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LAN组网技术 【计划课时】8课时(要求预习教材第§4.3、§4.4和§6.1节) 【实物教具】网卡、BNC接头、T形头、双绞线、同轴电缆、50Ω终端电阻、中继器、HUB 一、LAN的基本组成 教材P109第§6.1节及图6-1。 以W/S系统为例: 打印机等 工作站(WS) 工作站 网间连接器 网卡 其他网络 ■ ■ 〨 电缆 服务器(FS) 工作站(WS) 1.硬件组成 教材P109第6.1.1~6.1.5节 ①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专用服务器/高档微机 ②工作站(Workstation)——通常是微机(有盘/无盘) ③传输媒介 (教材P75§4.3节及P75图4-2) a.双绞线(Twisted Pair Cable),“双绞”的作用是减少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可分为: ·STP(屏蔽)——可减少外部电磁干扰 ·UTP(无屏蔽)——价廉(常用) 特点:模拟传输(宽带信号)/数字通信(基带信号)均可使用 单位价格最低,但每根电缆只能直接连接一个站点,使线路总费用增加 抗高频干扰能力较差 使用双绞线需在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之间作出选择(教材P75第4.3.1节最后一段) 普通电话线是一种传输模拟信号用的双绞线,但不宜直接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信号(数字信号)传输(需经MODEM处理)。 b.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可分为: ·基带传输(数据通信)型 50Ω——RG-11 A/U型(粗缆,φ10mm) RG-58 A/U型(细缆,φ5mm) 93Ω——RG62型 ·宽带传输(模拟传输)型 75Ω——公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用 (还有一种300Ω扁平电缆) c.光导纤维(光纤,Optical Fiber) 主要用于:主干网(高速)/防雷击 d.无线传输(微波/红外/激光)——对环境气候(如雨、雾、雷电)比较敏感 ④网卡(NIC,LAN Card)——又称“网络接口卡”、“网络适配器” 教材P78§4.4节 是网络设备(电脑等)与传输媒介(如电缆)间的信号转换接口电路和协议支持部件。 ⑤其余共享的硬件资源(硬盘、打印机、Modem等) ⑥网络及网间连接器(HUB、中继器、交换器、路由器、网关、网桥等) 教材P110§6.1。5节 2.软件组成 ①网络操作系统(NOS)——主流为Novell公司的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 NT(Server版) ②工作站操作系统——MS-DOS、Windows 9X ③各种应用软件——如WPS、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LAN的三大基本网型 三个LAN协议(争用、轮询、令牌传递)分别与三个LAN的基本拓扑结构(总线、星、环)相结合,形成了三大基本网型: ·以太网 ·ARCNet网 ·令牌环网 其中以太网应用最广泛,按其所用电缆又可细分为: ·10 BASE 5 (粗缆以太网) ·10 BASE 2 (细缆以太网) ·10 BASE-T (双绞线以太网) ·10 BASE-F (光纤以太网) ·1 BASE 5 (低速以太网) ·10 BROAD 36 (宽带以太网) ·100 BASE 百兆高速以太网 ·千兆高速以太网 三、以太网(Ethernet) 1.概述 【以太网】符合IEEE 802.3标准(即采用CMSA/CD访问控制方式)的网络产品。 由美国Xeron(施乐)公司和Stanford(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并于75年推出,原为总线型,现已扩展到星形、星形总线、树形等。 2.