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
第三节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的生物氧化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
2.3.1 氧化还原反应
2.3.2 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的细胞器
及 ATP合成酶
2.3.3 生物氧化过程中辅酶的关键作

2.3.4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物氧化的
方式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将有机营养
物质储存的化学能,转化成可以被
自身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 ATP或
质子运动势 Δp 等 )的代谢过程,
叫做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 产代谢能
的代谢,一般称 产能代谢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产能代谢,
始于能源化合物(还原性有机化
合物 ) 的生物氧化( 即能源化
合物释放电子)。生物氧化归根
到底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
2.3.1 氧化还原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
反应物之间有电子得失的反应,
总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这类反应
中必有一种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同时另一种原子得到电子而被还原,
它们分别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
半反应,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氧化还
原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
通常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
去电子而被氧化的物质称为还原
剂,把得到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
称为氧化剂。在一个氧化还原反
应中,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总数必
然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
对于组成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化
合物,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可以采
用, 氧化数, 这个概念来讨论氧
化还原反应。用氧化数来表示物质
中元素的表观电荷数,这样就可以
把氧化和还原分别定义为反应物质
中元素的氧化数的升高和下降。 元
素的氧化数升高,说明它已被氧化
了;元素的氧化数下降,说明它已
被还原了。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
在有机体生命活动中,参与氧化
还原反应的往往是有机化合物,或者
反应的一方是有机化合物,采用氧化
数这个概念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比较
方便。在有机体生命活动中,氢元素
不论是以氢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
外的溶液中,还是与其他原子共价相
连的形式,存在于组成细胞的有机化
合物分子中,其氧化数均规定为 +1。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
在 活细胞内进行 的涉及电子从一
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转移的产能反应,
总称为 生物氧化 。在一般的氧化还原
反应中,还原剂将电子直接交给氧化
剂并放出能量;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
还原剂首先将电子交给一级电子载体,
再由一级电子载体将电子转交给氧化
剂,并把化学能转化成生物可以直接
利用的能量形式 —— 代谢能。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1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尽管还原剂
释放的电子并不直接交给氧化剂,但
是最终还是转交给氧化剂,同样完成
了氧化和还原这两个“半反应”。因
此 生物氧化本质上还是氧化还原反应 。
因为细胞内的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向着
能源化合物氧化降解和放能的方向进
行,因而有 生物氧化 之称。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2
生物氧化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比较,氧化还原的本质是一样的,
但进行的过程和结果大不一样。生物
氧化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酶催化的、
受到严密控制的逐级释放能量的过程,
以这种方式 释放的能量中的一部分 可
直接用来支撑生命活动。因此,没有
生物氧化就没有代谢能,没有代谢能
的支撑就没有生命活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3
