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探讨
1,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不是一脉相承有的人以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党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法上的变化为依据,得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不同理论体系的结论。这是不正确的。
的确,邓小平理论包含了对毛泽东晚年严重错误的纠正(请注意,毛泽东晚年的严重错误不属于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这正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契机,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理论拨乱反正的成果。
(2)纠正了超越阶段的空想论,确立?quot;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依据。
(3)纠正了单纯从生产关系上看社会主义本质,把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错误观念,恢复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论",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
(4)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邓小平理论创造精神的突出表现。
(5)冲破了在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均贫富"的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观念,倡导效率优先,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时代强音。
但这关不意味着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这无共同之处,恰恰相反,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1)它们的指导原则相同。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解决实践问题和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都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理论,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2)它们的活的灵魂和精髓相同。都是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基本方面为其活的灵魂和精髓,是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3)它们都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都穿空着一根主线,拥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就是使中国走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之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它们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都以现实的社会实践为依据,以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着眼点,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为宗旨,以实践为检验其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邓小平理论不仅与毛泽东思想,而且与马克思主义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1)它们的指导原则相同。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解决实践问题和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都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理论,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2)它们的活的灵魂和精髓相同。都是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基本方面为其活的灵魂和精髓,是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3)它们都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都穿空着一根主线,拥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就是使中国走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之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它们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都以现实的社会实践为依据,以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着眼点,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为宗旨,以实践为检验其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邓小平理论不仅与毛泽东思想,而且与马克思主义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2,如何认识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人类思维按其性质来区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再现性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本质上不产生新的东西,思维结果未超越旧的知识范围;二是"创造性思维",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求异性始终贯穿于整个创造性活动过程之中,它往往表现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权威性理论持怀疑、分析和批判的态度而非盲从和轻信,因而能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新理论。江泽民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个人自立自强的根本,更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现代领导者必不可少、弥足珍贵的品质。
有人以邓小平没有引经据典、论古喻今的大部头著作,没有玄机妙算的预言,只?quot;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一些观点和通俗语言为由,有意无意地贬低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和历史地位。因此,正确认识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各种模糊认识,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和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1)能够在思维过程中剥开事物的复杂现象,不纠缠于某些人为设定的原则或戒律,不满足于前人的结论,不照搬照抄,而且以务实求真的精神去揭示事物的本质。
(2)以战略意识和开阔的境界,着眼全局,着眼世界,着眼未来,来把握认识 对象和做出决策。
(3)在思维难题面前,不迷信老观点、老方法,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能够发挥思维的高度灵活性和创造性,改变传统思维定式,提出富有创见的思路,走出思维的困境,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矛盾、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
(4)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重,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实效,力戒空谈。在对社会客体认识求真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其功能的认识和追求,他所提出的一系列论断,在相当程度上是功能性的认识论断,如"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的构想等。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必将有力地影响现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拓展与变革。
3.邓小平为什么反复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问题。由于社会历史的复杂性,社会主义没有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样,首先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这就决定了这些国家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实现形式。而从整个社会主义实践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现实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频频遭受挫折。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国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种种曲折,根本原因都在于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首要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关系到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它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能够使它的生产发展速度高于资本主义,能够使它的生产发展速度高于资本主义,能够尽快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国以来几十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仍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正如邓小平所说的?quot;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11页)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并不是这种制度不好,关键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长期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离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许多根本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以宣扬,而把一些真正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贬斥。如把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说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说成?quot;唯生产力论",当作资本主义的理论横加批判。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系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要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因为搞不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无法确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而也就搞不清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可以看到,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偏差,特别是1957年以后,更是把开展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致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挫折。邓小平根据国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只有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吸收、利用和借鉴人类(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主义的;二是有中国特色的。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可分离。讲有中国特色的前提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才是有意义的。离开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就无从谈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建设的道路、目标、步骤和方法既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规律;既吸收别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又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交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从这段话以及《资本论》等著作的相关论述中,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商品和货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旧式分工、消灭城乡差别、共同富裕、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