以太网电缆标志: 【例】50Ω同轴电缆(基带传输型) —F 光纤 —T 双绞线 10 BASE 5 同轴电缆(每个网段最大长度500米) 电缆上传输的信号是基带信号(数字信号) 传输速率为10Mbs(兆位比特/秒) 75Ω同轴电缆(宽带传输型) 10 BROAD 36 同轴电缆(每个网段最大长度3500米) 电缆上传输的信号是宽带信号(模拟信号) 传输速率为10Mbs(兆位比特/秒) 3.以太网的特点 任何一个网上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其他的设备只能等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在传输数据时,“碰撞”便会发生而导致重发,直到没有出现碰撞为止。 (简言之,任何一个站点在传输数据时,其他站点必须等待——即所谓CSMA/CD访问控制方式或曰“争用”方式) 由于在介质上传输的信号有衰减,为了能够正确地检测出冲突信号,一般要限制最大电缆段(网段)长度。 4.10 BASE 5粗缆以太网(标准以太网) ①拓扑结构:总线型 网卡 收发器(Transceiver) ■ □ □ □ □ ■ 〨 最小2.5米 网段一 50Ω终端电阻(Terminator) 一端接地,一端可不接地 ■ □ □ □ □ ■ 〨 网段二 ②链路组成 a.电缆:RG-11 A/U 50Ω同轴电缆(芯径0.4″≈10毫米) b.收发器及其连接电缆 收发器 15芯插座 15芯插头 网段电缆 收发器电缆 DIX连接头(接网卡) (max.50米) 收发器与网络电缆连接方式:·夹、刺穿电缆(无需切断电缆,无需T形头) ·T形头连接(需切断电缆,连接工作量大) c.Ethernet网卡(以太网通用) 教材P78 【类型】 常用网卡类型 总线规格 适用机型 NE1000及兼容卡(8位) ISA总线 IBM-PC、XT NE2000及兼容卡(16位) ISA总线 286(AT)至486 NE3200及兼容卡(32位) EISE总线 EISA总线PC VL总线卡 (32位) VESA总线 486DX/2-66等 PCI总线卡 (32/64位) PCI总线 Pentium(586)等 注意:·用于无盘工作站时,应另配一只远程引导芯片(PROM) ·网卡接口形式(根据所用电缆形式选择) AUI插座(15芯)——10BASE5(粗缆以太网用,接收发器上DIX连接头) BNC插头(卡式)——10BASE5与10BASE2(粗、细缆以太网用,接T形头) TPI插座 ——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用,接RJ-45双绞线接头) d.终端电阻(终端匹配器、端接器) 每个网段一对。 功能:将传输到电缆端部的信号能量吸收掉,以消除干扰。 一端必须接地(电气安全与抗干扰的要求) e.BNC接头与T形头(采用T形头连接时) ③技术参数 最大网段长度:500米 工作站-收发器间最大间距:50米 两收发器间距:2.5米或其整倍数 一个网段最多支持的工作站数:100(中继器算一个) 工作站数量多于100个或网段长度超过500米时,应采用中继器来延长距离。 最多可用4个中继器、5个网段(其中仅3个网段可接工作站,其余只用于距离加长)。 网络最大总长度:2500米 ④特点 线路可靠性好,但安装不易(电缆粗硬),造价较高(电缆较贵且需增加收发器费用),传输距离长。目前仅作基干网或室外大距离布线时才用(与10BASE2或10BASE-T网混用)。 5.10 BASE 2细缆以太网(Cheapnet,廉价以太网) ①拓扑结构:总线型 网卡 ■ □ □ □ □ ■ 〨 最小0.5米 网段一 50Ω终端电阻(Terminator) 一端接地,一端可不接地 ■ □ □ □ □ ■ 〨 网段二 ②链路组成 以实物教具向学生展示 电缆:RG-58 A/U 50Ω同轴电缆(芯径0.2″≈5毫米) 市场上有带BNC连接器、标准长度(2米)的商品电缆出售 b.BNC连接器(装在电缆两端) c.BNC T型连接器(T型头) d.以太网卡 e.50Ω终端电阻(一端需接地) ③技术参数 最大网段长度:185米 两T形头间距:0.5米或其整倍数 一个网段最多支持的工作站数:30(中继器算一个) 最多可用4个中继器,5个网段(其中仅3个网段可接工作站,其余只用于距离加长)。 