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学习辅导
,测量学,
同济大学 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测量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测量
学习要点
◆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 建筑施工测量
◆ 建筑工程变形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
概述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主要指工程建设阶段的 施工测量 (施工放样、测设 )。
?基本任务,建筑物轴线、标高的现场 放样定位 ;
?要求,设置轴线、标高的现场标志,满足所设计的
位置和精度要求。
一,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二,施工测量的主要特点
?精度要求高
?责任重 (多复核 )
?配合施工,现场计算多
?施工控制网布置难度大 (通视,使用方便,点位保存 )
施工测量
的基本工
作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一,设计长度的测设
二,设计角度的测设
三,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四,设计高程的测设
五,设计坡度的测设
六,铅垂线的测设
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设三个基本量:
水平距离 D
水平夹角 ?
高 差 h
?通过测设 D,?来放样点的 平面位置 X,Y;
?通过测设 h来放样点的高程 H。
一,设计长
度的测设
1.钢尺法测设,经纬仪定线;
钢尺测设 DAB;
用大木桩标定 B。
已有,起点 A、和 AB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 DAB(设计已知 )
定,终点 B
注,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考虑距离的
改正数,实际测设的距离为 (P301 例 ):
D?=D-?Dk-?Dt-?Dh (11-2-1)
一,设计长度的测设
测距仪测设距

A
B
2.测距仪法测设,






镜◆ 在 A安置测距仪 (或全站仪 );
在 B附近安置反光棱镜;
◆ 观测 AB距离、调整棱镜位
置,直至与设计距离相等,
定 B标志。
● 测距仪观测斜距时,应读
竖直角,改正成平距;
● 全站仪直接读取平距。
二,设计角度的测

已有, 测站 A、后视方向 B
已知, 水平角数据 ?(设计已知 )
定,C方向
C?
C??
?
测站 A
后视 B
待定点
C
1.一般方法放样 ?角 (经
纬仪正倒镜分中法 )。
C?
C??
二,设计角度的测设
—— 放样已知数据的水平角
2.精确方法放样 ?角
2.精确方法放样 ?角 (多测回修正法 )
?用“正倒镜分中法”测设 ?角 (实际得 ?1,C1);
?多测回观测 ?BAC,取平均得 ?1 ;
?计算改正值 C1C,修正得精确位置 C。
例,已知 AC1=85.00米,设计值 ?=36?,
设测得 ?1=35?59?42?,计算
修正值 C1C 。
解,??=?-?1=18?
C1C=85tan0?0?18?
=0.0074m
≈7mm
得,点位修正值为 7mm(向外 )
待定点
C1
测站 A
后视 B
?1
??
?
C
三,设计平面
点位的测设
?现场至少有一条基线 (两个相互通视的已知点 )
测设方法 测设数据
直角坐标法 角度 ?(直角 ),距离 D
极坐标法 角度 ?,距离 D
距离交会法 距离 D1、距离 D2
角度交会法 角度 ?1,角度 ?2
三,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 将设计的平面点位测设到实地上。
(一 ).直角坐标法
72.000m(检核 )
(一 ).直角坐标法 (多用于建筑物轴线的放样 )
A
B
X?=600.000m
Y?=700.000m
X?=600.000m
Y?=900.000m
建筑基线
?现场有控制基线,且待测设的轴线与基线平行。
待建房屋