2.3.2 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的
细胞器及 ATP合成酶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4
2.3.2.1 线粒体的膜与原核细胞的质膜
2.3.2.2 ATP合成酶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5
微生物细胞可直接利用的
能量供体(以 ATP为代表)的
生成依赖于微生物细胞内进行
的生物氧化(呼吸和发酵)。
而经生物氧化生成的 ATP又为
一切生物学过程及时、准确地
提供代谢能。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6
微生物的呼吸和发酵作用在细
胞特定部位或特定的细胞器里进行。
在这些细胞部位和细胞器里包含着
各种氧化还原酶(包括它们的辅酶
和辅基)、电子传递链、输送蛋白
和 ATP合成酶。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7
2.3.2.1 线粒体的膜与原核细胞的质膜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8
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
是线粒体,对于原核细胞则是细
胞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原核细胞
的质膜包含电子传递链,ATP酶,
以及与呼吸有关的输送蛋白。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9
根据 Neil A Campbell & Jane B Reece,Essential Biology,2001改制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0
根据 Neil A Campbell & Jane B Reece,Essential Biology,2001改制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1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2
真核微生物才有线粒体,前
图大致描绘了其结构和功能。线
粒体的 外膜上 镶嵌着一些起非特
异性孔道作用的蛋白质,它们允
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0 000道尔
顿的溶质通过,但像细胞色素那
样大的分子是不能通过的。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3
线粒体 内膜 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它不但对溶质的通过具
有选择性,而且具有不同形式
的能量之间的转换功能。它实
际上依靠载体让离子和分子通
过,是控制各种生理物质进出
线粒体的屏障。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4
内膜 中的蛋白质包括电子传递
链的多肽成员、各种输送蛋白质和
ATP合成酶等。还有一些酶(如以
FAD为辅基的琥珀酸脱氢酶)与内
膜内侧相连,而已经观察到的 内膜
内侧的球状突起物 则是 ATP合成酶
的具催化功能的亚单位。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5
线粒体基质中包含线粒体的 DNA
和核糖体,以及与蛋白质合成、氨基
酸分解代谢,脂肪酸 β- 氧化有关的
酶和 TCA环的酶(其中琥珀酸脱氢酶
与内膜相联)。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
膜间腔内也含有特殊的酶,如腺苷酸
激酶。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6
与代谢有关的 底物, 产物 以及 还
原力 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基质之间的传
递,对真核微生物的代谢是非常重要
的。这主要是因为 酵解和 PP 环 (磷
酸戊糖循环)发生在细胞质,而脂肪
酸的 β- 氧化( 脂肪酸的降解 )以及
乙酰基的降解( TCA环的氧化过程)
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7
由胞质中的酵解作用产生的丙
酮酸,如果要经 TCA环氧化,则必
须首先进入线粒体。电子传递磷酸
化作用要求将磷酸根( Pi) 和 ADP
送入线粒体,而线粒体中通过电子
传递磷酸化生成的 ATP,又必须被
送出线粒体,才能参与细胞质中进
行的需要 ATP的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8
根据对原核细胞的研究,得知原核细
胞的质膜是不对称的。 NADH和分子氧与
膜发生作用的位置只能在膜的内侧,同样,
与膜结合的以 FAD为辅酶的脱氢酶也在膜
内侧,这些都是由电子传递链多肽成员在
膜上的定位决定的。因为原核细胞的糖酵
解和 TCA环均在同一细胞空间进行,所以
在原核细胞中 NADH 的释放电子和氧分子
的接受电子不存在什么空间障碍。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29
对于真核细胞,由于 NADH不能跨
过线粒体内膜,要借助所谓的穿梭系统,
其中最简单的系统是 3-磷酸甘油 /磷酸二
羟丙酮穿梭系统。线粒体的 3-磷酸甘油
脱氢酶的催化位点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外
表面,因此 3-磷酸甘油的重新氧化并没
有必要跨过线粒体内膜。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0
细菌的细胞膜也有与线粒体内膜类
似电子传递磷酸化的功能,特别是化能
异养型细菌。细菌细胞质膜上也有电子
传递链,ATP 合成酶和输送蛋白 。 但
