家中,既有培根、洛克、霍布斯等唯物主义哲学家,
也有贝克莱、休谟等唯心主义哲学家
( 2)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
作用,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并认为它不依赖于
感性认识。在坚持唯理论的哲学家中,既有笛卡儿等唯心
主义哲学家,也有斯宾若莎、莱布尼茨、沃尔夫等唯物主
义哲学家
? 经验论和唯理论割裂人的感性和理性,从根本上说,是离
开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去看待人的认识,这样势必
会走向彼此的对立
4、德国古典哲学对经验论、唯理论的扬弃
( 1)康德 在总结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感性直
观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原理。他的名言是:, 思维无感性
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他以自己的, 先天综合判断, 综合之前的 先天判断 (亦称
必然判断)和 综合判断 (又称经验判断)
( 2)黑格尔 认为,虽然康德强调感性直观与知性思维的
,联合,,但在康德那里, 思维、知性仍然保持其为一个
特殊的东西,感性也仍然是一个特殊的东西,两者只是外
在的、表面的方式下联合着,就象一根绳子把一块木块缠
在腿上那样。, 黑格尔则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感性与
思维的辩证统一问题。他要求凭借理性思维的能动性而实
现由感性到理性的, 飞跃,
5、现代西方哲学的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按本质特征来划分,现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唯科学主义与
人本主义两大阵营,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 1)唯科学主义 自己认为是自然科学的同盟军,它是以科学
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
( 2)人本主义 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的倾向
( 3)超越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如果我们以, 表述, (其
职能是陈述经验事实,由此得到的命题能够通过经验本身
来判断其真伪)的立场去看待和要求哲学,就会否定两千
年的哲学史,而把哲学的出路归结为, 科学的副产品,,
这 就是科学主义思潮 ;如果我们以, 表达, (其职能是陈
述人的情感或意志,因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命题无法通过
经验来判定其真伪)的立场去看待和要求哲学,则会把哲
学归结为各种哲学关于人的不同理解的总和而否定哲学的
真理性,这 就是人本主义思潮
无论是, 表述, 还是, 表达,,均有其片面性、抽象性,
所以有了后来的, 解构主义, 和, 建构主义,
6、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不同
( 1)后现代主义概述
? 人们说在 20世纪的上空有一个幽灵在游荡,它即是后现代
主义。后现代主义不是一场运动,不是一种模式,也不是
一个学派,它只是一种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文化趋势,是
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或观念,是一套新的看法或程序
? 它产生于 20世纪 30-60年代中叶,在 70-80年代中叶获得
了巨大的发展,80年代中叶以后,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
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了更大的包容性。在前一阶段以强调解
构性为其基本特点,而在近期则以强调建设性为主
( 2)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强烈批判西方现代文化
①从各个角度揭示现代主义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局限,它要
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原有经验和解释
②它是一场新文化运动,它认为现代性是所有奴役、压制、
压迫的根源,因而视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比文艺复兴和启蒙
运动更加彻底的新的文化解放运动
——致力于消解所有已建构之物
①哲学的终结 (非哲学的出现:后期维特根斯坦的, 游戏,
概念广为, 非哲学家, 所接受,在他看来游戏是没有本质
的,哲学家拼命寻找事物的普遍本质则一如人们硬要寻找
游戏的本质一样,是在误入歧途)
②中心的消解 (非中心主义或反中心主义:语言是一个无
,主体, 的系统,因此,不是, 我在说话,,而是, 话在
说我,,语言活动是超越主体的、按照能指和所指进行的
一场游戏活动,是语言自身在活动;语言除了在它表面能
够进行游戏外,它的深层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思维过程只
不过是一种, 语言游戏, 过程而已;, 你们都想成为世界
的中心,你们必须明白,既没有中心,也没有世界,有的
只是游戏。, ;德利兹曾说过,伟大的当代英雄只可能是
精神分裂的人)
③基础的塌陷 (反基础主义:基础主义分传统的和现代的
两种形式。前者以笛卡儿为代表,他们找到了, 实体,
(斯宾诺莎),,单子, (莱布尼兹),,绝对精神,,
,我, ;后者以分析哲学为代表,他们试图找到反思和讲
话的界限。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
那就是都坚信存在着某种永恒不变的知识基础 ——在反基
础主义看来,哲学上基础主义的, 基础, 概念的最大缺陷
是它的, 先验性, )
④理性的陨落 (非理性主义:从根本上摈弃了, 绝对真理
的幻想, )
? 郭尔凯郭尔、尼采等是非理性主义的代表
? 尼采说,,我们和柏拉图学派与莱布尼兹学派在思想方式
上最大的不同点便是:我们不相信有所谓的永恒的概念,
永恒的价值,永恒的形式,永恒的灵魂,
? 德里达利用自己的解构主义,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
意在将人类从理性的权威统治中解放出来)
⑤人的终结 (后人道主义:宣告了被传统人道主义奉为神
明的, 人, 的死亡;不仅, 上帝死了,,,‘ 我 ’ 死了,,
而且, 作者也死了, ;,‘ 我 ’,主体既不是自己的中心,
也不是世界的中心 ——至少它只是自以为如此。这样的一
个中心根本就不存在。, 原来被看成是本源性的、建构性
的人变成了衍生的、派生的东西)
⑥结构的颠覆 (解构主义:首先是对统治西方哲学上千年
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消解。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德里
达那里指的是一种以, 在场, 为中心的本体论,它将某种
外在的绝对参照物作为基础、本源、中心和出发点;追求
现象背后的逻各斯(实体、理性、本质、终极意义、第一
因、真理、实在、结构)是传统哲学、现代哲学的终极关
怀
⑦视角的多元化 (视角主义:第一步是将, 客体性思维,
摧毁,第二步是将客体还原为, 视角的客体,,将存在还
原为, 为我的存在,,第三步则是进一步将存在等同于本
文,将事物还原为意义;一切都在一切中,任何一种视角
都是处于其他视角中;伽达默尔主张将, 初始视界, 与
,现今世界, 这两种, 视界, 交融在一起,达到, 视界融
合, )
⑧哲学史的破产 (后现代哲学史编纂学:丹尼尔认为,
,哲学文本仅仅在解读和解释的氛围中才有意义, 。也就
是说,不存在, 本文, 后面的原著思想家,存在的只是在
解读中出现的思想家)
⑨解释的游戏 (后现代解释学:施莱尔马赫认为,,哪里
有误解,哪里就有解释学,,新解释学也认为在解释中根
本就不可能避免误解;德里达认为, 解释即游戏,,即任
何解释都不是唯一的、最后的解释;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海德格尔),即只有用语言表现出来的存在才是我们可
以理解、说明的真实存在 ;新解释学的效果 ——主体的虚
化,真理的退场,客体性丧失(认识不是揭示客观性,而
是一种与文本对话,视界融合、协调的过程))
⑩反对方法 (多元主义方法论:费耶阿本德坚持, 反对方
法,,, 怎么都行, )
——也表现为一种标新立异的社会生活方式
( 3)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否定之否定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 建设性,,旨在强调不能只是对现
代性进行一味的批判、否定,还应当为现代世界提出可供
选择的重构方案。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试图通过对 泛经验论、
有机整体观以及彻底生态主义 等思想的强调,来完成对解
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扬弃以及 对现代主义的否定之否定
? 王治河先生认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以下重要特征,
①倡导创造性 德勒兹坚持认为伟大的哲学家之所以伟大,
就在于他是新概念的创造者,哲学家要做的是开辟新的领
域,进行新的尝试。
②倡导多元思维 德勒兹认为,后现代哲学的最大成就就
是坚持了多元论的观念,这与他们坚持, 本体论的平等,
概念紧密相关。他们主张倾听一切人的声音,哪怕是最卑
微的小人物的声音。
③倡导对世界的关爱
?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 格里芬强调他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具
有三大特点
①与现代性视个人与他人、他物的关系为外在的、偶然和
派生的相反,后现代主义强调内在关系,强调个人与他人、
他物的关系为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 —泛经验论
②与二元论的现代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敌对的或漠不关心的
异化关系不同,后现代人信奉有机论,在世界如同在家一
样 —有机整体观
③格里芬说, 后现代思想是彻底的生态学的, —彻底生态
主义
第三节、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
1、两者的三个不一样
( 1)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 中国哲学更重视生命、关系、整体;西方哲学更重视自然、
实体、部分 。当然,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完全无视自然、实
体、部分,西方哲学不讨论生命、关系和整体
? 牟宗三认为:①中国哲学是智慧哲学,而, 禅宗又是最高
智慧中的智慧,只有中国人能发展出这一套,世界任何其