A B
X?=698.000m
Y?=832.000m
X?=650.000m
Y?=760.000m
60.000m 68.000m50
.0
00
m
50
.0
00
m
(二 ).极
坐标法
(二 ).极坐标法
1.计算放样数据 (P303公式 ):
A
B
(XA,YA)
(XB,YB)
P
(XP,YP)
设计
2.用经纬仪测设 ?,用钢尺测设 D,得 P点设计位置。
?AB=tg-1 YB-YAX
B-XA
?AP=tg-1 YP-YAX
P-XA
?=?AP-?AB
D=?(XP-XA)?+(YP-YA)?
?AB ?AP
?
D
极坐标放样算
例例,右图中 J,K为已知导线点,P为
某设计点位。按图中数据计算
在 J点用极坐标法测设 P点的放样
数据 ?,D。
K
J
P
XK=746.202m
YK=456.588m
XJ=502.110
m
YJ=496.225
m
XP=450.000
m
YP=560.000
m
?
D
解:
?XJP=XP-XJ=-52.110
?YJP=YP-YJ=+63.775
?XJK=XK-XJ=+244.092
?YJK=YK-YJ=- 39.637
① D=?(-52.110)?+63.775?= 82.357m
② ?JK=tg-1 =360?- 9?13?25?=350?46?35?-39.637+244.092
?=?JP-?JK=129?15?07?-350?46?35?= 138?28?32?
?JP=tg-1 =180?-50?44?53?=129?15?07?+63.775-52.110
(三 ).角
度交会法(三 ).角度交会法
A
B
P
(XA,YA)
(XB,YB)
(XP,YP)设计1.计算 ?AB,?AP,?BP,
则,?1=?AP-?AB
?2=?BP-?AB
?1
?2
2.在测站 A测设 ?1,得 AP方向;
在测站 B测设 ?2,得 BP方向,
相交得 P点,定 P点标志。
?测设时,通常先沿 AP,BP
的方向线打“骑马桩”,
然后交会出 P点位置。
?注意 交会角 30????150?
?
(四 ).距离交
会法(四 ).距离交会法
A
B
P
(XA,YA)
(XB,YB)
(XP,YP)设计1.计算 DAP,DBP
DAP
DBP
2.在测站 A用钢尺测设 D1;
在测站 B用钢尺测设 D2,
相交得 P点,定 P点标志
?通常待定点 P离已知点
A,B不超过一尺段,地
面平坦,便于钢尺作业。
四,设计高程的测

1.测设设计高程
已有 水准点 A
已知 B点设计标高 HB
定 HB标志
例,已知水准点 A的高程
HA=24.376m,要测
设某设计地坪标高
HB=25.000m。测设
过程如下:
?在 A,B间安置水准仪,在 A竖水准尺,在 B处设木桩;
?对水准尺 A读数,设为 a=1.534m,则:
水平视线高 Hi=HA+a=24.376+1.534=25.910m
B点应读数 b=Hi-HB=25.910-25.000=0.910m
HA=24.376
HB=25.000
大地水准面
A
B
(P306 图 11-10)
a Hi b
?调整 B尺高度,至 b=0.910时,沿尺底做标记即设计标高 HB。
四,设计高程的测设
2,高程的传
递放样2.高程的传递放样
?待测设高差大,用钢尺代替水准尺。
A
B


HA
HB
hAB
b1 a1
b2a2


∵ hAB=HB-HA
=(a1-b1)+(a2-b2)
? b2=(a1-b1)+a2-hAB
?同样方法也可向高处传递高程。
五,设计坡度的测
设五,设计坡度的测设
道路、管道等施工中,须测设斜坡线,可用经
纬仪或水准仪进行测设。
i
i
设计斜坡线
A
B
?当水准尺读数为 i时,尺底位于设计斜坡线上。
i
i
i
六,铅垂线的测
设六,铅垂线的测设
?挂垂球得铅垂线
精度差,稳定性差 (易受风力影响 ),操作费力。
?用专用仪器 —— 铅垂仪 投测铅垂线 (P308图 )
?能向上、下瞄出精确的铅垂视线
?能向上、下投射出精确的铅垂激光束