由于细菌所处的环境远远没有线粒体所
处的真核细胞的内环境稳定,细菌的电
子传递链的组成变化较线粒体大。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1
化能异
养型细
菌的呼
吸链与
线粒体
的呼吸
链的主
要差别
图。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2
2.3.2.2 ATP合成酶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3
ATP合成酶镶嵌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内膜,及细菌的细胞质膜,膜上的 ATP合
成酶呈球状突起,伸向线粒体基质或细菌
细胞质。 ATP合成酶实际上是多个多肽组
成的复合体。这复合体由两部分构成,在
电镜下看到的球状突起体是 ATP合成酶的
催化部分,在线粒体中称为 F1 。 ATP 合
成酶复合体的其余部分 F0埋在膜里,作为
向 F1运送质子的跨膜通道(又有“质子阱”
之称)。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4
头部( F1 ):为水溶性的球蛋
白,从线粒体内膜突出于基质内,
较易从膜上脱落。由 3α,3β,γ,δ、
ε等 9个亚基组成。 α和 β亚基上均有
核苷酸结合位点,其中 β亚基的结合
位点具有催化 ATP合成或水解的活
性。 γ和 ε亚基有很强的亲和力,结
合在一起形成“转子”,共同旋转
以调节三个 β亚基的催化位点的开放
和关闭。
基部( F0), 是嵌于膜内的
疏水蛋白的复合体,形成一个跨膜
质子通道。由 a,b,c 三种亚基构
成。 a亚基,b 亚基的二聚体与 F1
的 δ亚基一起组成了“定子”。
基质
内膜
胞液
---
+ +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5
在真核微生物细胞中,由于 ATP
合成酶的 F1球体位于线粒体内膜基质
一侧, 因此,通过电子传递磷酸化作
用生成的所有 ATP,都在线粒体基质
里。这些 ATP中的大部分必须转移到
线粒体外,因为细胞需要 ATP的过程
大多是在线粒体外进行。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6
线粒体内 ATP 的不断合成是通过 ATP
向外,ADP向内,以及与 OH— 离子相平衡
的等摩尔的磷酸向内迁移( H2PO4-/ OH-
反向通道输送)来实现的。 H2PO4-/ OH-
和 ATP/ADP载体系统的综合效应是:每合
成 1个 ATP分子即引起 1个质子的额外的流
入(相当于 1个 OH-离子的流出),该质子
的电荷被用于驱动 ADP3-和 ATP4-的交换。
线粒体内膜的内外,腺苷酸总浓度保持不
变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7
F0的功能是作为 质子通道,它允许
质子借助它而跨膜,并把质子交给 ATP
合成酶的催化部位 F1,F1则起催化 ADP
的磷酸化或 ATP的水解的作用。寡霉素
能与 F0的一个叫做寡霉素敏感授予蛋白
( OSCP) 的组分结合,使质子阱阻塞,
从而控制 ATP合成酶的作用;然而,寡
霉素对细菌的 ATP合成酶没有影响,因
为细菌 ATP合成酶复合体中没有 OSCP。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8
2.3.3 生物氧化过程中
辅酶的关键作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39
生物氧化本质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因
为发生了电子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转
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主
要表现在:
① 生物氧化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由酶催
化的逐级放能的过程;
② 还原性化合物( 还原剂 ) 首先把电子交
给一级电子载体,而不是直接交给最终电
子受体(氧化剂), 而在普通的氧化还原
反应中还原剂直接向氧化剂移交电子。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0
在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细胞的生物氧化
过程中,除了脱氢酶和氧化酶以外,它们
的辅酶和辅基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脱
氢酶的辅酶包括 NAD和 NADP。
NAD主要在供能途径的氧化还原反应
(生物氧化 )中起作用,NADP通常是在
生物合成反应中起作用。在供能反应中,
NAD+( 氧化型的 NAD)是反应物,而在
合成反应中,NADPH( 还原型的 NADP)
是反应物。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1
2.3.3.1 生物氧化的一级电子载体
2.3.3.2 辅酶的再生和回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2
2.3.3.1 生物氧化的一级电子载体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3
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还原
剂(能源化合物或其降解物)把
电子交给电子载体,经一个或多
个电子载体,最后移交给氧化剂
(最终电子受体)。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4
所谓载体,一般是指运载工具,
其最基本的功能是:
①“接纳( 可装 )”、
②“排空( 可卸 )”、
③“贯通(可运货)”。
所谓电子载体就是“电子搭乘
的载体”。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5