他民族皆发展不出来,
②, 中国文化发展的缺陷在逻辑、数学与科学。这些都是
西方文化的精彩所在,
③, 中国的形上学之思比较通透,而科学思维不发达,西
方的科学发达,而形上学之思相对较弱,,中国哲学对于
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西方哲学则反是,
( 2)基本的思维模式不一样
? 中国哲学思想的展开所依据的主要是单元论思维模式;西
方哲学思想的展开所依据的主要是二元论思维模式
? 俞孟宣在, 本体论, 一书中写到:, 中西哲学在形态上的
一个根本区别:一体和两离。一体 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它
是指,中国哲学并不把世界描述为分离的两个,哲学的精
神 ——道也不游离于我们唯一的现实世界之外。 两离 是西
方哲学的特点,这里,有一个可感知的世界以及另一个与
之分离存在的不可感知的世界,后者是哲学的精神 ——即
本体论所表述的那些纯粹原理所栖身的地方,
? 康德认为,在西方哲学的理解中,,形而上学知识这一概
念本身就说明它不是经验的,
?, 极高明而道中庸, 的, 而, 字表示高明与中庸不可离,
有高明而无中庸,就留于虚;有中庸而无高明,便失于俗
( 3)思想的境界不一样
? 中国哲学思想轻形下学境界,重形上学、超形上学境界,
最终打通了上述三个境界;西方哲学思想重形下学,轻形
上学,少有进入或达到超形上学境界者,少有将三个境界
打成一片者
? 周敦颐于, 太极图 ?易说, 中称:, 自无极而太极。太极
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极复动。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生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
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无为而无不为,
2、两者之会通
( 1)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
? 牟宗三认为:, 中西哲学之会通是核心地讲,由此核心扩大
而言也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之会通。,,哲学虽然是普遍的真
理,但有其特殊性。故有中国的哲学也有西方的哲学,普遍
性与特殊性均要承认,这样就可消解二律背反。以其有普遍
性,通过中华民族或希腊罗马民族来表达也可以相沟通。可
相沟通就有其普遍性,由此可言会通,若无普遍性就不能会
通。虽然可以沟通会通,也不能只成为一个哲学,这是很微
妙的,可以会通,但可各保持其本来的特性,
( 2)中西哲学会通的现实途径
——通过禅宗实现中西哲学,乃至中西文化的沟通、会通
——通过道德良知的, 自我坎陷, 来实现中西哲学或中西文
化会通
——通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来实现中西哲学或中西文化会通
( 3)中西哲学会通的必然性和可能方向
? 必然性, 天下殊涂而同归,一致而百虑,
? 可能方向
①大乘佛学、禅宗
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③以强调与时俱进,强调以实践为第一特征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与广义进化论
导 论
第一章 自然界的进化
第二章 人类社会的进化
第三章 人类精神的进化
1、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
精神发展变化基本观点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指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
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
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
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
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黑格尔第一次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把整个自然的、
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
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
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无限纯粹是由
有限组成的,这已经是矛盾,可是事情就是这样,……
正因为无限性是矛盾,所以它是无限的,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无止境地展开的过程,
恩格斯在,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指出:,‘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
的。 ’ …… 黑格尔看来,凡是现有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
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也是必然
的东西,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
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
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
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
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
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
开辟出道路,
列宁在, 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 中指出:, 物质和意
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
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
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指出:, 从前的一切
唯物主义 …… 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
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能够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
改变世界,
2、拉兹洛, 广义进化论, 的基本观点
?, 进化是一个包含物质宇宙、生命世界和人类精神在
内的一个连续统一整体,
?, 进化的组织层次并不决定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上层
系统并不一定比它的下层系统更复杂。, 也可以说,,较
高层次系统不是系统功能复杂化的产物,而是简单化的产
物。, 当然,,一个新的等级层次一旦出现了,这个新层
次上的系统就会朝逐步变得更为复杂的方向前进。, 因此,
包容了所有下层系统在内的, 上层系统的总结构就要比它
的任何下层系统都更复杂,
?, 进化多半是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
?, 有催化超循环形成的从组织性的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
次的转变叫做 ‘ 会聚 ’ 。 …… 会聚的结果是一个更高层次
的系统,
?, 混沌、突变、分叉,,, 动态系统从来不是平滑地、
连续性的进化。而是按较突然的跃迁和爆发的方式进化,
?, 自创生,,物理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人类精
神系统是自己更新、修复、复制或生产自己
?, 进化从来不是命运,永远是机遇。进化的进程是合乎
逻辑的,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预先决定了的。因而就不
是可预见的,
第一章 自然界的进化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宇宙的起源 ——无中心的膨胀
? 认为宇宙曾经是一个超高温、超高密(时空为零) —
—基点
? 0s—10-43s(普朗克时间 ):过渡混沌状态。开始有涨
落、起伏
? 10-43—10-32s,暴涨阶段膨胀了 1050倍(假真空
(负能量) → 真真空(正能量);在暴胀的瞬间,形成了
多个宇宙)
? 10-32—10-6s,对称破缺的阶段 ——第一批粒子:夸
克、轻子 ——起源
2、宇宙的演化
? 10-6s—10-4s,强子时代(夸克进入大, 袋, 中,形
成强子)
? 10-4—1s,轻子时代,1011k
? 1S—3分钟,辐射时代(光子的海洋),1010K
? 3分钟 —104年,核合成的时代(氘、氚、氦),109K
? 104—106年,原子形成时代(氦、氢),105K
? 106年 —50亿年,星系时代(宇宙真正形成)
? 恒星的演化:原恒星 ——主序星(恒星中最为稳定的时
期 ——红巨星 ——变星 ——超新星爆发( 3种可能):
①小于 1.44⊙,中心残核形成白矮星,1T/cm3,——
红矮星 ——黑矮星
②介于 1.44⊙ 与 2⊙ 之间,中心残核形成中子星,10亿
T/cm3
③ 大于 2⊙,中心残核形成黑洞,200亿 T/cm3
3、支持大爆炸宇宙学说的证据
①星系的谱线红移
② 1947年加莫夫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预言宇宙存在一个
2.7K的背景温度
③氦的含量在 28%左右
④老龄星团小于宇宙年龄
⑤背景温度有微弱起伏
二、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1,地球的起源
原始太阳星云 → 中心(太阳) → 周围行星(地球)
2、地球的演化
天文时期( 10亿年) → 地质时期( 35亿年)
三、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1,生命的起源
观点 1,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菌 ——地球之外
观点 2,地球生命是太空人播下的种子
观点 3,最初的无机小分子,NH3,H2O,CH4,CO、
CO2
? 米勒:无机小分子
? 福克斯,有机分子
生物大分子
? 生物大分子有可能聚合成多分子体系,与环境有能量、
质量、信息的交换
? 奥巴林:团聚体理论
通过人工方法生成团聚体或多分子体系
? 艾根:超循环论
多分子体系 → 催化循环
→ 新陈代谢 → 原始生命
生物大分子2 0 01 0 0 ???????? ?? ? 度)在特定的环境下(
原始生命)中间环节(多分子体系 ?????? ??
产生了有机分子夜8天8加 热 ??? ??
交叉循环(超循环)会聚作用 ??? ??
