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
某药厂年产某抗生素17吨。年工作日330天,生产班制为每天三班,每班8小时。放罐单位1050μ/ml,成品效价590μ/mg,发酵周期5.5天,发酵罐装料系数0.8。
第二部分 生产工艺选择及流程设计
生产工艺采用该药厂的成熟工艺技术,砂土孢子经斜面、子瓶、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到发酵罐培养130小时,放罐。
一、流程设计
(一)制备母液斜面孢子:
将保存在2-6℃冰箱中的砂土孢子,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于已灭菌的斜面培养基上,于37℃培养9-10天,取出放入冰箱(2-6℃)保存备用。
(二)制备子瓶斜面孢子:
将生长好且在冰箱存放一周以上的母瓶取出,制成菌悬液接种于子瓶斜面上,于37±0.5℃恒温室培养8-9天,培养好的子斜面,测摇瓶效价合格后保存在2-6℃冰箱中备用。
(三)制备孢悬液:
取子瓶斜面数只,在无菌室内超净工作台上制备成孢悬液,以压差法将孢悬液接入一级种子罐内。
(四)发酵:
一级种子罐在35±1℃,罐压0.04MPa左右,通气培养40-60小时后,移种于二级种子罐在34±0.5℃继续通气培养约40小时,后期适当补料。培养完成后,移种至发酵大罐内,在32-34℃下继续通气培养130小时后放罐。发酵过程中,按糖氮代谢的实际情况补料,发酵第15-20小时第一次补料,第40小时左右第二次补料,第70小时左右第三次补料至足量,视代谢情况,后期适当补水。
二、工艺流程图详见图11.1。
第四节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一、计算基础数据
年工作日:330天
生产班制:三班,每班8小时
一级种子罐:基础配料体积1m3
二级种子罐:基础配料体积5m3
发酵大罐:基础配料体积25m3
二、物料衡算
以发酵大罐(65m3)物料衡算为例
设实消时耗用蒸汽量为Wkg,培养基从60℃升温至121℃,培养基升温所需热量Q′=c′m′Δt′=4.187×25×103×61=6385175kJ,0.3MPa饱和蒸汽的焓H1=2742.1kJ/kg,121℃时水的焓H2=507.9 kJ/kg,
△H=2742.1-507.9=2234.2(kJ/kg)
则6385175=W×2234.2
W=2857.9(kg)
再分析实消时热量损失,假设实消时间为1小时,发酵罐外表面不保温,热量损失为发酵罐通过热传导和辐射形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热传导散热量:Q1=K·A·△t,查《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取K=125.6kJ/m2·h·℃
A为发酵大罐的外表面积,设环境温度为35℃,由于发酵罐外表面温度在升温时是不断变化的,达到120℃后再持续一段时间,其最大温差△t=121℃-35℃=86℃
已知发酵大罐(65m3)直径为3200mm,筒体高度为7500mm,立式盆头底,忽略壁厚,其表面积为:3.14×3.2×(7.5+0.1)﹢1.0748×3.22≈87.4(m2),
Q1=125.6×87.4×86≈944059.8(kJ/h)
最大辐射散热量:Q2=Co·()4A
=5.67×()4×87.4≈119420.6(J/S)≈429914.2(kJ/h)
热量损失转化成蒸汽量为:1×(944059.8+429914.2)/2234.2≈615(kg)
实消时必须采用活蒸汽,通过排汽阀排放的蒸汽由于未变成冷凝水进入发酵罐,此处忽略不计。
因此实消时蒸汽通入并转化为冷凝水的量为:2857.9+615=3472.9(kg)≈3.5t
基础配料量25t,其中培养基占10.185%,即25×10.185%=2.546t,配料水量为25-2.546=22.454t,实消后量为25+3.5=28.5t,
根据工艺规程,知其接种量为15t,补料量为25t,发酵时间130hr,通气比为1:0.8(体积比)设发酵液密度为1t/m3,则发酵初期体积为28.5+15=43.5t,发酵后期放罐体积:65×90%=58.5t。
发酵液平均体积:(43.5+58.5)/2=51t
通入压缩空气量:51×0.8×130×60×1.293kg/m3≈411.5t/周期
现计算通气过程中由排气带走的水量:
已知通入空气的相对湿度φ1=70%,温度t1=40℃,空气压力P1=0.28MPa, 排出空气的相对湿度φ2=100%,温度t2=34℃,空气压力P2=0.15MPa。查表得t1=40℃水的饱和蒸汽压ps1=7375.26Pa, t2=34℃水的饱和蒸汽压ps2=5319.47Pa,
40℃空气的湿度H1=0.622φ1ps1/(P-φ1 ps1)≈0.0115kg/kg绝干气
34℃空气的湿度H2=0.622φ2 ps2/(P-φ2 ps2)≈0.0226kg/kg绝干气