微生物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生物氧
化,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还原剂放
出的电子“搭乘”电子载体,电子载
体的种类和“转乘”的次数不同。还
原剂放出的电子首次搭乘的电子载体
叫做 一级电子载体,接下来搭乘的电
子载体叫做二级电子载体 ……,依此
类推。最后一级的电子载体将电子交
给最终电子受体,完成这一轮生物氧
化过程。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6
生物氧化的一级电子载体主要包
括:
①脱氢酶的辅酶:烟酰胺酰腺嘌呤
二核苷酸( NAD) 和烟酰胺酰腺嘌呤
二核苷酸磷酸( NADP),
② 氧化酶(黄素蛋白)的辅基:腺
嘌呤黄素二核苷酸( FAD) 和黄素单
核苷酸( FMN)。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7
对于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细胞来说,
作为还原剂的有机化合物不论以何种
方式进行生物氧化,其释放的电子,
经各级电子载体逐级传递,直到这些
电子被它们的最终电子受体接受的全
过程中,只有一个步骤是有共性的,
而且均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还原
剂释放的电子首先要被生物氧化过程
的一级电子载体接受。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8
把还原剂放出的电子首先交
给一级电子载体(脱氢酶或氧化
酶的辅酶)是生物氧化的共性,
也是生物氧化反应与一般的氧化
还原反应的一个重大的区别。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49
具有相同起讫点的氧化还原反应,例
如,乙醇(酒精)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
碳和水,这个过程可以经两条不同的路径
来实现:①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②生物
氧化反应。这两条路径起讫点相同,但过
程不同,自由能释放的情况及代谢能捕获
的情况大相径庭。因此,点燃茅台酒(一
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照明和取暖,适
量饮用茅台酒(生物氧化反应)可以支持
生命活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0
在脱氢反应的过程中,能源化合
物(还原剂)首先将电子交给一级电
子载体 —— 脱氢酶的辅酶,即 NAD
的氧化形式 NAD+,使它转化为其还
原形式 NADH。
那么,一级电子载体怎样支持生
物氧化的持续进行呢?(认辨、接纳、
运送、排空)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1
2.3.3.2 辅酶的再生和回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2
在工业发酵领域,辅酶
的再生和回用的概念的提出
和应用,有利于对代谢能支
撑假说的深入理解。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3
NAD和 NADP是脱氢酶的辅酶,
FAD和 FMN是氧化酶的辅基, ATP
是激酶的辅酶 。在脱氢酶的辅酶中,
NAD主要在供能途径的氧化还原反
应( 生物氧化 )中起作用,NADP
通常用于生物合成反应。因此,在
分析辅酶在生物氧化中的关键作用
时,当然 把 NAD作为首选对象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4
NAD是以 NAD+ 的形式参加脱氢
反应的,它作为一级电子受体直接从
脱氢酶的底物(还原剂)接受一对电
子被还原成 NADH。
NADH中的, H”实际上是氢负离
子( hydride ion),也就是一个氢离
子和一对电子( H++2e-)。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5
NADH 卸下( 卸载 )这一对电
子并释放出氢离子而被再生成 NAD+ 。
然后,NAD+ 才能与脱氢酶的酶蛋白
形成脱氢酶复合物,一起参与下一轮
的脱氢酶的反应,这就是辅酶的 回用 。
脱氢的辅酶 NAD就是这样不断地
“使用,再生,回用,再生,回
用 ……,,持续地支持脱氢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6
在微生物细胞的产能代
谢中,还原型辅酶 NADH上
的一对电子主要以两种不同
的方式 卸载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7
在有外源电子受体的情况下,负载
电子的 NADH将电子交给电子传递链而
再生 为空载的电子载体 NAD+,卸载电
子后,空载的电子载体 NAD+ 将继续投
入下一轮的电子运载工作(作为脱氢酶
的辅酶接受能源化合物或其还原性降解
物分子释放的电子); NADH交给电子
传递链的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到最终电
子受体,完成生物氧化。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8
还原性化合物
(电子供体)
2e - 2e - 2e -2e - 2e -电子传递链 外源电子受体
NADH NADH
NAD+
微生物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
和 脱氢酶辅酶的再生与回用

NADH = NAD+〔 H∶ 〕 -
〔 H∶ 〕 - + 2e -= H+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59
在没有外源电子受体的情况下,
NADH将电子直接交给内源电子受体
( 代谢中间化合物 ),在完成还原