2、生命的演化
? 非细胞生命到单细胞生命
?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膜的细胞)到真核细胞(有完整的
细胞核膜的细胞) ——细胞核的形成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
划时代变革
? 单细胞(自我分离,几乎不死)到多细胞(以个体生命的
死亡为代价延续后代)
? 植物:菌藻类 → 苔藓类 → 蕨类 → 裸子类 → 被子类
? 动物:无脊椎 → 有脊椎
四、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1、人类的起源
古猿 → (长臂猿、合趾猴)林猿 → (猩猩)拉玛古猿 →
(黑猩猩、大猩猩、巨猿)纤细南猿( 500-700万年
前 ——原人) → (粗状南猿)人类( 200-300万年前 —
—真人)
2,人类(真人)的演化


)150250( 万年前左右能人
猿相似)早期猿人(体貌特征与
? )30150( 万年前左右直立人
脚分工)晚期猿人(使用火,手
?
万年左右)古人(
人工造火)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
530
,
? )(15 原始绘画万年左右)万-新人(
,磨制石器)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
3,文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化
? 结绳记事、刻痕记事 → 图画文字 → 象形文字(表形文字,
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文明阶段) → 形意文字(表意文字)
→ 拼音文字
表形文字满足真正文字的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信息符号系
统;二是视觉书写符号;三是有了读音。
? 野蛮人 文明人(现代人)文字 ?? ??
五、自然界演化的总体画面
1、宇观 → 宏观的演化系列
混沌状态的原始总星系 → 原始星系团 → 原始星系 → 恒星系
→ 行星 → 生命 → 人类
2、微观 → 宏观的演化系列
夸克、轻子 → 强子 → 原子核 → 原子 → 分子 → 大分子 → 生命
→ 人类
第二章 人类社会的进化
一、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几种观点
1、起源于南猿(原人)社会( 500-700万年左右)
2、起源于能人社会( 250万年左右)
3、起源于直立人社会( 150-30万年左右)
征服自然火,工具变得更为复杂
4、起源于古人社会( 30-5万年左右)
学会人工造火,发明了语言,搭建最原始的建筑,开始埋
葬死人
5、起源于新人社会( 5-1万年左右)
学会制造弓箭、磨制石器等复杂工具,学会绘画、雕刻以
及美化自己
6、起源于文明人社会
发明文字,开始有了属于人类自己的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
二、关于人类社会演化发展的几种观点
1、汤因比的观点
地球上已先后出现过 26种文明。其中 16种已经死亡,他
们是希腊文明、叙利亚文明、伊朗文明、古印度文明、古
中华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墨西哥
文明、马雅文明、拜占廷东正教文明、朝鲜文明等; 5种
文明在发展中已经停止,它们是玻里尼西亚文明、爱斯基
摩文明、斯巴达文明、游牧文明等; 5种文明还在生存中,
它们是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
远东文明(中国及其分支日本、朝鲜等)
2、施本格勒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 8种高级历史文化,它们分别是:
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希腊
罗马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或浮士
德文化
3、德国哲学家海尔德的观点
一是诗的阶段,人们用诗歌来保持历史,表现为史诗、史
诗时代,特点是幼稚,充满幻想;二是散文阶段,表明人
类正在走向成熟,更加聪明,以散文为主;三是哲理阶段,
人类完全成熟,能够选择适当的词汇来表达思想
4、法国学者杜尔阁的观点
神学时代、形而上学时代和科学时代三个阶段
5、马克思的观点
?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五个阶段
?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三种形态
6、托夫勒的观点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次浪潮
7,,人类六千年, 的观点
? 作者刘景华认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呈现出不断向西移的趋
势,甚至各个时期中的小阶段也是如此
? 古典文明时代是从东方开始的,包括了近东的两河流域、
埃及、波斯,南亚的印度,远东的中国;公元前 5世纪时,
古典文明中的中心西移到了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公元前二
世纪 -公元 5世纪,更西边的罗马成文明中心
? 中世纪,除了西亚的阿拉伯,东亚的中国,文明继续独立
发展外,欧洲文明这些也是不断西移。东南欧的拜占廷、
南欧的意大利各城市,西北欧的佛兰德尔地区
? 16世纪起,西方长期成为世界的核心地区,而这个核心
的重心也是不断西移,16-17世纪,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
葡萄牙、荷兰、法国; 18世纪,大西洋西岸的英法争霸;
19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20世纪下半叶,往西越过大
西洋,西半球的美国成为时间中心
? 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的世界将以亚太为中心,恰好这
也是从美国向西移动
? 人类文明 6000年历程,世界文明中心则绕地球转了一周。
奥妙何在?
第三章 人类精神的进化(以科学思想
为例)
1、古代的科学思想
古希腊 ——罗马的科学成就
①天文学
②数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 ——柏拉图
欧基米德, 几何原本,
阿波罗尼, 圆周曲线论,
③ 物理学 几何光学、浮力定律
④医学、人体生理学
阿波罗尼、斯帕恰斯 本轮、均轮日心说(阿利斯塔克)欧多克索同心球壳层模型菲洛劳斯 中心火 ???
盖伦希波克拉底阿尔克芒 ??
2、近代的科学思想
?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
? 1543年, 天体运行论,,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 日心说的基本内容:①太阳是宇宙中心;②地球绕太阳转;
③月亮是地球卫星;④行星保持匀速、正圆运动;⑤保留
了本轮 -匀轮模式
? 日心说的意义:①颠倒在科学上一、二千年太阳绕地球转
的说法;②启发人们探讨世界的思想,动摇整个中世纪思
想体系的根基;③打击了盲目的人类中心主义
? 近代生理学的发展
①维萨里,1543年出版, 人体的构造,
② 塞尔维特:发现了血液的心肺循环(在解剖中)
③哈维(近代人体生理学之父):发现人体血液的大循环

↓ 微小通道(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上下腔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右心室 动脉动脉静脉 ? ??? ?? ?? ??? ????? ???? ??
? 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① 哥白尼,日心说
② 布鲁诺,坚信日心说,并发展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运
动的,宇宙是无限的
③ 弟谷与开普勒 (近代天文学的黄金搭档)
弟谷(星学之王):长于观察;坚持地心说
开普勒(近代天文学之父,天空中立法者):, 宇宙中的
神秘,,长于思辨,坚持日心说;椭圆定律( 1609),
面积定律( 1609),周期定律( 1619)
④ 伽利略 在天文学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指向天空 ——天空
中的哥伦布
⑤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 4) 近代力学发展
①伽利略 (近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上的贡献
? 『 力学相对原理 』 在一个惯性系中,所有的力学定律保持
不变
? 『 自由落体定律 』 S=1/2gt2
? 发现惯性运动、发展了抛物体运动轨迹理论、提出了摆的
等时性定律等
——方法上的贡献
? 将实验方法系统化和科学化
? 将逻辑分析、实验与定量研究统一
② 牛顿
——社会评价
?, 自然和自然法则在黑暗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已照亮,
? 在数学理解力上,,我同牛顿相比,我只能算个小孩,
(巴罗)