网络最大总长度:925米 ④特点 造价最低。线路可靠性不高,总线故障影响整个网络,传输距离短。一般用于集中式室内布线的机房环境。 【说明】 由于粗、细电缆的电气特性是一致的,因此可将粗、细同轴电缆网段混接于一个以太网上使用,以弥补细缆传输距离短而粗缆价格高、安装不便的缺点(通过粗、细电缆转接器或中继器相连)。它们还可通过HUB与10BASE-T网段混接,形成混合式以太网。 6.10 BASE-T双绞线以太网 ①拓扑结构: 小网络——星型(各站点通过HUB互连) 大网络——星型总线 网卡 双绞线(≤100m) HUB ■ □ □ □ ■ 〨 50Ω终端电阻(Terminator) 网段一 一端接地,一端可不接地 ■ □ □ □ ■ 〨 网段二 ②链路组成 a.电缆:无屏蔽双绞线(UTP),20~26AWG(芯径0.4~0.6毫米)(见本章未补遗) (不同于国内邮电常用的并行电话线) 按其传输性能,通常又分为—— ·1类线,用于≤5Mbps传输 ·2类线,用于≤5Mbps传输 ·3类线,用于10Mbps传输(最常用的10BASE-T网用电缆,4芯) ·4类线,用于20 Mbps传输 ·5类线与超5类线,用于100Mbps传输(8芯) ·6类线,除现有所有LAN外,还可支持未来更高速网(如千兆以太网) b.Etherhub——以太网用集线器 以实物教具展示 【HUB(集线器)】以星型拓扑结构将数据传输线路集中连接在一起的设备。 集线器是10BASE-T网络的重要设备,又称为有源的多口转发器(Multi-port Repeater),它的引入大大改善了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性能,增强了网络稳定性与可靠性。HUB一般有N个(4、8、12、16、24、32个等)双绞线接口RJ-45,M个(1、2、3、4个等)AUI或BNC接口,典型的8口HUB如下图所示,通过RJ-45接口可以连接8个工作站或其他HUB,通过AUI或BNC接口可与粗缆、细缆相连接。 HUB——“港湾”、“中心”的意思,中文译为“集线器”或“集中器”,顾名思义,HUB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枢纽之一,是网上计算机信息出入的“港湾”。采用HUB进行物理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被称为具有“星型”拓扑结构,与不用HUB的“总线型”或“环型”结构相比,星型结构最大的优点是可靠性与灵活性均较好,目前已成为网络连接的主流形式。 AUI(接粗缆) BNC(接细缆) …… RJ-45 RJ-45 …… RJ-45(接WS或其他HUB) 图中:MAU——内部收发器(接粗缆端口内部不用) HUB按其传输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型式: ·独立式(standalone)HUB 功能较单一,只是简单地将某端口发来的信号加以再生放大后,再传输给其他端口。其优点是价廉,但不能检测复杂的网络事件,适用于小型工作组组网。 ·堆叠式(stackable)HUB 由若干独立式HUB通过底板上的高速总线级联面成。可扩充性好,物理上是一个整体,故只要配置一个管理模块就可以管理所有单元。因价格适中,可扩充性好,适用于企业级工作组网。 以上两种HUB均采用CSMA/CD规则监听信号并采取相应动作,所以所有端口共享通信线路的总带宽,不能对特定端口分配专用带宽, 称“共享式”HUB。 ·交换式(switched HUB,即Switch,中文称“交换机”) 其原理不同于共享式HUB。它能接收发来的信息并加以临时存储,然后发到另一端口,每个端口都有其适用的连接,故可允许多对端口间同时相互传递数据而不引起冲突。(见右图) Switch不仅可作LAN的HUB,并可将LAN延伸到WAN。适用于复杂应用环境或组建大负荷LAN,或作主干网集线器。其价格极为昂贵。(普通HUB价格一般在二、三百元至千元,Switch一般价格在万元以上)。 ·底盘式(classis)HUB——集线器的“集线器” 框架结构,有一个特殊的机箱盒,可容纳数个基于共享式HUB、网桥、路由器或Switch HUB的模块。