反应的同时 NADH 被再生(被氧化)
为空载的电子载体 NAD+ 。 卸载电子
后,空载的电子载体 NAD+ 将继续投
入下一轮的电子的运载工作。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0
还原性化合物
(电子供体)
2e - 2e -2e - 2e - 内源电子受体
(生成发酵产物)NADH NADH
NAD+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电子传递
和 脱氢酶辅酶的再生和回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1
因此,在化能异养型微生
物进行生物氧化(不论是发酵
还是呼吸)的过程中,脱氢酶
的辅酶作为一级电子载体,起
到了从脱氢酶的底物(能源化
合物或其还原性降解物分子)
直接接受电子的关键作用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2
细胞或细胞器的空间内 NAD+
是有限的,如果作为电子载体的辅
酶 NAD+ 不能得到再生,就不能被
回用,有效的电子载体就会愈来愈
少,脱氢反应就不能持续进行下去
了。因此辅酶的再生必须及时,使
有限的辅酶分子得到正常的周转,
以 保证生物氧化作用的持续进行。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3
2.3.4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生物氧化的方式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4
目前发酵工业上使用的工业微生
物绝大多数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根
据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在生物氧化时有
没有外源的最终电子受体,以及最终
的外源电子受体是不是分子氧,可将
化能营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分成 发
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三类,它们
在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5
生物氧化
还原型的
辅酶携带
的电子有
没有外源
电子受体


发酵
呼吸
还原型的
辅酶携带
的电子的
最终电子
受体是不
是分子氧

不是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生 物 氧 化 的 特 点 和 分 类
(1) (2)
⑴还原剂将电子直接交给氧化型的辅酶,形成还原型的辅酶;⑵还原型
的辅酶将电子交给电子传递链,并通过电子传递链最终把电子交给最终
电子受体; ⑶ 还原型的辅酶将电子交给内源的电子受体。
(3)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6
2.3.4.1 发酵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7
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条件
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有机化
合物或其还原性降解物,通过将一个
内源的(已经经过该细胞代谢的)有
机化合物还原而自身被氧化的生物学
过程称为发酵。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8
发酵过程中的碳架流与电子流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69
在发酵过程中,一般并不发生经包含
细胞色素等的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而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 ATP; 在
发酵过程中,一般是一级电子载体 NAD
首先接受能源有机化合物(或其某降解物)
释放的电子, 然后以 NADH的形式直接将
电子交给内源的电子受体,将它还原成发
酵产物,从而完成氧化还原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0
在厌氧条件下,化能异养型微生
物经 EMP,ED,PK或不完全的 HMP
途径,首先将葡萄糖降解为 PYR,并
生成 NAD( P) H 。 进一步的代谢主
要是一些使用 NADH 的还原过程和生
物氧化降解过程,或者说是 从 PYR开
始的发酵过程。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1
生成能量代谢副产物的亚网络(,R” 标注还原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2
许多细菌、真菌(特别是酵母菌)
和某些原生动物都能进行发酵模式的
生物氧化作用,发酵可能是这些微生
物专一的或可选择的生物氧化模式。
注意,发酵过程中所用的能源有机化
合物以及所形成的发酵产物的性质,
可能会因不同的微生物种而有很大变
化,这常常是微生物的重要分类学特
征。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3
微生物的发酵途径,因不
同的微生物物种、不同的能源
化合物、不同的环境条件而五
花八门,体现了微生物生命活
动的多样性。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4
比较了解的发酵大致有以下几种,大
多与传统的发酵工业生产有关:
①酵母菌的酒精发酵,②酵母菌的甘
油发酵 ( 添加 NaHSO3 ), ③ 酵母菌的甘
油发酵 ( 歧化反应 ),④细菌的酒精发酵,
⑤细菌的同型乳酸发酵,⑥细菌的异型乳
酸发酵,⑦ 双歧发酵途径。 以上 7 种发
