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的争论与展

13.1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
13.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13.3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2
13.1.1 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
?符号主义 (主流学派)
?连结主义
?行为主义
13.1 争论
3
符号主义( Symbolicism)
? 又称:逻辑主义, 心理学派或计算机学派
? 原理:物理符号系统 (即符号操作系统 )假设和有限
合理性原理
? 起源:源于数理逻辑
? 学派代表:纽厄尔, 西蒙和尼尔逊等
13.1 争论
4
连结主义( Connectionism)
? 又称:仿生学派或生理学派
? 原理: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

? 起源:源于仿生学, 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
? 学派代表:卡洛克, 皮茨, Hopfield,鲁梅尔哈特

13.1 争论
5
行为主义( Actionism)
? 又称: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
? 原理:控制论及感知 — 动作型控制系统
? 起源:源于控制论
? 学派代表作:布鲁克斯 (Brooks)的六足行走机器人,
一个基于感知 — 动作模式的模拟昆虫行为的控制系

13.1 争论
6
13.1.2 对人工智能理论的争论
符号主义
?认为人的认知基元是符号, 认知过程即符
号操作过程;
?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计算机也是
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因此, 能用计算机来
模拟人的智能行为;
?认为知识是信息的一种形式, 是构成智能
的基础 。 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知识表示,
知识推理和知识运用 。
13.1 争论
7
连结主义
? 认为思维基元是神经元, 而不是符号处理过程;
? 认为人脑不同于电脑, 并提出连结主义的大脑工作
模式, 用于取代符号操作的电脑工作模式 。
13.1 争论
8
行为主义
? 认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 (所以被称为行为主义 ),
提出智能行为的, 感知 —动作, 模式;
? 认为智能不需要知识, 不需要表示, 不需要推理;
人工智能可以象人类智能一样逐步进化 (所以称为
进化主义 );智能行为只能在现实世界中与周围环
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 。
13.1 争论
9
13.1.3 对人工智能方法的争论
?符号主义,功能模拟方法
?连结主义,结构模拟方法
?行为主义,行为模拟方法
13.1 争论
13.1.4 对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的争论
?专用路线
?通用路线
?硬件路线
?软件路线
10
13.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文化的影响
11
13.2.1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 专家系统的效益
? 人工智能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
13.2 影响
13.2.2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劳务就业问题
?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化
?技术失控的危险
(美国科幻 作家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守
则” )
?社会结构变化
?心理上的威胁
12
13.2.3 人工智能对文化的影响
?改善人类知识
?改善人类语言
?改善文化生活
13.2 影响
13
13.3 对人工智能的展望
?人工智能的近期研究目标:
在于建造智能计算机, 用以代替人类从
事脑力劳动, 即使现有的计算机更聪明更有
用 。
?人工智能的远期研究目标:
探究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基本原理,
研究用自动机 (automata)模拟人类的思维过
程和智能行为 。
14
13.3.1 更新的理论框架
?人工智能尚存在的问题:
?宏观与微观隔离
?全局与局部割裂
?理论和实际脱节
13.3 展望
15
13.3.2 更好的技术集成
人工智能技术是其它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
学科技术的集成。
要集成的信息技术除数字技术外,还包括
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数据库、计算机图
形学、语音与听觉、机器人学、过程控制、
并行计算、光计算、生物信息处理等。
未来的智能系统还要集成认知科学、心理
学、社会学、语言学、系统学和哲学等。
13.3 展望
16
13.3 展望


生理学
脑模型
认知
执行
心理学
理解
智能
人机界面
语言学
语音
语法
语义
心理语义学
逻辑学
新系统
复杂事实
归纳法














自然
语言
理解













用 专家系统
机器翻译
系统
智能 CAD
/CAM系统
智能机器
人系统
第六代计算机研究计划的组成
17
13.3.3 更成熟的应用方法
期望研究出通用而有效的人工智能开发
方法:
更高级的 AI通用语言;
更有效的 AI专用语言与开发环境或工具。
13.3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