拥有先进故障检查和网络管理选件,高容错,可扩充,可升级,灵活性好,为用户提供一缆子解决方案的选择,适用于复杂网络环境组网。 【共享型以太网和交换型以太网】 根据HUB的类型,以太网可以分为共享型和交换型两种。共享型以太网的特点是各个计算机共享通信线路,也就是说,如果此刻有某个用户在使用线路,那么其他用户只能等待。所以如果使用的是10Mb共享型以太网的话,那么实际效果是所有用户网络信息流量的总和为10Mbps,所以共享型以太网的带宽比较小,无法承受大数据量的传输。交换型以太网的特点是用交换机代替普通HUB,交换机可以用使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此网络。这样如果使用10Mb交换型以太网,每个用户就可以独自享用10Mbps的传输速率而不用去考虑其他用户的使用情况,因此网络的实际带宽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当然网络造价要高许多。(由此应有一个印象:数据传输的实际速率不仅与线路本身允许的传输速率有关,而且往往要受到带宽和传输方式的制约,尤如汽车的实际行驶速度不仅与汽车本身允许的最大速度有关,而且要受道路宽窄和交通管制情况制约一样)。 HUB按其功能又可分为三种形式: ·有源HUB(Active HUB):带稳压电源,能对信号整形再生放大,并监测数据通信情况 ·无源HUB(Passive HUB):对被传送的信号不作信号整理增强(无放大整形电路) ·智能HUB(Intelligent HUB):提供网络管理服务、桥接、路由和网关等功能(大型网络主干集线器) c. RJ-45接头(注:国内并行电话线接头为RJ-11) d.以太网卡(须带RJ-45插座) ③技术参数 双绞线最大长度:100米 网络最大跨距:2.8千米 一个HUB可连接的最大工作站数:由HUB端口决定 ④特点 线路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可以有管理功能,成本适中(高于10BASE2)。 7.10 BASE-F光纤以太网 拓扑结构:簇型 ②链路组成 光纤HUB(2万元) 光纤网卡(3千元) 光纤 ③技术参数 光纤网段:≤2千米 ④特点 适用于特殊场合(抗电磁干扰/有雷击) 四、其他LAN类型 1.ARCNET网 ARC(Attached Resource Computer)NET是美国Datapoint公司78年1月推出的LAN产品,由于推出时间较早,组网灵活,可扩充性好,价格便宜,故占有一定LAN市场。 ARCNET采用确定性网络协议——令牌总线(IEEE 802.4),所以确定性、可调整性、可靠性均好,但传输速率很低(2.5Mbps),主要用于实时性、可靠性及优先性方面要求较高的工业控制(过程控制)网络中。 ①拓扑结构 星型(簇型)——使用低阻网卡 8端口(BNC/RJ-45) 8端口(BNC/RJ-45) 4端口(BNC/RJ-45) A.HUB A. HUB B。HUB ≤610m ≤30m ■ ≤30m ≤610m WS WS WS FS WS WS 技术参数:最大跨距6.7千米 最大站点数:255个 b.总线型——使用高阻网卡 ■ ■ 〨 1m min. ■ ■ 〨 技术参数: 每个总线网段上最多8个站点 T形头间距:≥1米(采用BNC接头连接时) 最大网络长度:≤310米(同轴电缆) ≤120米(双绞线) 最大跨距:6.7千米 c.混合型 ■ ■ 〨 1m min. ■ ■ 〨 WS FS A. HUB B。HUB ■ ②链路组成 电缆:RG-62 A/U 93Ω同轴电缆(芯径0.25″≈6.3毫米)/105Ω无屏蔽双绞线/光纤 网卡:RX-NET等ARCNET专用网卡 低阻:PC110、PC120、PC130、PC250、PC260 高阻:PC210、PC220 A.HUB(8端口):至少一个 P.HUB(4端口):按需 93Ω终端电阻:P.HUB未用结点必须各用一个封堵之。 ③技术参数 最大连接距离:610米(A.HUB-A.HUB或A.HUB-站点——同轴电缆) 120米(A.HUB-A.HUB或A.HUB-站点——双绞线) 30米(A.HUB-P.HUB或P.HUB-站点) ④特点 连网距离远/传输速率低(2.5Mbps) 2.