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发酵中被氧
化的和被还原的有机化合物均为葡萄糖的
降解产物。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5
Stickland 反应 是另一种情
况下的发酵,在这种发酵中,一
种氨基酸的氧化与另一种氨基酸
的还原通过 NAD相耦联。
而所谓 琥珀酸发酵,实际上
是一种以外源有机化合物为最终
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实际上不
是发酵。通常所说的甲烷发酵实
际上也是无氧呼吸。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6
2.3.4.2 有氧呼吸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7
⑴ PYR通过 TCA环被进一步氧化
⑵ NADH和 NADPH分子上的,H”的去向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8
当有外源的(没有经过该细
胞代谢的)电子受体存在时,生
物氧化就以电子传递的方式发生。
电子传递分为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的电子传递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的电子传递。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79
在有氧条件下,一级电子载体
NADH上的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一直
传到末级电子载体(电子传递链最
后一个成员细胞色素氧化酶),然
后,末级电子载体把电子交给最终
电子受体分子氧,把分子氧还原成
水,这就是有氧呼吸。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0
在有氧呼吸中,外源的最终电子受
体是分子氧,而电子供体(或称呼吸底
物)是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的能源化合
物(或其降解产物)。化能异养型微生
物的能源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化能自
养型微生物的能源化合物是还原态的无
机化合物,如 H2,H2S,S,NH3,Fe2+、
NO22-等。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化能异养
型微生物电子流动和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如图所示: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1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有氧呼吸过程
中电子流动和碳架流方向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2
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能够
生长的需氧微生物、兼性厌氧
微生物营有氧呼吸。它们发生
有氧呼吸的基本条件是有分子
氧存在,有合适的呼吸底物存
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3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有
两种形式。 典型的 一种是,呼吸底物
的氧化不与分子氧的还原作用直接偶
联,而是让其自身氧化过程中放出的
电子 经过电子传递链 最后才传递到分
子氧(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电
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4
另一种 非典型的 是:呼吸底
物脱下的氢和电子借助黄素蛋白
转移给分子氧,参与这类反应的
氧化酶都是以 FAD 或 FMN 为辅
基的黄素蛋白,因此 这种加氧呼
吸又称黄素蛋白水平呼吸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5
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化能异
养型微生物可经 EMP途径、不完全
的 HMP途径 ED途径,PK途径首先
将葡萄糖降解为 PYR,同时生成代
谢能,NADH 和 NADPH; 继而这
些还原性化合物和还原型辅酶在有
分子氧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反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6
⑴ PYR通过 TCA环被进一步氧化
PYR在进入 TCA环前,先要被转化
成乙酰辅酶 A ( AcCoA )。 AcCoA 的
C-C键比较稳定,难于打断。 尽管羰基
的存在可使 C-C键变弱而发生 α裂解或
β裂解,但在 AcCoA的乙酰基中,谈不
上 β裂解,若要进行 α裂解在能量上又不
经济;而 TCA 环是大自然选择的一种巧
妙的、可用来降解乙酰基的途径。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7
TCA环 —— 降解乙酰基的途径
PYR,丙酮酸; AcCoA,乙酰辅酶 A; CTA,柠檬酸; ICA,α-KG,α-酮戊二酸;
ScCoA,琥珀酰辅酶 A; SCA,琥珀酸; FMA,延胡索酸; MLA,苹果酸; OAA,草
酰乙酸 。
原始底物
再生底物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8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在有氧呼吸中,葡
萄糖先降解为 PYR,PYR被氧化脱羧生成
AcCoA后,AcCoA与草酰乙酸( OAA) 合