?, 与牛顿生活在统一时期的人们是很不幸的,
——生平简介
? 早年成绩平平
? 青年在剑桥大学,1665—1666完成了一生的贡献
?, 自然哲学数学原理, ( 1687)
——历史贡献
? 万有引力定律
? 力学三定律
? 微积分
? 光的分解;认为光是微粒
( 5) 经典物理学
①热力学第一定律,Q=△ u+A
②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孤立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熵
会达到最大值
③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 273.16℃ )达不到
④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定律
⑤分子物理学 S= KlnW(其中,S表示熵,K为常数,W
表示热力学几率)
⑥光学:托马斯 ?扬:光的波动说(试验:光在水中的速
度大于空气中的);测定了光速;奥斯特:发现电生磁;
安培:发现电流;法拉第:发现磁生电,提出, 场, 的概
念;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
( 6) 化学
( 7)生物学
( 8)地质学和天文学
3、现代的科学思想
( 1)宇观领域
广义相对论 → 宇宙学
( 2)微观领域
量子论(普朗克 -爱因斯坦 -德布罗意) → 量子力学 → 粒子
物理学 → 分子生物学
( 3)宏观领域
经典系统论 → 混沌学、分形论、耗散理论、协同学等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世界论
第一章 世界 1,2,3理论与三个世界理论
第二章, 实践转向, 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第三章 人类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 1,2,3理论与三个世界理论
1、世界 1,2,3理论的基本观点
? 波普尔认为,世界至少包括三个在本体论上泾渭分明的亚
世界,它们分别是
世界 1——物理世界或物理状态的世界
世界 2—— 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和非意识状态在内
的精神世界或精神状态的世界
世界 3——包括自在的理论及其逻辑关系,自在的论据
以及自在的问题情境等在内的思想内容世界或, 客观意义
的观念世界,,这一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
波普尔认为,世界 1和世界 2,世界 2和世界 3可以发生直
接的相互作用,而世界 1和世界 3必须通过世界 2这一中介
才可以发生相互作用
? 波普尔特别关注世界 3的存在和发展问题。他认为,世界 3
是, 人造的,同时又明明是超人类的。它超越了它的创造
者,,世界 3的, 大部分都是人类活动的非计划产物,
世界 3的存在和发展表现出三个重要属性
客观性 ——世界 3不依描述言说者或研究者而客观存在
自主性 ——世界 3存在发展的特性和规律具有不可还原为
世界 1和世界 2的特性和规律的属性,即世界 3相对独立存在
和发展
实在性 ——世界 3可以和世界 1、世界 2发生直接的或间接
的相互作用的属性
波普尔认为世界 1,甚至是世界 2的存在和发展同样表现出
了这三个重要属性
波普尔认为,世界 3的实在性主要表现为
①, 它们在世界 1中的物质化或具体化,
②, 它们可以引导人们去生产其他的世界 3的对象,并
从而作用于世界 1”(波普尔认为,,同世界 1的相互作用 —
—甚至间接的相互作用 ——是称某一事物为实在的决定性
论据,,, 甚至未被具体化的世界 3对象也可以被认为是实
在的, 。因为未被具体化的世界 3对象,如, 现存理论之
间人们尚未探索过的逻辑关系, 等也, 也可以作用于世界
2”,,作用于我们。而我们又可以作用于世界 1”
? 他与西方几乎所有思想家,包括那些自称的多元论者和一
元论者一样,本质上是二元论者。他在晚年写道:, 我始
终是一个笛卡儿派的二元论者,,,‘ 心是什么?非物!物
是什么?决非心! ’ 在我看来不仅中肯而且完全恰当,
2、世界 1,2,3理论和大三个世界理论
世界 1,2,3理论与我们提出的大三个世界理论相比,至少
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世界 1,2,3理论认为周围世界是实在世界,并将这一世
界划分为世界 1、世界 2和世界 3;大三个世界理论认为可以
将周围世界划分为现实存在的、对象性的形下学世界、形上
学世界和非现实存在的、非对象性的超形上学世界
(2)世界 1,2,3理论所设定的实在世界大致相当于大三个世
界理论中的形下学世界;大三个世界理论所设定的现实世界,
既包括了可以被推论出或感知到,可以被形下学描述言说的
形下学世界,又包括了不能被推论出或感知到,只能被直觉、
证悟,被形上学描述言说的形上学世界
(3)世界 1,2,3理论认为世界 1、世界 2和世界 3如此这般
存在发展是原本如此的,是不与意识人类如何显现、设定、
建构和创造它有任何关系的,同时也与意识个体如何指称和
描述它没有任何关系;大三个世界理论认为形下学世界如此
这般存在和发展不是原本如此的,而是意识人类如此这般显
现、设定、建构、生产和创造的结果,是意识个体如此这般
指称和描述言说的结果
(4)世界 1,2,3理论认为世界 1、世界 2、世界 3是, 本体,
意义上的三个实在世界,没有为三个世界的, 设定者, 留下
地盘,因此,实在世界之外尚存在着或可以析离出隐而不显
的先验主体。大三个世界理论认为形下学世界、形上学世界
是人定意义上的两种不能彼此割裂的现实世界,己为, 设定
者, 留了地盘,并认为该, 设定者, 即与上述三个世界保持
不二关系的非对象性人类意识,因此,在现实世界之外析离
不出与之二元对立的先验主体,现实世界之外什么都不是
(5)也就是说,世界 1,2,3理论只看到了世界 1、世界 2、
世界 3不依意识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面,而没有
看到这种客观存在本质上是依意识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属人
的一面,因而有执着于实在世界之嫌;大三个世界理论认为
形下学世界和形上学世界是不依 意识个体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存在,但坚持认为这种客观存在从本质上讲是依 意识人类
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被意识人类赋予其意义的,因而无执着
于形下学世界和形上学世界之弊
(6)世界 1,2,3理论认为世界 1、世界 2和世界 3是泾渭分明
的三个亚世界,在各自自主性存在、发展的前提下,相互之
间也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大三个世界理论认为形
下学世界和形上学世界, 虽有分、而实不二,,即它一方面
认为形下学世界和形上学世界各自都有自主性存在、发展的
根据,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们只是同一个世界 ———现实世界
的两个不同的表现侧面,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泾渭分明
的而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7)世界 1,2,3理论是众多的形下学理论之一,是论述形
下学世界 (即现象世界 )如何存在、发展的理论;大三个世
界理论既是一种形下学学说,也是一种形上学学说,同时
还可以说是一种超形上学学说,它不仅论述了形下学世界
如何存在、发展的问题,也论述了形上学世界如何存在、
如何被认识的问题,同时还论述了超形上学世界 (即非对象
性世界 )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被确证的问题
(8)世界 1,2,3理论坚持的是执着于多元实在世界的多元
论实在主义;大三个世界理论坚持的是反对执着于现实世
界或人类意识的人类实践中心主义
第二章, 实践转向, 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 20世纪以来,人们常常把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哲学
革命称为, 实践转向, 。这种, 实践转向, 既是以人的存
在方式(实践)为中介去解决近代西方哲学的主 -客二元
对立(含精神 -物质的二元对立及意识 -存在的二元对立),
更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去寻求人类解放之路。
因此,这种, 实践转向, 的真实意义,深刻地凝聚在马克
思的这句名言之中:,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马克思有关, 实践转向, 的经典表述及其理解
马克思的, 实践转向, 的哲学纲领,是从批判全部旧哲学
出发的。马克思说:,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
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
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
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怎么理解?