1/30000
1/200000
生产厂 型号 铅垂线精度
日本 SOKKIA公司 PD3 1/40000
瑞士 leica公司 WILD NZL
WILD NL
WILD ZL
?部分铅垂仪及型号:
铅垂仪
建筑 施工控制测量
?为施工场地 建立施工专用控制网
?平面控制 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 (平坦地区 )
导线网、三角网 (山区或条件复杂地区 )
?高程控制 布设水准点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一,概述
二,平面施工控制网
特点
?特点
?精度要求高;
?采用建筑坐标系 (坐标轴方向与建筑群主轴线平行
或垂直 );
?各边相互平行或垂直,且为整数;
?点位便于保存 (布置于设计的通道位置 );
?测设控制点,然后调整。
?优点
计算简单 —— 用加、减法计算直角坐标法放样数据
使用方便 —— 布置在待测设建筑物的就近位置
放样迅速 —— 用直角坐标法放样
二,平面施工控制网
(一 ),建筑基
线(一 ),建筑基线
—— 建筑场地较小、简单时用。
1.基本形式
?至少三点,可作检核
2.测设方法2.测设方法
(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 平行推移法
1 2
3
建筑红线,由拨
地单位标定于现场
A B
C
d1 d1
d2
d2?根据 1,2,3点平行推移得 A,B,C。
?调整 A,B,C使 B为直角,AB,BC为整数。
?一般 精度要求:
?ABC=90??10?
AB,BC相对误差 ?1/10000
?
D
?根据 1,2点坐标与 A,B,C的设
计坐标反算放样数据 ?i,Di。
?在测站 2,用极坐标法测
设 A,B,C。
?调整 A,B,C,满足直角
和距离关系。
建筑基线测设方法
(2)(2).根据测量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
1
2
A
B
C
?根据导线点 1,2,测设建筑基线点 A,B,C。
(二 ),建筑方格
网(二 ),建筑方格网
—— 大、中型建筑场地用。
1.建筑方格网的布置
?主要特点
?分级布置;
?采用建筑坐标系;
?考虑建筑群布局,边长取整数;
?测设精度高,先测设,再归化;
?点位须长期保存。
?
?归化公式 P311(11-3-3),(11-3-4),(11-3-5),(11-3-6)
三 ),建筑坐标与
施工坐标的换算(三 ),建筑坐标与施工坐标的换算
?建筑坐标系,X?O?Y?
?测量坐标系,XOY
?建筑坐标系原点
的测量坐标,XOYO
?X?轴在测量坐标系
中的坐标方位角 ?.
Y?
X?
O?
?
YO
XO
XP
YP
Y
X
O
P
1.建筑坐标换算
成测量坐标1.建筑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
XP=X0+XP?cos?-YP?sin?
YP=Y0+XP?sin?+YP?cos? (11-3-1)
? ?
Y
X
O
?
YO
XO
XP
YP
Y?
X?
XP?
YP?
P
例,某建筑坐标系如下图,P点在建筑坐标系中的坐
标为 P(80.000,40.000),将其换算成测量坐标。
建筑坐标换算成
测量坐标例
XP=X0+XP?cos?-YP?sin?
YP=Y0+XP?sin?+YP?cos? (11-3-1) A
O
B
P?
20?30?
X0=1218.570
Y0=3054.600
解, 由坐标转换公式:
P点的测量坐标:
XP=1218.570+80cos20?30?-40sin20?30?
=1279.495
YP=3054.600+80sin20?30?+40cos20?30?
=3120.083
2.测量坐标换算
成建筑坐标2.测量坐标换算成建筑坐标
XP?= (XP-X0)cos?+(YP-Y0)sin?
YP?=-(XP-X0)sin?+(YP-Y0)cos? (11-3-2)
Y
X
O
?
YO
XO
XP
YP
Y?
X?
XP?
YP?
?
?
P
三,高程施工
控制网
?预埋水准点,一个工地至少设 2~3个点,定期校测;
?点位稳固,便于保存,便于使用;
?布设水准路线,引测新设水准点的高程。精度满足
施工要求。
三,高程施工控制网
建筑 施工测量 概述建筑施工测量
一,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 建筑物定位
? 建筑物详细测设
? 轴线控制
? 基础施工测量
二,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 厂房控制网和柱列轴线测设
? 基础施工
? 建筑构件安装
三,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 轴线控制点的垂直投影 (轴线投测与垂直度控制 )
? 高程传递
民用建筑
施工测量
一,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建筑物定位
2.建筑物详细测设
3.轴线控制
4.基础施工测量
(一 ).建筑物的
定位1.建筑物的定位
测设建筑物外墙中心线交点,钉角桩。
A
F
1 6
B
C
D
E
2 3 4 5
P
N
Q
M
1.根据规划道路
红线进行建筑物
定位?根据规划道路红线进行建筑物定位
当设计建筑物靠近规划道路时,可根据规
划道路红线进行建筑物定位
已有
新建
(b)直角坐标法
2.根据与原有建筑
物的关系测设?根据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测设
已有 新建
(a)延长直线法
◆ 考虑墙厚度新建
(c)平行线法
(2建筑物详细测