成柠檬酸( CTA),进入 TCA环;经异柠
檬酸 ( ICA),α- 酮戊二酸( α- KG)、
琥珀酸( SCA),苹果酸( MLA) 等 4 次
脱氢,以及 α-KG 的脱羧和 ICA经草酰琥
珀酸的 β裂解等 2 次脱羧,还有琥珀酰辅
酶 A ( ScCoA) 的 1 次底物 水平磷酸化,
最后又回复成 OAA; 至此乙酰基全部被
氧化。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89
这样每分子 PYR经 TCA环生成 3
分子二氧化碳,4 分子 NAD( P) H
( ICA 脱氢时,细菌细胞质中形成
NADPH,真核微生物线粒体中形成
NADH ),1 分子 FADH2 和 1 分子
ATP( 在大肠杆菌中为 ATP,在哺乳
动物中为 GTP)。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0
鉴于以上情况,可把 AcCoA看
作是 TCA环的 原始底物,把 OAA看
作 再生底物 。 再生底物不足,势必
影响 TCA环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
AcCoA中乙酰基的降解。细胞(真
核微生物的线粒体)内 OAA最初的
生成及其量的维持,与 TCA环的 再
生底物的回补 及 乙醛酸循环 密切相
关。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1
微生物的需氧生长往往会导致 TCA
环的再生底物或其前体的 外流 (参与氨
基酸等的合成),从而威胁到乙酰基的
降解。 为维持再生底物的量,必须进行
回补 。除了细胞内转氨基酶所催化的反
应能直接或间接提供 OAA 等,也可使
TCA 环得到回补外,TCA 环再生底物
的回补主要来自二氧化碳固定和乙醛酸
环。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2
二氧化碳固定有以下 3 个反应,它们分
别由丙酮酸羧化酶( PC),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羧化酶 ( PEPC ) 及苹果酸酶( ME ) 催
化:
PYR + CO2 → OAA
PEP + CO2 → OAA
PYR + CO2 → MLA ( → OAA )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要在己糖或 EMP途径
的中间代谢物上进行需氧生长,至少需具备
以上 3 个反应之一,以获得 TCA环的再生底
物。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3
AcCoA作为原始底物进入
TCA 环,经过 TCA 环及与其
配套的电子传递链 被分子氧氧
化成 CO2。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4
乙醛酸环可看作是 AcCoA的另一个去
向,一个借助于 TCA环的某些反应而实现
按合成方向进行的循环。 因为乙醛酸是该
循环中的, 2C, 中间物,故称为乙醛酸环
( glyoxylate cycle,简称 GOA环)。 通过
乙醛酸环,可把, 2C” 水平的 AcCoA 合成
,4C” 水平的化合物 SCA,从而对 TCA 环
进行回补。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5
图 2 - 1 9 乙醛酸循环
G O A,乙醛酸 ; 其余同上图。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6
乙醛酸环一共涉及到 5个酶。 在真核
微生物中,它们都集中在一起,存在于特
殊细胞器乙醛酸循环体( glyoxysomes )
中 。环中第①、②、⑤ 3个酶即 TCA 环中
相应的酶,所不同的是,在真核微生物中
乙醛酸循环体中进行这些反应的柠檬酸合
成酶和顺乌头酸酶是具有细胞器专一性的
同功酶,它们和线粒体中 TCA环中催化同
样反应的酶在物理和酶学性质上都有差别。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7
酶 ③、④ 是乙醛酸环特有的酶,
它们分别是异柠檬酸裂合酶( IL )
和苹果酸合成酸( MS )。 当微生物
细胞中同时有 IL 和 MS 起作用时,
乙醛酸环与 TCA 环等同时运行。
乙醛酸环的酶受葡萄糖或其分解
代谢物的阻遏。 动物(高等动物)细
胞中不存在乙醛酸环。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8
乙醛酸环对生长在,2C”底物如
乙酸或乙醇上的细菌、真菌、藻类和
原生动物来说是必须具备的代谢途径。
乙酸或乙醇经下列反应先转变成
AcCoA,以参与乙醛酸环代谢:
⑴ 乙醇 → 乙醛 → 乙酸
⑵ 乙酸 + HSCoA + ATP →
AcCoA + AMP + PPi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99
⑵ NADH和 NADPH分子上的,H”的去向
,H”指的是氢负离子 ([H∶ ]-,
hydride ion),它包含一个氢离子(质子)
和一对电子:
NADH → NAD+ + [H∶ ]-
NADPH → NADP+ + [H∶ ]-
[ H∶ ] - → H+ + 2e -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0
在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需氧
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葡萄糖
可生成 NADH和 NADPH。 在细胞代
谢中,辅因子 NADH 和 NADPH有两
种不同的用途。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1
NADH主要涉及通过氧化磷酸化反
应生成代谢能,NADH分子上的一对电
子经呼吸链传递给分子氧,在此过程中
释放能量的一部分被捕获生成 ATP等形
式的代谢能;而 NADPH 主要用于还原
性生物合成。因此,NAD+ 作为供能反