令牌环(Token Ring)网 令牌环网是LAN中最传统的组网方式之一,84年由IBM公司率先推出,目前仍为最适合于采用光纤传输的网络结构(因其实时性、传输效率、地理范围等均优于采用CSMA/CD的以太网)。 目前国际上生产令牌环网络产品的厂家有数十家,IBM公司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目前Novell公司在环网组网配置上只支持IBM的令牌环网及其兼容产品。以下介绍的即为IBM公司的令牌环网。 ①拓扑结构 从理论上讲,令牌环网在物理上应是一个环形结构,但IBM的令牌环网并非一个简单的环形结构,而是由星型和环型结构两个层次组成。所以可分为: a.星型拓扑的逻辑环型——单MAU(MAU,Multistation Access Unit,即多路访问部件) b.星型/环型混合结构的物理环型——多MAU ≤120m(所有MAU间连线总长) R1 R0 令牌 R1 R0 ≤45m ②链路组成 电缆:150Ω屏蔽双绞线(STP) 100Ω无屏蔽双绞线(UTP) 光纤(大电缆系统用之) 【注】根据网络规模,IBM令牌环网可分为可移动的“小电缆系统”和不可移动的“大电缆系统”。当网络中站点数大于96或MAU数大于12个时必须使用大电缆系统。 令牌环网专用网卡:4Mbps或16MBps(两种) MAU:IBM 8228 d.中继器:IBM 8212,IBM 8219(光纤) ③技术参数(小电缆系统) 最大站点数:96个 8228 MAU数:最多12个 8228 MAU间及与站点间最大距离:45米 MAU间连接电缆总长度:120米 传输速率:4Mbps或16MBps(取决于网卡) 网络最大跨距:大于10千米 ④特点 用于大区域分布控制或实时性强的应用环境 3.高速网络技术(100Mb或更高)简介 ①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所用集线器一般为交换式。目前主要有两种竞争标准—— 100 BASE-T 802.3u (具有10/100Mb自动协商功能) 100 BASE-VG 802.12 其中100 BASE-T 可通过升级网卡和HUB将10 BASE-T网直接提升为100Mbps,从而保护用户的投资。具体又可分为三个子类 ·100 BASE-TX (双绞线) ·100 BASE-T4 (双绞线) ·100 BASE-FX (光纤) 目前1000 BASE-T技术方案亦已出台(采用光纤)。 ②FDDI(光纤环网)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高速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案,1982年10月由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研究所)X3T9.5委员会提出,现已基本完成。 FDDI网传输速率高达100Mbps,而正在发展的FDDI-Ⅲ、FDDI-Ⅳ、FDDI-Ⅴ的速率分别高达400 Mbps、600 Mbps和1.2 Gbps。 A.拓扑结构 FDDI的物理拓扑有环型或带树型的环或带星型的环,既可作LAN,亦可在大地理范围(100~200千米)内作大型企事业的骨干网络,实现数据、语音、图像综合服务。 FDDI采用双环结构:主环(正常数据传输用)和副环(冗余的备用环)。 FDDI的站点有DAS(双连接站)和SAS(单连接站)两种。 DAS——同时连接主、副环(使用两个光收发器)——可靠性好 SAS——只与主环连接(使用一个光收发器)——成本较低 网络配置时,可将较重要的站点作DAS,以提高可靠性,将一般的站点作SAS,以降低成本。 SAS FC 副环 DAS (FDDI集中器) SAS DAS 主环 B.链路组成 a.光纤: 多模光纤——提供多条光通路(LAN多用之) 单模光纤——提供一条光通路(WAN用之) b.FDDI网卡(1~2万元/个) c.FDDI集中器(Concentrator):一般以HUB形式提供 C.技术参数 最大站点数:500个 最大网段长度: 2~ 4千米(多模光纤) 40~60千米(单模光纤) 最大环网长度:100千米 d.特点 价格昂贵,主要作复盖面积较大的园区网(如校园网)的主干网。 ③ATM(异步传输模式)网 传统网络传输是以可变长度的数据帧为单位,而ATM的数据传输、复用、交换均以信元(cell)为基本单位,每个信元53个字节,十分短小,既适合于高速交换,又适应于不同速率的要求。 ATM网是以ATM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形结构,支持LAN和WAN。 传统网络——单一传输速率 ATM网络——可以以各种速率支持各种信息传输,形成所谓“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传输速率≥155Mbps,代表了未来高速信息网的发展方向。 【参考】《中国计算机报》99年12月30日文: 一系列曾经红极一时、继而又被打入冷宫的概念,记录着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史上激烈竞争的精彩片段。100VG与100BASE-T抢占100Mbps以太网卡制高点的争斗已见分晓;ATM与千兆以太网争夺企业网市场的较量胜负已定;令牌环最终让位于TCP/IP;FDDI寿终正寝,渐被人们遗忘;ISDN市场生命力如何,尚待观察;交换机与路由器各有用武之地,且正走向融合;Cable Modem与ADSL之争还在继续;IP一统天下已成定局…… 五、网间连接器 1.中继器(Repeater) 用于连接同一网络的两个网段(用中继器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网络,各网段上的工作站可以共享一个文件服务器)。 当某一网段的长度或站点数超过技术参数限定值时,使用中继器可对衰减的信号放大、整形,再传输给下一网段。 中继器两侧必须为同一种电缆系统(粗、细同轴电缆算同一系统) 2.网桥(Bridge) 用于连接两个以上同类(网络操作系统相同)的网络,以扩展距离和功能。 由网桥连接的两个同类网络上,可能具有不同类型的网卡、传输媒介和拓扑结构,因此网桥的功能比中继器复杂得多。它既要象中继器那样具有信号放大、整形、传递的功能,又必须具有进行信号收集、缓冲和进行格式变换等功能,所以必须配备相应的网桥软件来实现。 内桥——由文件服务器兼任 外桥——由专门PC担任 其特点是相连的两个网络之间具有固定的连接路径。 ■ □ □ □ □ ■ 〨 网桥 网段1(总线网) 3.路由器(Router) 用于两个以上同类网络互连。 具有网桥全部功能,增加了路径选择功能(可自动选择最佳路径)。 内部路由器——由文件服务器兼任(Novell网的文件服务器最多可连接四个局域网,此时即为Novell网的内部路由器) 外部路由器——由专门PC担任或成品 Bus ■ ■ 〨 Star 内部 路由器 外部 内部 路由器 路由器 Ring ■ ■ Bus 〨 (据称ATM技术将消除本地与远程网络的界限,使网络无需以路由器为基础) 4.网关(Gateway) 用于异类(使用不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连(如LAN与WAN、LAN与大型机等)。网关除了具有路由器的全部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由于网络操作系统差异而引起的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 Novell网上一般用PC作网关硬件设备,配专门网关软件。 六、LAN系统选型实例分析 【例一】设计一学校教学网络 设计要求:50个工作站,同一机房内,线路可靠性满足使用即可(用户数据丢失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力求价廉。 1.组网方案分析: 根据“同一机房”、价廉和线路可靠性三项主要设计要求,确定选用10 BASE2为最佳方案。 2.确定拓扑图 [方案一]总线型 25 WS + 1 FS ■ ■ 〨 Repeater 25 WS + 1 WS/FS ■ ■ 〨 设备清单: 文件服务器: 2台高档微机(1台为备用服务器兼作工作站) 工作站: 49台PC(按工作要求配置) 网卡: PCI网卡一块(FS用)+NE2000网卡50块 中继器: 一个 终端电阻: 2对 网络连接件(T形头+BNC头+2米细缆): 50套 打印机: 一台 桌椅: 50套 UPS: 一台 机房电源布线费用 空调或通风设备费用 [方案二]树型 ■ ■ ■ ■ 〨 〨 FS ■ ■ ■ ■ 〨 〨 与上一方案比较:网卡增加3块,终端电阻增加2对,但省了一块网卡,硬件成本有所下降。