—— 根据建筑物主轴线测设各内墙 (承重墙 )
轴线,钉中心桩。
A
F
1 6
M N
Q P
B
C
D
E
2 3 4 5
中心桩
2.建筑物详细测设
3建筑物轴线控制
—— 钉轴线控制桩或设置龙门板,保存轴线位置,
便于施工时恢复轴线。
图 11-25 龙门桩和龙门板
3.建筑物轴线控制
(四 ).基础施
工测量
—— 开挖基槽或开挖基坑,槽底或基坑底标高控制。
◆ 确定开挖边线;
◆ 控制开挖深度;
◆ 基础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
水平桩
-1.200m
-1.500m
4.基础施工测量
二,工业建筑
施工测量
二,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1.厂房控制网和柱列轴线测设
2.基础施工
3.建筑构件安装
(一 ).厂房矩
形控制网和
柱列轴线测

根据建筑方格网测设厂房矩形控制网;
◆ 要求:直角误差 ??10?;距离误差 ?1/10000
◆ 大、中型厂房的矩形控制网可分二级布置。
1.厂房矩形控制网和柱列轴线测设
柱列轴线桩
沿厂房控制网钉柱列轴线桩;
◆ 大、中型厂房可沿矩形控制网钉“距离指标桩”,
然后根据距离指标桩钉柱列轴线桩。
2,柱基础施工
杯型基础施工:
1.基坑放样 —— 钉定位小木桩,画基坑开挖线;
2.基坑抄平 —— 基坑的高程测设;
3.基础模板定位。 定位小木桩
图 11-27 柱基础施工控制桩 图 11-28 杯型基础
2.柱基础施工
3,建筑构件安装
厂房主要构件,
柱子、吊车梁、屋架、天窗架、屋面板,等。
构件按设计尺寸预制,安装时应达到一定精度。
图 11-29 预制厂房柱子的弹线
柱子安装测量 三个要求:
a).牛腿面标高等于其设计标高;
b).柱脚中心线与柱列中心线一致;
c).柱身垂直。
3.建筑构件安装
柱子安装测量注意事项:
图 11-30 柱子的竖直校正
◆ 经纬仪检验校正,消除横轴误差;
◆ 经纬仪严格整平,竖轴铅垂;
◆ 柱子受较大温差会产生变形,应避免。
2.吊车梁安装测量
(1).牛腿面标高抄平
要求:标高误差 ??5mm
(修平或加垫块 )
(2).吊车梁中心线投测
吊车轨道安装测量
(1).将轨道轴线投测到吊
车梁顶面上;
(2).轨顶标高测量,调整
填块;
(3).轨距控制;轨距误差
??10mm。
吊车梁安装测量
三,高层建筑
施工测量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2.轴线控制点的垂直投影
3.高程传递
三,高层建筑 施工测量
(一 ).基础施
工测量
桩基础,深基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钢结构 ),垂直度控制。
(一 ).基础施工测量
1.轴线测设,设置轴线控制桩;
2.桩位测设;
3.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位置测设;
4.基坑抄平,底板垫层放样;
5.地下建筑轴线放样;
6.至 ?0,基础施工结束 。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二 ).轴线控制
与轴线投测(二 ).轴线控制与轴线投测
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布置在 ?0层面上,标志牢固、精
确。选择点位时,应参考设计图纸,考虑以下因素:
① 控制网各边应与建筑轴线平行;
② 相邻控制点应通视;
③ 控制点的铅垂线方向应避开横梁和主钢筋。
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布置
2.平面控制点的
垂直投测
① 沿控制点铅垂线设预留孔 (20cm?20cm?30cm?30cm);
② 用垂准仪向上投测控制点。
2.平面控制点的垂直投测
3高程传递
1.利用水准仪、钢尺传递高程。考虑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2.全站仪天顶测距法。
3.高程传递
竣工图测绘 (略 )
4.建筑竣工总平面图编绘
由于施工误差和设计变更,使建筑
及有关设施的施工位置与设计位置产
生差异。竣工图全面、准确反映各建
筑设施最后的实际位置,以利日后建
筑物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等。
建筑总平面图应边施工、边编绘,
特别注意隐蔽工程的施工位置。
§ 11-7 建筑工程变形