排气带走的水量:411.5×(0.0226-0.0115)≈4.57(t)
发酵大罐物料平衡图如下(单位:t)
三、能量衡算
以发酵罐冷却水计算为例(正常发酵过程)
已知:发酵过程的发酵热:20935kJ/m3·h,大罐正常发酵时,体积为55m3,拟采用 Δt=5℃的地下水冷却,通过能量衡算,计算正常发酵时冷却水用量:m。
发酵热Q=20935×55=1151425(kJ/h)
循环水带走热量:Q′=C·m·Δt=4.187×m×5
1151425=4.187×m×5
m=55t/罐·h
第四部分 设备选择
一、工艺设备选型与设备选材的原则
(一)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中有关设备选型的要求。
(二)根据该厂生产的特点,结合企业的生产经验,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符合GMP要求的设备。
二、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
(一)发酵罐
拟利旧现有65m3发酵罐,公称容积Vo=65m3,设计年产量G=17t/a,年工作日m=330天,发酵周期t=5.90天(141.5hr)(含辅助时间),平均发酵水平Um=1050u/ml,装料系数ηo=80%,发酵液收率ηm=85%,成品效价Up=590u/mg,提炼总收率ηp=34.42%。
由G=Voηo×106Um·ηm·ηp··n·m/t
n=
n=
n=11.2(台)
故选择12台65m3的发酵罐可满足生产。
(二)二级种子罐
拟利旧现有12m3种子罐。
根据生产工艺,65m3大罐每罐的接种量为15t,需2个种子罐的培养体积用于移种, 12台大罐发酵周期为6天,故每天有2台大罐需要接种,需二级种子罐数为4台,二级种子罐发酵周期为2天,因此需二级种子罐数8台同时生产,考虑二级罐损失及染菌机率占20%,则需罐台数为8/0.8=10台,故选用10台二级种子罐可满足生产。
(三)一级种子罐
拟利旧现有3m3的种子罐。
根据生产工艺得知,2台二级种子罐的接种量为4t,需3个一级种子罐的培养体积用于移种,每天有4台二级种子罐需要接种,需6个一级种子罐的培养体积用于移种,一级种子罐发酵周期约为3天,需要的一级种子罐数量为6×3/2=9台,考虑一级罐的损失占10%。
实际选用一级种子罐数量为:9/0.9=10台
因此选用10台3m3一级种子罐可满足生产需要。
(四)补料罐
拟利旧现有的40m3发酵罐2台作为发酵大罐的补料和补水,因为发酵罐每天补料量为50~60t之间,故利旧设备可满足生产需要。
第五部分 车间平面布置
一、车间组成及工艺过程工序划分
本车间按工艺过程分为三个工序,即种子制备,配料消毒及发酵,故车间由种子制备区、配料区、发酵区、辅助区及人净更衣区组成。
二、车间区域和工艺设备布置原则
车间的区域布置按工艺流程及工序划分要求,合理布置,充分考虑发酵车间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措施。遵循操作方便,生产安全、维修便利、布局美观的原则。
三、车间区域布置及其环境设计等级的确定
本车间为戊类厂房,其中更衣、变电等局部为丙类,卫生等级属3、4级。
四、区域布置和工艺设备布置的合理论证
本车间为长73.65m,宽24.45m的长方形三层厂房,一层层高4.0m,二层层高5.0m,三层层高6.0m,轴线-/A-D区域为局部四层,每层层高4.0m。
由于本车间与提炼车间联系紧密,实际生产中按照一个车间统一管理,为方便联系和管理,并节约用地,将本车间布置在提炼车间西侧,门厅及更衣系统集中设置在两车间中部,并共用车间维修,楼梯及卫生间等部分设施。该区域为四层,一层布置门厅及发酵与提炼两车间的更衣系统,车间维修、卫生间等,二层为发酵车间种子制备区,三层布置生测、化验室两车间共用,四层布置两车间的办公、资料室及中试菌种站。
本车间西侧一层可分为三个区:物料存放、配料区,发酵大罐及空气处理区,全厂原料生产的淋浴区。该淋浴区直接对外开门供发酵车间、提炼车间、空压站、循环水站等部门生产人员使用。本车间西侧二层为设备技术层,主要布置发酵大罐及一、二级种子罐,三层为发酵设备操作层,并设置配电及自控间。
车间平面布置图详见图11.2.
第六部分 车间主管设计和配管设计
该发酵车间根据工艺要求,共设6套公用管道系统,0.3MPa饱和蒸汽系统、饮用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冷冻水系统、热水系统、无菌空气系统。
根据车间布置情况,公用管道系统主管集中敷设在三层楼板下,由于主管道管径较大,主管设计时,充分考虑管道支撑型式,并需向结构专业提出管架承重及预埋钢板条件,供结构专业核算梁、柱的受力情况,必要时采取加强措施,以确保结构安全。
由于发酵车间各级发酵罐配管较多,一般采用分配站方式,车间内设有一级种子分配站,二级种子分配站,补料分配站等。
车间主管图详见图11.3.