应的底物,而 NADPH 用做生物合成反
应的底物,因而 NADH / NAD+ 的比率
和 NADPH / NADP+ 的比率在不同的水
平上受到调节。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2
在细菌中,NADH / NAD+ 的比率
为 0.03~0.08,而 NADPH / NADP+的
比率为 0.7~1.0 ( Ingraham等人,1983 ) 。
在酵母中这两个比值分别为 0.25~0.30
和 0.58~0.75。然而,这两种辅酶可在
尼克酰胺核苷酸转氢酶的作用下相互
转化,它通过下面的反应进行催化实
现氢在 NAD+和 NADP+之间的转移。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3
NADH + NADP+ ←→ NAD+ +NADPH
这个反应平衡的转移与 ATP
的消耗反应或因呼吸而产生的质子
运动势相关联。 当 NADH 参与电
子传递产能过程,平衡向右方移动;
当 NADPH 参与合成代谢,平衡向
左边移动。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4
这种酶存在于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
而在酵母和丝状真菌中还未被确认。在哺
乳动物细胞中,这个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这就为发生在线粒体膜上的其他与能量有
关的过程与转氢反应之间的耦合提供了一
个机制 。 这种酶的生理作用还不清楚,但
是 它能为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与线粒体能
量供应,提供一种保护性的缓冲。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5
2.3.4.3 无氧呼吸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6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生物氧化
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分子氧,代之以
硝酸根、硫酸根或特定的有机化合物
(如延胡索酸)等,它们在相应的酶
的催化下,替代分子氧接受电子传递
链传递的电子,自身被还原,这就是
无氧呼吸 。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无氧
呼吸可进一步分为硝酸呼吸、硫酸呼
吸和延胡索酸呼吸等。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7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碳架流和电子流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8
无氧呼吸是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
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化能
异养型微生物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以有
机化合物(如葡萄糖)为呼吸底物(能
源),并兼做碳源;而化能自养型微生
物以还原态无机化合物(如 H2,H2S等)
作为呼吸底物(能源),以二氧化碳为
碳源。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09
当微生物细胞以发酵的方式进行生
物氧化时(还原型的辅酶将电子交给内
源的有机化合物),只能通过底物水平
磷酸化形成 ATP; 而当微生物细胞以呼
吸的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进行生物氧化(还原型的辅酶将电子交
给电子传递链)时,则拥有效率高得多
的形成 ATP 的机构 —— 电子传递链和
ATP酶,放出的能量也较发酵的方式多。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10
左图显示微生
物以不同方式
进行生物氧化
时的放能情况
图中:红色标
示有氧呼吸,
放能最多;绿
色标示无氧呼
吸,放能次之;
棕色标示发酵,
放能最少。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11
类同于有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时能
源化合物所放出的电子也要通过电子传递
链,被传送到最终的外源电子受体;但由
于无机氧化物被还原时的氧化还原电位要
比分子氧被还原时的氧化还原电位低,因
此微生物营无氧呼吸时,电子传递链要比
呼吸链(即以分子氧为终端的电子传递链)
短,传送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也没有营有氧
呼吸时多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12
无氧呼吸作用有一些典型例子。
化能异养菌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在厌氧条件下于葡萄
糖和硝酸盐中生长,能形成特殊类
型的细胞色素和与膜结合的酶体系,
它们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并进一步还原成 N2。
2010-5-16 张星元:发酵原理 113
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其电子传
递链与在有氧呼吸的另一个明显差别
是,以无机氧化物的还原酶(即无氧
呼吸时用来催化电子直接转交给最终
电子受体的过程的酶)代替了细胞色
素氧化酶(即有氧呼吸时用来催化电
子直接转交给分子氧的过程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