? 马克思、恩格斯坚定不移地承认外部自然界对人及其精神
的, 优先地位,,并以是否承认这种, 优先地位, 作为划
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但他们认为
( 1)在自然界与精神谁为, 本原, 的意义上区分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不能, 在别的意义上, 使用
( 2)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
是无,关于自然界, 优先地位, 的证明,必须诉诸于实证
科学和人类的全部实践活动
( 3)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类实践活动,以自身为中介
而扬弃了自然与精神的抽象对立,并实现为人类历史发展
中的具体统一
( 4)正是由于旧唯物论和唯心论离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和
人类的历史发展去解决自然界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才把二
者在, 本原, 问题上的抽象对立夸大、扩展和膨胀为整个
哲学理论的互不相容,从而造成了各自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旧唯物论无法容纳能动性,唯心论则只能抽象地发展能
动性)
( 5)其结果,是造成了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客体性原
则与主体性原则的抽象对立和互不相容,并构成了, 非此
即彼, 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 6)因此必须, 拯救, 和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在对实践
的重新理解中创造新的哲学
2、马克思用实践的观点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并把实践本身
视为人与世界统一的依据
马克思不仅以实践范畴去扬弃旧哲学中的自然本体与精神
本体、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抽象对立,而且把实践活
动本身视为人与世界对立统一的根据,用实践的观点去解决
全部哲学问题
在马克思所实现的, 实践转向, 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则是, 现实的人, 以, 感性的活动, 为基础的与, 现实
的世界, 的关系问题。所谓, 现实的人, 就是从事实践活动
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自身的人;, 感性的活动,,就是这种
,现实的人, 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实的世界,,则
是, 现实的人, 的, 感性活动, 的对象
总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最切近最本质的基础是人
类自己的实践活动
3、如何理解人的实践活动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
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它的基本
特点有
一是 客观性,即实践是与主观活动相区别的,具有直接现
实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是 能动性 。自觉能动性为人所特有,只有人的自觉的能
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
三是 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 我们认为,实践是一种感性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 -
精神活动,它包括显现、设定、建构、生产、创造等具体
形式
第三章 人类的世界
1、人类的世界及其组成
人类的世界是意识人类显现、设定、建构、生产、创造出
来的对象性世界,是与意识人类或人类意识有直接或间接
联系的现实世界。这一世界由彼此保持一体两面或单元不
二关系的三个亚世界构成,它们分别是
本真世界
神秘世界
实证世界
( 1)本真世界( R.W)
本真世界是意识人类设定、建构出来的可以被指称和想象
性、形上学描述言说的对象性世界。这一世界具有如下基
本特点
①不能被感知,也不能被指示(不是指称)出来,因此,
既不能被唯象性描述言说,也不能被实证性描述言说
②可以被推论出来或可以被直觉、证悟,因此,可以被指
称(不是指示)出来,可以被想象性描述言说或可以被形
上学描述言说
以组成为标准,又可以将本真世界划分为以下 三个世界
①本体世界 这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宗教家非常关注,并
给予了充分描述言说的本原性世界,它不可能被感知和形下
学描述言说,但可以被直觉、证悟,被指称和形上学描述言
说。它是一个人定的对象性世界
指称本体世界的本体概念很多,如东方思想家提出的, 乾
道,,, 佛性,,, 真如,,, 法性,,, 良知,,, 本
心,,, 元气,,, 心,,, 性,,, 命,,, 理,,
,诚,,, 仁, 等等,如西方思想家设定的, 存在,,, 理
念,,, 太一,,, 自然,,, 上帝,,, 意志,,, 物自
体,,, 先验自我,,, 绝对精神, 等等。关于本体世界的
形上学描述言说浩如烟海,在此基础上建构、创造出来的形
上学理论也数不胜数。形上学描述言说是不可以被验证和证
伪的,因此,形上学理论无是非对错可言
② 未知客观世界 这是科学家根据已知的客观世界推论、
设定、建构出来,并给予了充分描述言说的想象性客观世
界,是有组成、内容、形体的本真世界
未知客观世界的组成:思维活动的物理机制,地球核心的
状态,银河系中心的物质,膨胀宇宙之外的宇宙,其他生
命行星上的生命,等等,均是
未知客观世界是未被感知,但可以被指称和想象性描述言
说的对象性世界。在关于未知客观世界的大量想象性描述
言说的基础上,已经并还将设定、建构、创造出许多不能
或目前还不能被验证和证伪的科学幻想、猜测等
③ 潜意识世界 这是心理学家们根据已知或部分已知的意
识和前意识世界推论、设定、建构出来的未知主观世界,
是心理学家,特别是精神分析学家非常关注,并已给予了
相当多的想象性描述言说的本真世界,是可以被指称出来
的现实世界
在关于潜意识世界的大量想象性描述言说的基础上,已经
并还将建构、创造出许多不能被验证和证伪的潜意识理论、
学说,如弗洛伊德的以泛性欲主义为主要特色的无意识学
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等等
( 4)小结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的意识个体致力于清楚明
白地描述言说本真世界的努力。然而事实证明,关于这一
世界的所有描述言说都不可能是清楚明白的,因为对于不
能被感知的现实世界的描述言说是也只能是形上学的或想
象性的
由于形上学或想象性描述言说是不能被验证和证伪的,因
此,以此为基础建构、创造出来的形上学理论或科学幻想
或潜意识学说也是不能被验证和证伪的
( 2)神秘世界( M.W)
神秘世界是意识人类显现、设定、建构、生产和创造出来
的,可以被部分感知,但不能被实证性描述言说的对象性
世界。这一世界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①可以被部分感知或被部分意识个体有条件完整感知;
②可以被指称和想象性或唯象性描述言说,但肯定不能被
实证性描述言说;
③在这一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特殊世界,即只可以被特定意
识个体感知或部分感知,被该意识个体实证性或唯象性描
述言说的私人世界。
以组成为划分标准可以将神秘世界划分为以下三个世界
①个体性神秘世界 是某一特定意识个体显现、设定、建构、
生产、创造出来的只能被自己部分感知或完整感知的神秘世
界,其他意识个体只能部分感知、理解这一世界
这一世界既包括个体性客观世界,如意识个体显现、设定、
建构、生产和创造出来的,不为其他人完整感知、理解的自
然物、人工物、观念物等,又包括个体性主观世界,即意识
个体的心理世界
意识个体有可能对自己的个人世界(即个体性神秘世界)进
行实证性描述言说,并有可能以此为基础建构、创造出相应
的理论学说,而意识人类或这一意识个体之外的其他意识个
体至多只能够对这一意识个体的个人世界做唯象性描述言说,
并至多能够建构、创造出相应的唯象科学理论
② 非个体性客观神秘世界 这是意识人类显现、设定、建
构出来的现实世界,是只能被部分感知或被部分意识个体
在特定条件下完整感知的客观形态的对象性世界
? 关于这一世界的所有描述言说都是不能被完全验证和证伪
的,因此,关于这一世界的描述言说至多是唯象性的,而
不可能是实证性的
? 组成这一世界的现象或事件几乎包括了迄今为止严肃书刊
报道过的所有神秘现象或事件,如耳朵识字,UFO(不明
飞行物)、心身疾病以及类星体、黑洞、宇宙暗物质、人
体经络穴位等等
③ 非个体性主观神秘世界,即前意识世界 这是意识人类
显现、设定、建构出来的,并为所有意识个体部分感知的
主观形态的对象性世界
? 因为只能够部分地感知这一世界,因而关于这一世界的描
述言说总体讲是唯象性的,而不可能是实证性的
? 这一世界的组成包括人们已部分感知并普遍意识到了,但
又不能够实证性描述言说的各种前意识活动及其行为,如
一些政治经济科技强国在与弱国交往过程中不自觉流露出
来的轻视弱国的意识及其行为,一些处于劣势的竞争群体
或组织在与其他群体或组织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并非完全
有意的保护性意识及其行为,以及几乎所有的意识个体都
程度不同地自我感知到了的失言、失态、笔误等前意识及
其行为,等等
( 4)小结 历史上关于神秘世界的众多描述言说,可大致划
分为两大类
①非科学的或想象性的描述言说 以此为基础建构创造出
来的各种理论、学说可称为非科学理论、学说,如关于梦、
幻觉的 灵魂学说,关于 UFO的 宇宙人假说,关于意念魂灵
等现象的 心灵学,等等。它们是不能够被现有科学手段验
证和证伪的;以此为基础还可以构思、创作出各类文学艺
术作品,如神话以及由传说加工整理而成的 史诗、小说、
戏剧 等,它们是无需验证和证伪的
②准科学的或唯象性描述言说 以此为基础建构、创造出
来学说可统称为唯象科学理论、学说,如关于人体经络穴
位的 人体经络学说,关于气功现象的 气功科学,关于梦、
幻觉、癔病以及口误、笔误等现象的 精神分析学说,它们
是可以被部分验证和证伪的或有条件验证和证伪的
( 3)实证世界( M.C.W)
实证世界即意识人类显现、设定、建构、生产、创造出来
的,可以被完整感知,并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的对象性
世界
这一世界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①可以被科学共同体或大众共同感知,因此,可以被
明确地指示出来
②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当然也可以被想象性或唯
象性描述言说
以组成为划分标准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四个世界
①人定自然界,又称自然物世界 这是由意识人类显现、
设定、建构的,并为意识人类直接感知且可以给予实证性
描述言说的对象性自然物世界
这一世界的组成物包括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的自然物及
其相互关系,如江河湖海、高山平原、花草树木、沙漠森
林、植物动物、恒星、星系、星系团、脉冲星、超新星、
宇宙有机分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谱线红移现象以
及太阳系中已知天体及其相互关系,人体的各种器官、组
织、系统及其相互关系,遗传过程中的 DNA,RNA、蛋
白质及其相互关系,等等
② 人定物质世界,又称人工物世界 这是意识人类发明、
设计、生产的,可以被意识人类完整感知和实证性描述言
说的对象性人工物世界
人工物世界的组成,包括迄今为止意识人类已经发明、设
计、生产出来的,并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的各式各样的
人工物,如各式各样的房屋建筑、供水供气系统、通信设
施、计算器具、机器设备等
③ 人定观念世界,又称观念物世界 这是意识人类设定、
建构、创造的,可以被意识人类直接感知和实证性描述言
说的对象性观念物世界
观念物世界的组成,包括迄今为止意识人类已经借助文字、
图画、音像等物质载体客体化、对象化了的,并可以被实
证性描述言说的各种类型的观念物,如各种指称人定事实
的范畴,各种关于人定事实的描述言说以及相应的理论、
学说,各种音像制品,各种法规法纪及道德伦理规范,各
种命令、条例,等等
④ 意识世界,又称人类自觉行为世界 这是意识人类在反
思的基础上显现、设定、建构出来的,并为意识人类直接
感知的对象性人类自觉行为世界