但走线布置比较麻烦。 【例二】设计一办公搂网络管理系统 设计要求:五层楼,每层长度不超过100米,每层站点数不超过10个,线路可靠性要求较高/有故障隔离功能 1.组网方案分析: 单独的总线型、环型、星型结构均不适宜有故障隔离要求的层楼布线问题(一处线路故障易造成大面积网络瘫痪)。 每层楼间宜用星型(10 BASE-T),各楼间用粗缆或细缆总线(10 BASE5或10 BASE2)。 2.确定拓扑图 ■                ■ 作业题 以太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采用哪种通信协议和访问控制方法? 在某网卡说明书中,AUI、BNC、TPI分别表示什么?与什么电缆连接? 10 BASE 5和10 BASE 2在网络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否在于所用网卡的不同?你认为主要区别在哪里? 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总线型以太网为什么要使用终端电阻?终端电阻为什么要接地? 常见高速网络技术有哪些?与传统网络技术相比,ATM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网间连接器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简述以太网电缆标志各部分的含义。 简述10 BASE 5与10 BASE 2和10 BASE-T以太网在网络硬件组成上的主要区别。 写出以下网络英文术语的中文含义: repeater UTP STP Ethernet router gateway bridge HUB switch 补遗: 【STU与UTP】STP与UTP的差异在于UTP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而STP在双绞线和外皮之间增加了一个铝箔屏蔽层,以提高抗干扰性,其价格亦为UTP一倍以上,主要用于军事网络、股票网络等。而且使用STP的网络所有插口和配套设备均应为屏蔽型,否则达不到真正屏蔽的效果。所以整个网络造价会高出许多。UTP其分为1~5类,目前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是3类和5类。快速以太网(传输带宽为100MHz)应使用5类或超5类UTP,后者性能比前者好得多,比如近端串扰、衰减串扰比等参数均有不少改善,传输带宽也是100MHz,是目前市场的主流。 《微电脑世界》1999年第18期P59 【光纤软跳线】光纤的传输是单方向的,所以两机间如果连接光纤的话,必须至少是两根光纤,一根发送数据,一根接收数据。一般的光纤又分为2芯、4芯、6芯、8芯光纤等,可以连接到多个计算机。一般来说,多芯光纤并不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的网卡上,而是连接到一种叫做光端器的设备上。还有一种光纤,即所谓“光纤软跳线”,它并非一般常识中的那种JUMPER,也是光纤,一根光纤软跳线中只含有一根光纤,只能进行单向的数据传输,其作用就是连接光端器和计算机上的网卡。一般连接一台计算机需要两根光纤软跳线,一根发送数据,一根接收数据。 《微电脑世界》1999年第18期P59 【WWW网站一般架构】 WINDOWS NT Servers UNIX HOST (WWW,Mail,Proxy Servers) (WWW Servers) DDN专线等 Modem Router Switch Internet 光纤(主干线) Modem Pool Switch,HUB… PSTN … 电话线 电话线 … PC PC PC 远程计算机 部门级局域网 (拨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