观测建筑工程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 变形 包括三个方面,沉降、水平位移 和
倾斜 。由于建筑物的重量,使地基受荷载而扰动,
引起建筑物 沉降 ;由于横向力作用于建筑物地基,
使建筑物产生 水平位移 ;建筑物在平面上不均匀沉
降,使建筑物产生 倾斜 。此外,由于沉降与水平位
移的共同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使建筑物产生裂缝,
直至倒塌。
变形观测 就是用测量的手段,观测建筑物沉降、
水平位移和倾斜的变化量,并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变
化量,确定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以利采取相应措施。
一,沉降观测 沉降观
测点
1.高程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 点位稳固,在沉降变形区以外;
◆ 不宜过远,通常一站能引测到观测点;
◆ 每个工地设置 2?3个,以便检核;
◆ 一般需要与国家水准点联测,获得绝对高程;
◆ 冻土地区应埋深至冻土线以下 0.5米处。
一,沉降观测
2.沉降观测点的
布置
◆ 沉降点埋设图:
◆ 沉降点分布示意图: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 一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待观
测建筑物外围,能反映建筑
物整体沉降情形的位置。
3.观测时间、方法
和精度要求
◆ 观测时间按工程进展具体确定。
◆ 观测精度须使用 DS1级精密水准仪及铟钢
带精密水准尺,沉降数据报至 1mm?0.1mm。
◆ 控制视线长度,一般不超过 50m。
◆ 测站位置相对固定,以尽量减少仪器 i角
的影响。
3.沉降观测的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
4.沉降观测的成果
整理
沉降观测成果内容
◆ 基准点与沉降点的点位分布图;
◆ 沉降观测日报表 (当次观测结果 );
◆ 沉降观测汇总表 (P333 表 11-1);
◆ 沉降曲线图 (P334 图 11-46);
◆ 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一个阶段观测全部结束 )。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 每次观测成果精度应符合要求。
◆ 每次观测成果须及时上报 (上报“本次沉降”与“累
计沉降”数据 ),当沉降变化异常时,工程施工及时
采取措施。
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图
二,倾斜观测
(一 ).基础倾斜观测 (P335 图 11-47)
B1
B2
?h
i
倾斜度 i=—— ?hL (11-7-1)
二,倾斜观测
(二 ).上部倾斜
观测(二 ).上部倾斜观测
● 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法:
◆ 挂垂球法
◆ 经纬仪 (全站仪 )垂直投影法 (P336 图 11-49)。
◆ 由于高度角较大,投影读数以盘左、盘右取平均;
◆ 观测位置过近时,可加装 直角目镜,以利观测高处。
◆ 加测水平距离,可根据垂直角计算出观测高度 H。
?
H倾斜度 i=—?H
D
?
H H=Dtan?
三,位移观测
(一 ).基准点上观测法 (P336 图 11-50)
测定观测点的
角度变化 ??,计
算位移量 ?:
?=D— ( 11-7-5)???″
◆ 瞄准测点的视线方向必须与测点的位移方向基本
垂直。
◆ 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 A点建立观测墩,以消除对
中误差。
三,位移观测
??
?
D ?
A
B
??
位移前
位移后
(二 ).位移点上
观测法(二 ).位移点上观测法
(P337 图 11-51)
以位移点 M为 测站,观测对基准点 A,B的水平角
变化 ??=??-?,从而计算位移量 ?:
???
?
M
M?
AB
D1D2
( 11-7-6)
◆ 位移点 M与基准点 A,B位于基本一直线上,且 M点
位移方向垂直于 A,B直线。
"
"
21
21
?
??
???
?
???
?
??? DD
D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