意识世界的组成,包括迄今为止意识人类已经显现、设定、
建构出来的,并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的意识人类、意识
群体以及意识个体的自觉行为,如有组织的群体政治行为、
经济行为、法律行为、教育行为,以口语为媒介的人与人
之间的思想交流活动以及在规范、规则严格约束下进行的
各种有意识的游戏活动等等
( 5)小结 关于实证世界的描述言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①非科学的或想象性的描述言说,以此为基础构思、创作
出来的观念物可统称为文学艺术作品,如诗歌、小说、戏
剧、散文、现代派绘画作品、艺术性雕塑雕刻作品等,他
们是无需验证和证伪的
②准科学的或唯象性的描述言说,以此为基础建构、创造
出来的各种理论、学说可统称为经验科学理论或科学假说,
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大爆炸宇宙学说等自然科学假说,组
织行为学、社会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经验社会科学,
以及, 易经, 学,,红楼梦, 学,,圣经, 学等经验观念
科学,它们是无法被完全验证和证伪的
③ 科学的或实证性的描述言说,以此为基础建构、创造出
来的各种理论、学说可统称为实证科学,如行星运动三定
律、经典力学理论、经典电磁学理论、量子力学、相对论、
分子生物学、混沌理论、建筑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等以
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的自然物和人工物为研究对象的 实
证自然科学,人类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可以被实
证性描述言说的人类自觉行为为其研究对象的 实证社会科
学,以及哲学史、科学技术史、科学学、宗教学、法学史、
伦理学史、艺术理论等以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的观念物
为其研究对象的 实证观念科学 。还有一类 实证科学是实证
方法科学,如逻辑学、平面几何学、代数学、突变论、分
形几何学、非平面几何学、科学方法论等
各种实证科学理论都是可以被验证和证伪的
2、人类的世界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 这一词语可以用来指称或表示许多东西。比
如可以说:
? 人定自然界和神秘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是本真自然界
? 意识世界和前意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潜意识世界
? 现象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本体世界或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 可道可名之道、名的本来面目是常道、常名 (老子 )
? 原子的本来面目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复合体
? 思维现象的本来面目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复杂活动
? 太阳的本来面目是氢核燃烧
? 法规法律的本来面目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以上, 本来面目, 都有 现实的指称对象
要么指称 可以被直觉、证悟,可以被形上学描述言说的 本
体世界
要么指称 不可以被感知,但可以被推论出来,被想象性描
述言说的 未知世界
要么指称 可以被感知,被想象性、唯象性和实证性描述言
说的 已知世界
人类的世界学说提及的, 人类的世界的本来面目, 不是指
称以上已提及的任何现象,既不是指称对象性的本体世界,
也不是指称对象性的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也不是指称非
对象性的现实世界 ——作为显现、设定、建构、生产、创
造、直觉、推论、感知和描述言说者的人类意识,而是
,指称, 不可能被指称和描述言说的非现实世界或非人的
世界。此种意义下的, 本来面目, 实际上是没有, 面目,
所以,佛陀才说, 我传法四十九年,未曾说过一字,,龙
树才说, 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 慧能
才说, 本来无一物,,怀让才说, 说似一物即不中, 。我
们才能说, 人的世界的本来面目什么都不是,,但它同时
又是世界的全部,是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最深层的基础 —
—物质
3,,人类意识之灯,
? 人类意识好似一盏, 明灯,,被这盏, 明灯, 直接照亮的
部分即, 实证世界,,被 间接照亮或局部照亮的部分即
,神秘世界,, 未被照亮的部分即, 本真世界,
? 这盏, 明灯, 在,,人类的世界, 就在;这盏, 明灯, 不
在,,人类的世界, 就不在 。也就是说,,明灯, 与, 人
类的世界, 不二。或者说,,如果没有意识人类生存,也
就没有人类的世界在此,
? 这盏, 人类意识之灯, 熄灭之后,,人类的世界, 将不复
存在,与, 人类的世界, 保持一体两面关系的, 人类的世
界的本来面目, 是否还存在呢?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与思维模式论
第一章, 思维模式, 释义
第二章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第三章 还原论与系统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广义超元论
第一章, 思维模式, 释义
1、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基本思想
( 1), 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
,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因此,发生认识论主要
是研究建构问题,
( 2)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完成的。他认
为, 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
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
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
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
体又包含着客体,
( 3)在认识发生之前或建构活动进行之前,主体存在着
与生俱来的, 格局,,客体存在自身的结构
( 4)认识发生或成长的过程:格局 → 同化与调节 → 平衡
→→ 新格局 → 同化与调节 → 新平衡 → ……
其中,同化与调节是关键环节。所谓同化,即个体将刺激
纳入原有格局之中,就象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同化有
三种水平:一是在物质上,把环境的成分作养料,同化于体
内的形式;二是把自己的行为加以组织,形成动作结构;三
是把经验的内容同化为自己的思维形式,形成思维图式。同
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只有自我调节才能起这种作用。
调节是指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和促进原有格局
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通过同化和调节,认
识结构不断发展,使得主体不断适应新环境
通过适应、同化和调节达到相对平衡。平衡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种过程,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个较低水平
的平衡状态,通过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过渡到一个
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的这种继续不断的发展,就是
整个心理智力的发展过程
( 5)结论,皮亚杰认为,,发生认识论已能证明:认识
的原初形式与高级形式的差别比我们过去所认为的要大得
多,因此,高级形式的建构不得不经过比人们所想象的更
长得多、更困难、更不可预料的过程,
( 6)我们认为,在同化基础上形成的思维形式或思维图
式,知识一种被动适应,不宜称为思维模式;在调节基础
上建构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新的思维形式或思维图式或认
识结构,才可以称为思维模式
2、刘奎林、杨春鼎编著, 思维科学导论, 认为,,思维模
式,即思维图式、思维结构,是主体内部比较稳定的认识
结构,是人们外部活动结构的内化,是社会历史实践经验
的沉积,
3、田运主编的, 思维科学辞典, 认为,思维模式, 是人脑
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法的统一,它既是以往思维活动的结
果,又是思维进一步运动的前提和起点,…… 人的思维模
式,既有内容(经验、知识),也有形式;既有理性认识,
也有感性材料。思维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后天的
实践和学习中不断发展的。 …… 思维模式是人的思维能动
作用的关键问题。人们总是依据过去有关的全部知识和经
验,利用已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当前事物。人的思维模式
越完善,对现实事物认识得就越快、越好、越深,思维模
式的优劣制约着智力水平的高低,
4、丁润生在所著, 现代思维科学, 一书中指出:, 思维模
式是主体在思维活动中逐渐建立和形成的思维框架结构、
思维的操作机制和解释说明系统。它是主体的知识结构、
价值观念、情感、信念等要素的统一体,
5、我们认为,思维模式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自觉不自觉遵循的思维程序、规则、图式。 作为一种自觉
的运用和遵循,它表现为一种理论模式或理性模式,是人
类反思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
不自觉或下意识的运用和遵循,它表现为一种经验模式或
感性模式,是人类在长期从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自
发形成的
一般认为,思维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 1)系统整体性 思维模式是理性和感性、内容和形式、
结构和功能、状态和过程、主观和客观意识和无意识的统
一体、综合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2)结构性 思维模式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主体和客体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沉淀下来的一种认识
结构、认识程序、认识规则、认识图式
( 3)相干性 思维模式是思维主体在与形形色色的思想、
观点、方法长期相互作用,并将它们有机统一结果,是自
觉不自觉形成的一种非线性、非加和性的个性化的思想、
观点、方法
( 4)层次性 思维模式是分层次的,大致可以分为哲学
层次、亚哲学层次和具体学科层次,它们各有其适用的范

( 5)开放性 思维模式是一个典型的, 耗散结构,,其
形成和维持都必须始终保持与外界的知识、信息交流,否
则就会逐步弱化、僵化、退化,直至, 死亡,
( 6)稳定性和发展性 思维模式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生
活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稳
定性,具体表现为相干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
它也必然会随着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具体表现为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
第二章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1、形而上学思维
( 1)本质,形而上学思维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
机械的观点分析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否认事物的本质的变化和发展,否认内因或事物内部的矛
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2)特征,一是将矛盾的思维活动看成是思维的不完备所
致,是不正常的,因此,它坚持认为正非反、彼非此、好
非坏;二是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反映与被反映
的关系,坚持认为,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
客体, 非此即彼,
( 3)基本规律
? 同一律 (, A是 A”或, A等于 A”)
? 矛盾律 (, A不是非 A”——即在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
对或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 排中律 (某物或者是 A或者是非 A,无第三种判定的可
能 ——它与同一律、矛盾律不同,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要求
思维的确定性,排除两个矛盾判断之间的中间者,故称排
中律,其主要作用是排除摸棱两可的思维)
( 4)实例分析,经典科学对光的片面认识,对能量和物质
的片面认识;, 运动不可能, ;资本要么在流通中产生,
要么不在流通产生;等等
2、辩证思维
( 1)本质,辩证思维是, 立足于具体前提、变化关系的二
重思维和流动思维
——辩证思维中命题的前提是具体的,即认定对象是发生于
具体时间、具体空间、具体条件中的事物和事件,因而对
象的命题也是同具体的时间、空间、条件想联系的,没有
脱离具体时间、空间和条件的抽象命题;辩证思维中命题
与其前提的关系是变化的,即认定随着前提的变化,对象
的状态也相应变化,因而命题不是僵死不变的,而是随着
前提变化而变化的
——辩证思维是二重思维,对于对象不是单方面思考,而是
双方面思考,即认定只有通过把握对象的对应方面和对立
方面才能具体地、完整地、深入地把握对象自身
——辩证思维又是流动思维,注意点总是由此点转向他点,
因此一瞬间转向另一瞬间,因此种联系转向他种联系,因
运用此种工具变为运用他种工具,因此一思维指向目标变
为另一思维指向目标,
( 2)基本特征,一是把矛盾的思维活动看成是思维的正常
状态,既想好又想坏,既想正又想反,既想此又想彼,等
等;二是坚持认为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
体, 本为二,而究有合,虽有合,而实为二,,即坚持认
为它们之间的对立、差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同
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3)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规律或矛盾律,它是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 ——它坚持: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没有对立面的斗争,
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也就没有矛盾的
同一性,也就是说,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
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4)实例分析
? 普通思维认为商品是, 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辩证
思维则认为它是,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
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 什么是运动?运动就是一个物质体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
第三章 还原论与系统论
1、还原论思维
还原论思维是近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依据的根本思
维模式,它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上曾发挥过十分
重要的作用。目前,它仍然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
思维模式之一
( 1)本质,坚持认为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解,被还原为要
素,并且要素还可以被其他要素、事物代替
( 2)基本特点
①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只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所有的
要素相加,便可以得到整体。因此,人们可以把整体割裂
开来,只研究其要素的性质,然后再加以综合便可以得到
昨天的性质
②可以在要素的性质和规律中寻找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即
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
③事物的整体及其要素服从于机械因果规律和单一决定论,
即事物之间存在着一条直线因果链
④事物的及其要素是运动的,其运动过程是可逆的,即事
物不存在进化发展
⑤表现在价值观上,认为只要要素好了,整体也就一定是
好的
( 3)实例分析
?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将各种自然现象还原为
机械运动来处理
? 在, 洲际对话 ——世纪焦点的系统观照, 一书中,哈肯认
为,,目前,我们许多成年人,有学识的人,其实并没有
摆脱 ‘ 卸汽车 ’ 小孩子的困境,
2、系统论思维
系统论思维是 20世纪中叶因系统科学的成熟而逐渐发展
形成的,它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性思维
( 1)本质
坚持认为所有事物作为整体,都具有要素不具有的质的规
定性,也就是说,系统不可能还原为要素
( 2)基本特点
①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整体结
构具有复杂性,对整体的认识不应立足于对要素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立足于认识要素之间的关系
②系统服从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正是系统内、外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系统自作战地
生存和发展
③系统是进化的,它必然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这是不可逆的
④在价值取向上,一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作为最高目标,
以此作为评价要素及其运行方式合理性的标准
( 3)实例分析
? 公元前 250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都江堰
工程,,由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洪工程、宝瓶口
束水工程三项主体工程巧妙结合而成,主体工程延绵约三
公里,与 120个附属渠堰工程形成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
?, 阿波罗登月计划,
?, 田稷赛马,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广义超元论
1、西方的二元论
( 1)本质
? 坚持认为不同认识对象之间, 虽有合,而实为二,,即坚
持认为不同认识对象之间的统一、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
的,对立、差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典型的二元论坚持认为,,A是什么?非 B。 B是什么?决
非 A!, (, 心是什么?非物。物是什么?决非心!, )
( 2)基本特点
①自觉不自觉地将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
体之间的关系视为, 虽有合,而实为二, 的二元对立关系
②自觉不自觉地将主体、中介、客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并
认为整体与其部分,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 虽有合,
而实为二, 的二元对立关系
③自觉不自觉地将主体、客体、中介看成是变化不定的现
象,并认为它们与恒常不动的本体, 虽有合,而实为二,
④自觉不自觉地将本体看成是某种纯粹的对象性存在,比
如客观唯心主义的精神、理念、上帝,主观唯心主义的自
我、大我、先验自我,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等等
⑤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认识视野局限于人类如此这般显
现、设定、建构、生产、创造的对象性世界,即局限于可
以被我们指称和形下学、形上学描述言说的现象 -本体世界,
几乎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 动念即乖,,, 开口不得,,
,一落言诠,便成荒谬, 的非对象性世界的存在
( 3)一般程序
?, 始于分,中于合,终于分,
? 讨论:系统思维的一般思维程序是什么
( 4)实例分析
? 现代整体观认为整体与部分, 虽有合,而实为二,
?,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
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马克思)
? 笛卡儿的心身二元论
2、东方的单元论
( 1)本质
? 坚持认为不同认识对象之间, 虽有分,而实不二,,即坚
持认为不同认识对象之间的统一、同一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对立、差异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典型的单元论坚持认为,,A不异 B,B不异 A,A即是 B,
B即是 A”(,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 )
? 单元论有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一是, 体用不二,,, 道
器不二,,, 天人不二,,, 理气不二,,, 变易不易不
二,,, 太极与阴阳不二, 等; 二是, 心物不二,,, 知
行不二,,, 自他不二,,, 波粒不二,,, 动静不二,,
,生死不二, 等
( 2)基本特点
①自觉不自觉地将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
客体之间的关系视为, 虽有分,而实不二, 单元不二关系
②自觉不自觉地将主体、中介、客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并
认为整体与其部分,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 虽有合,
而实为二, 的单元不二关系
③自觉不自觉地将主体、客体、中介看成是变化不定的现
象,并认为它们与恒常不动的本体, 虽有分,而实不二,
④自觉不自觉地将本体看成是融现象世界所有属性于一体
的综合体,即坚持认为本体拥有现象世界的全部性质,只
是未显现出来罢了
⑤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认识视野局限于人类如此这般显
现、设定、建构、生产、创造的对象性世界,即局限于可
以被我们指称和形下学、形上学描述言说的单元不二的现
象 -本体世界,几乎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与之保持, 虽有
分,而实不二, 关系的、不能指称和描述言说的非对象性
世界的存在
( 3)一般程序
?, 始于合,中于分,终于合, (王夫之:, 周易外传, )
? 讨论:混沌思维的一般思维程序是什么
( 4)实例分析
? 后现代整体观认为整体与部分, 虽有分,而实不二,
?, 在人生的伟大戏剧中,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 熊十力的体用不二论(, 体与用,本不二,而究有分,虽
分,而仍不二, )
? 量子关联的实验成功表明世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洪
定国先生建议,,在目前认识世界的水平上,应该用 ‘ 客
观实在的整体性 ’ 观念取代 ‘ 物质无限可分 ’ 的观念, )
3、空宗、禅宗的狭义超元论
( 1)本质
? 坚持 认为所有的认识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皆为相,皆为法,
它们均自性为空或缘起性空,或者说,法即缘起,缘起即
法,空即缘起,缘起即空 。诚如, 金刚经, 所说:, 一切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
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原始佛教的缘起论 认为,,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
无则彼无,此灭则灭,,就是, 诸法由缘而起, 。也就是
说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为关系或条件,如
果离开了关系或条件也就不能生起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
? 空宗 主张, 我法二空,,即否认有一个我体,也否认有客
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诚如, 中论, 指出的:,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
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 禅宗 也认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处惹尘埃,
( 2)基本特点
①否认对象性世界的客观性,即既不承认现象世界的实在
性,也否认本体世界的真实性,认为对象性世界缘生缘灭,
自性为空,或性空幻有
② 认为 非对象性世界为, 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
有非无, 的, 最高实在,,即非对象性世界不是空无所有,
它是动念即乖,开口不得,任何意识活动都用不上力的
,存在,,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 非对象性存在, ——

③没有将对象性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与非对象性的, 空,
或, 无, 割裂为两片,而是认为它们彼此之间, 虽有分,
而实不二, (其典型表述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④ 认为 联系对象性世界和非对象性世界的是, 心,,
,性, 。禅宗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前念不生即
心,后念不灭即佛,,, 见性成佛,,, 即心即佛,,
等等,也就是说,是, 心, 或, 心生, 使非对象性世界
,显现, 为对象性世界
⑤坚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根据缘起论和空宗的观点,
所有对象性存在(包括现象世界和对象性的本体世界)均
缘起性空或自性为空,所以对它们, 应无所住, ;根据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而是仁者心动,,,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等观点,必须, 生其心,,否则,所有的对象性事物 ——
包括, 我法二空,,, 性空幻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等对象性观念 ——都不可能被确定下来,被说出来
( 3)一般程序
?, 始于有(对象性世界),中于无(非对象性世界),终
于有(对象性世界),
?, 金刚经, 中的一个标准思维程序,即是, 三千大千世界
(有),即非世界(无),是名世界,
?,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 禅宗也坚持著名的, 山水, 之辩
( 4)实例分析
①傅伟勋提出的, 超越一切人为思辨的超形上学, 。他认
为,庄子的,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的, 无无,,孔子的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易
无思也,无为也,,, 神无方,易无体,,, 中庸, 的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周敦颐的, 无极而太极,,等
等,均为超形上学思维或狭义超形上学思维
②,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一, 之外是什么?, 说它
是实有,可是在一般人所谓实有的意义上看,它是非有,,
,说它是非有,可是在一般人所说的非有的意义上,它又
不是非有,,所以它既不是实有,也不是非有
③ 般若性空思想 。关于般若性空观,崔大华先生在, 庄学
研究, 一书中作了如下说明:般若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对世
界本相的一种超越经验、理性之上的直观 ――“空,
在印度佛学的发展中,般若思想的空观也经历了一个义蕴
不断丰富的过程,它可简略概括为, 一切诸法性皆空,
(, 放光般若经 ·信本际品, ),也可进一步表述为罗什
所译, 金刚经, 的最后一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即, 性空幻有, 。然而它的
最后的、完满的表达,应该是龙树, 中论, 中的一偈: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
(, 观四谛品, 第二十四)这一偈语表明般若空观既是认
识、观察世界的方法(, 空,,, 假, 兼蕴的, 中道,
观);又是这一观察认识得出的结论(因缘而生的, 空,
相)
4、现代的广义超元论
( 1)本质
? 坚持认为 可以被我们如此这般指称和描述言说的主体、客
体及其相互关系,都是意识人类如此这般显现、设定、建
构、生产、创造出来的与人有关的对象性存在。原本既不
存在着可以被如此这般指称和描述言说的主体、客体,也
不存在着联系它们的所谓单元不二或二元对立关系,原本
不存在着与人有关的任何对象性存在
? 坚持认为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至上性,离开了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对象性世界永远不可能, 显现,
为对象性世界;另一方面,没有因人类实践活动显现、设
定、建构、生产、创造出来的对象性世界,人类永远不会
知道有一个, 超越一切人为思辨的, 非对象性世界的存在
( 2)基本特征
①坚持认为对象性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或者说,作为
我们认识对象的现象世界、本体世界及其相互关系都是
现实存在着的,即都可以被我们指称和描述言说,但是,
这一客观实在性或现实存在性必须是也只能是通过人类
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予以确认的
②非对象性世界不是所谓的, 最高实在,,而是, 无,
或, 非人类的世界,,它是不能被我们指称和描述言说、
不能动念,因而可以说是对于人类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
存在
③非对象性世界与对象性世界, 虽有分,而实不二,,
非人类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 虽有分,而实不二,
④认为联系对象性世界和非对象性世界的是主观的、感
性的、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所谓的, 心, 或抽
象的, 人类意识,
⑤坚持, 应有所住而生其心,,即坚持有所选择、指向
地显现、设定、建构、生产、创造,有所选择地进行指
称和描述言说
( 3)基本程序
,始于实践,中于认识,终于实践,,即所谓的, 实践,
认识,再实践, 。当然,这可能会是一个无限延续且周而
复始的过程。也就是说,始于显现、设定、建构、生产、
创造,中于指称和描述言说,终于实践显现、设定、建构、
生产、创造,依次类推
( 4)基本组成
①无执的二元论
②无执的单元论
③无执的狭义超元论
( 5)实例分析
?, 光在我们发现或发明之前是否存在?,
?, 参与者的宇宙,
?, 同时性的相对性,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应有所住而生其心,
5、马克思主义与广义超元论
( 1)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其实践性
? 孙正聿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是
人类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
存在:人创造了自己,人创造了人的世界;人永远创造着
自己,人永远创造着人的世界;人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
人的世界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
?, 人类的创造性、未完成性和无限的开放性,就是人类存
在的实践性。 ‘ 实践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
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 。
‘ 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李秀林:, 辩证唯物主义, 1999年版,第 231页),
( 2)实践是解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的基础
? 孙正聿认为,,整个近代哲学始终在思维与存在、客观与
主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中寻求思想的客观性,因而
始终是在 ‘ 认识论 ’ 的意义上去回答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表明,近代哲学对哲学基本问
题的理解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缺陷,这就是离开人的实践
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去回答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正
是针对这种状况,马克思尖锐地指出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
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说,‘ 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
已 ’” …… 实践论的反思方式,是一种 ‘ 从后思考 ’ 的方
式,是一种从发展了的形态去思索整体发展过程的方式。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
匙 ’”
( 3)实践使自然的世界变成属人的世界
? 孙正聿认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关系、主观与客观关系
的基础。同时,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在的自然变
成 ‘ 属人的自然 ’, ‘ 人化了的自然 ’,也就是使自然的
世界变成 ‘ 属人的世界 ’ 。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 ‘ 自在的
世界 ’ (自然的世界)和 ‘ 自为的世界 ’ (属人的世界),
?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 属
人的世界, 。实际上,如果我们依据马克思, 被抽象地
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
是无, 的光辉思想,也可以推论出 ——如果没有人类的实
践活动也就没有对人类有意义的所谓的, 自然的世界, —
—的结论
( 4)马克思实践论是广义超元论的理论基础 和哲学根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